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当县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报告

2024-04-15

两当县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报告(精选8篇)

篇1:两当县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报告

两当县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县政协主席会议决定,5月10日至11日,县政协常委会组织部分县政协委员和部分县直涉农单位的负责同志,在县政协副主席田凤林带领下,深入到站儿巷镇冯河村,兴化乡树林村、化垭村、文家村,杨店乡颜河村等村组就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各乡镇的情况汇报,与涉农部门负责人、乡村干部、农民群众进行了座谈,采取查阅资料、发放调查问卷表、走访农户的形式,详细了解了全县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从调研情况看,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充分发挥强农惠农政策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各项强农惠农资金的管理、使用和监督机制,强农惠农政策在我县取得了明显成效,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实现了连续增产,农村经济朝着又好又快发展方向迈进。

(一)强农惠农资金使用情况

1、大力扶持发展高效农业,特色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向群众免费发放优质核桃苗木320万株,义务培训核桃嫁接及综合管理农民技术员2.5万次,目前,已发展核桃419万株,达到人均100株的目标。通过资金扶持发展中小药材留床面积4.82万亩,牲畜养殖2万头,出栏高品种牛、羊0.6万头只,蔬菜发展到8000亩,烤烟种植7500亩。

2、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建成了1.2万亩农田灌溉工程,解决了3077户人、1.38万人、4662头家畜安全饮水工程,完成了1800口“一池三改”沼气建设,建立了7个村级沼池气服务网点,在建沼气池2268口,农村沼气村级服务网点20个,发放沼渣处理专用车15辆。

3、扶贫搬迁。争取到中央、省、市扶贫专项资金2500多万;移民搬迁资金2347.7万元,按照每个人补助建房资金2000元的标准,已建成5个安置点,移民搬迁330户1600人。

4、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2007年下拨种粮补贴96.89万元、农资补贴246.32万元,2008年下拨种粮补贴96.89万元、农资补贴593.9万元,补贴资金通过财政设立的“直接补贴资金专户”,将资金拨付给各乡镇,以一户一卡的形式进行发放。2009年下拨种粮补贴81万元、农资补贴601万元,目前正在兑现。

5、农机具购置补贴。2008年争取得农机具购置补贴中央18.19万元,省财政1.819万元,共购进各类机具111台,受益农户111户;2009年争取到位农机具购置补贴中央资金90万元,省财政补贴资金10万元,组织农户申报购置各类家机具299台,受益农户299户。

6、能繁母猪和投保资金。2008年按照每头能繁母猪补贴50元的标准,落实能繁母猪1359头,补贴资金6.795万元,投保8.154万元;2009年按照每头能繁母猪补贴100元的标准,落实能繁母猪1764头,补贴资金17.64万元,投保10.584万元。

7、退耕还林生活补助和完善退耕还林补助。全县累计实施退耕还林面积78750.6亩,按照每亩退耕还林生活补助粮食300斤(折合资金210元),完善退耕还林政策补助20元的标准,2007年落实下达1531万元,2008年下达1131万元。都已全部足额将资金存入到退耕还林户专用存折中,没有出现挪用、挤占、截留等违规现象。

8、教育强农惠农资金补助。一是“两免一补”政策落实情况,2007年发放农村义务教育改革经费229.3万元,其中:学杂费147万元、公用经费26万元,寄宿生活补贴27万元,免费教科书28.3万元,受益人数14223人 ;2008年发放农村义务教育改革经费366.1万元,其中公用经费214万元,寄宿生活补贴94万元,免费教科书58.1万元,受益人数8540人 ;2009年春季开学发放公用经费127万元,发放免费教科书22.3万元。二是助学贷款办理情况,2007年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58人,金额29.029万元;2008年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51人,金额25.627万元。三是普通升学考试加分情况,按照农村“两户”子女在升高中、中专加20分和省、市内大学加10分的要求,2007年有24户特征生享受了加分政策,2008年有26户享受了加分政策。2008年发放贫困寄宿生活补助94万元。

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情况。2007年全县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35448人,参合率93.82%,共筹集资金175.372万元;2008年全县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35945人,参合率96%,共筹集资金316万元;2009年,全县共有36390人参合,参合率98.86%。目前共筹集资金72.78万元,住院补偿90.8431万元,门诊补偿8.4966万元。

10、计划生育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2004年以来,发放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1402人、84.12万元,独生子女领证户父母奖励资金20.592万元,农村二女户节育奖励金46.8万元,计划生育特困家庭救助金发放90户、10.08万元,有66户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家庭领取资金7.392万元,投入78万元给1300户农村二女结扎户和独生子女户办理了养老储蓄。为1300户农村“两户”家庭免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16.5万元。在民乐工程、集雨节灌、母亲水窖、移民搬迁、沼气建设方面都有加大对“两户”的扶助力度。

11、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五保户”供养制度。2007年农村低保保障户数1368户、4786人,投入保障资金129万元;2008年农村低保户数1368户、4700人,投入资金298.68万元。2007年、2008年全县农村“五保户”供养户数均为528户、529人,投入供养资金63.48万元。2008年,全县投入资金28万元,建成五保家园4所;投入80万元,建成敬老院2所。今年启动了五保家园建设15所、中心敬老院1所。

12、农村特困家庭医疗救助落实情况。2008年下达农村医疗救助资金44万元,上年结转21.2万元,共计65.2万元,全年支出救助金40万元,救助95人次,结余资金25.2万元;2008年下达城市医疗救助资金27万元,支出15.8万元,救助23人次,结余资金7.2万元。

13、家电下乡。启动实施了万村千乡和家店下乡工程,对30户乡村农家店进行了改造,落实补助资金12.5万元,商品配送率达到45%。按照国家实施家电下乡的要求,全县确定了8个销售企业为家电下乡的定点单位,家电下乡惠农政策正在开展当中。

14、农村劳动力阳光培训工程。2004年到2008年,通过阳光工程共投入培训资金92.6万元,培训农民4860人,稳定就业4620人。农村劳动力技能明显提高,劳务经济迅速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下派农业科技特派员81名,义务帮助农民指导发展特色产业,培训农民技术员。

(二)加强“一册明,一折统”财政强农惠农改革工作。

县财政、涉农部及各乡镇能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对“一册明、一折统”这次惠农资金支付方式改革进行了大力宣传,召开专题会议,加大对农民群众宣传“一册明”、“一折统”的管理意义,向群众印发了《告农民朋友的公开信》,制定《两当县惠农资金支付方式改革实施办法》。部分乡镇建立了“一册明、一折统”改革领导小组,目前,站儿巷镇已完成了《甘肃省惠农财政补贴明白册》的填制工作,已全部发放到了各农户手中,剩余乡镇目前也正在抓紧填制。“一折统”工作各乡镇现正在与农村信用社衔接登记填制,将于近期及时送达到农户手中。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调研中也发现我县在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册明、一折统”强农惠农资金支付方式改革政策宣传不够,农民群众知晓率低。在调研过程中部分群众对国家各项强农惠农的政策了解不全面,没有完全享受到自己应该享受的强农惠农政策,对各项资金补贴标准掌握不够,部分补助资金张榜公布不全面,缺乏民众监督。

(二)强农惠农资金管理使用还不够规范,存在监管不严。少数地方存在专项资金未设立专户,将专项资金与其他资金混账管理,资金拨付不及时,报帐资料和手续不全,没有专款专用,部分乡镇存在捆绑使用的情况。

