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昌县中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

2024-04-13

建昌县中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共17篇)

篇1:建昌县中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

建昌中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

输血安全是我们医院医疗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根据《献血法》和《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及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加强输血工作的管理,提高输血工作质量,确保输血安全。根据我院输血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我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

一.工作目标:把“依法用血,合理用血,安全用血”作为我院输血工作的长期目标,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二.组织形式: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是医院输血质量管理的最高组织,在院长领导下,全面负责医院输血质量管理工作。输血管理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名;由王志杰同志担任,副主任委员1-2名;由王秀杰同志担任,委员何永辉、王树权、田国琴、等同志组成。

三.组成人员:分管业务副院长李纪伟同志任主任委员,是输血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医务处主任何永辉、输血科主任王志杰担任副主任委员。输血科、护理部及各临床科主任和有关专家担任委员。医务处为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常设办事机构。

四.主要职责:

(一)根据《献血法》和《输血技术规范》制定全院输血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规程。

(二)医院输血委员会是医院输血工作管理的最高组织,负责对全院输血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三)制定质量教育、培训计划。负责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供有关专业技术咨询和指导。增强质量安全意识,合理用血。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四)负责质量监督,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全院输血工作情况,对质量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及时发现问题,研究改进措施,并督促落实。

(五)调查分析输血工作中出现缺陷的原因,判定输血缺陷性质,对重大输血质量问题进行鉴定,对输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并制定防范措施。

(六)对临床“依法用血,合理用血”进行监督检查,开展临床输血疗效的评估,建立临床输血预警系统。

(七)每季度召开一次全院输血管理委员会会议,对输血工作进行总结。

篇2:建昌县中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

会议时间:2011年3月2日

会议地点:四楼会议室

参加人员:王廷和 韩翠云 田国琴 李鸿鹤 孙贺咏 马红霞 叶 磊何永辉为了进一步发挥病案管理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医院病案管理,提高我院病历书写质量,防范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的发生,我院病案管理委员会于3月2日召开新一年病案管委会会议,会议内容记录如下: 根据病历质量检查结果,近期病历书写存在的问题有:

1、字迹潦草和涂改问题;

2、时间记录不能准确到分钟,时间记录不统一;

3、住院病历没有药物过敏史;

4、病程记录不连续、不详细、抢救记录流于形式,将一般的病程记录当做抢救记录,无具体的抢救措施。

5、术前小结、术前讨论过于简单,手术指征栏仅写成:有手术适应症无手术禁忌症;手术步骤栏写成:见手术记录;

6、手术同意书必须由患者本人签字;

据以上问题,本的工作重点:

1、为了更好的履行病案管委会的职责,每季度召开一次病案工作会议,特别情况随时召开。

2、对全员的一线医生分批进行病历书写规范的重新学习培训并考核,特别是对新的病历书写规范的具体要求,如何在病案书写时加强法律意识、自我保护 意识、客观病历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问题进行重点的学习。

3、制订和审核新病案内容、项目、格式,特别是表格式病历资料,使医务人员既能保证病历书写的质量,又能从繁重的文字书写工作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时间用于病人身上。

4、加强各级质控员尤其是临床科室质控员的管理培训,同时落实对各科室质控员建立奖罚制度。

篇3:建昌县中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

按照《中国医院协会章程》规定的选举程序,全体委员投票产生了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王静成院长当选主任委员,尹福在等8位院长当选副主任委员。马效恩等39位院长当选常务委员。经主任委员提名,全体委员表决通过,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毛向阳副院长当选秘书长。

中国医院协会李洪山副会长向新当选的地(市)级医院管理分会第一届委员会成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新当选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颁发证书,并对第一届委员会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篇4:加强医院输血科建设管理探讨

