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陇乡依法行政自查情况

2024-04-27

大陇乡依法行政自查情况(精选2篇)

篇1:大陇乡依法行政自查情况

大陇乡2010年依法行政自查情况

报告

二0一0,我乡在依法行政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依法行政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二0一0年,我乡结合自身实际,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县法制办的指导下,进一步建立健全了依法、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进一步理顺了行政执法体制,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切实增强了全乡领导干部的依法行政观念,提高了依法行政能力,促进了我乡的政治、经济、文化快速稳定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考核。

依法行政工作历来受到我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方面通过建立以分管领导任组长、纪检、组织、人事等相关部门共同组成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重大问题,并根据人事变动和工作需要及时进行调理,有效保证了依法行政领导工作的连续性。另一方面通过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依法行政考核与政绩考核相结合的责任考核机制,加大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考核监督力度,对违反规定的执法人员,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其责任,有效杜绝滥用职权、知法犯法现象,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

二、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

为建立责权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坚持实行“办、审、定”三分离制度,按照“谁办理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责权,落实责任。

三、推行政务公开,建设阳光政府。

一是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建设,在全乡上下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人员专门抓,层层抓落实的组织机构网络,做到领导工作到位、责任落实到人,保证了政务公开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将大陇乡政府门户网站作为公开政府信息的重要途径,在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栏这一传统公开形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的作用,进一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和网上政务公开,实现政务公开的现代化、网络化。

四、提高制度建设,强化执法监督。

一是切实加强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备案工作,切实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在制发文件的过程中,坚持凡内容涉及到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规范性文件,严格进行合法性审核和报备案,同时定期对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和审查,确保了规范性文件的时效性、稳定性、严肃性。

二是切实加强对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一方面注重以群众监督为重点的舆论监督,在具体行政行为实施过程中,畅通信访渠道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加强以人大监督为主体的法律监督。

五、抓好执法培训,提升依法理念。

为切实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执法理论和执法业务的培训,使之正确把握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提高执法水平,树立服务观念,促进效能建设。我乡建立了执法部门学习制度,特别是对《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等行政执法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实现了常规性学习,使干部在具体操作中能够熟练运用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同时,每年积极参加行政执法人员岗位培训和考核,着力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

一年来,我乡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定得不足,有些基础工作还待完善和加强。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法制建设,提高执法工作质量,防止和纠正一切不当行为。

大陇乡人民政府二0一0年十二月二十日

篇2:大陇乡依法行政自查情况

一、乡镇概况

大陇乡地处“皖南首圩”大公圩东北部,是安徽省当涂县渔业重镇。全乡总面积59.6平方公里,总人口3.3万人,辖13个村1个居委会。全乡耕地面积5.9万亩,可养水面2.3万亩(含双潭湖)。2007年全乡实现工业产值2.3亿元,农业产值2.3亿元(其中渔业产值11996万元,占农业产值的51.5%),全乡农民纯收入5901元(其中人均渔业收入781元,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为13.2%)。

二、项目功能、规模与时间

1、项目功能:渔业科技入户,主推品种与技术为中华绒螯蟹健康生态养殖技术。

2、项目规模:全乡共有3名渔业技术指导员,每人联系15-20名渔业科技示范户,共55人,示范面积6460亩。

3、项目时间:2006年-2008年

三、项目执行(操作)方式方法

1、示范户的遴选。示范户的遴选是做好渔业科技入户的基础,为此,我乡在示范户的遴选过程中坚持了三条原则:一是拥护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二是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三是热心助人,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经过遴选,全乡有55名示范户入选,涉及10个村。

2、开展技术指导与服务。一是强化了技术培训。在上级渔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三年来,我乡先后举办了各类水产实用技术培训 10期,受训人员达近1000人次。培训内容涉及不同水体类型河蟹健康生态养殖技术、测水养殖技术、微生态制剂水质调控技术、河蟹配合饲料应用技术等,上海水产大学、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站、马鞍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当涂县水产局以及美国嘉吉(镇江)饲料公司、江苏海得水产药业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应邀来我乡授课。通过培训,55名示范户均能够熟练地应用科学技术养蟹。二是强化了跟踪服务。三年来,三名水产技术指导员累计入户时间达965天,平均每人每年入户时间107天。入户期间,技术指导员主要工作任务是:根据实际情况帮助示范户制定生产技术方案;指导示范户做好每个月的渔事安排;帮助示范户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帮助示范户联系渔需物资;发放各种物化补贴;检查、督促示范户做好生产日记和填写示范户手册;帮助示范户总结生产经验和教训。

