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教授

2024-05-03

北京大学教授(通用8篇)

篇1:北京大学教授

北京大学教授李双成教授应邀到我校作报告

本站通讯员 范艳利 报道

12月8日下午,北京大学教授李双成应我校环境与规划学院之邀,到该院二楼学术报告厅作了一场题为“基于地理学途径的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报告会。报告会由该院副院长朱连奇主持。

李教授指出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与“十八大”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相契合,人类从生态系统服务获得福祉,给地理学提供了一个明晰人地关系、实现综合分析的较好研究议题。在此议题中,他通过对我国贫困县分布图、中国脆弱生态环境成因类型分布图的分析,强调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减少贫困息息相关。李教授建议政府根据辨识当地贫困化成因中的生态系统服务作用、分析当地的何种生态服务产品和服务可以用来市场交换、当地社会-经济系统对于生态服务变化的响应等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同时,他用京津冀地区自然消耗过大造成环境恶化等案例诠释了态系统类型多样且空间分异显著的含义。

李双成,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主要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的生态效应及政策分析等方向研究,现任中国地理学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曾获北京大学“十佳教师”称号。近年作为主持人和学术骨干先后承担“973”项目课题或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15项。

篇2:北京大学教授

字’要求”

 [人民网]:7月24日15时,著名党史专家、北京大学原副校长梁柱教授做客人民网“群众路线大讲堂”栏目,梁教授访谈主题为“党员干部如何达到‘十二字’要求”,敬请关注。[14:50]  [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群众路线大讲堂栏目。在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开展中,在这一活动中,中央提出了“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十二字”要求,为什么会把这十二个字作为活动的总要求,我们又该如何来理解它呢?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又该如何参照这十二个字呢?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了著名党史专家、北京大学原副校长梁柱教授,由他为广大网友解答上述问题。有请梁教授。[14:55]  [梁柱]:我很愿意和同志们、朋友们做一个交流。现在我们党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像刚才主持人所说的,在这个活动当中,贯穿了一个基本要求,叫做“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我们也可以把这十二个字叫做对党员干部的“十二字”箴言。[14:56]  [梁柱]:为什么要贯穿这样一个要求呢?我想首先就是这场教育运动可以说是我们党的建设,也是我们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选定了群众路线这样一个教育活动,它是很有针对性,很有现实意义,对我们党提高我们党的纯洁性,增强我们党的为民执政的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14:57]  [梁柱]: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任何政治集团、政治力量,它的盛衰兴亡都和群众的关系相联系的,就是说能不能得到群众的认同,能不能得到群众的欢迎和拥护,就决定它的盛衰兴亡,而我们中国共产党和过去的运动,历史上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呢?这里我想讲一下大家所知道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面讲了这样一个思想,过去的运动都是少数人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也就是说,我们作为这样一个运动的指导者,共产党是没有私利的,没有任何私利的,是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人类的解放来从事的。所以,它和群众之间有一种天然的联系,是一切都为了群众。[14:59]  [梁柱]:在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我们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为什么在经历了许多挫折包括失败之后,我们仍然能够胜利?这里面很重要一点就是我们是代表群众的利益,为群众谋利益的,党和群众之间是鱼和水的关系、血和肉的联系,是土地和种子的关系。[15:00]  [梁柱]:现在就提出一个问题,能不能始终保持这样的关系,特别是在现在的条件下,如果在革命战争年代,环境逼着我们要依靠群众,现在进城了、做官了,能不能继续保持,这不能不是个严肃的问题,极其严肃的问题。鱼不能没有水,鱼失掉水就要死的,但水可以没有鱼。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能够做到不脱离群众。应该说,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多次的教育活动

有成效,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些活动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党风上存在的问题,这是现实。[15:01]  [梁柱]:我们党不回避。现在进行这样一次教育活动,靠什么?我想,这就是“十二字”方针所体现的,保证通过“十二字”方针的贯彻,使这场活动不走过场,不是一种形式。我想,这是我们结合我们党的状况、存在的问题,结合这场教育的内涵的意义,来说明要求这样做的。[15:02]  [梁柱]:我们党能不能做到呢?我想这是第二个理由了,就是我们党有90多年历史形成的优良的党的建设的传统作风,有着丰富的党的建设的经验。这个经验概括地说就是通过过去所积累的通过整顿党风的这种形式,整风的形式,或者说把经常性的教育和阶段性的重点教育结合起来,我们经常都要进行党的建设、党风教育,但是,在一定的时候,要重点解决一些问题,这就是整风。[15:03]  [梁柱]:整风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基本的精神,就是批评和自我批评。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自我批评的武器来改掉自己身上的毛病。我们党有一个很好的传统,这个传统是什么呢?用一句话来说,就叫做能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我们刚才说了,我们党是一切为了群众的,为了群众,我们敢于坚持真理,也为了群众,我们勇于修正错误。作为一个党,它是生活在社会里面,它不可能在真空里面生活,社会上的各种活动、各种思潮、各种旧的习惯势力、各种诱惑会影响我们党,我们党不是天生的政权,通过什么保持我们的政权呢?总结经验。总结经验里面就包括了批评和自我批评。[15:03]  [梁柱]:这“十二字”做法就贯穿了一条,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学习文件,认真地联系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工作,运用批评的武器,来改掉自己身上的毛病。所以,毛泽东同志说,我们有这个武器,批评和自我批评是马克思主义最有生命力的武器,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15:04]  [梁柱]:我们今天,刚才说了,过去我们也进行过一些教育活动,但是,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来说,我觉得,我们是淡化了、丢失了、忽视了自我批评的武器。[15:05]  [梁柱]:十八大以后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我们今天能不能够使这个教育活动不走过场,不搞形式,而有实效,就要通过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严肃的而不是任意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我想这“十二字”要求是贯彻了这样一个精神。[15:05]  [梁柱]:第三,之所以要提出这“十二字”,我想我们还贯穿了对党员干部的觉悟一种信任的基础。我们党,包括党的中高级干部,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还要相信,他们中间的多数人是有觉悟的,党性没有完全泯灭,他们身上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要他有醒悟,有认识,我们都欢迎他改正错误,这是我们党的一贯的作风,就是对犯错误的同志,我们绝对不搞不教而终,我们都给他机会,使他通过学习、通过教育,能够认识自己身上的毛病,痛下决心,我想,只要不讳疾忌医,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他就比较容易回到党的路线上来。[15:08]  [梁柱]:我记得有一位哲人说过,认识了错误,就是改进错误的一半。这是很有道理的。如果回避问题,不敢承认错误,那就是不可挽救。那就是会失掉机会。我们党有了这样一次教育

