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卫生局卫生监督

2024-04-15

永昌县卫生局卫生监督(通用8篇)

篇1:永昌县卫生局卫生监督

永昌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2011年卫生监督工作总结汇报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卫生监督工作,对于今后一个时期卫生监督工作的创新发展至关重要。一年来,在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县属各医疗卫生单位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始终以“文明执法、为民服务”为宗旨,团结奋进、求实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85家,卫生专业人员1379人。其中县属医疗卫生机构14家,乡镇卫生院外设门诊7家,卫生技术人员772人;村卫生室111家,卫生技术人员171人;城乡个体诊所231家,卫生技术人员276人;厂(矿)卫生所(室)14家,卫生技术人员63人;校医室2家,卫生技术人员4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家,卫生技术人员93人。从事中医服务的医疗人员389人,其中中医执业(助理)医师141人,护理人员39人,其他209人。公共场所经营单位269家,从业人员445人。其中宾馆、招待所44家,从业人员146人;公共浴池4家,从业人员8人;酒吧(茶馆)、舞厅、书店等文化娱乐场所34家,从业人员72人;美容美发店185家,从业人员212人;游泳场所2家,从业人员7人。有中小学校65所,其中中学11所,在校学生17421名(含职业高中1所,在校学生937名);小学54所,在校学生17925名;托幼机构42所,入园幼儿6048名;其中寄宿制学校19所,寄宿学生7550名。县政集中式生活饮用水供水1家。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22家,从事放射诊疗活动13家。

二、工作情况

(一)严格卫生许可,全面开展卫生监督执法检查,履行

监督职责。

1、卫生行政许可工作

依据《行政许可法》、《卫生行政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按照行政许可审批程序,今年,共发放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122本,其中新发79本,换发43本;共办理从业人员健康证3685本,其中发放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3330本,发放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证355本。同时,为持有《下岗再就业优惠证》和《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的从业人员19名减免预防性卫生审查费3800元,并为其免费办理了相关证件。

2、医疗机构及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 一是对县属医疗机构进行了综合监督检查,重点检查了依法执业情况以及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临床用血及生物制品使用管理、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处理、院务公开等工作情况,对查出的问题及时下达了卫生监督意见书,做到了即知即改,并开展了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两家医院不良执业行为共积分54分,其中县中医院全年累积分38分、县医院16分,良好执业行为23次。二是对县疾控中心、妇幼站《传染病防治法》、《母婴保健法》的贯彻落实情况分别进行了执法监督检查。对因人事变动,妇幼站未能及时变更《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的问题,及时下达了监督意见书,敦促其办理了变更手续。三是对385家医疗卫生机构的消毒效果进行采样检测,共监测370家,监测覆盖率达96.1%,共采样1110份,合格1065份,合格率达95.9%。对评价不合格的限期得到了整改。同时,对医疗服务、传染病防治以及医护人员执业资格、一次性医疗废物处理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对查出“三室”未分开的、个别医护人员上岗工作时不按要求穿戴工作衣帽的、部分个体诊所制度不健全、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记录不规范、不及时、不完整的都督促其得到了整改。四是切实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对县域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进行了全面监督,达到了监督全覆盖。五是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行为活动,依法对无证行医、超范围科目行医、出租挂靠科室等非法行医及非法采供血行为进行严厉查处,共查处2起,罚款1000元,收缴非法所得1600元,并予以取缔。

3、职业病及放射卫生监督工作

一是加大《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力度,增强人们对职业病的防治意识,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一年来共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活动2次,发放《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单1000多份。二是根据《甘肃省职业健康状况调查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县职业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登记。摸排调查了93家中小型企业,其中有29家企业存在职业危害。7家单位停产,22家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完成了全国职业健康状况档案装订。三是放射诊疗防护摸底调查工作情况,为了解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放射诊疗的专业人员、设备及相应质控设备配备情况以及诊疗患者数量情况,我所对全县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了放射诊疗防护情况摸底调查,目前,全县共有开展放射诊疗活动的医疗卫生机构有13家,装备有X射线机17台、CT 2台、CR 2台,从事放射的工作人员30人,进行岗前、岗位培训,现有24人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持证率达80%。

4、学校及托幼机构卫生监督 四月份,我们联合教育局对全县65所中小学校,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监督检查。主要检查了学校传染病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生活饮用水、教学卫生方面的工作。通过检查,学校和幼儿园基本能够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对学校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比较重视,设有专职和兼职的传染病管理人员,建立了各类卫生安全管理和突发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规章制度。查出大部分学校及托幼机构的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但有4所学校属分散式供水,其中新城子镇所在地的供水设施已损坏,新城子中学和幼儿园饮用水以分散式供水为主,800余名学生饮用水安全存在隐患,同时,有16家私立幼儿园无幼儿专用厕所,借用小学厕所,且无洗手设施,违反了《托幼机构管理办法》及《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有关条款,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及时下达了限期整改意见书,督促其及时整改。

5、生活饮用水、消毒相关产品卫生监督

一是为进一步加强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管工作,保证生活饮用水质量,保障我县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对全县集中式供水单位进行了监督检查。截止目前共监督检查3次,抽样检测单位1家,采集水质样品4份,委托县疾控中心检验室进行检测,依据目前能够开展的检测项目18项检测指标均在合格范围之内,符合国家生活应用水卫生(GB5749-2006)。下半年,按照《甘肃省2011年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方案》,我所和有关部门协调确定了县城集中式供水监测点11个,其中水源水1个点,末梢水10个点;农村人饮工程集中式供水点21个,其中水源水7个点,末梢水14个点;农村分散式供水3个点。此项工作面广量大,我们联合疾控中心正在进行中。二是对县城和河西堡餐饮具消毒公司进行了监督检查和采样监测,采集样品12份,委托县疾控中心检验12份样品,监测指标均符合餐饮俱消毒卫生标(GB14934-1994)的要求,合格率100%

6、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

一是对全县269家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的《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的持证情况进行了检查,监督覆盖538家,覆盖率100%,监督频次588次。并对无证经营或证件未按时进行审核的经营单位进行了查处。二是对宾馆、浴池、酒吧、舞厅、美容美发等公共场所消毒设施、消毒措施的落实等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三是对全县公共场所使用集中空调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有1家娱乐场所安装并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该娱乐场所有相应的卫生管理制度,设备索证资料齐全,设备运行良好。四是积极推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对46家住宿业经营单位进行了日常监督量化评分,并确定了卫生信誉度等级。经过宣传培训、协查自纠、整改完善,卫生信誉度等级量化评定。目前,我县住宿业中达到B级的3家,被评为C级的32家,责令限期整改的8家;对县域内168家美容美发场所进行了量化分级管理,共量化管理135家,量化率为80.4%,信誉度等级评定为C级。对存在问题的单位下达了整改意见书,要求限期整改。五是单位成立了禁烟领导小组,制定了禁烟实施方案和禁烟制度,并在公共场所负责人卫生知识及法律法规培训班期间,发放了禁止吸烟标识牌200个。