(三)地方配套资金过多,难以落实到位。上级在安排一些强农惠农项目时,往往要求地方按一定比例投资配套或只有政策无资金,但由于我县财力困难,一些项目配套资金很难落实到位,项目实施受到影响,如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中县级配套资金就有298.2万元,但由于县级财政困难就未到位,农村“两户”参加新农合资金和“沼气池建设补助资金”没有全面落实。

(四)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的行政运行成本较高。为保证每项政策的落实,县乡政府都需要层层部署,组织人员抓落实,乡村都有要召开会议,转发兑付文件,制作宣传资料、编制帐卡、表册、上门宣传,丈量土地、核实面积、张榜公布、协调纠纷等,相应增加了政府的行政运行成本。由于乡镇行政经费紧张,工作人员短缺,这部分经费完全由乡级政府自行承担,普遍感到压力很大。

(五)农资涨价弱化实惠。近两年来农资价格上涨迅猛,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降低了收益,部分惠农资金被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所抵消,这些使得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大打折扣,再加上农产品市场不稳定,农户经营风险高,强农惠农政策成效降低。

三、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规范和完善强农惠农资金管理、使用和监管机制,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要采取形式多样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强农惠农政策的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正确理解和掌握政策。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增强执行力和操作力,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二)拓宽渠道,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资金的投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对认真落实政策规定好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奖励;对贯彻不力的,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向当地政府问责。同时,积极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

(三)统筹兼顾,尽量减少地方财政的配套压力。鉴于我县财政比较困难,安排落实配套资金压力比较大的现实情况,建议省、市政府尽可能减少配套或适当降低地方配套比例。同时,省、市政府要进一步严格控制出台新的要求县级配套的政策,对属于省级事权的项目,应由省财政全额承担;对属于省、市与县(区)共同事权的项目,应区别不同类别的县(区)制定不同的配套政策,以减轻我县安排配套资金困难的压力,进一步提高财政保障能力,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进一步强化资金的监管,确保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资金的落实。要进一步健全强农惠农资金管理制度,做到专人管理、专帐核算、专款专用。要加强强农惠农资金的审计监督检查,加大监管力度,严肃查处截留、挤占、挪用强农惠农资金等违规违法行为,确保上级安排的强农惠农资金运转不出问题。

(五)简化工作程序,改变补贴方式。对于农业科技推广方面的各种补贴,在核定面积时稳步推进,各乡(镇)政府应建立行政大厅,把惠农项目统一在一起,有固定办事人员,提高办事效率、减少办事程序。在资金兑付上应采用“一卡统”与直补相结合的兑现形式。

(六)提高补贴标准,切实发挥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的成效。在国家不能大幅度提高粮价的客观条件下,针对农资价格上涨较快,农民负担增大,国家应对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的标准再提高,以解决农资价格涨幅大大超过对种粮农民补贴的问题。

(七)确定发放时间,保证补贴作用的发挥。春播之后是农民各项生产、生活费用(学生上学、生产资料的购买)开支最多、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农民最缺钱、最需要钱的时候,建议上级下拨补贴的时间应尽量提前,给农户发放的时间确定在每年的五月,以保证补贴作用的较好发挥。

篇2:两当县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报告

落实情况的汇报

县政府办:

根据你办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县近年来强农惠农补贴政策落实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农惠农补贴落实情况及成效

近年来,为落实好党和政府的强农惠农政策,我县根据省州有关部门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按照中央、省、州有关强农惠农补贴有关文件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切实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也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牧业的增效、农牧民增收,使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从根本上改善了农牧村的落后面貌。

(一)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落实情况

2006—2008三年上级下达我县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为4050519.84 元。其中:粮食直补459946.37元,农资综合直补3590573.47元。将资金全部拨付到12个乡镇。各乡镇按照每户的补贴面积、补贴标准、补贴金额张榜公示后,大部分乡以现金形式已发放到户。各别乡(镇)以一卡通”

或一折通”将补贴资金发放到户。

(二)农机具购臵补贴落实情况

从2004年起国家出台了对农民购臵农机具的补贴政策,我县从2007年起实施,两年我县购臵农机具5大类10 种156台(件),补贴区域覆盖8个乡镇,受益农户142户,共完成补贴资金28.96万元。占下达计划35万元的96.53%,(三)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落实情况

为了对能繁母猪养殖户尽快落实到国家的优惠政策,提高能繁母猪养殖的积极性。我局根据甘财农(2007)139号文件精神,将上级下达我县能繁母猪补贴资金18.4万元(中央补助13.8万元、省财政补助4.6万元)和县级配套的4.6万元,共计23万元,对我县的4600头能繁母猪直接补贴,在补贴资金发放过程中严格遵循公开透明、据实补贴、直补农民的原则,对折合后能繁母猪数量、补贴的金额进行了张榜公布无异议后,把所有资金按比例(每头不低于50元标准)分别拨付给各乡(镇),各乡(镇)按“特事特办”的原则,由乡、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干部、村级防疫员一起把现金发放到农民养殖户手中。并积极动员农民能繁母猪养殖户参加应保的能繁母猪,截至2008年10月30日已报案66起,已理赔66起67头,已理赔金额共计31600元。对今后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退耕还林(草)补助落实情况

自2000年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此项工程共涉及11个乡(镇),39个行政村,230个自然村的4221户24655人。共到位粮食360万公斤,已通过粮食部门全部兑现到农民手中;2000-2006年共到位教育医疗补助资金162.7万元;2003-2006年到位粮食折现资金710.18万元。

二、主要的做法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2008]1号)精神,我们严格按照中央、省上的要求,积极稳妥的完成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退耕还林现金补助、能繁母猪补贴、农村低保等各项发放工作任务。在惠农财政补贴政策落实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完善工作机制。为了切实把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不折不扣的执行到位,对每一项补贴工作早安排,早署,并要求各级政府单位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合力,真正作为民心工程,阳光工程来抓,并把强农惠农的各项政策落实情况作为部门、单位考核内容量化来抓。

(二)宣传政策,了解民意,落实政策。从2006年起,我县通过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并利用镇,村、组三级干部集中的机会,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使强农惠农政策深入民心,干群思想认识一致,政策落实顺利到位。目前,全

县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退耕还林补助、农村低保补贴、扶贫救济等强农惠农补贴资金落到实处。

(三)调查摸底,建立农户基本信息库。我们与各乡镇做好补贴发放前的基础数据录入工作,建立了农户信息资料库,为发放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四)实行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监督。群众监督是各项工作监督的重要举措。通过7天的公示,使农民补贴发放工作更具透明度,更加科学、合理,确保补贴工作顺利开展。

(五)强化资金管理,确保补贴落实到户。建立健全强农惠农资金管理制度,做到专人管理、专帐核算、专款专用。

(六)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为从源头上治理腐败,防止违法违纪行为,我们通过健全机制,加强监管,规范政府行为,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树立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一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县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对惠农资金县级统发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对执行不力,工作不到位,不能按期完成任务的部门和单位,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二是建立监督检查长效机制。县纪检、监察、审计、财政部门加大对强农惠农资金的监管力度,及时查处资金发放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违纪问题,并主动深入农户询问补贴发放情况,对发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纪检监察部门,并责令改正,确保国家的惠农资金全面落实到位。

