高中美术鉴赏课

2024-05-23

高中美术鉴赏课(共10篇)

篇1:高中美术鉴赏课

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反思—鉴赏激趣

杨敏

在上课开始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审美鉴赏的引导,唤起学生鉴赏美的欲望。教师先利用课件中的优秀美术作品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请学生从整幅画中找感觉:找画了些什么,表达什么意思等,让学生逐步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接着请学生再进一步观察,从作品中逐步发现构图的方法、色彩的运用、作品的技巧等,逐步体会到美术作品的每一个细节无一不是画家娴熟技巧的体现,无一不凝聚着画家的思想、阅历的精华。通过这一步步地观察,学生们接受了美的熏陶,体会到作品的情趣,也能从中找到一些鉴赏作品的方法。

这样的鉴赏激趣增强了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兴趣,在强烈兴趣的趋使下学生们对探究美的欲望油然而生,他们会感到鉴赏美术作品并不难,自己完全可以去试一试。

篇2:高中美术鉴赏课

班级___ 学号____ 姓名____

1、你认为高中阶段有必要开美术课吗?()(A)有(B)没有(C)可有可无

2、你认为自己有必要了解美术鉴赏知识吗?()(A)有(B)没有(C)其他答案

3、你喜欢上美术鉴赏这门课吗?()(A)喜欢(B)不喜欢(C)一般

4、如果你不喜欢上这门课是什么原因?()(A)与高考无关(B)内容枯燥(C)老师教学方法的问题

5、上美术课时你带其他科目的作业吗?()(A)带(B)不带(C)看作业的多少

6、你认为美术鉴赏这门课应该注重哪方面知识的学习?()(A)作品专业知识(造型、色彩、线条等)(B)作品的文化内涵(历史背景、文化背景)

7、你喜欢与同学一起参与美术课题内容的讨论吗?()(A)喜欢(B)不喜欢(C)一般

8、你愿意对美术课堂上老师所展示的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吗?()(A)愿意(B)不愿意

9、你不愿意的原因是什么呢?()(A)怕讲错(B)不知道该怎么说(C)没兴趣

10、你自己平时喜欢美术创作(包括书法、雕塑、设计、摄影、手工工艺等)吗?()(A)喜欢(B)不喜欢(C)喜欢但没有时间

11、你喜欢什么样的美术老师?

篇3:如何上好高中美术鉴赏课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 使他们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1. 要做到师生平等, 做学生的“朋友”。

学生虽然在各方面有所不同, 但在教师眼里应是平等的。不要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 做到美术课上无“差生”。许多老师喜欢给爱提怪问题、调皮捣蛋的孩子冠以“差生”之名, 用有色的眼光看待他们。其实,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应让学生变得更加好问, 让课堂不再“安静”, 而是充满活力和生机。“美术”本身就是在不断创新中成长的, 我们不能扼杀所谓“差生”的创造欲望, 而应以不断的鼓励来增强他们的自信, 让课堂成为他们创造新事物的摇篮。在美术课堂上, 教师要走下讲台, 与学生共同观察、讨论、感受和体验学习的过程, 让美术课变成动态的、发展的教学过程, 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的机会, 不把教师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要及时交流, 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

2. 营造和谐氛围, 使学生乐学、会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位优秀的教师除了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外, 在驾驭课堂的过程中还应随时观察学生的情绪反应,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并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动力。因此, 我常以开放的教学观念开展美术教学。周末, 我会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山上去感受和体验自然之美, 让学生把所见画下来, 让他们张扬个性。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丰富知识, 创造性地发挥, 正所谓:“你给学生一个机会, 他会给你一个惊喜。”

二、更新教学手段, 丰富教学形式

改进教学方式是深化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出路。我们必须改变多年养成的教学惯性, 使教学方式呈现多样化的局面, 为美术课堂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美术课上, 教师要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 要充分发挥引导者、合作者、鼓励者的作用, 把时间、自主思维的空间、学习方式的选择权都还给学生。美术是一门注重体验和实践的学科, 在普通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 要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 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同时要增大教学容量, 开阔学生的视野, 激活学生的思维, 使美术课堂更精彩、更生动、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 教师要引领先进的教学手段, 并对网上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重视网络对教学的影响。在传统的鉴赏课教学中, 教师以读课本和板演为教学手段, 过多地关注作品的客观内容, 如作品名称、时间、内容等, 忽略学生的情感反应和心灵感悟。而现代教学媒体从多角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平台扩大知识面, 使学生从中体会情感。

三、提高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质量, 提升美术教师的地位

为了真正将高中美术课的实施落到实处, 从根本上提高鉴赏课质量, 首先要营造有利于美术教师教研的氛围和宽松环境, 促使教师不断反思, 帮助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变为教师行为, 进一步改善教学, 促使学生发展。其次, 学校要完善教学设施, 这是美术鉴赏课质量提高的基础。最后, 教师是知识建构的帮助者, 教学过程的组织者, 美术教师的素质是决定高中美术鉴赏课质量的基本保证。学校应加强对高中美术教师的培训, 为美术教师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 真正关注高中美术教师, 关注高中美术鉴赏课, 进而促进并逐步提高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质量。

