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学习体会

2024-05-07

统计学学习体会(精选10篇)

篇1:统计学学习体会

统计学学习心得体会

统计学是我们班这个学期开设的课程,虽然只有短短一个学期的课程,但是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们对统计学应用领域及其内性和基本概念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可以说,这一学期我的收获颇丰。

就统计学这门课程来说,了解到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根据事物的随机性规律来收集、分析、处理数据并利用其进行推断的科学,只要有数据的地方,就会用到统计学;是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收集、整理、分析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其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的作用下,描述其现象数量之间的关系和变动规律。

其实这门学科有两大难点:统计有许多相似的概念,要求理解内涵,辨别异同和实际应用。对于公示不能像数学那样,只从抽象的式子到式子的变换,而是理解公示整体和每个符号的统计含义,掌握公式的使用条件,体会应用的灵活性。通过老师上课授教和课后不断的学习,对这两大难点已经克服。结合到平时的工作学习,我能比较快的理解并能掌握统计学的一些知识。

我们学习统计学的目的是运用统计思想进行分析,在实践工作中,要善于利用统计的思维方式思考,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实践中,要学会发现数字、分析数字、并使用数字说话;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要掌握统计工作中涉及到基本统计概念和基本统计计算方法,能够阅读常规的统计报告,了解统计指标的含义,同时,能够自己处理常见的统计问题,锻炼统计的计算能力。

以上就是我的学习体会,我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不断充实,积极探索,逐步成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要学会自己运用统计学知识处理各种问题,为生活提供便利。

篇2:统计学学习体会

统计学原理包括: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统计学的基本范畴、统计组织和管理、统计调查的意义和种类、统计调查方案、统计调查方法、统计整理的意义和内容、统计分组、统计分布、统计表、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变异指标、综合指标的应用、抽样推断的意义和内容、抽样误差、抽样估计的方法、抽样组织的设计、假设检验的意义与假设命题、假设检验方法、符合检验与秩和检验、相关的意义和种类、相关图表和相关系数、回归分析、指数的意义和种类、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因素分析、指数数列。

统计学是在统计实践的基础上,自17世纪中叶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社会学科。它是研究如何测定、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反映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的数据,以便给出正确认识的方法论科学,被广泛的应用在各门学科之上,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到人文科学,甚至被用来工商业及政府的情报决策之上。

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总结,并进而进行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它被广泛的应用在各门学科之上,从物理和社会科学到人文科学,甚至被用来工商业及政府的情报决策之上。

统计学主要又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给定一组数据,统计学可以摘要并且描述这份数据,这个用法称作为描述统计学。另外,观察者以数据的形态建立出一个用以解释其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数学模型,以之来推论研究中的步骤及母体,这种用法被称做推论统计学。这两种用法都可以被称作为应用统计学。另外也有一个叫做数理统计学的学科专门用来讨论这门科目背后的理论基础。

二、统计学在生活中的意义

知识的价值是使人变得聪明,智慧,有能力。人类正在进入信息社会,面临着一个所谓“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的一种最常见的形式就是数据。现代的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时地要从这大量的、杂然纷陈的数据中发掘出事物的规律,作出正确的判断,以决定合适的行动方针。可以说,这方面的能力如何,实在是衡量一个人聪明与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外现指标。“仙人持玉尺,度君多少才”。要准确无误地测出一个人有多聪明,恐非仙人莫办。可惜红尘十丈,何处去找那手持玉尺的仙人但处事是否得宜,是有客观检验的。古人说与其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而统计学,正是这样一种通过分析数据而达致尽可能正确的结论的技术。掌握了它,就可以使你在工作和生活中少犯错误,赢得主动。也就是说,使你变得更聪明了。

统计学不仅仅限与学术上的研究,他对于国家发展,经济,政治,自然等等都有它独特的作业。统计学的应用是是分广泛的。

统计的力量在于无处不在的应用性。无论人们从事什么工作,都有可能遇到下列问题:如何搜集有价值的资料?如何组织、解释所搜集的资料?如何分析并给适当的推论?以及推论的可信度有多高?这些便都是统计学应用的主要范畴。这其中当然包括资料从搜集、分析到推论的整个过程中所须具备的知识。诸如市场调查、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农产品品质的改良试验、医学的临床试验等等,都是我们必须运用统计学理论的常见例子。

首先,统计学作为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其生命力和发展动力,在于它与实用学科的密切联系,割断了这种联系,统计学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产生不出有意义的问题和方法。因此,统计学与其他学科和领域所形成的边缘和交叉性质的学科也特别多,如工业统计学,农业统计学,物理统计学、生物统计学,医药统计学,人口统计学、空间统计学,等等。其次,统计学研究的处理数据的方法,在我们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无论是在自然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还是在工程技术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统计,大量杂乱无章的数据,将无法显示其内涵的有用的信息。金子将掩埋在沙砾之中。

