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水林调研报告

2024-04-10

农水林调研报告(共5篇)

篇1:农水林调研报告

KK城乡园林绿化管理调研报告

随着我镇县城建设的规模逐步扩大,绿化建设工作的大力推进,建成后的市民休闲广场、河滨公园、城市面山、石漠化治理区域和县城内公共绿地如何保持常绿常新,更好地为市民群众服务,已经成为我镇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此,我支部针对我镇绿化管理工作,尤其是我镇本级负责的绿地管养维护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现将主要情况与建议报告如下。

一、我镇城市绿化管理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为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可持续发展,党委、政府提出了全力“打造绿色仁德、创建园林县城”的目标任务,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园林绿化工作,城市绿化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6年、2007年和2008年共新增绿地679.46公顷,至2008年底,我镇建成区绿地总面积达到 377.46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336公顷,绿地率达29 %,绿化覆盖率达33.5%,城区人均公共绿地12.3平方米。预计今年再新增绿地150公顷。为今年我镇成功创建优美乡镇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绿化管理工作的权限来看,目前,全县县城区域内KK对绿化管理工作十分重视。镇政府在持续推进城市绿化建设的同时,把城市绿化管理放到重要议事日程予以高度重视,成立专职部门,切实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巩固绿化成果,并要求各级各部门全面加强城市绿化管理工作,着重在法制建设、长效管理、监管能力、养护经费、绿色资源保护等方面,创新思路,落实措施,促进城市绿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着力创造优美和谐的生态、人居环境,让广大市民共享绿化成果。通过调研,我们认为,镇政府以及相 1

关部门对城市绿化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视的,相关部门提出的各项要求,进行了认真研究并努力加以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创新体制机制,绿化管养的责任得到细化落实。首先,工作实体实行重心下移、以社区为主、村委的城市管理新体制,改革县镇两级绿化管养体制,实行城市绿化镇、社区(村委)两级管理,强化社区(村委)管理职能,合理界定镇、社区(村委)两级绿化管养范围,强化以社区(村委)为主,属地管理。镇级绿化管理部门直接组织养护管理的重要绿化景观路、重点广场、河滨公园等绿地,其余绿地不论权属均由所辖社区(村委)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养护管理,做到了责任落实到主体、落实到人。增加管养巡查人员,落实了经费,管养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同时,继续推广道路绿化保洁一体化改革,累计有30条街道由城管环卫部门统一监管、督促,社区统一清扫保洁。

(二)是规范管理养护,法制建设有了新进展。应加强我镇城市绿化管理的规范性文件。该规范性文件对城乡绿化规划和绿线制度的执行、绿化补偿机制的建立、城市绿化管理职责的分工等问题都将作具体要求。特别是明确落实保护优先的政策规定,强化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对绿化规划的管理和绿色资源的保护责任,进一步完善绿化补偿机制。同时,加快制订完善园林绿化管理配套性的规章制度,年内应出台《建设项目配套绿化管理的相关规定》、《城市行道树规划、建设、养护暂行规定》、《园林绿化工程管养交接的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

(三)是加大财政投入,绿化管养经费逐步提高。今年,政府的城市维护费增加了对绿化的投入,城市维护费各社区(村委)也加大了绿化管养经费的投入。

(四)是推进市场运作,绿化管养的市场化运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在镇管绿化实行招标管养的基础上,四个社区市场化运作的管养绿地达到70%以上,资金节约率达10%左右。同时,加大了管养考核力度,镇绿化站对社区监管绿地管理情况进行日巡查,周小结,月考核,在全镇范围内进行通报,并向党委每月上报考核结果;镇党委根据上报情况及时安排部署,查缺补漏,使管养工作正规化运作,正常管理,同时也培育一批素质高、管理优、实力强的专业养护队伍。

(五)是加强宣传发动,全社会爱绿护绿的环境进一步优化。积极发动市民认养树木绿地、同时,在公园、社区广泛发起“做文明游客、建文明家园”活动,大力倡导文明行为,市民的文明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

二、我镇绿化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面临的突出矛盾:

虽然这几年我镇的城市绿化管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一是绿化管理的法制建设滞后,全面覆盖绿化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文件还未出台,这与绿化事业迅速发展的形势要求不尽适应;另一方面,“绿线管理制度”没有真正建立,对绿色资源保护缺乏刚性措施,绿化补偿政策尚未形成共识。二是一些城市建设项目与实施绿化规划衔接不够,与绿色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造成了对现有绿化特别是道路绿化的损害。三是绿化管养尚未做到全覆盖,背街小巷、城郊结合部、部分老

住宅小区存在管理盲区或死角;县城区内面广量大的农村自然村的绿化管养仍处于原始状态;街道的绿化养护经费尤为不足,主城区外围道路、河道绿化的养护经费筹集机制没有建立。四是公共绿地监管能力仍显不足,绿化监管能力,如人员队伍、监管装备落后,致使占绿损绿毁绿现象和公共绿地设施偷盗、破坏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给绿化管养的长效管理造成较大压力,提升城市绿化管理的整体水平任重而道远。

三、对今后我镇加强和创新城市绿化管理的几点建议

随着我县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我镇创建优美乡镇工作的推进,人民群众对改善人居环境、塑造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仁德的要求日趋强烈,城市绿化管理必将面临更为艰巨复杂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创新和加强城市绿化管理具有紧迫而重大的现实意义。对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创新思路,把加强城市绿化管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经过近两年高强度的投入、高密度的建设,我镇绿化面积迅猛增加,绿化管养的问题和矛盾也随之显现且日趋突出。对此,在继续加快推进绿化建设的同时,要对绿化管养工作给予更多的重视。要加快形成建管并重的工作思路,在绿化管理工作上投入更多的精力、财力和人力,确保绿色资源得到保护、绿色成果不被破坏、绿色环境更加优美。要着眼长远,统筹规划,研究制定加强城市绿化管理的有效方案,从体制、项目、资金、人员等方面拿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真正实现城市绿化的长效化管理。

