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问题试卷

2024-05-04

搭配问题试卷(通用8篇)

篇1:搭配问题试卷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课——搭配问题教学案例《搭配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课——搭配问题

第112页例1及练习中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搭配现象,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数学活动,提出不同的搭配方案。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符号化思想,以及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搭配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怎样搭配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实录: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带同学们进入数学广角,板书课题。

二、探究搭配方法

1.尝试猜想。

老师来北京出差一个星期,带了两件衣服和三件裤子,每天想有不同德穿法做得到吗?

2.思考讨论。

(1)引导思考:用2件上衣和3条下装搭配,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用你适合的方法表示出来。

(2)动手操作搭配。

(3)交流展示汇报:现在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用什么方法记录的?请不同表示方法的学生在实物投影上展示说明,其他学生评价。

3.预设学生的方法可能有:(1)数字表示;(2)文字表示;(3)符号或图形表示:(4)计算。

4.观察比较

(1)刚才我们展示了这么多表示办法,你觉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小结:经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发现,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先定衣服,再配下装,第一件衣服可以配3天下,第二件衣服又可以配3天下装,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另一种方法是先定下装,再配衣服,第一条下装可以配2件衣服,第二条下装也可以配2件衣服,同样地第三条下装又可以配2件衣服,一共也是6种搭配方法。可见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课件演示)

(2)刚才同学们还想出了这么多记录的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三、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1.早餐老师的早餐饮料有:牛奶、豆浆。点心有:蛋糕、油条、饼干。知能吃一种饮料和一种点心,能有几种吃法?

学生独立尝试、汇报评价,教师连线。

2.拍照

公园里有三个女同学和三个男同学拍照合影,每次只能拍一男一女,现在只有10张胶圈够用吗?(学生讨论,汇报)

3.做一做,拉一拉,组成两位数,有多少种?

十位有2、4、9.;个位有3、6、8。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学反思

广西南宁市武鸣县城厢镇城东小学:覃京梅

这节课总的来说是一节成功的课,本节课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并且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渗透数学思想,围绕这一目标要求进行了实践,教师总设计与教学过程都符合学生的年龄段特点。同时也在教学实践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下面结合本节课教学的情况进行反思。

一、注重学生人人参与课堂。让学生亲自动手摆图片,连线搭配裤子和衣服,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在探索解题方法上,通过人人参与得到方法,学生对知识记忆更加深刻,符合数学教学教程。

二、用好教材,教学内容生活化

这节课的例题是“搭配衣服”,是孩子的生活实际。内容取材于生活,创设了——“衣服搭配——早餐搭配——数字搭配一系列活动,学生学得有趣,同时每一项活动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的,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寓教于乐于生活实际,学生学得轻松有趣,而且符有经验。

三、数学是现实生活的升华,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数学与生活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但数学,却又高于生活。它是生活的升华,是现实生活的智慧结晶。早餐的搭配、衣服的搭配是学生身边经常接触到的,通过这几个活动,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引领学生在对现实生活现象的分析与总结中学会数学思考与解结问题。

四、给学生充足的探究空间也是这节课的亮点。

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摆一摆”、“连一连”、“写一写”、“画一画”、“猜一猜”等数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合作,感悟了新知,发展了数感,体验了成功,获取了数学活动经验,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五、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这节课的一道风景。在解决有几种方法时。教师的提问让学生对知识探究程度,由浅入深,层层替进。能根据这节课的知识重点、难点设计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并在课堂上灵活槌问和反问做补助,使得课问题明白。如:在理解方法上通过“为什么?,还有吗?,你是怎么想?,如何配?”等等让学生叙述想法,使学生思维和语言各方面都得到促进和发展,对新知识的接受迎韧而解了。

六、师生民主平等。教师能“三带”进课堂并展现的淋淋尽致。微笑和情感,教师整节课面带笑容,偶尔抚摸学生的头,学生很有亲确感,很喜欢和着个老师交流。激励性和竟争性,灌穿整节课,跳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热闹。

七、练习设计科学合理,适合学生的生活实悉,形式多样,不单调,学生兴趣十足,越练越上劲,越练效果好,白练不烦。在讲评中也能做到精讲多练。

总之,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理解搭配的思想方法。然而,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问题:

1.教师设计这节课时没能充分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设计学生兴趣的童话

故事情节来展开,如果分四个步来上课:美羊羊要去参加一个约会,妈妈给她准备了衣服和裤子——穿好衣服后,妈妈给她准备了早餐——吃完早餐,来到公园门,要破解密码门——进入公园拍照,栓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这样学生会更感兴趣。教学环节会步步相扣,步步汲引学生的小眼睛。整节课效果会更好。

2.教师在给学生展示作品时如果能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说说自己的想法,也让别的同学家以理解会多好。这样就会照顾到学困生,使学生的语言也得到发展。

3.让学生针对自己的情况,用优化的方法解结问题,对与农村的教学来讲,能照顾到基础薄弱的学生,应用最简单的方法,使学困生得解题思路更清晰,更好记,易于理解。

4.总结太过于简单,如果能让学生结合生活,进行联系会多好。

5.部分学生间出现的错误信息,没有充分展开,造成很多的生成资源被浪费。

教案修改:数学广角课——搭配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12页例1及练习中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搭配现象,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数学活动,提出不同的搭配方案。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符号化思想,以及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搭配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怎样搭配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带同学们进入数学广角,板书课题。

二、探究搭配方法

1.尝试猜想。

美羊羊要去约会妈妈准备了两件衣服和三件裤子,她想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有多少种不同穿法呢?

