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散文》读后感作文

2024-04-11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作文(精选5篇)

篇1:《周国平散文》读后感作文

我在这段好书漂流的日子里读到周国平的《善良 丰富 高贵》,不禁迷上了周国平的文字,此后又看了《妞妞》、《安静》、《守望的距离》等书。在看似平实的文字里,我第一次发现散文可以写得如此有内涵、有深度;第一次发现读散文可以学到通晓明畅的人生哲学;第一次发现一个男人的情感可以这样的细腻与丰厚;第一次发现朴素的文字也可以产生这样大的心灵震撼。在他的散文里有孩童的率性天真、女性的平和细腻、男子的气魄大度、老人的雍容高贵。我惊奇一个人怎么会对生命有这样一种从容、淡定的态度,怎么对人生有如此睿智与深刻的想法!

周国平是哲学博士,所以他的散文可以看作哲学散文,他的着笔处总是生活中最平凡的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寻常事。在他的笔下宏大的人生课题总是与生活中的些小琐事密不可分,宇宙的浩瀚无垠与触目皆是的小花小草紧紧相联。哲学不再是晦涩难懂、高不可攀的教义,而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的思维是那样开阔与深远,又是那样细密与雅致,无论你处在人生哪个困境,他都能带你走到海阔天空的境地里。于是你在尘世奔波焦虑浮躁的心慢慢地平静下来,心平气和地对自己微微一笑:是啊,在一个和平的世界里,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过一种小康的生活,不是一种完美的幸福么?

周国平的散文涉及面很广,但多数的文章是在探讨人生存的意义、生命最终的价值,人该寻求怎样的一种生活方式才不辜负这不能重来一遍的人生?人生有千百种滋味,最后只留下了无奈。生命中的一切花朵都会凋谢,一切的凋谢都不可挽回,面对只能是无奈结局的人生,我们的生活态度是什么呢?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人生哲学问题。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科学与物质高速发展,让人停不下脚步的快节奏,远离自然,传统的失落、环境的破坏、人与人亲密关系的丧失,人生存的意义仿佛只剩下无休止的工作与消费了。房子一天天大了,车子越换越高级了,可是幸福的感觉却越来越迟钝了。这是为什么呢? 周国平的诊断是“灵魂缺场”。他认为如果一个人的灵魂缺场,不管他多么有学问或是多么有身份,我们仍可把他看成没有受过教育的蒙昧人。那么什么是“灵魂在场”?“日常生活中的精神追求与精神享受”,这就是他所提倡的健康高贵的人生, 这种健康与高贵不是抽象、空泛的,而是与我们每个人生活细节息息相关的,包括工作与闲暇、自然与居住、孤独与交流。所有的这一切的生活质量都取决于灵魂是否在场。

人是社会的动物,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多少都害怕寂寞、孤独,而周国平认为孤独是生活的必需品。在独处的时间,人们才能够为自己的心灵保留一个自由的空间去品尝精神的快乐。每个人都要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关注自己生存状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寻求一种健康高贵的人生。

篇2:《周国平散文》读后感作文

周国平在散文中解释这简洁的哲人之语:其意,人如芦苇,漂泊世间,唯贵思想。看来,芦苇亦不一样,我倒想这样说:人如芦苇,经历枯与荣,生与死,像芦苇留下根死去,人留下思想;像芦苇往深处扎根,向高处生长,人应认识真相,依旧追求善良。

根在蜿蜒,思想在生变。泰戈尔在《飞鸟集》中说;欣赏着每个孩童降临时仍有的天真,便知道上帝对人类还没有失望。凭借这份寄予希望的天真,我曾相信人性善良。那是一个相信美好的年纪。既然天是蓝的,为什么人性不是善良的?——因为黑夜里天空是暗的。与其纠结人性是善,是恶,不如说人性是真实的。有人说,心里阳光,整个世界都是阳光的,心理阴暗,整个世界都是阴暗的。其实不然,世界只是这世界,阳光与阴影从来共存,“她不很漂亮,她不涂胭脂。”“当你面对阴影时,请不要忘记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当你面对阳光时,请不要忘记你的背后有阴影。

记得龙应台的一篇散文《相信不相信》。当时不懂龙应台的迷失,因为知道的少,所以对已知的格外相信。“知道的越多,越无知。”苏格拉底这句话大概有两种解释:一、知识愈丰富,愈认识到知识的无穷,从而相对于所有知识而言,感到自己无知,就如同达芬奇说:丰实的麦穗总是低下头颅。二、即周国平说的,开卷未必有益,也可能有害。蒙田称之为“书殛”。书多易无主见,西方哲人有“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这一比喻。比如,读了江南味的文章,信了命数;读了佛系,改了在意。知道的多了,反而迷茫。人贵思想,思想何贵?我想就贵在:看见了真相,依然追求善良。可惜,物以稀贵,于是大多数迷茫。

“给你一个假期,你愿意到热闹的都市,还是宁静的江南水乡?”