(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输血科广西钦州535000)【摘要】作为新兴的、涉及多科学的综合性输血科,日益成为了全国各医院建设中重要部门的组成部分。临床用血由单一的输全血模式发展到输成分血多种模式,如何有效提高血液质量,,减少输血反应,防范输血纠纷等问题规范管理,日益重要。如何把输血科建设好,确保输血工作的质量,推动输血工作快速持续发展,最终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雙丰收,是摆在输血工作人员面前最现实的问题。【关键词】输血科;建设管理;医院【中国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404-01 输血是医院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输血科是医院综合性科室,是医院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我国输血医学近几年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为加强输血科的管理和建设,我院输血科严格执行省综合医院管理评审标准,规范输血科建设。20世纪90年代卫生部要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立输血科/血库,在本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领导下,负责本单位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储存血液,对本单位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1]。但截止到目前,输血科建设进展仍缓慢,与卫生部的要求不相适应。医院输血科或血库现状如下:1、大多数医院未设置独立的输血科或者血库。2、人员不足,技术水平偏低。绝大多数医院的血库设在检验科内,有的有1~2名专职人员,有的直接由检验科技术人员兼职血库工作,即使有专职人员的多为因年长体弱从其他岗位调整从事血库工作的护理或其他技术人员,临床或输血技术水平偏低[2]。3、房屋不足,设备简陋。绝大部分医院血库没有专用房屋,储血设备也很简陋,有的医院没有专用储血冰箱,甚至使用家用冰箱储血。4、临床用血不规范 人情输血、安慰输血时有发生。如何做好输血科全面的质量管理,以适应新形式下的输血工作的变化,本文就这几年参与输血管理工作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一、重视输血科基本建设。随着医院业务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和提高,输血科要由单纯发血,配血的功能向具有诊断,治疗功能的科室转变。因此,必须建立独立的输血科,确保贮存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并承担临床用血技术指导和实施。要重视仪器设备的配备,如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血小板保存箱,血浆快速解冻箱,低温冰箱,低温离心机等,使其人员,设备的配备与功能相适应。二、严格输血执行制度,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输血安全。现代输血管理的成功,不仅取决于“目的”是否明确;而且,也取决于达到这一目的所采取的“方法”是否有效。质量工作是输血工作的灵魂,必须对其进行系统规则。全面质量管理(TQM)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它不仅是质量的理论,其本身内在思想、概念和一整套管理技术必将成为输血事业发展的带动性力量。我院输血科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意识,建立健全科室质量手册,全方位加强质量管理。具体如下:1、实验室标准化,包括技术人员应该是接受过输血专业理论和实验技术培训合格的检验专业的院校的毕业生,并有专业技术职称;科室要有符合输血专业试验的要求的设备,如血库专用离心机、血库专用冰箱、血小板恒温震荡保存箱等;试剂必须使用国家指定厂家生产的经“批批检”产品;输血工作人员都应按照《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行严格的输血相关检查、七查七对制度;科室实施计算机管理等。2、输血科依据输血科不同岗位和工作特点,制定《输血科各岗位工作职责实施细则》、《输血科设备管理制度》、《特殊事件记录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等;工作职责、仪器管理等责任到人,做到“一切行为有依据,一切行为有记录,一切行为可溯源。”使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有章可循,使环节质量有了可靠保证。3、为了确保输血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输血问题,输血科应加强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与检查、输血后效果的考核和观察,还要定期检查血液和血成分的质量等。4、完善输血相关文书和输血相关检测,避免法律纠纷。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由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为此输血科制定了各种协议书,如《输血协议书》、《自身输血协议书》、《血液成份单采协议书》、《血浆置换协议书》等以明确责任。另外,血液传播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的重大医学问题,调查表明由于无偿献血的推广,献血者素质的提高,受血者输血前五项检查(HBSg、HCV抗体、HIV抗体、TP抗体、ALT)的总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偿献血者。因此,输血科要开展受血者输血前血液传染性指标的检测,这不仅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医务人员保护自身安全的需要,为医患双方自我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三、注重业务技术建设与管理。输血科(血库)业务技术管理应通过网络、数据库的应用,实现信息共享、规则共享、经验共享。通过操作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减少输血科(血库)工作强度与差错。首先医院输血科(血库)收发血、储血冰箱温度与与异常报警记录等不能停留在简单“手工小作坊”状态,应引入现代化信息管理模式实施电脑化管理,可根据国家或(和)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临床输血管理规定随时进行信息资料储存与查询等。其次,可进行“电子交叉配血”工作,也就是应用计算机技术对献血员与病员的资料(包括:一般性资料、红细胞血型与抗体筛查等资料)进行计算机信息配对性核对等。另外,也可开发临床输血条形码保障系统,就是唯一的辨认号码( ID) 被贴在病人手带、交叉血样管、交叉配血相符的血袋上,输血时使用电脑对护士、病人、交叉血样及血液制品的ID 扫描,若与电脑里的资料相符则能实施输血,否则会出现报警提示防止输血差错与事故。医院输血科(血库)必须高度重视业务技术创新,寻找学科发展和进步的新的支撑点,营造“拳头产品”,创建“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特色优势项目,提高整体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但同时也随之带来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可能没有与之相应的、现成的标准、规范,缺少制度的约束,甚至没有法规的限制。因此,需要医院输血科(血库)管理者具有较好的组织指挥能力和应变协调能力,不断完善规章制度,求得输血科(血库)业务技术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最后医院输血科(血库)也必须高度重视计量与质控工作,保证科室使用医疗仪器设备的性能符合国家颁布的标准;保证输血前检测过程的标准化与正确性。四、加快输血人才培养,提高输血人员业务素质。随着输血医学的不断发展,输血医学已发展成为涉及多学科的边缘科学,加强输血医学专业理论知识及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做好输血科建设和质量管理的前提。1、通过举办专业基础知识培训班,新技术新业务培训班,各种学术交流会,聘请专家指导,选送人员外出进修学习等,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输血技术人员水平.积极参与临床治疗,指导临床用血,保证输血工作质量。2、开展输血法律法规的全员培训,强化依法用血观念和科学用血意识。3、人员培训与考核相结合,每年定期考核,考核成绩列入个人技术档案,并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条件之一。五、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实现科学,合理用血。医院要将临床合理用血尤其是成分输血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医院应成立临床用血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开展合理用血,科学用血教育。制定用血审批制度,严格输血适应证,坚决杜绝输“人情血”,“安慰血”,积极实施成分输血,将合理科学用血作为医院,科室工作质量考核内容之一。六、积极防范临床输血纠纷。著名管理学家戴明博士提出的戴明循环(PDCA 循环)中即强调积极处理的重要性,如不处理,一切都成为徒劳[3]。严格遵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操作;熟识输血适应证;临床医师应仔细书写用血申请单;患者进行相关传染病的检测;填写反应回报卡,掌握输血反应的第一手资料,做好输血反应的相关实验;积极开展了自身输血,既可降低输血反应的概率,也可减少医疗费用;拓展ABO溶血的孕妇产检和卡式微柱凝胶血型鉴定,凝聚胺配血法等项目,可有效降低不完全抗体引起的输血反应;加强临床医务人员及输血科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总之,输血医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输血科也是一个新兴的科室。如何把输血科建设好,需要全体输血技术人员更多的探索。相信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输血科一定会越来越壮大,成为医院诊疗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1999[2]刘振北,刘凯.22家医院输血科(血库)现状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05,18(2):148.[3]张凌云,李英兰,单信芝. 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J]. 齐鲁医学杂志, 2008,20(2):174.

篇5:建昌县中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

输血管理委员会会议纪要

(2012年第二季度)

会议时间:2012年7月6日

会议地点:三楼会议室

参加人员:姜春华何元扬谢宙宏陈毅王应

张莉孙燕张辉荣杨如高肖智张正程川王静姜俊梅戚敏李玉兰沈燕李梅杨雪芹陈勇樊志华姜科良李进芳

主 持 人:郑志奇(副院长)

会议内容:

输血疗法作为临床治疗方法之一,应用较广泛,输血工作质量对医院的医疗质量影响也越来越大,临床输血是血站及医院医疗、医技、护理众多人员先后参与,共同完成的一项治疗任务,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或不规范操作,都可能影响输血治疗,甚至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医院血库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二季度,在医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及临床各科的大力支持下,认真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办法》,保证了临床用血安全。

一、存在问题。

1、血源供求紧张,存在潜在医疗隐患。医疗用血单位由采供血机构统一供血。当供血机构血源告急时,其具体问题就摆在了医院输血科面前,因为其担负着全院临床用血的重任,对于意外伤,肝、脾破裂,产后大出血等手术患者,如果因血源供不应求所导致的医疗纠纷,患者家属是否理解?

2、血液发放不及时。血液发放是安全输血的重要环节,为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有效,必须及时准确的发放血液,当遇到抢救或紧急输血时,血站有时未能及时的供给,这是临床医生对血库最大的怨言。

3、输血申请单填写不完整。长期以来,临床输血的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但临床输血的第一个环节——规范地填写输血申请单却很少被重视。我院大多数医生都能认真负责的填写申请单,但少数医生责任心不强,记录不完整,不及时收集实验室检查资料造成项目空缺,有些医生不重视填写的重要性,认为只是一个手续而以,有的不知道规范填写的要求,甚至无申请(主治)医师签名,为减少由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明确疾

病传播的责任,必须在输血前对受血者进行必要的检查。检测项目不全不仅难以保证患者的用血安全,同时也带来了医疗纠纷的隐患。临床医生和输血工作者必须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准确、规范、完整地填写输血申请单,这种做法不但是科学用血、规避输血纠纷的重要措施,而且是规范化管理的要求。

三、整改建议

1、血源紧张时,输血科工作人员随时保持与市血站的联系,并负责协调市中心血站,做好沟通协调工作。

2、血库交叉配血标本进行登记,从登记到发出血液,应在30分钟内完成,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在30分钟内发血,应电话告知医生。