活动,就是给那些有这样那样问题,也包括有严重的问题的同志,希望他能够通过学习,认识问题,回到党的立场上来。所以,这十二字要求,我认为是我们中央基于这次活动的重要性,基于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基于对有这样那样错误,患有这样那样错误的同志,要给予治病,给予挽救,而采取的这样一个措施。[15:10]  [梁柱]:这样一个措施,这样一个要求,怎么来看它的针对性呢、它的指向性呢?我想,刚才说了,中央提出这“十二字”要求,有很强的现实的针对性,有很强的指向性。对于我们党来说,我们改革开放以后,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但是,随着新的历史条件,这个新的历史条件是什么呢?我想是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也包括我们中国在内,经历过重大的挫折,我们有过文化大革命,经历过重大的挫折。在纠正这个挫折的时候,我们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有些人就有可能由于过去这种挫折对于历史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正确的总结经验,而把改革开放是看成某个人私利的一个机会。再加上,在国际上,可以说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是处在一个低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蓬勃发展,但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苏东解体为标志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的确确是处在一个低潮。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面,在国际形势表现为一个特点,就是西强东弱,所以,就有一些人会向往西方,会追求享受,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事业在前进,但是,不能不带来党风方面存在的新的问题。[15:12]  [梁柱]:我记得在改革开放之初,陈云同志对当时已经出现的腐败现象明确指出,可以说是尖锐地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攸关党的生死存亡问题。邓小平同志也说过,我们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仅仅一两年时间,有相当多的干部就被腐蚀了,这股风来势很猛,如果不加以有力地制止,那么,我们党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也就是会不会被腐蚀掉,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就不是一个危言耸听的问题。[15:13]  [梁柱]:在这方面,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央采取的许多措施,遏制这样一股风,虽然取得了成绩,但是,应该说,这股风今天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所以,今天提出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呢?要使我们全党,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明确我们党要为民,要务实,要清廉。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相违背的,就是在这次里面我们要反对四风: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反对四风,可以这样说,他们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推波助澜。[15:14]  [梁柱]:官僚主义所表现的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就必然会表现为形式主义,它不了解实际,不了解群众的要求,就是满足于摆花架子,表面的轰轰烈烈,空喊口号,说大话、空话、假话,搞形式主义,而官僚主义表现的另外一方面就是特权思想、特权作风、特权享受,这一方面,就必然表现为享乐主义,必然表现为奢靡之风。可以说,官僚主义必然导致形式主义,形式主义也对官僚主义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官僚主义也是产生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重要根源。而奢靡之风、享乐主义又进一步加深了官僚主义。[15:16]  [梁柱]:我们可以看到,在一部分领导干部当中,他们追求的、他们的兴趣是在于个人的升迁。我到年限了,能不能再提。而不是想着老百姓。他们想的是个人的政绩,不顾环境、不顾资源的浪费、破坏,不顾老百姓的死活,不顾子孙后代,搞个人政绩。他们漠视群众的要求,高高在上,独断专行,个人说了算,等等。应该说十八大以后,这种不正之风,这方面我们中央采取的一个很重要的许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这是指政治局)首先不做,就是政治局庄严许诺,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赞同、支持。[15:17]  [梁柱]:但是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现象,一个什么现象呢?这样做,取得了效果,但是现在出现了一个方法来对付你。比如说前一段出现的矿泉水瓶装茅台酒,因为不让喝茅台酒了,他就把茅台酒装在矿泉水瓶里,不让上高级饭店了,吃不到山珍海味了,他就在一个秘密会所里面,或者在机关内部食堂里面照样山珍海味。这种情况我们能不能通过这个现象看到它的问题的实质呢?我想,一个,这是多年养成的一个坏的毛病,已经成为我们的一个痼疾,有了它的顽固性,好象不大吃大喝,不享受,不利用公款来吃喝,他就活不下去了。[15:18]  [梁柱]:第二个,就说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已经成为一个惯性力量。不管你采取什么措施,他都想遍了方法来对付你,换个花样,照吃不误。第三,这里面,我觉得,根据我的分析,就不仅仅是一个享受,不仅仅是个吃的问题,这种奢靡之风还反映了它是通过这种活动进行官官相护、钱权交易,甚至权权交易,成为这种交易的润滑剂。这就是问题的严重性。[15:19]  [梁柱]:这种问题的严重性,如果说我们任其发展下去,我想就会远远地脱离老百姓,水能载舟,水也能覆舟,对谁都适用的,并不因为你是共产党,你就不适用了。在这次活动中,存在这种问题,对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就要解决一个“我是谁”“为了谁”,究竟我是谁,现在对一些人来说有兴趣的是当官,我是官员,以此为荣,他忘记了,我们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是谁啊?必须明确一点,我们历史的主体、我们权力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不是你这个官,是人民群众,要摆正这个关系。[15:20]  [梁柱]:而作为一个党员,或者党员领导干部,你应该永远是人民的儿子,是人民的公仆,我们的权力是人民委托给我们的。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这里应该说一下,我们宪法的很核心的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人民还不可能亲自掌握权力,还不具备这种条件,直接使用权力,权力就委托给他们利益的代表者为他们行使权力。这个利益代表者是谁呢?那就应该是共产党、人民政府和它的工作人员。主人还是人民。我们必须明确这样一个关系。[15:22]  [梁柱]:只要有这样一个认识,就把自己永远摆在为人民服务这样一个要求上、岗位上。如果不是这样,认为我就是我,我就是官,那么,就必然地不能解决为了谁。一定会把小我大大膨胀,我就是我,我就是为我服务。所以,做官就是为了谋私利,我们要知道,任何权力都有两面性的,既可以用来为人民谋福利,也可以用来谋私利。我们怎么对待权力?通过这次教育活动,应该真真切切地解决我是谁,你和人民群众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怎么摆对这个位置,这样才能解决为了谁,不然就会为自己,为个人,为个人谋私利,现在有些人,一当官就是裸官,把老婆、孩子、亲属先安排到国外,等他捞够了,他也开溜,这种情况就是说明他完全颠倒了自己和人民的关系。所以,要摆对这个关系。[15:24]

