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处2012年工作计划要点

2024-05-11

科技处2012年工作计划要点(共11篇)

篇1:科技处2012年工作计划要点

科技处2012年工作计划要点

2012年是学校“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第二年,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拓创新,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促进科学研究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整体提高,把我校建成具有一定影响的应用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推广中心和科技文化信息中心,根据学校总体安排部署,特制定2012年学校科技与学位工作计划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加快转型为主线,以质量提升为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扎扎实实办好本科教育,务实进取做好地方文章,凝心聚力提升办学水平;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努力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民满意的教学型、地方性、应用型本科大学。

二、工作思路

1.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与任务,加强对科研工作的领导,健全科研工作制度。新制定的办法8个,分别是《河西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管理办法》、《河西学院科研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河西学院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办法》、《河西学院研究所管理办法》、《河西学院科研助理管理办法(暂行)》、结合人事处绩效工资改革的相关办法,制定《河西学院科研基础工作量及津贴计

算暂行办法》、《河西学院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河西学院校地校企合作管理办法》;修订的办法有2个,分别是《河西学院(重点学科)硕士点预备学科建设“十五规划”》、《河西学院(重点学科)硕士点预备学科遴选办法》;

2.完善科研激励机制,提高科技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加大科研项目经费的配套力度,在2011年科研配套经费的基础上,再增加20万;加大科研创新与应用校长基金项目及青年科研基金项目的资助力度;

3.加大对科研和学术骨干培养的力度,努力培育有特色、有影响的科研团队;整合校内外科研资源,争取高规格、高水平科研课题的立项;

4.争取承办国内、省内有影响的大型学术会议,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

5.积极探索学校直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有效模式,初步理顺服务机制,拓宽校地合作领域;

6.积极准备新增本科专业的学位审核工作,并通过省学位办的评审。

三、具体任务和措施

1.把重点学科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与人文社科基地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通过重点学科建设和虚设研究机构的整合规范,进一步加强学术梯队建设,形成以河西研究为特色的学术梯队,基本覆盖全校8个学科门类,再培养1-2名左右的省级学术技术带

头人,积极申报教育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和省上有关人才扶持计划。

2.加强科研立项和管理工作。为全校教职员工做好科研服务工作,及时发布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信息,开展教师项目申报的培训,做好国家、省级纵向科研课题的申报工作,全力组织教师投标各级政府各类科研项目和企业事业单位委托项目,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争取国家级项目立项3项,教育部项目1项,省级项目12-16项,教育厅项目20项左右。做好学校科研创新与应用校长基金项目及青年科研基金项目的申报工作,按照项目是否对学校建设发展有利,是否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是否具有实用性和应用性,是否形成科研团队等原则进行审批立项。切实做好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中期评估检查工作,保证科研项目的进度和质量,督促到期科研项目及时结项。严把科研经费使用关口,做到合理开支。

3.积极探索校地科技合作渠道,拓宽校地合作领域。合理利用学校智库优势,大力提倡课程任务较轻的教师,积极争取星火计划、农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技术推广项目,提高技术研究与发展人员的地位,创造更为宽松的科技开发环境。同时特别重视渗透着学术思想的文艺创作成果,支持各类文艺创作活动,促进文学艺术各学科的发展。积极协调人事处、教务处等部门制定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方面的人事管理及津贴分配等管理制度,建立教师下基层开展支农帮教等实践工作机制。全面深入落实各项校校、校院、校地合作协议,积极推进与省社科院等合作

单位的深度合作,督促二级学院与地方科技部门及企业单位签订的科技合作项目顺利实施。

4.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积极组织高层次学术活动,邀请40名左右国内知名专家来校讲学,支持鼓励校内学者专家外出讲学、交流。争取承办一次全国性学术研讨会,一次全省性学术研讨会。承办5-10场校内青年教师学术报告会,举办学术月活动,活跃学术气氛,促进学术交流,使教师、学生更及时、更有效、更直接的了解学术前沿动态,激发教师学生的研究与学习动机,提升教学、科研、学习的质量。

5.认真做好学位工作。2012年保证新增本科专业顺利通过省学位办的评估并获得学位授权。进一步规范学位授予工作,以学位授予标准作为调控学生学习质量的杠杆和学风建设的有效措施,加强学生毕业论文的管理。将毕业论文、英语四六级成绩和学位授予紧密挂钩,不授予学位的毕业生将控制在毕业生总数的5%左右。

6.做好学术馆的服务工作,进一步拓展学术馆功能,为更多的学术活动和其他活动提供服务,营造更加浓厚的学术科研氛围。

7.加强校内研究机构管理。制定全面系统、科学合理的研究机构考核管理办法,开展研究机构评估考核工作。以此促进研究机构稳步、有序发展。鼓励各研究机构立足自身优势,有效整合校内各类资源,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努力促进学校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

8.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强化服务意识,为全院教师提供科研优质服务。全体人员要强化服务意识,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和业务

知识的学习,以适应科研事业的发展,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利用科技处网站、学位办网站,发布有关项目申报、奖励申报等信息,及时报道有关的学术活动、学术动态,提高办公效率,为学校科研及校地合作做好基础工作。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二日

篇2:科技处2012年工作计划要点

2011年工作总结

一、优化科研机制,强化科研保障

(1)健全科技制度

结合学院发展的总体要求,认真制定了科技处“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工作方向,理清了工作思路,落实了工作内容。

(2)优化科技计划管理体系

按照院党委、行政的工作部署及上级科研管理部门的工作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了对项目“纵向分段管、横向分级评”的新型管理体系,更好的发挥了科研部门的引导、促进作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积极组织实施科研项目,切实落实科研经费安排

(1)在课题项目方面

全年组织教职工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共计138项,最终项目立

项为48项(有两大类科研项目未下立项通知)。申报立项目数较往年提高27%。共获得科研经费78700元(其中两大类科研经费未到账,预计76000元),同比增长125%。

目前已结题项目数为25项,较往年提高17%。

(2)在论著出版及论文发表方面

全年共出版学术专著11部,同比增长37% ;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篇,同比增长20% ;一般期刊发表160余篇,同比增长15%。

三、积极宣传、扎实推进,全力营造科研工作的良好氛围

(1)为保证全院教职工能及时了解科技政策,把握科研方向,我处全年及时更新政策法规及上级文件共21件,介绍、编写各类科研业务知识5篇。

(2)全年组织对6大类38个项目进行了中期跟进检查,确保了项目按时、按质推进。

(3)建立了学院内部的“网上科研工作交流群”,及时收集需求、反馈信息。将科研工作的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有细节,落到实处。

