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思想的班主任

2024-05-08

做一个有思想的班主任(精选10篇)

篇1:做一个有思想的班主任

努力做一个有思想的班主任

“思想是名师之魂”。对照自己,也不禁暗自思量,我有思想吗?我是一个有思想的班主任吗?什么样的班主任才算是有思想的班主任?怎样才能成为有思想的班主任?

一、班主任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请注意你的思想,因为你的思想决定你的行为……而行为将直接决定事情的结果。班主任工作总是在某些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教育者的行为,班主任的教育思想如何,有什么的教育理念,都决定着班主任的教育行为和对自身工作的理解。比如,你把班主任责职理解成什么?如果你以为班主任是管学生的,那就是以一个管理者身份出现,监、管就成了你的责职,有人把班主任称为“保姆型和警察型”的管教者,但班主任不是保姆,更不是警察。这就形成了不同的教育方式,是管理型的还是服务型的?再如,某个班级考出了重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好、优秀、出色,相反就不怎么样。我无意指责这样的观点,社会环境影响着教育观和学生观,但我觉得应区别对待。作为一个班主任,班里多考出一个重点生确实优秀出色,但如果把一个学困学生拉上三本线或只是上线,不也重要?对于考生个人自身和家庭是一种肯定,起码他有可能迈进大学的门。人才或成才的标准是什么?

有人说:你对教育有怎么样的理解,就会有怎么样的教育。我想说:一个班主任用什么样的思想去影响班级学生,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呈现在大家面前。做一个有思想的班主任,就要用你的思想去治班,这样,良好的班风、学风将随之而来。

二、班主任要做学生精神生活的关怀者

教育环境时代和社会的进步、教育对象学生的变化(什么几零后,几零后),对班主任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了,班主任是全面关心学生发展的老师,包括关心学生的生活、健康、学习、心理、道德,等等。学生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体,关怀学生就是关怀生命。班主任是全面关怀学生生命发展的主要教师,即包括关怀学生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包括价值生命)。就教育是文化——心理过程而言,应重点对学生精神生命的关怀,班主任是学生主要的精神关怀者。精神关怀主要是关怀学生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及其成长与发展,即关怀他们的精神生活质量和精神成长,关怀他们当下精神生活状况和他们未来的精神发展。班主任最根本的教育理念、最重要的教育品质就是对学生的精神关怀,能与学生心灵沟通,如德国思想家布贝尔说的“我——你”对话。精神关怀内容是很广泛的,“在民主、平等的前提下,智慧地尊重、理解、信任、关心、宽容”是关怀情感的基本表现,也是学生基本的精神需求,因而也是班主任专业劳动的基本内容;学会关心、理解、尊重、信任和宽容学生,是对班主任专业化的必然要求,而真正学会、学好也是一个过程。

要学会关心。班主任的教育劳动是人性化的劳动,教育的核心是师生关系,关心学生是班主任的天职。加拿大学者范海南认为,教育智慧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关心取向上”,关心是“人的崇高使命”。关心是一种关系,也是一种品质,这种品质的获得以及如何关心是需要学习的。人是在关心与被关心中学会关心,学会彼此关心的。关心以尊重为前提,学会关心必须学会尊重。班主任也要学会关心,包括学会合乎理性的关爱,认识关爱与尊重、关爱与被关爱、关爱与严格要求的关系,辨明关爱与溺爱、关爱与恩赐的区别等。

要学会理解。这里的理解是指对人的理解。对人的理解,主要指对人的心灵世界的理解,即在心理上体验他人心理、精神需求、人格特点,等等,因此,理解是以人的方式把握人。窦桂梅老师说:“我常常阅读名著……我也天天阅读孩子,我强烈地感受到自己便是在阅读和欣赏着人类最伟大的生命的杰作。”因此,理解就是对人的生命的把握。理解是双向的。教育的成功,不能没有理解。班主任要学会与学生相互理解、相互感悟、相互激励、相互涌动、相互发现、相互创造、共同成长、共同发展。学会理解不容易,成人世界与学生世界不同。要相互理解就应当学会尊重,学会与学生平等交往,相互袒露胸怀。学会理解,就要如李吉林老师说的“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学会将心比心,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走进学生心灵,才能懂得学生,从而也让学生走近自己、懂得自己。

要学会尊重。尊重是对人的一种态度,是在实践上承认人的尊严。学生是人,是有思想、有情感、充满活力的生命。学会尊重,就是学会对人的生命的关注,要学会尊重人的自然生命,更要学会尊重人的人格,尊重人的精神生命。尊重他人是快乐的,被他人尊重也是快乐的。学会尊重,要处理好自尊与尊人的关系。只有尊重学生才能从学生那里得到尊重。如魏书生老师所说:“首先从自己做起,培养自己尊重人的品质,首先向对方输出尊重的信息。”这样就会得到被尊重的信息。要改变只重学生学科成绩分数,较少关注学生心理生活、道德发展的状况,而应多多给予人文关怀,关注他们在情感、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应当重视尊重学生的隐私。要尊重所有的学生,包括学习困难、有弱点的学生。学会关心、理解学生,有助于学会尊重学生、学会欣赏学生,去感受尊重的美好。

要学会信任。每个人的心理世界都有光明的、积极的一面。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他的优点、长处;相信每个学生都有积极进取的愿望。教育人类学指明人是具有“明天性”的,儿童和青少年尤其是这样,班主任要相信自己的学生渴望新知、天天向上的要求,是处理好师生关系、教育好学生、促进学生发展不可少的条件。(班主任

)因此,信任学生是对学生应有的态度,是班主任专业化必须具备的品质。对学生的合理期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促进学生的进步。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帮助他们长善救失。接纳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材。

