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活动策划

2024-04-22

九一八事变活动策划(精选14篇)

篇1:九一八事变活动策划

“铭记历史,奋发图强,发扬传统,励志爱国”九一八系列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1931年日本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从此,中华民族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大地上相继制造了一系列惨绝人寰的事变。正值”九一八事变“81周年,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将铭记祖国、民族的那段屈辱史,而作为在校大学生,我们肩上的责任更是任重而道远。在”九一八事变“81周年来临之际我们举办一系列活动让全校同学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二、活动主题: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三、面向对象:

全体在校学生。

四、活动时间:

2012年9月18日升旗仪式期间。

五、活动地点: 操场

六、活动流程:

(一)活动准备:

安排学生代表准备演讲稿,以“铭记历史,振兴中华”为演讲主题,进行国旗下讲话。

(二)活动实施:

通过学生代表进行国旗下讲话,让同学老师了解“九一八事变”的发展历史与实际影响。呼吁同学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准格尔旗世纪中学校团委

二〇一二年九月十一日

篇2:九一八事变活动策划

机械工程学院开展的“勿忘九一八,心向新时代”纪念活动,在激昂的国歌中拉开帷幕,全体师生向革命先烈默哀1分钟,表达对在抗日战争中为国家、民族独立而牺牲的先烈们的敬意。随后通过回顾历史、代表发言、宣誓仪式等方式,让大学生们认识到如今的和平是多么地来之不易。机械工程学院新生杨冰洁在活动中说:这次活动让我牢记了这一天,更牢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_周年,我作为一名新入校的大学生,一定努力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知行合一,追求卓越。

18日上午,艺术设计学院党委学生第四党支部全体党员来到红色教育基地“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开展了以“勿忘国耻,牢记使命”为主题的党日活动。师生们参观了“刘少奇居室”、机要室、电台室等历史文物;通过文图资料、实物展示、认真聆听革命先辈们的英雄事迹,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建立丰功伟绩的光辉历程。随后,全体党员在党旗前进行了宣誓,老学生党员为今年新入党的学生党员佩戴了党徽。

18日上午9时,教育科学与音乐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在开元校区问礼路前广场进行“缅怀历史振兴中华”为主题的演讲。《松花江上》是一首在中国人民中广泛传唱了半个世纪的抗日歌曲,教育科学与音乐学院结合自身专业,以抗战胜利歌曲联唱的形式进行纪念警示教育。“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这伴随着血和泪的歌声,控诉了日本帝国主义1931年发动的“九一八”事变,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继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残酷掠夺中国人民的罪行。

篇3:九一八事变活动策划

一、九一八事变后的反满抗日

九一八事变后, 东北迅速沦陷, 广大的东北人民开始了亡国奴的生活。一夜成了亡国奴, 尽管这种说法多少有些夸张, 但却能真实地反映出东北的巨变与人民的巨大反差。东北军与很多军政人员纷纷撤出东北, 这固然与张学良的不抵抗命令有关, 但更重要的是大部分人心中还存有希望———那就是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日本对东北的占领, 诉诸国联。日本占领沈阳后, 土肥原贤二出任奉天市长, 快速建立起了一套统治机关, 同时谋划成立满洲国以掩盖其侵略东北并永久占领的野心。为达此目的, 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采用了镇压与怀柔并用的伎俩。对于武装反抗者施以血腥镇压, 对于一些工商界及上层人士采取拉拢怀柔的手段, 力图为之所用。巩天民在此时已经成为沈阳颇有名气的银行家, 自然也在拉拢的范围之内, 而巩天民的真实身份则是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 主要为党搜集情报, 掩护共产党人在东北的活动。

当他看到日军的种种暴行后, 义愤填膺, 在基督教青年会和盛京施医院联合部分爱国人士, 开始进行反满抗日活动, 其中主要有刘仲明、刘仲宜、毕天民等人。这些爱国人士在巩天民家经常聚会, 对于东北之命运时切殷忧。他们在聚会的时候必饮苦水一杯, 以励卧薪尝胆之意。日本为制造东北“民意”, 强迫进行所谓的“促进建国大示威”请愿活动, 强迫市民悬挂伪满洲国国旗。在这紧急关头, 巩天民与这些爱国人士开始行动, 印发传单, 进行抵制活动。巩天民曾经让妻子和儿子抄写传单, 自己化了装出去, 临走时告诉家人:“如果我不回来, 不用去找我。”就这样冒着生命危险把传单撒出去。他在传单中警告商民“不要被日寇所利用, 成立满洲国是关系到民族存亡的大问题”。商民内部本有思想矛盾, 看到传单就哗然散去, 日本的阴谋在商会未能得逞。

1932年夏, 巩天民代表奉天市文教、工商、银行等各界人士奔走呼吁, 开展救国运动。他借入关办事的机会, 到北平拜见了张学良, 带去沈阳文教、工商界爱国人士致张学良的函件, 敦请张学良:“联系中国真正抗日力量及爱国人士、爱国群众, 率领东北健儿, 打回老家, 收复失地, 东北民众, 引颈望之。”[1]263张学良深受感动, 表示会相机行事。在张看来, 以中国现有实力来看, 根本无法对日作战, 收复东北失地现在只有三个希望:一是日本国内对日军侵占东北意见不一致, 反对派势力可能使日军自动撤兵;二是日本占据东北以后可能进攻苏联, 日苏作战中国借机收复东北;三是因日本侵占中国领土可能发生世界大战, 中国伺机收回领土。目前只能依靠国联等外交途径来解决问题。巩天民见张学良有此表示, 也不能再多说什么, 对张不能轰轰烈烈地抗日表示很失望。在北平期间, 巩天民见到了老友阎宝航, 得知阎宝航、杜重远等人在北平已经组织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 他当即和救国会取得了联系, 并资助了活动经费500元。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有部分东北军将领参加, 得到了张学良的默许, 也得到了张在精神和物质上的大力支持。而九一八事变之后, 在东北兴起的抗日义勇军在共产党的影响下, 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日斗争。巩天民得知这些情况并返回沈阳后, 决定在资金和医药等方面尽力援助东北的抗日斗争。他组织了部分青年会的董事、医院和学校的教职员, 成立了一个小团体“卫生会”, 由每人工薪收入中提出10%作为公共储备, 为资助抗日救国活动和自救之用。

