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为农服务调研

2022-07-12

第一篇:气象为农服务调研

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知识题库

一、单选题

1、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创建和申报主体是当地政府,当地气象部门负责( )

A提供技术支撑 B组织实施 C 定期考核评估 D初审和推荐

2、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目的是( )

A 提高农业气象服务水平 B 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C 服务三农 D 完善为农气象服务机制体制

3、《“百县千乡”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中指出,建立和完善气象服务示范区定期考核评估机制,以( )年为一个周期进行考核,对考核评估不合格的示范区撤销其称号,予以摘牌,并取消所有相关支持政策。

A 2 B 3 C 4 D 5

4、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要求具有农业气象服务示范田土地面积要求在( )亩以上。

A 30 B 50 C 80 D 100

5、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应开展“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要与()%以上重点服务对象建立“直通式”联系,实现农业气象服务信息村屯覆盖率达()%以上。

A 9

5、90 B 90、90 C 9

5、95 D 90、95

6、乡镇应制定、修订、完善当地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气象灾害分灾种应急预案,并在( )备案。

A 县级气象主管部门 B 乡镇所属县级政府

C市级气象主管部门 D 当地乡镇政府

7、《“百县千乡”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中指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应处于国家、省、市现代农业示范区,或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新一轮( )工程规划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确定的范围内。

A菜篮子 B特色农业 C 城市聚集群 D 粮棉油

8、《“百县千乡”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中指出,各省(区、市)气象部门在接收到有关县或乡(镇)提交的认定申请后,要参照示范区的创建标准,对示范区的有关条件进行初审,初审通过后,报( )进行复审和认定。

A县级气象部门 B市级气象部门 C省级气象部门 D中国气象局

9、“百县千乡”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创建和申报工作应以( )为主体,当地气象部门为创建和申报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A当地政府 B当地农业部门 C当地财政部门 D上级气象部门

10、《“百县千乡”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中,下列哪项不是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的“十有”标准?( ) A有专业人员 B有服务方案 C 有直通服务 D有信息服务站

11、《“百县千乡”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中,下列哪项不是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创建的“八有”标准?( ) A有直通服务 B有领导机构 C有信息员队伍 D有信息服务站

12、《“百县千乡”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中指出,( )负责对认定的示范区运行进行动态跟踪考核评估。

A县气象局 B地市气象局 C省(区、市)气象局 D中国气象局

13、《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中指出,牧业:暴风雪灾害预报:未来24小时内,出现( )级以上大风,瞬时风速( )m/s,并伴随( )以上降雪天气时,发布暴风雪牧用天气预报。 A 5,≥11,中雪 B 5,≥11,小雪 C 6,≥12,中雪 D 6,≥12,小雪

14、《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中指出,冬小麦霜后挽救可以用()这一农业气象适用技术。

A浇水法 B镇压 C增施磷钾肥 D连片熏烟法

15、《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指出,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小气候观测系统的风速和风向、雨量传感器高度为( )。 A 150cm B 200cm C 250cm D 300cm

16、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的水稻示范田的选择应结合当地现代农业示范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区等进行。示范田块要求种植稳定,面积在( )亩以上,所在区域水稻大面积连片种植。 A 30 B 50 C 80 D 100

17、《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中指出,夏玉米发育期及密度、高度和生长状况等实景监测设备的传感器(相机)安装高度一般为( )m。

A 1 B 2 C 3 D 5

18、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示范田块中应根据服务的需要建立以( )的农业气象实时监测系统,可进行农田小气候、作物生长发育等观测。

A 自动观测为主、人工观测为辅 B自动观测为主 C 人工观测为主、自动观测为辅 D人工观测为主

19、《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中指出,在水稻气象灾害危害程度达( )以上,及时进行灾情调查,结合前期对灾害的监测和预报预警,开展水稻气象灾害影响评价分析,为当地政府和水稻种植部门灾后救治和恢复生产提供决策依据。 A 轻度 B 中度 C重度 D 极其严重

20、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示范田块中自动气象观测仪器设备布局一般要求距田埂或田边( )米以上,避免农田边界效应影响。 A 10 B 8 C 4 D 2

21、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要开展作物种植气候区划和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为作物合理生产布局提供决策服务,区划空间分辨率要求不低于( )。

A 10m×10m B 20m×20m C 50m×50m D 100m×100m

21、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冬小麦、夏玉米连作种植水平为中等以上,冬小麦、夏玉米品种、耕作制度、栽培方式等在当地具有典型性和( )。

A代表性 B比较性 C连续性 D 稳定性

22、《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中指出,霜冻是指在作物生长季节里,夜间土壤和植株表面的温度下降到( )以下使植株体内水分形成冰晶,造成作物受害的短时间低温冻害。 A 5 ℃ B 0 ℃ C - 2 ℃ D -5℃

23、《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中指出,冬小麦-夏玉米土壤水分观测按现行业务规范设置层次和深度,共八层,下列不包括的是()。

A 0-10 cm B 10-20 cm C 50-60 cm D 60-70 cm

24、《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人员要求,示范县所在地气象局的设施农业气象服务、示范推广等应已初具规模,从事气象为农服务专业人员不少于( )人。

A 1 B 2 C 3 D 4

25、《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中指出,当水稻分蘖期分蘖数达到预计成穗数的( )%时,根据农用天气预报,适时晒田,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

A 60 B 70 C 80 D 90

26、《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中指出,设施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评估,预报主要棚室类型内未来()天内的小气候条件。 A 3 B 5 C 7 D 10

