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点滴体会

2024-05-08

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点滴体会(共8篇)

篇1: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点滴体会

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点滴体会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矿区第一小学邢美荣***

摘 要:语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以精读课为主,略读课往往是以为让学生自学,近来略读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可见它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略读作为一种阅读方式,相对于精读而言,“略读”意在粗知文章大致的内容,从整体上迅速把握阅读材料的大致意思,判断阅读材料的重点要点。无论是从教材编排来看,还是从教学策略来看,略读课都不容忽视。关键词: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新课标地位体会

新课程标准对略读课文提出了学习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但这并不是浅知,更不意味着就可以草草了事,同样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对于略读课文的学习,我们坚持以自读自悟为主,但略读课文并不是自学课文,自读教学更不等于略读教学,略读课文的根本目标是要教会学生自学方法。

对此,略读课文该怎样教?是和精读课文一样精雕细琢,还是完全放任自流,让学生自学,这是摆在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思考题。许多老师在共同思考、讨论之后还是认为:浅显的略读课文必须要深入挖掘,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才能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理解并培养其兴趣与习惯。

一、略读课文举足轻重的地位

小学语文课本从三年级开始就安排了略读课文,而且数量每年增加,到了五年级,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各占一半,从编排上就可以看出略读课文在小学语文中的比重日益增加,自读课文在小学人教版八册(从三年级开始)书中共有90篇,占全篇目的38%。其内容丰富,体裁各异,有散文、诗歌、小说、寓言、童话等,古今中外的名家作品居多。

略读课文有着自己的特点,她和讲读课文是统一的整体,决不可分割开来,它们共同构成了语文单元教学的基本环节。学生通过讲读课文学习到语文学习的方法,然后到略读课文上去运用、实践,从而达到不讲自会、不教自懂的境界。因此,讲读课文进行得如何直接影响到自读课文教学能否顺利完成。而略读课文的关键又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能力,培养其高尚的品格和道德情感。

二、语文略读课文容易被忽视和误导

略读课文的内容好久以来都不列入考试的范畴,所以好多老师就忽视了自读课文,在教学中也不作为教学的重点,只是囫囵吞枣,草草了事,或者是让孩子们自己读读罢了,这就使得一些自觉性差的学生恐怕连读一遍都没可能;而另有部分老师往往会把略读课文当做讲读课文一样讲解,把学生的自学任务通通代劳了。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起主导作用。说实话,作为一线的教师,要做到这一点真是不容易。在现实教学中,学生总是被动地学,而老师总是主动地教。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是教师教学的重难点,而略读课文的教学就是检验教师是否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的最好途径。略读课文就是要学生自读自悟,“自”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和适度地引导,切不能把自读课文当成讲读课文一样讲解。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学生多读多背、自读自悟的重要性。

三、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教材中编排大量的略读课文,旨在引导学生把讲读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在略读课文中加以应用,从而达到在应用中巩固、提高和发展的目的。只有重视略读课文的教学,才能使学生把讲读课中学到的知识迁移到自读课中。因此在设计略读课型的教学时,应以讲读课的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通过独立阅读,在思想水平、认识水平、分析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诸方面真正获得进步。

四、朗读切入,品味语言

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自由的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的特点。在教学《小桥流水人家》一课时,我让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交流:“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交流中引导学生读有关的段落,他们深情并茂的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让人真正感受到家乡的美,感受到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以及语言文字的魅力。

语文课堂要充分给学生阅读思考、表达的最大空间,让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感受深的内容来表达,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表达。学生有了自由就有了灵性,就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只有让学生充分的读,才会读的一遍比一遍好,感悟一次比一次深。当然,教师设身处地,入境动情的范读,更会拨动孩子的心弦,开启学生的心智,这样,才能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五、突破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略读课文的学习,就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在充分自读课文的基础上,采用抓重点句段的方法,围绕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集中讨论。通过集中讨论,同学们取长补短,在教学《学会看病》一课时,我就让学生充分学习文章的第二部分内容(面对生病的孩子母亲的行为、神情、心理等),通过自主阅读让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而且能使同学们的思想认识得到升华,让学生明白“爱”的表达方式是不同的,母爱的伟大力量。这样在交流之后再来读重点句:“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想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此刻,但聊胜于无。”相信这是发自母亲肺腑的,是一种情不自禁的真情流露。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题,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由此可见,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他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

总之,略读课文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略读课文的教学有其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重点所在,也是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拓宽学生知识的纽带、桥梁。因此,略读课文我们不能忽视,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课程教材教法研究》2008年第17期、第35期

3、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

篇2: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点滴体会

张娟利

略读课文是现行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教材中略读课文编排的篇数呈现的是逐年增加的趋势:三年级16篇,四年级29篇,五年级28篇,六年级25篇。这么多的略读课文,如果篇篇以精读课文的要求来开展教学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必要的。如果把每篇略读课文放任学生去自主阅读的话,那样一来,教师不但忽略了本身在教学活动中的引领作用,更把略读课文的教学当成了一次对课文的泛读,是没有什么教学效果可言

那么,如何有效开展略读课文的教学呢?笔者认为,首先需要教师带着新的眼光设计教学,对不同类型的课文进行不同的处理。下面通过自己对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的略读课文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几点体会:

1)头脑风暴法

一些略读课文,文章篇幅长,而且故事性也很强。略读课文的课时一般安排在一课时左右。那么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此类略读课文,我们可以采取“暴风骤雨法法”,也就是“放幻灯片法”。这样不仅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同时,也留出了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用于自主的学习。就如《小英雄雨来》这篇略读课文,在精读课文《夜莺的歌声》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概括已经有初步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学前,给学生一定量的预习目标,提前 1 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上课时老师就有时间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进行较深入的理解,同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有机会讨论,从而更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2)身临诵读法