(4)努力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实现教育、科研两手抓,初步建立科研学术团队,加强对学科及专业建设的科学研究。逐步形成以“科研促进教学”和“科研服务教学”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对外科研合作交流,促进资源聚集

我处人员十分注重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先后参加了省教育厅第十

二期省级教改课题研究骨干教师培训班暨学术研讨会、省科技厅2011年科技计划管理培训班等各级各类培训班、交流会。

为学院在科研工作方面学习借鉴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还与上级相关科研主管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为今后工作的开展做了很好的资源储备。

五、加强部门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1)建立学习型团队

通过加强科研政策法规等知识的学习,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人员素质。

(2)建设服务型团队

①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夯实工作基础;

②面向全院广泛了解需求,积极主动解决教职工对科研工作的各种问题;

③建立项目跟踪服务制,以服务铸平台、保项目、促发展、提品质、引资源。

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存在的问题:

学院科研工作基础浅,底子薄,路子窄。科研工作应重视基础工作,努力营造科研氛围、培养科研人才、打造科研团队。发展战略上应紧密结合学院的特色教学与优势专业,做到“术业有专攻”,集中

力量打造我院的品牌科研项目,争取做到“教学促科研、科研带发展”的优势循环。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1)在院党委行政的领导下,认真完成常规工作;

(2)建立学院特色科研团队发展规划及相应的扶持政策;

(3)加强科研型教师的挖掘、培养工作。建立具有我院特色的“科研访学”体制,让“思想走出去,项目拉回来”;

(4)针对我院中青年教师多的现状,拟建立“科研导师制”,发挥老专家、老学者在科研工作上的传帮带作用,提升我院中青年的科研水平。

科研工作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具有较长的周期性。明年学院科研工作形势比较严峻,但我处工作人员必将齐心协力,争取更大的成绩。

科 技 处

篇3:2012年兽医工作要点

1. 精心谋划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兽医工作, 努力提高兽医服务水平

(1) 调整思路, 明确目标任务我国已进入经济社会加快转型的关键阶段, 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 养殖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产业结构的调整, 对兽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关国际组织将兽医服务定位为全球性公共产品。兽医工作在保障动物产品生产供应、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兽医工作的两大任务是有效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动物防疫目标是逐步消灭重点动物疫病。要不断提高兽医行政执法水平, 加强制度建设, 构建完善长效机制, 切实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适应人们对动物产品消费的数量和质量需求。

(2) 理清兽医工作职责, 提高兽医服务水平要构建兽医工作责任体系, 着力提高兽医工作组织管理水平。在继续坚持动物防疫地方政府负总责的框架下, 强化管理相对人的动物防疫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责任, 构建"地方政府负总责, 生产者承担第一责任, 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兽医工作责任体系。要履行好兽医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责。要把兽医公共服务的统一性与市场服务的多样性有机结合起来, 处理好政府兽医工作机构与社会化兽医服务组织的关系, 发挥好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作用。同时, 加强政策引导, 构建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 提高兽医行业自主服务水平。鼓励大型企业中的执业兽医参与社会化服务。

(3) 强化政策研究, 增强兽医工作的针对性围绕兽医工作中心任务, 组织开展兽医事业发展重大政策调研。结合实际, 提出符合事业发展需要的政策建议。重点组织开展兽医法律法规、基层兽医服务体系、重点动物疫病防控政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兽药质量监管及兽医工作基础建设等的调研。积极为推动兽医事业科学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出谋划策, 做出贡献。

(4) 结合实际, 建立健全兽医工作长效机制要按照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要求, 制定禽流感、口蹄疫防治计划, 猪瘟、蓝耳病、常见猪病及常见牛羊病防治指导意见。启动实施畜禽健康促进计划, 加快推动种畜禽主要动物疫病的监测净化工作, 严格种畜禽养殖的市场准入标准。各地要以实施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为契机, 结合当地实际, 制定辖区内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和重点动物疫病防治计划, 大力开展宣贯工作。

2. 强化措施, 毫不松懈地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1) 着力强化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和监测等基础工作

按照2012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 抓好春秋两季集中免疫, 加强日常补免, 尽力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当”。按照2012年国家动物疫病监测计划、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做好疫情监测和预警工作, 严格疫情报告和核查制度, 要充分发挥中央、省、市、县、乡五级动物疫情测报体系和动物疫情测报站的作用, 保证疫情信息及时、报告准确。重点组织开展口蹄疫、禽流感、布病等疫病病原学专项监测, 做好疫情形势研判, 为制定完善重点动物疫病防治计划提供科学依据。继续开展种畜禽场主要垂直传播性疫病监测工作。完善应急防控机制, 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应急管理等相关业务培训, 及时果断处置突发动物疫情。统筹做好常规病防治工作, 加强对生猪、牛羊疫病防治的指导。

(2) 着力强化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的防范坚持内防与外堵相结合, 加大边境地区防控力度。加强非洲猪瘟、小反刍兽疫等外疫防控技术储备。做好非洲猪瘟风险分析评估。加强边境地区监测、疫情排查、边境督查等防控措施。做好边境地区联防联控, 积极协调有关部门, 建立健全跨部门协作机制。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 果断处置突发疫情。继续推进马鼻疽消灭工作。

(3) 着力强化布病等人畜共患病的防控继续加大对布病的防控力度, 有效遏制人畜共患病的上升态势。积极争取政策, 做好实施“布病防控三年攻坚计划”的准备工作。按照《全国布病防治工作方案》要求, 分区防治, 分类指导;实施好14个部委联合下发的《防治包虫病行动计划 (2010-2015年) 》, 对包虫病重点省份, 要开展疫情调查, 加强免疫、检疫、驱虫等各项防控措施, 要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做好综合防控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大对血吸虫病家畜查治、家畜圈养、封洲禁牧、安全牧场建设等综合防治措施力度, 巩固防治成果, 严防疫情反弹;做好狂犬病、结核病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3. 切实做好兽药监管工作, 提高兽药质量

(1) 强化兽药质量安全监管继续实施兽药良好经营规范 (GSP) , 规范兽药经营活动。继续加强兽药质量监督抽检工作, 强化抽检结果利用, 实施检打联动, 进一步提高兽药质量安全水平。完善兽药标签和说明书范本。加强兽药监管信息建设和运用工作, 提升兽药监管信息化水平。紧紧围绕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继续做好疫苗生产、供应以及质量监管工作, 满足防控工作需要。继续健全完善驻厂监督、飞行检查、批签发等监管措施, 深化经营、使用环节监督抽检模式, 确保兽用生物制品安全有效。加大对不合格产品的处罚力度, 严格查处违规生产企业, 确保疫苗质量安全。