篇6: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质控方案

为监督血液安全,加强对医院医疗临床血液质量管理,有效地保障患者权益。特制订以下方案:

一、为提高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水平。

以培训教育为抓手,加强对临床医生的业务培训教育,通过教育培训,合理掌握临床输血指征,提高科学合理用血水平,做好血液开源节流工作。

二、加强血液冷链管理,确保血液安全。

冷链是一套用于血液和血浆储存和运输的系统,以安全的方法维持血液及成份制品的各项功能。不仅领取血液的人员资质要到位,而且领取血液的设备也必须符合冷链要求;为保证血液安全,推广血液冷链设备的使用,要配合县献血办做好本单位血液冷链的自查的迎查工作。

三、加强对临床用血管理的监督和检查。

严格按照国家《献血法》、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要求,督促建立规范的用血制度,并做好年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考核检查工作。

四、要加强输血科的建设。

加快输血科血液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加大硬件投入、加快人才培养,鼓励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障技术。

五、严格落实输血科工作人员备案制度。

要严格按照市卫生局下发的文件精神,建立健全输血科工作人员备案制度,尤其是对新参加血库工作的同志要加强培训,落实备案,严格管理。

六、利用网络和刊物加强宣传工作。

充分利用医院橱窗、宣传栏等阵地,宣传临床用血的政策、信息;大力宣传无偿献血的意义、好处。积极宣传动员家庭互助和社会援助献血,使献血无损健康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黄骅市人民医院

篇7: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工作总结

会议由分管副院长钟广俊主持,钟院长组织大家认真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通过学习,使大家对献血知识有进一步了解,对输血工作的重要性有进一步的认识。输血科朱明亮同志作20上半年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工作总结。上半年,输血管理委员会组织学习了《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输血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了年医院用血计划。加强临床用血质量管理,组织医务科、输血科等部门每月对医院用血工作进行考核检查,上半年共检查输血病历58份,提出改进意见18条,相关科室和人员及时加以整改。经过半年的持续改进,临床用血合理性、规范性明显提高,输血病程记录、护理输血记录明显规范。上半年,在出院人次、手术人次明显增加的情况下,用血量反而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六月份临床用血申请单填写完整率已达96.5%,临床医师对供血工作的满意率为97.7%。

工艺工程师

随后,与会人员对医院当前输血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并对今后输血工作提出了较多的意见及建议。

最后,院领导就今后医院用血管理工作提出了几点要求:

1、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成员、科主任、护士长要继续组织科室人员学习输血管理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不断增强输血管理的法制意识。

2、输血科要加强输血指征知识的宣传,临床医师要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做到科学合理用血,杜绝“人情血”、“营养血”现象,充分发挥血液使用价值。

3、临床医师要认真规范书写输血病程记录,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护理部门对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病例要如实上报,加强三基培训,不断提高穿刺技术,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篇8:建昌县中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

7日,换届改选工作会议在上届主任委员高居忠院长主持下召开。中国医院协会曹荣桂会长出席了会议。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民主投票选举产生了第二届医院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新一届委员会由98名委员组成,其中常委34名,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许树强院长当选为主任委员,江苏省人民医院王虹院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玉琦院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陈安民院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陈仲强院长、广东省人民医院曾国洪副院长等5人任副主任委员。会议决定专业委员会挂靠在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新的一届专业委员会由实践经验丰富的全国大型综合性医院的院领导及专业素养深厚的国内经济界知名专家组成,而且特别注意选拔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管理骨干进入专业委员会,使委员会充满活力,具有学历层次高、知识结构完备的特点,为医院管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开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8日,国际医院经济管理高峰论坛隆重召开。卫生部陈啸宏副部长、中国医院协会曹荣桂会长、卫生部规财司赵自林司长、中国医院协会章友康副会长等领导出席了会议。来自全国各省市知名医院的院长、国内卫生经济界专家及英国、日本、芬兰、香港等地区的医院管理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大会开幕式由医院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日友好医院院长许树强教授主持。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玲教授、英国剑桥大学医院首席执行官Gareth J Goodier教授、日本医院管理研究协会常务理事中村彰吾教授等7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分别围绕医院经济管理的主题做了精彩的报告。约350余人参加了大会。

篇9:建昌县中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

2013年9月10日下午14:30时,在综合楼五楼会议室召开了我院2013年输血管理委员会工作会议。会议由李建荣副院长主持,全体委员会成员参加。、1、会议首先由杨锡运副院长根据医院评审细则、对临床医生用血及成分输血、临

床医生用血申请标准进行要求,要求各科室加强对相关知识及文件进行学习,落实输血相关制度并认真执行。

2、3、由杨国华副院长对各科室做出相应要求。医务科段彩玉科长:为了保证临床用血安全,为了进一步完善对临床输血工作

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指导临床血液、血液成分和血液制品的合理使用,协调处理临床输血工作遇到的重大问题,保证了临床输血安全。与各科主任及护士长进行交流学习力量临床输血的相关知识,并对各科室做出要求:要求各临床医生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加强合理用血与输血知识的培训。

4、输血科主任杨美荣:对输血科(血库)2013年上半年工作进行总结和要求。为

了避免医患纠纷要求各临床医生认真做好输血前评估及输血后效果评价及输血前传染病的检查、配血标本采集时间及送检对接进行要求。

5、李建荣副院长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并提出存在问题,要求临床科室及时整改。

施甸县人民医院输血委员会

篇10:建昌县中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

各科室:

为规范临床用血的管理,加强临床用血指导,使医疗用血更安全、更科学,更合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结合我院工作实际情况,现成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现公布如下。

任:匡英全 副主任:胡静斌

成员:莫阳娇吴华伟

李胡萍

各临床科室主任 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检验科,由李胡萍负责日常工作。附件: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 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

1、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在委员会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

2、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会议每季度举行一次,由委员会主任负责主持,医务科、检验科负责召集并做好会议记录,并负责准备会议资料。

3、严格执行国家在输血方面的法律和法规,不断提高医院输血管理水平。

4、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总结本季度的输血工作,分析临床输血不良事件,并将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及时反馈输血科和各临床科室。

5、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医务人员参加临床输血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临床合理用血知识培训,大力宣传无偿献血和安全合理用血知识。

6、临床用血科室主任为临床用血管理责任人,有义务对科室临床用血安全进行培训、指导,确保临床输血安全,防控输血不良事件发生。

7、在发生紧急状况难以保证临床输血需求时,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输血应急处理指挥工作,是全院临床输血应急处理工作的领导决策机构。

8、医务科、检验科接受分管院长和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对全院临床输血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