三、存在的问题

(一)“一折(卡)通”难以实现。由于我县地广人稀,交通不便,自然条件严酷,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惠农“一折通”发放新机制难以实现。

1、补贴量小,按“一折(卡)通”领取费用高。

2、行政运行成本高,费用支出大,乡镇信用社不愿意代理,并且有些乡镇还未设立信贷金融机构(信用社)。

3、信息平台建设滞后,使县乡财政与代理信用社之间的各项惠农资金下拨、信息上传等信息不畅。从而也造成“一折通”难以实现。

(二)土地流转监管不到位,信息不公开,导致补贴资金与土地实有亩数个别有误差。农户间土地流转私下商定,使各乡镇对土地流转难以监管,必然导致补贴难以按标准发放,分配不公等现象。

(三)由于我县的能繁母猪养殖大多以散养为主,导致发放直补和参保理赔工作量大,运作成本高。参保积极性不高,参保费难以收缴。并且农牧民群众对参保的能繁母猪报案意识不强,有的甚至发案一个月后才报案,导致养殖户与保险公司发生不必要的理赔纠纷。

(四)退耕还林(草)补贴落实中,由于农林部门的监管工作不到位,林、粮间作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成活率低、保存率低,使得有些乡镇不能通过省、州验收,从而出现资

金缓拨退补现象发生。

四、意见和建议

(一)目前,在我县难以实现“一折(卡)通”的情况下,为了避免财政涉农补贴资金发放过程中被各乡镇挤占、挪用现象发生,使各项惠农补贴落实到村、到户,建议今后政府出面、社会市场搭建平台,使农村信用联社发挥职能,每个自然村在各乡镇信用社设立农民补贴专户,由村上再将资金发放到户,并上报领取资金的签名册。

(二)加快搭建网络信息平台,推行电子政务,加大对乡镇的宽带网络建设力度,实现每个乡镇都通网络的目标。

(三)加快生猪养殖生产方式转变。目前,我县生猪养殖都是以散养为主,形成养殖规模的养殖户很少,对散养户进行补贴和保险导致工作量大面广,行政成本高,并且生猪出栏少、对调节市场供求影响不大。针对当前正处于生猪产品价格上升的调整时期,我县应加强对小规模养殖户的引导扶持力度,将能繁母猪直补和保险补贴资金全部用于已形成规模的养殖户,使其提高标准化饲养水平,从而加快转变生猪饲养方式。

(四)加大农村信用社改革推进力度,增加农村金融机构,提升服务“三农”能力。由于我县部分乡镇还没有农村信用社,对“三农”的直补资金难以实现“一折(卡)”。建议加强农村信用社改革力度,增加农村金融机构,逐步实现

“一折(卡)”服务。

(五)减少发放环节,提高发放效益。凡需实行社会化发放的各项强农惠农资金均实行县级统发,对各项惠农资金不再拨付主管部门或乡镇财政层层划转,减少发放环节,实行“财政——银行——个人”发放模式,有效防止资金被滞留、挤占、挪用和抵扣。

篇3:两当县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报告

关键词:强农惠农政策,补贴资金,“双联”

近年来, 国家围绕加强、支持和服务“三农”, 先后推出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 加大了资金扶持力度, 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过多年不断增补和完善, 当前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涉及农业、林业、畜牧业、教育、扶贫、社会保障、农机等多个领域。2013年, 静宁县原安乡共实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27项, 发放各类惠农补贴资金1500多万元。概括起来, 有以下特点和问题。

一、原安乡实施强农惠农政策的特点

㈠补贴种类较多

一是农业生产类, 包括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退耕还林补贴、草原生态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等。二是社会保障类, 包括农村养老保险补贴、农村低保补助、农村五保户供养补贴、抚恤补、高龄补、孤儿补等。三是公益事业类, 包括雨露计划、农村寄宿生生活补助等。四是其他补贴类, 包括残疾人燃油补贴、村干部报酬、村计划生育小组长补助、独生子女家庭奖励补助、二女户结扎补助、洪涝灾害补助、危房改造补助、乡村医生补助、义务兵家属补助、重残补助、大病救助等。

㈡兑现公开透明

各类惠农资金的兑现, 全部通过农户“一折统”到账, 由农户在当地农村信用社领取, 补贴项目及内容在“一册明”上逐项全部注明, 补贴内容一目了然。

㈢作用比较明显

近年来, 国家逐年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扶持力度, 对农民的各类补贴涉及范围广、资金数额大, 较好地发挥了应有的效益, 政策效果比较明显, 也以“输血”带动了“造血”功能的提升。仅2013年, 原安乡就发放粮食直补114万元, 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同时, 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 以前被撂荒的土地又逐渐恢复。

二、原安乡强农惠农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㈠粮食直补方面

政策与基层实际贴合不紧, 事与愿违, 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按照政策种粮农民的补贴资金, 只能补给种粮农户, 但实际执行中为了避免产生矛盾, 影响社会稳定, 乡上基本是按耕地面积平均补贴, 这样粮食大户有补贴, 撂荒地农户也有补贴, 没有真正起到鼓励种粮大户积极性的作用。

㈡农村低保方面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 主要是因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 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把握, 上面分配的保障人数、保障类别等都有量化要求。在原安乡, 除“痴、呆、傻”必保外, 每年对家庭患有重大疾病, 因病致贫的家庭进行保障救助, 帮助他们暂时渡过难关。但是, 在这样一个偏僻落后的贫困山区, 大多数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和贫富差距并不是很大, 所以难以用“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来安排低保户, 除了必须保障的人员外, 低保户的调整安排很难操作。按照低保办理程序, 有申请、调查、评议、公示、审核、审批、公示、建档、发证、拨款等多个环节, 其中评议是最大的难点。随着低保比例逐年提高, 目前原安乡已达20%, 而“痴、呆、傻”必保人数比例占到5%左右, 余下的15%, 人人争享, 导致群众为低保长期上访, 恶化了党群干群关系, 给乡、村两级干部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也造成了群众之间的互不信任, 产生了许多矛盾。另外, 低保政策落实得不好, 在农村也导致了个别“养懒汉”的现象, 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 越扶越穷, 越扶越懒, 致使一些“懒汉”长期靠低保和社会救助为生, 缺乏靠勤劳致富的进取意识, 不愿出力, 只愿坐享其成。

㈢林业方面

2013年, 静宁县原安乡兑现退耕还林补助资金246万余元, 森林效益补偿资金60.9万元, 天保工程补偿资金4.5万元, 仅林业一项补贴就达到310多万元, 这笔资金按照每户林权面积全部通过惠农“一折统”支付给农户。而在原安乡, 有近600户有户无人的农户, 这些农户常年在外, 林业补贴资金正常领取, 但是从来没有对林木进行过管护。乡政府每年筹措资金调运大量的苗木, 免费发放给农户, 对退耕、荒山荒沟及天保区工程林区进行补植补造, 导致乡政府债台高筑。每年花费巨大的资金用于造林绿化, 但因缺乏有力的管护措施, 养羊户偷牧现象严重, 退耕及天保区林木受到严重毁坏。林木管护、冬季防火无人负责, 靠乡镇干部自掏腰包分片负责, 长此以往难以为继。乡政府白天组织人员禁牧, 但养羊户晚上放牧啃青, 给禁牧工作带来巨大难度。同时, 由于晚上偷牧, 羊只对覆膜地块任意践踏, 给地膜农作物造成了重大损失。