(2) 健全完善兽药政策法规和标准开展《兽药管理条例》执法情况调研, 加快推动《兽医器械管理条例》立法进程, 抓紧推进出台《兽用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管理办法》;完成《兽用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兽药注册评审程序》和《飞行检查工作程序》制修订工作;启动《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管理办法》、《兽药注册办法》、《兽药GMP培训指南》、《兽药GMP检查员管理办法》和兽药注册及分类资料要求调研修订工作;开展2010版《兽药典》未收载品种兽药标准的清理和发布工作;推进2015版《兽药典》编纂工作, 开展兽药标准修订工作。

4. 加大执法力度, 努力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1) 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全面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意见》, 扎实推动动物卫生监督各项工作的开展。严格执行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六条禁令”。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整顿。开展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执法能力考核, 重点解决差额补贴、自收自支的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以及不具备独立执法主体资格和独立账号等突出问题。完善动物卫生监督法规标准体系。强化养殖环节动物卫生监管。贯彻落实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加强屠宰环节动物卫生监管。健全生猪定点屠宰环节“瘦肉精”监管制度和措施, 推进产销联动、检打联动, 落实屠宰企业主体责任, 强化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规范动物卫生监督行政行为。开展年度行政处罚案卷评查、行政许可档案抽查, 规范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和行政强制行为, 提升动物卫生监督依法行政水平。严格动物卫生监督证章标志管理。强化使用监管, 严查违法、违规、违纪行为。推进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 推行动物检疫证明出证电子化。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模式创新试点。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队伍的培训。

(2) 深入开展兽药残留监控工作加强兽药使用监管, 实施好《动物及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 强化畜禽等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测。继续实施兽用抗菌药使用整治行动, 强化抗菌药监管和科学用药宣传,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兽药重点品种安全再评价工作。加强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 保障用药安全。

(3) 加强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积极推进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 加快推进生物安全区建设与评估。研究制定生物安全区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意见, 完善无疫区管理技术规范, 制定生物安全区标准。在6个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省份开展跨省调运动物卫生风险评估试点。强化已建成无疫区的监测、督查。开展省级动物卫生风险评估试点工作, 各省份要组建动物卫生风险评估机构, 建立专家队伍, 开展技术培训。

(4) 积极推进动物标志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和推进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完善畜禽标志和养殖档案管理等办法, 制定数据库建设等规范标准, 制定追溯体系建设规划。完善中央和省级数据中心建设。制定发布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的考核评价指标, 加大宣传培训和监督检查力度。

(5) 加强兽医实验室和动物诊疗机构的管理加强兽医实验室管理, 就是要健全完善兽医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强化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严格动物病原微生物菌 (毒) 种管理。深入推进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 组织开展实验室能力比对工作, 提高实验室检测诊断能力。加强动物诊疗机构管理, 就是要重点规范城市动物诊疗市场, 着力培育动物诊疗机构发展, 推进动物诊疗机构的标准化建设。

5. 不断创新兽医管理体制机制, 提高机构队伍工作能力和水平

(1) 深入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在巩固现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 继续采取积极有效措施, 按照“完善机制、提高素质、增强能力”的要求, 深入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要全面总结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 深入研究进一步完善兽医管理体制机制的政策措施;要坚持改革方向不动摇, 特别是要处理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与乡镇综合改革和地方机构改革的关系, 避免各级兽医工作体系产生新的波动;要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 规范乡镇畜牧兽医站的标准化运行。

(2) 加快新型兽医队伍建设加强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创新兽医队伍管理手段;深入推进执业兽医制度建设, 继续做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 研究完善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长效机制;加大执业兽医制度宣传力度, 加强从业资格准入管理和从业行为监管。继续强化官方兽医队伍建设, 做好官方兽医培训工作。努力提升官方兽医队伍整体素质;加强乡村兽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和管理, 强化乡村兽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落实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经费, 加强经费使用管理;加快建立地方兽医行业协会, 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行业协会各自的资源优势, 形成推动兽医事业发展的合力。

6. 加强兽医科技工作, 为动物防疫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1) 加快兽医科技发展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 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推进成熟技术产业化。加强兽用生物制品应用技术研究, 完善产业化品种结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配套技术。加强中兽医和中兽药研究, 发挥中兽医和中兽药在动物疫病防治中的作用。有效利用各级兽医机构和人才队伍, 抓好综合配套技术、集成示范技术、快速检测技术的推广应用, 积极探索针对各类养殖场所的疫病综合控制措施, 促进风险关键点控制技术在从农场到餐桌全过程中的应用。

7. 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不断增强参与国际兽医事务的能力

篇4:科技处2012年工作计划要点

一、立法工作

1、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从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地方立法的新形势和新需要出发,坚持把立法质量放在首位,按照急需先立和“立、改、废”结合的原则,抓紧制定、修订关系我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保障民生、文化发展等领域的立法,增强法规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2、落实年度立法计划。全年计划制定、修订法规7件。拟制定林地保护条例、城镇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摊贩管理条例等3件地方性法规;修订消防条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工程建设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等4件地方性法规;做好计算机网络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19件法规的立法调研论证工作。及时审议批准长春市、吉林市及民族自治地方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和单行条例。

3、完善立法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专门委员会、人大代表和立法咨询员在法规草案起草中的作用,加强法规草案起草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提高法规草案起草质量。

4、拓宽民主立法渠道。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采取专题座谈会、论证会等形式,扩大公民对立法工作的有序参与。通过《吉林日报》及省人大网站公布法规草案,公开征求相关意见建议,推动立法工作与社会公众的沟通和互动。

二、监督工作

5、加强计划和预算监督。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1—8月份执行情况和2011年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审查批准2011年省本级决算。召开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针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继续深入开展部门预算执行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调查,探索和完善部门预算审查工作机制。

6、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全省公安机关创新社会管理、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业集中区建设、国有资产管理等工作情况的报告;听取和审议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全省法院立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听取和审议省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基层建设与促进公正执法工作情况的报告。

7、依法开展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组织开展对国家河道管理条例和省河道管理条例、药品管理法和省药品监督管理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检查,发现和督促解决贯彻实施法律法规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搞好对有关法律贯彻实施情况的检查。

8、就全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调研。重点调研公益性文化场所建设、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提供、公益性文化活动开展以及财政保障等方面情况。

