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语文考试试卷

2024-05-18

10语文考试试卷(精选6篇)

篇1:10语文考试试卷

峨边彝族自治县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2011年6月

1.B2.D3.C4.B5.A6.D7.B8.D

9.3分,客人们的心(表)情稍微放松了些。

10.夏,江南,烘托(衬托),惆怅、失落或怅惘、焦躁。

11.共10分,每小题2分。只要有错漏,该小题均不得分。

①朔气传金柝。②絮絮不止③化为邓林。

④地纬绝⑤各领风骚数百年.12.周围的人(别人)都有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的长处(2分)(答“乐意把掌声送给别人”给1分)

13.恰到好处地对别人进行肯定(或“能正确看待别人的成绩”)(2分)。正常的心态(或 “及时调整心态”)(2分)。意思对即可。

14.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很可能会害人害己。(或:从反面论证了调整心态的重要性)

15.①别人的成功经历是我们前进的动力;②别人的成功经历能正确指引我们,帮助我们。③在走向成功时获得别人的喝彩。(只有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

16.写出了峰峦连绵起伏(2分),无边无际和纵向的雄伟气势(2分)。言之成理即可

17.结构要与省略号前的句子相同,意思要能衔接。例如:品到了淡雅馨香的《茉莉花》。

18.对宁静、淡泊、美好生活的向往(2分),以及对美好人生的追求(2分)。(言之有理即可)

19.作者由此及彼,由惜月到惜人生(2分),既深化了文章主旨,又增强了文章的厚重感(2分)。

20.开放性试题,能扣住画面的优美以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谈,言之成理即可,4分。

21.①“引导”改为“开展”;②“带动和影响”改为“影响和带动”;③删去“所要负”或“义不容辞”。(有其他合理改法也可。改对一处得2分,两处3分,三处4分)

22.开放性试题,意思对即可即可。示例:①刺中有花。② 虽然有刺,但花很美。

23.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②不要怨天尤人。③要多角度考虑问题,不要只看到问题的一面。

24.请参照《四川省2004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考试说明(试行)》上要求分别按基础等级50分(分50—

43、42—

35、34—

27、26—0四等)、发展等级10分(分10—

9、8—

7、6—

4、3—0四等)评分。无题目,扣3分;字数不足,扣1—5分;书写方面,卷面、格式差的,酌情扣1—3分。

语文答案第1页(共1页)

篇2:10语文考试试卷

全镇学生在1月8日——1月12日参加了考试。全镇统一试题(教师进修学校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学生在本校参与考试,教师到外校监考。1月14日组织全镇教师集中在中心小学分学年评卷。评卷前对同年级卷子重新进行了装订。全镇在籍学生共有名,除去因病或其他原因,有名学生作为1%扣除,参评学生数为名。本次考试从组织到评卷是经过认真组织的,成绩可信度高,可以反映出我镇小学目前的学生成绩真实水平。考试结束后,我们用随机采样的方法,在全镇范围内调取试卷数如下: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分别占同年级的%。基本上可以反映出期末考试的成绩以及存在问题。现在对试卷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成绩统计

具体分析:

语文学科:

读音。

命题形式:字与拼音连线、词与拼音连线、选择正确的读音。以选择正确读音为例,其中有在多音字中选择一个给定词语正确的读音如:挑拨中的挑字,给出第一声和第三声,让其选择其一;有给出字偏旁的错误读音,如:玷污种的玷字,给出一个错误的读音zhan,有的给出翘舌音与不翘舌音的错误,如:缝纫种的纫字,给出yin 和ren 两个读音。

正确率在99.5%左右,学生掌握的特别好。尤其低年级明显好于高年级。

字。

命题形式:

1、把给定的字抄写在田字格中,要求书写工整。

2、看拼音写汉字。

3、低年级有写笔顺。命题人主要考察的是对字的读和写的能力。

分析:从字的书写来看,学生尽管得分比较高,但书写的差强人意。这是因为在评卷过程中标准过于宽泛造成的。从全镇整体来看,写字的水平较前几年明显滑坡。一本卷子中只有个人的字还说得过去,估计这是班级为参加写字竞赛而培养的几个学生。由于近几年的大型考试没有出现写笔顺了,所以教师忽视这方面的教学,有的教师在这方面功夫浅却,成绩不理想。比如:一年级“片”、二年级、“挑”三年级 “车” 这是一些再逼顺上容易出问题的字,教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不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必将为之付出代价。因为在课程标准中有文字书写笔顺的内容。

看拼音写汉字的得分率很高。是语文题中得分率最高的一道题。不去详细的分析。

词语。

命题形式:单个字连线组词,一字组一个或者多个词语,写出出近义词和反义词,词语搭配,多音字组词,把词语补充完整,查字典,照样子写出词语形式(AABB类),选择一字多义。词语造句等。几乎涵盖了所以词语的命题形式。可见命题人确确实实下了一番功夫。及考察了对词语的本身字面的掌握,也考察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以及对词语的应用。从学生对词语三方面的掌握上看,字面的书写好于理解,理解好于应用。比如学生在运用词语的造句上失分率很高。主要问题是学生造出的句子是是而非。如学生在用“如饥似渴”造句“妈妈如饥似渴的鼓励我”,还有“我如饥似渴吃东西”。虽然“如饥似渴”反映的是迫切的心情,但用在这里就不恰当了。句子。

命题形式:积累填空、低年级照样子写句子、古诗中默写和词语及句子理解、修改病句、缩句、句子的表达方法、较为简单句子表达方法的意义,在古诗中理解单个词语的意思或者对句子整体的理解。积累填空是书中给定的,大多出自古诗词、积累运用中或课后名人名言。范围比较集中,如果学生功夫到家,教师在教学中能严格一些,一般情况下不至于失分。从总体上看学生掌握的比较好。得分也比较高。可是也有不该失分的却失分。主要表现在句子中写错别字。比如“非淡泊无以明志”中的“志”很多学生写成“致敬”的致。如果是个别学生出现错误有情可原,可是当全班有三分之一学生出现相同的错误,就暴露出教师教学中的不严密。

句子的表达方法相对其它句子考试形式,学生回答的不够理想。实际上小学中让学生对句子表达方法只有几个有限的几种。如果教师能够给学生做以具体归纳,学生掌握起来还是很容易的。可是我们有部分教师恰恰缺少这种归纳的能力。让学生感到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从这方面来讲这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出现问题。

我们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句子中对部分短语、词语、或者表达方法理解的时候,一定需要与句子整体的意义结合起来,不能只回答它所表达本意。比如:五年级第七题第四小题:顿时石头像冰雹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石头像冰雹一样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不能把比喻本身意义打出来,更形象更具体等等。需要结合本句话的整体意思,回答出对敌人愤恨的意思来。

