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上学期教学计划

2024-04-25

高三生物上学期教学计划(精选8篇)

篇1:高三生物上学期教学计划

高三生物总复习从今年9月开始,至次年5月,共9个月左右时间,要完成二三轮的复习工作,内容涉及高中四本教材,根据《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要求,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知识得到升华,能力得到提高.目前第一轮复习即将开始,本文就计划的安排作一介绍.

一,第一轮复习:

由于第一轮复习时间跨度长,重在生物学基本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在复习中把目标定在梳理课本知识,加强和巩固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仍有疑问的知识点上,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生物学知识网络,要求每个考点过关.选择一本较好的复习参考书,按照教材的章节体系,依次梳理各知识点,通过统一测试,找到学生知识的薄弱环节,强化训练,将高二做过的试卷,习题整理出来,选出有代表性的,易错题的集中评讲,达到知识点过关的目的.在第一轮复习中一般不跨章节复习,但针对有联系的知识点可以进行局部知识点的整合,如有丝分裂可与减数分裂比较,学习,就数目变化,染色体行为特征,图形判断加以重点讲解,复习减数分裂的则侧重精,卵子不同点与遗传学三大定律内在联系等方面介绍,减少重复性.二,第二轮复习策略:

在第二轮复习中注重解决好知识综合,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构建完整的生物学知识体系,适应高考.根据第一轮复习后学生的知识水平,确定相应的复习策略,在二轮复习中,复习专题的选择,习题的精选,培养解题技巧是工作重点.1,专题的选择:

第二轮复习专题的选择有两个方面可作考虑:一是学科内跨章节的专题,如“植物代谢与调节”专题,涉及必修本植物生理,调节及选修本第二章.这种方法能帮助学生理顺在第一轮复习中零散的知识点,建立起完整的关于植物学知识的体系.二是根据某一知识点,将与之相关的跨章节知识归纳在一起,如蛋白质专题,生物能量专题,生物育种专题,创新实验设计与分析专题等.这种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具体过程的分析能力十分有效,具体内容在各种复习资料中都可找到.在第二轮复习计划中,我们采取第一种为主的模式,为防止在复习中学生过多依赖复习资料的归纳总结,缺乏自主性分析,在复习中只提供复习提纲,分六个专题,涉及四本教材,统一印制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结合提纲所列章节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回归课本,在教材中找到相应知识点间的联系,课堂上不再具体讲解各知识点,注重分析各知识点之间内在的联系.对于一些重要的专题,如生物育种专题,蛋白质专题,安排在对应的知识点后介绍,通过典型例题分析串插讲解,每专题二课时完成.2,习题训练安排:

在第二轮复习中,习题的选择对于提高学生得分能力的提高十分关键,由于我校每周安排一次理综测试占用一课时,如果习题的讲,练过多,影响到专题的分析,所以根据第一轮复习中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针对历年高考试题特点,进行习题的精选,重编工作是必要的.学校为各科订了数套综合模拟卷,在二轮复习中全部完成十分困难,我们计划将试卷中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习题排选出来,安排学生练习,并指导学生审题,分析,解答三个过程逐一过关.在每个专题复习中,选择历年高考题中综合性强,易答错的试题,集中分析评讲,针对学生答题不规范的问题,让学生根据高考题所给的标准答案,分析自己答案与标准答案之间差异,漏答,错答的原因,评价高考题答案的准确性,规范性,提高自身答题得分能力.在习题课的安排上,有计划地集中选择某一类型的试题集中分析,如信息题,图表,数据,曲线题,实验题等,指导学生针对不同题型如何作出判断.如有效信息的提取,曲线升幅度,斜率变化特点,曲线拐点的含义等,特别对试卷中出现的常见题,不能根据以往的经验答题,注意题中信息的变化.在二轮专题复习结束后,在复习最后阶段,师生从综合模拟题中走出来,学生回归教材,找出做过的试卷,温习“错题”,查缺补漏,教师随堂指导,可针对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集中讲解,一般不再进行统一测试,要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轻松应付高考.

篇2:高三生物上学期教学计划

贺淑娥

本学期,我担任三个理科班生物教学,由于是多次上高三,对于高三教学有一定经验,但在很多时候会显得很彷徨。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基本情况:

今年下半年,高三年级共进行了五次月考,月考中,我所教的班级在第一次考试中稍偏后,后来逐渐提高,第四次位居第一。在教学中,我尽力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力做到使学生学好,学扎实。通过近四年的教学实践,我对于教学工作,理解更加地深刻了。我知道,作为一名老师,应当要对学生负责,要用恰当的方法将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在教学中,我坚决贯彻学校的全新理念,为了上好每一堂课,使学生真正在课堂上能学有所成,并学以致用,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包括一些大学教材),教学参考书以及各种高三复习资料、高考真题等,以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与此同时,我坚持向其他老师请教,向他们学习各种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经验。有压力,也会有长进,我认为,教学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抓紧45分钟的课堂时间,特别是进入高三以后,学生的学习压力进一步加大,为了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课堂教学更为重要。在第一轮复习中,要让学生吃透每一个知识点,这样就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一直想努力地抓好自己的课堂教学,虽然现在还在摸索当中,还没有做到很好,但我会努力。

二、不足与反思:

近段时间,我对我半年来的教学工作做了总结与反思。认为还有以下几点需要努力:①:在课堂教学上,还没有做到每堂课都坚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教学的把握上要坚持向其它老师学习,积累经验;②对学生,对教学工作要更加用心;③不管做任何工作,要坚持,认真,踏实;④要多做高考题,要认真研究高考考纲,才能正确把握高考方向,搞好高考的复习工作。

我相信,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我一定能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人民教师,在教学中创出自己的风格来。

篇3: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9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3题。

绘画从宋代开始, 就有了意境。在欣赏中国山水画的审美原则时, 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意境。中国的历代山水名家都将山水画的意境这一特点提到至关重要的地位, 认为凡是优秀的山水画, 必定具备山水性情, 于是就有了“春山淡冶而如笑, 夏山苍翠而如滴, 秋山明镜而如妆, 冬山惨淡而如睡”的佳句, 还把不同审美层次的作品分为神品、妙品、能品、逸品等几个档次。在中国文化理解的审美观念中, 一幅高品质的山水画应该具备画山不是山、画水不是水、笔墨不是笔墨的特点。这样, 才是意境表现的最高境界。

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澄怀味象”美学观, 指出山水画创作应以表现自然物象内在的规律为主要目的, 追求“天人合一”, 强调“道”等意象表达的观念。论述第一次系统形成中国山水画意境表现的理论体系, 提出山水画是以其表现外在“形”而体现内在“道”的观点, 以山水形象来领悟虚无的道。艺术家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使个体心灵与自然物象碰撞交融产生心中的意境。王维在《叙画》中也提出了“望秋云, 神飞扬, 临春风, 思浩荡”的抒情达意观点。在表现人与自然这一永恒主题时, 受“天人合一”自然观影响的中国艺术家和中国绘画理论著作很多, 从东晋顾恺之《画云台山记》到南朝宋宗炳《画山水序》, 都明确表达了画家亲身感受自然的重要性, 从而提出“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的艺术主张。中国绘画理论在提倡研究客观自然取法自然的同时, 着重强调作为主体的艺术家在艺术创作时必须具有主观的审美感情。

受这种传统美学思想影响, 山水画家在描绘山水时, “气积”在绘画创作时就体现在山水画中常展现的气韵, 它是画面中展现出的最为生动畅达的一种绘画元素。正是因为这种流动绘画元素, 使中国山水画有了格调、品味的高低之分。谢赫提出的“六法论”是创作和欣赏的方法, 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气韵生动”。黄庭坚说“凡书画当观韵”, 可见气韵在书画作品中至关重要。

气韵在画面中构成宇宙万物真气, 也就是将《易经》中说的阴阳二气移到画面中, 画家们常用黑白节奏和韵律来表达。幽谷山林, 寒舍水榭——皆用墨笔来表现。老子《道德经》中提及:“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而太极里面“阴—阳”就是我们中国古代哲学意识的根源。中国山水画发展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玄学”密不可分。体现在中国山水画留白与用墨方面, 它们是一对矛盾体又是一对统一体。黑白关系的精妙是作品气韵生动的关键。

龚贤作品以积墨法被我们熟知, 其极为强烈的黑白对比, 使作品具有非常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作品虽然黑墨面积较大, 但是黑得泾渭分明, 层次清楚, 通透明晰, 清澈可见。在条理清晰的黑白气韵下, 作品给人以静寂安宁、厚重沉稳、华滋大气、生机勃勃的意境体验。“非黑无以显其白, 非白无以判其黑。”章法构成和黑白布局使画面气韵精妙, 引人入胜。

(摘编自程绍君《小议中国山水画的特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意境是欣赏中国山水画的审美原则中最重要的因素, 中国历代山水名家都将意境提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

B.在宋炳看来, 山水画创作的主要目的应该是表现自然物象的内在规律并追求“天人合一”, 强调“道”等意象表达的观念。

C.“气积”是山水画画面中展现出的最为生动畅达的一种绘画元素, 它使中国山水画有了格调、品味的高低之分。

D.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玄学”密不可分, 其中体现的留白与用墨两方面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2.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历代山水名家都认为山水性情是优秀山水画的必备要素, 并把不同审美层次的作品分为几个不同档次。

B.宋炳在《画山水序》中首次系统阐述了中国山水画意境表现的理论体系, 认为山水画是用其外在的“形”体现其内在的“道”。

C.气韵在书画作品中至关重要, 它在画面中构成宇宙万物真气;幽谷山林、寒舍水榭等都是用笔墨来表现自然界的气韵的。

D.龚贤的作品虽然黑墨面积较大, 但却显得泾渭分明、层次清楚、通透明晰, 有着极为强烈的黑白对比, 视觉冲击力非常强大。

3.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意境源于宋代的绘画, 其表现的最高境界从中国文化理解的审美观念来看, 是山不是山, 水不是水, 笔墨不是笔墨。

B.宋炳在《画山水序》中认为意境的产生是艺术家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使个体心灵与自然物象的碰撞交融。

C.中国绘画理论强调作为主体的艺术家在艺术创作时必须具有主观的审美情感, 但前提是研究并取法客观自然。

D.从王维、顾恺之、宋炳等人的理论著作, 到谢赫、黄庭坚等人的论述, 都表明气韵在书画作品中有着重要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分)

