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的教训

2024-05-22

金融危机的教训(精选6篇)

篇1:金融危机的教训

中国是全球贸易大国,也是资本的流动大国,很多资本流向海外,对中国会有很大的冲击,但是我们有机会去吸取很多深刻的教训 比如说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资本金流动性,避免膨胀,避免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泡沫,都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中国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甚至是监管部门的官员,有些是华尔街回来的,有些在美国受过教育,他们一直把华尔街作为样本来效仿的,这次给了他们什么样的教训? 美国的经济还是全世界最发达、最成熟的经济体系,他们也走了很多弯路,作为后来者我们不要重蹈他们的覆辙,我们会吸取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教训,才能够缩小差距,甚至超越他们。这个最大的教训或者错误是不是就是监管?需要继续加强监管。体制监管这是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金融机构本身就有风险,还有宏观经济,经济体一定是有资产泡沫的形成,所以监管是一方面,但监管不是全部。鲍尔森最近也说过,如果救援计划不迅速通过的话,美国的整个银行体系将会崩溃,这句话是不是有一些夸张,有一些耸人听闻,我们看到这次金融风暴波及的还是那些高风险的投行、保险、对冲基金等等,美国的银行体系还是相当完整,相当有实力的。这个描述不够准确,这是从房地产贷款,低收入阶层的二级贷款机构,所以不是投资银行的问题,是整个金融体系的问题。这次的危机也是超出了想象,跟经济大萧条不能相提并论,当时美国政府是失败的,所以我们不要重蹈悲剧。可不可以理解,美国对银行产业的监管是相当成熟的,因为对投行监管不力,所以导致银行产业为他们买单? 房地产的泡沫,按揭贷款,这次的问题是很多基金,很多持有,总而言之金融危机爆发,恰恰美国对次按揭贷款的标准没有监管,放任自由,所以导致了这个后果。认为次贷危机这样继续发展下去的话,对中国经济究竟会产生什么影响? 我认为有些影响,但我不会把把影响看得太大,中国是一个二元经济的国家,我们既有市场,又有资源,我们十三亿人口就是个市场,我们把亚洲四小龙甩得很远很远,就是在危难中很快崛起,危机也是机遇,就像赛车一样,很多车摔倒了,这个车很快超越,这是历史性的超越,而不是一般的超越。我们出口的增速已经开始放缓,对出口的影响恰恰是这场危机对中国最大的影响,对我们的实体经济影响可能比我们的金融服务,或者说对我们的虚体经济更大。而且远远大于持有的不良债券的资产。对不良资产债券有很多不是很确定,已经看到的是外需的下降。这种增速放缓势头是否会越来越强劲,我们要做什么样的心理准备? 从目前来看美国已经很明显了,降到个位数,对欧洲的出口已经在下降,刚才报道已经报道了,我们正在争取拉美的出口,包括其他一些可能的国家,这是一方面的准备。另外我们看到这次危机对我们的冲击更多的要看到美国增长模式的毛病,房价上涨,扩大消费,GDP上涨。中国是出口主导性模式,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点都暴露了,所以中国不可能长期以出口为主导模式,更多的要看到我们尽快地回到内需,特别是扩大以消费需求为主导的预期,这个潜力很大。但是这个是需要时间的。对出口的影响可能对中国制造近乎残忍的雪上加霜的消息,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人民币汇率升值有压力,劳动力成本提高有压力,现在又遇到了外国市场不接单,更是压力。您对这些中小企业,对这些中国制造有什么建议?用什么样的智慧帮他们度过?实际这是几方面。一方面是企业本身,比如说降低成本,比如说加快创新,当然这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比较难的事,另外政府方面应该支持,在资金比较紧的情况下如何改善机构,向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倾斜,这需要很多的政策措施支持。担保、利率优惠等等。还有在资本市场上面,面向中小企业效益好的、有发展前途的企业,让它上市,按照现在两个交易所上市的门槛太高,包括证交所的门槛太高,还可以降低,欢迎真正的好企业、小企业上市。当然还有私募股权,方方面面给予支持。包括一些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基本的财务状况、财务报表做得不太成功,政府应该给予帮忙,咨询工作的帮忙都可以做。服务中小企业扩大内需本身不是一个乡镇可以完成的。除了扩大内需之外,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刺激美国的需求,我最近跟很多美国朋友联系,特别是美国中产阶级,他们的生活确实受到影响,以前印象中的美国人都是花钱大手大脚,借钱花,现在真的是影响到他们很多消费习惯。我完全没有想过刺激美国消费,而是想到现在有这么大的事,是因为美国几年来过度消费引起的,所以解决这些问题就是调整,调整是痛苦的,必须减少消费,世界经济才能平衡。拉动国内自身的消费。在出口上有没有其他的策略,比如出口贸易能不能往新兴国家调整。这个实际上已经在做了,我看到企业和媒体上讲的情况,他们实际已经在做,已经在努力,当然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比较短的时间内。应该说中国是无法扭转全球经济不好的趋势,但是我们可以做的是,华尔街以及波及全球的金融风暴对中国的影响降低到最小,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国家的财政政策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支持? 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方面,在刺激消费方面,比如经常提到的个人所

