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工业企业情况

2022-07-23

第一篇:乡镇工业企业情况

乡镇工业企业调研报告

2010年是我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镇党委、政府立足大局,审时度势,提出了“工业强镇、科技立镇”的发展战略,同时积极开展“企业服务年”及“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把发展工业经济摆在空前突出的位置,要求全镇上下全力以赴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为认真落实镇党委、政府的战略部署,为我镇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我对全镇工业企业进行了调研,先后深入小浪底无纺布公司、济郑矿业公司等数十家重点企业,就企业经营情况、人员结构、行业态势、面临的发展瓶颈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了解。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我镇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并初具规模。目前,我镇共有企业2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家,固定资产1.2亿元,2010年,全镇企业共实现利税103.9万元,其中国税61.6万元、地税42.3万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镇的工业经济基础依然十分薄弱,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突出表现在企业个头小、数量少、底子薄、财税贡献率低、抗风险能力弱、缺乏行业影响力等方面,工业对地方经济的支撑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而且,就现有的几家企业来看,也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

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重复建设较为普遍

一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我镇企业大多集中在加工制造业这种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其产品大多停留在简单制作的水平上。相当数量的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质量、产品附加值低。二是重复建设,重复投入。由于我国消费品市场和资金市场的不成熟,容易形成短时期内的消费热点,短期的利润促使大量资金迅速涌入,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也缺乏宏观的经济引导,此后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需求趋于饱和,在此情况下,企业不得不展开低水平的竞争。三是产业关联度低。在纵向合作上,即在关联的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起合作关系,缺乏统一的技术和质量标准;在横向合作上,即在生产相同或类似产品的企业之间缺乏明确的市场分工,没有在信息、人员培训等方面共享社会资源。例如我镇的一定数量的砖厂,就存在制造水平低,重复建设,关联度低等问题。

究其原因,一是多数企业主要集中在生产基础产品的产业上,这些产业对企业的规模、技术、资金、劳动力素质的要求都不高,产业的进入壁垒低,生产经营以“低质跑量”为主,在消费的短期热点中,容易造成持续上项目而形成行业的恶性竞争。二是从产品价值链的角度看,我镇仍处于赢利较少的生产制造环节,而利润丰厚的研发、设计以及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环节基本没有涉及。三是由于大量企业处于高度专业化分工状态,其固定资产专用程度较高,一旦出现全行业衰退或企业亏损,经营者也很难使设备转用或转卖,所以企业只能艰难维持经营,或偷工减料以求降低成本,使市场上产品质量不断退化。这种局限于中低档生产制造环节,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部分,缺乏自主品牌和市场影响力,企业所获得的附加值和利润偏低就是必然结果了。

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更新换代缓慢

我镇企业大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只是以目前市场上极为普遍的甚至于落后的技术作为生产工艺,品牌意识不强。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力度,产品更新换代缓慢,仅仅依靠低价取胜。这在我镇企业中是极其普遍的现象,调查的这些企业中,大部分只有1-2名技术人员,有的甚至没有技术人员,这造成了企业缺乏发展后劲,缺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经历短暂的辉煌后,发展动力不足,甚至会出现消亡的现象。

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起点低、实力小,大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绝大部分企业都没有自己工艺人员,更别提研发人员。就经济大环境来看,以技术研发为主体的人才倒三角的高新技术企业往往具有更强的活力和潜力。二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太少,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大多数人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三是缺乏公共的技术创新平台,不能使企业有效的和高校等科研单位直接挂钩,把最新的技术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四是大型公司为了保持其技术优势,一般都把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严格控制在内部,我镇企业很难获得相关资料。例如我镇德利煤化有限公司就难以获得附加值很高的针状焦的生产工艺。

三、发展理念不够超前,管理方式普遍落后

我镇企业大多仍沿用家族式管理方式,这一管理方式为企业建立之初的生存与发展曾做出过很大贡献。但是,在当前形势下,特别是在企业发展的中期,这一管理方式往往容易转化为消极的阻滞,容易造成经营效率的低下和激励机制的偏颇。同时,大部分企业主小农意识严重,“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心态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调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完全有可能通过融资等手段进一步扩张,但由于担心怕“外人”

2010年是我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镇党委、政府立足大局,审时度势,提出了“工业强镇、科技立镇”的发展战略,同时积极开展“企业服务年”及“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把发展工业经济摆在空前突出的位置,要求全镇上下全力以赴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为认真落实镇党委、政府的战略部署,为我镇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我对全镇工业企业进行了调研,先后深入小浪底无纺布公司、济郑矿业公司等数十家重点企业,就企业经营情况、人员结构、行业态势、面临的发展瓶颈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了解。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我镇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并初具规模。目前,我镇共有企业2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家,固定资产1.2亿元,2010年,全镇企业共实现利税103.9万元,其中国税61.6万元、地税42.3万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镇的工业经济基础依然十分薄弱,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突出表现在企业个头小、数量少、底子薄、财税贡献率低、抗风险能力弱、缺乏行业影响力等方面,工业对地方经济的支撑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而且,就现有的几家企业来看,也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

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重复建设较为普遍

一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我镇企业大多集中在加工制造业这种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其产品大多停留在简单制作的水平上。相当数量的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质量、产品附加值低。二是重复建设,重复投入。由于我国消费品市场和资金市场的不成熟,容易形成短时期内的消费热点,短期的利润促使大量资金迅速涌入,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也缺乏宏观的经济引导,此后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需求趋于饱和,在此情况下,企业不得不展开低水平的竞争。三是产业关联度低。在纵向合作上,即在关联的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起合作关系,缺乏统一的技术和质量标准;在横向合作上,即在生产相同或类似产品的企业之间缺乏明确的市场分工,没有在信息、人员培训等方面共享社会资源。例如我镇的一定数量的砖厂,就存在制造水平低,重复建设,关联度低等问题。

