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执行情况的自查报告

2024-05-06

关于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执行情况的自查报告(精选9篇)

篇1:关于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执行情况的自查报告

关于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执行情况的自查报告

市编办:

根据市编办 《2011 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执行情况考核实施 方案》(淮编办[2011]78 号)文件要求,市供销社高度重视,对照考核内容,进行认真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机构编制管理总体情况 市供销社机关行政编制 22 人,其中县级领导职数 5 人,科 级领导职数 9 人,县级非领导职数 1 人,科级非领导职数 5 人。2011 年调入县级领导 1 人,通过公务员招录考试录取 3 人。直 属事业单位市供销社职工学校编制 18 人。我社在机构设置、人 员配置上均按照规定管理。同时,认真及时执行市委、市政府、市编委研究决定的机构编制事项,没有违反管理权限和程序设立 机构,没有擅自增加编制和领导职数,无机构编制违纪违规情况 发生。严格执行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文件,进一步规范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调配及管理。

二、行政和事业单位改革情况 严格执行上级批准的行政改革方案,落实“三定”规定,按时完成机构改革任务,实施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按时间节点 完成实名制信息录入、核对、报送工作及公示、登记工作,没有 违反规定的行为。

三、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情况 规范事业单位的设立、变更、注销登记工作,实时汇总登 记管理数据,建立规范的档案库。没有出现抽逃、转移开办资金 的行为和涂改、出租、出借《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者出租、出 借印章的行为。认真开展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工作,事业单位市 供销社职工学校虽然教学业务停滞,仍坚持正常年检。

四、机构编制日常管理情况 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在岗人员全部纳入实名制管理管理,并在编制册和台帐中进行实名登记管理。机构编制实行动态管 理,2011 年新进人员均 在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总量的前提下,按 照规定进行配置,并及时办理入编手续。另外,机构编制统计年 报及专项统计工作,都及时完成。

五、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社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在市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与指导 下,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 在:一是单位公务员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没能及时补充年轻的 公务员,队伍老化比较严重。二是对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业务认识 不够,出现年检任务没有全面完成的现象。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加强机 构编制管理,建立并完善长效工作机制。会同组织、财务、监察 等部门,定期组织督查,做好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争取各项工作 迈上新台阶。

跃进水库机构编制自查情况报告

根据《全省机构编制核查工作实施方案》之有关要求,我单位对机构编制相关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 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机构沿革情况 机构沿革情况 沿革 我单位成立于 1958 年(依安县委,依发[1958]72 号文 件),齐编发[2009]101 号文件,我单位机构名称调整为跃进 水库管理站。我单位内设机构共 2 个(依安县编委,依编发[2003]46 号文件),分别为工程管理股和综合服务管理股。

2、编制及实有人员情况 依编[2007]50 号文件核定我单位共有事业编制 15 名,其中行政管理 2 名,专业技术 8 名,生产工人 4 名,工勤 1 名。我单位实有人员 11 人,其中使用行政管理岗位 1 人,专业技术岗位 9 人,工勤岗位 1 人。

3、领导职数及实际配备情况 依编发[2003]46 号文件核定我单位职数情况为:核定 领导职数 1 正 1 副,站长一职为正股级,副站长一名为副股 1 级。现我单位领导职数实际配备 1 正为正股级。

二、存在问题 经过自查,我单位存在以下问题:

1、领导职数副职空缺 1 人。

2、机构编制情况与数据平台不一致。

三、与数据管理平台数据不一致情况及原因 我单位实际机构编制情况共有以下与数据平台不一致,具体为:领导职数实际比平台少 1 人,专业技术人员数比平台内多 1 人,工勤人数比平台内少 4 人。主要原因是:我单位领导副职未聘,专业技术人员聘用 多,工勤人员聘用少。

四、整改措施 依据自查情况,制定以下整改措施:

1、根据实际情况,逐渐配齐领导班子,聘任副职。

2、及时向编办报送最新人员结构及聘用情况。

3、规范数据平台数据,确保平台数据准确性。

单位:(盖章)单位负责人:(签字)2011 年 12 月 16 日 2

篇2:关于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执行情况的自查报告

林人〔2012〕291号

2012年12月27日点击数:662来源:

市编办:

根据《黄山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2012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执行情况考核工作的通知》(黄政办字〔2012〕第115号)要求,我局迅速开展机构编制管理执行情况检查工作,并对照检查的内容逐项进行认真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机构编制管理情况

我局严格按照批准的“三定”方案,扎实推行实名编制,严格控制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

(一)机关机构编制情况

根据《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林业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黄政办〔2010〕50号)精神,明确局内设机构6个,分别是办公室、发展规划与资金管理科、造林绿化管理科(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林业科学技术和产业科、森林资源管理科(行政审批服务科)、森林公安分局(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市林业局机关(不包括森林公安局)行政编制18名,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3名,总工程师1名;科级领导职数5名。现有在编人员18人,其中副处级9人,科级实职5人,科级虚职2人,科员2人;离休3人,退休20人。

市森林公安局对外称黄山市森林公安局,挂黄山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牌子,正科级建制,核定政法专项编制8名。其中:局长、政委各1名,副局长1名。现有在编人员5人,其中科级实职1人,科级虚职4人。

市森林公安局下设黄山市森林公安局博村森林派出所,副科级建制,核定政法专项编制10名,其中:所长、指导员各1名。现有在编人员10人,均为科员。

(二)事业机构编制情况

(二)事业机构编制人员情况

我局下属6个事业单位:

1、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市松材线虫病监测中

心),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正科级建制,核定编制9名。实有在编人员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人,工勤人员2人;离休1人,退休6人。

2、市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副县级建制,核定编制11名,实有在编人员7人,其中管理人员2人,专业技术人员3人,工勤人员2人;退休4人。

3、市林木种苗站,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正科级建制,核定编制8名,实有在编人员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人;退休7人。

4、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正科级建制,核定编制7名。实有在编人员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人;退休3人。

5、黄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黄山市林业科技推广中心、黄山市林木良种繁育试验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副县级建制,核定编制65名。实有在编人员2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9人,工勤人员10人;退休41人。

6、市博村林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副县级建制,核定编制156名。实有在编人员6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9人,工勤人员56人;退休79人。

二、机构编制管理自查情况

所有人员均严格按照“三定”方案规定内配置,未出现违反管理权限和程序设立机构,擅自增加编

制和领导职数情况。

一是认真执行机构编制审批制度。按照市编办审批明确的用人进人计划,严把机关、事业单位进人第一关。按照市人社局有关规定和局编制空余情况开展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录用工作,按规定的程序办理各项录用手续;根据军转干部安置工作的需要,按政策规定接收军转干部到我局工作;所有人员变动的增减编手续,都严格按照审批程序,报市编委办审核同意,再办理各项备案手续,没有不按照机构编制审批程序报批机构编制等现象。