9、每月对临床用血科室和输血科执行规章制度情况进行检查。抽查临床输血病历,对输血病历质量和医生掌握输血适应症情况,对不合理用血原因进行分析。

10、每季度对临床输血检查情况进行总结,上报医务科,做为医疗考核的重要指标。

临床用血计划

为完善我院血液管理,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有关规定,加强血液库存科学管理,避免浪费资源保证临床用血的及时和用量,保证急诊用血的供应,经过输血管理委员会讨论制定本计划

一、年用血计划:

1.统计上一年每月的用血总量,各种血液制品的用量。2.统计上一年的成分用血率,总结归纳,提高成分用血。

二、特殊血液的计划用血:特殊血型(RH阴性),要提前通知血修水县血库进行预约。

临床科室及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临床用血的管理,促进更加科学、安全、合理用血,将临床用血情况纳入临床科室和医师个人工作考核指标体系。特制订本制度:

一、临床用血评价制度

评价临床科室和医师合理用血和输血后疗效评估的实施情况。

用血合理性的评价:主要评价是否严格按照输血适应证进行输血,输血适应证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执行。

1.输血后疗效的评价:主要评价在输血后是否有输血治疗的疗效评价及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处理、记录。

二、临床用血公示制度

结合月质量检查,对临床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在全院公示,并由医院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更好提升临床用血的科学管理,促进临床用血合理、安全、有效。

1.检查人员:由医务科、院质量检查小组成员。

2、检查方法:每季度检查一次,抽取输血病历至少5份。3.检查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临床输血申请单》的填写是否规范;(2)输血前是否有免疫学检查;(3)输血前患者是否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4)是否有相关实验室检查,是否有临床输血指征;(5)大量用血是否有审批;(6)是否有患者输血适应症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

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

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二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等要求,为确保临床用血信息客观真实、完整、可追溯,特制定本制度。

一、医院按照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统一印制规范的各类临床用血的医学文书。

二、每年对新职工进行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的书写规范培训及考核,保证临床用血医学文书填写的规范性。

三、医师应当规范填写《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1、在输血治疗前,医师应当向患者或者其近亲属说明输血目的、方式和风险,并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2、《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是指输血前,经治医师向患者告知输血的相关情况,并由患者签署是否同意输血的医学文书。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病案号、诊断、输血指征、拟输血成份、输血前有关检查结果、输血风险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患者签署意见并签名、医师签名并填写日期。

3、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签字;患者因病无法签字时,应当由其授权的人员签字。因抢救生命垂危患者等特殊情况需要紧急输血,且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上报医务科,经请示院领导批准后,可以立即实施输血治疗。

4、《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中须明确其他输血方式的选择权。

5、《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中可明确同意输血次数。

四、《临床用血申请单》由中级以上职称人员填写申请,并根据备血量,要有各级审批签字。具体申请详见我院《临床用血申请审核管理制度》

五、输血相关病程记录

1、输血前,经治医师应当将准备输血患者的输血前检查结果及适应证的评估情况详细记入病程记录;包括患者的症状、体征、血色素等。

2、在输血当天,患者输血完成后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应当将输血过程以“输血记录”的形式记入病历:内容包括输血原因、输注成分、血型和数量、输注过程观察情况,输血完成时间、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等内容。

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时医师需将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过程和结果详细记入病历中,并根据《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内容逐项填写,及时将《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返回检验科,并由检验科报送修水县血库。

3、经治医师应当将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包括症状、体征、红细胞、血红蛋白是否有改善,评估有无继续输血指征等。

六、各种输血医疗文书的保管

1、《临床用血申请单》交修水县血库保管、《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等存放在病历中保管;

篇11:建昌县中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

2010年6月16日,在七楼会议室,召开了我院2010第二季度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会议。会议的主题是“临床科学合理节约用血”。会议由陈锦隆业务院长主持。门诊部、医务部、护理部、内外妇儿及医技科室委员共16人参加了会议。

输血科黄玉佳做了我院2010年临床输血工作汇报,包括全年临床用血情况通报、临床输血管理信息化建设和省输血质控中心挂靠我院面临的机遇三个方面的情况。

麻醉科吕波主任进行了题为“围术期血液保护的措施及意义”的学术讲座。他指出,由于血源告急,用血量以10%的速度逐年上升,异体输血存在发生输血反应、传播疾病的风险,采取血液保护措施刻不容缓。围术期用血量占输血总量的2/3,因此手术医生、麻醉医师应站在血液保护的第一线。目前常用的血液保护技术包括:自身输血、控制性降压、成分输血、减少失血、使用生血药物等。血液回收技术是将术野的失血吸引、抗凝、回收和利用,它比术前自身储血和麻醉后放血可能更有效。目前,尤其对大量失血患者:肝移植、大血管转位、Bentall术、动脉瘤、心脏手术、骨科手术、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吕主任也坦陈了目前实行血液保护措施面临的诸多困难。首先是手术大夫、麻醉医生和手术护士都要有科学合理节约用血的理念,这需要医院各部门积极倡导,广泛宣传。另一个困难是缺乏技术娴熟的操作人员,医院应当在人员培训方面给与大力支持。

最后,余思忠主任作总结性发言。他指出,输血科一定要加强自身建设,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通过中心这个平台,加强对外宣传,提高千医的知名度。

篇12:建昌县中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

临床输血是一种不可替代的特殊治疗手段,同时也存在极高的风险,由于种种原因,随着医患双方的矛盾增加,防范输血引起法律纠纷显得尤为重要,写好输血病历是防范因受血者输血病历文书记录缺陷而引发医疗纠纷的关键。现就对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至2008年3年的输血病历共4014份进行回顾性调查,就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病历文书缺陷和患方投诉以及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改进,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06~2008年3年共4014份输血病历。

1.2 方法

对每份输血病历按《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对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指征、输血前九项检测(乙肝5项、HCV、HIV、ALT、梅毒)、交叉配血报告单、输血记录单、血袋条形码标签、输血医嘱、医生的输血记录、护士对输血全过程的记录等进行检查[1]。2007年底对输血病历进行如下改进:(1)输血同意书一式两份,一份随病历保存,一份随输血申请单送输血科保存;(2)输血同意书中增加输血量一项,并告知患方;(3)输血记录另行单独记录,上面加“输血记录”小标题,并规定内容记录;(4)从2006年12月开始每输一袋血,执行输血的医护人员必须填写一张临床输血监测记录单,随病历保存。

