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步苗族自治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

2024-04-22

城步苗族自治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通用8篇)

篇1:城步苗族自治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

城步苗族自治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

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群众病有所医。根据上级基层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精神和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1‟8号)精神,改革和完善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服务模式、运行与补偿机制,提高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让人民群 众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工作目标

按照中央文件及省、市医改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我县医改的近期工作目标是:从2011年7月1日起,乡镇卫生院全面推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财务管理办法,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措施,实行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执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政策。从2011年7月1日起,上述各项综合配套改革措施在乡镇卫生 院全面实施。通过乡镇卫生院配套改革,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让群众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三、工作任务

(一)全面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

1.实施十一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照卫生部、财政部下发《关于做好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卫妇社发„2011‟37号)要求,从今年开始,我县全面实施十一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包括: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等十一个项目。

2.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即: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农村改水改厕、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新增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妇女孕前和孕早期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等项目。

3.2010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达到17.5元。其中中央财政解决10.5元,省财政解决5.1元,其余1.9元 由市县共同负担,相应的工作经费由县级财政统筹配套。到2011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25元。

4.县级公共卫生机构负责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等重大疾病防治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处置,制定和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县级公共卫生机构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县财政预算安排,按照规定取得的服务性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

5.划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具体职责。按照分级负责的要求,将任务层层落实到位。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获得公共卫生服务补助。

6.建立实用共享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逐步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信息为基础的县级卫生信息平台,整合现有妇幼保健、疾病控制、规划免疫、合作医疗等信息系统,建立全县一体化的医疗卫生公共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全县医疗资源、患者医疗信息、居民健康信息和政府管理信息共享。

(二)全面推行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1.严格界定乡镇卫生院的服务功能。乡镇卫生院为公益性卫生服务机构,负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通过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为广大群众提供低成本服务。

2.核定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按照《湖南省医疗卫生事业 单位机构编制标准》(湘编办„2009‟20号)的要求,根据服务人口数量、服务范围、医疗设施、床位等情况综合平衡,按照1.2人/千人口的标准,分别核定各乡镇卫生院人员的编制数。编制核定后,要加强统一归口管理,凡涉及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职能调整,机构、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增减的,要统一由县机构编制部门审批,并在重新核定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的基础上,大力推行人员编制实名制管理,切实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努力实现乡镇卫生院人、编、岗一一对应的管理目标,同时,积极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总量控制、结构管理、统筹使用,动态调整的有效管理形式。

3.推行绩效考核管理制度。规范岗位设置,制定岗位职责,明确岗位薪酬,在实行人员聘用制的基础上,制定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分配激励机制,严格工资总额管理,实行以服务质量、岗位工作量和群众满意度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绩效考核实行县对乡镇卫生院和乡镇卫生院对在岗人员的双层考核,绩效考核结果作为乡镇卫生院财政补助拨付的依据和在岗职工薪酬绩效工资的发放依据。

4.完善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机制。政府各级财政负责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在编人员经费和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使其正常运行。人员经费按定员、定额的方式核定,核定工资水平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 水平相衔接。业务经费综合考虑前三年乡镇卫生院支出水平和有关特殊因素,分别核定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 共卫生服务支出预算额度。

5.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明确乡镇卫生院收支范围和标准,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财务管理办法,建立乡镇卫生院财政足额补贴的保障机制。科学核定乡镇卫生院的收入任务和支出基数,完善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规范乡镇卫生院的收支项目、标准、收入和支出行为。

(三)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

1.根据卫生部等9部委《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精神,在所有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推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

2.将国家公布的307种基本药物和省增补的198种药物,共计505种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药品报销目录和新农合报销目录,且报销比例明显高于其他非基本药物。

3.以省为单位实行网上集中采购,由省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办公室公开招标采购,实行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制,规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基本药物的采购、配送、使用、监管等行为。

4.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财政补偿政策与绩效考核、收支两条线管理相衔接。

四、工作要求

(一)成立领导机构,切实加强组织保障

成立城步苗族自治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和分管卫生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物价局、县人事局、县编办、县审计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卫生局等相关部门及各乡镇人民政府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县卫生局),由县卫生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相关成员单位要确定人员,具体负责医改相关工作。

(二)做好调查摸底,加快推进工作

各部门单位要协调配合,根据各自的职责,切实做好对人员编制、药品使用、财政投入、收支基数、分配机制等方面的调查摸底工作。根据我县实际,制定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绩效考核和收支两条线管理等系列配套改革实施方案,并组织分项进行。

(三)强化部门职责,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县政府办: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的指导、协调、督查等工作。

县财政局: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经费预算;保障医改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加强对医改经费的分配、使用、服务效果的监督检查,确保医改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县发改局: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规划和建设。县物价局:强化药品价格、医疗服务价格的监管;配合县卫生局完成基层医疗机构库存药品数量和进购价的核定,确定各基层医疗机构库存药品的销售价格,并加强药品价格的监督检查。

县人事局:完善乡镇卫生院用人机制,落实卫生人才引进、人员晋升、聘用考核相关配套制度。

县编办:核定乡镇卫生院的性质和人员编制,研究制订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编制方案。

县审计局:加大对医改专项经费的监督力度,定期开展医改经费审计,规范医改经费使用行为,提高医改经费的使用效率。

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积极做好乡镇卫生院劳动用工制度的监管和协调,支持乡镇卫生院成为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定点单位,联合县卫生局共同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和管理。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切实加强药品监督管理相关工作。

县卫生局:做好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医改政策的宣传、培训和医改落实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组织、监督和考核管理工作。

篇2:城步苗族自治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与实践分析 作者:何坪 刘平潘传波 杜渝 黄静 舒群 钟宇

来源:《中国全科医学·学术版A》2013年第08期

篇3:城步苗族自治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

近年来, 陕西省按照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实施方案,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 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 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投入, 创新服务模式, 强化绩效考核,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能力建设, 取得了积极成效, 但也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本文就有关情况进行如下探讨。

一、基层医改进展情况

在陕西省范围内全面推行了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改革, 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普遍建立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 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房屋保障政策逐步落实, 床位设备逐年增长。完善了乡村医生补偿和养老政策, 从2012年开始, 政府按照每个乡村医生每年1万元的标准, 采取绩效考核办法进行补助, 补助资金省财政负担50%, 市、县财政承担50%。

(二) 建立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补偿机制

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覆盖全省公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药物配备、使用、监管情况按政策规定执行基本到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等项资金逐年增长。各县 (市、区) 按人均30元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 主要用于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除中央、省级财政负担部分外, 市 (县) 区按5:5比例分别负担, 大多数县区基本落实, 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逐步提高。

