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qc检验流程及规范

2024-04-18

oqc检验流程及规范(精选8篇)

篇1:oqc检验流程及规范

OQC检验规范

1)了解待检验的机型型号,检验单的数量及线别。(包括配色、软件及计划单说明)

2)插卡测试。取样数3PCS 将SIM、SD卡插入手机开机后能在5-10秒钟内显示“中国移动”或“中国联通”的网络标志,手机时钟是否会正常变动。是否能够读取卡中的内容并且可以及时保存和册除。3)开机测试。取样数20PCS 确认开机铃声及开机画面。4)照相测试。取样数20PCS 由摄像菜单进入照相测试。四角不能有阴影,照相要清淅不花屏无条纹、亮点、黑点等

5)MP3、MP4检查。取样数3PCS 确认拷贝的MP3、MP4能播放,且播放无杂音无花屏白屏死机等不良现象。6)CCT测试。取样数20PCS 6.1由测试指令进入测试

6.2测试软件版本是否为所需版本

6.3回送测试时吹MIC孔能听到回送且无杂音啸叫

6.4按键测试。按每一个键屏上显示的相对应的字键要消除,到显示PASS 6.5马达测试。手机有振动且无碰撞到其它物件的声音。6.6喇叭测试。能听到“嗜”的声音

6.7铃声测试。由软件默认来电铃声,无杂音、音小 6.8听筒测试。能听到“嗜”的声音且无杂音 6.9LCD背光测试。背光无暗角、黑点、亮点 6.10RTC测试。闹铃后能正常开机 7)IMEI号检查。取样数20PCS 由*#06*#进入确认IMEI号是否对应。串号,机身标,盒标。8)标签检查。取样数20PCS 确认所贴的标签型号是否是所生产的机型及客户需求相符。贴的标签是否与样机相符。(依据生产计划单)9)外观检查。取样数20PCS 无破屏LCD无同色异色点凸点、凹点,无漏装漏贴,无掉漆、色差、硬划伤,无物料破损,A面无划伤

10)上网查证网标是否与IMEI号相对应。取样数5PCS 11)手机拔号测试。取样数2PCS

提出检查批为100PCS,产品合格质量水准以客户标准为准。抽样检验原则;一次抽样,从正常开始从不转移放宽

检验条件:检查物与水平面30度夹角,距跟睛30CM与眼睛成一条直线,时间10S内

篇2:oqc检验流程及规范

1. 目的:

合理规范QC部品质检验作业流程,确保对产品的各阶段品质状态进行有效检验与判定,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客户要求。

2. 范围:

发得快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成品出货检验的品质控制。

3. 职责: 3.1. OQC负责制成品出货前的抽样检验,根据制成品的数量、工艺复杂程度、在制程中的品质表现状况及客户的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检验方式,确保制成品质量符合相关要求,并保持完整的成品出货检验报告。

4. 作业流程规定 4.1. 成品出货检验作业

4.1.1. 当生产线成品批量完成时,OQC应及时对该批成品进行出货检验。当日每批成品的检验原则上应于当日完成,成品出货检验报告应次日上午10时前交品质经理审核签署,以利仓库完成入库交接工作。

4.1.2. 成品检验前,OQC应对如生产单、料号、规格、图纸等相关资料进行核对,特殊要求的还要核对有否SGS物质检测报告、ROHS标签等,是否完整及有效,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项目检验。

4.1.3. 依据不同的产品特性及客户要求,选择适用的检验工具,如厚度规、卷尺、电子称、静电仪等。在确认所用检验工具处于正常合格状态后,方能进行正式成品检验。

4.14. 成品检验时,OQC依据成品检验规范对成品进行逐项检验。检验项目包括外观、颜色、材质、密度、组件结构、关键部位的尺寸及包装要求。

4.1.5. 在选择何种检验方案时,应依据不同的情况如产品的特性、客户的要求、批次数量、巡检过程中对该款产品的品质状态印象、是否新产品、是否新工人多等来确定。凡批次在30PCS以下的一律全检;超过30PCS以上的原则上用抽检,针对某个项目的特殊翻单或做工复杂的或客户要求的,视情况用全检;品质状态特别好的可以视情形放宽抽检级别,反之则加严抽检级别。

4.1.6. 当使用抽检时,一般规定用AQL标准,即对照抽样计划MIL-STD-105E允收质量水平II标准MAJ2.5/MIR6.5来进行。详见《发得快单次抽样检验方案(简表)》

4.1.7. 检验过程中的缺陷发现应随时做好草稿式的记录,便于在做正式报告时统计填写。不论成品检验的最终判定结果如何,均应保留不良品的标识,以作为抽检结果判定的依据。

4.1.8. 当成品被判定为不合格时,应依据不合格处理程序进行返工或返修处理。经返工后的成品必须经OQC重检合格后方能出货。

4.1.9. 当成品被判定为合格时,OQC负责贴成品标示(客户有特殊要求不能张贴标签的,由生产部负责写上规格及料号等以示标示)。不是立即出货的合格批次成品由生产部交由仓库管理员点数签收。由仓库管理员摆放于成品仓库或合格成品区,并做好成品的防盗、防火、防湿、保洁等防护工作。

4.1.10. 不论成品检验的最终判定结果如何,抽检出来的不良品必须经过返工或返修并重检全格后,方能随大货入库或放行出厂。

4.1.11. 一般地,正常情况下判定结果依据AQL标准的允收标准进行。当交期非常紧急或者出现其它特殊情况(如不良情况经与客户沟通得到客户允许),原本判定为不合格的成品,可以经由相关授权人的批准签署,采用让步放行。原来不合格的红色标识应同时更改为改判后的合格状态标识。