2 结果

4014份输血病历、输血前六项检测、交叉配血报告单、输血记录单、血袋条形码标签在病历中都齐全,其他项目检查结果见表1。

3 讨论

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经治医师给患者实行输血治疗前,应当向患者或其家属告之输血目的,可能发生的输血反应,和经血液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性,由医患双方共同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在2006年1087份输血病历中仍有5份输血同意书漏签,占0.45%;在2007年1305份输血病历中仍有2份输血同意书漏签,占0.2%;在2008年1622份输血病历中仍有1份输血同意书漏签,占0.06%。这表明还有及少数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没有履行法律法规的规定义务,给医疗纠纷留下很大的隐患[2,3]。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所在医院作了规定,要求临床医师与患者或家属签署输血同意书必须一式两份,一份随病历保存,一份随输血申请单送输血科保管。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输血科可以监督医生是否与患者或家属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第二,防止病历中的输血同意书丢失。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附件六《输血治疗同意书》中没有输血量一项,尽管医生在输血前与患者或其家属就输血同意书的内容以及准备输注的量谈过话,医患双方并签署治疗同意书,但仍有2例患方不认可输血量,由于输血同意书上没有输血量一项,谈话时没有录音,无从查证。笔者所在医院遇到第1例时不敢改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的附件原版本。但又遇到第2例纠纷时,不得不改动,在原版本的基础上多添加输血量一项,使医患双方对签署的项目更加清楚,通过稍加改动后,再也没有类似的纠纷发生。

从3年来输血病历检查结果看,2006年医生输血病历无输血记录或输血记录过于简单不规范的情况较多。由于输血是一种特殊的治疗,2007年开始,笔者所在医院要求医生在输血病历中,输血记录要单独另行记录,上面加上“输血记录”小标题,同时要求必须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血红色蛋白量,还有主治以上查房批准输血的意见、输血的品种、量、有无输血反应等内容。这样提醒医生不漏写输血记录,同时也方便质控部门检查。输血记录要求的内容符合《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输血指征和临床用血必须经主治医师核准的要求,临床输血是否符合输血指征,也通过规范的输血记录来监控、减少浪费宝贵的血液资源。

2006年上半年,在护理记录方面,输血记录非常简单,由于各人水平不一样,记录也五花八门,绝大多数输血记录不足20个字,不能反应输血全过程。输血前医生与患方谈话并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的内容也提到输血不良反应。所以一旦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患方都能理解,发生输血反应后医生如何迅速处治是患方关注的问题,详细记录输血治疗全过程是防范因输血引起医疗纠纷的重要措施。在笔者所在市,绝大部分患者的输血费用是自费的,所以,患者和家属对实际输血量非常敏感,这关系到患方付费问题,特别是术中输血患者家属看不到实际输血量,在没有使用临床输血监测记录单之前,曾有多起患方因术中输血量提出质疑和投诉,尤其是手术时间长,输血量较多的病例,病房护士是三班倒,术中手术室护士执行输血,术后多数由麻醉医师护送患者回病房,经常手术室护十和病房护士交接脱节,如果主管医师不在场,患方询问起输血量时,病房其他医务人员不能马上解释清楚,患方就有意见。为此,医院自行设计了一张临床输血监测记录单,每输一袋血,执行护十就填写一张输血监测记录单并随病历保存。记录单上的内容有:病案号、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患者血型、Rh血型、输血性质(常规、手术、术后、紧急、大量、特殊)、供者血型(Rh血型)、血液种类、供血者血袋号、血量、采血日期、核对双签名、核对时间、输血监测(常规输血、麻醉状态、术中输血、急救输血)、患者日常基础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输血开始时间、患者神志(清醒、昏迷、嗜睡)、开始输血后15 min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患者一般情况(正常;异常:面部发红、荨麻疹、寒战、烦躁、胸闷、心悸头痛、腰/背痛、血红蛋白尿、不明原因出血)、输血后1 h一般情况、输血结束时间、护士签名、日期。记录单为表格形式,易于填写。临床输血监测记录单详细记录了输血全过程,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不遗漏每一个步骤。2006年6月使用临床输血监测记录单后,科室医务人员再遇到患方对实际输血量提出质疑时,翻开病历里的输血监测记录单,一共输了多少袋血,什么时候开始输注,什么时候输血结束,医患双方都清清楚楚。自从使用了临床输血监测记录单后,再也没有患者或其家属因输血量的问题投诉了。

此外,笔者所在医院输血委员会除了每年一次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一次安全用血培训外,还对新到医院工作的医务人员重点培训卫生部有关临床输血的法律法规,教会新员工如何写好输血病历文书,防范医疗纠纷,让医务人员掌握输血适应证,学会安全、科学、合理、有效输血。在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与输血直接相关的条文明确规定“无过错输血造成不良后果的”属非医疗事故范畴[3]。笔者所在医院输血病历文书的几点改进,目的是证明输血管理遵守输血法律法规程序,一切临床输血环节无过错,避免医院不应承担的责任。完整规范的输血病历文书是防范临床输血纠纷的重要保证。以上是笔者所在医院在检查中发现部分输血病历缺陷,还有患者或其家属在输血治疗方面提出的质疑和投诉,以及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在输血病历文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通过对临床输血病历文书的改进尝试,笔者所在医院因输血所引起的医疗纠纷明显减少,在临床安全用血方面得到进一步保障,收到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任艳丽,李春华,陈金美.临床输血病历管理与临床输血医疗纠纷的防范.临床血液学杂志,2008,21(8):425—427.

[2]夏代全.重庆市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现状调查报道.重庆医学, 2003,32(5):603.

篇13:输血委员会会议纪要

1、会议首先由检验科白海鹰主任对2013年第一季度输血工作进行总结:1)输血指征把握不明确。2)输血申请单填写潦草。3)血袋及输血不良反应卡返还不及时。4)输血前检查项目不完善。

2、吴培良院长对输血工作细则做如下总结:

(1)严格把握输血指征对于减少输血并发症、减少血源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降低死亡率、降低医疗成本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建议加强医护人员输血指征的培训。

(2)外科输血指征的严格把握,必须对每位手术患者的失血情况和体内血容量情况作出比较准确、全面的评估。为了能够准确评估失血量,必须对患者术前全身情况作一评估,包括患者的年龄、体能、营养及各脏器功能状态,尤其基础红细胞压积(Hct)和血红蛋白(Hb),便于对不同手术患者能耐受失血量的最大安全限量进行预测。

(3)为了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去年我院已成立了输血管理委员会,为了进一步完善对临床输血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指导临床血液、血液成分和血液制品的合理使用,协调处理临床输血工作遇到的重大问题,保证了临床输血安全,3月4日已印发《临床输血管理规范实施细则》、《临床紧急用血应急预案》、《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输血管理制度》附《临床输血指征》。希望各科室认真组织学习。

(4)合理安全用血,必须加强了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不定期检查各临床科室“输血申请单”的书写情况和血样标本留取是否规范;检查“输血申请单”是否合乎输血指征,用血量是否经审批、签字后发出; 检查月报、年报等统计报表,宏观掌握节约用血及合理、科学用血情况; 抽查各临床科室上交的经输血治疗病例的病历,检查有无“输血同意书”并作好记录。

