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博物馆观后感

2024-05-08

九一八博物馆观后感(精选11篇)

篇1:九一八博物馆观后感

九一八博物馆观后感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是一座让我们不忘过去,铭记国耻的博物馆。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的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它作为中华民族的国耻,是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是纪录东北人民深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屈辱历史,也是在中国共产党号召和领导下,东北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反侵略、反奴役、不屈不挠的抗日斗争历史。“九•一八”事变,使东北人民遭受十四年奴役之苦的悲惨历史,告诫国民要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教育人民“勿望国耻,振兴中华”。

1931年9月18日,是中国最耻辱的一天。当天,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沈阳北大营的中国驻军发动武装进攻,接着对我国东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武装侵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为了重温历史,我们今天观看的“九一八事件事迹”,让我感触很深。

日本侵略者在东北犯下了滔天罪行:平顶山的居民被无原无故的活埋;七三一部队的残酷迫害;白色恐怖下的东北被折腾的血痕累累。东北人民抗战十四年,终于纪念馆介绍了“九一八”纪念馆收集的资料图片。一幅幅图片让人看了心惊肉跳、毛骨悚然。有一幅图片展示的是日本侵略者灭绝人性的残害中国人民。还有一幅是日军屠杀中国人民,并把人头挂在电线杆上示众。看着这些图片,我的心在流血,在颤抖。通过资料解说,我还知道了日本帝国主义很早就有侵吞中国的野心,他们制造许多伪证,说中国侵犯了日本人的利益,并向中国挑衅,无能的清政府竟签定了丧国的中日《马关条约》,日本帝国主义还不罢休,出兵侵占中国的领土,发动了卢沟桥事变,进攻北大营。国民党军队7000余人听从南京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惨遭失败,只用了20天左右时间,华北沦陷,日本人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犯下了滔天罪行,长白山上焚烧的尸骨、713部队遗留下来的实验室,都是不可抹去的历史罪证。他们毁我家园、辱我民族,掠夺去的是大批奇珍异宝留下的却是死尸遍地、血迹斑斑。结束了抗战,赶走了日本鬼子,结束了这些可怕的生活。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反抗,不屈的中国人民共产党联合抗日,虽然共产党的武器没有日本先进,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也被抓住很多,不过共产党员曾说过一句话“竹签是用竹子做的,但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杨靖宇、赵一曼等等的抗日英雄,就是凭着这种意志、气魄,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历史再一次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九一八”事件让我知道了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建设出强大的、富绕的国家才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这部影片更赋予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11土木3班窦晨杨

篇2:九一八博物馆观后感

中日关系,相信真是个难以一两句许解决的问题。我还想起在大学时,因天皇要到西安,学校早就通知学生不得搞反日宣传。后来,工作后,因山东半岛与日本隔海相望,经济互补性很强,所以对之有爱亦有恨。爱呢,是因为本地的经济受日本影响较大。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恨呢,想当年老家种植葫芦专供日本出口,前几年日本敞开收购,后者,日本就以种种手段提高了收购的门槛,导致家里许多葫芦条被烂掉,我也是第一次体会到市场经济的残酷。

我去沈阳必须参观918纪念馆。当看到日本兵穿过的军装真实地摆在我面前的时候,当看到在日本统治下的中国人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时,我的心在愤怒。我简直无法忍受!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有我这样的感受!

出馆的时候,我的心情很沉重,我们中国人太善忘记了,许多人现在成了哈日族。等有机会一定要带孩子也来看看,因为有些历史是不能忘记的!

篇3:九一八博物馆观后感

一、偏袒日本的倾向性报道

九一八事变前, 东北先后发生了“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两次事件中, 《盛京时报》竭力为日本辩护, 对事件性质颠倒黑白。在“万宝山事件”中, 该报指责中方称, “是中国官员和地主的压迫虐待鲜人所致”。在“中村事件”中, 该报则连续发表“中村大尉虐杀事件, 日侧急速解决方针”, “日上院与虐杀事件, 各派均重视该事件”等消息, 叫嚣“此次虐杀事件, 为中国对日本傲慢态度之结果……切望当局 (指日本当局) 采取断然之处置”为日本侵略张目。九一八事变爆发后, 该报在9月20日报道了事件过程, 是最早报道该事件的中文报纸之一。《盛京时报》身处事变发生地, 其报道被日本视为“权威”和“详实”, 为日本关东军侵占东北辩护。对事变经过, 该报以“北大营兵炸毁南满路、寻致南满各地成战场”为题如下描述:“18日晚间, 北大营一部分官兵炸毁柳条沟附近之南满铁路, 因而引起中日两军之大冲突。”在另一则报道中该报又以“炸路之华兵, 曾被击退一次”为题报道称:“18日午后, 北大营西方, 突然有中国正规军, 依将校指挥之下, 炸毁南满铁路, 并向日本守备巡逻兵一齐开枪攻击……华军遁走于北方”, “华军后又大举逆袭, 亦被日军击退尾追, 直冲北大营”。在近百字的事件描述中, 《盛京时报》的文字耐人寻味。首先“炸路华兵”作为报道关键词被以大字方式突出。其次, 报道强调此事件是“将校指挥”下的北大营“中国正规军”所为。最后报道称日军是在抵抗中国军队“逆袭”中, 才冲入北大营的。无论是文字编排形式还是内容, 都意在说明九一八事变为中国军队有计划、有组织的寻衅行为, 而日本的军事行动是出于“自卫”, 为日本占领沈阳提供了“合理依据”。

二、倒蒋反张, 诱逼中国接受“直接谈判”