27、《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中指出,牧区雪灾和草地旱灾旗县( )%以上发生重灾,或灾害继续加重,面积不断扩大时,发布监测评估信息。

A 60 B 70 C 80 D 90

28、《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中指出,林果示范园实景监测设备的传感器(相机)根据树体高度,在( )的高度处布设,安装位置一般距离冠层外围200cm左右。

A 冠层中部挂果量大 B 冠层顶部挂果量大 C冠层下部挂果量大 D冠层顶上100cm

29、《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中指出,分层水温监测仪与水质在线仪应安装在选定水域水面中心位置或在盛行风下方离岸( ) m以上的地点进行观测。

A 2 B 4 C 5 D 10 30、《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中指出,棉花气象自动监测生长状况时,拍照片时次可根据数据传输通讯条件自行确定,一般要保证天亮后每小时有()次。 A 1 B 2 C 4 D 6

31、《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创建标准(试行)》指出,每个村要在气象灾害()设立警示牌,清楚标明转移路线。

A危险区 B 风险区 C 高发区 D隐患点

32、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应向公众发放气象防灾减灾明白卡,家庭覆盖率达到( )%以上。

A 80 B 85 C 90 D 95

33、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应建立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机制,推进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与农村有线广播电视体系的有效衔接,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各种手段第一时间有偿向社会公众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A 发布与传播 B应急联动 C接收和分发 D使用和反馈

34、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需申报并完成县级政府领导、气象部门和应急管理部门共同组织的( )。

A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建设 B 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 C气象灾害应急网络体系建设 D 气象灾害应急队伍建设

35、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的气象信息服务站日常管理一般由( )负责。

A 气象协理员 B 气象信息员 C 气象联络员 D气象灾情收集员

36、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的村级气象信息服务点日常管理一般由( )兼任,负责预警信息的接收和传播等工作。

A 气象协理员 B 气象信息员 C 气象联络员 D气象灾情收集员

37、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的各农业园区( )负责园区气象信息传播和农业气象灾情信息的收集反馈。

A 气象协理员 B 气象信息员 C 气象联络员 D气象灾情收集员

38、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应在气象灾害( )布设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和气象灾害自动化监测设备,可实时监测当地天气状况,能够利用多种渠道向县气象部门进行数据传输,报告灾情。 A危险区 B 风险区 C 高发区 D隐患点

二、多选题

1、《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中指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适应处于( ) A、国家、省、市现代农业示范区 B 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区 C 新一轮“菜篮子”工程规划区 D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区

2、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应建在下列( )灾害的高发重发区。 A 台风 B暴雨洪涝 C 雷电 D暴雨诱发的山洪、地质灾害

4、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创建目的是( )

A提高基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B提高公众气象灾害防御意识 C有效减轻气象灾害影响 D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5、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应有便捷高效的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实现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加工制作、信息管理、产品分发等( )。 A 自动化 B 集约化 C规范化 D标准化

6、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应及时收集、更新示范区所在县域内重点服务对象信息,这些重点服务对象一般包括( )。

A、涉农企业以及政府与有关部门生产决策者 B、农民合作社 C、乡镇居民 D、专业大户

7、农业气象服务方案应符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主要包括() A 县域内农业产业结构分布图、各旬、月、季等时间段生育期、关键农事季节、主要农事活动; B光、温、水历年平均及极端最高、最低气象要素值等气候资源状况;C 种养业各生育期、关键农事季节、主要农事活动等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及主要农业气象灾害; D 农事建议。

8、农业气象服务示范田块应具备下列条件( ) 。 A 具有代表性 B 种植(养殖)种类稳定 C 可进行农田小气候、作物生长发育等观测。

D交通便利,通讯正常、稳定。土地面积30亩以上。应在示范田路旁建立电子显示屏1个,显示气象服务信息。

9、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要求在乡镇建设气象信息服务站、在村或农业“园区”建设气象信息服务点,这些气象信息服务站的基本条件是( )。

A有固定场所 B有设备 C有人员 D有管理制度 E有长效机制

10、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气象信息员队伍主要包括( )。 A乡镇气象协理员 B所辖各村气象信息员 C各农业园区或农业专业生产企业、各学校、医院等重点单位气象联络员

D所辖各村村支书、村主任

11、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气象信息员主要职责是( )。 A主动接收和主动分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工作 B农业气象服务信息传播工作

C气象灾情收集和气象服务需求反馈工作 D开展农村防雷工作

12、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应制定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气象灾害分灾种应急预案,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应当包括( )等内容。 A 应急预案启动标准 B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C预防与预警机制 D应急处置措施和保障措施

13、编制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气象防灾减灾风险地图应开展乡镇辖区内( )调查。

A自然环境 B 乡社会环境 C防灾减灾资源

D人文环境

14、中国气象局在接收到各省(区、市)气象部门提交的“百县千乡”认定请示后,要组织专家对示范区的创建条件进行复审,复审通过并经公示无异议后,授予( )或( )的称号和牌匾。 A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 B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 C为农气象服务示范县 D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乡(镇)

15、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指的是( )。 A公共气象服务体系 B 农业气象服务体系 C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D农村防灾减灾体系

16、“百县千乡”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创建原则有( )。

A需求牵引 B政府主导 C因地制宜 D动态管理 E多区合一

17、“百县千乡”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保障措施有( )。

A强化组织领导 B强化技术支撑 C 完善投入机制 D加大宣传力度

18、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应处于( )以及暴雨诱发的山洪、地质灾害等高发重发区。