9、开展专题询问的调研工作。就询问这种监督形式开展调查研究,规范制度设计,为常委会开展专题询问做好准备。

10、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认真研究处理公民、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组织提出的审查建议,督促有关制定机关搞好规章的清理工作,有效实施法律监督,维护法制统一。

11、依法做好人大信访工作。畅通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渠道,对重大信访事项及时转办交办,加强对信访问题的综合分析和督办工作,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解决,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继续办好人大信访干部培训班。

三、人事任免工作

12、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依法做好省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和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提请的法职人员的审议任免工作。

13、做好代表资格审查工作。认真做好人大代表的代表资格的审查、确认工作。

四、代表工作

14、加强代表议案和建议的办理工作。及时召开代表建议交办会,确定10件重点建议,重点办理。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机制,严格按时限、按要求答复,不断提高办理质量。起草制定省人大代表建议督办检查办法。

15、组织好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充分发挥代表作用,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征求代表对法规草案的意见。组织代表开展“三察(查)”活动。组织开好代表政情通报会。继续办好《代表之声》。

16、加强对基层人大代表工作的联系指导。密切代表同原选举单位的联系,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五、换届选举工作

17、搞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总结工作;做好省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与党委组织部门共同做好我省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

六、调研工作

18、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围绕总结本届常委会工作深入开展调研,总结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基本情况和基本经验,进一步深化对依法履职、完善工作方式方法的探索与研究,推动我省人大工作创新发展。

七、宣传工作

19、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围绕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重点,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提高人大新闻宣传报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做好《吉林人大》、《吉林人大信息》的编发、交流等工作。继续加强机关办公信息化和吉林人大网站建设。

八、外事工作

20、加强对外交往工作。扩大与外国地方议会的友好交往,拓宽交流领域,丰富交流内容,提升外事工作层次,充分发挥常委会在外事工作中的作用。

九、自身建设

21、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提高履职能力。坚持民主集中制,依法按程序办事,不断完善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切实强化制度建设,努力提高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质量和水平。加强会风建设,提高会议质量。组织好常委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专题讲座。

22、加强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办事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办事机构的工作制度,健全和规范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委员会之间、委员会和常委会办事机构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密切配合,互相协调,提高整体工作的合力。

23、加强机关建设。全面加强机关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干部的理论素养,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不断深化学习型机关建设,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丰富学习方式和内容,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机关党的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三帮扶”等活动,努力提升执政能力;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导向,加大干部的培养、使用和交流力度,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干部脱颖而出的制度条件和机关氛围;着力加强机关文化建设,提高机关文化内涵;扎实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做好政务和后勤保障工作,确保服务质量和效率。以优异的工作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十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篇5:科技处2012年工作计划要点

2012年我校共青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和纪念建团90周年为契机,认真贯彻团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学校党委的工作部署,围绕学校育人根本目标,深入推进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两大任务,继续狠抓基层组织建设和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青年志愿服务和学院共青团工作考核等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我校共青团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做好新形势下的高校青年学生工作。

一、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不断深化和创新思想引领工作

1.深入开展“与信仰对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

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主题活动,组织动员学生组织和校园学生媒体在广大学生中集中宣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邀请专家学者等进高校举办十八大精神解读报告会和形势政策报告会。

以纪念建团90周年为契机,邀请校外和组织校内的优秀青年典型举办“与信仰对话--我的青春我的团”报告会,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开展“五四”表彰、我校第二届“感动科大”人物评选和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挖掘选树青年身边的青春榜样,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劳动创造财富、奋斗成就人生的价值观念。

开展“学雷锋”主题团日活动,动员各级团组织特别是基层团支部集中开展以敬老扶幼助残、参与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十佳团日”评选表彰工作。

2.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通过理论框架训练与能力结构培养相结合、社会实践与社会观察相结合的途径,深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办好我校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对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对外交流、日常学习等课程进行合理设计和调整,进一步提升大学生骨干培养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团校建设,举办第六、七期团员培训班。

3.推进分类引导工作。

推进《思想引导大纲》的转化工作,编写适合我校基层团干部使用的《青年思想引导手册》,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突出延安精神、陕西人精神宣传,推动分类引导工作取得实效。

4.稳步推进学校共青团“红网工程”。

继续抓好全校团组织微博体系建设,在现有的基础上,到6月底前覆盖所有高校团支部,进一步规范各级团组织官方微博的管理和使用,形成“各自独立、相互联动”的完整体系,积极联系青少年大量聚集的社会网站,充分运用微直播、微访谈、微视频等形式,促进青年互动、联系引导青年。

启动全校团学干部飞信群建设,利用飞信工具及其短信群发功能,构建校级、院级、支部级的三级共青团组织间高效、精准的联系、指挥平台。打造贴近学生的时尚品牌活动,形成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渗透和强化正面思想引导。

做好团委、学生组织网页、《科奕》报等团属媒体的管理和建设,提高团属媒体的影响力。

5.配合学校党政切实维护校园稳定。

积极关注和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对舆情信息的收集和研判,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发挥共青团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配合学校党政切实维护校园稳定。

二、把握学生现实需求,服务学生成长发展

6.加强和改进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

贯彻落实教育部、团中央等部委新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定位、目标和工作规范,制订《陕西科技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管理办法》。组织开展好2012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依照“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原则组建各级重点实践团队,努力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为重点实践团队提供支持和帮助。继续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和答辩环节的指导工作。

规范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研究制定《陕西科技大学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实施办法》。以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为目的,以关爱农民工子女和环保为重点项目,以各级青年志愿者服务团为工作抓手,建立一批志愿服务基地,形成“一院一项目”的工作格局,形成社会功能。完成好今年我省黄陵公祭活动和校内的志愿服务工作。对全年优秀的志愿服务项目、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

7.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

深化竞赛在引导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方面的时代内涵,更加突出实践性和社会性。继续按照校内活动与省级、国家级活动相衔接的理念,实行校、省、全国逐级报备制度,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扩大竞赛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完善作品申报和评价体制,加强竞赛培训与指导。制定符合我校实际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制度。举办好今年的校园科技创新节和校园文化艺术节。组织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知识产权杯”陕西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等竞赛活动。举办首届大学生公文写作大赛。举办举办2012届毕业生晚会和2012级迎新晚会。8.服务青年学生就业创业。

引导大学生骨干到西部地区基层一线建功立业,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宣传和选拔工作。

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在确保见习基地数量稳步增长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机制,提高质量,强化对接和管理。

9.服务青年学生现实困难和需求。

关心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广泛拓展渠道,吸纳社会资源,通过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结对帮扶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三、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 10.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工作。