古诗教学内容在每册书中比重不是很大,而却是考试必考的知识点。也就是说,古诗知识在考试中相对集中,出题形式也比较容易把握,所以古诗得分数不应当丢失。反映在学生试卷上,文学常识被忽视,默写不很准确,错字漏字,标点符号被漏掉不在少数。虽然古诗不提倡解释得很详细,但是在本次考试中出现了对重诗句的解释。比如三年级第八题就是这样。这给我们提供一个信号,在古诗中对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解释不可轻视。阅读。

命题形式:三年级以上都有课内和课外两个阅读测试。从试卷分析,我们的阅读成绩相当不理想。

首先我们来结合具体课内阅读题来分析一下命题特点。然后结合学生的试卷分析一下我们目前阅读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以五年级课内阅读为例。五年级课内阅读节选自《钓鱼的启示》一文。第一小题是补齐标点,第二小题是为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这两个小题是属于基础知识范畴,我们就不做详细的研究。

第三小题是:根据这部分内容,用适当的词语概括“我”的心情变化。这个问题在教师用书中本课书教学目标第三条有明确的要求:有感情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然后在教学建议中作者指出本文要解决的教学设计的三大问题,第一问题说: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仍然在教学建议这块,作者有提到,理解我的心情变化时,可以抓住一下重点词语。“得意、急切、乞求、依依不舍”。

这篇阅读的第四小题是:结合原文,把你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体会的意思分别写下来。1)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2)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关于1)在本课书的教材解读的词句解读中第一点中就有明确的解释——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有两层意思,一是父亲也很喜欢这条大鲈鱼。二是父亲也舍不得放掉这条鱼。关于2)仍然在在本课书的教材解读的词句解读中第一点可以找到答案:这句话我们需让学生体会到父亲的坚决。

这篇阅读的最后一小题是“文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位父亲”?虽然文中没有具体的答案,但是当学生真正理解了文章中心后,就自然能打出来。这是一个开放的题,能从许多方面回答出来一方面就可以。如:父亲是一个坚持原则的人,或者父亲是一个懂得教育孩子的人,或者父亲是一个能以自己行动影响孩子的人等等都可以。我们在本次考试的课内阅读题研究发现,除了五年级,其余的三、四六年级在命题上都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是教研员在命题的时候,基本上不超出教师用书范围。实际这些年来一直都是这样,只不过我们有的教师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罢了。

分析完课内阅读题的特点,我们再来分析学生在试卷上表现。通过对试卷分析,我们发现全镇范围内班与班之间差别很大。有少部分班级学生在答题中能够很好的回答出问题,并且回答问题形式和内容几乎一样,说明了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给学生整理过,因而这部分班级在这里失分很少。而多数班级学生是在考场上临场发挥,这就造成学生回答的参差不齐,很多学生回答不到点子上。我们的评卷教师在这方面标准放得比较宽,即使这样分数差距也很大。从整个语文卷子分析,造成语文成绩均分有较大差距的就是这阅读题。所以阅读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排除对学生后续发展的影响,单纯从卷面得分上看,阅读教学甚至比作文教学还要重要。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命题形式:第一部分基本上涉及到字词句的基础知识,这需要看学生平日的语文修养。第二部分一般的是根据短文提出相应的几个问题,让学生结合文章回答。第三部分一般是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虽然说法不一样,但主要的还是这方面知识。比如五年级说法是文章讲了诸葛亮少年时代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四年级直接的提出概括这篇文章主要内容。第四部分是文章所表达的是情感、体验、思想等。比如:五年级诸葛亮经历过故事后,明白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诸葛亮做法错了吗?为什么?四年级的文章一股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力量?

课外阅读是个开放式命题,我们不可能向课内阅读有参照。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学生的阅读水平只能说是在初级阶段。学生回答问题没有要领,有些回答一点边际也摸不着。有极个别学生干脆放弃,一个字也没写出来。一个班级中能找到三四个让人满意的卷子就很不错了。相对基础知识,课外阅读的答案也是比较开放的,通常情况下只要是有一点意思,就能相对得到较高的分数。可是尽管这样,我们在课外阅读中丢失的分数也是让人痛心的。课外阅读是教学中的难点,这不光是我们镇存在的情况,从整个庄河,尤其是农村学校普遍表现差强人意。

经过不完全统计,阅读总得分率大约低于语文平均分11个百分点左右。也就是说假设语文平觉分在88分,阅读的得分只有77分左右,甚至更低。从这一点看来,阅读教学使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无论是我们全镇,还是每所学校以至于到每个班级,谁抓住了解开了阅读教学这个死结,谁就占得先机。

怎样使得阅读教学上一个层次,主要还是靠我们教师。

首先课内阅读。教师必须认真钻研课程标准以及教师用书。尤其是教师用书要引起我们教师足够的重视。我们要学会理清教师用书编者意图,然后对教师用书每篇重点课文进行梳理,进行归纳,归纳的内容必须条理清晰简单,避免繁琐,要用适合学生的语言,这样有助于学生的掌握、理解和记忆。全班要形成统一的答案。可能教师存在畏难情绪,认为这么多的东西学生掌握得了吗?如果我们真诚操作起来,你就会发现,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不是很多的。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会阅读题回答的切入点、层次以及方法,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分数。

其次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教师首先要研究课外阅读的命题形式。前面我们说过大体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基本上涉及到字词句的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一般的是根据短文提出相应的几个问题,让学生结合文章回答。第三部分一般是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第四部分是文章所表达的是情感、体验、思想等。

要想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水平,首先一点就是让学生多练。俗话说熟能生巧也就是这个道理。在这一点上,我特别欣赏中心小学纪延平老师的做法,每天的早自习学生都要练习做一篇课外阅读。具体做法是让老师每天都要选择一片小文章交给他班级干部。班级干部每周轮流在早自习时间超写到黑板上,供学生做。在早自习下课前,教师和学生一起来研究答案。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显著的提高。如果没有平日里的多多练习,仅靠考试前的突击,课外阅读这块的成绩是永远提高不了的。

