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污染整治

2024-05-23

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共10篇)

篇1:畜禽养殖污染整治

2011年畜禽养殖污染 综合整治工作总结

根据《zzz》的要求,我县共有16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被列入市“十二五”农业源重点整治项目库,其中龙马牧业有限公司是2011国家重点减排项目。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是“十二五”时期我县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生态临澧,推进生态高效农业、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一年来,在县政府的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配合下,我们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环境监督管理,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一定实效,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局按照“在整治中促发展,在发展中抓治理”的思路,以畜禽养殖污染为重点,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通过一年来的努力,我们在禁养区范围内关闭了田伟养猪场、王康云养猪场、徐国庆养猪场等3家规模化养殖场,在限养区和非禁养区大力实施畜禽养殖场污染综合整治5家。至此,我县畜禽养殖业开始逐步向健康、规范、有序的轨道发展。

二、基本做法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

畜禽养殖污染同时也是一直困扰县城区周边大气、水环境质量的主要问题,我局班子清醒地认识到,抓好以城区周边为重点的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是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县城形象的重要工作。为此我局把畜禽养殖污染的综合整治工作作为2011年的工作重点,明确工作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做好组织宣传工作,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分析存在的问题,对各阶段工作做了详细的部署和要求。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对全县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重点区域畜禽养殖业展开了认真细致的调查,为治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突出重点,以点带面

畜禽养殖涉及面广,污染整治难度大,我局注重从突出的重点问题入手,以点带面。一是加大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整治力度。临澧县龙马牧业有限公司是我县一家规模上万头的养猪场,今年该公司积极筹资400多万元,新建了10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厌氧发酵池、配套了200立方米的贮气装臵及其它设施,年处理粪污3.65万吨,产沼气16.1万立方米,可集中供气20户,沼液沼渣用于果园、农田、蔬菜基地做有机肥料,基本实现废弃物零排放;二是对贾丛华1家养殖场责令限期整改,并把其它有污染投诉的养殖厂列入今年环保专项行动的重点整治项目之一,力争做到“查一处,整改一处,落实一处”;三是加强畜禽养殖场项目的严格控制,对2011年新建项目,拟建于禁养区的养殖场坚决不予审批;对符合建设条件的,划定养殖区厂界外大气环境保护区域,今后区域内禁止新建学校、医院及居民房,并要求做好雨污分流、废弃物零排放等措施。全县目前仅审批养猪场2家,奶牛场1家,养鸡场1家。

(三)加强监督,联合执法

为了确保畜禽养殖污染的综合整治工作取得实效,今年我局除了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养殖场进行立案调查处理外,同时也牵头组织畜牧、水利等职能部门,定期开展了对全县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巡查,重点对保护区范围内的各类畜禽养殖场进行联合执法,有力地促进了养殖场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

我县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发展不平衡,一些小规模养殖场的治理仍然面临较大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促进整治工作的全面完成。2012年,我局将与有关部门继续协调配合,继续保持综合整治势头不减,为全面完成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工作任务和我县环境质量的改善作出贡献。

临澧县环境保护局 二O一一年元月四日

篇2:畜禽养殖污染整治

一、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局按照整治中促发展,在发展中抓治理的思路,以畜禽养殖污染为重点,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的整治工作,通过一年来的努力和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取得一定成效,在禁养区范围内关闭养猪场2个,在禁养区、限养区和非禁养区实施畜禽养殖场污染综合整治7个。我市畜禽养殖业开始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二、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工作的基本做法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

畜禽养殖污染一直是我市城区周边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局班子清醒地认识到,抓好以城区周边为重点的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是改善我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工作。为此我局把畜禽养殖污染的综合整治工作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明确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做好发动和组织动员工作,逐步推进我市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局班子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分析存在的问题,对各阶段工作作了详细的部署和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对重点区域畜禽养殖业展开认真细致的调查,为治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突出重点,以点带面。

畜禽养殖涉及面广,污染整治难度大,我局注重从突出的重点问题入手,以点带面。一是对3家建在城建规划区的养猪厂实施搬迁,对搬迁地严格选址,杜绝了这3家规模养殖场对城区的污染;二是对7家养殖场责令限期治理,并把其它建在城区上游的4家养殖厂列入今年环保专项行动的重点整治项目之一,加大了整治的力度,已完成整治3家;三是加强畜禽养殖场项目的严格控制,不审批禁建区内的养殖场项目,全市目前仅审批养猪场1家,牧场(养牛)1家。

(三)加强监督,联合执法。

为了保证畜禽养殖污染的综合整治工作取得实效,我局把任务下达到片区的环境监察中队,定期要求报告整治进展情况,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透埕养猪场进行了立案调查。同时我局牵头农业、水利等职能部门,定期开展对我市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巡查,重点对保护区范围内的各类畜禽养殖场的进行联合执法,有力地促进了各类养殖场的综合整治废,同时,通过“110”投诉中心加强对群众举报的处理,形成社会各界关心,居民、农民参与的气氛,进一步促进这项工作的开展。