(二)要适度标准,注重绿化建设与管理的节约。当前,我镇绿化管理中所暴露出来的高成本维护问题,主要体现在规模大、面积广等因素,导致

了管理成本的居高不下。为此建议,在规划建设新的11个绿地公园过程中,要确立节约化建设、节约型绿化的理念意识,切实根据绿地所处环境、市民需求和社会文明程度,合理确定建设标准和档次。要按照“适地适树,生态优先”的原则,多注重生态效益,多考虑乡土树种,多采用简单实惠、经久耐用的设施装备。要加强绿地的节能建设,推广各种节水技术,合理采用太阳能、调整改进绿地内的照明系统、灌水系统、排水系统和引水系统等措施,建设一批节水、节能型绿地。

(三)要加大投入,千方百计扩大财政绿化管养经费的覆盖面。近年来,我镇绿化建设主要集中在县城区和新建街道,还应加大外围道路、河道以及自然村的投入,但绿化建设对于社区、村组织来说,不仅要承担建设费用,还要负担管养成本。对此,我们建议,一是合理各级政府和社区(村委)之间的负担,积极推进绿环管养经费的预算化、制度化,逐步提高绿化管养经费的比重和份额,镇财政对社区、村委会要完善以奖代补的政策,调动社区、村委和自然村的绿化管养积极性。二是大力推进绿化管养的市场化运作,减少自管自养,积极扩大市场化运作的管养比例,努力运用市场竞争机制,降低管养成本。三是按照“谁损害、谁恢复,谁影响、谁补偿”的原则,强化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建立和完善绿化补偿机制。

(四)是要强化法制,加快出台综合性的城市绿化管理办法,抓紧划定“城市绿线”,严格实施“绿线管理制度”;加大绿化管理执法力度,公正执法,严肃查处占绿损绿毁绿和偷窃、破坏公共绿地设施的违法违规行为,以维护绿化管理的良好秩序。

(五)是要健全机构,进一步加强绿化管养的队伍建设和装备建设。建议,适应重心下移的分级管理体制的需要,进一步加强绿化监管能力建设,从队伍、装备、设施诸多方面进行必要提升,以满足全天候、开放式绿化管理的要求。特别是市民休闲广场、河滨公园绿地面广量大的现实状况,研究和制定加强管理组织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努力营造良好、有序的环境。同时,要加强园林绿化的基础工作和科技工作,推进城市绿化管理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六)是要加强宣传,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种绿、护绿、爱绿的良好氛围。要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植绿护绿爱绿活动,营造“人人爱林、人人种树、人人护绿”的良好氛围,不断扩大植树造林、美化环境的群众基础。积极引导广大市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投身义务植树活动,完善城市绿地认养机制,鼓励单位和个人种植纪念林,使每个公民都能够为家园贡献一份力,增添一片绿,共同建设绿色家园,实现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单位负责人;马贤祥

篇2:农水林调研报告

【获奖名片】信义

【颁奖词】言忠信,行笃敬,古老相传的信条,演绎出现代传奇,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大地上一场悲情接力。雪夜里的好兄弟,只剩下孤独一个。雪落无声,但情义打在地上铿锵有力。

【人物介绍】

孙水林,男,1960年生。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建筑商。孙东林,男,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孙水林弟弟。

2010年2月9日,腊月廿六。在北京做建筑工程的孙水林回到天津,原定与暂住在天津的家人和弟弟孙东林聚一天再回武汉,但他查看天气预报了解到,此后几天,天津至武汉沿线的高速公路,部分地区可能因雨雪封路。他决定赶在封路前,赶回武汉,给先期回汉的民工发放工钱。春节前发放工钱,是他对民工的承诺。

当晚,孙水林提取26万元现金,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女出发了。次日凌晨,他驾车驶至南兰高速开封县陇海铁路桥段时,由于路面结冰,发生重大车祸,20多辆车连环追尾,孙水林一家五口全部遇难。

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在大年三十前一天,来不及安慰年迈的父母,将工钱送到了农民工的手中。因为哥哥离世后,账单多已不在,孙东林让民工们凭着良心领工钱,大家说多少钱,就给多少钱。钱不够,孙东林就贴上了自己的6.6万元和母亲的1万元。就这样,在新年来临之前,60多名民工都如愿领到工钱,孙东林如释重负。

篇3:气象为农服务的调研报告

关键词:农业气象服务,农村改革,农业发展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农村气象信息服务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与能力建设, 提高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水平。长期以来, 汉中市在气象信息服务上为农村防灾减灾、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发挥了较好的作用。结合汉中市气象为农服务的实际, 气象服务的能力还有很大差距。

为进一步客观分析农村改革发展对气象服务的新需求、新要求及气象为农服务的现状, 查找不足, 全面部署汉中市今后更长一段时间的气象为农服务工作, 进行了本次调研。在调研中, 我们注重调研的代表性, 深入田间地头与设施农业从业人员交流, 了解气象服务需求, 听取气象服务意见, 收集气象服务建议。另外, 我们还通过电话采访了全县气象信息员和气象协理员进行了问卷调查活动。此次调研使我们深感气象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大有可为。

一、农村改革发展需要更优质的气象服务

从调查统计结果来看, 农村对气象服务的主要需求是天气预报和防灾减灾信息, 这两项需求均达到了100%;其次是气象科技指导, 占80%。农民获取气象信息主要渠道依次是电视、手机 (客户服务端、短信) 、电话、广播和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电视是农民获取气象信息的主要手段。另外, 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还有报刊、互联网等。对于汉中市气象部门给予的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及时率, 有90%的好评;对于气象部门建设的气象预警大喇叭和气象预警显示屏, 在推广和普及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所在镇的知晓率达到70%;在气象知识宣传普及方面, 比如防雷知识、农作物病虫害与气象条件关系、种植新品种所需的气候条件等, 约60%的被访者了解相关知识。农民还希望气象部门多提供农业气象科技和灾害防御等方面的服务。有些农民朋友反映, 他们希望得到中短期气候预测甚至是年景展望, 以便于调整种植结构和安排农业生产。农民希望在农村改革发展中要充分考虑气象因素的影响, 希望在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选址和房屋建设时, 要充分考虑气象因素的影响。90%的农民普遍认为人工增雨对缓解当地旱情作用很大。从以上情况分析, 我们认为农村改革发展对气象服务有着旺盛而迫切的需求。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发展新经济对气象服务有迫切需求。

