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电视节目

2024-05-12

法制电视节目(共8篇)

篇1:法制电视节目

电视节目《法治天空》节目

法制:什么是法制?通俗的理解就是“依法治国”,其实是一个国家的法律规定的总称。

法治:是一个动词,所有人都要受到法律的束缚,用法律来规定人的一些活动,才能使人的生活得到规范。

一.背景分析:

法治是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一个核心特征,是当代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向现代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过渡所必须尽快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我们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封建礼教的深远影响,中国老百姓的法律意识水平还较弱,中国旧体制下形成的不合理的司法机制,同飞速发展的社会变革格格不入。要彻底扭转顽固的传统观念,在全社会建构起“法律至上、权利平等、权力制约、权利本位”的法治思想体系,真正实现法治,仍需漫长而艰难的法制建设。

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下,作为党政宣传喉舌同时又具广泛影响力的大众传播媒介---电视,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就应承担起普法的责任,利用舆论传媒优势,将法治观念推广到群众中,积极推进社会进步。

从电视节目的现状和发展走势上看,以普及法律、弘扬正气为主要宗旨的电视法制节目一直活跃在我国电视舞台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社会教育与舆论引导作用.特别是这些年,随着国家法治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电视法制节目更是如雨后春笋般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纵观中央电视台及各省市电视台,优秀的电视法制节目都已成为各台的“顶梁柱”,收视率呈现逐年攀升的良好态势;有些省级电视台譬如黑龙江电视台、湖南长沙电视台甚至开办了独立的政法频道。在法治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当代中国,我们完全可以大胆地预测:顺应时代需求和人民呼声应运而生的电视法制节目,其收视前景“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我XX电视台到现在为止,总共承办过2期“法治”类型的电视节目,但是都是暂时性的,时效不长,节目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已变得十分单调刻板,逐渐丧失了对观众的吸引力,没有一个固定的法制宣传节目。为此,我建议我台重新开办一档“法治”类型的电视节目。

二.栏目宗旨:

基于上述背景分析,我们策划在整合原有法制节目资源的基础上,创办一档由主持人、嘉宾、新闻事实组成的多板块的电视法制栏目----《法治天空》(节目名字暂定)。

之所以在栏目名称中使用“法治”一词,而不用“法制”,是因为“法制”仅指一国现行的法律制度,而“法治”作为表明依法治国的动态概念不仅包括了创制并遵循法律制度即“法制”这一静态概念的全部含义,还代表着“法律至上、权利平等、权力制约、权利本位”这样一种深邃的现代法学理念。我们拟开办的这档电视法制节目就是要力求突破宣传法律法规的传统模式,更侧重于引发人们尤其是掌握权力的政法工作人员对“法”这一社会事物的思考和分析,让科学先进的法治思想逐步深入人心。

《法治天空》的栏目宗旨是:普及法律、推动立法与监督执法、弘扬法治精神,推动国家法治化进程。同时,考虑到法治与德治从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社会主义法治的实现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立,所以,《法治天空》栏目还将注重法与德的融合,寓德于法、以法明德,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理念,在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加强对老百姓,尤其是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和引导,力争使节目成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依法治国、以德治国”这一基本治国方略的优秀精神产品。

三、栏目定位

《法治天空》的定位有两个基点:

1.立足于法,传达法治理念。法是电视法制节目的根本,是创作的立足点。离开了法,电视法制节目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栏目要紧跟国家法治建设的步伐,扣紧社会热点,从法律和道德的视角观察社会现象,揭示报道对象所蕴含的法律与道德价值,着重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提高受众的法律水平和道德素质。

2.加强人文关怀,凸现地域特色。xx电视台只是区域性的城市电视台,无论是资金设备还是人才资源,都无法与省台相比,根不用说中央电视台了,因此,在栏目的发展定位上绝不能盲目“攀比大台”,而必须扎根地方现实,办出地域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使节目真正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为广大电视受众所认可和接受,从而取得最佳的宣传效果。新办的《法治天空》将加强人文关怀,密切关注发生在我市老百姓身边、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及事件当事人的前途命运,并不断强化服务功能,增强节目的互动性,多为市民和外来打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法律帮助,把普法教育的宣传效果落实到实处。

四、栏目要求

立足新闻性、突出思想性、加大监督性、提高可视性、不断社会化。

1.新闻性:指栏目的选题首先应具有新闻价值,真实准确、时效性强且为我市百姓普遍关注,它已经是或者至少可能成社会的热点。

2.思想性:指栏目在传达事件表层信息之外,尤其要加入理性的思考和解说。3.监督性:指充分发挥新闻媒体所特有的舆论监督功能,对一切偏离法治轨道和道德准则的社会丑恶现象进行曝光、鞭挞,尤其要对司法机关和行政部门的法律执行情况实行监督,促进我市司法公正和执法公平。

4.可视性:栏目的选题应当与老百姓生活息息有关,为老百姓所普遍关注,而且题材内容要尽可能生动曲折,尽可能包含多一些的故事情节。

5.社会化:指在确保节目质量、完成播出任务之余,加大栏目的宣传推广工作。

五、栏目设置及相应的选题

《法治天空》设立三个独立成篇又相互贯通的节目版块。每周三期,每期为一个固定的版块,节目长度均为30分钟左右,播出时间为周一,周三,周五。1.“举案说法”:以新近发生在我市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和教育意义的一个典型案例或社会热点事件为报道对象,从法律和道德的视角去观察和分析事件当事人的命运,深层剖析事件背后蕴涵的深刻法律或道德价值。该版块主要采用“案情报道+专家点评”的制作模式,但根据选题的性质可综合运用场外调查、演播厅访谈等其他表现手法。(播出时间:周一 PM4:25)2.“律师随行”:以观众来信来电咨询的法律问题或投诉的与法有关的社会焦点事件为报道对象,通过栏目派出随行律师这一特殊形式到现场面对面地向老百姓介绍法律知识,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该版块将采用纪实手法,跟踪拍摄律师提供法律服务的整个过程。(播出时间 :周三 PM4:25)3.“法律咨讯”:把握法治进程,传递最新最快的法律信息,让受众及时了解我市、我省乃至全国法治建设的现状,掌握最新出台的重要法律法规。该版块以主持人在演播厅口播的形式,用轻松通俗的语言把同属于一个主题的法律咨讯有机地串联起来,深入浅出地向观众传递法律知识。(播出时间:周五PM4:27)

六、栏目包装

1. 片头一个,长度15″ 2. 宣传片一个,长度20″

3. 三个版块的过渡片花各一个,长度10″ 4. “专家说法”的标版一个,长度2″

5. “相关新闻链接”的标版一个,长度2.30″ 6. 片尾标版,长度30″ 7. 背景音乐

七、栏目可行性预测: 首先,在法治化进程不断深入、民众自我维权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的当代中国,电视法制节目同其它媒体的法制专栏一样,拥有着无可限量的发展前景。这一点是毌庸置疑的。

