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板贯通式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2024-04-24

隔板贯通式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共5篇)

篇1:隔板贯通式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方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外肋环板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为研究外肋环板节点的抗震性能,本文对3个十字型足尺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循环加载试验,分析了各试件的破坏过程及特征,然后根据实测的.滞回曲线对节点的承载力、延性、耗能能力、强度退化、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指标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外肋环板节点构造措施简单合理,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通过空钢管试件和填充混凝土试件的对比分析,表明在钢管中填充混凝土有利于改善节点的抗震性能.

作 者:苗纪奎 陈志华 姜忻良 李黎明 MIAO Jikui CHEN Zhihua JIANG Xinliang LI Liming 作者单位:苗纪奎,MIAO Jikui(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天津,300072;山东建筑大学,山东,济南,250014)

陈志华,姜忻良,李黎明,CHEN Zhihua,JIANG Xinliang,LI Liming(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天津,300072)

刊 名: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年,卷(期):27(2)分类号:P315.97关键词:方钢管混凝土柱 外肋环板节点 低周反复循环加载试验 抗震性能

篇2:隔板贯通式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摘要】国内外多次地震的实践证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使得这一结构形式得以广泛使用。常用的框架结构有三种体系,即:内框架、纯框架和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体系。文章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抗震加固方面作了详尽的阐述和探讨。

【关键词】框架;节点;抗震加固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1-099-01

不论何种框架结构,都有框架节点。节点是一个重要的结构部位,它在框架中起着传递和分配内力、保证结构整体性的作用。纯框架结构的节点受力大,要求严。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由于水平力主要由剪力墙承担,节点的受力比纯框架中的略小,要求可适当放宽。至于装配式框架,节点更是一个薄弱坏节。

由于节点处梁柱数目的比例不同,节点受力状况也是不一样的,如顶层边柱节点是一个拐角节点,受荷后节点受张开或闭合的弯矩,而梁柱的钢筋都要在核心区锚固,受力比较复杂,节点核心区容易发生破坏。十字形的中柱节点由于四周有梁的约束,比较安全,但在强烈地震作用下,节点两侧的梁端可能均达到很大的剪力,容易发生核心区剪切破坏。

一、节点的强度

(一)节点的受力特点

根据结构力学的分析,我们得到一结论: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中柱节点核心区受剪力较小,边柱节点核心区受剪力较大。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节点受水平剪力很大,一般为柱子的4~6倍,在水平剪力和轴向压力的共同作用下,节点核心区将产生很大的斜拉力,使混凝土产生斜裂缝,发生剪切破坏。

(二)影响节点抗震强度的.因素

1.轴向力。轴向压力在一定范围内对节点抗震是有利的,但是对于是否提高节点极限抗剪强度观点还不一致。但是轴压比不大于0.8时,一般认为有利于节点抗剪,可提高节点延性,减轻节点破坏程度。

2.水平箍筋。混凝土初裂时节点抗剪能力不受箍筋多少的影响。节点抗剪强度和配箍率之间是非线性的,抗剪强度不是按(Vc+Vs)那样按比例增加,且配箍率过高会引起混凝土破坏先于箍筋屈服的后果,使节点核心区的抗剪强度达不到预计的最大值。

3.柱子的纵向钢筋。柱子纵筋对节点抗剪是有利的,但不像增加水平箍筋那样能提高节点的抗剪强度。

4.垂直钢筋。设置垂直钢筋可承担节点剪力的垂直分量,以减小混凝土负担,从而提高节点强度,节点延性也有明显增加,但抗初裂强度未提高。

5.直交梁。对提高核心区抗剪强度有明显作用。

6.楼板和梁腋。楼板具有增强对节点的约束和提高梁的抗弯能力的作用。对梁加腋使节点抗剪的有效体积有所增加,提高抗剪强度和刚度,有利于实现强柱弱梁。

7.偏心影响。同梁柱无偏心的情况相比,其承载能力要降低50%~70%。

(三)节点的变形

节点的变形主要包括节点中心区的剪切变形和梁端对柱边的转动,这种转动是梁筋滑动(从柱中拔出)而引起的。也就是说,当结构进入非弹性阶段后,承受高弯曲、高剪切和轴向力的节点区将产生弯曲变形(染端对柱边的转动)这三种非弹性变形。

