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薄荷香女孩子》有感

2024-04-08

读《薄荷香女孩子》有感(通用16篇)

篇1:读《薄荷香女孩子》有感

读《薄荷香女孩》有感

这本书我已经读了很多遍了,但是我还继续一遍又一遍地读,每次,都能从中体会出不同的感情。

本文讲了一个来自小镇的,像春天的薄荷一样坚强的女孩,名字叫江荷。她和她的好友萧潇一起来到了蓝湖中学,可是萧潇不久以后就“逃走”了,留下了江荷。

在这里,人人羡慕的长得漂亮同时学习成绩又好的钱苏苏让江荷不安,因为萧潇当初就是和她争吵床位而跑的,后来还成为了江荷的同桌,让江荷整天提心吊胆的,连吃饭都不敢喝她一起吃;生物老师兼班主任“宝宝”冷冷的眼神和生硬的态度让江荷担惊受怕;还有王子般的莫剑锋,江荷后来的闺蜜小吉和不爱说话的穷人家的孩子韩牧等。

江荷像春天里的薄荷一样坚强,大家都以为“荷”是荷花的意思,可这是薄荷的意思。

钱苏苏的高傲,宝宝的冷漠,让江荷紧张。但是她非常地坚强,她在和同学熟悉的同时,慢慢改变自己。后来,她敢和一位同学成为好友,敢和王子般的莫剑锋谈合唱团的事,敢招呼钱苏苏去吃饭,敢和罗兰一起聊天了。我觉得江荷这种薄荷草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她改变了自己,使胆怯的她,慢慢变成勇敢的薄荷香女孩。

这使我联想到了我的英语班同学Encle,她的大名是李晓星。我觉得她的名字不错,可因为这个英语名,使她慢慢地自闭起来,我们学习的英文名一旦定下来就不能改,否则什么档案都不对。她的名字Encle是安可的意思,可是呢,有些同学老是读成uncle(即叔叔)。这个名字导致她下课就把自己闭到一个角落,默默地看这大家做游戏。

我把《薄荷香女孩》借给她看,对她说:“希望你学学江荷!”

过了几天,她说:“你们叫我Encle吗?我以前自闭是因为很难理解你们的态度。现在,我会像江荷那样,也请你们想想我的感受。”

从那以后,大家都叫她Encle,并且再也不会不和她玩了。

我们非常高兴。我也很高兴,因为《薄荷香女孩》治好了自闭症。大家要记住:“怯弱不是老天爷不给你勇气,而是你没有付出,所以,冷漠的环境才使你害怕。试着与人多交往,你会变得更开朗。”

篇2:读《薄荷香女孩子》有感

《薄荷香女孩》这本书讲述了:江荷和潇潇因为中考成绩优秀,离开了小镇的学校,去了传奇的蓝湖中学,蓝湖中学的学生因为她们是小镇来的,不管成绩多好,在他们眼里,都是可悲的“低级生物”,自尊心超强的潇潇一气之下回小镇上学去了,只有江荷忍辱留了下来,继续追求梦想,并且用善良和坚持打动了所有人,最终完成了一个完美的蜕变。

一生中,我们都有一个梦一样的年华――青春,在这个多的年华中,我们应该坚持不懈地去追求心底的梦,不能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而生气、悲伤,而后离开梦想的追逐道。孔子说:“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别人讨厌你,并不代表你真的不好,无论什么人,都拥有美好的地方,我们要坚强地坚持下去,用自己薄荷的心灵云征服他们。

是薄荷就该坚强,同时让透凉清爽的内在美散落在每一角;是秋菊就该经受风刀霜剑,在寒冷的季节绽放最美女的自己。是腊梅就该顶过狂风暴雪,让美丽的身姿永远留在寒冬腊月里……

成长之路中的我们,应如同薄荷一般,坚强下去,并用善意感化恶毒的黑玫瑰,最终成为玫瑰丛一角散发光芒的薄荷。

篇3:读《薄荷香女孩子》有感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题记

在绍兴市小学语文领雁工程培训时, 罗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一本书——《朗读手册——大声为孩子读书吧》。暑假里闲着没事, 我怀着一份好奇翻阅起来。

只看书名, 我感觉它可能是一本有关如何提高朗读技巧、提高阅读分数的书。但其实这本书强调更多的是“渴望阅读”, 是一本培养孩子对读书的渴望, 使他们热爱读书、乐于读书、迷恋读书的指导手册。

夜静静的, 风凉凉的, 来自大师的抚触和叩击, 让我的心澎湃不已。掩卷沉思:作为教师, 作为家长, 如何点亮孩子“悦读”的心灯, 让他们热爱读书、乐于读书、迷恋读书, 让他们的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呢?我觉得可以这样做。

一、天籁自鸣天趣足——

做“悦读”兴趣的激发者

《朗读手册》对于如何让孩子渴望阅读的观点有许多, 如:“人类是喜欢享乐的。对于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事, 人们会自愿地反复去做。反之, 对于自己讨厌的食物、音乐及亲戚, 我们则避之唯恐不及。我们接近带来快乐的事, 回避带来痛苦或不愉快的事。”“愉快就像胶水一样, 能粘住我们的注意力, 但只朝喜欢的方向吸引。每当我们给孩子朗读时, 就会发送一个‘愉悦’信息到孩子的脑中, 甚至将之称为‘广告’亦不为过, 因为朗读让孩子把书本、印刷品与愉悦画上等号。”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阅读的内驱动力, 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这个动力, 学生才会挤时间读, 有滋有味地读, 从中汲取知识, 汲取有益于人生的养料。