九一八事变后, 《盛京时报》力图离间蒋张, 用舆论动摇张学良和国民党在东北的统治基础。《盛京时报》把“蒋、张”二人视为中日冲突的祸首, 该报称:“九一八以前, 中日悬案……达三百余件之多, 交涉停顿, 解决无期”, “时军阀与党人勾结, 狼狈为奸, 眼中并无日本, 谓须将日本在东北之势力, 彻底驱逐, 诉诸武力, 亦所不辞。”对日本“中国方面早已取绝交之态度……迫使日本出于武力解决之一途”。该报连篇累牍地批评蒋介石和张学良“丧城失地”, “不负责任”, “拱手无抵抗断送东三省”, “让国人蒙羞”。事变中张学良、荣臻等地方将领也以“不抵抗为唯一护符, 丝毫不负责任”, 对日政策是“无抵抗、无责任、无办法”。《盛京时报》批评蒋、张的目的旨在搅乱国内政局, 利用舆论压力迫使蒋张下野。1931年底, 国联提出“锦州中立”案, 日本诱逼中国直接谈判, 排斥国际干涉愿望更加迫切。此后《盛京时报》对张学良的攻击更加激烈。当张学良电令荣臻组织锦州防卫后, 该报称“小张之左右军阀, 在遁逃之余……在锦州设立偏安的省政府”, “长此以往, 彼此冲突, 不可免, 学良采取抵抗主义……锦州兵力只有五万, 而在北平用以自卫之军十五万”, 暗指张学良拥兵自保, 锦州防卫不过为“蒙蔽国人”, 用道听途说的谣传, 破坏抗战将领的政治形象。

三、契合国人心态的“放言高论”

应当看到, 《盛京时报》之所以能在九一八事变前后“崛起”, 既不是它偏袒日方的倾向性报道, 也不是对日本占领“合法性”的种种宣传, 而是该报在此间利用国人对国民党统治的不满, “适时”地引导和利用舆论, 对国内政治和社会问题“放言高论”。九一八事变发生后, 国人面对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 开始深刻反省国难成因, 一时形成思潮。在讨论中《盛京时报》将国难形成的原因主要归咎于国民党政治败坏。该报指出:“中国不幸乃官吏风气太恶”, “一切祸源, 由此而生”, “现在吏治, 较清末尤败”。而吏治的败坏在于国民党一党专政, 不能容纳异己, 开放言论。该报指出, “常年戒严之下, 言论丧失自由, 官吏藏私狼藉, 而社会莫不敢言”, 民国政府“税收奇重, 亲民之官皆以民为鱼肉, 尤须登报颂其政绩”, 但当“天灾一至”则又“不负责任, 无人敢言”。该报还激烈抨击国民党政府执政能力低下, 指出:“近年来有军而无党, 吏治腐败更在想象之外”, 国民党“以改革为号召, 动辄以建设廉洁政府为言, 政权之责任在谋国家与人民之谋利, 而仅曰廉洁则置木偶与殿座廉洁有何用?”针对政治改良的对策, 该报提出:一、要言论自由, 在舆论的监督下“贪官无利, 赂有所畏, 而俭达” (2) ;二、开放党禁“唯有容纳反对派”一切政党“请按竞争, 各寻正轨……许其存在对立, 互相督责”;三、要“以法治国”, “与一切腐败, 作殊死战”, “人人有怀刑之惧, 则贪官污吏鲜”。唯有如此, 才能“创立新风气, 表现新精神”。值得注意的是, 《盛京时报》将改良国内政治与对日问题联系在一起。该报对国民党中的亲日分子颇为重视, 指出目前国家面临“空前的压迫和外交困难”, 若不实现派系和解, 则“中华民国的寿命也要断送”。派系和解方式是让国民党亲日派胡汉民、汪精卫等人分享政治权利, 对“广东国民政府”, 应一体“公正”对待, 实行“廉洁政治”。

四、九一八事变与《盛京时报》的扩张

九一八事变后, 日本利用《盛京时报》报业规模迅速扩张。据统计, 九一八事变前, 日本在东北创办各类报纸近20家, 而同一时期国人自办的报纸也有20家 (3) 。如考虑到日本报刊中部分为日文报纸的因素, 国人自办报刊在数量上应略占优势。事实上, 早些年《盛京时报》在东三省扩张势力曾遭到中国报人的抵制。1922年, 《盛京时报》在哈尔滨开办《大北新报》, 哈埠报界联合呼吁“不租房给该报馆”, “禁送贺词”, “不看该报”, “不充当其员役” (4) 。 (5) 在华报竞争下, 1921年《盛京时报》发行量仅2.5万份 (6) , 难以垄断东北报业市场。到九一八事变后, 《盛京时报》则挟日本侵占东北之势, 迅速扩张。事变发生前, 奉天发行的华文报纸《东三省民报》、《新民晚报》、《东北民众报》、《醒民报》等报纸就收到不许发表反日言论的恐吓。 (7) 事变后这些报纸或是关闭或被捣毁。其中《新民晚报》作为《盛京时报》在奉天的主要竞争对手, 曾驳斥过其不真实电讯, 九一八事变中该报即被日军接管。日军占领吉林后, 吉林省军政机关报《吉长日报》也因销量大减而关停, (8) 其市场空间被《盛京时报》所挤占。1931年冬, 《盛京时报》原会长佐原笃介与日本关东军司令本庄繁会晤, 指出“目前满洲舆论界正处在危险时期”, 希望本庄繁能采取对策控制东北舆论。此后日本成立统管新闻宣传的机构弘报会, 依靠《盛京时报》“向四千万民众晓以建国的理想, 使其对未来抱希望”。在弘报会领导下, 1937年《盛京时报》兼并《大亚公报》、《民报》、《奉天公报》、《奉天日报》、《民生晚报》等华文报纸, 成为东北第一大报纸, 销量达18万份, 对东北报业形成了垄断性控制。