在各学院团委建立了“5+2”型(4个年级团总支、1个研究生团总支、1个院学生会团支部和社团联合团支部)组织模式的基础上,以不断提升基层团支部活力为重点,提高团总支和团支部活动的针对性,不断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研究制定《陕西科技大学团总支和团支部工作细则》。继续开展“青春在学习中成长”学习型团组织建设活动,不断提高团干部的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推动全校团学干部自觉加强学习,大兴学习之风。

继续与相关部门和学院一起做好从第二批高校选派团干部(青年教师)到县级团委挂职工作,使之成为引导和帮助他们了解国情、观察社会、提高能力、坚定信念的有效途径。

以活跃基层团的工作为目的,研究修订《陕西科技大学学院共青团工作量化考核指标体系》。

指导好研究生会和学生会的临时学生党支部开展活动,加强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1.加强对学生组织的指导。

篇6:科技处2012年工作计划要点

2012年计划要点

2011年创联公司在董事长的正确领导和强力支持下,实施“三项”管理:(制度管理、思想管理、绩效考核管理);“二项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和“三不放过”,(出现事故和差错的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和员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公司运营逐步向规范化方向迈进。

总体分析:取得了三方面的成效,三方面的不足。

一、取得的成效:

1、公司员工队伍建设形成了“制度、思想教育、绩效考核”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人心渐齐,形象向好。

公司管理人员协作服务,团结共事,共谋发展的局面初步形成。公司员工遵守制度,执行公司决策,维护公司形象的局面初步形成。

2、产品的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向规范和积极有序的方向发展。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从业务部、订单和总调度、试验室、供应部,直到生产机房一整套数据,实现了电脑传输,避免了手工抄写及电话通知数据的误差。试验室建立了原村料检验和产品质量检验档案,严格了质量检验程序和检验记录。

成本控制一是从产品的配比调整上下功夫,由过去一成不变的配比模式,经过大量的试验数据,形成多种形式、不同部位、不同用途

的配比模式,初步实现了原材料使用的多样化,配比成本逐步下降。

二是从运营成本上做文章,一方面规范了各种购置、维修的程序和手续,购置、维修必须由司机、车队长、机长、站长共同评估后做出决定,减少了购置、维修的随意性和费用的跑、冒、滴、漏。仅使用泵车润管剂一项一年可为公司节约费用50余万元。

三是积极掌握使用新技术、新产品。

四是单车维修和耗油进行统计分析,试行对维修费用低和百公里耗油低于平均水平的奖励措施,鼓励全公司员工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

3、推行绩效考核,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明显提高。

针对公司实际研究制定了绩效考核办法,从公司生产总量完成24万方,罐车单车运输量完成531趟起,罐车司机每趟运距10公里以内奖励4.5元,10—15公里奖励5.4公里,15—20公里再加1.8元,20公里以上每趟2.7元,从11月份情况看奖励最多的可达到1004元,得奖少的只有不到500元,从根本上改变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

罐车司机不仅拉运混凝土积极性高,而且去工地的服务态度,以及维修、耗油的精打细算上也有了明显改观。

4、企业文化建设积极有效,员工精神 有了大的改观。企业文化的核心是让员工明白怎么做是对员工有利的,而且组织和鼓励大家 地去做,2011年通过,每月的班组例会向员工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念和员工应该去遵守的行为规范,公司简报及时宣

传员工中 光点,鼓励员工发挥自身所长,体现人生价值。公司管理的诚信为本,对待客户诚实守信,对待员工,“诚信通天下,优先赢市场”的经营理念深入人心。爱岗敬业、积极工作的热情逐渐渐高涨,爱护公司财务,主动动手维修车辆设备,为公司以展出主义,想办法的越来越多,信心越来越 良好的团队精神逐渐形成。

二、存在的不足

不足有三:一是过去公司没有一整套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更没有一整套维修、耗油等的统计数据。没有现成的好的管理经验,我和大家也都是干中学,学中干,好多管理办法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缓慢进行,有些很明白的道理在运用过程中考虑的接受程度也得层层教育发动缓慢实施。

二是处理业务量和回款率上缺乏行之有效的办法。对待一些老客户、业务做得不少,回款率却极低,手段强硬易丢失客户,丢失市场,稍一迁就又造成回款低、资金运转困难。

三是生产设备和运输能力不足,生产任务量大时不能及时满足客户要求,客户有意见。

四是管理的各个环节还没有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办法。

五、储料罐少,使用微粉极少。

三、2012年工作计划要点:

1、引深绩效管理,由简单的绩效考核向全面绩效管理迈进。2011年的绩效管理,除生产任务出勤、安全、维修、耗油、轮胎、服务质量等内容,年底成果运用之后,要再进行分析,论证,使各项

指标的考核运用更精细,更科学,更符合创联公司的实际。按目前的思路是从2012年开始原则上不再大的调整一线员工的工资基数,把工资增长的部分都放在绩效考核中考虑,干得多、干得好的多拿报酬,干得少,干得差的少拿,用绩效去调节。

2、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和成本控制体系,质量控制由现有的简单质量控制,简要流程规范到全面质量控制体系,从原材料进厂质量分析把关到混凝土使用完毕全面规范流程,并加强对客户使用的指导和服务。

成本控制用数字分析管理,所有的维修耗油都要严格统计,每月 维修、耗油低于平均水平的为公司节约成本的员工都拔一定比例给予奖励。原材料在控制好进厂价格的同时,多试验,多做配比,从根本上可度一料多配比的局面。

3、强化业务和调度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和回款率。

2012年公司无论从市场竟争还是内部员工的着眼点,集中在业务和调度两个部门上,强化两个部门的工作显得犹为重要,两部门在继续做好客户档案和业务分析的基础上,要有新的措施和办法,业务部一是要放活,二是要订死。放活是有更多的自主权,并给提供业务费用,多和客户沟通和进行情感交流,二是明确业务量,责任到人谁揽业务,谁负责服务工作,谁负责回款工作。完成业务量和回款率的奖励,完不成的按比例扣除绩效工资。

调度部在建立客户档案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把行业每小时使用混凝土和不同部位使用量做统计分析,再把客户的组织能力与同行

