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如何“下马观花”解读

2024-05-15

浅析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如何“下马观花”解读(精选3篇)

篇1:浅析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如何“下马观花”解读

浅析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如何“下马观花”

盱眙县桂五中学

王辉

【内容摘要】 “下马观花”是尹少淳教授提出的一种美术鉴赏形式,它可促进课堂生成,使美术知识横向拓展并向纵深发展,侧重深层次的理性思考。高中阶段的美术鉴赏课要兼顾鉴赏面的铺开与教学点的深入两个方面,联系生活与因材施教是鉴赏转换的基础,同时教师的关注与课堂回应能力也很重要。

【关 键 词】下马观花

主动性与兴趣

联系生活

因材施教

06暑假在徐州师范大学参加江苏省高中美术骨干教师培训班,其中美术教育理论家、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尹少淳教授在培训讲座中说到:我们现在应该将义务教育阶段看做“走马观花”,也就是说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只能得其大概,走马观花而已;而高中阶段则应该是“下马观花”,以求相对专与精,以专题学习为主。因为经验告诉我们,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主动选择的内容则会认真地学习,泛泛的学习,蜻蜓点水般地掠过学习内容,很难产生持久的尤其是终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往往是建立在对美术活动较深入的学习之上的。

高中美术鉴赏是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与评价,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其作品背后的艺术现象的活动。美术课堂除了让学生学会鉴赏美的能力外,其课堂本身也应具有美的享受之功能,可以看出美术鉴赏教学不仅仅是将艺术大师的杰作展示给学生看,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学习让学生自己具有独立思考、评价、反思作品的能力。并在鉴赏之后运用已有的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独立创作。

所以我们一般问学生:你学过美术吗? 初中毕业的学生回答:我学过。

高中毕业的人回答:我学过,而且学的是国画、水彩画、服装设计、书法、摄影……

现在江苏省高中美术鉴赏在08年暑假普遍更换为湖南人民出版社的教材,也就是我们称的湘教版,那么具体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下马观花”呢,笔者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策略:

策略

一、有效的导入

要想上好一节美术课,除按照大纲要求,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以外,还要开动脑筋精心设计一堂课的导入。力求在课的一开始就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抓住,用独特的导入方法激起学生的兴趣。

我们在课堂中经常能听到类似这样的话语:“今天我们学习《××××》,请同学们翻到课本××页……”脱离了学生的生活,游离了学生的经验,使课堂成为教教材的主阵地,这样的导入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心理的预设和准备,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绘画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如何在这一过程中让教师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利用绘画的魅力来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绘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乐画的境界。

我在美术课教学导入中就着意营造出一种审美的氛围,给学生视、听觉上以美的享受。例如:我在讲高一美术《文艺复兴美术》时,我在上课开始前放映热门影片《达芬奇密码》片段,引入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及文艺复兴美术,增强学生鉴赏热情与审美情趣,丰富学生视听感受。导入部分就像是影片的序幕,既能调整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深入思考需要这样的导入来引导,从“走马观花”过渡到“下马观花”。策略

二、多媒体视频与图片、音乐的运用

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或叫做视觉艺术,基本都离不开具体可视的形象。形象的视觉效果,往往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备课时候,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绘画兴趣,准备大量不同的资料,有视频、文字、图像等,被集中在电脑任教师随意使用,在实地考察时用照相机等进行资料收集,配上音乐、画面文字提示,做成的课件可长期存放在电脑内,学生的抽象思维要有一定的感性材料支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给予学生大量的感性材料的支持,使学生容易对知识理解和产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丰富了教师讲课内容,教学效果十分明显。因为当学生感到惊奇、疑惑、困惑、矛盾时,为得到解答,就会产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原动力,产生“知的好奇心”,自觉自愿地展开认知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钻进去达到“下马观花”的效果。

但我们也应清醒地意识到,多媒体也是一种“双刃剑”,它的不足不在设备上而在教师。有些教师为了迎合时势,看到大家都在用,自己也要在美术课中用一下;还有的教师不管是否有利于突出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用上再说。这样的教学心理是万万要不得的,美术教师要通过多媒体教学对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要提高学生的看图能力、识图能力、作画能力,要让学生理解的更透彻,思维更活跃,思路更开阔,反馈更迅速,真正的让学生感受到了快乐。策略