二、向在沈阳的国联调查团递送材料

日本悍然侵略中国东北, 不仅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而且引起了国际舆论的谴责和关注。国联决定派调查团到东北, 对日本的行径作实地调查。巩天民得到此消息后, 立即在刘仲明家里召集了紧急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刘仲明、刘仲宜、张韵冷、邵信普、张查理、毕天民、李宝实等人, 商量如何利用这一时机揭露日本的侵略活动。中共满洲省委地下党组织也得到了调查团要到东北进行实地调查的消息, 决定发动群众揭发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的罪行。这一期间, 满洲省委地下党员陶翙鸣积极参加了由巩天民、刘仲明等人领导的搜集日本侵略事实、揭露日本帝国主义谎言的活动。他们在会议上决定了工作的目的和方向, 以及搜集材料的原则和分工方法。之后, 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四处搜集材料, 如通过伪省政府管档案的爱国分子, 在晚间下班时将日军给伪省政府的命令偷出来, 当晚拍照;巩天民利用自己商会负责人的身份, 冒险夜入商会, 找出伪市政府函谢商会派人参加“庆祝建立满洲国”游行“送赏金千元”的原函, 制成蓝图;还利用黑夜偷揭布告, 密拍机要军事照片等。所搜集到的材料经巩天民集中, 刘仲明总其大成, 并由刘仲明、张查理和毕天民等译成英文, 经过40多天的努力, 将材料整理完毕, 请曲凌汉用八天时间打印出来。这份材料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各种证据汇编, 第二部分是各项证据的详细说明。材料装订成册, 张查理夫人将其用黑缎子包装, 并在上面绣上“Truth” (真相) 的字样。册子分为正副两本, 其副本被深埋地下。在“Truth”上郑重签名的爱国小组成员有:大学教授刘仲明、张查理、毕天民、李宝实、于光元, 社会教育家张韵冷, 银行家巩天民、邵信普, 医学家刘仲宜, 共九人都签上了真实姓名。当国联调查团到达沈阳后, 下榻大和旅馆 (今沈阳市中山广场的辽宁宾馆) 。巩天民本想将材料面交调查团的李顿团长, 并作补充说明。不料日本的军警特宪将大和旅馆控制封锁起来, 广场都有便衣活动。见直接交到李顿手中已经不太可能, 巩天民等人只好另想办法。他们由基督教青年会方面获悉在辽宁法库县有一英国倪姓牧师与李顿有亲属关系, 故此决定由该牧师转交全部资料。因为事关重大, 倪牧师同意代为转交, 并宣誓绝对保密。倪牧师先是将材料转交到了英国领事馆, 后又在和李顿见面后交给了李顿。李顿详细看过后, 又见有各阶层、各方面的代表并有本人签字后, 表示他们得到了反映日本如何侵略东北的真实可靠的材料。除了给李顿调查团转交这个资料, 巩天民等人又动员学生和其他各界人士向调查团投递了大量揭露日军侵略罪行的函件, 有上百件之多, 分别送到调查团各成员国或从使领馆转交。

尽管李顿调查团并没有将日本的侵略行径完全公诸于世, 但是也并没有像日本所希望的那样去承认日本的侵略行为。调查团的报告书在日内瓦发表的时候, 报告末节有这样一段话:“本团在中国东北奉天时, 曾得到一些大学教授、教育家、银行家、医学家等人士的明确意见及各种有真凭实据的真实材料, 证明奉天事件是无因而至, 而满洲国的建立, 亦非出自东北人民的自由意愿, 也不是民族自决。”显然, 这给日本的侵略造成了相当的被动, 并导致日本记恨恼怒而退出国联。

三、英雄被捕

1932年底, 东北抗日义勇军中的共产党员张雅轩和革命青年宋黎来到沈阳, 巩天民等人为他们的活动提供了帮助和掩护。在此之前, 巩天民也曾经为他们筹集过经费和药品, 为他们散发抗日传单提供过很多帮助, 而此时的宋黎尚不知巩天民的中共地下党员身份。巩天民经常给宋黎一些进步书籍, 来宣传抗日, 使宋受益匪浅[2]26。

1933年巩天民出任伪满中央银行下属的利达海外贸易公司经理, 伪满洲国全国金融协会理事, 奉天商业工会理事长, 银行同业会理事长, 借助各种职务的便利, 继续窥探日伪内部活动。只是这些都没能阻止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 日本在成立伪满洲国后, 继续镇压反抗者, 秘密侦查掌握进行抗日活动的爱国人士。经过长时期的侦查, 日本掌握了巩天民的情况。1935年10月12日, 日军突然开始大搜捕, 午夜, 日本人闯进巩天民的家里进行大搜查。当时“卫生会”的分户账以及反满抗日人员名单都在巩天民的手上, 巩天民乘敌人不备, 将桌上的重要材料碰到地下, 并用脚踢到乱纸堆里。为防止账本和名单被敌人发现造成无辜的牺牲, 因此借着和家人交待后事的时候, 对夫人呼泽生说:“以后柴、米、油、盐账让老大 (巩国本) 记下去。”呼泽生知道家里没有生活账, 因此就知道这一定是重要的东西, 赶紧接过来。正在怀中的孩子哭声不断, 巩天民马上说:“把孩子抱出去!”呼泽生把账本同孩子包在小被里, 抱了出去, 保住了账本。在巩天民被捕后, 呼泽生又在乱纸堆里找到了那份材料, 并在天亮后转交给了张韵冷处理[3]。巩天民最初被拘捕在伪满奉天警察厅, 几天后又被带到宪兵队, 在被押送时胸前挂着“反满抗日犯”, 借以威胁百姓以及其他抗日人士, 在狱中巩天民被施以各种酷刑。但是他咬紧牙关, 什么也没有说, 保护了党组织和其他同志。

经过49天的艰苦斗争, 由于日伪没有掌握更重要的证据, 在多方努力下巩天民以“思想犯”的身份被保释出狱。出狱之后的巩天民并没有被危险吓倒, 而是继续利用自己的各种关系和身份为党工作, 继续从事反满抗日斗争, 在以后的革命斗争中为党和人民立下了重大的功勋。

参考文献

[1]张泊 (张韵冷) .向国联提供日寇侵华罪行录[Z].星火革命回忆录 (第2辑) , 1981.

[2]宋黎.记九一八事变前后[J].辽宁党史通讯, 1987 (2) .

篇4:上官云相奉命策划皖南事变

1940年12月的一天夜里,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突然从皖南秘密来到上饶三战区长官部,悄悄住入了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家中。二人整整密议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清晨,上官云相又悄悄地返回皖南。不久,三战区任命上官云相全权指挥驻在皖南的军队,不管是掩护新四军“北撤”,还是防堵“南窜”,都要有一个统一的指挥。历史档案记录了上官云相这一段时间的活动,把皖南事变的真相大白于天下。

国民党散布“三山计划”

1940年10月19日(皓日),蒋介石以国民政府参谋总长的名义,发电报给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新四军军长叶挺,诬称八路军新四军破坏团结和抗战,并强令长江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一个月之内撤到黄河以北地区;同时,蒋介石又密令汤恩伯、李品仙、韩德勤等部30万军队,加上三战区顾祝同部,准备在华中和华东地区向八路军、新四军发起进攻。

中共方面则于11月9日(佳日)复了一电给何应钦和白崇禧,驳斥了国民党的污蔑,表示坚决拒绝将武装力量撤出华中。为了顾全大局,中共方面作出让步,同意将皖南的新四军全部北调。

1940年10月,时值国共合作时期。驻扎在皖南的新四军万余人,除了在正面抗击芜湖、繁昌一带的日军外,其他的三面已被国民党军5万人“严加防范”。其公开任务美其名曰,是“掩护新四军北撤”,但同时却在调兵遣将,将新四军重重包围。其一〇八师、五十二师、一四四师、一四五师,已到达指定位置,随时准备执行阻击新四军所谓南窜的“三山计划”。所谓“三山计划”,就是国民党到处散布的新四军拒绝北撤,而要“窜入”黄山、天目山、四明山,以此作为根据地。