二是认真履行“三定”规定。我局认真履行“三定”规定(方案)规定的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至今没有擅自超越“三定”规定(方案)规定的职责行使职权。我局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均在“三定”方案和编委办核定的编制数、结构比例、领导职数内进行使用,并经市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审批,没有出现超范围作用编制的现象。

三是严格做好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我局严格执行机构编制管理制度,无超过核定的编制使用工作人员和改变编制使用范围,无超职数配备内设机构或下属机构领导干部。

四是坚持机构编制集中统一管理。严格执行机构编制审批程序和制度,不干预下级机构编制。我局按时完成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更新上报和机构编制核查工作,对下属单位的机构编制事宜,均严格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办理,不越权审批、不越权行政。同时认真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及时按照上级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办理我局属各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和年检等工作。

五是坚决贯彻执行机构编制管理有关方针、政策和规定。没有违反机构编制纪律等行为,不断增强机构编制管理意识,严肃机构编制纪律,切实做好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从自查情况来看,我局机构编制管理执行情况总体良好,制度健全,程序规范,成效明显,没有发现违反机构编制管理有关规定的情况。

附件:2012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执行情况考核自查表

黄山市林业局

篇3:关于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执行情况的自查报告

关键词: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管理

公共财政资金属于公共稀缺资源, 用于国家安全、公共设施、社会福利与保障等公共产品或服务, 目前我国医疗、教育、住房、环境、基础设施等建设严重缺少资金支持, 但在有些部门与地方还存在着过度占用甚至浪费公用资金的现象。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编制、执行管理还存在许多不足和急需完善的地方,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 完善税收制度, 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因此,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改进预算管理制度迫在眉睫, 必须加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预算编制、执行管理的法规、制度建设, 实现财政预算科学化、精细化、法制化管理, 进一步推进预算体制改革的进程, 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

1 存在的问题

1.1 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编制制度不够完善

编制合理的预算方案是预算支出管理的重要基础, 是预算支出的执行、绩效、监督、问责等的依据。合理的编制预算必须基于科学的编制制度。但我国现行的预算编制制度存在一些不足和有待完善的地方。

1.1.1 财政预算编制方法不够科学

自2002年中央部门预算改革以来, 实行的是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一是目前预算编制方法缺少对部门资产存量的考虑, 尤其是固定资产存量, 对于预算部门现有的资产存量及使用状况没有与预算编制相结合, 一些部门一边闲置大量固定资产, 另一边却在预算编制时继续报增, 申请新购固定资产。这种现象在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 不考虑存量的预算编制方法就会让这些部门钻了空子, 过度配置资产, 造成公共资源的过度占用和浪费, 同时削减了公共财政资金在其他公用事业方面的预算分配额度。二是预算编制没有彻底实行零基预算法编制预算, 依旧采用传统的基数加增量方法编制预算, 这种做法不科学, 不能如实反映资金需求量, 造成分配苦乐不均, 以前预算分配多的地方, 会越来越多, 少的地方相对越来越少, 脱离实际需要编制预算。

1.1.2 预算编制不严谨、精细化程度不够

预算编制精细化是我国预算编制制度发展的方向, 是实现预算科学化管理的基础。在实践操作中, 预算部门常用模糊化方式处理预算编制, 方案笼统、不够详尽, 不精心筹划、论证、测算所需支出, 抱着多占多得的指导思想, 脱离实际, 多报、虚报预算。预算编制达不到精细化管理, 给预算编制部门创造了操作空间;预算方案增减变动随意, 尤其是年中、经常性追加预算, 不能严格执行预算编制制度, 预算编制成了要钱的手段, 批复后的预算方案则成为摆设的“档案”。

数据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数据整理

表中从2008年至2012年连续五年数据可以明显看出:年终决算支出数与年初预算支出数不一致, 并且决算支出数大于年初预算支出数;预算编制不能实现预算支出科学化管理的目标。这与预算编制测算依据、测算方案不科学、不严谨、精细化程度不够有直接关系, 预算编制精细化是预算支出科学化管理的基础。

1.2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执行不力

预算编制完毕, 经过相关部门审议、审批后, 接下来是重要的预算支出执行过程, 这过程是预算支出管理的重要核心环节, 是预算支出的实施环节, 也是运用预算资金开展工作的过程。目前财政预算支出在执行过程中存在执行进度不合理, 效率低下, 甚至超预算、无预算执行的问题。

1.2.1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执行效率低

目前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存在执行效率低的问题, 长时间无效率、无效益占用资金, 对于已批复的预算支出资金额度长时占用, 却不执行支出, 不能有效发挥资金的时间效益。财政预算支出执行集中在年底花钱现象明显, 尤其是每年十一、十二月份突击花钱, 甚至是为了执行预算而花钱, 不论条件是否成熟, 手续是否完备, 为了完成预算任务把钱花出去, 这种做法有很大风险;预算支出执行效率低, 全年对财政预算资金额度的占用, 损失了资金的时间效益, 降低了资金的利用率, 间接给国家和公众造成利益损失;同时也反映了预算部门组织、领导能力、行政能力差, 工作效率低;对预算执行管理缺乏有力的法规、制度约束, 没有针对政府部门不作为或作为不力进行监督和问责, 再加上预、决算不透明, 预算执行效率的管理是一段无法落实职责的空白。预算执行管理不力, 除了影响资金使用效率, 给预算支出过程管理带来阻力, 还直接影响预算支出的效益和资金运营安全。

1.2.2 存在超预算执行和浪费现象

公共财政支出存在严重浪费现象, 国家公共财政支出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公共产品、公共服务 (教育、保障、医疗等方面) 的需求, 但是在某些方面, 却还存在着严重浪费现象, 尤其在行政事业单位, 在预算支出执行过程中资产设备重复购置, 高标准配置, 大量闲置;基本建设项目更是预算等于没算, 普遍存在超预算现象;城市建设中, 道路、管道各种基础设施, 常常是在短期内重复挖和铺, 铺好没多久又开膛破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公共资源的占用产出效益低下, 说明政府工作缺乏前瞻性、统筹计划性, 严重浪费公共财政资源。另外, 政府部门浪费严重, 超标准配备办公设施, 政府形象工程建设耗资大。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2014年1月公布的数据, 中央国家机关86个部门和单位过去一年中清理腾退的办公用房面积达365万平方米;还如“世界第一县衙”浙江省长兴县政府办公楼耗资20亿元;“白宫建筑群”湖南娄底市政府办公楼占地247亩, 超5亿元, “省部级镇政府楼”河南省信阳市明港镇政府办公楼, 投资达3000多万元, 人均建筑面积超过国家规定的省部级党政机关标准, 其中, 书记、镇长办公室面积近200平方米。大批耗资巨大的奢华政府性建筑不断被曝光, 一些领导干部超标配置豪华办公室的问题时有披露。这些数据触目惊心, 如此奢糜, 浪费纳税人的钱, 浪费国家公共财政资金, 人民群众看在眼里, 诚信、为民政府形象如何树立?这些暴露出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执行的随意性和无原则性, 也暴露了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管理存在的问题。