三、联系现实生活

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人外出学本领,归来后同村人问他学到了什么本事?他给大家表演了一段屠龙术。只见他身手矫健,表演地十分精彩。大家齐声叫好。这时有人问:“那龙在哪儿呢。”他不禁哑然。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美术教学。美术教学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让美术教学融入学生的生活。这样,我们的美术教学才具有强烈的生命力。

新课程标准中的“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强调用软、硬材料以及塑料瓶、废旧织物、废包装袋等媒材,进行设计制作。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因地取材,利用废品,制作一些工艺作品。

同时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联系生活来布障设疑,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促使学生不得不“下马观花”,在课堂上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例如我在讲陵墓雕塑时,我就让大家想想我们身边有什么陵墓雕塑,学生便开始相互讨论,多数便说到了我们的明祖陵,那么这时候我便充分利用此,让学生们展开对明祖陵陵墓雕塑的深刻讨论,从造型到布局、色彩、数量等等,大家讨论的热烈而有兴趣,最后再帮他们综合以来联系书本上的知识,这时候他们便自觉自愿地展开认知活动,把作品的信息联系生活加以认真阅读,梳理、综合、概括。策略

四、因材施教

《论语·先进篇》中有一篇记载: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曰:“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孔子在这个篇章中阐述的教育思想被后人归纳为“因材施教”,所谓因“才”施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该尊重和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学生个性差异特征,教师要采取相应措施,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自己的某些特长。

著名教育学家朱熹也曾经说过:“圣贤施教,各应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新课程提示我们,作为教师应该与学生融为一体,而不是高高在上,保持一定的距离。绘画表现力强、水平高,并爱好画画的学生,我们可以以更高的要求来对待。而那些一般或差些的学生,我们的要求可以适当降低一下。

美术教学中同样需要因材施教。要鼓励学生大胆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展开自己丰富的想像力,敢于大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在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想法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发展。例如有个同学在上课时候,表达自己对一些作品的看法时候与大家的想法总不一样,可是总有自己独特的观点,我总是去鼓励他,让他去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大家跟他一起讨论,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美术鉴赏的过程本来就是充分调动主观想法的一个过程,没有标准答案。在美术教学中,我们的目标并不是将每一个学生都培养为画家,而是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不同的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策略

五、创作体验

在美术鉴赏课中一般比较重视对理论知识的探讨和理解,一般的教学主要是看图片,然后就是我说你说,手段的单一性不仅令人感到乏味、疲惫,学过的东西很快忘记,常言道“动口不如动手”,“几分钟尝试”活动就可以针对纯理论知识学习的弊端而设的,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和可能的尝试,着重感受、体验和兴趣培养。在当今强调个性化的时代,高中生对个人行为的独立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对自我的新意识使他们更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

新课改在鉴赏学习领域首先提倡;“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比断,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活动性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以注重参与、培养主体意识的教学思想为基础,将作为鉴赏外在表现的创作体验运用于教学中自然是可行之举。教师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应具有较大的宽容性,比如:在讲授完我国古代陶器与瓷器时,可要求学生根据所讲内容自己设计一个器皿造型及装饰图案,即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几分钟后通过实物投影放大展示学生自己的作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并与众人分享。除了可以通过简单的“画一画”,还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心得,“说一说”自己对画家及作品的个人观点和喜好,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学到更多更深入的知识。在“下马观花”中,利用创作手段进行的高中美术鉴赏课,扭转了以往“空谈式”的鉴赏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种与生活相联系的美术创作机会,主动感知艺术形象和体验艺术情感,让学生成为美术鉴赏的主体,对美术作品乃至“美术”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我觉得教学是一种智慧,她需要我们赋予极大的热情,新课程的实施向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教学舞台上应加快适应自己的角色,所以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因地制宜达到最佳效果。而尹少淳教授的“下马观花”这种观察事物的方式给美术鉴赏教学带来很多启示,有待我们慢慢来学习消化。

