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财金融学硕怎么样

2024-05-03

东财金融学硕怎么样(共4篇)

篇1:东财金融学硕怎么样

本人12年报考了东北财经大学的会计学专业,经过初试复试侥幸被录取,在考研期间也经常在论坛里借鉴学长学姐的经验,如今成功考取,本人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回馈论坛,希望能给以后的学弟学妹提供尽可能的帮助。

首先,我想说的是,东财真的是一个很公平的学校。许多人担心由于自己的本科就读学校不知名而在复试时会遭到不公平待遇,这个问题在东财是绝对不存在的,只要你的初试成绩过关,复试中老师是完全根据你的复试表现来给你打分的,和你的本科院校无关。

其次,关于跨考的问题也是令许多同学迷茫的一个问题。我不是跨考生,本科所学专业就是会计,但是在复试的过程中,接触到了好几个跨考东财会计专业的女生,她们本科所学的专业和会计完全没有关系,但是她们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成功考到了东财会计专业。对于她们而言,东财的专业课是个难题,但是看了看她们复习过的课本,我真的被感动了,每本书应该都被翻了好多遍,而且她们看书看的特别仔细,每一个小的知识点都被标记的很明显。所以,只要肯付出努力,跨考也肯定能成功。

最后,说说我自己的复习过程吧,论坛里好多考研能人已经把自己的成功经验分享给大家了,都是很受用的,所以我就简单的说一下自己的考研过程吧。

我是从11年的三月份开始准备考东财的。当时是大三上学期,课还比较多,而且大部分是专业课,所以我没有为了考研复习而逃课,不过课下的大部分时间就都贡献给了自习室了。还有一点,本人辅导班只报了一科政治,数英没有报班,所以课余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安排了。

先说说数学吧。我的数学算是很一般,所以数学安排的复习时间很长,从3月份开始一直到考研,我每天上午都只看数学,大概每天3个半小时吧。首先,我买了一套启航11年的数学讲义(包括基础和强化),我的第一阶段的复习是课本和讲义配合着进行的,看一章课本,然后就做一章讲义上的题(先做基础后做强化)。其中课本上的例题是看的,没有动笔做,但是讲义上的每一个题(含例题和练习)都是自己拿笔一个一个做的,并且对一些有价值的题做了标记。弄完了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部分,大概就要期末了,这时候考研就稍微放了放,开始期末考试。暑假是在学校度过的,也是坚持每天上午看数学。从暑假开始做的李永乐的复习全书,这一阶段的复习是这样进行的,先是看讲义上这一章标记过的那些题,亲自动手做,然后做复习全书这一章的题,里面大量的例题都是自己一个一个做的,同样也做了标记。复习全书的第一遍我弄得很扎实,但也花费了很长时间,复习全书配着讲义弄完大概就10月中旬了。紧接着,又把复习全书做了一遍,特别简单的略过了,大部分题还是自己认真动手做的,做完了就11月底了。从12月份开始做真题,一天一套,大概做了两遍多。这就是我的数学复习,我比较注重把一本书做透,所以考研只用了课本+讲义+复习全书+真题,可能这样做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这种复习方式还是我自己比较喜欢的。最后,我的数学是123分,虽然不多,但对于一个数学很烂的人来说已经感到很满足了,希望大家不要笑话我啊。

再说说英语吧。我的英语应试水平还算比较可以,所以我从没有担心过英语被卡,而且英语的复习也没有占用我太多时间。我是一个不爱拿着单词书背单词的人,从四六级到考研,我一本词汇书都没有用过。但是我平时比较喜欢查英语字典,从高中就这样,所以对于词汇,也算有点小积累吧。大三上学期,每天看一篇考研阅读,把所有不会的词语都查出来,重点在于阅读和分析句子结构,不在于做题,到这学期结束,大概做了90篇。之后从7月初到9月末几乎没有看英语。10月份开始做英语真题,我也没具体数做了几遍,当时就是一天做两个小时,能做多少做多少,不用卡时间,同样也是把所有的生词都查出来,就这样一直坚持到了考研。12月份,开始复习作文,背诵范文+自己写作,一定要自己写,没有什么捷径。考场上真的体会到了,阅读和作文是英语的关键,对于完型和新题型也要注重练习,但是对于翻译部分,我觉得还是不要下大工夫了,因为真的很难在翻译上得分。最后我的英语75分,还算令我满意,毕竟给我挤出了不少时间去看专业课和数学。