文字很美的写景类文章时,则要注重语言积累,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味道,这里的读是让学生抓住好词佳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读,因为时间有限,一段引导学生体会一两处。有条件的话,可以运用多媒体,出示相关美景图片,在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效果很不错。这样不仅能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细读揣摩,读中感悟文章的妙处,而且,在诵读中,积累了景物描写的语言和手法;在品词品句中,自然而然地就把这些好词佳句记忆在脑,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仓库”,在以后的写作中,能很巧妙的运用,真是两全其美。3)重点突破法

在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但在阅读方法上并不排斥精读。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寻找适当的突破口,在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使课堂教学效果更为显著。

在教学《给予是快乐的》一课时,我通过“保罗两次意想不到”,这一思维的冲突引导学生去感悟文本,带领学生细细地品味语言文字。我抓住几个词语进行重点解读,如“脚有残疾”的教学,通过一步步的预设,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男孩对于这样一个弟弟给予的到底是什么?学生的思考也一步步走向深入,从“男孩想给予弟弟一辆汽车”到“男孩给予弟弟的是快乐,是希望,是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另外还通 过“这一夜难忘的是什么?”的深度追问,再次带领学生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来触及藏于人物心灵深处的东西。此时,学生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验与语言的感悟,都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4)情感仿写法

当然略读课文“光说不练”也是不行的,适当地进行写话的训练也是必须的,必要的仿句、小练笔、拓展性的语文基本功训练正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为理解课文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当然,写话的切入点要“小”而“巧”,让学生要有“现炒现吃”的鲜活感。笔者教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时,不仅仅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好,更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进行了两个层面的设计: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边读边谈感受,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时,我将写话融入其中,让学生选择一个画面,展开想象,把看到的画面写丰满,写生动。这一写可以说是推波助澜,掀起层层涟漪,学生对大自然的美有了更深切地认识与理解,朗读更加有滋有味,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并且增强了学生对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向往。5)承上启下法

略读课文一般安排在精读课文的后面,和精读课文的学习内容形成一个整体,起到总结和延伸的作用。同时,还可以结合单元主题适当向课外阅读拓展延伸,为口语交际或习作练习做好准备。

例如,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七册《秦兵马俑》一文,我们不妨这样导入:同学们,这一单元的课文,为我们打开了文明吉国的大门,让我们了解了祖国的世界遗产:我们登上长城,感受了长城的壮观雄伟;我们走进颐和园,欣赏了颐和园的迷人风姿。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 起前往西安,去看看那震撼人心的秦兵马俑,去领略一下那“威武之师”的凛凛威风。简简单单几句话,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到了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中,与前面的精读课文融为一体。6)对比阅读法

同一作家的作品又有不同的风格,放手让学生通过对比来学习,效果不错。如四上的略读课文《母鸡》一课,给学生一个表格,把老舍上一篇的《猫》进行对比阅读,看有什麽异同,学生能很快的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突破口,从而把握本篇文章主题:对母爱伟大的歌颂和赞美。这样既是又对上文内容的巩固,又可以对所学课文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学方式更为开放,灵活。因为它更多地尊重学生的选择,课堂力求透露人文关怀的色彩,让学生们自主学习,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由选择学习伙伴,自由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并且学生在略读课文的学习中不光能学到学文的技巧,而且掌握了自学的技能,形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学生沉浸在文本之中,和文本一起呼吸,一起慨叹、一起喜怒哀乐,可谓“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这其实是一次快乐的心灵之旅。

篇3: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初探

一、明确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的关系

要准确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度, 教好略读课文, 必须对略读课文引起高度的重视。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 精读是主体, 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 精读是准备, 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 而忽略了略读, 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精读文章, 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 既熟习了例子, 又定了出发点, 就得推广开来, 阅读略读书籍。”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 精读是略读的基础, 略读是精读的补充, 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 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这里同样提出了略读的要求。其实, 在信息时代, 略读更能迅速、便捷地获取大量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 略读比精读应用得更为广泛。

二、明确略读课文的编选意图和教学步骤

面对新课标的要求, 对略读课文的教学, 我们应该明确以下几点:

(1) 略读课文教学的性质:它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的性质。

(2) 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 用于阅读实践, 逐步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3) 略读课文的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从内容上讲, 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 一般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 理解词句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从方法上讲, 教师要更加放手, 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 并在读懂中习得读书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

(4) 教学的大体步骤:先由学生参照“阅读提示”独立阅读、思考, 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 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 还可以用指名朗读的方式, 检查读书的效果。

由此可见, 编者安排略读课文的教学, 目的之一是训练学生略读的能力, 不要求咬文嚼字, 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目的之二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自己把课文读懂, 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

三、明确略读课文教学的几种认识

我认为不管略读课文的内容是否长短, 都可以一个课时完成。根据新课标的理念, 小学高年级将淡化拼音、字词的教学, 把这部分内容更多让学生在预习中解决, 略读课文要求不是很高, 只要安排得当, 一节课足矣。所以教师在略读课文教学时应明确以下几种认识:

(1) 略读教学不等于略读。正像阅读教学不同于阅读一样, 略读教学也有别于略读。略读只是一种阅读的方式, 它的任务比较单一, 只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而略读教学则是一种教学活动, 它承担了更为广泛的任务, 不只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略读方法, 学会略读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因此, 在略读教学中光让学生略读是不够的, 还要授之以法, 循法而学。

有时,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可以教给学生扫读和跳读的方法, 可以提出时间上的要求, 并告诉学生基本的速读技巧。如果经常这样训练, 一定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达成教学任务的完成。