干旱、洪涝、大风、冰雹等灾害, 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推进, 不少乡镇开始进行规模化农业生产, 对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及时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各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开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等方面, 都对天气预报服务、农业气候可行性论证等需求更多、要求更高。

(二) 新村镇建设对气象服务有迫切需求。

在村镇建设规划、新集镇建设等工作中, 农民越来越多地考虑到暴雨、洪涝、大风、雷电等灾害以及交通、水电等因素的影响, 并考虑通风和采光等条件, 因此新村镇建设对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工程建设气候论证、雷电防护以及合理利用气象资源等工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 培育新农民对气象服务有迫切需求。

乡镇干部和农民群众渴望获得气象科技知识, 希望气象部门加强气象科普宣传, 增强农民对气候资源、农业气象、农业信息化等实用技术和农经信息的应用能力。

(四) 追求新生活对气象服务有迫切需求。

在农村改革发展中, 各级农村干部和农民都在追求高尚文明的生活、劳动环境, 因此对健康气象、生态气象、旅游气象等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的气象服务有很大的需求。

二、气象服务不断加强, 但离需求尚有差距

长期以来, 气象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一直是汉中气象工作的重点。在农村气象观测系统、天气预报、农业气象、防御雷电灾害、人工增雨作业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果, 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全面完成乡镇现代化气象监测网络。

在全市90%的乡镇建设了自动气象站, 部分乡镇建成了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和气象预警大喇叭。此外目前全市已有3, 895名联络员组成的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也为气象信息的传送与反馈提供了通畅的信息渠道, 实现了气象监测预警乡全覆盖。

(二) 加强科技开发, 努力提高为农服务产品的科技含量。

为了提高产量预报的准确率, 开展了水稻、小麦、油菜、柑桔等产量预报, 对外发布长、中、短期预报, 近年来, 气象预报准确率都在95%以上。为了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与农业部门的植保单位紧密合作, 为及时、科学防治病虫害提供了气象保障服务。

(三) 充分利用空中水资源, 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2014年在抗击冬春连旱的过程中, 县气象、水利部门积极合作, 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及时有效地缓解了旱情。

(四) 气象为农服务与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一是由于多种原因, 农村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二是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服务及时性与规模化农业生产需求有差距。三是气象信息服务的适用性、针对性与农业生产发展需求和农民的期望有一定的差距。四是农村雷电防护安全措施和知识普及与确保农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差距。

三、气象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的建议

坚持把气象为农业服务和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作为首要任务。坚持“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机制, 充分发挥各部门、各行业的作用, 切实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 将气象纳入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一要加快乡镇气象工作站和村气象信息服务站的建设, 构建农村公共气象服务社会化综合管理体系。二要加大乡镇气象协理员和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力度。三要加强农村公共气象服务工作, 推进公共气象服务进村入户。

(二) 进一步健全农村气象信息传播网络。

要加强与广电、电信等部门合作, 及时将突发性气象灾害警报发送到农村、乡村基层干部、种养大户及本地人员, 由他们迅速传播, 指导农民防灾减灾。

(三) 努力提供优质气象服务。

一要积极开展乡镇天气预报, 对重大灾害性天气、关键性天气及关键农事季节天气, 力求报出落时落点、量级范围、并延长预报时效。二要加强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及应对工作。三要积极开展农村建设项目气象评估服务工作。四要做好农村建设中新建、改建房屋的防雷设计技术指导和检测、工程等服务工作, 努力减轻雷电灾害的影响。五要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为农业抗旱等提供优质服务。六要加强农村防灾减灾知识科普宣传, 提高农村和农民防灾、减灾意识和应用气象信息的能力。

(四) 提高农村和农民利用气象科技趋利避害的能力。

篇4:农水林调研报告

此次调研的主要内容是调查农村金融需求现状 (主要是江西地区) , 为考察改制后的农信社在提供农村金融服务上的作为提供判断依据, 并且为探究解决农村金融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的问题提供实践参考资料。

此次调研活动开展时间:2009年7月15日至8月20日。调查地区主要在:南昌市 (县) 、宜春市 (上高县) 。调查对象主要为:农户和中小企业 (位于南昌昌东技术开发区, 小蓝开发区) 。调研方式是以与调查对象交谈、填写调查表的形式进行。

二、主体

(一) 调查情况

在调查过程中, 我们有针对地将调查对象分类, 进行随机抽样 (100位农户、18家中小企业) 调查。

农户的分类:按照生产结构, 将农户分为纯种植户、养殖户、个体工商户、打工户、兼业户;按照收入类型, 又分为高收入户、中低收入户、贫困户。

中小企业的分类:按照成立时间分为1980年后、1990年后、2000年后;按照生产类型分为粮食加工业、机械制造业、石化提炼业、出口纺织业、家具制造业等;按所有权性质分为私有企业、有限责任制、股份有限制。

依据调查情况, 我们得出以下统计数据:

1.一百位农户的收入情况

从图1可知, 近一半农户的年收入在20 000元以下, 而这其中又以纯农户、种植户为主。收入分布在高端的主要是一些个体工商户和养殖规模大的养殖户。

2.农户对收入结余的处置情况

从图2可知, 对于有结余的农户, 高达84%人数选择存放在储蓄机构, 其中存放商业银行的占比45%, 存放农信社的占比29%。他们选择存放机构的主要依据是便利的原则, 网点距住处近的机构是首选。

3.农户的货款需求情况

从图3可知, 有贷款需求的农户占比共达67%, 这部分农户多为中青劳动力, 积累了一定的谋生技能, 并有较强烈的拓展现有事业的想法。

4.农户的贷款需求金额情况

由图4可知, 调查农户的贷款需求量分布比较平均, 对各个层次的贷款数额都要需求。但主要还是集中在5万元以下的较小额的贷款需求。

5.农户借 (贷) 款用途情况

从图5可知, 在农村建房、购买家电、供子女上学、婚丧嫁娶这些生活方面的消费性贷款需求较强烈。在购买农资方面每年会有固定的融资需求及进一步扩大生产的融资需求。

6.农户贷款的渠道

从图6可知, 向亲友借款是农户们最主要的融资渠道, 究其原因是因为亲友借款无利息或较低的利息 (一般以每月1分计息) 、更方便。在需要借款的金额较大时 (借款用于扩大生产或投资) , 农户会寻求金融机构贷款。