关于东财的专业课,真是个大难题,不过本人的专业课还算可以,所以才敢冒险报东财。在大二时,我报了一科注会的会计,并且侥幸通过,所以中财的复习对我来说就不是很有难度了。严格地说,我的专业课复习是从暑假开始的,当时还没有买东财的教材,不知道12年要考四本书,所以对于除中财之外的两科(审计和成本会计),审计的复习就成了第一位。为了复习专业课,我报了注会的审计和财管,暑假除了看数学之外的时间都在看注会的教材(这也就是暑假为什么没有复习英语的原因),一直到9月份考完注会。出来招生简章之后,专业课的复习就步入正轨了。对于中财,我没有做太多的练习,但是课本反反复复看了三四遍,每一个小的知识点都不放过。审计,我的重点则放在了做题上,由于之前注会的审计已经看的差不多了,所以没看东财的课本,直接做的配套的练习册,说实话,我到现在都没有把审计搞懂,所以对于练习册里的好多大题我都简单记忆了一下,有的时候真题和练习册里的题型很相似,所以这个方法虽然笨,但也有点用。成本会计,应该算是比较简单得了,在这一部分,我比较投机取巧,没有看最后几张的内容,估计不会考到,看了一遍书,配套着把练习册做了一遍,就ok了。管理会计,课本编的很繁琐,不过我还是很认真的把前10章看了两三遍,后面的章节没看,但考试时题出的很基础,而且有时候管理会计的题凭给出的条件和常识就能做出来,这部分不是难点。把所有的科目弄完之后,从12月份开始做专业课真题,把大题仔细做了两遍,之后又开始回归课本了。最后,专业课123分,还算可以吧。

关于政治,我就不说什么了,因为我实在没什么发言权,我本身就不喜欢这一科,所以到了11月份才开始看,连讲义都没有看完一遍,最后没办法,只能买了各个辅导班的押题来死记硬背,到了考场上选择题基本上都不会,那个惨啊,不过阿弥驼佛,今年的国家线出奇的低。我想告诉大家是,不要轻视政治的复习,政治得分并不是很难的事,千万别让政治拖后腿儿。

好了,要说的就这么多了,说的很没有思路,希望大家千万不要笑话啊

|转自|考研网

篇2:东财金融学硕怎么样

克鲁格曼于1991年获得克拉克经济学奖, 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的爱将,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货币危机、汇率理论、区域经济活动等, 也是萧条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者的代表。在过去10余年间, 他出版了近20本著作, 发表数百篇文章。保罗·克鲁格曼这次胜出, 爆了一个不算是“冷门”的冷门。从某种意义上说, 是美国这次华尔街金融海啸帮了他。因为诺贝尔奖往往是很关注世界现实和现实世界的——金融危机就是最现实的经济世界。无论有意还是无意, 金融危机都是克鲁格曼得奖的大背景。

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而健康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应该来自消费和技术进步。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 克鲁格曼就曾成功预言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他当时提出了所谓“亚洲奇迹”是“建立在浮沙之上, 迟早幻灭”;这一预言的成功, 奠定了克鲁格曼新生代经济大师的地位。克鲁格曼属于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学派, 但他具有以政府干预为宗旨的凯恩斯主义观点。

当年克鲁格曼对克林顿当选总统有极大的助力, 而今他是布什经济政策的激烈批评者, 他毫不客气地猛烈抨击扩大贫富差距的美国“保守主义运动”。对今天布什政府的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 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上撰文说是以“现钞换垃圾”。在布什即将下台、并有望成为“美国最差总统”的时节, 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克鲁格曼, 估计除了布什及其拥趸外, 全世界都很高兴。

我国翻译出版了克鲁格曼的多部经济学著作。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朱文晖翻译了他的《萧条经济学的回归》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 这是克鲁格曼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写成的一本的“分析性小书”, 语言平实。克鲁格曼从亚洲经济增长的实质下手分析, 认为亚洲取得了卓越的经济增长率, 却没有与之相当的卓越的生产率增长, 增长是资源投入的结果, 而非效率的提升, “是流汗得来的, 而不是出自智慧”, 即亚洲新兴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 是投资型的, 而非效率型的;既有先天不足, 又有后天失调。

克鲁格曼的《国际经济学》是当代国际经济学理论前沿的著作, 是世界上最流行的国际经济学教材之一, 更是美国许多知名大学的首选教材。他的《空间经济学》研究的是当代经济学中最激动人心的领域之一“空间经济”, 空间经济理论被视为不完全竞争与收益递增革命的第四次浪潮, 它为人们研究区位理论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方法。而更感性、更有意思的是新近出版的《美国怎么了?——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知》 (中信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 。