A台风 B暴雨洪涝 C雷电 D冰雹

19 、按照“有专业人员、有服务方案、有指标体系、有业务平台、有适用技术、有示范田块、( )、有效益评估”的“十有”标准,以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的,实现与基层农技推广等系统的对接融入,创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

A有合作机制 B有直通服务 C 有信息反馈 D有科普计划 20、按照“有领导机构、有信息员队伍、有信息服务站、有监测预警网络、有科普计划、( )”的“八有”标准,以提高基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和公众气象灾害防御意识、有效减轻气象灾害影响为目的,创建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

A有业务平台 B有风险地图 C有应急预案 D有效益评估

21、《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指出,冬小麦-夏玉米农用天气预报包括( )。

A 灌溉气象等级预报 B喷药(肥)气象等级预报 C 夏收夏种气象等级预报 D产量预报

22、《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指出,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化学药剂可有效防御小麦干热风,但喷洒要避开( )天气,一般在上午露水消失后至11时和下午3时以后落日前较为适宜。 A 高温 B降雨 C大风 D阴天

23、《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指出,根据水稻主要气象灾害发生的概率,开展风险灾害区划三个等级是( )。 A 5年一遇 B 10年一遇 C 20年一遇 D 50年一遇

24、《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指出,冬小麦-夏玉米示范田块应满足( )的基本设施要求,交通需便利,通讯正常、稳定。

A 旱能灌 B涝能排 C 土层厚 D 自动化

25、《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指出,在果树花期冻害防御技术中,主要包括()。 A 避 B 抗 C 防 D 补

26、《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指出,冬小麦-夏玉米示范田的选择应结合当地()等进行。

A 现代农业示范区 B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区 C高标准农田建设区等进行 D中长期拟建项目区

27、《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创建标准(试行)》提出,乡镇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根据( ),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采取应急措施。 A灾害性天气警报 B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C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启动标准

D 气象灾害影响

28、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所在县政府具有相应防灾减灾领导机构,其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包括以下( )。

A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B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所需维持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C 建立气象防灾减灾管理办法和检查制度 D 匹配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建设资金

29、每年在气象灾害易发季节到来之前,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应开展( )等内容气象灾害应急演练。

A 组织指挥 B灾害预警及信息传递 C灾害自救和互救逃生 D转移安置和灾情上报

30、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至少有1名( ),所辖各村至少有1名( ),各农业园区或农业专业生产企业、各学校、医院等重点单位至少有1名( )。

A 气象协理员 B 气象信息员 C 气象联络员 D气象灾情收集员

31、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的职责是( )。 A 指挥协调与组织实施、气象灾害防御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编制与实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监督评估

B管理乡镇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站、气象信息服务站工作 C气象协理员和气象信息员的任用、培训和队伍建设和管理 D将气象工作纳入乡镇对行政村工作目标考核 E建立乡镇气象防灾减灾档案,以便查阅

32、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的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村级气象信息服务点可设在( )。

A 当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或村委会办公场所内 B乡镇或村级办事大厅 C 农村社区综合信息服务站 D 农业技术推广站

33、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示范田冬小麦、夏玉米气象观测以自动观测为主,人工观测为辅,观测内容包括( )。 A 生长发育实景监测 B田间小气候观测 C 农情与灾情调查

D 灾情评估

34、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要按照( )的基本条件,在乡镇建设气象信息服务站、在村或农业“园区”建设气象信息服务点。 A 有固定场所 B 有设备和人员 C有管理制度 D 有长效机制”

35、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应在气象灾害隐患点布设( ),可实时监测当地天气状况,能够利用多种渠道向县气象部门进行数据传输,报告灾情。

A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手段 B气象灾害自动化监测设备 C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设施

三、判断题

D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设施

1、按照“有领导机构、有信息员队伍、有信息服务站、有监测预警网络、有风险地图、有应急预案、有科普计划、有效益评估”的“八有”标准,以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的,实现与基层农技推广等系统的对接融入,创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 ×)

2、创建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目的是提高基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和公众气象灾害防御意识、有效减轻气象灾害影响。( √)

3、按照“有专业人员、有服务方案、有指标体系、有业务平台、有适用技术、有示范田块、有合作机制、有直通服务、有信息反馈、有效益评估”的“十有”标准,以提高基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和公众气象灾害防御意识、有效减轻气象灾害影响为目的,创建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 ×)

4、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是创建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的目的。( √)

5、县气象部门应参照创建标准,依托“三农”服务专项,组织开展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建设工作。( ×)

6、各省(区、市)气象部门参照创建标准,对示范区的有关条件进行初审,初审通过后,报中国气象局进行复审和认定。( √)

7、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应设置农业气象服务岗位,有2名以上相对固定的兼职农业气象服务人员。( ×)

8、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通过气象信息站、信息员等将农业气象服务向乡村延伸。( √)

9、坚持气象为农服务不动摇,气象部门要始终把为农业服务作为首要任务。(√)

10、县、市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及时主动提供保障当地农业生产所需的公益性气象信息服务。(√)

11、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根据需要,发布农业气象预报、城市环境气象预报、火险气象等级预报等专业气象预报。(√)

12、现代农业气象业务的重点是加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

13、“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农民。( √)

14、大宗粮棉油作物,是指小麦、水稻、玉米、棉花、大豆、油菜等种植面积较大,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农作物。( √)

15、大农业涵盖农、林、牧、渔以及农产品储运加工业。其中农业包含大宗(粮棉油作物)农业、特色农业、设施农业、都市农业、观光农业、市场导向型农业等。( √)

