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农业 推动绿色崛起

2024-05-24

发展现代农业 推动绿色崛起(通用9篇)

篇1:发展现代农业 推动绿色崛起

发展现代农业

推动绿色崛起 努力开创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

同志们:

今天上午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刚刚结束,下午就紧接着召开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这充分表明了县委、县政府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对于做好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的总体部署,回顾总结去年农业农村工作,认真分析当前“三农”发展形势,安排部署今年“三农”工作。一会儿,徐书记、赵县长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深刻领会,认真落实。下面,我讲几点

意见:

一、回顾过去,总结成绩,2009年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迈出新步

过去的一年,是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发展很不平凡的一年,在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绿色发展、奋力崛起”这一主题,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致力在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民生条件、提升生产能力、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寻求新突破,农业

和农村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1、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全县农作物总播面积58.9万亩,在遭受严重旱灾、虫灾和雹灾等多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全县粮食总产达到1.3亿斤,比上年减产41.9%;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9.59亿元,比上年增长7.8%;农民人均纯收入2646元,比上年增长7.2%,基本实现了灾年减产不减收的目标。

2、农业产业化建设扎实推进。努力打造绿色有机无公害标准农业,全县发展优质玉米34.8万亩,无公害蔬菜6万亩,优种土豆9.8万亩,杂粮8.3万亩。在卅里铺、南河堡、谷前堡建设万亩玉米丰产方2个、5000亩玉米丰产方3个、3000亩玉米丰产方5个。大力发展定单农业,为农贸公司发展优质黄豆基地1030亩,为同兴园公司发展糯玉米基地5000亩,为雨盟种业公司发展玉米制种基地1000亩。启动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程,完成玉泉、卅里铺园区341栋温室墙体土建工程,完成玉泉、南河堡园区202栋移动大棚预埋件建设,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移动大棚50栋,农业产业化扎实有效推进。

3、科技服务推广成效明显。采取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办法,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示范种植蔬菜新品种20个、玉米新品种8个,推广优质小杂粮品种12个,全县新品种示范种植面积达到3000多亩。同时,在贾家屯乡塔儿村推广少耕穴灌旱作玉米试验基地500亩,在廿里铺村推广改良盐碱地种植燕麦示范基地1000亩。依托农业“阳光工程”和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举办各类农业适用技术培训班60余期,培训农民3.5万多人,转移

输出936人。

4、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完成了农贸公司、裕旺商贸公司、新天贵公司绿色产品认证后期验收准备工作。组织农贸公司、同兴源公司、神山食用油、酒厂、强盛种养专业合作社等10家企业12个系列40多个产品,参加了“省特色农产品博览会”,取得了较好效果。通过引进资金和挖掘内资,全县培育形成了以同兴源公司农副产品综合加工和羊肉分割、裕旺商贸有限公司土豆淀粉加工、农贸公司豆乳生产、神山食用油公司食用油开发为主的一批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以利农、通航、弘丰、绿泽园等为主的一批农副产品储运、包装、流通企业;以新天贵、三禾食用菌公司、金鸿雁公司、强盛生态种养公司以及兴发奶牛、恒发养殖、吉太奶牛等为主的一批特色种养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

5、生态畜牧经济持续发展。全县累计完成生态治理面积10.85万亩,其中京津风沙源治理完成飞播造林0.5万亩、小流域治理0.9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农田林网0.5万亩、补植补造1万亩;退耕还林成果巩固项目,完成干果经济林建设0.65万亩、薪炭林1050亩、完成补植补造4.5万亩;完成省级六大造林绿化工程交通沿线荒山造林0.2万亩、李二口古长城旅游公路绿化2.1公里,完成村庄绿化27个,完成环城绿化补植0.5万亩。畜牧业健康发展,全县猪、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27.78万头、2.57万头、18万只,其中奶牛饲养量3901头。全县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5817吨、1886吨、3739吨。积极推进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全年共建各类养殖小区58个。

6、农业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全县新打机井102眼,维修机井162眼,安装变台31台,架设高低压线路44.3公里,新增改善灌溉面积1.7万亩,实施节水灌溉2.1万亩,整治河道24公里。完成耕地测土配方11万亩。完成阳和塔等20个村、2万人、1.05万头大牲畜的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44个村。

7、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健全。2009年全县新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60家,新入社成员1404人,注册资金9040万元。全县累计注册合作社369家,入社成员2661人,注册资金16290万元。特别是涌现出了东沙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夏家沟强盛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广田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恒发养猪专业合作社等一批带动能力强、示范效果好的专业合作组织。

8、强农惠农政策有效落实。全县累计兑现各类支农惠农资金4515.9万元,其中:兑现退耕还林补助资金254.8万元、粮食补助资金1783.4万元、粮食直补资金208.5万元、玉米良种补贴资金328万元、农业综合补贴1459.5万元、农机补贴资金150万元、奶牛补贴资金156.7万元、能繁母猪补贴资金175万元。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有效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这样好的成绩,非常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强农惠农政策的巨大效应,得益于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艰苦努力,全县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涉农部门广大干部群众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希望同志们在新的一年里,继续振奋精神,再鼓干劲,认真做好各项工作,推动全县“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认清形势,统一思想,牢牢把握做好“三农”工作面临的新

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从2004年开始,连续7年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出台意见。今年中央出台了《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也出台了具体实施意见,对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新的政策措施。县委、县政府更加重视“三农”工作,着眼于加强“三农”工作,刚刚召开的县委全委会,专门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强党的建设促进“三农”工作的意见》,为做好今后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尽管我县农业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但面临的形势依然比较严峻。主要表现为: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脆弱。保持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不够牢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规模和速度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特别是在受到像去年严重自然灾害之时,农业水利基础设施显的尤为薄弱,长期以来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没有从根本上打破。二是农民增收仍然困难。去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虽然达到2646元,实现略有增收目标,但由于基数小,与全省和全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主要原因是增收渠道窄,缺乏新的强有力的增收增长点,农民收入增长始终依赖传统的种养业。

