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导论结课论文

2024-05-19

工商管理导论结课论文(共7篇)

篇1:工商管理导论结课论文

物流管理专业导论结课论文

——聚焦供应链管理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摘要】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而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是 为实现商品价值,使物质实体从生产者到达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活动。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物流管理是一种统一规划下的物流系统,它具有供应链的管理特征,表现出集成化优势,进一步带来了物流系统的敏捷性,更加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使企业创造更大收益成为可能。而如何有效地加强物流供应链管理,充分发挥现代物流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的作用,众多企业纷纷寻求适合自身的物流运作模式。

1.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

供应链是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的产物,是伴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现代化管理理念,并已在制造业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美国供应链协会对供应链的概念作了如下解释:供应链涉及到生产与交付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一切活动,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换句话说,企业从原材料的采购、运输、加工、分销直至最终送达消费者手中的业务流程,被看作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由于相邻节点的企业表现出一种需求与供应的关系,当把所有相邻企业依次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供应链。在这条链上,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沿着两个方向在不同环节间流动。因此,供应链是动态的。一个典型的供应链涉及许多环节,包括原材料和配件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履行不同职责,并与其他环节相互作用。事实上,一个制造商可能从几个供应商那里采购原材料,并给各级分销商供货。因此,大多数供应链实际上是一个网络结构,或者叫做供应网络更为准确。供应链不仅是一个连接供应商到消费者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值,给相关企业带来收益。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同步、协调运行,达到共赢效果。

供应链管理(SCM)是销售、制造、装配和分销中心之间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的管理。物料流服从于资金流,而信息流又是物料流和资金流的体现。供应链有三个阶段:采购、生产和分销。每个阶段可由不同地区的若干设施构成。所以也可以说,一个供应链是一个设施的网络,这个网络把从供应商,生产商最后到客户的物流和通过这个网络的信息流联系起来。并在计算机系统和企业的制造资源计划等辅助下进行管理使其资金流得到增值。进一步说,在供应链中有三个公认的子系统:采购,生产和分销子系统。它们彼此关联又相互耦合,即在一个子系统上做的决策影响供应链作为一个整体的性能。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就是把握真实需求,快速组织供应,使集成起来的整个网络系统达到最优。

2.供应链的运营

供应链管理在它的运营计划中定义了买方与卖方、生产与分销、库存与分销三个范畴之间的运营协调。供应链是从原材料和器件的购买开始的,原材料和器件的采购占销售成本的50%或者以上是很普通的事。许多传统的库存模型一直把重点放在采购的最优订购量的确定上。但是传统的模型忽视了两个机会。第一,不须改变订购政策减少成本也是可能的。它能够通过在材料加工设备或数据交换技术上投资而完成。第二,商家能够找到一个对买方和卖方都是最优的订购量。双方通过谈判确定节余的分配。在供应链上的生产―分销环节能够以多种形式出现。产品被生产并运送到分销中心,零售商或工厂。在文献中把生产计划和分销计划都提出了很多,但是几乎没有模型试图同时提出这两个问题的模型。其原因是:第一,这个领域中的许多问题是巨大的,难以通过自身解决。如交通路线确定和生产机器排定就属于这个范畴。第二,实际上,经过库存缓冲,常常把这些问题分开。第三,这两个计划问题由许多不

同的部门负责。提出供应链协调研究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多阶库存系统。随着客户服务要求的稳定增长,供应链中的库存―分销协调的有效管理是极其重要的。

供应链管理在它的战略计划中强调了支持战略决策确定的供应链模型。战略供应链决策包括:工厂或分销中心的开设和关闭,制造设备的分配,新产品制造地的选址,产品在供应链中改变流向的评价。战略计划模型的多数是混合整数规划模型。但是许多研究者已经提出了不把其建立成混合整数规划模型的混合整数规划问题。如随机供应链模型、分析供应链模型、模糊供应链模型等。

为了保证供应链的管理和控制,人们对实际应用中和决策支持系统中开发的供应链模型越来越感兴趣。一个供应链模型应有的性能已经得到认可,即:⑴能够通过库存投资和服务客户的表现对供应链进行评估。⑵能够对供应链战略计划和运营控制问题起辅助作用。⑶能够促进what-if(如果―将会怎样)分析。例如对市场需求,供应链网络设计,运输模式,生产能力的改变所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⑷能够检测和评定选择的产品/过程设计及它们对供应链性能的影响。