7、中医监管工作方面

8月中下旬,组织人员对全县医疗机构从事中医服务工作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目前我县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85家。有中医服务的365家,服务覆盖率94.8%。其中县属的3家,乡镇卫生院10所,村卫生室111所,个体诊所241家;从事中医服务的医疗人员389人,其中中医执业(助理)医师141人、护理人员39人、其他人员209人。重点对365家有中医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执业地点、注册范围、类别、人员资质以及各种制度和规范进行了监督检查,两家二级医疗机构和10个乡镇卫生院都设置有中医门诊、中医病房以及中药房,111家村卫生室、241家个体诊所和县妇幼保健站设有中医服务科目,有药柜、药房、中药饮片等,中药饮片品种最多达450余种(最少250余种)。

8、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

一是加强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和卫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组织食品综合协调,完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查处制度,做好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和卫生监督信息共享化建设;二是按照县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排,组织各监管职能部门共召开协调会议3次。三是组织协调各监管职能部门对我县乳粉、乳制品、使用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豆类的生产加工、畜禽肉类的屠宰加工、检疫情况以及食品的流通环节开展了3次联合专项监督检查。对存在问题的经营单位进行了停业整顿和限期整改,并及时下达了监督意见书。四是为加强高考期间住宿和食品的安全,确保高考广大考生和考务工作人员的住宿、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县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对全县住宿业和餐饮服务单位进行了一次专项监督检查,确保了高考期间住宿和食品安全。五是组织卫生监督力量完成了对全县“两会”等重大活动期间住宿、食品等卫生安全保障工作。

9、卫生知识宣传培训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卫生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我所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四月八庙会、职业病防治宣传周、《食品安全法》出台两周年宣传日以及安全生产月活动,在县城和河西堡镇显著位置“摆摊设点”,散发《职业病防治法》、《食品安全法》等卫生安全宣传资料,悬挂横幅,展出宣传展板,积极向从业人员和广大群众宣传卫生安全知识,普及卫生安全常识,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加强培训教育,上半年,我所组织举办了一期公共场所负责人卫生知识及法律法规培训班,对127名公共场所负责人进行了集中培训。在培训期间,卫生监督人员精心准备、详细讲解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规,结合各公共场所的卫生特点讲解了《住宿业卫生规范》、《美容美发场所卫生规范》、《沐浴场所卫生规范》。结合实际,对公共用具清洗、消毒、保洁方法进行了重点讲解,并同时发放禁止吸烟标识牌200个。

(二)、强化单位内部监督稽查,完善监督运行机制

一年来,我所组织稽查人员对单位内部卫生行政许可、执法文书制作、举报投诉的受理查处和卫生监督员着装仪表等情况进行了稽查。一是能够按照卫生行政许可程序、许可依据、范围、时限办理发放卫生行政许可证;能够按要求制作“行政许可申请材料接收凭证”、“行政许可材料受理凭证”、卫生行政许可文书,做到了事先告知,申请材料齐全,审查审核程序规范,许可尺度适中,没有发现违规许可行为。共抽查了卫生行政许可档案16份、各类执法文书28份、现场检查笔录18份、卫生监督意见书9份、卫生行政处罚案件材料1份。二是抽查了公共场所服务单位“两证”持证情况、消毒措施的落实情况和经营卫生状况。各经营单位卫生许可证持证率达100%,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率98%。对于查出的问题,责成相关监督室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整改。三是卫生监督员风纪风貌管理制度健全,全体卫生监督员严格按规定制度开展行政执法,做到了公正、公平、公开执法,树立了良好的卫生监督形象,全年未出现卫生监督人员的违纪违规现象。

(三)、认真贯彻落实卫生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按照省、市、县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部署和工作重点,我所承担对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绩效考核。实行月督导、年考核、月通报、年奖励。督促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制定并落实绩效考核方案,精心部署,扎实工作,具体表现在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卫生室的院容院貌整洁,工作环境及病员休息环境舒适;健康教育宣传标语、专栏醒目;按规定每月对村卫生室进行1次督导、召开1次乡村医生例会;建立健全了村卫生室资产、药品及收支明细台账;基本药物制度得到了落实,按照规定配备了基本药物,药品采购规范有计划,进购招标企业的药品,执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有序推进,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地方病防治等工作扎实开展,各项管理率、接种率基本达到了规定要求;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和居民健康体检工作按要求已基本完成;大部分卫生院中医中药使用率有所提高;22项制度等省卫生厅重点工作普遍得到了落实;县卫生局安排的重点工作有序开展。

三、存在的问题

(一)综合情况方面

一是卫生监督机构房屋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目前,业务用房不够,工作人员办公场所拥挤,监测设备落后,严重影响着卫生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卫生监督经费不足,卫生监督经费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但历年来由于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原来依靠卫生行政许可审查收费来维持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现因职能的调整,取消了部分收费项目,目前经费明显不足,无法保证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正常开展。三是人员力量不足,工作难以到位。现有的卫生监督人员远远无法满足卫生监管工作需要,无法按照工作计划、安排和要求按时完成各项执法监督任务,无法通过监管及时消除卫生安全隐患。在工作中又顾此失彼的现象,强化了对医疗机构的监管,乡镇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又无法监管,加强了对学校及托幼机构的检查,又无人员去检查公共场所卫生。照此发展下去,势必会影响今后卫生监督事业的发展。四是执法工具缺乏,监督监测手段落后。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城镇建设规模的扩大,乡镇企业的发展,接触有毒有害因素的职业人群增加,新的职业危害因素不断出现,公共场所不断增多,卫生监督、监测范围不断扩大,现有的卫生监督执法工具、监督监测手段、条件也难以适应监督执法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五是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监督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无专业人员操作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快检设备在日常监督检查中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方面

一是各监管部门的职责有待细化。二是监管技术能力和检验资源配置不足。三是执法不力的问题不容回避。四是食品企业规范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不高,企业自律意识不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未建立健全,发挥企业主动性不够,对诚信守法企业缺乏具体的褒奖措施。

四、今后工作打算

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推进卫生监督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起程序明晰、体制顺畅、运转协调、执法有力、办事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的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形成符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不断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率,在公共卫生绩效考核、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业卫生、医疗卫生、传染病防治与中医监管、消毒产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以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处置等工作中取得积极成效,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构建和谐永昌做出积极贡献。

以上如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

二〇〇一一年十一月十五日

篇2:永昌县卫生局卫生监督

2011年度卫生监督宣传工作典型材料

一年来,在县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城关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卫生监督事业发展为中心、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对卫生监督宣传工作的组织、指导和督促,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推动全县卫生监督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卫生监督宣传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 组织健全