篇3:畜禽养殖污染整治

目前, 已整治养殖场87%完成验收。其中, 慈溪、镇海、北仑已完成所有保留养殖场验收工作。从验收情况来看, 97%的养殖场约43万头存栏生猪通过农牧结合、生态消纳, 实现了资源化利用, 年利用沼液100万吨。3%的养殖场约13万头存栏生猪通过纳管达标排放、工业治理等途径, 实现零污染。

畜禽规模养殖水平得到提升。全市年存栏50头以上养殖场场均规模达976头, 比2012年的场均333头增加近2倍, 凸显出低小散退养的结构性调整特征。据统计, 目前全市生猪规模养殖场分布在80个乡镇的474个村。从规模类型分析, 年存栏生猪50至200头养殖场为330家, 占养殖场数的一半左右, 存栏3.9万头;年存栏生猪200至1000头为232家, 占35.2%, 存栏10.9万头;存栏1000头以上为97家, 存栏47.78万头, 占总存栏数的七成以上。其中, 年出栏生猪万头以上的养殖场为29家。

篇4:畜禽养殖污染整治

一、畜禽养殖“三模式”

1. 水禽岸养,减少水环境污染

水禽是以水面为生活环境的禽类,包括鸭、鹅、野鸭、天鹅等。象山县水禽饲养规模较大,且集中饲养于水网地区,排泄物处理设施落后,粪便、污水直接冲入河道,水环境污染严重。

水禽岸养新技术,是将水禽养殖从自然水面转移到陆地,利用人工提供饮用水和少量梳理羽毛或嬉戏用水(小水池、喷淋)进行养殖,并建立粪污处理系统,避免养殖粪污对水域水质造成污染的养殖方式。按照象山县“家禽养殖场污染整治技术方案”要求:水禽岸养必须建相应的粪便堆积发酵棚、戏水池、三格式沉淀池和净化塘(湿地),同时建设雨污分流渠道,配套相应的农田。采用粪便干清,污水沉淀和净化处理后进入农田生态消纳。水禽岸养不仅有效地降低饲料消耗,减少水禽发病、死亡,获得稳定高产的生产性能,而且可极大地减少河道、池塘、水库等水质的污染,改善水生态环境。目前,象山县主要推广白鹅岸养和蛋鸭岸养。

2.海水养鹅,扩大白鹅发展空间

象山县是我国优良地方品种浙东白鹅的主要生产区。2013年,象山全县白鹅饲养量达到220.3万只,种鹅存栏超过20万只,年产种苗400万只以上,种苗覆盖十几个省市,浙东白鹅已成为象山农业的主导产业。但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缺乏和水环境污染的加重以及“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要求,象山发展浙东白鹅的空间不断缩小,如果不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浙东白鹅产业将逐渐萎缩。为探索浙东白鹅发展空间,2013年10月象山县畜牧兽医总站技术人员开展浙东白鹅海水养殖试验研究。经过1年的饲养对比试验,浙东白鹅海水养殖获得成功,肉鹅成活率、生长速度和耗料量与淡水养殖基本一致;种鹅海水养殖试验进入产蛋孵化阶段。浙东白鹅海水养殖成功,养殖空间有望扩大,浙东白鹅产业将会持续发展。

3.清洁养殖,减少生猪排放

生猪产业是象山县畜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猪场废弃物已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因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也成为生猪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2014年以来,象山县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拆除低、小、散、乱、差的生猪养殖场,对规模较大、有能力整改的场(户)严格按照畜禽养殖场整治技术指导方案进行治污整改。

整治技术方案要求整改养殖场(户)必须按照“两分离”(雨污分离、干湿分离)、“两配套”(配套相应生产规模的沼气池、沉淀池、氧化塘等治污设施,配套无害化处理设备)和“一结合”(种养结合)方式进行整改。在进行传统治污的同时,象山县畜牧兽医总站研究在生猪饲料中添加替抗素、益生菌等微生态制剂,以提高动物机体对不易吸收的非淀粉多糖、蛋白质等的消化吸收,大幅降低排泄物中氨气、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产生,同时杀死粪便中的虫卵,避免了蚊蝇的骚扰,既改善了养殖环境,又提高了饲料利用率。

二、体会

1.畜禽养殖必须健康有序发展

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也是保障肉品消费、增加农民收入的民生产业。畜禽养殖,是农民的增收项目,关系到农村家庭收入和“三农”建设。如何通过整治,既解决畜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又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不能搞“一刀切”式的粗暴整治、过头整治,关键是要把畜禽养殖导入健康有序发展轨道。“五水共治”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主要是对一些严重影响环境的低、小、散、乱、差的养殖场(户)进行拆除。因此,畜禽养殖绝对不能为了“五水共治”,都“一禁了之,连根拔起”,要给畜禽养殖留有空间,毕竟市场需要畜禽产品,农民也需要靠畜禽养殖发家致富。