2.思考讨论。

(1)引导思考:用2件上衣和3条下装搭配,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用你适合的方法表示出来。

(2)动手操作搭配。

(3)交流展示汇报:现在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用什么方法记录的?请不同表示方法的学生在实物投影上展示说明,其他学生评价。

3.预设学生的方法可能有:(A)数字表示;(B)文字表示;(C)符号或图形表示:(D)计算。

4.观察比较

(1)刚才我们展示了这么多表示办法,你觉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小结:经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发现,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先定衣服,再配下装,第一件衣服可以配3天下,第二件衣服又可以配3天下装,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另一种方法是先定下装,再配衣服,第一条下装可以配2件衣服,第二条下装也可以配2件衣服,同样地第三条下装又可以配2件衣服,一共也是6种搭配方法。可见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课件演示)

(2)刚才同学们还想出了这么多记录的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5.感知提升

如果带4件衣服,3条下装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如果5件衣服,4 条下装呢?6件衣服,6条下装呢?

三、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穿好衣服,美羊羊

妈妈给她准备了一份早餐)

1.美羊羊的早餐饮料有:牛奶、豆浆。点心有:蛋糕、油条、饼干。只能吃一种饮料和一种点心,能有几种吃法?

学生独立尝试、汇报评价,教师连线。

2.美羊羊和朋友们来到公园要破解密码门才能进园。做一做,拉一拉,组成两位数,有多少种?

十位有2、4、9.;个位有3、6、8。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3.拍照

美羊羊来到公园里两个女同学和三个男同学拍照合影,每次只能拍一男一女,现在只有10张胶圈够用吗?(学生讨论,汇报)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你能用它来解决那些生活中的例子?

篇2:搭配问题试卷

1、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基础,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教师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服装搭配、早餐搭配、选择路线,组字练习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练习活动,便于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思考当中来。

2、创设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服装搭配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动手搭配学具,在组内交流好的搭配顺序,给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便于学生抽象出连线的方法。

3、教师的启发语言很有思考的价值。

当学生讲解完服装的搭配方法后,教师预设到学生会感觉这样表达很麻烦,及时启发,有没有别的方法呢?聪明的孩子马上会想到连线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用连线的方法表示时,又先引后放。如:你想不想试一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板演,再一次展示出他的有序思考。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随即教师引导学生找到了计算的方法,从而实现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度。

4、注重方法的总结。

无论从服装的搭配还是组字练习,教师都注重总结方法:先确定一个不变的,在进行有序搭配。

5、从始至终,教师都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时间让他们进行操作、表达,很有耐心,学生感觉不到紧张,学得比较轻松。

篇3:搭配问题试卷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过程,教学总结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使学生在数学生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培养学生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二、教材分析

“数学广角———搭配问题”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教学内容,学生在二年级已经接触过这一数学知识,但与二年级上册教材相比,本册教材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难度又有所提高。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是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因此,设计突出向学生渗透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由于其思维方法的新颖性与独特性,学习时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不仅是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有兴趣去数学乐园玩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数学广角》中的问题,共同感受数学带给我们的乐趣。板书:数学广角———搭配问题。今天数学王国的小精灵聪聪也来到了咱们的课堂(课件出示图片),聪聪想选一套衣服,可是她有很多件衣服,不知怎样穿?(课件出示:2件上装、3件下装图片),你能帮帮她吗?聪聪有几种穿法?

(设计意图:揭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探究体验

1.探究活动———搭配。(1)提出问题:聪聪有2件上装,3件下装,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2)学生观察,尝试搭配。(3)小组合作,实践验证。(4)展示汇报,整理结果。(5)观察比较,总结方法。(6)归纳记录方法。

提问:用什么记录方法能一眼看出有6种搭配?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1)文字法:第一件上装和第一件下装,第一件上装和第二件下装,第一件上装和第三件下装,第二件上装和第一件下装,第二件上装和第二件下装,第二件上装和第三件下装。(2)画图法:(学生画出搭配的衣服草图)。(3)符号法:A1、A2表示上装,B1、B2、B3表示下装,A1B1、A1B2、A1B3、A2B1、A2B2、A2B3。(4)连线法:(一件上装分别连三件下装,一共是6种)追问:这几种记录的方法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再问:看来有顺序地连一连、排一排能帮助我们不重复、不遗漏地把所有的搭配方法找出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像我们刚才说的穿衣服时要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就一定要有顺序地排列。(板书:有顺序地排列)提出问题:你认为这几种有序地搭配,哪一种记录更简单?引导感受:连线的方法能一眼看出一共有6种搭配,一件上装搭配三件下装就是一个3,2件上装就是2个3。算式:3+3=6(种)或2×3=6(种)或3×2=6(种)追问:如果有3件上装呢?(3个3就是9种)4件呢?(4个3就是12种)5件呢?……板书:上衣的件数×下衣的件数=搭配的种数。

