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人先做人--心得

2024-04-21

管人先做人--心得(精选4篇)

篇1:管人先做人--心得

管人先做人--心得

管人先做人--心得作者:天高云淡0508

《三分管人七分做人》这本书,工作之余陆陆续续看了些,收获不少,篇篇精彩,字字珠玑,每篇都从一个方面阐述了管人与做人的道理。从中也体会到了一些。

这本书中心思想围绕着《论语》一书中的“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代文学巨匠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所谓“管人先做人”,就是说领导者要想做好管理,必须要先从自我的修炼与提高开始。个人的品质与道德,就像领导者身上的光环,吸引着属下永远追随。人们常说:“做人难!人难做!难做人!”做人做事,的确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伴随人一生的重要课题。通过读这本书,使自己懂得了更多的做人的道理。结合平常的工作,很多道理值得借鉴,认真领悟其中的黄金法则,成就事业的坚实基础。我说说我理解的其中几点:

1、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一个好人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任何事情,都要站在对方的立场看一看,反过来,可以检视自己有什么疏漏。“善解人意”正是站在对方立场想问题的具体表现。我们能够考虑到别人是怎么思考的,别人和我们的矛盾在哪里,找到关键点,才能更好解决工作中的矛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并得到了别人的谅解和宽容。将心比心,你对待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也应该采取换位思考来宽容别人的过失。要知道,宽容别人的错误,不等于辱没自己的尊严。也不是说不讲原则是非,宽容一切无理的行为。宽容是在不出大原则的前提下的理解与谅解,是一种真诚的厚道。因而站在对方立场想问题,是为了更好地帮助自己,何乐而不为?

2、不要批评、抱怨、责骂。这是我们平时经常容易产生的行为,为什么非要大声地责难对方呢?优秀的老师不轻易使用赤裸裸批评的办法,抱怨、责骂也是无补的,这样容易产生逆反,忧虑,甚至影响工作效率,阻碍了灵感的产生。应该说,当今管人者大多数都能从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度,去领悟做人的真谛,规范自己的行为。但不可否认,也有不少者都是火爆型性格,急躁易怒,犹如鞭炮一样见火就着,随时都有可能“爆炸”。具有这种性格的领导者,难以成功地自我控制,在不想发火的时候发火,不该发火的时候发火。有的时候,因发怒而破坏了自己愉快的心境;有的时候,因发怒而损害了下属和职工的感情及工作的积极性;有的时候,则因发怒而把事情办得更糟,甚至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就像电线短路会将整个电器烧毁一样,任何直接的冲突和斗争,都会让参与的双方付出惨重的代价。一位成功的领导者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急躁对成功不会带来任何好的影响。沟通才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鼓励能够让大家重新找回信心!

3、热情地、真心的赞美。这点是结合刚才那一条而来,少抱怨,给对方鼓励,赞美。作为一位领导,对下属的批评和赞美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他的工作态度,所谓有钱有势不算真的本事,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团结一帮人,他们敬佩你、听你的,那才是真能耐。首要做到尊重周围的人,不管上级或下属,忘掉你是在恭维,认为他们确实是好。人都是需要表扬的,周围人的关系和谐了,相互的摩擦少了,事情也就容易了。

4、聆听、聆听、少说。专心听别人讲话,上帝给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巴,就是叫我们少说多听。聆听,会给自己智慧的灵光与启迪,使自己的思维流转自若。当我们明心见性,达到内外如一、心物合一的境界时,我们便能从任何细微事物中获得启示。聆听越多,你就会变得越聪明,就会被更多的人喜爱,就会成为更好的谈话伙伴。歌德曾经说过:“我要做的事,不过是伸手去收割旁人替我播种的庄稼而已。”其实,善于聆听的人才是最会收割的人。生活中没有什么比做一名好听众,能更有效地帮助你。而且聆听还可以避免日常交际场合中“言多必失”的后果,相反,静心倾听倒是可以兼听则明,容易给人留下谦虚好学、专心稳重、诚实可靠的印象。

5、不要表现得比别人聪明。满招损,谦受益。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在不同方面的认识是不同的,不能因为在工作的每个领域我做得比别人好就骄傲,很多时候我们还是需要向别人学习的。特别是年轻人应该多向单位的老同志请教,他们有积累的宝贵经验,可以减少我们少走一些弯路。周围的同事都会喜欢谦逊的人。

6、热忱是会传染的。热忱和人类的关系,就好像是蒸汽和火车头的关系,它是行动的主要推动力。人类最伟大的领袖,就是那些知道怎样鼓舞他的追随者发挥热忱的`人。工作中很重要的因素是充满激情,你才能感染周围的一切。别人看到你的积极态度了,才会看到你的上进心。积极的工作态度可以改变你的工作状况,继而改变你的人生。忠诚、老实、进取、乐观、团结、每天热忱工作8小时。把积极的思想存入大脑,每天夸奖自己一次,相信自己能够成功!要拥有热忱其实并不困难,困难的是一只保持着热忱的行动。热忱是会传染的,在一个积极向上的人面前,我们很难保持冷漠的态度。