究其原因,一是多数企业主要集中在生产基础产品的产业上,这些产业对企业的规模、技术、资金、劳动力素质的要求都不高,产业的进入壁垒低,生产经营以“低质跑量”为主,在消费的短期热点中,容易造成持续上项目而形成行业的恶性竞争。二是从产品价值链的角度看,我镇仍处于赢利较少的生产制造环节,而利润丰厚的研发、设计以及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环节基本没有涉及。三是由于大量企业处于高度专业化分工状态,其固定资产专用程度较高,一旦出现全行业衰退或企业亏损,经营者也很难使设备转用或转卖,所以企业只能艰难维持经营,或偷工减料以求降低成本,使市场上产品质量不断退化。这种局限于中低档生产制造环节,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部分,缺乏自主品牌和市场影响力,企业所获得的附加值和利润偏低就是必然结果了。

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更新换代缓慢

我镇企业大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只是以目前市场上极为普遍的甚至于落后的技术作为生产工艺,品牌意识不强。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力度,产品更新换代缓慢,仅仅依靠低价取胜。这在我镇企业中是极其普遍的现象,调查的这些企业中,大部分只有1-2名技术人员,有的甚至没有技术人员,这造成了企业缺乏发展后劲,缺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经历短暂的辉煌后,发展动力不足,甚至会出现消亡的现象。

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起点低、实力小,大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绝大部分企业都没有自己工艺人员,更别提研发人员。就经济大环境来看,以技术研发为主体的人才倒三角的高新技术企业往往具有更强的活力和潜力。二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太少,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大多数人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三是缺乏公共的技术创新平台,不能使企业有效的和高校等科研单位直接挂钩,把最新的技术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四是大型公司为了保持其技术优势,一般都把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严格控制在内部,我镇企业很难获得相关资料。例如我镇德利煤化有限公司就难以获得附加值很高的针状焦的生产工艺。

三、发展理念不够超前,管理方式普遍落后

我镇企业大多仍沿用家族式管理方式,这一管理方式为企业建立之初的生存与发展曾做出过很大贡献。但是,在当前形势下,特别是在企业发展的中期,这一管理方式往往容易转化为消极的阻滞,容易造成经营效率的低下和激励机制的偏颇。同时,大部分企业主小农意识严重,“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心态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调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完全有可能通过融资等手段进一步扩张,但由于担心怕“外人”

来分蛋糕,为了避免风险,企业只愿维持现状,不想再去进一步发展。 究其原因,一是价值观错位。管理者将企业存在的价值看成是家族利益最大化的栽体,而不是上升到更高的社会价值层面,“私利”与“功利”相混淆,促使思想陷入封闭,拒绝改变,导致企业管理僵化。二是思维僵化。由于长期以来受小农文化熏陶,固步自封、志得意满、看问题的片面性决定了无法在瞬息万变的经济浪潮中作出及时的改变。

四、抗风险能力不足,融资困难

目前,银行出于对降低信贷风险的考虑,对企业申请贷款的条件较为严格,一般都要求贷款企业提供连带担保或财产抵押,又由于抵押财产变现难等风险因素,银行一般不接受财产抵押。信誉度较高的企业为了避免资产风险,大多不愿意提供贷款担保。加之我镇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弱、信用等级低等原因,一般很难找到稳定畅通的融资渠道,从而造成了贷款难、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例如我镇的德利煤化有限公司和鼎泰精化实业有限公司等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融资问题。 究其原因,一是金融体制规定严格的融资条件和企业融资条件的先天不足,客观上决定了企业融资处于劣势。由于我国缺少一个多层次的、能够为广大企业融资服务的资本市场,现有资本市场的高门槛使绝大多数企业难以跨越。二是企业融资手段单一,信心不足。从广义上讲,融资也叫金融,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当事人通过各种方式到金融市场上筹措或贷放资金的行为。融资手段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积极利用民间资本,寻求风险投资,吸纳入股资金等,而目前我镇企业融资往往盯着商业银行贷款这一方面,从而造成融资手段单一,融资困难。三是镇党委、政府对企业融资困境认识不足。资金匮乏是我镇企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镇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企业融资难问题,出台政策,扩宽渠道,切实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

针对我镇企业存在的种种差距和不足,需要镇党委、政府和企业同心协力,克难攻坚,采取超常的举措,打破常规,积极创新,解决问题,寻求突破,取得快速发展。作为镇党委、政府应从以下三方面做好工作:

一、发挥政策指导作用,整合资源培育特色

积极发挥政策的指导作用,要积极引导企业加入行业协会、商会,发挥其为企业沟通、协调、传递市场信息、引进技术等服务作用。要帮助企业调整投资结构,结合本镇实际情况,既要积极上马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短时期内形成企业对人口的聚集作用;又要大力引导他们向科技型、知识密集型、外向型转移,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要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大胆兼并、收购、参股国有企业改组和资产重组,支持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合资、合作经营,促进更多的企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尤其是那些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又要引导我镇企业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紧邻洛阳石化炼油厂的区位优势,选择具有较大规模、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产业,聚合生产要素,进行重点培育,从政策、资金、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拉长产业链,尽快形成市场占有率高的一批企业。