实践应用。同学们帮小精灵聪聪解决了衣服的搭配问题,接下来聪聪要吃早餐了,有几种吃法?课件出示教材P115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得出6种。(设计意图:通过尝试搭配、思考讨论、实践验证、展示汇报、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探究搭配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实践、善于总结,通过比较,找出区别,在区别中优化策略,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获得数学思想。)

2.探究活动———排列。(1)实践操作:同学们真聪明,为了鼓励同学们学好数学,聪聪带大家来到了数学乐园,特地为大家介绍三位数字朋友,分别是:9、7、3我们可以用它们摆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请同学们运用手中的卡片,动手摆一摆,师巡视,并参与小组活动。(2)汇报交流:你们是怎样排列的?(3)展示提高:谁能到前面展示一下,并说明你是怎样做到不遗漏、不重复的?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973、937%%%793、739%%%379、397

追问:你发现了什么?用算式怎么表示?(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自己找出答案,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活动操作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学习中应用。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气氛中,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探究,总结方法。)

(三)运用方法,解决简单搭配问题

1.师:咱们穿衣服、吃早餐、数字中都有搭配,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搭配?解决搭配问题要注意什么?

2.出示问题:课件出示教材P115第二题学生独立解答。

3.现场拍照:现在聪聪和明明要和咱们班的小朋友拍照,谁愿意?请出3位小朋友,按一定的顺序拍照,电脑出示结果。追问:如果和4个小朋友拍照,应照几张?

4.排列汉字:“辣、不、怕”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设计意图:利用相机和多媒体课件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鼓励学生把数学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选择最佳方案解决实际问题,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与语文学科结合,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搭配理念也可以拓展到其他学科。)

四、总结交流,反思提升

篇4:用乘法解数字搭配问题

例1 用1、3、5、7这四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分析与解】这是一个较简单的数字搭配问题,它与数字的排列顺序有关,属于排列问题(组合问题与顺序无关)。为了防止重复或遗漏,一般通过有序地分析找答案。可以按从大到小,从高位到低位的顺序,通过分类列举求解。

(1)百位上是7的三位数,通过逐一列举可以得到:753、751、735、731、715、713,共6个。

(2)百位上是5的三位数有:573、571、537、531、517、513,共6个。

(3)百位上是3的三位数也有6个,分别是375、371、357、351、317、315。

(4)百位上是1的三位数也有6个,分别是175、173、157、153、137、135。

所以,用1、3、5、7这四个数字,可以组成6=24(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像这种数字搭配问题,也可以用乘法原理巧解。乘法原理:用几个数字组成不同的三位数,要分三步,第一步确定百位上的数字,有m1种不同的方法;第二步确定十位上的数字,有m2种不同的方法;第三步确定个位上的数字,有m3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可以组成的不同三位数一共有m1譵2譵3个。

回头看上题,用4个数字组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分三步:(1)确定百位上的数字,可以从4个数字中任选一个,有4种选法;(2)确定十位上的数字,可以从剩下的3个数字中任选一个,有3种选法;(3)确定个位上的数字,从剩下的2个数字中选一个,有2种选法。所以,一共能组成4??=24(个)无重复数字的三位数,与前面的分类列举结果相同。很明显,用乘法解较复杂的数字搭配问题比较简便。

例2 用 0 、 2 、 4 、 6 、 8 这五张卡片,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不同的四位数呢?

【分析与解】用数字卡片组成不同的三位数要分三步:(1)确定百位上的数字,可以从0除外的4个数字中任选一个,有4种选法;(2)确定十位上的数字,可以从剩下的4个数字中任选一个,有4种选法;(3)确定个位上的数字,从剩下的3个数字中选一个,有3种选法。所以,一共能组成4??=48(个)不同的三位数。

用数字卡片组成不同的四位数,相当于在组三位数的基础上再增加第四步:从剩下的2个数字中选一个,有2种选法。所以,一共能组成4???=96(个)不同的四位数。

聪明的小读者,用乘法解数字搭配问题你学会了吗?下面请你来试试吧。

篇5:搭配问题

设计者:昭阳区第五小学 邹云义

一、教材版本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第二节 简单的搭配

二、教材分析

(一)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通过搭配服装的问题,教学分步乘法计算原理,是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初步接触了简单的排列和组合内容后的对排列问题的又一深入探索。学习了排列问题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排列问题在小学知识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重点:能够利用图示法找出简单的不同搭配方法。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与策略。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等环节掌握如何解决服装搭配问题的方法,并学会运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在二年级时,学生主要通过具体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初步感受排列组合的思想和方法。此时,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经验和方法还停留在二年级具体操作层面上。本课需要学生通过直观图示把抽象的思考过程呈现出来,突出有序、全面的思考方法,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做好引导作用,指引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继而让学生自己发现如何解决服装搭配问题。

五、教学理念

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着眼于“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发现数学问题中蕴涵的理论与知识;学生着眼与“探”,探究问题,合作学习,广泛交流,归纳出知识,并学会运用。

六、教学收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多媒体课件等多媒体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学具。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学校进行小广播主持人选拔赛的通知,我们三(2)班选手柯沁柔入围。教师:同学们,柯沁柔同学为了这次比赛,做了精心的准备。课件出示:

教师:她准备了几件上衣?几件下装? 学生交流。

教师:她想请大家帮忙,如果一件上衣搭配一件下装,一共有多少种穿法?你会建议她怎样穿?