品质检验作业流程指引

4.1.12. 改判后的成品在出货后应留意客户方面的反应,做好相应的回复和跟踪。

4.1.13. 成品检验完成后,应保持相应的记录,如成品出货检验报告、异常状态联络单、纠正与预防措施报告等。

4.1.14. 出货时,应保持每单每批次大货一份成品检验报告存档备查。但客户有特殊要求的,在新产品工或者生产新MODEL时,在出大货的同时,应出具相对应的《成品检验报告》、《成品检验规范》、工序折分图及OQC检验作业流程等文件给客户。

4.1.15. 所有报告记录应保持其逻辑性。比如不适用的项目应用斜线划去,同一单成品经N次返工后应有N次重检记录,而不能在一张报告上注明“此单经返工重检合格” 的方式来进行简化。

5. 相关文件/记录 5.1. 相关文件:《发得快抽样计划作业办法》、《发得快单次抽样检验方案(简表)》、《发得快成品检检验规范》、客供图纸、发得快工程图纸。

5.2. 相关记录:《成品出货检验报告》、《纠正及预防措施报告》、《品质异常联络单》。5.3. 以上报告记录保存期一般为三个月,客户有特殊要求的,或者报告本身有借鉴警示意义的保留期为一年。

制定/日期:李中法

2010-4-20

篇3:地热采暖施工规范及工艺流程

1 地热采暖结构

1.1 混凝土层:钢筋混凝土楼板。

1.2 热反射层:无纺布基铝箔材料, 具有单向传热、保温和防水的功能。

1.3 保温层:一般要求厚度不小于30 毫米的YX泡沫混凝土用于隔热。

1.4 地热管线:塑料管材 ( 水热) 供热方式。

1.5 砂粒:固定地热管线, 均匀辐射热量, 避免局部温度过高。

1.6 水泥砂浆填充层, 普通房屋的水泥地面。

1.7 铺地材料及防潮材料:比如木地板和瓷砖等。

2 原料和工具

边界保温条、挤塑板、镜面反射膜、卡钉、盘管、保温套管、铝箔胶带、生料带、分集水器、生料带、美工刀、尺子、扫把、卡钉枪、卷尺等。 管材是地暖工程中的重中之重, 目前用于地暖铺装的管材有好几种, 常见的有PEX、PERT、PB、铝塑管等。

管件和管材的内外壁应平整、光滑, 无气泡、裂口、裂纹、脱皮和明显的凹陷;管件和管材颜色应一致, 无色泽不均匀;地暖产品装卸运输应小心轻放, 不能受到剧烈碰撞和尖锐物冲击, 避免接触油污, 在储运和施工过程中要防止泥土和杂物进入管内, 存放处避免阳光直射。

3 地暖埋管铺设方式

大致分为蛇型和回型两种形状, 蛇型铺设又分为单蛇型、双蛇型和交错双蛇型, 回型铺设可分为单回型、双回型。

4 施工条件

地板采暖可以在水电改造工序全部结束后进行, 也可以和水装修、强弱电系统改造结合进行。 在前期一定要预留地暖温控线和温控管, 以免导致配合困难或责任不明耽误工期, 质量难以保证。 用户需让我们与装修公司提前沟通, 协调工作配合流程。

室内粗装修完毕, 应保证土建地面墙体均已完工, 并做过基础找平, 场地内无其他工种在施工, 地面平整度要求高低差小于8mm。地暖和墙壁之间有一定的距离, 并且这段距离均匀的围绕着整个墙壁, 这个就是伸缩缝, 按照地暖的相关规定, 但凡地暖安装工程的施工长度超过6 米, 一定要留伸缩缝, 防止在使用时, 由于热胀冷缩从而导致地暖龟裂影响供暖效果, 在缝中填充弹性膨胀膏 ( 或进口弹性密封胶) 。

施工现场的用水、用电、材料储存场地等临时设施能够满足施工要求, 施工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

地暖设计图纸及其他技术文件齐全。

地板辐射采暖工程施工方案经审批并进行了技术交底。

地暖工程中使用的主要材料、设备及半成品, 应有符合国家或部门颁布的技术质量鉴定文件, 或产品合格证。

现场施工人员应熟悉管材的一般性能, 掌握必要的操作要点。

5 主要工艺流程

土建结构具备地暖施工作业面———固定分集水器———粘贴边角保温———铺设聚苯板———铺设钢丝网———铺设盘管并加以固定———设置伸缩缝、伸缩套管———中间试压———回填混凝土———试压验收

施工工序及规范:

第一步, 楼地面找平检验完毕。 地面上杂物等清理干净保证地面平整, 墙、柱脚与地面呈90 度直角。

第二步, 安装集分水器。 将分集水器水平安装于图纸指定位置, 分水器于上集水器于下, 间距200mm。 集水器中心距地面高度不小于300mm安装牢固。 安装主管道时应保持3‰坡度, 隔一定距离安装固定支架或掉卡, 安装要牢固。

第三步, 铺设保温层、反射膜。 在找平层上铺设保温层 ( 如2cm厚聚苯保温板、保温卷材或进口保温膜等) , 板缝处用胶粘贴牢固, 在地暖保温层上铺设铝箔纸或粘一层带坐标分格线的复合镀铝聚脂膜, 保温层要铺设平整。 反射膜铺贴在保温板上, 一定平整, 不得有褶皱, 并且要遮盖严密, 不得有漏保温板或地面现象。 在铝箔纸上铺设一层2mm钢丝网, 间距100×100mm, 规格2m×1m, 铺设要严整严密, 钢丝网间用扎带捆扎, 不平或翘曲的部位用钢钉固定在楼板上。 设置防水层的卫生间或厨房, 不许打钉, 管材或钢网翘曲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管材露出砼表面。