(一) 文言文阅读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4~7题。

范杲字师回, 父正, 青州从事。杲少孤, 质视如己子。刻志于学, 与姑臧李均、汾阳郭昱齐名, 为文深僻难晓, 后生多慕效之。以荫补太庙斋郎, 再迁国子四门博士。

尝携文谒陶谷、窦仪, 咸大称赏, 谓杲曰:“若举进士, 当待汝以甲科。”及秋试, 有上书言代阅之家不当与寒士争科第, 杲遂不应举。稍迁著作佐郎, 出为许、邓二州从事, 坐事免。太平兴国初, 迁著作郎、直史馆, 历右拾遗、左补阙。雍熙二年, 同知贡举。

移知寿州, 上言:“家世史官, 愿秉直笔, 成国朝大典。”召为史馆修撰, 固求掌诰词, 帝从之。时翰林学士宋白左迁鄜州, 贾黄中、李沆参知政事, 苏易螽转承旨, 杲连致书相府, 求为学士, 且言于宰相李昉曰:“先公尝授以制诰一编, 谓杲才堪此职。”因出示昉, 昉屡开解之。

杲性虚诞, 与人交, 好面誉背非, 惟与柳开善, 更相引重, 始终无间。不善治生, 家益贫, 杲端坐终日, 不知计所出, 人皆笑之。子坦亦登进士第。

(节选自《宋史·范杲传》, 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A.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会贼帅刘渥剽掠/属县吏卒解散/遂惊悸/成疾。

B.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会/贼帅刘渥剽掠/属县吏卒解散/遂惊悸/成疾。

C.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会贼帅刘渥剽掠属县/吏卒解散/遂惊悸成疾。

D.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会贼帅刘渥剽掠/属县吏卒/解散遂/惊悸成疾。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事, 指源于汉武帝时期的一种官职名称, 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等, 到宋代被废除。

B.博士, 秦汉以后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甲科, 原指科举考试的科目, 后引申为科举考试, 明、清通称进士为甲科。

D.翰林, 我国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 一般指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后也指官署名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杲出身官家, 借此踏入官场。范杲的父亲曾任青州从事, 范杲凭借阴封补授太庙侍郎, 从此走上仕途, 后经两次提升任国子四门博士。

B.范杲志在学业, 文章受人推崇。范杲从小把志向集中在学业上, 所作文章被许多年轻人敬慕效仿, 并曾得到陶谷、窦仪等人的赞赏。

C.范杲家境非常贫穷, 曾向别人借钱数百万, 不善经营生计, 家里越来越穷也想不出办法, 别人都嗤笑他。

D.范杲口是心非, 常常遭人非难。范杲虽在官场纵横一生, 但他的最大缺点就是口是心非, 与人交往, 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别人对此很不满。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 及秋试, 有上书言代阅之家不当与寒士争科第, 杲遂不应举。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杲闻之喜, 因上言兄老, 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8~9题。

点绛唇·素香丁香

王十朋

落木萧萧, 琉璃叶下琼葩吐。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

无意争先, 梅蕊休相妒。含春雨。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

8.词的上阕是如何描写丁香的?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名篇名句默写 (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 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 _________”两句, 描绘出秋江的爽朗和澄净, 这也正是游人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内心写照。

() 屈原因小人谗言而被流放, 心情极度苦闷, 难以排解, 《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他这种心情的真实表达。

(3)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 齐王采纳邹忌赏赐臣民进谏的建议, 政令初下, 就出现了“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的可喜场面。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 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 ~ (4) 题。 (25分)

面试扫地

李立泰

樊秋明早早起床, 梳洗打扮, 穿职业女装, 精神抖擞地去参加面试。

大学毕业找工作, 至今没可心的单位。今天去的这家, 还不错, 但愿老天保佑。

小樊站在公交车上, 车开出三站, 上来位抱孩子的妇女。妇女看了一眼车上, 便靠在柱子上。师傅及时按响了喇叭:“当你身边有老弱病残孕, 或抱小孩儿的乘客, 请你主动让个座。谢谢合作!”喇叭播放后, 车内没反应, 又播了一次, 还是没人让座。

柱子就在一位男士一侧, 小樊忍不住了, 穿戴这么整洁的大男人, 不给抱孩子的让个座?

“你让个座吧!”她冲男士喊了一嗓子。“这么不绅士。”

男士可能太疲劳了, 闭着眼, 听到喊声, 猛睁开眼, 看见车厢里的乘客都在看他。他脸红了:“不好意思, 睡着了。”他站起来, 给抱孩子的女人让座。女人客气地说:“谢谢!”男士答:“不谢!”他看了眼女孩儿, 漂亮啊。难怪她敢喊我让座, 有优越感。

他冲小樊点点头, 算作会意。不大会儿, 他在文化宫下车。小樊也在这站下, 随他走下来。

小樊找小吃摊, 吃早餐。男士夹着包朝东走了。

她为自己车上的不冷静后悔了。人人都不容易, 他困了, 没听到车喇叭的提示。假如再坐车遇上他, 一定给人家道个歉。

真是俩山不碰头, 俩人碰头!

面试的考官里, 中间那位就是他。半个钟头前在车上闹得不太愉快, 似乎让他出了丑。

那一瞬间, 小樊认出了他, 神情顿时紧张起来, 头嗡的一下大了, 热血冲到脸上, 恐怕连脖子都红了。

“冤家路窄”, 是为她造的词吗?她从来没经历过这种事, 想不到, 落到他的网里。这次肯定没戏。是跟他说话, 还是公事公办, 装不认识?她没有处理这种突发事件的经验。

当小樊一进考场, 偌大的考场里五位考官, 看一个考生。干练稳重的她, 一时气场弱了下去。他一眼就认出小樊来, 公交车上的漂亮女孩, 真是无巧不成书。

小樊落座后, 自报家门, 家住哪里、姓甚名谁、学何专业、有何特长、工作经历, 等等。她口清牙白, 沉着冷静, 面对考官不慌不忙。

他说:“樊秋明同志, 请你把考场打扫一遍, 然后拖拖地, 如果合格, 你就被录用了。”

他断定这位漂亮女孩儿是不会屈尊的。她可能会认为, 他是报公交车上的仇。没想到, 她犹豫了1.5秒, 竟同意了。

她拿着笤帚从后往前扫, 是学生时期值日生的扫法。当扫到一半时, 她直起腰来, 说:“各位领导, 请回避一下。”

考官们离开, 她扫完, 又去涮拖把。拖地一丝不苟, 正着反着大拉大拽, 认认真真。

忽然他觉得自己有些过分了, 叫办公室送来她的档案。学校、班主任的德行评语, 三好学生、学雷锋志愿队队员、考试成绩等, 从各方面来看, 女孩都是不错的。于是他和几位考官商议, 立马宣布:樊秋明同学你被录取了。

小樊没表现出特别高兴的样子, 她向考官们道了声“谢谢”, 然后话锋一转, 对主考官说:“我扫地、拖地前后共用了30分钟, 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按劳取酬, 你应付我劳务费9元。然后我来公司上班。”

他没想到女孩提出这样的要求, 说:“你是我的员工了, 打扫卫生还要工钱?”

“老板, 我打扫卫生时是考生, 还不是你的员工, 所以你应付劳务费。”

他不情愿地掏出十元钱给她, 她拿出一元找给他。他说:“不要了。”她说:“该要多少是多少。她把一元钱放到桌子上。”

她的又一次表现出乎他意料, 小樊走到公司院子里, 见了打扫卫生的阿姨, 把那十元钱给了阿姨, 说:“阿姨, 我替你打扫了考场, 挣了十块钱, 给您吧。”

小樊上班以来工作出色, 月月满勤, 服从领导、团结同志、勤勤恳恳, 表现出类拔萃, 很得领导赏识。

一次他遇上小樊, 就问:“秋明, 我问你个事。”

“老板请讲。”

“面试那次, 我欠考虑, 不该难为你, 你心里没有怨意?”

小樊答非所问:“一时的屈尊不代表永远失尊。你想人前显贵, 就得背后受罪。”

回答正确!

(选自《思贤文学》)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樊秋明为了参加面试早早起床, 梳洗打扮, 穿职业女装, 精神抖擞, 体现了她对将要参加的面试的高度重视。

B.公交车师傅按响喇叭倡议人们为老弱病残孕及抱小孩的妇女让座后, 车内却没有反应, 表现了世人的冷漠和道德的滑坡。

C.樊秋明面试时, 发现面试主考官竟然是她在车上“得罪”的那位男士, 她顿时神情紧张, 感觉头大血涌, 连脖子都红了。

D.当老板发现面试的女孩就是在车上与他闹得不愉快的人时, 尽管她口清牙白, 沉着冷静, 他还是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故意难为她。

E.樊秋明面试成功后向老板索要劳务费尽管有点不近人情, 但她的行为并未影响到她在公司的工作和声誉, 说明这家公司还是有正气的。

(2) 樊秋明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小说以樊秋明与老板的简短对话作结, 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

(4) 樊秋明面试扫地在小说中着墨不多, 作品为何以“面试扫地”为题, 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 说说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 ~ (4) 题。 (25分)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准备走了。”

——送别杨绛先生

5月25日下午, 北京市西城区的南沙沟小区平静如常。稍有不同的是, 小区门口聚起了三三两两的记者。

这里是她生前的住所。1977年, 她和丈夫搬进南沙沟小区, 从此一家人一直居住在这里。小区很普通, 有人向出入小区的居民询问她的情况, 大多数人表示只知道她住在该小区, 但没有过接触。

低调、隐世, 几十年来, 她和丈夫不愿见“粉丝”、媒体, 不愿出席各类会议。从1990年以来, 唯一一个因为采访亲自来过这间老房子的记者, 还是托了父亲是她老同学的关系。夫妇二人, 在喧嚣中觅得一处秘境, 把自己的人生安顿于此。

然而并不只是封闭。因为, 在这个老小区中, 几百户中唯一一家没有封闭阳台, 也没有室内装修的寓所, 正是夫妇二人的家。

她说, 这是“为了坐在屋里能够看到一片蓝天”。

她早就借翻译英国诗人兰德那首著名的诗, 写下自己无声的心语:“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 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 我也准备走了。”

如今, 她真的走了。她想悄悄地走, 然而公众无法假装忽视她的离开。人们对她的怀念, 风起云涌。

因为, 她是杨绛先生。

世人怀念杨绛, 一是怀念她的才气。

杨绛本名“杨季康”, 1911年7月17日出生于北京, 3岁时回到故乡江苏无锡。杨家是无锡当地有名的知识分子家庭。杨绛的父亲杨荫杭是维新派, 美国大学的法学硕士。父亲对杨绛特别钟爱, 因为她极为聪明, 且爱好读书学习。

杨绛曾说, 她是受父母、师长的影响, 由淘气转向好学的。

“爸爸说话入情入理, 出口成章, 《申报》评论一篇接一篇, 浩气冲天, 掷地有声。我佩服又好奇, 请教秘诀, 爸爸说:‘哪有什么秘诀?多读书, 读好书罢了。’”“我学他们的样, 找父亲藏书来读, 果然有趣, 从此好读书, 读好书入迷。”

杨绛曾对人讲起, 一次父亲问她:“阿季, 三天不让你看书, 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呢?”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

杨绛最先入的是东吴大学。彼时, 教师给杨绛的评语是“仙童好静”。她, 中英文俱佳, 是班上的“笔杆子”, 东吴大学1928年英文级史、1929年中文级史, 都由她“操刀”。

后来, 杨绛来到清华。正是从那时起, 杨绛走上了自己创作的道路。她的第一篇散文《收脚印》和第一篇小说《璐璐, 不用愁!》, 颇受朱自清青睐, 朱自清主动将其推荐至《大公报》上发表。

此后, 杨绛又接连创作了喜剧《弄真成假》《游戏人间》和悲剧《风絮》, 讽刺幽默, 流畅俏皮, 颇有英式戏剧的风格。父亲和杨绛的姐妹们一同去看了《弄真成假》, 听到全场哄笑, 问杨绛:“全是你编的?”她点头, 父亲笑说:“憨哉!”