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大量运用统计方法。例如,实验中研究某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需要用统计方法处理实验数据;统计方法应用于农业实验的设计和分析,用来研究各种品种的种子的增产效果,研究各种配合饲料喂养家禽家畜获得最高增重的作用;在医药学中,关于吸烟与肺癌发病率联系的分析、关于某种新药效果的研究,都普遍使用统计方法。

统计由搜集资料到分析、处理资料,再转换成有用的信息,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统计从理论上讲是一种方法,统计从应用上讲是一种技术,统计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先进生产力。

三、统计学的应用

统计学的出生是研究国家状况的,譬如统计全国人口状况、农业收成、经济情况等数据,对一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做统计性调查与研究。经过多年的发展,统计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被专家学家们系统化专业化,形成了不同流派不同类别的统计学。而现在的人文社会统计分类便是对社会生活中统计学应用的专业化成果。

前面提到过的人口普查、经济情况调查等都是统计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早在17世纪,统计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就被提出了。在约翰格朗特1662年出版了《对死亡表的自然观察和政治考察》一书中,格朗特通过观察客观现象的数量关系,揭示出一系列统计规律,如男婴出生高于女生,男性死亡高于女性等,同时他还用最新颖的方法编制出了死亡率表。18世纪中末叶到19世纪中末叶期间概率论与统计学成功结合,使得统计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更加被加以重视。

在当代社会,统计学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人口学中的统计学应用(进行优生优育)、社会发展与评价、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保护与利用、宏观经济监测与预测、政府统计数据收集与质量保证等都依赖于各类科学的统计方法。

金融业的现代化推动了统计与数理方法的应用研究,反过来,当今世界的金融管理特别是防范金融风险,也越来越要量化研究。早在1995年9月,美国斯但福大学经济学教授刘遵义就通过实证比较,数量分析和模糊评价等方法,预测出菲律宾、韩国、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有可能发生金融危机。后来的事实果然如此。这从一个侧面提醒我们,没有完整、科学的分析预测工具,就可能在国际金融竞争中蒙受重大损失。只有加强对作为金融信息的各种变量的研究,才能提高对金融运行规律的认识,才能把握市场的发展动向。投资顾问使用各种统计数据信息进行投资分析并用来指导他们的投资建议。对于股票投资来说,顾问们审查各种财务数据,包括市盈率、股息率等等。通过把个股信息与股票市场的平均数加以比较,投资顾问就可以得出个股价格是高估还是低估了的结论。

统计知识在生命科学、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以至于包括分子生物学中的统计方法、生物制药技术中的统计方法、流行病规律研究与探索的统计方法、人类染色体工程研究中的统计方法在内的各统计应用领域在不断发展壮大中。

篇3:统计学学习体会

一、《医学统计学》的教学实践

我们在学习医学统计学初期、接触基本概念和原理时, 可以尽量将这些概念与原理用通俗、形象、稍微夸张的生活实例联系起来, 以“讲故事”的形式将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对比和剖析, 让看似艰深枯燥的概念原理变得有血有肉、亲近可人, 让逻辑思维方法在潜移默化中植入学生的脑海。

(一) 教学案例之一。

讲定量资料的集中趋势指标———平均数时, 很多同学不能理解为什么平均数有3种 (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 , 为什么不只是小学数学里学过的平均数 (算术均数) 就行了, 这是因为他们还没有理解集中趋势和平均数的内涵, 不理解这个前提, 很多同学就对后面要讲的3种平均数公式、符号、适用条件等内容就失去了兴趣, 或者勉强听下去也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严重影响学习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可以给同学们举一个例子:某地报道该地人均月收入为5000元, 当地百姓都质疑, 互相打听多数人实际只有1000、2000元月收入, 怎么就变成5000元了呢?原来当地有一些百万富翁、千万富翁, 他们的收入非常高, 就把当地总收入抬高了, 一平均就使月收入水平大大提高了, 所以这5000元就是指的是小学数学里学过的平均数, 也就是算术均数的概念, 但是这个数值不能反映人们的实际感觉, 不能反映大多数人的月收入情况, 统计学里面讲的平均数指的就是大多数人所在的水平, 也就是大多数人集中的位置的数值才是平均数, 所以不是简单绝对平均就可以的, 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不同类型资料选用的平均数是不一样的。这样用来源于生活的但经过加工夸张的例子讲解以后, 同学们会会心一笑, 在轻松幽默的气氛中对集中趋势和平均数的概念有深刻形象的理解, 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 为后面的学习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 教学案例之二。