2.理解情境,获取数学信息。教师:根据这组信息,你会怎样搭配?

预设:①短袖配短裙;②长袖配裤子;③长袖配长裙;„„ 教师:根据这些信息,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3.揭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有不同的想法,究竟能搭配成几套呢?看来,在衣服的搭配中还大有学问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搭配中的问题。(板书:搭配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亲身经历,获取数学信息,提取本课的教学素材,找到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衣服搭配的问题,这种取材于学生生活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亲切、真实,有利于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探索新知。

(二)操作感悟,自主搭配 1.学具操作,摆一摆。同桌合作,学具操作。

让学生拿出衣服卡片和同桌摆一摆,看看一共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巡视,及时收集学生摆卡片过程中出现的情况:(1)摆放有序和无序;(2)方法多样和唯一;(3)记录无序。

2.汇报展示,说一说。请学生板演,展示搭配的过程。3.师生交流,议一议。

预设一:无序表述,方法不全面。

预设二:只会表达其中一件上衣配一件下装,或者两件上衣配两件下装。预设三:能说出所有的六种方法。

(三)感悟有序,体会简洁

教师:有的同学有两种,有的同学有三种,还有的同学有六种搭配的方法,请他们与大家分享是如何进行搭配的?

1.对比感知,有序思考。

请表述不完整的同学先汇报自己的操作过程,可能出现:一件上衣配一件下装,或者两件上衣配两件下装,引发学生产生不同的想法,建立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方式,进行讨论补充,初步建立有序思考的思维方式。

预设方法一:

一件上衣配一件下装,可以配2套。预设方法二:

一件上衣配一件下装,另一件上衣配两条裙子,有3种搭配的方法。预设方法三:

固定上衣,用一件上衣去搭配3件下装,再用另一件上衣去搭配3件下装,两件上衣就有6种搭配方法。

对于第三种方法全班进行分析讨论,怎样才能搭配全面,提炼总结出:“有序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并板书。

教师追问:谁能说一说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学生交流。

小结:只要有顺序地思考,就可以不遗漏、不重复地找出所有的方案。

教师设疑:除了从上衣考虑可以搭配什么下装的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今天我们带了服装的学具,进行模拟搭配,如果没有这些学具,我们可以怎样思考?

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同桌交流,再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搭配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感知从无序到有序,从片面到全面的思考过程。最初学生搭配的方法不一定全面,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错误资源,进行对比、交流。不断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利用学生之间的互动方式进行补充,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寻求找到解决问题策略的渴望,为本课数学思想的渗透做好铺垫。2.方法呈现,比较优化。

汇报交流,课件展示学生的作品。善于捕捉学生生成资源,进行交流讨论,从而完善。预设方法一:固定下装,用长裤去搭配两件上衣,再用花裙去搭配两件上衣,最后用长裙去搭配两件上衣,一共有6种方法。

预设方法二:教材中女孩的方式,课件出示:

预设方法三:教材中男孩的方式,课件出示:

3.符号意识,简洁有序。

分析讨论方法四和方法五。先分别请两位同学说说自己方法。教师设疑:这样的方法有什么优点?

全班交流,得出:有序思考,分类整理,简洁明晰,便于记录。教师追问:如果是你,你会采用哪种简洁的方式呢?

学生交流汇报,可能会说用数字,图形、符号等方式进行记录。4.列式计算,发现规律。

提出问题:每种方式都有6种搭配方法,可以怎样列算式? 同桌讨论,汇报交流。

预设:一件上衣有3种搭配方法,两件上衣就有2个3种,可以列式:3+3=6(种)或者3×2=6(种)。

请学生说出算式中“3”“2”“6”各表示什么意义。突出“2件上衣”和“3件下装”。5.变式练习,巩固运用。

教师追问:如果3件上衣和3件下装,共有多少种搭配方式呢? 课件出示:

学生猜测,按照一件上衣可以搭配3件下装,三件上衣搭配3+3+3=9(种),或者3×3=9(种)。

实际验证,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表示。汇报分析,图示验证,展示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摆一摆、连一连、画一画、写一写各种方法表示服装之间的搭配关系。体现了学生创造力和智慧。在这环节中,比较优化,既巩固了有序搭配的方法,又让学生经历符号化、数学化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符号的简洁美,帮助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逐步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巩固提升,解决问题 1.基础练习,组数。课件出示“做一做”第1题。

阅读信息,猜测组数的个数,实际操作,记录组成的数,尝试列式,验证猜想。课件设疑:拉动纸条,有几种方法,有什么优点?