第四步, 铺设盘管。 在地暖施工中地暖管材的铺设是重中之重, 地暖管材铺设的好好坏直接影响地暖系统的采暖效果, 如果安装不当, 地暖会出现局部不热或局部过热的现象, 所以在地暖管材铺装时要注意照图施工。 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图纸铺设地暖盘管, 与设计回路相符合, 管道铺设间距与设计相符合, 靠近外墙、外窗处以及楼层挑空等耗热量较大区域的管路要加密, 并用塑料卡钉将管材固定于复合保温板及反射膜上。 用塑料卡子将管子固定在苯板上, 固定点间距不大于500mm ( 按管长方向) , 大于90 o的弯曲管段的两端和中点均应固定。管子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8 倍。 此外, 安装过程中防止管道被污染, 每个回路铺设完毕要及时封堵管道, 还要对管道进行水压冲洗、吹扫等, 保证管道内无异物。

第五步, 管路水压测试。 检查地暖铺设的加热管有无损伤、管间距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后, 进行水压试验, 从注水排气阀注入清水进行水压试验, 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2 倍, 但不小于0.6Mpa, 稳压1 小时内压力降不大于0.05Mpa, 且不渗不漏为合格。

篇4:oqc检验流程及规范

20英尺环卫集装箱是上海环境物流有限公司用于城市垃圾水路和公路周转运输的专用集装箱,是实现城市垃圾集约化管理和无害化管理的重要装备,其垃圾装运量占上海城市垃圾运输总量的70%。集装箱的结构可靠性和耐用性对运输成本和运输安全的影响较大。为保证国际标准集装箱的安全性,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ISO)和中国船级社(China Classification Society,CCS)推出集装箱标准规范和检验规范。[1-3]

目前,集装箱箱体结构的安全性检测及设计过程中用到的强度判据主要参考CCS制定的《集装箱检验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在集装箱(尤其是特种集装箱)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除结合经验数据外,利用有限元方法[4]对箱体结构进行计算和优化已成为常规的设计手段。例如:陶珍军等[5]进行集装箱刚度试验的有限元模拟,较早地系统阐释应用有限元软件对集装箱进行结构分析的全过程;程钢等[6]对一种特制集装箱进行有限元分析,并且系统阐释当集装箱结构不满足要求时,如何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结构优化;刘峻等[7]基于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模拟仿真小车滚压测试,根据底板的不同铺设情况及小车在集装箱内的不同位置,按多工况对集装箱底板进行静力分析;郑艳平等[8]通过有限元法计算、分析压缩天然气瓶组集装箱在常温环境下考虑动态惯性力影响后的结构应力水平,直观地分析其框架在受载情况下的应力情况,并对框架的结构设计提出改进意见,使框架结构设计更加合理,从而提高瓶组集装箱的安全可靠性;王琨博[9]计算20英尺低温液体罐式集装箱的结构强度,分析时采用板壳单元和梁单元,4个箱角刚性固定,并且将各个方向的惯性力转化为动压力叠加到设计压力上,此计算结果很好地满足了《规范》的要求。

20英尺环卫集装箱的箱体结构采用薄形钢板和结构型钢焊接而成,其几何尺寸为€?€?,属于国际标准集装箱中的1C型。不过,从使用的角度来看,环卫集装箱则是典型的特种集装箱,该箱自重约为,额定装载量为。此外,环卫集装箱的特殊性还表现在以下方面:(1)装载的货物为城市垃圾,其成分复杂且含有大量水分,对箱体侧壁的作用力较大;(2)在垃圾打包压缩装载的工况下,环卫集装箱类似于压力容器,箱体结构四周所有壁面均承受来自压缩机推头的内压力作用,该压力与打包压缩机推头的推力直接相关。鉴于环卫集装箱在使用过程中的特殊性,本文利用有限元软件,分别进行在《规范》要求下集装箱框架结构的静力分析和考虑压缩装载工况时集装箱框架结构的静力分析,并将之与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比较,以期为此类集装箱的设计和检测提供参考。

2 计算模型

2.1 有限元模型

首先,利用Femap软件建立集装箱几何模型,考虑到环卫集装箱多个工况载荷的对称性,仅建立一半模型;然后,在几何模型的基础上划分有限元网格,集装箱各构件(如立柱、端横梁、各类板材等)均采用板单元模拟。网格大小控制在€?左右,单元数为,节点数为。20英尺环卫集装箱几何模型及有限元网格模型见图1~3,箱体主体结构采用普通钢Q235。

2.2 计算工况

依据《规范》(2012),结合20英尺环卫集装箱装载实况,共选取5种典型的试验装载工况,并计算各工况所对应的载荷值(见表1)。

3 计算结果及分析

3.1 按照《规范》要求计算集装箱各构件所受应力及变形情况

按照表1中计算工况的要求,对20英尺环卫集装箱箱体结构进行计算,获得其在《规范》要求下的应力及变形情况如图4所示,5种典型工况下集装箱各构件的最大变形量和最大应力值见表2。

由表2可见:在《规范》设定的计算载荷条件下,20英尺环卫集装箱结构最大应力值为,发生在靠近角件的前门楣处;最大变形量为,发生在底板上;侧板变形量较小,仅为,而不受货物直接作用力影响的顶板的变形量不到。由计算结果可知,箱体结构整体应力值不高,均在材料屈服强度以内,结构不会发生永久性变形现象。然而,从环卫集装箱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除框架变形不明显外,底板、侧板、顶板均发生明显的永久性变形(见图4):箱体结构四周壁面板格可见明显的外凸,板格面积越大,其变形量越大,尤其是几乎不受箱内货物直接作用力影响的顶板亦出现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变形。由此可见,《规范》设定的检验工况并不能反映环卫集装箱的实际使用工况。

3.2 施加压缩装载工况后计算集装箱各构件所受应力及变形情况

通过现场调研发现,20英尺环卫集装箱除具有国际标准集装箱的吊装、堆码、转运等工况外,还具有打包压缩装载的特殊工况(见图5)。该工况的基本流程如下:首先,垃圾压缩机舱门与集装箱后门通过3个卸扣紧密对接;然后,压缩机推头将压缩打包好的半紧实垃圾块推送至箱内,推送过程中压缩机械设备借助箱体结构对垃圾进行再次压缩,直至集装箱箱门能够关上;最后,关上箱门。在此过程中,集装箱类似于承受内压的压力容器,箱体结构的5个壁面承受来自压缩机推头的内压力作用,该压力与打包压缩机推头的推力和推头移动的速度直接相关。经试验测定,该压力最大值约为0.033 MPa。