16、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应明确乡镇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分管领导,负责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日常管理。( √)

17、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应成立乡镇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组长由乡镇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分管领导担任,各村委主任和乡镇气象协理员为领导小组成员。( √)

18、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应第一时间无偿向社会公众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

19、省级气象部门负责制订气象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认定标准、申报及运行管理办法和考核指标体系。( ×)

20、“百县千乡”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创建和申报工作应以当地气象部门为主体,当地政府为创建和申报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

21、《“百县千乡”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中指出,建立和完善气象服务示范区定期考核评估机制,以3年为一个周期进行考核。( ×)

22、市级气象部门在接收到有关县或乡(镇)提交的认定申请后,要参照示范区的创建标准,对示范区的有关条件进行初审,初审通过后,报中国气象局进行复审和认定。( ×)

23、省级气象部门组织成立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专家指导组,开展咨询服务、技术指导和评估考核等工作。( ×)

24、《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创建标准(试行)》提出,气象信息员要宣传农村防雷科普知识,联合当地民政、气象等部门指导农村住宅防雷设施安装,开展雷灾调查。( √)

25、《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创建标准(试行)》提出,乡镇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根据灾害性天气警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和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启动标准,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采取应急措施。( √)

26、为提高基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和公众气象灾害防御意识,有效减轻气象灾害带来的影响,逐步实现政府主导、自下而上的气象防灾减灾与乡镇自发、自上而下的气象防灾减灾相结合。中国气象局依托中央财政“三农”服务专项,按照“八有”标准,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创建。(×)

27、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要在国家防灾减灾日、世界气象日、科普宣传周等时段,组织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印制分发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材料。( √)

28、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要建立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机制,推进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与农村有线广播电视体系的有效衔接,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各种手段第一时间有偿向社会公众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29、《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创建标准(试行)》提出成立乡镇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分管领导担任,各村委主任和乡镇气象协理员为领导小组成员。(×)

30、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的气象信息员要承担农业气象服务信息传播工作。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传播当地气象部门制作的农用天气预报和农业气象服务产品。( √)

31、冬小麦-夏玉米示范田块能满足“旱能灌、涝能排”的要求,交通便利,电力、通讯条件良好。( √)

32、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示范地块自动观测仪器布置按照高的仪器设备安置在北面,低的仪器设备安置在南面,确保仪器感应面不受任何障碍物影响。建议设置观测场围栏。(×)

33、《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指出,根据冬小麦、夏玉米生产对热量、温度、水分等气候条件的要求,按照适宜、较适宜、一般三个等级划分种植气候区。( √)

34、《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指出,针对冬小麦、夏玉米,在夏收夏种主要时段内,根据当前墒情和未来降水预报结果提供是否适宜进行夏收和夏种的气象等级预报服务。( √)

35、《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指出,示范田冬小麦、夏玉米气象观测以人工观测为主,自动观测为辅。(×)

36、当重大气象灾害发生时,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由各行政村主要负责人、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和气象联络员通过电话、手机由点到面迅速传播预警信息。( √)

37、乡镇气象灾害防御分管领导应参加气象防灾减灾业务培训,气象协理员、信息员和联络员应参加气象知识专题学习。(×)

38、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定期召开乡镇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乡镇气象防灾减灾相关事宜。( √)

第二篇:市气象局为农服务工作总结

2013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署,按照2013年全市农村工作会议部署,以增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为重点,深入开展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并取得了新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2013年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基本情况

(一)大力推进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1.全面推进农村气象灾害监测站网建设。2013年完成市本局多要素新型自动气象站建设任务1个,完成高速公路气象观测示范站建设任务1个,完成6要素自动气象站建设任务2个。目前初步建成了包括108个区域自动气象站、3个国家一般气象站、1个国家基本站、1个移动应急气象站、土壤水分自动观测2个、风能测风塔1座(**)1部713C数字雷达、2部车载雷达在内的气象灾害监测网,气象灾害监测能力显着提高,农村气象灾害监测能力和预报预测能力逐年提高,全市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

2.扩宽气象预警信息的发布和传播渠道。全市各级气象部门通过电视、手机短信、声讯电话、广播、气象微博等各种传播手段将预警信息传送到广大公众和农民手中,为了完善发布机制,还先后与地方电台、电视台签订了合作协议,确保气象灾害信息得到及时、准确的发布。2013年全市各级气象部门共建农村气象电子显示屏33块,乡镇覆盖率达50%以上;建立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58个,乡镇覆盖率达100%;调整充实了包括1184人的气象信息员队伍,行政村的气象信息员覆盖率达100%。

3.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区政府均印发了《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实施意见》,为强化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特别是促进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4.开展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各县(区、管理区)均印发了《关于开展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的通知》,对落实地方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分发、应用能力和气象灾害的监测、报告、反应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市各级气象部门正在选取试点乡镇、行政村开展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并对通过认证的部门和单位颁发认证标志。

5.开展全市气象灾害普查工作。目前,开展了全市气象灾害普查工作,建立了以村为单位的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有针对性的开展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6.编制印发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目前,完成**市、**、**、**、**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的编制工作,并由市、县(区)政府下文印发。

(二)面向生产深入开展气象为农服务工作。

1.周密部署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年初,我局制定了《2013年农业气象周年服务方案》和《**市春耕春播气象服务方案》,并按照上级要求针对我市的特色农业制定了《**市气象局2013年特色农产品气象服务方案》和**市特色农业重点服务对象信息库,对关键农事环节和特色农业进行针对性的气象服务。