得税的标准问题做调整,比如对于有些行业、企业能不能在刺激有效供给方面降点税,最后还是有利于经济增长,最后还是有利于财政收入。这方面还可以做。刚才说能不能扭转这个局面,其实我们现在这种状况,全球不平衡,中国这边是出口主导,高储蓄低消费,美国是低储蓄高消费,所以不平衡。美国已经次贷危机了,我们扩大内需、扩大消费是从根本上扭转出口主导的正常模式,也是从根本上来协助世界经济平稳发展。坚持说中国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是一定坚持下去的,不能动摇的,现在还坚持这个观点吗?实际上是媒体误读了,我讲从紧的货币政策的时候,是讲人民币增值的背景下,中央银行始终很清醒,美国教训、日本教训都告诉你必须实行从紧货币政策。但是我第二句话讲的,媒体不愿意做具体的报道。当前我们从紧的力度合适不合适,是过紧还是正好,我认为按照贷款的增长额减去国家增长率以后的实际增长来看,7月份的贷款实际增长6点几,8月份是5点几。我的观点是过紧了,应该放松,这个媒体没报道。如果把它变成对央行制订财政的机构,对银行是什么建议? 我说这个话是在降息之前说的,当然银行不一定是按照我的思路降息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中国应该从华尔街的教训中学习些什么? 我觉得这次是加强了人们对国家领导能力的信心,中国政府在过去三十年都很好地的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几年前发生的亚洲金融风暴中也抵御住了外界的冲击。现在新的参与者也加入进了世界经济舞台,中东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中国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美国也许将不再是一枝独秀。

扩大内须

老百姓已经开始不消费了,开始减少消费了。这一点我们得要特别地引起警惕,因为对中国这样的以出口为非常重要的推动GDP增长的国家来说,美国经济放缓,(对)美国的出口减少,会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对我们冲击非常大。像2001年,美国经济当时衰退的时候,我们的出口就从30%几一下滑到6%左右。所以我们不能低估当美国的需求下降的时候,对我们出口的这种需求的下降这种影响。当外部需求明显减少的时候,我们是否选择已经不是很多了,唯一的选择就是拉动内部的需求?中国我们没有太多选择,整个的全球经济现在看来都成了问题,那么这时候以出口为主的,或者说出口拉动的我们的经济增长,肯定会受到比较大的冲击,所以我们现在得赶紧采取一些措施,使我们内需要增加,来补偿一部分这种外需减少的这种影响。我们刚才看到美国的民众的确开始减少消费了,情况确实不容乐观。我们刚才也聊到了中国的应对策略,那么首先我们想应该再提一下温总理那句名言,在天津达沃斯峰会上说的,他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对于中国,对于全世界的人民投资者来说,但是这种信心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应该从哪里来?首先得要从我们自己的这个应对政策方面来,因为从情况看来,这个我们的外需会下降,这已经是,应该来说是很清楚的了。实际上我们现在很多的出口企业现在已经非常困难了,所以我们现在就靠我们内需来启动起来。您赞成我们中国现在动用外汇储备或者说我们的主权基金,开始投资华尔街的这些金融机构,或者是美国这种优秀的上市公司,现在股价被严重低估的上市公司吗?我觉得这也是现在市场上一直在讨论的抄底问题,我们现在一共有三部分钱,一部分钱是外汇储备,这部分应该来说是对国家来说减低风险的非常重要的一笔资产,这笔资产药非常谨慎,非常保守地投资。第二笔钱是我们中国投资公司,因为它毕竟是国家的钱,那么也得要相对比较谨慎。第三个是我们企业对外的投资,对于这部分我觉得倒可以更开放一些,因为从企业来说,它更了解它的对手。那我们再回到您刚才提到的内需得这个话题上来,拉动内需谈何容易?日本当时进入萧条期的时候,说了十几年要拉动内需,也没有拉起来,我们中国在过去的历史上,拉动内需的政策很多,但是效率好像也并不是很高。这个启动内需,可能我们要有更宽的思路,或者说更多的方式。举几个例子,第一个,比如我们的中小企业,目前我们中小企业是比较困难的情况,那么如果我们在中小企业融资这个领域如果我们能够闯出一条新路来,很可能它就会能够制造大量的内需。我觉得另外一个内需的领域就是民生领域。这个从很长时间来说,我们对民生的投入是不够的,这里头很多的领域,你比如说卫生、医疗领域,比如说教育领域,比如说养老保险,比如说低保,因为就是所谓后顾之忧的问题,如果看病难、读书难、养老难等等这些问题得到一些缓解的话,那么可能对每个人都不用存那么多钱,现在中国的这个储蓄率是太高了。看来是全球同此凉热,中国无法独善其身。刚才我们也谈到了很多中国应对的策略,提到了拉动内需,我在想有没有可能,因为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另外一个热议的话题,甚至是辩论的话题,就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问题,有没有可能我们连洗澡带过河,接着应对这