(四)节点的延性

延性是反映结构、构件或材料非弹性变形能力的一个度量指标。对于节点的延性要求,主要是对邻近核心区的梁端和柱端而言的,要求梁端和柱端有较大的变形能力,即使出现塑性铰也不至于产生梁柱剪切破坏。

(五)节点的破坏形式

根据震害的试验结果,节点的破坏形式可分为以下四种。

1.梁端受弯破坏。受拉钢筋屈服,受压区混凝土压碎。混凝土保护层脱落,梁上交叉斜裂缝严重,梁端形成塑性铰。

2.柱端压弯破坏。在弯矩和轴向力的共同作用下,柱端混凝土受压破坏,柱筋压曲,箍筋外鼓或崩断,柱端形成塑性铰。

3.锚固破坏。梁受力筋锚固长度不足,在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先行破坏,钢筋滑移,或混凝土压酥,梁筋拔出,而此时梁筋尚未达到屈服。

4.核心区剪切破坏。在水平力作用下,节点核心区抗剪强度不足,产生斜向对角裂缝或交叉裂缝。严重时混凝土成块剥落,箍筋外鼓或崩断。

上述第一种弯曲破坏属延性破坏,其余三种皆属脆性破坏,应设法避免。节点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缺少约束,节点配筋不足,钢筋锚固不当以及施工质量不良等引起,也就是说,要从强度和延性构造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也提高节点的抗震性能。

二、节点抗震加固研究

(一)加固计算承载力原则

1.结构的计算简图应根据结构实际受力情况确定。

2.结构的计算载面积,应采用实际有效载面积,并考虑结构在加固时的实际受力情况和加固部分应变滞后的特点,以及加固部分一结构协同工作的程度。

3.进行结构的承载力验算时,应考虑实际荷载偏心、结构变形、温度作用等造成的附加内力。

4.加固后使结构重量增大时,尚应对被加固的相关结构及建筑物基础进行验算。

(二)加固方法的比较和研究

1.加大载面加固法是采用增大混凝土构件的载面面积,以提高其承载力和满足正常使用的一种加固方法,鉴于加腋梁能有效地提高节点核心区的抗剪载面积,从而提高抗剪强度和刚度,在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通过对梁加腋来加固节点是非常有效的。

2.外包粘钢加固法是在混凝土构件外部粘贴钢板,以43提高承载力和满足正常使用的加固方法。该加固方法具有以下优点:是被加固构件基本不受损伤,可以充分发挥原构件的作用;是外粘钢厚度小,加固后构件自重增加少;是加固后构件的外形尺寸变化不大,对建筑功能影响极小,且施工工艺简便。

3.外包钢加固是在混凝土构件四周以型钢的加固方法(分干式和湿式两种形式)。适用于使用上不允许增大混凝土载面尺寸,而又需要大幅提高承载力的混凝土结构的加固。

4.锚贴钢材加固法是通过铆钉、锚栓、高强螺栓、高强承压螺栓、膨胀螺栓等机械的方法,将钢材贴在被加固构件表面,达到改善构件性能的目的,锚贴钢材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如钢板、槽钢、角钢及组合构件。

篇3:隔板贯通式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1 试验研究

1.1 模型制作

针对研究对象的实验研究目的,在试件设计时,我们采用了“强构件,弱核心”的原则,模型的相似比为:Sσ=Sε=SV=SE=1.0,Sl=1/2。该组合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的节点见图1a),T形组合梁的尺寸及具体构造体见图1b)。钢板的力学性能见表1。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浇筑试件的同时制作混凝土试块。材料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为78 MPa。轴心抗压强度为71.3 MPa。

1.2 实验装置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有:油压千斤顶、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电阻应变片和应变花等,通过TDS-303数据采集系统进行自动记录。