3.供应链一体化

由于供应链是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一体化控制,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因此在实现供应链一体化的过程中应主要注意三个重要方面的问题,分别是信息集成、协调和组织联接。首先供应链是跨行业与部门,涉及供应一种产品到最终消费者的所有活动,所以供应链管理需要一条市场消费者驱动的无缝信息流,即在从零售商向上游的传输过程中要求速度快,要求链中节点企业共享需求信息、存货情况、生产能力计划、生产进度、促销计划、需求预测和装运进度等。供应链伙伴必须协同工作,以便产品的生产与使用大致同步;其次在供应链竞争的时代,供应链的可靠程度取决于链上的最弱的一个环节,这就好比我们经常提及的“木桶原理”,木桶装水的多少是由最短的那根桶片决定的,所以供应链上所包含的加盟节点企业应该更加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使各企业分担的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的职能协调发展;再次供应链中的组织之间必须是紧密的组织关系,供应链伙伴需要确定并维持他们的沟通渠道,应该为一个目标而同心协力,否则供应链一体化是无法完成的。供应链一体化营销管理的内容

以供应链一体化为基础的营销不是等待产品生产出来之后才开始寻找顾客并进行推销,而是以关键顾客和合适顾客的需要为起点,以顾客需求满足过程中的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全方位全流程的互动活动,因此供应链一体化营销管理的内容可从如下几个方面体现: 直面终端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建立良好的顾客关系 首先通过顾客关系管理对顾客进行准确的合理分类和行为分析,然后根据企业合适顾客和关键顾客的需求特点进行产品的设计和服务,为了赢得顾客、赢得市场应该与顾客建立良好的关系,让顾客参与产品方案设计,知晓制造过程,进行顾客消费培训,对顾客的抱怨应及时响应,从而达到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服务。直面终端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单靠一个企业是难以做到的,只有发挥供应链一体化的资源优势才能为顾客提供从产品设计到售后服务的全面服务。异业结盟,协同服务,实现顾客价

值最大化 大家知道,供应链的管理可降低整体物流成本和费用水平,加快资金周转率和信息传递,使供应链上的各项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合理利用,因此全行业的供应链管理是适应国际经济发展潮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的最佳选择。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企业各自都具有资源优势,他们可以也都愿意以自身的优势资源为其他企业提供支持和服务,追求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响应市场,获得最大化的利益。因此它们不仅愿意与供应链中的企业结盟,而且也愿意与供应链之外的非同业结盟,组成异业同盟来实现营销目标。让供应链成为顾客化定制的生产线 以往产品的设计、生产、检测、包装、运输都是营销之前的事,营销只有等到产品出厂之后才开始。而供应链管理改变了产品设计、生产、储存、配送、销售、服务的方式,供应链一体化的营销是从产品的构思开始,根据顾客数据库的信息构思,与顾客开展“头脑风暴”,让顾客参与设计、评价,围绕核心顾客进行生产和服务,而核心顾客的其它品种和生产业务通过业务外包形式分散到供应链上的其它有优势的企业去生产,从而使各企业都能通过供应链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保持库存最小化以节约成本并提高效率。信息化库存使供应链成为库房 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管理的精髓是以信息代替库存,以供应链作为库房,实现物流的敏捷配送。信息化库存是依靠供应链一体化优势使产品开发、材料采购、生产计划、寻找供应商和生产商、融资、制造控制、包装、运输等在同一时间并行运作,从而使原材料能够准时送到加工厂,产品能够准时送到销售点,顾客能够便捷地购买到所需要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公司虽然没有建立庞大的库存体系,但是信息化库存却使物流更具敏捷性,这样做的结果是公司节省成本,顾客收益最大。让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一齐为顾客服务 传统的营销模式中,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是一种基于价格与利润挤压的博弈关系,从供应商到终端顾客实质上是一条“博弈链”,一方的获益往往是另一方的让利。但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模式可以改革这种弊端,因为供应链的良好运作是以供应链成员企业相互间充分信任和相互合作为基础,供应链成员是信任与合作的双赢性战略联盟,其一方的成功是以自身的核心优势服务另一方的成功,整个供应链的成功是以供应链上的每一个成员企业的成功为基础的,一方的失败或受损会导致其他企业甚至整个供应链的受损,他们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共生共赢的关系。如果供应链中的某企业篡改供应链规则,压榨供应商或对顾客服务质量漠视,那么在现实环境下,将会被顾客所遗弃,这时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及其他成员将会采用一致行动,将其清除出供应链,因为他的存在可能造成供应链的崩盘。所以良性的供应链一体化应是通过供应链上的无缝连接,让所有企业一齐为顾客服务,使供应链中的每个成员在服务好终端顾客中分享好处。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顾客价值 现代信息技术是供应链一体化的纽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使企业内部供应链顺畅连接,且通过提供良好的在线顾客服务,让顾客能便捷的通过网络解决自己的问题。因此现代信息技术是提高顾客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内容。

