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与精读》教学心得

2024-04-30

《略读与精读》教学心得(精选15篇)

篇1:《略读与精读》教学心得

《精读与略读》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一节语文课,题目是《精读与略读》。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字也很浅显,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完全掌握本课的重难点,能够体会到精读与略读对阅读所带来的好处。在上这一节课的时候,我在黑板上写了这样几个思考题,让学生自学课文:

(1)什么是精读,精读有什么好处?

(2)什么是略读,略读有什么好处?怎样进行略读?

(3)结合实际,我们读书的时候应该采取什么方法?

学生开始了自学。我开始观察班级中阅读理解能力较差和平时不举手的同学的自学情况。我发现,他们也找到了相关的`答案,只是没有划完整。接着,我让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每人回答一个问题。我同样观察了他们,李峰等也交流了自己找到的答案。接下来是全班交流。就这样,在发言与补充发言中,完成了这一课的教学,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也提出了在今后的学习中应该怎样阅读的方法。

篇2:《略读与精读》教学心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读书的基本方法,学会精读与略读,努力取得效果。

3、认识读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并逐步养成勤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略读,掌握略读的方法,增加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

知道灵活运用精读与略读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投影 (实物)课外书若干本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今天老师和你们共同学习(板书课题)

2、精读和略读

齐读课题(题目是课文的重组成部分 )

3、你从课题中读懂什么?…… 你能就课题提出些疑问吗?

(相机板书:精读?略读?)

二、初读课文 领会大意

1、出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试着做到

①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遇到长句可多读两遍。

②试着解决刚才的疑问。

③画出感兴趣或是有疑问的词语,注意积累。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分节朗读要求正确、流利。

(2)师生共同评出“朗读之星”声明评议要求:(A)正确: 不读错、 不添字、漏字(B)流利 :不结巴、回读 ,读破

(3)刚才解决了哪个问题?

(4)你是怎样解决的?〈读了第一节〉

(5)PPT出示

一个人要积累知识,就必须读书。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这就是精读。我们所读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编选的,对我们学习语文很有帮助,因此需要精读。我们以前学过的《“煮书”》《读书做记号的学问》等课文,讲的就是精读的方法。

a、圈画出来什么是精读?学生上台圈画〈指导读〉

b、你还了解到哪些知识 ?

c、引导体会“”。

还知道了什么是略读?

出示:略读就是大略地读。

了解大意后,再次引导质疑(这与我们刚才所讲的精读好像有些矛盾)你这时有新的疑问产生吗?学生质疑

三、精读感悟、合作学习2~7节

1、出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2~7节(自读、圈画、讨论、解决)

(1)什么要进行略读?

(2)略读有什么作用?

(3)怎样进行略读?

(等会儿选择本小组最拿手的方式汇报)

2、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交流

学习小组采用读读 讲讲、演演等方式汇报。师鼓励师生评价(相机引导、理解:浩如烟海、一目十行、走马观花等词)

四、引导小结

1、课文2~7节重点介绍了略读,精读与略读看似矛盾,实际上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正如最后小节说的(出示)只要我们把精读的略读结合起来,就能取得的读书效果。

(指名读 你读懂了这个句子吗?说说你的理解)

2、又到了“我积累、我精彩”的时候了。说说这篇课文中的积累。

(词语、句子等方面)

3、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了哪些收获。

(学生略谈)

板书设计:

为什么要学会略读?

略读有什么作用?

怎样进行略读?

篇3:精读、略读课文教学对比解读

根据王荣生教授提出的文本功能观点, 精读课文趋向于定篇、例文和样本功能, 重视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能力, 与人文内涵有机结合;略读课文趋向于样本和用件功能, 重视语文能力培养, 关注的是学法的迁移运用。叶圣陶先生认为:略读侧重于“运用”, 是对精读的一种应用。因此, 将略读课文定位在精读课文与课外阅读文本之间, 略读课文是对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养成后的一种实践与巩固, 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我们在厘清精略读的作用与功能后, 教师解读文本 (写教案或学案) 时, 就会做到轻重有度, 有的放矢。

一、指向言语内在的组织结构, 精读课文重领悟, 略读课文重领会

文本由具体的字、词、句、篇、结构、修辞、表达方式等构成。作为精读课文, 例文功能要实实在在, 文本言语内在的组织结构不但要掌握, 而且要进一步去领悟这种组织结构的特点与用法。如会读会认的字、词要遵循“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的原则, 该读该认, 教师要心中有数, 落到实处。十册《桥》一文中, “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是描写洪水大、猛, 到达疯狂的地步, 犹如一个魔鬼吞噬着这个小山村。结合具体的句子或课文中的语境加以理解、感悟, 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加以琢磨, 从中感悟洪水的大而疯狂,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险情愈加危急。当老汉出现时, 达到了万分危急的境地, 直至“突然, 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的毁灭, 无不给人一种震撼!略读课文的例文功能并不需要刻意追求, 对于文本言语内在的组织结构, 只要学生明确它的特点, 会运用就行了。教学《梦想的力量》一文时, 会读的字、词只要学生读正确就行, 像“募捐、筹齐”等词, 只要结合瑞恩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并感召乡人得到挖井的钱, 了解这种筹钱的方式, 不须解释, 达到意会的目的就行。

二、指向文本的结构状态, 精读课文重揣摩, 略读课文重运用

每篇课文总是按一定条理或结构进行叙述的, 如记事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 状物文章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写。精读课文样本功能的凸显, 为略读课文服务。课文都有一定的叙述顺序, 如写一个人, 记一件事, 一般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写, 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时, 要抓住时间或地点转换词等, 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 明白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经过是怎样的, 结果怎样。文本的结构状态经过揣摩, 为概括主要内容、了解文章条理、体会思想情感、初步领悟表达情感服务。如《将相和》一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构成, 既相对独立, 又前后相连。前两个故事是“将相和”的起因, 后一个故事是事情的结果, 这就归纳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也是“将相”“不和”与“又和”思想根源和情感触动点。帮助学生学习和建构起一定的学法, 便于理解课文。而略读课文呢?我们不但要让学生读明白课文的叙述顺序, 而且要求学生根据文章条理很快地把握大概内容, 为概括能力的养成提供学法支持。