除了多给学生练习以外,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也是很重要的。例如课外阅读这中的根据短文回答问题。教给学生必须在文章中找答案的习惯,一般情况下不要脱离短文,抓住短文中重点词重点句。告诉学生这些重点词句所在的位置,通常在首尾两段中找,在段落的开头或收尾出找,在过渡段中找,在文章的题目中找。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要交会学生归纳的方法。首先让学生确定文章体裁,写人的还是记事的?写景的还是状物的?然后根据每种文章的题材教给学生归纳的方法。比如:写人的文章,写了谁哪件事或者哪几件事?写事的文章什么时间,由于什么原因发生了什么事情,事情经过是怎样的,结果怎样。写人的文章和状物的文章同写人的文章有些相似,写的是什么景色或者什么物体。他们是什么样子或者有什么特点。这些框框要让学生记忆下来,装在脑子中,遇到这样题让学生往框框里套。同时在形式上对学生进行要求,最多不超过五句话,最少不少于三句话。这样长时间的训练,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能较为准确的概括出主要内容来。

总之,阅读教学对于我们来说任重而道远,希望大家能在阅读教学中真正的形成自己的东西,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作文。

作文教学

作文命题同以往的形式没有很大的变化。单纯从作文的得分上看,我们学生作文水平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准了,但是仔细看看学生作文的内容,其中的毛病还是比较多的。

1、从表面看,学生字迹潦草,乱涂乱画的现象很普遍。不懂得怎样争取评卷人的感情分。字数也不能达到要求。有的学生无话可说,距离字数要求还少很多。与之相反,有的学生写起来刹不住闸,给出的方格不够用,写到方格外面。有一种不正确的思想,字越多越好。实际在评卷要求都有字数的限制,而这个字数的限制是根据课程标准规定而来的。在小升初考试中,要求五百字左右的作文,字数应当控制在450至551之间。有一点是肯定的,写到方格外面都是要降等级的。

2、作文中错别字比较多。又少部分学生句子很难让人读懂,更谈不上语句通顺了。

3、学生缺乏不同体裁文章的写作方法,同一班级的学生作文很难能找到共同点,我说的这个共同点不是指着雷同作文,而是必要的写作方法。三年级是写一处能吸引人的景物。这类作文首先需写清楚景物所处的位置,然后抓住景物各方面的特点去写。这些方面包括时间和空间上的。例如过去语文课本中有一片课文叫做《高大的皂荚树》,按照时间写了它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象。犹如课文《桂林山水》一文,主要按照空间写了桂林的水和桂林的山。再比如五年级是根据课外阅读短文,写一篇读后感。关于读后感的写法通常是读了什么文章,文章的内容梗概。然后针对其中内容弹出自己感受。40%学生在作文时,通篇是故事内容,几乎把原文抄写小来。最后一自然段中三两句话谈了不着边际感想。因为没有掌握必要的写作方法,所以学生作文条理不清楚,重点不突出,学生写作文的随意性大,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4、学生作文共同的一个特点运用生活语言比较多,缺少书面语言。显得语言很苍白,没有生气,更不用说生动了。反映出平日好词好句积累不够。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教师在指导作文时,要根据不同的体裁,当然也包括应用文,教给学生写作方法。也就是为学生作文立起一个框架。立起合格框架不是束缚学生发展,而是让学生在这个框架内尽情的发挥,使得文章更具有条理性。

2、框架只是文章的骨骼,还要使文章有血有肉。这里说得血肉需要学生在平日的积累。一方面教师要在班级中营造一种对美的词句追求的气氛。可以拿出好学生作文中运用的好词好句和全班学生一起欣赏。也可以收集好的词句记录下来。提倡学生对好的作文背诵下来。过去说: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绺。当学生作文背诵的比较多的时候,就成为自己的东西,对于学生来说终生受用。

篇3:10语文考试试卷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1)学生情况 :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10年秋季入学留学生本科班,共22人。

(2)教材 :《现代汉语》(下 )(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

(3)课程安排:本课程安排在第四学年下学期,一周两学时。

2.考 试方法

(1)本次考试为闭卷考试 , 试卷满分100分 , 共41题 , 各题型所占比例见表1。

(2)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http://www.crsky.com/soft/28528.html)及EXCEL(windows自带office软件包 )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二、试卷分析

1.分 数段分布

通过学生成绩分布直方图(图1)可以看出,这22名学生的成绩不是正态分布,分数从60到93分,平均分为81分,标准差为9.861,全距为36,不及格人数为0,分数集中于两个区域,分别是75-83分,以及于87-96分,峰值出现在75-83分。

2.难度分析

难度即测试题目的难易程度.能力方面的测试中,它是衡量测试题目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一般来说,期末考试的难度范围应该在0.3-0.8之间。

由于本试卷全部由主观题构成, 因此使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2]

式中:P为试题难度;为学生在该题得分的平均值;W为该题的满分值。

通过试卷各题难度表(见表2)可以看出,试卷整体难度为0.81,难易程度尚可 ,稍微偏易。

3.信度分析

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或可信程度,它是反映测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一种指标,表明信度大小的统计量叫做信度系数,其最大值为1[3]。在SPSS软件中,一般采用克隆巴赫系数。该系数愈高,即工具的信度愈高。一般来说,信度应该高于0.8。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本次考试的信度系数为:Alpha=0.603,信度略微偏低。

三、试卷评价

1.题目设置及难度梯度

本试卷包含比喻、夸张、比拟、对偶、设问、反问、借代、排比、仿词九种修辞方法。试题具体分布见表1。

就试题分布而言,比喻和比拟在现实生活和文学作品中使用较多,并且容易混淆,知识点复杂,因此在试卷中所占比例较高。

就题型而言(具体分布见表1),第一部分为填空题,以基础理论为主,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第二部分为造句题,考查学生对每一个修辞方法的使用情况;第三部分是综合题,让学生使用多重修辞方法进行短文写作,考查学生在篇章中对修辞的理解和使用能力。试题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符合难度梯度。

2.数 据分析结论

(1)分数段分布直方图

本直方图不是正态分布,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

1受试者来自于多个不同的国家,其专业、背景有很大差异,因此,认知输入的效应并不相同。

2受试者为大四毕业班学生,考虑到实际情况,会在分数上进行适当调整,尽量减少不及格人数。

(2)试卷难度

通过试卷各题难度分析可以看出,试卷整体难度为0.81,难易程度尚可,稍微偏易。前20题中,有12道难度为1的题,也就是说全部学生都给出了正确答案,这是因为在前20题中,测试的内容为基础概念,活用部分少,因此正确率较高。鉴于期末考试属于目标参照性考试, 可以适当有一些难度较低的题目,因此此试卷难度合适。

(3)试卷信度

本套试卷信度系数为0.603,略微偏低。为了进一步提高该试卷的信度,我们可以适当增加试题的题量,就会进一步降低偶然因素的影响, 但增加题量时的题型要和原来的题型一致,同时要注意控制难度,力求和原来的难度相当[3]。