(三) 开展镇村一体化管理和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作

据调查, 有的县 (区) 推行管理体制改革, 基层医疗机构由县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 村卫生室由所在镇卫生院实行一体化管理。通过公立医院托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直接举办托管、直管和对口支援等形式, 把大医院优质医疗技术、人才带到社区, 促进了首诊双向转诊等机制的建立。同时, 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中医科创建, 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

(一) 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有待提高

一是财政困难县部分乡镇卫生院医疗环境差, 硬件设施老化。有的村卫生室为民房改建, 居住诊疗一体, 有的租赁村委会办公用房, 设置及管理不规范。二是人才薄弱是制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瓶颈之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不足和管理体制滞后, 有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编困难, 工资报酬低, 影响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卫生技术人才流失现象普遍存在, 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农村卫生室卫生技术人才很少, 村级医疗卫生队伍年龄老化, 并没有纳入正常培训机制, 医疗技术与需求不适应。

(二) 经费投入和专款专用落实不到位

国家和省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30元标准, 有的县没有完全落实, 信息标准化和公共卫生平台建设滞后, 设备简陋。药品零差率补偿基数过低, 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后中省补偿资金到位慢;部分县 (区) 定额补偿, 合疗基金不能按时拨付, 占用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转资金, 基层医疗机构资金运转困难。

(三) 绩效评价机制不顺畅, 指标体系不完善

绩效评价工作涉及政府、卫生、发改委、财政、人社、监察、审计等部门, 工作不协调, 指标体系不完善, 难以科学客观地反映医改所取得的绩效。

(四)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执行中存在很多弊端

自从国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三统一”政策、零差价销售政策以来, 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价格大幅降低, 极大地缓解了群众“看病贵”问题, 使患者真正得到了实惠。但在实施过程中, 出现了很多问题, 以前价格低廉、疗效明显、群众乐于接受的一些常用药品, 由于招标时价格低, 随着原材料价格变动生产企业采取弃标的方式, 不供应三统一渠道, 但在市场药店中却供应, 因而造成了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不满和误解。同时, 价格偏高的药品却不断进入基本药物目录。

(五) 历史债务未消化, 医改工作推进缓慢

从调查看,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运转、购置和基建负债等因素, 多表现为银行或民间借款、职工集资、拖欠工资、设备款和药品货款等形式。财政困难县的乡镇卫生院欠债较多, 自身根本无法消化, 而财政负担堪优, 也无力偿还, 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难以正常运转。尽管2011年医改时, 对以前年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进行了清查和审计, 按文件规定医院的历史债务统一打包剥离, 由政府逐年偿还, 将审核认定的全部债务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剥离给当地政府, 用2年左右时间全部完成债务化解任务, 但落实不到位, 其原因是顶层对化解债务的相关政策有待完善。

(六) 地方财政投入压力大, 乡镇卫生院发展受到制约

按国家政策,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 经费不足的补偿由县 (区) 级政府解决, 地方财政的投入明显加大。此外, 卫生院人员分流及债务化解, 也需要大量资金, 导致地方财政负担奇重。财政困难县无力投入, 乡镇卫生院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后, 补偿资金到位慢, 医院只能依靠拖欠药品供应商药款维持日常开销, 发展举步维艰。对于人才的培养、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置更新、医疗纠纷赔偿等配套机制尚未形成, 导致乡镇卫生院投入不足, 制约了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据调查大多数基层公立医疗机构硬件设备差, 服务面窄, 服务体系利用率较低, 住院病人少, 病床使用率低, 基层公立医疗单位效益差, 连年亏损。同时, 基本药物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度两项改革推进, 部分医务人员工资有所减少, 工作积极性下降, 也影响了基层卫生院的健康良性发展。

三、对策与建议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明确规定, 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服务、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 围绕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机制、人才培养机制、考核评估机制, 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 确保医改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一) 健全医改制度, 落实政府责任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医改工作, 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作为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 落实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专项补助经费和经常性收支差额的补助的规定。加大对机构人员经费、基础设备补助、基层医院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财政补助力度。完善医改补偿制度, 核定基本支出, 纳入预算管理。县财政、卫生部门负责核定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支出和基本支出, 纳入年度预算, 足额保障。绩效工资根据考核结果分期发放, 年终结算, 其余支出按月核拨到位。建议中央财政提高对公共卫生的投入比重, 加大中央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的投入, 减轻地方财政压力。

(二) 落实人员经费, 加强队伍建设

各地区以县 (市、区) 为单位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总编制, 由县级机构, 编制部门会同卫生财政部门结合实际工作量统筹安排, 动态调整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编制。在核定编制的基础上, 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科学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薪、合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人员经费的支出范围要和机构编制数相适应, 一般按编制内实有人数核定。结合绩效工资的实行, 基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工资由县级财政全额预算安排。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将考核结果与实施绩效工资紧密结合, 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基层医生不仅是看病治病, 还要担当居民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职责, 因此, 要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培养, 通过财政资助等方式, 合理提高其待遇, 留住人才。加强城乡社区和乡镇卫生院人才队伍培训, 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启动市、县区医院对社区和乡镇医院对口支持帮护制度, 通过直接举办托管、直管和对口支援等形式, 促进首诊双向转诊等机制的建立。将村卫生室纳入卫生行业管理范围, 严格乡村医生执业资格, 加强源头管理和培训工作, 进一步抓好村卫生室硬件及信息化建设。多渠道加大对乡村医生的补助力度, 对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纳入社会养老保险范围, 解决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加大中医人才培养, 落实医师执业政策。鼓励大医院医生灵活就业、多点执业;加大力度, 鼓励广大退休医生到社区、到基层发挥余热, 通过传、帮、带作用, 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服务水平。

(三) 实行绩效考核, 激发工作潜力

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绩效考核, 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是财政补助的主要依据, 对于落实政府卫生政策, 提升工作水平, 激发内在动力和活力, 增强服务能力,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具有重要作用。要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 建立绩效考核评价通报制度, 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各相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 密切配合, 形成合力, 加强监督考核。根据管理绩效、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服务对象满意度、居民健康状况改善等指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综合量化考核, 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财政补助预算安排和当年财政补助结算重要依据, 与公共卫生补助资金挂钩, 与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挂钩及人员绩效工资挂钩。对绩效考核差的可扣减资金安排, 对绩效考核好的可给予适当奖励, 保证医改政策实施到位。