三是以食品工业经济为主的现代农业发展仍然缓慢。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力不强,园区化农业发展滞后,集约化程度不高、效益不大,一些优势产业没有形成产业化经营体系。四是农业主导产品竞争优势仍然不明显。绝大多数农产品仍然是初级粗放型产品,档次品质不高,在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具有比较优势的蔬菜、肉类等作物和畜产品由于在生产规模、产品质量、产品包装、品牌效应等方面仍很薄弱,竞争的综合实力不强,品质结构也不够合理,大路货多,市场竞争能力强的优质农产品相对不足。五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仍然不够完善。农产品流通专业市场建设档次较低,功能单一,大多为简单的代收代购,难以发挥市场在农产品流通环节中的调节功能。农村中介服务机构和专业合作社虽然数量较多,但实际参与农户较少,多数为单户经营,甚至部分为空壳组织,难以满足农民对服务的需求。

正视困难的同时,我们更要充分把握好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有利机遇和发展优势,进一步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信心。一是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更加趋好。国家出台实施强农惠农政策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继续提出“三个优先”的政策规定,即: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拉动内需支持“三农”力度继续增强。特别是今年,国家和省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增加农业补贴规模,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将引导更多的资金投向农村。这些有力的强农政策为我县做好“三农”

工作提供了重大机遇。

二是现代农业发展基础逐步夯实。我县被列为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试点县、“连片开发”项目试点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县,省市支持我县农业发展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目前我县发展现代农业的框架已基本形成,并在积极推进。同时,我省出台了《2009—2013年全省设施蔬菜生产发展规划》,规划建设中南部和北部两大设施蔬菜优势区,我县被列入北部设施蔬菜优势区重点县,这样,也将为我县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奠定扎实的产业基础。另外,我省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意见》,重点实施“513”工程,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对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必将起到

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是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氛围日益浓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把其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广大干部加快推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愿望更加强烈,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氛围形成、势头良好。总之,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我们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拥有着难得的机遇。新形势对我县“三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紧紧抓住难得机遇和有利条件,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突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关系全局,意义重大。按照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的安排部署,今年我县“三农”工作总的思路和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认真落实我县关于《加强党的建设促进“三农”工作的意见》,紧紧围绕“发展开放、绿色、低碳经济,建设京津绿色食品供应区”这一目标,以项目建设为依托,以园区建设为支撑,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夯实农业基础,推进改革创新,落实惠农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农村各项社会事业,促进全县农村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按照上述发展思路,今年,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奋斗目标是:粮食总产稳定在2亿斤左右,力争达到2.3亿斤;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6亿元,增长15%;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1亿元,增长14.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00元,增长10%。为实现这一目标,今年我们在农业农村工作中,要重点实施好“384”战略,即:突出三大主攻方向、抓好八大重点任务、推进四项改革措施。

(一)在农业发展定位上,要突出三大主攻方向

一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县委、县政府提出要发展绿色经济的战略决策,对做好我县“三农”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我县要紧紧依托现有的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优势,从开发绿色食品、创优绿色生态环境入手,加快发展具有天镇特色的绿色农业。

二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资源,发展特色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我县在发展蔬菜、小杂粮、土豆、肉食品上有着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我们要充分利用潜在的优势,走特色农业发展之路,打造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的品牌农业经济。要力推食品工业经济,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农业综合效益。

三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设施农业是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特别是我县农业生产条件差,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必须走设施农业强农的路子。要运用先进科技成果、经营方式和管理手段,装备、改造农业,发展高效现代农业,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实现农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

经营转变。

(二)在农业发展布局上,要突出抓好八大重点任务 一是以夯实农业基础为目标,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大力实施以治水改土为主要内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采取政府主导、项目支持、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的办法,年内规划新打机井100眼,新增水地面积1.2万亩,发展节水灌溉2.5万亩,改造农田1.9万亩,新增耕地0.27万亩。其中,重点要抓好:由开发办组织实施投资525万元,规划建设新平镇新平、义和坝、辛庄子、三墩店四个村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改造中低产田0.73万亩;由国土局争取投资391万元,实施逯家湾镇夏家沟村489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投资1214万元,实施卅里铺乡兰玉堡、范家庄、肖家屯、小辛庄四个村2961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由水务局组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节水项目,投资500万元,在孙家店、上吾其、鲍家屯三个村发展节水灌溉1.31万亩,新建水源工程57处。投资96万元,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在阳和塔、上阴山、下阴山发展节水灌溉2400亩;由农业局组织实施赵家沟乡薛牛坊村、南河堡乡南河堡村和贾家屯乡塔儿村三个村退耕还林农户口粮田建设项目,投资240万元,完成农田耕深、增施有机肥和测土配方施肥6000亩。投资169万元,实施卅里铺乡廿里铺村3000亩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

