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纪委推行案件质量标准规范 提高纪检监察办案质量

2024-05-24

市纪委推行案件质量标准规范 提高纪检监察办案质量(共5篇)

篇1:市纪委推行案件质量标准规范 提高纪检监察办案质量

市纪委推行案件质量标准规范 提高纪检监察办案质量

市纪委推行案件质量标准规范 提高纪检监察办案质量

一、创新思路,积极推行案件质量标准规范

怎样衡量查办案件质量的高低优劣,是长期困扰纪检监察办案人员的疑问,特别是标准的不一致、认识的不统一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查办案件工作的标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市纪委审理室创新工作思路,从规范纪检监察案卷入手,制定了格式统一、内容规范的案件质量标准,使这个标准成为了衡量案件质量合格与否的标尺。

1、明确目标,创新思路,确保标准制定的创新性。由于查办案件工作的各个环节通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不易衡量。市纪委审理室从规范纪检监察案卷入手,通过规范纪检监察文书汇总而成的案卷材料,规范查办案件工作的程序和环节,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在这个思路指导下,创新案件质量标准的形式、体例和内容,编纂了《案件质量标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范》以模式化标准案卷为形式载体,分审理卷、综合卷和证据卷三卷,构成一个完整案件有机整体。按照“基本样式(示例)”、“质量规范”、“条规依据”三个部分的体例编排,融合了标准公文的示范性、模拟案卷的参考性和党政纪条规的约束性。《规范》通过梳理党政纪条规及解释,统一了文书格式及字体的标准、纪检监察公文的内容标准和案卷材料的质量标准及法理依据。

2、集中力量,广纳谏言,确保标准制定的适用性。为了保证《规范》标准制定的适用性,2009年底,成立了以市纪委副书记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加强对案件质量标准规范工作的组织和领导。以市纪委审理人员为主体,抽调富有创新精神、审理力量较强的竹山、竹溪、郧西县相关审理人员组成《规范》编纂组,保证了在市纪委统一指导下的编写质量,也融合了县乡纪委查办案件工作的实际。根据《规范》三卷的工作量,市纪委审理室的三名同志对口联系三个县的审理人员,明确分工、细化任务、确保进度,按照既定的模式进行编写。在编写过程中,市纪委审理室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先后召开了三次专题研讨会,对编写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适时加以指导和帮助。《规范》制定过程中,编纂组先后多次征求检查室、案管室、信访室等办案室以及各县市区纪委、市直有关单位意见和建议,先后进行了两次大的修订和多次局部修改,确保了案件质量标准制定的适用性。

3、系统梳理,综合归类,确保标准制定的科学性。查办案件工作的质量标准分散于各个纪检监察条规、相关解释、答复或司法解释中,有的程序缺乏具体的解释或规定,在系统地梳理、分析、比较和综合的基础上,结合纪检监察机关办案的实践经验,把分散的规定系统化,把抽象的条文具体化,把实践的要求成文化,提炼出规范化的案件质量标准。历经近两年的编纂,项目组先后摘录、选编了各类党政纪条规近一百部,解释、答复几百个,参阅了中纪委监察部审理室编写的《纪检监察常用审理文书格式》、《纪检监察公文》等材料,结合在案件质量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归类,细化案件质量的具体标准。

二、对症下药,充分发挥案件质量标准的功能

基层纪检监察机关面临办案人员缺乏培训、审理力量不足和执纪理念的偏颇等制约案件质量的问题,《规范》作为纪检监察办案人员的办案指导工具和考核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所办案件质量的标尺,有助于规范办案行为,转变执纪理念。

1、以案代训,发挥案件质量标准规范的指导性功能基层纪检监察办案人员更替快、有的素质不高,工作不专,查办案件往往凭经验,办案随意性较大。《规范》详细界定了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工作的质量标准,纪检监察办案人员可以在查办案件形成文书材料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参阅标准规范的格式、要求及注意事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同时,《规范》结合纪检监察机关多年来的办案经验,总结了调查询问、办案取证、审理谈话等各项工作技巧,即使刚接触纪检业务的新手也能按图索骥,对基层纪检监察工作人员的办案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有效避免了因纪检监察干部变动而引起案件质量的波动。

2、以卷为尺,发挥案件质量标准规范的规范性功能。针对历年对基层案件进行质量检查时发现的程序不合法、手续不完备、案卷不规范等问题,《规范》根据党政纪条规的有关规定及解释,结合省纪委、市纪委对案件质量的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在质量标准中作出了硬性规定。办案人员可以参照《规范》完成对纪检监察文书的制作、材料的收集、案卷的装订,避免出现程序性瑕疵。纪检监察机关在进行案件质量检查也有了具体的评估标准,如同工厂检验产品的标尺,符合标准规范、材料齐全、内容完善的就可以初步鉴定为优质成品,材料不全、内容欠缺的鉴定为“残品”、“次品”或者“半成品”。对于检验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可以参照案件质量标准规范及时加以弥补、完善,使所办案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3、以卷为范,发挥案件质量标准规范的导向性功能。当前,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时往往容易出现重实体轻程序、重调查轻权利保障等问题,执纪理念的偏颇可能会导致案件质量存在隐患。推行《规范》,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查办案件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规范各类文书来规范查办案件的程序,促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办案人员执纪理念由“重实体正义、轻程序正义”向“程序正义和程序正义并重”转变,由“重实体审核、轻程序审查”向“实体与程序审查并重”转变,由“重案件查处、轻权利保障”向“案件查处与权利保障并重”的转变,在促进纪检监察机关依法依纪安全文明办案中发挥积极的导向性作用。