对于卫生监督宣传工作,局党委及所领导非常重视,并作为全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首先我们成立由所长为组长,副所长为副组长,办公室和综合监督室主任为成员的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由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监督所的卫生监督宣传工作。其次是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完善了制约机制,一是卫生监督通讯员 能够及时准确的上报卫生监督信息 ;二是实行公开制,把服务项目,监督程序,处罚细则等全面公开;三是实行承诺制和违诺追究制,对服务项目、标准和质量进行承诺,对违法违纪及违反工作程序给人民身体健康和经济造成损害和损失如何赔偿和处理做出承诺,对案卷处理不当和违诺行为进行追究;四是实行投诉举报制度,设立专门的投诉举报电话,专人接待投诉上访事件,处理结果及时告知投诉人,全年没有越级上访事件发生。

二、卫生监督宣传、培训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卫生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我所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四月八庙会、职业病防治宣传周、《食品安全法》出台两周年宣传日以及安全生产月活动,在县城和河西堡镇显著位置“摆摊设点”,散发《职业病防治法》、《食品安全法》等卫生安全宣传资料,悬挂横幅,展出宣传展板,积极向从业人员和广大群众宣传卫生安全知识,普及卫生安全常识,共发放宣传资料5000多份,制作固定宣传标语2块,悬挂横幅6条,展出宣传展板12次。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提高了自我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加强培训教育,今年,共组织举办了公共场所负责人卫生知识及法律法规培训班1期、召开了公共场所负责人量化分级管理信誉度等级评定会议1次、举办了乡镇卫生院助理监督员培训班1期,相关医务人员法律法规培训班3期、消毒单位从业人员培训班1期,在培训期间,卫生监督人员精心准备、详细讲解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各公共场所的卫生特点讲解了《住宿业卫生规范》、《美容美发场所卫生规范》、《沐浴场所卫生规范》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参加人数达1000多人次。

篇3:永昌县卫生局卫生监督

一、卫生监督领域中卫生行政指导的必要性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 加强卫生监督与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卫生监督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的健康发展。加强卫生监督的目的就是维护社会卫生秩序, 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 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近年来, 我国出现了一些比较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 这些卫生安全事件的发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使得我国国民的生命健康遭到破坏, 而且造成了国际间的正常交往受阻, 不利于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建设重心一直放在经济建设上, 对公共服务职能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 同时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 在卫生监督领域中, 往往是在出现卫生安全事件后才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这种亡羊补牢的方式虽然起到了一定的功效, 但是卫生安全造成的后果需要花费极大的精力和时间去恢复。同时, 在我国卫生监督领域中, 卫生资源配置和结构不够合理, 基层卫生服务和农村卫生资源严重不足;疾病预防体系脆弱, 缺乏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和预警报告机制;公民的卫生意识较差, 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这一切都严重影响着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安全。面对我国卫生监督领域中如此严峻的局面, 我国政府必须采取有效的方式, 做好卫生监督工作, 进而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提供保障。行政指导作为我国行政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是指行政主体在其职责、任务或其所管辖的事物范围内, 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需要, 基于国家的法律或法律原则, 适时灵活地采取非强制性手段, 在行政相对方的同意或协助下, 实现一定行政目的的行为。在卫生监督领域中, 应用卫生行政指导可以有效地保障卫生监督工作质量, 为人民群众的利益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二、卫生行政指导的依据

(一) 法律依据。在卫生行政指导中, 行政主体需按照我国相关卫生法律法规, 通过采取非强制性措施, 在卫生监督领域中进行指导、劝告。首先, 我国卫生安全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行政主体按照我国卫生安全监督法在卫生监督工作中进行卫生监督, 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另外, 行政主体通过卫生行政指导, 依法约束行为人, 可以有效地提高卫生监督执法的效率。

(二) 政策依据。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 我国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 对卫生监督的法律法规建设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进而造成了在卫生监督中许多工作在法律上找不到明文规定, 进而不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在卫生行政指导中, 卫生监督执法主体可以根据卫生监督工作的需要, 制定相应的政策予以推行, 通过政策来推动卫生监督工作的开展。

三、卫生监督领域中卫生行政指导的应用

(一) 行为的指导及告诫。在卫生监督领域中, 不同的场合, 卫生行政指导所带来的实际功效是不同的。就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 卫生安全问题已成为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焦点所在, 卫生监督的目的就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维护群众利益。在卫生行政指导中, 按照我国卫生监督相关法律法规, 卫生监督执法主体可以对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行为进行告诫、警告等一致性的卫生行政指导, 进而抑制这种行为的再发生或者持续发生。通过法律依据来为卫生监督执法主体提供法律依据, 进而实现特定的行政目的, 协调各方面的利益。

(二) 规范经营。在卫生监督领域中, 许多地方都开展了卫生监督信誉等级公示, 分别以“微笑”“平脸”“哭脸”来表示卫生状况, “微笑”表示“优良”, “平脸”表示“中等”, “哭脸”表示“一般”。卫生监督执法主体根据卫生状况来评定卫生信誉等级, 当消费者看到卫生监督信誉级别后, 就可以知道该地方的卫生状况, 进而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提供参考。同时, 卫生监督信誉等级的揭示可以更好地规范经营者的经营行为, 注重卫生质量。

(三) 协调不同主体之间的利害冲突。在卫生监督领域中, 卫生监督执法主体在进行卫生监督工作经验中, 利益的冲突是执法主体时常碰到的状况, 而作为卫生监督的执法主体, 它本身没有协调主体之间利益冲突的职责, 而在面对利益主体不得不要求利益协调的情况下, 卫生监督执法主体就可以采用卫生行政指导, 对利益主体双方的利益进行协调, 防止矛盾的恶化, 以便解决矛盾纠纷。同时, 在卫生监督行政指导中, 在法律未作禁止的情况下, 为满足公共利益的需求, 卫生监督执法主体可以在职权范围内, 制定指导性文件, 或者采取适当的卫生监督指导措施来实现保护公众健康的目的。

(四) 提高卫生监督信息的透明度。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里, 卫生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 而加强卫生监督对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卫生监督执法主体在进行卫生监督工作时, 在法律未作具体规定的情况下, 卫生监督执法主体可以根据职权, 作出符合公共利益的抽象行政指导措施。例如, 在抗击“非典”期间, 卫生部发布通知, 将“非典”型肺炎作为乙类传染病并按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的决定。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卫生监督信息的透明度, 提高人民群众对安全问题的关注, 进而为社会公共利益及公民健康权益提供保障。

(五) 提高卫生监督质量, 节约成本。卫生监督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而在开展这项工作时需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同时, 在卫生监督执法过程中, 不同的执法方法所带来的效益也是不同的。与卫生监督执法相比, 卫生行政指导不具有强制性, 灵活性较大, 在卫生监督执法过程中, 采用非强制性的卫生行政指导, 这种行政方法易被接受, 可以减少卫生监督工作的阻力, 降低卫生监督执法的成本, 提高卫生监督效率。

参考文献

[1]庄悦红.行政区划调整背景下公共卫生机构整合路径研究[D].复旦大学, 2012.