2.提供针对性气象服务信息。在春耕春播春种、夏收夏种、秋收秋种农业生产关键期,及时开展农业气象专报服务,1-11月,我局共制作发布气象服务信息79期;重大气象信息专报7期;天气快报2期;专题气象服务信息22期;周天气预报48期。制作发布农业气象旬(月)报33期,春耕春播春种气象服务专报9期,夏收夏种气象服务专报6期、秋收秋种气象服务专报3期;发布作物气象产量预报5期。除作物产量预报产品外,各种服务信息通过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市政府、市委办、市人大办及相关农业部门报送,同时与农业局相关技术人员密切联系,随时电话交流和沟通,并通过**市气象微博向社会公众发布春播春种、夏收夏种、秋收秋种等气象服务信息及建议。按气象业务规定,完成了早稻、晚稻、花生等作物气象产量预报,以及定期发布农业气象旬(月)报。

3.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年初,制定了《**市2013年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方案》并获市政府批准。我市各级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累计开展人工增雨作业12次,发射火箭弹44枚,累计增加降雨5800万吨,对缓解农业生产用水和有效降低森林火险天气等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做好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气象服务。

2013年**市天气气候复杂多变,雨季开始时间早,暴雨洪涝、热带气旋频繁发生,1-10月遭受13次强降雨过程和2个热带气旋影响,特别是台风"尤特",是继2006年强热带风暴"碧利斯"以来的又一个直接影响**市的台风,具有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降雨强度大的特点。在这次防御台风行动中,我局各级气象部门加强应急值守班,严密监视天气变化,提前发布准确的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及时启动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局领导靠前指挥,及时主动向市委、政府领导汇报天气实况及未来天气发展趋势,台风影响期间,我局共发布重大气象服务信息专报5期,发布预警信号38次,预警信息通过手机短信、电台、电视台、微博、12121声讯平台、乡镇电子显示屏等形式向社会公众发布,全市仅手机短信接收就达450多万人次,预警信息覆盖至各村屯、水库等重点防汛区域,起到了"消息树"和"发令枪"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尤特"影响期间我市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四)加强部门合作提高气象服务的覆盖面。

3月我局与市民政局签订了《防灾减灾工作合作协议》、与市海事处签订了《航运气象服务保障协议》;5月开始,我局与市国土局、水文局按照《**市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案预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5月我局与**人民广播电台签订了《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合作协议》,开设了《爱RADIO气象站》和《气象专线》栏目,通过部门合作进一步拓展了气象为广大公众和农村服务的覆盖面。

(五)深入开展"清洁城镇乡村,建设美丽**"活动。

今年以来,我局转变工作作风,用实际行动推进创建活动在派驻乡镇-**区铺门镇及新农村联系点-北津村的迅速开展。我局选派年轻干部驻村,与镇、村一起制定活动实施方案,通过墙报、标语、座谈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经常与工作组深入田间地头,以清理田间地头生产垃圾、农药、化肥包装袋及废弃农用薄膜为重点,大力推广农业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技术,减缓农药、化肥使用强度,有效缓解农业投入品对土壤、水体的污染,目前创建活动按照制定计划有序开展。1-10月,我局向**区铺门镇拨付创建活动经费1.3万元。

(六)广泛开展气象科普宣传工作。

利用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全国科技活动周、10月科普大行动、安全生产宣传日等大型科普活动为载体,开展气象防灾减灾为农服务科普宣传。2013年,全市气象部门共组织开展各种气象科普宣传活动10次,针对防灾减灾科普讲座5场,发放各种气象法律法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资料2万多份,接受群众现场咨询2千多人次。科普活动的开展增强了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了综合减灾能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基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有待提升,特别是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

(二)各级地方政府尚未建立稳定的气象为农服务投入保障机制,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推进。

(三)气象预测预报的准确率需要进一步提高,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需要进一步增强。

三、2014年工作计划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转变工作作风,大力推进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二)加强面向生产一线的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开展夏收夏种、秋收秋种等农业气象专题服务,定期或不定期发布各类农用天气预报,同时注意做好农业气象灾害监测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评估工作。

(三)努力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全力做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为广大农民提供优质的气象服务。

(四)加强农村地区气象灾害预防、监测、信息传播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提高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素质,进一步增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五)逐步建立和完善稳定的气象为农服务投入保障机制,推进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开展。

(六)切实履行气象社会管理职能,不断增强气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

(七)深入开展"清洁城镇乡村,建设美丽**"活动。

**市气象局

第三篇:伊宁县气象为农服务的现状与思考

增刊论文

伊宁县气象为农服务的现状与思考

雷杰1,刘建喜

2(1.新源县气象局,新疆 新源 835800;2.伊宁县气象局,新疆 伊宁 835100)

摘要:从当前气象为农服务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由此提出更好发挥气象为农服务专项建设作用的建议,以期更好地为“三农”提供气象服务。

关键词:气象为农服务;专项建设; 新疆伊宁

随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相继召开,伊宁县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加之伊宁县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粮食、肉类生产均居全疆第一,是伊犁河谷久负盛名的“塞外粮仓”和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是新疆唯一的全国百个售粮大县和百个商品粮基地县之一。伊宁县也是伊犁河谷中乡镇村及人口最多的县,辖18个乡、2个镇、130个村,另有5个地方国营农牧场,总人口达41万,有维吾尔、汉、回、哈萨克等28个民族。为此,伊宁县气象局2011年被选为中国气象局首批121个乡村气象服务专项试点县之一,率先开展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两个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气象为农服务水平。