“有一场散步,你愿一人欣赏,还是与人同行?”

“一切问题都有两个答案。”这是辩证的开始,也是迷茫的起点。尼采说:“若人不能拯救生命,我何以忍受为人。”一言中,人高贵,人可厌。认识到人可厌的真相,依然追求人的高贵,不被同化,不为所累,这或是思想。如果善是主流,我愿化身而入;如果善是支流,我更愿融身流入。不是不知世俗,恰恰是因为看见了世俗。每当注意到黑夜里仍有月光,我就知道人应追求善良。邪恶的力量来自利益、欲望,善却可以在没有利益甚至失去利益时发出力量。当罗马不在罗马,成其伟大。当我不在我,成我善良。我关注如何死胜过如何生,因为为之而死,借之以生。

但“一切问题都有两个答案。”人性是真实,世界只是这世界,阴影与阳光从来共存。所以阴暗不可缺少。正如《战争之王》的台词:“世界就是这样运转。”周国平在散文里说:“如果一个教派的教义是去除一切烦恼、疾病、邪恶,我们就有理由认为它是迷信,而不是宗教。”如果到达极善,紧接着或许就会是极恶。这无关乐观与悲观,这只是真实。我们难以改变这世界,却可以认识世界的真实,在这份真实下,让追寻善良走在路上。像晨昏线平分昼夜,夜里的人依旧欣赏星空,欣赏明日依旧的光亮。

篇3:《周国平散文》读后感作文

周国平/著 定价:29.80元

作家出版社 2012年6月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到今天,国家富强了,人们富裕了。但当我们忙忙碌碌了一天、一年以至几年坐下来小憩的时候,往往觉得金钱的富足并没有使我们过多的愉悦。究其原因或许是,作为有思想的人,在有物质享受的同时肯定会有对生活品位的追求,“文化”应该是很好的对象。本书以“人生感悟”“情感体验”“精神追求”及“文化品格”四辑收录作者散文精品八十多篇。

一句话点评:作者散文蕴涵并折射出一种内在精神,是一个有品位追求的人的文化读本。

《马克思的事业》

韩毓海/著 定价:39.00元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年9月

本书作者在重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与卢梭、黑格尔、康德等思想大师的渊源,并分析了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历史伟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从而创新性地展示了马克思主义诞生150年来所经历的波澜壮阔的历程,重申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人类思想史上的核心地位,为我们呈现出一个伟大、鲜活的马克思。

全书运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观察今天的中国和世界,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现实问题。

书中雄辩地论证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马克思的方式”来思考和表述现实世界,中华文明正在找回它失落了百年的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正在东方找回它曾经失落了的体制自觉,并提出:今天的中国引来了阅读和理解马克思的历史时刻。

一句话点评:本书既引用经典文献又大胆吸收最新学术成果,内容丰富但语言鲜活生动,形式多样但逻辑十分严谨,理论阐释通俗但不庸俗,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异兽志》

颜歌/著 定价:26.80元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2年8月

永安城里,生活着九种兽。悲伤兽:因双手灵巧而成为了纺织工人,一笑则亡;喜乐兽:寄居在幼童体内的神兽,神秘莫测;舍身兽:本身生命力旺盛而喜自残的兽种,被保护在舍身兽研究中心;穷途兽:性温顺怯懦,以吞食人类的绝望为生;荣华兽:只有雌兽,以栽种亡兽尸体而自行繁衍;千里兽:传说中因能知天命而亡了族,其实却隐匿在地下,随成长而失去记忆。

它们貌若凡人,而身体发肤细微处有异形,以此区别于人。人与兽各自谋生于世间,相安无事,但对于兽之种类繁多而人知之甚微。

一句话点评:作者在她的作品中,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纯净的语言,构造出一个又一个奇异的想象世界,拓展了奇幻文学的空间,将小说的另一种面貌带给了我们。

《五光十色说历史》

张鸣/著 定价:29.80元

线装书局 2012年9月

本书分为:历史照进现实、民国的忧郁、官场的黄赌毒、我们中国人、别处的生活六个部分。在本书序言中,作者回顾自己自由、“不正经”性格的养成历程,以及形成其独具风格文风的原由。正文中,作者放下专业研究姿态,以平常人的眼光把玩历史和生活:新軍脑后的辫子,小站练兵的风波,会过日子的西太后,面子的变迁,饥不择食谈读书,消失的边陲古城……