3、物化补贴发放。三年来,累计发放水质测试盒40盒、水温计40支、收音机55台、《科学养鱼》杂志24期、《当涂水产科技情报》12期、《当涂渔业科技》10期以及每年人手一册的《生产日记》、《示范户手册》。同时,对上级主管部门补贴的其他物品(如其他科技书籍、档案袋、资料袋)均能按时发放到位。

四、主要成效与经验

(一)主要成效

1、水产生态养殖覆盖面明显扩大,农民养殖效益显著提高。2005年,全乡水产养殖面积3万亩,其中生态养殖面积1.8万亩,生态养殖面积占养殖总面积的60%;全乡实现水产品产值7110万元,渔业 增加值1590万元,平均养殖效益530元/亩。2007年,全乡水产养殖面积3.1万亩,其中生态养殖面积2.7万亩,生态养殖面积占养殖总面积的87%;全乡实现水产品产值11990万元,渔业增加值2578万元,平均养殖效益859元/亩。从主导产品河蟹的养殖单产来看,2006年示范户的平均单产为29.9公斤/亩,2007年平均单产为43公斤/亩,2008年为47.3公斤/亩;其中示范户的效益情况为2006年亩均效益826元,2007年亩均效益946元,2008年亩均效益1145元。增幅分别是2005年的55.8%、78.5%、116.0%。也就是说,三年科技入户,使示范户的单位养殖效益翻了一番。

2、示范户的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3、农村基层技术队伍的到了锻炼

4、村级集体经济得到壮大,为民办实事的能力提高。

5、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

五、主要矛盾与问题

1、资金问题

2、机制问题

3、组织化程度问题

4、市场问题

六、意见与建议

2、水产养殖业是我乡农业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近一半,水产业的增效直接关系到全乡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但我乡水产业近十多年来的发展基本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中,经历了从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颠峰到其后的低谷,再到近几年爬坡的发展时期,也可以说是经历了从盲目到迷茫再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养殖效益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养殖环境质量的恶化。要想提高养殖效益,必须合理利用环境,走生态养殖之路。我乡水产业的主要特色是河蟹养殖,河蟹产值占渔业总产值的近80%,河蟹养殖关系到水产业的成败,经过近几年的探索,这个使水产业,特别是河蟹养殖业能够持续,稳定和高效发展的答案就是必须实行生态养殖。新农村建设将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渔业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渔业生态养殖是改善渔业资源利用状况、优化渔业结构、提高渔业生产能力,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渔业生态养殖的根本目标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渔业生态养殖的建设内容是我乡新农村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新农村建设中应重视发挥渔业生态养殖的重要作用,推进我乡新农村建设。

一、渔业生态养殖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

我乡河沟水域有1.3万亩,具有独特性,它交错于农田和村庄之间,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受人为影响比较大,采用生态养殖,一方面可以稳定、持续地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同时又能改善环境,取得较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它是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对沿江水网地区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渔业生态养殖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乡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渔业生态养殖的主要内容是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渔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培育渔业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渔业产业化经营和加快渔业科技推广;在生态养殖中要求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由此可见,渔业生态养殖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相关。渔业生态养殖目标的实现过程,也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目标实 4 现的过程,尤其是渔业生态养殖要求同时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也正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实现的。渔业生态养殖将有利于促进农村地区的生产发展和村容整洁、农民的生活宽裕及文化素质的提高,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总体来看,渔业生态养殖在我乡渔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已逐步成为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促进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渔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实力增强的一支生力军。如南柘、孙赵、龙潭、霍村等,为村民减免农业生产用电、水利冬修费,为村民免费安装有线电视、整改农排照明线路、修建村级道路、免费办理医疗保险等。