(四) 招标基本药物, 动态调整价格

对基本药物目录招标药品实施动态监管, 对一些基层医疗机构使用量不大, 但一些患者确实需要的药物, 基层医疗机构可以通过代购等方式方便群众就医。对确需配备使用而又没有纳入零差率销售的药品, 应当控制使用比例, 并逐步过渡到基层药物的范围内。对于价格低廉、效果明显、群众接受的药品如果确因原材料涨价而被弃标的, 可以尝试价格动态调整, 鼓励药品生产企业充足供货。对拒不执行政策的药品生产企业不但要打入招标黑名单, 而且要有其他制裁措施。建议提高药品零差率补偿基数, 建立补偿资金监督管理考核机制, 确保补偿资金足额到位。

(五) 制定有效措施, 化解医疗债务

在清理、锁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的基础上, 按照国办发 (2011) 32号文件规定, 严格区分债务性质, 明确划分县乡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责任。制定合理偿债计划, 区分轻重缓急, 明确偿债次序, 分类逐步化解债务。按照债务分类, 明确化债期限和责任。上级财政给予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专项转移支付, 为不堪重负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债务明确一个“安全出口”。建议中央加大专项转移支付力度, 完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 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负担卫生经费, 将化解卫生债务纳入政府预算, 实行“以奖代补”的政策, 激励市县区政府化解债务的积极性。

(六) 加强资金管理, 保障正常运转

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关键是以投入促改革, 以投入换机制。因此, 资金投入管理是重点, 建立有效的约束与激励机制, 管好用好有限资金, 对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集中管理、分户核算”的原则,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一是建立“院财县管”专户。财务收支实行统一开户, 分户核算, 由县卫生局核算中心设立统一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核算专户, 核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的各项收入、支出及往来款项的结算。收入全额上缴专户, 支出实行统一集中支付。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经费、业务经费、专项经费和药品采购支出分别规定报账要求和结报时间, 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标准和政府采购规定, 加强支出管理。二是推行“室财院管”。对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财务由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管理, 纳入县卫生局核算中心村卫生室核算专户, 并按时到镇区卫生院结报, 镇区卫生院定期到核算中心报账。县卫生局核算中心负责村卫生室业务收入的激存核算, 拨付各项补助资金, 规范账户管理, 加强监督检查。对截留和挪用服务收入的村卫生室进行相应的处罚, 对不执行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取消其财政定额补助。三是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项资金 (含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 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完善经费运行机制, 减少资金拨付中间环节, 由县 (区) 级财政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方式直接拨付到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确保项目资金直拨到项目单位和实施机构。

(七) 完善监督机制, 加强资金监管

篇4:城步苗族自治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

【关键词】绩效工资;基层医疗机构;薪酬制度;改革

一、推行“新医改”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影响因素

1.新“医改”政策的实行,限制了基层医疗机构收入的增长

新“医改”政策实行之后,国家部委和省市对于医疗服务和药品的定价机制进行了规定,基层医疗机构执行基本药物制度以及药品零差率制度,药品利润不再是基层医疗机构的主要利润来源,大大减少了基层医疗机构收入。

2.医保政策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影响

目前,城乡居民保险基金的有限性和人民群众医疗保健需求的无限制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再加上实施分级诊疗,医保报销比例的差距拉大,更多的病人选择在基层医疗机构就医致使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工作量大幅度上升;同时医保实行“双控”(控制总额、控制标准),导致整个基层医疗系统医保资金总额不足,形成基层医疗机构病人收治越多,单位就会承担更多的费用,迫使基层医疗机构控制就医人数,“基金的有限、分级诊疗、双控”三者同时加剧医患矛盾。

3.基本工资所占比重较大

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来说,基本工资占基层医务人员整个薪酬体系的比例较大,绩效工资所占的比例较小。绩效工资对于基层医务人员的激励有限,并没有产生较大的激励效果。特别是农村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务人员薪酬差不多全部属于基本工资范畴,其他绩效、福利奖金等较少。

二、基层医疗机构中绩效工资改革存在的问题

1.医务人员严重缺乏

我区基层医疗机构公招的起点学历为大学本科,引进人才至少是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加之部分基层医疗机构距城区较远,相当一部分本科学历的医学专业毕业生或者是具有副主任及以上职称的专业人员不愿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即使到基层工作的,也因生活、工作与预期目标相差较大,特别是绩效总额受限后,待遇水平上不去,导致其中的部分人员流失。据统计,近年来在各街镇卫生院引进的人才中,辞职的就有20余人。

2.绩效工资总额受限

目前重庆市渝北区基层医疗机构的绩效工资遵循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的原则,按照“托底限峰”的办法核定。所谓“托底”,就是对工资水平较低的单位,保障其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所谓“限峰”,就是对工资水平较高的单位,根据单位的功能定位、经常性收入、社会公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等综合核定其可保留的、合理的部分,实行动态管理,在一定时期内限制其再提高。

从2010年起,由人社、财政等部门根据上年度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来核定当年度渝北区基层医疗机构的绩效总额,上涨部分在“高出部分”冲抵,直到冲平“高出部分”。意味着很长一段时间内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人均绩效不能高出2009年的人均绩效水平。即:基层医疗机构的绩效总额与机构运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居民健康改善程度无关,而只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有关,如果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长期不变化,基层医疗机构不管如何发展,绩效水平总是一定的。

我们分析了近几年渝北区的几组数据,2010—2015年的人均绩效无明显变化,但2010年到2015年,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人均门诊人次、人均出院人数、人均实际占用床日出现下降趋势,表明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对绩效考核管理产生了抵触情绪,工作缺乏积极主动性。

3.超额劳动得不到价值体现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工资所占比重较大,而在重庆市渝北区,卫生部门和人社部门通过调查研究,对基本工资所占比重进行了微调,确定基本工资加18%的绩效工资为固定发放,绩效工资的其余部分用于考核浮动发放,并且建立了较为合理的主管部门对基层医疗单位绩效动态考核体系。但在单位的分配中,因为基本工资占比较大,绩效工资在不同岗位的人员之间差距太小,占比少,不能体现优绩优酬。特别是在风险高、技术强、责任重、超额劳动多的岗位上不能体现绩效的激励作用,致使这部分工作人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也随之下降。

三、绩效工资改革背景下对基层医疗机构薪酬制度构建的几点建议

1.建议绩效工资增长机制

根据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营状况,在完成岗位职责和社会公益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将单位收支结余一定比例作为绩效工资高出部分进行发放,该笔资金可用于增加医疗业务大,承担风险高、技术要求强、责任重的科室或者医生的绩效工资,从而实现“奖勤罚懒,多劳多得”,改变目前的“大锅饭”现象,从而为基层医疗机构留住人才,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当然只有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合理的绩效工资增长机制,才能留得住人,才能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建立一批高素质的医疗人才队伍。

2.建立完善人事岗位考核制度

在公立医疗机构中,薪酬分配制度改革依附于人事制度的改革,只有认真落实了竞岗位责任制度,做好人事考核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岗位要求和职责范围,通过定期考核,达到岗位要求之后才能续聘在岗,绩效工资制度才有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外部聘用、人才引进,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岗位竞争,形成更好的激励机制,深入实行绩效工作改革。

四、结束语

如何让基层医疗机构的薪酬制度达到公平、公正、合法及有效激励的效果,是基层医疗机构薪酬制度构建的关键。绩效工资改革要充分考虑基层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要打破传统绩效考核观念的约束,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优化绩效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1]高颂娟.卫生系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实施效果与有效运行研究[D].苏州大学,2014.