学习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和步骤时, 许多同学对于“小概率思想”和假设检验的结论方式不能理解, 小概率思想是指小概率事件 (P≤0.01或P≤0.05) 在一次试验或一次抽样中基本上不会发生, 即认为概率P=0, 可以跟同学们讲这样的故事:某先生走路途中被绊倒, 起来一看, 绊倒他的竟然是一块金砖, 他欣喜若狂, 赶快打电话给妻子报告, 妻子会说:不可能, 你被一块金砖绊倒的可能性为0。被金子绊倒的可能性确实微乎其微, 是个小概率事件, 而你走一次路被绊倒的可能性就更小, 就可以直接说这个事情 (走路被金砖绊倒) 不可能发生, 即P=0, 这个就是小概率思想。但是你不能太绝对, 还是有可能会发生的, 下结论要委婉, 妻子的结论在绝大多数时候是正确的, 但是在某些时候可能是错误的, 像这位先生就真的发生了这个事, 所以要委婉地下结论:可以认为……尚不能认为……。

(三) 教学案例之三。

在解释“同质”和“变异”的概念时, 可以强调“大同小异”, 可以沿用生物学里的“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同质”就类似”遗传”的意思, 如“龙生龙, 凤生凤, 老鼠生来会打洞”, 这样用“遗传相似”的概念来解释“同质”, 指的就是研究对象的影响因素一致或大体一致, 而变异也像生物学里“变异”类似, 每个生物体都是有差异的,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母生九子, 连母十个样”。在认真解释的基础上再如此用通俗形象的俚语来类比解释抽象的概念, 效果很好。

(四) 教学案例之四。

在讲解“极差 (R) ”时, 其公式是最大值减去最小值, 我们可以联想到比赛时评委打分, 都会“去掉一个最高分, 去掉一个最低分”, 再将剩下的分数平均, 这样可以避免两个极端值的影响, 或以姚明或潘长江的特殊身高会影响到其所在队伍的平均身高值这样的例子来说明R不太稳定、较少应用的特征。

(五) 教学案例之五。

在讲解一些指标的计算公式时, 有时用基本公式, 有时要用加权法、频数表法公式, 可以用商店里八宝粥原料的价钱的制定为例来解释, 八宝粥由好几种价格不一的食材混合起来, 八宝粥原料的定价过程就是加权法的原理, 这样同学们就会很容易理解。

二、《医学统计学》的教学体会

许多学生在一接触到医学统计学时都会很不适应, 它重在逻辑思维, 与其他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科目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截然不同, 许多同学都反映医学统计学枯燥、艰深、难于理解, 令他们无所适从, 以致早早失去学习兴趣, 作为老师, 应该要降低学科“门槛”, 在初期刚接触基本概念和原理时应用大量通俗、幽默的生活实例和语言来进行转化, 避免其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 让医学统计学贴近生活, 而不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摘不到的星辰”。

其实, 统计学本就来源于我们日常生活, 人们从生活、卫生工作中发现了统计学的原理和规律, 再应用统计学来探究生活中的规律, 我们医学生在学习统计学时也不应将其游离于生活以外。医学统计学不只是枯燥的数字和公式, 将日常生活事例融入到学习之中, 以开放、轻松、欢乐的心态来教、学医学统计学, 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应该是一个更健康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教学和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顾相伶.护理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探讨[J].企业家天地, 2011, 36 (7) :67~68

[2].吴笑雪.高职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探讨[J].科教文汇, 2009, 22 (5) :24~25

篇4:学习新《统计法》感受统计新形势

■ 中国统计机遇与压力并存

美国保守派智库美国传统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网站近日发布该基金会亚洲经济政策研究员Derek Scissors的署名文章,文章称“尽管中国经济情况多变且复杂,国家统计局却只需要15天就能调查13亿人口的经济动态”,对此表示质疑。

对统计数据质量的质疑并不仅此一件,如今全社会在愈加重视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数据的同时,必然也更加重视统计工作成果的质量,即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这正是当前统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一方面形势大好,另一方面困难重重。

针对美国对中国经济数据的质疑,国家统计局作出回应。“中国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统计调查体系,单是政府综合统计系统就有近10万人每天都在从事统计调查、搜集和整理工作,中国数据在季后或月后15天统计出来是有制度保障的。”