 [梁柱]:对于这种情况,从上面所说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现在存在的这种问题,已经是不仅仅一般的作风问题,而是同理想信念的思路相联系的。毫无顾忌地利用手中的权力来谋私利,这种人虽然是极少数,但是在人民群众当中造成的影响是极其恶劣的,是败坏了我们党的声誉,败坏了党和群众的关系。所以,和理想、信念思路相联系的,而且也是和利益相联系的,不但是一种作风问题,这种作风是和谋取个人私利相联系的,这就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借此,我们就是要求“照镜子、正衣冠”,首先要有这个要求。古往今来,一切政治家,都不能回避这个问题。[15:26]  [梁柱]:关于照镜子、正衣冠,我就想起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唐太宗李世民,照镜子、正衣冠就是他说的。李世民作为一个有作为的封建时代的政治家,他有一个很大的优点,能够虚心听取不同的意见,反对的意见、批评的意见,这对于一个封建社会的皇帝是很不容易的,魏征就是一个唐太宗时期最著名的敢于进谏的清官。他敢于讲话、批评,有一次去见唐太宗,唐太宗一看这个老头来了,唐太宗正在玩的鸟就放在皇袍里面了,如果魏征看到他玩鸟,就会批评他玩物丧志,赶紧把鸟藏在皇袍里面,魏征很可能看到了,所以向他没完没了地报告,走了以后,唐太宗把鸟拿出来,鸟已经闷死了,说明,皇帝还是有顾忌的。[15:28]  [梁柱]:当魏征死的时候,他就发了这样的感叹,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现在魏征没有了,我就失掉了一面镜子。这个话就成为对帝王也好,领导者也好,自律的一个千古名言。当然了,对唐太宗来说,他还是以什么为镜,以铜为镜、以人为镜、以史为镜,他是为了维护他的李家的统治,使李家天下能够万古传下去。[15:31]  [梁柱]:我们现在不同了,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当然,要借鉴历史、历史人物、历史经验等等,我们这个镜子最重要的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共产党人的思想理论、共产党人的宗旨。一个党员,应该时时有党章的观念,党章所规定的,我们党是要干什么,一个共产党员的义务究竟是什么,一个共产党员的纪律的要求究竟是什么,应该对照我们曾经举手宣誓过的誓言,对我们来说,一个党的领导干部,我想,你应该是心中有理想,对我们党来说,我们现在面临着许多困难、许多挑战,对我们这个党来说,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理想信念的失落,如果理想信念的失落,我们不能够加以纠正,不能唤回,那就是无可挽回的。[15:31]  [梁柱]:我们作为一个党的干部,应该心中有理想,应该手中有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也包括知识,知识也是真理,应该手中有真理,应该肩上有责任。时时想着,给你安排到这个岗位上,你是要为老百姓谋福利的。应该眼中有群众,永远想着老百姓,不能忘记天下苍生。而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领导干部的岗位永远是为人民服务。[15:32]  [主持人]:说得非常好,永远是为人民服务,正如刚才梁老师所说,做到心中有理想,手中有知识,眼中有百姓。今天非常感谢梁老师给我们带来对这“十二字”的全面解析。谢谢您给我们带来的分享。谢谢梁老师。[15:33]

篇3:北京大学教授

殖民时期,美国大学学术自由先承袭了英国学院的自治传统,后于19世纪,吸收德国大学的教学与研究自由。然而到了20世纪初,美国各大学和学院并没有形成“学术自由”的制度。当教师与董事会在政治与信仰观点上不一致时,容易出现教师们被拒绝的事件。

1900年,著名经济学家爱德华·罗斯(Edward A.Ross)因发表劳工移民问题的相关文章而激怒了斯坦福夫人(Mrs.Leland Stanford),被迫离开了斯坦福大学,而这就是轰动全国的“罗斯事件”。鉴于此,斯坦福大学的七位教授采取集体辞职的方式来表示不满与抗议,其中哲学教授亚瑟·洛夫乔伊(Arthor O·lovejoy)意识到他们需要一个全行业、跨学科的组织来捍卫大学教授们的学术自由。为了实现这一目标,1913年,洛夫乔伊来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任教。他劝说该校的17名教授给其他9所著名大学的教授们写信,征求其意见。于是,在收到积极响应后,18位教授在霍普金斯大学召开了美国大学教授协会的筹备委员会,会上选举哲学家约翰·杜威为筹委会主席。于是,美国大学教授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AAUP,又译作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于1915年1月在纽约正式成立,会上选举杜威为第一任主席,并发表了著名的《原则宣言》(Declaration of Principles)。

二、AAUP与教授终身制

在1915年的《原则宣言》中,AAUP提出了有关学术自由的原则声明:(1)除非出现不称职或严重的道德过错,教师职位必须有充分的保障;(2)教授作为学者和教师享有言论自由;(3)教授、副教授、讲师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任期超过十年应享受终身聘用;(4)在进行教师辞退与惩罚时,应首先通过由专业人士所组成的团体审议,接受处罚的教师有权提出申诉。

在发表《原则宣言》后,AAUP积极宣传终身教职与学术自由的内在联系,并积极调查大学教师学术自由事件,经过不懈努力,最终确立了以终身教职为核心的学术自由保障制度。教授终身制在保障大学教师经济与职业安全、吸引高层次人才,尤其是保护学术自由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布鲁贝克认为“如果教授们在进行学术研究时还要担心经济与职业安全,他们就可能胆怯,以至于会完全放弃学术活动,这对社会是明显有害的。”[1]

在1940年的《学术自由与终身教职的原则声明》中陈述到,“终身教职是大学教师教学、科研和自由活动的保障;终身教职所提供的经济安全感,使得学术职业对学术人才具有吸引力。”另外,还规定,“试用期结束后,除非由于正常的因年龄退休或非常规下的金融危机,终止终身教职必须有充分理由。”[2]

《声明》接着解释:“(1)聘任是从全职的讲师或更高学衔的教师开始的,试用期最长不超过7年,如果教师未被续聘至少提前一年通知;(2)在试用期内,教师享有与其他教师一样的学术自由;(3)只要不是因为严重的道德过错而被解聘的教师应该获得自解聘通知之后至少一年的薪水补偿。”[3]该项《原则声明》于1941年为AAUP与AAC美国学院协会(即Association of American Colleges)签署认可,从此成为确立教师终身教职的纲领性文件。

三、教授终身制面临的质疑与出路

(一)教授终身制面临的质疑与批评

AAUP所确立的学术自由与终身教职的内在联系这一认识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系统的一部分和教师学术自由的安全保障。到2001年底,宣布接受1940年的《原则申明》专业学术团体或组织已达到173。然而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之时,终身教职的诸多弊端再次引起公众的指责和质疑,对其改革和废除的声音则是不绝于耳。

1.学术自由是否还需要终身教职的保护?