对箱体结构进行压缩装载工况的有限元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集装箱顶板、侧板、底板均出现超出屈服极限的高应力区。为此,本文对箱体结构进行非线性静力分析,材料非线性数据取自文献[10],材料屈服极限值取,通过计算获得箱体结构各构件在压缩装载工况下的最大变形量和最大应力值(见表3)。

分析显示:在压缩装载工况下,20英尺环卫集装箱顶板、侧板、底板结构均有超出屈服极限的区域,屈服点均位于顶板、侧板及底板的板格上,靠近横梁、门楣或门槛的位置,箱体结构中的骨架结构(如顶横梁、侧背梁及底横梁等)的应力均在弹性范围内;箱体结构出现较大变形,最大变形量为,位于顶板板格,因为顶板最薄,侧板的最大变形量为,底板的最大变形量为。压缩装载工况下20英尺环卫集装箱的应力和应变分布见图6。对比图5与图6可以发现,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与环卫集装箱箱体结构实际发生的永久性变形基本吻合。

nlc202309091606

从20英尺环卫集装箱压缩装载工况的非线性静力计算及分析结果来看,模拟仿真结果与环卫集装箱实际使用情况吻合。在压缩装载工况下,环卫集装箱箱体结构的永久性变形是由压缩机推头推力产生的内压力通过货物传递至箱壁面而引起的,该载荷为进行箱体结构评估的决定性载荷。

4 结束语

本文依据《规范》设定载荷工况和实际装载工况,采用有限元方法对20英尺环卫集装箱进行多工况下的结构静强度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集装箱的真实使用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20英尺环卫集装箱与国际标准集装箱在使用条件上有很大差别,仅基于《规范》设定的计算载荷对此类集装箱进行结构设计是不妥的,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箱体结构的压缩装载工况,在该工况条件下,箱体结构承受较大的内压作用,这是进行结构设计和检测的决定性条件;(2)建议对现有《规范》进行修订,增加20英尺环卫集装箱箱体结构强度计算校核和检测相关内容。

参考文献:

[1] 中国船级社.集装箱检验规范[S]. 2012.

[2] 张敬轩. 试谈国际标准集装箱箱体结构的基本理论(上)[J]. 交通标准化,2001(5):30-33.

[3] 张敬轩. 试谈国际标准集装箱箱体结构的基本理论(下)[J]. 交通标准化,2001(6):31-33.

[4] 王勖成.有限单元法[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63- 169.

[5] 陶珍军,林德浩,刘旺玉,等. 集装箱刚度试验的有限元模拟[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22(5):26- 31.

[6] 程钢,史宝军. 一种特制集装箱结构优化设计有限元分析[J].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0,25(4):355-358.

[7] 刘峻,高建和. 基于有限元的集装箱底板静力分析[J].制造业自动化,2012,34(12):95-98.

[8] 郑艳平,朱厚军. CNG瓶组集装箱框架结构的应力分析[J].包装与食品机械,2012,30(5):25-28.

[9] 王琨博. 20英尺低温液体罐式集装箱的结构强度计算[J].中国化工装备,2014(5):15-18.

[10] 张磊. Q235钢拉伸性能的有限元仿真与试验[D].吉林:吉林大学,2012.

(编辑:曹莉琼 收稿日期:2016-03-28)

篇5:oqc检验流程及规范

1流程及相应内容的制定

1.1 接患者时, 手术室护士将手术通知单与手术知情同意书进行核对, 内容包括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麻醉方式。

1.2 采用主动沟通并结合腕带的方式确认患者:向患者解释为了保证他的安全要进行信息的核对, 以减少不必要的误解。首先问患者的姓名、年龄、做什么手术;然后核对患者陈述的内容、手术知情同意书、腕带的信息是否一致;再核对手术知情同意书上患者、家属及手术医师的签名和日期是否完善。

1.3 按临时医嘱单书写顺序查对术前医嘱执行情况:一看医嘱单上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麻醉方式是否与手术知情同意书相符;二问患者开始禁食的时间, 评估是否达到禁食的时间要求;三问患者有无接受术前药物注射, 防止漏用术前药物而影响麻醉效果;四看带入手术室的药品、物品的名称、有效期、剂量、数量等。

1.4 核对院内交接查对记录表:一看进入手术室前的生命体征有无异常;二看各种管道是否通畅, 三看输液部位是否正常。

1.5 择期手术患者要完善各项常规检查: (1) 五个必须常规检查:必须有近期的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功生化、输血前五项、心电图的检查结果。 (2) 核对检查结果报告单与手术知情同意书上患者的信息是否一致。 (3) 发现检查结果有异常, 及时通知麻醉医师。

1.6 进手术间前再次核对患者的信息, 无误后安置在正确的手术间。1.7注意患者的安全, 防止坠床的发生:患者过床时要固定平车, 过床后要马上约束患者, 并做好解释工作, 同时给患者监测生命体征。将手术患者进入手术间后首次监测的生命体征结果规范记录在院内交接查对表相应的栏目。

2培训方法

2.1 将制定好的流程模式及相应的内容以多媒体授课的形式, 组织全科人员进行学习。

2.2 根据流程模式的顺序及内容, 组织护士模拟练习。

2.3 实际操作的考核, 要求按规范流程模式认真执行, 做到正确的手术患者、正确的手术部位、正确的手术间。

3 流程模式的应用

3.1 本院规定由病区护士将手术患者送到手术室门口与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

3.2 将制定好的流程及相应的内容制作成列表, 并张贴在手术室接患者入口处, 起到参照和提醒的作用。

3.3 接手术患者时, 必须按规范的流程模式内容按顺序查对并核对相关的内容。发现错漏现象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4 效果

在执行规范的流程模式内容之前, 常发生缺常规检查结果报告单、手术知情同意书上医师、患者或家属漏签名或日期等的现象, 影响了手术顺利的进行, 同时也增加了医护与患者纠纷的风险。在执行规范流程模式内容之后, 手术室护士能按规定的顺序内容核查, 可以及时发现各种存在的问题, 并给予及时的处理, 避免发生错、漏、重复等现象, 增加了核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也避免了因等待问题的解决, 而浪费护士人力资本和手术间物力资本的机会。在保证了患者的安全的同时, 有效避免了不必要的护理风险。

参考文献

[1]李洪英.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风险及防范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11) :152-153.

