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计划生育工作计划

2024-04-22

全区计划生育工作计划(共8篇)

篇1:全区计划生育工作计划

鸠江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发言材料

2012年5月7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精神,为尽快摆脱我街计生工作的被动局面,清水街道于4月21日及时召开了人口与计生工作专题会议,就当前严峻的形势分析了原因、研究了对策、进一步落实了责任。

1、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街村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

2、进一步完善街道、村居、村民小组三级工作网络,明确街道联系村干部、村(居)计生专干、育龄小组长的工作职责。

3、进一步落实“包保责任制”,对生育重点对象实行孕情跟踪包保到人。

4、进一步充实街道计生办力量,强化流动人口的业务指导。

5、突出稳定低生育水平这一重点,坚持早发现、早处置。

6、努力攻克性别比偏高这一难点,力争实现“两非案件”的突破。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口计生委的正确指导下,知耻后勇,知难而上,全力以赴,努力开创我街计生工作的新局面。

篇2:全区计划生育工作计划

同志们:

这次全区创“国优”动员会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主要是回顾总结去年以来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的工作,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圆满完成“国优”创建任务。刚才,****同志对全区2012年人口计生工作进行了总

结回顾,并对今年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同志宣读了表彰文件。各办事处递交了《目标管理责任书》。下面,我主要就深入开展“创优”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凝心聚力

计划生育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事关发展,牵动全局。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人口、生态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衡量人口计生整体工作水平的最高标准,也是人口计生工作的最高荣誉。无论从发展的高度来看,还是从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出发,解决计划生育工作不单纯是人口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大局问题、责任问题。

首先,这是推动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需要。人口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一个经济问题、发展问题。我区要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在加快经济发展,增加经济总量的同时,有效控制人口数量,实现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环境、人口与资源的和谐发展。

其次,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人口是家庭的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要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家庭和谐首当其冲。在新的形势下,人口计生工作已经实现了由就计生抓计生、单纯控制人口数量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推动人口与资源、环境、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转变,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人口计生工作,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推进社会和谐。

第三,这是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就是要更加关注群众的生殖健康、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根本目的是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这就要求人口计生工作不仅要完成各项人口指标,而且要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细致、更加贴心、更加优质的服务,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推动人口结构的优化。

二、突出重点,把握环节

今年,市人口计生委明确****区作为全市唯一创“国优”的县区。全区计生系统要围绕“谋亮点、干亮点、评亮点”的要求,把创“国优”作为今年工作最大的亮点,全力以赴抓好贯彻落实,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国优”的创建目标是“六个好”,即领导重视好、政策导向好、依法行政好、服务质量好、民主管理好、队伍作风好。主要措施是“七项服务”,即需求选择服务、幸福家庭创建服务、关爱女孩成长服务、生殖保健服务、艾滋病宣传防治服务、出生缺陷干预服务、便民维权服务。我们要对照这些任务和要求,推动工作足迹化、台账化,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推进。

一要注重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把人口计生政策、生殖健康、优生优育以及服务内容、工作程序等知识送到千家万户。一方面,要通过建立新农村文化书屋等途径,不断满足群众对人口计生知识的需求,提高群众执行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意识。另一方面,要以婚育新风进万家、计生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为载体,教育和引导群众转变传统观念,倡导文明生育。需要强调的是,在创建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各办事处、各有关部门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我区创“国优”的坚实基础、实践经验,增强全区上下创建“国优”的信心,激发广大群众创建“国优”的热情,努力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要强化基础。我们要始终把人口计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基层,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置,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办事处、村(社区)经常性工作机制,不断强化基层基础。一是要按照专门队伍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切实抓好区、办事处、村三级管理和服务网络建设,形成广泛的群众基础。二是要在全区推行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加强动态监测和督促实施,进一步落实经常性管理服务机制。引导群众自觉学习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自觉支持和主动参与全区创优活动,不断提高创优活动水平。

三要狠抓服务。我们要立足群众需求,为群众提供温馨人性的管理服务,努力提高群众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度。各办事处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要充分发挥作用,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坚持把送知识、送技术、送健康等贴心服务落到实处,在人性化管理服务中有效保障群众生殖健康。各卫生医疗机构要以妇科病普查普治等为重点,不断拓展公共卫生服务,同时要严格执行医疗卫生各类法律法规,严防各类医疗事故发生,全力维护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各办事处要逐步建立健全育龄群众服务档案,健全服务机制,创新服务方式,全面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

四要严抓管理。要把“创优”工作中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的工作落到实处,积极推进工作足迹化,进一步明确责任指标、岗位责任和追究办法,切实把各项任务细化、指标量化,把具体任务落实到每一位领导、每一位干部,督促基层逐项做工作、逐条抓落实。特别是对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一定要扎扎实实,认真细致,做实做好,把底子摸清、报表做细,确保卡、表、册、簿各种计生服务资料完善到位,坚决不允许出现任何问题。

三、加强领导,强化保障

创“国优”内容多、标准高、要求严,我们必须按照“区上统筹指挥、办事

处具体落实、部门共同参与”的思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力推动各项任务的落实。

一是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各办事处、各部门一定要牢固树立“抓人口计生工作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抓和谐”的理念,坚决贯彻执行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拿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把这项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工作抓紧、抓好、抓实,抓出成效。各办事处、各有关部门“一把手”必须亲力亲为,决不能掉以轻心。分管领导作为具体责任人,要明确自己肩上的担子和责任,沉下身子,一心一意地抓工作。其他班子成员也要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共同努力,抓好落实,切实做到充分履职、尽责有力。

二是必须形成工作合力。各相关部门要立足全区发展实际,切实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认识、去谋划、去落实。涉及创建工作的各单位一定要按照各自职责,认真履行创建“国家级优质服务先进区”部门工作职责,切实形成各部门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合力创建的工作格局。纪检、组织、监察等部门要把创建“国家级优质服务先进区”工作与深化“三个干什么”实践讨论活动结合起来,与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选拔干部、评优选先结合起来,督促工作落实,为创建“国家级优质服务先进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宣传、电教中心等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在改变群众婚育观念上鼓劲加油,营造浓厚的舆论声势和工作氛围;公安、卫生、民政、农林、教育等部门也要更加注重利益导向和服务关怀,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出台的计划生育优惠政策,充分体现“特惠”,让计生家庭优先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得到更多的实惠,不断增强政策吸引力,扩大政策影响面,提高政策执行力,为创建“国家级优质服务先进区”增强推动力。

三是必须强化督查考核。区委、区政府主管领导和分包办事处的区级领导要经常深入基层,现场指导,现场协调,破解难题。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和区人口计生委对各办事处、各部门创“国优”工作落实情况要进行严格督查,针对存在问题要制定方案,督促迅速整改。区人口计生委要在指导好业务工作的同时,抽调精干力量,不定期地深入基层,对基础较差、工作滞后的办事处,重点督查,加强指导,督促其尽快整改到位,确保这项工作不留死角,不出偏差。