做人、管人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一个人无论多么聪明,多么能干,背景条件多么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的结局将会是失败。会做人,做好人,才能行得正、走得远,充分体现自我人生价值;能做事,做好事,把难办的事尽可能办好,才能创造骄人的成绩,让大家信服。会做人不会做事,是一个残缺的人;会做事而不善于做人,在做事的过程中就容易犯错误,甚至四处碰壁。要想与别人搞好关系,我们不要丧失了原则,只要不违背个人原则,对于有些事情我们可以包容、忍让,对于现在的自私的人我们更应该这样。其次,与人交往的基础是真诚、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我们只有信任了对方,别人才能走近你,如果你一味的猜忌别人,别人本是一番好心好意,到了你这里你就想的歪了,那就严重的会伤到对方,如果这样的话,谁能坚持下去,所以说信任和尊重很重要。

所谓三分管人七分做人,并非是指做人的标准高于管人的条件,而是强调做好人是管好人的最起码要求。人生作为一个过程,可谓是弹指之间。但是既然做人,就应该坦坦荡荡地做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做好人的基础上去管人。先做人,后管人,也并非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就能管人,就能成为一个好的管理者。因为,管理者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管理者要以身作则、克己奉公,要勤政为民、廉洁自律,需要付出的比常人多。可见,管理的过程应当是一个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自身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应秉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应具有时代意义的精神情操。具体说来,应该是报效祖国,一身正气,而不是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应该是忠于人民、鞠躬尽瘁,而不是以权谋私、巧取豪夺;应该是脚踏实地、吃苦在前,而不是作风飘浮、只图享受;应该是纯朴勤俭、见义勇为,而不是好逸恶劳、贪生怕死;应该是正直坦荡、光明磊落,而不是两面三刀,阴险狡诈;应该是仁义宽厚、助人为乐,而不是小肚鸡肠、耿耿于怀,等等。先做一个被人称颂的好人,再争做一个受人尊重的管理者。

总之,做人是管人的基础,管人是做人的体现,人不管大官小官,要做个好官。不论大事小事,要做点实事。“小胜靠智,大胜靠德”。我们必须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做人,以踏踏实实的态度做事,只有这样方可成事。最后我想用一位名人的几句话来结束这次的体会:人的一生,或多或少有一些沉浮,不会永远旭日东升,也不会永远痛苦潦倒。对于一个人来说,正是需要这种磨练。因此,浮在上面的,不必骄傲;沉在下面的,更用不着悲观。必须以直率、谦虚的态度,乐观地向前迈进。我们要全力以赴的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为我们的企业、为我们国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MSN(中国大学网)

篇2:管人先做人--心得

吴起是战国时代著名的军事家,他所著的《吴子兵法》与孙武的《孙子兵法》并称于世,被合称为《孙吴兵法》。一次,吴起和魏武侯共乘一舟沿河而下。途中,武侯指着岸边的景色,自豪地对吴起说:“你看,眼前这道天险,千军难破,真是魏国之宝也。”陪着武侯出游的一群大臣谄媚地接着说道:“这就是晋国当时强大的原因。如果再很好地修整一下,我们的霸业也就快成功了。”

吴起听后却反驳说:“非也!君主的话真是太危险了!国之宝物,并非山河之险,为政者能行仁德才是国家之宝藏。昔日三苗氏居住的地方东边有鄱阳湖,西边有洞庭水,峻山在北面,衡山在南面,但因不施仁政,不久便被大禹消灭了;夏桀的国家,左面靠着天门山,右面靠着天溪山,庐山和峰山是其背后的屏障,虽有地形险要之利,但因倒行逆施,终遭殷汤王的驱:逐;还有殷纣的国家,左有太行山,右有漳水和滏水,前对黄河,后靠高山,虽处于险要之地,却因实行暴政,最终被周武王所取代。可见国之宝,并非地形之利,而在于为政者的品德。如果君王不修品德、不行仁政,那么今日所见的两岸风光不久就要成为敌国的景致了。”

作为军事家的吴起,深知德行对于领导者成就大业的重要性,这说明他不是一个只会行军打仗的武夫,而是一位有着深邃眼光的领导者。

制度外管人妙招:

篇3:管人先做人--心得

刘春福江西省大余县新城镇中学

案例:黄某, 七年级学生, 小小年纪却有三年烟龄, 可谓“老烟客”了。据他的小学老师讲, 黄某九岁时父母离异, 父亲不管他, 母亲没有抚养监护权。他每天一包烟, 课余就抽, 把老师的管教置于脑后。升入初中, 他仍旧老样子, 班主任都为之头痛, 把他的情况汇报到政教处。我是政教处主任, 接下这个案例后, 找到黄某和颜悦色地带着他到各老师办公室走一遍, 交待他观察老师们的工作状态。一遍走下来, 问他有没有看到哪位老师吸烟, 他说没有。“学校有规定, 工作期间, 老师不准吸烟”, 我说:“所以在学校里你看不到吸烟的老师。”“在学校里, 学生可以吸烟吗?”我盯着他的眼睛进一步问道。“不能, 《中学生守则》规定的。”黄某收起了他那满不在乎的表情。我利用班班通平台, 在他所在的班上, 放映了“吸烟有害健康”的相关图片, 他在校园里抽烟的情况大大减少了。

《颜氏家训》有言:“夫风化者, 自上而行于下者, 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 兄不友则弟不恭, 夫不义则妇不顺矣。”不正, 尚且难以自处, 如何还能为他人师呢!正人先正己, 这是师德的根本。具体而言, 也是我们做好政教工作的不二法门。

我们都感叹现在的初中生难教又难管。这些学生不是一张张可以随意涂画的白纸, 也不是能够任意灌输的容器。他们视野开阔、思维敏捷、个性鲜明、好奇心强, 对新生事物的模仿和接受速度快;心智处于由从属到渴望自主的过渡期, 反叛心理强烈。白话式的德育教育空洞无物, 有时再浅显易懂的道理他们也不愿意接受。就像众所周知的“吸烟有害健康”的道理, 可他们无意受之。斥责式的强行管理会使学生产生逆反甚至对抗心理。面对新时代的学生, 做政教工作的老师该如何与时俱进, 管教引导他们?唯一的有效途径是先正己身, 端正老师自身的言行、品格修养, 言传身教, 做学生的楷模。

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显而易见。老师的思想、信念和道德, 以及处世的态

新课程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其实就隐含着感恩教育的内容。实施高效课堂, 学生中的对学、群学, 师生互动中也包含着感恩教师和同学的资源, 教师要善于灵活运用。

四家校联动, 形成感恩教育的合力

通过家校合作, 在村队和社区开展感恩体验活动。通过家长和教师的言传身教, 促使学生将感恩之情转化成为身边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学校的正面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 也是终身老师。如果在学校开展感恩教育的过程中, 家长的认识和教育走向反面, 那么学生的感恩之心便是虚假的。例如, 目前不少父母过于溺爱孩子, 学校提倡学生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家长由于心疼孩子或只注重孩子的学业成绩, 而舍不得让孩子锻炼。这样感恩父母活动的实践性将大大削弱。再如, 有的家长觉得关心班级、帮助同学和参加校内劳动, 会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 并让孩子吃度、行为、仪表等方面, 对学生的成长都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作用。为人师表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它爆发的内驱力不可估量。正人先正己, 老师必须率先垂范, 以高尚的师德成为学生的楷模, 必须用高尚的言行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要求学生做到的, 老师自己必须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 老师自己坚决不能做, 要无愧于“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个称号。学生不能吸烟, 这是《中学生守则》规定的。老师不能在教室等校园公共场合中吸烟, 这是《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 这是从法律高度上要求老师必须为人师表。如果在这些场合里, 老师也能做到不吸烟, 则无疑会对劝戒学生禁烟产生极大的示范作用, 师生都遵规守纪, 老师做得更好。

还有一个例子, 现在的孩子, 独生子女居多, 个个都是“小皇帝”、“小公主”, 零花钱多, 也都爱吃零食, 吃完后果皮纸屑包装袋随手乱扔。这样既对学校环境造成了污染, 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尽管老师苦口婆心地教导, 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有位实习老师还专门针对这个问题写了一封信给校长, 抨击此弊端:每天三小扫, 可校园里还是随处可见包装袋之类的垃圾。这引起了我们的反思。由此, 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除增加垃圾筒数量外, 还要求我们政教处的老师, 从自身做起, 做到随手捡拾垃圾。有一次, 学校刚刚完成大扫除, 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一些废纸和瓜子壳, 正好被我撞见, 我随手将废纸一一捡起塞到垃圾筒里, 正准备拿扫把扫瓜子壳时, 看见两名学生正在那里扫着, 另有一名学生站在我身边红着脸说:“我错了, 老师。”从那以后, 乱扔纸屑果皮的现象少了。现在, 随时走进我们学校, 校园都干净整洁, 如刚打扫过一般。

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 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 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而这一棵树、这一朵云、这一个灵魂必须是高贵的。

[责任编辑:李冰]

