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智慧教师

2024-04-28

做智慧教师(通用8篇)

篇1:做智慧教师

做一名智慧型教师-读《做智慧的教师》读后感

霍姆林斯基说:“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可见学生的智慧是靠老师去开启的,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成为一名智者,这与我们一直在说的做一名智慧型教师不谋而合。那么如何才能增加一些智慧,使自己更向智慧型教师迈进呢? 假期中,我读了《做智慧的教师――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应关注的55个问题》这本书, 书中关于教师对教学细节的关注、对教师智慧的关注、对教学实效的关注、对自身发展的关注、对教学创新的`关注等一系列问题,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交流共享的平台,提供一些教学细节、教师智慧、教学实效、自身发展、教学创新的操作性理论的诠释与实践案例,觉得很有启发。 书中提出了一个观点,一堂好课应该是让学生受益一生的课,应该能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情感态度、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人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它将好课的标准提升到了一个人文的程度,更让人觉得无法捉摸,无从评判,但也吸引了我细细读下去。 书中认为好课应让学生受益一生,应让学生主动参与,应体现新课程理念,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科学、教学方法适当、课堂组织高效,并且给好课定了三条评价标准:学生喜欢,质量合格,基本功过关。说实话,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互动,是一个时刻在变化的现象,是无法进行量化,自然也无法进行标准化的评价。好的课堂应该是讲究效率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紧凑的,都是目的的,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的语言是生动的,流畅的,具有启发性的,是可以让学生有所感悟的。我想看一个老师的课是否受到学生的认可,只要看这个老师踏进课堂时学生的表情就知道了。 一堂好课更多的应该是关注人文的东西,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基本知识和技能是每个老师都关注的,毕竟它会在考试中显露无遗,而对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影响则是潜移默化的。一堂好课必定会给学生的心灵留下点什么,一定会对学生产生触动,即使是细微的。因此教师就是要尽自己的力,让学生有所得,有所悟。

篇2:做智慧教师

征文 统一封面

文章标题: 学习先学后教,学做智慧教师 作者姓名: 朱晓莉 所在单位: 即墨市第二中学 通讯地址: 即墨市第二中学 邮 编: 266214 电 话: 053281720004 手 机: *** E-mail: zhaodehe198312@163.com

学习先学后教,学做智慧教师

——读《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 暑假我认真阅读了《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这本书。一看到书的题目,便勾起了我的兴趣。题目中的“先学后教”与我校实行的“生本课堂”不是很相似吗?蔡林森的“教学革命”是颠覆一些陈旧的传统、创发新锐教学方法的革命吗?带着这些疑问,我在众多书籍中选择了它,想要看看它有什么教学良方,蕴含着什么教育智慧。

全书用五章,详细地介绍了先学后教的应用价值,教学法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它的理论基础,操作方法,普遍推广等等。蔡林森老师发明的先学后教,完全颠覆了传统教学的模式,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呈现在实践中的课堂。书中精辟的理论知识与详尽的案例叙述,撩开了先学后教的神秘面纱,使我恍然大悟,受益匪浅。

结合我校的“生本课堂”,我谈谈我的收获。

一、指导学生自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周国平说:“一切教育归根到底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归根到底都是自学。”自学成功与否是上好课的基础。要加强学生自学的目的性和实效性,自学就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学生自学前,教师要抓住知识点提出问题,突出重点,确定学生自学思考的方向。我校实行导学案导学,出示学习目标和使用说明,明确学生“看什么”、“自学的方法”、“自学的时间”、“自学的要求”,引导学生预习自学,让学生把时间用在刀刃上。

学生通过这样的自学,对新知获得丰富的感知和初步的理解,发现问题,带疑听讲,在教学中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目标一致,同步和谐,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有效地克服了学生自学中的盲目性。让学生先探索,先实践,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少讲精讲,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我们要学会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正确地把握教材,精心地设计课堂的教学过程,少讲精讲,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解决疑难问题。对教材中一些学生能看得懂的知识,不作过多反复的讲解,采用让学生自学探讨、交流;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或难以理解的内容,则围绕这些基础知识设计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甚至争论,从而达到让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的目的。

教师要充分地相信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以“兵教兵”为主,只要是学生能够解决的老师坚决不插手,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试想在我们平时的授课中,即使有过学生的讲解,我们往往认为学生讲得不够清楚,总要重讲一遍。这样,岂不是既浪费了时间,又无形中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学生讲得不完整,老师要补充;学生讲错了,老师要改正。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变讲为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我探究,寻找规律;引导学生积累,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不教才是教,永远坚信学生学的自觉和能力,时刻警惕老师的教变成越俎代庖,才是教育的真智慧。

三、课上多检查,后进生先答,体现人文关怀。

多检查,会让学生高度紧张,不停的思考,不停地向知识的高峰攀登。它是最能体现学生掌握水平的,也考察老师的协调能力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因为对于出现问题的解决与补救,对学生的督促以及习惯养成教育都是门艺术,就看你是否掌握得纯熟。有的老师提出“三分教,七分管”可以说正是基于对这一环节相当的重视而言的。

检查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并归类,特别是要注意后进生有哪些问题,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普遍的,哪些是个别的。发现问题后不要急于辅导,要让学生自己动脑,让学生高度紧张地学习。这时教室里听不到教师的声音,但教师的大脑应该高速运转:学生的哪些问题是接下来要重点讨论的,哪些学生上台更正(或回答)更具代表性,还有哪些内容是要教师加以突出、引导的。一系列的问题考验着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育智慧。在回答的顺序上,也要讲究先是后进生后是中等生,最后优等生的次序。这就与我们平时的课堂理念有很大的不同,因为我们总喜欢要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问题,特别是在有人听课的时候更是如此。可以说,这给老师来了一次彻底的革命,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体现了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理念,更是蔡林森“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理念的实践。对后进生也是一种鼓励,有时甚至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我有一次上课提出一个问题,环视全班,后排有一只手引起我的注意。没想到就是他的回答是那么到位,我马上表扬鼓励他。之后我发现他回答更积极了,笑也更甜了。这怎能不让我欣喜呢。