四是必须严格兑现奖惩。区委、区政府将按照目标责任考核的相关规定,严格兑现奖惩,对在创“国优”活动中,领导重视程度高、目标责任完成好的办事处和部门,大力表彰奖励;对重视不够,配合不力,工作不负责任,落实不到位,不能按照要求完成任务,特别是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出生人口性别比等几个重要指标,不能达到规定要求,导致在验收检查中出现问题的责任单位和人员,严格进行责任追究。

同志们,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是今年必须完成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希望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敢拼敢闯的豪气、击鼓奋进的勇气、开拓创新的锐气,奋发进取,真抓实干,确保如期实现“国优”目标,为建设西部工业城、打造北部后花园、构建和谐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3:全区计划生育工作计划

全区数百家单位启动危旧房改住房改造申报工作

截止7月31日, 自治区房委会正式批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工学院、桂林市第三人民医院、广西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西路桥总公司等5个单位的危旧房改住房改造项目, 计划总投资6.2亿元, 总建筑面积26.58万平方米, 新建住房2480套。同时也审批了自治区环保局等24个单位开展危旧房改住房改造试点。

座谈会上, 自治区房改办负责人通报了今年上半年危旧房改住房改造工作的进展情况。今年上半年, 自治区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危旧房改住房改造暂行办法》, 并及时出台了配套文件《广西壮族自治区危旧房改住房改造项目审批和住房供应办法》和《危旧房改住房改造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 同时成立了在邕危旧房改住房改造项目联合审批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 对在南宁市的区直、中直单位的项目进行集中审批、限时办结。

柳州、河池、来宾等地市也结合各地的实际, 采取了各种措施, 启动了危旧住房改造工作。

据介绍, 今年上半年, 全区完成危旧住房改造投资6.51亿元, 占全年危旧住房改造投资16亿元的40.69%。截止目前, 全区已有数百家单位启动了危旧房改住房改造申报工作。

“今后, 我们将抓好危旧房改住房改造的审批工作, 采取有力措施督促相关部门密切配合, 增强服务意识, 按各自的职责, 主动做好优质服务, 在限定的工作日内办理好, 全力保障16亿元投资任务的顺利完成。”自治区房改办主任李勇表示。

两个月内完成项目涉及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城市建设, 规划先行。

自治区建设厅副厅长韦力平说, 实施危旧房改住房改造工作, 是一项惠民、富民、安民工程。但目前该项工作进展缓慢, 其主要原因是规划滞后。

韦力平副厅长要求, 申请危旧房改住房改造项目的地市城市规划主管部门, 要抓紧时间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

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及保广西发展的项目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要优先安排, 承担任务的规划编制单位应结合当地的实际, 尽快做好调研等相关工作。

篇4:全区计划生育工作计划

问:这次人才工作会议前,自治区党委制定了一个高层次人才“1+3”文件。广西出台这些政策,预期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

答:近年来,我区人才队伍建设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是,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高层次领军人才匮乏,仍然是制约我区加快发展的“瓶颈”问题。高层次人才具有很强的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高层次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了我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产业的优化升级、人才的梯队建设,以及人才服务中心工作的后劲。

为了解决这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自治区党委、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吸引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意见》和《八桂学者制度试行办法》、《特聘专家制度试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开发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三个配套文件,简称“1+3”文件。

“1+3”文件的主要构想就是,通过加大制度创新和扶持力度,创设“八桂学者”、“特聘专家”岗位,争取用10年时间,累计选聘100名左右八桂学者,吸引培养400-600名科研技术骨干;选聘200名左右特聘专家,带动培养1000名左右中青年科研技术人才;培育50个左右人才小高地人才团队,形成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品牌人才团队;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100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桂创新创业,构建以八桂学者为引领、特聘专家为骨干、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为基础、以海外高层次人才为重要补充的高层次人才开发新格局。同时,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自治区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发展需要,构筑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新优势,突破高层次人才“瓶颈”制约,更好地服务中心和大局。此外,还要通过自治区层面的示范和引导,促成各地各部门进一步加大政策创新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动人才资源整体开发,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为广西的发展增添强大动力。

问:如果聘上了八桂学者,能够获得什么支持?

答:“八桂学者”是受聘于自治区批准设置的八桂学者岗位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处于我区整个高层次人才开发“金字塔”格局中的塔尖部分。八桂学者每两年面向海内外公开选聘一次,每轮聘期5年,实行动态管理。

八桂学者制度试行办法,从多个层面明确了对八桂学者的支持。首先,是科研经费支持。自治区财政每年给每位八桂学者及其科研团队提供科研补助经费,自然科学类60万元,人文社科类20万元。每轮聘期,设岗单位提供的科研配套经费,自然科学类不低于500万元,人文社科类不低于50万元,其中启动经费分别不低于200万元和20万元。其次,是岗位津贴支持。自治区财政每年给予每位全职八桂学者20万元税后岗位津贴,每年给予每位八桂学者所带科研团队提供20万元税后岗位津贴,由八桂学者根据团队成员实际贡献大小自主决定分配。第三,是安家待遇支持。对于从自治区以外引进的全职八桂学者,一次性给予100万元税后安家费(住房补贴);区内受聘八桂学者,未享受房改优惠政策的,参照执行。第四,是成果转化支持。八桂学者及其科研团队在聘期内研发高新技术、转化科技成果、发展高新产业取得直接经济效益的,经与设岗单位协商,产权收益可适当高于国家规定的比例。此外,引进的全职八桂学者,配偶和子女还可随调随迁,未成年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可在全区范围内异地就学,由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协调落实。

按照这个标准,从区外引进一位全职的自然科学类八桂学者,自治区财政每年提供财政岗位津贴、科研补助经费100万元;加上设岗单位五年内提供不低于500万元的科研配套经费,累计提供资助不低于1000万元。这个力度不仅在广西历史上前所未有,而且与外省相比也具有相当竞争力。当然,八桂学者制度试行办法,还详细规定了八桂学者及其科研团队的考核周期、考核办法、考核重点和考核责任,强化结果运用,实行奖优汰劣,确保认真履职履责。

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广西将设立特聘专家制度,特聘专家是如何选聘的,有哪些支持措施?

答:自治区特聘专家的制度设计,主要考虑在自治区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要创新平台和优势企事业单位,在自治区重点培育的14个千亿元产业和4个新兴产业选聘一批学术技术带头人。为他们提供科研创新平台,支持他们组织申报和主持实施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重点课题、科技攻关项目、工程技术项目,带动培养一批中青年科技人才。

自治区特聘专家每年面向区内外公开选聘一次,每次选聘20名左右,每轮聘期3年,实行按需设岗、绩效考核、动态管理。特聘专家的产生,要经过设岗单位评议遴选、自治区主管部门或市级人民政府审核把关、专家评审委员会集中评审、自治区党委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审定、社会公示等主要环节。

特聘专家除了通过申领课题、项目获得资助之外,自治区财政和设岗单位也将在科研补助、岗位津贴方面给予相应支持。一是自治区财政在聘期内一次性给予每位特聘专家及其科研团队20万元科研补助经费,每年给予每位特聘专家10万元税后岗位津贴、给予所带科研团队5万元税后岗位津贴。二是设岗单位每年向每位特聘专家所带科研团队提供不少于5万元的税后岗位津贴,每年向每位特聘专家及其科研团队提供自然科学类不低于20万元、人文社科类不低于10万元的科研配套经费。三是科研成果转化支持,这与对八桂学者的支持大体相同。

问: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是国家战略,这次自治区也出台了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开发的政策文件,其中有哪些创新举措?