(2) 粗知大意不是浅知。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么严格细致, 只要求粗知文章大意, 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马马虎虎, 草草了事, 如果只把读书停留在初读阶段, 不加总结与反刍, 读到的东西就会成为过眼烟云。如果教师理解上有差异, 就会使教学陷入盲目性和随意性。以为粗知就是浅知, 粗知就是少知, 最后就成为不知了。其实, 粗知是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的, 略读课文少了识字、学词学句等许多项目, 教学目标更为集中, 教学重点更为突出, 但在阅读的方法上, 也不排斥精读, 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品读, 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 综合运用, 通过有层次的阅读, 在内容理解、情感陶冶与语言感悟上也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这里, 通过初读感知、重点精彩部分赏读, 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及语言特点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粗知”, 赋予了“粗知大意”较为丰富的内涵。

(3) 自主阅读不是自学。略读课上学生应该有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时机, 把在精读课上习得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 还应该有更多的交流自己读书心得的机会。略读课上, 学生学得更自主、更开放, 教师说得更少、更精。因为这样, 有的教师就干脆退让一边, 靠门边站着, 一言不发, 任由学生天花乱坠一气, 课堂似乎成了学生的天下, 教学也似乎更加民主与开放, 似乎这样才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色。但是, 自主阅读是不是就是让学生自己阅读?自主阅读是不是就不要教师的引领?自主阅读又如何体现阅读的层次性?当略读成为一项教学活动的时候, 作为教师就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 引领学生深入、有效地开展有层次的阅读。自主阅读并不就是学生的自学, 而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下的自主学习。

(4) “引读”不是可有可无。略读课文前的引读是其与精度课文的联系, 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在略读课文教学时对引读可能会如此处理:忽视不看、简略交代等。我认为既然编者在此安排引读, 目的就是为了指领学生从前一课精度课文过渡到后一课略课文, 并且明确了本课的阅读重点。可以说引读相当于指导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启明星”, 应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有效运用引读会使学生从课始至课终都有一个很明确的学习目标。如四年级下册第四组以“和平”为主题的课文, 精读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略读课文《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之间的引读是“维护和平, 制止战争, 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下面的这首诗, 想一想, 每一节诗主要讲了什么, 诗中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什么’,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前一句是前文的过渡, 后一句是对本文学习的要求, 这样引读怎能省略?

篇4:刍议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一、正确认识略读课文的性质

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单元整组教学的意识,在精读课文教学时渗透阅读方法,在略读课文教学时迁移阅读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略读课文是学生运用所学阅读知识,进行独立阅读、理解的良好范例,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自己阅读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略读课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与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自读与交流,当然,也要很好地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略读课文的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只要教学得法,它所发挥的作用也并不比精读课文教学的作用小,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容轻视。

二、略读课教学,读是基础,读中悟情

小学语文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更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朗读。

第一,让学生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理解文章的大意。这是学习略读课文的基础,学生只有自己熟读了课文,才会被课文中的内容所吸引,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我们放手让学生去读,让学生把自己初读的收获写出来,哪怕只是一点点,也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第二,同桌互读课文在略读课文教学中也可常用。同学之间可以利用互读的机会纠正读音,更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学习朗读的技巧,改善朗读中存在的不足,学生通过再一次的朗读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的认识。

第三,学生读后谈收获,这是初读的最终目的。读完课文,学生可以小组交流,也可以是集体交流。在这过程中,鼓励学生充分展示。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可以从中获得很多信息,对于学生模糊的问题,教师可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给予补充。

三、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

略读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但不能把读书停留在初读阶段,以为粗知就是浅知,粗知就是少知。略读课文教学目标更为集中,不是没有重点,而是重点会更少更突出,更多要求学生自主解决。其实,粗知是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的,略读课文少了识字、学词、学句等细节,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但在阅读的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通过有层次的阅读,在内容理解、情感感染与语言感悟上也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四、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五个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使孩子敢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孩子能干;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孩子多说;解放孩子的空间,使孩子能到大自然中去学习;解放孩子的时间,使孩子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阅读教学是文本、生活与人的心灵之间的一道桥梁。教学略读课文是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文本中来。让学生体验文本带给他们的快乐。

略读课文一般只有一课时,在这短短的一课时中,教师快速有效地抓准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使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形成一个系统,形成教学合力,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冶情操的功能。如何抓?从哪里抓?每篇略读课文前的导语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略读课文的教学最关键的是教师自身对文本的认真解读和准确把握,要使课堂在思路清晰、条理简约的基础上不失丰赡,应是“教”略而“学”丰。略读课文不是忽略地教,而是隐去教师“明目张胆”地教,转而让学生“粉墨登场”去学。略读课文教学的追求是:在“精”与“略”之间,重其所重,略其所略。“教是为了不教”,要实现不教的目的,就要做好略读教学,让学生在略读教学的实践中学会阅读。

篇5: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怎么教学

054100 河北省沙河市葛泉学区 戴梅香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在阅读教学中,对于略读课文怎么教学,大家讨论的不多。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认识。

一、规避略读课文教学的误区

审视当前略读课文教学,存在这样几种误区。一是略读课文精读化,教师把教学环节设计的很精细,字词句段篇面面俱到,这样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教学时间。二是略读课文泛读化,教师不去引导学生有选择、有重点地品读,学生对略读的内容不求甚解。三是略读课文自读化,教师完全任由学生信马由缰地自读,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教师要规避这些误区,明确认识到教材编排略读课文的作用。编排略读课文的作用之一是对精度课文的巩固迁移,有对阅读方法的巩固迁移,也有对写作方法的巩固迁移;作用之二是对精度课文的拓展延伸,有对内容、思想方面的拓展,也有对文体、方法方面的拓展,是丰富学生阅读量,增加学生文学感知力的必要手段。