四、精练,让学生跳出题海。

最后的当堂训练,既是一节课的总结,也是学生能力得以提高的保证,更是我们减轻学生负担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这个模式当中,我觉得最为关键的应该是练习题的设置,在学生自学的时候,思考题、检测题的编制,最为重要,在最后的当堂训练中更是如此。如果设置的问题不能有很强的针对性,恐怕是事倍功半;如果设置合理,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想把练习题设置好,老师必须要能够静下心来,深入到教材当中,深入到学生当中,绝不能蜻蜓点水式地走马观花,浅尝辄止。

“当堂训练”的题目要把握好度,有层次性,坚决反对题海战术。这一过程的实施需要老师对练习题去杂存精,让学生下笔练习真正起到巩固和提高能力的作用,而不是机械地重复;还需要老师能精心安排,促进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效率,做到练一题(或几题)掌握一种类型的思路和做法。

“先学后教”打造了洋思和永威,收获了斐然的成绩。我们到底是要全盘照搬,还是结合本学科的实际特点取其精华?我想可以看看蔡林森老师的做法。经过多年实践,蔡林森和洋思中学采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到永威后,蔡林森针对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基础和不同学段的学生,继续研究推广这种教学模式。可见,蔡林森也是不断实践、不断思考、不断探索的。所以我认为,只有真正把握以学生为主体,灵活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才能成为适合自己的、最有效的方法。照搬照抄、死板套用,只能是东施效颦的结果。

篇3:做具有教育智慧的智慧型教师

一、教育智慧与智慧型教师真义探寻

1. 教育智慧内涵探究。

国内外学者对“教育智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并从不同研究角度对“教育智慧”的内涵做了界定。

马克斯·范梅南把教育智慧理解为师爱与教育教学能力的总和, 认为“教育智慧与其说是一种知识, 不如说是对孩子们的关心, 是一种指向人的心灵、情感和身体的关心”。他一方面承认教育智慧是一种知识, 是教师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另一方面强调教育智慧是对学生的关心和对学生的爱。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仅有师爱和教育教学知识是不够的, 教育智慧更应体现出独特的个性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正如朱小蔓所说:“教育智慧是优秀教师内在的秉性、学识、情感、精神等个人独具的性格化的东西在特定的情境下向外的喷涌和投射。它常常表现为教师在处理教育情境时的自持、分寸感、敏锐与机智。”叶澜教授也对此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教师的教育智慧集中表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他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境做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具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 热爱学习和创造, 愿意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的魅力。教师的教育智慧是他的工作进入到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境界、充分展现出个性的独特风格。”认为教育对于具有教育智慧的教师而言, 不仅是一种工作, 也是一种享受。

田慧生博士指出:“教育智慧是良好教育的一种内在品质, 表现为教育的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 表现为真正意义上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教育智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同时, 他还对教育智慧的类型做了比较具体的划分:“基于整体感知、直觉把握的知性智慧;基于理论思考、规律认识的理性智慧;基于职业感、道德感、人际交往、师爱的情感智慧和基于个体经验积累、实践感悟、教学反思的实践智慧。”

笔者认为已有研究关于教育智慧的表述还存在如下不足。

第一, 对教育智慧中的动力机制的表述不够全面。梁启超说:“理性只能叫人知道某件事该做, 某件事该怎样做, 却不能叫人去做事;能叫人去做事的, 只有情感。”没有理性, 任何事情不可能善终, 没有情感, 任何事情不可能善始。在情感智慧中, 职业感、道德感、人际交往、师爱固然重要, 但更不可缺少的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炽热的爱和由此而产生的教育信念与理想, 这是促使教师完成教育事业的“善始”之本, 必须纳入教育智慧之中。

第二, 对教育智慧的终极影响强调不够。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力、志向、才干的培养问题, 没有教师的个性的直接影响, 是不可能实际解决的, 能力只能由能力来培养, 志向只能由志向来培养, 才干也只能由才干来培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我们需要以情感智慧为动力, 以理性智慧为指导, 以知性智慧、实践智慧做保障, 真正实现“智慧的教育培养出智慧的人, 智慧的教师培养出智慧的学生”。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 教育智慧是应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一种综合能力系统。它表现为对教育事业炽热的爱, 对教育信念、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幸福追求;表现为丰厚的专业知识和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精益求精;表现为敏锐、机智、深刻地应对问题的个性张扬;表现为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智慧的学生。

2. 智慧型教师的概念与特征。

智慧型教师就是具有教育智慧的教师, 即具有对教育事业炽热的爱, 对教育信念、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幸福追求, 具有丰厚的专业知识和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精益求精, 具有敏锐、机智、深刻地应对问题的个性特征, 能够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智慧的学生的教师。

智慧型教师具有如下四项特征:一是饱含对学生浓烈的爱和人生价值的幸福追求;二是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三是具有迅速、灵活处理教育教学中各种问题的能力;四是具有崇高的人格和鲜明的个性风格。

二、智慧型教师的时代召唤

1. 智慧型教师是教师发展的必然追求。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面临这样或那样问题, 有些教师表现得迷茫、困顿甚至不知所措, 有些教师则能应对自如,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深受学生的欢迎。造成强烈反差的原因是什么?笔者曾用听课、访谈等方法对两类教师进行对比研究, 研究发现:性格、品德、情感、学识、经验等在不同情景下能发挥不同的作用, 简言之, 教育智慧决定了教育效果。美国教育学者毕比斯认为, 教育效果是教师素养的反映, 没有优秀的教师, 则无法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素养的极致是什么?那就是教育智慧!只有具有教育智慧的教师, 才能培养出智慧的学生, 才能为国家、为社会输送大量的优秀的人才;也只有具有教育智慧的教师, 才能真正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2. 智慧型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新课程改革之于教师无疑是一次教育革命。从教育观念角度看, 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桎梏, 击碎了长期困扰教师的精神枷锁, 从而形成了新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和人才观。从教育实践层面看, 一是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二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有了根本性改变;三是教科书的编写为教师留下了再组织、再创造的巨大空间。这些变革以及教育教学活动自身的特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等因素, 使得新课程实施复杂而艰巨。因此, 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研究、不断反思, 生成教育智慧, 促进专业成长, 应对新背景、新形势下的严峻挑战。