《美国怎么了?》是克鲁格曼作为当代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政治评论家的证明。全书共13章, 从“回首过去”到“镀金年代”, 从“60年代纷扰的繁荣”到“迎战不平等”, 潇洒书写了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知、感悟与建言。克鲁格曼是“媒体超级明星”中最出色的经济学家, 更是经济学家中最出色的“媒体超级明星”。在美国大选正酣之际, 他深刻揭露共和党的“阴谋”, 这本书可看作是“保守主义最后狂欢”之时自由主义的有力反击。

本书是他的最新力作, 从镀金年代的政治经济到布什年代的经济停滞, 书中回顾了将近一个世纪的美国历史。他认为, 婴儿潮时代美国中产阶级的成长, 受益于小罗斯福的新政;而今日经济的停滞, 是保守主义运动掌控美国政府的必然结果——他认为这两种方向的发展, 都“非自然演进”的结果。他充分揭示了保守主义运动对美国经济、社会和政治的不良影响;他主张政府的作用, 应当是维护好社会稳定和社会公正;他警醒世人不要冷漠对待社会经济不平等议题, 以致错失改革良机。作为一个自由主义者, 克鲁格曼的良知就是大胆责问:美国怎么了?!

篇3:东财金融学硕怎么样

虽然金融科技初创公司迅猛发展,但不太可能完全取代银行,因为它们实际上依赖现有的银行账户。然而,金融科技初创公司往往在缩小银行的盈利部分,让银行更难维持低利润服务。

银行也在用不同的方法应对金融科技初创公司,包括并购、投资、人才收购、达成合作、创业孵化器,不一而足。但是关注金融科技圈子就要懂得非银行老牌公司在如何应对金融科技井喷式发展的势头,如何通过广泛接触金融科技开发者、金融科技创业者和金融科技影响者,设法参与到其中。

“与银行一样,连金融科技界的非银行机构也面临来自初创公司的压力,不过明智的企业不会躲到洞里。相反,它们正在将威胁化为机遇。”LTP的联合创始人阿密特·戈尔(Amit Goel)说。

在银行与金融科技创业公司之间勉强的友谊中,投资者注入巨额资金,为金融服务赋予一种全新定义,而许多银行通过关闭分行,试图将这笔钱投入到新技术来削减成本。在着手启动这个战略时,银行多次尝试与金融科技初创公司合作,到目前为止屡试不爽。然而,在这场勉强的友谊和整个金融科技界缺少一些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几家非银行金融老牌公司正试图给这种“勉强的友谊”一个名分,另一些竭力向双方示好,以此扩展、创新以及以后伺机击败对方。

信用卡组织冻起来

万事达卡公司是竭力巧妙应对金融科技的非银行金融老牌公司之一,不断投资于金融科技初创企业。实际上,说到收购,它是信用卡组织当中动作最快的公司之一。万事达卡的金融科技战略一致侧重于移动支付、生物特征识别、支付鉴定和验证。万事达卡最近还宣布了全球创业孵化器Start Path的首批成员。

Start Path成立于2014年,旨在通过与早期阶段的初创公司合作,更迅速地发展壮大业务,从而帮助它们。初创公司可得益于万事达卡全球专家网络的知识库,接触万事达卡客户和合作伙伴,还能够在万事达卡自家的解决方案基础上进行创新。

美国运通创投是该公司为专为投资于金融科技及相关初创公司而设立的投资基金。最近,美国运通投资于有墨西哥版Square之称的Clip。Clip的第一个合作伙伴正是美国运通,Clip占墨西哥支付市场总额的30%,但在该国使用的大约3000万张信用卡和借记卡中只占有300万张。

Autonomous Research开展的一项调查表示,美国运通被受访者选为是技术变革导致的最大输家之一。众所周知,美国运通信用卡交易的交换费较高。Autonomous Research LLP的合伙人布赖恩·福伦说:“如果金融技术可以逐渐让交易减少摩擦、降低成本,收费最高的金融公司最不堪一击。”不过,这可能只是表面印象。在内部,这家信用卡巨头可能在规划强有力的战略举措。实际上,美国运通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投资比Visa来得还活跃。

除了金融科技外,美国运通还投资于以消费者为中心的非金融科技公司。这可能与高价值信用卡会员的价值主张有关。一个例子是,2013年美国运通投资了总部位于纽约的眼镜初创公司瓦尔比派克(Warby Parker)。瓦尔比派克公司提供的服务符合美国运通的目标受众的期望。借助这些非金融科技合作伙伴,美国运通也在努力为客户提供最佳的电子商务体验。