二、探索略读课文教学的简要模式

具体来讲,搞好略读课文的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构建略读课文教学的简要模式。

1、简化目标,便于体悟

略读课文一般编排在单元的最后或精读课文的后面,这样编排,目的是给学生自读自悟、提升独立阅读能力的实践机会,也是联系课内外阅读的工具。既然如此,制定过高、过全、过细的目标,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干扰精读课文的教学,导致“鱼与熊掌无法兼得。”因此,要简化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做到“一课一得”即可。教师可以根据每篇略读课文的特点,参照“阅读提示”设计一两个重点问题,也可从依据学情,根据单元重难点确立目标,这样便于学生体悟语文的丰富多彩,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如,略读课文《我的“长生果”》教师根据阅读提示和课文内容确立了简化的目标:自读课文,想想作者写了童年时代读书、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并结合学生写作实际,看受到了什么启发。

2、粗化结构,利于理解

略读课文教学一般完成三项基本任务。一是了解“写了什么”,二是说说“有什么感受”,三是看看“哪些地方印象特别深刻”。对照这三项基本任务,略读课文的教学设计也就是粗线条的,有个简约的教学框架即可。如,五年级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以访谈形式出现,语言浅显易懂,可设计“反复自读,了解大意──分角色读,把握基调──展开讨论,交流感受”这样的教学框架来帮助学生自读感悟。进行这样粗化结构的自主学习,不但能利于提高学生对全文的理解把握,感悟文章篇章结构及写法,而且能促使学生相互学习,交流沟通,取长补短,可谓一举多得。

3、活化教法,保证效果

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的教学方法要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共同完成单元训练的重点和难点任务。在各自的教学方法上要灵活搭配,保证教学效果。

(1)主题阅读,模块整合。

运用主题阅读将同一主题或同一作者的两篇或多篇文章整合在一个或几个课时里进行教学。如人教版第九册第八组课文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伟人毛泽东的风采和情怀。在精读了前两篇文章的基础上,可以将两篇略读文章整合在一起运用“主题阅读法”。让学生在精略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毛主席哪些事情让你感到十分敬佩,哪些事让你认识了一个拥有朴素情怀的毛泽东?”研读文本、进行交流。这就使得毛泽东主席的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

(2)把握重点,精略互融。

虽然说略读课文教学讲究“简”、“略”,但也不排斥在课文的重点、精彩之处用精读的手法来处理,让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刷子李》时,抓住“黑衣白点”这一富有语言感染力的细节进行重点指导:①阅读课文3—11节,抓住“果然”、“居然”、“竟然”等引出的重点句子体会刷子李的本领奇绝;②联系第1自然段,辩析“有白点不要钱是否有点傻?”;③重读第1自然段,对于这个问题有新的体会了吗?教师准确地把握住了这篇略读课文的重点,彰显了略读教学的精彩。

(3)比较异同,开阔思路。

充分发掘已学课文的教学价值,引导学生从内容、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比较阅读,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可以是同一主题的不同作品的比较,也可以是同一内容不同作者、同一内容的不同体裁、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等进行比较。如,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比较:人教版第七册略读课文《秦兵马俑》对兵马俑众多的类型、鲜明的个性进行了非常细致、逼真的描写。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前面学过的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畅谈感受、学习方法、领悟写法。再如,略读课文与略读课文比较:如教学第十一册《跑进家来的松鼠》时,可以让学生回顾第九册《松鼠》,温故知新,再从内容、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对比阅读,提升学习效果,开阔思路。

4、宽化拓展,形成能力

略读课文一般十分重视课内外的拓展延伸,如语言积累、写法感悟、情感升华、课外阅读等等。学生在自读自悟和交流探讨中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体会描写的精彩绝妙、感受文本呈现的生动形象、习得写作的基本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

对意味深长的略读课文可以采用“读写结合法”,让学生写出学了课文的感受。如,学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后,布置学生课外采访周围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做一份访谈记录。对诗歌类的略读课文,如《最后一分钟》、《听听,秋的声音》等,可以采用“朗诵训练法”,锻炼学生的朗诵能力,进行强化训练,促进对文本的理解。对戏剧、相声类的略读课文,如《半截蜡烛》、《打电话》等,可以采用“表演再现法”,辅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排演课本剧,让学生全方位地学习、感悟课文。对那些图文结合比较好的略读课文,如《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妈妈的账单》等,可以采用“看图说文法”,让学生借助看图展开想象联想,开展交流,进行对比,深入感悟。

略读课文教学

一、把握略读课文地位

略读课文一般文字较浅显,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与精读课文的教学相比,略读课文的教学对学生自学的要求有所提高,但理解的深度有所下降。新课标语文(人教版)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三年级上下册课文64篇,其中略读课文18篇;四年级上下册课文64篇,其中略读课文29篇;五年级上下册课文56篇,其中略读课文28篇;六年级上下册课文49篇,其中略读课文15篇。略读课文在语文课程中所占的比重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大,可见略读课文在阅读教学中所占的应有地位。

二、明确略读课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课标中对第二学段、第三学段略读的具体要求是:“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略读课文不等同于略读,略读只是一种阅读方式,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而略读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是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获取信息的同时,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

三、精心设计略读课文教学流程

叶圣陶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叶老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教师或者把它上成精读课,字词句篇面面俱到;或者是放羊式的,让学生自读……这是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把握不到尺度的表现。那么,如何进行略读课文的教学呢?笔者就此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1.利用提示,自主阅读。

崔峦先生在《对语文课程和阅读教学的思考》一文中提到:“略读课教学更要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因此教学时,务必要求学生先认真读读略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这段文字不仅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还有针对性地提出本课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冶性情的功能。例如,《找骆驼》[人教版三(上)第三组]一课的阅读提示: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这个故事里的老人,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呢?读读课文,想一想: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这段话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中,又引出了略读课文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上课一开始,可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主阅读、思考。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意:有一位商人丢失了一只骆驼,老人根据自己的观察,帮助商人找到了丢失的骆驼。了解学习的重点: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2.围绕要点,品味语言。