奥维尔·普瑞斯特科在《给孩子读书的父亲》中说:“很少有孩子会主动喜欢上阅读, 通常都必须有某个人引领他们进入书中奇妙的世界。”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应该成为孩子“悦读”兴趣的激发者, 努力点亮孩子们“悦读”的灯。“每当我们给孩子朗读时, 我们就像在为阅读的乐趣做广告。”精彩的故事, 动听的讲述, 会深深地吸引孩子, 在其乐融融中让孩子感觉“悦读”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我想, 让我们把“悦读”的兴趣植入孩子的心田, 在静静地积淀后, 孩子们的阅读之路将会灿烂如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孩子主动阅读的基础。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努力通过多种形式来激发孩子“悦读”的兴趣。如:读故事———感受课外书的神奇。农村孩子没有阅读的习惯, 更不用说“悦读”了, 为了激发他们的“悦读”兴趣, 我就利用每天的课余阅读时间, 读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故事。慢慢地, 孩子们觉得书里有很多故事在等着他, 对书产生了好奇, 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悦读”的欲望。又如:设悬念———调动读书的欲望。平时在读故事时, 我往往要设置一些悬念, 一方面吸引孩子听的兴趣, 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的求知欲, 激发他们想读书的冲动。如在读《爱的教育》中的故事时, 我往往只读一半就不读了。当孩子们纷纷要求我读下去时, 我就故作神秘地告诉他们:要想知道结果呀, 请大家阅读《爱的教育》。这样, 调动了孩子“悦读”的积极性, 他们自己会利用课余时间兴致勃勃地去阅读。

二、漫卷诗书喜欲狂———做“悦读”作品的引领者

《朗读手册》中指出:“在要求孩子阅读之前, 作者对一个幼儿园班级的阅读情况进行了为期8周的调查研究。研究人员观察小朋友们在自由活动时间会选择哪一类书来看, 他们发现‘非常熟悉’ (老师一直重复读的) 的书被选的次数是‘不熟悉’ (老师没读过的) 的书的3倍, 而‘熟悉’ (老师只读过一次的) 的书被选的次数是‘不熟悉’的书的2倍。另对30名七年级和十二年级中学生的阅读嗜好进行调查时也发现:68%的中学生选书是因为老师或同伴们在讨论某一本书, 这本书在班上很热门。”“很少有孩子会主动喜欢上阅读, 通常都必须有某个人引领他们走进书中奇妙的世界。”

音乐家兼艺人冯多瓦是被老师领进文学殿堂的。他说:“在中学时, 我一直觉得阅读非常乏味, 直到碰见我的恩师卡斯塔赫尼诺。他向我推荐布瑞得伯瑞的《华氏451度》。从那时起, 我才感到了阅读的乐趣, 开始通过它了解社会, 逐渐地成熟起来。”确实, 要想点亮孩子“悦读”的灯, 教师就应成为点灯的人, 成为“悦读”作品的引领者。因为我们必须承认, 当我们试着让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时, 我们就如同在向他们推销。教师在指导孩子阅读之前应该先通过自己的阅读为他们推荐适合阅读的书目, 先于孩子去阅读, 先于孩子被感动, 只有这样才能把真正优秀的作品推荐给孩子, 使他们保持读书的热情。教师只有自己经常阅读、经常推荐、经常和孩子交流分享才能引领孩子走进“悦读”的广阔天地, 形成浓浓的“悦读”氛围。当孩子感受到愉悦时, 他就会自然而然地喜欢上阅读了, 也就会在教师的引领下“悦读”起来。

为了“哄”孩子爱上阅读, “哄”孩子们读更多的书, 我每周利用校本课时间开展一次好书推荐活动。把自己觉得适合孩子阅读的、感觉孩子们会喜欢的书推介给孩子们。在推荐会上, 我会娓娓动听地讲述内容, 以引起孩子“悦读”的兴趣。如本学期, 我已向孩子们推介了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曹文轩的《草房子》、科罗迪的《木偶奇遇记》、怀特的《夏洛的网》、马洛的《苦儿流浪记》等书。在我的引领下, 孩子们兴致勃勃地阅读起这些书来。

平时我还将自己的引领与教材有机结合起来, 把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 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如教学《猫》后, 我引领孩子们阅读老舍的《骆驼祥子》, 结合《草船借箭》的教学, 我又引领孩子们走进《三国演义》 (儿童版) 的故事, 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 激发孩子们“悦读”的激情。这样, 在我的引领下, 孩子的“悦读”兴趣被激发, 纷纷要求借书阅读, 在读书中他们感受到了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 从而更有兴致地进入下一轮的“悦读”活动中。

三、春城无处不飞花———做“悦读”平台的搭建者

《朗读手册》一书在《如果给智能不足的孩子朗读呢?》和《如果你开始读书给孩子听, 第一天会是什么情形?》两个篇章中讲述了三个人的故事。其中一个叫卡索拉, 她在刚出生时由于染色体受到破坏, 导致脾脏、肾脏和口腔都有缺陷, 肌肉有痉挛现象, 这使她晚上的睡眠从来没有超过两个小时, 还弱视。可就是这样一个残疾人, 她父母在她4个月大时就开始给她朗读, 每天坚持, 到她5岁时, 心理学家发现她的智能发展超出了一般孩子的平均水平, 而且社交适应能力良好。还有一个叫珍妮弗, 她出生时, 被诊断患有唐氏综合症, 她两个月大时, 被告知她将会全盲、耳聋, 而且严重智障。但就是这样一个人, 在父母每天朗读的影响下, 4岁的她接受智商测验时, 竟高达111分。

童年是人生的起步阶段, 童年的阅读经验往往构成一个人生命的底色。早一天阅读, 就多一分人生的精彩;迟一天阅读, 就多一分平庸的困扰。尽早给孩子朗读。你越早开始, 做起来越容易, 效果越好。狄卡斯伯研究发现:婴儿在听到新故事时, 心跳会加速;而当他们听到熟悉的故事时, 心跳会变缓。以上两项研究可以说明, 婴儿在胚胎时期就能对某种特定的声音感到熟悉, 而且会将这些熟悉的语调与舒适感和安全感联系在一起。所以, 婴儿从出生前就开始学习了。因此, 作为教师或家长的我们应该及早为孩子搭建“悦读”的平台, 点亮孩子们“悦读”的灯, 让孩子有更大的展翅空间。

为了给孩子提供交流的平台, 我经常利用班会课或是利用午间活动时间, 举行“小书虫碰头会”, 让他们侃侃而谈, 聊书, 聊作家, 聊读书的乐趣。同时在本学期, 我在所教班级还开展了“小学生‘阅读作文’的探究与实践”课题研究。关于阅读作文, 孩子们开始简单地认为就是读后感, 许多学生说不会写读后感, 我先讲了读后感的写法, 同时告诉孩子们阅读作文的范围不仅仅限于读后感, 还可以是故事的续写、故事的改编、故事的缩写、与主人公对话、与作者对话、就某一点谈自己的看法、读书笔记等等。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来写自己阅读某一本书后的感受, 经我一讲以后, 许多孩子跃跃欲试。现在“阅读作文”的写作已有一个多月了, 交上来的作文形式、内容丰富多彩, 有的与作者莎士比亚对话, 有的给孙悟空新编故事, 有的续写了七个小矮人的故事, 在大家生动形象的描写或大胆丰富的想象中, 我看到了孩子们对阅读作文的好奇, 同时也让孩子们既感到了阅读的快乐, 又感受到了写作的畅快。