三、指向文章的体裁特色, 精读课文重再现, 略读课文重演练

人教版小学语文文本的体裁是丰富全面的, 小说、诗歌、散文、童话、神话、寓言、剧本、相声等精彩纷呈, 给学生全方位的接触。精读课文具有样本功能, 体现在文本解读中, 要尽可能地呈现文体特色, 如诗歌, 要呈现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想象美、画面美;如神话, 在解读语言美、想象美外, 重在品悟人物的形象美。文本体裁的不同, 解读的着力点和侧重点就不一样。略读课文也有样本功能, 但解读的深度不及精读课文。抓住文本的体裁特色粗略理解课文是略读课文的“度”。如相声, 重点是体会相声语言魅力与精妙, 了解相声这种特殊的语言表达艺术, 也可尝试相声表演;如剧本, 初步了解剧本这种艺术形式, 体会以人物对话表现人物形象的特点, 或尝试将学过的课文改编成剧本, 可以演一演、做一做;如寓言故事, 具有故事性, “小故事, 大道理”, 可以讲一讲故事……这种略读课文, 重在表现形式, 从形式去把握内容, 在语文实践中感悟课文的人文性。

四、指向文本的关键学点, 精读课文重“融凝”, 略读课文重感悟

一篇文章的人文内涵往往体现在标题、文章的中心句或重点句子上, 这是文本解读的抓手, 也可以作为教学的起点。基于精读课文的定篇功能, 应该把这种关键学点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如《钓鱼的启示》一文, 从“钓鱼”中得到“启示”, 从演绎到归纳, 如果我们遵从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心理认知过程, 则应引导学生体验从具体事例中辨析人物行为, 挖掘人物心理, 提升人物的悟理过程, 这就是读者通过文本与作者的“融凝” (钱穆语) 。但文本也可以采用归纳→演绎→归纳的解读过程, 基本心理认知过程不变。而略读课文, 往往采用单刀直入的方法, 围绕课文主要内容, 抓归纳性的关键句, 然后联系课文, 让学生边读边悟, 逐步提升, 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认知结果。如《珍珠鸟》教学中对“信赖, 往往创造出美好境界”的感悟, 要抓住小鸟对人从“怕”到“不怕”的变化过程, 从中体会作者真诚的、善良的关爱, 一种人鸟和谐的境界由此诞生。

五、指向阅读的过程体验, 精读课文重深度体验, 略读课文重一般体验

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 既要收获言语解读的意义、意味和意蕴, 更要收获文本带来的经验、情绪和感受。精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阅读体验。钱理群先生提出的“重读”理念, 唐韧先生提出的“新赏”理念, 都是一种深度的体验, 不但要用个人知识经验去进行个性建构, 还要吸纳他人的感悟进行共性建构。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 作者在七八岁时写了一首小诗, 妈妈与爸爸对此却做出了截然不同的评价。“我”对“精彩极了”的评价反应是“得意扬扬”, 而对“糟糕透了”的评价反应是“痛哭起来”。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推想“我”被表扬时会怎么想, 被批评时又会怎么想, 去体验作者的心理, 从而进一步体验作者从开始并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到后来才逐渐明白的心路历程。

篇4:精读与略读浅议

关键词精读 略读 互为依存

一、精读主要内容

(一)关键部分。文本中的关键部分是全文的精华,体现了作者的匠心所在,应该认真精读。

(二)动情之处。以《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那三拳为例,头一拳似开了个“油酱铺”,再一拳似弄了个“彩帛铺”,第三拳似做了个“道场儿”。精读这段文字,顿觉淋漓尽致、激情振奋。

(三)深刻内涵。对于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深层意思,也应细读领悟。比如说,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一文中这样写道:“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究竟是准确判断?还是模糊猜想?仔细琢磨后必有新的收获。

(四)名言警句。镶嵌在文本中的名言警句,表现了作者的独特见解,认真品味咀嚼,愈觉引人入胜、发人深思、催人振奋、促人彻悟。

(五)奇特妙笔。以清人林嗣环赞叹口技艺人的一段妙笔为例:“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细心研读后,深叹寥寥数语具有无穷魅力。

二、精读的主要方法

(一)回顾往复。比如在法国作家都德笔下,《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临下课前的一组“特写”镜头,多看几遍,内心深处无疑会激起层层波澜,浓烈的民族情怀和爱国情操不仅感人至深,而且还会永驻心间。

(二)概括归纳。精读需要概括归纳,这个过程恰是深入思考理解的过程。

(三)假设入境。为了深入阅读文本,不妨假设成为“局中人”,身临其境地深刻感受体验。

(四)复映画面。有时,把精读内容的文字经过联想和想像,使之变成复映于大脑荧屏的生动画面,其景其情其韵是别有情趣。

(五)设疑感悟。阅读安徒生著名童话《皇帝的新装》时,纵观这场滑天下之大稽的闹剧过程,不妨设问质疑:骗子的骗术并不高明,却能屡屡得手,为啥竟是一位小孩最先看出破绽、说出真相?围绕这个问题认真阅读,深层的内涵就会渐渐浮出水面。

(六)鉴赏探究。同样是写“雪”,文人骚客的情绪不同、角度各异、手法有别,写出的雪景绚丽多彩,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纵横贯中国、上下五千年。如此的大手笔,蕴于大胸怀、源于大境界。只有循路探究,才能读出其中的真正涵义。

(七)咬文嚼字。精读需要比较、体味,咬文嚼字正可担当此任。以“春风又绿江南岸”诗句为例,要读出“绿”的妙处,就可同“吹”、“到”、“来”等词比较。经过斟酌比试,足见“绿”的妙不可言。

(八)消化积累。精读的重点是深刻理解,消化的过程也就是透彻理解的过程。在此基础上,经过识记与吸收,完成阅读积累,这就把精读要求、连同精读能力,整体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精读方法,包括用目专注、用手批注、用口吟咏、用心思想等,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思”,要认真地、深入地思索、思考、思付、思辨。

三、略读的主要内容

(一)了解内容。不论阅读材料篇幅长短,略读先应了解主要内容。

(二)勾勒大致轮廓。《我的叔叔于勒》主要写了“我”一家人对于勒态度的反复变化,略读后就在脑海中形成故事的大概框架:听说于勒发了财,全家人盼他回家;眼见于勒穷困落魄,近在咫尺也不相认;既然原先的好梦破灭,竟对于勒破口大骂——整个情节演变完全是听凭“钱”的魔力摆布。

(三)理清基本关系。简略阅读材料后,对于出现的各类人物,起码要弄清相互之间关系。对于事情变化过程,也须弄清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哪条线索。对于文本阐释的观点、说明的事理等,也要理清不同层级观点之间的从属关系、事理之间不同特征的相互关系。

(四)把握情感倾向。通过粗略阅读,对作者流露出的情感倾向,也要有一个基本把握。

(五)明确语言风格。不同时代、不同作者、不同体裁的阅读材料,语言风格互不相同,对此也要感知明白。

四、略读的主要方法

(一)定向切入。为了切实提高略读效率,不妨从阅读材料题目定向切入。

(二)识别特征。所谓特征,比如说,看了《白杨礼赞》,就意识到这是赞美白杨树优秀品质的散文;看了《马说》,就明白这是一篇以马为题的文言论说文;看了《中国石拱桥》,就明确是介绍我国石拱桥特点的说明文。