要学会宽容。班主任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宽容心的人。

原谅是一种风格,宽容是一种风度,宽恕是一种风范。尽管“年轻人所犯的错误连上帝也会原谅”,但令人遗憾的是,面对学生的错误为人师表者却往往没有了宽容的风度,更不用说宽恕的风范了。

关心、理解、尊重、信任、宽容是相互联系的,都是对人的认识和态度,也是教育的基础、教育的力量。关心与理解是紧密联系的,在关心中获得理解,理解学生才能善待学生。关心以尊重为前提,也是尊重的表现。当然,信任也是尊重的一种表现;对学生的尊重、期待与信任,会给学生带来愉快的体验。

精神关怀是双向的。作为精神关怀者,班主任掌握与学生的心灵沟通的艺术十分重要。但这是教育的艺术,也是教育的智慧,是一种默会知识,需要我们在不断地学习教育理论、反思自己和他人的教育实践中,慢慢地去意会、去领悟。

三、做有思想的班主任,必须要学会反思

有思想的班主任一定是一个反思型的人,是一个善于反思的人,在反思中肯定自我,批判自我。而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同样来自于对已往教育实践的反思。

如果说聪明是天生的话,那智慧绝对不是天生的,智慧是后天的。因此我们说,一个人有心,是说明他做过的事多,所以他就有经验了;但是一旦说他有智慧,说明什么哪?说明他做过的错事多,他才有智慧。因此不要怕自己曾经走过弯路,曾经做过错事,更不能怕犯错误。在一次次的错误当中,我们吃一堑长一智,人才不断地增长智慧。

那么平时的教育问题如何进行反思呢?自己的教育行为、教育方式是否正确?是否得到了学生的理解?老师想要了解学生在想什么,最好的方式就是采用“无记名问卷的方式”作调查,让学生写写自己在想什么。

调查之后就是反思。当你看到一张张的问卷:不喜欢老师这样的做法,不喜欢老师那样的做法,希望老师这样,希望老师那样的时候,就要反思。反思自己那些方面做的是对的,那些方面做的是不对的。

反思之后要认真的总结。总结前段时间的工作,做的怎么样,那些工作值得肯定,那些工作是需要认真的思考和改进的,并把班级教育中的事情写成“教育叙事”。打开我的博客,“班里的邱同学”、“班里的王同学”、“与沈同学的一次较量”等等。

学会用反思的心态对待自身的教育行为,用质疑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积淀教育历史文化传统,生成自己的教育“乌托邦”。做有思想的班主任,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成长为已任。“班级大小事,事事皆学问”,在有形中教育,于无形中提升。

《读者》2008年第3期的卷首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中文名叫“路乞”的外国人,在中国南方的一座城市定居后,所做的事情就是捡垃圾。面对众人的质疑,他说:“我不是在捡垃圾,我是在做教育。”他又说:“教育是一粒种子。种子可以生根发芽。你可以很容易知道一个苹果里面有多少粒种子,但是你很难知道一粒种子可以结出多少个苹果!”

篇2:做一个有思想的班主任

孤山子小学 王景枝

上网查找,在做一个什么样的班主任前面可以冠之的词非常之多,比如:做最好的班主任,做有个性的班主任,做一个有魅力的班主任,做一个幸福的班主任,做一个快乐的班主任,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等等,做一个有思想的班主任。“思想是名师之魂”。对照自己,也不禁暗自思量,我有思想吗?我是一个有思想的班主任吗?什么样的班主任才算是有思想的班主任?怎样才能成为有思想的班主任?

一、班主任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请注意你的思想,因为你的思想决定你的行为„„而行为将直接决定事情的结果。班主任工作总是在某些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教育者的行为,班主任的教育思想如何,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决定着班主任的教育行为和对自身工作有什么样的理解。有这样一句话:“有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有没有自己的教育主张,是一般教师与名师的根本区别。”虽不能成为名师,但教育需要我们有思想,而不是人云亦云。

比如,你把班主任责职理解成什么?如果你以为班主任是管学生的,那就是以一个管理者身份出现,监、管就成了你的责职,有人把班主任称为“保姆型和警察型”的管教者,但班主任不是保姆,更不是警察。这就形成了不同的教育方式,是管理型的还是服务型的?

中央电视台有个访谈节目叫“面对面”。一面是主持人,另一面是专家学者政客等高端人物。可我怎么都看不出来这种面对面的访谈是在平等中进行。同理,我们面对学生,也是“面对面”,如果采用这种形式无可厚非,但如果要内容上也是“面对面”,那更多的则是一种“对手”。常说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引导者必须是同向的,一个在前,一个在后,起码是在侧面引导。

有人说:你对教育有怎么样的理解,就会有怎么样的教育。我想说:一个班主任用什么样的思想去影响班级学生,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呈现在大家面前。做一个有思想的班主任,就要用你的思想去治班,这样,良好的班风、学风将随之而来。

二、班主任要做学生精神生活的关怀者。

教育环境时代和社会的进步、教育对象学生的变化(什么几零后,几零后),对班主任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了,“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一样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特点。

那么,什么是班主任专业化?怎样才能达到班主任专业化的水准?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目前研究班主任的一个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班华提出了一个理论,班华教授这样说,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理念或本质属性,就是“班主任是学生更重要的精神关怀者”,换句话说“班主任更应该是学生精神生活的关爱者”。当我第一次看到对于班主任责职的这样的论述时,内心为之一震,我们常说,做班主任要以人为本,要有人文情怀,可到底“人文情怀”应体现在哪里?怎么体现?班华教授的观点切中的正是班主任工作的本质和核心,就是关怀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

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班主任主要是从事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精神劳动。“精神关怀”更深刻、更准确地反映了班主任教育劳动的意蕴,体现了班主任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表达了对学生的情感和态度。