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或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内容上的,也可以是写法上的,通过讨论、交流,掌握阅读方法。一课中可训练的内容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有很多,如果教师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想练,必将是“蜻蜓点水、水过鸭背”,到头来学生什么都没学到。所以教师要抓住要点,忽视其枝节。而这个要点必须联系本组教材的训练点(单元专题)来确定。例如,四年级下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五组的训练点是:通过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词句,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根据这一训练点,《花的勇气》一课的教学程序可以预设为:①学法引路。即让学生回忆本组精读课文中学到的体会含义深刻词句的方法。②品味语言。即引导学生先从文中寻找作者为什么会从“失望”、“遗憾”到“惊奇”、“心头怦然一震”情感变化的句子;再从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一处,运用学法细细品读体会。③交流感受。即在小组讨论与交流中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词、句中去获得情感的体验。如从“藏”“冒”“铺满”想到“他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呢”,“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④加深感悟。一方面通过学过的课文内容,加深体会,升华情感;另一方面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与体验。如说说生活中的哪些事物能体现出生命的勇气。尤其是引导学生从5.12汶川大地震中,去感受:在灾难面前人的生命显得很脆弱,但在灾难中人们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意志、不屈精神正是“生命的勇气”。

3.积累语言,拓展实践。

略读课文一般安排在本单元的最后,这样编排的目的除了迁移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与人文内涵外,还应该加强课内外的联系,让略读课文发挥向课外延伸的作用。

(1)阅读方法的拓展。如学了人教版(课标本)四(下)第五组课文后,可用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阅读《自读课本》中的《假如只有三天光明》,阅读《生命,为美丽一次》,从中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搜集资料,编制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手抄报。(2)表达方法上的拓展。如人教版(课标本)三(上)第三组教材以秋天为专题,多角度地描写秋天。教学《听听,秋天的声音》时,可联系前3篇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从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音响等方面,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体会秋天独特的风情,并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由此把学习延伸到课外。

(3)搜集信息方面的拓展。学习《夸父追日》、《小木偶的故事》这些课文后可收集有关的自然知识、科学道理,或阅读相关的历史故事、神话故事。

课外拓展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当然不同体裁的略读课文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就是同一体裁的略读课文教学方法也有差异,但最主要的是要学生自己读懂,自己体会,学会学习,从而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长久以来,略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它是课文中的组成部分,不教不行;另一方面,正因为它是“略读”课文,因此,在教学中往往被大多教师所忽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轻描淡写,一读而过,学生对课文也没留下多大印象。长此以往,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对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略读课文教学,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使略读课文教学达到它应有的目标。以下是我在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和采取的策略。

策略一:紧抓提示,凸显重点

我们知道略读课文一般只有一课时,在这短短的一课时中,教师快速有效地抓准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使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形成一个系统,形成教学合力,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冶情操的功能。如何抓?从哪里抓?每篇略读课文前的导语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人教版实验教材在每一课略读课文前都有一段承上启下的提示语,如五年级下册册《丝绸之路》的提示语是这样写的:

祖国的西部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灿烂的历史文化。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其中光辉的一页。读读下面这篇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有条件的还可以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和同学交流。

这段提示语优美生动,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了本组课文的主题,又明确提出了这篇课文的阅读要求。我们可以把这段提示语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要求我们在教学初始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文中介绍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二、搜集有关丝绸这路的故事和同学交流。

这点则是要求我们在学完课文的同时,能够引导学生课后去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增进与同学间的合作。

像这样,对提示语进行二次解读,既有助于我们教师找准重点,又能及时有效地展开略读课文的教学。

策略二:注重预习,培养自主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语:“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略读课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更多地放到学生的预习中去。“预习”顾名思义就是“预先学习”。当教师布置预习作业时,许多学生往往很高兴,他们认为预习就是把课文读一读,词语认识一下。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预习就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了。因此,在学生预习前,教师应有所引导,不同的年级,预习课文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对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一般是安排课内预习,让学生认识字词,读通课文,然后再参照“阅读提示”自主阅读,初步领会文章内容。如三年级上册年级的《找骆驼》一课,教师引导学生先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这一课里写谁找骆驼,找到了没有,大致上知道怎样找到骆驼的。学生经过这样的自学环节,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为进一步探究老人是怎样指导商人找到骆驼的打下了基础;四年级的预习则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展开想象,领会课文的表达方法等,但不要求过多。如四年级下册年级的《小英雄雨来》篇幅较长,这时教师可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文前“提示语”的要求自读课文,注意抓住关键句子,让学生展开想象:雨来此时心里是怎样想的?这对于体会雨来的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品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这样的自学基础上,然后再进行交流,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到了五六年级,教师则可放手让学生课外自主预习,可用审题、读文、划生词,质疑句段,查阅资料,摘抄等方法长期训练。如六年级的《山雨》一课,教师无须做过多的分析和讲解,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因此,教师在课前即可布置自学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前按如下顺序来自学: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明确写作顺序)——再读课文,品味赏析(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背诵积累,拓展延伸(选择积累优美片段,鼓励运用,阅读其他美文等)。

像这样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创新学习就水到渠成,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会增强,就会大大缩减课堂读文时间,对于略读课的教学来说是一个良策。

策略三:巧妙组织,简化教学

《语文课堂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巧妙组织课堂教学,简化教学过程,真正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加强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大多数略读课文内容浅显,适宜学生合作学习,而我也认为在略读课中,有效而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为主,这样既能简化教学,又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如五年级上册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以访谈形式出现,语言浅显易懂,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感悟。可采取“反复自读,了解大意——分角色读,把握基调——展开讨论,交流感受”这样的顺序来自学。学生在自己学习,与他人交流中,不仅了解到人物特点,逐步加强与他人的沟通,还获得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又如六年级下册册《手指》一文,可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再读课文,感悟写法——品读课文,迁移运用”的步骤进行,重点可放在“感悟写法”上,可组织学生自学。在组织学生自学时,又可分几个步骤:1.个体自学;2.小组合作交流;3.组织全班质疑问答,各抒己见;4.提出疑难,全班解决。进行这样的自主学习,不但能提高学生对全文的把握,感悟文章篇章结构及写法,而且能使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可谓一举多得。