1.气象为农服务的现状

1.1国家和领导重视气象为农服务工作

201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对继续做好“三农”工作,对做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做了部署。2月15日,中国气象局印发文件对做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随后新疆区和伊犁州气象局相继成立了气象为农服务专项建设领导小组,伊宁县委、政府对气象工作也是大力支持,加大了扶持力度。2011年,中央财政拨付专款79万元,伊宁县财政投入30万元支持气象为农服务专项建设,并先后出台了“关于成立伊宁县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的通知”(伊县党办发〔2011〕4号)、“关于印发《伊宁县乡村气象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伊政办发〔2011〕102号)、“关于印发《伊宁县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管理办法》的通知”(伊政办发〔2011〕92号)以及“关于印发《伊宁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的通知”(伊政办发〔2011〕177号)等规范性文件,使伊宁县乡村气象服务专项建设得以顺利实施,社会管理职能也得到进一步加强。

1.2气象为农服务专项建设初具规模

伊宁县气象局以为农服务专项建设为契机,着力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提高气象为农业服务和防灾减灾能力,为“三农”发展提供服务。通过一年的努力,伊宁县气象人2011年克服种种困难,圆满完成了中国局下达的气象为农服务专项各项目标考核任务,在县辖的20个乡镇场建立了乡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安装了电子显示屏;在60个村安装了气象预警农村大喇叭。将政府相关领导、相关部门、信息员、中小学校长等纳入了气象灾害短信发布VIP群组,成立并培训了168名乡村气象信息员(协理员)等等。在为农服务和防灾减灾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能力和多方式传输能力有显著提升。

1.3气象为农服务效益初步显现

通过“两个体系”建设,初步建立了冬小麦、玉米、大白杏、甜菜等作物的系列化服务体系。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指标体系初步建立,农业气象服务产品的针对性和精细化程度明显增强,农业气象服务综合能力大幅提升;完成了9种主要灾害的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编制并下发了《伊宁县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使伊宁县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和影响评作者简介:雷杰(1975.04―),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农业气象观测与服务工作,E-mail:xjxy101@163.com.估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气象服务体系,实现县乡有分管领导、乡村有气象信息员,农村气象机构建设不断加强,气象服务力量不断充实,初步建立了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专项建设成效明显。

2.气象为农服务的思考和建议

2.1存在的问题

一是伊宁县地处边疆,少数民族比例为北疆最多,农民普遍文化知识水平偏低,农业生产管理方式还很粗放,农村灾害防御能力较差,农民也缺乏气象科学知识。二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还不规范,电子显示屏和农村大喇叭需进一步推广。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平台、农业气象服务平台需进一步完善,还需建立更多传播预警和系列化服务产品的方式。三是乡村气象信息员队伍极不稳定,管理不到位。目前在乡镇配备了气象协理员,在村里配了气象信息员,但这些人只是兼职的,待遇和地位问题未得到合理的解决,更主要是对这些人员的气象应用培训管理也没到位,气象信息员在宣传简单的气象知识、普及防灾减灾知识以及灾情收集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得以发挥。四是气象服务信息的快速传输渠道还没建立。乡村气象预警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五是当前气象服务产品还满足不了“三农”的需求。在气象服务信息中提出针对性强的指导意见少,影响气象信息在农村发挥的作用。需进一步提高“直通式”服务的水平和能力,还需进一步丰富作物系列化气象服务产品,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六是气象科普宣传教育缺失。

2.2加强气象为农服务的建议

为全面深入开展气象为农服务 “两个体系”建设,气象部门要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依靠科技创新,提升气象为农服务支撑能力,以“提能力、建机制、促合作、强基层”为工作重点,大力推进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的融入式发展。

2.2.1地方政府加强气象为农服务的组织领导。要想做好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单靠气象部门的力量是不行的,应该引起政府的重视,发挥各级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将专项建设列入考核任务与目标体系。坚持一是政府主导,二是有公共财政的保障,三是加强部门合作协调,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持续推进气象为农服务长效机制建设。

2.2.2进一步丰富乡村气象信息服务站的科技内涵。按照“六有”和“六个一”的标准,建设乡级气象信息服务站,并纳入乡镇政府统一管理,实现 “多站合

一、一站多用”的目的。 由每个乡镇主管农业的一名乡镇领导兼任信息站站长,一名工作人员为气象协理员,在每个村指定一名气象信息员,并要求切实负起责任来。要做大做强兴农网,使之成为气象为农服务的强大科技支撑平台。大力推进气象为农服务示范村建设。

2.2.3气象为农服务要发展,气象信息员的作用不能忽视。气象信息员在打通最后一公里的进程上所能起的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要大力加强气象防灾减灾队伍建设,建立气象信息员队伍运行长效机制。力争气象信息员全部纳入政府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确实解决这些人兼职人员的待遇地位问题,使乡镇、村两级气象服务队伍相对稳定。

2.2.4要在现有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的基础上,根据农业、农村和农民生产生活的新要求,不断开发针对性强、适用性好、需求量大的为农服务新产品。一定要在保证服务质量上下工夫,做出有具体量化指标、精细化的气象服务产品。充分发挥农气、农林、植保等方面的 “洋”专家和农业种植大户等“土”专家组成的专家联盟的作用,多多吸收他们的建议和生产经验,不断丰富我们的预报服务产品,要做出一定的效果来。

2.2.5加大农村气象知识宣传力度与科普教育培训。借助各类宣传阵地,采取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形式,深入开展气象科普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扩大气象知识在农村

增刊论文

的普及面,提高农民运用气象信息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加大气象为农服务专项建设宣传的力度等。

本文作者:雷杰联系电话:18999395845

作者简介:雷杰(1975.04―),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农业气象观测与服务工作,E-mail:xjxy101@163.com.