4.供应链中的问题

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它是指将采购的原材料和收到的零部件,通过生产的转换和销售等过程传递到制造企业的用户的一个

过程。传统的供应链概念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操作,注重企业的自身利益目标。后来供应链的概念注意了与其它企业的联系,注意了供应链的外部环境,偏向于定义它为一个通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组装、分销、零售等过程将原材料转换成产品到最终用户的转换过程,它是通过对顾客、零售商、分销商、制造商和供应商的内部以及贯穿于供应网络中的物料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协调整合,是一体化的供应链。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是基于网络流及部门、组织、流程以及地理分布上的集成为特征的,更为强调侧重组织接触面的管理,即组织之间的协调、合作、运营的管理。根据供应链一体化的特征进行供应链管理的前提,就是参与供应链组织的全体成员在经营理念上,必须从传统经营理念强调寻求短期、企业级的绩效的观念转变为供应链组织的存在,是为了使整个供应链都获得持久稳定的高收益的观念。公司不应再是竞争的主体,实体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将竞争的内涵扩大到了竞争合作的境界。

5.结束语

供应链管理强调各个环节的战略伙伴关系,目的是最大化供应链的总体效益。归结到一点就是:对供应链的所有参与者之间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通过贸易伙伴间的密切合作,以最小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的价值最好的服务,从而提高供应链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收益,并通过一定的分配机制使供应链上所有贸易伙伴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法恩教授除了强调“企业最根本、最核心的竞争力在于对供应链的设计”之外,在他的新着《时钟速度》中还对企业的演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论是公司在研制新产品时必须将具有战略意义的供应链决策纳入考虑范围。如90年代的克莱斯勒公司通过标准化的生产和供应链战略,使公司从濒临破产一跃而成汽车业三巨头中成本结构最低的一个。综上可见,合理设计供应链,加强企业间的整体协作,在现当代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国家经济实力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M].供应链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白立新.供应链管理[J].IT经理世界,1995(5):48-49.3.C.H.Martin, D.C.Dent, and J.C.Eckhart.Integrated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and inventory planning at Libbey-Owens-Ford[J].Interfaces,1993(3):68-78.4.韩坚,吴澄,范玉顺.供应链建模与管理的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1998(4):8-14.5.H.L.Lee and C.Billington, “Managing supply chain inventory: pitfalls and opportunities”, Sloan Management Review,(Spring 1992)65-73.6.林勇等.集成化供应链管理[J].工业工程与管理,1998(10):26-30.7.林勇等.基于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MRP系统设计,管理科学学报,1999(3):86-91.8.T.Davis, “Effectiv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Summer 1993)35-46.9.T.J.Van Roy.Multi-level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planning with transportation fleet optimization[J].Management ,1989(12):1443-1453.10.叶怀珍.现代物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篇2:工商管理导论结课论文

河南着力发展文化旅游之我见

旅游管理专业导论结课论文

姓名:张三

年级班级:14——6

篇3:工商管理导论结课论文

一、利用行动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流程

(一) 发现问题。

行动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指导要求课程在开展之前首先要和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 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的想法, 尽可能的发现课程开设涉及的所有问题。这门课程的开设对学生来说是接触商业知识的第一步, 也是今后步入社会的基础学习, 但是学生面对原版的英文教材及新型的教学模式, 需要应对的挑战也很多。