2 建议与对策

2.1 完善预算编制制度

2.1.1 预算编制方法调整

预算编制改变传统的“基数加增长”方法, 彻底实行“零基预算”, 根据实际支出需要编制预算;充分考虑单位的资产存量及使用状况, 不能只注重增量发展不考虑存量基础, 部门资产存量状况与支出预算同期同时编报, 盘活存量, 资产增加申请预算要扣除部门已有可使用的资产存量, 减少国有资产的过渡配置, 减少浪费和占用国家公用资源, 尽可能增加预算在民生工程和急需发展的公用事业等方面的资金预算分配。

2.1.2 财政预算编制时间延长

延长每年的预算时间, 可以从每年第一季度末开始下一年度预算编制, 给予预算编制更多的论证、评估、测算、准备时间, 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和精准性。

2.1.3 建立预算项目库

建立短期、长期五年内的项目库, 提前酝酿、筹划、论证、准备以后年度的预算支出工作。按照项目的轻重缓急、论证的充分性、可行性对项目进行排序, 项目实施条件成熟了, 再进行预算申请, 当年没申请的项目, 下年度有限考虑预算申请, 避免为了要钱, 计划、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 临时凑项目, 致使考虑不周、测算不科学、不精细, 工作开展走弯路, 浪费财政资金, 确保预算编制工作有序开展。

2.2 加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执行进度管理

有了科学的预算方案, 依据合理、合法、高效的原则管理预算方案的执行过程。首先, 预算部门每年编制预算时, 按照预算方案和工作计划精心编制预算支出执行时间进度计划表, 提前筹划、精细计划、合理编制预算支出执行进度计划表, 预算申报时同时报送预算执行年度计划, 包括每月要执行的内容和额度, 财政部按照执行进度计划表划拨财政资金额度。其次, 在执行中, 对于当月不能按计划执行的财政拨款额度, 要求预算部门向上一级部门说明原因, 额度超过三个月不执行的, 财政在以后月份的额度中相应核减当月的拨款额度, 在未按时执行的额度重新申报详细执行计划后, 按新的计划申请划拨额度, 要求相关主管部门按月监管所分管预算部门的预算支出执行进度。再次, 财政部门可以根据计划安排资金的使用,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避免预算部门长时间无效益占用财政资金。最后, 设立监管组织机构, 由独立的预算监管机构建立电子信息管理平台适时监控相关部门的预算支出执行进度。

2.3 完善预算立法

1995年1月1日, 我国颁布和实施第一部《预算法》, 随后国务院又颁布了《预算法实施条例》。应发展的需要, 需进一步完善《预算法》, 保证预算的权威性和法律约束力。对预算的编制、执行、决算、考核条例内容进行完善, 增强其可操作性、完整性和刚性约束力。使预算管理有明确的法律条款作为开展的依据, 改变预算运行中的随意性, 减少对财政预算资金的无效占用, 以及防止超预算执行、无预算执行行为发生,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经审批通过的预算方案不得随意调整、追加, 原则上不调整、不追加预算, 确需调整、追加要有更加严格的审批手续, 预算法中应明确规定调整范围、公示和审批程序, 杜绝一些钻政策空子的行为;对于临时性突发事件需用经费, 国家成立应急专用基金, 这部分基金每年预算保持存有固定额度, 当年支出部分, 下一年预算补足, 当年不够, 报国务院核批追加, 这部分基金由财政部直管, 经由国家国务院领导批准方可动用。整体提升预算法在财政预算活动中的法律地位, 使预算工作依法进行。促进我国预算实现科学化、精细化、法制化管理。

参考文献

[1]谢旭人.中国财政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

[2]陈共.财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3]财政部预算司.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指南 (2013年) [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年版.

[4]徐珂.政府执行力[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年版.

[5]郭小聪等.政府预算的民主性:历史与现实[J].东南学术.2005.1.

[6]蔡泳.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思考[J].中国证券期货.2010.9.

[7]赵鹏.公共财政预算不足及改革措施[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3.

[8]张志超.现代财政学原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篇4:关于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执行情况的自查报告

摘 要:随着审判任务的日益繁重,调解这一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手段越发受到重视,调解工作的方式、方法和要求进一步明确化、规范化、有效地推动了法院的调解工作开展,案件调解率大大提高,大量的诉讼纠纷被化解,社会矛盾被钝化,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调解已经成为化解矛盾纠纷,提升审判效率,减轻当事人讼累的重要手段。但也有不好的现象,应当引起重视。

关键词:民事调解;申请执行;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123-02

一、民事调解案件申请执行基本情况

通过调研发现调解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数占申请执行案件总数的比例和调解案件申请执行率迅速提升,且与案件调解率成正比,调解申请执行案件类型比较集中,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难度加大。

(一)案件类型比较集中

申请强制执行的调解案件多集中在涉及债权债务合同、侵权纠纷和劳动争议等具有财产给付内容的案件。其中以债权债务合同纠纷最多,其次是侵权纠纷和涉及婚姻家庭的财产类纠纷。

(二)执行难度相对加大

法院调解是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互谅互让达成的协议,当事人在签订协议过程中,应考虑到自己的履行能力,在协议生效后自觉履行,但从调研情况看,许多调解案件在进入执行程序后,义务人仍会采取各种方式逃避和规避执行,从而使自己的诉讼利益最大化。另外,相比较判决案件,调解案件在诉讼阶段采取保全措施的比较少,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难度更大。

(三)当事人情绪激动,矛盾激化风险加剧

调解案件的申请执行人对执行结果的心理预期比判决案件要高,特别是有些案件在调解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基于对法官、法院以及对方当事人的信任,已经做出较大让步,一旦不能自动履行难免会有情绪,在执行中常常会指责法院办案不力,甚至认为法院调解不当或调解有误,进而引起信访、申诉,使当事人之间普通的民事纠纷演变成当事人和法院之间的矛盾。

二、民商事调解案件不能履行的影响

(一)债权人权益难以保障

在审判实践中,调解协议是双方当事人相互妥协、让步的产物。一般来说权利人之所以愿意让步、同意调解,是不希望调解案件进入执行程序,以缩短办案周期,尽快实现自己的权益。但调解协议如果得不到自动履行,那么权利人在调解过程中所做出的让步,不仅不会在执行程序中得到恢复,还将面临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的风险,甚至在执行中有的权利人不得不再一次让步,显然这违背了权利人进行调解时的初衷,使权利人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二)执行难问题不断涌现