(5)医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应熟悉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临床医生应对相关的法规有足够的重视,才能真正做到依法、科学、合理和安全输血。如果对输血相关法律和输血规范不了解,可能会造成工作中的失误,从而导致医疗纠纷。今我院已完善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科室必须落实学习

2011年第二季度输血管理委员会会议纪要

2011年7月6日下午,在4楼小会议室召开了我院2011年第二季度输血管理委员会工作会议。会议由陈榕生院长主持会议,全体委员会成员及输血科人员参会。

1、会议首先由检验科黄胜兴主任做2011年第二季度用血情况的总结:1)成分输血率均符合标准。2)用血量较大,急诊用血量不足。

2、叶传勇副院长:上一季度全院落实学习输血的相关法律法规,本季度书序工作已取得显著的成绩。今天我们就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宝贵的血源资源,确保临床用血安全进行探讨。

3、内科秦晓文主任:通过输血血液直接进入人体,血液质量问题一定要严格把关,一环扣一环。加强血源管理,全面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是临床输血安全的最根本保证。

4、医务科叶娉婷科长:医务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且要有较强的法律意识,特别是医院的管理层要透析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血库软硬件的投入,血库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法规和

用血管理制度,认真做好各项书面记录并归档备查,以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5、质控科林炳煌科长:以质量为核心,健全输血科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技术操作规程,切实加强对输血科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建立执行用血申请及登记制度,输血前的检验和核对制度及质量考核制度,做到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有效控制输血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6、医务科傅金木科长:加强对医院管理层和输血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技能培训,了解输血专业所涵养的内容,改变“输血科(血库)业务简单”的传统观念,合理配备学科带头人,各级技术人员,建立“输血医师”概念,“输血医师”应参与临床输血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研究工作,发挥血库对临床输血技术指导职能,使临床输血更加科学合理。

7、口腔科谢建宏主任: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是输血科最关键的工作,因此,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工作过程中要细心谨慎,思想高度集中,养成有秩序的良好工作习惯,防止差错发生。

8、急诊科刘连地主任: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极为重要,临床医师要更新输血知识,转变观念,了解各种成分血的作用和输注特征,合理应用成分血。要转变“全血”、“新鲜血”比“库血”好、急性出血需要输全血,输血对患者有益无害的旧观念,从而提高输血诊治水平,使患者获得安全、高效又经济的输血治疗。

篇14:建昌县中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

间:2016-9-20

地点:会议室

会议主持:解柳

参加人员:分管业务院长、院感委员会全体成员 会议主要议程:

一、2016年下半年工作部署。

二、近期院感工作安排

三、听取各位委员对今年院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四、业务院长曲淑英讲话。会议记录整理: 解主任:

一、2016年上半年院感工作汇报

1、坚持每季度对各科室及重点部门进行质量检查,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督导科室制定整改措施,并落实整改。做好质量检查记录。

2、加大院感管理培训力度。有计划地对医务人员和保洁人员开展院感管理相关知识培训,组织培训讲座。

3、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加大督查力度,认真执行分类收集处置制度、转运制度和暂存间管理制度,使医疗废物管理工作逐步规范。

4、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各项标准,对照标准开展了院内自查,进一步完善了相关工作。

二、2016年下半年院感工作重点

下半年院感管理工作将继续围绕医院医疗中心工作,认真履行业务指导和管理职能,规范落实管理制度,注重院感培训,积极开展院感监测,加强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完善组织加强管理,规范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1)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管理委员会会议,遇有院感事件发生或者重要议项时随时召开专题会议,分析讨论当前院感工作难点,解决现存问题。

2)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多部门合作机制 积极展开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与相关科室积极配合,相互调和,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3)发挥临床科室院感质控小组职能,及时监控各个感控环节,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和监测制度,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原则,避免和减少科室医院感染病发率。

2、加强医院感染培训,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

1)组织院内讲座培训 采取全员集中讲座、专题培训等形式,针对医院工作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组织全员培训2次,增强医院工作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

2)实时印发院感相关新标准规范及院感事件通报材料,以科室为单位组织学习。

3)开展保洁员的专项培训。4)组织院感管理知识考试

3、加强重点部门、重点项目的医院感染管理

加强手术室、口腔科、检验科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强化环节监控,针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

5、加强手卫生管理 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6、继续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认真落实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定期督查。

7、配合做好抗菌药物管理 配合我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积极参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管理。

三、近期工作安排

1、开展全院综合性自查

根据院感质控要求,要持续开展全院综合性自查,拟定自10月份开始完善此项工作。

2、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组织一次以医院感染监测为主题的院内业务讲座。

3、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自查整改落实到位。

4、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定期到科室督查指导,规范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暂存管理。

四、听取委员意见和建议

1、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2、深入科室督导临床科室做好院感管理工作。

五、曲院长讲话

赵院长进一步强调了加强院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各委员重视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积极配合院感科落实好近期几项重点工作。

记录人:陈笑燕

篇15:医院感染管理管理委员会会议纪要

时间:2012年4月17日14:00地点:医院小会议室召开参加人:

主持人:

会议内容:

一、院感科

XX科长汇报了目前院感控制管理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1.组织管理: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已建立。问题:三级管理网络成员需做部分调整。

2.院感知识培训教育:制定了院内培训教育计划。问题:缺乏院感专职人员培训。

3.监测与反馈:院感监测正常进行。问题: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只有消毒剂的化学监测,无消毒效果、环境卫生学的生物监测和病原体耐药性监测。

4.医务人员院感的预防和控制:开展了防护知识培训。问题:无个人防护用品登记和职业暴露登记、报告、追踪。

5.手卫生:已宣传培训。问题:部分医务人员执行不规范,记录不完整。

6.医院的清洁、消毒与隔离:制度已建立。问题:有执行不规范的现象。应届生求职季宝典 开启你的职场征途 简历撰写 笔试真题 面试攻略 专业技能指导 公务员专区

7.特殊部门、重点部位院感的控制与预防:问题:产房、新生儿

病房、急诊室、感染性疾病科、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内镜室、口腔科、临床实验室、治疗室、换药室、洗衣房等内部布局不尽合理,设施不尽完善,执行制度、规范有缺陷。

8.医疗废物管理:有制度及工作流程。问题:执行不到位。

9.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和消毒器械的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已建立。问题:未索取证件,工作流程未按规定执行。

二、形成的决议:

1.组织管理:三级管理网络成员调整,由院感科负责。

2.院感知识培训教育:院感专职人员的上岗培训、参加外出培训,由医务科具体安排。

3.监测与反馈:要求检验科开展生物监测工作。

4.医务人员院感的预防和控制:医护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登记总务科负责,职业暴露登记、报告由各科负责,院感科督导。