(二) 提取关键问题。

在发现了来自不同方面的问题之后, 结合行动研究理论和方法, 对这些问题进行筛选, 重视所有问题中的难点及重点内容, 把关键点的问题设置为行动研究的突破点。针对“工商导论”课程, 在教学中利用英文原版教材并不是学习的目标而是学习的工具, 通过有效的运用英文教材, 帮助学生学习企业的设立及如何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内容[1]。

(三) 制定计划。

在明确关键问题之后就是对如何实施教学进行细致的计划, 老师在制定教学实际开展的计划时, 要彻底区分该课程与常规的英语课程的不同之处, 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用该课程的特殊点吸引学生的参与, 调动学生的热情。另外在实际的课堂中适当的引入中国典型企业的案例, 案例内容可以贴近生活现实, 案例人物可以从社会媒体中选择, 避免学生对该课程的陌生感。除此之外, 适当的添加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 灵活选取案例, 结合市场发展现状, 尝试制定商业计划书并通过分析市场, 实施具体的验证措施, 不断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二、行动研究理论和方法指导下的“工商导论”课程教学改革

(一) 教学案例

1. 教学的动员。

在老师教学之前首先要进行教学的动员, 给学生介绍清楚“工商导论”课程的具体意义, 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是英文教材授课, 应用了大量的英语语言, 在锻炼了学生英语水平的基础上也增加了学生“工商导论”的专业知识。

2. 教学的实施。

在“工商导论”课程教材中, 老师所教的第一个课程概念是“Business”, 实际开展的时候老师可以给每一位学生都介绍一种产品或一项服务的机会, 引出主要研究方向之后学生进行具体企业的选择以及后续深入调研的准备。总之所选的课程主题贴近日常生活中的商务活动, 能带给学生生活上一定的思考。

(二) 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针对在实际教学进展中存在的问题, 老师对教学方式进行了完善, 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是改进的措施之一。首先老师在开展每一课程内容的之前给学生布置一定的预习任务, 在课堂前五分钟内对布置的预习任务进行提问, 通过学生回答判断学生的初步认知状况, 可以把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列入课堂成绩考核范围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回答。

为了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现状, 老师在课堂上可以设置分组讨论的主题, 主题可以是预习的内容也可以是复习的内容, 在讲授的时候可以合理利用PPT等多媒体软件, 设计丰富多样的PPT课件, 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有限的课堂上分配好讲和互动时间的比例, 除了鼓励学生主动发言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 不断培养互动学习的课堂氛围。

(三) 加强实践教学

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深入掌握一定要设置相应的实践教学, 进行实践教学老师可以模拟组织一个公司, 在该公司下可以开展不同的项目, 确定该公司的组织形式、营销方式、融资方式、财务计划等, 还可以对该公司进行SWOT分析、人员的招聘等。这一系列的内容可以总结为一份商业的计划书, 不同学生都可以设计自己经过实践之后的计划书, 不同学生的计划书可以在学生之间传阅交流, 之后成立市场调研小组, 对市场环境进行分析, 研究计划的可行性, 最后形成实践性强的商业计划书, 拓展创业项目的可能[3]。

(四) 教学成果分析

经过对课堂内容及形式的不断丰富, 对实际问题的有效解决, 学生逐渐都认同了这种教学方式。通过系统的教学, 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清晰的整理, 知识信息量得到充分的完善, 工商企业方面的知识层面得到了很大的拓展, 为以后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对中国企业案例的引入给学生提供了更加贴近现实的课程内容, 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满意。

三、结语

综上所述, 行动研究理论和方法指导下的“工商导论”课程教学改革是成功的, 在课堂上学生就可以得到充分的交流讨论, 也可以进行全方位的思考, 使得教学内容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充分的结合起来。另外在课堂中引入具体企业的案例, 提供给学生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也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使得商务英语整体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说明行动研究理论和方法对“工商导论”课程的教学指导值得广泛传播。

摘要:“工商导论”不仅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 而且是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及电子商务等学科的基础, 通过行动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能保证“工商导论”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引入了具体的教学案例, 对行动研究理论和方法指导下的“工商导论”课程进行了教学实践, 之后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为该课程今后的改革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行动研究,“工商导论”,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参考文献

[1]张丽丽.《工商导论》课程专题化教学模式改革探究[J].语言与文化研究, 2014 (02) :115-118.