中国的统计工作的确具有这样的制度保障,不仅如此,它具有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政府统计所不具备的独一无二的特点。其一,透过新修订《统计法》,将政府统计的职能定义为“了解国情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在统计工作实际实施过程中,统计结果已经不仅仅是“温度计”、“化验单”,乃至“咨询书”、“诊断书”,重要性非同一般。其二,中国对于统计数据的需求结构极为复杂。需求内容多,不同的行业和部门需要有各种大大小小统计指标进行衡量;变化快,全球的经济形势正处于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特别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对于统计数据的需求也就体现出了变化快的特点;时效强,中国政府的统计制度是时效性的关键保障。中国政府统计这两个方面独一无二的特点反映了当前统计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机遇与压力并存。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先生曾经说过一段极为精辟的话:“学者不能离开统计而研究,政治家不能离开统计而施政,事业家不能离开统计而执业。”统计工作对于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如何能够保障我们的政府统计工作真正发挥出“了解国情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是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立法规范政府统计,约束统计行为,是保障统计职能切实发挥的重要途径。

■ 新《统计法》突出五大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于1983年12月8日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从颁布统计法至今已有26个年头,而在这26年里统计法经历了两次修订,1996年第一次,今年第二次。

新修订《统计法》对政府统计工作五个大的方面做出了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规定。

保障统计数据质量。统计应当作为政府及公众雪亮的眼睛,明察社会生活经济运行的总体及具体情况。只有正确认识世界在先,才能依据客观规律进行改造和发展。据悉,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违法行为约占全部统计违法行为的60%。新修订《统计法》为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规定:首先,防止行政干预;其次,建立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制度;再次,强化统计人员的责任;此外,加大了对弄虚作假行为的处罚力度。

强化统计调查项目管理。进一步明确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权,调整了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的划分标准,调整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权限,明确了统计调查项目审批的原则、内容和程序。

加强规范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新修订《统计法》第十八、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条中明确了统计资料管理及公布各方面工作的规定。

重视统计监督检查工作。新修订《统计法》特别增加了“监督检查”一章。统计机构监督检查权限不明确、缺乏有效的检查手段,是造成统计监督不办、统计违法难究的重要原因之一。新《统计法》明确了国家统计局负责组织管理全国统计工作的监督检查,并对国家统计局及其派出的调查机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执法权限做出规定;对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在调查统计违法案件或者核查统计数据时可以采取的措施做出了规定;规定了有关部门在统计执法方面的职责;规定了单位和个人在接受统计检查时应当履行的义务。

严禁统计违法行为,明确法律责任。为保障统计数据质量,维护统计工作秩序,新修订《统计法》增加了统计违法行为的种类,同时加大了对统计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新修订《统计法》在以上五个方面进行的规定,不仅是政府统计顺利开展的保障,更是确保统计工作规范科学的重要支撑。使我们更加明确,政府统计活动不同于民间统计行为,它是一种行政管理活动。政府统计本身具有实施主体为行政主体,依照法律开展,具有强制性、义务性和无偿性,调查结果公共性等四大基本特征。

新修订《统计法》是统计立法史上的第二次修订,是统计法制建设上的历史性进步。同时我们应当看到,统计立法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与发达国家较健全的统计法律制度相比,我国统计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

■ 加强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

统计法律法规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普及工作亟需加强。一名学习统计学专业已四年的大学生曾经问过这样的问题:“我们国家有专门的统计法吗?”设想一下,如果这些统计学专业的大学生,今后走向统计工作岗位从事统计工作,却没有依法统计的意识,我们的数据质量何以得到保障呢?由此,笔者对加强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首先,要将全社会各行各业公众都纳入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对象范围,从事统计研究、统计工作、行政工作的人员要作为重点宣传对象。持之以恒地将统计法律法规普及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通过进农村、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家庭,使得全社会认识并了解统计法。

其次,对于具有不同文化教育程度、不同职业背景的人员采取不同的宣传教育方式。例如,对于学习统计专业的学生,要注意宣传手段的新颖以及宣传内容的规范;对于高校从事统计研究工作的学者、教师,要注意结合统计实务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宣传;对于企事业单位的统计人员,要结合统计违法违规处罚案例,加强宣传警示作用;而对于并不太涉及统计工作的老百姓,要注意宣传内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通过学习新《统计法》,感受到统计事业发展的新形势。作为一名统计人,深感欣喜和自身的责任重大,相信伴随国家统计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政府统计工作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显现出更为卓著的成效!