3. 智慧型教师是教育的重要资源。

优质的教育资源是创办优质教育重要的物质条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广大教师逐步成为教育资源建设和开发的生力军。许多教师在充分发挥本校的教育资源优势的同时, 积极开发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以及网络资源、乡土资源等校外教育资源。然而, 令人遗憾的是, 很多教师反而忽视了自身就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智慧型教师就是优质的教育资源, 是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影响的教育资源。

“只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智慧的学生”, 这里的培养应包括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两个层面, 直白的显性教育固然重要, “润物无声”式的隐性教育更是不可或缺, 而教师的教育智慧就是隐性教育的关键环节。正如张伯苓所言:“学生与其所信仰崇拜之教员, 朝夕亲炙, 即无直接之训练指导, 日久其思想行为, 亦必为之潜移默化, 于是所收间接训练之效果, 必甚宏远。”

三、智慧型教师的教学修炼

1. 教学气魄。

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概念、规律和原理。如果这些知识都是靠“教师讲、学生记”才能得到, 那么, 学生的学习也不过是停留在“学会”而非“会学”的水平上。要想使学生“会学”, 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质疑、探究、比较、分析、综合、概括, 通过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 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 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在产生疑问、遇到困难、经受挫折后, 能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形成独特学习个性和创新精神。

强调这样的教学过程是要冒“风险”的, 很可能花了很长的时间没能完成教学进度, 可能短期内学生的学习成绩受到一定的影响, 也可能学生经历了一通“折腾”却没有获得任何明确的结果。但是, 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要“尝试与冒险”, 这是他们能力和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所以在教学中, 教师要有胆识、有气魄, 肯于花时间、费精力, 敢于冒“风险”。

2. 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千变万化, 机智考量随处可见。假如遇到了不曾预料的疑难问题, 就要动用教师的教学机智, 或凭借精深的知识功底立即作答, 或发动学生各抒己见。如果仍不能解决, 就应该坦然承认, 待课下师生共同研究, 绝不可不懂装懂、云山雾罩。发现“柳暗花明”是机智, 在“山重水复”中徜徉同样是机智。如讲解习题, 教师要做到一题多变, 启发学生一题多解, 充分挖掘习题中的可考查元素, 开阔学生的视野, 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 教师的教学机智还包括教学进程的灵活掌控、学生学习情绪的有效调节、教学方法的酌情变换、重点知识的适度延伸、教育元素的充分挖掘等。

3. 教学角色。

要做学生欢迎、信赖、尊敬的智慧型教师, 不需要故意摆出一副权威的架子, 那样会使学生望而生畏, 无形中拉大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要扮演好这个角色, 就必须在教学中与学生交往、互动, 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教师与学生分享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情感、体验与观念, 从而达到共识、共进, 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在教的同时可以受学生的启发而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可举一反三使教师受到启发。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甚至转向学生的“学伴”, 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4. 教学个性化。

班级授课制虽有诸多的优势, 但“一刀切”式的教学压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为弥补班级授课制的缺陷, 将教学个性化融入教学、实现班级教学个性化变得十分必要。班级教学个性化是在以班级教学为主体的框架下, 教师用个性化的教学手段, 从学生的差异出发, 尊重学生的兴趣与需要,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和人格品质。网络教学、探究性教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交流学习等都是班级教学个性化的有效途径, 特别是教师指导下的小组交流学习, 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还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张扬学习个性, 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5. 治学态度。

篇4:用心,做智慧教师

关键词:竞赛;尊重;关注;爱;智慧

一、巧用竞赛组织课堂

还记得作为新教师刚踏进学校时,许多老师就告诫我:“对这个班的学生要严厉一点,否则就会被他们欺负。”当时自己还在心里嘀咕,四年级的孩子还能欺负老师,应该是个玩笑吧。

开学后,我开始在这个班上课,每个孩子都那么阳光,像一个个小精灵,然而时间一长我就发现自己确实“被欺负了”——上课玩游戏,说话,走神,调皮捣蛋……弄得我头疼不已,关键问题是作为老师的我讲话,他们都不当一回事。我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在一次偶然的听课中,我发现小组竞赛的方式能很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能让他们自觉主动地维持纪律。于是在四年级使用竞赛的想法在我心头徘徊起来。一天上课时,第二遍教学铃都响过了,班里还是闹哄哄的,并且有越说越起劲的架势。“今天我们来小组竞赛!看看哪个组是最优秀的!”刚说完这句话,班里就静下来,甚至把我都吓了一跳。这时候我就意识到原来孩子们还是这么在乎集体荣誉的。我继续趁热打铁,宣布这一节课的竞赛规则。通过竞赛的方式这节课进行的异常顺利,孩子们学得也异常投入。下课铃响起的时候,我都不舍得喊出下课的口令。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又把竞赛方式进行了规范化、制度化,竞赛的花样也增加了好多种,就这样竞赛的机制融入我们的英语课堂,孩子们越来越喜欢英语课,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正如马卡连柯所说过:“即使最好的儿童,如果生活在组织不好的集体里,也会很快变成一群小野兽。”通过竞赛,课堂得到了很好的组织,这个出了名的调皮捣蛋的班级也变得有组织、有条理,课堂井然有序。

二、尊重、关注每个孩子

第一次见他,是在早晨的校门口。那时候一年级经过入学培训,开始正式上课。他拽着妈妈的腿,使劲往外拉,嘴里嘟囔着:“我不进去,不进去,不进去……”小小的孩子执拗起来连大人也很难拽动。于是他妈妈一手提着他的书包,一手使劲地拉着他,缓慢地前进着。