案例:记得“5•12”地震发生在星期一,学生虽然知道发生了地震,但具体情况怎么样不太清楚。就在星期三的班会课上,我把下载的有关地震的视频在班里播放,学生看后的那种震惊不言而愈了。我几乎每天把有关地震的情况,特别是死亡的人数、死亡学生的情况告诉同学们。在地震后的第三周班会课上,我特别制作了一个课件,取名为〈生命之重〉,以图片、视频、诗歌朗诵、学生谈感悟等形式,与全班学生一起进行了一次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生命教育活动。班主任是全面关心学生发展的老师,包括关心学生的生活、健康、学习、心理、道德,等等。学生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体,关怀学生就是关怀生命。班主任是全面关怀学生生命发展的主要教师,即包括关怀学生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包括价值生命)。就教育是文化——心理过程而言,应重点对学生精神生命的关怀,班主任是学生主要的精神关怀者。精神关怀主要是关怀学生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及其成长与发展,即关怀他们的精神生活质量和精神成长,关怀他们当下精神生活状况和他们未来的精神发展。班主任最根本的教育理念、最重要的教育品质就是对学生的精神关怀,能与学生心灵沟通,如德国思想家布贝尔说的“我——你”对话。精神关怀内容是很广泛的,“在民主、平等的前提下,智慧地尊重、理解、信任、关心、宽容”是关怀情感的基本表现,也是学生基本的精神需求,因而也是班主任专业劳动的基本内容;学会关心、理解、尊重、信任和宽容学生,是对班主任专业化的必然要求,而真正学会、学好也是一个过程。

面对有心理困境的学生,班主任所能做的就是两个字“宽容”——宽容她的迟到,宽容她的说谎。

要学会宽容。班主任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宽容心的人。

原谅是一种风格,宽容是一种风度,宽恕是一种风范。尽管“年轻人所犯的错误连上帝也会原谅”,但令人遗憾的是,面对学生的错误为人师表者却往往没

有了宽容的风度,更不用说宽恕的风范了。还是让我们看一个被称为“宽容的最高境界”的故事吧。

二战期间,一场激战过后两位来自同一个小镇的战友与部队失去了联系。他们在森林里艰难的跋涉了十几天之后,用以维生的鹿肉已所剩无几。一天,他俩再次与敌人遭遇,交战中他们巧妙地避开了敌人。就在自以为安全时,却听到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士兵中了一枪——幸亏伤在膀子上。后面的士兵惶恐地跑了过来,他害怕得语无伦次,抱着战友泪流不止,并赶快把自己的衬衣撕下来包扎战友的伤口。所幸的是第二天他们的部队找到了他俩。事隔30年,那位受伤的士兵安德森说:“我知道是谁开的那一枪,他就是我的战友。当他跑过来抱着我时,我碰到了他发热的枪管。我知道他想独吞那仅剩的鹿肉,我也知道他想为了他的母亲而活下去。当晚,他跪了下来,请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宽容了他。之后我们又做了几十年的朋友。”

常说最容易宽容是我们的敌人,最不容易宽容是我们的朋友。一个人能够宽容患难与共的战友对他背后开黑枪,面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错误,我们何尝不能够以宽容之心待之呢?当然,对学生错误的宽容并不是听之任之,而是不要揪着错误不放,置之退学而后快,或者虽然未退学,但是对其错误无限的上纲上线,硬逼着其承认自己道德败坏或者不可救药。其实很多学生的问题都是心理问题,而与道德境界无关。唯一正确的做法是将其错误作为一种教育资源,运用我们的教育智慧和艺术去实施我们的教育行为。

三、做有思想的班主任,必须要学会反思

有思想的班主任一定是一个反思型的人,是一个善于反思的人,在反思中肯定自我,批判自我。而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同样来自于对已往教育实践的反思。如果说聪明是天生的话,那智慧绝对不是天生的,智慧是后天的。因此我们说,一个人有心,是说明他做过的事多,所以他就有经验了;但是一旦说他有智慧,说明什么哪?说明他做过的错事多,他才有智慧。因此不要怕自己曾经走过弯路,曾经做过错事,更不能怕犯错误。在一次次的错误当中,我们吃一堑长一智,人才不断地增长智慧。

那么平时的教育问题如何进行反思呢?自己的教育行为、教育方式是否正确?是否得到了学生的理解?老师想要了解学生在想什么,最好的方式就是采用“无记名问卷的方式”作调查,让学生写写自己在想什么。

调查之后就是反思。当你看到一张张的问卷:不喜欢老师这样的做法,不喜欢老师那样的做法,希望老师这样,希望老师那样的时候,就要反思。反思自己那些方面做的是对的,那些方面做的是不对的。

反思之后要认真的总结。总结前段时间的工作,做的怎么样,那些工作值得肯定,那些工作是需要认真的思考和改进的,并把班级教育中的事情写成“教育叙事”。打开我的博客,“班里的邱同学”、“班里的王同学”、“与沈同学的一次较量”等等。

学会用反思的心态对待自身的教育行为,用质疑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积淀教育历史文化传统,生成自己的教育“乌托邦”。做有思想的班主任,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成长为已任。“班级大小事,事事皆学问”,在有形中教育,于无形中提升。

帕斯卡尔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肖川说过:“你真正的生命就是你的思想,你的思想就是你的处境”。

当教师的没有从事班主任工作经历的,就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教师;同样,当班主任的不能给学生以思想的力量和精神的影响,也算不上是一个优秀的有思想的班主任。

篇3:做一个有思想的校长

一个有思想的校长, 不会人云亦云, 不会仅仅成为“传声筒”, 他既能坚持原则, 又能破除“原则”;既能独立思考, 又能兼听他人, 不断向他人学习, 让思想去远行。

校长的思想从何而来?我以为, 思想源自对事业的执着与敬畏。思想是瑰丽的, 但又是痛苦的。而促使我们去经历痛苦享受瑰丽的动力, 则是对事业的追求, 对人生价值的实现。校长, 在我的眼里是责任与使命, 是成就他人提升自我的平台。