策略四:略中显精,领悟方法

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可见略读只是一种与精读和浏览并列的阅读方法。而略读课文作为课文的一种形式呈现在师生面前时,它只是个例子,一个提供教师教与学生学习略读的载体。略读课文中并不排斥精读,因此我认为略读课文中可以略中显精,培养学生掌握一些学习课文的方法。

一、比较法

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因此运用比较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略读课文。四年级上册《母鸡》一课,我通过文中第一次对比提问:“母鸡前后有什么不一样吗?”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文章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再现了一只浅薄媚裕的母鸡,而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接着我通过引导学生找出第二次“作者感情的对比”,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经过这两次对比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母爱的伟大,也达到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质疑法

质疑法既是教法,也是学法,师生通过质疑、思疑、辨疑的方法,拓展思路,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略读课中也值得一用。例如三年级下册《果园机器人》一文,我首先出示课题,然后让学生对这个课题提出疑问,学生们对机器人本身就充满了好奇心理,看到课题马上就会产生质疑:果园机器人长什么样?有什么特点?果园机器人能干什么?这恰是本文的重点,而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自主地展开阅读,相信这节课能很快地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学得轻松,教师也教得轻松。

三、交流法

阅读的过程,就是鉴赏评价的过程,教师在略读教学中设计讨论、交流等活动形式让学生畅谈感受,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唤起他们的心理体验,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例如,四年级上册《乌塔》一课,我让学生先概括文章内容,然后针对“乌塔这样做好不好?”这个话题,再次展开阅读,交流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培养学生阅读有自己的见解,而且要有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四、迁移法

略读课文作为精读课文的延伸部分,其教法与精读课文有相通之处,因此,我们可以把教学精读课文的一些方法迁移到略读课文教学中去。例如四年级下册年级《花的勇气》一文,是“热爱生命”这一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课文。在前面学过的三篇课文中,学生已通过读书感受了生命的美好,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因此,本篇略读课文的教学设计可以迁移前面几篇课文的学法,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针对这点,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学生来说说哪一段话使你感受最深,引出最后一句话:“我们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师接着提问:作者一开始就有这样的感受吗?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并结合课文内容各生活经验来谈感受,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和作者语言的优美,并能逐渐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达成课文的教学目标。

策略五:内外结合,拓展积累

叶圣陶说过:“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习了例子,占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先读相关文章。”这种书籍,这种文章,主要是指课外读物,而换句话说,课外书也该认作是一种教材,一项略读教材,因此,我们在教学略读课文时,可趁热打铁,内外结合,进行拓展延伸。

一、拓展阅读

在每篇略读课文学完之后,教师可结合单元重点,向学生推荐阅读课外读物,如学完了三年级下册年级的“神话故事”单元后,我推荐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了解到更多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在学完了五年级上册年级“快乐的童年生活”一组课文后,我推荐学生阅读《城南旧事》《呼兰河传》等名家名篇;学完了第五组课文“名著之旅”,我又建议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像这样结合略读课文进行大量地课外阅读,既能帮助学生构筑厚实的语文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拓宽学生知识面,提升文化品味。

二、积累语言

大部分的略读课文语言优美,其中不乏名家之作,如果学生能积累起来,用于写作是极好的。如冯骥才的《珍珠鸟》这课的开头“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因为先前看过冰心对此的点评,于是我顺势点拨:这个开头有什么特点?学生说:“开门见山”、“直接抒情”、“干脆利落”。然后我又及时补充了冰心的评点:“这个开头起得很带劲,这劲中有着无限的喜乐。”学生经我这么一说,纷纷在写作时争相模仿。另外,从二年级起,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采蜜本”,组织学生不定期摘录文中的好词佳句,并经常检查、督促学生,以促使学生养成好习惯,让略读课上练就的本领能够持久地帮助学生吸收多方面的营养。

三、指导实践

学完了课文,积累了语言后,根据学生特点,教师还可以自行设计一些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学完了《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我就让学生们学着就某个问题去采访周围的同学,并以采访稿的形式记录下来;学了《难忘的一课》后,让学生写写自己平时学习生活中难忘的一课,把人物的活动和内心都细细描述下来,促进读与写的有效迁移。另外,如《半截蜡烛》《打电话》等特殊的语言表现形式,我就组织学生演一演;《彩色的非洲》则让学生搜集材料进行介绍,当一回小导游;学了《用心灵去倾听》后,则组织学生讲述自己亲身经历了的真情故事。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享受了略读课带来的乐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

篇6: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2014-12-05 15:18 来源:黄山晨刊电子版

我有话说

核心提示:略读课文是教材重要组成部分,略读课文教学有着其重要的地位。我们不能忽视它,把它一略而过,必须重视它,必须准确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特点,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之与精读课文相辅相成,有的放矢,择优而教,从而共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现行教科书将课文基本上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两大类。无论是各级名师的观摩课、示范课,还是一般教师的公开课,精读课文都是他们的首选,就连刊物上发表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往往也是精读课文,对于略读课文常常是无人问津,不敢轻易尝试。究其原因,可能是多年以来受应试教育以及略读课文考试分值低的影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略读课文往往一读带过,最多教教生字词,了解文章梗概,学生没有留下什么深刻印象。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定位略读课文的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了解编排数量

翻开现行的小学语文教科书,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略读课文篇数的逐年增加。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三年级上下册课文64篇,其中略读课文16篇,占25%;四年级上下册课文64篇,其中略读课文29篇,占45%;五年级上下册课文56篇,其中略读课文28篇,占50%;六年级上下册课文49篇,其中略读课文25篇,占51%。数据表明,略读课文在语文课程中所占的比重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与精读课文可谓是平分秋色。略读课文教学已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占有一席之地。

