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教育智慧的职业之爱

2024-05-03

闪耀教育智慧的职业之爱(共4篇)

篇1:闪耀教育智慧的职业之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转眼间,我在幼教这条战线上已经度过了十五个春秋。十五年的教学和管理生涯让我深深地体会到爱在教育中意义。

作为义务教育的前身幼儿园教育,其本身有着特殊性,它没有完整的教学考核体系,不像小学中学,学完后需进行测试以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教师教学情况,可以说幼儿园对孩子身心发展的评价和对老师的考核完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长的办园理念。对此我深知自己肩膀上责任的重大。“爱孩子是母鸡也会的事”让爱贯穿幼儿教育的始终是我一直以来的办园理念。

一、爱孩子,首先得保证孩子的生命安全。

记得我刚接手城西幼儿园时,幼儿园到处存在着安全隐患。地是凹凸不平的,教室墙壁墙角裂缝随处可见,食堂没有配套的消毒措施。二楼的护栏还没有一米高,五六十个孩子稀稀拉拉地在幼儿园里追着、跑着„„不时可以听到孩子因为摔倒而发出的哭声。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该怎样装修孩子才不会发生那么多的意外?我请教了许多有经验的园长,有了一定的理论积累,接手后的那个暑假,我就开始着手装修幼儿园,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场地是孩子游戏玩耍的场所,我买来了塑胶垫子,这样孩子摔倒了就无大碍了。再给教室的墙壁贴上瓷砖,园所换上新的半封闭大门,添置大型玩具,粉刷外墙,请专人设计幼儿园墙饰。让孩子一进幼儿园就有家的感觉。

二、爱孩子,必须有一支爱孩子的教师队伍。

幼儿园是否办得成功,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我在管理教师队伍时总是以平常之心处事。作为管理者的我,心里十分明确,领导与教师的关系在幼儿园中,只是分工的不同,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从管理的角度来说,园长也许起到的是宏观调空的作用,但当教师处在最忙碌的时候,或面临困惑的时候,我会做她们的朋友和同事,伸出手来扶一把,送上一句贴心的问候,给予一个小小的建议,与她们同甘苦,共谋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教师自主工作的热情。园长是一个幼儿园的灵魂。为了提高办园水平,我买了教育管理的书籍在家自学。在书籍中我知道了世界上先进的办园理念。根据我园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幼儿园三年发展规划,实行目标管理。按照示范园的要求制订总体目标,在此基础上,形成学年目标、学期计划、月份重点、每周安排的分解体系,逐项予以落实。制订各项制度。制订了工作制度、学习制度、会议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奖惩制度、幼儿接送制度、安全保卫制度等规章制度,对各项工作分层管理,落实责任,并上墙公开,要求全体员工认真学习掌握,严格遵照执行。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实行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阶段性评价与长期性评价相结合,并将评价结果与员工切身利益挂钩,作为精神鼓励、物质奖励的依据,使员工通过评价认清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不摆架子、不说空话、不唱高调,常见缝插针与年轻教师交流思想、促膝谈心,引导教职工珍爱自己、热爱生活、快乐工作。一件件细致入微的小事,充分体现了我对教职工的关心。我情感化、弹性化的管理凝聚了全园教师的真心,激发了广大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爱孩子,必须保证孩子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幼儿进行其他活动的前提条件。怎样让孩子吃得好,吃得健康?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独生子,他们的口味都比较挑剔,有时候一些没营养的东西只要包装漂亮就可以吸引他们的眼球。为此,我在中餐的搭配上努力做到色香味俱全。为了让孩子吃到新鲜的蔬菜,我经常开着电动车到东关的蔬果批发市场去买蔬菜和水果,虽然有时候会觉得很累,但是一想到能让孩子们吃好就开心,何况还能节省一大笔开支呢!除了在或时尚动脑筋外,我还非常重视孩子们的体育锻炼。每天早晨的晨间活动,我和老师们为孩子准备了很多的体育器械,有用竹子做的拉力器,用易拉罐做的高跷,用瓶盖做的穿绳,还有跳绳,沙包,动物尾巴等等,可以说每一样道具都凝聚着对孩子浓浓的爱。

