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弹玻璃型式检验流程

2024-05-02

防弹玻璃型式检验流程(精选5篇)

篇1:防弹玻璃型式检验流程

检测项目

实体防护类 门:金库门、楼寓对讲电控防盗门、防尾随联动互锁安全门、监室门、防盗安全门、防爆门、防弹门、自动门等; 箱(柜):银行用保管箱、家用保管箱、提款箱、便携式防盗安全箱、防盗保险箱(柜)、危险品存放柜(箱)、自动柜员机(ATM)、全自动保管箱等;

锁具:组合锁、外装门锁、弹子插芯门锁、叶片插芯门锁、球形门锁、自行车(隐形防盗)锁、弹子家具锁、弹子挂锁、磁性卡片门锁、汽车门锁及铰链、机械防盗锁、指纹防盗锁等; 书架:手动密集书架、钢制书架、积层式钢制书架、电动密集书架; 防暴(爆):防砸复合玻璃、ATM机防护罩、防暴车、爆炸物销毁器、防爆炸复合玻璃、排爆机器人等;

防弹:防弹运钞车、防弹钢板、防弹玻璃、防弹轮胎等; 其他:类摩托车乘员头盔、安全帽等。

送检条件

二、产品型式检验的条件

1、产品已经批量生产,具有一定量的母本数,由各地公安局技防部门负责抽样,抽样数量根据产品的不同形式确定;

2、提供公安技防部门的抽样单(一式三份);

3、提供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标准号或企业标准;

4、产品使用说明书,详细图纸资料。

检验流程

一、产品型式检验

1.受检单位向各省(市)公安厅(局)技防办提出检验申请。

2.各省(市)公安厅(局)技防办进行抽样,抽样后将抽样样品及各省(市)公安厅(局)技防办出具的抽样单一并交至检测中心。

3.受检单位正式填写检验申请表并按规定交纳检验费用。目前我们中心允许邮寄产品进行检验,申请单可从网上下载,并且通过电话、传真进行前期联系。4.检测中心在正式受理后,由综合部负责将任务下达到各检验部。

5.检验员对受试样品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检验。检验完成后,检验员编制检验报告,经各检验部审核及中心负责人批准后,盖章并即日起生效.6.检验报告一式三份,检测中心、受检单位、技防办各持一份(原件)。

7.检验周期一般为20个工作日,若受检单位因业务需要,可向检测中心申请加急业务。

生产登记批准安防产品 实施生产登记批准制度的安防产品:

1)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设备:包括目标识别、信息处理、控制、执行的设备和系统;

2)机械防盗锁:包括用于防盗安全门、金库门、防盗保险柜(箱)、机动车防盗的专用锁等;

3)楼寓对讲(可视)系统:包括各类可视、非可视楼寓对讲设备和系统;

4)防弹复合玻璃:包括各类防弹、防破坏的玻璃;

5)报警系统视频监控设备:包括视频入侵、探测、传输、控制、存储、显示等设备和系统。

篇2:防弹玻璃型式检验流程

为了认证目的进行的型式检验,是对一个或多个具有生产代表性的产品样品利用检验手段进行合格评价。这时检验所需样品数量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检验机构确定和现场抽样封样;取样地点从制造单位的最终产品中随机抽取。检验地点应在经认可的独立的检验机构进行。型式检验主要适用于对产品综合定型鉴定和评定企业所有产品质量是否全面地达到标准和设计要求的判定。

型式检验简介

型式检验(type inspection)

依据产品标准,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检验机构对产品各项指标进行的抽样全面检验。检验项目为技术要求中规定的所有项目。

型式检验检验前提

往往在有下列情况之一时进行型式检验:

1、新产品或者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2、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3、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4、正常生产,按周期进行型式检验;

5、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6、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7、用户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为了批准产品的设计并查明产品是否能够满足技术规范全部要求所进行的型式检验,是新产品鉴定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型式检验通过以后,该产品才能正式投入生产。