美国赠地学院与州立大学协会主席穆克格拉斯(C.Peter Mcgrath)于1997年2月28日在《高等教育记事》(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上撰文提出:“依靠教授终身制来保护学术自由已是过去式,宪法第一修正案一直在保护教师的言论自由,因此不再需要教授终身制来保护。”[3]学术自由并没有过时,只不过是对于教授们学术自由的侵害已改变其形式。尽管对所谓具有“红”色嫌疑的教授们进行批判以及“麦卡锡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但对于反恐主义、女性主义、反战运动、民权运动等研究还需要进行捍卫。缺乏终身教职的保护,大学教师对于探索伟大的真理将会受到束缚,很难在多元文化社会中进行相关利益问题与社会研究时保持明确的立场。

2.终身教职是否庇护了不思进取者?

批评者指出,教师获得终身教职往往会变得自满,终身教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教师对学术事务冷漠及缺乏学术责任的保护伞。另外,一些“朽木”的存在导致公众认为教师们有太多的特权和保护,而有太少的工作。

大学骚乱问题总统委员会(The President Commission on Campus Unrest)也在自己的调查报告中提出:对于大学教师学术自由的保护,终身教职以其强大的作用,为他们的生存赢得了成分的根据。但终身教职保护那些偏离大学教育基本功能的行为,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而终身教职同时也给予教师逃避责任的自由,这在其他专业领域则是不可接受的。其实在1940年,《声明》对于学术自由给予了明确解释,“学术自由是基于大学为公共利益而存在,而不是个别教师追求个人利益。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取决于对于真理的自由探索,学术自由不是一个学者的个人言论自由,或者大学教师追求个人利益的权利,而是基于学术自由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3]不仅如此,如果没有终身教职为教师们带来保障与保护,教师们如何做到全身心地投入于研究。当然,或许有些教师不免存在于“朽木”行列,但是并没有证据表明,这个问题的存在与终身教职有着内在的联系,终身教职也不能成为低水平教学与科研成果不佳的罪魁祸首。此外,由于高校为终身教职制度设立了严格的选择标准,为终身教授的质量提供了保障。

3.终身教职是否保护了全体教师的学术自由?

批评者指出,教授终身制仅仅是保护了那些终身教授的学术自由,而对于一般教师的学术自由并没有保护。例如,助理教授在试用期后如果没有获得终身教授职位,他们则不得不到其他学院或者大学找另一份工作,甚至是退出学术专业而另谋他生,这种“非升即走”的制度实在是太过于残酷。

1970年,AAUP对《原则声明》进行了补充说明与解释:“除了终身教职,非终身教职以及包括助教在内的一般教师也同样享有学术自由的权利;对于是否给予终身教职的决定应在试用期满一年以前作出;如果决定授予教师终身教职,那么自决定之日起,教师的试用期结束;如果决定不授予教师终身教职,那么决定后的一年即为教师聘用的最后一年。”[3]

(二)教授终身制出路之聘后评议(Post-Tenure Review简称PTR)

为了解决终身教职所引发的相关问题,美国高等教育界提出了要对终身教职进行某种形式的聘后评议。评议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每年评议一次,并根据评议结果作出是否加薪的决定;第二,定期评议,比如每三年评议一次;第三,仅仅对那些被认为没有成果的教师进行评议。

实施终身教职的聘后评议制度旨在鼓励大学教师们朝着更高的发展目标努力,从而促进教师们的可持续性发展。例如,对于副教授的评议是为了让其向正教授晋升而努力。

1998年6月,AAUP在《后终身教职评估:美国大学教授协会的反应》中撰文提出:“终身教授聘后评议制度的实施应着眼于教师的发展,不以搜集依据从而对教师实施惩罚与制裁为目的;另外,评估不是对终身教职的评估,而是对其教学、研究及社会服务业绩的评估,旨在帮助教师的自我发展以及明确努力的方向。”[7]因此,终身教授聘后评议制度的建立使终身教授聘任制不断完善,同时也保障了学术自由,促进了教师们教学与科研能力不断提高。

学术自由是学术制度与机构的根基和命脉,在找到新的保护机制之前,终身教职仍具有价值,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改进和完善,终身教职在美国遭遇的重大挑战更是意味着对此的改革势在必行。终身教授聘后评议制应该着眼于教师的发展及教学与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应该使其成为教师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可以肯定的是,没有AAUP的确立以及对于终身教职的保障和维护,所谓的学术自由不会像今天这样成为美国学术界的公认法则及学者们的永恒理想。

参考文献

[1]约翰·S·布鲁贝克著.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2]生云龙.美国大学教授协会(AAUP)与终身教职[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01:76-82.

[3][4][5][6]王保星.美国大学教师终身教职与学术自由的关系[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01:81-86.

篇4: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我们可以从主体存在的方式这一角度把“主体性”区分为整体主体性(整体主体性又可以分为类主体性与群体主体性)和个体主体性。区分出整体主体性和个体主体性有其重要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主体性作为只有在关系中才具有意义的属性概念,不同的主体所具有主体性的内涵和特征是不同的──整体主体性是类或群体主要在与自然的关系中,表现出理性的、社会的、一体化的特征;而个体主体性是个体主要在与社会的关系中,表现出感性的、具体的、多元的特征。

越是在人类的早期便越是强调整体主体性,强调社会的统一、有序、等级、规范、个体服从群体,这是因为“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交换手段拥有的社会力量越小,……把个人互相联结起来的共同体的力量就必定越大──家长制的关系,古代共同体,封建制度和行会制度。”(马克思)在这些社会制度下,个体主体性的实现不能不受到极大的限制。

而越是到近现代便越是强调个体主体性,强调社会的多元、感性、自由、平等、个体的独立性、个体的自主与需要。“人的解放”越来越表现为对于个体的解放。个体主体在历史发展中,从完全依附于群体主体,受群体主体支配逐渐地演化到自主地进行活动。可以说,人类的进步,就是一个个体主体迈向自由主体,个体主体性不断得到高扬的过程。

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 对个体主体性的重视,是现代哲学中最有力和最持久的一股潮流。若从主体性哲学发展的大线索上考察,它也是使主体性研究从抽象的理论走向人们的现实生活具体的一条十分重要的路径。”整体主体性只有转变为每个人的个体主体性才能产生无穷无尽的创造力,世界才能充满勃勃的生机。