四、联系生活, 丰富教学内容

美术教学应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结合, 美术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 生活处处有美术, 美术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开放学生美术学习活动的空间,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美术, 让美术丰富学生的生活, 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美的意义, 才能真正热爱美术, 并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首先, 美术课堂的学习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新课程标准指出, 美术教育主要是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 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 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 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 体验美术活动乐趣。因此在美术课教学时, 不应一味拘泥于教材规定的题材, 在题材、形式的选择表现上要留给学生自由空间。例如让学生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生活用品, 然后把不满意的地方改变一下, 重新设计并画下来;为自己的亲友同学制作新年贺卡, 并鼓励多种技法并用。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命题自由创作, 充分发挥学生创造的积极性。此外, 美术课还可以将当地民间美术搬进课堂, 以丰富学习内容,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 让美术教育走进学生的生活, 变生活为美术学习的大课堂。生活是教育的源泉, 脱离了生活, 美术教学就失去了创造的活力。教师要开放课堂活动的空间, 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 把公园、田野、村庄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 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的自然美。如可以带学生去野外、水库等风景地, 描绘自然界的花草虫鱼。

五、提高美术教师的自身素质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 必须加强高中美术新课程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同时, 也要改变教师自身的学习方式, 把新课程提倡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到教学中来。美术教师还应主动学习新课程内容, 在集体备课时一起研究, 共同解决, 提高美术教师合作研究的能力, 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修养, 共同解决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使美术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篇4:如何上好高中美术鉴赏课

一、美术鉴赏的理论依据和教学目标

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围绕解决问题进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性和文化内涵。学生在鉴赏美术作品时要解决的问题是美术家如何运用美术语言传达不同的意图和情感,重点是认识美术的语言及其运用。

在课堂教学结构中的主要形式是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完成对话和认识性作业,积极进行探索,从而感知知识、掌握方法、发展能力。在鉴赏美术作品中设计的方法是:以解读图像作为鉴赏美术作品的切入点,通过反复辨析美术作品的语言,使学生在语言形态的引导下进入作品内容,感知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进而在活动情境中,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同时,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内容和鉴赏方法,通过独立研究与小组讨论,达成对问题的一致认识。之后,教师安排作业,供大家赏析,让学生理解各类型美术作品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意韵。

二、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进入学习领域

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又相对完整的了解,认识到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美术语言上有着不同的方式。这是美术鉴赏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学生初步了解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后,能从大体上感受作品,分清作品的类别,展开想象,对作品做出简单的评价。其优点是能按照鉴赏作品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去赏析作品;缺点是对作品的分析不够到位,理解不够准确。从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鉴赏美术作品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认识不足,还不能掌握美术的一般表现方法。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及要求后,有了学习方向和思想准备,进入了学习状态。

三、赏析作品。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1.挪威画家蒙克的油画作品《呐喊》

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感受作者通过图像传递给观赏者的信息。接着,用低沉的语调朗读一段蒙克对此作品创作灵感的一段描述:“我和两个朋友一道走着,夕阳西沉,天变得像血那样的红,我忽然无精打采,极度疲倦地停住了脚步,站在那里。黝黑色的海峡和街道,横着血与焰之舌。朋友继续走,而我一个人留在那里,因不安而颤抖着,我感到自然伟大的喊叫。”读后教师提问:“这幅作品给人一种怎样的感受?”学生发言:“恐怖的感觉,强烈的不安。”“这种不安与恐怖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学生沉思片刻后回答说依靠美术的艺术语言,主要是色彩。教师提问:“除了色彩还有其他的美术语言吗?如何看出色彩在这幅作品中发挥的作用?”学生分析后认为:那种阴森的血红色和浓重的蓝、绿色形成一个漩涡,包围着画中处于极度痛苦的男子,好像是呐喊的回声。画面中运用鲜明的色彩和奔放的线条使人感到刺激和不安。可以想象得出,作者是要表达对当时社会的厌恶和失望。“我们再来听听作者自己是怎样说的——‘我画这幅作品时,把云画成如热血一般的红。色彩里进出声音,那就成为生命连作中的呐喊。”’教师小结并说明色彩语言的象征意义及其对人产生的心理作用。

2.吴冠中的中国画作品《根扎南国》

教师提问:《根扎南国》这幅作品,吴冠中关注的主要是艺术的形式语言。在这幅作品中,画家运用了哪些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可以从塑造大榕树的形象上来分析构成形式美的因素。学生观察、分析之后,一致认为盘龙多姿的枝干是用线条和墨块(即面)表现的,而郁葱繁茂的榕树叶是由不同形状的点和色彩组成,画面清新、明快。画家注重美术的基本语言——点、线、面、色相结合,创作出一幅具有鲜明艺术个性和强烈形式美感的作品。教师说明点、线、面、色就是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任何美术种类的语言表达方式都是在这四个基本元素的基础上形成和演化而来的。为了把语言元素组织和体现出来,美术形成了自己的语言表现手段:在西方绘画中就是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等,在中国绘画中就是笔墨、章法、皴法等。它们作为美术语言特殊的表现手段,也是美术作品艺术语言的一部分。

