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1试卷号《管理学基础》10秋试卷

2024-05-21

1041试卷号《管理学基础》10秋试卷(精选2篇)

篇1:1041试卷号《管理学基础》10秋试卷

管理学基础1041试题

2010.7.9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在“二战”一片废墟上迅速发展起来,起主导和关键作用的是(A)。

A、培养并利用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B、先进的社会制度

C、充分利用企业战略管理D、进行了企业流程再造

2、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从(A)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顾客。

A、生产流程B、生产管理C、作业管理D、操作流程

3、企业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地实现企业宗旨,这就是确定企业目标的(B)原则。

A、现实性B、权变形C、关键性D、协调性

4、一些学者提出,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限制,人们只能得到(C)。

A、适当利润B、最大利润C、满意利润D、理想利润

5、海尔公司原来以生产冰箱为主,后来又引进空调生产线,这是(B)大发展战略。

A、一元化B、关联多元化C、无关联多元化D、复合多元化

6、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50万元,产品售价为80元,本年度产品定单为10000件。据此,单位可变成本降到(D)元 / 件时才不至于亏损。

A、300B、130C、60D、307、领导者以自身的专业知识、个性特征等影响或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力量是他的(C)。

A、法定权力B、奖惩权力C、自身影响力D、组织权力

8、沟通的深层次目的是(D)。

A、展示才能和影响力B、将信息传递给别人

C、将工作布置下去D、激励或影响人的行为

9、管理人员在事故发生之前就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这样的控制活动是控制的最高境界,即(A)。

A、前馈控制B、现场控制C、反馈控制D、局部控制

10、人员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是(B)。

A、各级管理者B、员工的行为C、人事部门D、主管人员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1、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它由(ACD)三个部分组成。

A、精神文化B、传统文化C、制度文化D、物质文化

12、密集型发展战略的优势表现在(ABC)。

A、经营目标集中B、管理简单方便

C、取得规模经济效益D、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强

13、按照弹性结构原则设计组织结构,要符合下列要求(ABCD)。

A、定期更换管理人员B、按任务和目标需要设立岗位

C、实行员工一专多能D、多种用工制度

14、领导者基于职位的权力在其权力构成中居主导地位,主要包括(ABD)。

A、法定权力B、奖励权力C、组织权力D、处罚权力

15、控制系统的构成包括(ABCD)。

A、控制对象B、控制主体C、控制信息D、控制方法

三、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6、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协作过程。(V)

17、任何一个组织的目标就是想方设法创造更多利润。(X)

18、战略的实质是谋求外部环境、内部资源条件与战略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V)

19、组织发展是管理层的事,与普通员工无关。(X)

20、为了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许多组织引用了成本中心的概念。成本中心的管理者对中心的所有可变成本负有控制责任,但不包括固定成本。(V)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21、什么是目标管理?它有哪些优势与缺陷?

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其来,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具体而言,它是一种通过科学制定目标、实施目标、依据目标进行考核评价来实施管理任务的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的优势:(1)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2)有助于组织机构的改革;(3)有效地激励职工完成组织目标;(4)实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减少无效劳动。

目标管理的缺陷:(1)目标制定较为困难;(2)目标制定与分解中的职工参与费时费力;(3)目标成果的考核与奖惩难以完全一致;(4)组织职工素质差异影响目标管理方法的实施。

22、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

双因素理论是赫茨伯格提出来的。

他认为有两类因素影响人们的行为:一是与工作环境或工作条件相关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二是与工作内容紧密相连的因素称为激励因素。保健因素不能直接起到激励人们的作用;激励因素可以调动积极性,具有激励作用。

23、从组织内部提升管理人员有哪些优缺点?

内部提升制度的优点:(1)有利于调动组织内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2)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3)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4)有利于被聘者迅速展开工作。

内部提升制度的缺点:(1)引起同事之间的不团结;(2)可能造成“近亲繁殖”的现象,并抑制组织创新力。

24、什么是控制?它有哪些作用?