秘密装设载波电话

与此同时,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为消灭新四军,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第三战区长官部在上饶,距重庆较远,通话要经过赣州、衡阳、桂林、贵阳等地,不仅声音不清晰,而且容易泄密。长期以来,上饶与重庆的联系,是靠一条电话线和专用无线电台进行联络的,从来没有加以改进。但在1940年秋,突然有一批工程人员带了一批当时最先进的通话设备进驻上饶,为三战区与重庆间加装了美国生产的载波电话。更令人费解的是,顾祝同曾多次亲临施工现场,督饬限期完工。载波电话工程在1940年12月完工,专线一直通到顾祝同家中。此后,顾祝同就在家里多次与蒋介石直接通话,而不去长官部打电话了。

上官云相领受密令

更深层的阴谋出笼于1940年12月的一天夜里。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突然从皖南秘密来到上饶三战区长官部,一反常态地悄悄住入了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的家中。二人整整密议了一个晚上,未见任何人,第二天清晨,上官云相又悄悄地返回皖南,连战区长官部的人都不知道。之后,长官部对战区高级军官传达的命令是,不管是掩护新四军“北撤”,还是防堵“南窜”,都要有一个统一的指挥。不多久,三战区就任命上官云相全权指挥驻在皖南的军队,连军阶、资历均高于上官云相的三战区副长官唐式遵等高级军官都不知道其中的内情。后来顾祝同在电话中对唐式遵说,这次就委屈一下唐副长官了。

召开徽州军事会议

上官云相回去后,立即在徽州秘密召开高级军事会议。出席会议的有第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唐式遵,五十军军长范子英、二十五军军长张文清、五十二师师长刘秉哲、四十师师长方日英、七十九师师长段霖茂、一四六师师长戴传薪等。另有几个师长在前线未能赶回。第三战区长官部参谋长岳星明传达顾祝同的指示说,根据情报,新四军“北撤”可能性不大,肯定是“南窜”,南窜必须堵住。唐副长官负责正面,负担已很重。总指挥权由上官总司令总负其责。如果新四军不按路线在年底渡过长江,或仍是按兵不动,我们就用武力坚决将其消灭。

扣发新四军的弹药

1940年,新四军曾多次派人到上饶长官部,要求尽快补充粮弹器材,以完成北上任务。战区参谋处将报告呈送顾祝同后,顾对下属说,粮食可以分批发放,器材也可酌情解决,弹药则坚决不给,就对他们(新四军)说,不发弹药可以减轻北上负担嘛。其意图不言自明。上官云相曾说,粮秣可以按时发下,这样可以麻痹他们。弹药决不能给,否则不是让他们用我们的子弹来打我们吗?

全盘策划作战要旨

徽州军事会议后,上官云相的部署已经完成。其作战要旨的核心是:

皖南云岭一带有新四军万余人,如果在年底前新四军不渡江,就集中优势兵力加以包围和歼灭,迫使他们北开;如新四军大部队渡江,势必遭日军袭击消灭;

如新四军按兵不动,则趁日军每季度扫荡一次的间歇时间,就地包围消灭;

总共投入兵力为7个师又1个旅,计52500人。除留一小部分对日军加以监视外,全部兵力都投入与新四军的作战;

全部行动要绝对保密,至最前沿的部队全部着便衣,宜速战速决,不然,舆论极为不利;

围歼行动一结束,立即发布新闻,罗列新四军违抗中央命令,袭击国军,破坏抗战的罪名等等。

“剿杀”计划阴谋得逞

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的支队9000多人由云岭出发北移;6日,行至皖南泾县茂林时,遭到国民党军袭击;新四军奋战七昼夜,弹尽粮绝;12日前后,战场上的枪炮声已经沉寂下来。14日,叶挺及随行人员在鹿角山西侧被五十二师“俘获”,接着被送往上饶三战区总部。至此,整个作战结束。

此次,上官云相向三战区汇报了战果:一、生俘新四军军长叶挺,击毙副军长顶英及袁国平、周子昆等高级将领,新四军官兵死伤2000~3000人,俘虏官兵4000余人;二、缴获各种枪支4000~5000支,以及少量迫击炮,没有山炮等重武器;三、缴获“新编第四军司令部关防”一颗(已截角),大小电台4部等。

国民党“论功行赏”

战后,顾祝同报请军委会对上官云相进行了特别嘉奖,奖赏三十二集团军总部法币5万元(当时一个上校的月薪才120元),奖赏作战特别有功的五十二军法币5万元。对于有功的主官幕僚及战斗人员均论功行赏,并请领了勋章奖章。

在三战区的庆功宴会上,上官云相得意地说,这次作战非常顺利,似有天助。新四军困在山谷,前有隘路,后是激流,进退不得。在日军扫荡间隙半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就完成了一个会战,可谓经典;而且部队是拼凑的,如果是我的基本部队,仗打得还要漂亮。

1942年春,重庆国民政府举行参谋长联席会议。三战区总部准备在会上汇报皖南围歼新四军的作战材料。上官云相得知后赶紧加以制止:“在会上一个字也不要说,会上有第十八集团军(即八路军)的参谋长参加,还有苏联顾问,这不是自找没趣吗?这是内战,是自相残杀,在整个抗战大局中是理屈的,哪能摆上桌面呢?”

篇5:纪念九一八事变活动方案

在抗日战争胜利xx周年、“九一八”事变发生84周年之际,为缅怀无数为民族解放做出贡献和英勇牺牲的人们,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激励青少年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发奋努力,勇于担当的远大志向。

二、活动时间:

20xx年9月18日上午8:30开始

三、活动地点:

文化路小学操场

四、活动流程:

(一)宣布纪念“九一八”事件84周年主题活动开始

(二)介绍到场嘉宾,少先队员为嘉宾佩戴红领巾

(三)主持人简介纪念九一八事件的意义

(四)向死难同胞默哀

(五)主持人现场采访李朝楷老人

(六)小组唱《松花江上》(关爱艺术团)

(七)朗诵《永远不会忘记》(文化121班)

(八)舞蹈《保卫黄河》(关爱艺术团)

(九)全体齐唱《义勇军进行曲》

(十)呼号: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篇6:纪念九一八事变班会活动总结

活动内容:纪念九一八事变,弘扬爱国精神。我们是生活在21世纪的新一代,拥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很多人并没有深刻体会到现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并不珍惜现在的生活,挥霍浪费,通过这样一次学习参观的机会,希望同学们会有所感悟。主要过程:

1.与九一八事变的相关历史资料的查找。进一步了解九一八事变。2.同学们深受感动,发表自己的感受

同学感悟: 1931年的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这场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和损失,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血鉴。今天,面对第76个“九一八”,勿忘国耻,我们思考的应当更多、更深。勿忘国耻当思国运。让人深思再三的莫过于“国运”二字。从高耸的残历碑到蜿蜒的展厅,如同是用一串串“难”字勾画出的国难图,国家的灾难、民族的苦难、抗争的磨难......抚今追昔,百感化作一念:当苦日子离去的时间越久远,当富日子光临的越急匆,我们心系国家、民族的命运,如何才能让国耻一去不复返?历史实践告诉我们,国家与民族的兴衰成败,需要全国人民的人心支撑,而要把十三亿人的力量凝集起来,惟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同学感悟:勿忘国耻当思发展。76年前,我国经济落后也是造成国门洞开、生灵涂炭的一个重要原因。看昨天知国耻,看今天想国兴,看明天盼国强。只有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同学感悟:为了不再做“弱肉”,不再被“强食”,我们必须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以科学发展来大踏步地向前追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我国经济总体规模虽然比较大,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排在世界100位之后。面对现实,倍感发展之急迫,不思发展就如同当年的不抵抗,有发展才谈得上民族尊严,才能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中,使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真正巍峨挺立。