[2]熊玛琍.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下的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广东白云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2 (09) :56-59.

篇4:网络空间安全导论——结课论文

一、移动互联网安全概述

信息安全概述:定义1:维基百科中,信息安全是指为保护信息及信息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进入、使用、披露、破坏、修改、检视、记录及销毁;

定义2:美国国家安全电信和信息系统安全委员会(NSTISSC)定义信息安全是对信息、系统以及使用、存储和传输信息的硬件的保护,是所采取的相关政策、认识、培训和教育以及技术等必要手段;

定义3:这种定义将信息安全所涉及的内容具体化,认为信息安全是确保存储或传送中的数据不被他人有意或无意地窃取和破坏,这种定义将信息安全分解为四个方面,分别是信息设施及环境安全、数据安全、程序安全以及系统安全。

网络安全模型是动态网络安全过程的抽象描述。为了达到安全防范的目标,需要建立合理的网络安全模型。

网络安全防护体系:通过对网络安全模型的了解,可以发现网络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是一些网络安全产品的简单堆叠,网络安全包括了硬件、软件、网络、人以及之间相互关系和接口等多个组成部分。

网络安全的社会意义: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一个关系国家安全和主权、社会的稳定、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重要问题。其重要性,正随着全球信息化步伐的加快而变到越来越重要。

在现代社会,谈及网络安全,距离我们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还是必须了解,必须知道。切身关于自身利益的必修课程。在信息社会高度发展的现代网络信息安全,已经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现在的互联网信息安全技术,已经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生产。以及家庭生活中的大事小情之中。现代社会信息技术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由固定终端现已发展到以移动终端为主的,互联网时代。而随着移动终端占据互联网信息发展的主体市场包括移动支付等一系列需要高度加密高度保护信息安全的,硬性配套措施也随之而来。谁的移动支付等。经济交易便民性的推出,则需要更多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这也是当今社会需要网络安全维护方面,更加重要和侧重的,以及新的发展努力方向。对于网络安全工作者来说,更是一个新的挑战,与网络安全从业者只是一个新兴的向好性发展的,具有无限发展潜力的新就业方向。随着社会各方面与现代信息技术,网络通信等技术的融入,网络安全手段。保证人民生活,生产切身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社会,国家经济正常运转,经济发展迅速提升。科技力量得到迅猛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强大的辅助作用。

这也使得从事计算机专业的当代大学生对于网络安全记住了掌握提出了更高,更严格,以及更高品质的技术要求掌握程度。

二、移动互联网安全现状

国外网络安全标准与政策现状:国际性的标准化组织主要包括: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器技术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所属的电信标准化组(ITU-TS)。

美国TCSEC桔皮书:A1:可验证安全设计。提供B3级保护,同时给出系统的形式化隐秘通道分析,非形式化代码一致性验证;

B3:安全域。该级的TCB必须满足访问监控器的要求,提供系统恢复过程;

B2:结构化安全保护。建立形式化的安全策略模型,并对系统内的所有主体和客体实施自主访问和强制访问控制;

B1:标记安全保护。对系统的数据加以标记,并对标记的主体和客体实施强制存取控制;

C2:受控访问控制。实际上是安全产品的最低档次,提供受控的存取保护,存取控制以用户为单位;

C1:只提供了非常初级的自主安全保护,能实现对用户和数据的分离,进行自主存取控制,数据的保护以用户组为单位;

D:最低级别,保护措施很小,没有安全功能。

欧洲ITSEC:ITSEC定义了从E0级(不满足品质)到E6级(形式化验证)七个安全等级,对于每个系统,安全功能可分别定义。ITSEC预定义了十种功能,其中前五种与桔皮书中的C1~B3级非常相似。