[2]何玉珍.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探讨[J].工作探讨, 2010, 17 (8) :137-138.

篇6:oqc检验流程及规范

关键词:文件检验;问题;规范化建设

作为侦查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件检验业务在公安部门中的开展极为常见,尽管近年来文件检验业务取得较多突破性成就,但相比发达国家文件鉴定工作,仍有较多不足之处,究其原因在于文件检验业务开展中,鉴定主体、检定技术以及鉴定程序等都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本文对文件检验规范化建设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文件检验工作问题分析

(一)管理体制问题

当前,我国没有建立完善的公、检、法体质,导致各项工作在实施过程中,无法按照合理的要求对人的资格进行考评和审查,对相关的鉴定资格和鉴定条件也没有做系统的规定,主要是采用鉴定权主义原则,由鉴定权机构独立进行审查。我国当前的法律没有对鉴定人的资格进行明确规定,上级的鉴定部门和司法机关都可以行使鉴定人资格,导致鉴定工作违法现象较为严重,鉴定人的义务和权利不明确,对鉴定的权威性造成一定影响[1]。

(二)人员设备问题

当前伪造、涂改和编造文件情况较多,摹仿笔迹逐渐增多,导致文件检验的难度升高。对笔迹鉴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文件检验人员需要具备书法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等多方面的知识。由于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较差,一人鉴定和一人签名现象较为普遍,并且相关的儀器设备投入量不足,无法满足文件检验的需求,给文件检验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难以做出可靠性的鉴定结论。

(三)鉴定程序问题

在实际的司法鉴定实践中,鉴定人员的程序存在问题,有些鉴定人员为了照顾人情,不管笔迹是否能够与案件有关,均进行受理。审判人员将“检材”与“样本”相混淆,没有对材料的来源进行合理的审查,导致鉴定人员的材料可信度较低,文检鉴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较差。鉴定程序的不科学,导致结论存在片面性。

二、文件检验规范化建设思路

(一)鉴定主体的明确

针对当前鉴定机构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考虑从司法鉴定管理机构构建方面着手,该机构设立下又体现出一定的多极化特征,该特征强调整个机构由多个部门联合构成,包括检查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其他鉴定机构等,各部门仍可保持分设现状,但要求在管理方面进一步强化。同时,对于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主要考虑借鉴国际上成功的管理经验,如对司法鉴定格局进行重新设置,所采取的管理方式可从“一元化”方式上着手,其强调的管理范围主要表现在:司法鉴定程序、人员管理、机构登记以及监督工作等[2]。

(二)鉴定人制度的构建

为使鉴定人行为问题得以解决,首先应注意做好鉴定人资格审核工作,司法鉴定管理机构可适时开展相关的考核活动,对鉴定人资格进行审查认定,考核的内容主要集中在鉴定人人员综合素质、错案情况、检案数量与质量、从业时间与是否参与相关培训活动等。其次,需做好鉴定人回避制度的完善,将回避申请权、回避范围、回避法定情形、回避申请情况以及决定权行驶进一步明确。最后,对鉴定人其他情况进行明确,如鉴定人晋升奖惩、职称评定、离退制度、待遇保障等。这样在鉴定人综合素质有所保障下,才可使检定工作水平得到整体提升。此外,由于鉴定工作中,设备的问题也极为突出,要求在设备投入力度上加大,做好设备的更新与引入,以此使文件检验工作得到保障。

(三)程序规范化

文件检验过程中,由于存在的影响因素较多,若整个鉴定程序不规范,很容易造成最终的检验结论不准确。对此现状,实际解决中可采取的完善措施包括:①受理过程,需注意对各机构职责进行明确,避免同一案件在不同行业下同时被受理,若有必要,需在当事人认可下将样本由其他机构进一步复核检验;②检验条件明确,如在笔迹检定方面,得出的结论需以笔迹质量、数量等为依据,当前部分专家对笔迹检验方面已提出较多笔画形态、汉字结构等依据,但是否可实际应用值得验证;③案情了解,其强调做好样本来源、形成条件等检查工作,防止评判中有错误结论产生;④鉴定书制作,需根据相关法律,使鉴定书严格保密、准确简明;⑤结论确定,可在原有鉴定分级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为认定同一、倾向认定、倾向否定以及无结论等,做好报告的最终确定。除此之外,为使文件鉴定更为规范,应注意在复核、监督方面不断强化,其中的复核强调重新对文件鉴定结论进行验证,由鉴定专家小组开展复核工作,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不足建议。而在监督方面,可从监督网络体系的构建方面着手,做到多角度、多方面与多层次监督,以此使文件鉴定的结论更加准确[3]。

三、结论

文件检验工作水平是影响侦查工作效率的关键所在。实际开展文件检验工作中,应正确认识文件检验工作的重要性,立足于当前文件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制度问题、人员问题以及程序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如鉴定主体的明确、鉴定人制度的构建以及程序规范化等,以此使鉴定结论更为准确,为案件的侦查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湘丽,王立勋,任秋波.文件检验中“见当事人问题”[J].中国刑警学院学报,2003(03).

[2]宋佳瑞.浅析当前文件检验案件的特点及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5(02).