2.创新养殖方式是整治的前提

畜禽整治不是单一的“堵”,也不是简单的“退”,必须“堵与疏、进与退”相结合,才能促使养殖户转产转业、畜牧业转型升级。创新养殖方式是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活水之源,如“水禽岸养”“白鹅海养”“减排养殖”等技术均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框架,让象山县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且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找到新途径,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效益“双赢”。

3.保留场(户)必须落实整改措施

对于保留的畜禽养殖场(户),要督促其严格落实具体整改措施,才能确保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落到实处。一是要按照畜禽养殖指导方案建设与养殖品种、规模相配套的沼气池、排污暗沟、氧化塘、干粪堆积棚等治污设施;二是要加大日常巡查和指导力度,督促畜禽养殖场(户)维护好、使用好已建成的治污设施;三是建立农牧结合、资源利用的长效治理机制;四是引导散养户和部分中小型养殖场对污染物就近还田利用。

4.把好补助资金发放关是关键

“不患寡而患不均”是老百姓的普遍心理。畜禽整治补助资金发放科学合理、公开透明,是政府赢得养殖户信任、确保整治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要加强工作人员的教育,把握好畜禽整治补助政策界限,严格做到应补的补,不应补的绝不能补,对恶意套取、骗取补助资金的要进行严肃查处。

5.建立养殖污染监管长效机制

篇5:畜禽养殖污染整治

高埂镇包含7个行政村,幅员面积28.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668亩,主要河流有大南河、小南河、东河;全镇有规模养殖场7个,存栏量50头以上养殖户有162户,存栏量50头以下768户;此次纳入畜禽污染整治户有163户,禁养区23户;全镇共有沼气518口,蓄粪池14座,今年计划新建63口沼气,实际新建65口;计划7座蓄粪池,实际新建8座。

整治措施:

1、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成立镇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挂片领导、驻村镇干部、村支部书记为成员,层层落实责任制,制定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方案、面源污染考核细则,完善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机制。在全镇七个村(社区)实行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的包片责任制度,并将此项工作立入村(社区)xx年年目标考核,各村将畜禽养殖污染纳入村规民约与农户耕保基金挂钩,建立健全畜禽养殖污染整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2、及时召开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动员会议两次,每周例会必讲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各村(社区)分别召开养殖户动员会议,全镇悬挂横幅23条,发放宣传资料7000余份,各村(社区)利用村村通广播每天播放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在全镇掀起了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氛围。

3、各村(社区)向养殖户发放畜禽养殖污染整改通知,养殖户向村(社区)写整改承诺,限期整改到位,禁养区的限期关闭,限养区的必须完善治污设施,建沼气池、化粪池,禁止直排。村(社区)加强关于畜禽污染整治工作的宣传,不定期对现有养殖户的整治情况进行排查督查;每周向镇上上报畜禽污染整治工作进度,发现问题则立即采取措施治理,做到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常抓不懈,保证辖区内养殖户不出现直排现象,不污染环境;

4、对全镇畜禽养做到只减不增,坚决禁止禁养区内养殖畜禽,限养区内原则上不新增畜禽养殖户,对现有养殖户,必须做到粪污零排放,对污染环境的行为坚决进行严厉打击和惩处。

取得效果:通过全镇广大干部共同努力,全镇计划新沼气池63口,蓄粪池7个,现已实际完成65口沼气池建设、畜粪池已建8个,完成生物床改造3000余平方米,全镇共整治完成161户养殖户,关闭23户,折除1户,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存在问题:一是金利规模养殖场和旺林奶牛场未落实沼液消纳土地,二是整治力度还需加强,个别散养户还存在污染现象;三是宣传巡查不够彻底;四是对责任机制落实力度不够。

篇6: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目标责任书

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

目 标 责 任 书

二〇一二年三月

限养区是指严格控制畜禽养殖规模的区域,即江河流域及其支流沿岸500米以外1000米以内。

(一)养殖户畜禽养殖规模在限制标准内(2分)

(二)养殖户畜禽粪污经化粪池或沼气池处理,并复耕利用。(3分)

(三)养殖户畜禽养殖设施达到标准化要求。(2分)

(四)限养区内所有养殖户污水排放达标。(3分)

四、新增养殖发现及处理(20分)

(一)将禁限养区内违规养殖行为发现工作纳入对村(社区)考核。(2分)

(二)建立健全社区违规养殖巡查报告制度。(9分)1.文书制度健全,程序清晰,奖惩分明。(3分)2.各级责任人员落实到位。(4分)