试验装置见图2。

轴向荷载通过油压千斤顶施加。根据JGJ 101-96建筑抗震试验方法规程的规定,实验加载制度为混合控制,在构件屈服前采用荷载控制,在构件屈服后采用位移控制的加载模式。根据规定,采用实验滞回曲线上的拐点作为名义屈服点。该屈服点给出了构件节点的屈服位移和屈服荷载。在用位移控制加载时就以此位移为基准,以屈服位移的一半为位移级差,分级加载,当组合梁达到其最大承载力的85%时,就宣布该节点破坏,具体试件的加载制度见图3。

1.3 试验结果及结果分析

试件的滞回曲线及骨架曲线如图4所示。根据有关参考文献,我们采用粘滞阻尼系数,用以考虑滞回环面积与强度及刚度退化的影响程度系数。

实验研究表明,试件节点核心区混凝土没有产生剪切破坏。试件的正向和反向加载曲线不是完全对称,分析原因,我们发现主要是当进行正向加载时,组合梁的底部钢板受拉,节点自然承受荷载较大,反向加载时,组合梁的底部钢板处于受压区,自然节点承受的荷载较小。

2 建议的节点恢复力模型

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结构或者构件通过实验测得的恢复力曲线都是比较复杂,不能够用简单的数学表达式给出描述,在结构抗震分析中计算十分繁琐,因此,有必要对实验测得的结构或构件的滞回曲线进行数学上的近似简化,给出相对比较简单的线性数学方程式,简单进行刚度及变形的计算,这样在实际工程设计时,就相对得到较大的简化,使用相对简单实用。对于本文研究的组合节点,根据其组成构件的受力特点,我们选用了简单的考虑刚度退化的三折线模型,三折线模型的特点详见参考文献[1,2,3]。

考虑刚度退化后,我们提出了节点的简化滞回曲线,如图5所示。

图5中滞回骨架曲线由三段组成,分别为弹性段、屈服段和下降段,三段的具体表达式受荷载和位移的控制,需要给出各特征点的荷载及位移的表达式以及每段折线的刚度,这里由于受实验研究构件数量的限制,无法给出具体回归方程式。

通过图5我们可以看出:滞回骨架简化曲线考虑了节点的刚度退化及强度退化,可以看出该简化滞回骨架曲线的滞回规则为:当开始沿正向加载时,构件的荷载—位移关系沿三折线的上升段变化,出现了开裂点、屈服点和破坏点等特征点;当卸载时,根据构件所加荷载所处的位置,分别沿着不同的下降直线变化。当沿反向加载时,依次经历开裂点、屈服点和破坏点。

图6为理论简化骨架曲线和本文实验研究外轮廓曲线的对比,通过对比发现,两者吻合较好,可以进一步研究,给出应用数学表达式。

3 结语

本文主要针对新型高强钢—混凝土组合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滞回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研究成果,结合本课题已有的节点研究成果,给出了适合本文研究对象的用于结构弹塑性地震响应分析的考虑节点荷载—变形性能的三线型滞回模型。将本文提出的三线型滞回模型与实验研究结果对比,发现二者吻合较好,可以用于采用本文研究的组合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响应分析,对实际工程的结构抗震性能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孙健.新型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力学性能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

[2]王伟,陈以一,赵宪忠.钢管节点性能化设计的研究现状与关键问题[J].土木工程学报,2007,40(11):1-8.

[3]陈丽华.新型外包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及梁柱节点的试验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6.