[2]姜颖慧.浅析卫生监督领域中的卫生行政指导[D].上海交通大学, 2012.

[3]傅建淞.卫生监督领域中的行政指导分析[J].中外医疗, 2013 (36) :126+133.

[4]陈庆, 田侃.从一起案例浅议我国卫生行政指导在卫生监督中的建立和完善[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8 (6) :395~396.

[5]罗莉.昆山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研究——问题与对策[D].复旦大学, 2013.

[6]施凑宝, 张翔.谈行政指导在卫生监督管理中的作用和应用原则[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9 (2) :113~114.

[7]姚伯程, 王怡云, 何庚声.微生物学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在卫生监督领域中的作用[J].甘肃医药, 2012 (10) :774~778.

篇4:卫生纸品卫生吗

质检结果

近期,国家质检总局对纸巾纸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北京、上海、河北、江苏、福建、广东、浙江、宁夏等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8家企业的70种产品,合格62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8.6%。

主要问题

1.部分产品的标识标注不规范。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生产企业至少应在产品的包装上标明生产厂家的厂名、厂址,产品名称及产品所执行的标准号,明示产品的质量等级以及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有效期)或生产批号和限定使用日期等。

2.部分产品微生物指标不合格。本次抽查中有2种产品微生物指标超标。其中1种产品细菌菌落总数和真菌菌落总数分别超标10倍和3.9倍之多。

3.部分产品柔软度等重要性能指标不合格。

选用要点

1.首选大型企业、知名品牌、通过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产品。

2.看产品包装上的标识,应注明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电话、所执行的标准、产品的等级、生产日期、有效期等。最好购买最新生产的产品。

3.选择纯木浆产品。这些产品一般匀度好,绉纹细腻,摸起来手感好,不掉粉、掉毛,湿强度也好。目前,纸巾纸的生产原料复杂,有棉浆、木浆、草浆、废纸边、废纸等。用棉浆生产的纸巾纸质量最好,但其产量极低,市场上难寻踪迹。用废纸边、废纸作原料生产的产品,产品质量一般在中、低档范围,一般强度较低,易掉毛、掉粉,有的见水就散,夏天用来擦汗时,纸毛容易粘在脸上,这样的产品一般价格比较低廉,但为了保证使用效果,消费者最好不要购买。

4.纸巾纸并非越白越好。纸巾纸产品标准中规定A等品的白度为85.0%~90.0%,有些生产企业为了提高产品白度,过量添加荧光增白剂,致使纸巾纸的白度超过90.0%,产品表面看起来白得不自然、色调不柔和,消费者最好不要购买。

纸尿裤:抽样合格率84.7%

质检结果

近期,国家质检总局对纸尿裤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广东、福建、江苏等7个省市43家企业生产的59种产品,合格50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4.7%。其中,抽查婴儿纸尿裤(含纸尿片/垫)47种,合格41种,抽样合格率为87.2%;抽查成人纸尿裤(含纸尿片/垫)12种,合格9种,抽样合格率为75.0%。

主要问题

1.少数产品卫生指标严重超标。其中有3种产品细菌菌落总数和真菌菌落总数同时超标。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一是使用的原材料没有经过严格的选择和控制;二是在生产过程中造成污染。

2.渗透性能未达标。本次抽查中有4种产品该项不合格。

选用要点

1.选择大型企业、知名品牌的产品。

2.产品包装标识应齐全。产品包装上应注明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产品的执行标准、生产日期、有效期等。

3.消费者可结合使用经验进行以下方面的比较:

# 比较吸收量。吸收量大的产品意味着每片产品可使用较长时间,由此减少使用数量。有些产品虽然价格便宜,但吸收量小,使用时频繁更换,使用数量有所增加。所以,选择时要考虑价格性能比。但每条纸尿裤(片/垫)使用时间也不宜过长,因为纸尿裤(片/垫)被污染后细菌会大量繁殖,影响身体健康。

# 比较使用后的干爽程度。好的产品吸收一定的液体后,表面能保持干爽,有利于保护皮肤干燥,使用者也感到舒适。

# 比较使用后的形状。好的产品吸收一定的液体后,应能保持完整、均匀的形状。而不好的产品,在使用时经过挤压、揉搓,吸收层会变散、结团,影响使用。这样的产品不宜购买。

篇5:永昌县卫生局卫生监督

为贯彻落实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按照《永昌县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2009—2011)、《永昌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相关规定,今年,永昌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受县卫生局委托,讨论制定了《永昌县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标准》、《永昌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标准》,并组织卫生监督人员,对全县10个乡镇卫生院、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了5次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

乡镇卫生院督查考核重点内容是行政管理、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医药服务、公共卫生监督管理、省卫生厅重点工作、我县本年度重点工作、群众评价与监督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督查考核内容是内部管理以及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老年人健康工程、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残疾人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

通过多次监督考核,充分调动了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进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活力,进一步提高了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具体表

现在基本药物制度得到了全面落实,按照规定配备了基本药物,药品采购有计划,进购招标企业的药品,严格执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制度;乡镇卫生院院容院貌整洁,工作环境及病员休息环境舒适;健康宣传标语、专栏醒目;建立健全了村卫生室资产、药品及收支明细台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有序推进,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地方病防治等工作开展扎实,各项管理率、接种率达到了规定要求;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和居民健康体检工作正在按照计划全面开展;大部分卫生院中医中药使用率有所提高;22项制度等省卫生厅重点工作普遍得到了落实;县卫生局安排的重点工作有序开展。

为贯彻落实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按照《永昌县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2009—2011)、《永昌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相关规定,今年,永昌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受县卫生局委托,讨论制定了《永昌县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标准》、《永昌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标准》,并组织卫生监督人员,对全县10个乡镇卫生院、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了5次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

乡镇卫生院督查考核重点内容是行政管理、基本医疗服

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医药服务、公共卫生监督管理、省卫生厅重点工作、我县本年度重点工作、群众评价与监督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督查考核内容是内部管理以及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老年人健康工程、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残疾人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

通过多次监督考核,充分调动了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进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活力,进一步提高了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具体表现在基本药物制度得到了全面落实,按照规定配备了基本药物,药品采购有计划,进购招标企业的药品,严格执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制度;乡镇卫生院院容院貌整洁,工作环境及病员休息环境舒适;健康宣传标语、专栏醒目;建立健全了村卫生室资产、药品及收支明细台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有序推进,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地方病防治等工作开展扎实,各项管理率、接种率达到了规定要求;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和居民健康体检工作正在按照计划全面开展;大部分卫生院中医中药使用率有所提高;22项制度等省卫生厅重点工作普遍得到了落实;县卫生局安排的重点工作有序开展。

永昌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钱生钧

篇6:永昌县卫生局卫生监督

各位尊敬的县人大代表,你们好!按永人办发(2013)18号文件精神,现将中医院医疗卫生管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医院简介