主体性既是属性概念,更是关系概念,是只有在关系中才具有意义的属性概念。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是一种“互主体”的关系,而不是一种占有与奴役的关系。占有“意味着,我想为自己获得一切;意味着,不是分享而是占有给我带来乐趣;意味着,我必须越来越贪婪,因为我若以占有为目的,则我占有的越多,我就愈是了不起;它还意味着,……我永远无餍足。因为我的欲望是个无底之窟。” (〖美〗弗洛姆著《 占有或存在 》)

主体性不是动物性本能,而是一种“获得性本能”,是人类通过自我创造而形成的本能(马斯洛称之为“似本能”),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弹性和开放性。这些本能不象动物性本能一样坚固和不可灭绝,它们可以被窒息而又不危及生命,但是另一方面,它们又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

主体性需要比自然需要更难以得到满足,因为自然需要的满足是吸纳对象于人自身,而人自身的容量是有限的,因此相对来说自然需要较易满足。主体性的发展即主体性需要的满足却是把自身潜能投入到对象中去,表现为对外部世界的驾驭与超越。而对象世界是无限的,因而主体性需要难以得到满足,相反,越是与对象发生深广的关系,主体性需要就越强烈。这也说明,一个人主体性发展的程度决定于和表现为个体与世界关系的丰富与深刻的程度。

个体与世界的关系的维度主要分为:个体与社会和他人;个体与物质世界,特别是自然界;个体与自我。个体主体性主要是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所要求的和所凸现的,因而,个体主体性的内在规定性为自主性和独立性。主体在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之中表现出自主性;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即与客观物质世界的关系中,表现出能动性;主体在与自我关系中表现出超越性。

篇5:北京大学教授

为加强与校外各界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规范聘任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的工作,充分发挥校外知名专家、学者和杰出人才对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的指导和推动作用,促进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本办法。

一、聘任条件

(一)兼职教授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学术水平高,有较高知名度,在某一学科或领域取得显著成绩,能对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水平提高起到实质性促进作用的国内外有影响的专家学者,且每年能亲身来校进行讲学、讲座、学术交流或与学校开展业务合作。

(二)客座教授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相当于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学术及技术水平,能在学校开展学术讲座或联合完成重大科研项目,促进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水平提高的专家学者或企业家。

二、岗位职责

聘任的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提供咨询和指导;

(二)协助、指导教师申报高层次科研项目,或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开展合作研究;

(三)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或联合指导研究生;

(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举办专题学术研讨或学术讲座;

(五)以各种方式扩大学校在国内外的影响。

三、聘期

兼职教授、客座教授聘期一般为2年;期满后,聘请单位需提供聘期工作总结。聘期满后如确因工作需要,须重新申请,经批准可办理续聘手续。

四、聘任程序

(一)推荐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在充分考察、沟通的基础上,提出拟聘人选,填写《江南大学兼职(客座)教授申请表》,提出拟聘意见,并附上受聘人员的个人简历、相关证书复印件及主要业绩等材料;

(二)人事处审核,聘请外籍人士、港澳台同胞需报送国际交流合作处审核;

(三)分管校长审批;

(四)聘请单位与受聘人员签订聘任协议或合同,举行授聘仪式,校领导或相关部门领导颁发聘书、佩戴校徽。

五、受聘者待遇

根据受聘者在学校承担工作任务情况,一事一议确定报酬,费用由相关部门支付。

六、其他事项

(一)聘请的兼职(客座)教授原则上需经拟聘人选所在单位同意。

(二)每个推荐单位需在本单位内确定兼职(客座)教授的具体联系人。由联系人负责与所聘人员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三)学校外聘研究生导师原则上从学校聘任的兼职教授中遴选。

(四)受聘人员的日常管理和相关费用原则上由聘请的相关部门负责。

(五)受聘人员有以下情况之一,学校有权单方解除聘任协议或合同:

1.有违纪违规行为的;

2.损害学校利益的,或做出有损学校声誉事情的; 3.未能履行相应的职责和义务的。

篇6:记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散文

1984年在中国美术家协会春节联欢会上,李可染先生看到弟子春海巨幅山水《白云掩翠图》之后,题写了“实者慧,学不辍”六字,并旁注道:“此吾印语,书与春海同学共勉。”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当年老师的话语时常激励着勤奋的弟子不断进取向上,刻苦探索实践。

40年前,北京西山脚下,一个依山绕水的小村庄。一个普通农民的孩子,被正在下乡写生的中央美术学院师生的画笔吸引住了。蓝天,白云,街巷,民居,这些整日和自己作伴的景物跃然纸上,竞如此的美妙,引起了他极大的惊异,成了这个从小就对山水有特殊情感的农民之子踏上山水画艺术殿堂的向导。他天天盼着放学,然后循着写生的师生而去,一看就忘记了一切。

师生们走了,但在春海的心灵里绘下了一幅永远不褪色的画。他在墙上画下了自己对家乡山水的最初体验,然后装进渴望求知的信封寄给曾在家乡写生的城里人。如今已是著名画家的法乃光、黄永厚每每都一一点评,热情地鼓励他,最多的一次写了厚厚的5页。

初中时,他有幸进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业余培训班学习。于是每个星期天的早晨5点半上路,骑着老师特意借给他的自行车,8点准时赶到王府井上课。每周如此,风雨无阻。

1958年,他考入了中央美术学院附中,3年后,又考入了中国美术界的最高学府。当时,正赶上美院国画系分设山水科。尽管他在素描等方面都显露出可造之才,他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山水画为终生的耕耘园地。

在中央美术学院,他深得宗其香、何海霞等大师的指导和教诲,并受到了著名画家李可染先生的亲身传授。笔下的山水愈来愈动人、愈来愈充满生机和活力。宗老的颜色与墨并重,何老的技巧、技法及色墨的关系,都给了他受益终身的帮助。

刚考入美院的那年金秋,拜见李可染大师的渴望久久萦绕在他的心头。当年,李老住在大雅宝胡同,每天都到日坛公园打太极拳。一连数日,春海利用课间到公园去等。但不是早了,就是晚了。有一天上午,李老刚刚练完拳,手拿一把黑伞走了过来。早已等候多时的春海迎上前,深深地鞠了一躬。李老没有嗔怪学生的冒昧,而是仔细询问他的姓名、专业,并热情地邀请他到家里深谈。从此,一个农民的儿子和一位国画大师结下了深深的师生之情。李老为他讲墨、讲笔,讲黑白的处理。佳作要有“画眼”,“不与照相机争功”等名言烙在了李春海的心中。当然,李老教给他的,还有对事业的执着,对人生的热爱,对祖国山水的眷恋。