摘要:试卷质量分析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教学效果检查的重要依据。本文对试卷样本,从成绩分布、试卷难度、信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对试卷命题质量做出科学的鉴定和总结,提出提高试卷的命题质量的方案,以便对教学进行有效反馈,提高教学质量。

篇4:语文考试试卷分析三步曲

一、失分点在哪里

在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部分,还是在写作部分?当然,仅仅只有这种粗放型的失分点的锁定是不够的,还要再细一点:比如字音题错了,你需要分析“分”是失在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习惯误读字的读音上,还是失在方言误读字的读音上:比如字形题错了。你需要分析“分”是失在音近字、形近字上,还是失在音形相近字上;比如标点符号题错了。你需要分析“分”是失在问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括号、逗号、分号、破折号、省略号,还是失在感叹号上等等。正确地锁定失分点是有效分析试卷的第一步。

二、为什么会失分

此步骤是有效分析试卷的核心步骤,抓住失分点,冷静分析,寻找失分原因。

1审题失误。审题是考生通过阅读题目,理解材料的内在关系和出题意图并进行分析的思维活动。审题要求全面、仔细、深刻,既要看清题目字面要求,明确作答要求中的限制部分和未限制部分,又要准确把握出题意图。很多考生就是因为没有把好审题关,漏看、错看了题目中的条件,忽视题干中的限定性成分而失分。比如命题作文《我左右为难》,有考生就因忽视了题目中“我”的限定,大写特写古人的“左右为难”,结果只得了25分(满分为60分)。再来看一道语言运用的考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请在横线上补写一句语脉相通的反驳结束语。注意此处用语的微妙性。(2分)

在美国一所大学里,曾发生过一次激烈的关于人道主义的争论。美国一些人因为误解,曾一度大肆宣扬北京打狗问题,并由此得出结论,说中国不讲人道主义,一些美国学生就此向北大学生张有学提问。

张有学回答说:“北京是打了些狗,但都是疯狗,疯狗是要咬人的。北京打疯狗,正是为了保护人。如果你们说这是不人道。那么我要问,在我国农村,农民最爱的是牛,因为牛是勤劳的。可是你们每天大量杀牛,”对方哑然了。

很多考生因没有看清题目中“反驳”的要求,填写了“你们就人道吗”或“你们更不人道”这样的句子。这样填,乍听起来很解气,却正中了出题者设置的“圈套”。因为你指责对方“不人道”,也就等于默认了自己一方“不讲人道”,达不到“反驳”的目的。正确答案可填“这也是不人道吗?”或“我们可以说你们不人道吗?”之类的反驳结束语。

事实证明,漏看、错看了题目中的条件将会造成不必要的失分,审题时不能放过任何一点有用的信息。

2知识漏洞。许多考生失分的原因是知识掌握不到位。且来看一道题:

读李白的《子夜昊歌》,试分析两首诗是如何表达思妇之情的?

子夜吴歌

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表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

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正确答案是:《秋歌》寓情于景,由景语和特定的氛围引起思妇的情思,吹不尽的“秋风”更撩起思妇的愁绪,后两句直接表达了思妇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冬歌》寓情于事,通过写赶在“明朝驿使发”之前“一夜絮征袍”以寄远道的情事,来表达女子思念征夫的感情。

有考生这样答:《秋歌》通过夜间的捣衣声,通过秋风吹表达思妇之情,以动衬静;《冬歌》通过一件冬袍引发了思妇之情,运用想象。

这类考生的答法属于答非所问,为无效答题。究其原因是考生知识掌握不到位,将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与“抒情方式”的相关知识混淆了起来。《语文基础知识手册》中将“表现手法”与“抒情方式”同归入艺术手法。其中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以视为表现手法,如渲染、烘托、白描、铺垫、照应、心理刻画、蒙太奇、象征、用典、联想、想象、托物起兴、以动写静、以小见大、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寓庄于谐、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明贬实褒、明褒实贬等。而抒情方式则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间接抒情,它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物和寓情于事。上述失分的考生,在分析试卷时,须找出自己诗歌鉴赏考点部分的知识薄弱点。

分析失分的过程,也是知识查漏的过程,找到失分原因。找到“漏”之所在,才能补缺。

3应试技能。考试考查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能力。语文能力包括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这些能力在解题过程中主要体现在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上。好多考生失分就失在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上。

如现代文简答题的一种经典题型——试分析文中划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这样的题目,很多考生会失分,因为他们没有解题思路,就无从下手。正确作答的思路是先判断划线部分所使用的技巧,然后结合文本分析使用此种技巧的作用。再来看科技说明文部分的客观题(选择题),失分率极高。究其原因,主要就是答题思路不正确,好多考生判断此类题中选项正确与否的标准是“想当然”,用自己的头脑中的既定标准来衡量,脱离了文本。这种解题思路是不可取的。主观臆断极易造成失分。正确的思路是先明确题目的要求,排除无关选项,然后把剩下的选项在文中找出其相关处,然后进行比较、分析,推断,逐项排查,最后确定答案。

再比如语病题的解答,仅仅凭语感是不够的,考生还要学会分析语病题常用的解题方法:缩。且先看下面这一道语病题: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导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B5月4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了《红色箴言》大型诗歌朗诵会,通过众多著名表演艺术家炉火纯青的朗诵艺术,在场的大学生热血沸腾,深受震撼。

C大观园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佩饰等多种工艺品。琳琅满目,芙不胜收。游客们精挑细选。讨价还价,热闹极了。

D冬天日短,等到干完活儿回来。已是夕阳西下,薄雾给村子罩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母亲像往日一样,从灶屋里端出了热腾腾的饭菜,招呼我们赶紧吃。

这道题目的正确答案是D。A项句式杂糅,“受……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两种结构保留其中一种即可。C项不合逻辑,“导游地图”不属于“工艺品”范畴,可将“工艺品”改为“商品”,另外“名人字画”与“古玩”存在概念的交叉,两者不能并列,可删去“名人字面”。

篇5:10语文考试试卷

汪营小学:祁国芳

本学期的期中测试工作已经结束,从学生的基本情况(合格率、优秀率等)可以得知:学生的人均分72.8,学生的合格率86.67﹪、优秀率26.7﹪,全乡排第8.还不够好,学生基础知识比较差,但在积累的量上不足,阅读习惯的养成和独立阅读能力欠功夫,习作的总体水平还可以。下面作具体剖析:

一、试卷评价

本次语文试卷满分为100分。

一、语海畅游20分;

二、积累运用22分;阅读平台占28分;习作表达占30分。试题突出了四年语文的训练重点,侧重考查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