校长的思想从学习中来。校长要让自己的教育理念始终保持先进, 要让自己的教育管理进入高妙的境地, 要让教师品尝到教书育人的幸福与快乐, 这一切的源头就是学习。学习既可以读书, 也可以读“人”。读书是灵魂的旅游, 是智慧生成的重要方式。读“人”则可以丰富自己的管理水平。

校长的思想还来自和谐从容的团队精神。有容乃大, 校长的思想, 应是一个团队精神的碰撞;交流、融合、积累与提升。

校长的思想中如果没了教师的元素, 学校进行的思想管理便沦为思想禁锢, 便萌生出一群任务型的只唯上、只唯书的教师, 便少了创造, 多了服从的学生。少了有个性的存在, 没了万紫千红的世界……

当然, 作为一名校长, 有思想是前提, 更重要的是实践与探索。因为, 思想仅用在坐而论道上, 只能是空想, 只有亲身体验和实践, 思想才能成为发展之源, 成业之基。

思想的创生, 是一种精神的历险, 需要胆识, 需要勇气, 需要心中有梦想, 胸中怀信念, 需要坚守教育的良知与底线。让我们用心做—个有思想的校长吧, 工作会因思想而创新, 人生会因思想而精彩!

篇4:做一个有思想的班主任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方法

班级管理是一项纷繁复杂而又妙趣横生的工作,在农村每个班级由五十多名学生组成,要培养好这些学生,就必须做一个有思想的班主任,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思想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内在潜力,优化他们的成长环境,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使他们成长为适应时代要求的各类人才。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依靠班主任。笔者根据自身的实际经验,就如何管理好班级,谈以下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与科任教师一起,共同管理班级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不是班主任一人就能打造出来的,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可见,要管理好一个班级,班主任就必须想办法处理好与科任教师的关系,与科任教师一起,为班级的管理出谋划策。英国作家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以后一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以后就是两个或更多的思想。”所以,班主任要与科任老师一道交流思想,共同协商,一起为创建良好班集体想办法,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建设需要的是一个合作的、有凝聚力的团队,所以,班主任要做到常与科任老师进行感情交流,请他们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

二、坚持用制度管理班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一个集体,必须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并使之成为全体成员行为的准则。这些规章制度有:卫生制度、学习制度、作业制度、量化考核制度等,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法”可依。制訂不只是面向学生的、还应该有约束班主任的制度,这样全班学生才既尊重班主任,也懂得用制度来严格要求自己,班主任在以身作则的同时要及时做好指导和监督工作,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并随时做好调查和定期评定,奖优罚劣。同时,要将竞争机制列入制度当中。例如,可以把班内几十名学生进行组合,分成小组。小组之间围绕班级事务积极开展竞赛活动,并要进行量化考核,从而形成互相激励、互相监督的良好氛围,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

三、选好、用好班干部,组建一支充满活力的班级领导核心

队伍

班级管理离不开班干部,一个好的班干部,就是班主任的一个得力助手,因此,要选好、用好班干部,班干部的产生对于班主任来说就是一个挑战。就我自身的经历,我认为选用班干部就要采用民主的方式,让学生参加竞选,然后根据竞选人的演说,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当选者需做就职演说,这样选出的班委,一方面,个人乐意干,有一定的能力;另一方面,同学们信任,有号召力。如果发现不称职者就要随时更换,学生中表现突出的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竞选活动,向现任的班干部挑战,让他们加入班委中,这样使班委永远充满活力和生机。

总之,班主任工作事多而又繁琐,班主任只有从管理理念上、管理方法上及评价方式上全面创新,方能不断适应新课程实施下的班级管理,才有可能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

参考文献:

黄利华.用爱激励学生进步[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4).

篇5:做一个有思想的班主任

通过学习培训,我认识到作为教师应具备以下职责:首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顾全大局。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努力学习,掌握教育理论,熟悉教育法规和学生行为规范。其次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班内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全班学生情况有充分切实的了解和分析,严格执行班主任一日工作常规,有工作记录。还要建立健全队组织建设,重视选拔使用队干部。

另外及时参加学校召开的班主任工作会议,与同事汇报交流工作经验。了解和掌握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经常与任课教师联系,向任课教师征求意见建议,协调科任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及时转达学生对教学意见,和教师对学生学风的反映,参与期中期末的教学检查工作,负责组织学生填写教学情况调查表。还有最重要的还要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指导帮助学生抵制各种错误思潮,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学校各种规章制度,执行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举止文明,培养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建立良好的班风,班级纪律好,重视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有计划、有成效地开展系列化教育,学生有正确志向,积极上进,后进生进步显著,有后进生转化工作记录。 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建立良好的学风,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督促学生全面完成学习任务,注意发现和培养优秀生,优秀率,及格率高。

篇6:做一个有思想有追求的人

只有自我的强大才会让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实现幸福的生活。幸福两字很简单,但是有多少人追来追去去总也追求不到。有时自己非常羡慕庄子的生活,庄子的思想境界。但是现在是生活在一个浮躁的物质社会,大的环境迫使太多的人为现实而屈服,为了生活而低头。年少气盛的理想抱负往往在此时不堪一击,社会上到处都是在好心劝诫你的朋友兄弟,忍耐忍耐。有时候想起来,这真是一个扭曲的社会,曾经的理想根本就是无影无踪。今天看到一篇报道,讲众多的中国人属于精英一层级的都选择移民海外,其实想想也很能令人理解,如果自己有能力或许也会如此选择。