(三)关注首尾。既然略读不同于精读,要了解文本大致意思,对于开头和结尾部分就应予以关注。这是因为开头部分一般讲究统领全篇,结尾又是全文的总结收束,对这两部分格外关注,既是“抓大放小”,又不至于离谱跑调。

(四)分清主次。要准确把握文本要义,先需分清文中人物的主次。把握好了这一点,略读也就费时少、收效高。

(五)捕捉要点。略读的基本要求就是把握大意与重点。对于文本各个自然段段首话语予以重视,然后将其缀连接通,整体框架也就八九不离十了。对于一些长句子,还可运用汉语语法体系中的“缩句”一说,通过删繁就简,要点也就自然突现出来。

(六)串接线索。任凭故事情节曲折变化,只要抓住了起根本性、决定性作用的那根“线”,纲举也就目张了。《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的滑稽表演,完全跟随着“狗主人”的“变”而变,抓住了这根线,文章也就明晰了。(七)组合信息。略读不是走马观花,更不是一晃而过,还需要把重要信息及时整合。

(八)梳理印象。只有对略读信息加以梳理,才能形成基本印象。

谈起略读方法,还包括快速浏览、一目十行、用眼睛余光扫瞄等,其中还有一条不容忽视,就是要快速思维,对于阅读信息的捕捉、分辨、识记、组合等,无不同思维息息相关。

篇5:精读与略读的教学反思

今天上的语文课的内容是《精读与略读》,这是一篇介绍读书常识和读书方法的课文,课文清晰地介绍了精读和略读两种方法。也许是针对学生对精读不陌生,故文章重点介绍了略读。

这篇课文文字很浅显,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完全掌握本课的重难点,能够体会到精读与略读对阅读所带来的好处。于是,课前,我在小黑板上写了这样一张学习单:(1)什么是精读,精读有什么好处?(2)什么是略读,略读有什么好处?怎样进行略读?(3)结合实际,我们读书的时候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我把本课的教学权都给了每个学生和他们的学习小组,让学生通过自学及小组合作学习这篇课文。

学生开始了自学。我开始观察班级中阅读理解能力较差和平时不举手的同学的自学情况。我发现,他们也找到了相关的答案,只是没有划完整。接着,我让学生分小组交流,每个同学都必须要说。我同样观察他们,每个学生在组长的`组织下开始了合作学习,他们讨论得挺热烈,都交流了自己找到的答案。就这样,在发言与补充发言中,完成了这一课的教学。学生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提出了在今后的学习中应该怎样阅读的方法。我在这一课中,只拎了下重点的句子,进行了指导。从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最起码学生都是投入的、积极的。自己感觉,这样的课堂应该符合“学程导航”的理念吧!

篇6:《精读与略读》教学设计

一、精读

精读的特点:“纤屑不遗”。也就是说,对阅读材料做全面、精细、深入的理解。精读的对象主要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内涵较深经得起推敲的文章。精读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精读能力。主要包括:理解字、词、句、篇的能力;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朗读和笔记的能力。精读训练的重点是:教师提示精读的步骤和方法,学生逐步练习,直到完全掌握精读的技能,形成熟练的技巧与习惯。

精读的技巧与习惯主要凭借语文课堂教学来完成。训练的方法按阅读内容划分,可分为文字的训练、词语的训练、句子的训练、段落的训练、概括中心思想的训练、分析写作特点的训练。根据阅读的不同目的,可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目标可采用“导读法”;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采用“设疑法”;为激发学生情感,提高阅读效率,进行审美教育可采用“情感法”。

二、略读

略读的特点是:“提纲挈领”,就是提纲挈领地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为了帮助学生提高略读的效果,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教导,对不同类型的材料,指示不同的阅读方法,并组织学生通过写读后感,开讨论会等形式掌握阅读要领。

略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要默读,就是无声地读。不用口发音和耳朵听,只用眼睛看、用大脑想,速度比出声读快得多。其次是在读时要去掉多余的动作。如阅读时用手指,用铅笔、尺子在页面上指指点点,头随视线的移动而移动等。这些都是多余的动作,略读时要去掉。另外是要扩大“视野”,即增大眼睛的扫视范围,由原来的一字一词地看书,变为一句一行地看书。最后,略读时抓住关键字、词联想。如看到“恨铁”就联想到下面可能是“不成钢”,这样做可节约一半的时间。

篇7:《精读与略读》教案

1.自主学习课文,感知并读懂课文,理解词句,体会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选择哪些读书方法和怎样略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师要抓住精彩之处引导、点拨,把文章中所交给的读书方法通过讨论总结出来。

教学准备:

相关的.教学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二.指导自读课文

1.揭示课题。

2.审题:

(1)什么叫“精读”?什么叫“略读”?

(2)你通常会采用什么方法?

A、轻声自读课文,要求:(1)要有一定的速度;

(2)弄清这篇课文写了哪几方面,主要写哪几件事?

(3)在自己认为最有收获的句子下面作记号。

B、组织交流。

3.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课文,注意正确、流利。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哪些句子让你受益匪浅?为什么?

5.相机出示句子,指导理解:

(1)俗话说的“一目十行”,就是指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方法。

提问:(1)“一目十行”失什么意思?

(2)走马观花是什么样的?

(3)你这样读过哪些文章?有什么帮助

(4)这样的方法给了你什么好处?

(2)通过略读,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知道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基本内容,从而确定它是否须要精读,或哪些地方须要精读。

提问:(1)这句话你同意吗?

(2)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3)这个“须要”是指什么?为什么这里用的是“须要”而不是“需要”?