篇7:oqc检验流程及规范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广播电视的业务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采、编、播、存、监、管、传等各环节都向数字化、网络化大步迈进。广电正面临着AV和IT高度融合的变革时期。在快速推进浙江广电集团网络化建设热潮的同时, 始终保持冷静思考, “知而行, 则行而远”, 并非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 不是为了网络化而网络化。特别是浙江广电集团实行频道制运营模式, 即在集团一级管理层下, 每个频道都设有部门栏目、编排、制作、广告经营等一整套频道运作所需的完整机构的扁平化管理模式。每个频道都配备有前期采访、卫星直播车、新闻演播室、非编制作网等一条龙的技术装备, 而集团层面各技术中心主要承担综艺专题类复杂制作系统及播出、传输、发射等集中式服务。全流程的网络化制播必将改变现行的节目生产方式, 而改变生产方式的最终目的是在充分发挥频道制优势的基础上, 通过全网的整合开发真正优化工艺流程、提高制播效率, 从而为传统媒体创造新的活力。

1 浙江广电集团网络化建设的基本现状

随着近年来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稳步推进, 目前浙江广电集团已陆续建设生产制作、播出发布各业务子系统, 全网组成如图1所示。但这些孤立的子系统就像一个个孤岛, 互联互通存在障碍, 节目资源无法实现快速共享和交换, 有价值的素材因为分布散落、缺乏有效的管理从而导致音视频资源价值链过短。而全面改造的电视播出系统、新建的网络电视台及IPTV等新媒体传播平台, 都迫切需要通过全程网络化的主干互联来优化流程, 实现文件化推送, 构建全集团的在线媒资管理系统, 实现传统广电与新媒体之间的资源深度整合和实时共享发布, 打造一个以内容产业为主体的全媒体全流程的数字化网络平台。

2 浙江广电集团全网总体规划方案介绍

浙江广电集团全网以主干平台为枢纽, 以中心媒资为归档沉淀, 以生产制作、播出发布为双翼, 打通各个业务板块之间的“任督二脉”, 实现互联互通和媒体资产的整合开发。全网总体拓扑如图2所示。

其中每一个业务板块都是一个子网, 包含一定周期的在线媒资循环使用。各板块可根据业务发展部署添加。

主干平台是实现各业务板块互联互通、全网统一管理服务的支撑体系。结合频道制模式, 主干平台遵循“板块强大、主干灵活”的理念, 秉承模块化设计原则, 具备多次扩展能力, 以后新建的业务板块就像搭积木一样一个个接入。主干平台模块化功能示意如图3所示。

主干平台在承担互联互通接口开发和数据交互调度中心的基础上, 还部署了质量审核管理区, 为安全播出提供全过程的质量监控;节目生产管理区, 实现集团内部的版权管理及成本核算;高安全区, 是全网的安全保障体系, 也是防病毒软件和安全管理软件的分发管理中心;全网统一管理和服务区, 实现统一监控、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授时、统一消息发布等。

中心媒资通过主干平台对集团各频道的视音频节目和素材资源进行收集和发布回调。通过对内容资源的集中管理编目, 深度加工、合理流通, 提升音视频资料的内在价值, 有效保护和盘活节目素材, 实现媒体资源共享并提高资产利用率, 满足资料存储检索、节目制作发布和内容版权经营的需求, 为节目生产和新媒体业务提供服务。

3 全网互联互通的4个层次分析

互联互通是全网建设的最基本条件, 首先来分析内在特征。系统互联互通在设计上可以分为4个层次, 即网络层、数据层、元数据层、应用层, 如图4所示。

当通过以太网、FC网等实现网络层的物理连接后, 基础框架已经搭建, 基于SOA的ESB+EMB双总线互联是主干平台目前最普遍的架构。

广电系统数据层的核心内容是视音频数据文件, 参与互联的各个业务板块之间需要能理解对方的媒体数据文件, 即实现格式兼容。各个域针对不同的应用选择最有效的编码方式, 不同的编码格式直接影响存储空间、并发带宽和转码效率等。

元数据是数据的数据, 即视音频文件的描述信息及控制信息, 包括节目代码ID, AFD等。各个业务板块在不同的建设阶段采用不同厂商的异构网络, 各子系统的元数据定义互不相同。元数据也是各系统交互的握手信息, 元数据在什么环节写入、继承还是映射, 直接影响到子网间的关联耦合度。

应用层完成跨系统的业务应用, 通过流程驱动和规则建立, 在满足各业务板块功能基础上实现全网统一的管理和服务。

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 互联互通的关键在于全网应遵循统一的规范标准和约定, 包括视音频编解码规范、文件格式标准、媒体对象实体定义、互联互通接口等, 也包括系统监控、质量控制、编目信息、网络运维以及安全体系设计、业务流程约定等。

4 全网规范和业务流程约定

1) 系统互联播出优先。考虑到播出的时效性要求, 及现阶段各业务板块的建设顺序, 各生产制作子网主路通过专用FTP直连通道文件化推送到播出, 媒体数据备路及元数据通过主干实现互联, 同时应急通道采用蓝光介质下载送播实现三层备播机制。FTP直连通道需要考虑推送高峰时, 播出域备播存储的并发带宽。

2) 转码方面, 各制播网在子系统内实现节目转码, 把制作码流转成播出码流后经过审片, 推送到演播室或播出中心的备播区。播出中心一般不主动进行转码, 只对传送过来的播出码流进行MD5校验及质量审核。该设计的优点为:

(1) 职责明晰。频道领导审片直接针对频道制播网推送到播出系统的播出码流, 同时审看内容和质量问题, 并可以解决因转码问题造成的频道和播出中心之间的问题。

(2) 降低网络间的码流。迁移到播出中心备播区是较低码率的播出码流, 可以减轻网络传输的负荷, 提高传输效率。

(3) 减轻播出系统的负担。由于节目制作存在时间上的不均衡性, 异构网络的各家转码要求也不同, 转码在制作域可以降低突发的转码要求对播出系统的影响。

主干平台配置部分转码服务器集群, 为不具备转码能力的小网提供后台服务。

中心媒资原则上只接收并保留制作域上载的原格式视频文件, 低码流在迁移到中心媒资的同时产生;中心媒资直接上载时高低码率同时采集产生, 高清高码采用MPEG-2 IF 100 Mbit/s, 高清检索低码采用H.264 LongGOP, 码率为1.5 Mbit/s, 640×360像素, 文件格式为MP4;高清蓝光盘直接源码上载高低码;标清高码采用MPEG-2 IF 50 Mbit/s, 标清检索低码采用WMV 800 kbit/s码率, 352×288像素, 文件格式为WMV (延续现历史资料抢救系统已用格式) 。

3) 质量控制方面, 原则上自动技审部署在各业务板块, 推送播出之前由各板块内部消化。各板块末级的自动技审结果传送到主干平台QC环节, 并保存在该资料的元数据中。技审科通过部署在主干平台的技审站点, 对各频道的播出节目进行抽查, 首先对自动技审结果进行确认, 删除误判结果, 然后播放高码流文件, 对图像和声音进行技术审查。

4) 全域式管理方面, 基于节目代码为线索的全域式管理可以涵盖节目从生产制作、资源分配、播出发布、成本核算到版权经营等整个生命周期。现阶段节目代码的开发应用, 在实现文件化推送播出的同时, 着重针对将媒体资产管理前移到节目制作源头, 推动有效媒资的及时归档, 以及媒资再利用的版权结算等。未来可延伸为新媒体节目交易管理和版权经营等。节目代码由核心代码与送播代码两部分构成。

5) 业务流程设计方面, 所有栏目开办及电视剧采购报批时由集团总编室审核发放核心代码, 各频道根据播出编排产生送播代码。制作域用户选择核心代码后登录非编界面, 进行素材采集。完成节目制作后, 送领导审核时匹配相应的节目全代码。经领导审核的节目首先推送演播室或播出, 同时自动产生归档申请;系统利用后半夜空闲时间, 通过主干平台, 根据节目代码自动推送字幕分离版本、相应片比的素材、文稿等元数据到中心媒资。没有完成归档的素材无法在生产媒资中删除。节目代码发放流程如图5所示。

各频道在生产制播网内完成演播室节目的双路回采, 干净版 (Clean版) 以制作码流回采, 结合文稿归档中心媒资;成品字幕版用于编辑重播。

6) 电视剧缩编方面, 直接采用播出码流上载, 即高清MPEG-2 IBP422 50 Mbit/s、标清MPEG-2 IBP 15 Mbit/s。讨论了多种方案, 在全网规划方案中选择在中心媒资内建设电视剧缩编网, 各频道的电视剧购置后原版由资源中心统一上载入库, 而编辑、审片工作站点前移到各频道, 也就是说核心设备在中心媒资, 但编辑工作站分布在频道里, 供频道在各自办公室内完成缩编, 不占用制作域的存储容量和访问带宽, 不占用主干的迁移带宽。缩编版以工程文件保存, 播出文件由中心媒资直接推送到备播域。各频道之间由版权所在频道及集团总编室授权后可直接调出电视剧, 实现资源共享最大化, 彻底改善制播效率, 在节约生产成本的同时为频道提供便利。基于频道制模式的电视剧缩编网如图6所示。

目前来说, 最大的难题在于高清电视剧到标清地面频道文件化送播的转码效率。

7) 应急备播介质, 以蓝光光盘为介质下载送播出, 制订专门的蓝光介质节目制作规范, 每张光盘包括1个引导Clip1、1个播出节目Clip2。高清可直接以审核后的IBP422 50 Mbit/s播出码流为记录格式, 标清则以基带信号下载。采用蓝光光盘为介质有以下3个优点:

(1) 上下载灵活方便, 文件化方式或根据时间码以基带信号方式都支持, 也可直接应急播出。

(2) 审片便捷, 只需在普通电脑上安装U1驱动器即可播放高码节目。

(3) 无论设备还是介质都是高标清兼容, 性价比高, 适用于标清向高清过渡、节目交流与归档保存。

8) 关于字幕分离, 为便于节目资料的交换和再利用, 制作域推送媒资归档时, 成品节目采用字幕分离方式。目前, 字幕分离在国内还是个难题, 有2种方案供讨论:

(1) 在制作完成并提交审核通过后, 分别打包形成可交换的节目图文矢量文件和视音频文件。鉴于目前解决异构平台的字幕统一规范还存在一定困难, 可在中心媒资部署少量不同类型的合成非编。制作域回调媒资中的成品节目时可选择是否需要字幕, 同构平台可直接回调图文矢量文件, 便于字幕修改;异构平台则通过非编合成后回调有字幕版节目。缺点:随着软硬件不断升级, 同一个非编厂家的字幕系统未必相互兼容。

(2) 制作域推送媒资时, 直接归档有字幕和无字幕2个版本的成品节目, 同时完成相应的文稿归档。该方案适用于任何异构网络间的媒资回调。缺点:成品节目多, 占用中心媒资的1倍存储空间, 后期字幕修改需重新制作。

9) 关于AFD (自动幅型变换国际标准) , 对高标清同播频道, 标清频道由高清频道下变换播出。全网默认缺省设置采用切边模式下变换, 仅对高清电视剧、高清广告等特殊节目采用信箱模式下变换。基于播出系统仅在上载环节支持AFD插入功能, 由电视剧缩编网推送播出域时, 结合节目编排串联单写入AFD信号;高清广告在串编时写入AFD, 经不同的演播室及转播车后能否透传AFD, 还有待测试。