后来去他们班上课,发现他总是喜欢时不时地出一声怪声音,逗得全班孩子哈哈大笑。但是当我看他的时候,他却总是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去,时不时地瞥一眼老师,露出害羞的神色。于是我走过去拍了拍他的头,小声对他说:“你不出声音老师也会关注你,并且会更喜欢你。好好听课,好不好?”他没有作声,只是害羞地点了点头,一节课都安安静静。从此,只要去他们班上课,我总会先过去对他说出自己的期许,他也总是很配合地不再出怪声音扰乱课堂。一段时间之后,大家都说他在英语课和别的课上表现完全不一样,英语课上安安静静听课,有时甚至举手回答问题,而别的课依然我行我素,大声嚷嚷。我想,或许是这种信任和鼓励让他感觉自己收到了关注,所以就改变了以前的“怪”方式。

正如巴特尔说:“爱和信任是一种神奇的力量。教师载有爱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露出美丽的图像……”

篇5:做智慧阅读的教师

自己再忙也要读书;

收入再少也要买书;

住处再挤也要藏书;

交情再浅也要送书。

专业阅读不是一种冷冰冰的索取利用,也不一味飘在云端不食人间烟火的浪漫,而是与真正值得热爱的人之间的全心以待,是一场真诚而深入的恋爱。

它需要以自己全部的生命热烈地投入,为之喜,为之泣,为之狂,为之怨,以一颗诚恳而谦卑的心去聆听对方,感受对方,去勇敢地经历痛苦、怀疑、冲突,当然也包括令人战栗的惊喜,直到从对方身上认出自己并融为一体。

——新教育的专业阅读观 “做智慧阅读的教师”提纲:

• 第一板块:如何选择书目? 第二板块:读书的时间哪里来? 第三板块:在什么状态下读书? 第四板块:如何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自己? 第六板块:如何看难懂的书(或文章)? 第五板块:看具体一本书时一般的顺序是什么? 第七板块:用什么速度读书? 第八板块:如何看专业杂志? 第九板块:如何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 第十板块:如何将阅读与实践结合起来?

第一板块:如何选择书目?

一、分类

第一类,专业书。

第二类,经典。

第三类,期刊。

第四类,电子书。

第五类,普教类书。

第六类,其他杂书。

二、原则.专业必须.兴趣指向.既广又高.厚今薄古.为我所用

第二板块:读书的时间哪里来?

• 排挤我的计划.jpg

• 顾炎武自督读书

第三板块:在什么状态下读书?

一、众家之法

古人:“投悬梁,锥刺骨”

内蒙古大学教授张阿泉:我一直觉得,读书应该是在一盏台灯下,静静地阅读,把孤独和忧伤打发掉的一种境界。

清代著名藏书家顾千里裸体读经

欧阳修:马上、厕上、枕上

二、个人认为,要真正进入读书的状态

• 第一,静心

• 第二,愉快

• *家里的读书氛围我的方寸之地.jpg

• *理想中的幼儿园图书室理想中的阅览.doc

第四板块:如何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自己?

1.在书上做笔记

(1)画底线——在自己认为的重点,或重要又有力量的句子下画线或圈出重要的字、词、句。

(2)在画底线处的栏外再加画一道线——把你已经画线的部分再强调一遍,或者是某一大段很重要,但要画底线太长了,便在这一整旁边加上一个记号。

(3)在空白处画星号或其他符号——要慎用,只用来强调书中十来个最重要的声明或段落即可。你可能想要将做过这样记号的地方每页折一个角,或是夹一张书签,这样你随时从书架上拿起这本书,打开你做记号的地方,就能唤醒你的记忆。

(4)在空白处编号——作者的某个论点发展出一连串的重要陈述时,可以做

顺序编号。

(5)在空白处记下其他的页码——强调作者在书中其他部分也有过同样的论点,或相关的要点,或是与此处观点不同的地方。这样做能让散布全书的想法统一集中起来。方便归纳某一观点。

(6)在书的空白处做笔记。想到的灵感写下来。

看一本书,如果自己一点意见都没有,一点想法也没有,那就可以说你没有 读书。

2.摘抄

(1)边看边抄

(2)看完后抄

* 摘抄的注意点

每本书的开始一定要记上书的全名,出板社的全名,出板和印刷的次数及时间。原著要一定要写清页码,这样才能真正地用上。尽量记全,特别是一些重要的、精读的书。

3.与作者对话

通过阅读,领悟了书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站在他的角度思考,从而从另外一个角度与他真正精神上的交谈。比如,给自己心怡的词语、段落,甚至是整篇文章等写上一段赞美、认可的话或写上一些不能认同或者写上自己的见解。第五板块:看具体一本书时的一般顺序是什么?

首先:略读(粗读)

第一步,读序《今天怎样做教科研》之序.JPG。序二.JPG序三.JPG序

四.JPG

第二步,研究目录。目录一.JPG目录二.JPG目录三.JPG 目录四.JPG 第三步,索引:

第四步,作者、出板者介绍。《今天怎样做教科研》作者.JPG

第五步,浏览全书。

其次,精读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什么?

2.书的细节部分,即作者的想法或论点是什么?

3.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还只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和我有什么关系?

第六板块:如何看难懂的书(或文章)?

第一,心理上的准备

第二,知识上的准备

第三,读懂每一句话(啃)

*介绍一种策略:将大拇指与食指、中指全并在一起,像了“指针”

一样。然后用这个“指针”顺着一行一行的字移动下去,速度要比自己眼睛感觉的要快一点。强迫自己的眼睛跟着手部的动作移动。当你的眼睛能跟着手移动时,就很难打瞌睡或做白日梦了,也不会胡思乱想了。

第七板块用什么速度读书?