1.齐读。

2.浏览课文,

思考。

1.按要求轻声自读课文。

2.小组交流学习结果。

3.指名汇报。

4.指名补充。

5.听读,评议。

6.听读,思考。

7.指名交流。

8.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重点语句,体会思想感情,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精读与略读

选择哪些读书方法

篇8:《略读与精读》教学心得

将选文看成“例文”, 是中国自现代以来对语文教材中“选文”的基本定位。夏丏尊提出, 语文学习的着眼点应该是一个个的词句以及整篇的文字所体现的词法、句法、章法等“共通的法则”和“共同的样式”, 而“选文”则主要是说明“共通的法则”和“共同的样式”的“例子” (例文) 。例文, 是为语文知识的学习做范文来用的, 它的功能是使知识得以感性的显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 精读课文包含了字、词、句、段、篇等语文基本功训练项目, 是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凭借。教师凭借一篇篇精读课文, 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 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并丰富学生的言语积累。因此, 我们可以根据“例文”的性质和功能来确定精读课文的教学内容并进行教学。

“样本”是典型, 是从学生现在在读或将来要读的现实情境中的真实取样。“样本”的教学内容除了依据文本本身之外, 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读写状况, 在目标取向上更接近于叶圣陶所大力标举的“尝试”的宗旨。学生要尝试着运用从“例文”中得到的知识、能力和方法去尝试、实践, 去理解“样本”, 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而人教版语文教材安排略读课文, 主要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 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 训练学生略读的能力, 逐步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这与“样本”的性质和功能相符。因此, 在教学活动中, 我们可以将略读课文进行“样本”化的处理, 引导学生学“法”用“法”, 从而提高学生的略读能力和独立阅读能力。

可见, 我们有必要从选文类型的角度进行重新观照, 将精读课文处理成“例文”, 将略读课文处理成“样本”, 明确两者不同的教学策略, 去除冗余, 精简枝干, 让语文教学清晰起来。

一、从教学程序看精、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1. 课前准备———精读课文重文本解读, 略读课文重学情分析

我国语文课程的主要问题反映在教材、教学层面, 是不知道“例文”在“例”什么。崔峦老师在讲话中提出要以语言训练为中心, 尤其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也就是说, 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 所有的“例”点都要围绕“语言运用”这个核心来产生。只要是与实现例文自身言语交际目的相关的知识、能力、方法, 我们都可以将它作为一个“例”点, 通过“例文”来学习。但这方方面面的“例”点, 并不是都要在一篇课文中学习, 应根据文本特点各有侧重。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深入解读文本, 要紧扣“例文”的特点, 结合本单元学习主题及训练重点, 精选“例”点。只有“例”点选准了, 精读课文的教学才能有的放矢。

将略读课文作为“样本”来处置, 课程的内容产生于具体的学生在实际阅读时与文本的交往过程中, 依据学生的读来引发学生的议, 从读和议的动态过程中来确定教师的讲, 设计学生的练。因此, 教师在读透“例文”、谙熟文本的背景知识的基础上, 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在教材内容里选择课程内容, 深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预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 并能在教学现场随机应变, 妥善解决。因此, 教学略读课文之前, 教师必须在对学生和文本都有一个深入了解的基础上, 进行充分的课前预设。

2. 课堂导学———精读课文重指导, 略读课文重引导

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 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更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指导学生领会“例”点, 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设计教学步骤, 组织、调控整个课堂;提示阅读要求, 指点读书方法;通过示范、点拨和精要的讲解, 解决学生读书中的疑难。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 教师大部分时间要退居幕后, 是学生的学习伙伴, 是学习活动的促进者, 是学生遇到疑难时的帮助者。教师的任务是巡回指点, 对自学受阻或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及时把握自学的进程, 维护好课堂秩序, 为学生自学创设良好氛围, 必要时, 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点拨或答疑。

3. 巩固阶段———精读课文重积累, 略读课文重拓展

学“例文”就是学“例文”的语言运用。只有学好了语言, 才算学好了语文。学习精读课文的过程, 是进行语言训练的过程, 是不断内化语言的过程。读、背是发展语言能力的基本方法。教材中的精读课文大多文质兼美, 描写生动形象。在教学时, 我们就应该充分发挥精读课文的“例文”功能, 学习文本的语言, 并从背诵中领悟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 悟得表达方法的真谛, 做到厚积薄发。

“例文”功能下的精读课文是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 目的是初步习得阅读方法;“样本”功能下的略读课文半独立阅读, 目的是尝试运用阅读方法。教学时, 我们应该利用好略读课文这座桥梁, 逐渐引导学生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自读。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课文, 丰富学生的认识;引导学生评价文章的优劣得失, 提高学生的赏析水平;结合课文内容, 在课前课后阅读相关文章、书籍, 收集相关资料, 加大学生的信息吸收量;利用略读课文的人文内涵, 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等。

二、从教学要素看精、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1. 课堂结构———精读课文精中取重, 略读课文略中求精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对课文内容进行裁剪、取舍、重组是阅读教学材料处理的主旋律。不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 都应这样。但具体的教学中, 又各有侧重。

“例文”的教学, 是以课程内容规定的一个或几个特定的侧面、特定的点来作为例子。最能呈现单元知识要点, 体现选文教学目的的段落、词句就是课文的重点、难点, 就是“例文”的“例”点。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这就是“精读”, 其他的内容可作略读处理。

略读课文的教学时间只有精读课文的一半, 更需要对教材进行大胆取舍, 寻找准确的着力点。教师可以根据单元学习目标在精读课文中的落实状况来确定略读课文的“精”读点, 也可以根据教材中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来确定“精”读点, 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习得的方法进行阅读实践, 做到“略”中求“精”。

2. 方法指导———精读课文重习得, 略读课文重实践

精读课文作为“例文”, 它的功能是使学生在精读课文的学习中掌握“例子”向我们说明的“共通的法则”和“共同的样式”。教“例文”也就是教“例文”的语言运用, 学“例文”就是学“例文”的语言运用, 要从关注内容转向关注形式。学习精读课文并不只是学习文章说了什么, 更重要的是学习文章是怎么跟它的读者对话的。为了达成它的表达目的, 它是以什么身份说的, 它是从哪个角度说的, 它是怎样别出心裁地说 (用词、造句、构段、谋篇) , 它是按照怎样的思路说的……

略读课文是“知”向“行”转化的工具, 是学生的演练场。在略读课文教学时, 教师要更加放手, 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主阅读, 并在阅读中渐渐形成能力。一旦学生掌握了自学方法, 教师就可以放心地让学生独立“行走”了。

3. 内容感悟———精读课文重体验, 略读课文重了解

新课程很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 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文质兼美的精读课文大都含有丰富的情感, 作者的情感与“例文”的语言运用相辅相成。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 不但要收获言语解读的意义、意味和意蕴, 也要收获阅读文本带来的经验、情绪和感受, 达成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围绕“例”点设计问题, 激发情感, 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体验, 用心、用情去解读、感悟那一篇篇充盈着作者丰富情感的文章, 这样才能更真切地领会“例文”是怎么与读者说话的。

略读课文的教, 应简化对于课文内容本身的学习, 只要求“粗知文章大意”, 强调理解上的“粗略感知”与“抓住重点”。 (1) 只要求认读生字, 理解词语大意即可, 不强调运用。 (2) 以默读为主, 但不同学段有所区别。小学中年级刚刚初步学会默读, 可以将朗读和默读相结合;高年级就应该主要运用默读。 (3) 一般不做模仿写作的练习。在选择练习时, 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联想、补白等写话练习。写话的切入点要“小”而“巧”, 要有“现炒现吃”的鲜活感。