我的幸与不幸或许都是因为这第一份工作而来,在外人眼中是令人羡慕的国有企业,金融业,上市公司,世界500强,到底有多少称呼很难说清。但这里面的行政体制让人甚不舒服。恰巧自己身处现在得环境令人更是无法适从。我突然想起,自己久违的理想也已经无影无踪,好像陷入了常立志,常忘志的怪圈。真的有些惊醒,如果再这样下去,自己的人生将被消磨殆尽。在这里能力不代表一切更何况自己远还没有能够拿能力来傲视一切的时候。所以我想现在只能让自己尽可能的超脱出这个是非之所,虽然现实中处于下风,但是我要在思想上俯视这里,当你在高空才会发现地面的渺小。

篇7: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同学们写了一段时间的周记,我也认真读了一段时间同学们写的周记。说实话,不是很满意。因为,同学们还没有真正理解班主任让你们写周记的目的所在。

是锻炼同学们的写作能力吗?不是。因为提高写作能力是语文课的教学目标,我相信语文老师会有更专业的视角和手段,帮助同学们达成这一目标。如果同学们通过写周记,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也只能算是副产品。

是让同学们互相检举揭发吗?不是。因为学校教育是让孩子们学会与人相处,学会信任别人以及被别人信任,帮助别人以及接受别人的帮助,宽容别人以及感谢别人的宽容,而不是相反。所以,班主任并不提倡同学之间的互相揭发。

其实,我让同学们写周记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同学们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未经省察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人生”,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都强调了思想对人的重要性。或许,他们同学们不是很熟悉,那么诗人但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同学们一定耳熟能详。试想,如果没有深思熟虑,没有强大的思想力量,谁能够断定自己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谁能够根据不断变化的条件及时校正自己的前进方向,谁又能有勇气在别人的非难声中坚持自己选择的正确道路?

我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周记,用自己的手写出自己的思想。囿于知识、阅历、经验的不足,或许同学们有些思想会很幼稚,在成人的眼里也许会很好笑。但正是没有成人世界的条条框框,你们的思想也许更接近事物的本质,更难能可贵。我期待着同学们写出闪烁着你们智慧之光的周记。

篇8:做一个有思想的陀螺

小时候很纳闷, 为什么小小的陀螺需要人不断地抽打才能旋转如飞?长大后, 学了物理, 方才知道惯性和加速度造就了陀螺的高速运转。我转而联想到人, 随着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 短、平、快似的生活方式充斥着社会的每一角落, 人们为了出成绩, 不是埋头坚持于做长期艰苦的工作, 而是追求短期效应, 陶醉于一时的成绩, 全然省去了必要的磨砺过程。于是, 面对复杂的环境, 这些人往往变得弱不禁风, 不堪一击。更多的时候, 纷繁的事物、杂乱的心态, 常让我们手足无措, 心慌意乱, 尤其在高节奏的步调中, 我们原本就有些不安分的心, 便愈加躁动开来。短、平、快让我们成了陀螺, 每天在忙碌的旋转不停中, 很少让我们有时间去思考一些问题, 去丈量我们每天工作的得与失, 去体会我们生存的价值和人生的要义。

生命在于运动, 这是真理。人像陀螺一样按照它固有的频率生存, 这无可厚非, 但我们决不可像陀螺似的任由外界无情地抽打, 我们要做就要做一个有思想的陀螺。

做一个有思想的陀螺, 首先要抗得住外界的诱惑和压力。我们本是处于一个无声无息、无人知晓的状态, 忽而一夜之间, 长长的鞭绳驱动我们由慢而快, 呼啸着旋转了起来, 随着转速的加快, 我们本是头重脚轻, 如果不能正视自身这一不足, 克制住头脑发热的毛病, 极易在周围一片山呼海啸声中飘飘然忘乎所以起来。对付的办法只有一个, 那就是将周遭的呼啸置若罔闻, 咬着牙忍着鞭绳的抽打, 化切齿的肌肤之痛为前进的动力, 方能在旋转的舞台上, 划出一道道亮丽的彩虹。

篇9:做一个有思想的班主任

因此,作为一名校长,就要把追求思想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并在修炼的过程中享受思想带来的快乐和幸福。那么校长的思想从何而来?

从思考中来

教育思想智慧是长期研究和不断思考的结晶。校长要用平和的心态对待问题,用大气的胸怀善待问题,用研究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教学管理之余,要常思考三个问题:本校是个什么样的学校?本校应该是个什么样的学校?本校将是个什么样的学校?一个出色的校长是清醒的、自律的、负责的,能够始终对学校现状保持清晰、正确的认识,从而能正确面对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制定出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各项制度、措施。校长必须了解学校内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外界对学校的期望要求,从而制定能鼓舞教师士气,被大家认同并能为之共同奋斗的办学目标。

从学习中来

学习既可以读书,也可以读“人”。校长要使自己跟上时代,就要经常读书,经常洗脑。书读得多了,就能把自己的思考与自身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引发前人之所未发,成前人所未成,酿成个人思想的佳蜜,做到“管理定有神”。使学校管理如一首诗、一幅画、一段旋律、一片风景。有道是:“最是书香能致远!”作为一校之长,理应远离浮躁与平庸,留一点时间与书为伴,让读书成为习惯,使思想在读书中升华,使生命在读书中更加精彩。

读“人”是向能者、强者、智者学习,校长的思想来自于和谐从容的团队精神。因为笔者懂得:“信念在前,生命才能向前。”回顾自己的校长生涯,有过“柳暗花明”,也有过“山重水复”,让自己感到庆幸的是,唯有学习,才能坚定信念,指引自己一路向前。

从研究中来

研究是教师体验职业幸福的有效途径,同样更是校长感悟教育幸福的根本。“研究型”的校长会对教师的研究起着很好的榜样示范作用。

首先,校长要对学校进行“微观”上的调查研究。比如,研究学校的发展历史,面对的问题、困难,以及积淀下来的优势等。当校长能在外界背景下关注自己内部的发展问题,将视野从向“外”转为向“内”时,也许就会发现:每所学校都是独特的,每个校长都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其次,校长还要对学校进行“宏观”上的调查研究,既要看清学校的内部问题,又要把它放在整个社会环境中去认识。校长要正确地制订出学校发展规划,充分挖掘学校发展过程中可能形成的特色,使学生有特长,教师有个性,学校有特色。