结语

九一八事变前后《盛京时报》的言论和报道充分表明该报是实行日本文化侵略的殖民机构, 它契合国人心态的舆论宣传极具迷惑性、隐蔽性和鼓动性, 根本目的是搅乱国际视听, 颠覆国民党的政治权威, 在民众中制造思想混乱, 从而为日本扩大侵华战争服务。

注释

1[1]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三联书店出版社, 1956年版, 第79页。

2[2]修明:《吏治与谋士之出路》, 《盛京时报》, 1931年8月20日。

3[3]1932年《满洲年鉴》。

4[4]《滨江各界联合反对〈大北新报〉公告》, 1922年9月22日。

5[5]《进化与报纸之关系》, 《滨江时报》, 1922年9月2日。

6[6][7]孙邦主编:《伪满文化》, 《伪满史料丛书》,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 第305页。

篇4:笔谈“九一八”(节选)

本期出版时,临近“九一八”。这是个给中国人留下痛苦记忆的日子,看看当年人们是怎么谈论的吧。

二战结束后,美国恣意扶植日本。不仅要在政治上、军事上使其“能夠有力量对远东极权主义作战”(美陆军部长罗雅尔语),而且要在经济上形成:美国资本—日本工厂—中国原料的格局,从而控制整个亚洲。宦乡以犀利的笔锋剖析了美国不可告人的目的,及其对亚洲、对中国的危害。

正是由于美国的纵容,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潮及温床才没有得到彻底清算和铲除。今天的战争罪行问题、劳工问题、慰安妇问题、教科书问题,无不源于此!

宦乡(1909~1989)

我国著名的国际问题专家、杰出的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

1938年,年仅29岁的宦乡就出任国民政府第三战区《前线日报》总编辑,投身抗战宣传,发表了许多具有鲜明战斗性的文章。

抗战胜利后,他来到上海,1947年担任《文汇报》副主笔,194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上海解放前夕,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他来到刚刚解放的天津,担任《进步日报》总编辑,不久即到北京参加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任筹备组副秘书长。

新中国成立后,宦乡从新闻界转到外交界,任外交部欧非司司长。1954年奉调出使伦敦任代办。1962年回国后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兼研究室主任。1976年恢复工作后,奉调出使欧洲共同体兼任驻比利时、卢森堡大使。

1978年回国后,又从外交界转到学术界,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1982年组建国务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1988年更名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并任该中心的总干事。这一时期,他在组织和推动全国国际问题的理论和政策研究、建立和发展我国的国际关系学科、培养研究国际问题的年轻人才、广泛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和民间外交方面作了大量工作。1978年~1989年这10多年,他发表了大量研究报告和学术论著,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

“九一八”事变有双重的重大意义。第一,它是日本武装征服中国的起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第二,它是促进中国人民求生存、求独立运动热烈展开的刺激因素。我们今天纪念“九一八”,必须继续17年来的一贯精神,一方面致力于防止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复活,以求确保世界和平,一方面加紧展开我们求生存、求独立的运动,务须把中华民族从帝国主义的桎梏下完全解放出来。

不用说,今天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机是确实存在着的,但同时也是可以克服制止的。这危机来自两个地方,在欧洲是德国,在远东是日本。但这危机只有一个根源,那就是美国对这两个前敌国中战争潜力以及侵略势力的拼命扶植。假如不是美国的扶植政策在作祟,假如管制德日的所有盟国协定能够名符其实地完全履行———无保留地切实履行,那德日两国就不足以构成对世界和平的威胁,也不足以构成惹起第三次世界大战危机的酵母。所以,为了保卫世界和平,为了根本克服新的大战危机,我们必须坚决反对美国政府当前抛弃一切管制德日的协定,而从事扶植德日反动侵略势力、培养并复兴德日战争潜力的错误政策。

在美国扶植日本的政策之下,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就是中国和朝鲜。

美国明知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朝鲜统一政府是决不会听任美国摆布,替美国作复兴日本帝国主义势力的帮凶的。所以,为了要使朝鲜能够毫无抵抗地变成复兴日本战争潜力政策的一块垫脚石,美国就分裂了朝鲜,大胆地、公开地鼓励南朝鲜进攻北朝鲜的内战(麦克阿瑟在李承晚就职典礼上的演说是多么充满了火药味啊!),同时迫使南朝鲜的资源为日本战争潜力的复兴服务,使朝鲜经济成为日本战争经济的附庸的一部分。

同样在中国,美国通过美援迫使中国供给日本以军需工业的原料(汉、冶、萍的铁矿砂,开滦的煤以及其他农产品原料),要中国承认“中、日、韩必须合作”、“中国应利用日本工业复兴中国”、“日本为远东的唯一工厂”等等荒谬原则。一句话,今天又恢复了“美国资本、日本工厂、中国原料供应及市场”的殖民地时代。在经济领域内,中国成为美日两国双料殖民地的可怕景象又来临了。为了中国工商业的生存权利,为了保卫中国经济主权的完整,我们不能不反对这种“利用美援促成中日韩经济协同体”的办法。

篇5: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观后感心得体会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自从前几年就已经免费开放了,远远的就能看见时间停留在了1931年的9月18日。日本军队以中国军队炸毁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为借口而占领沈阳。事变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矛盾激化,而日本军部主战派地位上升,国会和内阁大臣权力下降,导致日本全面侵华。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9月18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视为国耻日。整个展厅共分为七个部分,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部分:日本在东北的血腥统治!