二、明确编排意图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课文是对精读课文在阅读方法、写作方法上的巩固迁移;是对精读课文在内容、思想、方法方面的拓展;是丰富学生阅读量,增加学生文学感知力的重要途径。说明白点,略读课文教学就是让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归纳、分析、理解、应用阅读的能力。

《课程标准》明确了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目标要求,其中一二年级要达到5万字以上,三四年级要达到40万字以上,五六年级要达到100万字左右。这样大的阅读量,要求学生篇篇课文都精读是不可能的。大量的课内略读课文作为补充,对于扩大学生阅读量,完成阅读任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从要求来看,它是精读课文学以致用的迁移。在学习精读课文后让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文中,这就要求教师在略读课文进行阅读方法上的指导,让学生逐步掌握略读方法,具备阅读能力。从结构来看,需要让学生掌握多种结构方法,总分总、分总、总分等,如四年级上册老舍写的精读课文《猫》的文章,结构清晰,采用了总分式,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在学习略读课文《母鸡》时,让学生了解《母鸡》一文的结构,并说出《母鸡》一文的结构也是分为母鸡孵鸡雏以前和孵出鸡雏以后这两部分的;从题材来看,不同的文章有着不同方法的指导。说明文需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说明方法:如教学五年级上册《鲸》和《新型玻璃》两篇精读说明文时,教会学生学习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从思想来看,略读课文让单元主题思想更充实。现行教材大都以单元主题的形式呈现,即每个单元的几篇课文都围绕同一主题思想来组成。略读课文作为一种补充,它与精读课文共同承担深化主题思想的任务。

三、精心设计教学

以上的数据分析和编排意图,我们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略读课文略而不“略”。掌握分寸,拿捏得当,是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技能。我就如何进行略读课文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拙见:

“牵牛要牵牛鼻子”。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明确、恰当、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能为有效教学提供有力支撑。在一堂课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中都蕴含着知识点、感悟点和训练点,如果每一篇略读课文的教学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俨然又成了精读课文的教学模式了。这就要求教师熟悉课标,明确要求,根据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单元训练要求,准确定位,确定课文的知识点、感悟点和训练点组织教学。

知识点、感悟点、训练点,这三“点”在教学中至关重要,因为一篇课文涵盖的信息量多,特别是略读课文,一般只有一个课时,在这样的有限时间内,应根据课文特点有所侧重,有所取舍,灵活设计,有所创新。我们必须要抓住每篇文章的“点”,只有抓住这个“点”对症下药,才能使我们教学事半功倍,有的放矢,才能使略读课文真正起到它应有的功效。知识点要精确: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系统都是由无数个相互联系的知识点构成的。语文也不例外。与其它学科相比较,语文教学的知识点往往不很明显。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钻研教材,精确地找出这个知识点。

感悟点要精巧:文章不是无情物,情感是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培养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感情,让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悲,教会学生敢爱敢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感悟真善美情感的过程。

训练点要精选:我们在大量的实际课堂教学中,常常这样做:遇到什么,就讲什么,遇到什么,就训练什么,这样做往往使学生负担加重。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盲目地进行,应该精心挑选,找准训练点,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这样才能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篇7: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流程

新课标指出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这就说明我们在略读教学中,确定的教学目标要简明而合理。

现在的语文教材,在每一单元都编排了2~3篇的略读课文。略读就是略知大意,能够及时的捕获到所需要的信息。而略读教学就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略读课文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方法用于阅读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品质。下面就略读课文教学的流程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在这一环节中要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有主动读课文的愿望。充分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相关知识,利用文前导读,质疑问难,明确阅读目标。教师要善于架起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的过渡桥梁,充分利用回顾前文、资料补充、文前导语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人教版教材在每一课略读课文前都有一段承上启下的提示语,如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的提示语是这样写的:

祖国的西部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灿烂的历史文化。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其中光辉的一页。读读下面这篇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有条件的还可以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和同学交流。

这段提示语优美生动,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了本组课文的主题,又明确提出了这篇课文的阅读要求。我们可以把这段提示语概括为两个方面:

1、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是要求我们在教学初始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文中介绍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搜集有关丝绸这路的故事和同学交流。

这点则是要求我们在学完课文的同时,能够引导学生课后去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增进与同学间的合作。

像这样,对提示语进行解读,既有助于我们教师找准重点,又能及时有效地展开略读课文的教学。

二、粗读课文,感知大意。

这一环节要让学生达到自主读书,扫清阅读障碍,了解文章脉络,粗知文章大意的目标。针对不同年级的阅读训练要求,引导学生学习扫读、猜读、跳读、浏览、快速默读等方式,用小标题、抓重点词、找中心句等方法简要概括文章大意。此环节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对与文章主旨不相关联的词句可以一目十行,养成快速提炼有效信息的略读习惯。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么严格细致,只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马马虎虎,草草了事,如果只把读书停留在初读阶段,不加总结与反刍,读到的东西就会成为过眼烟云。如果教师理解上有差异,就会使教学陷入盲目性。以为粗知就是浅知,粗知就是少知。其实,粗知是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的,略读课文少了识字、学词学句等许多头绪,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但在阅读的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通过有层次的阅读,在内容理解、情感陶冶与语言感悟上也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这里,通过初读感知、重点精彩部分赏读,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及语言特点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粗知”,赋予了“粗知大意”较为丰富的内涵。

以《和田的维吾尔》为例: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最能概括维吾尔人特点的句子。然后在这些句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维吾尔人的特点:豪气乐观、热爱土地、爱美爱花、能歌善舞、豁达乐观。

三、自读自悟,赏析重点。

此环节要让学生达到抓住重点语句进行研读,丰富情感,生化认识,赏析语言,积累语言的学习目标。要引导学生处理好教材的取舍关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悟赏析,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感悟表达方法的精妙之处,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升华情感,积累知识。在这一环节,自主读书和同伴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要给与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对文中的重点句段进行感悟分析,组织学生学中评议,设疑解疑,教师只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指导即可。

什么是重点语句呢?例如《金色的鱼钩》一课,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叫这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有时.....