1958年, 47岁的杨绛开始自学西班牙语, 打算原文翻译《堂吉诃德》。译稿历经劫难, 被没收、丢弃在废纸堆里, 最后九死一生, 于1978年4月出版。同年6月, 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访华, 邓小平将杨绛版本的《堂吉诃德》赠予西班牙国王。1986年10月, 西班牙国王专门奖给75岁的杨绛一枚“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 以表彰她的杰出贡献。

2003年, 她自己的《我们仨》出版问世, 写尽了她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念。之后, 96岁的她又推出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 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 人们说, 她的文字“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和美丽”。

如今, 她终于归去, 成为人们记忆中的杨绛先生。人们有很多不舍, 但人们也有很多欣慰。

因为, “我们仨”, 终于可以团聚了。

(作者:高毅哲。有删改)

相关链接:

(1) 其实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 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 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 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 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杨绛《我们仨》)

(2) “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 我分明看见她在细心地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 为了让这颗灵魂带着全部最宝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 (周国平)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在杨绛先生去世后, 虽然她生前居住的小区平静如常, 但人们却并未忽视对这位德艺双馨的老人, 对她的怀念风起云涌。

B.杨绛先生在南沙沟小区的寓所里居住了将近40年, 但小区多数居民却对她不甚了解, 说明了在物欲横流的年代人际关系的冷漠。

C.杨绛先生的家是这个小区几百户人家中唯一没有封闭阳台, 也没有室内装修的, 因为他们一家希望借此“能够看到一片蓝天”。

D.杨绛先生从1958年就开始翻译西班牙语的《堂吉诃德》, 到1978年才得以问世, 但她却并未因此减少对文学的钟爱和执着。

E.杨绛先生的晚年作品《我们仨》, 充分表达了对丈夫和女儿缠绵无尽的怀念, 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和生命的独特思考与理解。

(2) 杨绛先生为什么能在文学领域取得卓越的成就?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

(3) 作品为什么说杨绛先生“终于归去”“人们也有很多欣慰”?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如何理解杨绛先生的“生命之火”?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 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1) (3) (5) B. (1) (4) (6)

C. (3) (4) (6) D. (2) (4) (5)

14.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朝阳群众、海淀网友既成为禁毒工作的新名片, 也是工作的亮点, 号召首都市民在自觉远离毒品的同时, 积极投身禁毒工作。

B.在本科生毕业典礼上, 李清泉表示, 一所成功的大学, 必有其特殊的气质, 在众多高校中独树一帜;这所大学的校友, 必烙上母校的印记, 在人生道路上砥砺奋进。

C.作为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生动载体, 本次测试过程和答题进展情况向社会统一公开, 知识测试要求中央国家机关全员参与。

D.根据报告显示, 约七成消费者对国内保健食品市场总体评价“不太满意”, 超六成消费者不相信所谓“保健食品”广告宣传。

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 最恰当的一组是 ()

新媒体时代, 传媒行业竞争 (1) 激烈。“用户数”“点击量”“转发数”等市场指标决定着各家媒体的喜怒哀乐。“标题党”热衷打擦边球, 皆由此而生。 (2) , “人心所归, 惟道与义”。尊重读者, (3) 请不要误导读者, 减少不必要的价值冲突;尊重同行劳动, (4) 请确保转载传播不损害原意, 这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 (5) 国家版权局曾发布《关于规范网络转载版权秩序的通知》, 规定“对标题和内容做文字性修改和删节的, 不得歪曲篡改标题 (6) 作品的原意”。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破解民间文艺著作权立法难题, 首先需要确认民间文艺传承人身份或资格, 由政府通过专项普查等方式, (1) 。其次, 应赋予传承人以著作权法上的权利, 尤其是对民间文艺传承人的尊重, (2) 。当然, 在有市场回报的情况下, 也应让传承人获得他们应得的经济利益。最后, (3) 。国家版权局的征求意见稿提出, 民间文艺作品版权的保护期不受时间限制。但民间文艺的特殊性在于, 它是不断变动的, 因此, 为了既长久保护又现实可行, 可规定民间文艺的保护期为50年, 50年后可以续展, 通过“有期限、可续展”的制度设计, 把保护落到实处。

17.下面是某校“创新教育”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 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 表达准确, 语言连贯, 不超过15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 (60分)

18.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 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一、现代文阅读

1.B

【解析】从原文看, 追求“天人合一”, 强调“道”等意象表达的观念不是山水画创作的主要目的。

2.C

【解析】C项, 分号后面的部分不合文意。原文表述只是说“幽谷山林、寒舍水榭”这些景象都是用墨笔来表现的, 并未说是“表现自然界的气韵的”。

3.D

【解析】前三者在著作中主要论述的是绘画“取法自然”的重要性, 而不是“气韵”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 文言文阅读

4.C

【解析】本题断句应在理解语句大意的基础上, 注重分析动作行为的实施者。从字面上看, 出现的人物主要有“杲”“贼帅刘渥”“吏卒”等, 根据这些人物以及他们的行为可以正确把握语句的句读。

5.D

【解析】翰林院才是官署名称, 是翰林学士供职之所。

6.D

【解析】“虚诞”的意思不是口是心非, 而是虚伪。选项中的理解分析不合文意。

7. (1) 到秋试的时候, 有人上书说高门世族不应当与寒士争科第, 范杲于是没有参加科举考试。 (关键词:“及”“代阅之家”“遂”“应举”)

(2) 范杲听到这些很高兴, 因此向皇帝上书说兄长年纪大了, 请求主管京兆以便奉养。太宗依从了他的请求。 (关键词:“因”“典”“从”)

【参考译文】范杲, 字师回, 父亲范正, 曾经担任青州从事。范杲从小就成了孤儿, 范质看待他就像自己的儿子一样。范杲把自己的志向集中在学业上, 与姑臧李均、汾阳郭昱齐名, 所作文章艰深难懂, 后来的年轻人有很多都敬慕效仿他。凭借阴封补授太庙斋郎, 经两次提升, 任国子四门博士。

曾经携带文章拜见陶谷、窦仪, 他们对他的文章都极为称赞, 对范杲说:“如果考进士, 一定会把你放在甲科。”到秋试的时候, 有人上书说高门世族不应当与寒士争科第, 范杲于是没有参加科举考试。稍后被提升为著作佐郎, 离京担任许、邓二州从事, 因事被免官。太平兴国初年, 升著作郎、直史馆, 历任右拾遗, 左补阙。雍熙二年, 同知贡举。

范杲家里贫穷, 向别人借钱数百万。同母兄长范晞性情吝啬, 曾经担任兴元府少尹, 住在京兆, 积聚财物价值巨万。亲戚朋友有从长安来的, 欺骗范杲说:“少尹不再吝啬财物, 挥霍的金钱已经无法计算了。”范杲听到这些很高兴, 因此向皇帝上言说兄长年纪大了, 请求主管京兆以便奉养。太宗依从了他的请求。改授工部郎中, 免去知制诰。范杲到了那里, 而范晞还像过去一样吝啬, 并且经常用不合法度的事干扰官府。范杲非常后悔。范杲任职一年多, 境内没有得到良好的治理。适逢贼帅刘渥抢劫属县, 官吏士兵四散奔逃, 于是因惊恐害怕而得了病。

调任寿州知州, 进言说:“我家世代为史官, 我愿秉笔直书, 修成本朝大典。”被召为史馆修撰, 执意请求长官诏诰文辞, 皇帝依从了他。当时翰林学士宋白降职为鄜州知州, 贾黄中、李沆任参知政事, 苏易简改任承旨, 范杲连续向相府投递书信, 请求担任学士, 并且对宰相李昉说:“先公曾授给我一部制诰集, 说我的才能可以担当这个职务。”并拿出来给李昉看, 李昉多次劝解她。

范杲性格虚伪, 与人交往, 喜欢当面赞美背后非难, 唯独与柳开友好, 互相敬重, 始终没有嫌隙。不善经营生计, 家里越来越穷, 范杲端坐一整天, 也不知道有什么办法, 人们都嗤笑他。儿子范坦也中了进士。

(二) 古代诗歌阅读

8.用“琉璃叶下琼葩吐”描摹丁香之态;用“幽人趣”描写丁香之意趣;用“落木萧萧”来描写丁香尚在含葩而未吐蕊时的环境和氛围。用意:为下文写丁香的精神作铺垫。

9.下阕一方面写丁香无意与梅花争春斗艳, 一方面写丁香“结愁千绪”, 将无情之花卉比作有情之人物, 从而表达出一怀愁绪, 满腔悲情。

(三) 名篇名句默写

10. (1)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 (1) 选A得3分, 选E得2分, 选C得1分, 选B、D不得分

【解析】B项, “表现了世人的冷漠和道德的滑坡”说法过重, 不合文意;C项, “连脖子都红了”是她的推测, 并非“感觉”;D项, 老板并非“故意难为她”, 而是另有用意。