二是以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为目标,重点推进龙头企业建设。采取内援外引、横向联合等措施,在项目配套、金融支持、土地使用、税收优惠等政策上对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给予大力支持,使其进一步做大做强。开发办争取省市产业化经营项目资金150万元,帮助同兴源公司新上年加工1800万穗糯玉米深加工扩建项目。要继续加大对农贸公司豆乳生产项目的扶持力度;扶贫办要积极争取扶贫贴息资金,支持佳鑫色素公司上马年产200吨叶黄素生产项目;南河堡乡要积极引进资金,帮助三禾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新上食用菌生产二期扩建项目。要切实抓好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对符合我县产业规划的果蔬深加工、杏产品加工、杂粮精加工、薯类深加工、乳业及肉类分割加工等农业种养加工项目要搞好前期可研报告编制,经常对外发布招商信息,不适时机地组织参加国内各类农业招商项目活动,积极对外推出项目,引进资金,逐步形成农业工业化的格局。要继续加强与江苏雨润集团的联系,争取万头种猪场项目年内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同时要积极争取雨润集团20万吨饲料加工项目、年屠宰3000万只肉鸡项目、年繁育10万套父母代良种鸡示范养殖基地项目早日签约落地我县。要继续加大政策支持争取力度,围绕全省实施“513”工程,本着“总体规划、分次推进、重点扶持”的原则,对雨润集团、同兴源、边城酒业、裕旺商贸、农贸公司、神山食用油、新天贵、格瓦斯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发展前景较好、带动力较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申报,争取列入“513”工程范围,在税收、占地、融资、用电及企业基础设施配套、设备购臵、贷款贴息、新产品开发、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各企业要积极做好申报资料编制等前期准备工作,各部门要积极配合,加强与上级部门的协调沟通,尽最大努力为申报企业提供服务支持,抓住这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为推进我县

龙头企业建设奠定基础。

三是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目标,重点加强产业基地建设。要充分发挥我县产业优势,围绕市场需求,按照产业梯次推进模式,重点抓好粮油、蔬菜、杏果、土豆、色素、食用菌、肉食畜和特色养殖八大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粮油基地要抓好以谷前堡、卅里铺、南河堡、米薪关、张西河为主的30万亩优质玉米种植,建设卅里铺乡和南河堡乡万亩玉米丰产方2个、5000亩玉米丰产方3个;抓好以张西河、赵家沟、米薪关、新平为主的10万亩优质小杂粮种植;以米薪关、南高崖、赵家沟为主的5000亩油料基地建设。蔬菜基地要围绕全省设施蔬菜生产发展规划,抓好以玉泉、卅里铺、南河堡、米薪关为主的10万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建设500—1000亩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杏果基地要以南河堡乡东沙河村为中心,配套退耕还林干果经济林建设项目,在周边村庄连片新发展唐杏3000亩;在逯家湾镇夏家沟村发展葡萄、接李种植1000亩;在玉泉镇呼坨店村发展西梅、葡萄1000亩;完成谷前堡镇、逯家湾镇仁用杏嫁接改造1万亩。土豆基地要抓好以贾家屯、南高崖、米薪关为主的10万亩脱毒马铃薯种植,1万亩专用薯种植,建设脱毒薯种繁育网纱大棚100栋,建设南高崖乡100亩马铃薯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1个。色素基地要依托佳鑫公司,抓好以谷前堡、卅里铺为主的3000亩万寿菊种植。食用菌基地要以新天贵、三禾为依托,重点在玉泉、谷前堡、南河堡发展食用菌大棚300栋。肉食畜基地要抓好以南高崖、米薪关、赵家沟为主的30万只肉羊养殖;以玉泉、卅里铺、南河堡、米薪关为主的35万头生猪养殖;以张西河、逯家湾、新平为主的3万头肉牛养殖;以玉泉、谷前堡、卅里铺、南河堡、米薪关为主的1万头奶牛养殖。特色养殖基地要抓好以赵家沟、逯家湾为主的1万头肉驴养殖;以玉泉、谷前堡、赵家沟、逯家湾、张西河为主的30万只肉鸡和30万只蛋鸡养殖;以玉泉、谷前堡为主的2万只貉、狐、獭兔养殖。在抓好产业化基地建设的同时,要大力发展定单农业,落实好同兴源公司6000亩糯玉米、万只肉羊,农贸公司1500亩黄豆,雨盟种业1000亩玉米制种,东沙河村500亩青椒和上吾其村1000亩胡萝卜定单种植。四是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重点推进高效农业园区建设。一要抓好高效种植园区建设。按照县委、县政府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要求,根据园区建设推进情况,玉泉镇园区重点搞好南园子村150栋冬暖式日光温室、鲍家屯村50栋冬暖式日光温室和500栋移动大棚建设;南河堡园区重点抓好东沙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两侧1000栋拱棚建设。同时,采取多种经营的形式,抓好园区已建成的40栋大棚的种植;卅里铺园区重点抓好750栋冬暖式日光温室建设;谷前堡园区要在完成好规划的基础上,重点抓好750栋冬暖式日光温室建设。扶贫办要实施好南河堡、卅里铺、米薪关3个乡镇扶贫连片开发项目,新建大棚400栋;要按照全省设施蔬菜生产发展规划,新建100亩的日光温室蔬菜示范小区1个、200亩的大中小棚蔬菜示范小区1个。为了使园区建设实现综合配套,农业、林业、水利、交通、扶贫、开发等相关部门要按照项目重点向园区集中、资金重点向园区倾斜、工作重点向园区支持的办法,强化园区内水、电、路、林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使园区建设达到功能完善、综合配套、运作高效。二要抓好标准化养殖园区建设。全面实施雁门关标准化养殖小区和京津风沙源治理棚圈建设项目,在巩固完善好09年标准化小区建设的基础上,今年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棚圈建设2.2万平方米、配套饲料机械400台套,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10个。三要抓好农业加工储运园区建设。以南河堡乡农副产品加工储运区为基础,以天走公路为主轴,向周边辐射1000亩,建设县级农产品加工储运园区,组建园区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园区的土地储备、规划、建设、入园企业的管理等工作,年内要在完成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争取新入园企业达到10户以上,使园区建设初具规模。