紧跟形势

纳斯达克一直被称为是“以科技股著称”的证券交易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获得了“老牌公司”的地位。现在,由于面临来自其他证券交易所的激烈竞争,为吸引下一个热门IPO,它在初创公司上市之前积极接洽。

如果纳斯达克仍沾沾自喜,可能会输给别人。那么,它采取了什么措施呢?通过联营,纳斯达克在旧金山的市场街设立了一个“创业中心”,承诺为早期阶段的初创公司创业人提供商业培训、指导和交流机会。原因何在?一个是近些年来,纳斯达克的主要竞争对手纽约证券交易所加大了接洽科技行业的力度,已吸引了推特(Twitter)等一些大名鼎鼎的创业公司:再有就是为了与以后可能IPO的私营公司建立起早期关系。

纳斯达克还收购了一家名为SecondMarket Solutions的公司,这家交易所让私营公司的新老员工可以将股票卖给条件合格的投资者。据后者称,由于许多公司保持私营性质的时间更久,二级市场越来越受欢迎。纳斯达克将通过这笔交易夯实自家的上市前平台。

纳斯达克还与Visa和Fiserv等投资者一起向区块链初创公司Chain投资3000万美元。

汤森路透这家收入达200亿英镑的研究和数据巨头涉足众多行业,包括金融服务、风险、法律、税务会计、知识产权、科学和媒体等市。2012年10月,汤森路透推出App应用解决方案,让金融机构和第三方开发者能够毫不费力地创建开拓性的市场监测和投资类应用程序。通过将汤森路透的内容资产与某家公司的客户账户数据及其他数据源无缝集成起来,汤森路透正试图帮助金融机构(和开发者)充分利用这些富有洞察力的数据,为客户带来差异化体验,同时降低开发成本、缩短上市时间。

解决方案推出3年后,为了应对大行其道的金融科技,该公司推出了App Studio,这是苹果面向金融科技开发者的金融版App Store。有了App Studio,开发者就可以构建在汤森路透的Eikon软件里面运行的应用程序,提供从图表工具到分析推特情绪的各种功能。

汤森路透的桌面平台全球主管阿尔伯特·洛杰科提到,他将金融科技的崛起视为威胁。“金融科技活动体现了我们客户的所有想法。他们渴望考虑如何充分利用云计算,如何重塑公司企业,这种需求切实存在。有许多监管法规,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变化,他们必须紧跟形势。我们的客户如今考虑公司结构的角度与仅仅几年前大不一样。”

如今,App Studio已经大受欢迎,汤森路透将这款产品视为每家金融机构都想要的一种基础平台,不管金融科技领域的发展是兴盛还是衰落。

另外还有许多老牌公司,比如西联汇款(Western Union)、彭博社和维萨,正全力进入银行与金融科技初创公司之间“勉强的友谊”这一地盘。

篇4:东财金融学硕怎么样

金融科技初创公司的迅速崛起,似乎给舒舒服服晒太阳的银行投去了一点阴影。随着支付技术日趋发展,金融科技初创公司在为消费者简化理财方面更富有想象力。

虽然金融科技初创公司迅猛发展,但不太可能完全取代银行,因为它们实际上依赖现有的银行账户。然而,金融科技初创公司往往在缩小银行的盈利部分,让银行更难维持低利润服务。

银行也在用不同的方法应对金融科技初创公司,包括并购、投资、人才收购、达成合作、创业孵化器,不一而足。但是关注金融科技圈子就要懂得非银行老牌公司在如何应对金融科技井喷式发展的势头,如何通过广泛接触金融科技开发者、金融科技创业者和金融科技影响者,设法参与到其中。

“与银行一样,连金融科技界的非银行机构也面临来自初创公司的压力,不过明智的企业不会躲到洞里。相反,它们正在将威胁化为机遇。” LTP的联合创始人阿密特·戈尔(Amit Goel)说。

在银行与金融科技创业公司之间勉强的友谊中,投资者注入巨额资金,为金融服务赋予一种全新定义,而许多银行通过关闭分行,试图将这笔钱投入到新技术来削减成本。在着手启动这个战略时,银行多次尝试与金融科技初创公司合作,到目前为止屡试不爽。然而,在这场勉强的友谊和整个金融科技界缺少一些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几家非银行金融老牌公司正试图给这种“勉强的友谊”一个名分,另一些竭力向双方示好,以此扩展、创新以及以后伺机击败对方。

信用卡组织冻起来

万事达卡公司是竭力巧妙应对金融科技的非银行金融老牌公司之一,不断投资于金融科技初创企业。实际上,说到收购,它是信用卡组织当中动作最快的公司之一。万事达卡的金融科技战略一致侧重于移动支付、生物特征识别、支付鉴定和验证。万事达卡最近还宣布了全球创业孵化器Start Path的首批成员。