自1931年9月18日以后,日本人对中国人民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他们强抢民女,用中国人做实验品,用细菌武器,无数的中国百姓惨死在他们的刀下。看着墙上血腥的图片,我真的被吓坏了,我仿佛就在当时的环境里,无处躲藏,无数人的尸体躺在我的脚下,这还是我生活的家园吗?我紧紧地攥着妈妈的衣襟,细细的汗水浸透了妈妈的衣服。5000多个这样只有仇恨的日日夜夜,那时的中国人是怎么挺过来的?我是一个女孩,看到很多的小女孩死在日本的屠刀下,她们有的还没来的及认清自己的妈妈,就已经被日本人杀害了!日本人你们太残酷了!我恨你们!展厅的结尾宣告日本统治结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了。我们为什么胜利了?我们是怎么胜利的?当初我们的土地又是为什么被日本占领了呢?这真的值得我们中国人,尤其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们,要好好考虑的问题!我们每个中华儿女要有热爱祖国,报效国家的崇高理想,如果我们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时刻做好对抗外来侵略的准备,我们的国家就不会被占领,我们的子民就不会被外国人欺负!也就不会有你的亲人枉死,惨死,惨遭蹂躏!

我深深地记得,妈妈说每年的9月18日晚上9点18分,沈阳就会拉响三分钟的警报,马路上的汽车停止跟着鸣笛,行人都要站立低头,表示对过去那些去世的中国人的哀悼和对战争的痛苦回忆。我想今年的9月18日我会有跟往常不一样的体会,因为我长大了!

我只是一个小学生,我不知道会不会有的人走出了九一八,就会觉得这都是过去的事情,现在根本不可能发生,不用去理它!总之我不这样认为,妈妈总告诉我,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做一个有理想,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爱国家的人!只有每个中国人足够顽强,才能筑起抵御外国侵犯的坚强堡垒,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家人,保护好我们的国家!

篇6:参观九一八博物馆有感2

九一八事件是国耻日,是全国人民不能忘却的事情,更是东北人不能忘却的日子。因为在1931年9月18日那天,东北开始沦陷,从此东北人民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已经几次来参观九·一八纪念馆,但每次的感受都有所不同。

进入馆内,就开始走入一段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得的历史。每一步都是那样的沉重,看着活体细菌试验的蜡像,看着皑皑的白骨堆成的山,耳边似乎想起了儿童的哭啼声,人民的呻吟声和日军得意的笑声。我的眼睛湿润了。真正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当时国民党真在围剿共产党,国内一片混乱中,政治不稳定。由于长期处于战争,经济得不到发展,军事技术落后。日本在中国落后的情况下想要征服这条巨龙。所以进行了侵略战争。这是一种法则,如果没有日本,还会有其他国家来侵犯的。一个落后的国家就意味着被侵略。所以经济、技术的进步对于一个国家的稳定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不被侵犯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要发展,要繁荣。现在我国是一个在国际社会极具影响力的国家,我国的经济在飞快的发展,技术难题不断被突破。可是“中国威胁论”也随之而来,中国周边安全令人担心。最近的黄岩岛事件使我国与菲律宾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南海争端令我国在一次陷入困境,还有日本购买钓鱼岛事件预示着日本右翼份子的抬头„„这也许是一个阴谋,为了限制我国的发展,为了控制我国,这就充分说明有人对我国虎视眈眈。我们不应该完全享受在这祥和幸福当中,我们应该有危机感。在现在这个错综复杂的国际社会背景下,我们应该发展经济,解决我国的内部矛盾,学习创新高科技技术。成为国际的支撑体,这样会使我国长久稳定,让一切阴谋随风而去。

篇7:参观沈阳九一八博物馆实践报告

——沈阳九一八博物纪念馆参观社会实践报告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选题的目的

我从小最喜欢、最崇拜的人就是毛主席,喜欢他的志存高远、崇拜他的指点江山。我曾经立志要做一个有勇有谋,对人民、对国家有贡献的英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是因为中国越来越发达,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因而生活在幸福安定生活环境中的我也越发的享受这份安逸,忘记了奋斗、忘记了荣辱。

近年来,我国与周边的一些国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冲突和争议,特别是钓鱼岛争端问题尤为严峻,我国的领土主权及国家神圣严重受到了侵犯,这让我深切的感到了愤怒。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新一代的良好青年,我有义务为国家富强而努力。鉴于我现在的迷茫飘忽,我选择了“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社会实践活动,和几个同学一起到九一八博物纪念馆进行参观。一方面可以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另一方面也可以学习和继承我国的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培养和激发出中华民族儿女的爱国情怀。

2、实践的意义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作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世界上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史的博物馆。博物馆通过大量文物、历史照片及多种现代化展示手段,真实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策划、发动“九一八”事变及对中国东北进行残酷殖民统治的屈辱历史;再现了东北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屈不挠、浴血奋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画卷。整体陈列是一座记录庄严地民族解放战争的历史丰碑,是向人民群众进行国耻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本次社会实践主要是去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去参观和学习,通过对那一段历史的回顾体会和感悟在抗战过程中广大中华儿女们不怕牺牲、浴血奋战、敢于抗争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让我们深知自己肩上担当的民富国强的重担,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立足当下、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实践的主要内容