四、爱孩子,应该让孩子的父母了解正确的教育方法。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以说孩子良好个性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在于家长的示范引领。但在和家长的沟通中却经常发现有的家长动辄打骂孩子,有的家长则宠溺过度,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无从下手。对此,我首先从每年的家长会着手。请知名的专家来讲讲先进的教学观念,请优秀的家长传授一下育儿经验。利用黑板报和宣传窗向家长宣传正确的育儿方法。比如去年手足口病流行的时候,有的家长惊恐万分,我就发了一份告家长书,向家长介绍正确的预防手足口病方法。可喜的是我园在金华手足口病和甲型N1H1高发期没有一例疫情发生。再比如有段时间我经常听到家长骂孩子不爱学习不守规矩。我就出了一期如何培养孩子自信心的黑板报,家长看了以后马上有家长来我说,原来我以前的做法都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这样孩子哪来的自信心呢!这不正是我要的效果嘛!

五、爱孩子,从心做起

很多时候,对孩子的爱不应该只挂在嘴上,而应该从心做起。我曾经去参观过一所等级幼儿园,感觉那里的老师很有耐心,参观完后我发现自己落了东西,遂折回去拿,却发现那位刚刚还很耐心的老师在大声地训斥孩子:“刚才上课的时候为什么这么吵?你给我好好站着。”我一看那位挨训的孩子不正是刚才问题最多的孩子吗?你说,这为老师的爱心都停留在表面上了,这样的耐心不要也罢。我时常跟老师说,要从心里去欣赏每一位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他的闪光点,会吵的孩子也许他特别聪明,不怕生的孩子也许特别会交往„„只要有爱在心,怎么做家长都能理解。

幼儿园的工作是繁琐而细小的,走上园长的岗位也才只有两年的时间,但我坚信教育离不开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篇2:闪耀教育智慧的职业之爱

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沔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可以说,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教育生命力的底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便不能为师。

然而,爱的方式、爱的表达、爱的手段却各不相同,大有讲究。不会施爱则不为良师;教师对学生的爱,如果缺乏合理、智慧、精巧的方法和形式,就不可能达到为师者教育学生的效果,有时甚至会与教师的初衷背道而驰。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个猎猎呼啸寒风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反而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渐渐风和日丽,行人因此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钮扣,继而脱掉大衣。两风比拼中,南风最终获得了胜利。这就是“南风效应”这一社会心理学概念的出处。“南风效应”给人们的启示是: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要特别注意讲究方式方法,北风和南风都要使行人脱掉大衣,但由于方法不一样,结果大相径庭。同样,教师对学生表达爱心的方式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曾看过两个教育经典故事:当年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先生在校园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遂将其制止,并责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等候。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见王友已在等候。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给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 王友楞住了,惊疑地接过糖。陶行知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他:“这也是奖励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王友更惊疑了,眼睛睁得大大的`。陶行知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行知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泪水十分后悔地喊道:“陶……陶校长,我错了,你打我两下吧!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啊……”陶行知十分满意地笑了,随即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多么精彩的一场“南风”式的谈话呀!假如换成“北风”式的谈话,能有这么好的结果吗?

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的时候想看清狗的内脏是什么样的,竟然偷杀了校长的爱犬。这在西方国家显然是难以原谅的错误。但麦克劳德遇到了一位高明的校长。校长虽然恼火,却很冷静。他罚麦克劳德画两张解剖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狗的骨骼结构图。正是这个包含理解、宽容和善待心怀的“惩罚”使小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因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走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这位校长教育方法灵活,施爱的方式很独特。如果他也像一般教师那样狠狠地批评、体罚麦克劳德,不仅可能埋没一个人才,而且很可能造就一个流氓。难怪陶行知先生提醒教师们要注意:“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两位教育大师闪烁着人格魅力的爱心!他们高超的教育艺术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他们用宽容的爱心濯亮学生的心泉,为呵护学生的自尊构筑平台;他们精心设置了智慧的教育场景,使学生感受到一种体贴入微的“人文阳光”;他们善于把握教育艺术,注重引导学生的自我教育,使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矫正自己、发展自己的强烈愿望。这正所谓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难道这不正是“南风效应”典型而又最佳的体现吗?我们为教育大师朴素亲切、不露痕迹而春雨润物般的教育心智所敬佩、折服!