7.农户的贷款期限

从图7可知, 农户对半年到三年期间的贷款需求较大, 半年以内的贷款需求多用于解决平时生活消费等方面支出。

8.农户向金融机构贷款的经历

从图8可知, 大部分农户没有向金融机构贷款的经历。甚至很多农户在需要借款时不会将其考虑在内,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普遍认为金融机构门槛太高、没有关系、没有抵押物、小额资金没必要向其贷款而且手续复杂。在占比17%的有向金融机构贷款经历的农户中, 多为养殖规模大的养殖户。

由于对中小企业的采样数量较少, 难以用图表数据分析, 下面选用具有代表性的个案进行分析:

(1) 南昌市露高丝业有限公司 (原名为南昌市伟业针织厂) 。在对该公司的董事蔡根平先生 (现年53岁, 初中学历) 的采访中, 我们得知该企业创立于1994年, 现有两位股东, 成立时的注册资本是50万。企业的前身是集体企业, 后来转型为私人企业。据蔡先生所述, 当初接手企业时, 吸纳了原先的配件设备及技术人员。由当初的只能生产一些简单的品种到现在可以按照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生产多样化的T恤等产品, 企业的产品品种逐渐丰富起来。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销往国外。目前企业的固定资产规模 (指设备, 不含厂房) 达到200多万, 在销售理想的情形下, 利润达到百万, 每年上缴的税收有20多万, 吸纳的员工达70~80人。该企业名下还有一个子厂——内衣制造厂 (固定资产80多万, 吸纳员工100余人) 。由于企业长期稳健的生产经营, 该企业与其开户行 (南昌银行象山支行) 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并签订了贷款协议, 自2005年起, 每年银行会向企业提供100万的信用贷款, 利率为7厘/月。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 国外消费市场的低迷, 企业的订单数量下降, 销售利润受到影响。蔡根平先生谈到目前企业的资金不能及时回笼, 加上又有扩大厂房与增添设备的计划, 现有贷款额度不能满足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蔡先生表示他一直在等待时机, 企盼经济复苏早点到来, 壮大企业的发展。

(2) 南昌市科园化工有限公司。这是一家由5位股东入股集资的股份制公司, 此次接受采访的是梅保根总经理, 采访中我们得知该企业成立于1988年, 迄今已有21个年头。该公司曾被授予很多奖励, 如在1992—1994年间, 该企业获得了由江西省经济委员会颁发的《江西省新产品》证书, 1994年颁发的南昌市科技进步奖, 2007年江西信息质量中心颁发的合格证书。当时企业的注册资本为50万, 现在企业的固定资产规模达到400多万, 目前无负债。公司生产的是高科技、无污染的化工产品, 主要销售给江铃集团、昌河集团等。对于化工行业, 税收相对高于其他行业, 达到4点多。在谈到企业的现状时, 梅保根先生讲道:“只有倒闭的企业, 没有倒闭的行业。金融危机对中国汽车业的影响不太大。基本上企业的利润维持在5%~8%左右。现在企业发展的瓶颈在于设备比较陈旧, 需要更新。资金方面比较匮乏。”企业目前的融资需求非常强烈, 梅先生也非常关注相关的融资渠道, 对于正规的金融机构信贷, 梅先生表示在政策方面, 相关体制上存在着弊病, 如信贷员的终身制使得其不容易放贷给不熟悉、有一定风险的企业。在抵押物上设备不能用于抵押, 需要用房产或地产作为抵押, 而企业却不一定具备。对于江西最近的小额贷款公司这一融资渠道, 梅先生表示, 其要求过于苛刻, 2分的利, 意味着企业必须有24%的年利润才能承担, 这笔账并不划算。梅先生也只有望而却步。

(3) 双菱金属有限公司。该企业创办于2006年, 注册资本为50万, 出于交通等因素考虑, 从小兰地区搬迁到昌东地区的一家股份制公司。该企业主要生产金属材制的货架。产品主要销往国内。汪总讲到, 企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主要是因为由于出口受阻 (国外消费市场缩小及相关政策如减少出口退税等) , 原先出口的产品现在共同争抢国内市场, 竞争导致价格下跌, 幅度达到10%左右。企业目前发展遇到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销售利润的下滑, 产品的质量也有所下降。二是在员工的工资发放方面有压力 (该企业的厂房是租用的, 目前正在建造职工宿舍) 。在谈及融资需求时, 汪总讲到小企业向金融机构贷款非常难。抵押率水平很低, 不能满足需求, 还有一个就是手续过于复杂。汪总讲到就中部地区的贷款与沿海地区就不一样, 汪总曾经与银行交涉过, 上门去申请贷款却找不到一个专门接待的人员, 办起手续来也是左绕右绕的, 不如沿海地区金融机构的专业精神及规范化操作。汪总认为, 其原因与当地执政理念有关, 像浙江沿海地区, 充分认识到中小企业对产值贡献, 对就业的改善方面发挥的作用, 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大, 很多以前的小作坊就如此成长壮大。汪总谈到在相关政策上, 如雇佣50岁以上的劳动者享有一定补贴, 未能有效落实。

(4) 泰亨米业有限公司。该企业创办于2002年, 注册资本为200万, 是一家私营企业。主要从事大米的加工生产, 加工后的大米主要销往广东沿海等地, 在本省也有销售。企业的生产周期为一个月左右, 员工人数40多位, 企业目前的负债比重不大。采访中我们得知, 目前该行业的竞争愈加激烈, 主要来自于同行的竞争 (在附近一带有十来家大米加工的企业) , 金融危机下, 该企业的运营状况较好, 影响不大:开工量基本上正常 (在有微利的情况下企业都会生产) , 在省内的销量没有受影响, 价格略微下跌3%左右。据透露, 该企业于2008年购进了一批新设备, 原来需要2天完成的生产量, 现在一天就可以完成。购进这批新设备的款项是通过与农业发展银行签订的贷款协议来筹集的。这是一笔抵押贷款, 抵押物为房产。农发行对房产进行评估后, 对其发放贷款。抵押率达到100%。贷款期限为一年, 利率成本为5厘/月。该企业表示在贷款额度, 贷款金额, 利率水平, 审批手续方面均表示满意。目前企业面临的问题在于市场空间的拓展。