同学感悟:勿忘国耻当思忧患。古往今来,我们的民族不乏“忧论”:忧国忧民、居安思危、先忧后乐、进亦忧退亦忧,等等。忧,具有很重要的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世界风云变幻,“落后就要挨打”还将是一个长久而严酷的现实。因此,面对76年后的“九一八”,正如中央领导同志指出,“居安思危”应成为我们须臾不可忘却的忧患意识。

篇7:九一八事变90周年活动总结

晚上,学院学生会团委学生干部,于8502教室齐聚一堂,共同听取关于中国的历史。首先由林主席给大家讲解关于国家耻辱的100年。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的成立,把我国历史由盛转衰的原因认真分析。认为腐朽的清政府阻挡了生产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不适合的社会生产关系不能在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然后,大家共同探讨学习九一八勿忘国耻的感受,大家积极发言,深刻的理解了旧中国的腐朽,并认识到了新中国的伟大,只有共产党才能解放发展中国,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我党的先进性。

篇8:九一八事变活动策划

1883年8月8日, 土肥原出生于日本冈山县的军人家庭。1904年, 由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1912年, 又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1913年, 土肥原以参谋本部员, 陆军大尉衔, 被派到北京, 在坂西公馆任坂西武官助理。根据1918年11月28日的陆军大臣训令, 土肥原到齐齐哈尔任黑龙江督军顾问。1920年, 调任步兵第二十五联队大队长。1921年, 赴欧洲考察军事。

1920年, 直皖战争后, 英美支持的直系军阀上台, 日本支持的皖系失势。日本帝国主义不甘心其对华政策失败, 继续扶植皖系, 同时加紧豢养奉系军阀张作霖, 以抵制直系军阀势力的膨胀。在此期间, 土肥原通过在陆军士官学校时期的同学, 皖系浙江省督军卢永祥的参谋长陈乐山, 做稳定皖系的工作, 企图实现日本政府的侵略方针, 促使段祺瑞与孙中山合作, 再加上张作霖, 三者联合统一中国。

土肥原在中国生活多年, 不仅练就了一口流利的汉语, 而且会说多种方言。土肥原生得矮小的个子, 身体结实粗壮, 小仁丹胡子剪得齐刷刷的, 这个人生来好说好笑, 性格外向, 很好交际。正因如此, 无论是什么阶层, 什么民族的人, 他都能和他们打成一片, 这样往往给人造成一种假象, 迷惑住对方。

有一次, 土肥原没费一枪一弹, 只靠秘密谈判, 就几乎成功地促成了中国北部五省分离自治。当时, 蒋介石正忙于打共产党, 根本无暇顾及别的事情。土肥原贤二千方百计地将在满洲树立日本威望, 扩大日本影响的计划协调起来。但这个任务干起来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因为在他的同胞之间, 对如何扩张日本的势力这一问题各执己见, 其中不少人还各行其是, 干出一些有危害的事情来。这类计划的内容很广泛, 从密谋暗杀行刺, 通过黑市交易了结债务, 对中国的政客行刺, 直到寻求土匪的支持。

土肥原贤二最早成名, 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他在北京当助理武官的时候。作为一个语言专家, 土肥原总是个不可或缺的人物, 因为, 据说他会讲9种欧洲语言和4种汉语方言。他的中国方言确实讲得非常流利, 20年代, 在支持中国的一个称作安宁和幸福的军阀派别时 (即安福系) , 他靠着语言才能大显身手, 通过这些交往, 土肥原得以游说安福系人士, 把在满洲的和其他地区的一些权益出卖给日本。结果这笔交易引起了公愤, 安福系终于瓦解。但这时, 土肥原已经组织起一个为他效力的汉奸网。他们在沈阳和哈尔滨故伎重演, 再次利用妓院作为搜集情报的大本营, 并且和贩运鸦片联系起来。土肥原以开办鸦片烟馆为手段, 使他麾下的中国和白俄情报员个个染上了大烟瘾。妓女大多数是白俄, 她们每向烟客售出6个烟泡, 自己就可以白抽一个过过瘾。

从1928年6月起, 日本人嘴上一贯称之为“严重满洲事变”的一连串事件相继爆发, 结果到1931年9月18日, 终于酿成了沈阳事变 (九一八事变) 。1928年6月3日传来了张作霖大帅被炸身亡的消息。纵观其一生, 这位中国军阀一直是日本人的重要盟友, 在满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 谍报部门和陆军中的某些人也感到, 张作霖正在扩张他自己的权势, 他不但自行其是与中国的其他势力进行交易, 而且这些活动往往有损于日本利益。于是, 日本人便将这位风云人物干掉了。

张作霖死后, 张学良子承父业, 他具有强烈的反日情绪, 没多久就同蒋介石联合起来。从此, 中日关系益发紧张。这时候, 土肥原已回到东京向陆军省述职。1931年9月, 他被任命为奉天市市长 (1) 。就在这个月, 日本士兵奉命向沈阳推进。9月17日, 一枚炸弹在沈阳市外的一段铁路线上爆炸。奉命前去进行调查的日军巡逻队, 与一小队中国士兵发生了武装冲突, 双方都开了火, 事态迅速扩大。次日, 日军抓住这个新的“满洲事件”作为借口, 占领了整个沈阳, 将它置于日本人的军政府统治之下。

土肥原回到满洲后, 认为日军有必要对哈尔滨实行占领。正是在此期间, 他一跃成为全满洲的铁腕人物。他在沈阳建立了有名的特务机关。这是一个实际上控制并负责督导全满洲谍报活动的实权机构。土肥原49岁时, 晋升到将军军阶。他不遗余力, 推行占领南满的计划, 并不失时机一手扶植起满洲国的傀儡政府。必须承认, 日本人之所以能迅速地对沈阳市和奉天省进行民政方面的管理, 主要是归功于土肥原的情报工作。他当时任沈阳市市长, 同时还主持沈阳非常事件委员会。

l931年, 土肥原抵达天津后不久, 天津城内以及周围地区就出现了骚乱, 土肥原轻而易举地说服了溥仪, 使他相信, 为了自身的安全, 应该离开天津。溥仪离开天津后, 乘一艘日本汽艇来到了大连附近的一处海滨休养地。2月29日, 全满大会在沈阳召开了, 在与会代表中, 日本人占了多数。结果大会通过决议, 选定溥仪为满洲国政府的元首。土肥原最重大的成功就是把溥仪扶上了满洲国执政的宝座。这次行动刚刚得逞, 土肥原便刻不容缓地迅即转入下一个行动———策划华北“自治”, 扶植起了一个由亲日派控制的政府。马尔科姆·肯尼迪上尉以路透社记者的身份, 在沈阳曾受到过溥仪的接见。会谈中他见到了土肥原, 他问这位谍报首脑是否存在着把华北并入满洲国的意图。土肥原非常干脆地表示, 日本希望满洲国完全脱离中国。