㈣医疗方面

随着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但在偏僻落后的农村, 经济欠发达, 交通不便, 看病依然比较困难, 小病扛, 大病拖, 得不到及时治疗。在静宁县原安乡, 农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已达到98%, 新农合政策给农民看病带来了一定的好处, 减轻了部分家庭因病致贫的实际困难。同时通过国家支持和“双联”行动帮扶, 行政村村级卫生室都已建成, 但大多数未配备有资质的医生, 村级卫生室基本闲置, 没有发挥作用。即使有医生的村级卫生室, 遇到重大疾病或雨雪天道路不畅, 很多病人因延误救治, 失去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㈤通村道路养护方面

乡镇干部反映, 近年来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对通村道路建设的投入, 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但是, 目前通村道路只建不养, 无力维护的问题比较突出。截至2013年底, 原安乡所有行政村都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 甘肃省审计厅在两年的“双联”工作中, 协调通村道路资金1494万元, 6个联系村全部实现了通硬化路。但通村道路建设本身标准就不高, 加上湿陷性黄土的地质特性, 遇到暴雨等自然灾害, 通村道路损毁问题极为普遍, 由于没有配套的保养和维护政策措施, 损毁道路得不到及时维修, 通村道路的政策效应将会大打折扣, 好事可能会变成农民的烦心事。

三、建议

篇4:两当县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报告

一、对乡镇惠农资金的审计

如今,大部分地区在乡镇这一级改变了以往造册发现金的惠民资金兑付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建立以乡镇为单位的惠民资金发放系统(俗称“涉农补贴内网”),运作方式是由乡镇涉农职能部门报送农户信息到镇财政所,再由镇财政所将这些信息录入到系统,确认无误后由上级一次性通过资金发放系统直接将各项惠民资金兑付到农户所持的账号上。这种方式减少了以往容易出现的挤占、挪用、截留现象,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也给与之相关的审计工作带来了“难题”,首先,基层的审计工作基本停留在“看账本、看票据、看资料”的“三看”水平,而以上述方式统一发放惠农资金后,乡镇财政所一般只在系统上操作,不设配套的账票,对这部分资金的审计逐渐演变成简单看汇总表,无法核查其中的科学性、合理性,甚至连真实性也难以核实,无法洞悉其中的问题;其次,基层审计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审计人员承担的工作量很大,审计方法方式相对落后,对这种电子化资金运行模式显得不太适应;最后,技术力量薄弱,投入不足,对通过系统来运行的资金无法跟踪审计,资源不能共享,落实审计困难重重。

要改善上述“审计困境”:一是与时俱进,确保审计工作在思路、技术、方法方式上不落后于审计对象,大力推动审计工作的创新,改变以往落后的工作方式,在新的工作模式下发掘工作方法,确保能及时发现资金在合法合规性及科学合理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二是要加强审计队伍的建设,及时吸收和培养技术人才和业务能手,在队伍建设的过程中适当向基层倾斜,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术业有专攻的审计队伍;三是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技术投入,并适当探索与第三方(尤其是科技创新型公司)加强技术合作,把基层审计工作逐步引向电算化的发展方向。

二、对农村项目资金的审计

为发展好乡村经济,富裕广大农民,国家近年来扶持了一大批致富项目,对农村注入了大量的项目发展资金,可很多地方对这些项目资金的审计却有明显的短板,体现在重资金经实效,看重资金的手续、票据,疏忽于项目的实际效益,没有把审计工作从资金监督提升到国家治理层面。

审计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发挥作用:一是改变思路,把对项目资金的审计重点由事后审计改为事前、事中、事后并重,在资金运行的开始阶段,审计部门就应该加入到项目科学性、可行性的论证当中,从审计角度提出意见,坚决杜绝中看中听不中用的项目,为国家节省资金;二是提高审计部门的话语权,审计部门的作用不应只体现在“事后”处罚,应当适当参与到项目资金运行的各个环节,不应把自身工作局限对财务收支的审计,而应该把项目和有关政策能否最终落实作为重点;三是审计部门应出重拳“打假”,一些地区以上马项目为名,行套取资金之实,往往在票据的合法合规性上无懈可击,但是多数项目都最终“流产”,无人关注实际落实情况,资金浪费巨大,项目却不了了之,而审计部门由于相应的手段不完善,体制不健全,对于这种行为不能及时获取线索,对于变相改变项目资金用途的行为无法及时发现。凡此种种,需要重新审视基层审计工作,建立一套与基层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工作机制,促使项目资金到基层能用的真、用的实、用的有效益。

三、对基层工程资金的审计

农村地区的工程建设往往由村集体包揽,主要集中在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很多地方的实际情况是由于缺乏专业的有资质的工程承包方,这些工程一般由村干部主导,镇一级部门负责监督,这样的运作方式无法保证工程的质量,对后续管理和维护也无法有效监管。审计部门在审计过程中的困难是:基层工程资金运行本身不规范,手续混乱,没有相关资质,该履行的手续受制于农村实际条件变相凑合,票据混乱,管理粗枝大叶;很难甄别工程的真实性,比如有的村上开展路桥工程,最后审计时就是一堆票据,由于工程多,审计人员不足,逐一到实地查看工程显得力不从心,实地查看时审计工作者也只能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指哪看哪”,个别地方甚至一条路一座桥就能应付好几年的“实地查看”;相关财务规定不符合基层实际。要加强对基层工程资金的审计,审计部门要从上述问题入手,与镇上、村上一道,不断完善工程资金在农村基层的运行机制,逐步规范审计对象的計划、资源投入、组织实施、效果评价、政策调整各个环节;要学会运用新的思路破解难题,比如在工程的真实性甄别上,可以大胆尝试与第三方合作,探索利用卫星高分辨率对地成像技术来监测工程的实际开展情况,也可以通过畅通各种举报渠道来掌握工程开展情况,及时发现假大空工程;要与基层上下联动,充分了解基层实际情况,协助完善有关财务规定,避免审计上的规定与底层实际“两张皮”而使审计工作无法开展。

四、对村级财务的审计

目前很多县市对乡镇一级的财务审计比较重视,对村一级的财务审计往往失之于松,村级财务在实际运行中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对村级财务审计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一是村级财务制度有待改进,一些规定与实际情况不相符,运行也不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财会水平,使得村上财务底子不清情况不明,对村上的审计无从下手;二是审计部门指导相关部门对村级财务审计的力度有待提高,要杜绝“人情审计”,不能因为基层有现实困难,就放松要求,降低审计质量,相反应迎难而上,不断督促其改进。

加强村级财务审计,对于完善村级财务制度,规范村级财务运行,有着重要意义。对于能否合法、规范、有效地推进国家出台的农村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在基层“落地生根”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审计部门应该以更强的工作力度,超常规的工作思路,摸索路子,探求新方法,依法持续推动村级财务审计:一是参与改进村级财务制度,使之更加适合基层的实际情况,同时也便于高效地审计,切实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规范运行规范贡献力量;二是指导参与改进村级工作机制,建立与财务规范相配套的流程,把村级财务头绪捋清,做到审计部门对辖区内村级财务底子清情况明;三是强化审计部门内部监督,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培养审计人员克服基层困难的勇气和思想觉悟,以更强的责任意识,切实保质保量做好村级财务审计工作。