三、有的放矢,有效提升办案质量和效率

2011年,在全市推行《规范》后,缓解了审理工作压力,提升了办案人员的能力,提高了办案的质量和效率。

1、加强了业务指导,提升了办案人员的能力。推行案件质量标准规范,既让办案人员知道该做什么,也让其理解为什么这样做,各县市区纪委将其作为基层纪检办案人员的工作指导用书和业务培训教材,有效地克服了基层纪检人员变动频繁、缺乏系统培训等对案件质量的影响,促进了基层办案人员的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如,竹溪县纪委把《规范》作为业务培训教材,对全县60名基层纪检干部进行了专项业务培训,乡镇纪委书记拿到《规范》后如获至宝,他们纷纷表示,今后办案如同有了指南针和向导,再也不用盲目地翻书找条规,也减少了因退卷补证而往返县乡的奔波之苦。

2、减少了退卷补证,保证了办案工作的质量。案件质量标准规范的推行,让办案人员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对如何确保案件质量做到了心中有数,保证了案件的内容完整、手续齐全、程序到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地降低了案件查办过程中材料不全、程序性瑕疵等现象的发生,房县、竹山纪委审理室的退卷补证率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了53%。市直某局的工作人员因违纪被处分后进行申诉,市纪委审理室调取原案卷宗进行复议复查,案卷只有信封装的几份调查笔录和会议记录,证据材料和审理材料严重缺失。《规范》印发后,该局监察室主任感慨道:以前不知道办案的程序还有这么多详细的规定,现在拿着《规范》边学边补,今后办案也按照这个模式,再也不会出现“信封卷”的情况了。

3、缓解了审理压力,提高了案件审理的效率。《规范》将纪检监察机关办案的原则和程序细化在各质量规范中,为了落实该《规范》,市纪委实施了“审理人才优化工程”,各县市区积极采取措施配齐配强审理干部,全市专职审理人员由原来的14人增加到21人,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审理室工作人员平均数达到了2人,减轻了基层审理工作的压力。审理人员通过对《规范》的学习,也掌握了对查办案件环节监督的重点,与案件检查室的沟通更有时效性和针对性,审理效率有了明显提高。据统计,今年元至10月,全市平均办案周期缩短了39%。

篇2:市纪委推行案件质量标准规范 提高纪检监察办案质量

工作规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XXX市纪委监察机关案件线索管理及案件检查工作程序,提高查办案件工作质量和效率,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关于依纪依法规范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审理工作条例》等相关法律和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规程。第二章 案件线索的管理

第二条 案件线索来源。

(一)信访室收到的来信、来电、来访等举报;

(二)市纪委监察局领导和各处室接收的信件;

(三)领导批示或交办的案件线索;

(四)上级机关和有关领导、单位转来的举报信件;

(五)案件检查室、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等办案单位在办案中发现的案件线索;

(七)经县级以上(含县级)纪检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对被调查对象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进行查核,并可以通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暂停支付;

(八)收集其他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证据。采取与被反映人之外的相关人员谈话、委托下级纪检监察机关了解情况和查询房产、档案、电信、反洗钱信息等方式。谈话函询类。主要指反映的问题具有一般性,查清了只能给予轻处分或批评教育,或者反映的问题不实而予以澄清的;反映问题笼统,多为道听途说或主观臆测,难以查证核实的线索。具体办理方式包括:发函由被反映人做情况说明、分管领导直接或委托有关室领导与被谈话人谈话、请所在地方或部门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与被反映人谈话、委托下级纪检监察机关进行谈话。暂存类。主要指反映的问题虽具有一定的可查性,但由于种种原因,暂不具备核查的条件而暂时存放备查,一旦条件成熟即可开展核查工作的线索。比如,线索具体、具有可查性,但因其本人、所在部门、时机等因素,不便马上开展核查的;相关重要涉案人一时难以找到的;经初步核实或者谈话函询,尚不能完全排除问题存在的可能性,在现有条件下难以进一步开展工作的;被反映人年龄过大的;反映的问题发生年代久远,且之后没有新问题举报的,等等。分管领导召集有关科室集体研究排查,予以留存,涉及科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单位的,需报告书记阅。

(四)填写《重要信访拟办单》,报分管领导同意,呈书记批准。根据领导批示,转案件检查室或者下级纪检监察机关办理。

(五)经信访室向下级机关转办的要结果件,由信访室 负责督办,调查完毕后,分管领导召集有关科室召开案件线索了结审核小组会议,集体研究案件材料,审核通过后,报告书记,上报有关单位、领导并存档。

第三章 初步核实

第四条 承办室收到案管室转来案件线索,由承办室分析研究,承办室负责人作为线索初核责任人,确定初核小组,人员不得少于2人,通过分析研判制定初核方案,填写《初核呈批表》,经分管领导批准后,报告书记,初核人员进行初步核实。

第五条 采取委托下级纪检机关进行初步核实方式的,由承办室制作《委托初步核实通知书》,初核材料由承办室负责把关。受委托的纪检机关应及时办理,并将核实情况报告委托机关。