二、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形成全民创业机制

我镇党委、政府应转变职能,从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把工作中心放在企业服务上。定期召开有企业、私营业主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情况,积极想办法解决企业在发展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营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做到留住“经营者”,鼓励“投资者”,吸引“观望者”;通过组织高校,科研所等科研单位与企业见面会等形式来转化科研成果,提升企业科技含量,增进企业效益;通过定期举办管理培训班等方式来提高企业经营者管理经验,开阔眼界,与世界先进管理水平相接轨;通过开展“一创双优”、“六新”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努力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通过加大对企业周边群众的教育力度和对破坏企业正常生产秩序行为的打击力度,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同时,镇党委、政府应打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形成全民创业机制。要创造宽松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帮助引导人们积极投资创业,创办个体、微型和企业,通过小投资、实用技术、经营管理和劳动投入,造就大量的个体和中小业主,形成资产积累,在全镇范围内形成创业光荣的良好氛围。

三、扩宽融资渠道,改善金融环境

一是我镇应抓住XX市为应对金融危机,出台的加强融资、优化服务、强化保障、减调税费等八项措施和被列为省国有银行支持小企业发展试点市的机遇,积极扩宽我镇企业融资渠道,结合我镇实际,建立和完善对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要在企业资产抵押的基础上,鼓励企业之间实行互联互保,减少审批环节,降低贷款抵押的保险金和业务收费。要建立和完善企业的信用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完善政府引导、企业自助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他们的担保能力和抗 风险能力。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拓宽企业直接,间接融资渠道。二是要增强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企业要有信用意识,诚信为本,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第二篇:乡镇工业企业调研报告[范文]

2010年是我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镇党委、政府立足大局,审时度势,提出了“工业强镇、科技立镇”的发展战略,同时积极开展“企业服务年”及“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把发展工业经济摆在空前突出的位置,要求全镇上下全力以赴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为认真落实镇党委、政府的战略部署,为我镇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我对全镇工业企业进行了调研,先后深入小浪底无纺布公司、济郑矿业公司等数十家重点企业,就企业经营情况、人员结构、行业态势、面临的发展瓶颈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了解。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我镇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并初具规模。目前,我镇共有企业2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家,固定资产1.2亿元,2010年,全镇企业共实现利税103.9万元,其中国税61.6万元、地税42.3万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镇的工业经济基础依然十分薄弱,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突出表现在企业个头小、数量少、底子薄、财税贡献率低、抗风险能力弱、缺乏行业影响力等方面,工业对地方经济的支撑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而且,就现有的几家企业来看,也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

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重复建设较为普遍

一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我镇企业大多集中在加工制造业这种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其产品大多停留在简单制作的水平上。相当数量的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质量、产品附加值低。二是重复建设,重复投入。由于我国消费品市场和资金市场的不成熟,容易形成短时期内的消费热点,短期的利润促使大量资金迅速涌入,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也缺乏宏观的经济引导,此后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需求趋于饱和,在此情况下,企业不得不展开低水平的竞争。三是产业关联度低。在纵向合作上,即在关联的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起合作关系,缺乏统一的技术和质量标准;在横向合作上,即在生产相同或类似产品的企业之间缺乏明确的市场分工,没有在信息、人员培训等方面共享社会资源。例如我镇的一定数量的砖厂,就存在制造水平低,重复建设,关联度低等问题。

究其原因,一是多数企业主要集中在生产基础产品的产业上,这些产业对企业的规模、技术、资金、劳动力素质的要求都不高,产业的进入壁垒低,生产经营以“低质跑量”为主,在消费的短期热点中,容易造成持续上项目而形成行业的恶性竞争。二是从产品价值链的角度看,我镇仍处于赢利较少的生产制造环节,而利润丰厚的研发、设计以及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环节基本没有涉及。三是由于大量企业处于高度专业化分工状态,其固定资产专用程度较高,一旦出现全行业衰退或企业亏损,经营者也很难使设备转用或转卖,所以企业只能艰难维持经营,或偷工减料以求降低成本,使市场上产品质量不断退化。这种局限于中低档生产制造环节,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部分,缺乏自主品牌和市场影响力,企业所获得的附加值和利润偏低就是必然结果了。

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更新换代缓慢

我镇企业大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只是以目前市场上极为普遍的甚至于落后的技术作为生产工艺,品牌意识不强。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力度,产品更新换代缓慢,仅仅依靠低价取胜。这在我镇企业中是极其普遍的现象,调查的这些企业中,大部分只有1-2名技术人员,有的甚至没有技术人员,这造成了企业缺乏发展后劲,缺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经历短暂的辉煌后,发展动力不足,甚至会出现消亡的现象。

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起点低、实力小,大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绝大部分企业都没有自己工艺人员,更别提研发人员。就经济大环境来看,以技术研发为主体的人才倒三角的高新技术企业往往具有更强的活力和潜力。二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太少,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大多数人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三是缺乏公共的技术创新平台,不能使企业有效的和高校等科研单位直接挂钩,把最新的技术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四是大型公司为了保持其技术优势,一般都把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严格控制在内部,我镇企业很难获得相关资料。例如我镇德利煤化有限公司就难以获得附加值很高的针状焦的生产工艺。

三、发展理念不够超前,管理方式普遍落后

我镇企业大多仍沿用家族式管理方式,这一管理方式为企业建立之初的生存与发展曾做出过很大贡献。但是,在当前形势下,特别是在企业发展的中期,这一管理方式往往容易转化为消极的阻滞,容易造成经营效率的低下和激励机制的偏颇。同时,大部分企业主小农意识严重,“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心态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调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完全有可能通过融资等手段进一步扩张,但由于担心怕“外人”来分蛋糕,为了避免风险,企业只愿维持现状,不想再去进一步发展。