场危机的这个契机,把我们的经济也成功地转型?这个事情正好是我们进行改变我们的发展模式的一个催化剂,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我们做的好的话,很可能从此以后,能够把我们中国经济从外向型为主变成以内向型为主,那么这样的话呢,实际上就打破了原来那种不够平衡的这种经济模式。那需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向着转型的这个方向努力,我们需要先看到一些亮点,很比如说刚才说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民间融资的发展,包括我们民生部分的投资,包括我们节能、环保,那么为什么这些目前都还不太赚钱呢?它是因为我们目前的价格机制理的不太顺。你比如说节能,现在节能并不太赚钱,为什么?因为我们能源价格太低了,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煤炭、火电厂对环境的污染,把这些全部考虑进去,把这个价格加上去的话,很可能太阳能、风能本身也是赚钱的。另外一些领域,你比如说我们刚刚开完了奥运会,在国外很多国家,这种体育这部分要占到GDP的10%左右,而这块在我们几乎是很少的一部分。那么我们能不能趁着奥运的东风,真正地做一个全民的健身运动,全民的体育运动,这个实际上也是一个很大的增长点。但是现在目前外部的经济环境如此地不利于我们的发展,那这种情况下我们去完成这种蜕变需要的时间可能会更长,那么这个时滞会不会导致中国经济出现一个空窗期,出现一个以几年为单位的一个萧条期?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在全球的这种大的金融危机情况下,我们还想保持我们去年的11.9%(GDP增速)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在目前来说“少输就是赢”,如果我们顶过去了,如果我们少输了,那么经过这么一轮大洗牌以后,很可能反而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又一个契机,坏事能够变成好事。

篇2:金融危机的教训

“就大宗商品、货币、房地产和股票价格波动性、以及历次金融危机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来看,自20 世纪70 年代初以来这些年的局面前所未有。”——罗伯特·艾力伯

“有一天,人们回首今日,可能会把美国当前的金融危机评为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危机。”——艾伦·格林斯潘,英国《金融时报》(2008 年3 月16 日)。

“我不再相信市场的自愈能力。”——约瑟夫·阿克曼,法兰克福(2008 年3 月)。

“简言之,这个崭新的金融体系——尽管参与者才华横溢,尽管回报巨大——未能经受住市场的考验。”——保罗·沃尔克,纽约经济俱乐部(2008 年4月8 日)。年来,我们一直在宣传自由金融体系的好处。它带给了我们什么呢?“一场又一场金融危机”是一个不错的答案:拉美债务危机;美国储蓄和贷款危机;斯堪的纳维亚银行业危机;美国房地产危机;日本房地产泡沫和随后的金融危机;墨西哥龙舌兰危机;亚洲和俄罗斯金融危机;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破产;“网络泡沫”;以及现在的“次贷危机”。

卡门·雷哈特和肯尼思·罗格夫最近在一份出色的论文中证明,这些正是我们本应预料到的:银行业危机总是跟随着金融自由化而出现。这并不是说,金融自由化不会带来任何好处。它肯定已经让很多人变得格外富有。它也许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证据有些好坏参半。但有一点几乎是毫无疑问的:危机频繁且代价高昂。