师生汇报小结:固定其中一个数位,有序思考,可以不重复不遗漏,进行分类,便于排序等优点。

2.联系生活,吃早餐。课件出示“做一做”第2题。

阅读信息,食品分类,猜测搭配数量,进行连线,验证猜想,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掌握有序思考,用不同策略搭配的过程中,初步感知两类不同事物可以用乘法算式来求解。通过在操作中验证,可以使学生感受有序思考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并将学生的眼光引向生活,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五)全课小结,深化认知

板书设计: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加法计算,乘法计算

3+3+3﹦9(种)或3×3﹦9(种)

篇6:搭配问题教学反思

“搭配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在二年级学生已初步接触排列组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对于三下《搭配问题》的这节课我要达到两个目标,一是学生能够养成有序思考的习惯,能找到简答事件的组合数,二是学生学会用符号表示的方法,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本节课是以握手方式开始,意在渗有序这一思想,同时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谈话中轻松进入课堂。在教学设计上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实效性。

一、以故事为主线,密切联系实际。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所以从服装搭配入手创设情境,请每个学生作为小设计师搭配衣服,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有趣有用。

二、注重层次性和思考性。

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想办法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使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提高,体会解决问题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在搭配方案的展示环节,做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具有层次性,在比较中发现最优方案。

三、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为学生今后学习有关方程知识打基础,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应该有一个长期的规划,每一节课都把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作为一个教学目标渗透在教学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四、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问题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讨论研究知识的同时渗透数学思想教会学生怎样思考问题或用什么方法去解决问题,方法会了才能会学。

用数学眼光去观察问题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数感、一种生活问题数学化的感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则是检验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搭配要按一定的顺序,才能不重复、不遗漏。教学中力求做到问题的提出具体、明确、到位。有效的引导学生思维有具体逐步过渡到抽象。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探索与交流的空间,水到渠成的让学生掌握了搭配的规律并提升归纳了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课堂时间分配把控不好,以后应该提前做好预设,给各个模块分配好时间,保证课堂效率。2.语言有些重复,不够精炼,以后把语言精炼简化,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说和做,自己要少讲。3.情景创设应该再贴近学生生活,三年级的孩子自控力或者专注度不是特别强,所以情景最好以活动,竞赛,游戏的方式呈现,调动孩子积极性。4.课后练习少。以后新授内容结束后至少留给学生精炼一个题目的时间,看学生的掌握程度,这个时间重点关注后进生。

5.问题的提出不够明确,以后对于冗长问题要以文字形式出示,所有的问题保证问题明确清晰。

总之,这节《搭配中的学问》的课堂教学,虽然关注了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走进课堂,使数学教学更具体;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有助于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培养创新思维。但是,课堂教学总是有许多的遗憾、许多的瑕疵,在许多的细节中一定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我进一步反思和总结。

1.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搭配问题这节课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有趣有用。

2.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想办法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体会解决问题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在比较中发现最优方案。

3.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为学生今后学习有关方程知识打基础,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应该有一个长期的规划,每一节课都把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作为一个教学目标渗透在教学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4.数学思想的渗透。讨论研究知识的同时渗透数学思想教会学生怎样思考问题或用什么方法去解决问题,方法会了才能会学。

“搭配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在二年级学生已初步接触排列组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广泛。课前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有的学生已能用算式表达结果,但很少有学生真正理解算式的实际意义,并未达到真正的建构。为落实新课标中提出的要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教学设计中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并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材的要求,我围绕以下几方面设计教学活动:

1、以故事 为主线,密切联系实际。

本节课的设计以故事 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美羊羊过生日为主线,巧妙地将选择衣服——选择路线——吃东西——破解密码——逆用规律,这些生活素材串联起来,用学生经常接触的生活问题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使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赋予课堂真正的生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

2、对教材进行了恰当的重组。

由于学生对“搭配问题”这一内容已有较高的起点,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本地教学资源,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和加工。在选择了衣服后,安排了选择路线、找密码等活动,既体现了教学层次,又分解了集中练习的枯燥、乏味,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3、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设计了摆一摆、想一想、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相结合,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积极投身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4、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多角度思维

整节课,充分激励和尊重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方式,对学生提出的方法只要是按一定顺序的,教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给学生以人文关怀,着力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

相关资料:

本节课是以握手方式开始,在过程提问,轻松进入课堂。我组在教学设计上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学生”,使学生建立“做数学”的理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实效性。

1.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

3.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问题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用数学眼光去观察问题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数感、一种生活问题数学化的感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则是检验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搭配要按一定的顺序,才能不重复、不遗漏。教学中力求做到问题的提出具体、明确、到位。有效的引导学生思维有具体逐步过渡到抽象。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探索与交流的空间,水到渠成的让学生掌握了搭配的规律并提升归纳了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

当然,我组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问题的提出不够明确,是不是能够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提下呢?