四、陶陶然乐在其中———做“悦读”路上的同行者

《朗读手册》中有许多关于家长、教师应该做个读书的同行者的观点, 如:“帮孩子延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的最好方式是与他一对一地相处, 这也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亲子间一对一的相处时间可以用来读故事书、聊天或玩游戏, 这是用来教育孩子有关书、玩具、花或水等生活事物概念的重要时刻。”“以身作则。除了朗读时间外, 要让孩子亲眼看到你为了休闲而阅读, 与孩子分享你的阅读热情。”

英国作家和阅读专家艾登·钱伯斯在他的《阅读环境———大人如何帮助孩子享受图书》一书中强调, 如果能有一位值得信赖的、很有经验的成年阅读者帮助和示范, 阅读学习者遇到的所有障碍几乎都可以被克服。确实, 只有爱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爱书的学生, 只有会阅读的教师才能教出会阅读的学生, 只有终身阅读者才有可能培养出终身读者。由此可见, 教师在孩子的“悦读”活动中承担着最重要的角色, 所有教师应成为孩子“悦读”路上的示范者, 更早更好地点亮孩子“悦读”的灯, 让孩子在教师的一路陪同下, 自然而然地喜欢上读书, 让孩子们在“悦读”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遨游。

在平时作业已改完的情况下, 我会来到教室, 找学生借一本书, 坐在教室里看, 有时还和书的主人交流几句。这时, 总会有不少学生围在我身边, 他们想知道我看的是什么书, 我就趁机给他们讲一讲书中的精彩内容, 说得他们心里痒痒的, 他们肯定也会去看了。到现在为止, 我已在学生那儿看过不少书了, 有杨红缨、郑渊洁等写的风趣幽默的系列丛书, 如《淘气包马小跳》《皮皮鲁系列》, 有感人至深的书, 如《爱的教育》《城南旧事》等。

有时, 读到有趣的故事, 我也会忍不住与孩子们交流。像读完《窗边的小豆豆》, 我兴奋地跟孩子们讲:“这本书里的故事真是太有趣了。”孩子们都争着想听原因。我说:“跟妈妈第一次一起坐电车去新学校的小豆豆立刻决定长大了做一个把车票满满地堆一盒子的售票员。可过不了几天, 小豆豆的志向却又想做间谍!怎么办呢?小豆豆想出了一个“做一个化装成售票员的间谍”的好主意。”“真有趣。”“我也要去看看。”有孩子说。此后几天, 总是有孩子来和我分享他读《窗边的小豆豆》的感受。是啊, 是书, 让我和孩子的心贴得更近了。越来越多的孩子乐呵呵地靠在了我身边, 也靠在了书的身边。

篇4:薄荷香女孩读后感

书,是我精神的食粮;是广阔无边的大海;是我人生道路上的指南针。我爱读书,它让我知道了学习的快乐;生活的美好;世界的奥妙。

在生活中,书离我们很近很近,甚至可以说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随时随地。每时每刻都可以见到书的身影。

记得有一次,我一个人去图书馆看书,我兴奋的挑选着书,这是一ㄍ薄荷香女孩ㄍ映入了我的眼帘,我新奇的翻阅着这本有趣的书。在我认真品读后知道了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小镇女孩江荷和萧潇是一对要好

的姐妹花,她们在中考时一一都被传说中的蓝湖中学录取。两个女孩开始了全新的校园生活。一开始萧潇就与同寝室的钱苏苏因“床铺”的问题大吵了一架,因此与同寝室的人闹得越来越不愉快,最后退学回老家的秀水中学。而江荷留了下来。面对生活。家境。出身良好的同学们他陷入了自闭,还好有朋友小吉,韩牧陪伴着她的新生活,慢慢的让她感受到了有情的温暖。萧潇回到镇上出事后使江荷非常震撼,这时江荷听到罗兰打电话,了解到罗兰因与人发生矛盾而报复。江荷决定用自己的善良去帮助身边中的每一个人,同样也完成自己成长中的蜕变!

这个故事让我学习到了坚强。阳光,谁的人生会晴空万里?但我们的心却可以努力的朝向太阳的方向前进。

篇5:薄荷香女孩读后感

有一天,我见女儿读一本厚厚的书读得入了迷,向她借来读读。这是现代儿童小说家谢倩霓所写的一本成长小说――《薄荷香女孩》。这本书是讲一个小镇上的一个小女孩在成长路上遇到了许多许多意外,正是这一次次的意外,使这个小女孩决定用自己的善良和坚持,去帮助身边的每一个朋友,同时也帮助自己从自闭中走出来,完成了性格上的蜕变。

读了这本书使我喜欢上了一个新词语“优活”。它是指一种身体和心灵的完美平衡,是一份随时随地都可以拥有的阳光,健康和快乐。不管你是多大,谁的心里没有过阴霾?谁的人生又会永远是晴空万里?但是你的心却可以努力地朝向太阳的地方,光明就总会有升起的一天。因此,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要学会“优活”,“优活”好每一天,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篇6:薄荷香女孩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薄荷香女孩》,这本书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江荷的秀水女孩。她和同班同学也是从小学到初中的死党萧潇以及一个离秀水还有几里地、比她们还有地道的乡下男孩韩牧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让所有人梦寐以求的天堂般的蓝湖中学,那可是一个漂亮的不能再漂亮的地方:新校园满是高大的树木,碧波荡漾的湖水,白色长椅的靠背像波浪一样卷曲着,每一处景色看起来都像一幅油画。巧的是,他们三个被分在同一个班,遇到了比任何电影女明星都漂亮的沈老师。可就在开学分床位的时候,萧潇就因为床位问题与沈老师最疼爱、甚至像女儿一样对待的班长钱苏苏大吵一架,和整个寝室都闹翻了。从这件事以后,萧潇成了宿舍里所有人的敌人,什么事儿有理没理,全都针对她。两个星期后,萧潇被气回了老家秀水,回到了秀水中学,但后来出事了。而江荷选择留下来,在合唱团里遇到了二班女生小吉,和江荷成了好朋友,在合唱团里用一副美妙的歌喉,得到了老师的高度评价,还在校庆晚会上当上了领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坚持就是胜利。