(2) (1) 率真。在公交车上, 她看到男子没有给抱小孩的妇女让座, 就冲他大喊要求他让座。 (2) 认真。当主考官要求她打扫面试考场时, 她一丝不苟, 认认真真, 把考场打扫得干干净净。 (3) 善良。她把向主考官所要的打扫考场的报酬全部送给了打扫卫生的阿姨。

(3) (1) 两人的对话言简意赅, 内涵丰富, 增加了小说的意蕴。 (2) 老板的评价是对樊秋明的充分肯定, 体现出老板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理念。 (3) 樊秋明的回答表现了小说的主题, 画龙点睛。

(4) (1) 从结构上说, 面试扫地是小说的高潮部分, 题目突出了小说的主要内容。 (2) 从内容上讲, 小说紧紧围绕面试过程展开, 标题抓住了小说的核心。 (3) 从刻画人物方面说, 这一部分使小说的两个主要人物的性格表现得最为突出。 (4) 从小说主题方面说, 老板的要求和樊秋明的行为恰恰体现了小说的中心。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 (1) 选A得3分, 选E得2分, 选C得1分;选B、D不得分

【解析】B项, “说明了在物欲横流的年代人际关系的冷漠”不合文意, 根据材料, 应该是为了体现杨绛先生一家低调、隐世。C项, “希望借此‘能够看到一片蓝天’”太肤浅, 更多的是为了表现他们生活的简朴。D项, 1958年开始学习西班牙语, 准备翻译原文版的《堂吉诃德》, 并不是“从1958年就开始翻译”。

(2) (1) 天资聪明, 虚心好学; (2) 低调隐世, 不与世争; (3) 热爱自然, 钟爱艺术; (4) 看重亲情, 热爱生活。

(3) (1) 她给这个世界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2) 她给世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学作品; (3) 她的高尚人格和宽广胸怀令人敬仰; (4) 他对人生和生命的认识留给人许多启迪。

(4) 杨绛先生的“生命之火”是: (1) 对自然、艺术和生活的极大热情和无比热爱; (2) 一生虽然历经坎坷却始终不变的人生态度; (3) 高尚的灵魂和从容淡泊的人生态度; (4) 对家人的无限关爱和深切而绵长的怀念。

五、语言文字运用

13.C

【解析】不忍卒读, 形容文章写得比较悲惨。鼎力相助, 只能用于形容别人。偏听偏信, 听了一方面的话就信以为真, 多指处理事情的态度不公正;这里应该用“以偏概全”。

14.B

【解析】A项, 搭配不当, “朝阳群众、海淀网友”与“亮点”不搭配;成分残缺, “号召”前缺少主语。C项, 语序不当, 后两个分句语序颠倒。D项, 结构混乱, “根据报告显示”句式杂糅。

15.C

16. (1) 对有关传承人予以确认 (2) 应当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 (3) 关于民间文艺的保护期

17.某校以提升创新素养为目的的创新教育活动, 计划从作文创新和科技创新两方面着手开展, 其中作文创新以组建文学社组织读书活动、创办文学报发表优秀作品、参加文学大赛为主要方式, 达到公开发表作品的目标;科技创新通过举办科技讲座和组织专门辅导, 引导学生撰写创意作品, 从而参加创新大赛或申请国家专利。

六、作文

18.略。

【写作指导】这是一篇漫画材料作文, 漫画的内容浅显易懂。四幅漫画描绘出了包粽子的过程, 并且每一幅漫画都配有文字说明, 而这些文字说明恰恰是作文立意最重要的参考信息, 特别是第四幅中的“‘非遗’节日, ‘粽’情端午”八个字, 可以说是整个漫画的“画眼”。由此, 我们可以立意: (1) 留住传统文化的“根”; (2) 珍惜我们的传统文化; (3) “善待”我们的传统节日; (4) 读懂节日文化;等等。

篇4:高三生物教学反思

高三复习过程中我们要立足于《考纲》,采取“细微中见宏大,宏大中有细微”的态度和“以不变应万变”的处理技巧,但又要能跳出《考纲》,站在《考纲》之上来看“高考”。高考试题=取材+立意,我们只有立足于“取材”和“立意”这两个基本点,做到对知识的“点、线、面、体”全方位的理解和整合。在读题审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等方面加强培养和训练。对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也要进行仔细地研究,明确“考什么”、“怎么考”,通过研究高考试题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更能准确把握高考的方向。

二、重基础,缓速度,抓主干,构建知识网络。

高考题目虽然年年都有变化,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命题指导思想和命题“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的原则一直都没有变化,高考题最鲜明的特点之一就是基础性。对于进入高三的学生,知识增多,难度加大,但仍需放慢教学速度,夯实基础,特别是一轮复习,要帮助学生平稳过渡,逐渐提高,以适应高三的生物学习。对于以前所学知识要更深一层的去理解,刨根问底,使学生在课堂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重基础的同时还要突出主干,因为高考不可能面面俱到,还是以主干知识的考查为主。例如:代谢、调节、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实验、选修这六个主干。复习时还应把生物学知识融会贯通,分类整理、归纳,可用分枝法、辐射法、图表法等形成知识网络图,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用概念图、流程图强化内涵和过程,把每个知识点通过不同的视角与其他多个知识点相联系。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复习让学生的复习方向更加明确,复习效果更加显著。

三、精选精练精讲,提高复习效果

高三学生每天的时间紧、题量大,习题的训练要以质取胜。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下题海让学生上岸。选题要贴近学生需求,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要与考试说明的要求相吻合。老师只有做到精选学生才能精练。习题讲解应有针对性,对于出错率较高的题目精讲,可以一题多变,一问多变,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发散思维。通过练题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培养审题能力、把握解题规律,提高解题能力。

四、反思纠错

有反思就有提高。学生做题的错误一般都是概念的理解错误,或者概念模糊,这样造成的错误是大量的,而且这些错误如果不去发现,不去真正的搞懂它,你会错很多次,而自己还不知道怎么错的,所以要把概念搞清楚,错了一道题,要知道到底错在什么地方?只有经过这样艰苦的思索的过程,才能有所提高。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勤于反思,可以通过摘抄法、标记法、 裁剪法等,把自己平时出错率高的题目、月考中的错题积累在纠错本上,并写好出错的原因以及简单的解析,便于以后查看。这样如果下一次遇到相同或类似的题目就可以很方便的翻出纠错本查看。如此循环,采用“销号”的方式就可以把自己的错题逐渐消灭。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地加以强化训练,就能监督自己把握重点,消除盲点,加强弱点,从而提高成绩。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

由于高三复习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比较多,内容相对比较抽象,课堂容量也很大,所以要善于利用多媒体,特别是在二轮复习时。对于要用的课件应先查阅了大量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再按照自己的教学意图修改后,才能运用于课堂教学,例如表格,图片,录像等媒体方式,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直观的呈现出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同时也节省了课堂写板书的时间。

六、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实验能力的考查也是高考考查的一个方面。有的题目是改正错误的实验步骤,有的是要求设计实验步骤,有的要求预测实验结果或分析实验现象等。这些题目从方案到结果的分析都是开放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真正是在考能力。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肯定不行;照着教材的实验设计依样画葫芦做实验也不行。在實验教学中我们必须让学生真正弄懂验原理,弄清实验中每一步设计的科学依据。要让学生掌握整个中学阶段课本中的所有实验,包括经典实验和学生实验,并应用其中的一些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如对比实验法、单因子实验法、重复实验法等。同时应增加一些探索性的、开放性的实验,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动手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七、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关注生物学热点问题。

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遇到的、了解到的各类问题。高考生物试题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立意命题的,力求比较真实和全面的模拟现实。复习时,要从各种媒体中获取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器官移植、克隆技术、艾滋病、非典型肺炎、生态农业、禽流感等与生命科学息息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信息、迁移信息的能力。

篇5:高三上学期生物教学工作总结

2014年2月10日

2013—2014学上学期高三生物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3)、(4)两个理科普通班和高三(5)、(6)两个理科重点班的的生物科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在课堂教学中下功夫,坚定实施“大唐中学二十四字教学法”,使之更适合于我们的学生,力争把高三生物教学抓好。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备课,完成第一轮复习

我认为夯实基础是提高综合能力的前提,没有扎实的基础,解题效率和综合能力不可能提高。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我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好基础知识,把握好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具体做法是:首先,深入研究去年的《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明确高考的命题方向,用来指导课堂教学。其次,尽量将最基础的东西讲深、讲透,同时注意减少不必要的知识,减轻学生的负担。第三、生物学知识大多是通过实验总结归纳而来,应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通过对难点知识的设计问题和解决,将知识的发生、形成、探索过程体现出来,可为学生对知识作深层次的理解和思维方法的借鉴打下良好的基础。第四、要下功夫挖掘基本知识的内涵,使学生掌握其实质,可以举一反三,真正达到“源于书本,高于书本”。

二、在课堂中下功夫,提高复习课效率

1.课堂教学中注重能力的培养。夯实基础的同时,更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图文信息转换能力、设计和解释实验的能力和实际应用等能力的培养。重视能力的培养首先就是要切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注重学科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进行归类和整理。复习中不一定要墨守成规,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前后相关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其次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我通过精选往年高考经典试题做为例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自主地将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例题的分析应以指导思维方法为主,使学生学会同类型的题目的解题方法、突破点,而不是仅仅知道答案,从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第三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高考试卷中要求用科学的语言表达的占很大一部分,且失分主要也在这方面。所以,平时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用语一定要反复琢磨,还要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通过反复训练使他们学会用书本上的基本概念或标准的生物学术语来精确表达。

2.课堂教学中注重创新。高三第一轮复习,对书本知识的复习与回顾是必 须的,这些基础知识是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基石,处理不好这部分内容的复习,就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所以第一轮复习必须非常扎实。但是,复习往往让学生感受到仅是课本知识的重新再现,出现厌学或不学的情绪,以致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掌握不牢,到进行二轮复习时,这些基础知识又运用不起来。另一方面,老师也感到复习难度较大,上课没有什么新意,全是陈旧知识的累积。因此,在中间不休息的周末,尽可能安排模拟考试,试题全部来自于去年全国各省市的高考题或模拟题,并且都是按照章节编排的,通过考试和考后的精心讲评,让学生在动手和动脑的过程中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多角度、多层次理解知识点,让学生能不断拓展思维。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人的心理和行为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对大多数高三学生来说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升学压力和竞争压力了,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带来消极影响,这对复习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自己的基础和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复习;愉快地接纳自己,充分肯定自己的进步,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弥补;自觉地控制自己,以明确的目标、良好的意志力调节自己,变压力为动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