篇5:两当县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报告

专项检查报告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有关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减轻农牧民群众的负担,及时发现和纠正减轻农牧民群众负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根据革吉县基组办有关文件要求,我驻加布村工作组对加布村2010年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检查内容

针对农牧民群众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任务,我工作组及时调整农牧民群众负担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加强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坚决执行和落实减轻农牧民群众负担的各项惠农政策措施,积极督促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

1、村干部待遇,罗马村共有村干部人,2010年共落实村干部工资元

2、一孩、双女奖励,2008年加布村共有4人,按照每人补助720元,落实奖励资金2880元,2009年和2010年分别为5人,落实补助资金3600元。

3、计划生育辅助,2009年计划生育辅助共有三人(低保一人),落实补助金共计500元,2010年共有11人,其中低保户共有四户共补助1200元,剖腹产一户补助300元,其余补助100元,落实补助金共计1900元。

4、良种推广补助,2010年共推广良种443亩,每亩补助59元,共落实补助资金26137元。

5、农机购置补助,2010年加布村共有7户购置农用机械7台,每台政府补助7770元,2010年共落实农机购置补助资金54390元。

6、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加布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为49人,2010年共落实补助资金33460元,其中A类人员为6人,每人补助1070元,B类人员5人,每人补助772元,C类人员38人,每人补助610元。

7、“三老”人员补贴,加布村“三老”人员共三人,每人补助1500元,2010年共落实补助资金4500元。

8、动物防疫补助,加布村动物防疫人员共有4人,2008年和2009年每人补助856元,落实资金3424元,2010年每人补助1200元,共落实补助资金4800元。

9、村医补助,加布村共有村医4人,2008年和2009年每人补助410元,共落实补助资金1640元,2010年村医为2人,每人补助2400元,共落实补助资金4800元。

10、养老保险补贴,2010年养老保险人员为28人,每人补助660元,落实资金18480元。

11、农村基层党组织保障经费,加布村基层党组织一个,保障经费1300元,其中村委会800元、村支部500元。

12、教育“三包”政策,2008年为54人,2009年为62人,2010年为69人。

13、中等职业免费教育,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分别为都为6人。

14、卫生人员培训,2009年培训人员为2人,2010年培训人员为2人。

二、主要做法

根据相关文件要求,我驻加布村工作组对加布村强农惠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逐项进行检查,核实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认真总结监督检查工作情况,确保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扎实开展。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我驻加布村工作组把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摆在了突出位置,明确工作规范,落实责任分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二)认真检查,务求实效。这次检查重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我驻加布村工作组紧紧抓住落实责任这个关键环节推动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按职责将任务逐一分解,明确分工,明晰责任,为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

(三)纠防并举,注重预防。通过监督检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监管制度,研究制定配套措施,创新强农惠农资金管理工作机制,完善各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制度,不断提高强农惠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篇6:两当县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上有关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及时发现和纠正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中央和省市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根据县政府办《关于对全县强农惠农资金使用情况开展专项督查的紧急通知》(合政办电发﹝2010)41号)的要求,我们对2007年以来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认真组织开展全乡农民负担大检查,积极督促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

针对农业税取消后,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任务,我们及时调整农民负担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从以前对农业税及附加税征收的监管转向支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从以前对乡镇干部乱收费的监管转向强化部门责任制的落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坚决执行和落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措施,积极督促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我们对全乡农业补贴等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安排,提出了具体要求。采取听汇报、走村入户和实地调查等方式,进行了全面检查。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每个村重点选择2-3个组,每个组选择5-10户,共160户进行了入户调查。7月份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上有关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及时发现和纠正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中央和省市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我们根据县政府办《关于对全县强农惠农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的紧急通知》(合政办发电﹝2010)41号)的要求,精心部署,对我乡强农惠农各项补贴资金的管理使用和实物发放情况采取不打招呼,直接入户,进行微服私访,尤其对资金到位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重点抽查。经检查,全乡2007年农民享受的粮食直补等17项强农惠农补贴总额达30706695.58元,农民户均享受7274.95元,农民人均受惠1632.3元。没有发现贪污挪用现象,农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了国家政策的优惠,比较满意。同时我们还对2010年的各项补贴落实情况进行了督查,2010年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补贴已有10项补贴资金428.3万元落实到位。

二、采取有力措施,明确工作责任,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 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工作难度较大,为此,我们统一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开展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克服畏难情绪,积极主动开展工作,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上来,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明显成效。在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过程中,开展了一次党在农村政策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各级干部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农村政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乡直有关部门与各村加强组织协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采取有力措施,明确工作责任,认真落实各项强惠农政策。

1、粮食直补资金

2007年以来县上下达我乡粮食直补资金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7078509元已全部兑付给农民。在兑付时,通过财政设立的“惠农补贴资金专户”,将资金拨付给信用社,以一户一折的形式进行发放。

2、良种补贴

国家为了推广良种,增加单产,增加粮食产量,促进优质高效农业发展,改善粮食品质,提高粮食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满足国内对优质粮食品种的需要,制定良种补贴政策。我乡2009年被国家列入优质专用小麦和玉米良种补贴范围,按照每亩10元的补贴标准在全乡12个村组织实施,由县农牧局负责审核后,于今年3月份资金到位246000元,我们通过“一折统,明白册”直接发放给农户。

3、退耕还林

板桥乡退耕还林工程自1999年开始试点,2002年全面启动。至2006年底,8年中共完成退耕工程任务2.57万亩,其中:退耕还草269亩。2007年兑现补助资金4073392元,2008年兑现3527038元,2009年兑现2578048元,共10015294元都通过信用社以存折的形式发放到农户手中,其中,2008年暂缓兑现33712元,2009年暂缓兑现129472元,待补植验收合格后一次性发放到农户手中。

4、公益林补助资金

2007年我乡被界定国家重点公益林37587亩,其中农户16650亩,集体20937亩,每年拨付我乡重点公益林补助资金100024元,已全部发放到农户手中。

5、计生干部报酬等 2007年以来,我乡先后兑现行生干部报酬118080元,计生“两户”补助资金108560元,奖励扶助现特别扶助金58340元,特困救助金2000元,也已全部通过惠农资金一折统发放到农户手中。

6、民政资金

2007年以来,我们已先后发放临时救助金1105500元,五保供养金295940元,农村低保金5895112元,灾民建房补助金3324557元,大病救助金414300元,也已全部发放到农户手中。

7、住宿生生活补助

国家确定的“两免一补”优惠政策,2009年春秋季学生住宿生生活补助金332500元,2010年春季学生住宿生生活补助金256625元,都已通过惠农资金一折统发放到农户手中。

8、家电下乡和摩托车汽车下乡

2009年县财政先后下拨付我乡家电下乡和摩托车汽车下乡资金76000元,兑现56660.29元,结余19339.91元结转至2010,今年县财政下家电下乡和摩托车汽车下乡资金110000元,共129339.91元,兑付农户118872.27元,至2010年9月1日结余10467.44元。