篇7:读《薄荷香女孩子》有感

作者本身也有不幸,他的不幸是他的女儿是聋哑人,但他的成功却在于他没有放弃女儿,而是细心地、耐心地观察、发现、赏识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坚持不懈地鼓励孩子前进,不断地为孩子的每一个微小进步加油,最后把女儿培养成了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他把这个方法推广到教育其他的孩子,也同样取得了成功。

反思教育现状,虽然新课程改革一再强调学生“减负”和素质教育,但是在农村中学,学生并没有真正的“减负”,应试的重担依然存在,部分教育者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总是数落一通,有的还要叫上家长,将学生的错误列个清单,家长、老师一起数落。学生低头认罪,检查反思……没过两天,依然如故,也许更甚。而有的家长、教师则先了解原因,然后和风细雨,循循善诱,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态度、方法不同,效果也不一样,前者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破罐破摔”;而后者则往往能使孩子改正错误,取得进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学生出现过失,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我们应当以平等的态度,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以心交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真诚地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克服困难。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赢得学生的热爱和信任,教育才会收到好的效果。如果动不动就一味地去训斥学生,效果就会适得其反。不仅不能达到目的,反而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求知是世间最大的欢乐,多数孩子却感到学习是一种无尽的苦难。

教师应该学会赏识学生,像《赏识你的孩子》中的父母那样,采用赞美的方法教育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舒展,从而让学生欢乐轻松地学习。

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学生对许多事情的认识是模糊的,不能够准确地把握其本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面对学生犯错误的时候,要给予他们的不是指责,也不是训斥,而是指出他们的优点并加以赞美,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进行引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方向,从而使学生找到自信。这样既能够让他们的心灵不受伤害,又能够和学生保持很好的师生关系。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其实赏识可以很简单,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爱抚的动作、一次表现的机会往往就蕴含着赏识,就能生动地表达我们的赏识。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首先对他们要宽容,因为他们学习成绩差,自卑感强,还对学习不感兴趣,就会想到去做别的事,精力不集中。看到这种情况,教师要想办法去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一旦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教师就鼓励说:“咱班的课我最爱上,班级纪律好,学生都懂事,爱学习。”学生们的集体责任感非常强,一听说比其它班级好,都想让自己的班级更好。在提问题时把浅显易答的问题留给较差的学生回答,答后给予肯定、鼓励、表扬。

其次,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师要想到学生是人,是有头脑有思维的人,和自己一样需要尊重。学生偶尔犯错不要当众批评,等学生下课有时间去和他谈,让他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而认识自己的做法的缺点,以后在遇到类似的问题该如何处理。“人怕敬”,其实人最怕被尊重,有了对学生的尊重,对学生的教育才能见效。

最后要信任学生,无论学生的成绩好差,都要给予他充分的信任。如果学习上找不到闪光点,就在生活中找,爱集体,助人为乐,爱运动,等等。抓到他们的闪光点给以表扬,并信任他,给予鼓励,要经常对学生说“行”,如此学生就会在充满信心中前进。赏识学生,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更要委以重任,赋予责任,给学生发挥才能的机会,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的舞台。

赏识学生是赏识孩子的优点、长处和进步,而不是忽视孩子的缺点和弱点。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但是分寸应当适度,实事求是,不宜过分夸大,对学生的赞美也不能滥用。这要求教师学会欣赏,要有赞美的技巧,而且赞美还必须是真诚的、得体的。

这使我想起非洲的巴贝姆巴族,当族中的某个人因为行为有失检点而犯错误的时候,族人便会让犯错的人站在村落的中央,公开亮相,以示惩罚。每当这种时候,整个部落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放下手中的工作,从四面八方赶来,然后从最年长的人开始发言,依次告诉这个犯错的人他曾经为整个部落做过哪些善事,哪些好事。每个族人都必须将犯错人的优点和善行,用真诚的语言叙述一遍。叙述时既不能夸大事实,又不允许出言不逊。对前面已经有人提及的优点和善行,后面的人不能再重复叙说。总之,每个人在叙说时,都要有新的发现,新的褒扬。整个“赞美”的仪式,要持续到所有的族人都将正面的评语说完为止。

实事求是的赞美,就像是一剂良药,能够愈合对方因为犯错而引发的心灵创伤和悔恨,除去心头的症结,矫正行为的错误,树立改过的信心,激扬向善的正气。一个成功的老师总是不吝啬赞美孩子。老师应想尽一切办法,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向孩子的心灵撒洒阳光,让他们在得到心灵呵护的同时,也能尽情地享受成功所带来的喜悦。与莎士比亚、牛顿、爱因斯坦一样,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潜能蕴藏在每一个幼小的生命中。

恩格斯曾经指出,人只为可能达到的目标努力奋斗。如果目标不可能达到,或者孩子自认为不可能达到,就会失去自信,从而失去努力的动力。所以,赏识学生不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为学生设置恰当的奋斗目标,而且要善于将目标分解为阶段性的可实现的目标,以保持学生的自信心,更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加以肯定,加以鼓励,加以强化。当学生自己相信“我能行”,而且成为一种定势时,就会成为克服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障碍的强大动力。

老师们,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欣赏和喝彩。赞美如春风,他可以使人温馨和感激;赞美如火种,他可以点燃学生心中的憧憬和理想。“教育是充满着生机的鲜活的过程,是人与人心灵的相遇和对话。教育是期待,教育是牵手,教育是澄明,教育是心动……”期待每个老师都能够赏识自己的学生,进而享受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参考文献

[1]周弘.赏识你的孩子.