“爱”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爱”是一把双刃剑。君不见,成人情感世界由爱生恨、爱恨交织,演绎了多少悲欢离合。爱是不能忘记的,恨也是不能忘记的。同样,教师对学生的爱也可能造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要想让爱能够成为唤醒、激励、发展学生的力量,每个教师就要努力学习教育大师高超的教育艺术,积极发挥“南风效应”,把握好教育方法;老师要善于做“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老师的教育要化作和煦温柔的春风,让学生的心灵沐浴明媚春光。让教育之爱闪耀智慧的

篇3:闪耀教育智慧的职业之爱

一、一切爱的归宿都是“接受”

付出关爱不是目的, 关键是让学生感受到爱、得到爱。美国教育哲学家内尔·诺丁斯曾于2002年提出一个“关怀公式”:“1.A关心B;2.A发出与1相符的行为;3.B承认A关怀B。”[1]可见, 付出是源头, 是基础, 而感受和接受才是目的和归宿, 关爱者发出的关爱行为完成于被关爱者的接受。

加拿大著名后现代教育学家大卫·杰弗里·史密斯这样描述这种理想境界:“爱世界、爱他人、爱自己的学生, 意味着与他们保持这样一种交往关系:不是事先决定好怎样让他们成为我希望的样子, 而是以这种方式接受他们——接受我们对于彼此的局限性, 而不是只是想象中的可能性。惟其如此, 我们才能达到共享的真理。教育关怀应在以下动态系统中表达出来:既拥抱世界, 又放任世界, 在这种拥抱世界和放任世界的状态中重新发现自我, 这样, 师生之间相互引导, 臻入成熟, 相互贡献各自的才干, 而决不能预先设定一个‘永久’的结构。”[2]

长久以来, 对教师而言, 提及学生, 首先考虑的不是如何接受, 而是如何改造, 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造。因为要改造, 我们就必然会预先设定一个“结构”, 它诠释着我们对学生未来成长的设计和期望。在这个“结构”中, 只有约等于束缚的畸形关爱, 却没有更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放手之爱”。之所以说这种关爱是畸形的, 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 只有关爱的动机和行为, 但却没有得到被关爱者的理解和接受, 也无法使被关爱者获得成长和发展。

教师关爱具有普遍意义, 它应该渗透在与学生所有的交往中, 发生在每一个不经意的瞬间。它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 对生命状态的尊重, 对生命尊严的尊重。它不再是“精神教化”, 而是触动、激发和感染, 不再以权威者的姿态, 居高临下地代替学生选择, 而是引导、展示, 尊重学生选择的自由。懂得这样关爱的教师, 他们会关注学生的命运, 关心学生未来的幸福和当下的幸福。他们会欣赏每个学生的个性, 倾听和尊重他们的需要和向往, 给予他们选择的权利, 不再标准化、模式化的造就学生。而要付出这样的关爱, 只有教师自己先去“被工具化”, 获得自由的身心之后, 才能对学生实施关爱, 才能不再去“改造”学生, 从而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

抛弃“改造”, 选择“接受”。接受的是彼此的局限性。范梅南说:“你应该理解他的情境, 这种表达方法并不只是指我们必须要考虑与一个人的位置相关的所有事实与因素 (位置、条件、环境) ——这尤其意味着我们必须要从另外一个人存在的角度来理解情境。”[3]也就是说, 作为一名懂得关爱的教育者, 应当学会站在接受者的角度去思考。

二、关爱需要智慧

经常会有一些教师抱怨自己如此爱教育, 如此爱学生, 但是学生学习却不认真, 不懂得回报老师。笔者认为, 在教育活动中, 最终起作用的不是教师爱学生, 而是学生爱教师, 正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关爱学生除了用心, 还需要智慧, 懂得教育的成功需要赢得学生的爱。

1. 克制是一种智慧之爱

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学习进步, 积极成长, 因此很多教师都会抱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 急于求成。教师们按照自己的“加速度”和“作用力”去“帮助”学生, 时时监督, 刻刻教导, 而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智慧的教师应该懂得克制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财富。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 有些事情他们是有潜力完成的, 也许他们做得有些慢, 或者会出一些小差错, 这时教师们需要用耐心来替代急躁, 用等待来替代干预。“克制的一种特别之处在于忍耐, 能够沉着平静地等待”。“耐心能够让教育者将孩子与其成长和学习所需的时间协调起来。当期望和目标被确定在一个恰当的层次上, 耐心就会使得我们在期望和目标尚没有完成, 尚需要更多时日或需要尝试其他的办法的时候, 不着急, 不放弃努力”。[3]