五是以提升农业发展承载能力为目标,重点推进生态环境建设。要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绿色发展、奋力崛起”的战略目标,全面抓好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要加强以植被恢复与水土保持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重点抓好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成果巩固、省级六大造林绿化等项目工程,完成封山育林0.5万亩,飞播造林0.5万亩,人工造林0.3万亩、小流域治理0.75万亩、人工种草0.3万亩,建设新炭林0.15万亩,补植补造4.2万亩,实施交通沿线荒山造林3000亩。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面实行封山禁牧,积极推广舍饲圈养,加大林草管护力度,进一步巩固生态治理成果。要强化生态环境监测,防止扩大农业面源污染。通过加强对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充分发挥我县“三无”环境质量优势,全面打响天镇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无公害农业品牌,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六是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重点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要积极推进品种改良,农业局要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整合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站,围绕玉米、蔬菜、土豆、杂粮、食用菌等主导产业,积极引进新优特高产品种,在11个乡镇50个村培育100个科技示范户,建立10个以种养大户和专业合作社为主的科技示范基地。要积极推广猪、牛、羊等畜禽繁改技术,加强与国家级科研院所的联系合作,强化繁改人员技术培训,努力提高繁改水平。要积极开展农民适用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科技应用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要进一步落实农机补贴政策,提高农业机械化水

平。

七是以改善民生为目标,重点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建设。首先,继续巩固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年内每个乡镇至少要高标准完成1—2个新农村建设,使全县新农村建设总数突破80个。完成村通水泥路115公里,完成农村校舍危房改造1万平方米,改造维修村计生服务室31个,村医疗卫生所要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完成20个村电视村村通工程,完成20个村、1.5万口人的饮水安全工程。同时,完成村级“两委”阵地建设191处,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555户,建农家书屋40个,推广农村生物节柴炉200个。其次,要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重点抓好新农保工作,强化农村社会保障,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覆盖面,努力做到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和病有所医。第三,要注重建立农村公共事业财政支撑机制。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实行国家项目带动、财政资金配套、农户或个人产权配股的办法,引导更多的资金投向农村公共事业体系建设,实现农村社会事

业全面发展。

八是以实现稳定脱贫为目标,重点加快扶贫开发进程。从今年开始,全省提出扶贫开发的重点要由整村推进向实施片区开发转变。我县扶贫方式必须要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实现提升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的目标。要认真实施整村推进“三个确保”项目,做好连片开发试点工作。按照因地制宜、对症扶持、尊重群众、注重能力的原则,科学规划推进村扶持方式及项目建设,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使实施的42个推进村村均投入资金达到50万元,提高推进村的发展能力。要全面推进移民搬迁工程,由扶贫办会同张西河乡政府,组织完成好张西河乡下营移民新村移民入住工作,确保年内完成。要扎实抓好09移民搬迁工程,结合新平镇旅游古堡建设,规划在新平村建设移民住房280套,搬迁人口1300人,力争年内完工,组织搬迁入住。要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要整合劳动局农民工培训、农业局“阳光工程”和扶贫办“雨露计划”等培训资源,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和素质。进一步完善农民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与发达地区的劳务协作,拓展劳务输出领域和就业渠道。今年,全县计划完成劳动力培训8000人,争取有组织转

移输出1500人。

(三)在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上,要突出推进四项改革 一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要积极探索通过市场调节土地流转的长效机制,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规范、有序流转。县农经管理部门要强化对土地流转工作的监管,责成专人负责土地流转管理工作。乡镇要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库,开展土地流转供求登记、信息发布、土地评估、政策咨询等服务工作。村级组织要组建土地流转中介机构,接收农户申请托管的土地,登记合作社和企业用地需求,负责流转土地的组织和调剂,解决土地供求矛盾。年内力争完成土地流转6000亩。

二要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林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臵权、确保收益权”的原则,纵深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要鼓励农户和各种社会主体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划拔等形式参与成林、林地、幼树、草地等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建立和完善林草交易市场,盘活林草资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和其他社会主体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今年,按照省市安排,要由林业部门牵头,成立专门的林改工作领导组,具体负责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宣传发动、组织培训、调查摸底、方案制定、确权发证和档案建立等各项工作,要求在今年10月底前全面完成我县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并顺利通过省市验收。

三要推进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各金融单位应本着服从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大局,强化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积极开展小额信贷、信用评价、产权抵押、联户担保等多种形式的融资模式,为我县“三农”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同时,为了降低金融风险,要探索建立以县财政投资为主吸收县内龙头企业为会员的县级农业投资担保公司和以乡政府为主,吸收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各类小型加工企业为会员的乡镇融资担保中心,采取政府投资与会员交纳会费的方式,建立信贷担保基金,着力解决农村贷款难的问题。要积极建立农业保险体系,进一步提升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四要推进支农资金管理机制改革。我县是山西省财政厅2008年确定的省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县。今年,要深入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根据省里要求,优化完善农业投资管理机制,切实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率。对中央、省、市部门的专项支农资金,包括发改、农业、畜牧、水务、林业、扶贫、国土、开发、交通等部门的涉农资金和县级财政安排的专项支农资金,要纳入整合范围,按照项目要求,统一规划、资金捆绑、集中投放、各施其项,确保支农资金发

挥最大效益。

四、加强领导,转变作风,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今年农业农村工作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已经明确,关键在于抓好落实。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市的精神上来,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切实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组织领导,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努力完成全年农业农村工作各项