篇4:钢管混凝土隔板贯通式节点的性能

关键词:钢管混凝土;隔板贯通;节点;试验;数值分析

中图分类号:TU528.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4764(2012)06-0019-06

钢管混凝土柱的出现,解决了超高层建筑中混凝土柱的“胖柱问题”问题、高强混凝土柱的脆性破坏问题以及钢柱易出现的局部屈曲问题,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超高层建筑之中[1]。然而,由于钢管中需要浇注混凝土,这使得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连接节点较普通钢结构连接节点更为复杂,受力合理而又构造简单的连接形式一直是关于钢管混凝土柱研究的重点[2-5]。

隔板贯通式节点(图1)是一种新型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连接形式,其主要特点是钢管混凝土柱钢管在隔板处断开,并且隔板在钢管管壁内伸、外挑距离较小。这样极大简化了施工,并且不影响建筑功能,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国家标准图集《钢管混凝土结构构造》(06SG524)虽给出了隔板贯通式节点的基本形式,但由于缺乏相关系统研究,并未给出节点构造细节。另一方面,通过合理的构造,减小钢管和隔板连接处的应力集中,使节点破坏先出现在梁上,形成“强节点弱构件”的延性机制一直以来是设计过程中的难点。针对上述情况,一些学者采用试验和数值的方法对隔板贯通式节点的性能进行了研究[6-8],旨在验证该种节点具有较好的性能。

中海广场是位于北京CBD地区的一栋地标性超高层建筑,结构整体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其中,外框架采用的是由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组成的框架结构。为了满足建筑与便于施工的要求,框架部分采用了隔板贯通式节点。将以中海广场为工程背景,进行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隔板贯通式节点拟静力试验,得到该种节点的主要性能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数值分析模型,重点考察不同参数对节点性能的影响,提炼该类节点的设计建议。李波,等:钢管混凝土隔板贯通式节点的性能

篇5:隔板贯通式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1 方案概况

根据节点梁柱截面及配筋情况,对此梁柱节点进行了设计,经过分析比较后,最终确定两种钢管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连接节点作为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对象,分别为设置了抗剪环的钢筋焊接节点(方案一)和采用长圆形螺栓孔的高强螺栓-过渡板连接节点(方案二)。

1)方案一 设置了抗剪环的钢筋焊接节点

方案一采用的是在钢管混凝土柱上,对应于钢筋混凝土梁纵向受拉钢筋的位置焊接连接板,并将钢筋混凝土梁纵向受拉钢筋通过两侧角焊缝与连接板进行焊接,以此来实现梁-柱弯矩的传递,钢筋混凝土梁侧面钢筋在柱侧面采用双面角焊缝进行焊接,两侧梁的侧面钢筋可以直接拉通。此外,在钢筋混凝土梁内部下侧,设置钢结构抗剪环,作为内牛腿来将钢筋混凝土梁的剪力传递为柱轴力。在钢管柱内部连接板位置可以设置环向加劲板,以防止在梁弯矩作用下的局部屈曲。考虑到横纵梁相互交叉部位存在无钢筋配置的素混凝土区域,在此区域中配置C形钢筋,上下钢筋弯起段与上下过渡板角焊缝焊接,并用钢筋焊接与钢管固定。在钢管柱表面,也设置构造栓钉,增强节点抗剪能力,并适当增强节点区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形式见图1。

2)方案二 长圆形螺栓孔的高强螺栓-过渡板连接节点

方案二采用的是在钢管混凝土柱上,对应于钢筋混凝土梁纵向受拉钢筋的位置焊接过渡板,同时将钢筋混凝土梁纵向受拉钢筋通过两侧角焊缝焊接在连接板上,过渡板与连接板采用长圆形螺栓孔的高强度螺栓连接,并对高强度螺栓施加预拉力,使得摩擦型高强螺栓的抗剪承载力略大于抵抗梁弯矩所需的纵向钢筋拉力,以此来实现梁-柱弯矩的传递,当在罕遇地震等特殊荷载工况下,梁内力突然增大,超过设计内力时,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失效,在长圆形螺栓孔内滑移耗能。并在结构整体内作内力重分布,确保结构不垮塌。且当滑移到顶点后,摩擦型高强螺栓转化为承压型高强螺栓,承载力进一步提高。钢筋混凝土梁侧面钢筋在柱侧面采用双面角焊缝进行焊接,两侧梁的侧面钢筋可以直接拉通。在钢管柱侧壁上,对应于钢筋混凝土梁箍筋位置,设置抗剪钢筋网片,用于传递钢筋混凝土梁的剪力,保证其抗剪承载力不小于梁斜截面承载能力。在钢管柱内部连接板位置可以设置环向加劲板,以防止在梁弯矩作用下的局部屈曲。考虑到横纵梁相互交叉部位存在无钢筋配置的素混凝土区域,在此区域中配置C形钢筋,上下钢筋弯起段与上下过渡板角焊缝焊接,并用钢筋焊接与钢管固定。在钢管柱表面,也设置构造栓钉,增强节点抗剪能力,并适当增强节点区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形式见图2。