2、课堂的教学语言不够严谨。特别是有些过渡处理的较为生硬。

3、教师肢体动作不够完善,需要严谨且自如。

总之,这节《搭配中的学问》的课堂教学,虽然关注了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走进课堂,使数学教学更具体;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有助于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培养创新思维。但是,课堂教学总是有许多的遗憾、许多的瑕疵,在许多的细节中一定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我进一步反思和总结。

我在教学设计上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学生”,使学生建立“做数学”的理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实效性。

1.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

我通过让学生帮灵灵搭配帽子和围巾的活动,了解什么叫搭配,再紧紧围绕这一情境,提出有多少种搭配的方法。让学生提前准备了小圆片和长方形作为替代学习用品,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个课堂气氛活跃,通过摆一摆,配一配、连一连、让学生在独立尝试解决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汇报都兴致勃勃,参与热情很高。

2.注重层次性和思考性。

活动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具有层次性。如“两两配”到“三二配”最后到“二四配”,由易到难,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使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提高。本节课我尽量设计些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这些教学内容很具有层次性和思考性。通过这几个活动,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3.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问题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用数学眼光去观察问题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数感、一种生活问题数学化的感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则是检验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搭配要按一定的顺序,才能不重复、不遗漏。教学中力求做到问题的提出具体、明确、到位。有效的引导学生思维有具体逐步过渡到抽象。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探索与交流的空间,水到渠成的让学生掌握了搭配的规律并提升归纳了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问题的提出不够明确,没有尝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就问题而思考。

2、课堂的教学语言不够严谨。特别是有些过渡处理的较为生硬。活动的安排没有纪律性,事先安排不到位。

3、课堂教学的评价有待进一步改进。课堂纪律把握的不是太好,需要加强掌控。

总之,这节《搭配中的学问》的课堂教学,虽然关注了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走进课堂,使数学教学更具体;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有助于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培养创新思维。但是,课堂教学总是有许多的遗憾、许多的瑕疵,在许多的细节中一定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我进一步反思和总结

反思人:高忠璋(组长)

首页 | 登录 |

标准版 | | 电脑版 | 客户端

篇7:搭配问题反思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方法,本节课我以问题为主线,创设了一系列的教学情景,在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猜想验证,寻找规律等一系列学习活动中,不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他们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如:采用“握手”情境引入本课,在师生互相握手的过程中,教师陌生的身份一下子变得亲切。学生争先恐后地要与老师握手,我抓住时机,自然而然的提出问题,“我已经和几个小朋友握手了,握了几次呢?”学生一片茫然,引起学生的思维上的碰撞。

这时我立即引导“你能帮老师想个办法,怎么样握才不会重复?不遗漏?”的问题,激发学生想出“有序”握手的方法,把学生的思维巧妙地引导到有序思考来探究新知。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教师是以引导者的角色得以体现。这样的导入,轻松自然、直奔主题。

篇8:搭配问题试卷

国内外航空事故调查表明,各国机组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交流不良、机长领导方式独断固执、副驾驶对机长的经验和权威表示顺从的现象,1992年英国249家航空公司的飞行员研究报告称,有近40%的副驾驶不止一次未能与机长成功沟通其对安全的担忧[1],而这种CRM失效现象是造成航空史上最严重空难——1977年特纳里费空难的原因之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近期公布的“8.24”伊春空难事故调查报告中明确指出空难间接原因之一是飞行机组调配不合理,成员之间协调配合不好[2]。统计表明,我国民航2001-2010年发生的64%的飞行事故主要原因是机组原因[3],这些事故通常涉及CRM失效,故改善CRM对减少飞行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航空业研究者普遍认为CRM涉及驾驶舱交流、任务管理及决策等多方面技能,其中包括特定的人格技能,如自主决策、协作沟通等。Hellnreich R.L.等 (1993)指出选拔航线飞行员除了要寻找出能够促使个人形成良好飞行技术的心理品质,还要寻求那些有助于提高机组作业绩效的心理品质[4]。罗帆等认为个性心理特征对机组行为失误有明显的影响,是决定机组整体功能的重要输入因素[5]。梁文娟等对民航一线员工职业压力的研究表明,人际关系和工作协作是职业压力来源之一[6]。美国管理心理学家R·布莱克和S·莫顿于1964年提出的包括“关心人”和“关心绩效”两个维度的管理方格理论已应用于研究驾驶舱管理方式[7],但从人格个性心理角度研究机组搭配和管理效能的研究较少,高扬等采用16PF量表对我国现役民航飞行员的测试结果表明,乐群性、兴奋性、敏感性和实验性(创新性)受到年龄、职位等影响较显著,说明飞行员这四种个性特征更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8]。Haythorn等提出的需求相容模型与大五人格理论的研究提示:11组员高尽责性、宜人性能够促进团队协作、沟通和提高工作绩效;22外倾、内倾混合有利于社会性协作(但内倾不能极端);33高神经质和低宜人性特别影响团队效能[9]。

目前综合领导管理理论与人格心理搭配的研究较少,本文以目前最常见的双人制飞行机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内某航空公司30名机长和26名副驾驶的卡特尔16PF人格测试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得出工作领导性和外向宜人性两个人格特征维度,根据这两个维度分别对机长与副驾驶进行聚类并给出分类解释,得出判断机长管理方式倾向的客观指标和不同类型副驾驶的表现特征。考虑到机组工作的特殊性,认为在飞行机组内动态交流、影响、协作过程中,机长结合副驾驶的工作能力和人格特征选取的管理方式效能最高,故以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为理论指导,结合飞行员人格特征尝试为合理搭配飞行机组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性意见,以提高飞行安全管理水平。