杰勒德·卡普里奥和丹妮拉·克林格比尔提供了自上世纪70 年代末以来93 个国家(即半个世界)不低于117 次系统性银行业危机(其定义为多数或所有银行面临资金枯竭)的信息。在能够获得相关数据的27次危机中,纾困的财政成本达到或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有时远远超过这一比例。

这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但乐观主义者——比如我——可能相信,或至少希望,监管水平正在提高、金融机构的管理更为老练、风险管理更为成熟。最重要的是,这样的乐观主义者会—— 实际上曾—— 相信,全球最为发达的金融体系,尤其是美国,代表着新的以交易为导向的复杂金融的希望之乡。

就在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前,我撰写了一篇关于“新金融资本主义”的文章。我在文中提出,现在“我们见证了全球对地方、投机者对管理者、乃至金融家对制造商的胜利。我们正见证着20 世纪中叶的管理资本主义向全球金融资本主义的转变。最重要的是,上世纪30 年代经济大萧条之后饱受遏制的金融行业再次摆脱了束缚。”我在文章的最后总结称:“我们勇敢的新资本主义世界与20 世纪初有许多类似之处。但在很多方面取得了突破。它带来了令人兴奋的机遇。但也在很大程度上没有经受过考验。”

考验几乎是立刻就降临了。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最新一轮危机——2007 年和2008 年的“次贷与信贷冻结”——是过去30 年最重大的一次。是什么让这次危机意义如此重大呢?它考验着我们最为复杂的金融体系。它发源于全球最发达经济体的核心,发源于最有见识的金融机构达成的交易,这些金融机构运用最为聪明的证券化工具,并依赖于最为成熟的风险管理。

即便如此,金融体系还是崩溃了:商业票据和银行间市场处于冻结状态;证券化票据产生了辐射效应,评级机构提供的评级近似于幻想;央行不得不注入巨额流动性;恐慌的美联储不仅被迫以空前幅度降息,还要拯救券商贝尔斯登;银行自身也不得不从一切可能的地方寻求紧急增资。

篇3:当前金融危机的七大教训

首先,需要敲定一套全球通用的会计准则。在全球市场上,并不能仅仅因为各种机构分处不同国家,就认为在会计和信息披露标准上各自为政的现象是合理的。

第二,世界主要市场的金融监管当局需要按照广泛一致的原则重新架构。每个国家都需要一个有政治权力的财政部长,一家中央银行和享有宽泛授权的单一金融服务监管机构。

第三,财务报表需要完全透明,任何信息都不应当遗漏。表外投资工具突然返回资产负债表并造成浩劫,这正是对信息披露原则的嘲讽。

第四,必须将所有金融工具彻底向监管者报备。如果金融市场中很大一部分人都对风险视而不见的话,任何监管者都无法对风险和系统的健康度作出评估。

第五,监管者应该对参与市场的所有金融机构进行监督,而不论其享有何种特许权、居于何地,法律地位如何。

第六,对于难以估值的资产,需要废除“以市值计价”的会计准则。问题出在那些以投资目的持有的证券产品,以及那些在周期的特定时期并无明确可见市场的投资工具。

篇4:金融危机七大教训等

在政策制定者和监管机构开始考虑采取监管措施处理这些问题之际,我相信,反省此次危机中出现的一些教训是有益的。

首先,风险管理不应完全建立在历史数据的基础之上。过去几个月里,我们不止一次听到“倍数标准差事件”这个说法。如果计算出来要20年才发生一次的事件实际上出现的更为频繁,那么不需要数学家也能明白,风险管理模型没有反映真实结果的分布。我们的行业必须在加强和改进情景模拟分析和压力测试方面做得更多。

第二,太多的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只是将他们的风险管理外包出去。他们依赖评级机构进行基本的风险分析工作,而不是自己进行分析。在投资初始和期间都是这样,他们没有注意到财务恶化的其它指标。

这种对信用评级的过度依赖与他们渴望的3A评级的稀释同步。2008年1月,全球有12家评级为3A的公司。同时有债务抵押债券(CDO)等64000个结构性金融工具为3A评级。指责评级机构信用判断失误是容易和恰当的。但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不是他们一方。参与这一过程的每一家金融机构都不得不分担责任。