【参考文献】:

[1] 《学校美术教育目的论》

王大根

教育科学出版社 [2] 《美术新课程标准研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关于美术新课标的片断思考》 尹少淳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4] 《中国美术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2年第三—五期 [5]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年

[6] 《走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误区——澄清对<美术课标>的模糊认识》刘士伟 [7] 《视觉文化时代与高中美术课程》 王大根、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篇2:浅析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如何“下马观花”解读

关键词:双语教育,美术鉴赏,教学,改革

在中国, 为了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应运而生。因为少数民族居住区域不同, 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 因而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教学也存在不同发展水平和要求。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在各级政府的不懈努力之下, 汉语教学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 为造就成千上万的少数民族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少数民族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双语教学课程背景

多元化与一体化的矛盾和冲突影响着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发展, 也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多元化和一体化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所面临的两难领域。这就提出了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存在语言教育的复杂问题。因此, 双语教育成为各民族语言和文化平等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全球多元化教育的发展, 双语教学也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二、以新疆为例对双语教学进行调研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 无数的游客被它的多种语言和灿烂的民族文化所吸引。然而, 新疆是中国相对落后的地方, 除了该地区的具体的地理情况, 教育因素也是其落后的主要原因之所在。因此新疆民族教育, 尤其是其双语教育, 受到了社会方方面面的普遍关注, 其中我们主要将双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放在农村。笔者对南疆地区少数民族学校 (喀什、和田) 双语教育进行全面分析研究。我们基于当地全日制高中开设的各个课程进行研究, 并结合归纳法、文献分析法和学科系统研究方法进行了相关研究。

三、双语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课程的建议

在少数民族居民本民族语言的使用情况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水平不均衡的背景之下, 双语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语言教学分支, 尽管历史悠久, 但仍然存在不完美之处, 例如, 双语教学安排未统一, 教学开展工作不顺利, 尚未建立独特的理论和教学体系。笔者从教学实践基本要素 (即学生、教师、教材和评价) 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对应的措施。对于学生来说, 从学习动机的角度出发, 通过对学生学习动机进行分析,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少数民族学生掌握语法、听力和口语能力方面存在困难, 这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事实, 我们应该正面应对。通过对学生使用第二语言进行美术教学实践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分析, 从而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依据, 找出双语学生学习美术的方法, 也希望为其他少数民族自治区教育部门制定的双语教育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简化教育内容, 着重教育重点

鉴于少数民族高中生语言的特殊性, 双语美术课程不仅仅要兼顾艺术专业的特性, 同时兼顾克服语言障碍。因而教学内容简化, 内容突出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尤为重要。能在课堂上运用第二语言, 最大程度上掌握高中美术技能, 有助于帮助学生把握学习重点, 达到国家对于高中基础课程的要求。

2. 以图片直观方式进行教学

作为艺术课程, 高中美术课程应该多用显现美术作品的方式,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更为直观地将艺术展现在学生面前。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 在语言存在阻碍的背景之下, 利用精致的课件或微课, 视觉感官的刺激可以更为直接地引导学生步入艺术的殿堂。

3. 语言与专业双管齐下, 以教辅学

双语美术鉴赏课, 不仅仅是艺术专业课程, 更是一种第二语言输入的课程。对于教师的要求也不仅仅浮于专业之上。

4. 提高教师个人魅力

中学是学生道德品格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 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完善人格,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习个性朝健康、全面、和谐的方向发展。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人格魅力, 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有个性魅力的教师不仅是一个知识传授者, 更应该成为思想的沟通者。个人魅力的展现不仅有助于教师的成长, 更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5.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们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 如果他们有兴趣学习。他们将把他们的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学好美术课程的关键。学习兴趣可以促进学生把自己融入艺术学习。它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 开阔学生的思维, 弥补语言的不足。但是如何激发学习兴趣呢?学习兴趣不能自发产生。各种社会因素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教师应激发学生充分的、有目的、有计划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的状态, 能够长时间保持一个人的好奇心。兴趣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影响着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根据内在动机理论, 从满足感的角度来实现自己对感兴趣的知识进行学习。因而, 兴趣在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结