篇5: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

摘 要: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随着时代的变迁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那种传统式的课堂教学远远不能适应现代课堂的教学,那么必须要解放思想,改变观念,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的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这才是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所应该达到的目标和需求。

关键词:鉴赏 创新 实践,内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新课标改革的状态下,作为高中学科的一部分,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也尝试着变革与创新,其中最明显的特征是如何把这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才是现代鉴赏课与传统鉴赏课在教学实践上的差别。美术鉴赏课正在由这种单一的讲授模式向多元的探讨模式和操作模式发展,面对新课标下鉴赏课教学的发展,作为提高学生素质,感受美、欣赏美的基本学科不能不重新认识它在教学上的结构体系和前进方向。

1.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需创新与深思

近些年来在新课标的改革和推广下,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方法也要逐步的深化,“老师教什么?如何教?”已经成为高中美术教师的一个最大的难题。因为面对的毕竟是中学生,而不是大学生,专业性太强,反而阻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否则太浅,又达不到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对于这样的问题,目前众说纷纭,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大部分教师根据自己的以往经验,采取传统式的灌输法,老师教的费劲,学生学的头疼。那就其教法的本质而言,大家争论的焦点大多数集中在如何传授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在教学过程当中的具体实践操作,通俗的讲,就是只授理论性的东西,没有真正深入和体会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本质内涵,因此出现了满堂灌的一些问题。我认为这种满堂式教学,看起来挺认真,挺符合教学原则,其实在某种程度来讲,远远脱离了新课 标下授课的本质。因此,最为重要的是应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重新认识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真正本质内涵,从而达到新课标改革下的真正意义。

2.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思考

2.1鉴赏课教学观念的改进

大部分教师认为,在中国教育体制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从本质上来说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而且也已经形成了自己本科目的教学特色。今天的美术鉴赏课不仅可以作为学生感受美、享受美的学习基础,而且还可以作为他们自己独立创造美的艺术思想和观念。高中美术鉴赏课既然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科目形式存在,那就要具有鉴赏美和感受美教学的一般规律和特征。从目前形式来看,在一些高中学校把鉴赏课的教学融入到专业模块教学当中去,也就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去感受美和鉴赏美的东西,这种模块式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试验,我想会得到大部分教师的认可和赞同,也希望一直沿用下去。这种教学以学生的实践为主,毕竟他们是高中学生,太多的理论对他们来说,都是陈词滥调的言语,他们都是即时间的再现他们的热情,那么作为高中教师要求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表现出对美的鉴赏和感受,这样学生既能接受所学到的知识,老师又能在教学的过程中达到鉴赏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体现了师生教学的合理配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相长。但是这种教学也可能出现一点弊端,当然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总的来说,利大于弊,适合中学生的目前状况。

高中鉴赏课的传统教学虽然可以达到训练学生的基本审美能力,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如果不改变的话,久而久之走向模式化,机械化,学生学的枯燥,因此合理的安排和改进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科学性是我们每个高中美术老师不可逃避的任务,积极进取,想尽办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来提升高中美术鉴赏课的真正韵味。但是作为高中科目的一门选修学科,没有高考的压力,显然就缺少很多积极发展的空间,比如学生在学习时的那种热情和专劲,学好与否,对他们来说,影响不了本质上的东西,这就造成了我们大部分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似是而非的状态,说白了就是偷工减料,大大减少了创造的空间和发展的余地,这都是由于高考的原因造就的,不过这也不是唯一的原因,但是主要和关键性的原因。这种传统式的教学训练方式在新课标改革前是唯一的模 式,一直延续到现在,从某种角度上来讲,仍然很难满足现代教学改革的需要,现代教学是创新的教学,老师要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和精到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具有时代的幽默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下,学到应有的美术理论知识,而不是满堂灌的填鸭式的教学,否则达不到学生自己想要的知识,那么这种课堂教学是失败的,是做无用功。