一句话点评:作者谈自我、谈民国、谈面子、谈现实、谈旅游,放下架子,文笔生动,行文流畅,诚为普通人写的好玩文章。

《西方的掠夺——当法治非法时》

【美】乌戈·马太 劳拉·纳德/著

苟海莹/译 纪锋/校 定价:39.00元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年9月

长期以来,法治都被美国奉若神明,它是捍卫公民自由与美国式生活方式的利器。没人能说出其确切含义,但所有人都对其大加赞成。而在这本充满战斗性的新书中,两位作者向法治这一神圣而被广为推崇的信念发起了强烈的挑战,毫无畏惧地揭露了其一直以来被人们忽视了的阴暗面。他们探讨了法治与掠夺之间相互勾结的关系,即强势政治行为体以牺牲弱势者的方式行事对其进行的暴力压榨,从而为当前西方文化与经济的主导地位服务。

一句话点评:这是一本充满战斗性和勇气的著作,在两位作者广博的实际经验和理论视野下,该书独辟蹊径地揭露了法治的阴暗面。

篇4:周国平散文读后感

有一次,我在无意料读了周国平先生的散文之后,我久久不能忘怀。写的真是太好了,下面就让我和你一起来分享我的读书这感吧!

《周国平散文》散发出的浓郁的“平淡”味道促使我读了它,它使我在漫漫人生旅途上邂逅了一位初资见面的老友。说初次见面,因为我平生第一次读周国平先生的散文,称老友,由于我向往的人生境界在其中得到了印证,我感到似曾相识,产生一种发现的喜悦。

“寄至味于平淡”,苏东坡的`这句话很好地概括了周国平先生的散文特色。周国平先生的散文读起来非常舒畅,他追求的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境界,更是一种胸怀,一种人生的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实非易事。在领略了天地的苍茫和人生的限度后,周国平先生步入了一种散淡的心境,不再匆匆赶往某个目标,也不再担心错过什么。因而,他的散文中充满了“平淡”的气息。

除了精神函养,周国平先生在文字上下的工夫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散文最讲究味。平淡而要有味道,就很难了。而周国平先生却做到了这一点,因为他始终奉行三个原则:第一,家无鲜鱼,就不要宴客,心中无真感受,就不要作文;第二,有了鲜鱼,就得讲究烹调,须保持原味,意即不做作,不着意雕琢,不堆积词藻,不故弄玄虚,不故作高深,以求逐渐接近一种自然的文风;第三,只有一条鲜鱼,就不要用它熬一大锅的鱼汤,这样既而冲淡了原味,即文字要做到凝炼。正因为这样,周国平先生的散文散发出“平淡”的魅力。

透过“平淡”,我在书中感受到了周国平先生深邃的思想,那是一种源自生活的哲学家的思考。旅行、等待、书籍、季节、家庭,“琐碎的日常生活分散了我们的心思,使我们无暇想及死亡。我们还可以用消遣和娱乐来移转自己的注意力。事业和理想是我们的又一个救世主,我们把它悬在前方,如同美丽的晚霞一样一样遮盖住我们不得不奔赴那座悬崖,于是放心向深渊走去。”我们开始思考我们的归宿——死亡了,而周先生却早已将之看透,“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却不让他像自己一样永生。他把人造得一半是神,一半是兽,将渴望不配的灵魂和终有一死的肉体同时放在人身上,再不可能有比这更加恶作剧的构思了。”当我们终于放身一切,为自己的宿命而叹息悲伤时,周先生却依然享受着忙碌的生活,有些人忍不住问:“可怜人啊,你在走向死亡!”他却笑:“我没有忘记。这又怎么样呢?生命的害怕单调甚至死亡,仅此就保证它不可战胜。

篇5:周国平散文读后感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篇叫《等的滋味》的文章。文章以“人生有许多时光是在等中度过的”开头。的确,从我们成为胚胎的那一刻,我们就等着出生;从我们出生后我们就等着长大;从我们长大后,我们就等着接触新的事物。我们无时无刻在等。

等的滋味同样也是不同的。或幸福,或悲伤,或烦闷。但唯一相同的是,等的人都是处于被动的一方。等的可拍就在于此,对于自己等的事完全不能支配,对于其他的事又完全没有心思。

等在不同的角度上也不同。等在命运之门面前,等的是生存和死亡;等在生计之窗面前。等的是柴米油盐。因此人们对不同的等的感觉也不同。

其实,我们等的最终就是死亡,但是人们似乎忘了这一点而在等着别的什么。就是这种思想,才让我们不断地,去追求,去创造,去开拓自己的人生。使自己在等待死亡的时间里有是可做。

所以,等不仅是排着队向前走,它同时也在催促着我们去做更多的事。

上一篇:垂丝钓,垂丝钓周邦彦,垂丝钓的意思,垂丝钓赏析下一篇:横林地板综合实践活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