第三,规模很重要。例如,无论你持有50亿美元还是500亿美元理应为低风险的超级高级CDO债券,按比例计算,发生亏损的可能性是一样的。但如果你持有500亿美元头寸的话,计算失误的后果显然要严重得多。

第四,许多风险模型错误地假设,头寸可以被完全对冲。在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崩溃和新兴市场危机之后,各种一篮子指数和信贷违约掉期(CDS)等新产品被创造出来,以帮助抵消各种风险。然而,作为一个行业,我们没有足够仔细考虑流动性枯竭、难以进行有效对冲的可能性。

第五,风险模型未能评估结构性投资工具等资产负债表外活动固有的风险。目前似乎明显的是,拥有庞大资产负债表外头寸的公司经理没有认识到自己暴露的经济风险的全部规模;同样令人担忧的是,他们的交易对手没有意识到这些工具的全部规模,因此不能准确评估业务风险。

第六,复杂性打败了我们。金融行业中管理新工具的经营能力,未能跟得上它们的增长。结果是经营风险显著增加,这对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最后,而且可能是最重要的,金融机构没有足够准确地计算资产价值。我听一些人辩解称,公平价值会计准则——按当前价值记录金融资产和负债——是加剧信贷危机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不这样认为。如果更多的机构一开始就正确评估他们的头寸和义务,他们将会置身于减少风险敞口的更好处境。 (高盛首席执行官劳尔德·贝兰克梵)

要注意国民财富的流失

中国不能只顾抓GDP,还要注意国民财富的流失。今天如果不真正了解国外的情况变化,就好像有点瞎子摸象,如果对国外下一步变化不清楚,我们也很难拿出正确的国内对策。现在就好像坐在一个热锅边,到底这个锅炉下一步还会有什么变化,会不会爆炸?还不清楚,但我们应该有准备。现在是心脏出问题了(指美国),腿肚子还能转得动吗?中国已经深深地卷入了全球化,在这次世界经济危机中能独善其身吗?

外部环境会给我国带来什么影响呢?我的判断是:世界性的金融危机还远没有结束,可能今年还要恶化,有些问题还要进一步暴露,比如说金融机构的问题。现在一些大银行的统计数字都出来了,情况都非常差。有人担心下一步花旗银行甚至要破产,有人呼吁要警惕第二波金融危机。如果西方金融机构情况进一步恶化,一定会进一步影响到实体经济,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会进一步加剧。

当前,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应当在流动性方面。大家都挺乐观,认为我们的银行体系、银行状况都很正常,但我们应当有所警惕。我国的银行质量今年的确比往年好,但我为什么担心流动性呢?因为我们现在国内流动性充裕是建立在大量国外资金涌进中国来,建立在国际热钱的基础上。现在国际热钱在中国还没有大规模地转移,但转移的迹象已经开始。2008年最后一个季度,我国的国际帐户基本上是净流出的,平均每月净流出大约几百亿美元。我判断国外的热钱在国内至少有五六千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四五万亿,也就是说在我们整个46万亿的金融资产中,至少有五六万亿或者四五万亿是可以随时流走的热钱,这个流向问题我们要好好观察。

西方投资者对中国银行股的担心难道没有道理吗?西方国家对中国难道没有阴谋吗?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西方投资者的担心是有道理的。这是因为摆在中国当前最大的难题是国内庞大的房地产存量过剩。据我的估计,目前我国房地产实际上已处在严重过剩的状态。有的城市前几年盖的房子三四年都消化不掉,譬如长沙、西安、北京,是地地道道的生产过剩。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房价有继续下降的趋势。然而,房价下降对银行业带来的风险是巨大的。

流动性减少,会很快影响我国的投资与消费,马上就会影响到我国的财富效应。这个问题我们要关注,特别是还要警惕我们的外汇储备。这些年积攒下来的外汇形式的国内财富正在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危险。如果美国今后熬不下去了,美国成了不负责任的国家,如果它要放水印钞票的话,我们国家的外汇储备就要来一个大贬值。

我国外汇储备的购买力问题在去年已经显示出来了,2007年8月到2008年8月这12个月期间,由于外部产品的涨价,使我们国家额外多付出3000亿美元。外汇每一次贬值,我国的购买力便缩水一次。去年一年,欧元、英镑、澳元等货币的大幅贬值,使我国很多居民手中的外汇资产大幅贬值,很多人的私人资产大打折扣。所以,汇率的变动,使我国储蓄性的国民资产每时每刻都在遭受着损失。前些日子我在山西讲课,一个大学校长告诉我,他在英国工作时积攒的几万英镑,现在已经贬值了1/3。仅仅半年的时间,约合15万人民币的个人资产蒸发了。