对于批量生产的定型产品,为检查其质量稳定性,往往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检验机构进行定期抽样检验

(在某些行业该抽样检验又叫做确认检验)。

型式检验的依据是产品标准,为了认证目的所进行的型式检验必须依据产品国家标准。

型式检验流程

1.约请型式检验机构: 申请产品制造许可的单位,在获得受理通知后,应按相关管理办法向有型式检验资格的机构提出申请制造许可的产品型式检验意向委托书,同时提交制造许可受理通知书(复印件)。型式检验机构根据受理通知书中申请制造许可的产品类别、品种进行型式检验。

2.型式检验机构在接到申请单位的约请后,按双方应约定的时间,派出2~4名检验检测人员组成型式检验组,由一名具有评审资格的评审员担任组长,到制造单位进行产品抽样、并完成相关检查等工作。

3.具体工作内容:

3.1 产品抽样:由型式检验组根据标准规定的产品抽样规则进行抽样。产品抽样应在制造单位库房中或在生产线末端经生产企业检验合格并包装好的产品中随机抽取经制造单位质检部门检验合格的库存产品。

3.2 设计资料审查:型式检验组对抽样产品的图纸、计算书等设计资料进行审查。3.3 型式检验:制造单位现场具备型式检验条件的,产品抽样后在制造单位现场进行试验。制造单位现场不具备型式检验条件的,产品抽样后,由制造单位负责将封好的产品发运到型式检验机构所在地;

篇3:电梯供电电源接地型式及检验分析

关键词:电梯,供电电源,接地型式,检验

0 引言

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发展,电梯设备成为城市楼宇必不可少的垂直交通工具。根据《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第13.1.5条款“中性线(N)与保护线(PE)应当始终分开”及《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 T7001—2009)的2.12项“(1)供电电源自进入机房或者机器设备间起,中性线(N)与保护线(PE)应当始终分开;(2)所有电气设备及线管、线槽的外露可以导电部分应当与保护线(PE)可靠连接”,本文对电梯供电电源的接地型式及其检验进行了分析。

1 接地型式分析

1.1 接地系统分析

电梯供电电源一般采用TN系统,如图1所示,其中图1(a)为TN-C系统,俗称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图1(b)为TN-S系统,俗称三相五线制供电系统。根据相关标准及技术规范,电梯供电电源自进入机房或者机器设备间起,中性线N与保护线PE应当始终分开,所以对采用TN-C系统的,PEN线一般在机房配电柜处分开,即采用TN-C-S型式,在总电源进线处把PEN线分成两路,一路接至N接线排,另一路引至PE接线排,如图2所示。

1.2 接地不可靠影响分析

如果电气设备外露的可导电部分和PE线没有可靠连接,当线路绝缘被破坏与电气设备可导电外壳接触时(如图3所示,这里假设U相绝缘损坏与可导电电气外壳接触),供电电源通过电源中性点接地电阻R0和电气设备外露导电部分对地电阻Rd形成了闭合回路,从而产生了接地短路电流Id。由于电源中性点接地电阻不宜大于4Ω,因此R0可按4Ω考虑,假设对地电阻Rd为10Ω的情况下,当供电电源为380/220 V时,短路电流Id值为:

式中,u为供电电源的相电压220 V。

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和工作中性线N的对地电压为:

该电压约为安全电压的3倍,一旦人员不小心接触到此电气设备(图3),那么该电压就将直接作用于人体,导致触电;此外,也增加了工作中性线触电的危险。另外,由于短路电流较小,能与之相适应起到动作保护的过电流装置十分有限,因而不能及时切断供电电源,这将使危险源长时间延续下去。