加拿大CTCPEC:该标准将安全需求分为四个层次:机密性、完整性、可靠性和可说明性。

美国联邦准则:该标准参照CTCPEC和TCSEC,其目的是提供TCSEC的升级版本,同时保护已有投资,但FC有很多缺陷,它只是一个过渡标准,后来结合ITSEC发展为联合公共准则。

联合公共准则:CC的目的是想把已有的安全准则结合成统一的标准。CC结合了FC及ITSEC的主要特征,它强调将安全的功能与保障分离,并将功能需求分为9类63族,将保障分为7类29族。

ISO安全体系结构标准:在安全体系结构方面,ISO制定了国际标准ISO7498-2-1989《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联-基本模型第2部分:安全体系结构》。

国内安全标准、政策制定和实施情况:我国一直高度关注网络与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网络与信息安全标准的研究,现在已正式发布相关国家标准60 多个。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首次专门为网络信息保护立法,明确规定国家保护能够识别公民个人身份和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电子信息,为互联网用户的个人信息保护奠定了重要基石。

制定良好的法律法规,以及严格的规划标准和权威机构的高级认证。以及个人,自我防护意识和自主辨别网络安全性的一定的能力。是维护网络安全。保证社会,国家及个人生命财产安全的。有效措施和根本保障。是维护网络安全,引导网络健康,绿色发展的坚强基石。

三、影响移动网络安全的要素

操作系统安全配置: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操作系统的安全是整个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基础。目前针对操作系统的弱点进行攻击和入侵的花样在不断的翻新,这给使用操作系统的个人和企业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操作系统对用户账号的管理很大程度决定了网络系统的安全。Windows Server 2008通过建立账户(包括用户账户和组账户)并赋予账户恰当的权限来保障网络和计算机资源的合法性。确保数据访问、存储和交换符合安全需求。

NTFS权限及使用原则:在计算机的安全中最重要的就是权限,计算机管理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对用户授予何种权限的问题。权限定义了授予用户或组对某个对象或对象属性的访问类型。

NTFS的权限可以决定用户对文件和文件夹的能够进行什么样的操作。NTFS权限只适用于采用NTFS文件系统的磁盘分区,不能够运用到采用FAT文件系统的磁盘分区中。

文件的加密和解密:加密文件系统(EFS)是 Windows的NTFS文件系统下的一项功能,用于将信息以加密格式存储在硬盘上。加密是 Windows 所提供的保护信息安全的最强的保护措施。Windows Server 2008操作系统中包含的加密文件系统(EFS)是以公钥加密为基础的,每个文件都是使用随机生成的文件加密密钥进行加密的,此密钥独立于用户的公钥/私钥对该私钥是基于用户的。

密码,密码学是一门既古老又新兴的学科,它研究计算机信息加密、解密及其变换,通过各种手段将可识别的信息转变为无法识别的信息,它是数学和计算机的交叉学科。随着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密码学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并迅速普及和发展起来。

防火墙,计算机网络的特点是资源共享,这是计算机网络不断向前发展的原动,但这也是引发网络安全最主要的因素。当一个内部网络接入到Internet后,如果没有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相当于直接将内部的数据和资源暴露给外部的入侵者。所以网络管理员需要一种能够有选择性的允许或拒绝进出网络的数据的技术。防火墙无疑一种发展成熟,且运用广泛的安全保护技术。

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有很多,网络安全的主要针对对象是数据的安全,对数据安全的威胁就是对数据的破坏与攻击。这是网络的不安全因素的一方面。而网络安全的因素主要取决于网络操作系统数据文件的密码技术,以及网络安全病毒的防护。对于数据进行安全防护主要采用防火墙技术而根据防火墙技术的分类,又会有想用类型的防火墙。对应于相应的类型的数据,进行匹配。这也要求我们要对网络安全的性质,防护级别等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最后进行最合理的搭配运用。

四、移动互联网安全架构

三层网络结构是采用层次化架构的三层网络。三层网络架构采用层次化模型设计,即将复杂的网络设计分成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着重于某些特定的功能,这样就能够使一个复杂的大问题变成许多简单的小问题。三层网络架构设计的网络有三个层次:核心层(网络的高速交换主干)、汇聚层(提供基于策略的连接)、接入层(将工作站接入网络)。