任务。

一要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是当前“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研究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切实加强对“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乡镇党委、政府要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全力以赴做好“三农”工作,做到财力上多支持、项目上多倾斜、服务上多指导。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关于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一定要亲自挂帅、亲自部署、亲自落实,始终紧紧地抓在手上,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要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把每一项工作任务、期限、质量都要明明确确地落实到每一级、每一个人头上,通过严格责任来推进工作落实。二要整合力量,完善机制。当前“三农”工作综合性越来越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协调任务越来越重。要打破部门分割、条块分割、部门与乡镇分割的工作格局,集中优势,凝聚力量,共同做好“三农”工作。要充分发挥农委综合协调职能,统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创新思路、完善机制,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指导,特别是涉农部门要创新工作载体,主动支持服务“三农”,形成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强大合力。三要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改变过去依靠行政命令开展工作的传统习惯,跳出单纯就农业抓农业的思维定势,充分运用经济手段、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加强服务的方式来推进农业农村工作,要在调查研究解决问题上狠下功夫,在提高服务水平上狠下功夫,在提高工作效率上狠下功夫,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把农业农村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同志们,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把握形势、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以奋发有为、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不断开创我县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新局面,为实现“绿色发展、奋力崛起”战略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2:发展现代农业 推动绿色崛起

为把陡水建设成为旅游专业重镇而努力

中国共产党上犹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提出了“生态发展,绿色崛起”的发展主战略,“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的发展主路径和建设“生态、创业、宜居、平安、幸福上犹“的发展目标。陡水镇应成为实践主战略,实现总目标的排头兵。

陡水镇拥有享誉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江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陡水湖,被列为赣州市重点旅游示范镇,正在申报省级生态乡(镇)。因此,在实施“生态发展,绿色崛起”主战略中,陡水是非常关键和十分重要的一环。为此,我镇提出了“凝心聚力,建设乡村旅游示范镇 善谋实干,描绘生态绿色新蓝图”的主战略;在操作层面上提出了“小步加快跑,务实加创新,推进陡水乡村旅游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思路;确立以项目为点,以群众为面,以点促面,以面带点的基本策略。

篇3:创新驱动推动海南绿色崛起

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以实现绿色崛起为主线,带动其他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步形成了以高新技术领域为重点的海南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大科技与金融结合力度,推动设立科技银行。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统筹规划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布局重点实验室、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增强科技创业载体服务功能。

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围绕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农业科技服务体制机制创新成果显著。省政府与科技部建立部省会商制度。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将省科技计划全部纳入省政务中心窗口统一受理, 实行前台受理后台审批,审批事项提前办结率达到100%。

篇4:推动绿色崛起 助建美丽老区

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这九十多年,不仅包含着老区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的实践,也包含着老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实践。可以说,老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确立和完善,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党的十八大的主要精神,集中体现在十八大的报告中。报告高瞻远瞩、把握大局,博大精深、催人奋进,是一篇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纲领性文献,是我们党继往开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是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奋勇前进的行动纲领,是一份反映全党意志、体现人民意愿的好报告。

报告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几个方面。一是夯实实体经济建设。揭阳商贸流通发达,实体经济比较缺乏,如何形成新的发展方式,尤其是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包括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对我们有很大的意义。二是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揭阳是一个农业大市,如何让人民群众迅速富裕起来,跟上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在努力解决的问题,报告中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点对我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三是明确提出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为我们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指明了方向。

贯彻落实十八大的精神,揭阳必须从六个方面下功夫。第一,要深刻领会会议精神的新思想,进一步坚定跨越发展的信心。具体而言,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坚定不移推进思想解放。第二,要深刻领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新要求,进一步加快发展、加快转型,推动揭阳经济的跨越崛起。首先是进一步发挥空港经济和海港经济引领经济崛起的引擎作用。其次是要扶持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更好发展揭阳基础好的民营经济。再次是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推动城市的扩容提质,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第三,要深刻把握社会建设的重大部署和新要求,进一步改善民生、创新管理。揭阳有670万人口,520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人多地少,创新社会管理尤为重要。第四,要深刻领会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努力建设人文日新古邑。第五,要深刻领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布局,建设绿色揭阳、美丽揭阳,把揭阳打造成为山清水秀、宜居宜业,科学发展、生态发展的岭南特色水城。第六,要加强党的建设,尤其是要把握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全面打造廉洁揭阳。

揭阳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曾经洒下过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老区人民为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市委、市政府对老区建设始终高度重视,不遗余力加以推进。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解决老区人民“读书难、行路难、看病难、饮水难、用电难”等问题,加快推进老区破旧小学改造、镇通行政村公路硬底化建设、乡镇卫生院改造和建设、资助革命烈士后裔求学以及扶贫开发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推动老区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老区实际,全力加快老区科学发展,让老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篇5:发展低碳经济 实现绿色崛起

“让山川林木葱郁,让大地遍染绿色,让天空湛蓝清新,让河湖鱼翔浅底,让草原牧歌欢唱……这就是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顶层设计,也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实践表明,物质资料再生产、人的再生产和环境再生产的统一是社会生产的一般规律。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以大量资源耗费和环境成本为代价的传统产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已难以为继,出路在于走产业生态化发展之路,通过产业的生态化改造,构建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基本途径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崛起。