外汇储备的购买力如果出现大幅度下降,这么多年我们辛辛苦苦积攒的国民财富就缩水没有了。所以今后我们要紧紧盯住这两大块,一个是外汇的损失,一个是热钱的流出,这都是对中国最致命的危险,这两大块加起来至少折合10万亿以上的国民财富。所以,这场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不仅是国外订单减少的问题,不仅是国外市场需求缩小的问题,更严重的是中国积蓄的国民财富造成重大损失的问题,这个损失我们不能不引起重视。

避开了国际风险之后中国才能安全地进行国内建设。我们现在还有能力搞内部挖潜,我们可以通过向内转,摆脱对外部的严重依赖,但是就怕我们的国民财富受到严重的损失,这个损失会导致国力严重下降。所以我们要认清当前的世界的确已经处在一个全球性的大萧条之中。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要找出正确的对策,尽可能地减少损失,并且在西方衰退的过程中加快本国的发展。外部世界还在继续演变,我们不能忽视,不能掉以轻心。 (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 仲大军)

中国不能盲目乐观

我们国家对认识问题的分析框架要转变一下了,对我国的经济问题要放在全球经济的大框架中进行观察,中国经济已经是世界总体经济的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受外部经济的影响。以前的世界是一个麻袋装了一堆土豆,各个国家有相对的独立性。现在的世界,国与国之间已经连为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目前的问题是美国这个世界经济的心脏出了问题,大家设想一下,心脏出了问题,小腿肚子还能转吗?肌肉还有劲吗?这次世界经济衰退可比1998年严重多了,中国决不能盲目乐观。

这么多年了,居民消费仅占GDP的36%,提高到40%行不行?每年增加4个百分点行不行?我们的财政功能就是向上抽水,没有向下灌水的机制。发展了这么多年,我们国家没有建立起一个自循环的系统,社会保障范围狭窄,整个社会连个毛细血管都没有。看看每到过节,农民工在火车站都挤成什么样子了!这是一种多么畸形的经济发展!

篇5:08年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和教训

原因:

雷曼兄弟破产,美林被收购,AIG急需巨额现金来摆脱财务困境,08年来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震惊了全世界,一时人人自危。究其原因美国的经济危机表面上是由于次贷危机引起的,深层原因是则是美国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失衡、经济基本面出现问题。

08年由于次级贷款无法偿还,导致债券减值,即所谓的资产减记。后来亏损越来越大,但好多公司却钻了会计审查的漏洞,并没有做相应的资产减记,而是把当时的市价还记在现在的账上,将这种亏损隐而不报。而由于次贷进一步加大,美国的金融危机便一触即发,汹涌而来。

当前美国金融危机宣告了上世纪80年代末由“华盛顿共识”所确立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破产。美国经济最大的特点是虚拟经济,即高度依赖虚拟资本的循环来创造利润。虚拟经济本身并不创造价值,其存在必须依附于实体生产性经济。当前的美国金融危机是经济过度虚拟化和自由化后果的集中反映

此外,金融生态中的问题,也助长了金融危机进一步向纵深发展。金融生态本质上反映了金融内、外部各要素之间有机的价值关系,美国金融危机不仅仅是金融监管的问题,次贷危机中所表现出的社会信用恶化、监管缺失、市场混乱、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正是金融生态出现问题的重要表现。

教训:

1.08年雷曼兄弟破产,美林被收购,AIG急需巨额现金来摆脱财务困境… 这些事实再次证明了放任市场自由发展最终将导致市场危机,金融自由化必须慎之又慎。因此对内我们要严格控制金融混业经营带来的连锁风险,对外更要控制金融开放的业务范围和节奏,设置适当的“防火墙”,防止国外金融危机对本国金融体系的传染。

2.发展虚拟经济必须和实体经济紧密结合。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既可实现产业升级,又可有效防止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变质为泡沫经济。