答:近年来,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迅猛,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与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需求相比,人才在数量、质量、结构上都存在较大“缺口”。这次出台“加快湾经济区人才开发的若干政策措施”,从十一个方面提出了特殊政策和创新举措。综合起来向大家介绍其中一些亮点:

一是成立经济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对经济区人才工作进行特殊指导和统筹协调。同时,自治区设立经济区人才开发专项资金,由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经济区内各市也配套设立市级人才开发专项资金。

二是鼓励经济区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坚持“来去自由”,实行“特事特办”,简化录用招聘程序,努力实现“无障碍进出”、“无障碍流动”。

三是加大经济区人才培养力度。实施北部湾英才培养计划,公共管理人才培养计划,企业高管培养计划,外向型人才培养计划、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同时,加大经济区人才挂(任)职交流力度,加快推进经济区高等教育发展。

四是培育经济区人才小高地集群。今后五年,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建设和新增专项资金投入,重点向经济区倾斜。同时,在人才小高地建设模式、人才小高地培育平台开发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

五是在經济区试行政府特聘专业人才制度、事业单位专才特聘制度,对特聘专业人员(专才)按照合同制管理,实行协议工制或年薪制。

六是建立经济区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创造条件逐步统一经济区津贴补贴标准。

问:人才小高地是广西人才工作的品牌,今后对提升人才小高地建设水平有何打算?

答:人才小高地是自治区党委、政府从实际出发,按照“集中力量、重点突破、辐射带动”的思路,集中各方力量,利用特殊政策和措施,精心打造的吸引、聚集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有效发挥人才作用的“特区”。从2004年至今,我区按照“小而精、小而优、小而强”的要求,精心遴选了三批32个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这些小高地建设载体,绝大多数分布在自治区重点产业和优势行业,项目和产品研发水平处于全区龙头、国内前列,科研和生产优势明显,综合效益突出。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自治区中长期人才规划、“1+3”人才政策文件的要求,以人才小高地建设提升工程为抓手,进一步提高人才小高地建设的质量和成效。

一是提升人才小高地项目化管理水平,完善项目资金激励机制、新增效益分配机制、绩效评估与淘汰机制,调动载体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加强组织领导,提高人才小高地建设水平。

二是把人才小高地建设与扶持工业产业做大做强做优,与自治区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建设,与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等结合起来,鼓励相关部门和单位打破所有制、部门、地域界限,申报设立符合我区产业发展要求的人才小高地,进一步扩大人才小高地的引领范围。

三是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建立专项资金随人才小高地数量增长而增加的投入机制。

篇5:全区计划生育工作计划

全区政法综治暨计划生育工作会议讲话同志们:这次全区政法综治暨计划生育工作会议,是区委、区政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徐军、张伟同志分别做了政法综治和计划生育工作报告;表彰了200*政法综治先进集体和个人,对完成200*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部门和单位进行了奖励兑现,同时签订了200*年综合治理及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状。

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下面,我讲两个问题。

一、关于政法综治工作首先,进一步提高认识,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改革、发展、稳定是我们工作的大局,不改革发展就没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反之,没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做保证,改革发展也无从谈起。十六大报告指出:“完成改革和发展的繁重任务,必须保持长期和谐的社会环境”。为此,我们必须在抓经济建设、加快发展的同时,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把维护稳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在过去一年里,我区政法综治部门紧紧围绕发展大局,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为保障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对此,区委、政府是满意的,但是,在我们前进中仍然面临着不少问题,各种影响稳定的因素还比较突出。这就要求我们时刻以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最高目标,大力加强政法综治工作,切实承担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一是要继续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在为期两年的严打整治斗争中,我区取得了明显成效,社会治安秩序进一步好转。按照上级要求,严打方针还要长期坚持下去。为此,政法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克服松懈情绪,全力以赴抓好各个阶段工作。要以“扫黑除恶”为重点,加大打击力度。针对经济犯罪的多发态势,要加强侦查经济犯罪队伍建设,增强查控经济犯罪的能力。政法有关部门要注重总结经验,实事求是查找工作中的差距,同时要更多地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参与严打整治斗争,不断巩固和深化严打整治斗争的成果。二是要加大人民内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积极预防、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人民内部矛盾能否得到妥善处理,直接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关键在于各部门、各单位的领导。从以往经验看,一些矛盾和问题本来可以避免,但由于我们一些干部的群众观念不强,责任心不强,没有及时地去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致使矛盾激化,引发了群体性事件,甚至演变为刑事事件。对此,全区各部门、各单位领导干部都要引起足够重视,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对存在的问题,要开展积极地调查研究,想方设法予以解决,决不能对群众的合理要求漠然置之,对群众的疾苦不闻不问。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职责明确、措施得力、标本兼治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及时把一些不稳定因素排查出来,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三是要注重研究新形势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健全治安防控体系。继续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推动基层安全创建“三个延伸”活动,努力提高社会治安的防控能力。在加强人防物防建设的同时,要重视引进高科技技术,继续扩大TAP智能防盗报警系统覆盖面。要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对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造成恶劣影响的一些重大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灾害事故和重大群体性事件的,要坚决执行一票否决,并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此外,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努力形成“打防控一体化”的治安防范网络和工作机制。其次,大力加强政法综治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素质优良的政法队伍,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也关系到政法部门能否适应新形势,更好地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总的看,我区政法综治部门一手抓维护社会稳定,一手抓队伍建设,坚持不懈地开展集中教育整顿和争创人民满意政法干警(单位)活动,政法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涌现出了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政法队伍中还存在着执法不公、执法不严、违法办案、吃拿卡要、冷硬横推等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尽管这些问题出现在少数人身上,但严重影响了队伍的整体形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加强政法队伍建设,重点是要抓好政法队伍领导班子建设。领导干部的作风如何,对整个队伍建设会产生很大影响。政法综治部门领导要认真对照十五届六中全会“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端正执法思想,严格认真地履行职责。在此基础上,要通过完善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提高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加强政治队伍建设必须坚持“从严治警”的方针。政法队伍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究其原因是管理不严,失之于宽。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政法队伍,还要在“严”字上狠下功夫。政法以及有关部门要组织经常性的执法督查和专项治理,特别是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查处个别政法干警品行不端、作风粗暴、违法乱纪案件。同时,