1、时间安排

①2016年8月30日从家中回到学校

②2016年9月n日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③2016年9月m日撰写实践报告

2、实践过程

2016年9月n日上午七点我与几位同学一起乘车前往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由于距离较远,当我们到达时阳关普照,阵阵暖意。

站在门口,我被那 巨大的残历碑建筑所震撼,那是用花岗岩筑成的一本翻开的台历,定格在了1931年的9月18日。当天夜里,在日本关东军的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均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这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开。

我们随游客一起进入博物馆,感觉仿佛进入了历史画廊,两侧墙壁上的图案和展品向我们诉说着日本对华的种种罪行,刺激着我的眼球。展馆的开始部分,通过鸦片战争以来发生的历史变迁像我们详细地介绍了九一八事变的背景。

向前参观,我看见了一个夜晚模拟的场景,老大爷冒着严寒,行程数里带着省吃俭用的粮食慰劳军队由于行至深山,天气十分寒冷,战士们便拢起火堆围坐在一起,战士们有吹笛子、拉二胡、看家书的,还有擦枪的。一位小战士还在树下刻下“抗战到底”。在这样无比艰难的条件下,抗联战士们的心中仍然保留着最炽热的希望火种,正是这样的革命乐观精神,点燃了一批批的民族英雄义无反顾的投入到对抗日寇的战斗中来。也正是这种不畏艰险、永不放弃的精神,支持者他 们一直坚持到战斗的最后。

九一八事变后不久,日本关东军根据日本天皇的指令,先后在哈尔滨和长春设立731两个细菌战的秘密部队,其残忍程度举世罕见。在纪念馆中我就看到了731部队模拟。景观中整体展示的731部队用活人进行细菌试验的现场。当我看到我受难同胞的身体被无情的进行活体解 剖实验,更加痛恨日本侵略者的惨无人道与我千万同胞所遭受的摧残。我也深深地明白了那句话,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只有现在不断的努力,才不会让悲剧再一次在我中华民族上重演。

在出口大厅旁边我们看到了:1946年5月3日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庭审判了东条英机等28名日本甲级战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取得了完全胜利。在纪念馆的出口大厅中,陈列着的是谢中国养父母碑,是由当年被遗弃在中国大地的孤儿献给将他们抚养成人的中国养父母们的永恒纪念。碑的主体是一对中国夫妇,携一名日本儿童,母亲慈爱的望着孩子,孩子深情仰望父母。看到此碑,我感受到了伟大的 中华民族就是这样以其博大的胸怀在默默付出,而立碑的目的正是告诫后人,莫让历史重蹈覆辙。

三、实践感悟

1、铭记历史,追求进步

当那屈辱的历史一幕幕展现在眼前时,作为中华儿女我感到了深深地愤怒与耻辱,我痛恨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情与冷血,同时也体会到当时中国人民的期望与绝望。现在,中国已不再弱后,东方雄狮已经觉醒,我们拥有着幸福安逸的生活环境,但是,我们不能就此沉沦,应该懂得“忆甜思苦”、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所以,作为中国的当代青年,我们应该相信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不断追求进步,以期达到更好。

2、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

我一直觉得中国人是有血性的,面对日本铁蹄的践踏,东北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中国人爱拼,他们相信爱拼才会赢;中国人爱国,他们把国家当成自己最高的信仰;中国人坚持,就算战死沙场也要捍卫尊严;中华儿女有着美好、优良的品质,面对外地入侵,他们宁死不屈,这些美好的品质共同构成了我们优良的民族精神。我们应当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

3、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我真心的为能够生活在和平年代而感觉到幸福,为能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感到骄傲。中国选择共产党领导是历史的需要,是时代的召唤。灾难和耻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从灾难和耻辱中获取教训。我明白了自己血液中的那份属于中国人的坚毅与不屈,我们不能忘记当年国土沦陷的惨痛历史,不能忘记国家落后分裂的沉痛教训。但是我们回忆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篇8:还原真实“九一八”

东北军武器装备强

人们在谈到抗战的时候,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虽然中国军队人数多,但是武器火力不如日军,所以失利的战例比较多。”一般来说,这句话是对的,但是在1931年的中国东北,这句话不成立!东北军不但在人数上远远超过了关东军,而且在武器火力上也远远超过了关东军。只要看看九一八事变中关东军缴获的战利品就知道了:飞机60架,坦克25辆,还有大量的日军根本没有的捷克式冲锋枪!

会不会有人奇怪,他张学良怎么有那么多钱,装备怎么会那么好?这么说吧,少帅论别的比不上他爹,就整钱的能耐比他爹要强得多了。大帅整钱靠做马贼、胡子,那钱来得不地道。少帅念过洋书,懂经济,挣钱的方法要酷得多了。东北特产是大豆,少帅就专门倒腾大豆到国际市场去卖,挺来钱。有人要说了,倒腾大豆能挣几个钱?倒腾和倒腾不一样,人家少帅发行一种不可兑换的“奉天票”,除了有花以外和废纸一样。少帅拿了那个废纸向老乡强购大豆,拿了大豆出口去换钱,换了钱去买军火,买了军火再“交”给关东军。

当然,东北军在训练程度上比关东军差远了。

攻打北大营的日军有多少?有千军万马?没有,就独立守备队步兵第二大队川岛中队,就一个连,一百来号人!