核心层安全分析:核心层:核心层是网络的高速交换主干,对整个网络的连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核心层应该具有如下几个特性:可靠性、高效性、冗余性、容错性、可管理性、适应性、低延时性等。在核心层中,应该采用高带宽的千兆以上交换机。因为核心层是网络的枢纽中心,重要性突出。核心层设备采用双机冗余热备份是非常必要的,也可以使用负载均衡功能,来改善网络性能。网络的控制功能最好尽量少在骨干层上实施。核心层一直被认为是所有流量的最终承受者和汇聚者,所以对核心层的设计以及网络设备的要求十分严格。核心层设备将占投资的主要部分。

汇聚层:汇聚层是网络接入层和核心层的“中介”,就是在工作站接入核心层前先做汇聚,以减轻核心层设备的负荷。汇聚层必须能够处理来自接入层设备的所有通信量,并提供到核心层的上行链路,因此汇聚层交换机与接入层交换机比较,需要更高的性能,更少的接口和更高的交换速率。汇聚层具有实施策略、安全、工作组接入、虚拟局域网(VLAN)之间的路由、源地址或目的地址过滤等多种功能。在汇聚层中,应该采用支持三层交换技术和VLAN的交换机,以达到网络隔离和分段的目的。

接入层:通常将网络中直接面向用户连接或访问网络的部分称为接入层,接入层目的是允许终端用户连接到网络,因此接入层交换机具有低成本和高端口密度特性。我们在接入层设计上主张使用性能价格比高的设备。接入层是最终用户与网络的接口,它应该提供即插即用的特性,同时应该非常易于使用和维护,同时要考虑端口密度的问题。

接入层为用户提供了在本地网段访问应用系统的能力,主要解决相邻用户之间的互访需求,并且为这些访问提供足够的带宽,接入层还应当适当负责一些用户管理功能(如地址认证、用户认证、计费管理等),以及用户信息收集工作(如用户的IP地址、MAC地址、访问日志等)。

为了方便管理、提高网络性能,大中型网络应按照标准的三层结构设计。但是,对于网络规模小,联网距离较短的环境,可以采用“收缩核心”设计。忽略汇聚层,核心层设备可以直接连接接入层,这样一定程度上可以省去部分汇聚层费用,还可以减轻维护负担,更容易监控网络状况。

网络安全防护等级以及防护手段,和防护级别的针对性提升,是根据当前互联网安全形式严峻发展形势,做出针对性较强的有力的分级别病毒防护,已达到资源合理分配资源最大化利用和资源充分利用的效果。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效率。这是王安全防护技术,采用分成制的根本原因及目的,并已初步实现显著的效果。

五、4G网络的安全性分析

随着移动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随着对现代通信技术要求演变的不断适应和技术推动性的相应提高,在此背景影响下,为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催生出适合移动互联网通信快速数据传输移动断点数据传输。数据通信哥,数据通讯保障。无线,变地址定位等一系列新兴网络通信技术要求得兴起。在我们现有接触到的,移动互联网通讯技术中。由2G发展至4G随着对技术要求网络传入速度,网络传输稳定性等各方面因素要求的不断提高。催生出更快、更准确、更便捷和功能更强大的。4G网络通讯技术,而随着技术复杂性技术技能不断提升。和难度的提高,对于4G网络通信安全技术防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网络现有的防范技术,也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

安全威胁:EPC核心网中的基本缺陷可引起的漏洞包括,基于Diameter协议的漏洞允许断开一个或多个订户的连接,基于核心网的设备安全漏洞实现拦截Internet流量和文本消息,导致操作员设备故障以及执行其他非法操作。要利用4G网络中的漏洞,攻击者不需要难以获得的工具或相当技能。