(5) 富邦酒店家具有限公司。该企业创办于2002年, 注册资本为100余万, 是一家股份制企业 (4位股东) 。主要从事木材制品, 生产的家具主要用于酒店, 企业目前无负债, 现有员工60余人, 员工的平均工资达到3 000元~4 000元。产品的生产周期为一个半月, 销售范围主要在本省。企业目前经营状况良好, 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大, 原材料价格变化不大, 在销量上反而有所上升。究其原因, 一是产品主要是供应酒店需要, 与商品房家具不同, 不受商品房销售影响。二是产品销售范围在省内 (中部地区) , 酒店的入住率不向沿海地区一样, 受海外商务会谈减少等因素影响下降。本省内的酒店, 主要是以消费休闲等娱乐目的的多, 酒店的业绩在金融危机下, 反而有所上升。企业的销售收入在一至二千万之间。因为企业是现款现货, 先交付订金, 再发货。所以, 基本上不存在账款收不回的情况, 企业的财务状况运行良好, 资金周转较顺畅。因为企业员工的工资发放都是通过银行转账, 企业与开户银行之间有着较好的合作关系。企业平时有小额融资需求时, 一般不会与金融机构交涉 (资金向私人挪动周转更方便灵活) 。据告知, 企业两年后, 有收购地皮, 扩建厂房的计划, 届时会向开户行申请贷款, 期限在三至五年左右。

(二) 现象分析

1.农户篇

通过对100余户农户的调查, 我们得知农户普遍有融资需求, 其中以生活贷款占主, 也有部分投资生产方面的融资需求。但从金融机构贷到款的农户数量较少 (除个别养殖大户外) 。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农户没有稳定的收入、缺乏相应的信用担保物。对金融机构而言放贷给农户风险较大。下面我们就农户的抵押物情况进行分析:

(1) 抵押物之:住房。在农村, 住房基本上可以看做比较重要的固定资产, 然而在采访中, 我们发现住房作抵押物的情况并不理想。一方面, 对于一些早年修建的房屋, 作为抵押物, 所能贷到的款项非常少, 不能满足大笔的贷款需求。另一方面, 一些新建的住房, 虽然当初在建设时上交了规定的费用与办理了相关手续, 但几年下来仍没有房产证, 不能办理抵押。在农村, 住房作为抵押物, 其自身较具争议。农民, 购买力不如城里人, 很难在城里购买商品房, 一般在家乡建造新房都需要向亲朋好友借钱。如果, 农民因为偿还不了贷款, 银行没收住房, 农民将无家可归, 从而引起不良的社会效应, 激化社会不公平及各阶层之间的矛盾。

(2) 抵押物之:土地使用权。据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消息, 我省已经出台了农民承包经营权抵押的政策性文件。确定于2009年5月起至10月末, 在12个县市, 分别是南昌县、彭泽县、武宁县、九江县、浮梁县、鄱阳县、德兴市、上高县、东乡县、寻乌县、龙南县、遂川县进行试点工作。土地的使用权可以用于抵押是农村金融逐渐发展的结果。然而在实际采访中, 我们获知, 很多农户的田地早已被政府征用, 或被私人买断 (如昌东地区) 。农户已无田可种。这一做法引发了农户的一片哀怨。由于乡镇府的腐败并且与私人财主相勾结。无论是政府修路需要征用的土地, 还是私人承包, 一律以很低的价格强行买断 (比如在昌东地区, 国家规定每亩田地按55 000元的价格补偿, 而实际上农户却被迫以7 050元/亩的价格出售) , 如果不服从的话, 用围墙栏住, 不准耕种。国家在土地政策上也有失偏颇。一交性买断农民的土地, 以后的生活就失去了保障。原来可以靠务农解决口粮问题, 土地失去后, 粮食需要购买。失去土地的农民生活不如城里人 (城里人每月有低保补贴) , 没有土地的农民犹如失去了会下蛋的鸡。不少贫农户觉得这日子是“越过越穷”。土地被强行买断, 何谈用其作抵押。

(3) 抵押物之:银行存单。在此次的采访中, 我们发现农户每年经济有结余的不多, 基本上是自给自足。像打工户一般都是打短工, 哪有活干去哪, 找不到活的日子就闲在家中。除去日常开支后, 在没有重大开支 (子女上学, 生病花销, 婚丧嫁娶等) 的情况下, 才有结余。像种植户, 一般当年的收入, 还需要用于第二年购买农资, 基本上结余不多, 有时需要向亲朋好友借钱周转。还有一些农户不习惯存放在银行, 认为取钱不方便。

2.中小企业篇

在调查的18家中小企业中, 有3家与金融机构有过贷款经历, 其中两家与其开户行还签订了贷款承诺协议。这3家企业分属不同行业 (分别为粮食加工、酒店家具制造、出口纺织行业) , 但其共同的特点是:经营稳定、盈利能力较强、与开户行有着良好的银企关系。而那些没有从金融机构贷款的企业多数认为与金融机构打交道过于麻烦、对资产等各方面要求较严格, 以及在融资额度与融资期限上不能得到较好的满足。在需要融资扩大生产时, 企业偏向选择进行内部融资、追加股本的方式 (各股东之间信息对称性强利于对再融资资金运用的监督)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真实存在的事实:当中小企业需要资金时, 银行往往不会向其提供帮助, 而当其发展好时, 银行便追在其背后, 主动要求向其发放贷款, 如此只会锦上添花, 而不会雪中送炭的行为又岂能真正帮助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中国企业有99%为中小企业, 它们对中国经济发展贡献重大:对GDP的贡献超过60%, 对净出口贡献达70%, 吸收城镇就业人数达到80%, 吸收国有企业下岗人数达50%, 吸收新增就业人员达70%, 对专利申请占比66%, 新产品开发贡献82%。然而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一直困扰其进一步发展, 在金融危机下的今天更加突出。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个普遍性的难题, 应该说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从中国看, 既有体制机制问题, 也有中小企业自身的问题, 我们分析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 中小企业自身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 中小企业一般规模小, 实力弱, 它的信誉不是太高。第二, 从银行方面来看, 对于中小企业的贷款条件更加严格, 因为我们的银行大部分是商业银行, 它也考虑自身的风险, 自身的利润。第三,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机制体制不健全, 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 中央财政、地方财政拿出资金建立担保机构, 但是覆盖面不够, 力度不够。第四,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太窄。而在浙江温州一带的中小企业融资却相对便利。究其原因, 主要是其民间融资市场发达, 而且有专门性的为中小企业贷款的商业银行。它们争对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急、短、频”的特点, 量身打造了一系列贷款模式, 还会亲自上门与中小企业进行相关事宜的磋商, 而不是等着中小企业托关系、找路子才能得到商业银行的贷款。近些年, 为鼓励民间信贷, 中央出台了民间融资合法化, 依法成立相关的信用担保公司。然而成立信用担保公司并未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他们对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并非无条件的, 同样追求利润的他们对中小企业提出的利率条件是严格的。在接受采访的一家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的企业, 曾经有过找信用公司担保的念头, 但仔细算了一笔账, 觉得不划算便放弃了。