民商事调解案件大量涌进执行程序,使原本就不堪重负的法院执行工作更加雪上加霜,使一直以来困扰着法院的“执行难”问题更加突出。从理论上讲,双方当事人在法院的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表明双方实现合意最大化,义务人应当自动履行义务,不应有过多案件进入执行程序,但司法实践中却出现了调解申请执行案件占执行案件比例升高,调解案件申请执行率升高,执行难度增大的“两高一难”现象。

(三)司法资源造成浪费

调解协议的达成、调解书的制作只能代表“案结”,并不能代表“事了”。只有调解协议执行完毕,因纠纷而损害的社会关系才会真正得到平复,法院的工作才真正结束。调解案件从法律本意上来讲是应当由当事人自行完成的行为,现在却由法院强制执行来完成,这是对司法资源的一种浪费,也是对法律确立调解制度一种歪曲,同时也助长了某些债务人利用法律规避义务的邪气。

(四)调解功能无法体现

调解案件与判决案件同样进入执行程序,使快捷化解当事人之间纠纷的立法本意弱化,作为原告的一方以让步自身利益为代价达成调解协议,主要目的就是想尽快实现利益,但调解后案件长期得不到执行,当事人的预期愿望没能实现,使当事人对法律丧失信心,造成对法官不应有的误解,执行中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思想更加难以沟通,不利于案件的执行。

(五)涉诉信访压力进一步加剧

部分当事人因调解协议得不到及时履行,进而对法院、对法官产生不信任,甚至迁怒于法院和法官。当法院经过强制执行程序,仍然无法实现当事人的权益时,不少当事人选择上访的方式,向法院施加压力,以使自己的权益得到实现,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法院涉诉信访的压力。

三、民事调解案件申请执行率高原因分析

(一)当事人层面因素

部分调解案件的当事人缺乏诚信意识,无视法律规定和生效裁判的权威性,挖空心思逃避债务,采取能逃则逃,能躲则躲,能赖则赖的消极态度抗拒执行。恶意调解,逃避债务,一些当事人把调解当作拖延债务履行,减轻债务履行义务的一种手段,在案件的调解过程中存有恶意,企图通过调解拖延时间使权利人放弃部分实体权利,更有甚者企图通过执行阶段的执行和解逼迫权利人进一步让渡权利以获得更大的利益,当事人在调解过程中的不良动机导致调解协议难以自动履行,同时也导致调解案件的权利人对法院意见加大,双方当事人矛盾加剧,执行难度增加的不利局面。此外,当事人无履行能力也是部分调解案件进入执行程序的原因。

(二)机制上因素

当前调解率高低成为考核法院、法官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调解原则也由原来的“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变为“调解优先,调判结合”重视调解并没有什么,但过分强调调解率,忽视调解案件的自动履行率这一不合理的考评机制导致案件调解过程中存在过于强调调解的表面形式而忽视案件实际问题解决的现象,部分案件虽以调解方式结案,但矛盾并未真正化解,进而进入执行程序。另一方面,调解和执行工作衔接机制不顺畅也是导致案件进入执行程序的重要因素,审执分离使得司法工作在各个阶段更加专业化,规制了司法权的滥用,但审执过度分离而缺少衔接则影响了审判和执行的质量,受考评机制和业务量的影响,部分法官在办案过程中不关注调解案件的履行问题,单纯为提高调解率而调解,导致调解质量不高,调解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增多。

(三)法官层面因素

在审判实践中,受证据因素和考核目标的影响,部分法官为迅速提升案件调解率,规避办案风险,降低改判、发回重审率,在办案中存在“和稀泥”的现象,在没有查清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的情况下匆忙主持调解,有的甚至强迫或变相强迫当事人进行调解,结果造成了当事人对调解工作不满,调解申请执行率上升的现象。调解协议不完善,也是导致调解案件申请执行率高的原因之一。一方面,部分法官在调解协议的内容表述上不够清晰,致使当事人因履行问题发生分歧而申请执行;另一方面,多数调解书中确定的履行制约措施不足,当事人违约履行成本不高,致使当事人容易对生效的调解协议反悔,进而进入执行程序。

四、降低民事调解案件申请执行率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调解原则,更新调解理念

在案件的调解工作中需要进一步重申自愿、合法、公平、公正的调解原则,强化对这一调解原则重要性的认识,做到依法调解、公正调解;要更新调解理念,树立案件调解率和调解案件自动履行率兼顾的调解理念,在案件调解过程住兼顾执行,能当庭履行的案件督促当事人尽快履行,不能当庭履行的案件要制定惩治失信的措施,督促当事人自动履行。

(二)健全考评机制,细化调解结案考核标准

矛盾的化解并不是通过单一的案件调解率能够反映出来的,对于调解案件的考核不能仅看调解协议是否达成,调解率是否提升等。应进一步细化调解结案的考评标准,建立调解案件当庭履行率、调解案件自动履行率、调解案件申请执行率、财产保全率、债务担保率等综合考量的考评机制。

(三)建立审判法官协助执行制度

审执分离是为了加大执行力度,提升执行效率,防止司法腐败,但并不是将审判执行截然分开。法官不能就案办案,而应考虑办案效果,兼顾审判执行,应当建立审判法官协助执行制度,在调解结案后,审判法官应及时对当事人进行答疑解惑,并对案件进行跟踪管理,通过电话督促提醒义务人尽快履行义务,延伸调解工作,必要时审判法官也可直接参与到调解案件的执行程序中。

(四)建立财产申报和担保履行制度

在调解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债务人在达成调解协议时对自己履行债务的能力做出说明,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如财产的数量、处所、银行账户等等,使其对财产的真实性负责,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这样,即使义务人不自动履行协议导致调解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执行法官也能依据申报尽快查找到被执行人财产,减少执行难度,提升执行效率。同时,对于不能当庭履行的调解案件可以根据需要在调解协议和补充协议上设立担保履行条款,要求债务人或债务人选择的第三人提供相当于债务数额的财产作为抵押或者质押担保,如到期不能履行调解书确定的义务,执行人员可以直接对担保财产采取查封、扣押、拍卖等执行措施,也可以直接对担保人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以保证调解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能够尽快执结。

(五)完善立法修订,将拒不执行调解书纳入刑罚惩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97条之规定,调解书经当事人签收后,具有法律效力。调解是人民法院对审理的民事案件依法进行的一种审判活动,调解书的性质是在法院诉讼活动中进行的、经法院确认、以人民法院名义发出的、具有法律效力和强制执行效力的一种司法文书。它与判决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建议修改刑法第313条,改为“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调解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使对那些拒不执行调解书的行为进行追究有法可依。实现对拒不执行调解书的当事人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当事人同等的打击力度。