10) 全网数据流向及网络链路。全网通过信息数据交换通道和媒体数据迁移通道, 实现各业务板块间的元数据和媒体数据的交互, 如图7所示。

5 小结

浙江广电集团频道制管理模式下, 各频道的非编制作网已先行建设, 全网建设需要通过主干互联把所有的网络连接起来, 以节目代码贯穿各业务板块, 实现统一管理和资源整合开发。随着各子系统越建越多, “壁垒”越来越多, 业务越发复杂。让这些分隔开的资源和系统重新处于统一管理和调配之中, 从各业务板块的“局部优化”提升到全网的“整体优化”,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管理要求、技术难度和协调力度都很高。各个板块的业务流程、码流定义、归档属性、编目细则、检索应用等都需要节目和技术部门达成共识, 从实际需求出发, 密切合作共同推进。而标准规范是一个“共同的约定”, 是全网建设的利器。一个好的规范模型, 有利于提高制播效率、降低系统日常的运营维护成本, 真正发挥全网的整合优势[1,2,3]。

参考文献

[1]杨燕存.浅谈电视台各系统互联互通网络化的实现[J].现代电视技术, 2007 (4) :74-76.

[2]卢英锁.新北京电视中心媒资上下载系统的技术特点[J].电视技术, 2009, 33 (11) :85-88.

篇8: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

[關键词] 输血;检验流程;质量控制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49-02

输血是临床治疗抢救生命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同时也可能传播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如HBV、HCV、HIV等感染引起的疾病。我国目前规定献血者所涉及的血液检验项目有:HBsAg、抗2HCV、抗2HIV、梅毒试验和ALT检查等。

1 输血前进行各种血液性传染病的检测,严格输血适应症,防止医患纠纷

对患者输血前进行相关检测能发现潜在传染源,也有助于医务人员诊疗时,加强防护,避免自身感染。同时加强医疗器械消毒,避免交叉感染[1]。要注意的是,由于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即使检测结果为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已存在病毒感染的可能。因此,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对可输可不输的坚决不输,对必须输血的给予适当输血,但应该以成分输血为主。对择期手术的患者最好采用自身输血,自身输血是输血发展的重要方向。

2 输血前检验血标本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意义

血标本采集、运送应符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采集血标本前要反复核对输血申请单上填写的病人与实际病人是否一致,要准确无误。输血申请单须资料齐备,所用血标本要恰当地代表病人当前的免疫状况,必须用3d之内采集的血标本做配血试验[2]。抽血后在试管上贴好标签,防止血标本稀释、溶血。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逐项核对。按时做好冰箱的温度记录和消毒工作。对停电情况应做出记录并及时处理,以防标本失效。

3 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

3.1 ABO血型鉴定 ABO血型鉴定是输血前检验的常规项目,交叉配血的前提条件。做血型鉴定的标准血清应有批准生产文号、并且在有效期内。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试验,尤其要注意血清和血球比例。对于某些疾病如肝病患者或蛋白异常的患者,做血型时,最好用洗涤红细胞。正反定型可互相验证和起到质控作用。

3.2 Rh血型鉴定 人类血型系统中最复杂的当属Rh血型系统,它能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其临床意义仅次于ABO血型系统。正常人血中不存在Rh天然抗体,有输血史、妊娠史、再次输血的病人有可能产生免疫性的抗Rh抗体,故应常规检查Rh(D)血型,定型时应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操作,并建立对照系统。

3.3 保证血型鉴定安全 血型鉴定错误难以完全避免,所以加强血库内外的质量管理,如何正确地发现和降低血库血型鉴定错误,是实验室质量和技术管理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只有正确地鉴定血型,才能确保指导输血安全。

4 严格交叉配血

实验室做交叉配血实验应严格按照部颁《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操作。所谓“严格交叉配血”是指采用的方法必须能检出ABO不相容及ABO系统以外的、有临床意义的抗体。交叉配血实验是确保患者安全输血必不可少的试验。可以发现血型鉴定中的任何错误,可以发现是否含不规则抗体。交叉配血时应注意主测、次测有无凝集及溶血,有输血史、妊娠史、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的患者必须开展筛选。除了盐水介质外,手工凝聚胺试验(MPT)作为输血前试验正在国内许多医院血库常规应用。

5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异常原因及分析

许多因素可造成假阴性或假阳性凝集,为了辨别真伪,建议用显微镜观察结果。避免责任性错误如抽错血标本、加错标准血清,看错或登记错结果、或书写不规范,造成临床输血的安全隐患。因此操作要认真,观察结果要仔细,填发报告单要正确无误;临床医生必须规范填写正确的信息,血库工作人员遇有疑问时,应加强与临床联系及时纠正。各种仪器、用具要清洁、干燥,防止溶血。

6 交叉配血后的注意要点

6.1 交叉配血后的查对及报告 交叉配血操作完毕后,应对试验进行核查,其内容包括受血者和献血者标本的正确与否、操作程序、试验结果是否正确,完全确定后填写交叉配血报告,报告中应将受血者和献血员的姓名、性别、年龄、血型以及血液的采集日期、血袋编号、血量等写上,以便在出现意外时查找原因。查对无误后,发血者与取血者共同签名,以示负责。发出的血液不得收回,如发现血液质量确有问题,不得发出,应立即通知采供血单位妥善处理。及时收集输血反应卡并做好统计分析。

6.2 交叉配血后血标本的保存 在发出报告和血液之前,再次核对受血者和献血者的血液标本并封闭后,一起放在1-6℃冰箱至少保存7天。以便输血不良反应时复查,所有原始资料要保存10年。

综上所述,输血是救治患者大出血、癌症、血液病等疾病的重要手段。在输血前、中、后,要严格按照输血管理规定进行操作。各种标本要严格保存,以便出现输血反应进行核对,同时也降低了因输血出现的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 张文兰,胡同平,王树平,等.2686例输血前、术前、产前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检测与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06,9(4):320.

上一篇:至我的朋友初中作文下一篇:回车驾言迈原文翻译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