4. 专题深化———以精引略, 精略对比

要顺利实现“行”, 就得先了解“知”的程度。在学完精读课文后, 教师应引导学生及时回顾“例”点的落实情况、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在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后, 再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知识、方法用于阅读实践, 搭建拓展阅读实践的平台, 逐步形成独立阅读能力, 提高阅读欣赏水平。以精引略, 以旧带新, 把已学课文当作导入新课的例子, 引导学生从内容、方法、情感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阅读, 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让学生轻松愉快、自由自主地略读。以精导读, 既做到温故而知新, 又收到有启有发的效果。

我们可以凭借略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 引导学生对本组课文进行优化整合, 通过类比, 让学生在比较中巩固旧知、学习新知。这样既事半功倍, 又能提高鉴赏能力。这种方法可以是图表式的, 从教材的写作背景、主要情节、思想感情、表现手法以及语文实践等方面进行排列、对照、辨别。

篇9:《略读与精读》教学心得

一、 阅读的基本形式——精读与略读

精读体现在文本内容和见解的完全理解和形成对文本的批判、评价两个方面的要求。它是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方法。略读方法的要求是粗知文章大意,是相对于精读的要求而言的。(李林钟,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材编辑部)

精读在阅读理解的深度、研究的广度上偏重,属于研究型的阅读方式;略读在阅读速度、阅读的量上突出,是属于大众化的阅读方式。(季希忠)

精读、略读是否有一个“阅读深度递减和阅读速度递增”的问题?(飞来飞去)

清代唐彪把书籍分为五等,主张书“有当读之书,有当熟读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再三细读之书,有当备以资查之书。”阅读不同的书籍应该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精读、略读就是两种最基本的阅读方法。

如何指导学生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呢?

进行阅读时,首先应该根据文本的需要而选择阅读方法。选择精读的阅读方法 就要“认真细读,揣摩探究,有时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进而形成自己对文本的判断和评价。”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3 当然精读的方法有很多种,要根据个人的能力和阅读的需要选择使用,一个成熟的读者,会形成独特而有效的个性阅读方法。如,逐字逐句的分析比较、圈点、批注、工具书的运用、放声朗读以帮助理解并增强语感,对精彩片段的抄写与背诵、仿写等。但是这些方法都是殊途同归的,即必须达到一定的目标,如对字、词、句、篇的理解能力;对文体的掌握、对中心的概括、对主题的认识。

略读作为与精读相对应的阅读方法,旨在对阅读材料大意的理解和把握。“好读书,不求甚解”,是古人对略读的经典阐释。略读一般运用默读的方法进行,要求快速度阅读,可以有意识地对某此段落词句略过不读,以实现快速了解大意和提高阅读速度的目标。《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小学阶段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决定了课外阅中要多运用略读。而略读能力的提升除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意识的渗透,或者开设专门的略读指导课外,大量的课外阅读实践是促进学生略读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虽然略读“不求甚解”,要“囫囵吞枣”,但并不是说略读自身是一种要求低的阅读方法,“略读也应该集中注意力,主题把握阅读材料,善于捕捉关键信息”。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5

精读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阅读能力的培养的,学生在自由的课外阅读中比较缺少精读。所以,阅读课堂更应该在课堂上引导精读。当学生到了一定的层次,倒是可以培养他们略读的能力。(寻找方向)

叶老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运用。”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认识要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精读应该摆在重要的位置,而不能与略读一样平均用力。形成一定的精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产生一定的阅读兴趣,我们才能放手让学生学习略读。但是,如果不对学生的略读进行指导,放任自流,那么也会损害阅读质量,降低阅读的效率。一段时间的教学中,我们存在着对精读的过分看重,对略读的轻视。新课程改革来,我们逐渐认识的略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不少老师对指导学生形成略读能力进行了不少尝试。

从个体的阅读看,精读表现为逐字逐句地阅读,不作任何内容的省略。与精读相比,略读在深度上不够,但是略读速度快,能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信息。个体进行阅读的时候,一般先运用略读的方式进行概览,然后选择自己想去精读的篇章或段落。这个时候,略读为先,精读在后。

在一个人的阅读生涯中,运用略读的阅读方法远高于精读。尤其是在现在这个知识爆炸的信息社会,略读获取知识的途径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我们辨析精读和略读的关系时,我们很难笼统地说谁是主要,谁为次要。

二、 “扯不清”的略读与浏览

略读和浏览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略读与浏览除了在读的速度不同之外,它们还有哪些差异? 浏览作为一种读书的方法和略读有一些扯不清楚。浏览应该也属于略读的方法吧。(梦轩)(cbr999)(飞来飞去)

作为阅读方式,略读与浏览都是比较快速的阅读。但是,浏览更为快速,而且,浏览的目的可能更为明确,那就是搜集资料。(寻找方向)

但我总觉得略读和浏览相似性很多。要想在课堂上真正分清,确实有点困难!(书香飘飘)

略读与浏览是把课文读薄。(沉郁)

浏览与略读目的相似,只是要求速度更快时间更短。(乐上枝丫)

从网友的研讨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家对略读和浏览的认识还是比较含糊,不少老师认为略读和浏览“扯不清”。我们姑且不去争论这些说法是否正确,我们要做的是对浏览概念的分析和阅读行为的描述,弄清楚何为浏览。

1. 浏览是纳入“课标”(教学大纲)的新成员。

20世纪的百年语文“课标”(教学大纲)历程,在阅读方法层面都没有提及到“浏览”,而精读、略读等已经是多次提及并已经作为成熟的阅读方法被广泛运用。“浏览”的首次出现是2000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高年级”阅读部分。也就一句话,15个字:“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随后新世纪初伴随着课程改革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浏览就出现在我们新的“课标”中并至今被我们所研习、运用。我们要对略读与浏览要进行的甄别也是基于《语文课程标准》而言的。

2. 浏览是阅读“侦察兵”。

我们先看一篇小短文。

一只绿水蛙

水蛙经常出没在沼泽地、池塘和小溪中。雄蛙身长7.5厘米,雌蛙约9厘米。雄蛙的头部有两个大大的鸣囊。水蛙的皮肤是绿色的,宽大的泳皮一直长到脚趾尖。

略读是检查学生是否能在一定的时间内,知道文章的大意,如果学生对这个判断运用的是略读,那么学生至少要知道主要写的是什么,如绿水蛙的外形啊,生活习性等。如果运用浏览的阅读方式,只要经过扫视,知道写的是绿水蛙即可。知道是写的是绿水蛙后,再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或者兴趣进入阅读,进入阅读后才考虑选择精读还是略读。