业比较得出上、中、下,再按每天的方量调度罐车、泵车,做到科学准确。

4、在细节上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向管理精细化要效益。

篇7:镇2012年工作要点

2012年,根据市委、市政府“赶超浏阳,挺进三强”的总体要求,结合白兔潭实际,镇党委、政府特提出2012年工作思路和工作任务。

工作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坚持“抓集镇、抓商贸、抓环境(治安、人文、卫生)”的三抓工作思路,坚持基层基础工作不松懈,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理念、负重加压、真抓实干,实现“自选动作”创精品,“规定动作”争特色,把白兔潭打造成商贸大镇、城建名镇、休闲新镇和幸福小镇。

工作任务是:围绕工作思路,按照“落实更实,亮点更亮,效果更好”的要求,年内努力完成以下工作任务。

一、突出重点

1、加强集镇规划编制,主要是:

①做好庙宇的选址,报市宗教局批准后,做好规划及征地工作,力求三个月完成任务。

(责任人:钟敏、沈贤陆)

②做好金牛居委会办公大楼的选址及征地工作,力求三个月完成任务。

(责任人:陈朝科、沈贤陆、张申秋、肖祥早)

③做好驻镇单位新建办公场所的选址及规划工作,二个月完成任务。

(责任人:钟敏、肖申平)

④做好花炮原材料市场、农贸市场、大型生活超市的规划及征地工作,六个月内完成任务。

(责任人:凌伟、陈朝科、钟敏)

⑤做好刘家大屋的保护和维护,一个月内发出公告,宣传到位。

(责任人:沈贤陆、肖申平、夏昌文)

⑥严禁任何形式的违法建设。

(责任人:刘军、刘文滔、肖祥早、夏昌文、刘起志)

2、加快集镇建设步伐,主要是:

①中心汽车站、行政中心建设用地的补征及肖炎招家门前土地回填,三个月内完成任务。

(责任人:沈贤陆、张申秋、肖祥早)

②玄武大道开发商优惠政策争取及落实,二个月内完成任务。(责任人:凌伟、陈朝科)

③集镇新建建筑外墙全部采用墙漆。(责任人:钟敏、肖申平)

④玄武大道两厢新建建筑规划全部报陈立耀主席审定后方可报批动工。(责任人:钟敏、肖申平)

⑤玄武大道绿化工作,一个月内完成任务。

(责任人:肖申平)

3、加强管理力度,主要是:

①推行“垃圾不落地运动”:集镇及周边村每户均设立垃圾桶,镇村安排专人清扫保洁,集镇街道实行12小时保洁。开展清洁户评选活动,对乱扔乱倒垃圾行为进行处罚。

一个月内出台工作方案,两个月内做好宣传动员,三个月内实施规范运作。

(责任人:钟敏、刘江、肖祥早、夏昌文、刘起志)②“集镇秩序大整顿运动”:专项整顿乱贴乱挂、占道经营等行为,力争三个月见成效。(责任人:刘军、刘江)

③开展“我家门前栽棵树活动”:号召全镇居民每家门前至少栽种一棵绿树,要求统一购树苗,统一种植。

(责任人:欧阳戈德、刘军、肖祥早、刘起志、夏昌文)

二、夯实基础

4、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做好矛盾调处工作,及时发现矛盾,在萌芽状态化解矛盾,创建稳定的社会局面,力保“平安乡镇”称号。(责任人:周卫东、廖志高)

5、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和监督,加大“打非治违”力度,严格落实整改责任、整治措施,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责任人:周卫东、周远志)

6、进一步提升计划生育水平,加大违法生育惩处力度,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强化孕前管理和措施落实,提升计生水平。(责任人:李国平、唐安邦)

7、做好国地两税考核任务的征订工作,加大征缴和稽查力度,做到应收尽收,确保完成全年任务。

(责任人:周远志、张昌来、廖志高)

三、促进和谐

8、大力改善民生。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五保户”生活保障制度,做好农村养老保险工作。(责任人:周卫东、唐安邦)

9、推进文体卫生事业发展。创造条件改善和加强文化基础设施,搞好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责任人:陈利华)

四、狠抓基层

10、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打造一支战斗力强的干部队伍。(责任人:张昌来)

篇8:科技处2012年工作计划要点

一、印发“十二五”期间设备管理工作要点

征求各地区行业设备管理协会意见, 邀请设备管理专家研讨, 报王金祥会长审批, 提交第五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 印发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十二五”期间设备管理工作要点。

二、努力推进设备管理法规和规章建设工作

1.继续修订《设备管理条例》工作, 加强研究力量, 并举办践行《设备管理条例》发布二十五周年研讨会。

2.组织起草《关于进一步加强设备管理工作若干意见》。

3.组织修订1991年原国务院生产办公室、原国家计划委员会等七部委局发布《闲置设备调剂利用管理办法》。

三、拓展设备维修企业资质认证工作

1.按行业建立、推广、宣传全国设备维修示范企业。

2.联合举办首届全国设备维修研讨会。

3.建设设备维修实训中心。

四、努力开展全国设备管理表彰活动

1.计划第二季度,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第九届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和第五届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工作者表彰大会。

2.出版第九届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简介汇编和第五届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工作者先进事迹汇编。

3.完善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的设备管理评价体系, 开展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现场星级管理工作。

4.组织开展设备管理创新示范企业现场经验交流会。

5.筹备开展第十届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和第六届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工作者表彰活动。

五、开拓教育与培训工作新领域

1.试点建立设备管理教育实训中心。

2.联合有关大学研讨, 探索合作创建设备管理学院。

3.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行业设备管理师、设备点检员职业资格认证工作, 并编辑、出版《现代工业设备管理学》等系列培训教材。

4.适应设备管理形势发展需要, 开展设备管理课题研究。

六、不断探索设备工程服务新领域

1.继续做好全国质量信誉有保障供应商库和全国先进适用机电产品库的建设工作。

2.继续健全中国设备工程专家库及中国设备工程专家网。

3.分行业、分专业建设中国设备工程专家库。开展特种设备专家库的建设, 编撰《中国特种设备专家指南》, 逐步开展其他行业和专业的专家库建设。

4.4月, 出版《中国设备管理年鉴》 (2011版) 。

5.筹备建立中国设备管理评价体系。

七、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1.3月, 组织设备管理优秀单位和工作者代表参加在德国科隆举办的2012年二手机械设备、机械系统以及技术贸易国际展览会。

2.4月, 做好中日先进设备管理与维修技术大会暨展览会的筹备工作。

八、进一步发挥设备管理宣传导向作用

1.《中国设备工程》杂志应充分发挥协会会刊喉舌作用, 坚持“四位一体” (刊、网、活动、展览) 发展战略。重点做好“专家视点”、“专题策划”两大栏目;继续夯实杂志品牌“企业增效设备在行动”系列活动。逐步实现刊网互动, 积极扩大对外合作。