究其原因,一是价值观错位。管理者将企业存在的价值看成是家族利益最大化的栽体,而不是上升到更高的社会价值层面,“私利”与“功利”相混淆,促使思想陷入封闭,拒绝改变,导致企业管理僵化。二是思维僵化。由于长期以来受小农文化熏陶,固步自封、志得意满、看问题的片面性决定了无法在瞬息万变的经济浪潮中作出及时的改变。

第三篇:乡镇工业发展情况及工作思路

2012年,我市乡镇工业在仪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扬州乡企局的直接指导下,以优化结构为主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狠抓运行监控和招商引资,重视科技创新,围绕产业集聚发展、企业做大做强、产品做特做精的工作思路,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全面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一、2012年全市乡镇工业发展情况

1、经济总量屡创新高,企业规模不断壮大。

2、运行质态明显改善,利税大户贡献突出。

全市乡镇全部工业迅猛发展,产值、销售、利税、利润同比增幅均超60%,规模工业产值、销售、利税、利润同比增幅均超70%,呈现了规模工业领先全部工业增长,效益增幅快于产销增幅,乡镇工业领先市辖和全市发展的喜人局面。

3、集中区建设成效显著,产业集聚效应显现。

4、开展创业辅导活动、推进创业基地建设。

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不断加大创业扶持力度,积极搭建信息、人才、资金、技术、厂房场地和公共设施等创业服务平台。真州镇、新集镇、马集镇和市工业总公司等四单位按照资源节约利用、服务便捷高效、要素合理配置、功能配套完善、信息交流顺畅、技术合作共享、人才有序流动、企业集群共生的工作方针,建成的创业基地。大仪镇、市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江苏杭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创业基地正在启动。(1) (2) (3)

2012年邮政局个人工作总结2012法庭工作总结财政局创建“五优”机关工作总结2012年科协工作总结档案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2012年教育局教育工作总结2012年地税局税政科工作总结工商所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到 单位工作总结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5、协调生产要素供给,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6、技改投入明显加大,发展后劲不断积蓄。

7、技术创新扎实推进,企业信息化稳妥实施。

尽管我市乡镇工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周边地区先进县市区比仍有一定差距,主要有:一是产业结构升级不快。资源、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比重较大,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和信息化程度高的新兴产业发展较慢。二是规模工业产值仅占全部工业的51.9%,规模企业平均年产值不足5千万,两相指标在扬州县市中最低。三是集中区总体水平不高,主导产业带动效应不明显,特色产业优势不够明显,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满足项目建设需要。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克服。

二、2012年乡镇工业经济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

2、企业规模:新增规模企业45家,新增亿元企业8家,新增5亿元企业1家。

3、工业投入:工业投入97.2亿元,同比增长29.8%,实施五千万元以上项目54个, 亿元以上项目10个。

4、科技创新和品牌创建:全年开发新产品200个,新品销售率33.8%,认定扬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30个;新增扬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5家,培育市级以上研发机构8家;争创扬州市级以上品牌15个。

<1> <2> <3> 2012年邮政局个人工作总结2012法庭工作总结财政局创建“五优”机关工作总结2012年科协工作总结档案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2012年教育局教育工作总结2012年地税局税政科工作总结工商所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到 单位工作总结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范文网】

5、集中区建设:营业收入170亿元,基础设施投入1.4亿元,工业项目投入36亿元,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10个,新增入园企业160个,新建标准厂房40万平方米。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的工作措施主要有:

1、保目标,抓监控,实现经济平稳增长。一是尽早将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分解到各乡镇,落实到企业项目。近期要重点抓好一季度指标的分解落实工作,把所有考核目标排细排实、一并下达。二是定期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分析问题,排找差距,提出对策措施;同时,经常深入乡镇及企业,组织专题调研,了解掌握经济运行中苗头性、倾向性动态,落实解决问题的针对性措施,加强经济预警预测,防止工业生产出现较大波动。三是抓好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增产增收,积极组织名企、名品、名牌参加国内外经贸展销洽谈活动,引导企业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抢抓订单,增产扩销。四是督促乡镇对所属企业规范统计行为,配合税务、统计等部门加强督查,促使企业真实反映实际产出,做到应报尽报,确保应统尽统。

2、扩规模,调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一是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全面提升产业竞争能力,在汽车船舶制造、化纤无纺织物、电器照明、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大力推动企业自主研发和产学研合作,开发一批科技含量高、竞争优势明显的新产品,拓展产品发展空间。二是改造提升机械、轻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加快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应用,依托资产重组、股权转让等方式、引进外来资金、技术、品牌和先进的管理方式,做大传统产业规模。三是培植壮大企业梯次群队,选择重点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实行分类指导、梯次培育,在项目建设、资金扶持、配套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培植一批行业“排头兵”、企业“小巨人”、产品“单打冠军”,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做特做优,进而带动产业扩张。

3、增投入,攻项目,提升工业发展后劲。一是大力引进和加快建设高水平重大项目,对上年结转的金陵造船和杭万汽配等亿元项目,加大服务协调力度,推进项目早日竣工投产,对在手在谈的项目,尽快落地落户。重点落实谢集的元胜纺织、青山的东盛国际废品处理等年内开工的十个亿元项目和总投资1500万美元的谢集乡摩泰克汽车电子助力系统等外资项目。二是做好项目储备报批,在项目的产业链开发、集聚开发和整体开发上做好文章,不断充实项目库;对照国家和省里出台的扩大内需政策,精心包装谋划,加大跑部、跑省力度,协助企业报批重大项目,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的“笼子”,获得政策资金的扶持。三是加快集中区建设,按照“拉开框架、拓展空间、做强基础、不断配套”的要求,鼓励有实力的经济实体参与园区开发经营,新增基础设施投入1.4 亿元,提高集中区档次,增强吸附能力,提升项目承载力。