土肥原和关东军一些高级将领比起来, 他显得更为老练、圆滑, 也更擅长外交手腕。为了防止土肥原把手伸得太长, 东京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如日本在北京建立了一个新的特务机关等。1937年夏季, 中日战争一反持续数年的单纯的局部冲突状态, 因日军桃起卢沟桥事变而成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土肥原晋升为少将后, 到了上海。从1938年8月到1939年中, 他一直主持在华的特务机关的工作, 指挥汉奸活动。土肥原还曾成功地打进蒋介石的侍从队, 把间谍安插到了中国最高统帅部的心脏部门。不过, 他最大的功劳, 就是把蒋介石的私人助理, 一个叫黄森的中央银行官员拉下了水。对那些未来的行动目标, 或者是他想劝诱投身自己的谍报网的人, 土肥原总要下决心搞清他喜欢什么, 平日里参加哪些娱乐活动, 他用来消磨时光的嗜好, 以及他的弱点等等, 不达到目的, 土肥原一般是不会罢休的。黄森养金鱼入了迷, 总要寻找各类的鱼种, 放在自己家中的鱼缸里。土肥原对金鱼也颇为爱好, 常常利用这一专门知识给黄森指指点点, 甚至还送过他一些稀有品种。而黄森提供的情报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他向土肥原泄露了中国设计诱使日本军舰在长江中抛锚的秘密计划。黄森最后被中国政府处决, 就是因为发现了他的这次叛变行为。黄森长期充当日本间谍的事被揭露之后, 在蒋介石的幕僚中引起了极大的慌乱。在对这个案子的彻底调查中发现, 中国军队里的不少师级指挥官, 也是为土肥原工作的暗藏特务。

1945年, 日本战败后, 他还一度任东部司令官, 总司令官。9月13日, 联合国军司令部以战犯嫌疑, 下令逮捕土肥原, 关押进横滨刑务所。土肥原在三年监禁与审判期间, 虽慑于国际军事法庭权威表示服罪, 但坚持反动立场, 认罪态度极差, 始终缄默, 以示抗拒。除由瓦连、太田金两辩护律师进行辩护外, 本人未作任何申诉。令人啼笑皆非的是, 土肥原在同其探监的亲友言谈, 以及70多次通信中, 赋诗歌, 不厌其烦地大念“南无阿弥陀佛”, 表明他已虔诚皈依佛门。

土肥原其人, 阴险毒辣, 两面三刀, 居心叵测, 善于权术。他不仅是中国人民不共戴天的死敌, 在日本国内也声名狼藉。日人著述中曾写道:“据说凡是土肥原足迹所到之处, 必然要引起一场灾难”, 他被中国人叫做‘土匪原’。”“给中国人的印象太恶劣了。甚至在中国报纸上曾公开地报道过, 凡是调皮爱哭闹的小孩子一听到说‘板垣、土肥原来了’!就不哭了。”

根据甲级战犯土肥原长期在中国从事特务谍报活动, 以及策划、执行阴谋侵华罪行, 并经过日、中双方证人出庭作证, 列举并确认其犯有第一项实行侵略战争与违反国际法、条约、协定及诺言的战争阴谋罪。

1948年11月12日,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根据《宪章》第十五条第四款规定, 宣判土肥原贤二为有罪, 处以死刑。同年12月23日, 于东京巢鸭刑务所执行绞刑。

参考文献

[1]伊文成, 汤重南.日本历史人物传[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2]姜念东, 伊文成.伪满洲国史[M].吉林出版社, 1980.

[3]韩文宁.见证1945——战区大受降[M].南京出版社, 2005.

篇9:九一八事变活动策划

2 而我们的邻国——日本,此时与世界列强争夺亚洲霸权的野心已经膨胀到了极点,甚至超过了那些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从甲午战争开始,日本军事扩张最迫切的目标直指中国。

3 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东方会议”,确立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此时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已波及日本,为摆脱困境,日本军国主义急于发动一场对中国的战争。

4 1927年6月27日,田中义一整理了一份上奏天皇的奏折,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在这份奏折中,田中公然宣称:“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我大和民族之欲步武于亚细亚大陆者,握执满蒙利权乃其第一大关键也。”

5 在东方会议召开前后,日本两次出兵山东阻止北伐军前进,并屡次在东北制造事端,寻求发动战争、侵占东北的机会。

6 1928年6月4日凌晨5时,东北军阀张作霖乘坐的专列在途经南满铁路皇姑屯时,铁轨被日本军人炸毁,张作霖身受重伤,当日毙命。

7 当时,张作霖之子张学良身在兰州,得知关东军已开始秘密调动,打算浑水摸鱼,趁乱占领沈阳。为防不测,张学良化装成一个伙夫,跟随部队秘密赶回了当时称为“奉天”的沈阳。

8 张学良主政东北之初,其军事顾问的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草拟了一份计划,想让张学良在东北称帝,担当日本人统治东北的傀儡,但遭到了张学良的严词拒绝。

9 1928年12月29日凌晨,张学良冲破日本帝国主义的阻挠,联名通电全国称:“仰承先大帅遗志,力谋统一,贯彻和平。已于即日宣布遵从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是日起,东三省一律改悬国民政府青天白日旗。国民政府授予张学良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海空军副司令并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

10 1929年到1931年夏,日本关东军参谋部先后四次以“参谋旅行团”的名义在东北各地系统搜集军事、经济、政治等各类情报,拟定具体侵略方案。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也积极地为军事侵略东北做准备。

11 1931年4月,日军将原驻本土仙台的第二师团轮驻中国辽阳。为对付沈阳城坚固的城墙,又从东京调运两门二十四厘米榴弹炮,配属日军驻沈阳第二十九联队兵营,炮口瞄准北大营和飞机场。

12 7月,日本又从本土增派一个师到朝鲜,准备随时渡过鸭绿江参战。

13 同时,日本还将熟悉中国情况、担任张作霖顾问多年的本庄繁调任关东军司令官,将一直从事策划进攻东北、主持制定过多份解决满蒙问题大纲的参谋本部情报部长建川美次少将调任作战部长,另将“九一八事变”的主谋之一、绰号“日本之脑”的石原莞尔以及板垣征四郎等人调至关东军参谋部任职。

14 此外,日本还施展调虎离山计,策动阎锡山与汉奸石友三等人挑起反对张学良的战争。将介入1930年中原大战的东北军主力继续吸引在关内,致使东北兵力空虚。至此,日军侵占东北的准备基本就绪,只待时机。

15 1931年7月23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同胞书》,号召“攘外必先安内”,“故不先灭赤匪,恢复民族之元气,则不能御侮,不先削平粤逆,完成国家之统一,仍不能攘外”。

16 1931年7月28日,长江中下游暴雨成灾,大水席卷江淮流域八省两市,汉口堤防溃堤。大水造成的灾民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加之国内军阀割据,内战频繁,阶级矛盾尖锐。

17 1931年6月26日,日本间谍中村震太郎大尉率领的间谍组一行四人被东北军屯垦三团捕获,随即于次日由屯垦三团团长关玉衡下令处决。

18 时任日本驻满洲间谍总头目土肥原贤二得此消息,当即大喜过望。年前,日本军部正在策划军事占领满洲,正苦于无借口,“证据到手”,陆军省便在1931年8月17日发表了歪曲事实的所谓《关于中村大尉一行遇难的声明》宣称:“‘中村事件’是帝国陆军和全体日本人的奇耻大辱”。