产业生态化改造是指在自然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对特定空间内产业系统、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之间进行耦合优化,实现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产业生态化要在三个层面上推进:微观层面上要通过清洁生产、循环利用、技术改造,切实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从而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约束的矛盾;中观层面上要通过建立生态工业园区等,使资源在产业系统内循环利用,降低CO2等污染物的排放水平,减轻产业发展对环境的污染;宏观层面上要形成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的选择和管理立法,更好地促进整个社会的产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产业生态化改造的主要内容包括: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生态经济功能空间布局体系。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生态特点、经济发展强度和未来发展潜力,结合国家的主体功能定位,构建生态经济主体功能发展区划。建议把全省统筹规划为碳排放控制区、减碳引导区、零排放发展区、生态碳汇区四种类型的生态经济功能区。四类区域内按照主体功能有选择、有区别地构建包含产业链、生态链和价值链互补共生、具有循环功能的空间产业集群布局;不同的生态功能区域分别实施不同的产业规划、选择不同的产业发展模式。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贯穿于产业活动的全过程,从源头上减少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损害,构建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基本途径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减少产业发展以及相应的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态空间的占用,提高生态资源用于满足人类需要的效率,不断增加绿色、无污染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形成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的全新生活方式。在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保护环境的同时,增加绿色、生态产品的市场需求,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破解“资源与责任不对称性同构”难题。科学确立资源环境产权的归属权、份额以及对产权相关权利的分割或分配、产权人获得收益的制度保护体系,平衡环境外部经济的贡献者和受益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完善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发展产业化的机制。主要包括 “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企业支撑、公众参与”协同推进的低碳经济发展机制,有效矫正生态环境保护或破坏行为主体的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分配关系,实现生态外部性内部化的生态补偿机制,科学评价生态功能价值以及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价格形成机制等。

建立科学的发展评价和考核指标体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基本理念,GDP、收入、物价是政绩,平安和谐是政绩,青山绿水也是政绩。建议试行绿色GDP核算模式,建立配套的产业生态化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和相应的政策体系。在统计指标中除了常规的耕地保有量、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主要污染物排放等外,增加“森林、草地、湿地面积比例”“水质达标率”“空气质量达标率”“碳汇”“生态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资金”“新兴产业”等反映自然生态现状、改善或损害的指标,使有关统计指标能够反映绿色发展的要求。

在政府目标考核中,实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制,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发挥好考核评价的硬约束作用。施本植院长充满建设性的发言,无疑为解决云南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篇6:发展现代农业 推动绿色崛起

2013年07月22日08:16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南昌7月22日电(记者魏本貌)中共江西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22日上午在南昌开幕。江西省委书记强卫在讲话中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发展将奋力迈出“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新步伐,努力争取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新辉煌。

会议指出,江西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正处在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关键阶段。一是正处在加速发展的爬坡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既有加速发展的可能,更有爬坡过坎的挑战,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二是正处在全面小康的攻坚期。能否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是江西面临的最现实、最紧迫的任务。尤其是今后五年,如果江西全面小康进程不加速推进,不打下坚实基础,2020年前的冲刺中就有可能被远远抛在后面。三是正处在生态建设的提升期。如果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采取更为有力有效的措施,江西所引以自豪的生态优势和绿色品牌,就可能最终丧失。

会议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江西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发展不好更不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江西将奋力迈出“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新步伐,努力争取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新辉煌。以做大总量、提升质量为主要任务,闯出发展升级的新天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本在发展,关键靠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增强经济发展竞争力,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核心,加快构建具有江西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开放升级,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努力抢占新一轮扩大开放、承接产业转移的制高点,打造具有江西特点的开放型经济升级版,以新一轮大开放促进新一轮大发展。深化创新升级,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力求在新型工业化、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的共性和核心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以科技创新的率先突破带动产业发展的全面升级。推进区域升级,增强经济发展支撑力,继续深入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两大国家战略,重点推进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和九江沿江开放开发,鼓励支持各地找准定位、各显神通、竞相发展,加快形成多级支撑、多元发展的生动局面。

以人民幸福为最高追求,开启小康提速新征程。要把让人民幸福作为最高追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回应人民普遍关切的同时更加注重解决困难群众的具体问题,努力让全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民生幸福指数要提升,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加速提高江西城乡居民收入,加大民生投入促增收、推进创业促增收、调整分配关系促增收。“守住底线”,关心解决好特殊困难群体的特殊困难;“适度前瞻”,逐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积极引导”,鼓励扶持广大群众用辛勤劳动创造幸福生活。城镇化进程要加快。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推进城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核心,既要重视城镇人口规模的扩张,更要关注进城人群的社会保障。推进城镇化要着力构建城镇体系,加快县城和中心镇发展,增强县城和中心镇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推进城镇化必须坚持镇村联动促进城乡一体化。社会平安和谐群众满意度要提高,大力推进法治江西建设,大力推进平安江西建设,大力推进文明江西建设。

以绿色、循环、安全为主打品牌,开拓绿色崛起新境界。高举生态立省、绿色崛起的旗帜,树立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筑绿色产业体系,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着眼打造江西绿色品牌,坚持绿色生产、丰富绿色产品,促进绿色消费,大力发展以生态农业、绿色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要内容的绿色产业体系。切实保障生态安全,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业污染治理、受污染地区生态修复等工作,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完成污染物减排任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突破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发展再生资源产业,真正做到各类资源“吃干榨尽”、“变废为宝”。

篇7:推动绿色发展演讲稿

我努力地将头抬起来,再抬起来,心虚地略微将眼光打向正前方,猛然,一抹清新触目的绿从头顶沿着脊椎直下,蔓延到心脏,贯穿全身。

几缕阳光映射,照通一条尘埃之路,一直稳稳地落到苍翠的叶上。尘埃跳动、阳光泼撒、绿意闪烁,一起谱成一曲极妙的和弦,使我的倦意、困意倾刻间消失殆尽。

我能描绘那景相,却无法表达那一瞬心底喷涌而出的震憾与感动。究竟是怎样一股神奇的力量,才能那样精准无误地触到那最柔软的内心深处。她的绿色?她的勃勃生机?亦或是她从原始自然遗传下来的野性?可我更愿意相信那是人与自然间最美的羁绊,犹如血液之于灵魂,骨肉不可分离。