三、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计划安排的都挺好,就是在具体的实施中,执行力还不够。对学生的要求,检查、督促有所欠缺。导致了第一轮复习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争取在第二轮复习中能够再有所补充。

篇6:高三生物上学期教学计划

茂名市实验中学 徐达胜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14)、(16)两个理科平行班和高三(15)一个理科重点班的的生物科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在课堂教学中下功夫,既极探索变式教学法,使之更适合于我们的学生,力争把高三生物教学抓好。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备课,完成第一轮复习

我认为夯实基础是提高综合能力的前提,没有扎实的基础,解题效率和综合能力不可能提高。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我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好基础知识,把握好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我们的具体做法是:首先,认真仔细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明确高考的命题方向,用其来指导课堂教学。其次,尽量将最基础的东西讲深、讲透,同时注意减少不必要的课外知识的补充,减轻学生的负担。第三、生物学知识大多是通过实验总结归纳而来,应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通过对难点知识的设计问题和解决,将知识的发生、形成、探索过程体现出来,可为学生对知识作深层次的理解和思维方法的借鉴打下良好的基础。第四、要下功夫挖掘基本知识的内涵,使学生掌握其实质,可以举一反三,真正达到“源于书本,高于书本”。

二、在课堂中下功夫,提高复习课效率 1.课堂教学中注重能力的培养

夯实基础的同时,我们更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图文信息转换能力、设计和解释实验的能力和实际应用等能力的培养。重视能力的培养首先就是要切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注重学科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进行归类和整理。复习中不一定要墨守成规,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前后相关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如将选修本中细胞工程一章内容整合到细胞专题中;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合并为细胞增殖专题。这样既避免了复习课中对旧知识的机械回顾带来的枯燥乏味,又可以使得学生对旧知识的理解、掌握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其次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我通过精选往年高考经典试题做为例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自主地将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例题的分析应以指导思维方法为主,使学生学会同类型的题目的解题方法、突破点,而不是仅仅知道答案,从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第三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高考试卷中要求用科学的语言表达的占很大一部分,且失分主要也在这方面。所以,平时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用语一定要反复琢磨,还要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通过反复训练使他们学会用书本上的基本概念或标准的生物学术语来精确表达。

2.课堂教学中注重创新

高三第一轮复习,对书本知识的复习与回顾是必须的,这些基础知识是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基石,处理不好这部分内容的复习,就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所以第一轮复习必须非常扎实。但是,复习可往往让学生感受到仅是课本知识的重新再现,出现厌学或不学的情绪,以致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掌握不牢,到进行综合复习时,这些基础知识又运用不起来。另一方面,老师也感到复习难度较大,上课没有什么新意,全是陈旧知识的累积。因此,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因此,在隔周三、周五我们都有一个小的模拟考试,试题全部来自于2011年全国各省市的高考原创题,并且都是按照章节编排的,通过考试和考后的精心讲 评,让学生在动手和动脑的过程中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多角度、多层次理解知识点,让学生能不断拓展思维。二.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人的心理和行为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对大多数高三学生来说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升学压力和竞争压力了,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带来消极影响,这对复习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自己的基础和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复习;愉快地接纳自己,充分肯定自己的进步,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弥补;自觉地控制自己,以明确的目标、良好的意志力调节自己,变压力为动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

三、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我教学经验不足,对教材的把握和知识内容体系的“度”的控制,以及教学进度的握均存在一定的缺憾。导致学生基础知识遗忘率高,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也累。

篇7:高三上学期生物备课组工作总结

顾广兰

回顾将要过去高三上学期,生物备课组在学校、教务处领导下,积极配合年级组的统筹安排,与其他备课组搞好协作关系,共同进步!明确备课组的任务,统筹工作计划,正常有序的开展各项教育教研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生物水平。为了使生物组教育教学工作更上一个台阶,现将高三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备课,集思广益

执行本备课组计划,本组老师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项教研活动,以及每周二下午的备课组活动,认真上课、评课、研讨练习、试卷、研究进度、教法、学法,进行推磨听课、点评公开课,在评课中大家畅听欲言,相互指出优缺点,并提出个人的意见和建议,各项教研活动都搞得有声有色,大家都觉得有收获。

二、不断学习、更新理念

高三老师还经常研讨新教材,关注新课改动问,了解最新知识,在教法、学法上多加探讨,把新课改的内容有机的整合到高三教学中,使高三教学始终走在教改的前沿。本组同志还经常到校外参观学习、相互交流、以相到促进共同提高。

三、点面结合,整体提高

本组老师4个人,整体实力较强,承担高三年级4个应届班的生物课,全体同志认真上课,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对待,从没缺学生一节课,课后认真批改学生作业,认真辅导学生,解答学生疑难问题。

讲:针对性要强,除重点外,侧重讲解题方法和注意的问题。注意知识的综合与交叉,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知识内容层层递进、深入,培养学生思维的规范性,深刻性、严谨性。让学生把不同的概念、原理以及不同章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理透,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练:以限时练习、周周测形式,让学生在解题的能力、速度、规范性等方面逐渐适应高考的要求。选练习题时,不盲目使用外来资料和试题,避免重复和难题、偏题的误导,要注意避免难题过多、起点过高。在模拟练习中可使复习过的内容进一步强化,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如客观题在速度和正确率方面的强化训练,主观题要加强完整性和科学性表述的强化。同时要建立错题本,把做过的试卷及练习题进行整理,明白练习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避免同样错误的重犯。

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多参与解题活动和教学过程,启迪思维,点拨要害。教师还要把课本和资料认真地分析比较和联系归纳,使复习过的内容条理化和网络化,便于学生有序记忆、使他们把课本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以不变应万变。每位老师承担一部分编写讲学案的工作,我们按照计划编写了必修一、二、三及选修一、三讲学案,也做好了二次复备工作。大家团结一心,通过努力,圆满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四、团结协助其他方面

本组全体教师团结协作,齐心协力,真诚对待,相互帮助,友好相处,特别是今年在创四星,真正做到文人相亲。对组内和学校布置的任务,各位教师从不推诿,认真、高效地完成,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篇8: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题(二)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19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3题。

自由和平等是人类社会的两大基本价值追求。自由平等是早期人类的基本利益, 即物质财富的占有。平等表现为个体在群体生活中均等地占有财富, 而自由更多体现在个体可以合理地占有属于自己的财富。现在法治社会里, 平等主要是公共事务的处理原则, 通过平等可以制定出符合大多数社会成员利益的规则;而自由主要是市民在不侵犯他人合法利益的前提下独立处理其私人事务的原则。平等主要出现在公共领域, 而自由主要出现在私人领域。自由和平等一起构成了现代市民生活的基本原则。

在东西方文明形成的过程中, 自由与平等所受的重视程度是不一样的。在某种程度上说, 东方文明在形成之初更重视平等, 西方文明则更重视自由。当然这与东方文明是大陆农业文明, 西方文明是海洋商业文明有很大的关系!

东方大陆农业文明以中华文明为代表, 农业是东方人物质生活资料的主要生产方式。在大陆农业社会, 个人的力量在面对大自然时是非常渺小的, 作为个体的人要生存就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 个人的力量不足以维持自己的生活, 而在集体中生活平等就自然成为人们的第一追求目标!因此家庭、宗族就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保障, 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单元。而这种家庭至上的观念一旦上升为人生哲学就是集体主义。因此崇尚集体主义, 蔑视个人主义, 重义轻利成为古代中国社会的道德观;崇尚奉献, 蔑视索取也随之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正如美国历史学家阿诺斯所言, 在中国这个儒教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里, “尊崇老年人, 轻视年轻人;尊崇过去, 轻视现在;尊崇权威, 轻视变革;从而, 使它成为保持各方面现状的极好的工具, 最终导致处处顺从, 事事以正统观念为依据”。

西方文明发源于地中海的岛屿文化, 发源于克里特岛。这个岛处在欧洲、亚洲、非洲的中间。据说岛上的居民最初还是从事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 但随着人口的增长, 岛上恶劣的自然条件不足以支撑人口的增长。于是岛上的居民逐渐开始以航行为生活方式, 用航行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甚至掠夺、战争。在这种环境下, 自由自在的个人奋斗与创造的气质得以产生。这时他们没有什么集体和权威可依赖, 每个个体必须依靠自己去创造。在对外的交流和冲突中, 克里特人找到了感觉, 再加上航行便利的因素, 便产生了以自由为核心的西方文明。这样就完成了他们的文化启蒙。虽然西方文明的孕育中间也孕育了一些平等的观念, 但这种观念主要是一种机会平等的观念;在西方早期的世俗社会中始终没有权威, 当他们发现他们也需要一个权威诞生时, 他们往往更愿意从人类自己以外去寻找, 因此西方社会发现上帝这个虚幻的权威。基督教除了给西方社会带来了上帝这个虚幻的权威以外, 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原罪论。原罪论使他们更加坚信人本身是贪婪的, 人的欲望如果不用严格的制度加以制约的话是永无止境的。这也就为法治找到了更加坚实的思想基础!

(摘自《平等与自由——中西方法治思想的差异》)

1.下列关于“自由和平等”的表述, 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在早期人类生活中, 平等和自由是人类的两大基本价值追求, 表现为均等与合理地占有物质财富。

B.在法治社会里, 平等和自由一起构成现代市民生活的基本原则, 分别出现在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

C.在东西方文明形成的过程中, 平等和自由所受重视程度不同, 东方重视平等, 西方则不重视平等。

D.平等和自由在东西方文明的发展中, 其实都是同时存在的, 因受不同生产方式的影响而各有侧重。

2.下列理解,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现在法治社会里的平等主要表现为通过平等可以制定出符合大多数社会成员利益的规则, 而自由主要是市民可以独立处理其私人事务。

B.在东方大陆农业文明中,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主要依靠农业, 个人的力量在自然面前显得渺小, 因此个人生存更多地依靠集体。

C.西方文明发源于地中海的岛屿文化, 当岛上恶劣的自然条件不足以支撑人口的增长时, 人们为了生存, 便逐渐开始以航行为生。

D.西方文明中也需要权威, 但他们往往更愿意从人类自己以外去寻找, 于是他们便用上帝这个虚幻的权威来代替。

3.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家庭、宗族等社会基本单元形式的形成, 受处在大陆的地理位置、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并因此而形成了重集体轻个人、重义轻利的道德观。