19 日本军部以此为契机,叫嚣发动侵华战争,日本朝野和民众团体也一窝蜂地出动,要求陆军“武力征服满蒙”,建川美次还亲自出马,到处作题为《帝国国防与满蒙》的报告。军务局长、间谍头目小矶国昭也四处活动,争取天皇和政府各部门批准和支持这次侵华战争。

20 1931年9月18傍晚,日本关东军虎石台独立守备队第二营第三连离开驻地兵营,沿南满铁路向南推进。

21 1931年9月18日22时许,日本关东军铁路守备队柳条湖分遣队队长河本末守中尉为首的七名日军炸毁了南满铁路位于奉天(现沈阳)北面约七点五公里处柳条湖一段的铁路,并将三具穿着东北军士兵服装的中国人尸体放在现场,称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袭击日守备队。

22 在爆炸同时,以爆炸声为信号,驻扎在铁路爆破点以北约四公里的文官屯的关东军川岛中队长率兵南下开始炮击北大营。炮击后,驻扎中方北大营和沈阳城的日军兵分南北两路向中国东北军精锐第七旅驻地北大营发起了进攻。南军为平田幸弘指挥的关东军第二师步兵第二旅第二十九团,北军为岛本正一指挥的铁路守备队第二营。

23 而此时,北大营中驻守的中国部队正在酣睡。毫无准备的东北边防军第七旅,在旅长王以哲的指挥下仓促应战,伤亡惨重。

24 当时,东北军的总人数有三十万左右。除参加中原大战随张学良进关的十一万余人外,留守东北的尚有二十余万人,另有公安、警察部队若干。而日本关东军此时在东北的兵力只有一万余人。

25 由于执行蒋介石政府“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导致在兵力上占优势的东北军将士对突如其来的战事毫无戒备,致使日军偷袭得逞。

26 1931年9月19日0时,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向所属部队下令,向东北各地实施进攻。同时,又令驻东北的关东军第二师主力迅速集中,攻击沈阳城。凌晨3时,日军攻入沈旧城。

27 沈阳城内留守的沈阳公安总队在警务处长黄显声的带领下与沈阳的百姓自发地组织起来,同日军进行了激烈巷战,但并没有正规军参战。

28 本庄繁同时命令独立守备部队进攻南满铁路沿线的安东(今丹东)、营口、凤凰城和长春等地。关东军还电请驻朝鲜日军司令官林铣十郎中将尽速增援。清晨4时,驻扎长春、宽城子等地的日本军队向中国军队发动了进攻。

29 当时在沈阳的东北地方军政大员荣臻(东北军参谋长)、臧式毅(辽宁省主席)紧急通过电话向日本驻奉天总领事进行交涉,日本领事回答:“军人行动,领事无权处理。”

30 北大营第七旅值班军官向荣臻电话请示处置措施,而张学良身在北平、电联蒋介石,得到的是“坚决不抵抗”命令。不敢擅自改变既定对日政策的荣臻含泪传令:“不抵抗,即使勒令缴械,占领营房,均可听其自便。”

31 1931年9月19日晨6时30分,经过五个多小时的战斗,日军占领了沈阳城。

32 日军在占领沈阳后,一路沿南满铁路、安丰路疾进,一举占领了安东、营口、凤凰城等地。19日下午5时,驻长春日军领全城;22日,吉林沦陷。在此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东北大部国土相继沦于敌手,几千万东北同胞沦为亡国奴。

33 日本以“九一八事变”为借口,展开了疯狂的全面侵华战争,战火持续十四年之久,使中华民族遭受了空前的灾难。“九一八”的炮声唤起了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斗争,也吹响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号角。

篇10:纪念九一八事变活动邀请函

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从此,中华民族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大地上相继制造了一系列惨绝人寰的事变。特别是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不断歪曲侵华历史和日本政府关于钓yu问题的一些做法,严重的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情感。时值九一八事变____周年,作为中学生我们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因此我校举办这次主题活动,欢迎参加。安排如下:

1、团委组织进行勿忘国耻,强我中华国旗下讲话。

2、各班下午班会课组织勿忘国耻,强我中华主题班会。

要求:黑板上主题明显,明天上交主题班会教案到李常菊老师处。

XXX

篇11:九一八事变89周年心得活动总结

今天是 9 月 19 日,昨天就是震惊中外 的“九一八事变” 89 周年纪念日。为了进一步加强同学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爱国情怀,掀起弘扬民族精神的热潮,我们班利用一节课的时间,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深切缅怀在中国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纪念“九一八”是为了不忘国耻,是为了不忘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更是要让我们这一代学生感受中华民族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激起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同时树立为了祖国的强大和繁荣而奋发读书的远大理想。

此次主题班会主要由两部分组成:首先,由学生朗读了学校下发的晨会讲话稿,当同学用深沉的语调朗读稿 件时, 同学们安静地听着,仿佛都沉浸在那段屈辱的历史当中,心中涌动着满腔的愤恨。然后,结合最近发生的钓鱼岛日本非法扣押中国船长的事件,请大家分小组自由讨论“你认为日本的行动说明了什么问题”“如果你有机会代表国家解决这次事件,你认为应该怎么做”“做为中国公民,我们可以做什么”,讨论结束后,各小组代表发言,也鼓励有想法的同学自由发言。最后,班长进行总结。

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不仅重温了历史 。 分析了时政,更激发起同学们的斗志,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决心化羞耻为动力,为国家、为家庭、也为自己所向往的辉煌明天,奋发有 为,努力拼搏 !

篇12:学校“九一八”事变活动简报

开展了“牢记历史,居安思危”主题班会活动:班会上,老师仔细讲解了“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和日军侵华的种种暴行,号召同学们要居安思危,警钟长鸣,从我做起,振兴中华。

观看了教育纪录片《勿忘九.一八》:各班学生在教室内统一观看了爱国主义教育纪录片《勿忘九.一八》。影片还原了历史,详细介绍了“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和日本军队对我们中国的践踏和惨无人道的侵略,带领着全体学生回顾了那段屈辱的国耻,并展现了中国人民团结奋战,最终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艰难历程,使学生们感受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通过这次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牢记了这一段血的历史,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我中华的.感情。

篇13:九一八事变活动策划

《国际协报》是由张复生私人投资创办的一份报纸, 1918年7月在长春创刊, 1919年11月迁至哈尔滨, 1937年10月在日伪的第二次新闻整顿中被迫终刊。在解放前东北国人自办的民营报纸中, 《国际协报》是一家创办时间较长、发行量较大、社会影响较好、特色较为鲜明的报纸。该报始终坚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 特别是在“九一八”事变前后, 《国际协报》切实唤起了民众的觉醒, 彰显着媒体的价值。本文拟通过对“九一八”事变前后《国际协报》部分社评的剖析, 展示其在这段特殊历史时期不可忽视的价值, 以期学界对这份东北的地域性报纸引起足够的重视。