篇5:机构编制执行情况自查报告

根据《漳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对漳县武阳东街小学等十家单位开展机构编制督查的通知》(漳编办发〔2018〕14号)精神,我校高度重视,及时进行研究部署,按照理顺职责关系、明确和强化责任、完善运行机制、加强和规范机构编制管理的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管理体制的要求,全面对我校机构编制执行情况进行评估自查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机构沿革情况

漳县四族小学位于甘肃省漳县四族乡四族村二社69号,于1998年和四族中学分校后迁于此处,是一所县直六年制小学,服务区包括四族、牙下、魏下、立桥里、代家沟五个自然村。

2、编制及实有人员情况

根据漳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漳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重新核定漳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通知》(漳编发〔2017〕30号)文件,核定我校编制42名。现实有在册教师40人,其中:代课教师3人。专业技术人员37人(县幼儿园培训2人),占编人员29人,不占编8人。

二、职责履行情况

我校主要职责: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学相关工作

通过自查,在履行上述工作职责过程中,职责落实到位,规范履行工作职责。一是严格执行政策法规,坚持依法办事;二是加强工作纪律,严格执行相关制度;三是围绕我校工作,加强信息化建设,全力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四是全面贯彻执行上级党委、政府的各项决定。

三、机构编制管理情况

(一)机构设置规范。我校已按规定程序呈报机构设立,不存在越级上报请示的现象;不存在或发生过擅自设立、撤销、机构,不存在擅自变更机构名称、附加名称、规格、隶属关系等情况。

(二)人员编制管理规范。按规定程序呈报人员编制,部门在计划安排调整或招录人员时已报经机构编制部门审核编制空编情况;按规定使用《机构编制管理手册》等规范性表册办理日常机构编制业务;不存在擅自改变人员编制使用范围;未发生过擅自超过核定的人员编制配备工作人员和擅自超规格情况;人员编制纳入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范围。

(三)机构编制其他方面管理规范。明确领导分管机构编制工作,设有专人负责机构编制的具体工作,相关人员能熟悉机构编制政策、法律、法规规定及其相关具体工作;不存在变相成立内设机构或提高机构规格;不存在未经机构编制部门同意擅自下发涉及机构编制文件的现象;对机构编制管理情况及统计数据不存在隐瞒、谎报、拒报的情况;按规范建立本部门机构编制管理制度和档案台账。

四、存在问题

1、因我校业务职能多,但我校现在不占编人员太多,对单位管理影响较大。

2、工作人员紧张,专业人员相对缺乏,事关发展的重点工作目标任务难以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

篇6:关于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执行情况的自查报告

关于开展

xxxx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执行情况考核的通知》

(合编办〔20XX〕xx

号),现将

XX县xxxx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执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机构编制管理总体情况

通过xxxx年、xxxx年、xxxx年、xxxx

年和xxxx年县乡机构改

革,我县县级机关共设置

xx个机构,其中:县委工作机构

x

个;县

政府工作部门

x个。县委、县政府派出机构x

个、直属事业单位

x个。

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机关x

个。

群众团体组织

x

个:总工会、团县委、妇女联合会、工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协会。

20x年起,我县通过区域调整,乡镇由原来

x

个调整至目前

x个镇。

县本级行政编制为x

名,实有人员x

人;乡镇行政编制x名,实有人员

x人;政法专项编制

x名,实有人员

x

人。

全县县属事业单位

x

家,事业编制总数

xx

名,实有人员

Xx

名。其中:全额拨款编制

x名,差额拨款编制

x5

名,自收自支编制

xx名;全额拨款人员

x

人,差额拨款人员

XXx人,自收自支

x人。

二、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执行情况

根据xxxxxxxxxx等机构编制管理文件,进一步规范

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调配及管理。

(一)严格控制机构编制,规范人员调配

严格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和人事

管理工作的意见》

(x发〔20xx〕x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机构编

制管理的通知》

(x编〔20xx〕x

号)规定,坚持一支笔审批制度;

坚持凡工作需要要求调整机构编制,必须通过内部调剂解决,坚持“撤一建一”或“只减不增”的原则,实行总量控制。少数单位确实需要增加机构编制的,一律按皖编办〔20xx〕xx号文件规定报上级编委审批。新设立的单位所需编制,原则上实行县内调剂。

在具体工作中,严把机关、事业单位进人第一关。每个部门、单

位进人,须经编办核准人员编制,在编制有空余的情况下,才同意办

理公开招考或者人员调动手续。

(二)加强事业单位管理,做好年检工作

为加强对事业单位管理,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

定,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每年对全县所有登记的事业单位进行一次

年检,杜绝抽逃、转移开办资金的行为和涂改、出租、出借《事业单

位法人证书》或者出租、出借印章的行为。规范事业单位的设立、变

更、注销登记工作,实时汇总登记管理数据,建立规范的档案库。

截止xxxx年xx月底,全县已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

x

家,其中新登记的x家,注销登记的x

家,需要参加年检的x

家,变更xx家,实际应参加年检的单位

x

家,年检合格

xx家,年检合格率达

XX0%。

(三)落实编制实名制管理

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在岗人员全部纳入安徽省实名制管理统计软件中进行管理,并在编制册和台帐中进行实名登记管理。

(四)机构编制动态管理

在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增长的情况下,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对相关部门、重点单位的机构编制进行适当的调

整。今年县编办会同纪检、教育部门对教育系统各学校的机构编制进

行了调查摸底,根据省编办下达我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数额,重新下

达了全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并为教育系统设置了

2%的机动编制,为加强下一步农村义务制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建设留下一定的余地,也为我县教育系统解决了紧缺人才引进和专业技术人员录用的瓶颈问题。同时,根据省编办下达我县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数额,对卫生系

统的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进行了重新核定,保障和加强了我县医务人员队伍的建设。

三、严格落实“三个不突破”情况

一是政府机构设置不突破,根据省市机构改革机构设置限额规

定,在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严格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统筹兼

顾、突出重点,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按照省市规定的机

构设置限额,设置政府机构,设置县政府机构

x

个。二是现有公务

员总数不突破省、市核定的行政编制总数。三是领导职数配备不突破现有核定的数额。

四、本行政、事业单位增减和编制变动情况

(一)机构变动情况。xxxx年,合肥市批准XX县人民政府设

x

个工作部门,经

xxxx年政府机构改革整合,现为

x个政府工作部门,减少

x个行政部门。按照皖编办〔20XX〕x

号文件规定,全县通过事业单位调查清理工作,对职责任务已完全消失、划转或履行职责的法定依据已全部消失的x家事业单位(不含x家中小学),给予撤销;对职能已大部分萎缩、任务量较小、工作职责任务交叉、在此次政府机构改革中随原行政主管部门同步划转到新组建部门的x家事业单位,进行了合并;对面向市场从事生产经营或中介服务活动的x