3.向全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并且来电记录健全。(2分)

(三)违规养殖处理。(9分)1.制订养殖处置预案。(3分)

2.对违规养殖处置责任人员,单位明确。(3分)3.对违规养殖处置时限要求明确。(3分)

五、工作保障(10分)

(一)工作经费足额到位。(5分)

(二)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并落实到位。(5分)

六、长期规划(10分)

篇7:畜禽养殖污染整治

镇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为有效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严格规范养殖管理,促进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我县畜牧业绿色发展,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及xx年县政府工作报告的有关要求,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现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整治范围

(一)禁养区:

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包括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的陆域范围。xx村、xx村、xx村为xx水库水源保护区。

2.风景名胜区、文物历史遗迹以及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包括xxx省级自然保护区、xxx足球旧址公园。

3.居民密集区和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环境敏感区域。镇规划区及周边500米范围内的区域;学校、医疗、居民集中区周边500米范围内。

4.距离省道主要交通干线500米范围内的区域。

5.依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需要划定的其他区域。

6.法律、法规、行政规章规定的其他禁止畜禽养殖的区域。

(二)限养区、适养区范围内污染严重的畜禽养殖场(点)。

二、整治内容和标准办法

根据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清理整治的内容和标准办法如下:

(一)分类实施

1.禁养区整治标准:

关闭位于禁养区范围内的所有畜禽养殖场(点),并对建筑物进行拆除清理。

2.限养区整治标准:对限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点)实行监管整治。具体标准为:

(1)原则上适用于自养自用,不能扩大养殖规模;

(2)不能扩建、新建;

(3)对原有养殖场(点)按适养区标准进行提升改造,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或零排放。

3.适养区整治标准:

(1)生猪存栏量50头(含50头)以上的养殖场按“516”(每存栏5头猪,配备1立方米沼气池、6立方米氧化池)的要求,实行种养结合,有效削减污染量,实现粪水还田、还林、还果,全面实行干清粪或采用生物发酵床垫料进行养殖,同时经相关部门验收合格,并取得环保、畜牧许可证书后方可养殖。

(2)生猪存栏数50头以下的散养户应严格按每存栏5头猪配备1立方米沼气池,不能有排污口。对不按规定要求整改而强行养殖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并依法关闭。

(二)实行综合经济补助

为有效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对禁养区及污染严重的养殖场(点),按期完成存栏畜禽出售、转移后,自行搬迁、关闭并去功能化或拆除栏舍的养殖户,同时承诺在规定范围内不再从事畜禽养殖,按审核数据为准的存栏种类、数量、栏舍面积给予一次性的经济补助。

1.种公猪、能繁母猪在7月31日前按200元/头给予补助、8月31日前按150元/头给予补助、9月30日前按100元/头给予补助。

2.砖混结构(铁皮瓦或泥瓦)猪舍自行拆除清理彻底,按实建面积在7月31日前按100元/㎡给予综合补助,8月31日前按80元/㎡给予综合补助,9月30日前按50元/㎡给予综合补助,如不彻底拆除清理,由各镇牵头另行组织人员专门清理,费用从中扣除。

3.简易(石棉瓦或绒毛毡)猪舍自行拆除清理彻底并按实建面积在7月31日前按80元/㎡给予综合补助,8月31日前按60元/㎡给予综合补助,9月30日前按30元/㎡给予综合补助;利用闲置老屋饲养畜禽或者人畜混居的,不拆房屋只拆除养殖设施,9月30日前完成按20元/㎡给予自行拆除补助。

4.9月30日后未完成整治的,一律不给予补助。鸡、牛、羊养殖场圈舍参照上述补助标准执行,种畜禽不予补助。核实的种类、数量、栏舍面积及补助金额要进行公示。

5.资金来源:由县财政局整合资金统筹保障。

三、集中整治阶段(20xx年6月至9月)

1.送达《告知书》,填写《文书送达回证》。由各村(居)对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点)送达《告知书》,并告知有关事项和要求。

2.确认搬迁、关闭对象。各村(居)对禁养区内拟搬迁、关闭的畜禽养殖场(点)情况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予以确认,并与畜禽养殖户签订《协议书》。

3.自行搬迁关闭,实行经济补助。畜禽养殖户根据签订的《协议书》规定,尽快自行搬迁、关闭并自行拆除栏舍和彻底清理场地,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一次性付清综合补助款。搬迁畜禽养殖场(点)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同时不得在其他禁养区内从事畜禽养殖。

4.依法关闭。对逾期未自行搬迁、关闭、拆除栏舍的禁养区畜禽养殖场(点)依法进行关闭,并根据情节,按有关规定拆除。依法关闭的畜禽养殖场(点)不给予任何经济补助。

对禁养区内及污染严重的养殖场(点)未签订协议的,将由有关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从严查处,并依法关闭并拆除栏舍等功能设施。同时对不按规定要求关闭的畜禽养殖场(点)不给予任何经济补助,对已搬迁、关闭的,如有复养行为,将依法清除,拆除栏舍及附属设施,追缴综合补助款,涉及违法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目标管理自查报告