2.2对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重新认识

尽管现在的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已由过去填鸭式教学发展到今天的启发式教学,但是制度不完善,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学校的鉴赏课还是建立在很随意的教学模式上,或者上美术课就是自习课的局面里,这种问题是多种原因并存的。但是,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其本质而言,必须认清这门课的真正本质上的东西,跟其他文化课学习是有很大的不同,如果往这方面去思考,那么美术的鉴赏课教学上的提高有很大的革新与发展空间。我认为,在鉴赏课的教学活动中,只给学生讲述理论知识,一些画家的作品和教材上见过的熟为人知的知识,与其说是老师在教授,还不如让学生自己根据学习的规律去阅读书本。这种鉴赏课的教学学生虽很轻松,没有什么压力,但却造成了学生对知识的局限,学不到应有的知识,说到底是一种在美术知识上的停滞,很容易让他们走向刻板、僵化,到头来感受美欣赏美的这种真正内涵也将成为浮云。那么目前,新课标下的美术鉴赏课教学应该融入到现代教学方式和教学体验中去,从课题设置和课程安排,到教学目标的实施,都应该有意识地渗透出现代教学的美学思想和价值取向,尊重教学的客观规律,建立师生之间的互动和默契,提倡在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创造性思想和个性的观点的启发,拓展美术鉴赏课教学的广泛性和灵活性。要把这种教学普遍纳入整个高中美术教学的规律中去,展现老师教学的个性表现,使这样的教学很自然地融入到整个高中教学的环节中去,以显示出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独创风格和思想内涵,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方法如付诸行动,我个人的观点认为,这种教学使我们所有的高中美术教师在现有的基础上,重新获得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篇6:高中美术鉴赏课

摘 要 高中时期是学生形成美学意识以及领悟力的关键时期,高中美术课虽不是主修课程,但是它是高中期间艺术课程中必修课。美术鉴赏则直接可以表现一个人的艺术内涵,对于丰富高中生的学习生活、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现也是有很大的积极促进作用。因此开展高中美术鉴赏课是十分必要的,但对于目前的该课程的教学状况并不是很乐观,所以有必要对高中鉴赏课授课效率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高中美术 有效教学 鉴赏课 教学行为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标对当前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现有教学形势的新要求,高中美术课较之改革之前的教学模式有了全新的变化。新课标实行后对于高中美术课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要求从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以及对学生的关怀方面都有更深层次的要求。高中美术鉴赏课是要培养高中生对于美术艺术作品内容以及作品文化内涵等的感知能力,是一门传播文化素养以及个人涵养的专业性课程。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感知、判断形成一定的审美观。这对学生今后的艺术生涯或者精神层次品味的养成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高中美术鉴赏课在全国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课堂效率低而且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该课程亟待解决这样的一问题,走出低效率的尴尬局面。结合多年的相关教学对目前高中美术鉴赏课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高中美术鉴赏课的顺利实施提供一定的依据。

1高中美术鉴赏课提高教学效率策略

1.1积极引导,让学生全程参与

传统的高中美术教学课堂氛围以教师理论授课为主,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并没有太多的关注。长此以往会给学生造成一种“可有可无”的想法,这就会导致学生从内心忽视这一学科,如果出现这样的想法就会让课程很难进行,即便是按部就班的进行授课,学生对于课程的内容也并不感兴趣。美术课就会变成“休息课”而形同虚设。对于以上的这种情况,作为美术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在课程授课过程中,吸引学生全程参与,学生参与其中就会逐渐培养对美术鉴赏课的兴趣。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把“死气氛”搞“活”。通过竞赛、互动等环节充分调动课堂气氛。

1.2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艺术文化课堂

高中阶段的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对于美术艺术的领略能力,引导学生去感受艺术的内涵,并能够深层次理解作品的美感。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美术鉴赏并不是通过某些计算公式和理论就直接可以对所要鉴赏的作品进行界定的。而是需要一定的文化素养的提升,通过艺术境界对艺术品进行整体的把握,整体来说美术鉴赏较为抽象,可以有固定的模式但是很多情况下还需在一个氛围下进行探讨,课堂就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条件。但是往往在高中美术鉴赏课时,文化艺术的氛围难以烘托。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其应有的导向作用,在授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播放音乐或者应景的视频资料就可以自然而然的将学生带入一个高雅的文化环境当中。然后再进行作品的品味和鉴赏会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去感悟美、欣赏美,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1.3艺术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学生的鉴赏能力不仅仅靠课堂的有限的授课掌握,更主要的是要留心生活。艺术源于生活,但最终还是要回归生活的。这就要求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及时给学生灌输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和品味生活的心得。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时,教师对于艺术品的分析和讲解过程中可结合作品生活原型以及作者的生活经历加以展开。这样会更加立体地去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有了对生活的理解,相信学生对于作品以及课堂知识的传授的领略能力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另外还可以灵活地将美术鉴赏课由室内转为室外,或是其他展览馆进行授课。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将上课的地点转移到当地的展览馆或者名胜风景区,让学生与艺术来一个直接的接触。这样学生就能对美术作品有更深刻的认识和领悟,并亲自感受到博物馆在文物保护、知识传播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对美术鉴赏焕发出极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课堂教学效果相比于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更显人性化和高效率。一是换了教学场所会提高学生的关注度更加吸引学生;二是可以带学生学习课堂以外的知识,这对于学生知识框架的构建十分有益,并且可以得到教师的直接指导。长期一线教学证明,这种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能够取得良好的授课效果。