篇5:《经济统计学》课程学习体会

我将有关《经济统计学》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加深了自己对《经济统计学》这门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以前,我常常不知道那些客户的有关具体信息和购买习惯,在学习了统计学这门课程后,我对自己的客户资料进行的整理并对他们的购买记录做了统计分析和研究。这样,我就可以提前知道客户特别是重点客户的产品需求与服务需要以及自己的发展重点。我还在运用统计分析的结果后获得了客户的好感与信任,也获得了新的客户和新的订单。

篇6:统计学学习心得

本学期我们专业开设了《统计学原理》课程,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对统计学应用领域及其类型和基本概念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掌握了数据的收集、展示、分析的技术。但这都是些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是纸上谈兵。理论须用来指导实践,把我们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去,这是我们学习的目的。

对于本人而言,数学功底不是很好,在没学统计学之前就感觉统计学会很枯燥无味,对这门课程有些恐惧。但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感觉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学,再加上秦老师幽默风趣的讲解,使复杂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老师通过举例说明问题的方法使问题变得简单化,容易理解,再通过课堂上做习题,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同时,老师基本上都是在课堂上让我们做完习题,这样给我们减轻了很多课余的时间,学起来比较轻松。

而就所学的内容来讲,我个人认为这门课程有两大难点,一是统计学有许多相似概念,要求理解内涵,辨别异同和实际应用。例如在第二章统计调查中,相关概念的辨析就需要我们理解掌握以便熟练的做题。而对于公式不能像数学那样,只从抽象的式子到式子的变换,而是要把公式理解再加以运用,掌握公式的使用条件,体会应用的灵活性。例如在相关与回归分析这一章中,主要就是要求我们把公式掌握好再加以灵活的运用,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此可见,在统计学当中,公式的运用很重要。

篇7:经济统计学学习感想

在经历了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我们对《经济统计学》的学习也来到了最后的阶段。在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中,有很多感想,也有很多收获。虽然课程有些枯燥,但无疑的是,我们掌握了经济统计学这门实用的工具,在我们未来的人生中,也必将会运用这个工具,陪伴我们前行。

作为一个曾经以政治为高考内容文科生,在学习经济统计学之前,在我的心目中,经济统计学是一门非常枯燥以及复杂的学科,以我的数学水平以及从未涉及高等数学的学习,令我对这门学科有着异乎寻常的恐惧。经过几堂课的学习之后,基础的缺乏更令我感到难以下手,后来,每当有人谈起统计,我脑袋中就浮现出计数,一大堆枯燥的数字,还有一长串的数学计算式。

但是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我对经济统计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渐渐开始意识到经济统计学在学术研究中,在公司决策中,在国家制定方针政策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有它独立而完备的理论体系,它是相当科学的,它是以数学作为它的基本工具,但它有比数学更有实际用途,它可以对生活中大量的无序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它们的规律,从而为研究、决策提供基本的依据,它是其他学科的一切理论的基础和来源……因此,为了掌握这门有用的科学,我决定开始努力学习。

在很多跟我一样以人力资源为学习对象的同学们的心目中,经济统计学跟我们的专业关系并不是很大。但是实际上却截然不同。作为我们课程学习的骨干部分,经济学来源于经济统计学。自然界的现象可以通过实验解剖等方法来被人们掌握。但是人类社会的经济现象就不一样了,它们复杂多样、变化多端,没有任何实验的方法可以来准确的研究。因此我们就只有借助于经济统计学,通过统计分析社会经济的各种数据,我们就可以发现社会的经济问题,为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素材。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认为,统计是沟通经济学与实际的一个重要桥梁。没有经济统计学,就没有经济学今天的发展。正因为经济学和经济统计学这样密切的关系,我意识到,光学好经济学理论知识是不够的,我必须还要同时学好经济统计学。因为作为人力资源学科的学习者的我们来说,掌握这门学科,对于我们未来的管理和经济学的进一步学习,经济统计学的基本运用,是必不可少的。

经过了长时间对这门学科的学习,我初步了解了经济统计学的基本论理。刚开始接触一门学科,都必须了解大量的术语,经济统计学也是一样。学习这门课的开始两三周我都感到比较痛苦,因为我们学习的都是一些经济统计学的基本的术语,例如:(1)统计主要分为了理论统计和应用统计,其中理论统计又分为了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顾名思义,理论统计是研究统计的一般理论和方法的,而应用统计运用在某一特定领域的统计问题等等;(2)经济统计学的分析法有很多,如大量观察法、分组法、综合分析法、统计模型法、归纳推断法等等……(3)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同类事物所构成的总体的数量特征,因为只有是同类事物才有相同的数量特征,才有一定的规律。其中这些统计需要研究的全部事物的总体就是统计总体。它具有客观性、大量性、同质性、变异性、相对性等特征。而由于它有大量性,所以在研究的时候经常不能把所有的总体单位都进行调查研究,所以需要抽取一部分出来研究,然后通过样本的特征去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这部分总体单位所构成的整体就是样本,它具有随机性的特点。这个过程体现了一种科学的精神,如何抽取样本,如何控制样本的代表性误差,如何从样本推断总体,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谨慎地进行等等……对于这些枯燥的术语,我甚至感到一些头疼,下来都不想去看书。但是,我也知道这是学好一门课所最基本的要求,所以我还是尽量记住了这些。