篇6:在全区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切实增强搞好今冬明春计划生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2004年,全区各级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定》,严格执行国家“一法三规”和省《条例》,按照“巩固基础求发展、改革创新上水平”的总体思路,实施综合治理,狠抓措施落实,促进了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健康稳步发展。2004年,全区共出生2987人,出生率为10.4‰;净增人口1711人,自增率为5.95‰;计生率为98.4%,较好地完成了市下达我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责任目标任务。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在解决计划生育热点难点问题方面实现了新突破。区委、区政府从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大局出发,在全区开展了为期3个多月的计划生育“百日整治”活动。各级各部门上下联动,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科学决策,扎实开展计划生育“百日整治”活动,较好地解决了人口底数不清、避孕节育措施“欠帐”、社会抚养费依法征收难、薄弱村转化迟缓、计划生育队伍待遇落实、出生人口性别整治、城区计划生育管理难等一系列问题。二是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区委、区政府先后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集中整治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计划生育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为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特别是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意见》,在优惠、照顾等方面加大了力度,拓展了范围,做到了力求在群众生产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体现计划生育光荣,提高了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三是基层基础进一步强化。先后2次组织各镇(街)干部到临沂市莒南县参观学习考察,在全区推行了“五个一”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模式。在对计划生育薄弱村逐一调研的基础上,协调区直44个部门重点帮促,后进转化率达到95.7%。全区计划生育“百日整治”活动期间,大力开展城区计划生育清理清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推动了城市计生工作的健康发展。四是服务力度进一步加大。投资34万元,先后搬迁了泥沟镇和涧头集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开展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优质服务工作。全区共为3000余名育龄群众提供优生优育咨询;先后为2200多名已婚育龄群众免费健康查体;查治不孕症30人次。先后为育龄群众开展“八项病毒”检查1891例,免费为育龄群众开展乙肝病毒检查近2000例。五是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对镇级计划生育队伍实行了竞争上岗、全员聘任和上岗人员资质化、任期目标合同化、干部调整会商化、村级组织一体化、队伍管理职业化“五化管理”。全区所有镇级竟聘上岗人员最低工资标准不低于600元,并由区里统筹发放。村(居)计划生育专职主任,除享受村主任待遇外,兑现了40—60元的计划生育岗位补贴,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对于我区来讲,这些成绩确实来之不易,全区各级和计划生育工作者为此付出了艰苦努力,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区的计生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今年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任务还十分艰巨。一是人口形势更加严峻。从今年开始,全省进入建国以来的第四次人口生育高峰,如果我们在思想认识上不能很好把握,政策措施跟不上,计划外生育控制不力,人口出生将急剧增长,就可能导致生育率的反弹。市里与我区签订责任书2005年度人口出生率为12.54‰,今年市里将我区人口出生率调整为11.72‰,这就意味着把我区预计的人口出生率下压了0.82个千分点,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们控制人口计划的压力。二是部分领导干部思想有所松懈。市委、市政府对我区2004年度工作考核结束后,部分领导干部减轻了思想压力。同时,由于省委、省政府连续几年对我区的计划生育工作免检,不少领导干部思想松懈,工作松动,对计划生育工作行动上重视不够,工作上落实不力,影响了整体工作水平。三是管理工作亟待规范完善。从半年和年终考核情况看,有的单位存有档簿资料不健全、内容不详实、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有些区直部门在履行计划生育职责、落实法定代表人责任制等问题上,仍有较大的差距。四是清理清查工作还不到位。去年以来,尽管全区相继开展了几次集中服务活动和“百日整治”活动,但个别单位底子不清、情况不明的问题仍然存在,一些遗留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管理上还有漏洞。特别是对计划外怀孕和“双女户”外逃现象,有的镇(街)措施不力,至今没有追回,这给平抑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带来了极大隐患。五是阵地作用没有真正发挥。从去年区里组织的考核情况看,有的计生服务站(室)功能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人口学校开课不正常,村干部学习积极性不高,群众计划生育应知应会率较低。六是城市属地管理工作有待加强。有的镇(街)对属地管理存在疏管漏管现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发验证工作不及时、不到位等等。对于以上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事关全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事关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对当前的人口形势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必须要有一个充分的估计,进一步增强搞好计划生育冬春季集中服务活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着眼全年,狠抓当前,真正做到抓得紧而又紧、实而又实,努力开创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切实搞好今冬明春计划生育工作今冬明春计划生育工作总的要求是:要着眼全年工作及早落实,按照区里《意见》全面落实,围绕“四术”任务重点落实,强化措施,加大力度,确保今冬明春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要把确保人口计划的落实作为全年工作的主线。省政府办公厅于12月6日下发《紧急通知》,明确了平抑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的任务目标,提出了7项应对措施,并分市下达了2005年人口出生指导计划,下压了一个千分点。市里也给各区(市)重新下达人口计划,对一些指标重新调整。区委、区政府根据省《通知》精神和市委、市政府要求,研究制定了方案,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为平抑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各镇(街)要进一步强化人口计划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人口计划的宏观调控作用,在确保完成市下达我区人口计划的前提下,认真做好婚情孕情调查摸底,重新调整审定人口计划,逐级分解,层层落实责任制,把人口计划的落实作为全年工作的主线,将指导计划落实到户、到人,确保完成人口控制计划。

(二)要加大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各级要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动员会、宣传车等形式,对开展今冬明春计划生育工作的指导思想、目的要求和基本任务进行广泛宣传,层层发动,全面动员,切实增强各级搞好计划生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组织协调宣传、计生、卫生、民政、文化、公安等相关部门,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人口政策和人口形势,宣传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宣传在“峰值年”生育给入托、入学、就业等方面的不利影响,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人们自觉避开“峰值年”结婚生育,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应对人口出生高峰,确保低生育水平的稳定。要充分发挥入户宣传、文艺宣传、新闻宣传、咨询服务等丰富多彩的宣传形式,深入开展今冬明春的“三下乡、送温暖”活动,为削峰填谷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另一方面,要积极利用人口学校等教育阵地,定期办好育龄群众宣传教育培训班,使宣传教育工作真正“入户、入脑”,切实提高计划生育应知应会率,促进广大群众婚育观念的进一步转变。

(三)要扎实开展以落实节育措施为重点的集中服务活动。从现在到春节的一段时间,是决定全年人口出生的关键时期。各镇(街)要紧紧抓住这一关键时期,以开展计划生育集中服务活动为载体,采取各种措施,控制违法生育。一要深入开展清理清查工作。要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摸清婚情、孕情底子,全面清理漏管、漏报和错报,摸清人口底数,算清人口出生任务帐,做到心中有数,决策有力。二要遏制违法生育。对计划外怀孕的,要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坚决实施流引手术;对外出躲生户和超生外逃户,要坚决追回,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对违法生育户,要严格按标准征收社会抚养费,让超生户感到不划算,让计划生育户感到不吃亏。三要抓好长效节育措施的落实。各级要引导育龄群众自愿选择长效措施,签好知情同意文书,加强定期随访、孕情环情监测和健康查体,确保避孕节育措施的准确率、及时率、到位率和有效率。