克制意味着教师于学生的作用半径不宜过大, 因为教师的作用半径过大, 必然带来学生自由空间的缩小。许多教师总是觉得非常委屈, 因为他们自己是真心爱学生的, 一切都是为学生好, 而学生的各方面表现却总是不尽人意。其实, 学生获得多大的自由天地才可能有多大的成长空间和成长可能。对于学生的成长,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要做到“六大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 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 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 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巴, 使他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 使他能接触大社会;解放孩子的时间, 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5]

2. 尊重是一种智慧之爱

尊重在于把学生看作是主体——学习的主体、成长的主体, 而要做到真正尊重学生, 首先要理解。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与学生相处, 不能用成人的视角看待学生的每一次体验, 尽管有些“体验”在教师看来几乎是不可思议的, 对他们首先保持体谅的态度, 而不是简单地批评和审查他们的行为。“对孩子的经历保持开放, 意味着努力避免用一个标准和传统的方式来处理情况。这里的思想开放意味着一个人试图从成人 (老师和父母) 以外的角度来看待孩子的经历。”[3]其次, 是师生间能够平等交流, 绝非俯视和仰视。教师在学生面前的“庞然大物”形象有所降低, 学生对教师不害怕、不畏惧, 能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和爱护, 这样就能更勇敢地表达自我并与教师交流。再次, 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 利用现有经验, 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经历+思考=成长”。尊重学生, 才能体会学生每一次经历的意义, 才能尊重他们是成长的主体, 同时引导他们在经历之后学会思考和反思, 从而让他们实现真正的自我成长。

3.“无痕”是一种智慧之爱

“无痕”意味着关爱学生无须要轰轰烈烈, 无须要人尽皆知。教师应该具有这样一种职业敏感性, 即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敏感。每个学生在生理、心理、智力或家庭环境等方面都各有差异, 当一些学生在某些方面出现欠缺的时候, 教师不能够公开这种差异, 渲染对他们的特殊关心, 因为我们应该懂得学生的隐私和自尊心需要被保护。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 每个学生都渴望被关注, 渴望得到别人, 特别是老师的肯定和欣赏。这种肯定和欣赏能唤起学生的自信, 激励他们成为越来越出色的人, 而这样的关注, 必定是真诚的, 真诚的前提是你必须把学生放在与其他学生、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来对待。否则, 尽管愿望是美好的, 却始终站在“救助者”的立场上把学生看作一个弱点很多的人, 被关注的学生反而会强烈地感受到自己的与众不同。因此, 教师出于善意的关注, 有时候对学生来说, 却是另外一种不公平。对于学生要无痕地关爱, 它应该是被体验到、被感受到, 而不是被看到、被宣传到的, 我们没有必要也没有理由把关爱挂在嘴上、刻在脸上。

4.“优视”是一种智慧之爱

“优视”即懂得用优势视角看待学生。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目标普遍是“贪大求全”的, 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在各方面毫无偏颇的发展, 正所谓“全面发展”。但事实上, 每个学生的生命都应该能诠释出不同角色的意义, “人才”不一定是“全才”。为了实现其全面发展, 有时付出的代价往往更大。其实, 每个学生都像是停在天平中央的圆球, 天平的每端都有四个砝码, 一端是胜任力、爱心、乐群和贡献;另一端是反常、紊乱、违法、危险。成人们从哪边引导孩子, 孩子就会向哪端倾斜。教师应该懂得用优势视角去看待学生, 学会有效利用学生的“缺点”。事实上, 学生身上的很多缺点至多不过是“营养不良的优点”。一个简单的例子:胆小对于战士而言, 显然是缺点, 但是对于司机而言, 应该是个优点。缺点在不同的人身上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没有哪一个学生是绝对“暗淡”的。教师们与其刻板地矫正其眼中学生的种种“暗淡”, 不如转变一个视野, 让学生的缺点在某种角色下“闪光”, 从而使他们按照属于自己的轨迹积极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侯晶晶, 朱小曼.论基于关怀式道德教育的道德学习[J].当代教育科学, 2005 (4) .

[2]大卫·杰弗里·史密斯.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M].郭洋生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29.

[3][4][6]马克思·范梅南.教学机智[M].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97, 198, 202.