亏, 于是在家庭教育中与教师唱对台戏, 让家校合作貌合神离, 那么学生自私自利的心理将越来越重。

因此, 学校要重视家长的教育工作, 认真落实对家长的培训, 让家长和学校形成感恩教育的共识。在开展感恩父母实践活动中, 父母要学会接受孩子的爱;在开展感恩教师的活动中, 家长对教师要有正确的评价, 引导孩子尊敬教师;在开展感恩班级和同学的活动中, 家长要积极支持孩子助人为乐和为班级做贡献的想法。再者, 在孝敬父母、待人接物方面, 父母也应用自己的行动为孩子做表率;当然, 教师为人师表也是必要的前提, 教师首先要成为行动的巨人, 学生才会信服, 才能在感恩教育中形成感恩之心。

总之, 学校加强感恩教育, 可以运用文化熏陶、活动引领、课堂渗透等有效的策略, 从而让学生增强感恩意识, 用一颗感恩的心, 去领悟生命与成长的真谛。

篇4:管理者管人先管己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崇尚人文精神、伦理道德和中庸和谐的“价值理性”的文化。中国人把管理的本质规定为一门大写的人学。人是中国管理哲学的出发点,同时也是它的落脚点。

诸子百家的管理思想尽管不同,但它们对管理的本质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即认为管理是一门“以人为本”的“正己正人之学”,或者说是一门“以人为本”的“修己治人之学”,强调管理是始于“正己”而终于“正人”的过程。在《论语.颜渊》篇中,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里所谓“正”,即“正人”包括“正己”与“正人。”所谓“正己”即是修身之义,就是强调管理者必须通过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内在道德素质,树立自己的良好外在形象,实施成功的“形象管理”。在管理中管理者自己是主体。只有首先管好自己,才能管好他人。“正己”是“正人”的前提和基础,所谓“正人”是指在“自我管理”的基础上,如何提高对他人的管理水平与管理艺术,实施有效的成功管理。认为管理者身正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正己”是“体”,“正人”是“用”,这是中国管理哲学的两个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

古今中外的实践反复证明,中国管理的“正己”理论是有着强大生命力的,

中国历史上自秦始皇以来的350多位皇帝,无论是“文景之治”的汉文帝、汉景帝也好,还是“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也好;还是康乾盛世的康熙大帝、乾隆皇帝也罢都在“正己”方面留下了许多值得后世称道的芳规嘉行。比如汉文帝是一位仁爱治国、爱护民众、自身节俭的皇帝,自己用的旧马车都舍不得更换。在文帝统治时期废除的肉刑,在灾年免除全国税收一年,汉文帝给民众休养生息,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于大汉王朝来说,如果说汉高祖刘邦夺取天下功不可没,那么汉文帝治理天下彪炳史册,汉朝的富强从文帝始。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不必说,《贞观长歌》中有一段关于李世民与郑仁基之女丽琬的恋情,两个有情人终不能成眷属,其原因是丽琬自小曾与陆家公子有婚约,加之魏征等大臣的反对。这些因素对于一国之君来说都是次要的,主要的还是李世民自己治国爱民的社会责任和“正己”的道德底线。这些细节足以折射李世民“贞观之治”的“正己”光芒。大清朝的康熙皇帝少年登基,执掌朝政61年。不仅取得了智除鳌拜、削平三蕃、抗击沙俄、、平定噶尔丹、整顿吏治招缆人才、废除圈地、改革赋役、发展生产的旷世奇功,而且克勤克俭、勤奋敬业,严于律己。康熙既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还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科学家,他本人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与贡献与历代帝王相比,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曾认真地学习了代数、几何学、地理学、地震学、天文学、医学、解剖学、农学、气象学等自然科学知识,重视科技的推广和应用。康熙还是一个勤奋敬业的皇帝,他一生刻苦读书,勤于理政,每天凌晨三四点钟处理政务,据说在260多年的大清王朝,康熙皇帝是批复凑折最多的皇帝,康熙皇帝严以律己,做出表率。在他出巡的时候,有些官员为讨好他而敬献美女给他,康熙非常反感这种诱惑和腐蚀,并对这些官员予以惩办,他的这些做法,在中国封建帝王中属于罕见。这些品格也是成就“康乾盛世”的重要因素。

多疏于朝政、腐败堕落的皇帝,这样的管理者只能将国家推向混乱和败亡。比如明朝天启皇帝朱由校疏于朝政,沉溺玩乐,将权力交由太监魏忠贤和奶妈客氏,大批国家忠良遭到陷害,整个国家政治混乱、经济停滞,社会矛盾激化。老祖宗朱无璋打下天下,被这帮后代逐渐葬送。

古今中外成功的管理者,都是品德高尚者,严于律己者。品德低下的管理有可能名噪一时,但最终可能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上一篇:审美教育研究下一篇:建筑施工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