其次,在广电机构改革后,原有三家县级电视台已经整合为一个市级电视台,扩版创办全新的电视法制节目有着比较充裕的人、财、物优势及独到的宣传优势。

《法治天空》强调现场感,侧重案情现场报道,专家评案说法也不采用演播厅访谈的繁琐形式,而由出镜记者或者主持人在采访现场串联完成节目的篇章脉络,所以,制作成本不会很高。另外,由于节目中已有两个版块由联办单位负责采制,从整体而言,《法治天空》不会占用我台过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它将以最少的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综上几点,我们预测开办这么一档法制节目的成功率很高,它将大有可为。

八.人员安排:

演播室主持人 1名 场外记者 2名 录像师 2名 编辑 2名 后期制作人 2名 灯光师 1名

策划人 1名(制作人)

篇2:法制电视节目

摘要:从创办之初,我国法制类电视节目就承担着极其重要和多样的社会功能,在法制建设进程中一直承担着普及法律知识、教化普通百姓的责任和使命。目前我国电视法制节目超过200多个,正以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影响着社会。而在电视娱乐化日益严重的今天,法制节目该如何发展?又如何强化法制节目自身的特性?

关键字:法制类节目 《今日说法》举案说法

一、法制类电视节目在我国的发展

1985年,中国电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法制节目《法律与道德》开播,至今电视法制节目在中国已经走过了近30个年头。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的创办为标志,中国电视法制类节目从1985年至今经历了开创期、发展期和繁荣期。目前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开办的电视法制频道共有9套,全国电视法制栏目超过200个,其中出现了很多有影响的日播法制栏目和专门的法制频道。

然而从创办之初,我国的法制节目就承担着极其重要和多样的社会功能,在法制建设进程中一直承担着普及法律知识、教化普通百姓的责任和使命。但是电视的本质是娱乐,娱乐性是电视这种大众媒体的传播特点。②电视法制节目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节目类型,它本身受制于法律的严谨、缜密,受制于法院判决的无尚权威,受制于转型期法律不完备条件下的“道德”、“法律”间的冲突。这些特殊的因素又导致了电视法制节目的传播困境。

电视法治节目重任在肩,却有些不堪重负。近年来,电视法治节目普遍遭遇困境,节目收视率下滑。全国200个电视法治栏目,9个专业法治频道,除几个有品牌影响力的法治栏目如:央视的《今日说法》、《法治在线》、《经济与法》,北京台的《法治进行时》,重庆台的《拍案说法》等之外,其它法治节目大都处于惨淡经营之中,有相当一部分法治节目难以为继,不得不改弦更张甚至停办。2007年,全国唯一一个开办20年不间断的法治栏目,山东台的《道德与法治》改名为《天下故事》,脱离法治节目的定位。全国第一个开办的法治频道,长沙政法频道也因为面临节目生产的压力,准备从单纯的法治频道转为包含娱乐、文体等内容的综合频道。④

二、《今日说法》的成功

(一)《今日说法》介绍及节目定位

《今日说法》是1999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一个全新的法制栏目,每天中午12:40在央视一套节目播出,每期15分钟。周一至周五13:45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重播。2010年10月8日开始,《今日说法》播出时间延长到30分钟。《今日说法》采取以案说法、大众参与、专家评说的节目样式。栏目的功能定位是:重在普法,监督执法,推动立法,为百姓办实事。①

在选题上注重适度性,贴近百姓生活。涉案内容包括: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知识产权纠纷、消费者权益保护、青少年犯罪、诈骗盗窃等,涉及民事、刑事、行政多个方面,但是又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无法绕开的话题。开播初期较多的涉及刑事案件,近年来较多的涉及民事和行政案件。

《今日说法》的风格具有独创性,它以“点滴记录中国法制进程”为宗旨,将复杂的案件和法律问题解释得通俗与精确,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较强的媒体

责任感和影响力,365天,每天为老百姓讲一个案例,解释一个法律小常识,在普及法律、监督执法、推进立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平民化的视角使节目弥漫着人文的关怀。

(二)《今日说法》的叙事模式

《今日说法》采用的叙事方式是“以案说法”,选择一个新近发生的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通过记者深入采访调查,用镜头来还原案例事实,每期邀请一个法律界人士作为嘉宾,与主持人互动访谈,解读案例涉及的法律知识,进行评述,帮助观众理解。

而在记者调查的叙事阶段,也具有自身的特点。故事化模式,设置悬念,节目一开始就把关键性问题提出来,制造悬念,使得观众被吸引,急欲知道结果而一直看下去。如在今年的“药家鑫案件”中,节目一开头就向观众抛出一串问题,“开车撞人,司机不但不救,反而杀人灭口?没有考虑到后果,就拿刀捅了她?连个三岁小孩都不如?有人说他是官二代,有人说他是富二代,记者调查杀人者到底是怎样的人?节目随后向急于知道内情的观众娓娓道来。

注重细节描述,用细节描述来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通过细节和插叙来进行案件原因、背景介绍来进行人物塑造。

而每期节目后面的评论也是其亮点,评述不是采用很严肃和生僻的法律名词进行解读,而是通过嘉宾通俗的解释,来告诉观众其中蕴含的法律知识。评论不仅限于每期节目的案例,而是升华其意义,推广其教育价值,引起观众更多的思索与情感升华。

(三)《今日说法》的成功之处

由于法律知识较为专业,案件的权威来自法院的审判,不管是电视媒体还是纸媒体对案件的立场都来自于法院的审判,对法制事件的报道应注意立场,不能干预司法独立。因此,法制节目不能仅停留在表层传播上,譬如一宗案例剖析,一段法律名词解释。媒体更深层的责任是培养公众学会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意识,在日常行为和办事中处处有法律意识,懂法、用法。

“也许人们对于教育最大的错误认识是,一个人学会的只有他当时正在学习的东西,其实,伴随学习的过程形成持久的态度.......也许比拼写课或地理历史课更为重要......因为这些态度才是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的东西,换句话说,一个人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学习的方法。”③作为一个好的电视节目,《今日说法》没有直接向观众传达法律知识,而是发挥电视的本质作用,鼓励人们热爱电视节目,在观看电视节目时形成法律意识。

《今日说法》外在表现是一个个故事,推动故事发展的是人物。通过对故事来龙去脉的介绍,有意识的运用行为、心理、情感等表现手段塑造人物形象,用人物的命运来打动观众,体现人文关怀。