(四)要不断规范管理服务工作手段。区委、区政府决定,今年在全区开展计划生育工作规范年活动。区计生局要真正发挥业务工作的指导、监督作用,按照抓“硬件”、整“软件”、促管理、上水平的要求,严格制定计划生育工作方面的管理服务规范,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切实形成计划生育工作的长效机制。重点抓好六项规范、六项制度:一是规范已婚育龄妇女季度透查工作,建立透查结果错假追究制度;二是规范登门入户随访服务行为,建立健全随访责任制度;三是规范村两委会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四是规范奖励政策,建立健全优待政策的登记制度;五是规范后进转化帮促措施,建立健全定点帮促、适时督查、定期调度、限期转化制度;六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建立健全执法人员的预警制度。

(五)要进一步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围绕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意见》,近期区里将组织人员,在全区开展一次集中督查,切实解决部分领导干部思想上存在的利益导向机制“没有必要落实、没有办法落实、没有资金落实”的问题。具体工作中,要着重抓好对独生子女家庭的奖励及技术免费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保障制度建设,使包括计划生育家庭在内的广大困难群众得到较好的医疗保障和生活保障。

(六)要继续深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以满足育龄群众生殖健康需求为基点,以创建优质服务先进区、先进镇、先进村活动为载体,加大工作考核力度,推动全区优质服务工作深入开展,力争两年内六处镇(街)基本实现优质服务先进镇(街)创建目标,我区成为全省优质服务先进区。对今明两年不能达到优质服务先进的镇(街),在年终考评中将降低一个档次,并追究“五职责任人”的责任。要进一步推行区、镇服务站一体化服务,做到镇(街)服务站与卫生院资源共享,使全区技术服务工作真正实现从单纯落实节育措施拓展到避孕节育、优生优育和生殖保健服务各个领域。要继续抓好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治理活动,优化出生人口性别结构。

(七)要切实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各级要继续按照配强班子、选好干部、健全制度、齐抓共管的要求,加大对计划生育薄弱村的帮促力度。对帮促工作成绩显著的及时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任务完成不好的给予通报批评。对通过帮促、实现转化的村(居),要巩固后进转化成果。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城市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春节前后,是流动人口往返的高峰期,各镇(街)要抓住这一时机,做好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的管理工作。

(八)要进一步做好晚婚晚育工作。各镇(街)要关口前移,进一步强化村级责任,把晚婚晚育作为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指导村级按照“宣传教育、模范带头、利益导向、村民自治、合同管理、综合治理”的要求,做好准备结婚登记和符合政策待孕群众的疏导分流工作,突出抓好协议约束,引导他们自觉实行晚婚晚育。要强化民政部门的责任,加强婚姻登记机关与计生部门的沟通,搞好新婚登记信息定期通报,最大限度地提高晚婚率。

篇7:全区计划生育工作计划

(2011年11月1日)

今年以来,新浦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市人口计生委指导下,按照全年总体工作部署和省、市、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要求,紧紧把握创建省“十二五”均衡发展先进区目标任务,科学谋划,突出重点,开拓创新,围绕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目标任务主要做了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围绕机制体制创新,组织实施幸福家庭促进工程。

按照“分类管理、计卫联手、服务家庭、全程保健”管理服务模式,以“人口、家庭、健康、发展”为核心,有计划地开展新婚免费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婴幼儿早期教育、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生殖道感染综合防治、老年健康、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救助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区计生局与民政局联手开展免费婚检,区计生局与区卫生局协作开展围孕期保健,区计生局依托早教机构启动了5个科学育儿示范基地建设,对怀孕初期孕妇发放“孕妇徽章”,开设免费“孕妇课堂”,定期与社区、医院合作,在准妈妈俱乐部开设准妈妈QQ群和免费知识讲座。联合摄影机构,开展“最美孕妈妈”活动,免费发放早教会刊,开通早教咨询热线。通过举办幸福家庭健康宝宝大赛,为0-3岁宝宝免费提供发育水平测试。在此基础上,以提升计划生育家庭生活幸福指数为目标,以建设幸福家庭、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全区上下还通过开展计生服务“零距离”、“打造15分钟人口文化服务圈”等活动,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指数,让更多计划生育家庭享受到计划生育工作成果。

二、围绕创新宣传载体,加快推进人口生育文化建设。

全区在深化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基础上,结合阵地建设在全区105个行政村(社区)设立计生宣传长廊,将计生知识、政策法规、优生优育优教、生殖保健、实用致富技术融入生育文化建设。工作中,重点突出两个结合,一是结合“新农村、新家庭”创建典型和计生文明家庭生动事例,扩大生育文化建设内涵,提升生育文化渗透力。二是结合计生活动开展生育文化进农村、进社区、进街头、进企业的“四进”活动,通过不定期开展广场文化活动,扩大生育文明社会影响。在此基础上,我区还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抢占文化产业制高点的战略高度,与省计划生育宣教所联系,兴建新浦人口文化园。整个园区按照生态化、人文化、趣味性、参与性的原则,在满足市民日常休闲需求的前提下,突出公园主题文化特色。以婚庆、婚育文化活动为主线,融休闲、娱乐、文化、宣传于一体,按照“爱情、和谐、婚育、幸福”四位一体的目标定位,将传统婚俗文化、休闲娱乐与现代婚育文明相结合,把旅游休闲、婚庆礼仪、婚育文化、生态文明相融合,除园区原有景点融入生育文化外,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还筹资10万元,新建了玫瑰园和幸福家庭雕塑,着力将人口文化园打造成为引领全区人口文化宣传主阵地,让市民在休闲娱乐中接受现代文明的熏陶,努力从更深、更广层面丰富婚育文化内涵。通过把人口计生宣传教育与倡导新的生育理念和婚育观念有机结合,依托丰富多彩为群众喜闻乐见活动,实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统一,推动育龄群众树立正确的婚育观、幸福观和价值观,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

三、围绕城区工作特点,扎实推进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均等化。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网络,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纳入经常性工作范围,按照属地管理、市民化服务原则,促进流动人口与常驻人口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同考核。在完善流动人口双向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流动人口清理清查和信息登记制度,重点抓好农贸市场、民营企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印制10000份宣传单、宣传册、宣传品对流动人口免费发放,为流动人口提供政策法规、生殖健康常识和服务内容等信息。依托省流动人口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做好每周信息交换、每月变更登记,实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信息化、动态化、规范化。在推进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均等化工作进程中,我们突出抓了三个方面。一是构建管理服务网络。按照流动人口管理服务规范要求,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管员、村(社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兼职管理员队伍建设,充分利用PADIS流动人口管理系统平台,实行流动人口信息档案全员登记,形成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一盘棋”。二是搞好协作。对辖区流动人口聚集地进行全方位摸底排查,完善流动人口信息台帐,及时更新有关数据,确保流动人口动态管理信息准确有效。与流动人口用工密集企业和相关村(社区)加强协作,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在全区推广流动人口“旅馆式管理,市民化服务”模式。三是关口前移。首先把好流出关,建立流动人出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档案,与流入地及时进行信息交流沟通,随时掌握流出育龄妇女孕产动态。其次把好流入关,通过信息平台与户籍地计生部门取得联系,及时为流入人员建立基础信息管理档案,根据婚育状况提供生育、节育、随访服务,与近20个地区建立双项合作协议,定期将情况通过PADIS系统平台反馈给户籍地。四是推进均等化服务。通过为流动人口提供计划生育免费服务、优生优育、产后随访服务等,促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向主动型服务方向转变。