三、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了建立强农惠农政策监督检查长效机制,我乡将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层层列入各村和乡直有关单位目标考核中,使此项工作责任明确,主要领导亲自督促,分管领导专门负责,工作人员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2、广泛宣传,普及政策。为了让惠农政策家喻户晓,我们通过广播、电视、印发各类宣传品、张贴标语、组织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宣传等形式向农户开展政策普及活动,确保将中央和省、市的强农惠农精神和政策原原本本传达给农民,将政策的执行与操作公开化、透明化。省市电视电话会议之后,我们层层召开会议进行广泛宣传和教育动员,学习财政惠农补贴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实施的范围和内容等,并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张贴标语136条,悬挂横幅5条,散发《一封信》5000份。同时对所抽调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使他们熟悉和掌握信息采集、《明白册》编制、填发等相关业务知识和工作要求,切实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确保群众对“一册”看得懂,对“一折”会使用,使这项改革的政策、程序等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而为改革的顺利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建立台帐,及时发放。各村认真做好惠农政策的落实和补贴资金的管理发放工作,建立了补贴资金分配明细表、补贴资金发放明细表等台帐,做到早计划、早安排。在各项资金到位后,准确及时地发放到农户手中,并指定专人负责各类补贴项目资金的审核和管理工作,确保无超报、漏报与错报行为,坚决杜绝截留、挤占、挪用、抵扣和骗取补贴资金等违规违纪现象发生。

4、健全制度,创新机制.一是实行项目公示制度。给农民兑付补贴实行村级公示制度,将每个农户的补贴面积、补贴标准、补贴金额等事项张榜公示,积极接受社会监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二是对涉农补贴资金采用“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的管理办法,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专项审计,确保资金安全运行。三是对种粮农民兑付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实行“一折统”形式,一次性发放到农户手中。四是严格办事程序,规范操作行为,使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做到“公开、公正、公平”。按照《实施意见》和《管理办法》要求,我们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由乡镇府统一印制《农户基本信息采集表》,由各包村领导负责,乡村干部紧密配合,进村入户,以自然户为单位上门采集农户的基本信息,并进行仔细的核对审核后,组织人员进行了集中统一填写《明白册》,在板桥信用社开设“财政惠农资金专户”账户。与信用社衔接后,财政惠农资金发放存折仍沿用2008粮食直补专用存折,在惠农补贴资金发放时由信用社负责加盖“惠农资金专用”条形章。农户凭明白册和身份证及惠农资金专用存折直接到信用社领取。

5、科学运作,规范管理。加强了综合补贴网络信息管理工作。将2008年种粮农民基本信息变化情况、村级公示表的执行情况、补贴资金的分户计算、补贴资金发放明细表的生成以及向金融部门提供分户数据等在内的各项工作,通过“中国农民补贴网”进行,提高了运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制定实施了项目资金公开、公示、资金兑付“一卡通”、专项资金报账、民主理财小组汇签等多项制度,明确了项目、资金的申请、审批、使用、拨付程序,基本上做到了用制度管钱、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保证了强农惠农专项补贴顺利实施。

6、加强监督,用好资金。深入开展一系列专项监督检查活动,加大对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一是检查项目申报立项情况,是否存在虚报项目,套取专项资金的问题;二是检查资金拨付情况,配套资金是否到位,有无滞拨、欠拨资金等问题;三是检查有无贪污、截留、挪用、挤占、浪费专项资金以及违规报销其他费用等问题;四是检查项目建设工程招标、施工、监理、验收是否符合规定;五是检查项目实施效果,是否存在违背农民意愿,脱离实际的问题。如皋兰县制定下发了《皋兰县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考评办法》,成立了财经监督检查局,每年对国家、省市财政专项及大额资金进行跟踪审计。同时,按照财务制度规定,积极落实专项补贴资金设专户、建专帐、确定专人负责的“三专”制度。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良种补贴、农机补贴资金由于数额有限,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影响了补贴效益的发挥。另外由于农机购臵补贴款直接拨付到农机企业,而农机企业和农机具补贴品种是由省上指定的,购机农户反映选择余地较小。

2、由于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农民的种粮成本大幅度增加,国家的部分强农惠农补贴被农资价格上涨所抵消,致使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效应大大减弱,农民实际从中得到的实惠很少。

3、此项工作涉及面广、量大,工作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此项工作没有相应的工作经费,项目开展难度大,而且有些项目需要配套资金,县级财政困难,配套资金很难落实。

4、强农惠农专项补贴资金由市、县财政下拨,市、县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办公室监管,监管体制不顺,工作衔接不够。

五、意见与建议

1、良种补贴、农机补贴资金由于数额有限,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影响了补贴效益的发挥。另外由于农机购臵补贴款直接拨付到农机企业,而农机企业和农机具补贴品种是由省上指定的,购机农户反映选择余地较小。

2、有些项目需要配套资金,一些县级财政困难,配套资金很难保证,影响了中央和省上强农惠农政策的全面落实。希望省上在争取中央各项补贴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补贴力度。

篇7:两当县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报告

受省政府委托,我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我省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监督检查工作基本情况和主要成效

今年,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的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是省委、省政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切身利益,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社会和谐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教育,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现实需要。集中性的监督检查工作从今年2月开始到8月底结束,历时半年,共分动员部署、学习培训,摸清底数、自查自纠,交叉检查、督促整改,总结评估、深化提高四个阶段。这次监督检查坚持纠防结合、注重预防的方针和全面检查、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原则,紧紧抓住“教育、自纠、规范、查处”这四个关键环节,重点检查了2006年和2007年全省农村土地政策落实情况和强农惠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省委、省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苏荣亲自召集有关领导同志进行专题研究,亲自审定《关于在全省开展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的实施方案》,并多次听取有关情况汇报,作出明确指示。省领导吴新雄、王宪魁、凌成兴、熊盛文等同志也都分别作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确要求。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尚勇到任后,多次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强组织协调,切实督促整改,务求实实在在成效。为加强监督检查工作的组织领导,省委专门成立了以省委常委、副省长陈达恒为组长,省监察厅、省委农工部、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等16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2月12日,春节假期未过,陈达恒同志就召集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开会,明确职责分工,制定监督检查实施方案,先后多次听取各督导组、各交叉检查组情况汇报,具体部署每个阶段工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及时转发了省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实施方案》。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各级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组织协调,特别是与各级财政、农业、农工委和监察等部门密切配合,多次派出暗访组、督导组深入基层、深入农户了解情况,督促指导;省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及时督促指导本系统做好监督检查各项工作。

由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密切配合,上下齐心协力,广大群众大力支持,目前,集中性的监督检查工作如期完成,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基本摸清了全省农村土地政策落实情况和20项强农惠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通过全面调查摸底和逐级统计汇总,基本掌握了全省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的总体情况。据统计,自监督检查工作以来,全省新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162.83万份,加上此前签订的631.02万份,共签订各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793.85万份,换发全省统一印制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593.24万本,新证到户率达90%以上。2006年和2007年,全省20项强农惠农政策资金共185.75亿元,拨付资金178.17亿元,资金拨付率为95.9%。二是及时纠正了一批违反政策的行为。全省共纠正承包期内违法调整或收回承包地问题514个,涉及面积2.4万余亩;纠正强迫流转土地问题20个,涉及面积304亩;处理违法违规征占土地问题99个,涉及面积1082亩;处理征地补偿费不及时足额到位问题27个,偿还金额759.3万元。全省各地共查出各类违纪违规资金7.97亿元,整改到位资金7.18亿元,整改到位率90.11%。三是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涉农案件。全省共查办违纪违法案件254个,175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其中25人已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四是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风廉政教育,贯彻落实政策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明显增强。