2 有限元分析

为了解两种节点的受力性能和应力状态,采用ANSYS11.0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节点进行模拟分析。钢管混凝土柱混凝土部分、钢筋混凝土梁均采用solid65实体单元进行模拟,材料采用CONCR+Multilinear elasticity(MELA)模型,破坏准则采用W-W破坏准则(failure criterion),张开裂缝剪力传递系数取0.5,闭合裂缝剪力传递系数取0.9,屈服准则、流动法则及硬化法则采用混凝土的本构关系采用Hognestad模型。混凝土柱、混凝土梁采用整体式建模,对梁、柱边缘区域与中间区域分别赋予不同的体积配筋率。混凝土柱与钢管柱脱开,在接触面上设立接触单元,接触单元采用contarget173-target170接触对,接触刚度取0.2。单元的网格划分均采用映射划分和扫略划分以提高计算精度。

钢管混凝土柱钢管部分采用solid45实体单元进行模拟,材料采用双线性随动强化模型(BKIN),弹性模量为2.1×1011,屈服强度为345 MPa,泊松比为0.3,屈服后的变形模量为2.6×109。钢管和内部混凝土之间设立接触单元,接触单元采用contarget173-target170接触对,接触刚度取0.2。单元网格划分采用映射划分。

梁中的抗剪环、节点板、上下盖板及加劲板均采用shell181单元进行模拟,材料采用双线性随动强化模型(BKIN),弹性模量为2.1×1011,屈服强度为345 MPa,泊松比为0.3,屈服后的变形模量为2.6×109。单元节点分别于混凝土梁和钢管柱相连,起到抗剪和连接梁柱的作用。

螺栓节点方案中的高强螺栓采用solid92实体单元进行模拟,材料采用双线性等向强化模型(BISO),弹性模量为2.1×1011,泊松比为0.3。与螺栓相连的节点板采用solid45实体单元进行模拟,材料采用双线性随动强化模型(BKIN),弹性模量为2.1×1011,屈服强度为345 MPa,泊松比为0.3,屈服后的变形模量为2.6×109。节点板与节点板之间和节点板与螺栓之间设立接触单元,接触单元采用contarget173-target170接触对,接触刚度取0.4。

2.1 滞回性能

滞回曲线综合反映了试验的弹性、塑性性能以及节点承载力、刚度、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传统焊接节点和长圆孔螺栓节点有限元模型的滞回曲线分别见图3、图4。

如图3所示,由模型梁端控制点所得的荷载-位移的滞回曲线可以看出,模型在弹性阶段,即梁端位移小于5 mm,荷载小于1800 kN时,加卸载的过程几乎呈线性,荷载位移曲线呈一条直线,正向和反向加卸载一次所形成的滞回环并不明显。待到加载进入塑性阶段后,随着荷载级数的增加和梁端位移的增大,试验得到的滞回环也愈加饱满。当荷载达到2 406 kN时,加载达到极限承载力,梁端位移为12.5 mm;此后滞回曲线的峰值顶点,即最大承载能力下降,位移开始增大;直到节点刚度严重下降,无法继续承载,裂缝开展过大后,加载结束。可以看到,模型的滞回曲线有部分捏拢现象,呈纺锤体形状。随着加载进行,滞回圈面积逐渐减小,荷载峰值点有下降。