5、把关口,降能耗,推进科学和谐发展。一是强化基础管理。指导重点耗能企业建立能源管理制度,帮助用能企业完善基础台帐、能耗定额和计量统计等工作。二是严控能耗增量。从源头把关,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项目准入。同时,大力推广应用先进成熟节能技术,鼓励企业进行节电、节能技术改造,减少或降低能源消耗,全年实施重点节能技改造项目不低于8个。三是推行清洁生产。争取明年再有3家企业通过验收。争取8家企业通过省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和年检、更多的企业进入省、市循环经济试点工程,确保全年节能降耗目标顺利实现。

6、整要素,解难题,营造加快发展环境。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整合土地、资金、信息等要素资源,努力缓解企业发展瓶颈制约。一是加强宏观经济信息跟踪,定期发布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重大信息、积极的财政政策及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信息、国家产业政策信息以及原材料价格变动等信息,为企业提供参考。二是推进银企沟通,加强银企互动对接,重点帮助优质企业落实和扩大授信规模,全年组织银企签约活动不少于3次,稳步提高银企合作履约率;同时发挥融资担保机构作用,争取更多的放贷资金,多渠道扩充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三是加快人才队伍建设,落实人才培育相关政策,通过一系列培训活动,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创业能人、管理人才和职工队伍。

7、兴调研,提效能,打造创先争优团队。一是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机关为目标,有计划地开展素质培训,提高机关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业务工作能力和把握复杂经济形势、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二是加强调查研究,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基层一线,掌握情况,研究思考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商业欺诈等专项行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认真做好治乱减负工作,治理各类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的行为。四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学习先进单位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大力开展“示范科室”、“示范岗”活动,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努力争创全市标兵文明单位。 2012年邮政局个人工作总结2012法庭工作总结财政局创建“五优”机关工作总结2012年科协工作总结档案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2012年教育局教育工作总结2012年地税局税政科工作总结工商所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到 单位工作总结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第四篇:乡镇工业发展情况及工作思路

2021年,我市乡镇工业在仪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扬州乡企局的直接指导下,以优化结构为主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狠抓运行监控和招商引资,重视科技创新,围绕产业集聚发展、企业做大做强、产品做特做精的工作思路,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全面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一、2021年全市乡镇工业发展情况

全年乡镇工业完成现价产值257.6亿元、销售收入242.8亿元、利税12.7亿元、利润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9%、61.1%、65.8%和62.9%,完成扬州市局下达目标的111.1%、110.7%、137.5%和167.5%。乡镇规模工业完成产值133.8亿元、销售收入124.2亿元、利税6.7亿元、利润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9.9%、74.2%

、96.1%和110.3%。其特点主要有:

1、经济总量屡创新高,企业规模不断壮大。

为实现乡镇工业经济总量提升、运营质态改善和企业做大做强、创优创新的战略目标,2021年我们实施了工业经济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和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创优创新”奖励办法。一年来乡镇工业持续高位放量增长。乡镇全部和规模工业分别完成产值257.6亿元、133.8亿元,同比增长61.5%、79.9%,对市辖工业增幅贡献了10.5、10.4个百分点。

全市10个乡镇中月塘、马集、新城3个乡镇工业产销增幅超过60%,真州、新集两镇总产值分别突破40亿元和30亿元。月塘、新集、谢集狠抓大企业大项目建设,振通电工、金陵船舶、杭万汽配等重点企业的大项目很快投产见效,带动区域经济迅猛发展。到2021年底,乡镇规模企业达286个,亿元企业26家,年产值千万以上企业达235个,分别比去年新增28个、12个和33个。振通电工和金陵船舶两企业年产值分别突破20亿元和10亿元大关。乡镇规模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51.9%,同比提高了2.2个百分点。26家亿元企业累计完成产值66.

5亿元,同比增长158.82%,占全市乡镇规模工业产值的49.7%。振通铜业和金陵船舶两个十亿元企业完成产值30.7亿元,分别拉动全市乡镇全部和规模工业产值增长19.7和43个百分点。

2、运行质态明显改善,利税大户贡献突出。

全市乡镇全部工业迅猛发展,产值、销售、利税、利润同比增幅均超60%,规模工业产值、销售、利税、利润同比增幅均超70%,呈现了规模工业领先全部工业增长,效益增幅快于产销增幅,乡镇工业领先市辖和全市发展的喜人局面。

经济效益的攀升,主要得益于利税大户的贡献。1-11月我市乡镇工业有振通铜业、金陵船舶、新型建材、金派内燃机配件等9家利税超过千万,22家利税过500万的企业完成利税近3亿元,达去年同期的2.5倍,占同期乡镇规模工业利税总额的一半,我市规模最大的乡镇企业振通铜业实现利税高达8610万元。1-11月我市利润超百万元乡镇企业有59家,比同期增加24家,共实现利润2.2亿元,达去年同期的3倍,占同期乡镇规模工业利税总额的78.6%,金陵船舶1-11月实现利润3334万元。

3、集中区建设成效显著,产业集聚效应显现。

2021年全市9个集中区完成营业收入131.6亿元、利税7.7亿元和利润3.9亿元,同比增长77%、65%和60%,分别占乡镇全部工业的54.2%、60.6%和63.9%。新集、月塘、真州三乡镇工业集中区产出规模均超20亿元,分别占所在乡镇全部工业的76.2%、82.9%和55.1%。乡镇工业集中区年内开发利用土地共计3842亩,完成基础实施投入1.3亿元,工业投入44亿元,新建标房面积50.7平方米,年内新增入园企业227个,目前共有入园生产企业892家,其中投产企业715个,从业职工数达4万多人。