本文以中国少数民族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课程为研究重点, 通过历史回顾和定性定位研究, 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对教学中的各个因素进行了研究, 并对教学中的各个因素进行了研究。此外, 从微观角度对具体教学实践进行研究, 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为教学实践提供策略, 以找出存在的问题。本文旨在更好、更深入地了解在中国少数民族中, 以其特有的语言特征进行教学的发展趋势。因此, 进一步重视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育, 使其建立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教学体系, 尽早建立具有更高的教学和学习效率, 以确保少数民族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国语, 这必将为新时期民族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永刚.新疆教育教学[M].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2]王军.教育民族学[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7.

篇3:浅析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如何“下马观花”解读

目前的一些学校一般都规定教师每人每学期应完成一定数量的听课数,量化、评优、晋职等都与此挂钩。毋庸讳言,平时的听课有些是被动的,里边含有一点“功利色彩”。

作为教育管理者,如果我们只强调听课的数量,只关注形式。作为教师,如果我们不知道听课的目的,不了解听课的内容,不清楚要研究的问题,不会观察学生,只知道记录,只愿意“听”而不愿意“思”。如果这样,教师听的课再多,也是徒劳的。那么,该如何组织教师有效地通过听课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呢?

我认为,主题式听课可以改变了以往流于形式、点点名走过场的校本教研局面。每次听课活动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这样可以使我们的教研活动更具针对性、实效性,使我们的教学研究更有深度。因此,每学期初,可以根据学校教学实际或现在的教学研究热点,教研组确定本学期研究的主题,每个教师根据研究主题结合自己所教的年级确定上课内容。开课前一周教研组长组织组教师集体备课,上课的教师先说课,提出自己在备课中的困惑,全体教师通过研讨,确立课堂观察的主题,设计听课观察表,以便于让教师明确听课目的,带着目的去听,能让听课教师学其所长,有的放矢。如果听的是年组专题研究课,我们就让教师明确研究的主题目的是什么。如果是“同上一节课”,那么我们就要求教师在听课时要注意比较:同一个教材内容,他为什么这样设计?他是怎样理解教材的?他的设计用于我班学生是否合适?对听课教师来说,如果不了解听课的内容,那么他就很难真正地参与到研究中来。因此,在听课前我们总是让教师首先熟悉听课的内容。

听课前教研组可以抽签随机分成5组,每组一般2~3人,第一组记录学生的学,因为教师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所以重点在学而不在教,我们在关注教与学双边活动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学:如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小组合作?学生是否经常主动向老师提问题,课堂上学生是否有独到的见解,有哪些创新的火花,还要看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表现、态度和习惯等。这些都是一种无比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作为以后提升教学质量的宝贵材料。第二组记录教师挖掘与利用课堂生成资源的情况。记录处理偶发事件的情况。我们在听课时首先要抱着向别人学习的态度和目的,哪怕是一个刚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也一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如对一个问题的独特的处理技巧,一个意外事件的巧妙处理,一个巧妙的引入,或一处独具匠心的留白,甚至是一句实用的话,一个贴切的词语。当然,听课时还要带着批判的眼光,因为无论多么资深的教师哪怕名特优教师,他们在教学中也难免会有疏漏之处,我们要记录下来,课后大家一起回顾、梳理和剖析这些“败笔”之处,吸取教训,以便我们在以后教学中得以改进和提高。第三组记录教师的记录时间分配,即各环节所用时间,教师教用的时间,学生学用的时间。第四组记录教法学法的选择与应用,如情境创设、过渡的语言、引导的技巧、激励的方法、组织活动的方式。第五组记录练习状况、练习内容、练习形式等。课后评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先请上课教师谈自己的教后感想,大家再围绕主题分块就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点畅所欲言,展开深度研究,直至达成共识。

上一篇:缺陷创造美七年级优秀议论文下一篇:幼儿园级组长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