石原莞尔的判断

早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担任关东军作战参谋的石原莞尔,就宣扬“占领满蒙”。日本参谋本部和陆军虽然也想扩大侵略,但怕美国、苏俄或者蒋介石插手,故反对付诸实践。

不过,石原肯定美国不会直接插手。蒋介石呢?不说正在忙着“剿共”,按老蒋的为人,石原也准确地判断得出,蒋介石肯定袖手旁观。因为蒋介石要借日本人之手,排除异己,消灭奉系军阀。

至于苏俄那边呢?那个少帅早把活埋他自己的坑给酷酷地挖好了。1929年7月,张作霖刚死不到一个月,张学良就敢上演“爱国秀”,不去找杀父仇人关东军,却和俄国人去闹出了一个 “中东路事件”。被人家打得满地找牙不说,还把一旦有事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给玩没了。

但即便真的美苏蒋全部不闻不问,东北军真的和关东军拼命,关东军也怕,所以石原又通过朝鲜军参谋神田正种(陆大31期)串通了朝鲜军司令官林铣十郎大将,无视军法,擅自将朝鲜军调至边境,随时准备越境支援关东军。其实有两个大队(营)当天晚上已经越过了边界,而林铣十郎是第二天才向上边报告的。

发动时间提前了十天

关东军积极准备发动侵略,日本参谋本部派了个作战部次长建川美次到奉天阻止关东军乱来。建川是有名的“挺进将军”,他怎么会愿意来劝阻石原和板垣呢?可是军令在身,不得不行。他就玩了一个“磨洋工,装死狗”。从东京出来,他不坐飞机,走陆路、坐海船,横穿朝鲜慢慢来。为什么?为了帮石原们和关东军争取时间。等他坐火车到奉天,已经是9月18日傍晚了。

当天晚上关东军举行盛大招待会,为次长洗尘。建川次长心知肚明:都该忙得像耗子似的时候,怎么还全来接风?没错,看样子要出事就是今天了。于是就开怀畅饮起来,左一杯,右一杯,两杯喝完,醉倒下了。干吗来的?等明天酒醒了再说吧。

关东军原来定的日期确实是9月28日,接到参谋本部俄罗斯班班长桥本欣五郎少佐的密报,建川美次要来,这才提前到9月18日的。石原的战术应该说很简单:“打蛇打七寸”。趁那位花花公子张学良沉醉在温柔乡之际,打掉沈阳城里的奉军指挥部,使东北军群龙无首。在沈阳动手的同时占领营口和丹东,阻断关外奉军主力回援,和确保朝鲜军可以越境增援。

应该说石原莞尔和板垣征四郎的算计几乎完美无缺,惟一的缺点就是他们没有想到,不但美苏蒋袖手旁观,连当事人张学良本人也同样袖手旁观!

等建川第二天醒来,事已经没了,沈阳的东北军已经被全部解除了武装,石原们正忙着清点战利品。

成立伪满洲国

9月22日,关东军总参谋长三宅光治、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作战参谋石原莞尔,和奉天特务机关长、刚被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任命为“奉天市长”的土肥原贤二,还有关东军参谋片仓衷大尉,就开了一个会,讨论下一步怎么办。

板垣说明了内阁和参谋本部的态度,片仓说明了来往电报。东京首先反对扩大事态,但是表扬了关东军的战果,到底什么意思?土肥原说了第一句话:“要一口气解决满蒙问题,只有建立一个以日本为盟主的满蒙五族共和国。”

随后经过一番运作,寓居天津的末代皇帝溥仪被接到沈阳,伪满洲国成立。

篇9: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有感

4月20日,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邱老师的组织下,我有幸再次参观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和具体实物的参观,使我感触颇深。通过这种生动直观的爱国主义教育,使我深刻和具体的了解历史真相。让我真正的更加深刻的了解到过去的苦难和黑暗,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更加坚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永恒不变的真理。”

走进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走进了那段中国人永志不忘的屈辱与抗争史。

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以此为借口突然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和沈阳城,从此开始了疯狂侵华战争。东三省上百万平方公里大好河山,在短短4个多月里全部沦丧,亿万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威胁。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军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波澜壮阔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从这一天起,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一件件灭绝人寰的惨案,创下了一个个令整个人类至今毛骨悚然的罪恶记录。从这一天起,华夏儿女经受了5000多个只有仇恨没有眼泪的日日夜夜,整个中华大地遭受了史无前例的凌辱。”在博物馆序厅的长明灯周遭,用中、英、俄、日4种文字铭刻着这样的文字,整个设计宛如一座坟墓,埋葬着一段滔天的罪行。

整个纪念馆的设计,别有一番意义:从东北的沦陷到日本禽兽对中国人的屠杀和细菌试验,整个展道呈下坡设计,越走越阴暗;然后从东北抗联抗日,直至日本战犯被审判,展道呈上坡设计,越走越明亮。在馆内,我们见到了许多珍贵的图片资料及文物,还有一些场景的重现。一张张让人触目惊心的图片及一幕幕重现场景穿越时光隧道追溯历史,让人深思。印象中最震憾的是从抚顺万人坑运过来的一片二三十米见方的万人坑土壤,里面有几十具尸骨,其中有两具头骨被小日本的枪支打的枪眼历历在目,隐隐感觉到当时屠杀现场的悲壮和凄惨。还有一对尸骨,是一男一女紧紧相依,被日本鬼子残忍地活埋了,他们身上带的手铐脚缭虽然已经锈迹斑斑,但到现在,仍然带在他们身上,向后人诉说日本人的惨无人道„„

侵略者的残暴引发的不是屈从而是仇恨,同志的鲜血唤起的不是消沉而是越发坚定的斗争。“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白桦林海里,莽莽雪原中,东北人民革命军的战士们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杨靖宇、赵尚志、马占山、赵一曼,这些英雄而传奇的名字,代表了用鲜血写成的中国抗战史上最为悲壮的一页。