三、电视法制节目存在的问题

(一)节目法制含量较低

法制节目不但要有新闻节目、综艺节目等节目共有的要素和特征,还必须具有其他节目所没有的鲜明的“法治”特色。法制节目应该关注与法律制度相关的事物和信息,尽管也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但它关注的是渗透到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法律现象和法制问题。

法制题材与其他的社会新闻相比,具有一定的题材优势,突出表现在它所报道的内容大多是生活的非常态,能较好地带动受众的知晓欲。“理论上,法制节目可以涉及的角度很广泛,但实际上,大多数节目最常选择的是刑事犯罪、民事

纠纷(特别是婚姻、继承)等情节性、可视性较强的案例,而对于行政法、国际法及民法中合同法、公司法、商法等领域却表现出一种令人遗憾的选择性忽视,给予的关注不多。”⑤

再者,我国法制电视节目的主创人员,大多都不是法学出身,自身的法律知识有限,对一些法律条文和案件理解也不够透彻,不能很好的在节目中融合法律知识,做到普法的节目宗旨。另外,电视的本质娱乐,而法律的特点是严谨权威,带有较强的知识性,要将二者巧妙的结合,又不至于枯燥无味,实属不易。

我国法制节目的普遍做法是,将案例故事化,对案例进行故事化包装,以故事元素来吸引观众,用专家点评来进行法律知识点评。但是,这样的节目模式只是法律“擦边球”而已,法制含量过低,很多的民生新闻节目也有涉及法治,法制节目不足以承担起其应有的功能。

(二)法制节目内容和形式同质化

以央视两档知名栏目《今日说法》和《经济与法》为例,就能看出法制节目的同质化。《今日说法》与《经济与法》两个栏目的节目选题重叠率达到了76%,涉及的领域大致是婚姻纠纷、情感纠葛、赡养与继承、产品和服务质量纠纷、医患纠纷、侵犯名誉权、交通事故、政府机关行政不作为等。

虽然近年来党和政府对“三农”日益重视,出台了许多法律法规以保障农民生活、增加农民收入,但就电视法制节目来说,对农村、农民、农业的关注还远远不够。农民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农村是普法教育更为重要的地区,但现阶段大部分节目的农村选题与庞大的农村收视人口及其普法需求存在很大差距。“法制节目类型分为法制资讯节目、法制专题节目、法制谈话节目、法制庭审节目、法制娱乐节目五种,但每种节目类型里真正做得好的寥寥无几。”⑥一旦出来某种比较成功的模式,其他台就争相模仿。

四、怎样办好电视法制节目

(一)找准节目定位

电视法制节目应该找准节目定位,明确电视的根本特性是“娱乐”,纵然面对的是法制类选题,有其特殊性,也不能让其普法功能掩饰掉电视特性,娱乐本质,电视节目如果承载了过多的教育功能,在电视节目中让观众心生疑惑,就意味低收视率,不利于电视节目的发展。但是,也不能让“过度娱乐化”破坏了普法功能。

作为具有教育功能的法制节目,在节目定位上,可以参照美国儿童教育节目《芝麻街》的节目定位和运行模式,《芝麻街》没有直接鼓励孩子热爱或任何和学校有关的内容,它鼓励孩子热爱的是电视。观众热爱电视,节目才能生存下去,节目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其承载的功能就能潜移默化的渗透给观众,从而达到其目的。法制节目也是如此。

(二)重视节目策划,讲好故事

法制节目的叙述载体就是案例,而一个个鲜活的案例里本身就存在叙述所需要的基本元素,而法制节目的创作者是需要有好的手段和方法,运用电视特有的表现形式,将故事讲述出来。

业内人士都知道电视媒体法制类节目不好做,做出来的节目很难吸引观众。究其原因在于不少法制类节目过于严肃、拘谨,增强法制类节目的故事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法制类节目的制作中,凸显节目的故事性,变以往的“用事件讲道理”为“用故事讲道理”,尽可能地用“小故事”反映“新时代”,“小人物”体现“大背景”,“小事件”映衬“大法理”。

(三)发挥电视节目的画面优势

“电视之所以是电视,最关键的一点是要能看,这就是为什么它的名字叫电视的原因。”⑦

电视不同于其他的媒体,诸如广播、报纸,电视能够充分利用声画等要素,包括图像、声音、音乐、文字、图表、特技等,多视角讲故事。通过电视节目的动态演示,加上电视画面的颜色和切换速度等都能反应感情和情绪。这样人物形象更鲜明,内容更丰富,故事也更生动。

注释:①《今日说法》百度百科

②《娱乐至死》尼尔.波兹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③《娱乐至死》尼尔.波兹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④“找准问题 突出重围—办好电视法治节目的思考”朱鸿栋 邓勇

⑤《电视法制节目—语言传播策略》

丁龙江 中国电影出版社

⑥《电视法制节目—特质、创作与开发》

胡智锋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篇3:法制电视节目

故事是观众最熟悉的事物, 因为它时刻都在人们身边上演, 有评论家说:“故事是人生的设备, 故事来自人类的集体无意识、发端自恒久不变的人性”。而纵观当前电视业的发展, 法制节目之所以能大受观众欢迎, 它情节曲折的故事内核功不可没。随着电视消费文化的改变, 许多传统的法制节目迅速转变自己的节目形态和语态, 向故事化靠拢。例如辽宁卫视的《王刚讲故事》、山东卫视的《天下故事》、重庆卫视的《拍案说法》等等, 面对故事化的浪潮, 如何讲好法制故事, 形成观众的收视欲望, 成为了电视法制节目主持人不可回避的课题。

可以说, 在法制故事中如果没有主持人, 那么这个法制故事有可能只是一部专题片, 只有加强了主持人的个性魅力, 法制故事才会有最鲜活的招牌, 由此可见, 主持人能否讲好法制故事, 对一档法制节目的成功与否影响深远。下面, 笔者将结合自己的从业经验与感悟浅谈电视法制节目主持人应如何讲好法制故事。

1 主持人在法制故事中应发挥的作用

法制节目中主持人形象是这档节目的灵魂与招牌, 他在节目中应起到的作用分为以下几点。

1.1 交待法制故事中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

法制故事的基本要素包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关系、事件的起因以及故事的背景等。这些元素固然可以用解说词来完成, 但如果平平地用解说词交待而缺乏生动, 就会给人感觉像是在播报新闻, 无法产生对法制故事的收视期待。另外, 如果在解说词中交待这些元素, 空镜与画面的选取就费功夫, 动辙会让观众觉得画面与交待的元素无关, 或是因现场模拟情景再现而让观众产生一种很假的感觉, 无法引人入胜, 而在这个时候, 用主持人的生动精彩的讲述来完成基本要素的交待, 一方面可以避免无效画面的使用, 而另一方面也可以非常准确清晰地交待各种关系、来龙去脉, 给人以贴近、真实、生动的感觉, 还可以给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 体现讲故事的魅力。