1972年,阔别北京的李春海到了总政歌剧团舞美队,从事舞台美术布景设计和绘制。穿上军装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三里河拜访恩师。当时的李老已是疾病缠身,门上常常挂着谢客的字条,但房门对李春海却是大开的。他每次见到李老,李老几乎都在认认真真地作画。一次,他竟欣赏到了李老珍藏的记录着自己成长道路的所有作品。在长达三四个小时里,李春海陶醉在李可染先生的艺术之中。

至今,李春海记忆忧新的是李可染和何海霞两位大师的教诲。何老提倡在绘画中融入作者的情感,而李老则强调精研于大自然,就连一条石头缝都应该画到家。李春海则在自己的.实践中努力寻找这两者的结合点。全局写意,局部精道,可以在他许许多多作品中找到最好的诠释。

刻苦的磨练使他打下了扎实的功底,广采众长使他娴熟地驾驭多种绘画技能,刻苦探索使他在技法上取得了新的突破,辛勤劳作使他留下了大量的佳作。他用对人生的老实态度为笔,饱蘸着对祖国山山水水发自内心的热爱,在宣纸上传达山石桥路树草云水以勃勃生机。因而他的作品不仅是艺术创造,更是人生的格言、生活的警句、无声的诗篇。

《黄陵祭雪》是一幅构思巧妙,喻意深远的画作,无私的雪覆盖了广阔古老的黄土高原。早晨站在雪后黄帝陵的院里,画家把这场浩瀚洁白的雪,看成是祭奠祖先的盛大礼仪,从而创作了这幅画。画面上苍松古柏若躬身肃立,簇拥着隆起的坟丘,使画面充溢着庄严凝重的气氛,一条正在扫出的蜿蜒小路喻示着朝圣的人们将从四面八方走来。极大地夸张了的圆形坟丘的体积,给人如山岳大地的联想,如一曲雄浑悲壮的乐章,显示了这幅画作对观者的震撼力量。该作品诱发了人们对中华古老文明的向往和崇敬;这张画使我想起了前几年他画的一幅名曰“躯干”的国画作品,一段老柏树的树干,以焦墨干笔,画出老柏干上如绳缠丝绕般的纹络和加在其间的叠叠伤痕以及因伤痕引起的无数大小节疤(画作初题名曰“无字碑”),构思依如“黄陵祭雪”一画,其涵意也是深远的。显然画家是把这一段千年古柏,当成是一部史书,亦或一棵老树的传记来画的,从作者选用纯墨色和如行草般的用笔可以感应到画家作画时不平静的内心世界,这是一幅构思慎密,笔墨遒劲如无言诗般的好作品,该作品表现出作者对历史的回味和对生命的赞颂。

“通过山水画揭示无比丰富的内涵,表现十分重大的主题,而且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毫无造作之感,在当代山水画创作中是不多见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画委员会委员李福顺教授给予他如此的评价。

把艺术创作视为生命是李春海成功的另一把钥匙。凡公诸于世的作品他总是慎之又慎,从不以数量唬人。1990年,李春海教授应外交部之邀创作的巨幅绢地青绿山水“江山耸翠图”,以传统工笔重彩法画如此宏幅巨作,在画界尚不多见。足见其在理论技法修养方面的扎实功底。此幅在构图处理上,吸收了传统全景山水画所应具备的可望、可及、可游、可居等特点,在经营位置上既不违画理又合自然之理,有很强的可读性,能引起欣赏者的画中留连,经得起推敲玩味。在色彩处理上,浓重艳丽而不媚俗,装饰意味很强但又具有咫尺千里的空间感。这幅画装潢在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门厅,与其特定的环境相应生辉,是一件古法创新的成功之作。

金碧山水画曾在中国美术史中有其光辉灿烂的一页,早在宋代就有《千里江山图》。但因其费时、耗力、技法繁难、材料昂贵而渐被人们所淡漠。李春海不惧艰难,致力于金碧山水画的挖掘与创作,使这颗瑰丽的珍珠重放异彩。他利用差不多半年时间,历经数道工序,终于完成了巨幅《金壁黄山图》,被香港著名实业家田家炳先生所收藏。

李春海转业后在林业部任专职美术干部,有机会走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爬山涉水,风餐露宿,昼夜兼程,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创作素材。

从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成长为一位画家,这一经历使李春海更体会到教师的伟大与无私。他主动要求到北京林业大学任教,走上了培育人才的讲台,担任园林学院美术教研室主任,是园林学院美术教学方面的学术带头人。年轻教师,视李春海为自己的业务老师,他以热情、坦诚、正派的作风,受到同志们的信任。在工作中,努力致力于教研室的建设。几年来已使教研室的教师结构调整合理,师资水平在同类院校中属高水平的教研室,既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又能主动支持协助领导完成社会公益活动。在教学中,他并不单纯地传授画艺,而是认真地启发、完善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审美意识,培养年轻人高尚的人生观。尽管他不能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绘画上,但他为自己培养了一批批接班人而感到欣慰。

在山水画教学中,不墨守美术类专业院校传统的学院式教学方法,而是把引导学生提高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健康的艺术个性的发挥放在首位,并在实施教学中采用教师示范引路、学生效法模仿,放在技法课的开始,强调放胆笔墨挥洒,使学生建立信心、提高胆量和兴趣,在笔墨适应后,以全景山水综合临摹带动山水画中各类技法的训练,效果显著,成绩突出,使一向视为难能的国画得以快速入道。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图纸表现增加了一个新手法。中国美术史的教学,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依照史的顺序,自编了历代有代表性的专题作为教材,配合幻灯和图片,加上赏析式的讲授,使学生在寓教于“赏”的兴味中,提高文艺素养和爱国主义情怀。

李教授对教学有“瘾”,课堂上总有一种对教书育人事业的神圣感所产生的兴奋与激动。并以他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修养,以及幽默的语言受到学生们的广泛欢迎,不少研究生、进修生或毕业生就学于李先生的课程,许多学生毕业后仍与李先生保持联系,从工作到生活无所不谈成了知心朋友。

在繁忙的教学科研之余,他依旧伏在窄小的居室里作画。几年来,他有100多幅作品入选全国、省部级或港台及国外展览,大量作品在《国画家》、《美术》等杂志上发表,许多作品被收入《中国当代名家书画选集》、《当代著名中国画家作品选》等专业画集。他的作品多次在重大赛事中获奖,他多次应邀出国参加学术活动。他的画集被列入中国当代艺术家丛书公开出版。