从创造中来

创造是进步的灵魂,是发展的动力,现代教育呼唤校长的创造。校长要成为有尊严的人,就应该以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从中享受自身生命力焕发的欢乐。校长的成功在于创造出值得学校骄傲的教师,甘于为教师的成长做铺垫性工作,创造一切条件让老师站在自己的肩膀上,看得更远、跳得更高、做得更棒!苏霍姆林斯基曾自豪地说,在他的巴甫雷什中学,有一批称得上“教育家”的教师。而笔者认为,如果一所学校产生了一大批名师,乃至产生了教育家,这样的学校一定有一位思想独特的校长。

“人是思想的芦苇”,思想让人变得强大。思想的创生,是一种精神的历险,需要胆识,需要勇气,需要心中有梦想,胸中怀信念,需要坚守教育的良知与底线。陶行知先生说:“做一个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用心做一个有思想的校长吧!工作会因思想而创新,人生会因思想而精彩!

(作者单位:江西省玉山县文成初级中学)

篇10: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3

3——在华南师大国家级教师培训班上的演讲实录

(2010年12月2日上午9:00——11点45分)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教师职业倦怠感的问题。那些想提前退休,想尽快离开教师职业的人,其实只要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他们几乎是不读书的,他们也从来没有享受过发现的乐趣,没有过思想的乐趣。他们虽然作为教师,但是,他们一辈子只读两本书,一本是教材,一本是教参。他们读的书,只比他们教的学生多一本教参。而且就是凭着这本教参的优势在那样教着。为了保持自己知识上的优势,那本教参就成了他致胜的法宝,要小心保密。否则如果给学生看到了,自己上课就没有优势了。因为学生也知道了标准答案,自己的答案也只是在上面照抄。(大笑)一个教师上课如果就是靠这一点优势去教学生怎么可能教出教师的职业尊严来?不要说做人师,就是做经师都有困难。如果就这样做教师,即使做他三十年,我们作为教师也不是一个知识人,更不是一个思想者。一个教师,如果既不是知识人,也不是一个思想者,那么要让学生对你产生尊敬,要获得教师职业的尊严,恐怕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做老师的人,要每天读书,每天思想,每天都有一点新意,每天都有那么

一、两个问题能够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探讨。这样就可以做到乐此不疲,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样的教师职业生涯就是其乐融融的。现在当老师当到这种境界的很少。我也曾经在中学当过教师,我知道怎样教会是比较快乐的。那就是必须要有问题,那些能够引起师生共同关注的问题。围绕着这样的问题展开讨论,一定能够吸引学生。

但是问题就在于应试教育,分数与升学率常常取决于记忆力,而不是问题意识。因为考试的要求不是这样的。考试的答案是标准的,固定的。这样的答案是现成的,需要用人的记忆力多,而需要人真正开动脑筋的时候少。那些固定的标准答案,常常限制了学生发散性的思维,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标准答案要的是人们的记忆力而不是批判意识。为了应付考试,学校的教育不得不进行题海战术,反复机械地训练,以便加强记忆,掌握这个标准答案。我想,许多学校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越来越少的学生真正感觉到学习的乐趣,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这种应试的后面必然是剥夺人的心智自由,降低人的心智水平。学生厌学,教师厌教都来自同一个根源。

这个根源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科举考试留下来的一份遗产。也是长期以来,中国人误解了真正的教育与真正的学习。真正的教育是顺应人的天性的教育,真正的学习是促进人的思考能力的学习。但是千百年来,中国的传统教育变成了违逆人性训练,学习变成了沉重的背诵与记忆。大脑变成了训练记忆的机器,人变成了崇拜与驯服的工具。科举考试与当前的应试教育,其最大的弊端就是,都践踏了人的生命灵性。

那么,我们在应试教育面前是不是只有束手无策,束手待毙?其实,这里个人的所作所为空间还是相当大的。应试教育其实不用那么紧张,用不着那样搞人海战术,搞题海战术,搞疲劳战术。那些应试的知识,同样也可以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我记得我当年在高考前夕在全省预考完之的考试排名是排到53名,全班是60个同学。这个成绩当时要想通过高考,是极其困难的。因为,当时升学率极低,大约只前10名的同学比较有把握考取一间学校。何况那时我又得了比较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常常整夜整夜地失眠。后来干脆将死马当活马医,完全当自己没有希望,置之死地而后生,因为没有了精神负担,因此在最后的三个月时间里,反而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实如果时间用得好,高考的那点知识内容,三年所学的东西,如果方法得当,心态良好,那么三个月就可以完成任务。我的切身经历已经说明了这种可能性。疲劳战术,只是给人一种安慰而已。其实效果究竟有多大,是不难理解的。人在越是疲