永昌县中医院成立于1983年,是集医疗、急救、预防、保健、康复、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医院占地面积6700㎡,业务用房面积3960㎡;在职员工92人,本科学历28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7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26人,开放床位70张,开设临床、医技等17个科室,年门诊2.4万人次,住院1600余人次。全年业务收入895.12万元,财政投入293.21万元。

医院拥有500mAX光机、CR、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胃镜、三维电脑牵引床、蜡疗仪、肛肠灌洗、中药熏蒸设备等检查、治疗设备40余台(件)。医院本着“诚信为本,仁德为先,人性关怀,科技兴院”的理念,发展日新月异综合实力更是有了质的飞跃,回顾过去成绩喜人,催人奋进,展望未来,倍心百倍。把中医院建设成一个技术领先、环境优美、设备先进、服务一流、群众满意、社会认可的医院而努力奋斗,为弘扬祖国传统中医事业,为永昌人民健康做出积极贡献。

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宣传贯彻执行情况 1.提高认识,健全组织,不断优化服务环境

卫生系统学习法律法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规范治理,依法执业,减少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发生,保证人民群众的就医质量和就医安全。我院在学习卫生法律法规的同时,不断优化服务环境,规范服务言行,以人为本,积极开辟“急救绿色通道”,努力为病人提供全程、优质、价廉的医疗服务。

为了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我院专门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并且明确各科室主任为科室法律法规学习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形成了院科两级普法网络。医院领导班子带头依照医院拟定的培训计划,进行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并在学习活动中交流学习体会,从而增强医务人员处理诊疗工作的法律意识,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

2.积极准备,扎实开展,不断提高法律意识

我院的卫生法律法规培训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治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治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对与医疗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条例,医院还开展了专题学习活动。同时,还将医院感染管理的有关内容穿插到整个培训计划中,在提高医院广大职工的法律意识同时,与涉及医疗安全的知识同步学习,进一步增强全员的医疗安全意识。

与此同时,我院还把卫生法律法规培训与医疗工作同规

划、同落实、同考核,保证将卫生法律法规学习活动落到实处。我院于2012年上半年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了一次法律法规知识考试,考试合格率为100%。通过组织卫生法律法规知识考试,不仅使全体医务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有了更深的印象,而且也充分反映了全院广大职工的学习成效。3.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不断强化医院治理

卫生法律法规培训活动与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紧密结合,互相促进,成效显著。通过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学习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医护员工遵纪守法、依法维权和治安防范意识,使更多的医务人员成为政治素质好、组织能力强、法律知识丰富的人员,不断地强化了医院管理,使院内出现了安定团结、稳步发展的大好局面。

现如今全院职工自觉运用法纪知识进行医疗诊疗工作,在日常事务中依法行政,依法处理医疗纠纷,未发生过违法行医行为,无行政诉讼败诉案件;并且未发现医务人员收受、索要病人及其家属的“红包”和其他馈赠以及以各种名义给予的回扣、提成和其他不正当收入。近年来,医院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地对门诊和住院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出院病人电话号码回访、聘请院外行风监督员等措施,我院的医疗服务总满意度一直保持在98%以上,从而使医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规章制度及合法行医

1.强化制度措施,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

一是强化核心制度的落实,完善了省卫生厅22项核心制度及永昌县中医院加强医务人员管理等制度的制订,明确职责。院领导按照各自分管工作,经常深入临床一线科室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加强了医疗安全,提高了工作效率;医务科加大对重点部门、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和重点人员的常规医疗质量与安全检查力度。对医疗环境、医疗技术、医疗设备、服务流程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梳理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杜绝医疗事故,最大限度减少医疗差错行为的发生。

二是加强业务学习,狠抓“三基”的基本技能考核,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坚持每月不少于1次的全院业务学习,1-11月份,共举办全院业务学习讲座11次总计22学时,并将培训情况纳入科室绩效考核;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岗位技术比武”和 “技能操作培训” 活动。截止2012年11月,共进行“三基”理论考试3次,合格率91%;抗生素专项培训考试1次,开展心肺复苏术、无菌技术操作等“三基”操作2项,3人参加市级中医护理操作技能竞赛,有效地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基本技能。

三是严格执行《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符合相关规定。开展医疗病历质量点评和处方点评,以增强病历质量意识,提高病历书写水平,将处方点评内容公示。

四是加强院感管理工作。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加强对手术室、产房、儿科、消毒供应中心、检验科等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的管理和监控。同时按市环保部门的要求,加强对医疗废物的分类管理和处置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杜绝院感事件的发生。

四、医德医风建设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医院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医德医风教育,把荣辱观和医德医风教育纳入医务人员的教育、考核、晋聘评先评优和各种奖惩范围。一年来,观看警示教育片12次,使广大医务人员很受教育。医院为方便病人,落实价格公示制度,实行门诊、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和医疗收费、药品价格查询,并在医院院务公开栏中公示有关药品的销价格情况,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等。提高了医疗收费的透明度,尊重了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监督权,使医院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1、不断改善医疗环境,尽可能地为病人提供清洁、舒适、温馨的就诊环境和便民服务措施,设置候诊椅,住院楼有饮水设施,平车等设施,方便了病人。

2、简化服务环节,在门诊高峰期增加上班人员,缩短病人排队等候时间。提倡限时服务,及时处理病人等候时间,各种检查治疗时间尽可能的缩短,不能因为医院的事的影响病人的就诊。

3、为方便患者选择医师,门诊大厅公示医生职称、姓名、照片,设立医德、医风投诉举报箱,接受社会监督。

4、进一步完善就诊科室标识,做到规范、清楚、醒目。

五、基本药物采购管理

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资金缺口较大。

(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尤其是医技人员缺少、不稳定,专业技术人员素质需提高。

(三)特色专科做大做强还需进一步加强,服务内涵需拓展。综合救治能力还需加强。

(四)服务质量存在一定缺陷,服务理念需进一步转变,这也是今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五)需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强化环节管理。继续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七、今后发展的意见及建议

1、建议政府加大对公立医院的资金扶持。

2、建议退休人员工资由政府财政拨付。

3.加大对咳喘科、康复科两个科室的专科建设力度,把两个科室建设成具有一定病源基础和技术优势的特色科室,为医院的发展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4.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员结构配置,通过请进来和送出去的办法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建设。加大中医药特色科室的投入,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简、廉、验、便”的优势,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价廉、便捷的医疗服务。

5、加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建设,继续做好以慢性病管理为主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2013.6.7

篇7:永昌县卫生局卫生监督

为科学有效地实施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卫技人员的绩效考核,充分发挥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人员工作积极性,根据各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和国家、省有关部门印发的公共卫生与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指导意见(试行)。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覆盖全县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制度,统筹兼顾、综合管理,改变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提供医疗服务所得收入与医务人员个人收入挂钩的做法,切断医务人员个人经济利益与业务收入之间的联系,建立以服务质量与服务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以群众满意度为根本的考核激励制度,充分调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广大职工爱岗敬业,扎实工作,开拓进取,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更好地体现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公益特性,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服务质量为主、兼顾数量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不劳不得、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分配机制。