第六条 初步核实应当尽力收集证据,并抓住主要问题进行,注意保守秘密。查结后,根据掌握的证据材料,承办室应对初步核实情况报告进行审议并提出处理建议,对应性的撰写《初步核实情况报告》,内容应包括:被反映人的自然情

6员不够常委会议法定人数而无法召开常委会的,可由二名以上常务委员批准立案,但事后应即向其他常务委员通报。

第十六条 经批准立案的案件,承办纪检室应填写《立案决定书》,通报同级党委组织部门。第十七条 党员工作调动后,发现在原单位有违纪问题并需立案调查的,由其现所在单位承办,原单位应予配合。离退休后提高职级待遇的党员,其违纪问题需立案调查的,应按其提 高待遇后的干部管理权限办理。第十八条 对决定立案调查的案件,承办室应成立调查组,按照安全文明办案要求层层签订《安全文明办案承诺书》,并制定调查方案,报分管领导审定。

第十九条 对决定立案调查的案件,承办室应及时制作 《立案决定书》,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通报有关部门并通知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同时,承办室将《立案决定书》抄送案件管理室。

第二十条 需责成下级纪检监察机关立案的案件,必须是上级纪检机关或有关部门经过初步核实,认为符合立案条件的。由承办室制作《责成立案通知书》并附核实材料,提出责成下级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意见,经分管领导同意后,报书记批准,由案件监督管理室会同承办室负责督办。有关下级纪检机关应即立案,并将查处结果报告上级纪检机关。

第五章 调查取证

第二十一条

在办理案件中,需要与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等相关部门(单位)进行协作配合时,根据《纪检监察机关与公、检、法、司、财政、审计部门在查办案件中加强协作配合的实施意见》和有关规定要求,要坚持依纪依法办案、分工履职,严格规范使用办案手段和借用办案人员程序,案件监督管理室作为日常联系部门。

(一)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公证执纪执法和办案安全,办案手段必须依规依法,安全文明。

(二)借用办案人员由承办室提出意见,经分管领导审核后,纪委书记批准。办案人员借用工作由干部室进行协调,必须严格把关,案管室对借用人员信息进行登记备案,借用人员在办案中不得以原单位身份开展工作。

(三)需要提请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等相关机关提供协助或者采取相关措施的,应当由承办室提出意见,经分管领导审核后,由纪委书记批准,需严格审批,按照程序提请同级相关机关协助办理,不得越级办理。

(四)对被调查对象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款进行核查,或提请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的,承办室应填写《查询存款通知书》或《提请保全书》,经分管领导同意后,由监察局局长签发。

101112据会议决定撰写《审理报告》,报分管领导同意,报告书记,提请市纪委常委会审定。

第三十三条 案件经审理并报市纪委常委会讨论,如承办室对审理室提出的审理意见有不同意见时,审理室应将不同意见一并提交市纪委常委会审定。

市纪委常委会作出处分决定后,应将调查报告、被调查人对错误事实材料的书面意见和检讨材料以及调查组对被调查人意见的说明材料的复制件,送交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应在一个月内作出处理决定,并按照处分党员的批准权限呈报审批。特殊情况下,由县以上纪检机关直接作出处分决定的,事前应征求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的意见。

第三十四条 涉嫌犯罪的案件,审理室应在司法机关一 审判决做出之前,将审理报告提交市纪委常委会审定。

第三十五条 对公安、司法机关已处理的案件中所涉及的党员,需要给予党纪处分的,由纪检机关直接审理。如需进一步调查的,应由纪检机关办理立案手续。

第七章 处分执行

第三十六条 纪委常委会决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由审理室依照《案件审理工作条例》、《监察机关审理政纪案件的暂行办法》办理有关手续,并负责下达处分决定。需要报请市委、市政府批准的党纪、政纪处分,由审理室负责 办理相关手续。

第三十七条 审理室负责将案件的处分决定及时送达被处理人所在单位党组织、有关单位及本人,并对处分决定的

执行情况进行督查。审理室将处分决定抄送案件监督管理室。

第三十八条 处分决定送达被处分人时,审理室应填写 《送达回执》,并归入审理案卷。

第三十九条 审理室应督查被处分人处理的落实情况,被处分人所在党组织报来的《处分决定执行情况报告表》、《受处分党员干部回访记录卡》、《党政纪处分决定执行情况检查表》归入审理案卷。

第四十条 经市纪委常委会研究决定,需要由下级组织对被处分人做出处分决定的,由审理室会同承办室按有关 规定办理。

第四十一条 需要以委局名义通报、报道的案件,由承 办室会同宣教室,按委局机关公文处理程序办理。

第四十二条 对被处分人的处分程序结束后,审理室将案卷归档。

第八章 被调查人的申诉

516第五十二条

案件监督管理部门协调或者协助市纪委监察局有关部门核对向组织(人事)部门提供有关干部党风廉政情况。

第五十三条

案件监督管理部门由专人负责管理案件线索,逐件登记,建立台账,严格执行保密规定。

第五十四条

案件监督管理部门承担市委反腐败协调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与反腐败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进行沟通联系;协助承办反腐败协调小组工作会议;督促落实会议决定事项;组织协调境外追逃追赃重要案件等工作。

第五十五条

案件监督管理部门对下列重要事项进行组织协调:

(一)查办重大案件需要提请司法机关采取相关措施或者需要有关行政部门、机构协助的;

(二)跨地区、跨部门查办案件需要有关纪检机关和相关单位、部门协助的;