一座由日本1450名战争遗孤自发捐建的铜质雕塑。雕塑的碑座上写着“感谢中国生父母碑”,雕塑中一对中国农民夫妇,领着一个日本男孩,母亲慈爱地俯视着孩子,孩子依恋地仰望着母亲。这是一幅流淌着中日两国血液的三口之家的真实写照———战争中的日本遗孤,受到了善良的中国农民的照料,后来大都成为两国友好的使者。

走出展厅,抬头仰望“九一八历史纪念馆”感想颇深,内心的愤怒已经不能在控制,一直抑制的情绪,已经难以控制,想着日本鬼子当年对中国人民的种种暴行,东北三省3000万同胞身陷水深火热之中,八十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沦丧在日军的铁蹄之下„„ 想起如今部分日本人回避这段侵华历史,大家的心情沉重无比。在愤慨中,我们更加怀念先烈们,一个个先烈的名字涌上心头,我们感激那些奋起反抗的人,我们纪念那些为国捐躯的人,在这张序列中,每一个人的名字都不仅仅代表他自己,每一个的名字后面都立着很多人,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代表着中国亿万儿女。感动,二字在一次的在心中回荡,我相信只要我们中国人团结,便能够战胜一切,赢得世界的尊重。

灾难和耻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从灾难和耻辱中获取教训。我们绝不能忘记当年国土沦陷的惨痛历史,绝不能忘记国家落后分裂和对侵略者妥协退让的沉痛教训。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九一八不仅仅是国耻日,对于我们更应该是一个奋进的日子,我们应该正视自己的差距,学习他人的长处,努力发展自己,只有自己的实力强大了,祖国的实力强大了,我们才能保证不让我们的祖国再次遭受到像82年前的那场灾难一样的磨难,我们中国人才能扬眉吐气。

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82年了,但那段血的历史不容忘却。九一八事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今天我们纪念那场事变,就是要不忘国耻,奋发图强,坚定意志,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决不让悲剧重演。在参观过程中,每一个人的心情都很沉重,很少有人说话。“九一八”事变过去整整80年,侵华日军的罪恶却不能伴随时间的流逝而被抹去,中华民族的心灵创伤是永远抚不平的!中华儿女要永远记得:勿忘历史;勿忘屈辱。

篇10:九一八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有感

“九一八”已经成为人们心中对祖国热爱的一种标志,提到“九一八”每一个对祖国抱有深情的人都会为之一震。1931年,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继7月和8月在东北制造了“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后在同年的9月18日,制造了“柳条湖事件”,从而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作为一名在沈阳长大的学生,“九一八”纪念馆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可每一次踏进去时内心的震撼却永远那么强烈。

对于“九一八”,作为一名沈阳人会更有特殊的感触,每年的这一天晚上9点18分,沈阳的上空都会拉响3分钟警报,此时汽车停止不前一起跟着按喇叭,行人都要站立低头,表示对九一八事变中去世的中国人民深切的哀悼和对这场残酷的事变所引发的战争的苦痛回忆,更是对中国人民的教育和触动。这3分钟漫长得会让每一个中华儿女在脑海中不断浮现一幕幕不堪回首的画面;这3分钟深刻得会使今天过上幸福生活的我们对此刻的安逸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不珍惜;这3分钟沉重的如落入万丈深渊后被救起的那一刹奄奄一息中喘着粗气的生命体……这3分钟是一种生与死的别离之痛,是一段心如刀割的感伤,它蕴含了太多,“九一八”也代表了太多,所以直到今日每当人们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耳边响起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时还会深情落下眼泪,还会在心里默念祖国加油!因此每年当这个时刻快要来临时,每一名中华儿女心中都异常沉重,我们会用各种方式表达对历史的崇敬。例如上大学的时候组织的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主题签名仪式,主题长跑活动等。然而当我以一名研究生的身份,在研究生部辅导员柳杨老师的带领下,再次走进这个地方时,纪念馆从眼耳鼻等不同感官带给我的震撼仍然是惊天动地的。

(一)种种阴谋的背后

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是蓄谋已久,早有策划。当时日本天皇,提出“惟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这种错误的思想导致了这场事件的发生,而日本的侵略行动中心是鼓吹以武力侵占中国东北,进而占领全中国,实现日本的“大陆政策”。以至于后来中国人民在接下来的十四年里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物质财富被肆意的掠夺,精神受到压制,心灵和肉体都饱尝着煎熬与凌辱。因此中国人民不会磨灭这种长在身体里的痛,不会忘记这种流淌在血液中的苦。对于这个国耻日子中国人民永远记忆。

(二)大石头一样的压迫,让人毛孔悚然

中国人民的苦只有自己知道,人生有多少个14年,14年的折磨与煎熬,14年的斗争与反抗。这中苦日子只有体会过的人才能说清楚,甚至只是轻描淡写的 1

一句:那时很苦。当看到日本搞生化实验,将人像小白鼠一样的对待,慢慢让一个人死掉,在中国人的身上投放各种细菌。这个场景在博物馆中是蜡像人的现场情景展示,两边的日本人正在对躺在烂草垛上的中国人实验,然而那人的心脏都还在跳动,血也从心脏那缓缓流出来。那一刻我挡住了眼睛,叹了一口气,不敢相信这就是事实。那一刻苦涩的心酸与痛苦肆虐的在我的身体里蔓延,我觉得几乎要窒息。这就是中国人在那时的遭遇,石头一样的压迫感,喘不出一丝气来。这个时候旁边的同学也都和我一样,很难再挪动一步,脚底的重量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博物馆中每到正点都会播出柳条湖铁路被炸的全过程演示,仅是视觉的认识不足以影响我们的心,因此每到正点那里会围满了人注视着现场,认真听广播里的解说,感受着当时的悲凉气氛。