篇8:统计学学习体会

关键词:大数据,统计学,高职院校

实际工作中大多数同学每天都与数字打交道, 销售、生产、财务人员离不开数据, 从大量的数据中挖掘出对企业有用的信息, 只靠手工方式是很难实现的。为此, 在大数据背景下, 对我国高职院校商科学生开设的《统计学》学习内容的选择及教学存在问题的研究已势在必行。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统计学》在高职教学中, 阐述的是一门关于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经济统计数据的方法论科学, 其目的在于揭示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以及质、量互变的界限和规律性。

1) 笔者通过对全国96家高职院校开设的《统计学》课程收回的调查问卷看, 89家高职院校都对该课程的内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教学改革, 结合我院经济管理系的会计电算化专业、物流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的实际情况看, 这四个专业每年招生在500人左右, 全国高职院校商科的学生众多, 经济管理类学生学习《统计学》课程的人数几乎是每个学院人数前3位, 目前对本课程的学习仍然以传统教学模式为框架, 这个与调查收回来的资料基本一致, 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要尚存在较大的差距。

2) 调研问卷后, 归纳各高职学院的统计学教学内容, 本课程课堂教学总学时为72学时, 其中实训课时22学时。各校具体实施时课时略有差异, 根据不同授课对象如非统计学专业、学期长短不同等情况适当取舍。根据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 课程改革后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解为三大模块,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学时如下。第一模块:讲授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课堂讲授14学时, 实训课时6学时。其中包括:总论 (3学时) ;统计设计 (2学时) ;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3学时) ;统计表与统计图、统计分布的数量特征的度量方法 (6学时) ;Excel在描述统计及统计图表中的应用 (实训6学时) ;第二模块:讲授一般的统计方法。课堂讲授20学时, 实训课10学时。其中包括:抽样推断 (8学时)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6学时) ;Excel在推断统计与相关回归分析中的应用 (实训6学时) ;动态数列 (6学时) ;Excel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应用 (实训4学时) ;第三模块:讲授属于社会经济特有的统计方法。课堂讲授16学时, 实训课6学时。其中包括:综合指标 (8学时) ;统计指数 (8学时) ;Excel在综合指标和统计指数中的应用 (实训6学时) 。在教学过程中, 上述第二模块和第三模块的教学内容是本课程的重点。对其讲授的难点主要是计算量大, 手工操作难以完成。

3) 调研的96家高职院校, 94家高职学院课堂讲解的全部内容均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授课, 占97.92%, 只有2所学校依然是只有课堂的板书。

4) 开设实训课, 引导学生运用SPSS软件的高职院校没有, 用Excel上机运算,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学院共78家, 达到了81.25%。

二、教学存在的问题

统计学产生于实际应用,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在我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跃发展, 对统计学提出了新的更多、更高的要求。如今, 统计学已经广泛吸收并且融合了相关学科的新理论, 不断研制开发应用新的技术和新的方法, 深化和丰富了统计学传统领域的理论与方法, 并拓展了新的领域。高职统计学的教学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需要。目前的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 教材内容滞后。高职统计学的教学内容离不开教材, 现在的教材内容普遍滞后, 没有融合进最新的现代信息技术;我对比了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10家出版社的统计学教材发现, 将Excel应用到统计学教材的有8家出版社, 原来的习题换个名称改为实训, 高职教材创新的不多, 使得学生课后自学、复习和预习的愿望落空了。课堂教学又受课时所限, 不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传达更多的信息, 把规定在有限时空的教学扩展到无时空限制的交流,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必须要不断完善统计学教材的内容, 特别是实训部分内容。

2) 教师重视理论讲授, 实训课时不足。教师在讲授统计学这门课时, 课堂上的教学还是重理论性知识的讲解, 讲解后做练习题, 一直忽略了对统计学这门课程的实际应用性问题探索。总课时72, 而实训课时只有22, 约占总课时的31%;学生工作后, 实际工作中整天与数字打交道, 对收集来的统计数字的计算、归纳、分析、整理还是靠传统的教学方法明显落后实际工作需要, 事实证明, 学生通过统计学课程的学习, 不仅需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把现代教育与技术引入教学, 并以此为工具, 把采集到统计数据, 充分利用SPSS软件、Excel等智能工具, 将实际数据转化为反映事实的重要信息, 通过这些信息来为管理者、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等。现在看, 实训课时明显不足, 导致学生在校学习的统计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的需要相差甚远, 这也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经理管理类学生普遍欠缺的能力。