第四篇:气象现代化建设暨为农服务工作会议

在全县气象现代化建设暨气象为农服务

工作会上的讲话

李海星 (2014年9月)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气象现代化建设暨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为贯彻落实省、市气象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县气象现代化建设,促进全县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加强“三农”服务工作。下面,就我县气象重点工作暨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充分发挥我县气象工作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各乡镇、各有关单位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部署,在气象为农服务、思想认识、防灾减灾理念、防灾减灾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气象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截止目前,建成了由1个国家级台站和27个乡镇区域气象自动站组成的自动气象观测网,实现了平均每50平方公里有一个站点,在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每25平方公里有一个站点的建设目标。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县农业气象观测项目进行了优化调整,开展了特色农业气象观测。与农业局“联姻”,携手做好三农服务。 我县人影装备日趋完善,相继装备火箭架、运载车辆、GPS定位仪、人影作业指挥系统等。目前具有二套火箭移动作业系统,现有火箭发射架2套、作业车辆1台,持证的作业指挥、操作人员4人。

二是气象防控防御机制不断健全。经过多年努力,全县气象灾害防御机构日益健全,规划全面编制,应急预案日趋完善,气象信息绿色通道高效运转,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信息员队伍加快建立,覆盖县、乡镇、村、户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基本建设。与此同时,县财政足额拨付中央专项建设配套及各项经费,确保气象工作高效运转。

三是气象防灾减灾效益不断提升。近年来,虽然我县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气象灾害明显偏重,但由于气象灾害预报准确、预警及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如今年的6月27日,汛期结束前的最后一次暴雨过程,县气象部门积极与有关单位进行会商,为县防汛指挥部的部署决策,也为水库存水量提供了准确数据。同时,针对去年7月份的连续高温、干旱天气,县气象局就多次抓住有利时机,在有条件的区域进行人工降雨,有效缓解了部分区域高温炎热、少雨干旱的严峻形势。

二、提高认识,充分了解气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气象工作的重要性日趋显现,人民对气象的依赖更加明显。 首先,气象现代化是促进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用气象、顺“天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自古人们就重视“天时、地利”,强调:“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推进气象现代化,提升对气象的分析、预判能力,可以帮助人们在经济社会活动中更好地抢占天时,使得人们用同样的投入可以实现更高的产出、更好的利益,进而促进整个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其次,气象现代化是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我县自然灾害频发,且暴雨、洪涝、干旱、大风、雷电、冰雹等气象灾害或气象衍生灾害兼而有之,倘若防范不及时,极易危急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我们对气象灾害和气象衍生灾害发生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对极端气候、异常天气的监测预报。提高气象预报准确度,就能使我们对气象灾害的防御更加主动,确保防在未发之时,避在危险之前,抗在关键时点,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确保安全”。

再者,气象现代化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农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农业稳,则天下安。而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加强气象监测预报工作,是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前提,也是落实“稳中有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工作要求的重要前提。因此,推进气象现代化、提高农业发展水平、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前提。

三、强化措施,确保我县气象重点工作推进取得成效 在全省上下“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伟大实践中,我县气象现代化建设和气象防灾减灾的总体目标是:到2016年,全县初步建成布局科学、功能先进、结构较为完善的气象现代化体系;到2018年,全县基本建成布局科学、功能先进、结构完善的气象现代化体系。要达到上述目标,就要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要加快推进气象“十二五”规划项目落实。各乡镇要切实把气象防灾减灾、气象资源开发利用和可行性论证服务、气象为农服务、现代气象业务、气象社会管理、基层气象台站科学发展、加强气象事业保障等七大能力建设作为民生工程,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确保完成十二五规划建设任务。特别是抓紧落实十二五规划建设资金,2014年底前,落实2014年的建设项目资金,2015年的项目建设资金列入2015财政预算。到期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气象局将联合对气象“十二五”规划项目配套资金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2、要共同推进上饶气象现代化建设合作协议。要按照市政府与省气象局签订的共同推进上饶气象现代化建设合作协议以及上饶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继续抓好气象现代化建设推进工作,要将气象工作纳入对乡镇政府的考核乡、镇(中心)考核评价体系,督促落实。

3、要加快公共气象财政保障体系建设。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气象的扶持力度,尽快实现地方政府对气象由支持帮助、友情赞助向法定职责、法定投入转变。将气象为地方服务项目建设维持费用全部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予以落实,依法全额保障人影、灾害防御、防雷等地方气象机构的运转、维持,同时,要建立地方气象公共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4、要加快推进气象探测环境改善工程建设。今年,市委、市政府将铅山、婺源、广丰、上饶县四个县级气象站搬迁工程和三清山气象局组建等项目列入市委、市政府三位一百重点项目,予以重点推进,重点调度。财政、国土、规划等部门要抓紧落实配套资金,加快办理征地、用地审批手续,加快推进四通一平工作,确保按照规定完成任务。

5、要共同强化“三农”服务工作。今年,铅山县列为中央财政“三农”气象服务专项建设试点县。既然要做,就要做得好、做得先进、做成名列前茅,要打造成农业〃气象联合为农服务示范县,打造全省一流、全国先进的标准化示范县。各部门、各乡镇要积极配合该项工作,认真完成县政府对乡镇关于气象“两个体系”的考核要求。