四、强化基层基础,全面开展分类争创活动。

全区重点以创建省人口均衡发展先进区、人口计生先进镇(街道)、计划生育示范村(社区)为载体,按照分类指导、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原则夯实基层计划生育工作基础。一是推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5569”工作法。按照“五必到、五必访、六必报、九条线”的工作要求,建立全区计划生育三级群众自治体系,推动计生末端工作落实,汇集计生社情民意,帮助社区群众排忧解难,编织群众自治网络,实现计划生育基层工作提效、服务提质。二是开展基层计生工作网格化管理试点。制发了《新浦区计划生育网格化管理意见》,印制了网格化管理服务走访登记本,在新南街道玉龙社区开展计划生育网格化管理工作试点,以管辖地域为切块,将社区划分成若干管理服务网格,通过“定格、定人、定责 ”,结合计划生育“5569”工作法,逐步建立基层计划生育“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梯次管理、逐级负责”的工作模式。通过划分计划生育责任单元,对网格内居民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动态管理,逐步构建横到边、竖到底的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网。三是有序推进“新农村、新家庭”计划。以浦南镇为主要平台,在完善现有计划生育示范村、示范户的基础上,对照市人口计生委创建标准,新培养8个示范村和50户示范户,有力推动了计划生育整体工作的开展。

五、围绕全员人口登记,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一是把好信息录入关。按照省、市两网合并工作要求,落实全员人口信息登记和录入,对全区105个村(社区)进行面上指导,重点抓了村(社区)全员人口个案信息库建设,对历年错报、瞒(漏)报的人口信息进行补录、核对修正,进一步夯实了基础数据。二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由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与公安、卫生、劳动等部门协调建立全区人口信息共享工作制度,并通过信息传递联络制度,定期召开信息通报会议,组织人口数据统计人员对相关信息进行比对研究,分析原因商讨对策,解决信息采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收到较好效果。三是完成村村通项目工程。针对全区村(社区)经济状况不平衡的特点,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筹资将人口统计线路开通到105个村(社区),并组织技术人员对系统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对村(社区)数据信息进行面对面指导,全区人口统计信息质量水平明显提高。

六、围绕整体工作重点,全面启动集中整治“两非”专项行动。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为贯彻国家、省、市“两非”专项行动精神,区委、区政府先后2次专门召集区人口计生局、新浦公安分局、卫生局、药监局、妇联等部门协调会,成立全区集中整治“两非”专项行动小组,研究制定《新浦区集中整治“两非”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把查处“两非”案件作为本次专项行动的重中之重,把“两非”专项整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确保按序时进度整体推进。二是加强制度责任监管。出台了《新浦区整治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联合执法工作制度》、《新浦区打击“两非”联席会议制度》、《新浦区打击“两非”信息共享制度》、《新浦区出生人口性别比信息动态监测制度》,对全区卫生医疗机构,重点对民营医疗诊所强化监督管理,落实胎儿性别鉴定和中止妊娠登记倒查制度,完善登门随访和全程服务制度,对B超使用管理、终止妊娠药物销售实行动态管理,不定期对妊娠手术进行抽查检查。从宣传教育、利益导向、优质服务三个方面把“两非”整治放到工作突出位置,加强计生、卫生、公安、药监等部门协调配合,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打击“两非”工作责任考核,畅通举报“两非”案件渠道,确保专项整治工作落实到位。三是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在卫生医疗单位和计划生育服务单位开展自查自纠,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时间和责任人,近期,由区打击“两非”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拉网式大检查,采取明查暗访等形式严肃查处“两非”案件,对涉案单位和个人依法追究责任。从制度、规章、协作、联动、考核五个方面建立健全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七、围绕推进依法行政,切实维护计生信访稳定。今年以来,全区把社会稳定工作放在首位,重点推进诚信计生工作开展,规范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畅通计划生育“12356”阳光服务热线,就社会抚养费征收等方面强化对基层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规范监督,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依托信息系统“村村通”工程,打造咨询、倡导、告知、随访、投诉、调查为一体的计划生育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奖励优惠政策落实,在做好计划生育奖扶制度落实的同时,扎实推进生育关怀、思源工程,依托独生子女创业基地等载体,推动政府相关惠民政策与计划生育政策衔接,推进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提标扩面。在完善信访分级落实制度、信访排查制度、督查考核制度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四个方面。一是完善计生信访分级落实制度。建立健全计生信访举报排查责任制度和信访办结报告制度,实行区、镇(街道)分级负责,做到有访必接、接访必办、办访必复。对上级批转的计生信访事项和群众来信来访,根据“谁管辖、谁负责”等原则,迅速交办镇(街道)和相关单位,在规定时间内调查处理和上报结果,适时回访跟踪落实情况。二是完善信访排查制度。区人口计生信访工作人员坚持每天登陆新浦人口计生网,及时掌握计生信访工作动态。镇(街道)一级设立计生信访举报公示牌,全面畅通信访渠道。推行自办和交办信访件一案一报,每季度对全区计生信访办结情况在计生助理工作例会上通报一次,对重点难点的信访案件推行催办或督办制度,提高信访案件办结率和办案质量。三是建立督办工作制度。围绕计生工作走基层,将区计生机关工作人员划分成6个小组,分片包干到辖区镇(街道)开展工作,重点对社会抚养费征收、信访案件查处、基层基础工作规范等进行指导,对育龄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督办,取得较好成效。四是完善信访督查制度。将计生信访工作纳入镇(街道)人口计生工作考核重要内容,定期对计划生育信访、人口计划执行、技术服务落实、社会抚养费征收、违法生育案件查处、文明执法等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结合计划生育社会管理工作创新,排查计生信访问题,及时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维护了计划生育条线的社会稳定,为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篇8:全区计划生育工作计划

2007年, 全区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 积极努力工作, 不断加强对建筑业、工程质量安全、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招标投标, 以及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等工作的监管, 确保了我区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2007年, 全区建筑业完成总产值为1198亿元, 同比增长15%;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34.22亿元, 同比增长13.4%。回顾过去的一年, 我区建设工程管理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强化工程质量监管