2.加强协会门户网站的管理工作, 及时更新报导内容, 更好为会员单位服务。

3.继续办好协会内部刊物《设备管理工作简讯》。

九、举办庆祝协会成立30周年活动

1.召开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成立30周年座谈会。

2.编辑、出版《中国设备管理协会30周年历届表彰单位回顾》。

3.编辑、出版《中国设备管理30年图志》。

十、加强协会自身建设和会员服务工作

1.组织召开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 审议通过第四届理事会的工作报告、财务报告、修改章程报告、修改会费标准报告, 选举第五届理事会理事。新一届理事会选举产生常务理事和领导成员, 决定各专业委员会主要负责人。

2.通过提高服务质量, 吸收更多企事业单位成为协会会员单位。

十一、积极支持分支机构和直属单位开展工作

加强分支机构和直属单位的管理, 组织协调、督促检查, 举办年度工作会议, 充分发挥为企业服务的作用。

1.工程机械维修委员会参加第20届国际 (北京) 热处理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 在宁波召开第八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

2.设备寿命周期费用委员会下半年召开第十届全国寿命周期费用技术学术会议。

3.电力设备管理分会开展电力企业设备备品配件联合储备调剂和设备信用管理工作。

4.鼓励发展产业基地, 探索建立产品制造示范企业, 适度发展工程技术中心。

篇9:科技处2012年工作计划要点

第二,加强规划与政策引导,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一是制定宣传贯彻落实《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的有关措施,完善再生铜、再生铝行业准入条件推动出台实施,开展再生锌行业准入研究;二是协助开展再生铅和铅蓄电池行业环保核查,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兼并重组,推动产业合理布局;三是继续推动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加强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引导。四是加快回收体系政策研究,推动国内企业“走出去”,搭建废旧有色金属采购联盟,提高国际原料采购话语权。

第三、促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一是编制再生铝科技发展指导计划,明确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重点项目。二是着力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围绕再生铅产业升级,进行节能减排技术和成套先进工艺技术装备普及的攻关。三是促进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力争将重大项目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四是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发挥再生资源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用,指导有条件的企业申报行业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协调、咨询和服务。

第四,组织好各项活动,提高对外合作水平。一是要集中精力办好第十二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和首届再生金属国际展览交易会。二是策划并实施好分会成立十周年庆典活动,大力宣传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大力宣传再生有色金属产品给社会文明和人民生活带来的丰富多彩,大力宣传再生有色金属在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方面的成就,通过评选、专题采访报道、宣传影片、摄影大赛、再生资源文化艺术推广等活动树立产业的良好形象。三是不断充实国内外会员,积极探索海外VIP俱乐部的的服务形式和服务手段,加强与国外组织和企业的合作针对性,全面提高合作水平。

第五,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秘书处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一是加强工作针对性,认真做好分会各部门未来3~5年发展规划,将部门目标与分会的总体目标及产业的发展战略有机的结合起来。二是加强分工协作,加强调研学习,健全档案管理,进一步提高秘书处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三是牢固树立“把协会作为事业干”的理念,建设一支思想作风过硬、团结协作一致、富有创新精神的员工队伍。四是加强财务、资产管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形成长效激励制度。五是做好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的各项筹备和组织工作,打造一届更加高效权威的理事会班子,为再生金属产业下一个五年的健康稳步发展夯实基础。

以上内容均摘编自王吉位秘书长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二届四次理事会工作报告》

篇10:2012年农业工作要点

2012年农业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以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为方向,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重点,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核心,以农业科技推广为重点,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着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推广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快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农业转型进程,推进农技推广体制创新,促进农业向园区化、设施化、规模化、板块化、集约化经营集中,着力完善多元化、社会化现代都市农业服务体系,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12年农业工作目标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9%,达11125元,实现农业增加值35.1亿元,增长4%,引进农业龙头企业2家,蔬菜正规化基地扩面1万亩,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6项,新增农民专业合作10家,创建市、区示范性专业合作社10家,新增农产品质量认证6个,完成农产品质量检测1.85万批次,完善完成基层农业服务体系改革,启动“汉味鲜公司+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一体化生产模式和徐古食用菌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启动申绿二期、完成天添二期工程。力争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2012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重点建设李集万亩正规 1

化生产基地,邾城万亩蔬菜正规化基地,三店万亩莴苣基地,汉味鲜万亩腌制菜及酱菜加工生产基地,双柳、涨渡湖2万亩企业正规化基地、泛涨渡湖区和旧街等地万亩水生蔬菜基地等正规化基地,力争正规化基地面积发展到12万亩。以玉如意、广地、汉味鲜为主体,兴建1个蔬菜交易配送中心。食用菌重点以徐古为核心,扩大规模,主攻单产,深化加工,实现工厂化、规模化。力争蔬菜常年园种植面积达22.5万亩,优质油菜种植面积达40万亩。

二、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培育高龙、灵星2个年产值过5亿元和大兴、汉味鲜、升阳等年产值过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全面打造百亿元农产品加工大区。积极引导4-5个示范性专业合作社跨区域经营,力争辐射带动10万农民增收致富。进一步完善政策性“三农”保障服务体系,扩大“三农”保险险种。着力抓好农业大项目的培育引进,积极扶持高龙、大兴、广地、帝元等龙头企业发展外向型农业,力争全年新增3-4家具有一定规模农业加工企业落户新洲。

三、加快推进“两型农业”建设。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积极推广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建设一批集成农业实用技术的高产示范片区,着手推广优质粮油免耕、直播、机插、机收等轻简型栽培技术80万亩,推广优质粮油标准化栽培技术25万亩,完成测土配方施肥180万亩,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600口,新增6处大中型畜禽养殖小区沼气治污工程,探索建立家庭

农业循环经济农场10个。

四、着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重点支持和建设14个街镇农产品检测站、18个市场检测室。继续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提高农业标准化水产水平。推进农业“三品”认证力度,力争“三品”认证数比上年增长30%以上。逐步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强化农产品包装、标识、标志管理。

五、重点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探索推广“管理在区局,服务在基层”的派出制模式,力争建立13个集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检疫、农产品质量安全于一体综合性农技站,提高基层农技站服务三农的能力。健全公益性职能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发展多元化、社会化的农技服务组织,逐步建立公益性与市场化服务相结合、多种所有制服务主体并存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