1.2 设置法制故事的悬念

讲故事离不开悬念, 而法制故事也是由一个个包袱或者说一个个悬念构成的, 没有悬念的法制故事就像白开水, 也无法成为一个吸引人的法制节目。悬念设置虽然直接取决于故事结构的安排, 但主持人在适当时候提出一些合理的推测, 能够让观众在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跟随主持人的引导, 加入自己的联想和猜想, 非常自然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引领观众带着问题和兴趣收视。例如哈视台《方圆之间》栏目曾播发过的一期名为《古城金店抢劫疑案》的节目, 整个故事由主持人的悬念设置而一波三折的推进, 从深夜出租车司机遇到的拦车黑影抛出悬念, “拦车的人是谁, 深夜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随着故事的展开, 观众获知原来拦车的人是报案人, 依兰县的古城金店被抢, 那么抢金店的人是谁呢?这时主持人又抛出了个悬念“金店的黄白金首饰高达200余万元, 而当晚犯罪嫌疑人只拿走了七十余万元的首饰, 且全部为黄金, 而较名贵的钻石、白金却安然无恙, 而最蹊跷的是现场没有任何翻动的痕迹, 嫌疑人应是特别熟悉金店情况的人”。这时, 主持人作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测“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了金店老板赵龙, 难道是他吗?”而通过接下来侦查员的调查, 从做案时间及动机等诸多方面推翻了这种假设, 这时最熟悉金店的人就剩下更夫了, 也就是报案人, 而主持人在此悬念的设置使观众对更夫是否监守自盗产生了浓厚的收视兴趣, 而接下来现场的指纹提取又排除了更夫作案的可能, 这个时候看似山穷水尽, 却又被主持人另一个包袱“侦查员在现场又发现了一枚鞋印”而使故事变得“柳暗花明”, 而鞋印的排查又引出了巡控录像, 一番波折之后终于水落石出, 嫌疑人浮出水面, 案情真相大白。由此可见, 主持人悬念的巧妙设置恰如烹调中的佐料, 妙加而味美, 但如果主持人单纯地脱离故事逻辑地去设置悬念, 就会陷入“为悬念而悬念”的境地, 则又会无味至极。

1.3 讲述和点评体现故事的精神内涵

目前, 观众对电视法制故事的要求已不满足于情节和猎奇, 而是希望通过节目引发深层次的思考,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也是法制节目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 电视法制故事在内容题材的选取上难免会涉及一些社会问题, 观众在看完这样的节目之后, 有时不是精神愉悦, 而是对人际世事的茫然和失望, 此时, 主持人就必须要旗帜鲜明地表现自己的观点, 其实也是作出媒体应有的一种引导, 主持人可以就故事进行清晰易懂的分析, 带领观众摆脱灰色的情绪, 正确地看待社会上存在的不良现象, 从中吸取应有的经验教训, 不但要引以为戒, 还要受到教育, 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 不让类似的案件发生, 警钟长鸣, 从而达到客观理性。这样的引导和点评对于电视机前的未成年人来说尤其重要, 因为法制故事揭露假恶丑的目的就是为了弘扬真善美, 如果没有对真善美的追求, 一切对假恶丑的记录也就失去了意义。

此外, 主持人还可以引领观众去感悟法制故事背后真正的社会意义, 从而超越有些节目赚人眼泪、引人同情或招人责骂的低级层面。比如, 有一个故事讲述的是哈市香坊区的一个男孩长年被母亲关在铁笼里, 据其母亲介绍, 该男孩患有精神疾病, 为了防止其危害四邻, 才不得不这样做, 主持人在这个故事的最后挑出对孩子母亲的指责和批评, 提出了一系列发人深省的社会问题, 那就是孩子目前的疾病是怎么造成的, 由此引出了孩子的成长环境与经历, 该男孩生活在单亲家庭, 母亲一直在外打工, 父母之爱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久而久之, 导致了精神疾病, 这个问题的提出, 使得人们引发了对务工人员子女、单亲家庭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以及精神类疾病患童的看管和监护问题。

1.4 追踪故事的最新进展和最终结果

法制故事大部分是已经发生的, 而也有一部分故事、案件是在不断的发展当中, 而编导在采访制作节目的时候, 事件往往还没有一个最终的结果, 甚至在节目播出之后, 事件又有了突如其来的变化, 对于编导不可能预知的结果, 有时候就要靠主持人的讲述来弥补了。例如哈市糖果酒吧的伤人案件, 案件从侦查到审理、诉讼, 过程很长, 其间在记者拍摄制作完节目之后, 往往又会传来该案件的最新情况, 再如那些诉讼类案件, 法院的宣判结果都滞后于开庭审理, 因此都要靠主持人在故事的讲述中交待最新进展和最终结果。

2 主持人在法制故事中的语言表达和主持风格

法制节目主持人要在全面系统地了解案件的基础上, 熟悉观众的实际需求, 在故事讲述上做到有的放矢, 语言表达、主持风格就显得尤为重要。

语言是人们最主要的交际方式, 同样的目的会有多种不同的说法, 法制节目主持人在讲述法制故事时语言样式应不同于新闻播音的“播”, 也不同于目前流行的说新闻的“说”, 而是一种更个性化、人格化的口语语言, 更具有亲和力和人情味, 以观众喜闻乐听的话语方式来主持节目。主持人讲故事时的语言应具有风格性, 语言风格是人们运用语言表达手段所形成的诸多特点的综合表现, 包括语言的民族风格、时代风格、流派风格、个人风格、语体风格和表现风格, 主持人语言风格集中体现了运用语言的个性和艺术特色, 主持人的语言风格要通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主持实践才能显示出来, 并形成为观众所接受的风格特色。另外, 在法制故事中, 经常遇到情与法的交锋, 我们发现有理的不一定会让人同情, 无理的不一定让人冷漠, 这要求主持人在情与法的语言关系处理上把握分寸火候, 不温、不火、不超、不过、不夸张、不缩小, 不妄自菲薄, 不添油加醋, 法制节目主持人要正确处理情与法两者的关系, 要有责任感、正义感, 不能麻木不仁、冷漠、懈怠或傲慢矫情, 要用真诚打动人心、感染人心。

此外, 主持人要想讲好法制故事, 还应具备主持风格个性化, 个性化是主持人缩短与观众心理距离的重要手段, 是观众接受主持人和法制故事的特殊审美需求, 它要求主持人用极具个人魅力的语言符合及非语言符号来显现, 个性化主持是主持人个人生理素质和社会环境及语言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它是一个综合能力的体现, 是一个人心理特性和精神风貌的外化, 是个人思想、品性、修养和能力在语言应用中的集中反映, 富于个性的主持风格应当具有独特的味道和格调, 主持人个性化的主持风格要与栏目特色和受众定位相互有机地融合, 法制故事的内容要求主持人要爱憎分明, 语言讲究分寸, 以独特的表达赢得观众。