(三) 相关建议

1.银行自身方面。 (1)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大企业、大项目贷款, 管理成本相对较低, 规模效益比较明显, 而小企业经营风险, 千家万户, 相应比较分散, 管理成本比较高。所以为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信贷人员、管理人员必须要有特殊的激励机制, 使他们能够尽可能去做这些小企业的沟通、调研和风险评估, 为小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这样要有充分的激励制度使管理人员愿意去做小企业金融服务。 (2) 建立尽职的免责机制。过去很多银行、很多信贷人员不愿意做小企业贷款, 除了没有激励机制以外, 同时有个担心, 就是贷款出了问题, 变成坏账, 可能要追究责任, 甚至被追究终身责任。而作为大企业、大项目贷款, 即使发生了不良, 变成坏账, 相对来讲, 也没有更多追究信贷人员的责任, 这里存在一个道德风险的问题。这样使银行信贷人员放下包袱, 这样广大信贷人员就愿意做小企业的信贷服务。 (3) 建立高效的审批机制。商业银行必须转变管理机制, 要调整管理的流程, 简化审批程序, 减少审批的环节, 要放低门槛, 这样才能适应小企业对信贷资金短、平、快的要求。一方面要降低门槛, 另一方面必须简化程序、减少环节, 建立了专营的小企业服务部门, 或专门进行小企业贷款的批量审批。 (4) 建立恶意违约的惩罚机制。金融经济的健康运行, 对小企业用户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是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上。金融危机的实质实际是信用危机, 改善小企业和银行双赢的机制建立, 在根本上要靠双方互信, 要靠信用记录、信用制度的建立。

2.打造多样化的融资体系。第一, 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由于中小企业本身的信誉不是太高, 为了让银行给它贷款, 必须有人给它担保。建议中央财政、地方财政进一步加大对担保机构的投入, 使它们的实力更强, 覆盖面更大, 担保的倍数更高一点, 第二, 鼓励和支持银行和金融机构开展非专利技术和股权等无形资产的质押贷款, 开展融资租赁、公司理财、账户托管等多种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融资业务, 鼓励民间资本能够参股地方区域性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 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的发展, 适当发展民营的中小银行, 建立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的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 推动各金融机构把对中小企业贷款倾斜作为优化信贷资产结构的一个具体举措, 加大授信力度。第三, 推动建立多层次的直接融资体系, 创业板的市场很快就要形成, 建立起来了, 中小企业能够上市, 扩大中小企业板的规模, 鼓励各类创业投资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投资力度。

3.借助保险的功能。中小企业融资难难在信用风险上。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市场上, 主要难点就是信用风险难以控制。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信息透明度比较低, 信息披露制度方面有待建立。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很难做出准确评估, 进行有效地信贷决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关键在于化解技术风险, 保险是解决市场化风险的可行机制, 通过专业技术这样一个风险管理来分散风险。

第一, 为中小企业提供风险的保障服务, 通过保险服务将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引入中小企业的经营, 提高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提高了中小企业的综合素质和信用水平, 从而增强了其融资能力。第二, 支持中小企业对外特别是服务于外贸的融资, 比如说我们支持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在中小企业综合保险试点过程当中, 为中小企业的出口融资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特别是今年国务院定出要稳内需这样一个要求, 保市场, 保份额, 国家也定出了840亿美元短期的出口信用保险的报额, 这对于下一步中小企业的融资特别是支持贸易的融资是一个极大的帮助。第三, 发展国内的信用保险,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 最近保监会和国家商务部联合支持中小企业关于销售信用保险这方面的一些政策支持, 都是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 当前一些具备较高的金融管理水平特别是金融实力的大型的保险机构正在积极探索和借鉴国际经验, 通过发挥无抵押和无担保的小额信贷信用保险, 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保险支持。在这方面, 我们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也开展了小额信贷保险, 如何来有效地发挥作用, 支持乡镇企业、中小企业, 特别是有一些加工企业在融资这方面的一些良好的发展环境。

摘要:本课题以洪都农村商业银行为依托, 深入分析农信社改制是否攻克现行农村金融服务上的瓶颈, 改制是否收到成效, 是否与其当初改革的初衷背离。此次调研工作围绕农村金融需求现状调查展开, 主要包括农民和农村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深入实地考察当前农村金融需求现状, 为今后分析农信社改制成功与否, 以及应在哪些方面改进, 让长期受压抑的农村金融得以呈现崭新的面貌, 在金融层面促进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农信社,改制,农村金融需求,农民,中小企业融资

参考文献

[1]刘玲玲, 杨思群, 等.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韩俊, 等.中国农村调查[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7.

[3]穆争社.农村信用社改革政策设计理念[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6.