篇4:闪耀教育智慧的职业之爱

政府:为职业艺术教育搭建平台

我国的艺术职业院校大多成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戏曲、舞蹈、音乐专业为主,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社会急需的艺术人才。戏曲表演艺术家刘长瑜、孙毓敏、朱世慧、程彩萍,舞蹈表演艺术家白淑湘、贾作光、陈爱莲,女高音歌唱家李谷一、男高音歌唱家聂建华,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等都是由艺术职业院校脱颖而出,走向艺术的高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艺术职业院校不断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的结构,拓展办学渠道,形成了涵盖中等艺术职业教育、高等艺术院校附中、高等艺术职业教育等多层次以及国办、合办、民办等多种形式的艺术职业教育格局,初步摸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职业教育之路。歌唱家张也、吴碧霞、李琼、金波、张燕,演奏家吕思清、郎朗、李云迪、唐俊乔等一大批优秀人才成为活跃在当今文艺舞台上的中坚力量。

半个多世纪里,艺术职业教育不仅为我国文化建设培养和造就了大批专业人才,而且以其独特的优势直接参与艺术生产实践,为文艺繁荣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其中,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创作的民族舞剧《一把酸枣》入选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参与创排的音乐剧《五姑娘》获得专业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大奖,湖北艺术职业学院参与创作的舞蹈诗《家住长江边》在“全国歌舞杂技主题晚会展演”中获得一等奖。

文化部教科司教育处处长牛耕夫表示,文化部、教育部、共青团决定联合举办此次“艺术职业教育展演活动”,共同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以此总结艺术职业教育走过的道路,展现艺术职业院校的风采,表达广大师生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的喜悦心情,赢得全社会对艺术职业教育的关注。

师生:这个平台很有意义

展演着重突出艺术职业教育特色,具有代表性、地域性、学术性、示范性。充分弘扬传统文化,彰显民族文化精神。活动汇集了来自全国33所艺术职业院校的优秀剧目,分舞蹈、音乐、戏曲、戏剧四大类。展演活动包括戏曲专场、民族器乐、声乐专场、舞蹈专场、交响乐芭、蕾专场、音乐剧专场共5台节目,每个节目各演两场。以7月13日晚在长安大戏院举行的京昆戏曲专场作为开幕式演出。

戏曲专场侧重展示京剧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人才培养成果,创新性地把课堂搬上了舞台,使观众既看到前台具有专业水平的演出,同时又了解后台的整个戏曲人才培养过程;民族音乐专场精选了民族器乐、民族声乐教育中涌现出的新人新秀和精品力作,代表了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水平,专场演出覆盖面广,地域色彩浓厚;舞蹈专场中的节目,由文华艺术院校奖“桃李杯”舞蹈比赛的获奖节目中精选而来;交响乐芭蕾专场以古典芭蕾舞、现代芭蕾舞、中国芭蕾精品、交响乐、室内乐、小提琴独奏、大提琴、钢琴与乐队构成展演形式。演员多为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得突出成绩的青少年艺术人才。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投资创作的音乐剧《同一个月亮》受邀参演。《同一个月亮》由该院师生独立创作演出,是艺术职业院校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成功尝试。

我国9所音乐学院附中组队,黄河、沈诚、唐俊乔、吴碧霞、何荣、杨洋、刘顺、马向华等音乐家积极参与到此次展演中来。青年笛子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教师唐俊乔带领该校10多位学生参演,并于7月21日登台演奏独奏作品《早晨》。唐俊乔对记者表示,虽然作为演奏家,她与全国各地观众的交流机会很多,但是作为一名教师,这种与兄弟院校的横向交流却不太多,很珍惜这个机会。在她心中,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就像初生的太阳,是一个人艺术之路的起点,必须扎实前行,作为教师更应小心呵护学子。《早晨》是唐俊乔的老师赵松庭名作,这首传统曲目也反映着唐俊乔在附中以教授传统曲目为主的教学特色。

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副校长黄河对展演倾注了很多心血,因为附中承担着交响乐芭蕾舞专场的重头戏和民族器乐声乐专场部分演出。黄河大加肯定展演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推动作用:“通过展演,可以与兄弟院校接触,使教学与舞台实践紧密结合,开阔师生眼界和思路,培养起向他人学习的态度。而且,由于展演是全方位的艺术展示,对于向全社会推广高雅文化有积极作用,同时提醒我们教学不仅要教学生技术,还要考虑舞台、市场,怎样走入社会等新的课题。”黄河也于21日晚演出了由他本人作曲的扬琴与电子管风琴之作《黄土情》,一首描写西北风土人情,饱含质朴、坚韧情韵的乐曲代表的是中职教育领域里教师们不懈的努力。

上一篇:在整改方案实施中重点安全措施下一篇:《绝句》公开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