篇5:城步苗族自治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

为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全市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根据《中共郑州市委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郑发〔2010〕5号),现就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加快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综合改革,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原则。强化政府责任,实行全市统一领导,地方分级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多方共同参与,正确处理政府、卫生机构、医药企业、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实现改革成果共享。

2.坚持公益性质,注重社会效益。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放在首位,落实基层医疗机构公益性质,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扩大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让人民群众从改革中得到明显的实惠。

3.坚持从市情出发,统筹兼顾。结合我市实际,用好现有的各项政策,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充分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性,解决好改革中的各种问题,推进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财政补偿、药物制度、保障制度和管理体制等综合改革,建立充满活力的长效机制。

(三)总体目标

到2011年6月底前,初步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管理体制和高效规范的运行机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公平性和可及性显著提高,城乡居民医药费用负担有效减轻。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管理体制改革

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是落实补偿机制和推进综合改革的前提条件。要坚持公益性方向,把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明确定性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由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政府负责保障乡镇卫生院和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经费、人员经费和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各县(市、区)要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对政府投资所建的标准化村卫生室实行行政、业务、人员、药品、财产“五统一”一体化管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要逐步实行一体化管理。鼓励各县(市、区)积极探索,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未覆盖区域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委托非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任务,满足本辖区人民群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二)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依据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的工作任务,结合服务人口、服务半径及辖区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情况,由编制部门分类核定所需要的人员编制。乡镇卫生院编制按照《河南省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管理规定(试行)》(豫编办〔2010〕20号)规定,实行总量控制,统筹调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按照《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郑政〔2007〕5号),按照工作需要实行定编定岗。各县(市、区)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竞争上岗、全员聘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负责人,由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公开选拔、择优聘任,并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其他工作人员,在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指导下,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进行的岗位设置,组织实行全员聘用,竞聘上岗,择优录取,合同管理,并要对未聘人员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

(三)推进分配机制改革

根据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科学核定承担的工作任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根据承担服务的人口数量和服务半径核定;基本医疗服务任务根据前三年医疗服务平均人次数、收入情况,并综合考虑影响医疗服务任务的特殊因素核定。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为基础的绩效综合考核和激励制度,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绩效考核,财政、人社等部门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考核结果与经费补助挂钩。考核工作要做到公开透明、动态更新、便于操作。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要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按岗定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依据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管理岗位任务制定内部分配管理办法,定期组织对职工绩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职工个人收入挂钩。

(四)推进政府补偿机制改革

对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严格界定功能和工作任务、核定人员编制、核定收支范围和标准、转变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政府负责保障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和其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确保其正常运行。其中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由各县(市、区)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规划统筹安排;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等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政府补助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核定。医务人员工资水平与当地事业单位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政府对核定的收支差额给予全额补助。各县(市、区)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各县(市、区)承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所需经费的主要责任。非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如承担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任务,政府对其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给予合理补偿。政府对一体化管理的行政村卫生室给予适当补助。

(五)推进基本药物制度改革

继续在乡镇卫生院和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药品和我省增补的非目录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医保报销政策,确保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在我市开展非政府办社区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规范基本药物招标配送,按照河南省规定,基本药物以省为单位招品种规格、招数量、招价格、招厂家,逐步实现基本药物全市统一价,保障基本药物的质量和供应。密切跟踪监测基本药物市场价格和供应变化,根据全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情况和价格调整情况,适时调整销售价格。

(六)推进人才保障机制改革

制定实施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制定优惠政策,选拔优秀的医科院校毕业生,并采取措施吸引省内外医疗卫生人才充实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对长期在城乡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待遇等政策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完善全科医师任职资格制度,健全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人员在岗培训制度,促进乡村医生执业规范化。依托医学院校或专门培训机构加强对基层卫生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层次、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通过建立对口支援、结对帮扶等制度,使市、县级公立医院的中高级专业人才定期到基层机构开展医疗服务。

三、实施步骤

(一)筹备启动(2011年1月1日-2011年4月30日)

市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成员单位制定《郑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广泛征求省、市相关部门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正式下发实施。要求市医改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制定细化包括编制核定、人员分流安置、绩效考核、收支核定等改革措施实施细则,并层层动员,全面安排部署。

(二)全面实施(2011年5月1日-2011年6月30日)

各县(市、区)组织完成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方案的制订工作;组织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员聘用工作;妥善安置在编、在册未聘富余人员,落实相关政策;完成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支核定工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绩效考核,实行绩效工资。要求各县(市、区)要突出基层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人事、分配、保障制度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县(市、区)作为此次改革的责任主体,要抓紧制订改革方案,用好现有政策,制定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解决好改革中的各种问题,确保改革工作平稳、顺利实施。

(三)督导考核(2011年7月1日-2011年12月31日)

2011年下半年,市医改领导小组组织各相关委局制定督导考核方案,成立督导检查队伍,分赴各县(市、区)开展专项检查指导和集中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市级补助经费分配依据。要求各县(市、区)要加大力度,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项综合改革措施工作指标贯彻落实,并逐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防止工作滑坡、回潮。

四、保障措施

(一)坚持政府主导,加强部门协作。市医改领导小组统一指导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各县(市、区)政府作为责任主体,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亲自挂帅,周密部署、统筹安排,扎扎实实把各项改革政策落实到位。各级发展改革、卫生、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编制等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共同突破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二)加强财力保障,严格资金管理。各级政府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要优先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所需资金,确保各项经费及时足额到位。要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公开制度,加强监管,确保资金分配使用规范、安全、有效。

(三)加强督导监管,确保规范运行。市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对各县(市、区)

综合改革推进情况的综合督查,市医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对职责范围内医改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要建立工作责任制,及时处理违规行为,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要责令限期整改;违纪违规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篇6:城步苗族自治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玉溪市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辖一区八县,户籍总人口213万。全市共有75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668个村(居)委会和社区。共设73个乡镇卫生院(其中,中心卫生院22个,一般卫生院51个),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45个村卫生室,乡村医生2097名。市、县区均设有卫生监督局、疾控中心和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均配备有防疫人员和妇幼保健人员。