3.美国的金融危机还警示我们,在开发金融衍生产品的同时必须加强相应监管,避免过度开发,从而控制风险规模。

4.必须加强对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本来可以分散风险、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效率,但当风险足够大时,分散风险的链条也可能变成传递风险的渠道,美国的次贷危机很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当前我国正在鼓励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美国的金融危机警示我们,在开发金融衍生产品的同时必须加强相应监管,避免金融衍生产品过度开发,从而控制风险的规模。

篇6:金融危机的教训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

什么是国际金融危机

国际金融危机是指一国所发生的金融危机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到其他国家从而引起国际范围内金融危机爆发的一种经济现象。

国际金融危机定义

国际金融危机是货币危机、信用危机、银行危机、债务危机和股市危机等的总称,一般指一国金融领域中出现的异常剧烈动荡和混乱,并对经济运行产生破坏性影响的一种经济现象。他主要表现为金融领域所有的或者大部分的金融指标的急剧恶化,如信用遭到破坏,银行发生挤兑,金融机构大量破产倒闭,股市暴跌,资本外逃,银根奇缺,官方储备减少,货币大幅度贬值,出现偿债困难等。

货币危机

国际货币危机,即一国货币汇率短时间内出现异常剧烈的波动,并导致相关国家或地区乃至全球性的货币支付危机发生的一种经济现象。

债务危机

国际债务危机,是指在国际债券债务关系中,债务国因经济困难或其他原因,不能按照债务契约规定按时偿还债权国的债务本金和利息。从而导致国际金融业(主要是银行业)陷入金融危机,并严重地影响国际金融和国际货币体系稳定的一种经济现象。

银行危机

国际银行危机,是指由于国际银行也出现信用危机,从而导致地区性或全球性银行也出现经营困难甚至发生银行破产的一种经济现象。

国际金融危机主要表现

国际金融危机的基本特征:金融领域所有的或大部分的金融指标的急剧恶化,以至于影响相关国家或地区乃至全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主要表现有:

1、股市暴跌。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主要标志之一。

2、资本外逃。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又一主要标志之一。

3、正常银行信用关系遭到破坏,并伴随银行挤兑、银根奇缺和金融机构大量破产倒闭等现象的出现。

4、官方储备大量减少,货币大幅度贬值和通胀。

5、出现偿债困难。

国际金融危机产生原理

很多人感觉到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都在问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很多经济学家通过各种理论、模型,以专业的角度向大家长篇大论地讲解,可是很多人听过之后还是弄不明白金融危机到底是如何发生的。

通过《两兄弟种粮》的故事通俗地讲解一下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原理。

很久以前,地球上有一块不为人知的荒岛,后来探险家们前往世界各地探险,无意中惊奇地发现这块荒岛地域辽阔,地质肥沃,环境也还不错,这一消息传开后,人们不远万里竞相前往这块被誉为宝地的荒岛圈地、抢地。有一家哥弟俩人也结伴前往,好不容易圈占了一处肥沃的土地,与此同时,其他一起赶来到邻居、同行人也抢到了划归自己名下的一块地,就这样,这块荒岛很快就被人们瓜分完毕了。

两兄弟看到眼前这么大块地,激动无比。哥哥说:“弟弟,我们把地划分为两半,一半由我种植土豆,一半由你种植小麦,怎么样?”。弟弟听后说,“分成两半地可以,但是我喜欢吃土豆,不喜欢吃小麦氨。哥哥说,“没关系,等我们各自种植丰收后,我把我收获的一半土豆给你,你把你收获的一半小麦给我,这样我们俩吃的还能够丰富一些,生活不是很好吗?”弟弟一听,觉得哥哥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就采纳了哥哥的建议。这一年,哥哥用新圈占土地的一半种上了土豆,弟弟用另一半土地种上了小麦。第一年风调雨顺,两兄弟在各地的田间辛勤劳作,土豆和小麦都丰收了,哥弟俩人按事先的约定交换了粮食,每人都有土豆和小麦,生活过得很美好。

可是第二年岛上的气候发生变化,不再风调雨顺了。哥哥种植的土豆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没有了收成,但是弟弟种植的小麦基本未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依旧有很好的收成。这时候,哥哥为自己的生计而犯愁了,但是想到弟弟种植的小麦还是有收成的,自己也不能在这块岛上挨饿,于是和弟弟商量,说自己先写一张借条,借弟弟的小麦先把生活问题解决了,等自己种植的土豆丰收了再多还一些土豆给弟弟。弟弟想到,都是自己的亲兄弟,不应该让哥哥饿着啊,而且哥哥一向说话算数的,所以就把自己收获的小麦分了一半给哥哥,自己手里拿了一张哥哥坚持要给他的借条,并存放到了床头的箱子底下。