2总结

美术作为高中授课中未列入高考范围,所以说一般学生不会耗费过多的精力在该课程上。但是美术鉴赏能力在其他领域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说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教授学生更多的美术艺术素养方面的知识十分迫切。如何在一堂课中充分的调动学生,提高课堂的效率,作为美术教师应该感觉到身上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教师可以积极引导让学生全程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艺术文化课堂以及结合生活等教学行为转变美术课低效率的窘迫局面。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在美术鉴赏教学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并根据学生情况科学灵活的对教学方法模式进行转换。从而使我们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篇7: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全套教案

什么是美术作品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的知识点: 1.美是怎样产生的。2.什么是美术作品。

3.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重要意义。

为了阐明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教材从人们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入手,让学生明确“美”是怎样产生和形成的,并且将美的观念与相应的形式法则运用于生产、生活乃至艺术创作中,于是就产生了美术作品。并借助各种美术作品阐述其含义,指出美术作品两类范畴:一类作品是在创作的时候就是为了审美的目的而创作的,另一类是指一些生活用品,它们最初只是源于生活的需要,但经过较长时间之后,其功能性被逐渐淡忘,而形式美法则受到关注,它们也属于美术作品的范畴。如教材所列举的青铜器、明代的漆盒等,通过上述问题的讲述,教材最后点出了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1.在我们的生活中美事无处不在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非常注重营造美的环境,所以我们要学会去认识这些美好的事物,才能更好地生活。

2.鉴赏美术作品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帮助我们丰富对美的认识,并且认识到形式美的法则。

教学目标

1. 了解基本的审美观念的产生和形式美法则的一般规律,掌握美术作品的含义。2. 培养学生以历史的、审美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和日常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美术作品的含义是什么?

2. 怎样用审美的眼光看待美术作品和日常生活。

教具与学具

教具:画册,多媒体,幻灯机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教法运用

本课以图文并重的教学手法,采用观察、欣赏、思考与展示作品等教学策略,加强师生双边互动。从看、问、讨论、回答等教学活动中逐步引导学生对知识一步一步地深入了解,通过教师的疏导和归纳,最后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发现一些美的动西,如:那个花瓶很美;她穿的衣服很漂亮;他画的画很美;他的字写的很好看。

学生讨论:美是怎样产生和形成的?

一、导入新课

1.初步了解美的来源。(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美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产生和形成的

2.美的形式法则包括哪些要素?(展示图片:彩陶鲵鱼纹瓶,楷书“永”,人面鱼纹彩陶盆,“羊”字的演变图,雷纹三足鼎,兽纹鬲)

学生观看讨论:它们体现了那些美的形式法则?

教师引导学生从造型、重点、对称、平衡等形式美的角度去观察图片中的美。然后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评价,加深学生对形式美的理解。

二、观察思考

1. 什么是美术作品?

学生讨论回答

2.教师总结:美术家为了审美目的,运用形式美法则创作的作品就是美术作品。(展示一些美术作品和教材中的“竹院品古”“漆盒”“女十忙”“年画”“民居院落一角”)

竹院品古 年画 民居院落一角

女十忙 漆盒

三、观察研究

观察以上视频图片中的作品,研究美术作品的不同类别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结合教材内容对上述美术作品进行分析,有些美术作品是美术家为了审美的目的直接创作出来的,比如绘画和雕塑作品,而有些作品最初是源于生活的需要,但随着社会的变化,原本的实用功能逐渐被淡忘而审美功能凸显出来。比如:“漆盒”“民居院落一角”。还有一些当时非常普及价值不高的美术作品,经过若干年后,成为非常珍贵的美术作品。比如“木板年画”“月份牌年画”。

四、研究、思考、归纳

提问:通过欣赏以上的美术作品,你对美术鉴赏的意义有哪些看法?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后回答。

教师对回答结果进行总结,根据本课内容阐明:

1.在我们的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非常注重营造美的环境,所以我们学会去认识这些美好的事物,才能更好的生活。2.美术鉴赏可以培养我们丰富对美的认识,从而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五、知识拓展

篇8:如何上好高中美术鉴赏课

一、直接感触美术形象, 获得感性认识

美术中的形象均为视觉形象, 即“用眼睛看得见”的形象。研究证明, 一个人所获取信息的80%以上是由视觉提供的。因此, 培养学生视觉形象的感知能力是进行美术鉴赏的前提。对于一件美术作品, 学生要首先感受到, 进而理解, 然后才能逐渐提高自身的审美与创造能力。在实际的美术课教学中, 我们所面对的高中生, 对美术缺乏系统和正确的认识, 所以发展其美术能力的过程要循序渐进, 从对美术形象感知能力的培养入手, 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深刻内涵。

作为视觉艺术, 美术具有充分运用视觉进行感知的优势。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 虽然没有只言片语, 却能够无言地吸引观众, 使其内心受到感动。因此, 教师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时, 一方面, 要尽可能收集一些视觉展示效果较好的美术作品, 让学生能够最直观地感受作品;另一方面, 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展示清晰度较高的美术作品, 弥补教材图片数量有限、清晰度欠佳等方面的不足。