1. 工程质量稳中有升。

2007年, 我区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管。据统计, 全区共监督工程项目5772项, 建筑面积3619.1万平方米, 竣工项目4321项, 竣工面积1925.3万平方米, 合格率为100%。执法检查共抽查工程2825项次。各级质量监督机构查处工程质量隐患1796起。发出整改通知书2808份, 受理投诉458起, 已处理完毕438起, 结案率95.63%。工程质量总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有一批工程项目获得了国家和自治区的优质工程奖。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广西区二招会议及宴会中心项目获得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另有4个工程获得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1项获得“全国用户满意工程”;45项获得自治区优质工程奖, 102项获得“广西建设工程优秀QC小组”, 3项获得“自治区用户满意工程”。可以说, 2007年是我区工程建设质量较好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 是全区建筑施工企业共同奋战的结果, 也是全区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各方责任主体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此, 我代表建设厅党组向获奖企业表示衷心的祝贺。

2. 加大力度推行住宅工程逐套验收制度。

随着住房商品化的发展, 住宅工程质量已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在我国法制建设日趋完善的今天, 老百姓维权意识逐步提高, 质量投诉不断增加, 群诉群访事件也时有发生。为了加强住宅工程质量管理, 全面落实参建单位和个人的质量责任, 确保住宅工程质量, 减少投诉事件的发生。针对住宅工程常见的渗漏、开裂等影响使用功能和观感质量等问题, 我厅推行了逐套验收制度, 目的是督促建设、施工、监理等住宅工程参建单位认真履行法定质量义务, 维护业主合法权益, 减少质量投诉事件的发生。2006年, 我区分别在南宁、桂林两市开始进行住宅逐套验收试点, 得到住宅参建各方的一致认同, 用户非常满意。为了推广这项制度, 我厅要求全区各市县从2007年9月1日起全面实行住宅工程逐套验收。目前, 全区大部分地区已全面推行, 实践证明, 推行这项制度, 能够确保住宅工程质量, 有力地促进了我区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二) 下大力气狠抓建筑施工安全生产

1. 及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

2007年, 我厅认真吸取了广西医科大2.12重大安全事故教训,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先后召开了全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和建筑施工企业、监理企业主要负责人会议、以及事故约谈会等一系列会议, 及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对发生安全事故的单位, 采取了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 停业整改, 降低资质, 责令事故单位更换安全生产负责人, 取消从业人员执业资格、停止企业参加工程投标资格, 新闻媒体曝光等各种处罚措施, 以最有效的手段从源头上保证安全生产。

2. 签订安全生产控制指标责任状。

为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2007年, 由厅长与各市建委主任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状, 要求各市严格控制安全生产事故, 确保安全生产。

3. 严格行政许可, 加大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一是严格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 加强动态监管。到2007年底, 全区累计发放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1425家。凡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或者安全生产许可证被暂扣的建筑施工企业, 一律不准参加工程投标、不准承揽新的施工业务。对在检查中发现安全管理混乱的37家建筑施工企业进行了通报批评。2007年, 我厅对区内发生安全事故的建筑施工企业全部作出了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处罚;对区外来桂施工企业发生安全事故的, 我厅均已发函要求其所在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暂扣其安全生产许可证。二是严格对“三类人员”的安全生产监管。2004年以来, 我区累计有39794人取得了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其中, A类合格4825人, B类合格18252人, C类合格16717人。凡未取得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的“三类人员”, 不得从事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对于发生安全生产死亡事故的建设项目, 收回项目负责人和安全员的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 重新进行安全生产考核。2007年, 因发生安全事故或在检查中发现未履行安全职责而受到处罚的“三类人员”共计174人次。三是严格建筑业企业证书管理, 发现伪造证书的, 坚决进行严厉处罚。2007年, 对无视国家法律, 伪造安全生产许可证书、出借建筑企业资质证书的两家建筑施工企业进行了处罚。通过处罚, 有效地打击了多年来困扰我区建筑市场的伪造企业资质证书、项目经理证书, 以及安全生产许可证书等顽症, 给造假和妄图以假乱真的企业和相关人员敲了警钟。

4. 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工作。

2007年, 先后组织6次安全生产大检查, 共组织18个检查组对375个工程进行了检查, 发出《建筑工程安全隐患整改建议书》102份、《建筑工程安全隐患停工整改建议书》71份。我厅改变过去检查过的工程不再复查的做法, 采取对检查中责令整改的工程再进行“回头”复查的方式。通过“回头”看, 全面了解被责令整改的工程项目的整改情况。凡是同一个项目两次检查不合格的, 一律进行严肃处罚。2007年, 全区共复查了28个工程, 其中有7个整改不力的项目被通报批评, 并处以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30天的处罚。在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方面, 2007年, 重点对高大模板、深基坑、脚手架、垂直运输起重机械的安装拆卸等危险性较大工程进行专项治理。在专项治理中, 全区共组织专项检查411次, 涉及建筑施工企业231家, 检查项目4316个;其中, 检查高大模板支撑体系、起重机械设备共763个项目, 及时消除了各类安全隐患。由于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和专项治理, 安全生产形势有了根本好转, 2007年8月到12月建筑施工黄金季节的5个月时间内, 全区只发生了4起事故, 平均每个月不到1起, 扭转了我区建筑施工安全严峻形势的被动局面。

(三) 规范招标投标行为

2007年, 我区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招标投标的监管, 建设工程的招标投标得到了有效监管, 维护了工程招标投标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规范了招标投标的行为。据统计, 全区共发包工程4253项, 工程造价348亿元, 实际招标发包工程2587项, 工程造价248亿元。应招标工程项目和应公开招标项目均达100%。全区工程招标投标没有发生违法违规行为的投诉。

(四) 加强工程标准化定额管理

2007年, 建设厅组织完成了《广西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2007年至2010年“十一五”期间广西地方标准立项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八项地方标准起草、颁布工作, 做到当年立项、当年获得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专家评审通过、当年颁布实施, 使我区地方标准制定工作, 尤其是节能减排标准制定工作, 从全国落后省 (区) 倒数第二名一跃成为中南地区、西部地区的第一名。此外, 还组织完成了05版《广西市政消耗定额》的颁布等工作。

(五) 抓好清欠工作, 防止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

2007年, 我区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严格建设工程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备案制度, 严格审核工程项目建设资金和工程施工承包合同履行情况, 对建设资金不落实或有拖欠工程款的不予办理施工许可证, 对建设单位不按合同支付工程款的, 不予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通过上述措施, 有效地防止了拖欠工程款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据统计, 一年来共解决剩余拖欠工程款2394.91万元, 接受单位和群众上访192件, 及时妥善处理了拖欠工程款疑难问题, 维护了建筑施工企业和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此外, 我厅还与自治区监察厅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区14个市及14个县 (市) 进行检查, 督促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施工企业加强管理, 切实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六) 部署开展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开展二级建造师考核认定收尾工作, 开展一、二级建造师临时执业资格的评定工作, 以及开展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和三类人员安全生产合格证书有效期届满的延期等工作, 为我区建筑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同志们, 2007年, 我区建设工程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建设工程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要做好建设工程的管理工作还有很多扎实细致的工作要做, 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工程质量安全方面, 由于受经济发展和人才资源的制约, 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还不平衡, 城市与城市之间、县城与县城之间还存在差异, 从业人员对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了解程度和熟练程度参差不齐。重市场、轻质量、轻安全的现象仍然存在。安全生产不容乐观, 高处坠落、坍塌等事故屡有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和工程款现象仍很严重;装饰装修市场管理不到位等等。针对存在的问题, 我们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同志要加强研究, 找准突破口, 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不断加强和改进监管方式和方法, 确保我区建筑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2008年建设工程管理工作设想