具体来说,试题体现以下特点:

1、题型多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教研室提供的这份试题,注意题型的多样性,力求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评价,一是尽可能多地涉及到课本的各个知识点表;二是体现习惯、情感、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试题中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从大方面讲,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维目标的整合,小方面讲,拼音、汉字、词语、成语、古诗、句子、段落、篇章等等方面的有机溶合。阅读和作文题除了考查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及想象能力外,还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贴近生活

试题的背景取向注意靠近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较为平和、熟悉的环境中,增强答题信心。如阅读和写作就在很大程度上接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会觉得自然、熟悉,有利于表达。

3、注重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将“丰富语言的积累”分别列入教学目的和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本次试题注意了对学生语言积累的考查。

二、试题分析

从整个卷面来看,基础知识和积累运用部分学生掌握还可,阅读、习作部分失分较多。

1、语海畅游20分

此题考查了学生生词掌握的情况,也考察了学生细心程度。这题的基础知识主要选择题来完成,学生如果不细心很容易做错,但大部分能细心去做,只有少部分不认真做错了。准确率只占80%。

2、积累运用22分

此题考查了学生的对语文课文内容掌握情况,比上题能力有所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知识表现还可以,但对课外阅读知识掌握得不够好,这些都是教师应在今后教学中注意的事项。

3、阅读理解28分)

此题也考查了学生对课外短文的阅读理解情况,比上题难,学生表现不够好,对短文感悟不深,理解不够透彻、到位。以至于学生对短文内容个别句子分析不够好。语文阅读重在过程,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是在过程中培养起来的,这些都是教师应在今后教学中注意的事项。

4、习作表达(25分)

题目是介绍一位朋友,学生练习过,所以不是太难,但有少部分同学没能根据题目要求来写,中心不突出。

三、总结与反思

还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练习,在提高习作技巧方面多下功夫,这样成绩会比较好。

篇6:10语文考试试卷

高二语文试卷

试卷命制:李宏玉 2017年9月27日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户口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诸国征战,人口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赋税、夫役、兵丁皆出于人口。秦国在商鞅的主持下,率先建立了严密的户口登记制度,“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禁止民众自由迁徒,“废逆旅”“使民无得擅徙”,人民不得已外出住店,必须持有官方开具的介绍信,否则,客人和店家一起治罪。秦国由此获得了强大的财税汲取能力和全民动员能力,在争霸中胜出。秦末,刘邦的军队攻进咸阳,诸将忙着抢金银财宝,萧何则抢先收缴了秦王朝的户籍档案。“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也,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汉代继承了秦朝的全民户口登记制度,将全国的地主、自耕农、雇民、佣工、商人,全部编入国家的户籍,叫做“编户齐民”。国家要求各县在每年的仲秋,都要进行“案比”,更造户籍。户籍的登记信息包括户主姓名、性别、年龄、身份、籍贯,家庭成员的数量、性别及与户主的关系,财产(包括奴婢数目)等等,然后县衙将各户户籍造册上报郡国,郡国汇总又上报朝廷,朝廷则设立“计相”与“户曹”,管辖全国户籍。

从法律意义上说,所谓“编户齐民”,是指所有编入户籍的大汉居民,不论东西南北,不分男女老幼,都是国家的公民。公民一词早在先秦时就已出现,与隶属贵族的“私民”相对,意为国家的人。公民具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其中最重要的义务就是向国家提供赋税与徭役。汉代实行过按家赀多少“算赀”的财产税,但主要还是征收人头税,包括向15至56岁男子征收的“算赋”和按户征收的“户赋”。另外,每一个成年男丁还必须为国家服“正卒”役二年,戍边一年,并在本县服一个月的无偿劳役。汉代也限制自由迁徒,人户要迁移户籍,需经“乡啬夫”批准。脱籍流亡是触犯法律的。

“编户齐民”的出现,乃是中国自封建制进入郡县制的一大嬗变。在西周封建制下,是不存在全国性户籍制度的,全民登记户口,既不必要,也不可能。因为周天子除了保留王畿的土地,其余的大部分土地与人口,都分给无数的诸侯国。而诸侯也是只保留一小块封邑,将其余土地分封给各个大夫。也就是说,周天子能够直接控制的土地,只有狭小的王畿。虽然周朝设有“司民”之官,“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但这里“书于版”(计入户籍)的人口,显然只是生活于王畿的臣民而已。至于各诸侯国的人口,诸侯也是管不着的。这样,经典封建制下的人口,分属于不同层次的贵族(周天子、诸侯与大夫),他们是各级贵族的“私民”,而不是国家的公民。这样的社会,也是一个多层次的塔状社会。

先秦封建制瓦解之后,社会结构变得扁平化,不再有贵族,因而也不再有“私民”,全体臣民都成了国家的编户齐民。这可以看成是时代的进步,因为编户齐民意味着将国民从隶属于贵族的人生依附状态中解放出来。但同时这也可能是一个历史的陷阱,因为失去了贵族这个中间阶层,国家直接统辖无数的编户齐民,极容易造成国家对国民的奴役和国民对国家的依附。

(摘自《户籍上的中国》,作者吴钩)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最先建立了严格周密的户籍登记制度,要求出生的人及时注册,死亡的人及时销户

B.秦国禁止百姓自由流动和迁徙,人民不得已外出都要带着介绍信,店家如果让没有户籍的人住店,双方都要被治罪

C.实行户口登记制度以后,秦国获得了人口资源的优势,兵源充足,财力丰厚,最终赢得了诸侯争霸的胜利

D.汉代实行编户齐民制度,户籍管理更加详细、规范和全面;在逐级加强户籍管理的基础上,国家还设立了专门管理户籍的官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先秦时代,公民和私民都是国家的人,他们必须到当地的政府登记户籍,以便向国家尽赋税和徭役的义务

B.汉代向公民征收的赋税有财产税和人头税,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向15岁以上和57岁以下的男子征收的“算赋”和按每户征收的“户赋” C.在西周封建制下,国家的人口和土地被天子、诸侯和大夫层层分封,国家在客观上不具备实行全民户籍登记制度的可能性

D.实行郡县制后,先秦及以前的贵族阶层消失,塔状社会瓦解,社会结构变得单一,呈现出扁平化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刘邦的大军攻进咸阳时,萧何抢先收缴了秦国的户籍档案资料,这体现了他过人的政治远见

B.从秦国与汉代的户口制度可以看出,国家所有赋税的征收与徭役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发达而有效的户籍制度来支持