3) 教学方法缺乏创新。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 它被广泛的应用在各门学科之上, 它主要通过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 进行量化的分析、总结, 并进而进行推断和预测, 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但现在, 统计学很多高职院校还是教师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尽管各高校都在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项目教学法, 实际教学之中, 教师在将某一课题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任务的形式交给学生, 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成过程进行工作。其工作过程一般包括: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实施、检验成果和评估总结。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改变教师单项传播的呆板, 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发挥了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调查发现, 各教学班规模从45人到100人不等, 一起授课, 一个教师实施起来非常困难, 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课程本身而言, 没有起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改革的目的没有达到。

综上所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应用与各学科相互融合亦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SPSS在全球的普及率很高, 很多用人的企事业单位都对其有极高的认可, 将SPSS软件应用到统计学的学习过程中, 运用实际的数据来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董瑞.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的背景与设想[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

[2]项玲.高职统计学教学模式的思考[J].经济视角 (上) , 2012.

篇9:大学概率统计课程教学体会

关键词:概率统计;教育环境;概念理解;教学效果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数学知识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人文社会科学以及经济生活等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概率统计课程几乎是每所高等院校理工科与经管专业本科阶段的必修数学课程,它是研究随机现象的一门学科,它与实际问题联系非常密切,应用非常广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对某些内容的理解上颇为困难,尤其是一些概念和定理。为此我结合教育对象和教学过程,研究“大众化教育”阶段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这对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等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课程面临的问题及课程的特点

1.概率统计课程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学校的本科教学规模也快速发展。如何保证本科生的教学质量就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怎样提高概率统计课程的教学质量也是我们必须面对和研究的问题。

多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们,概率统计课程的教学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

(1)受教育的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基础与学习积极性跟过去相比都有较大区别,学生之间的基础差异也较大,一些学生很难适应概率统计课程的教学要求,给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社会和大教育背景的变化。在当今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物质利益追求不断膨胀的环境中,学校的整体教与学的态度、目的和效果直接或间接地受其影响,而这种影响是复杂和持久的,其作用也是不能低估和忽视的。比如说,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在很多情况下不够细致和扎实,而是像生产过程一样追求所谓“效率”和“功利”。很多同学只是应付考试及格,只满足于会做老师要求的几个简单习题。这种状况对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是极为不利的。

2.课程的特点

概率统计课程的内容分为概率和统计两部分,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同时前者是该课程最难之处,需要较多时间和精力才能保证学习效果。

从表面看,工科和经管专业的概率统计课程所用的数学工具只是中学数学知识和大学一年级所学的微积分,应该说学生对这些工具并不陌生。但是在概率理论中,有一个以往数学课程中所没有的关键而本质的概念,即所谓“概率空间”的概念。这个概念就是学生感到抽象而困惑的根源所在。

我们知道概率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的一门学科,而每个随机现象的背后都隐藏一个“概率空间”,它包含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和我们所关心的一些事件及对应的概率。这里就涉及一个集合与数字相对应的问题,而我们以往的数学课程往往考虑的是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比如高等数学中讨论最多的函数,就是实数到实数的映射。因此学生对于一个集合对应一个数字(概率)这样的数学理念比较陌生。

上述不同则造成了初学者理解“概率空间”的障碍。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概率空间”的概念,那么就无法很好地理解“随机变量”和“分布函数”等概念,进而影响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

鉴于此,我们提出加强基本概念的理解,注意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

二、加强概念理解,注意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

概念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概念也不例外,从一开始就要引导学生重视理解概念。

比如在第一章的最开始,就出现了样本空间的概念,它是概率空间的一个基本要素,因此需要花一定的时间,举较多的例子让同学们理解好。接着提到了概率的三种定义:统计定义、古典定义、公理化定义。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分析异同点,并在课堂上自主发言讨论。说的不完整甚至说错了都没关系,应鼓励同学动脑筋,大胆表达和交流,然后我们老师再来分析,举例说明异同。还可以布置学生课下写总结,并找出习题中或生活中一些不同场合下我们使用概率的不同定义的例子。对样本空间和概率的定义有了很好的理解之后,对概率空间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根据多年的经验,我们觉得还有如下一些概念和定理尤其需要学生注意区别和联系,比如全概率和贝叶斯公式、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分布函数和密度函数、一维和多维随机变量等概念。

对于这些概念的理解与区别,我们认为可以考虑采用如下线索进行:第一,课前预习,做到心中有数;第二,课堂讨论,做到是非分明;第三,课下自主总结,加深理解;也可布置學生找出习题或实例中牵涉的相关概念并分析区别,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比单纯地做出题目答案效果更好。