根据州对县目标管理任务的分配,涉及到我局是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A类生猪定点屠宰场建成并投入使用,现将我局州对县目标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省交办的3个(湖南神宝牧业未验先投、光明屠宰场未验先投、养殖污染治理缓慢)整改内容已全部整改到位。湖南神宝牧业已经于2018-1-2全部停养,功能设施已拆除;光明屠宰场于2018年2月底完成搬迁;畜禽养殖三区划分方案及废物资源化利用方案已由县政府行文下发。古阳河上游杨世文蛋鸡场已完成约谈、全面调查和评估,并以书面形式上报给县政府予以强制关闭。全县畜禽规模场粪污设备设施配套和利用比例超过75%,还田率80%(14个规模场粪污均已还田);截止6月上旬禁养区未出现养殖场和专业户新增,原建的养殖场(专业户)逐渐退养停养关闭。

(二)A类生猪定点屠宰场

已完成屠宰场建设和设备安装,完成配套设施建设及设备调试,已正式投产运行。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加强我局州对县目标管理工作的统筹领导,局里专门成立了州对县目标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向国迎任组长,分管副局长张文政任副组长,畜牧工作站、兽医局、屠管办负责人为成员,畜牧工作站具体负责畜禽养殖污柒治理工作,兽医局屠管办负责A类生猪定点屠宰场建设投入使用工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和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古丈县畜禽养殖“三区”划分方案》、《古丈县畜禽养殖废物资源化利用方案》等的宣传,增强全县广大畜禽养殖规模场(户)主养殖污柒治理意识,为我县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存在的问题

1、领导重视不够,部门配合欠合力。畜禽污柒治理工作是一项带有全域性的工作,治理面广,工作难度大,且部门职责重叠,互相推诿、扯皮,导致养殖业污染治理效果不理想。

2、关闭补偿资金缺口大,不能及时到位,致使规模养殖场(户)搬迁退养关闭工作进展缓慢。

3、新建屠宰场内部各项管理制度欠完善,各种台账欠缺。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篇8:兰溪市生猪养殖污染整治措施探索

一、坚决拆除禁养区和排放不达标猪场

根据《兰溪市生猪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和产业提升工作方案》文件要求,兰溪市划定了禁限养区范围,范围包括市、乡引用水源保护区、城市建成区、三江(兰江、婺江、衢江)、五溪(梅溪、甘溪、赤溪、游埠溪、马达溪)两侧200米和断面考核劣V类区域的生猪养殖场(户),以及村庄范围内与存栏50头以下养殖场(户)。关停整治时间为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全市计划关停拆除养殖场829户,实际目前拆除养殖场2 978家,拆除栏舍面积78万m2,减少生猪存栏26.7134万头,减少能繁母猪2.0523万头。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专项整治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生猪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和产业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成员单位由市府办、农办、宣传、信访、公安、监察、环保、农业、国土、行政执法、工商、水务、建设、财政、供电等部门组成。下设办公室,并从环保、农业、水务、建设、国土、行政执法、供电等相关职能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镇乡、街道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本镇乡、街道生猪养殖污染整治和产业提升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编制工作方案,明确指导思想、整治目标、工作步骤、政策措施等。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和监督作用,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介,通过召开座谈会、印发资料、张贴标语和公告等形式,多途径、多渠道对生猪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法律法规进行宣传,同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着力营造保护环境,支持整治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统筹规划,全面整治

镇乡、街道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辖区内的生猪养殖污染整治工作进行统筹规划。主要负责辖区内养猪场调查摸底、登记统计、相关政策落实等工作;通知并督促辖区内养殖场(户)限期关停、拆除和整改,负责组织相关部门依法开展强制拆除工作;负责做好整治维稳工作和妥善处置相关遗留问题。市整治办对关停拆除栏舍的养殖场做到拆除一家、验收一家,并在每月汇总各镇乡、街道拆除栏舍及处理生猪情况并进行通报。

二、科学规划和管理生猪养殖

(一)总体思路与基本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总要求,坚持“生态优先、供给安全、调量提质、助农增收”的基本原则,以农牧结合为主线,以优化布局为重点,以资源循环利用为目标,构建现代生态畜牧业产业体系,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和农民持续增收;坚持总量控制原则,养殖区域畜禽总量和排污量严格控制,养殖场(户)实行定额管理;禁养区全面退出养殖,限养区养殖量只减不增;坚持保护环境原则,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重点发展生态型畜牧业,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及生产条件,实现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双赢”的目标;坚持生态循环原则,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生态化”要求,每百亩植物配套养殖200头存栏猪,排泄物100%循环利用;坚持科学规划原则,通过区域布局规划,有效地利用山区资源,合理调整养殖区域和品种结构。