开展集中区规划推进和环境治理达标活动,保障集中区科学发展。真州工业集中区围绕化纤无纺和箱包等特色产业,目前已形成了万吨涤纶长丝、短纤和无纺织物的生产能力,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22.5亿元,利税1.5亿元,同比增长40%和34%。新集工业集中区发挥地域优势,通过腾笼换鸟的方法盘活闲置标房,全年投入6.7亿元,重点发展船舶和汽车制造、服饰加工产业,集中区完成营业收入28.9亿元,利税1.1亿元,利润59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7%、112%和103%。2021年先后有百家丽造明、苏港造船等3个亿元以上项目和华藤印染、新能源混凝土等一批千万元以上项目落户集中区竣工投产。

4、开展创业辅导活动、推进创业基地建设。

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不断加大创业扶持力度,积极搭建信息、人才、资金、技术、厂房场地和公共设施等创业服务平台。真州镇、新集镇、马集镇和市工业总公司等四单位按照资源节约利用、服务便捷高效、要素合理配置、功能配套完善、信息交流顺畅、技术合作共享、人才有序流动、企业集群共生的工作方针,建成的创业基地。大仪镇、市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江苏杭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创业基地正在启动。

已建的4家创业基地累计投入21.2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13.6亿元,累计建成厂房27.8万平方米,入基地企业数达16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3家,就业人数6435人,2021年可实现营业收入15.9亿元,利税过亿元。多元化投入,多渠道融资,兴建标准化厂房和基础设施建设。全市4家创业基地新建标准化厂房面积17.8万平方米,利用改造旧厂房3.6万平方米,现有建筑物及配套设施面积达23.5万平方米,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6200万元,真州、新集两个省重点培育小企业创业基地资产总额已达1.8亿元。

5、协调生产要素供给,完善.化服务体系。

一是推进.化服务体系建设。

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联络28个中小企业.化服务机构,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政策扶持、经贸合作、技术推广、人员培训、融资担保等方面服务和支持。二是经过努力省开行直贷资金已由3000万元提高到4000万元;不断增强担保公司实力,多渠道筹集资金,注册资本金由5653万元扩充到1亿元,全年共为中小企业提供85笔贷款担保总额为1.7亿万元,累计担保余额达1.5亿元;开展企业资金需求状况调查,及时向银行提供市场好、信誉佳的企业;会同市人行召开了3次银企签约会,促成154家企业与各主要商业银行签定了资金总额23.46亿元的贷款意向书。三是畅通信息服务渠道,通过经贸网站和《仪征经贸信息》,及时发布国家产业政策、原材料市场供求变化以及.扩大内需、保经济增长的重大信息。四是实施人才培训,组织7家单位参加扬州市重点企业发展论坛,动员6家企业参加扬州中小局“定位定天下”讲座,落实22名企业高管到扬州参加清华总裁班领导力提升系列讲座,牵头实施了省中小企业“视训365”工程等等,为我市工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五是组织会展交流活动,落实谗神食品、史福特光电、澳凯金属制品等8企业参加对接洽谈活动,促成了6家企业与省内8家大型商贸企业签定了近千万的购销合同和680万元的意向协议。上工业投资项目竣工投产,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6、技改投入明显加大,发展后劲不断积蓄。

2021年乡镇工业共完成技改投入74.9亿元,同比增长58.1%,占年计划的101.9%,其中大仪、青山、谢集、马集等4个乡镇同比增幅均超过70%,新集、马集年内完成技改投入均超10亿元。全市乡镇2021年在建的479个项目中,已有428个项目竣工投产,总投资11亿元的金陵造船扩建项目,预计年后完工。真州百家丽的光伏电池和金达无纺的双绒棉、马集永辉公司散热管制造等23个五千万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2021年总投资50.4亿元的166个乡镇千万元以。谢集重点培育壮大杭万汽配集团,完成项目建设投入3.4亿元,为产业集聚发展增添后劲。总投资4亿元的月塘乡振通电工新建项目竣工投产,2021年实现产值20.2亿元,成为全市最大的工业经济增长点。

7、技术创新扎实推进,企业信息化稳妥实施。

及时分解落实“双创”工作目标,加强高新产品、高新企业申报工作,全年乡镇工业完成新产品开发任务190个,共申报高新技术产品39项,申请专利805项,授权专利276项,新产品产值率达33.6%。指导帮助企业实施信息化项目,组织了金派内燃机配件、润扬机械等3企业申报省中小企业信息化项目,其中金派内燃机公司获得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单位。构建推广《商务仪征》电子商务平台,引导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已注册200多家企业用户。恒通车材、苏港造船两家均通过扬州市级技术中心认定,旺海数控、威龙活塞环、森泰化工等企业分别与北京化工大学、中科院、清华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全面启动企业创牌,赛格、润韵已获省著名商标,威龙活塞环申报省名牌产品,组织起重机械厂、宏达科工贸等10余家企业申报扬州市知名商标、扬州名牌。多科特水性涂料公司获得省中小局科技型企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资助,另有6个项目获得扬州市“双创”扶持。

尽管我市乡镇工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周边地区先进县市区比仍有一定差距,主要有:一是产业结构升级不快。资源、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比重较大,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和信息化程度高的新兴产业发展较慢。二是规模工业产值仅占全部工业的51.9%,规模企业平均年产值不足5千万,两相指标在扬州县市中最低。三是集中区总体水平不高,主导产业带动效应不明显,特色产业优势不够明显,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满足项目建设需要。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克服。