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就可以体会到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用革命的意志、对党的忠诚在坚持。

四、总结提升,迁移运用。

引导学生交流总结,实现阅读方法的迁移运用。这一环节要给予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理性加工的机会,教师不要越俎代庖。在充分总结的基础上适时补充相关的阅读材料,设计有层次、多种形式的阅读训练,帮助学生依托阅读材料,实现阅读方法的顺向迁移。

如《和田的维吾尔》一课:可以让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通过学习可以知道全文和每段都有中心句,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前后照应,总结强调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描写生动形象,语言优美。

接着提问: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可从内容、表达方法上谈。每个特点都有中心句子,使文章脉络清晰,易于把握;描写细腻,语言优美。)

最后进行拓展延伸:除了这些,对于和田维吾尔族,你还有哪些了解?这样的民族你想用什么形式来表达你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略读教学更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的引导不可过多。这就

篇8:浅论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1. 略读

略读就是不进行深究, 粗略地阅读。略读作为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是以了解大致内容为目的的, 它要求我们的注意力不应该在细节上, 而是在大意上。“略读”是相对“精读”而言的, 而又与“浏览”有所区别。从广义上来讲, 跳读、速读、浏览等都可属于略读的范围。从狭义上来讲, 略读, 就是快速的、粗略的、不进行深究的阅读, 旨在通过比较快的阅读, 粗知文章大意。本课题把略读的定义界定为狭义的范围。

2. 略读课文

对于略读课文, 查找了手头的资料, 搜遍了网络, 竟然没有一个权威的解释。对于略读课文, 全国小语会会长、人教版教材主编崔峦先生认为:略读课文在阅读内容上应“不求甚解”, 在阅读技能培养上更强调运用。而这是从阅读技能的角度来阐释的, 但也不能很好的解释什么是略读课文。而从字面的解释略读课文是大概的浏览阅读的课文。

3. 略读课文教学

略读课文教学就是针对各版本课标教材中的略读课文进行的教学活动。略读课文教学并不同于略读, 其只关注略读内容显然是不够的, 还需要重视略读方法、策略的研究, 要授之以法, 循法而学。略读课文教学作为一种教学行为, 它不只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 还需要让学生在不断地实践中来学习略读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略读的能力。

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师对略读课文教学本质认识不清楚

很多教师把略读课文教学上成一种变式的精读课———缩略版的精读课, 失去了教材略读课的本来之意。略读课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促使小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扩大阅读范围, 拓展自己的阅读视野。

2. 教师对略读课文的教学功能缺乏正确的认识

略读课文在培养学生略读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很多教师对略读课文教学功能却缺乏足够的认识, 并没有从教学的角度深入思考略读课文教学担负的教学功能, 因此使略读课文教学存在很多误区。

3. 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理念影响略读课文教学的性质

人们对课堂阅读教学的注意力在长期以来一直集中在教师的“教”上, 并认为精读课文教学才能显示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很多大型的公开课活动中, 教师都是在极力展示自己教学的功力, 竭尽全力的吸引听课人的目光。但是语文课应该是读书课, 语文课的大部分时间, 应是师生各自在那里读书。阅读是思考, “教学”的重点应是学生的发展, 是学生在“学”而不是教师在“教”, 而略读课文教学

4. 教师自身缺乏相关的阅读理论

在我国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中, 除学科知识的相关课程, 根据师范教育的特点, 还开设了教材教法、教与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相关课程, 但是对于语文教育来讲, 开设其相关的阅读理论课程的学习也是非常必要的。但几乎所有的师范院校中都没有开设类似的课程, 使师范生的知识结构不健全, 再加上后续的培训与指导也没有相关的内容, 使阅读教学始终徘徊在内容学习的层面。

三、改进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对策

1. 加强教师培训, 更新观念, 走出误区

教师培训林林总总、名目繁多, 今天新课标培训, 明天新教材培训, 后天校本教研培训。但尽管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也有进行针对性很强的培训与研讨, 比如写字识字教学、习作教学、阅读教学与口语交际教学等。但是所有的培训没有一次专门针对略读课文的教学展开。因而, 各级教研部门要围绕新课标, 专门针对略读的定位、略读课文的教学功能进行培训指导, 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理念灌输, 让教师从思想上重视略读课文教学, 才能树立略读课文教学的新理念, 从而扭转略读课文教学以内容讲解为主的局面。

2. 探索略读课文教学方法, 提高略读能力

教材编排略读课文, 其目的是通过对略读课文教学, 让小学生学习略读方法, 并提高小学生快速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教学要求有两点:一是内容上“粗知文章大意”即可, 不必探求其他方面;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读懂文章。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尝试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独立阅读, 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

3. 改变评价机制, 促进略读课文教学

略读课文历来不列入考试范围, 所以人们会忽视它, 而且略读课文只有阅读提示, 没有课后的思考练习, 以至于很多教师不知道如何评价学生的略读成绩。叶圣陶先生在《略读指导举隅》前言中说:“完全达到了标准, 成绩很好, 固然可喜;如果达不到标准, 也不能给他们一个不及格的分数就了事, 必须研究学生所以达不到标准的原因———是教师自己的指导不完善呢, 还是学生的资质上有缺点, 学习上有疏漏———竭力给他们补救或督促, 希望他们下一次阅读的成绩比较好, 能渐近于标准。一般指导自然愈完善愈好;对于资质较差, 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的个别指导, 尤须有丰富的同情与热诚。”

上一篇:民主生活发言提纲下一篇:医院护士顶岗实习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