B.美国历史学家阿诺斯认为中国儒教占统治地位, “尊崇老年人, 轻视年轻人;尊崇过去, 轻视现在;尊崇权威, 轻视变革”, 这些都导致了中国近代的落后。

C.岛屿文化带来航行的发展, 也促进了自由自在的个人奋斗与创造的气质的形成, 于是便产生了以自由为核心的西方文明。

D.崇尚个人自由、虚幻的权威、原罪论, 这些都是西方文明中人们希望用严格的制度加以制约的因素, 也为法治找到了思想基础。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分)

(一) 文言文阅读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4~7题。

娄机, 字彦发, 嘉兴人。乾道二年进士, 授盐官尉。, 服除, 调含山主簿。郡委治铜城圩八十有四, 役夫三千有奇, 设庐以处之, 器用材植, 一出于官。民乐劝趋, 两旬告毕。迁宗正寺主簿, 请宽恤淮、浙被旱州县。

时皇太子始就外傅, 遴选学官, 以机兼资善堂小学。机日陈正言正道, 又以累朝事亲、修身、治国、爱民四事, 手书以献, 太子置之坐右, 朝夕观省。随事开明, 多所裨益。都城大火, 机应诏上封事, 力言朝臣务为奉承, 不能出己见以裨国论;外臣不称职, 至苛刻以困民财;将帅偏裨务为交结, 而不知训阅以强军律。时年七十, , 不许。

迁右正言兼侍讲, 首论广蓄人才, 乞诏侍从、台谏、学士、待制、三牙管军各举将帅边郡一二人, 召问甄拔, 优养以备缓急。召为吏部侍郎兼太子左庶子, 言:“至公可以服天下, 权臣以私意横生, 败国殄民, 今当行以至公。”又言:“两淮招集敢勇, 不难于招而难于处。若非绳以纪律, 课其勤惰, 必为后害。”仍请检校权臣、内侍等没入家赀, 专为养兵之助。

迁礼部尚书兼给事中, 进参知政事。当干戈甫定, 信使往来之始, 疮痍方深, 敝蠹纷然, 机弥缝裨赞甚多。嘉定二年八月, 行皇太子册命, 机摄读册。数上章告老, 帝不许, 皇太子遣官属勉留之。卒, 赠金紫光禄大夫, 加赠特进。

机初登第, 其父寿戒之曰:“得官诚可喜, 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模、栋, 卒为善士。居乡以诚接物, 是非枉直判于语下, 不为后言, 人惮而服之。称奖人才, 不遗寸长, 访问贤能, 疏列姓名及其可用之实, 以备采取, 其所荐进, 亦不欲人之知也。机深于书学, 尺牍人多藏云。

(选自《宋史·娄机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

A.改知西安/县巨室买地为茔/域发地遇石/复索元价机/曰/设得金/将谁归

B.改知西安县/巨室买地为茔域/发地遇石/复索元价/机曰/设得金/将谁归

C.改知西安县/巨室买地为茔/域发地遇石/复索元价/机曰/设得金/将谁归

D.改知西安/县巨室买地为茔域/发地/遇石复索元价/机曰设得金/将谁归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的一项是 ( )

A.丁母忧, 指为母亲守丧, 古代官员的父母去世去, 官员必须离职守丧。

B.娄机做皇太子的教授, 教授是指传道授业的老师, 与今天的“大学教授”同义。

C.丐闲, 指请求辞官归家, 类似的提法还有“乞休”“乞骸骨”, 意思大体相同。

D.中书令与文中的“吏部侍郎”“太子左庶子”“给事中”一样, 都是古代官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的一项是 ( )

A.娄机为政有方, 体恤民情。他治理铜城堤岸时, 为民工置建房屋, 提供工具, 还请求朝廷抚恤淮、浙两路遭旱灾的州县。

B.娄机为人正直, 关心国事。做皇太子老师时, 向皇太子陈说正直道理, 并上密封奏章陈述强调各级官员要奉公为国。

C.娄机重视人才, 富有远见。做右正言兼侍讲时, 他首先提出广泛储备人才, 请求下诏令各部门举荐可充边州将帅的人以供选拔。

D.娄机深受皇帝重视, 多次请求告老还乡, 皇帝都没有允许。娄机去世后, 被追封金紫光禄大夫, 加赠特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 权臣以私意横生, 败国殄民, 今当行以至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居乡以诚接物, 是非枉直判于语下, 不为后言, 人惮而服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8~9题。

江上秋夜

[宋]道潜

雨暗苍江晚未晴, 井梧翻叶动秋声。

楼头夜半风吹断, 月在浮云浅处明。

8.“井梧翻叶动秋声”与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都写了梧桐, 请分析两句表现手法的异同。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宋诗长于借景寓理, 请分别概括四句诗的写景内容, 并用一句话阐述本诗蕴涵的道理。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名篇名句默写 (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 孔子用 “________, ________”表达了“学习”与“思考”都很重要、相辅相成的观点。

(2)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________, ________”一句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曹军的惨败, 反衬周瑜的军事才能。

(3) 李密在《陈情表》中拿乌鸦反哺作比, 用“________, ________”两句诚恳地表达了自己奉养祖母愿望。

乙 选做题

请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 ~ (4) 题。 (25分)

麦芽糖

江岸

田大妈年轻的时候是村里割麦子的头把好手, 黄泥湾多少号称快手的人, 都拜倒在她的镰下。那一年, 队里为了抢天夺时, 不按工时记工分, 按所割麦子的田亩数记工分。田大妈一整天都猫腰在麦田里愣是不露头, 一个人割了一亩多地的麦子, 让一村人惊讶得合不拢嘴。不知道从哪年起, 她的手一点点慢了, 脚也跟不上趟了。年龄不饶人啊, 她说老就老了, 等到她哆嗦的手再也握不住镰刀把了, 她就失去了下田割麦的机会, 只能帮助忙碌的人们做饭烧茶。

当然, 田大妈在做罢了饭烧好了茶之后, 她也不会躲到阴凉处歇着。她挽着个大竹筐, 到收获过的田野里去拾麦穗。

田大妈开始拾麦穗的时候, 刚刚分田到户。家家户户才尝到填饱肚皮的滋味, 都比较珍惜粮食, 田野里可以说场干地净, 基本做到了颗粒归仓。田大妈东张张西望望, 眼光似梳子, 把一垄垄麦茬都梳理一遍, 偶尔才发现一穗半穗麦子。她把自家田地的麦穗拾完之后, 忍不住下到别人家的田里, 却早被人发现了。那人远远地喊:“那是谁啊, 别拾俺家的麦穗啊, 俺自己抽空也要拾的呢。”有时忙乎一天, 也拾不到半筐麦穗。

田大妈把拾到的麦穗晒得焦干, 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把麦粒搓下来, 用簸箕簸一簸, 麦芒麦壳都扬掉了, 留下一堆金灿灿的麦子。田大妈抓起一把麦子, 让麦子一粒粒从指缝里淌出来, 田大妈又抓起一把麦子, 又让麦子一粒粒从指缝里淌出来…… 五九年如果有了这一把把麦子, 大毛二毛三毛都不会相继饿死了。

当初, 四毛放着庄稼不种, 要到城里打工, 田大妈死活不同意。庄稼人呢, 不种庄稼还叫庄稼人吗?但她到底拗不过四毛, 四毛走了, 好在还有他媳妇留下来种田。过了几年, 他媳妇嫌累, 四毛把媳妇也带跑了, 留下儿子陪伴奶奶。他们家再也没人种田了, 好端端的田地白白送给了别人种。再后来, 四毛把田大妈祖孙俩也接到了城里。

老邻旧居有时到城里办事, 就去看看田大妈, 羡慕田大妈如今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幸福生活。田大妈总是苦笑, 一个劲儿地摇头。邻居们要走了, 她把人家送出老远, 最后邻居实在不让她送了, 她就倚着路边的树, 或者电线杆, 手搭凉棚看人家的背影, 直到人家连影儿也没有了, 才无精打采地回家。

有一次, 她和邻居聊天, 邻居随意的一句话, 却重重地击打在她的心坎上, 让她好几天没缓过神来。

田大妈说:“麦子快收了吧?”邻居说:“快了, 要不了多久了。”“又该你们忙活了, 收了麦子, 还要拾麦穗。”

“现在收麦子都是马马虎虎的, 哪能收干净?谁还拾麦穗啊?”

农村如今是怎么啦?这么不知道金贵, 这么糟践粮食。如果再来个五九年, 恐怕人都要饿死了。田大妈想不通。

她决定回黄泥湾拾麦穗去, 但她不知道什么时候回去合适。往年在老家, 只要听见麦黄鸟从房顶上飞过时洒下一路“大哥大哥, 麦黄快割”的催促声, 田大妈不用跑到田间地头亲眼看看那一波波不停翻滚的金黄色麦浪, 她就知道, 麦子熟了, 该开镰收割了。可是, 城里没有麦黄鸟, 她只好问儿子四毛, 四毛就糊弄她, 早呢, 还早着呢。

要不是那天看电视, 新闻报道里说, 今年全县小麦获得了大丰收, 田大妈还被蒙在鼓里。田大妈知道了, 就坐不住了, 让四毛开车送她回黄泥湾。

一回到黄泥湾, 麦子的香味就填满了田大妈的五脏六腑。她撵走了四毛, 谢绝了邻居的好心劝慰, 挽着个大竹筐, 下到了麦田里。

田大妈几乎不用挪太远, 就拾到一把把麦穗, 那一根根麦穗总是被丢在特别显眼的位置, 她随便一瞅准能看见。这里几根, 那里几根, 放眼望去, 麦田里满是遗落的麦穗。在田大妈眼里, 这哪里是麦穗啊?这分明是一个个馒头, 一碗碗面条, 一条条人命啊。麦穗那么多, 田大妈怎么拾也拾不完。也不知道是汗水, 还是眼泪, 遮挡了田大妈的视线, 她站起来擦擦眼睛, 感觉双眼热辣辣的, 越擦眼睛越湿润……

田大妈吃力地拎回了第一筐沉甸甸的麦穗。

邻居跑过来看, 笑她:“大妈, 你真是有福不会享, 儿子是大老板, 还在乎你拾这一点点麦穗?”

田大妈什么都没有说, 只顾大口大口地喘粗气。

“大妈, 这些麦穗都发芽了, 你要它有什么用?”