二、全市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整体推进情况

2009年3月,中央印发《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后,我市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开展调研论证,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根据《云南省医改5项重点改革2009年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计划》和《云南省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意见》的要求,严格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省卫生厅的各项工作部署和要求,按照省里确定的时间表和工作要求,从2010年 2月25日起,全市73个乡镇卫生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45个村卫生室共71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并零差率销售,各项综合改革稳步推进。今年3月至9月8日,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上采购基本药物5887.48万元,药品销售价格平均下降13.5%左右。一是制定了《玉溪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管理办法》,全面启动基本药物采购和配送使用工作。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均按规定参加网上集中采购,不再采购和销售基本药物目录之外的品种,同时,严格执行中标目录,履行购销合同,严格规范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明确医疗机构按药品销售总金额的不同比例使用基本药物,市、县级医疗使用基本药物的比例不低于20%、35%,中医医院等其它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不低于10%。二是科学测算,制定基本医疗卫生机构运行补偿办法。市卫生局去年开展专项调研,对全市747个市、县区、乡、社区、村级医疗机构近3年来基本药物使用、进销差额和财政补助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结合省相关政策要求,我市通过反复核算,提出了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乡镇卫生院取消药品加成给予定额补助,用于保障乡镇卫生院正常运转公用支出补助,并根据辖区内服务人口分为四个档次进行考核补助的原则制定补偿方案。

三是积极开展清仓盘点、上网采购、配备、使用、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价格公示、培训、宣传等基础工作。各医疗机构均做到了将基本药物价格向群众公示,对基本药品和非基本药品进行了分类管理,对开具处方规范管理,对医务人员开展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培训工作,确保了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三、积极谋划,强化领导,确保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

(一)加强领导,全力推进

国家医改方案出台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玉溪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谢兴荣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卫生、发改委、财政等部门领导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做到组织保障、人员和工作经费三落实。各县区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切实加强了领导,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在2009年12月18日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后,我市及时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认真学习领会精神实质,加快工作步伐,着手制定实施方案。1月19日,市政府第41次常务会议专题听取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工作的汇报,强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既要坚定信心、抓紧推进,又要精心组织、稳步实施,要统筹兼顾,立足实际,着眼民生,确保改革顺利推进,达到预期目标。1月22日,我市召开了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责任人参加的全市实施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试点工作准备会,对全市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作出全面安排和部署。1月24日和 2月24日二次分别召开玉溪市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推进会,对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做了工作安排,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为2月25日全面启动并迅速推开打牢扎实的工作基础。3月1日,市政府召开全市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督促检查会,对实施保障工作提出要求。3月5日,召开市医改领导小组会议,根据省里的要求,结合玉溪实际,研究我市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配套文件,并于3月7日以领导小组名义正式印发《玉溪市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意见》(试行)。此后,市卫生局多次组织召开全市卫生系统医改工作推进会、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培训班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暨培训等会议。总之,从1月19日至8月30日,我市密集召开一系列专题会议,及时传达学习省医改会议精神,就药品网上采购工作、实施意见的拟定、基层医疗机构清仓盘点、基层医改等工作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和部署,确保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

多方论证

为做好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品零差率销售工作,各级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央、省关于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和要求,深入调研,摸清家底,对照省实施方案的要求,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反映的问题,认真分析研究基层医疗机构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改革的相关内容,树立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理念,立足方案要实、要管用的原则,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方式召开不同层面的征求意见座谈会,充分听取基层的意见和建议,对实施方案进行广泛讨论,多方论证。同时,多次向上级部门汇报,不断修改完善,制定了《玉溪市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意见》(试行)和补偿政策等相关配套文件。市政府常务会议明确要

求各县区政府要充分准备,落实责任,确定人员,确保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工作顺利开展,对涉及到的补助资金由市、县区两级财政分级负责。明确提出要不折不扣贯彻中央和省的决定,从2010年2月25日起取消药品的销售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必须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市、县级医疗机构使用基本药物的比例分别不低于销售总金额的20%、35%,市、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和市第二人民医院不低于10%。

(三)精心组织,全力推进各项前期工作

一是积极探索全市基层卫生机构药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工作模式。我市自2006年8月起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将73个乡镇卫生院统一开展药品集中采购,实施药品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工作,采取“网上集中竞价(限价)、统一配送、全市同价”的方式进行。到2009年底,全市已集中开展了三轮招标和采购,644个基层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药全部实行集中采购。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开展,有效杜绝了药品购销中的不正之风,保证了药品质量,切实降低了药品价格,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通过三年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启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网上采购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按照省要求,我市研究制定了符合实际的遴选方案,并于2009年12月4日在保留原4家配送企业的基础上,又增补遴选6家配送企业,最终确定10家配送企业负责县及县以下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含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配送工作。

二是组织培训,熟悉采购流程。为全面开展基本药物制度试点,顺利完成药品网上集中采购工作,我市于2009年12月18日、2010年1月23日和3月26日至29日,分三次组织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医务人员及药品采购人员开展培训。邀请省卫生信息中心医药招标采购交易平台的技术人员到玉溪就药品网上采购的相关技能知识进行了培训。结合玉溪市“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改革培训工程”要求,6月29日和8月30日,市卫生局按计划专门邀请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王岳和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主任医师李冠烈,围绕基本药物体系及政策、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及入床抗生素治疗策略、激素药物的临床应用技巧等内容进行培训。各县区也组织了相应的培训,1至8月,共开展24场、1900人次参与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药品采购工作人员的使用基本药物及网上交易操作能力。

三是责任管理,明确职责。为保证基本药物制度工作落到实处,我市将此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专门制定了《玉溪市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责任目标书》,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与各县区政府分管副县区长签订。市卫生局制定《2010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责任书》,明确医改各项工作任务。此外,市政府还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任务细化进《市对县区政府卫生工作目标责任书》中,县区政府又将任务细化至乡镇,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知晓率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广大人们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为确保这一重大民心工程取得实效,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看病贵的问题,我市各级、各部门立足于在多渠道、多形式宣传上下功夫,突出基层医务人员的宣传发动,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采用宣传标语和宣传单对广大群众进行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工作宣传,制作“2010年2月25日起玉溪市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实施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有效降低药物价格”、“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好处多”、“基本药物平进平出花钱少”等群众通俗易懂的横幅,印发了“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知识问答”宣传单,对改革政策进行宣传,及时解答群众关心的问题,为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确保社会稳定。同时,我市各县区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专门召集医务人员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药物用药目录进行培训,打消顾虑,改变医务人员用药习惯,在接诊中主动宣讲,热心解答群众的疑问,使群众减轻用药负担,拥护使用基本药物,切实让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深入人心。