另外, 美术的范围十分广泛, 除了绘画, 还有其他的形式, 如民间工艺品等。把民间工艺品如剪纸、年画、风筝、皮影、刺绣等实物放在课堂中展示, 不仅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且易于使学生获得质朴醇厚的民间艺术的熏陶。

当然, 对美术形象的直接感知不仅局限于课堂上, 组织学生到博物馆、美术馆参观, 可更直接、更高效地帮助学生获得审美感受, 拓展视野, 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讲解相关知识, 获得理性的认知

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 通过讲解相关知识, 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会增加一层理性的认知和判断, 这是培养学生审美感和创造力的基础。如教学《玉器》一课中, 我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欣赏, 使学生对“玉”首先有外在形象的感知, 进而讲解玉器的起源、发展、影响等知识。且可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一方面, 可以借用《红楼梦》中“贾宝玉摔玉”的情节片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发学生思考“玉”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讨论带“玉”字的成语, 从文化角度帮助学生理解中华民族对“玉”所怀有的特殊情感。在该课教学中, 学生不仅欣赏到了各式各样的玉器, 而且了解了玉文化, 为下一步的玉器鉴赏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美术是注重体验和实践的学科, 将欣赏、鉴赏与体验、实践相结合, 更有助于审美能力的培养。如在《木刻版画》课程中, 首先通过优秀版画作品的欣赏, 让学生体会版画创作的成功典范, 初步感受版画的艺术语言。然后介绍版画艺术有关的基础知识, 使学生对版画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知。最后进入动手操作环节, 教学生设计、制作版画。整个教学过程由浅入深, 以感知、认识为先导, 学生自主探究、体验、展示、交流, 进而理解其内涵。

三、拓展延伸, 提高美术鉴赏水平

如今的美术教学不仅重视知识技能的学习、实践能力的培养, 更重要的是能通过一系列的美术鉴赏及实践活动, 发展学生的美术潜能及综合能力, 培养他们成为具有一定审美能力、有修养的人, 为他们未来的人生规划提供艺术性选择。课堂中所选用的美术作品都是具有一定代表性、信息含量很大的经典作品, 学生通过对这些经典作品的解读, 可以拓宽文化视野, 丰富知识内涵, 了解不同时代独特的价值观、思维方式。

美术主要表现人、人的生活及人的情感世界, 所以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更要透过表面看本质。除了了解作者、创作年代、创作背景, 还要进一步了解其艺术语言和表现技巧, 最终理解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思想和价值意义, 学会鉴赏美术作品, 使自己在将来面对某一件美术作品时能够进行独立的分析和思考。为使学生了解这一点, 也为了联系当今的美术发展趋势, 在某次课堂教学中, 我以一幅在11届全国美展中获得金奖的油画作品———《小夫妻》为例, 使他们了解画中充满动态的人物造型、与观众对视的眼神等, 体会该作品的生动性, 以及与欣赏者的情感交流。作者把生活变成作品, 看似平凡, 却时代气息浓厚, 颇具匠心。画面中没有绚丽夸张的色彩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技巧, 而是以朴实和真诚打动人心, 这也是作品最为珍贵和感人之处。通过以上的引导, 学生由最初对作品的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较为理性的认识, 鉴赏的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篇9:如何上好高中美术鉴赏课

关键词:美术鉴赏 提高素养 学科综合 拓展视野

受高考应试教育的影响,各校都把升学意识摆在教学管理的首位,尤其是省级重点中学,提高升学率更是学校的重中之重。而美术并非高考的必考科目(美术专业的考生除外),家长们则认为高中开设美术课,简直是浪费学生的时间;学生们则认为上不上美术课无关紧要。而美术鉴赏课几乎成了学生们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放松身心的“休息课”。

但是,美术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对学生所特有的感染与熏陶的功能是其他教学内容无法替代的,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因此,作为美术教育者,面对如此的现状,必须冷静分析,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兴趣,以达到美育目的。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改如何上好美术鉴赏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养

社会在不断发展,艺术也在不断的演变,作为高中美术老师在关注教育改革的同时,也应密切关注美术的演变与发展。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想在美术课堂上得心应手,那就必须加强学习,提高素养,这样在客观上才会促使学生对你产生敬佩,进而对学生形成一种感召力。

1、加强理论学习。教师要通过阅读美术理论、美术史、美学等方面的理论著作或学术论文,通过涉猎不同国别、不同时代的美术作品,了解其背景、流派、风格等相关知识,来提高理论水平及鉴赏能力。

2、多渠道接受美术信息。教师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美术馆、上网查阅等途径来获得各种各样的美术信息,以达到开阔艺术视野提高艺术素养的目的。

3、多参加美术实践活动。教师要提高创作能力,才能增加个人魅力。试想作为美术教师能在课堂上挥毫泼墨,样样都得心应手,学生怎能不对老师产生敬意?又怎能不对其所教授的科目产生兴趣呢?