“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咀嚼与消化的。”

——培根

*“读得太快或太慢,都一无所获。”

——法国学者巴斯卡

介绍伟人的读书风格

*毛泽东毕生珍惜时间,博览群书。

*鲁迅的读书法:

一是泛览二是硬看三是专精

四是活读五是参读

*苏东坡“八面受敌”

*爱因斯坦读书三法 :一总、二分、三合*富兰克林一页一页 地翻

*拿破仑每分钟能看2000个单词

*巴尔扎克半小时能读完一本小说

*前美国总统约翰逊每分钟可看1200个字 个人认为:不同的人用适当的速度阅读不同的书。

第八板块:如何看专业杂志?

1.先看第一页

2.读目录,大致挑出对你口味的文章来读。

3.分析杂志

• 分析杂志的栏目设臵

• 《教育导刊》目录.JPG《学前教育》目录.JPG

• 《幼儿教育》目录.JPG《早期教育》目录.JPG

• 《幼教博览》目录一.JPG《幼教博览》目录二.JPG

• 分析各个栏目的板式

• 《学前教育》活动设计.JPG《早教》活动设计.JPG• 分析板面的长短

• 《教育导刊》文章要求.JPG《幼教博览》投稿要求.doc • 了解常用资讯

• 分析风格

第九板块:怎样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

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张载(宋儒):“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结合的三种情况:.顺其路而思之

2.反其道而行之

3.站其肩而超之

第十板块:如何将书籍指导实践?

1.读前思,有针对性地读

2.读时悟,边阅读边思考

3.读后用,用理论指导实践

推荐书目

• 《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窦桂梅• 《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卢志文• 《第56号教室的奇迹》[美]

•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美]

• 《童年的秘密》蒙台梭利

•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英]

• 《在教学中成长》应彩云

• 《孩子是天我是云》应彩云

篇6:做智慧教师读书心得

当我读了《做有智慧的教师》后,我更深深地感受到当一个好老师,最重要的拥有教学的智慧,正如教育家昆体良所说,“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虽然只有简单的几个字,但其内涵却是值得我们一再地深思的,正所谓一言即道出了教育教学工作的真谛。教育的目的不仅仅为了传播知识,最主要的是促进人的发展。

作为教师的我们,课堂就是我们的阵地,我们每天都在自己的阵地上经营。有时候是个大胜仗,有时候却是落魄而归„„窦桂梅老师说的对,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认真备课,做好每一节课的准备,除此之外,我们还得多听课,从别人的课堂上取得真经,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揉和在一起,我们才会有真进步,才能形成自己的授课风格。

作为老师,我们要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变传统的“要我学,教我学”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我要学,我会学”,这样孩子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独立地探究,源源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在智慧的课堂中,老师仍然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策计,灵活诱导和推波助澜。在智慧的课堂中,学生应该是探索者、实践者和发现者,学生不仅学到知识和本领,而且学会学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组织学生学习时,要努力处理好自己的角色地位,重视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正如我们平常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对学生来说才是终身受益的。这样的课堂教学也才是真正有效的,才能为学生的一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7:做智慧型教师 建构智慧型课堂

新课程改革呼唤智慧型课堂。智慧型课堂需要我们教师智慧型的设计和引导。教师的课堂教学应植根于既让学生收获知识,又让学生收获能力和享受。

建构智慧课堂需要诸多元素,根据收集的资料,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综述:

一、智慧

“智慧”的内涵非常丰富,在我国的文化中,智慧是只能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在西方,智慧源于“智慧之神”——赫尔墨斯。照《辞海》中的解释:智慧是指对事物的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

在社会生活中,智慧是个体生命活力的象征,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背景下,在知识、经验习得的基础上,在知性、理性、情感、实践等多个层面上生发,在教育过程和人生历练中形成的应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一种综合能力系统。智慧实际上涵盖了个体多方面的素质,它融合了个体已有的经历。个体所经历的一节都有可能转化为智慧,“这种智慧和机智表达了我们整个身心的存在”。

知识不等于智慧,智慧不能像知识一样直接传授,但它需要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经由教育的悉心呵护而不断得到开启、丰富和发展。因此,教育在人的智慧发展特别是人的早期智慧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这种作用并不是自然发生的,智慧的发展只能在富有智慧的教育条件下才能实现。也就是说,好的教育有利于智慧的发展,只有智慧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智慧的人。

二、教育智慧

如同智慧之于个体一样,教育智慧之于教育,同样体现为教育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从大的方面讲,教育智慧是良好教育的一种内在品质,表现为教育的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表现为真正意义上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作为教育的一种内在品质,教育智慧是应当渗透、内化于包括师生教育活动及教育目的、教育价值、教育过程、教育环境、教育管理在内的教育的一切方面的。

由于教师是教育目的、意义、价值、任务的直接体现者、承载者和实践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因此在具体的教育情景中,教育智慧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来体现的。从这一角度来看,教育智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要表现为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以智慧型教师作为对教师的整体境界、专业发展的总要求,将从客观上对教师的理论学养和综合实践素质提出更加全面的要赤诚。提倡智慧型教师,一定程度上会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更为协调、完整和全面。

三、智慧型教师

智慧的课堂需要有智慧的教师。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会阻碍学生个性的发展,扼杀学生的童真、天性,时代需要我们作为学生智慧成长的引导者、促进者和自我智慧成长的反思者、实践者。作为一名教师不仅需要广博和专精的知识,更需要机敏、豁达的智慧,要用智慧的心灵去点燃学生智慧的头脑。

对于智慧型教师,我们的前辈早已作了很好的阐述。叶谰先生在论述智慧型教师的特征时认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他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形势和新问题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境及时作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具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愿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的魅力。教师的教育智慧使他的工作进入到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境界,充分展现出个性的独特风格。教育对于他而言,不仅是一种工作,也是一种享受。”林崇德先生认为,智慧型教师需要四种知识,其中包括文化知识,一要丰富渊博,二要自成一家;实践知识,教师的人生经历的领悟和提炼,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生成。