劳的状态下,越是学得不好。疲劳是思维的大敌,更是记忆力的大敌。一些学校把老师与学生都折腾得非常厉害,每天休息与睡眠的时间都严重不足。时间精力情趣全都被泡在那种反复的机械训练中了。比如,我曾经看到一些学校的老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总是背诵某某课文,甚至居然有让学生抄写课文56遍,这算什么作业啊?这不是纯粹是为了折腾人吗?学生面对这样的作业不厌倦才怪呢。这样的作业除了把学生的时间精力生命耗费一空,让学生变成没有灵魂的人,变成木偶式的人之外毫无用处。我想,一些老师在布置这样的作业的时候,可能指导思想就是不对的。他们可能心想,你们学生不是喜欢动吗?为了让你们没有时间乱说乱动,就布置海量的作业,让你总也折腾不完。这种机械重复的无效学习与无效作业,除了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外,不会起任何作用。这样让学生变成工具人的目的,于教师来说,只是为了方便操纵,不会给他惹麻烦。许多教师自觉地将自己的工作变成一种简单的操作性的技术工作。只希望自己的学生一是不要惹麻烦,二是为老师考出一个好分数,其他都不关老师什么事。学生的生命与老师自己的生命都被置若罔闻,置之脑后。其实这也是教师的一种偷懒行为。因为这样可以避免研究知识,研究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思维降到最低限度。自己只需要充当警察的作用就是了。试想做这样的教师会有职业尊严吗?会有教师的职业乐趣吗?应试教育之所以会在中华大地上盛行不衰,就是因为后面隐藏了太多的错误的认识。切记,越是应对非人性化的应试教育,越是要用人性化的办法。轻松、活泼、快乐才能够真正学得好。一个人,只有拥有充足的睡眠,良好的营养,和平宁静的心境,饱满的精神状态,健康的身体,才能够应付残酷无情的现实。我们作为教师所需要做的就是通过自己的亲身榜样,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引领学生过一种健康的生活。以健康的姿态去面对人生中遇到的一切困难。要让学生知道,人与生活就是这样一种关系:你对生活笑,生活就对你笑,你对生活哭,生活就对你哭。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坚守自己的生活原则,紧紧地扼住命运的咽喉。人必自尊,然后人尊之,人必自爱,然后人爱之,人必自助,然后人助之。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我特别喜欢这两句话。也希望大家能够与此共勉。

中国的学校越来越监狱化、集中营化,关于这个问题,今年教师节期间,凤凰网曾经专程到广州找到我与信力建先生及华南师大的袁征教授采访有关中国教育问题的专题访谈。我们在访谈过程中就明确提到,中国学校的集中营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而且似乎越是名校,这个问题越严重。学校遍布摄像头与瞭望所,到处监控之下充满了紧张的氛围。多年以来,在中国这块古老大地上,许多所谓的教育改革家,其实只是把学校打造成模范监狱的好手,他们发明出一套规训术,能够把老师与学生监控得密不透风。方法与手段呢?就是人盯人的告密制度,有了这套告密制度,就可以脱离学校,行走天下,到处作报告,而学校不会乱,监狱不会逃跑一个逃犯(大笑)。老师们,二战时纳粹集中营也是靠了这样的方法与手段,造就了那种常常十几个人就可管住上万人的集中营。在这里靠的是,监控、告密、铁丝网、惩罚、侮辱、瞭望所,靠了这套东西一个人确实就可以管住许多人。但是,这不是学校,而是监狱与纳粹集中营。我们越来越多的学校对这套东西津津乐道,比如,谈到班主任工作,有一本书在中国的教师中非常流行,《班主任兵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我觉得书的内容暂且不论,仅这个“兵法”就是值得玩味的。兵法本来是用来对付敌人的,这里班主任用兵法究竟是用来对付谁的?对付学生?学生什么时候在班主任眼里变成了敌人呢?大家之所以会这样认识,其实骨子里还是把教育定位为了控制术。学校人数越多,班级规模越大,就越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控制术,学校就越来越集中营化。在这里不存在心与心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这不是学校啊。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是给学生埋下爱的种子的地方,而不是控制心灵,播下仇恨的地方。大家可以想一想,为什么我们会陷入这样的误区,走进这样的死胡同?

我想,这后面其实就蕴藏了一种错误的教育观,以为对学生控制得越严,对学生和老师管得越死就越是好学校。控制的目的就是约束学生的身心,使之丧失生命灵性,而不是让学生

变得有思想,有活力,有个性。用一些严密的规训的方法,千方百计让学生失去思想个性,失去思想的灵性。害怕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极需要来反复思考一个钱学森先生在临终前反复对温家宝总理提出过的一个问题:中国的学校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杰出人才就是指世界级的大师级人才,是那种世界领军式的人物。为什么培养不出来?难道这是中国人先天就不如人?先天就智商低下?先天就是下贱胚子?先天就是劣等民族?我从来不信这个邪,我爱我们这个民族,我希望她能够变好,我认为我们存在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我们只是一时陷入了误区,中华民族总有云开日出的那一天。其实,钱学森临终之前的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回答,你只要看看世界上哪个监狱培养出过什么世界杰出人才,就一清二楚了。中国只有走出集中营,走出监狱化的学校,才会有新生。

一些学校不但不倡导师生校园阅读,害怕书香校园,而且还害怕师生的闲暇阅读,一些校长自己就是从来不读书的,而且还不喜欢自己的老师与学生读书。一些学校出台的管理制度就是针对师生的闲暇时间来的。而且还津津乐道于什么“去三闲”,即学生的闲言、闲行与闲思。注意,这里不是指学生上课时产生的“三闲”,而是指放学回家的路上的“三闲”。这里其实西方的谚语可能是很好的佐证,即“闲暇出智慧”,学生真正的成长,一定是在闲暇的阅读与思考中成长的,因为只有有自主与自由的地方,才会有真正的健康成长。我们要学会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个性。

在这里首先,教师自己要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个性。作为一个教师,不需要用挣多少钱来证明自己,也不需要用当多大的官来证明自己。作为一个普通教师的尊严就在于,你有没有自己的思想个性。这种思想个性是谁也无法取代你的。即使你坐在国家政要面前,你也可高昂着你的头,可以昂首挺胸,面带微笑,充满自信地对答如流。这种自信来源于哪里?来源于你的思想个性,来源于你的见识。这不是靠升官发财就可以取代的。一个人有没有思想灵魂,除了你的生命体验,除了你的思想见识,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一个人可以有许多钱,也可以当多大的官,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他多么有思想。思想来自个体的生命,来自你独特的这一个。