5.手卫生:各科督促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规范,相关内容记录在院感记录本上。

6.医院的清洁、消毒与隔离:各科督促医务人员规范执行制度,记录完整。护理部、院感科督导。

7.特殊部门、重点部位院感的控制与预防:产房、新 生儿病房、急诊室、感染性疾病科、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内镜室、口腔科、临床实验室、治疗室、换药室、洗衣房等的科室领导,要熟练掌握相关的院感要求,把存在的问题、改正解决的意见,写成专题报告交到院感科,由院感科形成统一报告,交院长办公会研究,在医院修缮改造

时予以解决。

8.医疗废物管理:各科与总务科配合,规范执行。

9.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和消毒器械的管理:由药械科负责组织实施。

XX院长强调,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我院创建“三甲医院”重点工作之一,此项工作牵涉到医院每个科室、贯穿于医疗工作的各个方面及全过程,需要全院每个人的积极参与,要求全院各科室及全体医护人员从自我做起,认真履行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各项制度、规范,按照院感委员会会议精神,积极自查整改,使我院的院感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切实提高医疗质量,为创建“三甲医院”打下坚实基础。

医院感染管理管理委员会

篇16:建昌县中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

1 科室负责人情况

输血科负责人主要负责输血科的日常管理, 管理则是输血安全的核心, 而质量和安全则是管理最基础的部分, 所以对输血科负责人的要求要更加严格。根据调查数据显示, 三级医院输血科主任副高职称以上占90%, 本科以上学历占80%, 从业时间100%在10年以上;而二级医院基本都隶属于检验科, 其负责人则为检验科负责人, 因此将二级医院检验科负责人和三级医院输血科负责人进行比较发现, 三级医院输血科负责人的职称和学历均高于二级医院。同时从数据中也可以看出在科室负责人所学专业方面二、三级医院输血科负责人集中在检验专业上, 而三级医院输血科负责人多20%是临床专业的, 这说明三级医院比二级医院重视临床专业对输血工作的指导。调查数据表明在专业资质方面, 三级医院具有国家认定资格的人员要比二级医院多10%。通过统计学分析, 没有统计学意义, 不存在显著差异。

2 科室人员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抽取二、三级综合医院输血科共102人, 二级医院25人, 平均每个科室2.5人, 三级医院77人, 平均每个科室7.7人, 可见两级综合医院输血科人数相差很大, 三级医院输血科人数已经达到二级医院的三倍之多。根据调查显示, 哈市二、三级综合医院输血科总体人员职称均在初级以上, 以中级为主, 二级医院占40%, 三级医院占43.1%;学历均为中等以上学历, 以本科为主, 二级医院占41.7%, 三级医院占48%;所学专业均以检验为主, 二级医院占72%, 三级医院占51.4%;专业资质二级医院输血科人员获得国家资质的比三级医院少21.4%;年龄层方面二级医院31~40岁年龄段和41~50岁年龄段相同, 三级医院以30岁以下年龄段为主。通过统计学分析, 没有统计学意义, 不存在显著差异。

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哈市两级医院输血科的人员以本科、中级职称为主, 这些人员大多为中青年骨干力量, 接受过正规专业学习, 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并有充沛的精力和十足的工作热情, 将对市二、三级综合医院输血事业起到积极作用。在人员专业方面, 由于输血专业是近些年新分离出来的专业, 很多人员并未接受过正规的学习, 因此专业系统的学习仍是做好输血工作的基础, 同时临床专业对输血科也起到了指导临床用血的关键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3 人员准入

调查数据显示, 二级综合医院人员进科时有100%进行资格审查;三级综合医院人员进科时有95.8%进行资格审查;二级综合医院输血科进科审查内容中学历占32%, 资格证72%, 专业理论占52%, 技能考试占56%;三级综合医院输血科进科审查内容中学历占70.8%, 资格证68.1%, 专业理论占68.1%, 技能考试占62.5%。经过统计学分析, 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无明显差异。

4 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情况

4.1 人员专业知识掌握情况

本此调查在工作人员问卷中设计了12道输血专业的基础知识, 共调查77名工作人员, 二级医院15人, 三级医院62人。调查问卷中设计的12道输血基础知识的问题是使用头脑风暴法挑选出来的, 都是在日常工作经常能够用到且容易疏忽或出错的问题。数据表明, 有2名三级医院输血科工作人员完全答对, 占总人数的2.6%。根据PT评分标准原则, 每题1分, 满分12分, 则此问卷及格分数为10分, 统计得出, 二级医院及格率为26.7%, 三级医院及格率为62.9%。数据显示, 问答中正确率最低的为在输注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的血液成分, 三级医院仅有2.6%的人答对, 二级医院没有一人答对, 这样的问题反映出, 两级医院输血科对交叉配血工作的熟知度极低, 对于输注什么类型的血液成分应该进行交叉配血根本不了解。

通过对输血专业基础问题的统计, 可以看出市二、三级综合医院输血科人员对输血基础知识的掌握很不扎实, 尤其是二级医院输血科的人员, 一些在工作中常能应用到的题答错, 说明在平时工作中的工作细节不能严格地按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试行)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科室sop文件来执行。因此对于市二、三级综合医院输血科在加强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 重点要强化对法律法规的学习, 这是一个合格的临床输血工作人员的职责。

4.2 人员专业技能掌握情况

4.2.1 设备的操作与考核

调查表明, 输血科工作人员85%以上都能熟练地操作全部设备, 只有10%左右能操作关键设备。通过统计学分析, 没有统计学意义, 不存在显著差异。二级医院对设备的考核方法主要是检查使用记录, 三级医院的考核方法主要是现场检查操作, 这体现出二、三级医院对安全管理态度上的差距。通过统计学分析, 不存在显著差异。

4.2.2 设备与工作

调查结果显示, 二级综合医院输血科的设备中有72.0%能满足工作需要;三级综合医院输血科的设备中有84.7%能满足工作需要。二级综合医院输血科的设备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的原因有75%是设备不足开展不了所有检测项目, 25%是无专用设备经常共用;三级综合医院输血科的设备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的原因有100%是设备不足开展不了所有检测项目。通过统计学分析, 没有统计学意义, 不存在显著差异。

4.2.3 故障处理

调查结果显示, 二级综合医院输血科的设备故障时有32%启用备用设备同时请维修人员来处理, 68%没有备用设备马上请维修人员处理;三级综合医院输血科的设备故障时有55.6%启用备用设备同时请维修人员来处理, 44.4%没有备用设备马上请维修人员处理。通过统计学分析, χ2=4.119, P=0.042, P<0.05, 有统计学意义。调查显示, 二、三级综合医院输血科都能根据仪器保养维修工作制度及时请维修人员来处理, 但在维修期间, 二级医院有32%, 三级医院有55.6%能够启用备用设备。经过统计学分析, 有统计学意义, 两级医院存在显著差异。