六、广泛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充分发挥临近武汉市科技资源优势,与农业大学,科研院所以及科技教育部门深度合作,积极搭建区域农业科技合作平台。组织科技人员重点在蔬菜种苗、优良品种进行攻关,大力推广高效、健康、生态的种植技术,以及农产品加工及储运、保鲜、包装关键技术,农村能源开发利用、农村机械化、精准化、信息化技术,节本降耗、循环经济等方面的技术成果进行推广转化,着力推广6项重大农业实用技术,力争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广泛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选择部分重点企业(基地、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特色产业村、核心科技示范户,广泛开展农技对接活动,相关科室、全体农业技术工作者都参与,力争将先进实用农业技术送到基地、送到园区、送到田间地头。

七、重点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围绕推进农业强区建设,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对全区各街镇农业服务中心全体人员分期分批组织到省市集中培训一次,造就一批高素质农业推广队伍。组织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培训,造就懂政策、善管理、会经营的农民企业家队伍。注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培训,造就一批懂市场、促流通的农业经营管理队伍。开展农村生产能手培训,造就带领群众大胆创业、发展生产的致富带头人队伍。抓好农民技工培训,为重大农业项目实施造就一批农业技能型队伍。

八、牢固突出农民增产增收重心。积极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产业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积极建立人才资源市场和就业培训、岗位开发、劳务输输出协调统一的工作机制,实现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向街镇、乡村延伸,促进农民合理就业。积极引导农民就近就地就业,鼓励农民回乡创业,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积极指导农业结构调整,压减低效作物,鼓励农民种植高产、高效、市场前景广阔的作物和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九、积极做好农业防灾减灾避灾。及时掌握气象灾情,科学制定各项有效措施,编制防灾抗灾避灾技术手册,指导农民防灾、减灾、避灾。推进农业商业保险工作,提高农业应对灾害风险的能力。加强农业基础实施建设,为农业抗灾夺丰收提供保障。及时落实上级发放的农业抗灾救灾资金和物质,组织农民及时开展生产自救,切实减轻农业灾害损失。

篇11:2012年法制工作要点

2012年交通系统法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交通运输依法行政,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围绕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工作目标,以规范执法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强执法监督,全面行使行政执法职权、履行法定义务,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运输环境。

一、工作目标

1、交通行政执法社会满意度90%以上。

2、公路超限运输率控制在4%以内。

3、管辖水域无“三无”船舶。

4、不发生公路 “三乱”行为。

5、不发生行政执法安全监管责任事故。

6、不发生行政执法引发的群体上访、越级上访事件。

7、不发生行政执法违法违纪案件。

8、行政复议案件、行政诉讼案件复议、判决维持率100%。

9、执法人员(含部证和省证)参加市局网上在线学习合格率100%。(人、年 24次)

二、主要任务

(一)深入贯彻实施依法行政和有效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交通各行政执法单位要建立健全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健全执法岗位责任及考核奖惩制度,进一步分解行政执法职权,落实行政执法责任。

(二)制订学习计划,落实学法用法制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确保人员、内容、时间、效果四落实。通过学法用法学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增强依法执政意识,提高依法驾驭和应对处理复杂情况的能力,依法统揽推动交通运输发展的能力。

(三)加大法制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途径和手段,广泛宣传国家和交通运输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新颁布施行法规的宣贯工作,如《行政强制法》《南京市公共客运管理条例》等。要组织好“12.4”法制宣传日等活动,通过广泛扎实的宣传教育活动,强化交通法制意识,着力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和交通干部职工法制意识,为建设法制、文明和和谐交通营造良好的氛围。

(四)开展行政执法检查和案卷评查工作,按照《江苏省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办法》的要求,开展行政执法检查和案卷评查工作,做到每年不少于4次。

(五)开展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为加强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监督,提高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伍依法行政能力,规范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行为,按照市交通局《南京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工作考核办法》的要求,抓好组织实施内部考评工作。每年考评2次。

(六)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交通部《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办法》等法规,对公路建设市场实施依法管理,确保公路建设工程质量。

(七)加强执法资格管理。按照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做好证件的发放、管理、年审、培训和考核等工作。

(八)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能力。搞好执法人员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学习培训和考试考核,全面提高交通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和整体素质。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各执法单位要切实加强行政执法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行政执法工作领导小组,细化责任分工,明确目标任务,落实执法责任,将执法责任分解细化到执法队伍、执法岗位和每一个执法人员。同时,要全面提高交通行政执法人员的思想认识,要充分认识到交通行政执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交通运输方面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为依据,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履职尽责。以铁的纪律,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二)开展法律宣教,营造执法环境

各行政执法单位要结合各自实际继续开展交通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专门成立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采取学习周、宣传月、送法上门、送法到企业等切实可行的措施,统筹策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宣传贯彻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为营造良好的交通执法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突出执法重点、统筹执法工作

交通行政执法各单位要突出抓好依法治运、治超保路、安全监管三项重点工作,统筹工作,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全面完成交通行政执法目标任务。

运政执法:要积极开展打击非法违法道路运输经营行为,保持依法治运的良好态势,维护道路运输正常秩序。同时要兼顾做好其它执法工作,做到有序、规范。

路政执法:要继续保持超限运输治理的高压态势,突出治超保路。同时,要加强路政巡查,及时查处路政案件,做好许可事项和公路控制区管理等工作。

水上执法:认真履行水上交通安全监管职责,继续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实现辖区水域无“三无”船舶,要确保有序的开展规费征收工作,加大水下工程的安全监管,全年不发生监管责任事故的目标。

预防公路“三乱”行为的发生,重视做好信访工作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受理和应诉,保持交通行政执法工作平稳、规范。

(四)完善规章制度、推进常态执法

继续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评议制、错案追究制、执法检查制、规范性文件审批制等制度。按照各级政府政府和上级交通主管部门的要求,落实执法责任和定期考核工作,严厉查究不作为、乱作为行为。交通运输局将加强对所属行政执法单位的执法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对群众举报的案件,将认真查处,对违法违纪的执法人员,将严肃处理。

(五)强化监督考评、规范执法行为

深化交通行政执法公示制。充分利用网站、报刊等新闻媒体,将交通行政执法主体、执法依据、执法职权、执法程序等向社会公开,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构建和完善交通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努力形成交通行政执法监督的长效机制。建立完善社会监督机制。主动接受各级政风、行风监督员的监督,接受新闻媒体、执法对象的监督,接受执法执纪部门的监督,欢迎举报违法违纪行为。定期召开座谈会,充分听取社会各界对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进而促进和规范执法工作。

(六)加强队伍建设、树立执法形象

上一篇:致老师的一封信600字下一篇:接待人员的基本引导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