(二)坚持分级管理、岗位区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绩效工资考核分配的全过程公开,切实做到公平、公正。

(三)坚持采取全面考核与重点抽查相结合的原则。

(四)坚持业务考核与管理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五)坚持平时考核与年终集中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三、实施对象

全县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在编在岗工作人员。其中: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包括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妇幼保健所(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包括乡镇卫生院、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培训进修人员、县属医疗单位下基层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核定到原单位。借调在卫生系统之外的职工不参与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分配。

四、绩效工资的实施

(一)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资分配方案力求科学合理,坚持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倾斜,适当拉开分配差距。允许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绩效工资水平高于单位主要领导,高于职称高、资历老的人员。其中,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内部绩效工资分配,应向承担疾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与救治、环境恶劣现场(实验室)工作等任务的岗位倾斜;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内部绩效工资分配,应向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一线工作任务的岗位倾斜。

(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应坚持改变提供医疗服务所得收入与医务人员个人收入挂钩的做法,真正切断医务人员个人经济利益与业务收入之间的联系,实施以工作数量、质量和群众满意度取酬的激励性分配机制,促进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工作重点由重医疗服务向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并重转变,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单一部门评价向多部门及社会公众共同评价转变,由追求经济效益向注重社会效益转变,由按人头补助向按工作绩效补助转变,更好地体现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公益性,使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三)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根据本指导意见制定本单位具体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实施办法,明确考核的组织领导、考核办法和程序、考核结果使用办法等。各被考核单位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职工意见。考核分配办法必须由单位班子集体研究,经职工大会讨论通过,公共卫生事业单位报县卫生局审批,县人劳社保局备案后实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报县社区卫生总院审批,县卫生局和县人劳社保局备案后实施。

(四)考核结果在本单位公示期限不得少于7天。职工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首先书面向单位绩效考核工作小组提出复核申请,单位绩效考核工作小组受理后进行复核和考核结果的再次确认;如果职工对单位绩效考核工作小组复核和再次确认的考核结果仍有异议,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可向县卫生局提出再次复核的书面申请,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可向县社区卫生总院提出再次复核的书面申请,县卫生局和县社区卫生总院受理后进行复核和考核结果的最后确认。

(五)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实施。在考核的基础上,由各单位确定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方式和办法。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主要设立综合目标考核奖,还可设立业务骨干奖和科研成果奖等项目,但要避免重复按岗位进行分配。

其中:综合目标考核奖主要体现对职工的日常考勤、考绩等情况。

业务骨干奖主要体现在单位内部分配时可向业务骨干倾斜,更好的发挥业务骨干的激励导向作用。

科研成果奖要体现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科研成绩的激励。

五、绩效工资发放形式

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年终按考核结果造册,由县卫生局、县社区卫生总院审核后报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由单位通过个人工资帐户直接打入职工个人工资卡上。

六、考核内容及标准

(一)县级考核内容和标准

1、县级对公共卫生事业单位考核内容和标准,由县卫生局每年结合各级布置任务和本县实际组织制订实施。主要指标包括:

(1)基本工作:疾病预防与控制,儿童妇女保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妇女两癌检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实验室检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省市考核结果排名。

(2)基本服务管理工作:技术指导和带教,科研课题和论文。

(3)综合管理工作:考勤管理,人才培养,财务资产管理,医德医风与廉政建设,站所风貌与环境卫生,计划生育工作,维稳、平安建设、医疗安全与安全生产工作,报表、计划总结、政务信息。(4)群众满意度和基层单位满意度。

(5)其他工作:上级临时指令性任务落实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等。

(6)加减分项目。

加分:受各级党委、政府、业务部门表彰的。

减分:单位负责人违法违纪受党、政纪处分的,一般干部职工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一票否决”的,等等。

2、县级对各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考核内容和标准,由县卫生局组织制订实施。主要指标应包括:

(1)公共卫生工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城乡居民健康体检;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2)基本医疗服务管理工作:医疗质量管理,医疗服务效能管理,药品采购和合理使用管理,药价控制,乡(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3)综合管理工作:考勤管理,科教和人才培养,财务资产管理,医德医风与廉政建设,院风院貌与环境卫生,计划生育工作,维稳、平安建设、医疗安全与安全生产工作,报表、计划总结、信息管理。(4)群众满意度。

(5)其他工作:上级临时指令性任务落实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等。

(6)加减分项目。

加分:受各级党委、政府、业务部门表彰的。

减分:单位负责人违法违纪受党、政纪处分的,一般干部职工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一票否决”的,等等。

(二)事业单位内部考核内容和标准

1、各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内部考核内容和标准,具体标准由县卫生局组织各单位自行制定。

2、各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内部考核内容和标准,具体标准由县社区卫生总院组织各单位自行制定。

七、考核结果评定与绩效工资、奖励挂钩的方法

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绩效考核合格奖年终按综合考核结果发放。

(一)单位绩效考核奖惩规定:考核结果与单位及管理人员绩效工资相挂钩。

1、对考核合格的单位[综合考核成绩在75分以上(含75分)并所有单项考核合格],全额发放年初核定的绩效考核合格奖。

2、对考核基本合格的单位[综合考核成绩在60(含60分)~75分的或有一个单项考核不合格的],发放年初核定的绩效考核合格奖总量的80%。

3、对考核不合格的单位(综合考核成绩在60分以下的;或有两个单项考核成绩不合格的;或出现重大责任事件的;或出现上级规定“一票否决”及违法违纪事件的),考核成绩60~55分(含55分),发放年初核定的绩效考核合格奖总量的70%;考核成绩55~50分(含50分),发放年初核定的绩效考核合格奖总量的60%;以此类推,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最低不得少于年初核定总量的30%。

4、对考核优秀的单位(综合考核成绩合格,按从高分到低分取被考核单位数的10%),全额发放按年初核定的绩效考核合格奖,并给予一定的考核奖励。

(二)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中心主任(所长、站长)奖励性绩效工资,不得超过本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平均数的200%;其他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和高中级职称技术人员的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各单位自行确定上调幅度。

(三)公共卫生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考核办法:

1、考核总分为100分,分为以下项目计分:

(1)工作实绩:70分。计算:单位考核得分*0.7=工作实绩分;(2)群众评价:20分,由本单位干部职工、乡镇卫生院主要领导、县属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及局主要业务科室负责人测评计分;

(3)领导评价:10分,年终时由局班子成员进行测评计分。(4)减分项目:个人受党、政纪处分的,行政记大过减10分,党内严重警告或者行政记过减7分,通报批评或诫免谈话减4分;减分下不封底。

2、公共卫生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奖励性绩效工资日常不参加单位的考核分配,由县卫生局按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计提30%,在年终考核后,根据考核结果在预提中支出。