2 检验要点分析

为避免漏检或错检,对于“电气设备与PE线可靠连接”,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应当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真假PE线的确认。可利用万用表的欧姆挡进行,如图4所示,第一步判断“工作零线(N)与保护零线(PE)是否始终分开”,在机房配电柜处把PE进线从接线排上拆开,把两根表笔分别搭在电梯配电柜的N接线排和PE接线排,如果工作零线(N)与保护零线(PE)始终分开,则测量值一般会显示溢出(“OL”或“OF”,即OVER LOAD或OVER FLOW)。第二步是在确认N线与PE线始终分开的情况下判断真假PE线,即PE线接入接线排,把两根表笔分别搭在电梯配电柜的N接线排和PE接线排,如果测量值趋于零,说明为真PE线(如图4所示,即供电电源为TN-S系统);如果测量值显示溢出或比较大的电阻值,则说明为假PE线,如图5所示,这种情况的“PE”线其实为该建筑物的独立接地线,接地型式实际为TT系统。而电梯一般采用TN-S系统或TN-C-S系统,可把这种情况改为TN-C-S系统,如图6所示,即在总电源进线处把N线(其实为PEN线)分成两路,一路接至N接线排,另一路引至PE接线排,这时建筑物的接地可视为重复接地。

第二,检验时注意所有电气设备的接地支线(即电气设备与PE的连接线)应分别从接地干线(比如设置在机房电梯配电柜或控制柜的接线排)上引出,如图7(a)所示。电气设备的接地不能相互串接后再与接地干线连接,如图7(b)所示,这种情况如果前端某个接地支线因故断开,则会造成其后端电气设备接地支线与干线之间也断开。

第三,接地连通性的测量。测量被保护零部件接地连通电阻值,一般选用万用表R×1Ω挡进行测量。用万用表分别测量时,应注意万用表的一只表笔必须可靠接触到接地体表面上,另一只表笔必须跨接在被保护零部件上,测量时应保证表笔与被测表面接触良好。此时测出的电阻值是导线与机房接地端之间的接触电阻、连接导线本身的电阻以及连接导线与被保护部件之间的接触电阻之和,该值一般小于0.5Ω,按规定要求,此值可作为检测判定接地连通性能的主要依据。

3 结语

电气设备由于绝缘不良等原因,其外露导电部分会呈现危险的对地电压,人们触及这些带电部分,便会发生触电事故,而保护接地就是把故障情况下会出现危险的对地电压的导电部分同大地紧密地连接起来,把设备上的故障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内的重要措施。对于机电一体化的电梯来说,由于操作人员及乘客与其接触频繁,电梯电气设备如电动机、控制柜、接线盒、布线槽等外露的金属外壳部分,一旦发生漏电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应采用规范的接地型式。

参考文献

[1]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S].

[2]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S].

[3]朱德文,刘剑.电梯安全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篇4: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 输血 标本 检验流程 质量控制

输血是救治患者大出血、癌症、血液病等疾病的重要手段,血液制品不同于其他的药物,有其特殊性,及时安全的输血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这就要求输血前要做好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等,操作者还必须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和责任心,在输血前检验的前、中、后各个环节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才能为临床提供安全用血,为探讨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措施,本文就此进行阐述。

输血前患者进行各种血液性传染病的检测,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输血是临床治疗抢救生命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由于是血液制品,一些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可能因输血而被感染,特别是HIV等。因此,患者在用血前必须进行HBV、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抗体检测。目前所用的血液均有血站提供,供血单位也是严格筛查献血者,医生也要对受血者进行筛查,减少由输血引发的医疗纠纷,这样一些临床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得到诊断并能及时治疗,在输血后患者就不能因感染上述血液性传染病而要求医疗卫生部门进行赔偿了,医生也能保护自己,对患者对医生对单位均有好处。

严格输血适应证,能不输血者则不输血

众所周知,输血既可用于治疗,也可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由于检验方法的局限性,有些检验结果为阴性,但不能排除一些疾病的感染,因为,有些疾病在“窗口期”,一般检验方法不能检出,认为是安全的,还有,不同检验试剂和检验方法对检验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可能导致受血者感染,因此,临床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可输可不输的坚决不输,对必须输血的给与适当输血,并要成分输血,对于择期手术的患者最好采用自身输血,这样可以减少因输血造成的感染,自身输血越来越多,是输血发展的重要方向。