“九一八”事变前后《国际协报》的评论概貌

在辽左散人所著《滨江尘嚣录》中, 作者提到哈尔滨的九家华文报馆中, 《国际协报》名列第一。作者同时强调, 对于报馆来说, “唯一之指导点, 即在论坛一项。局外人一读其论文, 约可知其报之宗旨及价值矣……” (1) 可以说, 《国际协报》自创办始, 就十分重视言论, 其言论又以社评为亮点。

“九一八”事变前后, 《国际协报》的社评重心完全指向中日关系, 指向对日本侵略的防范与批判, 并且往往有统一的议题, 旗帜鲜明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九一八”前, 该报曾以《日本人所认国策上之满蒙特殊权利》为题连续撰写了10余篇社评, 以《异哉日本人所谓“松花江时代来矣”之狂论》为题连续撰写了3篇社评, 以《中村大尉事件真相究如何?》为题连续撰写了4篇社评;事变发生后, 社长张复生立刻以《日本军队能如此侵占东北?》为总题目, 连续撰写50篇社评, 抨击日本的侵略行径, 总计七八万字;之后的诸多社评, 也都与事变直接相关。这段时间该报抨击日本侵略的社评无论是规模, 还是态度, 在全国均属罕见!

由于哈尔滨解放前的报纸保存状况十分不理想, 因此只能从现存为数不多的报纸中窥一斑而知全貌。为方便统计, 下面仅以1931年9月1日~1931年12月23日 (即《国际协报》暂时休刊) 为考察点, 对《国际协报》与同时代哈尔滨两家国人民办报纸———《滨江时报》、《哈尔滨新报》以及在国内、国际有重大影响, 在“九一八”前后发表很多重要评论的两份大报———《大公报》、《申报》做一个初步比较, 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 《国际协报》在“九一八”事变前后的言论不仅在哈尔滨的报纸中独占鳌头, 而且无论从数量抑或是持续性上都绝对不逊色于国内大报。在此期间, 《国际协报》的社评也以其独特的视角成为人们分析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参考。

“九一八”事变前后《国际协报》的言论倾向

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险恶用心。日本自明治维新国力增强后, 便逐步确定了一条野心勃勃的对外扩张的基本国策, 即所谓的“大陆政策”。在1910年吞并朝鲜后, 日本又在实施大陆政策的总范围内, 专门制定了向中国东北地区进行侵略扩张的“满蒙政策”。随着军事侵略步伐不断加快和政治经济渗透的不断加深, 日本将侵略的势力范围由最初的“南满”扩展至“东蒙”直到整个东三省和整个内蒙古。作为对国际政治了解颇深的《国际协报》创办者张复生早就捕捉到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阴谋的蛛丝马迹, 并多次提醒国人认清日本的真实面目, 提请政府及早做出防范。

张复生早在1929年出版的专著《国难中之满蒙问题》中, 就透彻地分析了日本奉行的所谓满蒙政策的企图以及该政策对中国的危害, 并重在提醒国人加强防范。在卷首“述意”中, 张复生清楚地阐明主旨:“本刊标题敢揭‘国难’二字缀诸满蒙问题之上, 正欲使国人于直觉观感中而得一深刻之警惕……” (2) 之后, 张复生在报上发表了一系列社评, 具体揭穿日本人的阴谋。1931年1月, 《国际协报》曾在新年特刊中特别刊载了社长张复生撰写的社评《“新满蒙政策”与东北外交》, 文中回顾了日本对华的外交政策, 接下来进一步揭露了田中内阁奉行的所谓“新满蒙政策”目的在于“打破国家权力与被征地人民间一切障阻、消灭东北本部之生存能力, 而使中国成为一偏痹不治之症” (3) ;自1931年6月24日起, 《国际协报》又连续发表了张复生的《日本人所认国策上之满蒙特殊权利》, 对日本帝国主义崇尚的所谓在满蒙的“特殊权益”进行了详细解读, 直截了当地提醒读者关注日本当局政策的变化, 《国际协报》不无忧虑地指出:“吾人基于此类非常动作之见地, 益觉外侮从正面袭来, 殆始终不能释然者耳。” (4)

事态的发展, 很快印证了《国际协报》对中日关系走向的预测。日本不断制造事端, 做种种武装入侵的准备。他们蓄意煽动朝鲜的排华风潮, 造成了“万宝山事件”;他们派遣间谍进行军事侦察活动, 从而酿成了“中村大尉事件”。“万宝山事件”发生后, 《国际协报》清醒地看到了日本的用心所在, 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事件”发生的原因:“设日警不横加干涉, 断不至此。若宁汉事件, 皆起因于外兵强横之反动” (5) ;对于“中村事件”, 面对日本隐瞒其进行间谍活动的真相, 《国际协报》连续发表社评《中村大尉事件真相究如何?》, 批驳日本媒体的夸大宣传:“为问朝鲜华侨惨死伤亡者达二百人, 较诸中村大尉当如何?旅朝侨胞皆多年取得安分营业之资格, 比诸中村之无身份相当护照, 乔装微行, 深入禁止游历之地‘十八年有案禁人游历与安屯垦区’者又如何?此则希望日本有识阶级深切自省, 勿徒陷于夸大狂的病态也。” (6) 掷地有声的话语, 有理有据的驳斥, 把侵略者的欺骗伎俩和侵略野心暴露无遗。

抨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日俄战争后, 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 毫不掩饰。松花江流域在中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正如《国际协报》所言:“松花江流域在中国全部经济地位上, 占三分之一以上之力量。诚如石本氏所云将来完全开发足能给养二亿以上之人口。新中国民族之生存前途, 正赖此为工商业生产之源泉。” (7) 该报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说明, 日本攫取满蒙是它侵华的开始, 是它所谓大陆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而指出, 日本帝国主义要实现它的野心, 单靠经济手段已经嫌慢, 它们要加速了、要动武了。可谓鞭辟入里, 切中侵略者的要害。

果然, 日本趁当年夏天中国江淮发生罕见水灾之机, 对中国不宣而战, 9月18日, 发动了对东北三省的侵略战争。9月20日, 社长张复生立即以《日本军队能如此侵占东北?》为总题, 连日撰写系列社评, 击破敌人的谎言:“此次日本军部之口号曰‘击灭东北政权’, 曰‘教训政治小儿’, 其彰著军事动作, 已费半年以上时间之决策……设最高之军政部, 管辖一省临时行政。设分属之维持会, 变更地方性的治安组织。宁可以往日一部分之冲突论?犹可诬中国军队之挑战?皇姑屯间铁道交接站之破坏, 辽宁军队在严令收缴武装之后, 能徒手为之?且冒险以冲入南满之守备队防区以内, 能如此之昏昧?夜间潜入北大营堡垒, 直施其突击队之炮火者为谁?中国军队正在不抵抗的惨烈之处境, 并正当防卫而无之。谁先挑战, 谁先开衅, 事实最称雄辩, 宣传宁能抹煞!” (8) 这一连串的反问, 切实拆穿了日本的侵略野心。