个性化主持是当今传媒激战背景下电视法制节目主持人制胜的法宝, 也是传播的主流趋势必然走向, 只有个性鲜明, 独具魅力的主持人才能脱颖而出, 成为被观众注意和选择的对象, 而个性化主持人也以其特殊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吸引受众的关注, 发挥着招牌作用, 主持人个性化的发展是电视法制节目打造自身品牌、提升媒体形象的重要条件, 江西卫视《传奇故事》的金飞、北京卫视《法制进行时》的徐涛等等, 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至于看到主持人就会立刻对栏目的定位和内容特点有所了解。主持人是一个节目的标识和灵魂, 也是一个节目重要的外在表现, 各大电视台争相打造自己的主持人, 辽宁电视台《王刚讲故事》邀请全国著名表演艺术家王刚担纲主持, 河北卫视的《天下故事会》则请著名的评书大师单田芳加盟, 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电视节目发展到今天主持人功不可没, 法制节目主持人因法制故事而受到关注, 法制故事也因主持人而尽显魅力, 两者相得益彰, 唇齿相依, 电视法制节目主持人更应该苦练内功, 加强自身修养和业务素养, 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 不断提升, 讲好法制故事, 打造品牌法制栏目。

摘要:面对故事化的浪潮, 如何讲好法制故事, 已成为了电视法制节目主持人不可回避的课题。笔者结合自己十五年的从业经验与感悟从“主持人在法制故事中应发挥的作用、主持人在法制故事中的语言表达和主持风格”等方面阐释了电视法制节目主持人应如何讲好法制故事。

篇4:论电视法制节目的受众定位

在信息渠道和服务种类增加后,传播工作者都意识到:要使自己的节目服务于那些最需要的人,而不是最广泛的人。于是,各类节目走向“窄播”,它们“细分”自己的受众以为这是最符合传播规律的做法。

可是,电视法制节目却恰恰具有广泛传播的特点。电视法制节目的内容和受众并不需要分得这么细。

以下就从电视产品送达的终端——观众的角度出发,分析收看法制节目的受众的几种最基本需求。

非法律工作者的收视需要及相应的节目类型

非法律工作者指所有法律专业以外的工作者、退休人员。简言之,是那些不从事法律工作的成年人。他们收看法制节目的心理,可简单概括为:获得法律资讯、了解周边环境、了解法律条款、推理娱乐。

法律资讯节目能帮我们了解新出台的法律、法规,运用这些法律法规解决实际问题,观众还能从节目中了解最新案件的发生和进展,让我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判断。这类法制栏目的最主要目的是服务,它起到实实在在的告知和提示的作用。

北京电视台的《法制进行时》就是这样一个栏目。它有着极强的资讯服务意识、时效性和地域特点。主持人徐滔在电视屏幕上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给您提个醒儿。”像早些时候出现的街头诈骗、“碰瓷”或地下通道打劫的情况,栏目都会在第一时间揭示这些骗局的来龙去脉,提醒观众加强自我防范的意识。

同时,人们可能还需要一些帮助他们进行法律知识储备的节目。这类节目应立足全国、关注普通人的法律生存空间。帮助观众逐渐提高认识,扩大法治视野,满足观众从宏观上把握法律动态的需要。收看这类节目,观众不仅能了解特定案件施用的法律依据,还可以洞悉全国各地的法治进展。对他们而言,这是一种偶然、随意和乐于接受的学习过程。

电视法制节目中的领军栏目——《今日说法》就属于这一类。节目除了对案件的讲述外,还要请法律专家依据播放的案例每天给出一个“说法”。它的题材选取极为宽泛。并且,节目的整体风格一直保持着栏目“关心贫弱者,用法律为他们撑起一片天空”的关怀和同情。

普通人收看法制节目的另一个需求是娱乐。在以娱乐休闲为目标的法制节目里,观众感受到的过程是紧张和刺激的,而结果却是学到了一些推理和判断的基本方法。法制节目的内容本身就决定了它的内容中必然要有冲突、矛盾、争执,甚至是“腥星性”?穴血腥暴力、明星故事、性犯罪?雪的故事以及警察局、犯罪现场这些不寻常的场合。它天然的能够吸引人的注意。这类节目的观众组成比较广泛,成年人和未成年人都乐于收看。

青少年对法制电视节目的需要

一方面,青少年和关心青少年的所有人都需要电视法制节目。这里将青少年界定为6岁至22岁,即小学、中学、大学中的儿童和青年。他们的需求有一些可以和成年重合,比如推理探案、了解周边环境的需求。但校园毕竟是一个更单纯意义上的社会,在校园的这十几年,又是一个孩子思想发展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处于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有着极强的反叛性,易冲动、易受感染,他们做事很少考虑后果,大多不具备承担后果的行为能力。目前,青少年犯罪的现象很多。

同时,青少年更是需要法律保护的弱者。校园门口发生抢劫时,中学生要怎么做才能保护自己?芽大学生怀孕的问题要谁来承担责任?芽他们和他们的家人都需要电视台法制栏目的告知和平等的劝服。

另一方面,法制节目应当作为校园教育的补充。与严肃的校园教育相比,媒体教育从形式上可以是轻松的、寓教于乐的。针对青少年所开设的法制栏目能从更广泛的空间里找到接近他们的话题和案例,用平等、尊重、爱护的方式进行表达,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兴趣。这类节目将帮助他们掌握积极处理问题的方式,预测自己行为后果的能力;同时培养青少年保护自己的意识,使自己免受侵害。

青少年的法制节目目前没有电视台涉及,可能是考虑到这类节目说轻说重很难把握。的确,过多的负面内容会让小观众们心里一片黑暗,而太过积极又不能体现栏目设置的初衷。不过,如果青少年对这类节目的需要是明确存在的,电视台就有责任和义务充当“媒体教育”者,满足青少年自身和所有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人的需要。

青少年法制节目的形式,可以杂糅目前说法节目、推理节目的形式,用讲故事的方法传递信息,再由法律专家或青少年心理问题专家进行评说。

《今日说法》2003年曾作过一次暑期特别节目:宝贝当家。其中有一期节目的主题是讲对幼儿的性侵害。对五六岁的小孩子讲这个话题,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难以把握和讲得明白。《今日说法》采用的方式是:请六七个小朋友来到演播室,主持人一开场就给每个人发了一个洋娃娃。然后问:小朋友,你认为身上的什么地方不能被别人摸?芽然后让小朋友指着洋娃娃说自己的想法。最后由一位专家阿姨告诉他们:游泳时,凡是被泳衣遮住的地方就不能被别人摸。要是有人试图这么做,就要想办法找大人帮助。