(五)加强检查,跟踪服务

为进一步掌握全市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情况,自2月25日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以来,市、县区、乡镇都组织调研组深入基层,了解实施情况,掌握工作动态,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对发现的问题责令整改,保证改革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加强服务协调工作,对实施过程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进行处理,没有出现一个卫生院或一个村卫生室停业的情况,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平稳,工作有序开展。

四、全面统筹,积极稳妥,推进基层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一)创新工作思路,扎实推进5项综合改革

我市在扎实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同时,及时制定出台了《玉溪市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意见》(试行),《意见》中包括《玉溪市乡镇卫生院改革方案》、《玉溪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改革方案》、《玉溪市行政村卫生室改革方案》、《玉溪市乡镇卫生院改革机构编制标准办法》、《玉溪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玉溪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补偿办法》、《玉溪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管理办法》等7个配套方案。我市出台的《实施意见》,既认真贯彻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改革方案精神,同时又结合我市实际,坚持政府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为主旨,不断探索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基本药物制度、投入保障制度等5项重点改革力求有新的突破。

一是在改革人事制度方面,按照《玉溪市乡镇卫生院改革机构编制标准办法(试行)》,全市乡镇卫生院事业编制原则上按照农业户籍人口的l‰实行总量控制。要求每个村卫生室原则上不少于3名乡村医生(其中至少有1名女村医、1名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的乡村医生),2008年12月底在册村医人数为2人的可保持原有人数,以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乡镇卫生院定编定岗,先选择1至2个县区开展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后再向全市推广,确保改革更符合客观实际需要。按照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科学合理设置岗位。其中,卫生专业技术岗位不得低于总岗位的80%。

二是履行政府公共财政职能,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市政府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取消药品加成给予定额补助,新增预算600万元,主要用于乡镇卫生院正常运转公用支出补助,根据辖区内服务人口分为四个档次进行考核补助。中心卫生院每年定额补助11万元,服务人口4.5万(含4.5万)以上的一般乡镇卫生院每年定额补助9万元,服务人口2万(含2万)以上、4.5万以下的一般乡镇卫生院每年定额补助7万元,服务人口2万以下的一般乡镇卫生院每年定额补助6万元。以2008年底村医人数为基数,县区财政对村医补助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市级财政对村医每人每月补助40元、省级财政对村医每人每月补助200元,同时实行绩效管理。实施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教育工程。从2007年起,投入500万元开展贫困山区、民族地区乡村医生脱产免费中专学历教育项目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乡村医生学历水平达到中专以上要求,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基本药物制度网络化建设进度,市级财政今年投入100万元为各乡镇卫生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信息网络平台建设配备设备。

三是改革分配制度,实施绩效考核。按照《玉溪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试行)》,对乡镇卫生院的绩效考核。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对辖区内的乡镇卫生院进行考核,财政、人事部门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乡镇卫生院 在县卫生行政等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对其工作人员进行考核。

四是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分配制度和基层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早在2008年,华宁县开展了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卫生资源整合的试点工作,将县医院、中医院、宁州卫生院进行联合管理试点改革,在机构建制不变、单位名称不变、人事隶属关系不变、现行财政补助政策不变的前提下,对三所医院人、财、物统一管理,资源共享。通过实施院长目标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和年薪制,调动工作积极性。通过一年多的实施,强化了卫生行政部门的宏观管理能力,整合了卫生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益,促进了医院的健康发展。

我市自2005年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以来,不断加大基层医疗机构的改革力度,特别是我市借2006年率先在全省推行新农合制度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之机,进一步深化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改革,全市90%以上的村卫生室实现人员、行政、业务、财务、药品“五统一”管理,进一步规范乡村医生聘任管理,实行乡村医生全员聘用制和药品统一由乡镇卫生院采购,为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顺利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员、管理保证。在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要求,我市将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使5项综合改革更切合实际,更能推动工作落实,更能提高健康保障水平。

(二)全面推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

以落实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和“重大妇幼项目(农村妇女乳腺癌检查项目)”为抓手,积极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截止2010年8月底,我市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648470份;发放宣传资料110余万份,设

置健康教育宣传栏2086块2915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744期;新生儿访视13487人;孕产妇产前检查24613人,产后访视14985人;有55911名老年人接受健康管理;管理高血压患者25204人,管理糖尿病人2262人;管理确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4214名。

此外,我市自加压力,率先在全省新增免费婚前医学检查服务项目,并将其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市、县区按4:6比例配套,投入资金,将免费婚前医学检查项目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畴。

为解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近乎海量的信息管理问题,提高信息利用率,市卫生局充分调研,坚持“保护既往投资、整合现有资源;坚持需求导向、分期实施建设;部门联合共建、实现优势互补;统一标准规范、保障信息安全”的原则,决定建立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市级区域卫生信息管理平台。目前,相关工作正在进行中。

(三)不断完善新农合工作,提高基层群众保障水平

我市通过巩固参合率、提高筹资标准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参合农民的受益水平,不断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2010年,我市新农合覆盖农业人口174.9737万人,实际参合159.7954万人,参合率为94.57%,顺利完成中央和省提出的参合率达90%以上的工作目标。筹资标准由每人每年100元调整为140元,农民个人自筹20元。截止8月,新农合共筹集到位基金22385.68万元,各级资金已全部到位。

为了提高参合农民的受益水平,经过测算,我市对新农合补偿方案进行了科学调整。乡级住院补偿比例统一调整为70%以上,住院补偿封顶线由每人每年累计20000元调整为30000元,同时,积极开展住院大病再次补偿和门诊慢性病补偿工作。1月至8月,共减免补偿212.31万人次,补偿新农合基金11781.10万元,总受益率为125.65%,基金支出占已到位基金的52.63%。参合群众的受益率和受益水平正在稳步提高。

篇7: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文件

新政办发〔2011〕107号

关于印发《自治区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综合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州、市、县(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自治区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实施办法》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六月三十日

自治区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综合改革实施办法

为确保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我区的顺利实施,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平稳运行和发展,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性,结合自治区实际,现就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0‟62号)精神,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总体要求按照“保基本、强基础、建机制”的要求,坚持保障机构有效运行和健康发展、保障医务人员合理待遇的原则,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抓手,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动转变运行机制,积极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新机制,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活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发挥好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诊疗常见病、多发病的功能,让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医改的成果

二、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一)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其诊疗科目、床位数量、科室设置、人员配备、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备要与其功能定位相适应。