(一)渔业生态养殖促进了渔业生产的增长

渔业生产基础设施是提高渔业生产效率的基础。通过渔业生态养殖,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逐步改善渔业生产条件,提高渔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利于促进渔业生产的增长。大陇乡渔业生态养殖在2000年下半年到2001年开始。首先推广稻鱼共生式养殖,发展面积0.2万亩;2002年和2003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生态养殖面积分别达到0.4万亩和0.6万亩;2004年该种方式被应用到池塘和河沟天然大水面,经过七年的发展,全乡生态养殖总面积2.7万亩,占总面积的90%。生态养殖效益逐步提高,由2001年初总利润不足80万元发展2007年2700万元。生态养殖是生产优质、安全、无公害水产品的前提保证,它使主导产品河蟹的品质和规格有较大的提高,2007年大规格优质蟹(150克以上)的比例由6年前的不足5%增加到60%,最大规格已突破了400克。

(二)渔业生态养殖促进了农民增加收入

在安排渔业生态养殖项目时,一般要充分考虑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优势农产品的要求,对能够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 5 加农民收入的优势水产品项目,要加大扶持力度;要通过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和优势水产品的区域布局,充分发挥渔业比较优势,培育优势水产品,努力把优势水产品做大做强,稳步提高我乡渔业的竞争力。我乡生态养殖要抓好“一蟹两虾”,即金脚红毛蟹、青虾和龙虾。渔业生态养殖项目体现了市场的导向,增加了农民收入的来源渠道。生态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根据乡水产部门近期的调查统计,实施生态养殖的亩均利润达1000元,高于非生态养殖亩均130元的7倍以上,最高记录达3000余元,经济效益极其显著。如今年大陇乡龙潭村的邢光虎40亩水面创造了12万元的利润。全乡2.7万亩的生态养殖为农民创造出2700多万元的纯收入来源。

(三)渔业生态养殖改善了渔业生产条件

渔业生态养殖具有区域性、综合性的特点,通过统筹规划,实行稻田蟹—鳜混养、虾—蟹混养、草—畜—鱼模式、渔—果—禽模式,可以有效地保护和改善渔业生产环境,是促进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稻田生态养蟹每亩产10公斤无公害优质大闸蟹,可增加卖蟹收入500余元,而且整个养殖过程中养殖用水实现零排放,比常规水稻田大水浸灌相比,亩可节水300立方米/年,节水率达50%以上,从经济发展的总体来看,这项稻田生态养蟹的实施,不但节约了水资源,同时也达到了省电、省工、省农药的效果。还节约了耕地,稳定了种植面积。该项技术采用稻蟹共生,扬长避短,效益大大增加。

(四)渔业生态养殖改善了农民生活环境

生态环境的恶化,对我乡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遏制生态恶化趋势,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一项十分艰巨而紧迫的任务。近些年来,渔业生态养殖对于改善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净化了庭院,美 6 化了街道,形成了较完整的渔业生态链,提高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生态养殖使渔业主产区的大公圩内圩水域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生态养殖的水域清澈见底,其水质能够达到国家地表水二类标准,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使农村的人畜用水安全得到了保证,农民的居住环境因此得到了极大改善。可以说,生态养殖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条路子,它可以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农村和农业经济能够得到持续、协调和健康发展。

(五)渔业生态养殖提高了农民的素质

渔业生态养殖通过不断提高对科技的投入比重,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渔业技术,加速渔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我县大陇乡在每年冬季,抓住冬闲的有利时机,积极聘请乡农业委员会水产专业技术人员,组织农民搞渔业生态养殖技术培训,2007年完成集中培训3期,现场培训1次,印发技术资料1000份,培训农民400多人次,使200多户农民初步掌握了优质水产苗种培育、水质检测、无公害大闸蟹养殖等渔业实用技术,基本达到户均1名明白人,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养殖技能。南柘、孙赵、龙潭、霍村等每年仅水面发包收入50万—80万元不等,这些钱大部分用于新农村建设中,如修路、架路灯、村民医保、老年健身院建设等。有的村民建冷库、搞加工、贩运水产品、网具等一条龙服务。