二、2021年乡镇工业经济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

2021年,我局将以.为指导,紧紧围绕我市“四年小康”的奋斗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信心,应对挑战,立足“保增长、调结构”,继续坚持工业第一方略,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以做大做强为目标,以推进创新型经济为重点,突出运行组织,以工业“双创”、“三重”、节能降耗、融资服务为抓手,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增长。2021年乡镇工业目标任务为:

1、工业总量:全部工业产值330亿元、销售305亿元、利税16亿元、利润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4%、29.8%、28%和25%,其中规模工业产值180亿元、销售166亿元、利税8.2亿元、利润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5%、33.7%、22.7%和12.5%。

2、企业规模:新增规模企业45家,新增亿元企业8家,新增5亿元企业1家。

3、工业投入:工业投入97.2亿元,同比增长29.8%,实施五千万元以上项目54个,

亿元以上项目10个。

4、科技创新和品牌创建:全年开发新产品200个,新品销售率33.8%,认定扬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30个;新增扬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5家,培育市级以上研发机构8家;争创扬州市级以上品牌15个。

5、集中区建设:营业收入170亿元,基础设施投入1.4亿元,工业项目投入36亿元,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10个,新增入园企业160个,新建标准厂房40万平方米。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的工作措施主要有:

1、保目标,抓监控,实现经济平稳增长。一是尽早将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分解到各乡镇,落实到企业项目。近期要重点抓好一季度指标的分解落实工作,把所有考核目标排细排实、一并下达。二是定期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分析问题,排找差距,提出对策措施;同时,经常深入乡镇及企业,组织专题调研,了解掌握经济运行中苗头性、倾向性动态,落实解决问题的针对性措施,加强经济预警预测,防止工业生产出现较大波动。三是抓好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增产增收,积极组织名企、名品、名牌参加国内外经贸展销洽谈活动,引导企业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抢抓订单,增产扩销。四是督促乡镇对所属企业规范统计行为,配合税务、统计等部门加强督查,促使企业真实反映实际产出,做到应报尽报,确保应统尽统。

2、扩规模,调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一是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全面提升产业竞争能力,在汽车船舶制造、化纤无纺织物、电器照明、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大力推动企业自主研发和产学研合作,开发一批科技含量高、竞争优势明显的新产品,拓展产品发展空间。二是改造提升机械、轻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加快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应用,依托资产重组、股权转让等方式、引进外来资金、技术、品牌和先进的管理方式,做大传统产业规模。三是培植壮大企业梯次群队,选择重点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实行分类指导、梯次培育,在项目建设、资金扶持、配套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培植一批行业“排头兵”、企业“小巨人”、产品“单打冠军”,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做特做优,进而带动产业扩张。

3、增投入,攻项目,提升工业发展后劲。一是大力引进和加快建设高水平重大项目,对上年结转的金陵造船和杭万汽配等亿元项目,加大服务协调力度,推进项目早日竣工投产,对在手在谈的项目,尽快落地落户。重点落实谢集的元胜纺织、青山的东盛国际废品处理等年内开工的十个亿元项目和总投资1500万美元的谢集乡摩泰克汽车电子助力系统等外资项目。二是做好项目储备报批,在项目的产业链开发、集聚开发和整体开发上做好文章,不断充实项目库;对照国家和省里出台的扩大内需政策,精心包装谋划,加大跑部、跑省力度,协助企业报批重大项目,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的“笼子”,获得政策资金的扶持。三是加快集中区建设,按照“拉开框架、拓展空间、做强基础、不断配套”的要求,鼓励有实力的经济实体参与园区开发经营,新增基础设施投入1.4

亿元,提高集中区档次,增强吸附能力,提升项目承载力。

4、创品牌,求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结合扬州市“8631”创新计划以及我市科技创新方案,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一是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集中资金、设备和人才,着力在新光源、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等领域和重点骨干企业中建成一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争取全年新建市级以上研发机构8家。二是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联合开发关键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并加快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的过程,全年促成产学研项目12个。三是鼓励创新创牌,引导企业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大力开发关键核心技术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鼓励企业重视品牌效益,加强质量管理,加大品牌建设投入,加快培育名牌、创建品牌步伐,全年新增省级以上高新企业3家、高新产品15个、品牌2个。

5、把关口,降能耗,推进科学和谐发展。一是强化基础管理。指导重点耗能企业建立能源管理制度,帮助用能企业完善基础台帐、能耗定额和计量统计等工作。二是严控能耗增量。从源头把关,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项目准入。同时,大力推广应用先进成熟节能技术,鼓励企业进行节电、节能技术改造,减少或降低能源消耗,全年实施重点节能技改造项目不低于8个。三是推行清洁生产。争取明年再有3家企业通过验收。争取8家企业通过省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和年检、更多的企业进入省、市循环经济试点工程,确保全年节能降耗目标顺利实现。

6、整要素,解难题,营造加快发展环境。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整合土地、资金、信息等要素资源,努力缓解企业发展瓶颈制约。一是加强宏观经济信息跟踪,定期发布.“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重大信息、积极的财政政策及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信息、国家产业政策信息以及原材料价格变动等信息,为企业提供参考。二是推进银企沟通,加强银企互动对接,重点帮助优质企业落实和扩大授信规模,全年组织银企签约活动不少于3次,稳步提高银企合作履约率;同时发挥融资担保机构作用,争取更多的放贷资金,多渠道扩充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三是加快人才队伍建设,落实人才培育相关政策,通过一系列培训活动,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创业能人、管理人才和职工队伍。