(二)主要目标任务

1.强化养殖污染治理

对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养殖场(户)采取分门别类的治理对策。对年出栏5 000头以上猪场、实行“一场一策”治理措施,由管理部门专人监督治理;对于年出栏100头~5 000头生猪规模场及其他相当规模场要分类治理,着力完善畜舍生态化改造、三沼综合利用设施、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改造;对散养户,实行萎缩性管理,通过美丽乡村建设,由乡镇(街道、办事处、农场)、村监督及村规民约限制约束,减少散养户。开展污染治理法制化建设,建立养殖排污许可制度,至2020年,年出栏500头生猪规模场及其他相当规模场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度。

2.推进农牧结合生态养殖

因地制宜推广“猪—沼(肥)—果”、“猪—沼(肥)—粮”、 “猪—沼(肥)—茶”、“猪—沼(肥)—菜”等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立体生态模式,以及“家禽—园地”直接消纳利用种养模式。规模养殖场按每百亩种植用地配套养殖200头存栏猪, 实现畜牧业与种植业有机结合。

(三)具体工作做法

1.突出优势生猪产品产业布局

以优化转型为重点,加快推进养殖场现代化、标准化、生态化和技术装备改造,提升生产水平。建立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提高优质产品供应。上华街道、水亭乡、黄店镇、梅江镇、游埠镇作为生猪养殖重点乡镇,应依据目前饲养量及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制定具体的发展规划。

2.明确养猪场排泄物治理的基本要求

(1)实行雨污分流。畜禽养殖污水通过接管或建设暗沟等形式接入预处理池,严格控制污水产生量和明显减少臭气。 雨水通过明沟接入有关溪河。

(2)实行干湿分离。提倡干清粪,粪便用于加工有机肥或直接用于农作物。污水进入沼气池。

(3)建足干粪池、沼气池和配套池。要求每10头猪建干粪池1立方米,每3头猪建沼气池1立方米,每3头猪建配套池0.6立方米。

(4)配足沼液消纳土地面积。原则上每5头猪配1亩土地消纳沼液,至少每10头猪配1亩土地消纳沼液。由养猪场自找对象或镇乡(街道)村牵线搭桥,签订沼液利用协议。

3.加大养猪场(户)治理排泄物的扶持力度

对年平均存栏猪50头 ~100头的小规模养猪场按规定要求完成治理任务的,经市有关部门验收合格的,由市财政每个以奖代补1.3万元;对年平均存栏猪100头 ~1 000头的规模养猪场按规定要求完成治理任务的,经市有关部门验收合格的,由市财政每个以奖代补2万元。

4.完善保障机制

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和调整财政扶持政策, 包括完善和调整关停并转和扩、改建的补助政策,在禁止养殖区养殖业退出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农民利益。积极整合和调整资金投向,集中资金实施加快设施化提升、信息化管理、 资源化利用等工程的建设,确保改造提升项目和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严格落实肉蛋奶稳定供应的“菜蓝子”工程建设措施、畜产品供给安全和调控机制等政策制度,确保规划生产目标任务按期实现。

5.加强机制创新

篇9:污染容易,整治不易

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2013年,广东在GDP率先超过万亿美元的同时,全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基本稳定、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不过,记者近日暗访广东省内部分城市时发现,局部地区环境污染问题触目惊心,水、气、垃圾等环境问题仍然突出。在环境保护呼声日益高涨、环保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时候,为何仍有这么多不和谐的声音出现呢?

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

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情况普遍存在,这一现状在经济大省广东同样突出。这种不合理的结构布局,导致部分地区高污染企业高度集聚,区域“微容量、高负荷”问题比较严重,使环境不堪重负,也大大增加了环境整治的难度。

在省会广州这样的大都市里,其花都、白云、荔湾区的几千家企业中,很多还是劳动密集、低端落后的纺织、食品、线路板等企业,一些区域还存在大量工艺落后的作坊式小工厂,佛山南海区也存在众多劳动密集型和重污染企业。这些企业缺乏统一规划和合理分区,加上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善,使得区域内结构性和格局型污染叠加,污染问题突出。

淡水河、石马河,流经深圳、东莞、惠州等发达城市,然而流域内产业结构调整不到位,劳动密集型企业、重污染企业造成的污染负荷过大与河流自净能力有限的矛盾未得到根本改观,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

茅洲河流域,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流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显著加快,经济发展迅猛,人口快速增加,工业企业遍地开花,特别是作为深圳电镀、线路板等重污染企业的主要聚集区,流域重污染企业密集,污染负荷远超环境承载力。