(三)中国人民的力量之巨大

中国人民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没有被侵略的气势吓到,而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奋勇抵抗,从此中国掀起了一场场抗日救亡运动。14年的时间中国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抗日之歌,同时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烈火燃遍华夏大地。当我看到图片中中国的爱国战士们一次又一次的冲向前方的时候,当我一次又一次的站在蜡像牢中的赵一曼面前的那刹那,当我一次又一次的回想耳边回荡的冲锋的号角的瞬间,我在感慨,我在振奋,我在激荡。中国人民的力量是打不倒的压不垮的。那时我再次想到了夏衍先生在写野草中的那一段话:“那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野草的内力无人能敌,就像中国人民在那么艰苦的岁月中仍然能不卑不亢奋勇抵抗。压迫中更能释放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力量,这也是中国人民身上独有的一种气质,这就决定了中国人民在经过14年的痛苦挣扎与斗争后取得的胜利,也给今天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一种面对任何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正像汶川地震,雪灾,洪水,每一场灾难都是一种心灵与意志的考验,因此经过了考验,中国人们在世界人民面前面带微笑充满希望。奥运会,北京展示了风采,世博会,上海创造了奇迹,中国人的魅力,中国人的美丽,中国人的气质在“九一八”事变给我们留下深刻记忆之时无疑是更好的体现。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每一个人都心情沉重,为中国人民过去受到的苦感到悲痛,为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感到万分的荣幸。这次活动极大的提升了我的爱国意识,激发了我的爱国主义情怀,是一次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集体活动。让我们铭记历史,勇往直前。

研究生部10级

篇11:九一八博物馆观后感

现在的九一八纪念馆已经在石雕日历的后面了,很宏伟,其的设计别有一番意义:从九一八事变的第一枪,到东北的沦陷,再到日本禽兽对中国人的屠杀和细菌试验,整个展道呈下坡设计,越走越阴暗;然后从东北抗联抗日,直至日本战犯被审判,展道呈上坡设计,越走越明亮。在馆内,我们见到了许多珍贵的图片资料及文物,还有一些场景的重现。一张张让人触目惊心的图片及一幕幕重现场景穿越时光隧道追溯历史,让人深思。

给我印象很深的有高科技仿制的沈阳城墙,巨大的城墙上两道裂缝十分醒目,象征着当时的中国大地已经动荡撕裂,面临像墙体一样“倒塌”的危险。城门中的“老虎凳”也是给中国百姓用的刑拘,向我们展示着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城墙下是一组名为“流亡恨”的雕塑,雕塑中的老人、青年,用他们的表情和肢体语言默默地讲诉着流亡的凄惨和对当时社会的怨恨!

接下来比较震憾的是从抚顺万人坑运过来的一片二三十米见方的万人坑土壤,里面有几十具尸骨,运用高科技手法,描绘出当时的情景,抓捕、监禁、酷刑,建立山寨、断绝联系,为了维护其野蛮的统治,日本帝国主义建立了一整套军警宪特机构,制造出一起又一起血案,白色恐怖笼罩了这片黑土地。经济搜刮、奴化教育,甚至是赤裸裸的屠杀———1932年9月16日,日伪以“通匪”罪名,对抚顺平顶山村400多户、3000多居民进行大屠杀!累累尸骨作证,刽子手的罪行罄竹难书。其中有两具头骨被小日本的枪支打的枪眼历历在目,隐隐感觉到当时屠杀现场的悲壮和凄惨。还有一对尸骨,是一个女子紧紧抱着她的孩子,被日本鬼子残忍地活埋了,他们身上带的手铐脚缭、怀表虽然已经锈迹斑斑,但到现在,仍然带在他们身上,向我们诉说日本帝国主义的惨无人道„„

再往前走,我们看到的是革命同志的鲜血唤起的不是消沉而是越发坚定的斗争。“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白桦林海里,莽莽雪原中,东北人民革命军的战士们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马占山、赵一曼,这些英雄而传奇的名字,代表了用鲜血写成的中国抗战史上最为悲壮的一页。

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结尾,是关于原抚顺战犯管理所的展示。在原抚顺战犯管理所,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中国人民将战争魔鬼改造成人,还看到了溥仪曾穿过的囚服。只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才能组织囚犯参观东北制药厂、游西湖探风。我也深深为中国共产党的仁慈所折服!

给我最深印象的是一座由日本1450名战争遗孤自发捐建的铜质雕塑。雕塑的碑座上写着“感谢中国养父母碑”,雕塑中一对中国农民夫妇,领着一个日本男孩,母亲慈爱地俯视着孩子,孩子依恋地仰望着母亲。这是一幅流淌着中日两国血液的三口之家的真实写照———战争中的日本遗孤,受到了善良的中国农民的照料,后来大都成为两国友好的使者。回国后自发赠送了这塑雕像。走出展厅,抬头仰望“九一八历史纪念馆”感想颇深,雨还在下,天还在阴。我为生在和平年代感到幸福,为能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感到骄傲。中国选择共产党领导是历史的需要,是时代的召唤。

灾难和耻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从灾难和耻辱中获取教训。我们绝不能忘记当年国土沦陷的惨痛历史,绝不能忘记国家落后分裂和对侵略者妥协退让的沉痛教训。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上一篇:循环系统疾病护理常规下一篇:2021年骨干班主任年度工作总结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