篇5:关于建立以煤补农长效机制的调研

一、产煤市县以煤补农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 在煤炭经济快速发展形势下, 我省产煤市县审时度势, 对以煤补农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 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和办法, 为煤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服务“三农”提供了政策依据, 搭建了平台, 为促进煤炭资源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公益事业的兴办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乡宁县从2004年起, 在全县开展了“一矿一事一业”活动。一业是凡本县境内开办的合法生产煤矿都要为当地农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或公益事业兴办一件实事, 创办一个涉农非煤项目或扶植一项涉农产业。一事是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困难, 主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煤矿每年用于“一矿一事一业”活动的投资按生产规模30元/吨考核, 其中“一事”和“一业”投资各为15元/吨, “一事”为无偿投资, “一业”投资可以收益。其主要作法:政府引导、乡镇组织、煤矿实施、舆论监督、社会评议、表彰奖励。

沁源县立足实际, 用活政策, 积极探索和建立以煤补农政策机制。一是加强规划, 在每年召开的全县三级干部会议上, 都要对以煤补农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 并作为年终考核相关部门和企业的主要依据之一。明确要求每个煤焦企业至少兴办一项非煤产业, 扶持一个村的新农村建设, 办一件不少于100万元的公益事业, 所有煤焦企业都要建成园林化企业。二是统筹协调。鼓励和协调企业, 一企帮多村和多企帮多村, 尤其是注重对无煤地区的资助, 使农村得到均衡发展。三是着眼长远, 引导企业的资助项目实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 重点扶持农村的公益服务设施、学校教育、农民技术培训、产业发展等方面, 变“输血”为“造血”。四是体现长效, 县委、县政府通过对“以煤补农”的政策机制、政府对煤炭企业的规定性要求, 各煤炭企业设立专项基金, 以及煤炭企业与当地农村签订《长期村企共建协议》等, 为稳定以煤补农政策实现长期扶助提供长效保障。

沁水县政府出台了 (2004) 5号文件, 实施县以上煤矿一矿扶持一个企业, 带动农业产业发展;乡村两级煤矿在税后利润中吨煤提取1—3元支农资金, 由乡 (镇) 政府统一协调使用, 重点用于新农村建设。近年来, 全县以煤补农累计资金约3亿元, 乡村级煤矿以煤补农达2.5亿元。

孝义市明确规定, 煤焦铝铁等资源型企业, 安置本地劳动力的比例不得低于企业职工的60%。该市以煤补农的渠道是, 煤炭工业企业直接出资支持“三农”, 采取“结对帮扶”、“产业参与”、“项目捐助”三种方式。“结对帮扶”, 就是采取政府组织协调, 企业和农村自主选择的办法, 将企业与农村紧密联系在一起, 由企业为结对农村发展农业产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农民就业提供资金和就业岗位等方面的帮助和支持。“产业参与”就是围绕多元发展思路, 引导企业投资农业产业。“项目捐助”就是通过组织活动, 号召企业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事业进行无偿捐助。近年来, 该市企业、单位、个人在大办公路、教育、卫生和大造林大绿化活动中, 累计投资近10亿元。该市驿马乡是一个以煤补农的成功典型, 其典型意义是 (1) 促进了农村经济转型。以煤换绿, 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基础上, 用煤炭企业支持资金大搞植树造林, 林地面积已达0.13×104hm2, 占全乡总面积的50%。 (2) 为了解决煤炭开采造成农民住房裂缝, 保障住房的安全, 提前给8村、84户、3000多农民在市区新建了住房。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第三产业转移。全乡在市区就业人数已达到1200余人。 (3) 市、乡二级油路, 乡村三级油路已基本实现。 (4) 社会保障、教育、医疗设施都达全市农村一流水平。 (5) 农民收入稳步增长。2008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5500元。

平鲁区在实施以煤补农中, 大胆探索以城带乡, 城乡联动, 利企利民, 企村双赢的发展机制。他们不仅规定全区所有煤矿收取吨煤3元的新农村建设资金, 而且经朔州市领导出面协调, 区领导争取, 得到非区管煤炭企业露天矿的大力支持。2007年和2008年露天矿给平鲁补农资金达2亿元。与此同时, 该区确立了以煤补农、统筹城乡的“一城十镇百村”建设新思路, 即采取一名区领导、一个区直单位、一名村官, 加以一座煤矿的“三加一”组织保障办法, 整治、建设一城十镇百村;实施政府主导、煤矿参与的资金捆绑整合机制, 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资新农村建设的力度, 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积极引导煤矿企业回报农村、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出台政策强制煤炭企业对因开采造成地质灾害村进行治理等措施, 使以煤补农有了硬杠杠, 避免了盲目性、随意性, 增强了计划性、主动性, 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显著成绩。该区在全省率先实现了高中、初中办在县城, 小学集中办在乡镇, 使农村孩子受到同城市一样优质教育。办起一座高标准的全区高中寄宿近5000名学生的一流中学, 乡乡建起一所高标准的寄宿小学。全区65岁以上农民1.3万人, 每月给予30元生活补贴。

实践证明, 乡宁、孝义、平鲁等县区的做法, 符合中央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 有力地促进了当地新农村建设, 使农民得到实惠, 很受群众欢迎, 也为建立以煤补农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

二、煤炭整合中, 以煤补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调研中, 基层同志普遍反映, 加快推进我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是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的必然要求;是克服我省煤炭工业“多、小、散、低”粗放发展格局, 加快集约化发展步伐的科学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全省“三个发展”的重大举措, 也是煤炭大省实施以煤补农,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一言以蔽之, 煤炭资源整合势在必行, 恰逢其时, 这是大家的共识。但是, 煤炭资源的整合毕竟涉及利益调整, 因此在认识上出现了一些疑虑和担心, 在工作中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是:

(一) 担心地方财政减收。

基层同志普遍反映煤矿停产整顿、资源整合和企业重组时间过长。整合重组涉及规划报批、资源划拨、资产重组、投资筹集, 矿井改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孝义市煤矿停产和关闭已有一年时间。左云县今年财政预算总收入13亿元, 由于受经济危机影响, 煤炭停产, 主要税源缩减, 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资金缺口2亿多。我省91个产煤县财政收入40%至50%来自煤炭, 其中重点产煤县的70%以上财政收入来自煤炭。小煤矿往往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如果停产整顿时间过长, 担心地方税收减少, 县财政收入减收, 主要靠煤收入的乡镇农民收入减少, 地方经济发展将受到一定影响。

(二) 对农民工就业产生不小的影响。

煤炭资源整合重组引进外地大集团进行融资改造, 县、乡、村干部群众感到:整合后随着煤矿规模扩大, 机械化水平提高, 用人数量减少, 要求人员素质较高, 因而本地农民工就业就受到了影响。寿阳县解愁乡6个村办煤矿全部关闭, 近700名农民工全部下岗回家。高平市2000年全市4万农民在煤矿就业, 2008年只能解决1万农民工就业, 今后到矿劳动就业更为困难, 出现守着煤矿没活干的现象。