5 科室人员培训

二级医院输血科有继续教育计划的比三级医院输血科少1.9%;二级医院输血科人员接受过1次及以上培训的比三级医院少4%;2009年二级综合医院输血科人员中有78%接受过1次及以上培训, 三级综合医院输血科人员中有82%接受过1次及以上培训, 经过统计学分析, 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两级医院没有显著差异。输血科人员的继续教育关系着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 更关系着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因此也是十分重要。

6 科室人员体检与健康档案

数据表明, 二级医院输血科比三级医院输血科多6.4%的人员建立了健康档案;二级医院输血科每年体检一次及以上的比三级医院少8.4%。数据显示, 二级医院输血科人员中有68%一年体检一次, 三级医院输血科人员中有76.4%一年体检一次及以上, 经过统计学分析, 没有统计学意义, 两级医院不存在显著差异。

7 意见与建议

综上所述, 重视对科室人员素质的管理, 规范人员健康档案的建立, 加强科室新进人员的审核, 组织科室人员继续教育学习及培训, 重点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法律法规, 这是一名从事输血专业的人员最基本的要求, 也是最基础的办法。目前临床输血的发展趋势已经趋向于多元化, 吸取临床专业的知识更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血, 因此在保证输血和检验专业人才素质的同时, 培养输血科人员学习一些临床相关的知识和最新的专业知识, 更有助于临床输血事业的发展, 这已经是形式所趋。因此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医院管理的核心环节, 加强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可以整合医院的资源, 而且能够提高医疗人员素质, 加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从而进一步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2]

参考文献

[1]倪利蓉, 陈红宇.加强临床护士输血规范化管理确保输血安全[J].现代医药卫生, 2006, 22 (4) :611-612.

篇17: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纪要

2013工作总结:

一、制定医院感染管理手册及医院感染质控检查标准,进行全院质控检查。

医院感染管理科于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间,对相关制度及感染管理规范,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论证,制订了我院医院感染管理手册及临床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质控检查的标准,并于去年下半年进行了实施,反馈效果很好。

二、逐步在全院推广目标性监测,提高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水平。

我院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三年跨越三大步;从院感初步管理到院感系统性监测再到院感目标性监测,各级院感组织充分发挥其作用,使我院的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居全市同类管理水平的首位。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是今后我院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去年我们在部分科室实施的医院手术部位感染及抢镜室导管性关性感染的监测与控制,反馈效果不错,此项工作也受到领导的高度赞扬,今年要在全员进行培训与推广,使卫生部的这项要求得以落实。

三、提高对甲型H1N1、手足口病的院感防控管理。

在委员会的领导下,在各临床相关科室配合下,院感科对甲型H1N1、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进行了督导,指导受检科室如何更好地开展院感控制、消毒隔离、职业防护等工作。

四、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

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卫生部“百日医疗安全”检查中的内容之一。去年我院锐器伤人员8例,其中医生1例,护士6例,助产士1例,均得到有效及时的处理。

主要是医护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杜绝非规范性操作的发生。

五、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今年我院未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医院感染率为1.1%,同比去年下降了0.8%,漏报率为1.25%。无菌手术切口感染上报4例,占总感染率的0.3%。13年1-3月份我们对全院11个临床科室进行医院感染普查工作,检查病例近200份,共查出迟报病例7例。

六、对全院重点科室、重点部门的消毒隔离及医疗废物管理进行指导性工作。

七、各科的院感科和传染病登记本近一步完善。

八、在全院重点科室环境监测、消毒隔离监控方面:

全院24个科室每月对本科空气、物表、消毒浸泡液、手细菌培养均进行消毒效果主动监测,监测合格率99%;感染管理科每月对重点科室的使用中的消毒液、处置室、换药室及手术室的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的手、无菌物品进行抽查检测,合格率99%;感染管理科每季度对我院的高压灭菌器灭菌效果进行抽查检测,合格率100%;感染管理科每半年对全院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进行检测一次,合格率100%;市疾控中心去年上半年对我院的重点科室进行1次抽查监测,合格率100%。

九、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

我院最常见的病原菌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肠球菌等。对于铜绿假单包球菌等非发酵菌,头孢呋辛、舒萨林基本全部耐药。对革兰氏阳性菌,青霉素及红霉素以耐药近90%,如不控制医院感染及合理使用抗生素、下拉耐药菌谱,那么将会影响到我院经济及社会效益。

十、加强了医疗废物与医疗污水的回收和排放的管理。医疗废物回收率是100%。

2014年锡盟蒙医医院院感管理工作计划

2014年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其质控重点:开展目标性监测、手卫生、MRSA等多重耐药菌株的检测与控制、SSI的预防工作、VAP的预防工作、腔镜室的感染质控工作、新生儿感染的预防工作。具体工作如下:

一、贯彻全年的基础性工作

(一)每季度医院感染病例的目标性监测;

(二)每月的重点科室环境监测;

(三)每月的质控检查

(四)医院工作人员职业防护;

(五)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控制的检测与控制;

(六)医疗废物处理的管理与监测;

(七)每季度抽查医院感染病例;

(八)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部规范,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令性工作。

二、加强指导工作,杜绝恶性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发生。进一步加强我院感染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各级感控组的作用,以点带面,把医院感染管理延伸到全院各临床科室。认真贯彻落实《医

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狠抓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工作,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无菌操作及其他相关的技术规范,特别是侵入性操作,加强消毒灭菌、隔离措施及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工作,做好医疗垃圾的全程管理,杜绝恶性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的发生。

三、全面开展目标性监测,共创医院感染控制“零宽容”。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监测规范,是我们的监测工作必须与预防、控制工作相结合,结合医院集体情况开展目标性监测。如医院感染管理专率调查、外科部位感染专项调查、耐药菌株感染的目标性监测等。目标性监测的项目不断深入,为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打下科学的基础,使我们能运用循证医学的数据来进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共同营造医院感染的“零宽容”。

四、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工作,继续加强重点科室、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

应充分重视重点科室和部门(血透室、内镜室、手术室、供应室、产婴室、新生儿病房等)的医院感染管理。各种侵入性操作如动静脉置管、内窥镜诊疗、人工呼吸机的应用、留置导尿、手术等都是导致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要以循证医学为依据,重视消毒灭菌质量管理以及无菌操作技术、隔离技术的应用,与相关部门配合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最大限度控制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五、加强院感培训工作。

加强对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岗位规范培训,及相关法规、新出台的行业规范培训与考核;加强手卫生工作,改善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依从性;提高医务人员对手术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技能。

去年医院感染管理科做了很多工作,也得到部分科室主任及护士

长的大力支持,今后,院感科将在院委员会的领导与支持下,继续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作用,扩大监控范围,充分发挥监测作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努力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

希望今年在院感科的带动下与各院感小组紧密合作,使全院医护人员联动,充分发挥我院的前沿作用,是我院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能够跨越新的一步。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上一篇:弯曲怎么造句下一篇:世界那么大,我也想去看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