(三)需要向司法机关移送案件的;

(四)其他需要组织协调的重要事项。

第五十六条

案件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办理市纪委监察局重要办案措施使用的有关事项。

第五十七条

案件监督管理部门建立查办案件组织协调机制,加强与市纪委监察局有关科室的沟通联系,共同研究解决组织协调中的重要问题。

案件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协调落实办案力量调配、办案装备配备等事项。

第五十八条

案件监督管理部门建立与司法、审计、行政执法机关以及金融、电信等部门、机构的沟通联系机制,加强协作配合。

第五十九条

案件监督管理部门对办案过程中的下列事项进行监督检查:

(一)遵守办案程序、履行办案手续、执行办案纪律的情况;

(二)使用重要办案措施的情况;

(三)办案场所安全保障情况;

(四)涉案款物暂扣、移交、保管以及处理等情况;

(五)保障被调查人员合法权益情况;

(六)其他需要监督检查的事项。

第六十条

案件监督管理部门建立查办案件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的重点、方法、程序。

第六十一条

案件监督管理部门对案件初核、立案、调查、审理等环节所形成的办案文书以及重要办案措施的审批文书进行备案。

第六十二条

案件监督管理部门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建议,督促改正。

第六十三条

案件监督管理部门对下列事项进行督促办理:

920

第十章 移送

第七十五条

在办理案件中,发现被调查人涉嫌犯罪,需要移送检察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必须要及时通报、移送检察机关,应当在作出移送决定并通知检察机关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与检察机关完成有关移送工作。

第七十六条

通报、移送相关案件和案件线索工作应当严格按照时限要求以书面形式办理。情况紧急的,可以根据需要采取适当形式及时通报、移送。在向有关单位移送案件时,承办室应填写《移送案件登记表》,经分管领导同意后,报书记审批。承办室应将《移送案件登记表》抄送案件管理室。

第七十七条

向检察机关移送案件前,一般应当在作出党政纪处分决定;因案情疑难、复杂等原因难以在移送检察机关前作出党纪政纪处分决定的,承办室应就已认定的违纪事实写出初核报告或调查报告,提交纪委常委会研究,可以先行移送检察机关。对检察机关不予立案、撤销案件、不起诉和审判机关不予受理、终止审理、宣告无罪的案件,当事人涉嫌违反党政纪的,按照工作程序和要求应当及时作出党纪政纪处分决定。

第七十八条

需进行通报、移送的案件,由承办室或审理室负责向市检察院、市公安局通报、移送。若不在本市管辖范围内的,需向作出制定管辖决定的上级机关报送,该上级机关负责向本地区同级相关机关通报、移送。

第七十九条

向检察机关移送案件,应当随案移送案件移送函,查明的主要违纪违法事实和初步结论意见,涉嫌犯罪的证据材料,被调查人是否有自首、坦白、立功等情节的情况说明及证据材料,需要进一步调查核实的涉嫌犯罪问题线索材料,以及其他需要移送的材料。

第八十条

向检察机关移送的被调查人是否有自首、坦白、立功等情节的情况说明,应当对相关情况进行客官、详细表述。情况说明的主要内容包括案发经过、被调查人到案情况、被调查人有无主动交代本人涉嫌犯罪事实、所涉事实在被调查人交代前相关部门是否已经掌握、被调查人有无主动检举揭发同案或者其他人员涉嫌犯罪线索以及查证处理情况、被调查人退缴赃款赃物情况等。情况说明应当由移送单位加盖公章并由经办人签名。

第八十一条

移送的案件,检察机关应当在接收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依法进行审查,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并在作出决定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移送单位。决定不予立案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将案件材料退回移送单位。

第八十二条

移送后,案管室负责跟踪管理,检察机关决定立案侦查的案件,在侦查终结前,就纪检监察机关移送

篇3:市纪委推行案件质量标准规范 提高纪检监察办案质量

关键词:廉政文化素养,廉政建设,文化建设,办案质量

一、廉政文化素养的概念

【案例一】被告人孙某某, 男, 1986年出生, 小学文化, 无业, 无前科。2011年9月12日9时许, 被告人孙某某窜至南芬区某村, 将被害人庄某某停在山脚下的摩托车车锁撬开后盗走, 骑至某村三岔路口时被被害人庄某某的亲属拦住, 经鉴定, 被盗物品价值人民币3000元。南芬区人民法院以盗窃罪判处被告人孙某某有期徒刑六个月, 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千元。

本案案情简单, 但笔者在看守所提审讯问时, 年轻的犯罪嫌疑人孙某某忽然将不知藏在哪里皱皱巴巴的一百元钱拿出来递向我, 一再恳求让我收下, 并声称如果我不能收下这一百元钱, 如果回监检查时被管教人员发现他就要遭殃了。即使如此, 我仍是坚决地拒绝了他, 但是在我去洗手间的间隙, 这个青年硬要把这一百元钱塞进我的包里, 幸好及时被和我一起提审的同事制止。对此我吸取教训, 即不能将不相关的物品搁置在讯问室的与犯罪嫌疑人见面的平台上。回头反思, 虽然是进入检察机关以来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 但是我丝毫没有犹豫地拒绝了, 后来我又想, 如果我真拿了这一百元钱我的心里会安宁吗?答案是不, 一百元钱如此, 况且是更多的呢?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享受成功, 而在于体会拼搏的过程, 防微杜渐, 踏踏实实做好当前自己手里的工作才是最紧要的。