1.乡镇卫生院要按照自治区卫生厅等7部门印发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指导标准(暂行)》(新卫农卫发„2006‟11号)和自治区卫生厅《关于进一步明确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范围的通知》(新卫农卫发„2008‟10)的要求,严格遵循功能定位和服务范围。对服务能力已经超出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范围,特别是一些服务人口多、服务能力已经达到二级医院标准的乡镇卫生院,可将其转为公立医院,或将超出功能定位的资源整合到县级医院;也可以对其承担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补偿。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负责开展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门诊和住院诊疗,诊断明确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医疗护理,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双向转诊、康复服务等,并通过组建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家庭医生上门服务等形式,不断扩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全面开展政府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承担辖区内居民的健康保健管理等工作。村卫生室(牧业医疗点)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诊治等工作。

3.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要提供中医药等适宜技术和服务。具备条件的各级定点医疗机构要提供基本医保目录内的中医民族药,并提供中医民族医适宜技术服务。

(二)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1.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管理。自治区机构编制部门组织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标准,会同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等行政部门深入调研,科学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和编制。

2.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在核定编制的基础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实行以科学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薪、合同管理为主要内容全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合理设置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岗位,确保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占总岗位的90%以上。

3.地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督促、指导基层卫生机构加强内部管理,强化收支管理,严格成本核算和控制。

(三)充分发挥医保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促进作用。

1.依托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快推进基本医保门诊统筹,将一般诊疗费纳入支付范围,并逐步提高参保(合)人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费用的报销比例,进一步引导群众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看病就医。其中,从2011年全面推行新农合“门诊统筹+住院统筹”的补偿模式,将门诊服务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并提高门诊报销的比例。同时,提高参合农牧民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费用的报销比例。

2.推进医保付费方式改革,探索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总额预付等付费方式,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动积极开展服务,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合理控制服务成本。

(四)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和激励机制。1.依据卫生部《事业单位实施绩效考核的指导意见》(卫人发„2010‟98号)等政策精神,卫生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要制定自治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综合考核和激励制度,建立基层工作特殊津贴制度,切实提高县以下卫生人员的待遇。

2.县及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管理绩效、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服务对象满意度、居民健康状况等指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综合量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资金安排和拨付挂钩。对考核优秀、合格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规定全额拨付财政补助经费;对考核不合格的,要扣减相应的财政补助经费并追究责任人和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情节严重的取消其提供服务的资格。

(五)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度后,要保障基层医务人员合理收入水平不降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倾斜,适当拉开差距;建立以岗位责任和绩效为基础、以服务数量和质量以及服务对象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和激励制度,要将考核结果与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人员竞聘上岗紧密结合。各地制定人员分流、竞聘上岗等相关政策时要充分听取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机构的意见。向基层医务人员提供更多的培养培训机会,对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加强政策宣传,使广大医务人员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落实医生多点执业的政策,引导大中型医疗机构的在职医务人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

三、建立健全稳定长效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

(一)补偿范围。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政府办乡镇卫生院(牧业医院、国营农牧场医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二)补偿渠道。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支出和业务支出等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基本医疗服务主要通过医疗保障付费和个人付费补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通过政府建立的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补偿;经常性收支差额由政府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补助。各地要按照核定的编制人员数和服务工作量,参照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核定工资总额。政府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人员经费和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按扣除政府补助后的服务成本制定医疗服务价格,体现医疗服务合理成本和技术劳务价值,并逐步调整到位。按上述原则补偿后出现的经常性收支差额由政府进行绩效考核后予以补助。

1.落实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专项补助经费。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由政府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规划足额安排。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2011年人均经费标准提高到25元,建立稳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卫生、财政部门要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等绩效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任务费用由事发地的地、县财政承担,自治区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包括离退休人员经费)、人员培训和人员招聘所需支出,由财政部门根据财政部、发展改革委、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关于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意见》(财社„2009‟66号)合理安排。

2.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医保支付政策。调整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收费项目,将现有的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含静脉输液费,不含药品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合并为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为8元/人次,其中:个人承担1元,医保基金承担7元。由自治区物价、卫生、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下达收费标准,并制定实施细则。

3.落实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常性收支差额的补助。落实政府专项补助和调整医疗服务收费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常性收入仍不足以弥补经常性支出的差额部分,由政府在年度预算中足额安排,实行先预拨后结算,并建立起稳定的补助渠道和长效补助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支结余要按规定留用或上缴。有条件地方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实行收支两条线,基本医疗服务等收入全额上缴,开展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的经常性支出由政府核定并全额安排。

(三)落实补偿责任。各地(州、市)、县(市、区)政府要根据本办法,统筹考虑本级财政和各项医保基金承受能力,在预算中足额安排并及时拨付就由本级财政负担的补助资金,认真落实调整后的医疗服务收费和医保政策,建立起稳定、长效、合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保障基本药物制度按计划进度顺利实施,改变“以药养医”的格局。

四、多渠道加大对乡村医生的补助力度。

(一)对村卫生室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合理补助。继续执行乡村医生补助500元/人/月,其中取得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的乡村医生补助800元/人/月标准。各地要将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纳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范围。

(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在核定村卫生室(牧业医疗点)承担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能力和服务人员数量的基础上,安排一定比例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由其承担,并落实相应经费。

(三)各地要加大村卫生室建设力度,在房屋建设、设备购置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扶持。各地在推进医保门诊统筹工作中,要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牧业医疗点)的门诊服务纳入基本医保的报销范围。

(四)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开展多层次、多途径的在岗培训,定期选派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至村卫生室(牧业医疗点)指导工作,鼓励和支持乡村医生参加学历教育,逐步实现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

(五)对非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地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其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给予合理补助,并将其中符合条件的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执行与政府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同的医保支付和报销政策。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强有力的推进机制和责任制度。各地要把推进基层综合改革、建立新机制作为当前医改的一项重点工作,尽快建立分工明确,紧密配合,上下联动,定期督查的推进机制。自治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承担起统筹协调的责任,卫生部门要承担起具体组织实施的责任,发改、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编制等部门要按照各自分工,承担起相关职责,形成强大的推进合力。各级政府要明确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全力推动,抓好落实。

(二)强化督导检查。自治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财政、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加强对各地工作的检查指导,定期进行考核,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政策。各地(州、市)要及时将贯彻落实本意见的情况报送自治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篇8:城步苗族自治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

1 综合改革进展情况

1.1 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

全市共计678个政府办和非政府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机构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做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基本药物实行网上采购, 零差率销售, 累计网上采购基本药物7.39亿元, 让利幅度35%。定期对采购情况和供货企业进行考核与监管。

1.2 多渠道补偿机制初步建立

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 政府对机构实行收支差额补助。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经费, 由政府根据发展建设规划足额安排。按常住人口人均45元标准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按10元/次标准落实一般诊疗费, 一般诊疗费项目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个人不用付费, 其中, 新农合按基金支付8元, 个人支付2元。按6.3万元/人/年标准落实绩效工资, 绩效工资由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构成, 分别占60%和40%。