二、渔业生态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养殖发展不平衡

生态养殖虽然效益较好,但总体上发展不平衡,表现在东部比西部好,南部比北部好。

(二)、渔业生态养殖中的投入品不足

生态养殖的前期(第一年)一般每亩需要投放200公斤以上 7 的螺蚌、种植1—2吨的水草,其后采用合理的投放密度和品种搭配,养殖环境将逐步趋于平衡。这些资源一般需要从外部天然水域提供,但现在外部天然水域的生物资源已相当紧张。目前我乡的河蟹苗种生产已有一定规模,但组织化程度仍不高,苗种质量可靠性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他需要配套的鳜鱼、黄颡鱼、黄条等特种苗种以及常规大规格鱼种的生产能力仍较弱,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生态养殖的需要。

(三)、渔业生态养殖资金投入不足

生态养殖的前期一般投入较大,第一年每亩投入约需1500——2000元(不含承包费),后期每年每亩投入一般将在1000元左右,因此从事生态养殖需要大量的资金。

(四)、承包经营机制不活

生态养殖一般需要1—2年的准备期,也称资源恢复期,要想从中得益,至少需要5年以上的承包期限,而短期承包将很难展开生态养殖。目前已出现1—3年承包期到期又重新发包,而原先从事生态养殖的养殖户在二轮争标中丢失了水面,一方面打击了信心,一方面在交还水面前,拼命地毁坏刚刚恢复的资源环境。而落后地区的发包期一般不超过3年,其养殖户虽然知道生态养殖的好处,但也轻易不敢实施,处于观望状态。

三、对渔业生态养殖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渔业生态养殖具有丰富的内涵,建设目标和内容都是多元化的,不同时期侧重点不同,随渔业发展阶段变化和形势需要而有所调整。在新的渔业发展阶段,我们应该适时调整渔业生态养殖技术,尤其是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做好渔业生态养殖工作。

(一)、进一步深化渔业生态养殖的内涵

渔业生态养殖必须把提高渔业生产效益、改善农村环境、增 8 加农民收入作为渔业生态养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进入新的渔业发展阶段后,要在改善渔业生产条件的同时注意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要把整个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与改善渔业生产条件、农民生活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同时也要注意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统筹考虑渔业生产设施与农村生活设施的建设问题;将渔业技术推广与农民文化、技术素养的培育结合起来,提高农民群众的生产技能和综合素质。加强政府领导,推进落后地区生态养殖的发展。政府应对落后村进行严格考核,落后村要从为农民增收,真正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去认真思考,主动到先进村去学习,尽快拿出针对性措施,特别是要在承包期限和引进先进地区养殖户来示范上下功夫,使本地水产养殖效益迅速得以提高。搞好天然水域生物资源管理,为生态养殖提供资源保障。

(二)、多方筹集资金,增加渔业生态养殖投入

目前渔业生态养殖实行的是的农民一家一户式经营模式,不符合新农村发展要求,而且仅靠农民自身投入是不够的,必须调动地方、企业、社会各方面力量的积极性,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增加渔业生态养殖投入。尤其是要充分发挥工商业资本对民间资本的引导作用,形成高效的渔业生态养殖投融资体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探索商业性开发、股份制合作等不同投融资方式,以更好发挥渔业生态养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多渠道增加投入,为生态养殖提供资金支持。改善信贷投入机制,为养殖者尽可能提供信贷帮助;建立以奖代补的项目资金投入机制使更多的养殖户得到实惠,特别是要鼓励先进地区的养殖户到落后地区从事生态养殖,开展广泛的示范带动。促进农民收入增加,保证农民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又是当前渔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因此,渔业生态养殖要以改善渔业基本生产条件为中心,抓住促进农民增收这 9 个重点;同时要积极推进渔业结构调整,促进渔业产业协调发展,努力挖掘农民增收的潜力;还要大力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促进水产品转化增值,延长农民增收的价值链。

(三)、发展渔业高新技术,推进现代渔业建设

现代科学技术是现代渔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已经广泛而深入地渗透到渔业生产、加工等各个领域。在渔业生态养殖项目中,要继续加大对科技的投入,以提高渔业机械化水平、提高渔业生产技术。加大科技投入要围绕水产主导产业和优势水产品进行,着重解决科技进步中的关键和薄弱环节,重点推广优良品种以及与优良品种相配套的种养技术特别是高效立体生态养殖技术。结合我地实际情况,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与建设现代渔业要求相适应的新型农民。

(四)、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农民的主人翁作用

上一篇:台湾文化创意的启发下一篇:华州西,华州西白居易,华州西的意思,华州西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