春去秋来,转眼就到了第三年,哥哥本来是要把土豆种出来还给弟弟的,但是第三年天公还是不作美,气候条件更恶劣导致土豆颗粒无收。没有办法,哥哥只好厚着脸皮再次向弟弟借小麦,自己仍然写了一张借条给弟弟。

当哥哥从弟弟那里拉回小麦,走进屋子时脑子里瞬间想到:原来这一年我不忙关系也不大啊,我没有吃的时候弟弟是会借小麦给我吃的。就这样,从第四年开始,哥哥就不再用心种土豆了,心里盘算着大不了到时候打一张借条。尽管第四年气候很好,但是哥哥仍然没有用心去打理自己的田地。不过这时候哥哥也在琢磨:要是弟弟不再借给我土豆怎么办?哥哥开始为自己的生活准备后路。想到周围几年前一起到岛上来的人,哥哥就在岛上周游看了一圈,看到周围的邻居种着大豆、梨子、苹果等等,都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哥哥灵机一动,对一个种苹果的邻居说:“你看我家有小麦,我弟弟种植的小麦产量更是丰盛,你能不能借些苹果给我,我给你一张借条,以后用小麦交换?”种苹果的邻居不知道两兄弟是独立经营,只知道他们家的小麦产量的确很多,想到小麦还是耐以生存的主要粮食,所以就借出了苹果,自己留下了一张哥哥写的借条。哥哥见到此笔交易做成,迅即如法炮制,结果是周围的邻居各自都收到了借条,哥哥想到即将到手的满屋子食粮,心想自己不用种粮也能够过上富足、自由的生活,心里乐开了花。

哥哥由此没有了种庄稼的心思,心里面打起了各种算盘。他盘算着要是弟弟不给小麦怎么办?这可是要用来和周围人进行交换的。这位哥哥的脑袋瓜的确异常敏捷,心里一合计,干脆就不再想种地的事情了,索性在本应用来种土豆的土地一角搭建了一个炼铁的炉窑,制造了大刀,并将第一把制作完成的大刀挂在自家门口。

很快第五年就到了,弟弟要来向哥哥兑现借条,取回自己多年想要的土豆了,到了哥哥家的门口,看到此处门庭若市、人来人往,走过哥哥家挂着大刀的门,继续往屋子里走,看到房屋内壁都挂着寒光闪闪的大刀,越往里走心里越是感到害怕,到了屋子大厅一看,厅里虽然小麦不多,但是其他的谷物粮食倒不少,弟弟本来是想要回土豆的,但是看到杀气逼人的大刀和其他粮食,心里想,“哥哥虽然没有土豆,但是还是有其他粮食,应该还得起”。由此作罢,弟弟也就不再向哥哥提及自己的土豆,还收到了哥哥给自己的又一张借条。以后的日子,弟弟手上的借条越来越多,哥哥的日子越来越舒服。

空闲下来的哥哥后来想,这样做还是不行,索性就在种土豆的地上盖起了房子,开了一家酒吧,提供了一个邻里、路人可以饮酒、喝咖啡的休闲、娱乐场所,于是,越来越多的邻居到了哥哥开设的酒吧里喝啤酒、喝咖啡、拉家常。

一天,前来饮酒的一位邻居喝得起兴,有些醉了,就对同桌的伙伴说:“喝酒真是享受啊,我手里的借条这么多年了,怎么就没有为我带来享受生活的机会呢?”同桌的伙伴一听,就问,“你也有借条?你的借条哪来的啊?”这位喝醉酒的邻居开口就说,“就是这位开酒吧的、这家老大借我东西之后留下的呀。”这一下关于借条的信息曝光了,大家把自己的借条拿出来一看,全是哥哥欠的。这还得了!

故事发展到这一步,问题就出来了,当大家都想要把手上原本认为有价值的“借条”变成自己应当享有的“果实”的时候,事情就闹大了。

放大到国际经济运营中,国际金融危机也就发生了。

国际金融危机成因分析

(1)经济过热导致生产过剩;

(2)贸易收支巨额逆差;

(3)外资的过度流入;

(4)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和不当的汇率水平;

上一篇:如何打造一支优秀的市政施工团队下一篇:高中研究性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