篇8:读《白香词谱》有感

文学,是中华文化中最为瑰丽一笔亮彩,而诗词,则是漫漫文学长河中最为绚烂的明珠。如果说,《唐诗三百首》是指引我们进入文学天地的一盏明灯,那《白香词谱》便称得上是文学为我们开启文学天地的第一把钥匙,无愧于它“学词入门第一书”的称号。《白香词谱》的作者是清朝的舒梦兰,他的字为白香,也算得上是一位雅士了。

他创造性地编写了《白香词谱》,使它既可当作词谱用,又可当作词选读,读者喜其简便,使它很快流行了起来。机缘巧合,我终于在书香的一隅寻觅到了使我怦然心动的它,虔诚地接受它那诗意的恩惠。感谢那一份诗意的恩惠,给我的暑假带来了无穷的乐趣。《白香词谱》有范作、有注释、有评析,读来已是兴趣盎然了。

而最妙的却是自己尝试填词的过程。选定词牌、确立主题、掌握平仄、注意韵法、推敲字句,然后再磨墨挥毫、工整抄录、仔细落款……欣赏着自己初次尝试的“大作”,胸中难禁欣喜自得,颇有几分成就感,这实在算得上暑期独自在家难寻的一件乐事了。感谢那一份诗意的恩惠,让我在词作的海洋中自由翱翔。春日里,“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夏日里,“叶暗乳鸦啼,风定老红犹落”;秋日里,“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冬日里“窗外月华霜重,听切梅花弄。

篇9:读《寻得梅花点点香》有感

孙蒙蒙

双手恭恭敬敬地捧着这一卷散发着墨香的《寻得梅花点点香》,感觉不是读书,而是在听一位在讲台上耕耘十几年的园丁的谆谆教诲。感觉陌生,又熟悉。说陌生,是因为它是一本装帧典雅、有些“不接地气”的文化作品;说熟悉,是因为翻开扉页,那张温婉、熟悉的笑颜,还有书中每一个学生和老师熟悉的名字。

我轻轻地抚摸着封面上“李冬梅”三个字,想起初到市一中工作,就坐在李老师对面的场景。书中的课代表,时常在我眼前忙来忙去,给李老师拿书,拿水杯,向李老师讨教问题;书中的那一株茉莉,就放在我和李老师桌子中间,它沐浴着阳光,散发着阵阵清香;也曾有幸聆听了李老师厚重而又不失活泼的课;现场听过李老师讲解《君子有九思》;听过李老师跟我们交流《红楼梦》;想起升国旗时候李老师怕冷,我摘下我的围巾给她披上,她转眼看我时,那深邃、慈爱的目光;想起李老师拉着我的手,一句一个“妮儿”时的温暖……人去如雾散,转眼往事成烟,似这样温馨的场景,却历历在目,恍若昨日。人生总是充满不测,也感谢在每个岔路口处,上天给我的本愿意接受,或不愿接受的安排。因为,正是有了不可预知的变故,往事才变成了故事。

拿到这本书时是周二上完课的时候,今天周四。两天时间,除了上课、改作业、备课、跟学生谈心、谢了两篇两千多字的文章、开会外,我见缝插针,手不释卷,今天早读的时候,读完了这本散发着淡淡清香的文字。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读李老师这二十多万字,就像与她促膝长谈,娓娓道来,感悟良多。拿起手机给李老师发了一条微信:读完李阿姨的文,感悟有四。

一、要有诗一般对待生活的真心;

二、要有春雨一般对待工作的真情;

三、要有梅一般淡薄的品质;

四、要有熬过严寒的麦苗一般厚积薄发的力量。

每一个怀着赤城的心活着的人都是幸福的。因为,这一辈子,能做一个快乐、幸福的人,这才是最大的成功。一个快乐幸福的人,一定要有诗一样浪漫的真心。只有对生活充满希冀,饱含敬畏,才能发现生活真正的美。严寒的日子,滴水成冰,我们躲在温室里消磨石光,李老师却愿意踏雪寻梅。几度寻梅梅不开,却在心中添了一抹梅香。那一抹梅香,是对自己认真对待生活的一种欣慰,是对自己还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一种幸福。

翻开第二辑,写满了李老师在三尺讲台上最真实的点点滴滴。从刚参加工作时像个“小疯子”似的大发雷霆,到渐行渐远,不断积累之后的稳重、典雅,都写得那么真,离我们每个教师的生活都那么近。近到似乎是在说自己。有多少老师不是从躁动不安、喜怒无常的“小疯子”形象开始的呢?可是从李老师的文字中,我们年轻人应该学会怎样静静地发现学生的优点,学会如何鼓励学生,如何和风细雨般地去感化、温暖学生的心。只有为人师者有一颗炙热的心,学生才能在被爱中学会爱人,也学会做人。

初闻“冬梅”二字,和李老师上师专时的老师一样,由衷赞叹。让我想起了一句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想起了一首歌“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想起了一句戏“她好比三春牡丹鲜又艳,我好比雪里梅花耐霜寒”.总之,喜欢这个名字,喜欢它傲立寒冬的倔强,喜欢它不与百花争艳的淡泊。作为老师,我们做的是一项平凡而又伟大的事业。我们需要的正是这种淡泊名利,默默无闻的梅花精神。只有洁身自好,不惧挫折,才能孑然挺立在酷寒的严冬。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我们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本心,才能锤炼出优秀的学子。这辈子,想坦坦荡荡站在讲台上,就像李老师一样,站成一道风景!

读李老师的课堂实录,看李老师锦心绣口,出口成章。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没有青灯苦读,日积月累,李老师怎能唾地成文?如果没有修心养性,默默无闻,李老师怎能积土成山,倾心创作出这二十几万字,为后来者指路?作为青年教师,我们应抱卷苦读,善于积累。唯有虚怀若谷,不断学习,才能在讲台上站得稳,站得踏实,站得有底气!

篇10:读青铜葵花有感 梦里葵花格外香

这是一个男孩与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一个特别的机缘,让城市女孩葵花与乡村男孩青铜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十二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男孩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荡的尽头,遥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

青铜葵花,多么美的名字。一切因它而起,又因它而终。它所表达的,是青铜与葵花至美、至纯的美好友谊;是葵花父亲对青铜葵花的热爱与穿梭于全文之间的苦难;也同样表达了令人动容的高尚品质:坚韧不拔、活泼乐观!

青铜葵花,这是作者对人们的期盼!期盼着人人都如青铜和葵花一般,在经历了各种苦难后,仍像葵花一般,在温暖的春天向着太阳绽放自己的开朗笑颜!

青铜是哑巴,但他的心比任何人都要纯洁、坚韧、乐观、善良。他可以为了一两只小鸟儿的出生或老柳树的发芽而欣喜,也可以为了自己的妹妹――葵花付出一切,甚至,他可以为了全家的生计,冰天雪地时不畏严寒地去卖芦花鞋!而葵花,虽然她比青铜小了四岁,却懂得人间世故,懂得知恩图报!