(三) 担心以煤补农的好政策要中断。

在煤炭工业重组中, 大集团多了, 小煤矿没了。利益的调整, 上边统得多, 地方管得少了。因主体关系的变化, 县乡同志普遍感到企业和地方的关系疏远, 感情分离。他们担心整合后支农力度减小, 补农政策中断。有的县反映, 有的采矿区土地塌陷、复垦补助拖着一直没解决;有的矿支农项目搞到半截搁下了;新规划的支农项目也难以实施。随着经营体制变更和煤矿关停, 普遍出现了原来有煤炭的乡村失去过去的不少实惠, 乡村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失去了原有资金支撑。村民用煤、用水、用电费用失去着落。高平市2007年近百个行政村新农村建设资金由村办煤矿收益解决, 目前百矿投资百园 (村农村科技示范园区) 项目被搁置。

(四) 采空塌陷区, 破坏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治理任务相当繁重。

这是涉及子孙后代生存发展的大事。煤矿开采过程中, 对农村的环境破坏很大。不可避免地造成水土流失, 植被破坏, 河流水量减少, 水质污染, 河道淤积堵塞, 防洪标准降低, 以及地质次生灾害欠账较多。对农民的耕地、房屋、饮水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毁, 给农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影响。有的还导致居民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上升。这些问题需要继续得到治理, 需要大量的投资。要抱着对灾害一日不除、我心一日不安的态度进行治理。

(五) 煤矿和驻地农民之间纠纷、矛盾时有发生。

孕育着上访、闹事的苗头, 给社会和谐稳定造成不良影响, 值得重视, 应将工作做在前头, 防患于未然。

三、进一步完善和推进以煤补农的政策实施和建立长效机制的建议

从全省看以煤补农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仍存在区域性、覆盖窄、规模小、不均衡和缺乏统一规划等问题。各地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的具体措施, 临时性、随意性、应急性的因素较大, 尚未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机制。特别是又遇到金融危机影响及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资源整合, 以煤补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因此, 建议继续加大以煤补农工作力度, 采取先行先试的作法, 建立以煤补农长效机制。

(一) 在煤炭资源整合中, 继续提高对以煤补农重要性的认识。

以煤补农、以煤富农是中央以工补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具体体现, 建立以煤补农长效机制是从根本上摆脱农村贫困面貌的必要手段。各市县在以工补农方面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 发生了很大变化。以煤补农正由点片型向整体型转变, 由自发型向自觉型转变, 由放任型向管理型转变, 受补助的农村、农民也由依赖型向自主型转变。建议在总结各市县可操作的以煤补农做法的基础上, 由省出台统一的规范的以煤补农的规章政策, 构建企村互惠双赢的长效机制, 达到“四个满意”:即被整合的企业满意, 整合的主体企业满意, 地方政府满意, 利益相关的乡村农民满意。

(二) 加快煤炭资源整合进度。

目前, 多数煤矿已签订重组协议, 进入了实施阶段。兼并协议签订, 并不等于重组到位, 形成正常生产, 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因而, 要加大力度, 加快推进步伐, 尽快恢复生产。避免出现整而不合, 推而不进的现象出现, 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和以煤补农的落实。

(三) 提高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用于基层的比例。

省政府规定“基金”使用比例, 省、市、县为6:2:2, 即省留60%, 市、县各留20%。在座谈中, 不少县提出, 留县比例太少, 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主要用于企业难以解决的区域生态环境治理, 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和重点接替产业发展, 解决因采煤引起的社会问题。而这些问题, 主要靠县、市一级政府解决。因此, 建议增大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县级留成比例。

鉴于煤炭生产规模的扩大, 煤炭对当地财政收入也应相应有所增加, 建议逐步增加煤矿企业对县财政补农的投入。

(四) 设立以煤补农专项基金。

以煤补农基金主要用于解决开采煤矿和关闭煤矿周边地区的农民生产、生活实际问题。基金的征收标准根据煤矿效益实行动态调整, 有的提出吨煤可征收10—20元标准范围。以煤补农基金款专款专用, 必须用于特定地区和特定对象, 使农村、农民直接受益, 保增长, 保稳定。

(五) 正确处理好集团煤矿企业与地方之间关系。

兼顾各方利益, 构建互惠互利的双赢机制。确保已形成的以煤补农措施继续有效, 保护矿区乡村和农民的既得利益不减少。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后, 不管是中央企业、还是省管企业或是地方煤矿, 在以煤补农、支持企业所在地新农村建设中应逐步统一标准、统一要求, 建立长效机制, 共同担负起以煤补农富农的责任。整合后的煤炭企业对原有的以煤补农项目, 包括一矿帮一村, 一矿办一企、一矿带一业, 比如造林、修路、引水、建校和塌陷区农民搬迁等项目, 投入渠道不变, 支出不减。由煤炭企业对所在乡 (镇) 村直接支付, 基数随着煤炭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确保当地矿区农民利益。煤炭企业新招收职工, 录用当地农民工要有一定比例。要建立民用煤的供给制度, 解决产煤乡村农民取暖做饭的用煤切身问题。指定专供矿点, 并对矿区学校、农民用煤给予资金补贴。

对于煤矿企业自觉自愿为改善当地农村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公益事业的投资, 投资款应视为公益事业捐资捐助款, 减免煤矿企业所得税, 并允许以企业或企业家名字冠名。

(六) 改善煤矿生产经营环境。

煤矿健康发展是以煤补农机制的基础, 建议各级政府要为煤矿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条件, 充分调动煤矿经营者参与以煤补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同时, 应注重引导煤炭企业积极实施转型发展战略, 投资创办种植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等现代化龙头项目, 或为矿区服务的餐饮、旅店、运输、旅游等服务行业。各级政府应从项目审批、银行贷款、专项资金投放、土地征用、电力供应、工商登记、税费征收等方面制定配套的优惠扶植政策。

摘要:调研产煤县以煤补农的主要做法;分析煤炭整合中, 以煤补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和推进“以煤补农”的政策实施和建立长效机制的建议。

上一篇:《廉政准则》专项检查情况汇报下一篇:公共关系学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