李春海淡泊名利,默默育人,默默作画。他的艺术生命在学生们身上延续,他作品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承认。他自己却一如既往,把画笔装在随身带的书包里,一有时间就用纸写下他独特的人生体验,画下他心中的山山水水。

李教授平时不仅重视练习手头功夫,更重视文化素质的提高。他的文化修养在画家群中是出类拔萃的。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爱,给了他几乎是唯一的业余爱好,收集文物,对玉器和印章有独到的研究。在他那已经十分拥挤的居室里到处都可以看到记载着祖国历史和凝聚着人民智慧的陶罐、瓦当等。在学苑出版社出版的《古玩鉴定与辨伪》一书中所著“玉器”、“印章”两个专题,从历史的考证、艺术鉴赏到类别区分、辨伪要决等,条分缕析,诠释确切,既有艺术欣赏价值,又有理论深度。是近年出版物中有关玉器和印章专题研究的上乘之作。

篇7:大学教授英文简历

Female 28-year-old cantonese

Education: junior college

Working years: 5-8 years

Expected salary: negotiable

Working place: guangzhou - unlimited

Job intention: teacher | teaching assistant, |, other job, | executive/assistant | art direction

Work experience

(working five years and four months, doing one job)

Hong Kong institute of fashion

Working hours: August to December [5 years and 4 months]

Job title: teacher

Work content: teach sketch, color, sketch, body painting, fashion painting techniques, clothing computer design, clothing color is tie-in, clothing pattern design and clothing creative design, clothing materials, clothing brand appreciation courses.

Education experience

June graduated from guangdong textile institute of textile and technical design

Project/training experience

From August 2016 to September 2016, I was rated as national textile and clothing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dvanced work”

Project/training content: rated as national textile and apparel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dvanced work” in 2016

From May 2016 to June 2016, the excellent design competition of guangdong college students was awarded as “excellent guiding award”.

Project/training content: 2016 “guangzhou international light textile city cup” guangdong college student excellent costume design competition was awarded “excellent director award”

From May 2016 to June 2016, the “pearl of the Orient” costume design competition was awarded as “excellent advisor”.

Project/training content: the “pearl of the Orient” costume design competition 2016 was awarded as “excellent instructor”;

From March to April 2012, I won the “honor award” of “wiesman” China knitting fashion design competition.

Project/training content: won the “excellence award” of “wiesman” China knitting fashion design competition in 2012

From September 2010 to October 2010, I won the “excellence award” of “lingwu” international cashmere costume design competition.

Project/training content: won the “excellence award” of “lingwu” international cashmere costume design competition in 2010

Professional skill

Photoshop: proficient in experience: 10 years

CorelDraw: proficient in experience: 10 years

Language skills

English: general

Certificate award

Certificate name: putonghua level 2 grade a: June

篇8:北京大学教授

2015年12月2日, 中国政法大学 (以下简称“法大”) 举行了邓亚萍受聘兼职教授仪式。经多家媒体报道, 法大聘请邓亚萍做兼职教授一事持续发酵, 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关注和质疑。在国内, 大学聘请名人做兼职教授的现象屡见不鲜, 尽管每次聘请都会引发社会舆论质疑, 但质疑之声并没能阻止大学聘请名人做兼职教授的脚步。应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从正面来看:校方认为, 聘请名人做兼职教授有利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以及加强教学与实践的联系, 开阔学生的视野;受聘者认为, 在大学做兼职教授, 是自己服务教育的良好机会。从负面来看:这是大学领导与名人之间的交易, 这种交易与大学师生和大学教育无关, 也许只与名利密切相关, 这也正是社会舆论质疑的原因所在。在此, 笔者仅从邓亚萍兼职大学教授惹争议谈起, 简要分析社会舆论为何质疑名人兼职大学教授的现象。

名人效应:难脱名利交易之嫌

近年, 社会舆论质疑名人兼职大学教授, 既有对名人挤占社会资源的反感, 也有对大学过于贴近名利的警惕。2014年,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对1573人进行的调查显示, 36.8%受访者就读的大学曾聘请过名人兼职。调查显示, 受访者最看重的是扎实的学术功底 (65.4%) 和丰富的从业经验 (62.8%) , 以及良好的人品 (60.2%) 和一定的教学经验 (42.2%) 。也就是说, 谁去大学做兼职教授不是问题, 关键是须有教授的学术功底和教学能力。

法大聘请邓亚萍做兼职教授引争议, 与其说是社会舆论对邓亚萍的不认可, 不如说是对大学滥聘兼职教授不满情绪的暴发。近年, 屡屡被社会舆论诟病的是一些大学里屡见不鲜的大搞权学交易、名学交易的学术乱象。一些大学为了提高自身的知名度, 在招生宣传时获得更多的形象加分, 不管聘请的名人是否具有学术功底和教学能力, 很多时候只想着分享名人之名, 而罔顾严谨的学术规范, 滥发兼职教授的“桂冠”。因此, 兼职教授也被异化成了一种可以交易的资源和筹码。

大学的名气最终要体现在培养的学生水平与学术成果上, 绝不是聘请几个名人就能实现的。正如法大学生在公开信中所言, 大学是学术的殿堂、培养人才的港湾, 建设一流大学需要引进优秀人才, 然而, 学校不能罔顾学科发展规律, 通过拓宽交际资源的办法盲目引入名人来校任教, 一方面给本身就紧俏的教学资源造成压力;另一方面败坏了学校的学术风气, 不利于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

有人认为, 大学聘请名人为兼职教授, 会为沉闷的校园带来一些发展生机。更多人则认为, 这是大学精神的失落, 因为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来说, 名人带来的名人效应有可能会使他们急功近利而影响学风。事实上, 这种现象有着布迪厄意义上资本之间的交媾色彩。如果说大学聘请名人做兼职教授是将社会资本转化为教育资本的行为, 那么, 大学利用名人效应则是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本。但我们必须看到, 这种资本交易是一把双刃剑, 在对大学带来名利之时, 同样也会带来强劲的追求功利的浮躁之风。

规则模糊:埋下违规滥聘之患

近年, 大学纷纷聘请名人做兼职教授, 是高等教育的怪现状之一。这不是说名人不能做兼职教授, 只要其精力充沛, 真有时间到大学讲课, 也是他们为教育做贡献的方式之一。但是, 权贵力量屡屡破坏兼职教授的规矩, 像一些四处挂名兼职教授的名人, 与所兼职大学的接触最多就是聘任仪式和偶尔的讲座, 就能收获大学的欢迎与称赞。对此, 一些大学也意识到了滥聘兼职教授的弊端。比如, 北京大学就对聘请兼职教授做出规定, 条件包括“对相关学科的发展做出或可以做出重要贡献”“一般应具有教授职称”等。