读完案例, 再来尝试对廉政文化素养的概念予以理解。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 廉政文化素养就是在廉政文化基础上从事公务人员的素养。具体到检察机关及这一群体, 廉政文化素养主要是指检察官的素养, 即这支队伍不仅要爱民、亲民、便民、利民, 要心中装着群众, 倾听他们的呼声, 还要办好每一起案件, 维护公平正义。

二、加强廉政文化素养建设的意义

【案例二】犯罪嫌疑人孙某, 男, 1974年出生, 中专文化, 系某国有企业职工, 无前科。2011年9月23日, 犯罪嫌疑人孙某于中国农业银行某支行办理一张信用卡, 授信额度为1万元。截止到2012年3月16日犯罪嫌疑人孙某通过信用卡透支本金及利息累计10002.01元, 到案发时为止其透支本金及利息累计为10094.65元。本溪市农业银行南芬支行多次对其催缴还款, 孙某未还款。后犯罪嫌疑人孙某以涉嫌信用卡诈骗罪被传唤归案, 到案后, 其及时归还全部银行欠款, 认罪态度较好。鉴于孙某无前科、劣迹, 且透支钱款为筹备婚礼, 犯罪情节轻微, 故结合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 我们按法定程序对孙某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

本案案情亦不复杂, 检察机关寓法理与情理于一体, 最终对犯罪嫌疑人孙某作出了相对不起诉决定。当笔者与承办人一起向犯罪嫌疑人孙某宣布不起诉决定时, 新婚不久的孙某特别激动, 连连鞠躬, 案件承办人回言:“这是我们的职责, 是我们应该做的。”当我们转身要离开时, 孙某突然掏出两盒香烟塞向承办人并说道:“我没有别的意思, 这是我结婚的喜烟, 我只是想谢谢你们。”承办人婉言谢绝了, 表情间自然而又坚定。显而易见, 这两盒香烟并不是孙某要寻求案件上的照顾, 而是对检察机关一种发自肺腑的感激, 是一种最纯朴的表达。著名学者哈耶克说:“对正义的实现而言, 操作法律的人的质量比其操作的法律的内容更为重要。”同时检察官职业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对廉政文化素养的要求较其他职业更高、更严格。

一方面加强廉政文化素养建设有利于提高廉洁从检意识。廉政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 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能够影响人、教育人、培养人, 能够引发对自身深入剖析, 能够启迪、引导自我始终不渝地在积极向上的从检之路上前行。

另一方面加强廉政文化素养建设有利于提升检察机关形象。良好的检察机关社会形象是检察官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次群众接触的过程中形成和建立的。只有加强检察官自身廉政文化素养建设, 不断提升检察人员的内在素质, 检察机关才能真正成为百姓心目中的正义之剑。

三、培养廉政文化素养的途径

培养检察官廉政文化素养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 但即使极富创造性的理论不能付诸于实践亦等同于形同虚设。出于对检察事业的热爱, 承办人将详尽细致的审查起诉工作做实、做牢, 完成了自身的内心确认, 使案件最终圆满审结。这次案件的经历让笔者懂得, 即使培养廉政文化素养的途径再多, 若不能从内心深处积淀检察情也无济于事。

检察廉政文化素养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加强检察人员思想素质的培养, 不断强化检察队伍共同的法律信仰。如适当组织集体趣味项目、集体出行活动, 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导, 提高检察人员的廉洁意识, 增进同仁之间的感情, 培养对检察事业的喜爱、热衷之情, 营造良好的廉政人文环境。

结语

一个缺少文化积淀的国家是苍白的, 一个没有文化品位的民族是缺乏生命力的, 一个缺少廉政文化素养的检察官是不称职的。一个检察官的廉政文化素养如何, 从他为民的态度与行动上可以看得出来, 而且这种表现将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办案质量、为民服务质量。因此, 作为检察官, 要努力从一点一滴做起, 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品行修养和锤炼, 弘扬“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 培养高尚廉政文化素养, 办好每一起案件。

参考文献

[1]李抒望.反腐败必须加强廉政文化建设[J].组织人事学研究, 2003年04期.

[2]王其康.论廉政文化建设的着力点[J].探索与争鸣, 2003年11期.

[3]盛邦和.中华优秀传统与廉政文化[J].民主与科学, 2004年02期.

篇4:市纪委推行案件质量标准规范 提高纪检监察办案质量

这样的发布流程正在走向常态化。据检察日报社新媒体工作室统计,截至3月31日,最高检“两微一端”自开通以来共权威发布了45条由最高检直接立案侦查的职务犯罪大要案信息,还有360条地方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大要案信息,内容包括所涉罪名、办案流程、时间节点等关键要素,及时满足了社会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

利用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平台及时发布贪腐案件信息,是近年来最高检打造全方位、立体式的案件信息公开体系的主要渠道之一。

在有关人士看来,案件信息的公开是检务公开的核心和“龙头”。“全国检察机关按照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要求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统一安排,不断深化检务公开的范围,拓展检务公开和法律文书公开的方式方法,检察机关案件信息公开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在最高检新闻发布会上,最高检案件管理办公室主任王晋作出如此表示。