3、公共卫生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奖励性绩效工资,在单位考核的基础上,同时进行个人考核。个人考核结果与单位考核结果等次不一致的,按“就低不就高”原则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

(1)考核合格的[考核成绩在75分(含75分)以上],可全额发放按年初核定的奖励性绩效工资量。(2)考核基本合格的[考核成绩在60(含60分)~75分],发放年初核定的奖励性绩效工资量的80%。

(3)考核不合格的(考核成绩在60分以下的;或出现需个人承担重大责任事件的;或出现上级规定“一票否决”及违法违纪事件的),考核成绩60~55分(含55分),发放年初核定的奖励性绩效工资量的70%;考核成绩55~50分(含50分),发放年初核定的奖励性绩效工资量的60%;以此类推,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最低不得少于年初核定量的30%。

(4)考核优秀的(考核成绩合格,按从高分到低分取被考核人数的10%),年初核定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可全额发放,并给予考核奖励。

(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考核办法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标准参照公共卫生事业单位。

八、绩效工资发放要求

1、下列对象,酌情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1)本解除聘用合同的;(2)本停发工资的;

(3)本借调在卫生系统之外的。

2、在医德医风方面,收受红包者,违反《执业医师法》及有关规定,够不上组织处理的,酌情扣除奖励性绩效工资。

九、工作要求

(一)成立由县卫生局、县社区卫生总院和县属公共卫生单位抽调组成的县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小组,主要职责负责对全县公共卫生单位和各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综合绩效考核,并全面、客观地对各考核单位的工作做出书面评估,及时完整地向领导小组提供考核结果及相关资料。

(二)各被考核单位成立单位负责人为组长,由财务管理人员和职工代表为成员的绩效考核工作小组,负责组织、督查和实施全单位职工绩效考核工作。

篇8:中国学校卫生/儿少卫生发展

学生是一个正处于接受教育和生长发育过程中、共同生活在学校环境的特殊群体。由于学生的身心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且人群相对高度聚集,因而学校极易发生传染病、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和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学校卫生的宗旨是保护、促进、增强学生身心健康。学校卫生的任务是监测学生健康状况; 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 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学生常见病。学校卫生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卫生的发展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开始在学校开展一些以促进学生健康为目的的项目,至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我国最早的学校卫生工作始于20世纪初,百年来逐步建立了学校卫生管理、学校卫生政策、学校卫生工作、学校卫生学科、学校卫生标准、学校卫生监测、学校健康教育、学生常见病预防控制、学校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等体系。

1 学校卫生管理体系建设

1925年北京协和医学院与当时的北京市政府警察局在东城合办卫生事务所,开展公共卫生工作,其中包括学校卫生。1929年2月,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组织了学校卫生委员会,这是我国第一个有关学校卫生的行政管理专门机构。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公共卫生局保健处设立学校卫生科,负责学校卫生管理工作。1990年6月4日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明确规定,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行政管理,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学校卫生工作的监督指导。目前,已经形成了“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卫生与健康教育处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行政管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环境卫生管理处负责对学生疾病预防控制管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综合监督局公共卫生监督处负责对学校卫生工作监督管理”的学校卫生管理体系框架。

2 学校卫生政策体系建设

1929年学校卫生委员会颁布了《学生健康检查规则》,1935年又制定了《城市小学学校卫生沙眼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8月6日政务院发布了《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就学生体检、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等做出规定,并对学校卫生管理机构设置、学校医务人员编配及职责做出具体规定,为我国学 校卫生工 作奠定了 基础。1951—1966年,教育部、卫生部等发布了《关于保护学生视力的通知》《关于试行中小学校保护学生视力暂行办法( 草案) 的联合通知》等10多项有关学校卫生的政令。1978年4月14日,教育部、国家体委和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通知》,要求恢复或重新制定学校卫生规章制度,恢复学校卫生工作。教育部、卫生部分别于1979年和1980年联合颁布了《中、小学卫生工作暂行规定( 草案) 》和《高等学校卫生工作暂行规定( 草案) 》。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教委和卫生部颁布《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了学校卫生工作的任务、工作要求和管理分工等。1992年,卫生部、国家教委、全国爱卫会联合下发了《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1998年,卫生部、国家教委、全国爱卫会颁布了《学校经常性卫生监督综合评价标准( 试行) 》。1999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2007年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确指出,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不但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健康素质,关系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这一系列政策法规性文件构建了学校卫生工作的法规制度和政策框架,使学校卫生工作的开展基本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也促进了学校卫生工作的规范化。

3 学校卫生工作体系建设

1953年,经政务院第167次政务会审议批准,在全国建立卫生防疫站,部分省市卫生防疫站建立了学校卫生科,由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学校卫生工作,全国学校卫生保健工作初具雏形。当时学校卫生工作重点是防治蛔虫、龋齿、沙眼、鼻炎和保护视力、听力等; 学校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也得以逐步开展,并在工作中逐渐完善了各级学校卫生工作。1979年5月在扬州举办的“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全面促进了学校卫生工作的恢复和发展。1979年辽宁省沈阳市率先成立中小学卫生保健所,主要职责是开展中小学健康教育、健康体检、卫生保健和常见病防治。1990年《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颁布为教育部门依法开展学校卫生工作奠定了基础。《条例》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经本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可以成立区域性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截至2014年底,全国成立区域性中小学卫生保健所300多所。2002年各级卫生防疫站依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重新组建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设儿少卫生/学校卫生中心,部分省级及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设学校卫生科( 室) ,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监测指导; 各级卫生监督所下设学校卫生监督科( 室) ,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监督。目前,基本形成了以疾病预防控制、学校卫生监督、中小学卫生保健所专业技术人员及校医( 保健教师) 等组成的学校卫生工作体系。

4 学校卫生学科体系建设

1951年,北京医学院等部分医学院校卫生系设立学校卫生教研室,开展学校卫生理论研究,目前已有60多所医学院校开设了儿少卫生学科。1960年学校卫生学改为儿童少年卫生学,由叶恭绍教授主编的全国医学院校使用教材《儿童少年卫生学》的出版,标志着儿童少年卫生学科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截至目前已经出版了7版《儿童少年卫生学》。1982年,由国家科委批准在北京医学院成立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承担儿少卫生科学研究、技术指导、业务咨询和人员培训的任务,成为国家级儿少卫生专业研究咨询机构,搭建了学校卫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平台。儿童少年卫生学研究加强了从生物、心理、社会3个方面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的综合性研究,并结合国情特点,在深化各领域研究方面主动与相关学科开展协作,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研究水平,并唤起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关注,进一步推动了儿童少年卫生学科的发展。1986年中华医学会儿少卫生专业委员会成立,1987年转为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任务是组织学术交流、普及科学知识。截至目前已经形成了教材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实践指导、学术交流和科学普及的学校卫生学( 或儿童少年卫生学) 学科体系。