满足专业人士需要的法制节目

专业人士最初参与节目,是出于媒体的要求。无论是作为现场嘉宾还是节目策划或对内容把关,法律专家都更具有权威性。目前这种参与越来越积极,他们自身也逐渐成为某些法制节目的观众。如果媒体选择的案件比较典型,专业人士守着电视便能了解最新的法律事件,这对法学研究和相关立法都有一定的帮助。一位讲授了多年民法课的老师说:自己只要有空就会看某一个法制节目,因为这个栏目选取的案件涉及前沿法学问题,不仅案件本身能更好地阐释某个法律条文,而且有的案件还提出了目前没有一项特定的法律条款能解释的新问题,对他的学术研究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供专业人士收看的法制电视栏目受众比较少,像经常收看央视经济频道的《经济与法》的受众可能只有经济界人士和一些法律工作者。而这类节目的制作成本却很大,可选择的案件范围窄,还要培养一些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编导。但它一旦生存下来,却有着很强的发展潜力,有着不易模仿和不可替代的特点。这是因为:针对大多数人的普法宣传、记录法制建设过程只是法制节目的第一层境界:它还应当突破这个局限,成为引领和推动法制建设工作的一个助力器。

篇5:电视台法制节目栏目策划方案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人勤春来早,万物待时发。孕育着新希望的春天正在到来,生机总会蕴含在变革与发展之中。05年对于县法院来说,是崭新的开始。正所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新的领导班子,新的工作理念,新的发展思路,预示着法院崭新的工作局面的来临。仙游电视台《法在身边》栏目愿在这充满生机的春天里,同法院携手,为推动法院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并记录下法院变革与发展中的每一个足迹,共同为构建法治社会,促进仙游和谐快速发展贡献一分力量。

栏目简介:《法在身边》是仙游电视台开办的一档法制类专题栏目,04年创办,05年改版。每两周推出一期新节目,每期节目播出八次,均在黄金时段播出。

栏目定位与宗旨:析法,释法,普法,用法,给出说法,提高百姓法律素质和用法水平;动态消息,专题纪实,特别节目,展现政法战线风采与业绩;法眼看世间,解读社会事件中的法律含量。

栏目形式:《法在身边》栏目A版B版交替播出的模式。A版纪实版,B版为普法版,均采用板块式结构,具体内容如下―――

A版以宣传政法战线工作为主,分为三部分四块内容。

1信息类:一线来风准确、全面介绍政法战线上的新情况、新措施、新成就,特点是简明扼要,信息量大。

2纪实类:(1)举案说法:纪录剖析具有故事性、关注度和法律含量的案件。抽丝剥茧,条分缕析,从法律的角度予以阐释。

(2)现场追踪:同步拍摄(或再现)案件的侦破、执行过程,全方位叙述其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风采类:展现工作成就,推出先进人物,对专项行动进行舆论宣传、追踪报道和成果展示。

B版以记录其他执法部门执法行动和观众互动类节目为主,分为4部分内容

法律课堂:法律、法规宣传。

执法看台:执法过程中的案件与成就。

给你说法:观众互动类板块。

法治聚焦:话题类节目。

栏目特色:围绕法律主题,综合运用多种电视手段,融知识性、权威性、贴近性、可视性于一炉,风格鲜明。

栏目运作:由电视台和法院抽调精干力量组成栏目组,法院负责节目的策划、资料提供、车辆配合等相关事宜,电视台负责节目的摄制、制作和播出。法院必须提供充足的素材资

源,电视台必须提供充足的拍摄制作时间,双方通力合作,保证节目高质量按时播出,达到预定效果。

栏目播出及收费:《法在身边》A版每4周推出一期,每期15分钟,每期播出8次。全年播出12期节目,共需拍摄、制作、播出费用2万元。

仙游电视台《法在身边》栏目组

篇6:法制节目策划

(一)节目名称

先有如下名字备选:

《刑侦档案》 《XX说事》 《法线快车》

(二)节目播出情况

每期节目30分钟,每周播放一期

(三)栏目意义

本栏目将通过故事化的电视手法,为观众呈现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法制故事,从而达到普及法律、推动立法与监督执法、弘扬法治精神,推动国家法治化进程的目的,力争使节目成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依法治国、以德治国”这一基本治国方略的优秀精神产品。

(四)节目形式

本节目由三部分组成:演播室+现场纪实+情景再现。每期讲述一个案件,为观众还原案发情形,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第一部分:演播室

每期节目中,需要主持人在演播室录制部分内容,在节目中起到过渡

作用。

节目开始部分,主持人向观众进行开场白,陈述案情的开头,抛出一个悬念,引导观众往下看。

节目过程中,当案情出现到关键点时,主持人出场,总结上一段情节,引出下一段情节。

节目结束部分,主持人出场进行总结。也可以请法律专家做客,对本期案件进行点评。

第二部分:现场纪实

现场纪实是本栏目的主要组成部分。此部分选用多年积累的《中国警务档案》拍摄原素材,从中选取精彩的案件故事,为大家还原犯罪现场的情形。

每期节目选择一个案件,编导按照戏剧艺术中的“三幕剧”形式对案情进行重新编排,要求线索清晰,悬念丛生,其中贯穿一些实用的法制及安全常识。

第三部分:情景再现

由于现场纪实部分无法完全还原案发情况,因此需要拍摄一些情景再现的镜头,对案发现场进行还原,为观众更加真实、全面地呈现整个案件故事。

情景再现需要编导自行策划脚本,组织设想进行拍摄。

此部分内容的比例需根据当期纪实素材的多少决定,纪实素材多

则少拍情景再现,纪实素材少则需多拍。

(五)人员、设施配备

文案组

1、导演一名:当期节目的总负责人。负责策划选题、撰写脚本、监督后期制作。根据剧本拍摄情景再现部分。

3、后期剪辑人员一名

拍摄组

1、导演一名:由当期节目的编导担任。根据剧本监制拍摄画面。

2、导演助理一名:负责协调现场各组人员(摄像、演员、道具等全部参与拍摄人员)

3、摄像:摄像2名:负责情景再现部分的拍摄。需要2个机位。

4、剧务1至2人:负责置办拍摄所用道具;在现场布置道具;布光、打灯;演员的服装、化妆。

5、演员若干,根据每期需要情况而定

6、拍摄地点:日月同辉酒吧、建中传媒办公室、夏塘度假村等

所需设备

1、室内人物拍摄所需设备:灯光、遮光板

篇7:美国法制种类节目介绍

(2007-06-04 22:31:46)