1.3 人事制度改革已经到位

按照每万常住人口城市12人、农村18人的标准, 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6 948名。下发《关于医疗卫生单位推进竞争上岗的实施意见》, 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负责人通过公开选拔、竞聘上岗, 择优聘任。按岗位设置要求, 对所有人员实行按岗聘用, 合同管理, 在岗人员100%签订聘用合同。积极稳妥地做好人员的分流安置工作, 对编外人员进行总量限定, 由编办备案, 合理报酬、合理使用, 对分流人员以货币补偿的方式进行分流。

1.4 富有激励的新分配制度已经确立

市制定《常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 辖市、区制定机构负责人考核办法, 机构制定医务人员绩效考核细则, 实行逐级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划拨财政补助经费依据, 并与主要领导的年度考核和任免挂钩;与医务人员绩效工资分配挂钩。对公益性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好、绩效考核优的单位, 适当增加绩效工资总量;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制定本单位的内部考核制度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

1.5 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不断健全

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通过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基金支付、基本药物定额补偿等方式, 保证乡村医生合理收入不降低。对符合条件者全部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 对退岗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先后开展村卫生室标准化和示范村卫生室建设。全市乡村医生工资收入在2.5~4.0万元, 1 097人参加职工养老保险, 889人获得合理补偿。有948人接受全科医学知识培训, 545人接受中专学历补偿教育, 311人取得乡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村卫生室平均业务用房面积达207平方米, 有示范村卫生室381家, 占总数的81%。

1.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有所提高

2012年, 全市按常住人口人均45元标准落实10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建立项目资金专项管理制度, 做到专款、专用、专账管理。市卫生局每年组织一次项目工作质量检查和一次绩效考核, 并将考核结果与项目资金分配以及机构评先创优相结合。全市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76%, 电子建档率98%。I类疫苗接种率99%。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97.7%。高血压、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为98.0%、98.2%、97.5%。

2 存在问题

2.1 基本药物难以满足需求

基本药物目录太窄, 未考虑专科用药。常州市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的骨伤科、肝病、眼科、甲状腺等一批特色专科用药受限制, 影响了特色专科发展。部分慢性病患者的习惯用药未纳入目录内, 群众意见较大。另外, 部分药品生产企业压价投标, 中标后因成本原因, 不愿意生产, 尤其是部分临床使用量不大或价格便宜的常用药品品种, 不能按采购计划按时按量配送, 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严重安全隐患。

2.2 绩效考核难以调动积极性

基层医务人员绩效工资4∶6的分配比例, 造成医务人员待遇差别不大, 难以激励和调动医务人员特别是业务骨干积极性, 平均化、大锅饭观念有所抬头。同时, 绩效工资制度将值班费、加班费计入职工绩效工资总额, 与其他不需要经常值班、加班的事业单位相比, 医务人员的值班和加班成为一种义务, 导致医务人员对值班和加班带有抵触情绪, 不利于机构日常工作人员安排。

2.3 村医生队伍难以保持稳定

目前全市乡村医生队伍总量不足, 年龄结核老化、知识层较低, 整体素质低偏。近4年全市有140名乡村医生队伍因年龄原因退出岗位, 乡村医生人数逐年减少, 现有1 489名在岗乡村医生中, 年龄在45岁以上的有800人, 退岗返聘人员有447人。乡村医生的身份至今仍定性为农民, 其身份性质、工资待遇和社会保障与正式基层医务人员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且江苏省政策规定新进入乡村医生队伍人员必须具有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 现有条件根本无法吸引具备相应条件的新人员进入。乡村医生队伍后继无人, 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底陷入人员流失严重和补充不足的困境。

3 思考与建议

3.1 完善基本药物制度

基本药物配备必须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基本医疗服务相匹配, 使基本医疗服务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最大限度将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解决在基层, 降低医疗费用, 方便群众就医。基本药物目录要对专科用药进行增补, 以满足专科用药需求。基本药物目录应保持一定的弹性, 在坚持零差率销售、目录内无替代、临床需要的三个原则条件下, 在省目录基础上, 让辖市区有10%~20%增补权, 以适应各地不同的用药需求。加强对供货企业的考核和监管, 保证配送的及时性, 对临床急需、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采购有困难的基本药物, 或者临床常用且价格低廉的基本药物, 采取特殊方式进行采购。探索建立基本药物备选制度, 即招标时根据评标得分选择前2家生产企业, 第一名作为当中标企业, 第二名作为备选企业, 在中标企业不能正常供货时, 即启动备选企业供货。

3.2 强化激励机制

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是保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生机和活力的动力之源。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是调动积极性的关键。重新确定合理的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比例, 或者实行工资总额控制, 绩效工资分配比例由单位确定, 增加奖励性绩效工资占比, 以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对医务人员的激励作用。合理核定机构任务量, 并制定考核标准, 对完成核定任务, 考核合格的, 给予其相应财政补助;反之则核减其财政补助;对业务收入增长的机构, 对增加的业务收入可提取一定比例作为效益奖励, 用于机构内部考核, 加大奖励力度, 进一步调动人员积极性。根据专业技术、管理、工勤等岗位的不同特点, 科学地制定医务人员工作考核标准, 实行分类考核, 体现多劳多得, 优绩优酬的原则, 奖励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绩的一线医务人员倾斜。

3.3 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首先, 从编制入手解决乡村医生的身份性质、工资待遇和社会保障, 核定部分乡村医生编制, 对在岗或新进的具有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的乡村医生纳入卫生事业编制, 由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其次, 通过定向培养大学生乡村医生, 鼓励城市退休医生、执业 (助理) 医师和医学院校大专以上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等方式, 增加乡村医生数量和同时提高质量。再次, 大力开展乡村医生的业务培训, 提升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以适应当前乡村医生面临的医疗卫生工作新任务。

参考文献

[1]常州市政府.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czfb.gov.cn/node/zcfg_shbzcwgl/2012-4-6/12461358415348533_2.html, 2011-4-9.

[2]常州市财政局.《常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 (试行) 》[EB/OL].http://www.czfb.gov.cn/node/zcfg_shbzc-wgl/2012-4-6/124613514871748532.html, 2010-11-10.

[3]虞国良, 章莉萍.金坛市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1, 31 (04) :345-347.

[4]胡善联.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研究[J].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2007.

[6]应亚珍, 张琼.农村基本药物制度改革下的若干思考[J].中国农村卫生, 2010 (3) :56-57.

[7]王国敬.浙江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 2012 (2) :59-62.

上一篇:清洁公司年终总结下一篇:告客户通知书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