输血检验血標本的正确性、完整性

血标本的采集、运送应符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认真核对血液标本,送标本人员要认真核对标本和患者是否一致,接收标本的血库人员要认真核对,并做好交接登记和签名,放置2℃~6℃冰箱保存,在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的时候,认真查看输血申请单,三查七对,各种检验结果要由2人重复检验,确保无误后实行双签名发出报告。血液制品发放时,取血者和发血者两人核对,要认真观察血液外观有无变化,查看冰箱温度登记,有无停电、冰箱故障等因素造成温度升高,影响血液的保存温度,确保无误后方可发血,并严格签字程序,取血人要核对后签字拿血,并保温2~6℃,及时进行输注。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各种标本要认真保管,保存于2~6℃冰箱1周,患者输血完毕后,血袋要保存1天,以防止输血反应而进行核对,这样才能做到安全用血,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

ABO血型鉴定: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试验,尤其要注意血清和血球比例,对于某些疾病如肝病患者或蛋白异常的患者,做血型时,最好用洗涤红细胞。正反定型互相验证可起到质控作用。

Rh血型鉴定:人类血型系统中最复杂的当属Rh血型系统,它能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其临床意义仅次于ABO血型系统。正常人血中不存在Rh天然抗体,有输血史、妊娠史、再次输血的患者有可能产生免疫性的抗Rh抗体,故应常规检查Rh(D)血型,定型时应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操作,并建立对照系统。

严格交叉配血

实验室做交叉配血实验应严格按照部颁《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操作。所谓“严格交叉配血”是指采用的方法必须能检出ABO不相容及ABO系统以外的、有临床意义的抗体。做交叉配血时,应在正确鉴定患者和献血者血型的前提下联合应用盐水法和MPT,必要时再补充其他方法相互印证。

交叉配血后的注意要点

交叉配血后的查对及报告:交叉配血操作完毕后,应对试验进行核查,其内容包括受血者和献血员标本的正确与否、操作程序、反应条件、试验结果是否正确,完全确定后填写交叉配血报告,报告中应将受血者和献血员的姓名、性别、年龄、血型以及献血员的采集日期、血袋编号、血量等写上,以便在出现意外时查找原因。查对无误后,发血者与取血者共同签名。

交叉配血后血标本的保存:在发出报告和血液之前,再次核对受血者和献血员的血液标本并封闭或将容器盖拧紧后,放在2℃~6℃冰箱至少保存7天,以便输血不良反应时复查,所有原始资料要保存10年。

综上所述,输血是救治患者大出血、癌症、血液病等疾病的重要手段,血液制品不同于其他的药物,由其特殊性,及时安全的输血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在输血前、中、后,要严格按照输血管理标准进行操作,各种标本要严格保存,以防止出现输血反应进行核对,同时也降低了因输血而出血的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 李应光,武秀利.庚型肝炎病毒的流行病学研究.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96,23(5):218.

2 张文兰,胡同平,王树平,等.2686例输血前、术前、产前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检测与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06,19(4):320.

3 李汝广.输血前感染标志物检验情况分析.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5):181-183.

篇5: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

[關键词] 输血;检验流程;质量控制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49-02

输血是临床治疗抢救生命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同时也可能传播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如HBV、HCV、HIV等感染引起的疾病。我国目前规定献血者所涉及的血液检验项目有:HBsAg、抗2HCV、抗2HIV、梅毒试验和ALT检查等。

1 输血前进行各种血液性传染病的检测,严格输血适应症,防止医患纠纷

对患者输血前进行相关检测能发现潜在传染源,也有助于医务人员诊疗时,加强防护,避免自身感染。同时加强医疗器械消毒,避免交叉感染[1]。要注意的是,由于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即使检测结果为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已存在病毒感染的可能。因此,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对可输可不输的坚决不输,对必须输血的给予适当输血,但应该以成分输血为主。对择期手术的患者最好采用自身输血,自身输血是输血发展的重要方向。