智慧型教师就是具有较高教育智慧水平的教师。智慧型教师的教育智慧是教育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产物,是教师在探求教育教学规律基础上长期实践、感悟、反思的结果,也是教师教育理念、知识学养、情感与价值观、教育机智、教学风格等多方面素质高度个性化的综合体现。智慧型教师与研究型教师有诸多共同之处,如都执着于教育规律的探索,现实问题的研究,对理论学习抱有很高的热情,将研究视为重要的成长基础等。但从二者的内涵和目标指向来看,智慧型教师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高的目标指向,它对现代教师的成长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和更高的发展境界——在实践与理论的紧密结合中全面提升自身的教育智慧水平。

作为专业素养的智慧型教师之智慧可以用“一体三维”来概括。所谓“一体”,指智慧型教师是具有智慧人格的生命主体。所谓“三维”,是充实和具体体现“智慧型教师”生命主体和智慧人格的三个方面,分属心理学三分法的知、情、意领域。从“知”方面讲,智慧型教师是具有理性观念之智慧的教师。“智慧型教师”成熟和完善的理性观念,主要表现为对教育的本质、目的、制度、方法等有正确而又深刻的理论洞察,这里边既包括先进的教育理论的学习,更包含教师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实践反思。教师在理性观念方面的智慧,是这两者相互作用而“转识成智”的结晶。从“情”方面讲,智慧型教师是具有“人本取向”之智慧的教师。从“意”方面讲,智慧型教师是具有执著精神之智慧的教师。

智慧型教师的素养建构应是多元的,广泛的。

首先,智慧型教师必须有教育智慧。掌握教育好学生的科学方法和艺术,特别是在转变后进生和问题儿童方面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和能力。能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触及其灵魂,挖掘其潜能,充分调动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指最佳教育效益。

其次,智慧型教师要有教学智慧。有较高的教学机智,有较强的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能在课堂教学中随机应变、游刃有余。不但在学生的质疑问难中对答自如,而且在学生的批评建议中从容不迫,显示出高度的教学智慧。

其三,智慧型教师必须有科研智慧。要掌握较高的科研理论,要有较浓的科研意识和科研兴趣,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特别是选择确定科研课题、设计课题实验方案、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等能力,还要有科研课题流程管理的水平。

其四,智慧型教师要有管理智慧。不但要有管理班级、管理学生的智慧,而且还要有管理学校、管理校园的智慧,并在管理中不断显示自己的才华和智慧。

其五,智慧型教师还要有创新智慧。不但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而且还要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途径,提出新观点,总结新经验,取得新成果。能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走出自己的一条自主创新之路。

另外,从微观角度讲,智慧型教师还应具有语言智慧、写作智慧、计算智慧、演讲智慧、科技智慧、艺术智慧等等。

四、智慧课堂

课堂是在一定的教学时空范围内,以达成一定的学科素养为目标,以相关的学科学习材料为主要载体,以教师、学生以及学习载体三者之间的对话对主要方式,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孩子智慧发展的场。

智慧的课堂要求有温馨的物质环境。包括桌椅的配备和放置,设施及教学具等的选择、摆放和操作,环境的美化和布置,光亮、声音、温度等的适度控制,课堂师生的组合方式,教师的形象打扮、言行举止都应该是温馨的。

智慧的课堂要求有活泼的制度环境。学生课堂规范的设置,要松紧有度。学生各种良好学习习惯,要形成风尚。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少一点生硬的制度压制,多一点动情的人文关怀。例如:在课堂上不允许学生“插嘴”是压制学生的苛求,但课堂上学生“不善于倾听别人发言”是不良的学风,课堂上“学生无意义的随意自主”,更是散漫的表现。

智慧的课堂要求有和谐的人际环境。课堂上老师不是居高临下的,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的。老师对学生应该真诚地表扬,热情地激励,公正地评价,善意地批评,诚恳地指点;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友善地相处,平等地交流;学生对老师应该地坦诚地尊重,但不盲目地迷信。课堂人际之间应该讲诚信,讲民主,讲互动。

智慧的课堂,要求我们解放课堂,解放学生,解放教师,让课堂呈现创新的活力。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但也要防止“盲目的创新”“一味的生发”“随意的自主”和“形式的整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既不要严密的控制,也不能自流地放纵;既不要按部就班地被预设束缚,也不能依随意的生成而随波逐流,还美其名曰“无法预约的精彩”;既不要为传统的逻辑体系而固步自封,也不要天女散花地没有主次。

在智慧的课堂中,老师仍然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策计,灵活诱导和推波助澜。在智慧的课堂中,学生应该是探索者、实践者和发现者,学生不仅学到知识和本领,而且学会学习。

智慧的课堂,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感受过程,习得规律,发展智慧”。也就是说,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要重视“层次性”和“生成性”;在教学资源的遴选上,要重视“针对性”和“发展性”;在教学策略的运用上,要注重“合作性”和“开放性”。老师在设计教学程序时,要尽可能地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组织学生学习时,要努力处理好自己的角色地位,重视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智慧的课堂,应该追求教学的真质量,追求课堂的真效益。它应该包括学生完善的人格成长,差异的知识建构和创新的智慧发展。

五、建构智慧的数学课堂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善于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就拥有了智慧;学生在学习中不盲从书本或权威,敢于质疑,敢于突破常规,能独立思考,能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见解,就拥有了智慧;学习中关于主动探究,能大胆猜测、大胆想像、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就拥有了智慧;学习中善于与人交流与沟通,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就拥有了智慧;能认识并掌握数学思考的基本方法和解决问题的常规方法,在面临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具体问题时,能从数学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能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就拥有了智慧;能以富有个性的眼光、独特的思维、科学和精神和创新的意识去观察、审视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和物,并根据已有的事实进行数学猜测、推断和解释,就拥有了智慧。总之,有智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以及生活中能表现出良好的数学素养——有“数学头脑”,思维灵活,思路开阔,善于变通,充满灵气。