分类:法律新闻类

除了常规节目外,目前还存在一些“法律娱乐”类资讯节目。它们以涉及法律纠纷等问题的各界名人为报道对象,向观众提供有关名人的各类与法律相关的花边新闻,其中的代表栏目有Court TV的《好莱坞热线》,以及《名人正义》(Celebrity Justice)。这类节目以讲述明星们的新闻案例事实为主,并不过多地关注司法程序,其风格活泼、明快、轻松,而包装也注重娱乐化,从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到服装化妆,从现场的道具、灯光布置到摄像方式,从剪辑手法到画面的拼接,甚至宣传语和预告片,都表现得时尚、跳跃。为了迎合年轻观众的短期注意力的特点,这些

节目的各部分环节时间都不会太长。

此外还有一些新闻访谈类节目,代表栏目有美国C-SPAN的《美国与法庭》(America and the Courts)。此类节目的基本策略是以专家访谈的方式来拓展案件深度,以法庭人员答记者问的方式来满足观众对案件细节的了解。《美国与法庭》时长60分钟,就每周最热门的案件采访相关专家,每期节目通常有两个案例,每个案例都由演播室访谈、双视窗的专家连线和相关人士在法院外答记者问三部分组成,其中,相关人士在法院外答记者问的实录所占时间最长。另外,法国电视二台的综合性深度报道栏目《媒介人周刊》也有大量的法律性内容,它重视双视窗与现场记者对话的报道手法,还在演播室与当事人或主管机构负责人、专家进行座谈。

案例纪实类,这一类型中比较出色的栏目有美国的《法医档案》(Forensic Files)、《终极证据》(Extreme Evidence)、《大师》(Masterminds)、《全美最高通缉》(American Most Wanted)和英国BBC-1的《犯罪观察》(Crime Watch)

等。

《法医档案》、《终极证据》等在美国知名度很高的电视栏目采用了引人入胜的故事手法来讲述案例。它们融入了大量的侦探、法医等技术性知识,用以讲解破案的方法和技巧,阐述工程师、化学家、电脑专家等特殊职业人员如何充分利用各种科技手段追寻线索,从而揭开犯罪、事故的真实原因。这些栏目还力求将观众“带入”到故事之中,节目中会不断设置问题,解决问题,让观众全程参与分析案件的过程和各种可疑线索的侦破,很好地抓住了观

众的眼球。

《全美最高通缉》和《犯罪观察》的风格与上面的栏目有些不同。《全美最高通缉》每期会选取2~3个真实的案子,通常一小时的节目分成2~3段,采取事后案情模拟的方式来介绍案情,并会在节目中安排对涉案人员以及法律工作者的访谈。它有时还会展示犯罪分子的真实照片,并提供免费热线以便观众举报破案线索。此外,这一栏目还有着其他内容,包括在遭遇犯罪分子时如何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的经验,法律团体和受害者团体的活动,对美国相关执法部门人员的采访等。《犯罪观察》的片子通常会在犯罪发生地实地拍摄,而且会尽量聘用与所描述的罪犯体貌相近的演员来演出整个犯罪过程。调查员或警察们则在现场直播的演播室中接受主持人有关案情的访问,并且还会接听观众们打来的电话。节目通常会在故事播出之后,向观众介绍最新的案情调查情况。并且,特定案件的节目组在节目播出之后还会一直和有关侦探人员保持数月甚至数年之久的联系,以便使观众能够持续得到案件进展的相关消息。《全美最高通缉》和《犯罪观察》的播出帮助警方破获了许多大案,这也使得这两个节目的影响力越来

越大。

庭审类,除了对真实庭审的播送,还存在着模拟庭审栏目。在Court TV的节目中,真实庭审类节目的主持人通常具有很强的法律背景,它也会聘请经验丰富的律师及专职记者担纲解说并对案件进行评论分析。为了丰富节目的信息量,制作者们还在法庭审讯的直播画面中穿插大量的字幕,包括滚动的法律新闻标题、正在播放的审判案件名称、发言人的姓名、身份、教育背景、从业经验或犯罪前科记录及其与案件的关联等等。

模拟庭审类中最著名的栏目当为《朱蒂法官》(Judge Judy)。主持人Judy Sheindlin曾经做过职业法官,有着丰富经验的庭审经验。她的主持风格强悍、幽默、辛辣,这对节目的成功至关重要,使模仿者难以成功。由于这一节目的成功,Judy本人也身价过亿,跻身美国女性富豪的前20位。

《朱蒂法官》为派拉蒙所有,开播于1996年,时长30分钟。尽管播出时间为下午,该节目仍然截获了不少傍晚档女性观众,特别是在25~54岁年龄段的观众中保持着很高的忠诚度。《朱蒂法官》的每集节目都会处理2~3个案件,法官在审判的过程中,会讯问纠纷双方的原告和被告,并进行快速的当庭判决。由于这一节目的主要目标受众集中于以家庭主妇为主的赋闲在家者,而刑事案件与这些观众无很大的关联,因此《朱蒂法官》所选择的案件都是日常生活中小于5000美元的民事纠纷赔偿,诉讼事由各异,观众可以网上提交诉讼案例。节目中所采用的审判过程基本上模拟了正规法庭,但审判过程中没有辩护律师,因此,在“控辩双方”陈述事实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争执甚至辱骂的情景,并由此揭露出令人震惊的背景内容从而激发观众的情绪。在审判结尾,观众都会看到“坏人”受罚而“好人”获赔,因此会感觉非常痛快过瘾。他们还能了解到在美国这样诉讼倾向性高的社会中,个人权利在受到侵犯的时候,怎样做才能使个人的利益得到最大的保护。

完全模拟审判过程的节目《第二次裁决》是美国PAX频道(已于2007年1月更名为ION Television)于2004年推出的。整个节目进行过程中,参与人员无需遵循任何法律条款,而主持人的作用只是在于承上启下,不加入任何评论,也不提供任何信息。节目最大的卖点则在于真实的陪审团和模拟审判之间的那种差异。通过陪审团成员在休息室里激烈的唇枪舌战和多次不同的表决结果,使节目更容易抓住观众的心。在节目进行中的陪审团成员始终是不知道真实审判时候的结果的,因此当最后一次表决结果出来时候,再穿插播放真实的审判结果,通过这种蒙太奇的效果把节目推向高潮。

电视剧类,目前最为成功的法律类电视剧应为美国的《CSI》,即《犯罪现场调查》(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该剧为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王牌节目,获得艾美奖6项提名,入选2002年美国“十大最佳电视剧”。CSI已播出6季,它采用了系列剧形式,每集都以罪案发现开场,紧接着又和另外一两起案件交织在一起,然后案件的调查逐渐深入,各种谜团也渐渐清晰起来,直到真相大白。