C.西周和汉代都是经典的封建制,都设有专门管理户籍和人口的官员,相比较而言,西周管理的人口数量比汉代少

D.编户齐民制度一方面让许多奴隶获得了人身的自由,另一方面又让国民进入了另一种新的奴役状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掌 眼 刘志学

好字画的陈四仙,是骑河镇上唯一的看病先生。因为诊病、进药、买字画一类的事儿,常到七十里外、黄河对岸的省城开封去,因而,很多外边的消息,都是陈四仙带到镇上来的。比如说京城里的宣统爷退位、从陈州府起家的洪宪大皇帝被气死、冯玉祥打下开封等等,但这次,陈四仙却从城里带来了一个旗人。

旗人是陈四仙多年的老朋友,汉名叫金辨芝,三十多岁,随手端着一个银制的大水烟袋,说起话来,一口的“里城音儿”,一听就知道是从北京城里出来的。金辨芝的高祖是穿四爪正蟒袍的贝勒爷,到他这一辈儿,才搬来开封府。金辨芝见多识广,过手的名人字画不计其数,自小练成了一双法眼。开封城里的官宦商贾,手里有了货又拿不准时,都要请金辨芝去瞜一眼。前段日子,陈四仙用古方治愈了自己的肺痨,一高兴,去大相国寺后头的寺后街捡漏,花二百现洋买了一幅徐渭的《古道青藤图》,正有心想请金辨芝给看看,碰巧冯玉祥在开封遣散旗营,于是,俩人就到了骑河镇。

好茶好酒为伴儿,与金辨芝神聊了几日后,陈四仙终于挂出了那幅《古道青藤图》:“辨芝兄,您给搭个眼儿。” 金辨芝端着自己那个大水烟袋,咕噜咕噜地抽了几口烟之后,在那幅画前踱来踱去,眯着眼睛,看款识,看笔韵,看墨色;再踱一阵,再看……

陈四仙屏着气,看金辨芝走来走去,只看不语,顿时呼吸粗了起来。终于,金辨芝扭过身来,咕噜咕噜又抽了几口烟,问:“四哥,您多少钱到手的?”

“二……二百块现洋!”陈四仙伸出俩手指,冲金辨芝晃了晃,另一只手抚着胸口,嗓子里嘶嘶地开始发喘。

“缘分!能在这小镇上见到徐渭神品,缘分啊!”金辨芝这些话出口后,陈四仙嗓子里的嘶嘶声渐渐落了。

在骑河镇小住了几个月后,金辨芝要走了。临走,他要了陈四仙灸病用的几根银针,说:“四哥,行里规矩,替人掌眼,不能落空。这针,算是我的酬劳吧。”

金辨芝这一走,陈四仙就再也没见过他。听开封城行里人说,他去了天津卫。

十六年过去了,日本人打开封,从黄河北岸调兵,在骑河镇以南的贯台口架浮桥。骑河镇被日本人占了后,镇上的人都逃了,但陈四仙被日本人扣了,要他给受伤的日本兵治刀枪伤。日本人在搜查他的诊所时,发现了那幅《古道青藤图》。陈四仙见了,胸口忽地一闷,嗓子嘶嘶地响,肺痨犯了。

一个日军大佐看到那画时,立即惊呼:“徐渭,支那明朝大画家!金辨芝的,有请!”

一听“金辨芝”三个字,陈四仙心里咯噔一下,刺疼!不一会儿,一个日军下士跑来,伏在大佐耳朵上说了一通陈四仙听不懂的日本话之后,大佐的脸色突然变了。

等陈四仙再见到金辨芝时,他已经瞎了,但他手里,依然端着那个银制的大水烟袋。

夜里,陈四仙和金辨芝被关在一起,这才知道,还在天津卫的时候,金辨芝就被日军抓住来为他们劫得的古玩珍宝掌眼,一路到了骑河镇,他听说日军掠了《古道青藤图》,就趁人不备,用当年从陈四仙这儿拿走的银针刺瞎了双眼。

“辨芝兄弟,你这是……”陈四仙不解。

“我如果说实话,他们就会杀了你!”十余年没见,金辨芝还是一口的“里城音儿”。“啊?!”陈四仙猛咳了几声,吐出一口血来。“那幅画,是新活儿!”金辨芝忽然说。

“你说啥?!那你当年……”陈四仙忽然觉得心里一阵轻松,呼吸也畅快了不少。

“我那时要说实话,你肺痨刚好,又花了二百块现洋,会经受不起,有性命之虞。”金辨芝一只手捂着还在作疼的眼睛,另一只手托着水烟袋,慢吞吞地说。

“那这次,你何苦刺目?还那样说,不就得了?”陈四仙已经不喘了,他抚摸着老友的盲眼。

金辨芝苦笑了一声,说:“这次?日军中也有不少行家。我说实话,你一个人活不成;我说假话,咱俩都得送命!唉……掌眼,掌眼,给畜生掌眼,不如瞎掉!”

陈四仙长叹一声,落下泪来。(有删改)4.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随手端着一个银制的大水烟袋”“一口的‘里城音儿”’等外貌描写充分体现了旗人金辨芝的风采神韵。

B.金辨芝为《古道青藤图》“搭个眼儿”时“只看不语”这一细节为小说结尾揭示画作是“新活儿”埋下了伏笔。

C.金辨芝擅长鉴定字画,明知画作是赝品,却做出了违心的判别,是出于对朋友的保护,怕陈四仙得知真相有性命之虞。

D.小说写金辨芝有“一双法眼”、看画也看人,到最后“刺瞎了双眼”,在照应题目的同时,塑造了金辨芝的光彩形象。

5、文中画线句子着重描写了陈四仙的呼吸,请逐一分析其内涵。(5分)

6、有人认为小说结尾金辨刺瞎双眼这一情节的设置并不合理,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近日,央视节目《朗读者》制片人、主持人董卿返回母校华东师范大学,与《朗读者》节目总导演田梅、执行总导演邵玉峰、导演荣毅参加由华东师大传播学院承办的第十届上海大学生电视节的活动之“人文精神能否照亮中国电视变革之路——朗读者现象研讨会”。

在研讨会上,华东师大党委书记、哲学教授童世骏说:“从第一期《朗读者》开始,《朗读者》现象核心大概就是朗读者和观众们的一起倾听。《朗读者》最吸引人们的是那种与情交融,但并不是被情淹没的理。”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文化产业管理系主任教授单世联则表示,“朗读者”的读书场景是非常完美的,几乎无可挑剔,不过这种高雅有时会对别人产生排斥感,有时会对自己产生优越感,两者都不利。