家事业单位,进行改制;保留事业单位

x

家(不含乡镇卫生

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中小学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二)编制增减情况。依据全县学生数,省编办对我县中小学教

职工编制进行了重新核定,新核定全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x名,全县原有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xx名,通过区划调整划转x市x区、x区、经开区部分学校及我县教育资源的整合,共减少事业编制

x名。xxxx年,市编办批准我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事业编制

x名,我县原有文化执法队伍编制

x名,增加x名。

五、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县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在省市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与指导下,虽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县直单位公务员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因受编制限额的限制,年轻的公务员因县直单位无编制而不能进入县直机关,使县直机关不能及时补充年轻的公务员,队伍老化比较严重。二是对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业务

培训不够,缺乏集中系统培训。

针对全县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下一步我们将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乡镇机构编制管理。严格落实皖编〔20xx〕2

号文件规定,确保乡镇

年内不增加机构和人员编制,实现机构和人

员编制“零”增长。

(二)继续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控制进人渠道,严格落实人员定

编定岗实名制;逐步消化和调配超编人员,杜绝超编单位进人。

(三)加强建立并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县编办会同组织、人社、财政、监察等部门,定期组织督查,及时纠正擅自设立机构或保留原

篇7:关于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执行情况的自查报告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局

点击数:240

更新时间:2009-2-18

市爱卫会办公室:

2008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按照《泸州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办公室下达2008年爱国卫生工作目标的通知》(泸市爱卫办〔2008〕8号),以科学的组织管理为龙头,以建设精品国家卫生城市为方向,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重点,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群众文明素质和健康水平为目标,“科学、精细、扎实、高效”实施“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举措,切实改变城乡环境卫生状况,全面提升城乡爱卫工作水平,推进了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我局获得了2007年全省爱国卫生工作目标考核一等奖、市政府爱卫目标考核一等奖。本着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精神,我局认真开展了半年自查,有效跟踪了解各科室、各直属单位目标任务执行情况,以促进下半年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现将爱卫目标半年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职能目标完成情况

1、组织开展对三区四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季度考核,并公布考核结果。认真修订了三区四县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检查考核实施细则,坚持按照考核办法对三区四县责任范围内的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做到每月1次检查,每季度1次通报,督促责任单位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三区四县环境卫生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2、加强对城市道路、人行道、下水道、市政设施的维护管理,达到国卫标准要求,建设节能型精品夜景工程,推进小街小巷整治和改造。一是加强城区道路、市政设施的检查、日常维护和管理,共人工清理水窗板缝12,533个(次)、水窗板淤泥7,486个(次)、检查井淤泥7,456个(次),翻安、更换人行道板24,353m2,更换各类水窗板、垫板、沟盖板104块(套)、各类井座井盖98个(套),修补沥青砼路面158m2,增强了城区道路的服务功能。城区道路完好率达98.2%,下水道畅通率达98.6%,市政设施完好率达97.45%。二是全面做好路灯设施的维护工作,维修路灯6,230盏次,维修线路4,550米、触发器365个、镇流器285个,城区道路照明设施完好率达90%以上、亮灯率达99%以上。同时投资4.7万元,安装了市委大院路灯6盏,敷设、架设线路428米。三是继续推进百条街巷改造,已完成18条“百条街巷”改造项目和26条街道路灯安装项目的设计、预算编制工作。

3、加强市容管理,划片、分区、限时规范管理占道经营;主次干道做到座商归店。坚持市容长效管理,将大北街片区占道经营等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纳入目标管理狠抓落实,通过划片、划线、限时管理等措施,城区特别是大北街片区、迎宾大道、龙马大道等区域汽配店占道管理基本做到限时、划线经营,城区主次干道做到了座商归店。

4、强化市容环境卫生的行政监督执法,做到严格执法和文明执法。牢牢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将严格执法、文明执法与富民惠民有机结合,科学、理性地实施城市执法管理。认真开展重点地段、重点区域清理整治,纠正违章行为989次,教育违章行为人1700余人,查处无证布幅和广告164幅、装饰装修27处、违章案件28起;精心组织,5月上旬完成石马沟农贸市场的清理整治,并纳入长效管理。

5、清理规范户外广告,户外广告设置合理,图案规范、完整,坚持清理整治责任区域范围的城市牛皮癣。严格户外广告管理,规范设置审核,共审批户外广告(招牌)178件、临时广告36件,做到了设置合理、图案规范、完整。狠抓户外广告安全监管,上半年与各大广告公司签订了《户外广告安全责任书》29份,开展大型户外广告集中排查整治3次,排查大型户外广告安全隐患3处、小隐患7处,已督促相关责任单位进行整治。清理“牛皮癣”1300余处,市民通过“12345”热线给予了表扬。

6、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城区街道的清扫保洁做到“五无一净”,保洁率达98%以上;道清扫机制化率达40%以上;垃圾日产日清,清运率达100%;定期清掏化粪池,垃圾、粪便处理场专人管理,正常运行,运行资料完整;公厕、垃圾库标志醒目、卫生达标,洗车场点管理规范,卫生状况良好。坚持按照《泸州市城市市政环卫检查考核办法》,狠抓市政环卫质量考核,切实提升我市市政环卫管理水平。半年来,对我局市政环卫作业单位抽查、检查72次,通报6次,考核成绩每月均在98分以上,使城区清扫保洁“五无一净”率达98%以上,清扫保洁率100%;城区160座垃圾收集点、每日520余吨垃圾做到了日产日清,共清运垃圾9.36万吨,清运率100%;75座公厕、160座垃圾库和垃圾处理场坚持规范管理、专人服务、标志醒目、卫生达标,运行资料完整,完好使用率98%以上。加大城区社会化粪池监管力度。扎实开展社会化粪池清理建档工作,完成了江阳区、龙马潭区4150个化粪池的实地查勘,实施建档管理3320个,建档率80%;有偿清掏化粪池465座次,义务清掏25座次,确保了城区社会化粪池的安全使用。环卫设施完好使用率90%以上。加大城区洗车站(点)规范化建设力度,制度了《泸州市城区洗车站检查考核办法》(试行),每月不定期检查考核城区所有洗车站,发现问题及时向业主提出整改意见,并通报检查情况,有效促进了洗车站点的规范管理。