二、学科综合,增强魅力

在美术鉴赏课中,综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既能迎合学生学习文化课的需求,也能拓展与延伸美术鉴赏课的广度与深度,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美术鉴赏与历史知识相结合。中外很多的美术作品是以历史故事为题材,内容丰富。虽然历史已经消逝不见,但绘画及其他历史遗物却成为展现往昔时代的最好视觉图像。而高中生对艺术品接触较少,相关的历史也相对薄弱,所以我在上鉴赏课时,都引导学生从历史知识和艺术形式两个角度去分析、理解作品。

如,在鉴赏东汉山东嘉祥武梁词的《荆轲刺秦王》这一作品时,不少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要在画像石中选择秦始皇招到刺杀仓皇逃窜这样一个题材;为什么采用这样这一种近乎剪影的形式;为什么人物都是黑色的。解答这些疑问时,我就结合历史故事及艺术家所处的历史环境来讲解,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解读这一以历史题材为主题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及艺术家的情感、价值倾向。画像石减地平雕阴线刻的艺术手法决定了艺术作品近似剪影的形式特点;而中国传统上以拓片形式保存、传播畫像石图像的方式,使我们看到的画像石作品成为黑白两色、类似木刻的艺术效果。只有把这些知识结合在一起讲解,才能让学生对这一作品有更准确深入的理解。

2、美术鉴赏与语文知识结合。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我善于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人物的心理、人格、社会认知等,或者分析作者在创作作品时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境界、人生理想等。这样,不仅可以达到更好鉴赏作品的目的,也将美术鉴赏与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鉴赏结合在一起,拓宽并加深了美术鉴赏的内涵。

如,在鉴赏凡高的《向日葵》时,先向学生介绍凡高坎坷的一生:“学业上的失败,爱情上的不如意,事业上的挫折,生活上的极度贫困……这样一个事事不如意的人,内心的痛苦甚至自卑感可想而知,而他却奉献给世人一组色彩明亮的《向日葵》,请大家思考从《向日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凡高怎样的内心世界?”学生鉴赏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我调动起来了。有的学生回答说:“向日葵是太阳之光,是光和热的象征,可见,作者的内心是向上的,是热爱生活的!”有的学生回答说:“画面以黄色为主,而黄色代表温暖,折射出凡高的内心是充满爱的,充满温暖的,也可以看出,即便他是那样的不幸,但他依旧有崇高的精神理想。”……学生们还真能通过画面透析蕴藏在作品中的作者的心理、人格、精神境界等。

又如,在鉴赏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这幅名画时,在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后,我让学生分析画面中每个人物的心理。一个学生说:“我一眼就能认得出卖耶稣的人──犹大。大家看,在耶稣右边的最靠近耶稣的三人当中,有一个人,他扭动着身子,惊惶失措的样子,紧握告密所换来的钱袋,似乎想立刻逃离耶稣。这个人就是犹大。从画面中我可以看出犹大的心虚、以及唯利是图的性格。”另一个学生说:“彼得弯身前倾向着约翰,左手搭在他的肩上,头紧贴着他的耳边,好象在问:‘你知道是谁吗?’彼得的右手握着一把刀,好象在说:‘我真想杀了这个可恶的背叛者。’从彼得的表情、动作中,我感受到他对耶稣的尊重与爱戴,以及疾恶如仇的心理。”……作品中每个人物的心理、性格、品质都可以从人物的表情、动作中表现出来。

3、美术鉴赏与音乐欣赏相结合。美术与音乐是姐妹艺术,人们常常把美术称为“流动的音乐”,把音乐称作“凝固的画面”。舒曼也曾说过:“又素养的音乐家能从拉斐尔的圣母像中得到不少启迪,同样,美术家也能从莫扎特的交响乐中受益匪浅。”在美术鉴赏课中,播放一些音乐作品,这对于帮助学生加深对美术作品主题的理解是大有裨益的。

如,在鉴赏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我播放古老的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让学生一边沉浸在悲壮音乐氛围中,一边欣赏这幅著名的油画。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意义把握得更为深刻。

三、利用网络,拓展视野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教学模式发生了质的飞跃。美术作品的审美性、愉悦性等特点,将在网络的支撑下,得到最大限度的充分展示。在鉴赏某些流派风格,需要比较分析时,可能需要的信息量比较大,那就可借助学校的网络资源为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指导学生进入相关网页有选择地查阅有关美术作品,一睹实物,比凭空说教更具说服力。并可开展学生之间、学校之间的学生作品、教师教学成果等方面的交流。

如,我在上外国雕塑鉴赏的时候,就让学生到网络找埃及、希腊、古罗马等不同国家的雕塑,通过鉴赏不同国家的雕塑,学生才能对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式风格多样的外国雕塑有比较全面地了解。

篇10: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美术课程也毫无例外地具有这个特征,它要求教师在教学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打破严格的学科桎梏。