5 学校卫生标准体系建设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规定了学生每日上课、自习时间、睡眠时间; 1964年卫生部、教育部等下发的《中小学校保护学生视力暂行办法( 草案) 》,规定了教室采光系数、玻地比、课桌面人工照明等。这些指标的规定要求作为标准要素,成为学校卫生标准发展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进入了有计划的学校卫生标准研制阶段。1985年成立了第一届学校卫生标准分委会,并在南宁召开了“学校卫生标准研讨会”;1987年发布了《学校课桌椅卫生标准》( GB 7792 -1987) 和《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GB7793-1987) ,使学校卫生单项标准实现了从无到有;2005年在卫生部组织开展的《卫生标准体系建设》研究中,学校卫生标委会在分析学校卫生标准现状及标准发展趋势需求的基础上,依据1989年制订的“学校卫生标准体系”,通过与相关国际组织和外国卫生标准体系的比较,提出了新的《学校卫生标准体系》,包括学校卫生专业基础标准,学校建筑设计及教学设施卫生标准,学校生活服务设施卫生标准,学校家具、教具及儿童少年用品卫生标准,教育过程卫生标准,儿童少年健康检查与管理规范,健康教育规程等7个方面。目前已经发布了31项学校卫生标准,其中国家标准24项,卫生行业标准7项,基本建成了学校卫生标准体系。

6 学校卫生监测体系建设

学校卫生监测是学校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通过长期、系统、定时、定点地收集有关学生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掌握现状和规律,为开展学生常见病防治、制定学生保健措施提供资料和依据;同时,也促进基层学校卫生工作的改善,加快学校卫生工作的发展和提高。

6.1我国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于20世纪初,是在中国基督教医学会的组织下开展的,最早报告见于1910年的“中国学生的身体测量”。1922年我国学者王吉民报告了“中国婴孩体格之标准”。随后,许多学者陆续开展了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群体的体质健康监测。1975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科研究所组织实施,对北京等九城市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为出生婴儿 ~ 22岁儿童青少年,样本量达27万余人,进行了身体形态等4项指标的测试,是我国儿童生长发育研究的第一次具有代表性的调研。1979年,国家体委、教育部及卫生部“中国青少年儿童身体形态、功能与素质调查研究”,涉及16个省份20多万7~25岁汉族大、中、小学生,进行了身体形态、功能及素质3个方面20项指标的测试,初步摸清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形态、功能与素质现状,制定了代表性较强的身体形态、功能和素质的评价标准及各指标的正常范围。1985年以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共同组织了7次全国多民族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涉及31个省份、27个民族、30多万7 ~ 22岁学生,检测项目包括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健康状况等4个方面的24项指标,建立了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 监测) 制度和体系。

6.2学生因病缺课监测20世纪70年代,在学校建立学校卫生档案中要求进行学生因病缺课登记; 80年代,建立学校监测点和学生因病缺课监测报告制度,要求学校每学期将学生因病缺课情况上报卫生防疫站; 90年代,按照卫生部《中国卫生监督统计报表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学生因病缺课监测。北京、上海、江苏、辽宁、浙江等省份的学生因病缺课监测软件的研究使用,在2009年“甲流”防控中发挥了作用。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学校症状监测系统预警传染病暴发的研究,上海市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等,为建设完善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网络系统提供了经验。

6.3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2005年和2008年,由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组织领导、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牵头组织实施,开展了2次全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通过2005年和2008年2次调查,已经建立了我国较完整的“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致非故意伤害行为、致故意伤害行为、物质成瘾行为、精神成瘾行为、各种易导致性传播疾病( 包括艾滋病) 和非意愿性妊娠的不安全性行为、不良饮食行为和缺乏体力活动行为七大类,为建立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学生生长方式及行为习惯监测体系提供基础。

6.4中小学卫生监督监测2013年和2014年,国家卫计委监督局和疾控局联合在部分省市开展中小学卫生监督监测,内容主要有学校传染病和常见病防控、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教室环境卫生、学校生活环境卫生等,为建立学校环境、教学卫生、生活设施等学校卫生监督监测体系提供基础。

7 学校健康教育逐步规范

1992年原国家教委、卫生部、全国爱卫会联合下发了《中小学健康教育基本要求》,1993年原国家教委下发了《大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2个《基本要求》分别对不同学段的健康教育教学内容进行了规定。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教育行政部门按照上述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编写了相应的健康教育教材。2008年,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健康意识与公共卫生意识,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依据《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 试行) 》及新时期学校健康教育的需求,印发了《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健康教育指导思想、目标、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实施途径及保障机制。

8 学生常见病预防控制

1951年8月6日,政务院发布《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确定学生常见病预防控制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1990年,国家教委、卫生部发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明确要求,应积极做好近视、弱视、沙眼、龋齿、寄生虫病、营养不良、贫血、脊柱弯曲异常、神经衰弱等学生常见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治工作。1992年,卫生部、国家教委、全国爱卫会发布《全国学生常见病防治方案( 试行) 》,强调关注学生常见病防治,提出了全国学生贫血、龋齿与牙周疾病、营养不良、沙眼、常见肠道蠕虫感染综合防治方案。经过各地教育、卫生部门的共同努力,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成效显著,城乡学生营养不良患病率、贫血患病率、肠道蠕虫感染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学生龋齿患病率仍较高。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城市男、女生,乡村男、女生7岁年龄组乳 牙龋齿患 病率分别 为55. 8%,57.5%,62.1%,62. 6%; 12岁年龄组恒牙龋齿患病率分别为19.8%,18.6%,18.6%,23.9%,学生龋齿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视力不良是青少年检出率最高的常见病,视力不良包括远视、近视、散光等各种屈光不正,其中近视占视力不良的85%以上。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7 ~ 12岁学生视 力不良检 出率为40.9%,13 ~ 15岁为67.3%,16 ~ 18岁为79.2%,19 ~ 22岁为84.7%( 城市84.1%,乡村85.3%) 。在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上升的同时,又出现低龄化倾向。

肥胖是因营养过剩、缺乏锻炼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所引起的体内脂肪过度蓄积。肥胖不但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而且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1985—2010年进行的6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7 ~ 22岁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逐年增长,1985年大城市男女生超重检出率仅略高于1%,肥胖检出率在0.1% ~0.2%之间; 2010年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3.2%,13.8%,12.7%和8.6%。2005—2010年乡村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年平均增长速度已超过城市,乡村学生超重肥胖防控工作应引起广泛重视。

9 学校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要求,应该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

2008至2013年,肺结核、乙型肝炎、痢疾、猩红热、甲型肝炎是全国学生中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最多的传染病,占该年报告学生甲、乙类传染病总数的87%以上。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风疹、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是全国学生中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最多的传染病,占该年报告学生丙类传染病总数的96%以上,其中流行性腮腺炎一直处于丙类传染病发病的首位。2012年学生中共报告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数为539 663例,死亡数为184例,报告发病率为248. 43 / 10万,死亡率为0. 085 / 10万,病死率为0.034%。

上一篇:一处景物范文下一篇:机能充分发挥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