浏览就是阅读侦察兵,它首先出动,侦察阅读材料,并锁定阅读目标,下面的事就交给精读和略读。之前,我们并不太重视阅读方法的训练,似乎拿到书就要去阅读,或者精读或者略读。但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读物纷繁呈现,而时间和精力又是有限的,不经过事先的选择就进行茫然的阅读,浪费时间也降低阅读的效率。因此,浏览侦察后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课标适应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需要对学生提出的,具有很强现实意义的要求。

3. 浏览要以搜集信息为主要目的。

“课标”在第三学段提出浏览的要求。浏览是阅读事件的组成部分,与略读和精读作为基本的阅读方法是有区别的。阅读量的增加、阅读能力的提升,要求的是精读和略读的进行,我们不能说,我浏览了多少万字的阅读材料。学习浏览是需要一定条件的,是一定的阅读量的积累、阅读能力的提高和阅读方法的掌握,还要以默读方法的掌握为依托,还以一定量的阅读要求为目标和动力。尤其是高年段的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不断增强、自主阅读兴趣不断拓展,对通过网络途径获取信息、检索资料的要求迫切等,都需要运用浏览的有意识查找、收集大量信息来获取知识。

当然正如课标研制组成员方智范老师指出,浏览本身不是一个界定严密的概念。我们在运用的时候要结合实际进行量度。

三、 “课标”理念——从阅读内容要阅读方法

本次的研讨,不少网友觉得难,怎么平时天天用的词语,语句,却不能成为我们的研讨的组成呢?我想,这与课标的要求是学生掌握方法,形成阅读能力为主有关。“教学”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学,而学生怎么学,教师要适时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我们本次的研讨应该打破之前的“内容——方法”的模式,从“方法——内容”入手以方法带动内容,即“由阅读方法而指向一定的阅读目的,也就是说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目的在于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在此基础上才指向了一定的阅读内容。 ” 同8:14

篇10:精读与略读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分析

《精读与略读》是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是一篇介绍读书常识和读书方法的课文。课文介绍了精读与略读两种读书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侧重点是介绍略读。讲述了略读的意义,怎样进行略读,略读应该注意些什么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对精读讲得较为简略,但很精当。

(二)、教学目标的制定和依据

这是一篇自渎课文,我准备用一课时教完。根据课程标准所要求完成的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这课的目标定为

1 知识与技能

学会两种阅读方法——略读和精读。

2 过程与方法

讲述略读的意义及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掌握略读的方法,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

(三)教学重点和确定的依据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略读的方法。因为这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是该节课的主要目标。

二、说教法

教为学服务,这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精读与略读》是自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运用自学讨论法组织教学,其中还穿插运用提要法,圈点划注法。通过这些来培养学生的表达、概括、分析能力。

三、说学情、学法

本班是个总体学习水平不高,两极分化明显的班级。根据这些特点,我将引导学生运用找、划、分析、概括的学法,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调动起全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说教学程序

如果说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的话,那么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为了使学生有所收获,我安排了如下几步: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我们已学过一些介绍读书方法的课文,如《读书莫放“拦路虎”》.《读书做记号的`学问》等文章,掌握好的读书方法,可以事半功倍。今天,我们再来掌握两种读书方法。

(谈话引入主要想运用旧知识的迁移,提醒学生课文的类型,让学生知道学习的方向。)

2.板书:精读与略读

说明所代表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领略大意

1.默读课文,在文中圈圈画画,并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汇报交流,读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1)什么是精读?

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逐字逐段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词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这就是精读。

(2)什么是略读?

略读就是大略地读。

(这一程序,意在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再读课文,着重学习“略读”部分

1.为什么还需要具备略读能力呢?

(“不可能……更不可能……为了……又必须……因此……”)课文用这些词语巧妙地起承转合将要表达的意思论说得清楚明白。

2.略读有什么作用?画出关键词句。

(“通过略读,可以……从而……获得……”。)

3.怎样进行略读呢?小组讨论。

4.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1)面对一大堆读物,如何略读?

(2)对一本读物来说,如何略读。

(3)略读通常采用什么方式?为什么?

(4)怎样做才取得略读的最佳效果?

(设计这一步,主要让学生明白具有略读能力的重要性,从而认真学习略读的方法。再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见解。完全把学习的主动权叫给了学生,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四)、小结交流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1.从课文内容谈。

2.从好词佳句方面谈。

(通过小结交流可让学生加深对略读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摘抄能力。)

(五)、小组学习,指导读书。

1.用略读的方法阅读12课后面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

2.再用精读的方法阅读文章的重点部分,阅读时可圈圈画画。

3.相互交流。

(设计这一步,主要想检查学生是否真的读懂了课文,能否学以致用,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六)、总结全文

只要我们善于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就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最后的总结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

(七)、作业

用略读的方法阅读自己喜欢的一篇课外文章或一本课外读物。

篇11:《精读和略读》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同时强调了必须变革学习方式,提倡在合作探究中学习。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会阅读,学会学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读书的基本方法,学会精读与略读,努力取得最佳效果。

3、认识读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并逐步养成勤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略读,掌握略读的方法,增加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

知道灵活运用精读与略读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投影(实物)课外书若干本

【教学过程】

一 揭题、质疑

1、今天老师和你们共同学习(板书课题)

12、精读和略读

齐读课题(题目是课文的重组成部分)

2、你从课题中读懂什么?…… 你能就课题提出些疑问吗?

(相机板书:精读?略读?)

二 初读课文 领会大意

1、出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试着做到

①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遇到长句可多读两遍。

②试着解决刚才的疑问。

③画出感兴趣或是有疑问的词语,注意积累。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①指名分节朗读要求正确、流利。

②师生共同评出“朗读之星”【声明评议要求:(A)正确: 不读错、不添字、漏字(B)流利 :不结巴、回读,读破】

③刚才解决了哪个问题?

④你是怎样解决的?〈读了第一节〉

◎PPT出示:

一个人要积累知识,就必须读书。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这就是精读。我们所读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编选的,对我们学习语文很有帮助,因此需要精读。我们以前学过的《“煮书”》《读书做记号的学问》等课文,讲的就是精读的方法。

a、圈画出来什么是精读?学生上台圈画〈指导读〉b、你还了解到哪些知识 ?c、引导体会“《》”。

◎还知道了什么是略读?

出示:略读就是大略地读。

了解大意后,再次引导质疑(这与我们刚才所讲的精读好像有些矛盾)你这时有新的疑问产生吗?学生质疑

相机板书:

为什么要学会略读?