长圆孔螺栓节点有限元模型滞回曲线见图4,可以看到,长圆孔螺栓节点有限元模型的滞回曲线有部分捏拢现象,但同传统焊接节点相比较,其滞回曲线形状大致为平行四边形状,特别是螺栓出现滑移后,可以看到其滞回环包含面积较大,说明试件有较好的延性变形能力[4]。

2.2 骨架曲线

骨架曲线,是由将滞回曲线中每次滞回环上的峰值点相互连接而得到的曲线,其反映了试验试件的屈服点,以及节点的极限承载力等内容。

图5绘制出焊接节点有限元模型的骨架曲线,其明显特点是:骨架曲线较平滑,加载到节点塑性区域后,节点承载能力有明显下降;曲线难以延续,节点无法继续保证承载能力。骨架曲线可以看出,在达到屈服荷载之间,节点试件经历了弹性加载阶段;从屈服荷载一直到节点极限承载力,加载属于弹塑性阶段;当荷载通过最高点后,加载一直持续到节点破坏为止。图6绘制出长圆孔螺栓节点有限元模型的骨架曲线。模型的骨架曲线的明显特点是:在节点进入塑性,螺栓出现滑移过程中承载力略有下降,骨架曲线有波动与变化,在节点完成大位移滑移以后,摩擦型螺栓变型为承压型螺栓,仍有较大承载力抵抗外力。

2.3 塑性转角

FEMA临时指南[5]要求,对于一个可靠的梁柱连接耗能体系,其刚性连接试件在破坏时的塑性转角能够达到0.03 rad。这里的塑性转角的定义,可通过梁端塑性位移除以悬臂梁端的长度得到。

通过分析计算,对传统焊接节点试件有限元模型梁端弹性变形5 mm,梁端破坏时位移为32.5 mm,所以塑性转角为α=0.033 rad,模型塑性转角大于0.03 rad,满足要求。

通过分析计算,长圆孔螺栓节点有限元模型梁端弹性变形5 mm,梁端破坏时位移为32.5 mm,所以塑性转角为α=0.033 rad;长圆螺栓孔节点塑性转角都大于0.03 rad,节点的变形性能较好。

2.4 延性

计算传统焊接节点试件有限元模型的位移延性系数。模型的屈服位移Xy=7.5 mm,极限位移Xu=32.5 mm,延性系数undefined。长圆孔螺栓节点有限元模型的屈服位移Xy=6.25 mm,极限位移Xu=32.5 mm,延性系数undefined,延性变形性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2.5 耗能能力

节点的耗能,是指节点在地震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并且吸收能量的能力,通过滞回曲线包络的面积为标准进行衡量,是对节点或构件抗震性能评判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文中试件的耗能能力通过能量的耗散系数E来表达。

焊接节点能量耗散系数E与钢筋混凝土梁端位移Δ的关系如图7所示,可以看到传统焊接节点模型耗能系数最大1.13,最终破坏时能量耗散系数为0.76,传统焊接节点耗能系数总体上升。长圆孔螺栓节点模型的能量耗散系数E与钢筋混凝土梁端位移Δ的关系如图8所示,可以看到螺栓节点模型耗能系数最大1.51,最终破坏时能量耗散系数为0.78,长圆孔螺栓节点耗能系数总体上升。

3 结 语

通过对普通焊接节点和长圆孔高强螺栓节点进行有限元对比分析,分析计算表明,长圆孔变型性高强螺栓节点拥有较好的节点延性与抗震性能。目前,国家在高速铁路和地铁建设方面投入巨大,若长圆孔变型性高强螺栓节点能在工程上得到广泛应用,将会对工程抗震及抗连续倒塌性能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CECS28:90.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S].

[2]龚昌基.钢管混凝土柱节点形式的探讨[J].建筑科学,200l,17(1):30-34.

[3]马人乐,杨阳,陈桥生,等.长圆孔变型性高强螺栓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9,30(1):101-106.

[4]吕西林,陆伟东.反复荷载作用下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0,21(2):2-11.

上一篇:党的群众路线学习活动安排下一篇:BEC高级全方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