一项倒逼机制

“案件信息公开是检务公开整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检务公开的核心和关键。特别是现阶段,人民群众不仅仅想要了解检察机关的职责权限,更关注具体案件的进展情况和办理效果。”今年2月15日,王晋在做客正义网访谈时进一步表示,“检察机关只有全面公开案件信息、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才能形成有效的倒逼机制,以公开促公平公正,以透明促廉洁高效,不断增强检察机关司法规范化水平”。

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万毅在调研“检务公开”课题时发现,在大量的司法实践中,对司法过程和司法结果的不知情、不熟悉和不理解是产生新的涉诉矛盾纠纷和致使整个涉诉矛盾纠纷难以化解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对案件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办案过程等信息的公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办案情况的“质疑”和“猜测”,既可以赢得民众对司法的信赖,也有利于打破司法“潜规则”,促进司法的公正和公平,进而重塑司法权威。

“传统的办案质量的评价和管理主要依靠检察机关的自我约束,现在案件信息的公开实际上是将这种评价和检验的主体扩大到社会公众。通过向社会公众公开案件程序和实体的信息,能倒逼检察人员充分重视程序的正当性和实体的公正性,包括促使其纠正错误。”四川省检察院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自该省开展检务公开试点工作以来,案件信息公开工作明显助推了一些试点院办案质量的提高,不仅挤压了办案过程中的寻租空间,更使得办案人员不断提升自身司法技能和业务素养。

以“起诉书上网”为例,万毅认为,公开起诉书能倒逼检察机关执法办案水平的整体提升,“在过去,一些办案起诉书出现了用语不恰当、制作不规范、说理不充分等问题,不仅损害了法律的尊嚴,也有损检察机关的形象;现在,起诉书一旦上网公开,起诉书的制作必然更加严谨,公诉人审查案件更加认真负责,这有利于提高侦查人员的证据意识、程序意识和案件质量意识,这种倒逼作用能够‘一举多得’。”

“通过公开检察机关的案件信息,可以消除各方面的猜测和怀疑,排除各种办案干扰阻力,有利于促进司法规范化,又有助于提升检察机关公信力。同时,通过全面的案件信息公开,将检察权行使的过程和方式公开化,可以暴露出检察机关执法中的问题和不足,有助于形成有效的倒逼机制,不断提高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司法水平。”最高检办公厅人民监督工作办公室主任孙灵珍评价说。

“一张大网”和“四个平台”

公开促进公正,公正赢得公信。2014年10月1日,《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工作规定》正式试行,“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在全国检察机关同步上线运行,这两大举措被誉为检务公开工作取得“标志性突破”。

“案件信息公开工作开展得好不好,关键是看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人民群众满不满意,看的是我们案件信息公开有没有实际效果。”据王晋介绍,“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已经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通,这使得检察机关的案件信息公开工作从一般性的要求变成了刚性的制度约束,从部分地方的实践探索变成了全国各级检察机关的规定动作,“各级人民检察院按照规定,都要在这个网上办理案件信息公开的有关工作”。

登录“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www.ajxxgk.jcy.gov.cn),记者看到,网站上运行着“案件程序性信息查询”、“辩护与代理网上预约”、“重要案件信息”、“法律文书”四大平台。其中,“案件程序性信息查询”平台,当事人及其家属、律师可以通过该平台查询案件进展情况;“辩护与代理网上预约”平台,律师可以通过该平台和检察机关进行网上预约办理有关业务;“重要案件信息”平台,各级检察院通过该平台发布重大案件办理进展情况以及典型案例;“法律文书公开”平台,各级检察机关在该平台发布起诉书、不起诉决定书、抗诉书、申诉复查决定书等重要法律文书。

“这四个平台各有侧重,其中案件程序性查询平台和辩护与代理网上预约平台面向特定人群,具有办事功能。法律文书公开平台和重要案件信息公开平台面向社会大众,不需要申请即可查询。”最高检案件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刘志远介绍,目前,全国3600多个检察院都在同一平台集中公开办案流程、办案结果、办案文书 ,“把案件信息公开工作嵌入到内部办案软件中,也就是统一业务应用系统里面,全国检察机关使用统一业务应用系统进行案件的受理、办理、审批、统计和监督管理,公开的案件程序性信息都是从该系统中自动生成,智能化提取”。

“公开的法律文书也是在该系统中生成、提取,并把法律文书公开作为必须经过的办案节点进行控制,办案人员只有按照规定完成了法律文书公开的相关工作,办案流程才能终结,否则就结不了案,系统就一直亮红灯,承办人就要承担超期等责任。”刘志远进一步介绍。

nlc202309011634

截至今年2月26日,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已在“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上导出案件程序性信息950005条,发布重要案件信息28410条,发布法律文书148952份,案件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据了解,“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的研发和运用还给当事人和律师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过去,当事人或者律师想查询案件信息,必须到检察机关现场实地了解;如今,根据检察院提供的网上查询账号,当事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在互联网上查询到案件流程信息,而且还可以根据诉讼程序进展进行多次反复查询。

实践中,律师到检察机关“阅卷”有时在时间上会“撞”上公诉人“出庭”,有的地方因司法资源有限,在同一时间无法满足所有案件律师的阅卷、会见请求,而“辩护与代理网上预约”平台的开通,从源头上解决了律师“会见难”、“阅卷难”等问题。“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的出现还打破了时空局限,律师只需向经常居住地所在检察机关提交申请,经过身份认证后就可以查询到全国范围内其代理案件诉讼程序的进展情况。