我们不能人人都像梭罗,做一位原始的自然学家,走出尘世,淡泊名利,恣意享受“神的一滴”瓦尔登湖。自然使他没有欲望,没有热情,有的是坦然,是一颗永不老去的心。

但我总相信人与自然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纵然高楼林立,纵然排污不断,纵然路边的绿色因吸入过多的废气耸拉下了脑袋,但你总不能否认这个城市曾也有那样一道绿色的倩影令你刹那间魂不守舍,日思夜寐,我深信是有那样一股绿色的、隐约的,沁人心脾的力量,徜徉在城市车马繁荣的大道上。

怪不得,席慕蓉会说“在自然前,我是个知足的人。”

你试想:最远处是黛青色的山峦,如墨迹般浓浓淡淡,层次分明。接着是一袭一袭涌来的由深至浅的草色,一直迤逦到天边,参差不齐,种类不一,也许某一处还点缀着些蓓蕾。你不能说它芜杂,因为自然总有着激浊扬清的本事。再往上看,水汽氤氲,烟云绸缪,有着一群飞雁惬意地咬着云。这一切连某一棵大树上的叶子都看的“酪酊大醉”了。

篇8:发展现代农业 推动绿色崛起

一、京津冀农业绿色转型的基本状况

1. 北京农业绿色转型的基本状况。

近年来,北京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在现代都市农业绿色转型方面表现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着力打造休闲景观与观光农业。农业观光园和民俗旅游等新的农业形态迅猛发展。二是会展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例如,定期举办的世界草莓大会、世界种子大会都是其成功的范例。三是农业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上取得成效。如,推行蔬菜集约化育苗。四是在局地实现了农业经济资源循环利用。如,延庆康庄镇有机奶生产基地就实现了奶牛养殖—沼气制备—有机种植的循环统一。五是农业生产较好地实现了向无公害、绿色或有机农业转型。2014年北京建起了30个生态农业标准园,其中20个是生态农业核心示范园区。

2. 天津农业绿色转型的基本状况。

天津市将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同样定位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在农业绿色转型方面突出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一是农业生产“智能化”得到快速发展。开展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核心基地建设,已经建设了10个物联网技术应用核心基地。二是种源农业成为天津农业优势产业。现有农业种业企业多达240余家,涉及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林果业等产业,建成了十大种业基地。三是大力建设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四是大力推进农业集约节约与清洁化生产。五是培育特色农业休闲产业。天津市先后培育出山野养生游、田园生态游、农耕体验游等9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

3. 河北农业绿色转型的基本状况。

河北将现代农业定位在发展高效、生态、安全的规模化农业上,与京津比较还处在农业绿色转型的初期。突出表现在:一是全省各地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使之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与新型农业产业培育的样板区。二是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在局地得到铺开。全省各地申请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的积极性都很高。三是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如:定州全面推行畜禽养殖入园入区,实行统一防疫、统一饲养管理、统一疾病防控。四是农业清洁生产、集约与节约生产、农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在局地得到推进。开展农业清洁生产示范区建设,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措施。五是在大城市城郊及临近郊县培植出了一定数量的集农业综合开发为主、旅游观光采摘为辅的都市现代农业。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河北农业绿色转型的必要性

1. 巩固河北农业区域核心定位的需要。

当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河北农业生产应承担以下几个基本职能:一是优质安全的大宗北方粮油农作物的区域核心供给职能;二是优质高端尤其是绿色有机果蔬区域重要供给地职能;三是区域内休闲观光农业与旅游农业的重要供给地职能。而要强化这些职能,河北只有走绿色农业发展之路,实现农业的绿色转型,才能维护农田的持续生产力与土壤安全,才能为优质安全的大宗农产品持续稳定供给创造基本的条件。只有农业绿色转型,构造绿色农业产业链条,才能有效满足京津及河北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高端农产品与服务性产品的需求。

2. 破解河北农业经济资源浪费的需要。

当前,河北农业生产无论从生产总量还是生产效益都有快速增长,但是也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过度损耗与资源的浪费。据相关部门调查,河北的化肥利用率仅为35%,农药利用率不足3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农药、化肥利用率60%以上的水平。作为农作物种植大省、果蔬生产大省,每年农作物收获后都会产生大量秸秆、树叶、菜叶,而传统上这些副产品往往被焚烧、丢弃或仅仅简单利用,既严重污染了环境又造成了有利用价值的资源的浪费。在水产养殖中,大量未经处理的养殖水直接排放,直接威胁到了周边水的生态环境。

3. 维护河北农业资源持续生产力的需要。

当前,粗放的、浪费的农业资源投入方式已经损害到了农业资源可持续生产力。未利用的化肥增加了土壤中硝酸盐的含量,改变了土壤结构,造成土壤酸化、板结,有机质减少和地力下降,进而影响农产品质量。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农户散养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很多养殖户、养殖场产生的大量粪污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其中含有大量氨氮磷及抗生素,长期持续下去严重污染土壤、水及空气。现代农业生产手段的不合理使用和滥用损害到河北农业资源持续生产力。因此,要发展循环农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性污染。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加快河北农业绿色转型的基本思路

1. 发挥好河北应该承担的绿色农业职能。

优先做好河北在京津冀区域农业绿色转型中的职能定位。重构区域内合理的分工格局。加快发展现代综合性基地型绿色农业。打造向区域内提供大宗本土化优质安全且价格合理的农副产品的生产基地,立足环京津区域农业资源优势,来进一步培育特色优势农业,着力打造粮油、棉花、果蔬、花卉、畜禽养殖等生产基地。注重培育与现代绿色农业相适应的农业生产资料生产业、仓储业、物流业、商贸业等。着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消减农产品集中上市对价格的冲击,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要打造具有河北特色的农业休闲产业,农业休闲产业一定要突出本土化地域特色,与京津呈现出差异化的发展样态。