控制是管理者对计划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如果发现偏差,及时采取纠偏措施的活动。

控制的作用:(1)控制是完成计划任务和实现组织目标的有力保证;(2)控制是及时解决问题、提高组织效率的重要手段;(3)控制是组织创新的推动力。

五、案例分析(20分)

(1)你认为王立峰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0分)

王立峰面临的主要问题:改变独权、武断的管理作风,实现真正有效的授权。

(2)你对王立峰的授权计划有什么好的建议?(10分)

首先,必须加强公司的科学管理制度建设。因为有了合理的组织结构和科学的管理制度作保障,才能实现有效的授权。

其次,授权时要注意向下级受权者明确所授事项的责任、目标和权力范围,是指在规定的范围内有最大限度的自主权。

篇2:1041试卷号《管理学基础》10秋试卷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1)学生情况 :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10年秋季入学留学生本科班,共22人。

(2)教材 :《现代汉语》(下 )(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

(3)课程安排:本课程安排在第四学年下学期,一周两学时。

2.考 试方法

(1)本次考试为闭卷考试 , 试卷满分100分 , 共41题 , 各题型所占比例见表1。

(2)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http://www.crsky.com/soft/28528.html)及EXCEL(windows自带office软件包 )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二、试卷分析

1.分 数段分布

通过学生成绩分布直方图(图1)可以看出,这22名学生的成绩不是正态分布,分数从60到93分,平均分为81分,标准差为9.861,全距为36,不及格人数为0,分数集中于两个区域,分别是75-83分,以及于87-96分,峰值出现在75-83分。

2.难度分析

难度即测试题目的难易程度.能力方面的测试中,它是衡量测试题目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一般来说,期末考试的难度范围应该在0.3-0.8之间。

由于本试卷全部由主观题构成, 因此使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2]

式中:P为试题难度;为学生在该题得分的平均值;W为该题的满分值。

通过试卷各题难度表(见表2)可以看出,试卷整体难度为0.81,难易程度尚可 ,稍微偏易。

3.信度分析

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或可信程度,它是反映测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一种指标,表明信度大小的统计量叫做信度系数,其最大值为1[3]。在SPSS软件中,一般采用克隆巴赫系数。该系数愈高,即工具的信度愈高。一般来说,信度应该高于0.8。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本次考试的信度系数为:Alpha=0.603,信度略微偏低。

三、试卷评价

1.题目设置及难度梯度

本试卷包含比喻、夸张、比拟、对偶、设问、反问、借代、排比、仿词九种修辞方法。试题具体分布见表1。

就试题分布而言,比喻和比拟在现实生活和文学作品中使用较多,并且容易混淆,知识点复杂,因此在试卷中所占比例较高。

就题型而言(具体分布见表1),第一部分为填空题,以基础理论为主,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第二部分为造句题,考查学生对每一个修辞方法的使用情况;第三部分是综合题,让学生使用多重修辞方法进行短文写作,考查学生在篇章中对修辞的理解和使用能力。试题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符合难度梯度。

2.数 据分析结论

(1)分数段分布直方图

本直方图不是正态分布,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

1受试者来自于多个不同的国家,其专业、背景有很大差异,因此,认知输入的效应并不相同。

2受试者为大四毕业班学生,考虑到实际情况,会在分数上进行适当调整,尽量减少不及格人数。

(2)试卷难度

通过试卷各题难度分析可以看出,试卷整体难度为0.81,难易程度尚可,稍微偏易。前20题中,有12道难度为1的题,也就是说全部学生都给出了正确答案,这是因为在前20题中,测试的内容为基础概念,活用部分少,因此正确率较高。鉴于期末考试属于目标参照性考试, 可以适当有一些难度较低的题目,因此此试卷难度合适。

(3)试卷信度

本套试卷信度系数为0.603,略微偏低。为了进一步提高该试卷的信度,我们可以适当增加试题的题量,就会进一步降低偶然因素的影响, 但增加题量时的题型要和原来的题型一致,同时要注意控制难度,力求和原来的难度相当[3]。

摘要:试卷质量分析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教学效果检查的重要依据。本文对试卷样本,从成绩分布、试卷难度、信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对试卷命题质量做出科学的鉴定和总结,提出提高试卷的命题质量的方案,以便对教学进行有效反馈,提高教学质量。

上一篇:员工请长假申请书下一篇:述职报告英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