相比之下,检察人员则要度过一个“阵痛期”,对于基层检察院,日常办案任务繁重,案多人少矛盾突出,全面开展案件信息公开工作,给办案人员增加一定的工作量。为此,最高检有关技术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设计了专门的技术软件帮助在网上自动提取案件信息。

扭转“公开案件信息不利于办案”的误区

“公开案件信息会捆住自己的手脚,教会了犯罪嫌疑人反侦查的方法,造成办案难度加大”;“办案信息公开会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检务公开是办公室的事,案件公开是案管办,与自己无关”;“检务公开和案件信息公开都是软任务,不影响绩效考核成绩,公不公开都无所谓”……孙灵珍告诉《方圆》记者,自案件信息公开试点工作推行以来,一些地方检察人员表现出“畏难”、“抵触”情绪,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最根本的就是要扭转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化压力为动力,进一步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严把案件质量关、程序关、期限关、文书关,全面适应公开工作带来的新变化、新要求。”孙灵珍告诉记者,最高检高度重视案件信息的公开工作,要求各级检察机关把案件公开工作当作“硬要求”、“硬任务”来完成。

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这或许是检察机关推进案件信息公开工作最终目标所在。

“要深刻认识检务公开的重要意义,检务公开是当前推进司法改革的‘牛鼻子’、保障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撒手锏’、规范检察权力的‘铁笼子’、爱护检察干警的‘安全阀’。”河北省检察院下文,要求全省各级检察机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最高检的决策部署上来,使认识再提高,思路再清晰,步伐再加快,不断增强做好检务公开工作的自觉性。

在北京,北京市检察院召开全市检察人员案件信息公开工作部署会议,明确提出要以案件信息公开为契机,实现检务公开的“五个转变”,即从强调检察工作特殊性、案件性质不能公开向依法能公开的一律公开转变,从注重办案数量、规模向注重办案质量、提升业务能力转变,从侧重内部监督制约向全程接受外部监督转变,从不透明、随意性执法向全面严格规范执法转变,从行政化管理向主任检察官责任制、“谁办案谁负责”转变。

“实行案件信息公开工作以来,一些地方检察机关出现了明显的‘两少’状况,打听案情、说情的情形少了,当事人抱怨、上访的情况少了。”孙灵珍表示,最高检鼓励地方检察机关稳妥扎实探索案件信息公开工作,对实践中成熟的、拿得准的做法要“强力推进”。

把握好公开的尺度与时机

“案件信息的公开,一方面的确倒逼了案件办理在实体和程序上的公平公正,而另一方面,不同的办案人员对案件信息公开的范围和时效在看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赵棣中举例说,有的办案人员认为只要是终结性法律文书都应公开;有的认为起诉书公开只适宜诉判一致的情况;还有的认为起诉书在开庭前就应公开,“不同的理念会探索不同的做法,哪种做法最好,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

相比于“判决书公开”,万毅分析说,法院作为审判机关,掌握最终的实体处分权,因此审判环节的诉讼文书,大多具有实体和程序上的终结性,其对外公开并无法律和法理上的障碍;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虽然承担着侦查、批捕、起诉等多个诉讼环节的职能,在判决结果出来前,起诉书并不具有最终的实体处分性,因而在对外公开时就需要注意“度”的把握。

“职务犯罪侦查作为检察机关的一项主要业务,职务犯罪案件信息的公开自然也是‘检务公开’的重要組成部分,将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也置于‘检务公开’制度的约束与规范当中,这是提高侦查人员自身素质、保障人权、监督检察权行使的客观要求。”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罗猛认为。

不过,自侦案件信息的公开不同于公诉部门司法文书的公开,罗猛亦指出,侦查本身具有秘密的属性,很多的侦查活动都需要秘密开展;而职务犯罪本身具有手段隐秘性、高科技性,犯罪嫌疑人身份特殊,往往掌握一定的公权力,具有很强的反侦查能力,不适当的公开会造成犯罪嫌疑人伪造、毁灭证据、串供或者干扰证人作证,增加侦查阻力。罗猛认为,自侦案件信息的公开,要把握好“适度”和“适时”两个原则,必须结合具体的案情在恰当的时机公开适当的内容。

对此,赵棣中亦有同感,“反腐败本身就是与嫌疑人‘斗智斗勇’的过程,案件初查阶段,加强保密工作是案件的‘生命线’,在职务犯罪案件侦查终结前,职务犯罪的线索、举报材料、案件侦查过程和侦查手段等内容都不宜公开,否则案件容易‘流产’。但若是为了表明惩治腐败的决心或是澄清视听,检察机关也可以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公布程序性节点等内容”。

“在侦查阶段,案件信息的公开要把握好‘度’,无论是公开,还是保密,都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赵棣中说。

处理好公开与保密的关系

nlc202309011634

如何处理好公开与保密之间以及保护公众知情权与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之间的关系?——在检察机关案件信息公开工作中,有记者提出这样的疑问。

“我们既不能一讲公开就随意公开,忽视对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保护,也不能一讲保密和保护个人隐私就什么也不公开,忽视对公众知情权的保障。在现代法治社会,当各种利益发生冲突时,重要的是选取适当的平衡点。”王晋表示,案件信息公开涉及各方面利益,既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又要保护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还要保障诉讼活动顺利进行。