结尾的时候,青铜的那声葵花深深震撼了我:能使一个哑巴不顾一切地唤出名字,世间最纯真的友谊也不过如此了吧!虽然结局有些悲惨,但人生便是这样,有欢喜,也有悲凉。就如同罗曼・罗兰的话一般:我们应当敢于正视痛苦、尊重痛苦!欢乐固然值得可贵,痛苦又何尝不值得赞颂!这两位是姊妹,而且都是圣者。他们锻炼人类开展伟大的心魄。他们是力、是生、是神。凡是不能兼爱欢乐与痛苦的人,便是既不爱欢乐,亦不爱痛苦。凡能体味她们的,方懂人生的价值和离开人生时的甜蜜。

篇11:读《薄荷香女孩子》有感

关键词:职业学校,班主任,教育管理

近年来, 湖南省新邵县工业职业中专的招生态势不尽如人意, 进入本校的新生整体素质普遍下降, 厌学情绪较为严重。学校距县城较远, 这给本来就难度较大的学校招生和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困难。面对这种情况, 班主任工作尤显重要。要做一名合格的职业学校班主任, 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爱心感人

学生对班主任的由衷信赖, 是班主任顺利开展班级工作的重要条件, 需要用爱心, 用爱自己工作的具体行动, 用关心学生成长的具体作为来获得。学生返校时, 我和家长一样牵挂他们路途的安全;学生生病时, 我会像家长一样盼望他早日痊愈;天气转冷时, 我会提醒他们添加衣服;出现思想问题时, 我会想方设法引导他们渡过难关……师道尊严并不是说要让学生怕老师, 而是要用情暖人。对每一位新生我都是和蔼相向, 对每一位家长我都是热情相迎。

班主任要设法走进学生的心灵, 用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的、为学生一生成长负责的爱, 在学生心底扎下根来。“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 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的确, 教师本来就是一项奉献爱的职业, 而做班主任就更需要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紧密结合起来, 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 才会获得应有的成绩。我相信学生都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 只要你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在情感上尊重他、关心他, 在行为上激励他、帮助他, 容忍他的缺点, 客观、理智、科学地处理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信心激人

相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讲, 职业中专 (简称“职高”) 的学生更需要鼓舞和激励。在初中时, 他们由于学业基础差、升学无望, 被热衷追求重点高中升学率的老师冷落了, 导致本来就不强的自信心受到了打击, 产生混日子的想法。进入职高, 如果班主任及各科老师继续以“恨铁不成钢”的目光看待他们, 脱离实际地要求他们, 那他们只会自暴自弃。为此, 我推出了几条措施, 让学生感受到理解、信任和尊重, 体验到“我也能行”“我也可以做个好学生”: (1) 根据学生特长爱好, 采取老师指定和毛遂自荐相结合的方式, 确定各科科代表, 成立班委会, 并对自告奋勇为班级服务的同学当众表扬, 使学生产生与班主任的亲近感和积极工作的热情。其余学生也能感受到老师处事的民主作风, 产生信任感。 (2) 鼓励学生竞选学生会干部, 鼓励学生踊跃报名, 竞选不上也不要放弃展示自己才干的机会。落实班干部值日制和学校千分制管理。 (3) 激发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热情, 实行班干部值日制度。职高生很少有在初中当班干部的经历, 在他们心目中, 班长这个职务无疑代表着信任、能力、权力和荣誉, 但一个班级中班干部总是少数, 为此我规定:班内原班长为常务班长, 全班同学轮流当值日班长, 在班委会配合下, 负责当天班级纪律和各种活动的安排和督促, 做好班级日志的记录工作。 (4) 加强家校沟通。定期给学生家长寄发“家校联系卡”, 使学生强化了要积极表现, 给父母交一份满意的答卷的主动性, 又使班级工作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有的家长在回执中这样写道:“学校按这样的方法关心教育孩子, 我觉得孩子并没有离开家, 没有离开父母, 学校就是孩子成长的大家庭。”

三、匠心育人

教育, 需要艺术。教育本身也应该是一门艺术, 你用教书匠的眼光和艺术家的眼光分别去看待学生, 绝对得出的不是同一个结论。

篇12:读《薄荷香女孩子》有感

梦里葵花分外香——读《青铜葵花》有感

《青铜葵花》这部小说,描述的就是这一户农家两个少年经受苦难的历程和各自显现的风度。他们遭遇火灾、水灾、蝗灾的摧残,他们在风雪、严寒、饥饿的折磨中挺立。这两个少年就是青铜和葵花。当紧急关头,全村人都“挺成一棵树”,这一场景显示,正是曹文轩这本书所呼唤的,不仅是个人,而且是整个民族对待苦难应有的强劲风度。就在这天,奶奶卖掉了她的金戒指,她操劳终生,力竭而逝。只留下亲手摘下的棉花——留下了生命的温暖;戴了一辈子的手镯给了葵花——留下了未来的希望。而葵花为了给奶奶治病,去拾银杏卖钱。她只得到些面值很小的票子,却以为“挣了很多钱。”!她还不懂金钱的价值,她只懂了爱的分量与责任。岁月维艰,爱弥珍贵。正是至爱成为支撑人们战胜苦难的力量。爱的主人公,便是青铜。火灾使他不再说话,在无言的成长中,他对人、对事、对生活、对自然,心领神会,聪明绝顶。不聋却哑的残疾,更是磨炼了他正直善良、坚韧刚强、天真坦荡的个性。这个奇特形象,是曹文轩以爱心和精心塑造的体现爱的典型。《青铜葵花》是爱的故事。他并不是专门赚人的悲情小说。相反,他是温暖的、纯净的,像一个纯美至极的童话。整本书都是满满的爱,大大小小的、深深浅浅的,连成串的,结成片的爱。爱得人心头一阵阵地发热,这热一直蔓延到心底深处,触动了那根深藏的心弦。于是眼窝也跟着热了,于是被那些小小的细节一次又一次地冲开了情感的阀门而泪水涟涟。“少年时就有一种对苦难的风度,长大时才能成一个强者!”文章写苦难——大苦难,将苦难写到深刻之处;文章写美——至美,将美写到极致;文章写爱——将爱写得充满生机与情感。《青铜葵花》中的所有人物,他们都如同圣人一般,因为他们锻炼了人们开展伟大的心魂。他们是力、是生、是神。欢乐固能赞颂,痛苦又何尝不值得赞颂?但凡能体味他们的人,方能懂得人生的价值与离开生人生的甜蜜!