略读有什么作用?

怎样进行略读?

【想解决这些疑问吗?那我们就来运用刚才所学精读的方法,阅读课文的2~7节】

三 精读感悟、合作学习2~7节

出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2~7节(自读、圈画、讨论、解决)

(1)什么要进行略读?

(2)略读有什么作用?

(3)怎样进行略读?

(等会儿选择本小组最拿手的方式汇报)

1、小组合作学习

2、汇报交流

学习小组采用读读 讲讲、演演等方式汇报。师鼓励师生评价(相机引导、理解:浩如烟海、一目十行、走马观花等词)

四 引导小结

1、课文2~7节重点介绍了略读,精读与略读看似矛盾,实际上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正如最后小节说的(出示)

只要我们把精读的略读结合起来,就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指名读 你读懂了这个句子吗?说说你的理解)

2、又到了“我积累、我精彩”的时候了。说说这篇课文中的积累。

(词语、句子等方面)

3、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了哪些收获。

(学生略谈)

五 作业超市

1、告诉父母或同村四、五年级小朋友精读略读的方法。

2、用精读略读相结合的方法,阅读下列图书。(特别推荐)

(1)长篇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格列佛游记》

(2)童 话:〈〈 格林童话〉〉〈〈安徒童话〉〉中外现代童话

(3)故 事:成语故事 神话故事 中国古今寓言等。

〈注意每周五的读书交流会,你应有较佳的表现哦!〉

板书:精读和略读

精读

为什么要学习略读?

略读 略读的作用?

怎样进行略读?

【课后反思】

篇12:《精读和略读》公开课教案

一 揭题、质疑

1、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板书课题)

12、精读和略读

齐读课题(题目是课文的重组成局部 )

2、你从课题中读懂什么?…… 你能就课题提出些疑问吗?

(相机板书:精读?略读?)

二 初读课文 领会大意

1、出示: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试着做到

①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遇到长句可多读两遍。

②试着解决刚才的疑问。

③画出感兴趣或是有疑问的词语,注意积累。

2、同学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①指名分节朗读要求正确、流利。

②师生一起评出“朗读之星”【声明评议要求:(A)正确: 不读错、不添字、漏字(B)流利 :不结巴、回读 ,读破】

③刚才解决了哪个问题?

④你是怎样解决的?〈读了第一节〉

◎PPT出示:

一个人要积累知识,就必需读书。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这就是精读。我们所读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编选的,对我们学习语文很有协助,因此需要精读。我们以前学过的《“煮书”》《读书做记号的学问》等课文,讲的就是精读的方法。

a、圈画出来什么是精读?同学上台圈画〈指导读〉b、你还了解到哪些知识 ?c、引导体会“”。

◎还知道了什么是略读?

出示:略读就是大略地读。

了解大意后,再次引导质疑(这与我们刚才所讲的精读好像有些矛盾)你这时有新的疑问发生吗?同学质疑

相机板书:

为什么要学会略读?

略读有什么作用?

怎样进行略读?

【想解决这些疑问吗?那我们就来运用刚才所学精读的方法,阅读课文的2~7节】

三 精读感悟、合作学习2~7节

出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2~7节(自读、圈画、讨论、解决)

(1)什么要进行略读?

(2 )略读有什么作用?

(3)怎样进行略读?

(等会儿选择本小组最拿手的方式汇报)

1、小组合作学习

2、汇报交流

篇13:如何处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

略读课作为一种课程形态出现在教材中,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因此,略读课的教学应该重视略读方法的训练。著名特级教师王燕骅老师说:“略读课文的教学应当是„教‟略,而学要„丰‟;应当是„教‟略,而„学‟不略。”叶圣陶先生也谈过,略读的略字,一半系就教师的指导而言,只须提纲挈领的指导;一半系就学生的功夫而言,还是要像精读那样仔细咬嚼……所以,略读课文教学的追求是──在“精”与“略”之间行走,重其所重,略其所略。整体把握求“略”,教师指导和学生所花的时间略;重点感悟求“精”,对于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精略相辅,略中有精,„教‟略而„学‟不略”,略读课文教学定位的确定,正为我们略读教学的探索指明了方向,我们认为可用如下方法进行教学。

(一)整体感知求“略”

对课文的内容、词句、结构、表达方法,在整体感知的阶段,力求放开,从略处理。只求尽量快地尽量多地略读浏览,搜集信息,多角度、多方位地粗知文章大意,对全文形成一个比较粗略的整体认识。

1.整体性阅读。整体性阅读是对于课文从整体上快速理解的阅读方法,速读的主要程序是了解文章题目、人物(景物)、时间、地点、主要事件(景物特点)、自己的感受体会等。

如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力求读通读顺;对长的、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同时,边读边想阅读提示中的问题,然后尝试利用查字典等方法解决问题,在自己感受最深和感觉还有问题的地方做上记号。

2.寻找式阅读。是寻找特定信息的一种阅读方法。学生可以根据阅读提示所提示的问题寻找信息,也可以根据自己在整体性阅读中所发现的问题寻找信息。

略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除了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外,还着重对课文的主旨和阅读方法、学习的重难点、语文实践的拓展点给予提纲挈领性的导向。因此要引导学生对照“阅读提示”进行自主读书——或朗读,或默读,或高声诵读,或轻声低吟,或就精彩片断反复品读,或对部分描述扫视而过,从而粗知大意。

3.浏览式阅读。只求了解大体内容而不顾细枝末节,不阅读全文就能掌握材料内容的一种阅读方法。浏览式阅读法的程序:①看目录或标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②浏览正文,有选择性地阅读文章中的某些部分。③整理收获。读后概括中心思想、文章要点,以形成总的印象。

读通课文,整体把握是略读教学很重要的一步,为下一步理解课文作铺垫。只有读准了,读通了,读顺了,才会有下一步的“我自己读懂了”。

(二)重点感悟求“精”

编者定为略读课文,定有其道理,我们把握时要注意这一点,与精读课文有所区别,但也要尽可能觅到“精教精学”的乐趣。在略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课文特别是“阅读提示”所要求的重点进行探究时要采用精读方法,通过小组学习,通过研读形式,进行比较集中深入的感悟,追求──“精略相辅,略中有精,教略而学不略”。

1.主线点拨法。从方法上说,略读课文就是让孩子把在精读课文中学习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教师的作用就在于适当点拨和引导,使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中张扬,阅读水平得到提高。我们认为围绕主线,精妙点拨是有效的方法。

2.重点突破法。人教版教材的略读课文中有不少文章和精读课文一样,文质兼美,情趣突出,可以深入文字,在教学中寻找适当的突破口、“感悟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