Start Path成立于2014年,旨在通过与早期阶段的初创公司合作,更迅速地发展壮大业务,从而帮助它们。初创公司可得益于万事达卡全球专家网络的知识库,接触万事达卡客户和合作伙伴,还能够在万事达卡自家的解决方案基础上进行创新。

美国运通创投是该公司为专为投资于金融科技及相关初创公司而设立的投资基金。最近,美国运通投资于有墨西哥版Square之称的Clip。Clip的第一个合作伙伴正是美国运通,Clip占墨西哥支付市场总额的30%,但在该国使用的大约3000万张信用卡和借记卡中只占有300万张。

Autonomous Research开展的一项调查表示,美国运通被受访者选为是技术变革导致的最大输家之一。众所周知,美国运通信用卡交易的交换费较高。Autonomous Research LLP的合伙人布赖恩·福伦说:“如果金融技术可以逐渐让交易减少摩擦、降低成本,收费最高的金融公司最不堪一击。”不过,这可能只是表面印象。在内部,这家信用卡巨头可能在规划强有力的战略举措。实际上,美国运通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投资比Visa来得还活跃。

除了金融科技外,美国运通还投资于以消费者为中心的非金融科技公司。这可能与高价值信用卡会员的价值主张有关。一个例子是,2013年美国运通投资了总部位于纽约的眼镜初创公司瓦尔比派克(Warby Parker)。瓦尔比派克公司提供的服务符合美国运通的目标受众的期望。借助这些非金融科技合作伙伴,美国运通也在努力为客户提供最佳的电子商务体验。

紧跟形势

纳斯达克一直被称为是“以科技股著称”的证券交易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获得了“老牌公司”的地位。现在,由于面临来自其他证券交易所的激烈竞争,为吸引下一个热门IPO,它在初创公司上市之前积极接洽。

如果纳斯达克仍沾沾自喜,可能会输给别人。那么,它采取了什么措施呢?通过联营,纳斯达克在旧金山的市场街设立了一个“创业中心”,承诺为早期阶段的初创公司创业人提供商业培训、指导和交流机会。原因何在?一个是近些年来,纳斯达克的主要竞争对手纽约证券交易所加大了接洽科技行业的力度,已吸引了推特(Twitter)等一些大名鼎鼎的创业公司;再有就是为了与以后可能IPO的私营公司建立起早期关系。

纳斯达克还收购了一家名为SecondMarket Solutions的公司,这家交易所让私营公司的新老员工可以将股票卖给条件合格的投资者。据后者称,由于许多公司保持私营性质的时间更久,二级市场越来越受欢迎。纳斯达克将通过这笔交易夯实自家的上市前平台。

纳斯达克还与Visa和Fiserv等投资者一起向区块链初创公司Chain投资3000万美元。

汤森路透这家收入达200亿英镑的研究和数据巨头涉足众多行业,包括金融服务、风险、法律、税务会计、知识产权、科学和媒体等市。2012年10月,汤森路透推出App应用解决方案,让金融机构和第三方开发者能够毫不费力地创建开拓性的市场监测和投资类应用程序。通过将汤森路透的内容资产与某家公司的客户账户数据及其他数据源无缝集成起来,汤森路透正试图帮助金融机构(和开发者)充分利用这些富有洞察力的数据,为客户带来差异化体验,同时降低开发成本、缩短上市时间。

解决方案推出3年后,为了应对大行其道的金融科技,该公司推出了App Studio,这是苹果面向金融科技开发者的金融版App Store。有了App Studio,开发者就可以构建在汤森路透的Eikon软件里面运行的应用程序,提供从图表工具到分析推特情绪的各种功能。

汤森路透的桌面平台全球主管阿尔伯特·洛杰科提到,他将金融科技的崛起视为威胁。“金融科技活动体现了我们客户的所有想法。他们渴望考虑如何充分利用云计算,如何重塑公司企业,这种需求切实存在。有许多监管法规,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变化,他们必须紧跟形势。我们的客户如今考虑公司结构的角度与仅仅几年前大不一样。”

如今,App Studio已经大受欢迎,汤森路透将这款产品视为每家金融机构都想要的一种基础平台,不管金融科技领域的发展是兴盛还是衰落。

另外还有许多老牌公司,比如西联汇款(Western Union)、彭博社和维萨,正全力进入银行与金融科技初创公司之间“勉强的友谊”这一地盘。

上一篇:c与java对照总结下一篇:学习电子制作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