什么, 发芽了?田大妈抓起一把麦穗放在眼前仔细一看, 果然, 每粒麦子都冒出了细嫩的芽儿。田大妈愣了。

第二天, 天刚蒙蒙亮, 田大妈又挽起大竹筐下田了……

一连好多天, 田大妈都在拾麦穗。她拾回来的麦穗, 由于在野外雨打露浸, 陆续发芽了。她索性每天给麦穗浇水, 等麦芽长到三四厘米的时候, 她将麦芽一根根剪下来, 洗净, 切碎。再蒸一锅糯米饭, 饭熟后, 拌入细碎的麦芽……

那年秋后, 整个村庄的孩子都吃到了田大妈亲手做的又香又甜的麦芽糖。

(选自《2014小小说精品选》)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作者以第三人称的视角, 冷静地叙述了告别乡村的田大妈又一次回到熟悉的田间地头拾麦穗的故事。故事简单, 却暗含批评。

B.小说第三段回忆田大妈以前拾麦穗遭人驱赶的内容, 一方面说明当时粮食紧张, 生活贫困, 一方面也可以看出田大妈家比别人家穷。

C.文中“现在收麦子都是马马虎虎的, 哪能收干净?谁还拾麦穗啊?”单独成段, 强调了现在乡村人都不珍惜粮食, 也引出下文田大妈下乡。

D.小说语言质朴, 描写简练而不失生动, 特别是对田大妈回乡拾麦穗的描写, 通过一系列动作真实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

E.田大妈的儿子四毛不种庄稼, 到城里打工, 后来发家致富, 这隐约表现了想改变贫穷的农村人的追求, 也有作者对放弃农田行为的批判。

(2) 小说中三处写到“老邻旧居”“邻居”等次要人物, 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其作用。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小说中的田大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小说三次写田大妈拾麦穗, 每次拾麦穗的起因、心情或表现都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 ~ (4) 题。 (25分)

一个悲情的殉道者:马克斯·普朗克

董理

1858年4月, 普朗克出生在德国基尔城的一家书香门第。普朗克从小有音乐天赋, 他准备攻读音乐, 但数学家米勒的启发引起了普朗克对数理的兴趣。从米勒那儿, 普朗克学到了能量守恒定律。然而当普朗克想去大学进修物理学时, 米勒却劝他放弃物理学, 因为这门科学中的一切都已经被研究了。“我并不期望发现新大陆, 只希望理解已经存在的物理学基础, 或许能将其加深。”普朗克这样说。

普朗克对物理学的执着造就了这位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同时为人类开启了现代物理学的大门。他曾说:“外部世界是独立于我们的绝对存在, 而探索这种绝对存在所适用的规律, 我认为就是最崇高的科学研究任务。”一个青年能置著名数学家之劝于不顾, 说明了普朗克当时对科学的热爱。爱因斯坦在1918年4月在柏林物理学会举办的普朗克60岁生日庆祝会上发表演讲说:“在科学的庙堂里住着各式各样的人, 有许多人只是因为科学给他们以超乎常人的智力上的快感, 另外还有许多人是纯粹功利的目的。如果除去这两类人, 那么仍然还有一些人留在里面, 我们的普朗克就是其中之一, 这也就是我们所以爱戴他的原因。”他是一名物理学最虔诚的信徒。

如果说19世纪的物理学大厦出自牛顿等人之手, 那么震颤整个以经典物理学为根基的大厦始于普朗克对黑体辐射的研究。黑体辐射的问题在于长波段和短波段, 不同的波段都采取近似值的方式分别用不同的公式表达, 并没有人能一起推出符合整个波段的公式。作为一名热力学家, 普朗克最大的信念之一就是能量守恒定律。然而当普朗克希望借助传统热力学知识, 通过一次一次实验解决黑体辐射问题时, 万金油般的能量守恒定律没能帮助他通向成功。他不得不转而求助于统计学观点。他引入量子, 也就是一份份的能量, 推出了符合全波段的公式。在当时, 科学家都相信能量是连续可变的, 怎么可能是一份份的量子呢?这无疑令整座物理学大厦都开始动摇。哪怕是亲自得出这一公式的普朗克, 也难以相信这一结论。普朗克迷茫了, 作为经典物理学的忠实信徒, 他陷入了深深的困境。

量子假说是物理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标志, 为现代物理学基本理论的建立奠定了新的基础。尽管普朗克面对自己提出的量子假说时而彷徨时而迷茫, 但作为一名伟大的物理学家却不失崇高的科学品质和精神。普朗克信奉科学, 却并非迷信科学, 就在提出量子假说之后, 他甚至预言了未来将会出现量子力学。在刚刚提出量子假说后, 普朗克对他6岁的孩子解释其中的意义时, 说道:“今天, 我做出了一个发现, 它和牛顿的发现一样重要!”然而, 受过严格经典物理学训练的普朗克对他所提出的量子假说对经典物理学理论造成的“破坏”, 心中有说不出的难过, 从而限制了他进一步超越经典物理学理论的界限。

普朗克虽然在量子假说的提出上表现保守, 却有独到的科学眼光和前瞻性。1905年6月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当时在全世界只有少数几个人能真正理解相对论, 而物理学界支持相对论的第一位权威人士就是普朗克。普朗克还给予爱因斯坦其他方面的帮助和爱护。1913年夏, 普朗克身赴伯尔尼聘请爱因斯坦到柏林成为科学院院士。没有德高望重的普朗克的支持和宣传, 爱因斯坦和他创立的相对论不会那样快就引起人们的重视并确立其在现代物理学中的地位。

一战开始, 德国学者们发表臭名昭著的《告文明世界宣言》, 为德国的罪恶战争辩解, 普朗克赫然在列。一战结束, 德国败降, 普朗克等众多学者公开为《告文明世界宣言》道歉。不满十年, 纳粹法西斯席卷德国, 德国学者集体失忆, 忘却前朝旧事再次紧跟“元首”。当爱因斯坦挺身反击纳粹时, 许多科学家居然微词他“过激”。或许是普朗克盲目的爱国情怀, 致使他作为德国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却没有发出正确的声音。正如德国物理学家埃瓦德所言:“普朗克是个悲情角色……”

即使如此, 普朗克为人类科学所做的贡献却不容置疑。1958年4 月25 日, 在庆祝普朗克诞生100周年纪念会上, 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海森堡说:“以前许多领域都给人们以一种非常混乱的感觉, 但在普朗克一生的工作领域里, 却表现出来一种单纯和莹澈的光明。”

(选自《科学家》2014年第10期)

相关链接:普朗克经历了德国引发的两次世界大战的悲剧。面对希特勒的排犹政策, 曾为他的同事向希特勒求情, 希特勒勃然大怒。后来, 普朗克个人遭到厄运, 长子和两个女儿死于战争, 次子被纳粹处死。他的住宅被炸毁, 丰富的藏书和成果也毁于一炬。 (《量子物理学精神之父:马克斯·普朗克》)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马克斯·普朗克从小对音乐有天赋, 由于受著名数学家米勒的启发, 从此走上了研究物理学的道路。

B.马克斯 · 普朗克对物理学的兴趣与研究没有功利性的目的, 更没有挑战智力的意图, 完全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信仰。

C.本文多处直接引用其他科学家对马克斯·普朗克的评价语, 目的是从侧面表现马克斯·普朗克的性格特点, 显得更有说服力。

D.尽管作者认为马克斯 · 普朗克是一个“悲情角色”, 但丝毫不影响马克斯·普朗克作为一个伟大物理学家的影响与地位。

E.本文采用对比手法, 主要选取了马克斯·普朗克的科学成就、思想性格等方面的事迹, 全面地表现了一个物理学家的一生。

(2) 马克斯·普朗克为人类科学做出了哪些贡献?请结合材料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为什么说马克斯·普朗克是一个“悲情的殉道者”?请结合材料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普朗克一生的工作领域里, 却表现出来一种单纯和莹澈的光明”有哪些表现?请从科学发展的角度谈谈对你的启示。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 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①面对主持人的提问, 刚刚结婚生子的她如同打开了话匣子, ________地聊起了自己的婚姻生活与养儿体验。

②一些广告公司竟然把小广告钉在人行道的树上。被处罚时, 他们还________地狡辩说, 这样方便行人看。

③张兰站在台上________, 她用朴实的语言, 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自己几年来带领乡亲们在致富路上所经历的酸甜苦辣。

A.娓娓而谈 滔滔不绝 振振有词

B.滔滔不绝 振振有词 娓娓而谈

C.滔滔不绝 娓娓而谈 振振有词

D.振振有词 娓娓而谈 滔滔不绝

14.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3分)

A.2015年, 一项利用人体上皮细胞成功制造某种干细胞的重大科研成果将他第一次推到了公众视野之中。在此之前, 他并不被为人所熟知。

B.根据2015 年相关调查显示, 俄罗斯互联网用户超过德国和英国, 达7000万, 成为欧洲第一大互联网国家。

C.作为科技含量最高的环节, 后期制作成为许多电影大片制作中的重头戏, 能否“点石成金”常常是该电影赢得票房的关键。

D.从技术层面来说, 国内手机漫游费成本已几乎为零, 并不需要更多投入, 继续收取漫游费, 其合理性在今天需要打上问号。

1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 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 (3分)

崇明岛三面为长江环绕,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然而如何能流进千家万户、仟佰田亩, 使人和地、青苗芦苇螃蟹均能得而享之?对崇明农人而言, 悠悠万事, 唯此为大。

①再与东海交互相接

②西部的崇西水闸即为一岛之水口

③如母亲的双手怀抱东西狭长的沙洲汇合于东滩

④大江浩渺西来

⑤于岛的西端分出南北两支

⑥引汹涌江水滋润农田家园

A.①②④⑤⑥③

B.④⑤③①②⑥

C.②③⑤①⑥④

D.④①③⑤②⑥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作为一种活态文化, 武术文化遗产与武术传承人密切相关。我国传统武术自古有师徒代代相传的习俗, 由于社会习武环境的变化, , 所以常出现“人亡歌息, 人去艺绝”的情况, 大量优秀传统武术项目也正在流失, 。用法律保护传统武术文化遗产, , 成为保护传统武术文化遗产的当务之急。

17.下图是山东大学的校徽。请写出校徽内圈的构思要素, 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 句子通顺, 不超过80个字。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 (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一片荒无人烟的大漠中有一棵枯死的老树, 老树的枝头有一个简陋的鸟巢, 鸟巢里有一只鸟儿终日忍饥挨饿, 艰难度日。一日, 大漠刮起了沙尘暴, 那棵枯树被连根拔起卷走了。这只可怜的鸟儿为了寻找新的藏身之处, 不得不长途飞行数百公里, 终于发现了一片绿洲, 绿洲上小河潺潺, 绿树成荫, 甜美的果实缀满枝头。