3.语言积累法。文字很美的文章,则注重语言积累。“美文诵读”是理解、感悟课文的捷径。学生在诵读中,积累了景物描写的语言和手法;在品词品句中,自然而然地就把这些好词佳句记忆在脑中,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仓库”。4.赏析书写法。略读课文有的故事性强,可读性佳;有的离学生生活很近,学生容易与之产生共鸣;有的情感特别强烈,对学生心灵有很大震动。学生对这些略读课文阅读兴趣一般都比较浓厚,教师应该借助学生的学习热情找准“练笔处”,趁机进行读写能力的训练,让笔尖的滑动,留住课堂的精彩,使三维目标在练笔中达到整合。

文质兼美的散文,可引导学生赏析、评点,写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游记作品,可以指导学生立足文本写解说词。

略读课文虽然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但还可在“情节留白”处填补,实现阅读期待;“言外之意”处揣摩,诠释文本内涵;“结尾延伸”处创造,升华情感体验,让略读课文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拓展延伸法。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既然略读是为了推广应用,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就应该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连,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拓展阅读。

篇14:《略读与精读》教学心得

精读、略读、浏览是阅读教学中常用的三种方法。精读,重在培养阅读理解能力,要对文章从内容到语言到写法比较全面的把握,在其中习得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略读,是粗略的、不进行深究的阅读,旨在通过比较快的阅读,粗知文章大意。浏览,指大略地看。除了平时消遣性阅读,浏览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即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精读,各个年级都是重点,除了读懂文章,还要积累学法、写法,并注重阅读方法向略读、浏览的迁移。中年级开始训练略读,使学生读的速度逐步加快,粗知大意的水平逐渐提升,以适应平日读书看报的需要,进而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浏览,重点在高年级培养。要教会学生有目的地、带着任务进行浏览,要逐渐提高浏览的速度,学会一目十行地读,要培养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以训练精读为主,训练略读、浏览为辅;要有意识地通过整合资源、扩大阅读量,把精读、略读、浏览结合起来进行训练。而在课外阅读中,略读、浏览就派上了用场。

精读是重点,略读是基础,浏览是辅助。可是在教学实践中,有的老师却只注重精读训练,而忽略了略读和浏览;有的同学们也浮光掠影地略读,不求甚解。结果导致阅读效果不是很好。那么,怎样才能处理好这三方面的关系呢?

一、精读

重在培养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要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写法等方面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训练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精读,对于各个年级的同学来说都是重点,除了要读懂文章,还要积累学习方法、写作方法,并注重阅读方法向略读、浏览的迁移。这就要求同学们仔细地阅读文章,要注重整体把握,重视对文章的总体感受和文章精髓的把握,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从分析整篇课文入手。无论年级高低、课文长短、内容深浅,同学们都要重视自读、自悟和整体感知,重视阅读感受、体验的交流,切忌肢解课文。

2.结合语言学习,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课文实际和生活实际。精读的时候,同学们要克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端,要对阅读材料整体把握,在此基础上,联系全文,抓住重点、难点、精 彩句段,不断提高分析概括的能力,并且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迁移、运用,由会读到会写。

二、略读

略读,是粗略的,不进行深究的阅读,旨在通过比较快的阅读,粗知文章大意。中年级的同学开始训练略读,阅读速度逐步加快,粗知文章大意的水平逐渐提升,慢慢适应平日读书看报的需要,进而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略读能力的培养一要凭借教科书中的略读课文;要在课文阅读中进行,多读与教材配套的《同步阅读》;三要多读有益读物,不断扩大阅读量,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独立阅读能力。略读是精读的基础,同学们平常的预习便是略读的一种形式,在初知大意的基础上进行一步深读,便是精读。

三、浏览

新课标要求同学们“初步具有搜集信息的能力”。要具备这种能力,就必须学会浏览,根据需要快速地看。可以先看标题,再看正文,还可以一目十行,进行跳读,略去无关的,留下主要的认真看。在信息社会,学会浏览,至关重要。综上所述,精读是“主帅”,略读、浏览是“左右膀”,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三种阅读方法是新形势下对老师、学生的高要求。要搞好阅读教学,培养世纪新人,必须做。

篇15:精读《整顿党的作风》心得与体会

《整顿党的作风》讲到,我们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有两条宗旨是必须注意的:第一是“惩前毖后”,第二是“治病救人”。对以前的错误一定要揭发,不讲情面,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分析批判过去的坏东西,以便使后来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这就是“惩前毖后”的意思。但是我们揭发错误、批判缺点的目的,好像医生治病一样,完全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一个人发了阑尾炎,医生把阑尾割了,这个人就救出来了。任何犯错误的人,只要他不讳疾忌医,不固执错误,以至于达到不可救药的地步,而是老老实实,真正愿意医治,愿意改正,我们就要欢迎他,把他的毛病治好,使他变为一个好同志。这个工作决不是痛快一时,乱打一顿,所能奏效的。对待思想上的毛病和政治上的毛病,决不能采用鲁莽的态度,必须采用“治病救人”的态度,才是正确有效的方法。

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党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表现。所以,党的作风建设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通过这次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使我更好地体会到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并获得一些具有操作性的体会。

一、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我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

作风建设加强了,党风、政风端正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得到全面贯彻。而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的自觉行动,正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只有解放思想、破除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等不良思想,端正我们的工作作风,真正树立“用户至上,服务至上,奉献兴业,管天为民”的服务理念,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加细致,才能真正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我们党的工作实践中去。

二、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终忠实地代表了人民的利益,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今天,我们党仍要始终不渝地、忠诚地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否则,我们就会失去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所以,我们一是要理直气壮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是要解决好广大干部职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好了,作风建设的许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要进一步加大对广大干部职工思想教育的力度,加大监督、落实的力度,真正把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要重点抓五种作风,特别是要把干部的生活作风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风等并列看待。干部生活作风不是“小节”,干部的生活作风与大节、甚至与党的形象密切相关。中央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是当前我们进行作风建设的具体要求,必须做严做实。二是规章制度不能形同虚设,对思想政治教育要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提倡表里如

一、心口如

一、言行一致的好作风,反对说一套、做一套的坏作风,不允许置身法律法规,搞特殊化。三是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作用。要汲取成功经验,学习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三、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我们广大干部防腐抗变的有力武器。

党的作风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和战斗力问题。我国要完成现代化建设任务,要始终履行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要有好的作风。否则,正确的路线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党的工作也会受到严重影响。作风不好,就会严重地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而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就会严重影响人心,影响群众的信任,这对执政党来说是极其危险的。

上一篇:我终于明白了你的用苦良心作文下一篇:恶劣天气应急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