7、兴调研,提效能,打造创先争优团队。一是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机关为目标,有计划地开展素质培训,提高机关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业务工作能力和把握复杂经济形势、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二是加强调查研究,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基层一线,掌握情况,研究思考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商业欺诈等专项行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认真做好治乱减负工作,治理各类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的行为。四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学习先进单位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大力开展“示范科室”、“示范岗”活动,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努力争创全市标兵文明单位。

第五篇:工业调研乡镇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1)

海子滩镇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

开发工作情况汇报(工业组)

中共海子滩镇委员会海子滩镇人民政府

(2012年10月)

一、基本情况

海子滩镇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位于古浪县城东北105公里处,景电二期工程古浪灌区腹地,属石羊河流域之一脉大靖河下游地区。南邻直滩乡、裴家营镇,东连景泰县、内蒙古自治区,西接大靖镇,北靠腾格里沙漠。镇域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1640—1730米,地域广阔,呈长三角形,属温带大陆性沙漠气候,干旱多风沙、降水少,蒸发量大,光照资源充足。全镇国土总面积155.2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204个村民小组,6019户,26914人(非农业人口495户,901人)。耕地面积61941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2.23亩,主要农产品有优质小麦、玉米、葵花、洋芋等。镇域内现有支渠8条,斗渠119条,是古浪县主要的产粮和经济作物种植区,也是一个新型的井、黄混灌区和农业综合开发区。

(一)经济指标

2011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22078万元,比2010年增长12.2%;工业总产值13919万元占总产值的63%;工业增加值2268万元,同比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6878万元,同比增长21.22%;完成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260万元,全镇人均纯收入4346元。今年以来,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镇完 1

成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26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争取项目资金1439万元;建成农村专业合作社1个;新建企业1户;劳务输出6078人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379元。 (二)发展现状

全镇现有79家企业,其中限额以下工业企业12家,2011年产值为3678万元,限额以下个体工业66家,2011年产值为5894万元;限额以上工业1家(华惠集团麦芽有限公司,2011年工业总产值4347万元,工业销售产值3932万元,工业增加值1035万元)。有商业个体户387家,2011年销售总额为5288万元,按照行业分类有批发31家,零售298家,餐饮住宿58家。

二、发展目标

(一)基本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双联富民”行动为抓手,以发展为主题、结构调整为主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贯彻落实“四五四”发展战略,坚持“特色农业抓规模、发展经济抓项目、城镇建设抓设施、民营经济抓服务、劳务输出抓增收、协调发展抓统筹”的“六抓”工作思路,大力发展农村工业和第三产业,努力使工业和第三产上规模、上水平,进一步促进镇村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二)目标任务

1.经济总量逐年提高。2016年工业增加值达到3290万元,增长10%;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 12703万元,增长17%。

2.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继续巩固提高个体企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等传统行业。全面发展社会事业,通过努力到 2016 年

逐步实现投资多元化、运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发展产业化的新格局。

三、存在问题

1.所在地理位置偏远,城镇集约化程度不够,工业以简易加工业为主,资源匮乏,不能吸引商户落户投资。

2.融资难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一是融资渠道单一;二是贷款担保手续繁杂、周期长,综合接待成本较高;三是中小企业担保、融资与风险投资体系不健全;四是中小企业管理不够完善,信誉比较差,自身融资条件尚待完善。

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工业发展没形成基本框架。由于基础设施方面投资短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薄弱,不能为招商引资以及工业企业的发展搭建良好平台,较大程度地影响了区域的开发建设进程。第三产业由于城镇化水平低,中心镇区集镇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不足,发展受到较大制约。

4.农村劳动力本地就业比重小。由于我镇为移民区,工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均外出打工谋生,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较低,不能适应企业用工需求。第三产业由于规模小,吸收农村劳动力的能力有限。

5.工业规模较小,对服务业的需求不足,制约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6.城镇化进程缓慢,第三产业发展受限滞后。第三产业增加值在三次产业中比重偏小,只占全区生产总值的18.6%。

四、意见建议

建议在基地建设、基础投入、土地流转、招商引资、运作资金(担保贷款)等方面给予更大力度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促进我镇经济建设跟上全县的发展步伐。

1.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机关行政效能和政府管理服务水平,全力支持服务工业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鼓励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从土地流转、项目审批、税收管征、资金扶持和信用贷款等方面鼓励引导民间资金投入非农产业。加强对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尤其要强化市场的培育,对新建的专业化市场比照优惠政策给予扶持。

2.加强行业管理。加快行业协会、合作社发展,鼓励各成立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在行业服务、行业维权、行业整合、行业自律、行业协调、行业管理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规范、优化行业管理。

3.改善融资服务。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作为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在企业建设、技术改革、质量改进及企业生产延续工作等方面进行扶持。大力鼓励金融机构给予重点企业(经商户)授信贷款额度,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和双联惠农贷款额度。

4.强化用工培育。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加大中高级人才引进力度。鼓励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集聚,满足二三产业用工需求。加强劳动力就业培训,鼓励社会各方面参与职业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劳动力实用技能,促进劳动力更好地适应就业需求。

具体项目

1.加快落实镇区道路及供排水项目的实施, 进一步改善镇区通路通水条件,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吸引更多企业落户。

2.目前我镇农副产品丰富,特别是食用花葵产量大、品质好,需大力扶持发展食用花葵的深加工企业,从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上一篇:乡镇防汛工作方案下一篇:乡镇活动实施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