2 输血前检验血标本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意义

血标本采集、运送应符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采集血标本前要反复核对输血申请单上填写的病人与实际病人是否一致,要准确无误。输血申请单须资料齐备,所用血标本要恰当地代表病人当前的免疫状况,必须用3d之内采集的血标本做配血试验[2]。抽血后在试管上贴好标签,防止血标本稀释、溶血。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逐项核对。按时做好冰箱的温度记录和消毒工作。对停电情况应做出记录并及时处理,以防标本失效。

3 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

3.1 ABO血型鉴定 ABO血型鉴定是输血前检验的常规项目,交叉配血的前提条件。做血型鉴定的标准血清应有批准生产文号、并且在有效期内。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试验,尤其要注意血清和血球比例。对于某些疾病如肝病患者或蛋白异常的患者,做血型时,最好用洗涤红细胞。正反定型可互相验证和起到质控作用。

3.2 Rh血型鉴定 人类血型系统中最复杂的当属Rh血型系统,它能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其临床意义仅次于ABO血型系统。正常人血中不存在Rh天然抗体,有输血史、妊娠史、再次输血的病人有可能产生免疫性的抗Rh抗体,故应常规检查Rh(D)血型,定型时应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操作,并建立对照系统。

3.3 保证血型鉴定安全 血型鉴定错误难以完全避免,所以加强血库内外的质量管理,如何正确地发现和降低血库血型鉴定错误,是实验室质量和技术管理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只有正确地鉴定血型,才能确保指导输血安全。

4 严格交叉配血

实验室做交叉配血实验应严格按照部颁《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操作。所谓“严格交叉配血”是指采用的方法必须能检出ABO不相容及ABO系统以外的、有临床意义的抗体。交叉配血实验是确保患者安全输血必不可少的试验。可以发现血型鉴定中的任何错误,可以发现是否含不规则抗体。交叉配血时应注意主测、次测有无凝集及溶血,有输血史、妊娠史、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的患者必须开展筛选。除了盐水介质外,手工凝聚胺试验(MPT)作为输血前试验正在国内许多医院血库常规应用。

5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异常原因及分析

许多因素可造成假阴性或假阳性凝集,为了辨别真伪,建议用显微镜观察结果。避免责任性错误如抽错血标本、加错标准血清,看错或登记错结果、或书写不规范,造成临床输血的安全隐患。因此操作要认真,观察结果要仔细,填发报告单要正确无误;临床医生必须规范填写正确的信息,血库工作人员遇有疑问时,应加强与临床联系及时纠正。各种仪器、用具要清洁、干燥,防止溶血。

6 交叉配血后的注意要点

6.1 交叉配血后的查对及报告 交叉配血操作完毕后,应对试验进行核查,其内容包括受血者和献血者标本的正确与否、操作程序、试验结果是否正确,完全确定后填写交叉配血报告,报告中应将受血者和献血员的姓名、性别、年龄、血型以及血液的采集日期、血袋编号、血量等写上,以便在出现意外时查找原因。查对无误后,发血者与取血者共同签名,以示负责。发出的血液不得收回,如发现血液质量确有问题,不得发出,应立即通知采供血单位妥善处理。及时收集输血反应卡并做好统计分析。

6.2 交叉配血后血标本的保存 在发出报告和血液之前,再次核对受血者和献血者的血液标本并封闭后,一起放在1-6℃冰箱至少保存7天。以便输血不良反应时复查,所有原始资料要保存10年。

综上所述,输血是救治患者大出血、癌症、血液病等疾病的重要手段。在输血前、中、后,要严格按照输血管理规定进行操作。各种标本要严格保存,以便出现输血反应进行核对,同时也降低了因输血出现的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 张文兰,胡同平,王树平,等.2686例输血前、术前、产前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检测与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06,9(4):320.

上一篇:煤矿雨季三防考核下一篇:南城中学综合督导评估自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