华东师大对外汉语学院教授、影视评论家毛尖直言,《朗读者》这一节目无限的用镜头逼打眼泪,“太潮湿了”。在她看来,《朗读者》如果要追求一种更现代的美学,从美学上说,应该有一种更克制的追求。

(摘编自《董卿现身母校,与专家学者聊“朗读者现象”》)

材料二

事实上,很多电视台也都有读书节目,只是偏重于介绍图书和作者、时代背景等,传递内容局限于知识,并没有延伸到情怀方面,也就容易走高冷化,受众面相对狭小。而《朗读者》比较贴地气,将朗读者的个人经历,与文字连接在一起,更容易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抵达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诸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的兴起,并受到广大好评,不仅是人文的复苏,也反映出时代潮流的嬗变。在经历多年的娱乐节目轰炸后,观众也开始分化,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朗读者》做到了这一点,让观众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优美文字对精神的陶冶,从而喜欢上朗读,重新拾起书本,轻声朗读起来。

(摘编自江德斌《〈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

材料三

谈起综艺节目,人们首先想到跑男、歌手、亲子、小鲜肉,还有真人秀,鲜少有人会想到文化。其实,近年来也曾出现过优秀的文化类节目。央视推出的《百家讲坛》就火了很长一段时间,节目以文化题材为主,还捧红了于丹、易中天、纪连海等一批专家。2013年,河南卫视推出了《汉字英雄》获得极高的收视率和关注度。此后,各大卫视陆续推出了以弘扬和传承文化的节目,但似乎文化类节目引起的热潮只是三分钟热度,过后就渐渐被淡忘了。如今,文化类节目再次赢得满堂红,大放异彩,并不代表文化已成为综艺主流,正如董卿说的“文化类的节目真的很难做,我并不认为中国文化类节目真的迎来了一个春天,还需要整个社会大环境有所改善。”,并且反观如今的综艺节目形式,文化类节目的春天之路,依旧任重而道远。

(摘编自张雄艺术网《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文化类节目依然任重道远》)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材料一中,各高校的专家学者在谈到“朗读者现象”时,都指出了《朗读者》这一节目存在的一些不足,并希望引起注意。

B.根据材料二可知,很多电视台的读书节目这所以受众面相对狭小,是因为它们只是偏重介绍图书、作者、时代背景等,内容局限于知识。

C.从材料三中可知,近年来也曾出现过优秀的文化类节目,但似乎文化类节目引起的热潮只是三分钟热度,过后就渐渐被淡忘了。

D.如今,像《朗读者》这样的文化类节目虽再次大放异彩,但并不代表文化已成为综艺主流,要想受到大众普遍而持久的欢迎,依旧任重而道远。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A.在材料一中,华东师大对外汉语学院教授、影视评论家毛尖认为:《朗读者》节目太煽情,要追求一种更现代的美学,学会更克制地追求。

B.根据材料二可知,由于《朗读者》将朗读者的个人经历与文字连接在一起,因此它能够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抵达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C.在经历多年的娱乐节目轰炸后,观众的需求发生了变化,观众希望在繁琐的生活里能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

D.央视推出的《百家讲坛》,捧红了于丹、易中天、纪连海等一批专家,这说明像《朗读者》这样的文化类节目一定会长久地受大家欢迎。

E.董卿感叹文化类节目难做,是因为社会文化大环境还没有得到改善,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所以她认为中国文化类节目的春天并没有来到。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央视节目《朗读者》的成功与不足之处。(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一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陵恶自赐武,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后陵复至北海上,语武:区脱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

数月,昭帝即位。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

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

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武年八十有余,神爵二年病卒。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节选自《苏武传》有删减)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区脱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 B.区脱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

C.区脱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

D.区脱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B.朔望,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望”即“望日”,指农历每月十五。“既”表示达到的状态,既望就是农历十六日,表示满月后一天。

C.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礼记》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食邑,又称采邑、采地、封地,是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但不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因古代中国之卿、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称为食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段写李陵称苏轼为义士,并为他的精神感动至“泣下霑衿”,从侧面映衬出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从而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丰满。

B.苏武回国后,虽然他受燕王谋反事件的牵连而被捕,但是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C.因为卫将军张安世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也曾讲到苏武的长处,所以宣帝又让苏武做了右曹典属国。

D.皇帝很思念那些辅佐得力的臣子,就让人仿照他们的相貌画像,并题写上他们的官爵姓名,苏武就是其中的一位。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译文:

(2)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译文: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钱起

泉壑带茅茨①,云霞生薜帷②。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注】①茅茨:茅屋。②薜帷bì:薜荔墙帷。

14.下列对诗歌的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这是一首写给朋友的诗歌,诗人着力刻画了谷口书斋的清幽雅致,这一特点主要是通过对书斋周围景物的细腻描绘来实现的。

B.首句中的“带”与第二句中的“生”相对应,描绘了山泉萦绕着小屋、云霞似从小院中升腾而起的景象,起笔不凡,引人遐思。

C.颔联先突出了竹林山色让人心生同情,而后又以“新雨后”“夕阳时”修饰,让这些景物融入了人的情感,具有极强的色彩感。

D.颈联中“闲”和“迟”运用拟人的手法,借白鹭的悠闲和山花的迟落,突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写鸟、花表现了书斋的清新宜居。

E.诗歌将山、水、竹、鹭、花人格化,写得极富感情。全诗均为写景,句法工整,静中有动,幽而不寂,体现出新奇清淡的诗风。15.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多情自古伤离别,多情的柳永在《雨霖铃》中,难掩即将离开的伤感情绪,诗中的“ ①,② ”两句,以沉默和无言表露心迹,以无声和泪水而代替千言万语。

(2)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用刘义隆典故告诫统治者不要仓促北伐的诗句是“

,④

,⑤。”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在某些国人眼中,他们只能容得下小聪明,却容不下大智慧,容得下阿谀奉承之言,却容不下危言危行。....②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写手逐渐作为一个职业发展起来。一时间网络平台的文坛泥沙俱下,多数作品难称文学之名。....③陈子昂登上幽州台,面对着这千古江山,登高自卑之情油然而生,不禁唱出....了那流传千古的绝唱。

④像他这样一个自以为是的人,总是以为自己的话是不刊之论,其实已被很多....人所耻笑了,而他却浑然不知。

⑤在2016年欧洲杯上,葡萄牙足球队历尽艰难险阻,决赛中战胜了强大的东道主法国队,这让葡萄牙民众大快人心,民族情绪高涨。....⑥在生活中,有些人总是将自己的缺点、错误掩盖起来,故意装做什么也不知道,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最终还是会害了自己。....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十八大以来,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其根本原因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起作用。

B.学校宿舍、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学生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相当重要。