7、城区街道果皮箱布局合理,数量足够;保持完好,无垃圾暴满;人行护栏全年至少油漆1次;城市人行道完好;下水道通畅,做好路灯维护,燃灯率达98%以上。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城区街道920余个果皮箱布局合理,数量足够,坚持垃圾袋装,每天清掏、擦洗,保持外观整洁,无垃圾暴满。狠抓市政维护管理。今年已确定新安装果皮箱200个,待财政资金到位后即可实施。加强城区道路、市政设施的检查、日常维护和管理,翻安、更换人行道板24,353m2,人工清理水窗板缝12,533个(次)、水窗板淤泥7,486个(次)、检查井淤泥7,456个(次),城区道路完好率达98.2%,下水道畅通率达98.6%,市政设施完好率达97.45%。全面做好路灯设施的维护工作,维修路灯6,230盏次,维修线路4,550米,城区道路照明设施完好率达90%以上、亮灯率达99%以上。

8、搞好建筑渣土管理,做到不沿途撒漏,不乱倾倒。加强建设弃土管理,办理建筑垃圾处置证60个,调配弃土40余万m3,绿化建筑处置场2000m2;加大城区建筑弃土及散装货运的运输管理,使车辆加盖运输达80%以上,尽量减少沿途撒漏,不乱倾倒,减少了城区道路污染现象。

9、开展春秋两季统一灭鼠,投放灭鼠毒饵10吨,并适时开展蚊、蝇、蟑螂消杀工作,抓好城市下水道、垃圾场、垃圾库、公厕的除四害。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扎实开展除害队病工作,从源头上减少“四害”孳生繁殖环节。各基层单位健全了除四害领导机构,落实人员、经费,认真完成春秋两季除四害工作任务。特别是今年汛期,我局切实搞好公共环境的消杀整治,重点消杀整治了下水道、泰安垃圾处理场、160个垃圾收集点、75座公厕、920个果皮箱、白塔广场音乐喷泉,共用灭鼠除害药物6吨,有效维护了公共安全。

10、认真为民办实事,切实解决市民反映的市政环卫热点、难点问题。我局以“服务争第一,满意在城管”为目标,将行政效能建设和软环境整治转化为多渠道、多角度主动为民服务。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12345”市长热线以及群众来电、来访,举一反三,深入、扎实地解决群众关注的问题。接办代表建议、委员提案23件,正在办理,接办“12345”市长热线180件、信访42件,办结率100%。同时,坚持深入街道、社区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实际困难,面对面收集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67项,已解决42项,与相关部门沟通15项,正在解决10项。通过主动服务,实现了领导、社会(单位、企业)、群众三满意,优化了城市管理和经济发展软环境。

11、作为城管建设环保口的牵头单位,开展对本口本组成单位爱卫工作的协调、督促检查以及开展评比活动各不少于4次。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合作,推动爱卫工作全面发展。特别就市容管理与市规建局、就城区环保保护方面的工作与市环保局建立了密切协作关系,推动了城管建设环保口爱卫工作的协调发展。

12、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机关及直属单位达到卫生先进单位标准要求。坚持实施“六大健康教育规范”,认真开展健康教育,通过市民学校、专题讲座及参加全国戒烟大赛、订阅《健康人报》、《家庭生活报》等健教报刊、杂志和设置健康教育专栏等形式,进一步提高了系统职工卫生素质和自我防病保健能力。半年来,系统办健康教育、爱国卫生板报、专栏等20余期,印发宣传资料1000余份;局系统建立了职工体检档案,职工健康知晓率、健康形成率均达98%以上。

13、积极参加全国第二十个爱国卫生月活动。积极参加市爱卫办、街道组织的第二十个爱卫月活动,以“清洁环境、促进健康、共迎奥运”为主题,大力宣传爱国卫生工作,切实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特别是6月份的市容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进一步巩固了爱卫月活动的成果。

14、创新工作:创新城市执法管理,实施“城管三进”(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12家。认真开展“城管三进”活动,已进驻皂角巷等5个社区、摩尔等6家企业、梓小等3个学校,实施商家建档管理30家,促进了城市管理与市民、企业、学校的互动,推进了城市规范管理的进程。

二、共同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一、工作“三落实” 局领导高度重视爱卫工作,在局领导班子配齐后及时调整了爱卫组织机构,由局办公室负责局系统爱卫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日常工作,由办公室主任具体抓。爱卫工作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

二、目标管理 为确保爱卫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我局将爱卫工作纳入了党政综合目标和重点督办事项,对《泸州市目标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下达市重点督办事项的通知》(泸市目〔2008〕2号)、《泸州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办公室下达2008年爱国卫生工作目标的通知》(泸市爱卫办〔2008〕8号)所下达的目标任务结合我系统实际进行了分解细化,做到了责任明确,任务落实。为保证目标管理的效果,我局坚持将爱卫工作与城管工作有机结合,融入城市管理质量考核,加强日常监管抽查、半年检查和年终考核,奖惩兑现。

三、业务培训 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爱卫工作业务能力。半年来,结合市爱卫办主任会议,开展爱卫工作业务培训1次并狠抓贯彻落实,局系统爱卫工作取得新进展。

四、会议与公文 作为爱卫工作委员会部门,我局坚持率先垂范,局系统召开专题爱卫工作会1次、领导组成员会1次;并按时参加市爱卫会、爱卫办召开的会议,无迟到、早退、缺席。坚持按要求制定并上报工作计划、总结、简报、资料,上报公文资料规范、有效。

五、交办事项 认真办理上级督查督办和临时交办事项,接办代表建议、委员提案23件,正在办理;“12345”市长热线180件、信访42件,群众来电数百件,办结率100%。

篇8:关于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执行情况的自查报告

1《动物防疫法》贯彻实施情况

1.1 加强领导, 扩大宣传

自新《动物防疫法》实施以来, 我们不断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和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出动宣传车、张贴宣传标语及挂图等方式让各大养殖场 (户) 深入了解《动物防疫法》, 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并依法防疫。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我们按照各级党委和政府及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的部署, 明确责任、恪尽职守、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加强领导、密切配合, 依靠科学、依法防治, 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24字方针, 全面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制定完善防控措施, 不断加强应急机制建设, 积极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和加快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 狠抓以畜禽免疫为主的基础性预防措施的落实, 有效控制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保护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维护了公共卫生安全, 取得了显著成绩。

1.2 狠抓强制免疫, 为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会议, 分析形势, 安排部署防控任务, 确保了全区防控工作圆满完成。二是层层建立应急反应机制、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保证了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三是扎实开展强制免疫工作。做到了“人员、经费、物资、质量、密度”五个到位, 按照“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的“五不漏”和“一畜一标一证一针一帐”五个一的要求, 重点抓了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和养殖密集区的强制免疫工作, 保证了免疫质量和免疫密度。2010年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全区共投入防控经费29.1万元, 调拨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175万ml、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30万ml、口蹄疫疫苗50万ml、猪瘟疫苗28万头份, 认真落实“政府保密度, 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责任制, 共免疫畜禽360.54万头 (只) , 全面完成省、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下达的各项任务, 连续3年在全市防疫年度考核中位列第一, 全区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1.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