在练江流域,集中了大量的印染、印花、纺织、造纸等重污染企业。另外,流域内缺乏统一规划和合理分区,发展方式粗放,空间布局杂乱,居民区和工业区混杂,结构性和格局型污染叠加,区域污染问题突出。

淘汰污染重、且产能严重过剩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是各地推进环境污染整治的一大抓手。对于这一举措,各地政府通常自我形容为“壮士断腕”,这一形容生动展示了此项工作的难度。污染企业不关闭,污染问题迟迟不解决,政府面子上过不去,老百姓也有意见;关闭了企业则会影响地方财政、影响GDP,而且企业员工的安置问题也非常棘手。这种纠结很真实,也很普遍。环保与发展,哪个更重要、更紧迫?这是全国各地都面临的困难选择。

环保部门面临诸多难题

“我省工业污染源数量超过27万家,环境执法人员却仅有1900多人,既达不到国家要求,也落后于其它省份,环境执法人员只有江苏的2/3,河北的1/3。人均监管工业企业数超过130家,是江苏省的3倍有多,监管队伍与监管任务‘小马拉大车’。”广东省环保厅环境监察局工作人员介绍。

实际上,广东环境监察工作面临的困局,也反映了我国的现状。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执法资源和能力方面依然有巨大差距。研究表明,2012年美国联邦环保署员工1万7千余人,而我国环保部编制只有300多人,相差50倍。同样是2012年,美国联邦环保署财政预算高达89亿美元,而中国环保部当年预算折算成美元仅是6亿元,有15倍的差距。

另外,环保工作还面临“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问题。其原因在于我国法律规定的环保处罚内容单一、标准过低,常见的环保行政处罚多为几万元,最高也不过几十万元,这种隔靴搔痒的处罚标准变相纵容了环境违法行为的滋长,客观上助长了环境违法行为的发生。

近几年,面对社会上层出不穷的新老环境污染问题,公众首先就会认为是环境监管执法不严,才令排污者有机可趁。然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法律授权有限、政策法规缺乏可操作性等才是环保监管执法力度不足的主要原因。环保官员就提出,环保监管执法部门关停违法排污企业需要报请政府部门决定,要走很长的法律程序,而且无法查封扣押排污相关设施,不利于及时阻止违法排污行为、减少污染损害。

另外,许多环保执法人员还提到,目前环保执法中仍普遍存在“企业无赖、环保无奈”的取证难现象。调查取证是环保行政执法中的首要环节,对信访处理、行政处罚、复议和行政诉讼有着决定成败的作用。虽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执法相对人有配合、协助执法部门调查取证的义务,但在具体的执法取证过程中,往往面临许多阻碍和困扰。

例如,环保执法人员在出示执法证的情况下,不少企业仍然采取“进厂登记”为由拒不开门,又或者以各种借口拖延时间。而即使进了门,在调查取证时,企业法人有时拒不出面,或者对执法人员制作的笔录拒不签字,使得环保取证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另外,一些环境违法行为有瞬时性,一些企业的环保设备在执法人员到来时就开动,执法人员一走又关闭,跟执法人员玩起“猫抓老鼠”的游戏,使查证陷入困境。

环保部官员还进一步指出,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体制性障碍尚未得到根本改变,现行生态管理体制权威性和有效性还不够,部门职能分散交叉较为突出,政出多门、权责脱节、力量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突出,影响行政效能,削弱了环境监管的合力,基层监管能力薄弱,甚至还存在“小马拉大车”的现象,迫切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环保基础建设尚待提高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缓慢,环保历史欠账多,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是导致局部地区环境质量难以得到彻底改善的原因。

以河涌整治为例,有水环境专家指出,“河涌污染跟截污不完全有很大关系。”然而对于截污管网的铺设,很多地方并非不想作为,其实往往是有心无力。因为对于深埋地下数以千万条,如毛细血管般的管网来说,其建设,一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还需要有专业的技术支撑。

更有甚者,许多地方在早期的城市规划中,对于污水管网并不重视,有一些片区甚至没有规划,管网铺设很多时候必须开挖大马路,有时候还得穿楼而过,管网铺设还会涉及城市煤气管道、光纤、电缆等等设施,工程建设难度之大难以想象。这也导致许多地方热衷于大搞河道绿化建设,管网建设进度却一拖再拖。

在广州,由于长期只注重中心城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而忽视了外围城区,导致白云区、花都区污水处理能力严重不足,配套管网建设严重滞后。白云区直到2010年才建成第一座生活污水处理厂。

在粤西,小东江流域生活污水排放量超过20万吨/日,目前只建成运行茂名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为9.5万吨/日);白沙河流域内的高州金山开发区、茂南区金塘镇和公馆镇的污水处理设施均未建成。