重庆大渡口区95中初一:陈泓伊

篇13:读《薄荷香女孩子》有感

读书,是人生一大乐事。每每提到读书,我久不能忘袁枚在《黄生借书说》中的那句话“书非借不能读也”。这是我在少年时代所学的课本上看到的话,说实话那时所学的古文是我及同龄的小伙伴们最头疼,最不待见的知识,但是唯有这句话戳中了我的心。也就终身不忘。家境贫寒,解决温饱尚有困难,哪来得闲钱买书,所以也就欣赏袁枚的那句话了。正是他那远见成了我将借书的尴尬化为从容的动力。于是乎,同学每当买回新书,我都会借之而先睹为快。以至于后来,他们都形成了一种共识,买了书先问我感兴趣不,如果是肯定的回答,那么将交给我,如果是否定的回答,将悻悻而走。

少年时代的我是那样渴求知识,书中自有一个个新的天地,是我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如鲁迅见三味书屋外的圆月,如鲁宾逊漂流到了荒岛上的惊奇,如三毛到了撒哈拉。而少年时代是那么地苦涩又短暂,此时才知道那是多么的美好,纵使我读遍天下文章,也找不出一个合适的词语来形容那时的时光,更何况所读才如沧海中一粟而已。工作了,经济条件有所改善,自己有能力买书来读,可是却没有过多的时间来读所谓的“闲书”。只有利用暑假时间来读,终于可以亲见那四大名著的魅力了,书中的描述是不同于影视作品,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书籍不于其它媒介的好处,给读者以无限想像的空间。漫步书海,让我读懂那《三国演义》是风起云涌的政治史诗,《水浒传》是义博云天的兄弟情,《西游记》是至死不谕的信仰,《红楼梦》是擦肩而过的爱情。中外名著多如牛毛,可读的书浩如烟海,但是唯有那多少大学问家倾尽毕生才学苦研的《红楼梦》让我记忆深刻。对于它的喜爱尤如它最初的名字那样坚定--石头。如果说它是一块石头的话,那么它也是不同寻常的,在我国作家的笔下两块不寻常的石头曝出了两部惊世巨著,一是《西游记》,一是《红楼 梦》。这两块石头同为上古女神女娲炼石补天所遗,一个是轰轰烈烈,一个则是软玉温香,一个跨千山万水成佛佑人间,一个享人间荣华共世事沧桑。

打打杀杀,降妖除魔,我不感兴趣。唯对《石头记》读了不下四回。时隔三五年,在这期间,我的女儿都长大了一些,可以和我谈一两句红楼了。当回味起这几年读此书的感受时,真是今时不同往日,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第一遍读的时候,只记得宝玉与黛玉,甚是讨厌熙凤而已;再读时,便能记住“满纸荒唐言,都云作者痴”;又读一遍此书,方不太厌恶宝钗了;春又读此书,便同情起来那十二钗来。《红楼梦》里有多么深奥的学问,是我的水平所不能及的,即是我所不能懂的。此时,只想谈谈自己读其的一点收获:

其一,《红楼梦》里的国学知识。想来那位曹公子也是诗礼簪缨之族,且不说书中那出自各人物之口的诗词,岂不都是他的生之所学,心之所想吗?单说那每一回的题目都是精心雕琢,意形俱工的好题。记得第一次读时,差点“噎”着了,因为要囫囵吞枣地“咽”过很多字,印象最深刻的当属刘姥姥进大观园参加宴饮的那回当中有一字“鲞”。我只猜跟鱼有关,想是用鱼做,可谁知不是,因为在前年偶尔翻看一本菜谱时看到一道菜名日“红楼茄鲞”,当时我好惊喜,这一定是与那本书有关的菜肴。于是再读时我就查了老字典,终于知道它读“xiǎng”,借助此工具书和菜谱也弄懂了它是怎样的一道美味,谁还能说书是枯燥无“味”的?又如第一次读《红楼梦》是暑假时,记不得是哪回里有一句诗“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我当时还是个学生,读到这里时心里竟是那样的惊喜和窃窃地嘲讽起了作者,都说他伟大,那么多学者都在研究,难道还没我这个见识不多的小姑娘吗?这样的错误也会犯“我且问那《石头记》,先生云春韭绿时,暑气异常见骄阳,禾苗尚青待余温,哪见十里稻花香?”现在想当时的自己的心里的小窃喜,我真是羞愧,也庆幸自己木讷的性子,要不然和人炫耀那偶然的“收获”可不是让人笑掉了大牙再掉了智齿?今春再对着自家小院的春韭时,读《红楼梦》时,我便笑起自己的无知还是不仔细,人家曹老先生的祖籍可是江南,在南京也好,金陵也罢,总之可不就是“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里所云春韭与稻香共存吗!每每自己想起此事,也觉得可笑,可见读书时也会有这般读者与几百年前的老先生的争执之乐。且当自嘲吧,将这个小误会讲给友人,甚是哭笑不得我这一读书之乐。此书里的国学知识岂是我读了三五回就能尽数记住的,何谈学来为己所用呢。

其二,《红楼梦》中的爱情观。从前读它,只为宝玉和黛玉的错过而怨恨,怨恨熙凤,这个妇人好毒心从中乱点鸳鸯谱,把拆散宝黛的罪责硬生生安在了凤辣子的身上;而今 ,四读它了,我则将注意力转移到那个时代背景上,是那个封建的时代左右着十二钗的命运,谁好,谁坏,这不涉及,只是各人有各人的性格,曹老先生的笔赋予了他们无法选择的性情和命运。读者这个局外人看得心痛,更何况目睹那个时代的老先生了,他也是局内人的无可奈何吧?小的时候总会有一种遗憾,觉得要是宝黛能够在一起该多好呀,可是读过几回之后却不那么想了。在与不在,他们都爱了,恨与不恨,她都走了。享与不享,他都遁了。她走了,可老先生心不安,又巧妙地还洁去,让她做回真的潇湘妃子,忘了经世的痛,或是不曾着一丝痕迹在心间;他出家,他放下且安然,享尽一世荣华又如何,尚不如安贫乐道了一切尘缘。