2. 积极培育环京津跨区域绿色农业产业集群。

农业产业集群涉及对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反思和对生产流程的重塑,从而成为推动区域农业一体化的重要机制。通过构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链条基本完整的若干农业产业集群,来形成业态基本完整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出河北的农业资源优势和京津的现代农业生产要素优势,借助对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培育实现二者的互补,来培育环京津跨区域农业产业集群。鼓励河北农业龙头企业与京津地区乃至国际企业集团实现资产的兼并重组,成为知名农产品企业集团旗下的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开展高端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合作,开发与推广应用现代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以拓展本土企业产业链条来带动本土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3. 大力培育现代农业园区与京津对接。

建构相对完整的跨区域京津冀优质绿色农产品产、供、销产业化链条。构造主体生产要素突出、特色鲜明、形态多样的现代农业园区,包括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休闲观光园区、产业园区等。充分调研京津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绿色农业利益的诉求,吸引京津农业龙头企业将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及其他高附加值生产环节落户到河北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内,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组织。以现代农业园区为平台,做好园区产业定位与规划,以推动绿色农业上游、中游、下游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为目标,面向京津地区招商引资,来带动京津冀绿色农业生态系统的形成。

4. 营造良好的农业绿色转型的发展环境与京津对接。

河北必须以农业产业相对完整、农业组织系统完备、农业基础条件优良、农业政策到位来营造现代绿色农业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京津农业经济资源流入河北。在省内,统筹做好优质特色农业产业布局,统一规划与京津对接的农业绿色转型。建立健全与京津能够衔接的河北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建立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监测体系、绿色农产品认定和认证体系、公益性的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建设。河北要主动搭建京津冀农业产学研合作的大平台,研究京津冀农业合作的发展战略及河北的战略规划。

5. 完善农业绿色转型的政策支持体系,逐步与京津对接。

河北的农业支持政策仍然过于偏重推进农产品产量增加、规模扩张,对改善农产品的品质与维护农业可持续生产力重视度不够。在这样的政策激励之下,就难免去片面地扩大生产规模、对农业生产粗放投入。推进农业生产过程标准化建设,对每一批进入京津的农产品都要进行相应农药残留检验,确保进入京津农产品质量安全,铸造河北农产品的品牌信誉。瞄准京津地区农业科研院所对新型农业科研基地建设的需求,为其科研基地的建设提供相应的各种便利条件,促使河北聚集更多高端农业科技人才、也使得更多的绿色农业技术在河北得以研发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江晶,史亚军.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2):168-173.

[2]马永耀,刘敏华,扈红英.转变河北农业发展方式的途径和对策[J].农业经济,2014(2):41-42.

[3]石冬梅,佟磊.京津冀农业生产经营的协同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论坛,2016(1):9-12.

[4]李春海,张文,彭牧青.农业产业集群的研究现状及其导向:组织创新视角[J].中国农村经济,2011(3):49-58.

篇9:刘人怀:以创新推动贵州绿色崛起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为推动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强盛起到了关键作用”。由于长期闭关锁国,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才让中国人意识到自己的落后。刘人怀说,1840年到1949年中国跟外国签署了1182个不平等条约,平均一年要签11个不平等条约,中国被全世界看作东亚病夫。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站起来了,科技开始迅猛发展。“两弹一星”的成功面世,让中华民族挺起腰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长期落后的原因是什么?刘人怀指出,原因之一在于对知识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不够。元朝时期,把人分成十等,官、吏、僧、道、医、匠、工、猎、娼、儒、丐,知识分子比娼妓都还低一等。改革开放以后,知识分子受到了尊重,科技迅猛发展,中国才真正地开始强大了。小平同志在1978年3月18日提出两个重要的论断,他说知识分子是工人阶段一部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短短30多年里,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刘人怀在报告中强调指出,我们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必须走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工业革命以后的两百年里,全球能源告急、资源告急、环境告急,其中以环境污染最为紧迫,全球70亿人口的需求几乎要把自然推向崩溃的边缘。长期以来我们国家经济形势越来越严峻,外贸依存度高达60%,特别是广东、珠三角尤其严重,而我们这些外贸出口主要是依赖廉价的劳动力,大量资源能源的消耗,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污染。我们必须走发展低碳经济、节约资源之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就是要靠科技创新。

刘人怀在提及贵州发展思路时指出,贵州的条件非常好,山清水秀,贵州人非常勤劳。贵州要发展,要利用好、要发挥优势,撇开劣势。贵州的优势就在于生态环境保护得非常好。他建议贵州走低碳发展之路,走绿色崛起之路。贵州不能重复沿海的珠三角、长三角、沿渤海湾走的老路。贵州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风景漂亮,环境天然,特别是黄果树瀑布是闻名中外的大瀑布,再加上特色红色旅游资源和丰富的少数民族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前景可观。旅游产业号称世界第一大产业,无烟产业,最赚钱的产业,来的人多了技术也会带进来,各种资源会引进来,人力资源会引进来。让中国人都来访问贵州,让全世界人都来看贵州。

刘人怀还说,贵州的轻工业独具优势,特别是酒业。茅台酒是中国第一名酒。一个品牌的塑造很不容易,要保护好像茅台酒这样的品牌。现在茅台酒品牌保护得还不够好,存在很多问题。茅台是闻名中外的名酒,但是假茅台太多,这对茅台酒的形象是一个很大影响。如果假酒太多,会对真酒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当时毛主席把一些重要的特别是军工厂内迁,从那时起就打好了贵州在发展高精尖领域科学技术的基础。当前航空航天电子仍然是世界前沿的科技,要发挥好这一独特的优势。

上一篇:道德大讲堂励志下一篇:《外国新闻传播史》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