实践证明,省委、省政府的这一重要部署,完全符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可以说,这项工作我省抓得非常主动、非常及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几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大力调整财政分配体制和支出结构,以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仅2007年我省就实施128项强农惠农政策,涉及财政资金403.7亿元。在2007年实施的40项公共财政政策新增资金中,涉及“三农”的有27亿元,占62%。通过采取这一系列的积极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让广大农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但是,通过这次监督检查也发现,一些地方、部门和基层单位在落实中央和省强农惠农政策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亟待我们认真研究,切实予以解决。

(一)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此次检查共涉及扶贫开发、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资金、新农村建设试点直接统筹资金、自然灾害救助资金等20项资金。这20项强农惠农资金,2006年、2007年中央和省共安排185.75亿元。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各地共查出各类违纪违规资金7.97亿元,其中:滞留6.59亿元,截留414.72万元,挪用2630.32万元,贪占112.88万元,其他1.06亿元。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1.资金滞留问题比较突出。自查自纠报表反映,全省共查出滞留资金6.59亿元,占违纪违规资金总额82.68%。财政资金年末结余金额较大,达14.06亿元,占资金总量7.56%。滞留与结余资金总计20.65亿元,占资金总量11.11%,其中,退耕还林资金4.15亿元,农村公路建设专项资金2.14亿元。大量资金留存在账上,没有真正发挥其强农惠农的作用,不仅大大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容易滋生其他违规违纪问题。

2.截留挪用资金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全省共查出截留各类专项资金414.72万元,挪用2630.32万元。如,萍乡市湘东区教育局截留学杂费补助120.7万元抵扣区属学校的作业本费和电教设备款。景德镇市乐平市农业开发办挪用农村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专项资金210万元补充人员经费和办公经费。赣州市会昌县将2006年省财政下拨的无公害脐橙示范基地建设经费50万元用于当地现代农业基地建设,改变了项目用途。从此次检查情况看,自然灾害救助资金挪用现象尤其突出,且普遍存在扩大支付范围现象。如:宜春市查出所属县(市、区)共挪用自然灾害救助资金350.3万元于敬老院建设、发放困难补助等。

3.配套资金难以到位。在检查中发现,对明确要求市、县、乡财政配套资金的专项资金,基本上没有配套到位。如:抚州市南丰县桑田镇乌脚陂渠道维修改造项目3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和灌区维修改造项目81万元县级配套资金没有配套;黎川县6.177万元能繁母猪饲养补贴地方配套资金没有到位。吉安市安福县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资金2006年、2007年有393.8万元配套资金没有落实;遂川县财政扶贫配套资金市级138.26万元、县级272.7万元没有落实到位,等等。

4.套取贪占等严重违纪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从各地查处的涉农案件看,套取贪占涉农资金现象在基层还时有发生。如,宜春市农业开发办原主任冯子谨等人挪用、套取、贪占农业开发项目资金56万元;九江市湖口县流芳乡虚报种植面积套取粮食直补和综合资金15万元;吉安市吉州区水务局会计贪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50万元,携款外逃;新余市分宜县凤阳乡雁塘村虚报移民人数,套取移民资金7.1万元,等等。

5.部分专项资金管理不够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白条报账、大额现金支付现象严重。如,宜春市靖安县璪都镇、双溪镇分别用白条支付修路工程款35万元和82.5万元。二是资金管理不规范、有的专项资金没有设立专项账户。如,赣州市全南县交通局没有建立“公路建设资金专户”,公路建设资金与县交通局机关经费账目混在一起;南昌市所检查的县均将自然救助资金与民政救助资金混淆使用,等等。

分析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滞留的情况看,主要原因有:一是有些资金上级下拨得较晚,当年拨不出去,形成滞留。二是财政部门与有关主管部门沟通、配合不够,导致资金不能及时拨付。如退耕还林资金由于林业部门在对项目进行验收时,核减了不合格面积,造成了资金沉淀在财政专户中。三是部分项目未在规定时间完成,有的项目甚至未开工,造成滞留。如农村沼气资金由于很多地方项目未实施,资金滞留在财政专户。四是有些政策在基层执行中存在问题,造成资金滞留。如,南昌县粮补资金71.71万元资金滞留在专户上,主要原因是粮补资金一直按税改2002年时计税面积为依据进行补助发放,但近年来,该县因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等征用了原土地计税面积,导致部分粮补资金难以发放到位。从深层次分析主要有:

1.财政支农资金使用分散和交叉重复并存,难以形成合力。现行的财政支农资金的科目分类,管理体制都是以部门块块为主,目前财政支农资金分属财政、科技、发改委、水务、林业、国土、农业、教育、交通、民政等多个部门管理,各部门对政策的具体理解、资金使用要求各不相同,在资金分配上自成体系,致使项目申报各自为政,不同渠道的支农资金存在多头申报,交叉重复,资金管理的方式多样等问题,如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在农业开发和水利两个部门存在重复;农村公路建设专项资金存在发改委、交通、财政等多个部门管理的问题。部门之间缺乏配合的管理模式,使得支农项目点多面广,单个项目投资额较小,难以形成支农资金集中使用的合力。

2.财政管理体制有待于进一步理顺。主要是现行财政新旧体制双轨运行,财政上解基数过高,包括向市财政上解财力,且逐年递增,留县级财力减少,造成部分县级财政能够或基本能够维持“吃饭”财政,在保财政供养人员工资等刚性支出的压力下,安排其它资金难免会捉襟见肘,这也是县级财政安排支农资金比例逐年下降的主要原因。这种体制造成部分县级财政收入虽然连年增长,但可用财力难以满足公共服务的需要,支农项目配套资金难以到位。

3.专项资金支出缺乏必要的论证、管理和监督,削弱了资金的使用效益。目前,财政支农工作的主要内容往往是分资金、下指标,相关部门下达的支农资金一般是依据单位报送、领导批示等确定,项目缺乏必要的论证。同时,由于资金供给范围模糊,各项支出没有一套规范的资金标准,财政对各项支出专项资金管理大多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致使项目资金中常出现重拨轻管、频繁追加、调整支出的情况。另外,由于相关部门只管资金不管项目实施,事前调查、事中督查、事后检查不到位,致使不少项目资金未能实现其应有的效益。

4.涉农资金管理链条长、范围广、管理成本高。现行的支农资金拨付渠道有两种:一是财政部门渠道,二是行业部门渠道。财政部门的投入按层次拨付,行业部门的投入按条条拨付。由于两种渠道的资金运行均不同程度存在环节多、过程长、管理成本高等问题,致使规范的管理监督体制难以形成。尤其是惠民资金,涉及千家万户,从省、市、县到乡、村,最后到农户,管理链条长、运作程序多、管理成本高。而且不少支农项目基本没有安排相应工作经费,导致一些部门和基层单位为了弥补工作经费不足,出现“吃项目”和挤占挪用财政支农资金的现象。

5.基层领导干部财经纪律意识淡薄,基层财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一些基层干部,也包括个别市、县领导干部,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的意识比较淡薄,对截留、挤占、挪用项目资金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有的甚至把挪用项目资金比作是“把买醋的钱用来打了酱油”。受这种错误思想的支配,强农惠农资金使用随意性较大。同时由于乡镇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相对偏低,造成基层财务管理不规范。