多少年来,我就是对自己提出这一要求。那就是寻找一个普通教师的职业尊严。我在凤凰网上开设教育博客一年浏览量将近千万。我当教师几十年,从来没有过一个哪怕最小的行政职务。但是,我仍然感觉自信与自豪。那是因为支撑我的是思想,是个性,是我的见识。也许有错,但是也是错得有价值,有意义的。做一个不断思考着的人,精神的享受永远没有止境。物质的享受都是有限度的。粮田万倾,不过日食三餐而已;有屋万间,夜眠八尺而已。溺水三千,只饮一瓢。一个人占据那么多自己花费不完的钱财,其实只是一堆数字而已。更何况教师职业的长处根本就不在这里。

一个教师要赢得自己的职业尊严,就必须回归教师的本质,那就是以学生为伍,以知识为伍,更要以真理为伍。在与学生一起探究真理的过程中体验到教育工作的乐趣,体验到教师职业的尊严。一个当老师的人最好每天研究一点学生,研究一点思想与知识。如果一个老师看到学生就讨厌,如果摸到书本就想睡,那么要从教师职业中取得自己的职业尊严是困难的。如果是这样,我奉劝这样的老师,还是早一点换别的职业好。教师这样的职业并不是符合所有的人。只有那些善于思考的人,才能够从中寻找到乐趣。只有那些热爱学习的人,才能够从中寻找到职业的尊严。

重新认识知识,可能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方面。有着怎样的知识观这一点很重要。我们长期以来误解了知识的含义。在中国古代,是以圣人之言作为知识,甚至作为真理。其实知识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人认识世界的一个个里程碑。既是我们认识的起点,也是我们超越的对象。我们对知识的误解之一就是,将知识静态化。以为知识就像农民打的粮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因此,我们才会说一个人有知识有才气的时候,说成“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这里存在什么问题呢?就是用了传统的老农民对待他打的粮食的态度来对待知识学

问的问题。知识其实只是我们思考的工具,而不是我们思考的结果。读书只是为了促进我们进一步思考而已。所有的知识只有当它成为我们思考的对象,而不是背诵与记忆的对象的时候,它才能够化成你个人的知识。因此,批判性思维与反思能力是学习中最可宝贵的思维品质。什么少批判,多学习,那完全是误解了学习,误解了知识。我们在博学的同时,还要学会慎思,还要学会审问,还要学会明辨,最后还学会笃行。中国数千年来的知识误区,就是将圣人之言当成知识,将知识看成是一个由圣人完结了的状态。所谓学问,不过就是反复地阐释圣人之言,把圣人之言过度阐述成浩如烟海式的东西,所谓教育就是灌输这些圣人之言,这个过程中说一不二,权威独断,不容质疑与探究。而这些文化遗传基因就蕴藏在孔子的言说方式之中。他的对话常常简短而独断,缺乏平等对话的氛围。形成的文本也是语录方式。语录体之所以会成为中国人特别喜欢的文本形式,那也是有根源的。孔子后来成为圣人,成为万世师表,师表的结果,就是这种语录体与独断式的言说方式,影响了中国二千多年,其结果就是专制而蛮不讲理。孔子占据了绝对真理的位置,后面的孟子即使再发展,也只能成为“亚圣”,亚者,第二,即二流货色也。到荀子,只能够排第三,号称季圣。季圣之后,就一圣也不圣,真理因年代而递减。这就是形成了一种文化的宿命,也就是后来鲁迅在他的小说《**》里描述的九斤老太太的口头禅所说:“一代不如一代”。而西方自古希腊苏格拉底开始开创的知识观,就是将知识看成是一个动态开放生成的过程。因此,亚里斯多德作为苏格拉底学生的学生,即柏拉图的学生敢于说出一句千年绝响的话:“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而这样的话孔子虽然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却没有一个人敢于说出来。这不是偶然的,而是其不同的思想方式决定的。这不是因为孔子的学生不会说,不敢说,而是因为说了以后后果很严重。在《论语》中凡是敢于质疑孔子的学生,都被孔子骂得一塌糊涂,不是“朽木”,就是“粪土”,要不就是“小人哉”。而那些自始至终称颂孔子的学生,特别是颜回,就得到了孔子“贤哉回也”的回报。我相信作为中国人,今天这种局面仍然是不陌生的,并没有成为历史。大家还生活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因此我要说,孔子的思考方式与言说方式是禁锢人的思想的,而苏格拉底的思想方式与言说方式却能够让后人在开放的思想状态中不断前进。一种文化与制度的宿命,真的有一种类似于遗传基因与遗传密码式的东西在冥冥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说文化宿命论其实还是有一点道理的。中国的专制制度延续千年不绝,科举制度相伴随千年不绝,从知识观的视角来看,也是符合逻辑的。静态而封闭的知识观,必然导致专制独裁,因为,这里在思维方式上就杜绝了平等开放对话的可能性。孔子后来被历代的帝王将相利用,其实这也不是偶然的。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孔子被利用那是因为帝王将相觉察到他有利用的价值。利用孔子有利于专制,有利于一统万年铁打的江山,有利于维护那种等级特权秩序,如果没有这些利用的价值,历代帝王将相为什么要费那么大的功夫去反复造孔子这个至圣?把他步步加封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这样吓人的头衔的地步?

从最近十年来发生的所谓新课程改革,在知识观上其实就是要改变中国传统的死知识观,而变成西方那种动态、生成、开放的知识观。所遭受的失败其阻力来源就在于历经千年的陈旧落后的静态的知识观惯性阻力过于强大。其实,所谓课堂动态生成过程,其指导思想就是这样的一种动态、生成、开放的知识观。只是许多从事新课程改革的人并没有上升到这个层面来认识新课程改革的内涵。

上一篇:高考作文论据素材:品德下一篇:地铁参考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