6、工程推进的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要按照承诺、规定兑现。气象部门工作在地方,服务于地方,收益是地方,各乡镇、各单位要把气象事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气象科技发展纳入全县科技发展,把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纳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把气象灾害工作纳入安全生产总体工作要求,一同研究,一同部署,一同督查。

二要强化部门合作。建立完善分灾种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分工明确、协调联动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形成更加完备的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气象的防灾减灾体系,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和基层队伍建设,强化专业训练和联合演练。一是健全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人影作业联动机制;二是将防雷安全工作纳入安全生产总体工作要求,与防汛、防御地质灾害同部署、同督查。

三要强化突出检查,确保气象发展十二五规划,共同推进上饶气象现代化建设合作协议,上饶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现代化建设实施意见等文件真正落实到位。

同志们,气象防灾减灾关系千家万户,关系社会稳定,关系发展大局,希望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再接再厉,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为建设和谐秀美铅山提供更加有力的气象保障。

第五篇:立足走访调研 强化为农服务

农委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党政班子带领干部职工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科学发展”为核心,强化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思路,促进我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走下去,沉下去

要真正做到掌握群众的生活状况,了解农民之所需,密切联系群众,更好的开展各项工作,要多深入基层,开展调研,体察民情,掌握民意。

一要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开展“走访”活动是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的有效途径,也是了解民情、转变作风、推进工作的重要载体,不仅有利于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而且对于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从思想深处重视民情大走访工作,把大走访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进行安排部署,扎扎实实地持续开展走访,以走访赢得民心,以民心的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

二要进一步掌握社情民意。要建立走访对象档案,掌握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实行信息管理。要重点走访困难户、低保户,问衣食冷暖,弄清楚人民群众“最需要什么、最盼望什么”,充分发挥来自群众的敏锐触角,把根更深地扎到群众之中,将党的关爱直接送到每一位困难群众身上,从而使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更畅通,纽带更坚固。一事一记、广纳民言、集中民智,及时反馈群众的需求和建议,形成四通八达的信息网络,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三要进一步解决突出问题。要广泛细致地了解群众诉求,听取群众的意见,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要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梳

理,建立工作台帐,明确责任单位,狠抓整改提高,真正通过走访解决问题,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民情大走访带来的新变化。

四要进一步丰富工作载体。要做到“五个结合”:即把民情大走访与察民情、解民忧相结合,与宣传党的政策、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与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相结合,与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相结合,与信访稳定、平安建设等日常工作相结合,不断创新方式,形式多样地开展大走访工作,使大走访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五要进一步探索长效机制。既要立足当前、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更要认真总结经验、放眼长远,在如何巩固成果、推进制度建设上多下功夫,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逐步使民情大走访成为制度化、经常化的工作。

二、立足根本,发展农业

一要项目带动促发展。利用国家有政策机遇,不失时机地抓好农业建设项目对上争取工作,积极争取沼气能源建设、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特色产业项目、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水鱼养殖、特色养殖等项目的在我区落户实施。以生态农业、绿色产业、特色养殖业建设项目为平台,抓好测土配方施肥、农村沼气能源等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以建设项目为载体,以科技推广为手段,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要产业化经营壮龙头。一是加大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通过招商引资、政策引导、嫁接改造等措施,壮大群体规模,加快推进产业聚集和企业集群发展。积极引导龙头企业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增强带动能力;二是加快发展股份合作型、能人领办型、技术服务型、企业联合型、市场带动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

类服务组织,拉长产业化经营链条,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要综合执法保安全。一是强化检测体系建设,为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供科技支撑。加强植保体系建设,规范化建设基层病虫害测报点,积极研究新的病虫害发生治理对策,使重大病虫害的防治向网络化、无害化、公益化转变,促进全区农产品质量整体上水平;二是强化农业综合执法。在春耕期间开展了“放心农资进农家”活动,开展农资市场大检查,重点审查农资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资质、查处销售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化肥,同时对国家禁止销售甲胺磷等五种高毒农药进行了重点检查。通过大检查,有效遏制了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净化了我区农资市场。

四要科教兴农提素质。农委邀请了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等科研、生产单位的专家教授为农民进行以新品种新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特色养殖、农村清洁能源、农家乐旅游餐饮服务为内容的科技培训,举办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为农民提供信息。举办科技大集,科技下乡等活动,发放农业科技图书、技术资料,把党的政策和农业科技知识及时传播到农民手中。多渠道、多形式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五要作风建设优环境。以“讲文明树新风、优化环境促发展”活动为载体,努力打造农业部门新形象。一是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整顿机关工作作风,规范服务行为,制定了“十不准”实施细则,提升工作效率,形成“风气正、干劲足、精神好、面貌新”的良好氛围;二是严格实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否定报备制、无偿代办制”六项制度,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职能发挥相融合、相促进、同发展,努力实现

机关自身建设与业务职能发挥的双争先、双进位;三是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从文明礼仪、规范用语等细节抓起,使植物检疫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在语言、仪表、行为、服务和环境等方面进一步规范,以文明和谐的行风,打造优质服务环境,确保我区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六要拓宽渠道促增收。一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培训、新型农民培训等惠农政策,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二是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举办全区农业防灾减灾会,为指导农业企业和农户安排农业生产发布农业气象年景预测分析和区种植结构调整意见及农业气象灾害应对措施。三是发展农机标准化生产。采取乡训、送教下乡和科技大集等形式,加大对广大农民标准化作业知识培训力度,推进农机标准化作业建设进程,提高农业生产。

上一篇:企业财务效益分析下一篇:全县信访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