(二)农村土地政策落实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农村土地政策落实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的政策还落实不到位。一是承包合同签订率还没有达到100%,部分村组没有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发给农户。全省没有一个市的证书发放率达到100%,最低的还没有达到80%。二是发放到户的证书填写不规范,有的证书行政管理部门不盖章,有的没有填写土地承包共有人,有的没有填写承包地四至界限,特别是基本农田上证率很低,大部分此栏空白。有的村组甚至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截留,不发给农民,以集体管理为名,掌控土地的权力,侵害了农民利益。

2.不少地方仍存在违法违规调整承包地现象。我省基层普遍的做法是“三年一小调、五年一大调”,不少县乡政府在执行中央关于维护承包权长久不变的政策上缺乏坚决性和主动性,往往以老百姓习惯做法为由,对村组干部违法调地行为不制止、不纠正,导致已经发放的《承包经营权证》起不到保护作用。据农业部门对360户农户开展的一次问卷调查,有158户农户反映自1998年以来调整过承包地,占问卷总数的44.76%,其中有103户农户反映是由村组干部发起调整的。

3.土地补偿款发放管理亟待改善。一是征地补偿费不能及时足额到位,在这次检查中,几个被检查的地方应该发放的征地补偿金额为1921.2万元,实际只发放了759.3万元,尚差1161.9万元没有到位。二是大部分被征地的村组,没有按照《关于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征地补偿款监督管理指导工作的意见》(农经发〔2005〕1号)的要求,实行专户管理,没有做到“专户存储、专账管理、专款专用”,被征地农民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

4.农村土地承包和流转管理不到位。农民承包土地后,如何确保其农用性质不改变,乡村干部疏于管理,国土部门又难于管理,一些乡村甚至以罚代管,造成不少农田被用于建房、烧砖等非农建设,致使宝贵的耕地被损毁和浪费。在土地流转方面,有的违背农民意愿搞强制性流转,有的对农户流转的指导服务不到位,流转合同签订率低、签订不规范、为日后纠纷埋下隐患,个别甚至截留、挪用、抵扣农民土地流转收益。

5.土地承包和流转档案管理不规范。按照法律规定,农户承包合同、承包经营权证发放情况、各村组承包地底册等重要原始资料,在乡村组都应当健全档案,加强管理。但这项基础性工作基层不重视,加上一些地方撤乡并村移交工作滞后,导致原始资料严重散失,农户一旦起纠纷,往往查无根据,增加了矛盾的调处难度。

农村土地政策落实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基层对稳定土地承包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不懂得这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是关系到农村长期稳定的基础制度;不懂得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属性,随意调整承包地是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利;不懂得收回出嫁女的承包地,是侵犯了妇女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不利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执行;不懂得现阶段土地承担着双重功能,而且保障功能一定程度上超过了生产功能,片面看重其生产性作用。二是村组干部将调整承包地作为管理农民的手段。被干部认为不服管理的农民,往往以调减、调换其承包地为要挟或制约。而且,每调整一次土地就能显示一次村组干部的权威,是村组干部主动挑起调地的动因。三是乡村经济发展压力大。一方面平时没有将注意力放在农村土地承包和流转的管理上,无暇顾及承包经营权证变更和土地承包、流转档案管理。另一方面,为了招商引资,在需要占用农民承包地或集中流转农民承包地时,不依法办事,不顾政策规定,往往动用行政力量调整农民承包地。四是现行国家征占用土地政策不完善。没有真正体现“谁征谁补、征谁补谁”的原则,不仅征地补偿标准低,而且补偿款往往是全体集体组织成员平分,然后将全村土地打乱重分。五是土地流转市场建设滞后。土地流转中心、托管中心、土地银行等各类中介组织发育不良,外来客租地只能找当地乡村组织,为其从中渔利带来了便利,同时也挫伤了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和建议

前不久闭幕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发展工作做出了重大部署,再次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强调要进一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可以预见,今后,中央和省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将不断加大。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我省农村改革发展步伐,全面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党的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一)加强教育引导,进一步增强贯彻党的农村政策的自觉性。要进一步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采取多种形式,把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广泛宣传到基层、宣传到农户,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熟悉有关政策,成为落实政策的明白人,并能对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实行有效的监督;要加强对广大干部尤其是农村基层干部的政策培训,把党的农村政策列入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的干部培训课程,使广大基层干部都能正确理解和把握政策,不断提高执行政策的自觉性和操作力;要加大对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的宣传力度,扩大示范效应;要对查处的案件进行深入剖析,选择一些典型案例在媒体上刊登或录制警示教育片,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教育、警示作用,做到查处一批典型案件,解决一批突出问题,教育警醒一批干部。

(二)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一是要建立强农惠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要按照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三个明显高于”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三个大幅度增加”的要求,不断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扶持力度。要充分考虑我省各级财政比较困难的实际,尽可能减轻市、县项目配套资金的压力。二是要创新强农惠农资金管理工作机制。建立强有力农村工作综合协调机构,加强涉农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明确项目审核、资金拨付、项目实施、项目验收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逐步建立科学合理、层次清晰、分工明确、覆盖全面的支农资金管理制度体系。三是要加强支农资金整合力度。针对涉农资金“散、慢、弱、低”现象,集中性质相似、功能相近的支农资金,统筹安排使用,集中财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降低资金运行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要进一步完善涉农资金监管机制。要结合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增加涉农资金管理使用的透明度。在充分发挥现有网络系统作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财政支农监控网络,实现资金运行的全程动态监控。

(三)采取积极措施,切实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要继续落实二轮承包政策,进一步明确承包关系。全面完成省政府部署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发工作,确保土地承包合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两个100%”落实到农户。要采取强有力措施,坚决杜绝随意调整农民承包地的错误做法。要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激励机制,促进农村土地多形式流转。要加大农民征地补偿款的监管力度,坚决防止抵扣、挪用、截留等现象的发生,保证农民征地补偿款及时、足额到户。对集体土地补偿款,要充分尊重被征地农民的意愿,实行透明公开的管理,确保其用于发展生产、增加积累、集体福利、公益事业。要发挥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作用,坚决制止乱占乱用基本农田的违规行为。

篇8:两当县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报告

5月15日,广东省农业厅强农惠农富农检查组在广东省纪委派驻省农业厅纪检组副组长张利安的带领下,在阳江市农业和林业局副局长欧业的陪同下,到阳春市检查强农惠农富农补贴资金落实情况。检查组重点检查了该市2009年至2011年农机购置补贴、种粮直补、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等政策的落实情况。目的是加强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的监管,防止骗取、套取补贴资金等违法行为发生。

检查组在听取了该市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情况汇报后,深入到春湾镇、松柏镇进行实地调查,随机抽查了5户购买农机的用户。检查组人员与农户面对面交谈,详细询问了农机购置补贴办理程序、购机价格、补贴金额以及机具售后服务、种粮直补等情况。

通过听取汇报和实地检查,检查组对该市在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尤其是在农机购置补贴中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工作到位、效果良好。并对今后更好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要继续加强领导,把工作落在实处;二是要加强宣传,使政策深入人心;三是要严格按规定程序办理,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四是要充分发挥本部门纪检监察人员的作用,加强监管。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两当县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两当县治理择校乱收费和教辅资料散滥专项检查自查报告04-18

两当兵变范文05-16

《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原文及注释04-19

弘扬两当兵变精神07-04

两当兵变纪念馆观后感01-12

上一篇:捉鼠记记叙文下一篇:做科研的心得体会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