如果大漠中的那棵枯树仍然幸存的话, 这只鸟儿也许永远也不会想改变自己原来的生活。

要求: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D

【解析】A项, “合理地占有物质财富”错, 原文是“合理地占有属于自己的财富”。B项, “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错, 张冠李戴, 应是“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C项, “西方则不重视平等”错, 原文是“东方文明在形成之初更重视平等, 西方文明则更重视自由”, “更重视自由”并不等于“不重视平等”。

2.A

【解析】“市民”后缺少了一个限定语, “在不侵犯他人合法利益的前提下”。

3.B

【解析】“导致了中国近代的落后”无中有生, 原文是“最终导致处处顺从, 事事以正统观念为依据”。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 文言文阅读

4.B

【解析】首先断定标志词“曰”后要断, 排除D项;其次, “机”指娄机, “复索元价机”不符前后文意思, 排除A项;B项与C项的不同在于“域”字处, 结合句意“域发地遇石”不符前后语境, 因为“域”不会发出“发”这个动作。

5.B

【解析】教授, 学官名。宋代除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置教授传授学业外, 各路的州、县学均置教授, 掌管学校。今天讲的“教授”是指高等学校教师的学衔或职务名称。

6.A

【解析】“请求朝廷抚恤淮、浙两路遭旱灾的州县”是在娄机“迁宗正寺主簿”时, 不是在“治理铜城堤岸时”。

7. (1) 有权势的大臣因为私心膨胀, 败坏国家伤害百姓, 现在应该实行公正之道。 (“以”“横生”“殄”“至公”“行以至公”每处1分)

(2) 娄机居住在乡里时诚恳待人接物, 是非曲直当面判断, 事后从不再说, 人们都非常畏惧而信服他。 (“居乡”“以”“语下”“惮”“服”每处1分)

【参考译文】娄机字彦发, 是浙江嘉兴人, 乾道二年考中进士, 被授予盐官县尉。 (不久) 母亲去世, 娄机为母亲守丧, 服丧期满, 被调任含山县主簿。州府委派他治理铜城堤岸八十四处, 当时在这里服役的民工有三千多人, 娄机建房屋给他们居住, 工具材料一概由官方供给。 (措施实行后) 百姓都非常乐意工作, 二十天宣告完工。改任西安县知县, 有大户人家买地作坟场, 掘开地碰到石头, 又要索回原价。娄机说:“假如挖得金子, 那将归谁?”升为宗正寺主簿, 请求朝廷抚恤淮、浙两路遭旱灾的州县。

当时太子出宫跟老师学习, 朝廷选择学官 (老师) , 让娄机兼任资善堂小学教授。娄机每天对太子陈说正直道理, 又将历代侍奉双亲、修养身心、治理国家、爱护百姓的事, 手抄献上, 太子把它放在座位旁边, 每天早晚观看自省。遇事翻看了就明白, 多有帮助。京城大火, 娄机奉诏上密封奏章, 强调说朝廷官员专事奉承, 不能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对国家政策有所裨益;地方官员不称职, 以致苛刻而使百姓财用困乏;将帅专事结党, 却不知训练检阅军队加强军纪。娄机时年七十岁, 请求退休, 皇上不允许。

升为右正言兼侍讲, 首先提出广泛储备人才, 请求下诏令从侍从、台谏、学士、待制、三牙管军中各举荐可充边州将帅的一二人, (并由) 皇上召问选拔, 享受优厚待遇以行危急之事。被任命为吏部侍郎兼太子左庶子, 娄机说:“公正可以使天下信服, 有权势的大臣因为私心膨胀, 败坏国家伤害百姓, 现在应该实行公正之道。”又说:“两淮招募勇猛的士兵, 最困难的事不是招募新兵, 而是管理军队。如果不用纪律来约束, 并考核他们的勤勉懒惰, 他们一定会成为后患。”便请求查核权势大臣、内侍太监等人没有收入官的家产, 专门作养兵费用。

升为礼部尚书兼给事中, 进参知政事。当时正是战争刚刚停止, 信使开始往来, 战争所造成创伤最严重, 破败坏损到处都是的时候, 娄机提出了很多弥合创伤有助国政的政策。嘉定二年八月, 朝廷颁布册立皇太子的诏命, 娄机代理中书令宣读册命。娄机多次上疏请求辞职, 皇帝不同意, 皇太子派属官极力挽留他。娄机去世后, 被追封金紫光禄大夫, 加赠特进。

娄机进士登第之初, 父亲娄寿告诫他说:“能够做官虽然是值得祝贺的事, 但做官真正是不容易啊!”娄机抚育弟弟娄模、娄栋, 他们最终成为有道德的人。娄机居住在乡里时诚恳待人接物, 是非曲直当面判断, 事后从不再说, 人们都非常畏惧而信服他。他夸赞人才, 不遗漏任何一点点特长, 访问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都会将他们的姓名及其可以任用的事实记录排列出来, 以供选拔, 他所举荐的, 也不想让人知道。娄机精通书法, 书信大多被人收藏。

(二) 古代诗歌阅读

8.相同:从听觉角度写景。 (1分) 不同:道潜的诗通过写井边的梧桐叶翻动, 侧面烘托表现风大; (2分) 李清照的词借景抒情, 借细雨打梧桐之景, 抒发内心的忧愁。 (2分)

9.概括:①江面阴雨;②秋风渐大 (梧桐叶翻飞) ;③ 秋风停下;④ 天晴月出。 (意思对即可, 每点1分) 道理:阳光总在风雨后。 (“不经风雨, 怎见彩虹”“风雨过后, 必是晴天”“光明总在一番奋斗之后”) (联系诗意, 言之成理即可) (2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

10. (1)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2)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3) 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

11. (1) AD (选A给3分, 选D给2分, 选C给1分;选B、E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分析综合、评价鉴赏的能力。B项, “田大妈家比别人家穷”属无中生有。C项, “都不珍惜粮食”不完全正确, 只能说明现在生活条件好了, 对粮食没有那么珍惜了。E项, “作者对放弃农田行为的批判”属无中生有。

(2) 第一处写原来乡村的老邻旧居到城里办事, 用邻居的羡慕之语, 反衬田大妈对昔日乡村生活的怀念。

第二处写“有一次, 她和邻居聊天”, 这是城里的邻居, 正是这番对话促使田大妈产生了回乡拾麦穗的想法, 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第三处写田大妈下乡拾麦穗时乡村的邻居, 用邻居的言语说明农村不珍惜粮食的现状, 烘托出田大妈这个人物形象。

(3) ①勤快利索。她年轻时是割麦好手, 年老了帮忙做饭烧茶, 拾麦穗, 从不歇着。②珍惜粮食。生活苦时下地拾麦穗, 生活好了, 仍不忘去拾麦穗。③心灵手巧。拾回的麦穗发芽了, 无法食用, 她竟然能将其做成麦芽糖。

(4) ①第一次是做罢了饭烧好了茶之后去拾麦穗, 表现了田大妈即使年老握不动镰刀了, 也不愿意歇着的心情, 表现了田大妈热爱劳动的质朴本色。 (2分) ②第二次是分田到户时拾麦穗, 起因主要是粮食不够, 心情是面对干净的麦田, 渴望多捡点麦穗, 表现了那个年代生产力低下, 百姓生活贫穷, 对粮食格外珍惜。 (2分) ③第三次是田大妈从城里返回村里拾麦穗, 起因是听说村里收麦子很马虎, 也没人拾麦穗。田大妈感到痛惜, 不断地捡, 尽管有的已经发芽, 她把发芽的麦子做成麦芽糖, 表现了田大妈珍爱粮食。 (2分) ④前两次拾麦穗与第三次拾麦穗形成对比, 作者通过田大妈的三次拾麦穗, 不仅赞美了田大妈珍惜粮食的传统美德, 更是对当下生活富裕了, 而一些传统美德却丢失了的社会现象的反思与批评。 (2分)

12. (1) CB (选C得3分, 选B得2分, 选D得1分, 选A、E不得分)

【解析】D项, 认为马克斯·普朗克是一个“悲情角色”的是德国物理学家埃瓦德。A项, 米勒是反对普朗克研究物理学的。E项, “对比手法”错, 本文没有使用该手法。

(2) ①推导出黑体辐射研究中符合全波段的公式;②提出量子假说, 为现代物理学基本理论奠定基础;③帮助和爱护爱因斯坦, 促使相对论在现代物理学中地位的确定。

(3) ①一生信奉经典物理学, 却无法超越。②德高望重, 却因盲目爱国而对战争没有发出正确的声音。③二战中, 遭受很多不幸与厄运。

(4) “单纯和莹澈的光明”的具体表现:①对物理学有着纯粹的热爱与执着, 是物理学最虔诚的信徒;②具有崇高的科学品质和精神, 信奉科学, 却不迷信科学, 能认识到自己研究成果的意义;③具有独到的科学眼光和前瞻性, 是个伯乐, 帮助爱因斯坦并支持相对论。

启示:①科学想要进步, 唯有不断革新, 颠覆旧信仰, 创造新真理。②科学发展需要有真正热爱科学的人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工作。 (只要言之成理皆可)

五、语言文字运用

13.B

【解析】娓娓而谈:形容说话谈论不倦或动听。滔滔不绝:形容连续不断, 指话很多, 说起来没个完。振振有词: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 说个不休。

14.D

【解析】A项, “被”与 “为…… 所”语义重复, 应把“被”去掉。B项, 应把“根据”去掉。C项, 一面与两面不搭配, 应在 “赢得”前加 “能否”。

15.B

【解析】首先, 根据原句中的标点符号, 可推断前四空与后两空分别为两个意思。再看“如何能流进千家万户、仟佰田亩”可以断定②⑥两句一定放在最后两空, 排除A、C两项。最后根据第①③⑤三句的空间关系 (“分出”——“如母亲的双手”——“再与东海交互相接”) , 其排列顺序应是⑤③①。因此, 选B。

16.示例:①传统武术后继乏人 ②引发传统武术文化的断层危机 ③吸引年轻人加入

【解析】首先要注意中心句“武术文化遗产与武术传承人密切相关”, 这是整个文段要讲的内容。第①处需结合“所以常出现‘人亡歌息, 人去艺绝’的情况”, 从因果关系的“因”的角度 (人的因素) 思考;第②处要从文化的角度说明所产生的结果;第③处是做法, 也要从“传承人”的角度思考, 注意要用动宾短语。

17.示例:该图内圈的图案由“山峰”“灯塔”“水波”“1901”构成。整个图案寓意:山东大学像一座灯塔, 引领学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并勇攀科学高峰。

六、作文

上一篇:无间道影视分析下一篇:记雪三篇杂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