其三,《红楼梦》中的入世与避世。宝黛间的默契来自于心灵的和对于入世的看法。这部作品伟大不伟大,如何伟大不是我辈能言明的,但它之于我们的生活和处事是有着重大的意义的。反正,我觉得读三五遍之后,就会从中有所得。入世要怎么样,避世会是什么情形,没有人给你要么黑要么白的二选一的答复,且看你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和领悟。读书最大的乐趣也就在于你能从自己的内心去领略那时,那地,那景。有一句诗说得好“芳是香所为”,引用到此不知是否恰当,但我想表达的就是书本身所带给人的一些东西可能不是固定的,程式化,而是各有收获,正是香带来的芳那样自然而然地润物无声地走进人的心里。就像书里所表现的富贵荣华之于人还不如一本书,一句偈语来得实惠,前者来得惊喜,走得也突然,而后者则是影响深远的,而且如香所为的芳一样久不能忘,正如孔子家语中的“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书也是这样,一本好书,给人的感觉是从多种感观来的,那么丰富而深远。

篇14:读《水孩子》有感

吃完晚饭我和妈妈读了一段《水孩子》,故事里的汤姆是个扫烟囱的小男孩,他的师父葛林先生总是打骂他。

他不爱干净,也不上学读书,还有一些坏毛病,我很好奇他的爸爸妈妈为什么不管他呢?我觉得他很可怜,明天我要继续往下读。

篇15:读《薄荷香女孩子》有感

一、以读养性

1. 创设氛围,产生共读磁力。

阅读需要适当的时间和良好的环境,学校无疑是阅读的理想场所。教师可以通过示范阅读的方式,创设浓厚的阅读氛围,帮助学生培养优质的阅读姿态。教师的示范阅读可以带动学生的阅读气氛,能使学生和教师产生共鸣,这种共鸣可以产生强大的“阅读磁力”。

2. 形成规范,内化成自我行为。

师生共读一本书并不是什么难事,难的是要将师生共读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教师要培养学生静心阅读的意志,将师生共读的活动当成一种仪式,有指定的场合,有固定的时间。长此以往,学生才能把课外阅读内化成渴求性的自我行为,从而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二、以读解读

1. 把握全景,归纳总结信息。

教师要想让学生深入地了解著作的特点,观照人物的命运,就应该让学生通读整本书,在阅读中不断地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对篇章进行归纳总结。这样能使阅读更加紧凑,不容易忘掉一些重要的情节,学生读完一部作品后,也会形成一个总体的认识,提取、归纳信息的能力也会提高,对学生以后查阅资料、搜集信息都十分有利。

2. 潜心领悟,辨识文本真味。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列出书中的一些重要话题,让学生带着话题进行阅读。如,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时,可以让学生画出鲁滨逊漂流的简图,鲁滨逊依次漂流过哪些地方?呆了几年?干了些什么?用一条细线代表跋涉过的路,用圈圈点点代表经过的地点,经历过的事。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不仅能梳理情节、熟悉故事,而且能走近人物、走近作者,体味作品的本真。

3. 心心相印,获得思想启迪。

学生阅读故事,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融入作品,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主角。教师可以有意选取一些以成长为主题的作品和学生共读,让学生与主人公一起经历成长的波折,进行“阅读治疗”。

三、以读促言

1. 采撷精华,丰厚文学底蕴。

师生共读的经典作品中不乏精彩的词句、片段,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段。学生通过采撷大量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和片段,可以陶冶情操,让心灵浸润经典的芳泽,丰厚文学的底蕴。学生积累得越多,对作品中的词句就越敏感,就越能了然于心。

2. 契合作品,展开奇思妙想。

班级读书交流会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师生共读活动的成效。在交流会上,学生自己探索、自主讨论,充分释放其想象力,把文本深藏的意蕴,学生内心被触动的情感转化为语言表达出来,使其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得到长足地发展。师生平等对话,交流阅读心得,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凭借观念的差异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3. 厚积薄发,美文淌于笔端。

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常常因为只关注故事情节,忽视作者的写作方法,致使习作水平原地踏步。教师在带领学生共读时,可以侧重从“写”的角度来阅读。如,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后,教师应鼓励学生思考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观察的,是按照什么思路写的,是怎么把小昆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刻画得如此活灵活现。鼓励学生做个小法布尔,用心观察一种小动物,生动地写出其特征及习性。这样的师生共读,既是读的指导,又是写的提升。

开展“师生共读”活动,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在书海中散步、奔跑、激荡、跳跃,一起享受阅读的甜蜜、芬芳,开展“师生共读”活动,可以在学生的心底撒下幸福的种子,在充满书香的蓝天下,教师与学生一同前行,一路寻芳。

篇16:读《水孩子》有感

汤姆原本是个普普通通扫烟囱的孩子,因他的师傅太粗暴,便被迫出逃。

当汤姆已是个水孩子时,他还是调皮、捣蛋,时常捉弄海底的动物,还撒过谎。读到这里,我脸红了。记得一、二年级时,我在课外参加兴趣班,每当看到人家带了钱,去活动中心买吃的、喝的,我就会羡慕不已。但我知道,妈妈是绝对不可能给我钱,她认为我在活动中心是学习,不是吃东西。有一天,我有些忍不住了,去妈妈包里偷偷拿了十元钱,去活动中心买了些吃的。一天吃晚饭,妈妈说包里好像少了十元钱,问爸爸有没有拿,爸爸摇摇头,便把目光转向我,我感到脸微微发热,但我还是说:“没有。”爸爸妈妈也不再追问。事情过去了好几个星期,而我心中这个结却仍然打不开。终于有一天,我一定决心,向妈妈认错。妈妈亲切地说:“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没关系。”我的心便平静了许多。是啊!“只要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这句话深深地刻在我脑海里。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不撒谎。

汤姆是个极富同情心的孩子,这我就该向他学习,“只有善待别人,别人才会善待你”,汤姆将以前他师傅对他的粗暴统统洗刷掉,劝告师傅能过上美好的生活。是啊!哪怕只是大街上一个乞丐,你给了他一点儿施舍,他就会感谢你。希望我们能帮助别人,那你将更加快乐!

上一篇:大2班美食节活动反思下一篇:进团申请书范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