批判不抵抗的政府, 讴歌守土抗暴的英雄。事变发生后, 面对蒋介石南京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国际协报》表达了极度的不满:“以无防御不抵抗之东北, 始终听命其炮火之毁灭伤亡……以通常未断交之国际关系, 发如斯可骇之变态。唯东方国际能有此怪象。唯中国民族能受此侮辱。所谓独立自主之面目安在?” (9) 当黑龙江省府代理主席兼东北边防军军事总指挥马占山所率部队终因势单力孤退出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之后, 《国际协报》的悲愤之情达到极点:“吾三千万民众之哭声, 紧随马占山退却之令几同时为惨痛之应和。政府无办法无责任无抵抗之结果, 不啻视我东北为一破甑, 宁弃之而不惜。又不啻视我三千万民众为一陷路弃儿, 一任其自然流落而无所抚辑。民族社会最惨痛之境遇, 盖无如今日东北之冷酷者矣。 (10) ”寥寥数语, 承载了《国际协报》和东北爱国民众心中积蓄已久的愤懑, 表达着对持不抵抗态度政府的强烈不满。

出于对列强的万般痛恨, 《国际协报》将倡导自卫反击的基调唱到最后。当黑龙江守军在马占山的率领下奋勇抗战之时, 《国际协报》异常感奋, 立刻发动民众为守军捐款捐物, 同时派记者采访马占山, 将其事迹向关内媒体宣传, 还携带劳军款项及物品、食品赴江桥战场向抗日将士表示慰问。在此期间, 该报不仅改周六刊为日刊, 每日都有大量的战事、劳军新闻报道, 还配发激愤悲壮的社评, 高度赞扬守军的英雄气概, 其拳拳之情, 溢于言表。同时, 该报还无情抨击了部分政府官员的委琐渺小, 热烈呼吁广大民众作最后的抗争, 充满了杀身成仁的决绝之意。

面对时局的变化, 1931年12月23日, 《国际协报》不得不暂时休刊。休刊社评说:“盖中国目前所可惧者, 即在‘人人不能各尽其责’, 设中国全部人民, 均能‘各尽其责’, 则吾人敢断言最低限度, 国家亦必不至被人灭亡。……本报同人, 向即抱定此旨, 明知数十人之奋斗, 于事或无大补, 但个人‘中国人’之责任, 不能不尽, 以故在最近三月中, 虽日日处于惊涛骇浪之中, 自问爱国之志, 未曾少夺。虽间有友侪劝阻, 谓著作记载, 勿太积极, 致招外人之嫉, 而罹意外之祸, 但同人等, 深恐东北民众‘心死’, 故自始至终, 未敢少懈……本报万一不幸, 一二日间, 或暂时与读者小别, 但中国不亡, 中国人心不亡, 在最近之将来, 或尚有与读者相见之期……” (11) 想必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读之, 均不能不泪满衣襟。

结语

70多年后的今天, 再次捧读《国际协报》的诸多社评, 仍会令人为之动容。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 《国际协报》切实履行了媒体的真正职责, 它撰写的一篇篇社论, 是那样的饱含激情, 是那样的充满正气, 就是这些激情和正气与其他所有因素一道促成了广大东北民众政治意识的觉醒, 使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爱国精神得以弘扬, 《国际协报》也因此在广大人民心中树立了一座历史丰碑!

注释

1 辽左散人编著:《滨江尘嚣录》, 新华印书馆, 1929.167。

2 张复生:《国难中之满蒙问题》, 辽宁东北文化社发行, 1929 (11) 。

3 复生:《“新满蒙政策”与东北外交》, 《国际协报中华民国二十年新年特刊》, 1931-1-1。

4 复生:《日本人所认国策上之满蒙特殊权利 (十一) 》, 《国际协报》, 1931-7-4 (2) 。

5 仲铭:《请看日本强国维持治安之能力》, 《国际协报》, 1931-7-9 (3) 。

6 复生:《中村大尉事件真相究如何》, 《国际协报》, 1931-9-17 (2) 。

7 复生:《异哉日本人所谓“松花江时代来矣”之狂论 (一) 》, 《国际协报》, 1931-9-8 (2) 。

8 (9) 复生:《日本军队能如此侵占东北? (四) 》, 《国际协报》, 1931-9-24 (2) 。

9 (10) 复生:《日本军队能如此侵占东北? (五十) 》, 《国际协报》, 1931-11-21 (2) 。

篇14:九一八事变活动策划

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并配有东北秀丽河山的图片,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所表达的东北人民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义愤,以及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惨痛。

歌曲播放结束后教师导入新课:“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寇野蛮行径的愤懑。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了解这段苦难的岁月,走近这段令人深感耻辱的历史。”

二、探究问题,完成第一大教学目标即九一八事变

用多媒体播放与九一八事变有关的影像资料,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特别是小字部分的内容。

然后教师进一步启发:“一个优秀的民族,必是一个牢记历史的民族。1931年的9月18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中国人没齿难忘、痛心疾首?”

教师的启发,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

(一)解决问题一,完成小教学目标一(课本人教版第70页“动脑筋”)。提出“日本侵略军为什么制造柳条湖事件”这个思考题,让学生分组讨论。

(二)解决问题二,完成小教学目标二。“九一八事变爆发时,东北军要求坚决抵抗日本侵略者,而蒋介石的南京政府的态度如何呢?”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

—— 1931年9月16日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可也。”

—— 1931年9月18日

教师小结:“东北三省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仅在四个多月,全部沦于敌手,三千万东北人民陷入水深火热的惨痛生活之中。”

(三)解决问题三,完成小教学目标三。教师接着提问,以激发情感:“东北三省为何沦亡得如此之快,其根源如何?”

学生回答:“根源在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通过以上教学,激起学生对蒋介石卖国政策的义愤,并为后面学习西安事变打好基础。

三、探究问题,完成第二大教学目标即西安事变

1.结合电文思考与探究,完成小教学目标一

教师提问:“作为国家主席,江泽民为什么给予张学良如此高的评价,称他是伟大的爱国者,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通过这样新颖的方式导入,进一步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并引导学生思考:“张学良、杨虎城是蒋介石的部下,他们为什么会‘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接着

让学生阅读“西安事变”一目两段小字内容,然后引导分析事变的根本原因、促成原因、个人原因和直接原因。

2.结合课后的“活动与探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西安事变,完成小教学目标二

张学良、杨虎城的“兵谏”取得成功后,如何处置蒋介石这个问题就摆在国人面前:是杀?是留?针对学生中出现的几种观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而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习、探究方法。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提出探究性问题:

“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这是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前后国共两党的关系及中国时局发生的变化,让学生通过比较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伟大历史意义,从而深刻理解江泽民主席称张学良将军为“中华民族千古功臣”的原因。

3.教师引导小结,完成小教学目标三(也是此课的最终目标)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挽救了中国的时局,也挽救了中国的命运。在民族大义面前,国共两党终于捐弃前嫌,携手合作,团结御侮,共赴国难,预示着联合抗日新局面的到来。中华民族在大敌当前时表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张学良以个人之失换来民族之得,虽是个人的不幸,却是民族的大幸,他是伟大的爱国者,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四、教师小结,拓展提升

利用图示的形式进行小结,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的结构,更清楚地认识本课与前后课文的联系。同时指导学生掌握用图示学习历史的方法。

五、本课教学的得失及改进措施

本课虽然坚持了论从史出的教学方法,并结合采用了情境创设、史料教学、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但在问题涉及上应环环相扣,坚持逻辑推理及逆向思维的引导培养,以更好地打造有效课堂。

上一篇: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下一篇:高中椭圆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