1、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一种和谐的、人文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提供适宜的“温度、空气和阳光”,让学生的心灵快乐成长,让学生的情感尽情流淌,让学生的个性自由飞扬,让学生的智慧自然生成。多彩的世界,缘于丰富的物种;多彩的课堂,缘于丰富的个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因为生活阅历、学习经验的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

要使学生的思维创造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真正让学生自主地学起来,必须有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空间。而这种空间只有建立起平等、信任、理解、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才能实现。在这样的教学环境里,学生消除了胆怯和依赖心理,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充分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不怕出错和失败,学生有了充分的心理安全感和心理自由感真正实现心理表达的自由和开放。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积极探索和思考养成一种以创新的意识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性格特征。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树立新的教师观,教师与学生平等,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倡导“思维无禁区” ;理解学生异想天开的甚至无理的想法和做法;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地欣赏和赞美学生的一切努力;宽容学生的幼稚甚至是胡思乱想,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平易近人的,和蔼可亲的,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另外,教师要善于用幽默的语言技巧。事实上,幽默的语言技巧比强硬的吆喝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幽默的语言常使课堂上充满笑声,在这种气氛中,学生乐于学习,学习的自主性也大大提高。

有幸听了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的一节小学数学课《估算》。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吴正宪老师上课,听后感触很深。我觉得这是一堂真实的数学课,让我感受到数学课堂的魅力,数学课堂的思想,数学课堂的文化氛围。课上的很有感染力、很精彩,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一个老师全身心融入学生的感人场面。吴老师上课给我最大的印象是她有很强的感染力。整堂课下来,学生也是个个快乐开心极了。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记得吴老师在上课开始时,为了拉近同学生的距离,还特意问了同学们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是喜欢玩还是喜欢上课?吴老师本想同学们会回答“喜欢玩”,可以在玩中开始新课,可大部分同学回答“不喜欢玩”。引起了全礼堂的一片轰动。可见我们老师在平时向同学们灌输的是什么思想,在老师的心中“爱学习”才是好学生。殊不知,爱玩才是孩子的天性。我们老师即要孩子学好,当然也得让孩子玩好,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才能真正搞好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吴老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每种估算方法的理解给这种估算的方法取个名字。例如:小估、中估、大估、大小估、四舍五入估„。学生可能会想,自己能想出一个估算方法名字,自己是很了不起的,会增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探索,不断学习的兴趣。她的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没有刻意追求形式与热闹,而是围绕如何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精心组织教学素材,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巧妙预设教学过程。在课堂上,教师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吴老师的带领下,真正的步入到数学的思维中。

在教学过程中,吴老师非常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在她的课上有疑问,有赞许,有笑声。全体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通过交流、发现、辨析、整合,终于获得了共识。值得一提的是,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了倾听、接纳与评析,这对完善学生的人格,意义是深远的。

在教学过程中,吴老师尊重每一个学生,她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选择和判断,也从强迫学生去认同。她以热情的鼓励、殷切的期待、巧妙的疏导与孩子们思维共振,情感共鸣。她用那真诚的爱心感染了孩子们,贴近了孩子们的心。她以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把学生推到自主学习的舞台上,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教是为学服务的。在吴老师的课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潜在而深远的,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外显而巨大的。她为学生创设各种不平衡的问题情境,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尝试、探究、猜想、思考,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思维空间。

教学结束时,无论是学生还是听课老师,大家都没有一丝倦怠,反而有种“意犹末尽”的感觉。一节好的数学课,要有个性,有思想,不盲从,不渲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学会思考,让学生在数学思考中获得成功的快乐。这正是体现了吴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和人格魅力。

可以说:和谐的课堂正如优美的交响乐,是在主旋律下多种旋律的和谐共鸣。教师的教学就是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想法,让不同的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再通过师生建设性的对话,使认识得以深化,情感得以交流,个性得到发展。

2、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情境创设已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些生动活泼、有趣新颖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有意义的课堂学习情境令学生备感兴奋。但是一些看似热闹、牵强附会、缺少数学思考的学习情境也很令人不安和担忧。我们不得不问:为什么要创设情境?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学习情境?怎样创设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创设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数学以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与生活保持着一定距离,创设情境要沟通两者的联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感受浓浓的“数学味”。创设有思维价值的数学活动情境,使数学活动有效促进学生的思考。数学内容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十分自然地找到现实原型,并且现实原型的引入确实能有效地增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此时的生活情境就是合适的、有价值的;如果数学内容本身没有明确的现实原型,并且从数学知识本身引入反而会更直接、更清晰,此时,直接从数学旧知开门见山地引入,同样能大大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一个有智慧的教师,应该善于为学生创设思维冲突,引发深刻思考。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惊喜”,这些都是学生智慧的火花与创造的灵感。一个智慧型的教师,会抓住时机,进行渲染、鼓励、挖掘,使这“无法预约的精彩”成为学生思维碰撞的又一个平台。总之,我认为数学情境的创设要立足数学学科本质,讲求数学思维的含量,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与把握。

3、智慧的教

首先,应该注意清晰授课。一个人在认知清晰和口头呈现的清晰性上有着很大的差异,教师的课堂语方或讲话方式就会影响教学内容呈现的清晰度。一些公开课之所以很成功,给学生及听课的老师以一种享受,对教学语言的精心设计,在这中间起了很大的作用。