2008年, 建设工程管理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区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招标机构、工程造价机构和工程检测机构, 以及建筑业企业、监理企业等, 要紧紧抓住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机遇, 积极投身到北部湾经济区全面开放开发的建设中去, 加快建筑业的发展。要按照全区建设工作会议的部署, 解放思想, 转变工作作风, 提高工作效率, 努力搞好我区城乡建设工程管理工作, 以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为重点, 整顿建筑市场秩序, 规范建筑市场各方责任主体行为, 建立建筑行业诚信体系。推进企业改制改革、工程造价改革, 为建筑施工企业做好服务。

(一) 继续加大质量安全监管力度

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是建设工程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务必高度重视, 不得有半点放松麻痹思想, 要加大监管力度, 确保我区工程质量安全。

1. 加大监督执法检查力度, 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和施工图审查, 规范各方主体质量安全行为, 对管理混乱造成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要依法进行严厉处罚。严格监督执法是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 也是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在监督执法工作中, 切不可碍于人情或拘泥于保护行业企业的传统思维方式, 绝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于违规项目一定要严格依法处罚, 不要怕得罪人。监督执法不能心慈手软, 否则质量安全生产就会滑坡。要严密监控和消除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环节的各类安全隐患, 确保我区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质量。

2.全面实施住宅工程逐套验收制度。对于尚未开展这项工作的个别县, 要督促它们抓紧实施, 争取在2008年全区范围内所有新报监的住宅工程竣工全部实施逐套验收, 消除质量通病, 减少质量投诉事件的发生。全区住宅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率要求达到100%, 住宅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率要求达到100%。

3. 严格控制安全生产伤亡事故指标。2008年, 全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死亡人数力争控制在25人以内, 比上一年度减少10%以上;百亿元产值死亡率力争控制在4.2人以下, 比上一年减少10%以上;杜绝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安全生产事故。为此各市、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在建筑领域内切实建立起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今天, 我厅将与各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 各市要严格控制建筑施工安全事故, 确保不突破本年度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数。

二是严格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 强化安全生产许可证动态管理。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建筑施工企业, 一律不准从事建筑施工活动。已经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发生安全生产死亡事故的, 立即处以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处罚和收回项目负责人、安全员的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 并责令限期整改。

三是完善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投入长效保障机制, 推广质量标准化工作。2006年我厅印发的《广西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及使用实施细则》, 把安全投入经费由原来占工程直接费的1%, 提高到占总造价的4.83%左右, 并明确规定安全防护和文明施工措施费用作为不可竞争费单列, 不得进行投标竞价。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一定要把这项费用监管到位。

四是组织开展全区建筑施工质量安全、建筑节能执法检查和安全措施费使用、检测机构工作情况检查, 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情况检查、工程监理企业履行安全生产职责情况以及层级监督检查。继续开展以预防高处坠落、坍塌事故为重点的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建立重大危险源台帐, 开展对脚手架、施工人员安全帽使用、起重机械设备、高大模板和临时用电安全的专项治理。

五是各市、各施工企业要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和应急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我区建筑施工、防灾抗灾的应急处置能力和保障能力。要督促各施工企业做好建筑农民工的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工作, 提高农民工安全生产的自我防范意识, 搞好生产安全。

(二) 规范建筑市场行为, 建立市场信用体系

1. 按照《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要求, 今年上半年将开始对全区建筑业企业的资质条件情况进行核查。主要是核查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实施对建筑业企业资质许可的情况和企业的资质条件情况, 通过核查, 及时纠正资质许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达不到资质等级标准的建筑业企业, 将被责成进行整改, 在整改过程中, 企业不得参与投标, 不得申请资质增项。整改不合格的, 吊销其资质证书。此外, 我厅还将开展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招投标代理机构的检查等。

2. 建立建筑市场信用体系, 严格执行建筑市场失信惩戒制度。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各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要加强对工程的日常巡查和随机抽查, 对于屡屡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的企业, 要采取信用惩戒和行政处罚相结合的办法, 通过通报、公示等强化市场监管手段, 对于情节严重的, 要依法予以处罚, 直至清出市场。根据建设部关于《启用全国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的通知》要求, 从2008年1月1日起, 我区建立建筑市场诚信信息收集、填报、公告、发布制度。发布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诚信行为记录, 重点对失信行为进行曝光。按照建设部《全国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规定, 实施对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招标代理机构、造价咨询单位、检测机构和施工图审查机构等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不良行为进行处罚。处罚结果在广西建设网上公布和上报建设部网上全国公布, 以进一步加强对我区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动态监管, 推动完善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营造建筑市场诚实守信的良好环境, 为信用良好的企业和人员提供展示平台。

(三) 抓好招标投标监督, 确保标准定额管理到位

1. 各市要认真贯彻国家发改委等9部委联合发文的《关于做好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和标准施工招标文件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 加强招标投标监督管理, 完善招标投标制度, 规范招标投标行为, 确保招标投标的公平、公正、公开;推进工程造价改革, 建立市场价格机制;加强对国有投资项目的招标投标监督管理, 严肃查处招标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认真处理好招标投标的各种投诉问题。

2.2008年, 抓紧完成《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工程招标代理从业人员业绩信用登记手册》、《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工程招标投标行政监督工作导则》、《广西壮族自治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活动投诉受理工作程序》等招标投标管理规定的制定, 争取征求意见后出台实施。

3. 加强地方标准编制和标准的宣贯工作。按照自治区“十一五”规划期间2008年度批准的《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等18项地方标准立项计划要求, 做好2008年度地方标准编制工作;争取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办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办法》;组织学习宣贯《广西壮族自治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8项广西地方标准。

4. 进一步加大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标推广力度。对于尚未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标的县 (市) , 要求在2008年内全部实行。同时, 建立由市场形成工程价格的机制, 改进工程造价咨询服务, 推行企业定额, 规范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总承包企业与分包企业的估价行为, 及时做好各种生产要素价格的费率测算和发布工作, 调整完善工程计价标准。

(四) 继续清理旧欠, 着力推行清欠“十一项措施”

上一篇:TM卡售水系统使用说明书下一篇:对律师行业不正当竞争问题的法律思考/邓晓霞法律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