正确处理好公开与保密、公开与保护个人隐私的关系,最高检着手于从三个方面解决好问题。“一是制定负面清单,明确不得公开的内容。要求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和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信息,以及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高检院有关规定不应当公开的信息,不得公开。如要求公布法律文书时,应当对被害人、证人、鉴定人做匿名处理,对家庭住址、通信方式、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健康状况等个人信息进行技术屏蔽处理。二是对不同类型的案件信息,规定不同的发布时机和发布方式。如对正在办理的案件,主要是面向诉讼参与人等特定人员提供案件程序性信息查询,对正在办理的重大案件,可以向社会发布办案进展情况,但由于尚未办结,不公开具体案情。在案件办结以后,再通过发布法律文书和公布典型案例等方式,公开具体情况。三是按照‘谁办案谁审核、谁把关谁负责’的原则,健全审核把关机制,防止失密泄密和侵犯个人隐私行为的发生。”王晋说。

“人民的‘知情权’并非绝对的知情权,而是要受到其他权利和利益的制衡,比如国家利益、个人隐私权,此外,还包括人身自由权、公正审判权、个人资讯自主权等。因此,检务公开并非一切皆公开,也会受到其他法原则的制衡,包括无罪推定原则、侦查密行原则等等。”万毅举例说,比如检察机关在公开文书时可以加个提示语——“本院的起诉书并不意味着被告人已经被判有罪,被告人受无罪推定原则保护,未经人民法院判决为有罪之前,都不得被认定为有罪之人”。

“公开和保密都是检察工作的重要原则,既不能为了公开而越过保密的底线,也不能为了保密而束缚公开的手脚,要通过合理的举措找准这两者之间的平衡。”据孙灵珍透露,最高检有关部门全面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并结合当前形勢和工作实际正修改完善有关保密规定内容,以确保检务公开工作与保密工作不冲突,有序衔接,实现依法公开与依法保密的有机统一。

篇5:市纪委推行案件质量标准规范 提高纪检监察办案质量

一、探索与实践

我从1999年6月从事纪检监察工作,至今已10 多个年头。共审理党政纪立案案件多起,涉及20几人,全部给予了党政纪处分,至今未出现因事实不清或定性不准而提出申诉复查的案件。我觉得提高纪检监察案件审理质量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切实把好事实关,证据关。按照《中国共产党案件审理条例》和政纪案件审理条例及上级纪委案件审理室的要求,抓好乡镇审理机构的健全和完善,要求审理部门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事业心,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全面履行党章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对每起案件严把事实证据关,严格按照“二十四字”基本办案方针来审理案件,证据确凿是关键,是核心。证据是认定事实的基础,是准确定性的前提,是恰当量纪的依据。“以事实为根据,以纪律为准绳”中的事实一定是被证明了的事实。案件审理就是要通过鉴别证据,适用证据来认定案件事实,对被调查人作出恰当处理。只有证据确凿,才能保证事实清楚,才能应对当事人的辩解、申诉等各种复杂情况,才能将案件真正办成铁案,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2、客观公正,在案件审理工作中,要做到程序与实体并重,适用法规、政策准确。案件审理工作的主要职能是严肃执纪,公正执纪,为党委纪委当好参谋助手。要正确运用政策,做到宽严相济、处理慎重、留有余地,尤其是对可定可不定的问题不要定,可给处分可不给处分的不要给,可给重处分可给轻处分的给轻处分,有的 1

还可以免于处分,始终坚持办案的政治、经济社会效果。

3、在案件审理工作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特别是加强纪委内部与查案工作有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在案件内部的审理中,审理部门一定要与内部科室多沟通,多协调,在坚持案件质量第一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尊重办案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牢固树立对案件质量共同负责的理念,这样才能善于抓住案件的实质。其次是加强与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及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在对司法处理的案件我们始终坚持和现行查办的案件从程序一样对待,量纪同步进行。同时我们加强与发案单位的沟通,主要是了解对犯错误党员的平时表现,征求所在单位党组织的意见,这既是尊重被调查人所在的单位,也是我们跟踪监督被调查人的一种方法。将犯错误党员的违纪事实向所在单位党组织通报,不仅得到所在单位党组织的支持理解,也对教育其他党员干部很有益处。对有些重大复杂案件,定性和处理尺度我们一时难以把握的,及时征求上级纪委案件审理室的意见,或主管案件审理的书记或纪委主要领导意见,使我们少走弯路,更慎重、更稳妥的处理了案件。这样审理的案件质量高,发案单位领导满意,群众认同,本人接受。

二、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层案件审理人员有的分管工作太多,变动频繁,审理业务生疏,难以衔接。

二是支部讨论党员处分必须达到三分之二以上人数,目前个别村支部外出打工党员多或老弱病残党员多,难以达到要求。

(二)采取的措施

1、提高案件审理的质量。案件审理工作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近年来我区各级的案件审理人员,尤其是基层纪委书记,调动频繁,且单位分管工作多,应和组织部门、基层党委及时沟通,争

取他们的重视和支持。使审理人员相对稳定,这样利于工作的衔接和持续。

2、切实加大相关审理业务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党纪处分条例出台以后,政纪处分条例仍还是以前的,不够衔接,尤其是经济案件,参照党纪条规或相关法规,持不准的案件召开相关部门联席会议或领导会议讨论定性和处理依据。

上一篇:锅炉工用工协议书下一篇:后备干部培养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