其次,要能顺势把握生成。“动态生成”是新课标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因此,面对“生成”,教师不但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更要在随机应变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根据课堂教学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整课前的预设,给学生腾出空间,为生成提供条件,鼓励生成。教师对生成性资源的把握很重要。首先,教师要有课程资源意识,读懂生成性资源对学生发展的价值。课堂上,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实际提出具有挑战性且有价值的问题资源,引发学生探究,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使生成的问题成为学生研究数学问题的重要资源。另一方面教师要精心预设,为可能在学习中自然生成的资源搭设生成的平台,给生成资源以“着陆”之机。一节课只有40分钟,哪些生成的新问题要渲染放大?哪些问题能引发有价值的再思考讨论,有可能进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在短时间内做出理性的判断,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机智地筛选,巧妙地运用。与本节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并能触动学生交流欲望、思考兴趣的生成资源必须用好;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紧密相连并促进学生数学思考的生成资源必须用好;不管是正确还是错误的问题,只要有价值的都要用好。教师要用心、用情、小心翼翼地呵护那些可贵的“与众不同”、稍纵即逝的偶发性资源,真正发挥它们的价值。我们应精心地预设生成,宽容地接纳生成,理性地认识生成,机智地筛选生成,巧妙地运用生成,让课堂在动态生成中充满智慧与活力。

再次,要能随机巧妙点评。一个充满智慧的教师,往往能够随时把握学情进行精彩的点评。教师适时、适度的点评,是师生心灵的对话,是思维火花的碰撞,也是更高层次的智慧引领。

同时,智慧的数学课堂要对学生的精神方面有感染力,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中数学存在的价值,以及数学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和艺术享受。智慧的数学课堂也应该有创生力、再生力。学生可以利用在课堂中学到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各种问题,达到学以至用。

篇8:做一名智慧型教师

我于2005年调到湖北省宜昌市第十八中学,转眼间已经过了十一个年头,中间有过七年担任班主任的经历,当初接手班主任就像是接到了一个烫手的山芋,现在回过头看,却是这些年来最宝贵的经历,因为这些经历让我向智慧型教师靠拢增加了砝码。正如意大利爱国诗人克·罗塞蒂所说:“过去的一切都是智慧的镜子。”

2007年,我已经把接手的第一届学生带到了高三,虽说带了两年,但是经验仍然缺乏,管理班级总是粗线条,有了问题便大刀阔斧拿学生“开刀问斩”,多年后师生聚会,学生们总会重提我以前的语录:“你们扣班上的量化评估分,就是要我的命!”“你看我不生气的时候是个蛮好的人,我生起气来就不是个人!”“你们现在这不叫谈恋爱,简单点儿说就是思春!”……每次模仿这一环节总让我有些无地自容。总之,当时处理事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有事说事,没事就相安无事”。

一天课外活动,班上的一名篮球爱好者在打球时争抢得太激烈,结果被别人撞倒在地,把鼻梁骨撞断了,当时其他同学七手八脚地将人抬到医院。我听说后,想到人已经在医院里就应该没事了,正好到了周末放假,安心在家休息呢!正逛着街,接到家长电话了,非常不客气地说:“我的孩子受伤了在医院躺了几天,作为班主任,照面都没有打一个,你是怎么做老师的!限你在一个小时内出现在医院我孩子的病房里!”然后就挂断了电话。当时我整个人懵了,心里充满了委屈和气愤,我一个教师凭什么受你一个家长的摆布!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冷静思考,如果我是孩子的家长,孩子在学校受伤了,作为班主任没有任何表示,家长的心里肯定不好受!后来我主动和家长联系,现在确实不能赶过去,希望家长谅解。上班后,我立即组织了班干部和他们一起赶到医院探望,之后自己又单独去了几次,学生康复出院后,此事才得以完结。回想此事,为什么当时我的处境会如此被动?原来我平时对待学生只用了一种方法:“大棒”政策!管理学中一个永恒的原则:“胡萝卜加大棒,恩威并施。”道理如出一辙,对待学生,我缺少了“萝卜”和“恩”,只剩下“大棒”和“威”了。我只想让他们听话,他们听话了就不会伤害我的利益,大家就相安无事。学生病了,受伤了,我的利益没有受影响,没事儿!只是他们在“大棒”下听话了,但是没有从心里服我,结果只会“大事小事不断”,班级管理永远“治标不治本”。那件事后,我处理学生的问题,不再拿自己的委屈和利益说事,而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多思考他们的想法和利益,与学生的对话不再针锋相对,处处不饶人,而是幽默圆滑。方式转变了,自己反而觉得他们更加可爱了,他们也愿意听我说话了,甚至愿意替我分担班级事务了,这才有毕业后经常喊我小聚的场面。

每每想起以前的学生,这件事最让我记忆犹新,它是我工作中思想转变的“分水岭”。许多事情就是一念之差,许多结果也只是一步之遥,作为教师我终于知道,对待学生,最智慧的做法原来是“关爱”。

哈佛大学塔尔教授说:“知识是信息,智慧是改变”;北师大肖川教授说:“智慧是个体面对现实情境解决问题,以求得更好的生存、发展和享受的机智和策略”。作为当下的一名教师,我们面对的学生和环境已经和以前大有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一是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没有人能够光凭教材中理论、概念教导学生,学生问题千奇百怪,即使教师相信民主、尊重、个别差异等理论,依然手足无措。二是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应付教育工作中时刻会发生的繁杂问题,教师需要特殊的技巧合情合理地解决学生中间发生的各种问题,需要运用教育智慧,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三是教育创新的需要。我们面对的是“90后”,甚至“00后”的“新新人类”,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需要变更,更要讲究方式方法。

那么,如何让自己成为一名智慧型教师呢?我认为要做到如下两个改变:一是改变自身性情,学会宽容和忍耐,善待每一位学生,锻造富有人格魅力的情感智慧。二是改变互动方式,交往互动,互惠共生,形成师生交往的实践智慧。教师如果一贯使用尖酸嘲讽的语言,尽管满含“恨铁不成钢”的成分,但师生之间的隔膜就在这不经意中产生。这样不适当的表达,不仅无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反而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激起学生的怨恨心理、报复幻想,甚至闭锁心灵。关爱学生是第一步,关爱学生还要做到三分教育,七分等待。学生的转化需要时间和空间,不要不耐烦,不要把学生逼到死角,穷追猛打和喋喋不休只会把事情弄得更糟。

上一篇:箱子里的孤独怪五年级作文下一篇:团日活动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竞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