《CSI》制作阵容强悍,它的专职顾问曾在洛杉矶的安全部门供职长达15年,从事犯罪现场调查工作,所雇用的6名剧本作家也多为美国名校毕业,而它的演员阵容也同样是大牌云集。《CSI》的剧情多取材于真实案例,真正地从专业科学技术的角度来拍摄,展现了大量前沿尖端的高科技侦破技术:弹道学、法医毒理学、DNA破裂鉴定、血型分析、痕迹学、高智商犯罪心理学等。它采取了重建现场的方式,对于各种细节的合理设置,给观众身临其境的逼真感觉;快节奏的叙事方式,数案并发,扑朔迷离的案情使得悬念更加紧凑集中,情节上互相交叉,内容上饱满生动。观众的注意力将会追随着调查人员,看他们如何从现场残缺的人体、毛发纤维、指印和指甲以及尘埃等等各种细微的证据入手,进行细致的分析筛选,满足了观众的探索欲望,剧情也因此丰满而立体。

该剧播出后成为美国警方的必备学习教材,连英国苏格兰场、日本警卫厅以及法国警局都视其为教材。同时《CSI》也掀起了法医学热潮,许多学校顺应学生要求开设了法医学课程。

真人实录类,比如Court TV的《捕获》(Caught)以及福克斯的《警察故事》(Cops)。

《警察故事》利用警车的录像装置记录下警察在街头值勤、执法等情景,真实记录警察执法的全过程。整个节目全程跟踪记录拍摄,无解说。题材涉及警察工作中的各种案件、各种执法过程,整期节目完全是现场录像剪辑,非常具有真实感。

《捕获》是在公共场所设定一些不为人知的测试项目,利用偷拍形式捕捉人们面对这些测试情况的异常行为,比如利用在街头无人看守的货摊来测试人们的诚实度。整个节目的目标是探究在无人所知的情况下人们会做什么。它以普通大众为收视群,看点正是偷拍镜头中记录的人物的异常行为,满足人们的窥视欲望。

每期节目通常由3~4个测试组成,每个测试项目的内容包括测试设计过程记录、人们测试行为的偷拍和心理学专家解释测试意义,每个测试板块之间由广告片和频道宣传片进行分隔。制作者为了加强节目的可视性,避免客观记录这种方式可能出现的节奏缓慢、沉闷等问题,特地调动了各种手段,比如在偷拍画面中播放快节奏的背景音乐、有趣的宣传片等等,从而造成节奏的张弛有度,并且以悬念的设置激起观众的收视欲。

篇8:电视法制节目的发展

中国电视法制类节目用了30的年的时间经历了开创期、发展期和繁荣期。目前全国电视法制栏目超过300个,其中出现了很多有影响的日播法制栏目和专门的法制频道。然而,从创办之初,我国的法制节目就承担着极其重要和多样的社会功能,在法制建设进程中一直承担着普及法律知识、教化普通百姓的责任和使命。作为一家地面频道,在2007年的4月2日郑州电视台5套政法频道开播,标志着郑州本土法制频道的诞生,自办节目《郑州法制报道》是以郑州及辖区法律等相关新闻为对象的专题类节目。

如何定位是一档栏目的发展基石?节目制作人员要对播出节目的思想内容、目标受众、节目样式、制作风格等的划定,对节目设置的目的和宗旨所作的事先规划。北京台的《法治进行时》以节奏快、信息量大为特点,成为第一时间发布法治信息、解读法治案件的平台。中央电视台的《法治视界》栏目定位很独特,它是社会与法频道一档汇集全国各地优秀法制节目,以改编为主、强调整合的栏目。栏目选取各地方电视台制作的贴近生活、播出时社会反响较好、以及内容上在全国有借鉴意义的优秀节目,加以整合并加入新的节目元素。

开办法制节目的初衷就是要普及法律知识,进行法制宣传,肩负着教育的使命。如果节目形式和内容上也只是照本宣科的开个讲座,或是对某一案例的宣讲,那么必定不能吸引收视群体。因此,法制节目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有用”,即实用性。要让观众看了节目后,有所思考、有所收获,进而帮助观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法律讲堂》听名字就是在普及法律知识,但这档栏目却做到了具有实用性,秉承服务公民的实际生活需求、启迪生活智慧的节目制作理念,传播的是实用的法律知识,告诉观众遇到事情该怎么办,解决的途径有哪些,对现实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法治视界》每天讲述一个法律故事,讲述平凡百姓平常生活里的不平静的章节,故事平凡、琐屑却又生动、鲜活。有人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而进入《法治视界》的这些故事,比小说更丰富、曲折、意味深长,更能记录最基础的社会原生态和最有据可查的个性化的历史。从这里可以看到中国法治进程的一角、可以看到百姓生活的多侧面,也可以看到接近生命意义中最深层的东西。

电视法制节目不仅要具有实用性,还要具备纪实性、可看性,及时追踪法制热点。这就需要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或特殊性的案例,以多元的视角揭示法律本质,引起受众共鸣。《河南法制时段》强调以最新时效,用准确鲜明的法律视点,关注全国,特别是河南每个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法制现象和法律案件,具体讲所选案件必须具有时效性强、法律含量高、社会负面影响小的特点。其它类型的节目如典型案件纪实、法庭审理过程直播比较具体地记录案发现场、犯罪嫌疑人的过程、心理状态和群众反应,剖析案发原因等,看点也比较多。

目前,各大卫视各城市台都有法制节目,如何在众多法制节目中脱颖而出,如何提升收视率更大程度的抢占收视份额,成为各个栏目的头等大事。法制节目都是以日播的形式播出的,在时间编排上各家也是使出奇招,要么黄金强档播出,要么另辟蹊径错峰播出。郑州电视台《郑州法制报道》作为一档日播节目,在节目时段的安排上选在了19点50分至20点50分这个黄金时段。每天晚上19点50开播,时长1小时,设置多个版块:新闻现场、记者目击、检察官手记、法官说案、法律维权,整个栏目既有短平快的消息,又有深度的新闻专题,案件分析,更有现场维权类节目,整档节目安排张弛有度。在郑州电视台所公布的收视率调查中显示,除有少数月份外,其他基本保持在1左右,作为一个刚开播的新频道新节目,《郑州法制报道》还有发展空间。

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众多媒体面对各种新闻资源都使出浑身解数,用几近疯狂的状态来挖掘。激烈的竞争也同样存在于法制节目中,各法制频道各法制栏目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在求生存谋发展的同时,也凸显了一些问题。法律讲求铁面无私、刚正不阿,而法制节目既要以法律为准绳,做到公正公平,又要在节目体现出人文关怀。这就要求节目的编导除了具有新闻敏感性和过硬文字功底,还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背景,才能遇到法律条文不犯难,才能把节目讲得明白,说的清楚,让受众感到法律在公正的前提下也有人间真情。

上一篇:关于档案材料遗失的检查报告下一篇:小学足球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