在美术鉴赏课的传统教学中存在着片面追求知识和技能,割裂了美术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割裂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密切联系,严重阻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阻碍了学生美术审美素养的提高,这是传统教学的弊端。现代社会媒体非常发达,学生可以很轻松地从各种媒介上获得所需的知识,这为学科的融合提供了物质前提;美术课程的要求也在从以往的专业化走向生活化,美术不再是一个纯粹的专业学科,而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需要,美术开始走下神坛,走进生活。学生获得各种知识的途径呈现多元化,现在的教师不再像以前一样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最重要的来源,教师的角色开始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引领者转换。这为美术鉴赏课和其他学科融合提出了要求。

美术鉴赏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它是学生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过去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它是比美术欣赏更为成熟、更为理性、更为内化的一种审美过程。美术鉴赏的这一课程特点要求教师必须能掌握超出单纯美术范畴的知识,也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要联系其他学科。

首先,要求美术鉴赏课能实现学习内容的综合,譬如在讲授《西方文艺复兴美术》时,教师除了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特点,还要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只有了解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才能更深刻地掌握文艺复兴美术的艺术特点,才能深刻地了解文艺复兴是如何唤醒人性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才能深刻地了解为何说文艺复兴是西方文化的一个转折点。在讲解这一时期的作品时,不能就画论画,需要找出它们的联系点,比如学生比较熟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也能说上几点,但是如果向学生介绍文艺复兴早期乔托的《逃往埃及》时,画面上青涩的造型使学生很难接受,这是教师除了需要从美术绘画技法上讲解,更要从两者之间的共性来讲解,比如构图、透视和人物的刻画。这要求课程将融合了历史、宗教文化等知识,如果只是从美术领域讲,学生对这一时期的美术的认识还是仅仅停留在浅显的形式欣赏层面。

再如,在讲授《中国青铜艺术》时,除了让学生了解中国青铜器的造型特点,还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青铜文化。“艺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以审美方式反映社会现实社会。艺术必须塑造美的形象,传递美感。”如果教师在讲解本节内容时,只停留在青铜器本身,学生是无法了解青铜器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的,这种审美还是停留在形式方面,无法提升学生较高层次的审美素养。所以,在讲解时,着眼点要开阔。在授课时,可以从一些典故或者成语作为开篇,比如“楚王问鼎”、“一言九鼎”、“加官进爵”、“钟鸣鼎食”……通过这些学生耳熟能详典故或者成语,让学生初步感知青铜的“礼”文化,然后通过赏析各种形式和各个时期的代表器型将学生的初步感

知深化,把对青铜文化的理性认识和感性审美结合起来。在本节中融入历史、文学、礼乐等“国学”常识,那么,这节课的深度将超过了美术本身,学生从中获得的审美也会是持久而深远的。

其次,要求美术鉴赏课能有学习环境的综合。一堂课只有短短的45分钟,是无法涵盖的所讲的内容的,学生也很难消化。所以需要学生在课余能有一定量的自主学习。现在网络发达,社会上各种文化机构也比较齐全,学生可以很方便的从网络或者其他环境中获得很多知识,但是,从网络上或其他环境中获得的知识相对而言比较零散,知识点之间没有多少联系,是一种快餐式的知识结构,所以,还需要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引领,进行师生和同学之间的探究,对各种知识进行整合,才能让这些知识成为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支柱。所以,美术鉴赏课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需要有其他学习环境的参与。

第三,要求美术鉴赏的学习方法能体现综合性。信息时代,人们接受各种信息的途径呈现多元化,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注定好是多样化的。美术鉴赏课的学习方法主要由讲、谈、看、写等部分组成。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师生互动或者在教师的辅导之下不断提升自身的美术素养。传统的美术鉴赏课由教师作为唯一主体,学生是受体,师生通过知识的灌输来达到教与学的目的,这种学习方法机械粗暴,作为被动的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很难将其内化。所以,采用适应学生以及课程特点、学习的展开过程的学习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第四,学习评价也要体现出综合性。这种评价方式体现的是阶段性和持续性的,即学到了什么和怎么学的(是呈现加法的评价),而不是学的结果怎么样(是呈现减法的评价)。传统的评价是一种被限定好的终点式评价,带有机械性、强制性和功利性,是无机化的评价,学生在这种评价体系中始终处于被动位置;而综合性的评价实际在学生开始学习时就已经进行了,带有明显生成性、激趣性和鼓励性,是有机化的评价。它除了对学生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还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同时,在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时,还根据不同受体之间的区别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评价的内容除了有学习能力,还包括了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美术鉴赏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涵盖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甚至军事等各个领域,里面渗透了各门学科的知识。教师要在综合性学习中要发挥自己的应有价值,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去欣赏美术作品,教师就必须改变授课形式。摒弃已往严重桎梏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知识传达、机械灌输的教学模式。美术鉴赏课的综合性学习要依据学生的兴趣和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选取有价值的人文问题、自然科学问题等,引导学生去探究。在美术鉴赏课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改变以知识获得为目标的单一教授方式,而要转变到以提升学生综合鉴赏能力为核心的指导方式,“促使学生去想去做,有欲望地学习”为指导目标。

上一篇:毕业就业选择下一篇:新理念与教材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