C.《战狼2》上映以来,反响巨大,激烈的打斗场面、主人公无畏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

D.这场专项整治行动是为规范互联网金融在迅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乱象,经过广泛征集意见,酝酿一年之久,形成的最终方案。

19.一位老年妇人与世长辞,殡仪馆收到多副挽联,其中有三副分别是逝者儿子、女婿、侄子送的,均未署名,根据其内容张贴正确的一项()(3分)①我欲招魂,四五日苦雨凄风,问归何处?情怜犹子,数十年嘉言懿范,痛想生平!②梦断北堂春雨萱花千古恨,机悬东壁秋风桐叶一天愁 ③获选昔乘龙犹记东床惭坦腹,游仙今驾鹤那堪北堂仰遗容 A.①挽伯母②挽岳母③挽母 B.①挽岳母②挽母③挽伯母 C.①挽母②挽伯母③挽岳母 D.①挽伯母②挽母③挽岳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据相关医学报道,①,其子女有70%的可能出现过敏体质;如果单纯母亲是过敏体质,其子女有50%的遗传机会;如果单纯父亲是过敏体质,其子女有30%的遗传机会。研究还表明,遗传性过敏反应通常不只在一个器官上发生,而是多种组织器官同时或相继发病。因而,不同的年龄,,比如新生儿、婴儿期会出现湿疹、哮喘性气管炎,或因牛奶过敏而出现反复腹泻;3岁后又会出现过敏性咳嗽、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上学前后会出现过敏性紫癜。但是,家族中具有过敏性体质的人并不一定会出现同样症状或同样的过敏性疾病,甚至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在未遇到一定数量过敏源时,③,或者终生也不会有过敏性疾病。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的发展。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②。。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1.当代著名作家池莉说:“一个人一生可做的事情很多,但世上不知多少聪明人,一生没做好一件事。”

2.法国画家雷杜德一生只画玫瑰,整整二十年,他记录了170种玫瑰的姿容,绘成了被誉为“玫瑰圣经”的《玫瑰图谱》,至今无人逾越。

4.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建树广泛的通才形象:苏东坡是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

以上材料引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根据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10月月考语文答案

1、B“店家如果让没有户籍的人住店”错误,原文第一段说的是“秦国的人民不得已外出住店,如果没有相关的介绍信,则店家和住店者都要治罪”,未提到户籍的问题.

2、A“公民和私民都是国家的人”错误,先秦时期的公民是与私民相对而言的,私民属于贵族,不是国家的人.原文第四段为“这样,经典封建制下的人口,分属于不同层次的贵族(周天子、诸侯与大夫),他们是各级贵族的‘私民’,而不是国家的公民.”

3、C“西周和汉代都是经典的封建制”错误,汉代不属于经典的封建制.原文第三段为“虽然周朝设有﹣﹣﹣﹣﹣﹣显然只是生活于王畿的臣民而已.至于各诸侯国的人口,诸侯也是管不着的.这样,经典封建制下的人口”讲的是西周.

4、A “充分”不确切,金辨芝的风采神韵主要是通过两次“掌眼”情节表现出来的。

5、第一处:表现他听到画被鉴定为真品后的放松。第二处:表现他对古画落入日本人手中的担心。第三处:表现他获知真相之后的释然。(答对1点2分,2点4分,3点5分)

6、[示例一] 合理。①从情节看:前文金辨芝向陈四仙要银针已埋下伏笔,刺眼应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前后呼应,结构谨严。②从人物形象看:金辨芝重友情,讲义气,爱国家,在“掌眼”和“刺眼”之间,必然选择后者。③从主旨看:刺眼这一情节彰显了对在外来侵略者面前坚持民族气节的精神的褒扬。(每点2分,只有观点不给分)[示例二] 不合理。①从情节看:“日军中也有不少行家”,说明金辨芝的刺目于事无补。②从人物形象看:刺眼这一鲁莽的举动不符合金辨芝人情练达的形象特点。③从主旨看:金辨芝的无奈的“刺眼”之举无法表现人物在侵略者面前的斗争智慧和民族血性。

(每点2分,只有观点不给分。言之成理即可)7.A(“都指出了《朗读者》这一节目存在的一些不足”错,童世骏没有指出不足)

8.BE(A项“要追求一种更现代的美学,学会更克制地追求”错,原文只是假设;C项“观众希望在„„”错,原文是“一部分观众”;D项“一定会长久地受大家欢迎”错,说法绝对)9.成功之处:①做到了情理交融,理又不被情所淹没;②比较贴地气,能触动观众的同理心;③能让观众感受到心灵的宁静,感受到优美文字对精神的陶冶。

不足之处:①读书场景的高雅有时对人对已都不利;②太煽情,无限地“用镜头逼出眼泪”。

(“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各2分,成功之处只要答出任意两点即可)10.B 11.D 应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

12.B “苏武受牵连被捕”错。原文: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13.(1)单于召集苏武及其随员,除已归降和死亡的,随苏武回国的共有九人。

(2)以前发配匈奴时,娶的匈奴妇人正好

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通国,有消息传来,想通过汉使者送去金银、丝绸,把男孩赎回来。

14、CE C项“竹林山色让人心生同情”分析不当,“怜”是“怜惜、恋爱”的意思。E项“全诗均为写景”分析不当,尾联为叙事。

15、(1)欣喜愉悦的心情。前三联写了书斋附近幽静清新的美景,突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和隐居生活的愉悦。(2)对友人来访的期盼。尾联写家童打扫着满是松萝的小径,突出表现诗人的诚意和盛情。

17. A :①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指正直的言行。

②泥沙俱下:泥土和沙石跟着水一起流了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

③登高自卑,自:从;卑:低。登山要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做事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不能误以为看见高山而觉得自己很渺小。

④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

⑤大快人心,快:痛快。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⑥饮鸩止渴,鸩:古代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18.D A项句式杂糅 B项成分残缺 掌握„„(的方法)C搭配不当和(深刻的)思考

19.D情怜犹子,非子。北堂:母亲代称。萱花,亦是母亲花。乘龙、东床:女婿代称。

20.①如果父母都是过敏体质

②会出现不同的过敏反应 ③就不会出现任何过敏症状;

21.②不响亮的名字,不能严重影响我们的经济发展

③更名不一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 22.解析:

整个材料作文应该围绕“专一与广博”的关系展开立意与构思。立意中可以以其中一个为主,但最好要联系另外一面。

用心专一铸就成功 广博与专攻

上一篇:孩子的教育问题交流探讨家长发言稿下一篇:冬季防火安全告知书Microsoft Word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