根据国家、农业部和省、市扶持政策, 2004年我们申请实施了中央总投资140万元的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 建成了台儿庄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实验室, 由省局统一招标仪器设备71台 (套) , 区级配套各种仪器和检测试剂300余种, 每年可检疫检测各类样品5000余份, 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2006年全区每个行政村配备了1名村级动物防疫员, 既是动物防疫员, 也是疫情监测员, 还是协检员, 三员一体, 每人每月发放50元误工补贴, 由市、区和镇三级财政共同承担;2007年实施了动物检疫监督设施建设项目, 总投资44万元, 配备仪器设备120台 (套) , 大大加强了动物疫病检疫和检测能力, 保障了全区畜牧业健康发展。2008、2009年积极争取项目扶持资金45万元, 加强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 配备仪器设备90余台 (套) , 每个防疫员都统一配备了一个冷藏箱、一个连续注射器和一套的防护用品;2010年区畜牧水产局协调资金30万元, 建成80m3的冷库1个, 给各镇街兽医站无偿配备了1个冰箱和1个冰柜, 区、镇、村三级冷链体系建设全面完成。通过项目的实施, 我们把动物防疫的网络延伸到基层, 把动物防疫的意识强化到基层, 把动物防疫的技术传授到基层, 对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发挥了重要作用。几年来, 区畜牧水产局综合运用教育培训和参观学习等方式, 共举办村级动物防疫员、动物检疫员, 规模养殖户和兽药饲料经营户培训班12期, 培训人员达2000余人, 培养和造就了一支适应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促进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专业队伍。

1.4 加强疫情监测和消毒灭源工作, 阻断疫情传播途径

几年来, 国内外疫情频繁发生, 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 我们始终坚持“依法兴牧、依法防疫”的基本方针, 认真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 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 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监管、消毒灭源”的综合防治措施, 全面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在疫情动态监测工作上, 充分发挥村级动物防疫员的主观能动性, 本着“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控制”的原则。2009年对生猪甲型H1N1流感、布病、结核病、痒病等一类传染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3次, 共普查156个自然村、63个养殖场, 约计3000户, 易感畜禽18.74万头 (只) , 没发现可疑病畜。2009年共抽检各类样品5000余份, 经实验室检测, 免疫合格率达到100%, 没有发现阳性病畜。2009年全区累计使用各种消毒药品50余t, 消毒面积达到1000万m2。有效阻断了疫病的发生、传播和蔓延。

2 检疫监管执法工作开展情况

全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 实行动物检疫申报制度, 遵循“过程监管、风险控制、区域化和可追溯”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严格按照《农业部关于开展全国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规范年活动的通知》, 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 全面开展文明执法活动, 2.1严把检疫“三关”, 加大检疫工作力度为防止外来疫病传入, 经省政府批准, 我们在台儿庄运河大桥省际边界设立了道路动物检查站, 实施24h值班检查。一是强化道路检查站建设, 采取消毒、堵疫、严把运输检疫关。二是创新和完善产地检疫, 采取查防疫、看耳标、现场出具产地检疫证, 严把产地检疫关;三是坚持生猪定点屠宰, 拓展牛羊屠宰监管、规范检疫程序, 把握屠宰检疫关。较好地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住关口不输入、发现疫情早扑灭、严格控制不扩散、确保人员不感染”的防控目标。

2.2 强化市场监管, 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春季是动物疫病高发期, 也是畜禽及其产品调运频繁期, 为此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不断加强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市场检疫, 尤其是加强对活畜禽市场的监管, 严查“三证” (运输检疫证、车辆消毒证、牲畜口蹄疫非疫区证明) , 对“三证”不全的严禁进入市场, 建立台帐, 从源头上保证动物产品安全;经协调, 区工商部门也加大了动物及动物产品市场监督管理, 严把市场准入关, 禁止没有检疫证明的活畜禽及其产品进场销售, 定期开展消毒, 对不合格产品实行退市制度;区服务业协调办公室也加强对畜禽屠宰场所的管理, 严禁病死畜禽及其产品进入流通环节, 对屠宰场废弃物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防止疫情传播扩散。

2.3 加大对兽药、饲料市场的监管力度

2009年全区共开展兽药、饲料大检查4次, 查处违法经营户5户, 无证经营户1户, 查处假冒伪劣产品11个品种, 价值3万余元, 并依法进行销毁。指导枣庄兴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6家兽药经营企业顺利的通过兽药GMP和GSP验收。

3 下步工作措施

篇9:关于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执行情况的自查报告

一、重视教育,进一步增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责任感。宗教事务工作是一项量大、面广的社会性工作,只有深刻认识宗教问题的长期性、特殊性、复杂性和重要性,才能认真把握宗教工作的政治性、政策性和群众性,才能有利于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要进一步开展条例宣传教育活动,对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学习,教育大家正确看待宗教问题,切实增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观念,努力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水平。对社会各界和信教群众要注重宣传教育的普及性、经常性,不断创新宣传方式,拓宽宣传途径,丰富宣传内容,讲求宣传实效,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引导广大信教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共同为构建和谐浙江、平安浙江而努力。

二、健全体系,进一步加强市、县(市、区)执法主体、基层网络和宗教团体的建设。要针对我省日益繁重的宗教执法工作任务和市、县两级民宗部门合署办公、经费合用、编制偏少、工作条件落后等问题,加强市、县(市、区)民宗机构的执法主体建设,努力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加强基层网络和信息员队伍建设。要依法维护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指导宗教团体搞好自身建设。要围绕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活动、宗教教职人员三个载体,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宗教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健全长效协调机制,切实维护宗教界合法权益,确保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

三、完善机制,进一步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行政水平。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按照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新形势的要求,健全宗教事务行政执法工作规范,完善与实施条例相配套的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制度。同时,要加大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强宗教工作干部依法行政的自觉性,提高宗教事务行政执法的效率和水平。相关职能部门要对宗教事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逐条梳理,分析原因,加大自查自纠力度。在沟通协调的基础上,妥善处理好寺观教堂等宗教活动场所与园林、旅游等部门的关系。依法妥善处理乱建、滥建寺观教堂和露天造像等问题。

四、密切配合,进一步形成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良好氛围。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针对新时期宗教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积极探索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新办法,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健全和完善宗教工作领导机制和协调机制,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共同做好宗教工作,使我省宗教事务管理迈上一个新台阶。

以上意见,请省人民政府研究处理。

上一篇:学校中椅子和桌子不符合人体工程学调查报告下一篇:查理九世读后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