采用如上措施,至少具有下面以下意义:第一,从解题角度来看,弄清了概念的内涵、区别及联系,避免了张冠李戴,提高了解题效率和准确率;第二,从学习能力角度看,让同学们通过比较、分析、总结、表达、相互指正的方式来理解概念有助于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独立探索的习惯,提高表达能力以及透过现象得出规律的归纳能力,而这些是今后继续学习或从事科研工作所必备的品质;第三,从学以致用的角度看,只有真正透彻地理解了概念才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因此,我建议在教学过程中从老师自身做起,带领学生脚踏实地地进行,避免社会和教育环境中浮躁、急功近利的做法的影响,重视基本的概念理解,基础打好,楼房才能盖得高。学习知识不可“速成”,需要耐心与恒心。

篇10:生物统计学学习心得

胡文翠 2009343008 济宁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系2009级生物工程3班

摘要:通过这一学期的生物统计课程的学习,我不仅学到了一些统计理论知识,还学习了如何设计试验,如何利用百度获取资料。本文主要概括了在生物统计的学习中的收获及一点认识和对课程的一点建议。

关键词:生物统计学

认识

收获

建议

BIOLOGICAL STATISTICAL LEARNING EXPERIENCES

Hu Wencui

2009343008 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Jining University biological

engineering 3 class 2009 level

Abstract:Through this semester biometric course of study, I not only learned some statistical theory knowledge, but also learn how to design tests, how to use baidu for material.This paper mainly summarizes the statistics in biological in the study of harvest and a littl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urse and some advice.Key word:biostatistics cognition experience suggest

生物统计学是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原理,通过设计、分析手段,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性语句以表达自己想法的一门学问。学好生物统计对我们以后设计试验,分析试验数据,得出科学而精简的结论有很大帮助。仅仅一个学期的时间对于我们来说,学会这一逻辑性强,应用性强的课程实在很难,在以后的试验中做到灵活运用更难。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这一学科,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多思考,多实践。生物统计学的认识

经过这一学期的生物统计理论学习,我对这一学科有了初步的认识。

1.1 生物统计的概念

生物统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需要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做科学依据,又需要数理统计知识做分析工具。它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反映整体信息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推断总体特征,然后用生物学的语言加以描述的工具。我们不难看出,生物统计是要我们根据部分所反映出来的性质,推断总体的性质,在推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一定的出错概率,我们只是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将这一概率降到最低。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设计试验,获取资料的方法,还提供了整理资料,最后得出科学结论的方法。

1.2 学习生物统计的重要性

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生物统计学被广泛应用,并显得日益重要。生物统计学是生物领域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素质,与生命活动有关的各种现象中普遍存在着随机现象,大到整个生态系统,小到核苷酸序列,均受到许多随机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各种各样的随机现象,而生物统计学正是从数量方面揭示大量随机现象中存在的必然规律的学科。因此,生物统计学是一门在实践中应用十分广泛的工具学科,它是生物科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后续生命科学课程学习和生物科研有重要作用。

收获

在这一学期的生物统计学学习中,按照试验安排,我们先后学习了如何设计试验,对试验数据资料的整理与描述,统计假设检验和方差分析。在学习试验设计环节,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设计方法以应对不同的情况,但在试验设计中我们都遵循重复,随机和局部控制的原则。后面的学习多是教我们对数理公式的应用以解决生物学问题,这一阶段更体现了生物统计学逻辑性强的特点,就像有些同学中途有过缺课,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相当吃力了。

此外,我觉得这短短一个学期的课程还锻炼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只是生物学的学习和研究,我都会用统计的思维去处理。建议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尤其是主次分明,理论知识与具体事例的结合都做的很好,让我们能掌握重点,知道如何应用生物统计学这一工具。但是,就我而言,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3.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学习资料整理与分析,统计假设和方差分析时,尽管老师讲的精细,同学听的明白,但是,如果不与实践相结合,即便课上听的很明白,不加以练习,用不几天就要忘了,更不用提以后的应用了。生物统计是我们的专业基础课,开这门课的目的就是要教会我们如何利用生物统计学的知识解决以后试验中的问题,只有多练我们才会使用。3.2加强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学习

生物统计学概念多,公式多,统计计算过程繁琐,而在我们的实际应用中也多是利用统计分析软件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经过了一个学期的理论学习,我们仍不会处理问题,只是懂些理论知识,那我们就失去了开这一课程的意义了。

另外,如果增设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学习课,可能会更加带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得原本乏味的理论学习变得更灵活。

上一篇:游南京六朝博物馆作文下一篇:茉莉花初中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