1 驾驶舱里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思想框架

心理学家卡曼(A.K.Karman)于1966年提出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是一种权变领导理论,认为领导者可根据下属的成熟度调整领导方式,以达成工作期望。下属的成熟度是指下属能够并愿意完成任务的程度,包括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工作成熟度指下属对工作的熟练程度和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心理成熟度指下属的工作动机或意愿程度。按照领导为下属提供的工作指导(工作行为)和给予下属的尊重、信任等社会情感支持(关系行为),可将领导分为高工作高关系-命令型、高工作低关系-说服型、低工作高关系-参与型和低工作低关系-授权型。以下属的成熟度为权变因素,对成熟度低的下属采取命令型管理方式较好,随着下属成熟度不断成长,可对应采取说服型及参与型管理方式,当下属成熟度很高时适合授权型管理方式[10]。

在把这种表现领导者管理方式与下属匹配适合程度的思想框架应用进驾驶舱之前,首先要理解飞行机组是一个短期小团队,机长拥有机组中的最高管理权力,承担领导管理责任;副驾驶在职责上是机长的下属,但他同样承担着不可替代的安全责任,更贴近“助手”角色,在CRM中处于重要地位。

结合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和对飞行机组特殊性的分析,按成熟度划分副驾驶并提出管理方式建议如表1。

可以确定在实际飞行工作中,大部分副驾驶的成熟度都处于中等水平,大部分机长的管理方式都倾向于说服型或参与型,但这一结论过于简略且不具备应用价值。以下通过人格个性测试数据提取人格分类指标,对机长和副驾驶做进一步细分,概括解释不同类型机长管理方式倾向和副驾驶的工作、交流特征,以提出更具参考价值的机组搭配建议。

2 机长与副驾驶的人格特征分析

2.1 对人格特征指标进行分类

为得到适用于飞行机组搭配的人格特征指标,对机长和副驾驶的16PF人格特征因子进行R型聚类,聚类过程如下:

首先从16个人格特征因子[11]中筛选出在机长与副驾驶样本间有显著差异、在各自样本内部相关性大的因子指标。使用SPSS17.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表明,当显著性水平α<0.05时,机长与副驾驶之间有显著差异的因子有兴奋性(t=-3.6391**)、敢为性(t=-2.7647**)、敏感性(t=2.330**)和自主性(t=2.203*)。再进行Personer相关性分析, 结果表明机长和副驾驶样本中分别有11和12个因子之间部分存在显著相关性,即Pearson相关性系数值大于0.4。综合以上分析结果,考虑到幻想性的T检验值小于0.1,而聪慧性、创新性、世故性与其他因子的相关性较弱,且这四个因子的解释含义与CRM训练内容关系不大,故最终选择对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忧虑性、自主性、自律性和紧张性等12个因子指标进行R型聚类分析,聚类方法为Between-groups linkage(组间均联法),测度选择Pearson相关系数[12],结果见图1、图2、表2。

由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已知机长的自主性得分比副驾驶高,说明机长更敢于做决策,而二者的自律性并无显著差异,故以简化指标的原则不考虑第二个聚类。第一个和第三个聚类分别包含的因子解释含义(见2.2)与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中的“关系行为”和“工作行为”这两个维度的含义相似,从人格角度分别将这两个聚类命名为外向宜人性和工作决策性。

2.2 机长与副驾驶的人格特征聚类研究

根据外向宜人性和工作决策性,分别对机长和副驾驶样本进行二阶段聚类分析,发现有70%的机长和42%的副驾驶在外向宜人性上平均得分较高;有17%的机长和77%的副驾驶在工作决策性上平均得分较高,聚类结果见表3、表4。

根据人格因子解释含义和飞行员职权特点,给出外向宜人性和工作决策性相对得分高、低的含义如下:

从副驾驶角度考虑以上得分含义解释,可分别用多虑型和自宜型抽象概括外向宜人性在人际交流层面的高分和低分特征,多虑型指更在意他人态度,易紧张多虑,自宜型指更关注事物本身,心态相对平和;可用主动型和顺从型抽象概括工作决策性在自我价值认同层面的高分和低分特征,主动型指自主完成任务或承担领导责任的意愿更强烈,顺从型则表示上述意愿相对薄弱。

从机长角度考虑以上得分含义解释,发现外向宜人性和工作决策性分别与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中的“关系行为”和“工作行为”含义相近,其对应关系如表6所示。

应注意表6中的高低关系、高低工作与命令型和授权型管理方式无关,均指说服型和参与型管理方式中的关系及工作维度相对高或低。

3 飞行机组搭配建议

3.1 结合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思想讨论飞行机组搭配建议

按照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思想,认为多虑-顺从型副驾驶的成熟度最低,自宜-主动型副驾驶的成熟度最高,将这两种副驾驶在CRM环[13]中可能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见表7。

以下结合领导生命周期理论,针对这两种类型副驾驶给出管理方式建议:

(1)多虑-顺从型副驾驶的成熟度、工作标准和信心较低,容易紧张焦虑,担心令他人不快而做事畏首畏尾。管理方式倾向于高关系-高工作的机长对其管理效能较高,机长应及时察觉到副驾驶自身的不良心理情绪,运用高关系行为缓解其压力,建立良好双向沟通渠道;在工作中要善于运用高工作行为及时下达命令、指导、讲解,以更高的工作标准要求副驾驶,通过检查单、交叉检查等所有信息有意识地激发副驾驶质询,鼓励副驾驶将每次飞行任务都视为学习的机会,积极改善操作技能,强化飞行安全意识。需注意的是驾驶舱内不应进行太多与飞行活动无关的人际关系交流,而且机长不能因担心副驾驶的挫折感而回避冲突和严格的讲评。

(2)自宜-主动型副驾驶成熟度相对最高,他们有更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自信心,希望主动承担任务、展现自己能力。该副驾驶适应性较强,而低工作的管理方式有助于改进其操作技能。低工作并不是指机长不向副驾驶下达指导命令或不重视副驾驶的质询,而是指在允许的范围内适当给予其更多单独处理情景的机会。低工作机长应注重使讲评的功效发挥到最大,无论是已经暴露出的问题,还是潜在的问题都应被及时指出,从而防止小失误向重大安全风险的转化。低工作-高关系的机长更具亲和力,当该型副驾驶主动对机长提出质询时更容易获得重视和鼓励,有助于保持副驾驶主动质询、主动学习的良好作风。

3.2 对顺从型副驾驶提出的安全建议

顺从型副驾驶对机长的操纵动作往往是赞赏多于评判、模仿多于检查、服从多于质询,这就达不到交叉检查、互相监视的目的。在技术不熟练、资历和职位较低的飞行员中常常出现这种“过分敬服”情况[11],况且顺从型副驾驶从人格个性上就较缺乏坚定的原则性和责任感,导致更难改变这种不良飞行作风。

建议顺从型副驾驶增强飞行安全责任感和操作信心,在特殊情况下即使违反机长意愿也应以人机安全为第一位,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来防止灾难的发生,防止机长的“最终权力”限制CRM行为而带来致命后果[13]。副驾驶进谏机长PACE四步骤法是飞行员在实践中总结出的提高质询效率的有效方法,它包括:11寻求(Probe for)与机长之间较好的理解沟通;22忠告提醒(Alert)机长已犯下的错误;33强烈要求(Challenge)机长改变错误决策;44紧急警告(Emergence warning)机长操纵的飞机即将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采取询问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PACE法四步骤,能切实有效地规劝机长改正错误,确保飞行安全。

应注意经测试后归纳为某一类的副驾驶不一定具该类的全部表现特征,人格个性具有先天性基础,并在环境因素和社会实践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具有可塑性[14],不能用一个框架刻板地框住每个人。

4 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机长与副驾驶的卡特尔16PF测试数据的分析,将16个人格特征因子筛选、聚类成外向宜人性和领导决策性并给出指标解释,根据这两个分类维度,结合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思想,将中等成熟度的副驾驶分为顺从-多虑型、顺从-自宜型、主动-多虑型和主动-自宜型;将机长的管理方式倾向分为高关系-高工作、高关系-低工作、低关系-高工作和低关系-低工作四种类型,最后给出飞行机组搭配建议概括如下:

(1)成熟度相对较低的多虑-顺从型副驾驶是安全飞行的隐患,高工作-高关系机长对其管理效能较高;

(2)成熟度相对较高的自宜-主动型副驾驶适应性较强,而低工作型管理方式更有助于其提高操纵能力;

(3)低关系机长不善于建立和谐的驾驶舱气氛,不适合与多虑型副驾驶搭配;

(4)高关系机长与多虑型、自宜型副驾驶都能较好合作,但要注意不能因人际交流而放松对工作的要求。

受客观条件制约,本文所分析的样本只包括一家航空公司的30名机长和26名副驾驶,样本量小且没有在全国众多航空公司中进行全面的抽样调查,可能造成样本分析偏颇。未来可扩大调查对象范围,在论文基础上设计具有职业针对性的机长领导行为取向测量量表、机组成员成熟度评价量表,在国内飞行员群体中进行问卷调查和研究,能为机组搭配提供客观、简便的参考指标,减少因CRM失效造成的飞行事故。

摘要:为更合理地调配民航飞行机组、减少因驾驶舱交流和监督不良造成的飞行事故,采取聚类方法分析机长与副驾驶的卡特尔16PF人格特征问卷(16PF)测试数据,结合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从人格特征角度研究飞行机组搭配和管理方式。经数据分析后将人格特征因子分为外向宜人性和领导决策性两类,根据这两个分类维度分别将机长与副驾驶分为四种类型并给出分类指标和解释,可以判断机长管理方式倾向和不同类型副驾驶的表现特征。对不同管理倾向机长与不同类型副驾驶的搭配及管理方式提出建议;对直陈性差的顺从型副驾驶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改善驾驶舱协助交流的训练建议,能改善机组资源管理(CRM)、预防飞行机组不安全行为。

上一篇:1宪法的概念下一篇:汇兑国内信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