近年来,“垃圾围村”现象引起了广东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作为民生实事重点推进。2013年广东城镇生活垃圾产生量约7.5万吨/日,垃圾无害化处理量约6.2万吨/日。不过,垃圾处理工作也面临诸多难题,主要表现为选址难、群众工作难,有人就曾形象地说:“谁都知道垃圾处理很重要,但是谁也不愿意在自家门口放个垃圾箱。”截止到目前,全省仍有潮州市的潮安县、河源市的连平县、汕头市的潮阳区三个地方没有按规定动工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垃圾只是进行简易的填埋。

广东污水处理能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污泥处理处置压力大、污染防治任务繁重的现状与各级环境监管人力普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加上固体废物管理队伍建设明显滞后,已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下的环境监管需求,这也导致近年污泥污染事件时有发生。

“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将治理污染提高到和反贫困战役同样的高度,充分展现了政府对生态建设的严肃态度,对污染问题严重性的深刻认识,以及消除污染的坚定决心。这不仅是全国人民的期盼,也是南粤人民的心灵呼唤,更是今日广东的历史抉择。

向污染宣战,我们要打一场攻坚战,重点深入实施环境污染防治计划,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向污染宣战,我们要打一场持久战,找准病根、瞄准难点、对症下药,改变粗放的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大环保投入、健全环保法制、强化环保监管。

篇10:畜禽污染整治工作指导意见

一、总体思路

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树立“再循环、再利用、减量化”的理念,以畜牧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目标,以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废弃物减量化产生、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为重点,推广种养结合、农牧结合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应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提高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实现畜牧业与种植业协调发展。

二、目标任务

到2020年,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配套自建或有可依托的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达到75%以上;全省85%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完成养殖污染治理;全省畜禽粪便基本得到资源化利用,畜禽规模化养殖场粪便利用率达到85%以上。实现全省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设施更齐全、利用方式更多样、利用机制更完善、利用效率更高,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三、明确职责

(一)国务院《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 1.农牧行政主管部门责任:

(1)负责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和服务(《条例》第五条);

(2)编制畜牧业发展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

(8)牵头会同农牧部门对不按标准排放养殖废弃物的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核查并向社会公布(《条例》第四十一条)。

(二)环保部农业部关于印发《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

1.环保部门牵头、农牧部门配合,确定禁养区划定范围(《指南》6.1摸清底数);

2.环保部门牵头、农牧部门配合,报送禁养区划定方案(《指南》6.4报批公布);

3.环保部门牵头、农牧部门配合,做好禁养区内确需关闭或搬迁的已有养殖场关闭或搬迁工作(《指南》7.4)。

(三)环保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1.农业部门牵头编制“十三五”畜牧业发展相关规划(《通知》第三项);

2.农业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引导养殖场户配套建设废弃物贮存、处理、利用设施并确保正常运行,做好畜禽养殖废弃物还田利用工作(《通知》第五项);

3.省级环保部门牵头制定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规模标准,报省级人民政府确定(《通知》第二项);

4.环保部门牵头编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通知》第三项);

5.环保部门负责环境影响评价及落实“三同时”制度(《通知》第四项);

6.环保部门要改革完善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统计核算方法,实施范围。开展畜牧业绿色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鼓励支持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畜禽粪便处理利用设施建设。到2020年,力争创建10个畜牧业绿色示范县(市、区),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配套自建或有可依托的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达到75%以上。

(六)某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某省环境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实施方案责任分工方案》

环境保护部门牵头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

农业部门牵头推广畜禽清洁养殖和畜禽粪污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技术,推行种养循环综合利用型生态治理模式,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小区)标准化建设和改造,因地制宜建设畜禽粪污收集处理厂和沼气工程。

(七)某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某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方案》

农业部门负责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指导农民科学使用农药、化肥和农膜等生产资料,指导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负责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和服务,负责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监管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

四、工作重点

(一)编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

各地农业部门要主动与环保部门衔接,结合编制的“十三五”规划,配合环保部门编制本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报本级人

粪便、污水的贮存设施,粪污厌氧消化和堆沤、有机肥加工、制取沼气、沼渣沼液分离和输送、污水处理、畜禽尸体处理等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已经委托他人对畜禽养殖废弃物代为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可以不自行建设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

(五)创新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作

各地农业部门要组织相关科研单位加大科技攻关,改进和完善现有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模式,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深入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试点示范建设,做好技术指导和示范推广,加快先进、适用、成熟技术成果转化,支持第三方治理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种养业的有机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六)强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置监管

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建立专业无害化处理体系,加大对非法处置病死畜禽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健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完善农业保险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联动机制,探索建立第三方治理机制,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全流程痕迹管理,监督养殖场、无害化处理厂、有机肥厂等有关经营主体严格落实病死畜禽处理各项要求,防止病死畜禽污染自然环境或流入市场,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动物卫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公共卫生安全。

(七)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监督力度

上一篇:那个温暖的表情小学生作文下一篇:煤矿职业卫生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