目前, 我国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未对大学聘请兼职教授做出明确规定, 而一些大学或二级学院有相关管理规定。例如:中国农业大学兼职教授聘任条件有4条, 主要内容是兼职教授应满足学术造诣高深、能够参与学校实质性教学和科研工作、有长期的教学工作经验等。法大对兼职教授的聘请也有4条要求, 但是在“在本人从事的专业领域有一定的学术影响”这一条上, 邓亚萍在乒乓球领域确有影响, 但这个影响是否为学术影响?显然不是法大表示的“符合条件”那么简单。

学界认为, 大学聘请兼职教授应遵循学术规范。法大聘请邓亚萍做兼职教授事件, 与法学的学术研究不相关, 只与学校拓展社会资源有关, 正反映出近年一些大学追求名人效应的怪现象。有学者就批评, 在一些大学管理层存在着领导素质差、对待学术缺乏严肃态度的情况, 这种现象影响了我们国家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进程, 大学管理层应该提高对学术的起码敬重。并且, 目前确实存在滥聘兼职教授的情况, 大学应该建立聘请兼职教授的长效机制, 明确并公开聘请兼职教授的程序、条件, 消除社会误解, 维护学术声誉。

2015年12月7日, 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向记者回应近日名人“兼职教授”引争议一事。许涛说, 早在2013年, 教育部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意见》, 在大学人才引进方面, 教育部提过明确的要求, 怎样有序地引进, 怎样有序地流动, 下一步教育部会再次强调有关要求, 尤其是在执行过程中, 我们要注意大学操作的规范性, 给大学更多的指导。无论教育部是否出来干预, 大学都不能再违规滥授教授“桂冠”了, 因为教授“桂冠”不是礼物, 不能用于赠送;更不是商品, 不可用于交易……

以政代学:有违程序正当之举

大学是专门承担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授的机构, 有其独立的章程并依据章程形成具体的规则, 按照规则相对独立地进行自治。由于学术研究的特殊性以及评判学术活动的专门性, 大学属于一种“部分社会”的组织架构。从此意义上说, 如果是依循有效规则、遵守正当程序做出的学术决定, 包括兼职教授聘请的决定, 社会应该对其保持尊重。但是, 大学自治并非意味着不接受审查, 自治须依循规则, 在保障相关利害关系人基本权利的前提下做出相应的决定。从此种意义上说, 大学自治也需要接受程序正当的审查。

法大学生在公开信中说, 学校聘请兼职教授应该程序正当、决策公开。公开信提到, 比照其他大学聘请兼职教授的办法, 应当由学校或院系组成学术委员会, 表决通过聘请兼职教授的决定。法大校方对记者表示, 此次聘请邓亚萍做体育教学部兼职教授, 邓亚萍填写了《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申请表》, 经学校体育教学部学术委员会同意, 向学校人事处提交了聘请报告, 经学校人事处报主管校领导审批后才正式聘请的。这看似符合法大的规定, 但程序是否正当仍然存在疑问。

有学者认为, 在此次“兼职教授”事件中, 法大并没拿出程序正当的说明。法大在此事上有两个问题没有回答清楚:一是为什么有必要聘请兼职教授?二是通过什么程序聘请兼职教授?前者看似好回答, 如聘请邓亚萍是为了支持学校乒乓球发展。然而, 社会舆情质疑的主要是第二个问题, 即大学聘名人该谁说了算?衍生两个追问:第一, 既然是学校聘用, 征询过师生的意见吗?第二, 在明显有反对声音的情况下, 校方以怎样的程序正当说服大家要聘请到底?大学当然可以聘名人, 但聘谁、怎么聘、聘了干啥, 不能沦为行政领导的特权。

学界一般认为, 大学聘请兼职教授本是学术事务, 校方应将聘请兼职教授的意向提交给学校学术委员会、职称评聘委员会等学术机构审议, 达到兼职教授基本教学与学术标准后方能授予。事实上, 我国大学聘请兼职教授往往是校长说了算。也就是说, 聘请社会机构或其他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做大学兼职教授, 进行教学和学术研究是允许的, 但不允许的是, 行政领导以政代学, 不对被聘人的学术和教学能力审核就聘请。

正本清源:勿忘坚守学术之本

大学聘请兼职教授应基于学术与教育的实际需要, 不能为了提升学校的知名度或出于其他功利性目的, 用兼职教授的荣誉去笼络或讨好社会名人。有学者指出, 兼职教授不是谁都可以担任的, 必须满足专业对口、能力齐备、师生认可等基本条件, 才能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成为大学师资队伍的“活水”和有益补充。就是说, 大学兼职教授不是虚职而是实职。鉴于此, 大学要建立完善的兼职教授工作机制, 明确兼职教授的责权利和工作要求, 在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中, 更好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和实践经验。

法大作为一所政法类院校, 设立的绝大多数专业都是法律专业, 如要聘请兼职教授, 也应该聘请社会上法律方面的专家。从法大聘任兼职教授的基本标准之一是具有相应专业的博士学位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来看, 邓亚萍是土地经济学博士, 如果她受聘于某个经济类院校尚可理解, 遗憾的是她偏偏被法大聘请。此次“兼职教授”事件的实质, 正如法大学生所公开质疑的, 是法大罔顾学科发展规律, 盲目追求名人效应的败坏学风行为。既然法大聘请邓亚萍的主要工作是支持学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的建设, 何不聘请其做兼职教练更好呢?

在制度框架下, 一些大学聘任兼职教授的办法, 本身折射出很多的行政化因素。法大聘请邓亚萍的决定最终是由人事处审核通过的, 缺乏学术机构的审查, 就不能保障其学术水平和教学资质, 这也恰恰反映出当前大学自主办学的困境。大学毕竟是大学, 应该以学术为本, 必然要教授当家, 聘请兼职教授自然需要教授把关, 但聘请邓亚萍做兼职教授显然是行政行为。这就是法大一些师生以及社会舆论质疑法大的焦点所在。西方有个说法, “凯撒的归凯撒”。我们何不愉快地让“教授的归教授”呢?

众所周知, 大学是探索高深学问的教育场所与研究机构。教授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学术职位。承担着研究学术、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等重大职责的教授, 需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 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上一篇:叹白发王维唐诗赏析下一篇:2018年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文库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