4G核心网组成和协议:对于4G网络,3GGP为网络核心开发了一种新架构,即系统架构演进(SAE),该架构是围绕演进分组核心(EPC)设计的。与上一代网络相比,EPC的结构更简单(图1),在用户数据和服务信息的传输中增加了带宽并减少了信号延迟。上一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即电路交换网络已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将4G网络构建为全IP网络,其中数据和语音呼叫在分组环境中传输。但是,并非所有运营商都已实现了必要的技术(例如VoIP的IMS),用于通过4G进行语音传输。在这种情况下,拨打电话时,用户的连接会降级为2G / 3G,但是基于2/3G的网络安全威胁更是严重,在后续的文档中会讨论,毕竟国内的三大运营商都在进行2/3G的退网,4G还是会与5G网络并存很长一段时间。

攻击场景:攻击者特别感兴趣的是用于在EPC组件之间交换信息的特殊接口。这些接口拥有丰富的信令流量,包括服务和用户信息。这些接口都没有内置的数据加密机制,因此攻击者可以进行以下攻击:

拦截用户MSISDN和IMSI;位置发现;针对未加密流量的中间人攻击(拦截对未加密流量的访问邮件,浏览历史记录等);短信拦截;通过数据包拦截窃听VoLTE呼叫;出于欺诈目的的身份欺骗;对订户的拒绝服务攻击导致在传输过程中丢失用户数据,以及VoLTE网络上的通话中断;对设备的拒绝服务攻击导致网络中断。

篇5:专业导论结课心得论文

[关键词]技工学校;安全工程教学;创新型人才

一、前言

进入21世纪后,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各领域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矿山、冶金、化工、石油、建筑、交通等行业都迫切需要安全工程专业人才。这就对技工学校安全工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众所周知,安全工程专业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着眼于培养创新性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笔者根据现有的教学经验,略谈几个创新技工学校安全工程教学的对策,意在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二、优化安全工程教学,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

根据安全工程教学的特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使用模块化分层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已经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是指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场景,使学生进入案例情境,通过互相讨论与合作,感受、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提高技能技巧的教学法。按照安全工程教学的性质,教师可以将这门课程教学划分为“基础模块”“辅助模块”“实践拓展模块”这三大部分,然后在其中穿插“一般案例分析”“专题案例分析”和“综合案例分析”,各个模板呈递进式关系,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掌握一般能力、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教师为学生安排的案例要贴近现实生活,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使用支架式教学

所谓支架式教学,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构建新知识体系,为他们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该框架中的概念是学生进一步理解问题所必需的。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与安全工程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良好情境,围绕新教学内容设计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问题情境中。其次,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要为学生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工具,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安排的教学任务,自主查阅资料。对学习内容形成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然后再进行重点讨论。另外,教师还要灵活实施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客观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使他们进一步调整学习思路。支架式教学要求教师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搜集资料、分析问题,然后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提升创新精神和意识。

(三)使用启发式教学

目前,启发式教学已经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在安全工程教学中尤为受用。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所以教师在安全工程教学中要摒弃“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多给予学生启发,尊重学生不同的观点,促使学生对安全工程的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对安全工程的看法,让学生对安全工程教学予以高度重视,由于每个学生对安全问题都有切身的体会,所以这样的话题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畅所欲言,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学生能够对安全工程问题形成更加全面的认识。有了这样的情感铺垫,教师再引入与安全工程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可以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搜集资料、开动脑筋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四)使用多媒体教学

在安全工程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多媒体利用声音、图片、视频传递信息,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特别是在分析事故案例、模拟事物现场方面,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事故现场的情况,予以学生多重感官的冲击,使他们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教学中。

三、结束语

21世纪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只有创新型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有鉴于此,技工学校教师在安全工程教学中要优化教学方法,竭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张景钢,原征岚,张桂英.安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6(2):181-184.

[2]郝永梅,邵辉,王凯全,等.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完善的思考[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10(1):105-108.

[3]葛秀坤,邵辉,赵庆贤.高素质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9(3).

[4]蒋培玉,李列平,沈峥.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模式的探讨[J].安全与环境工程,,9(2):47-49.

[5]宫运华,张来斌,樊建春.《安全原理》课程教学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6(5):167-170.

篇6:临床医学导论 结课感想

时光似水,在几位白衣天使的熏陶下,我们初步地学完了《临床医学导论》这门课程。老师们丰富的专业知识,严谨求实的态度,以及对临床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奉献精神都深深的打动了我,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启迪……

经过认真的学习,我发现这一科目对于医学生,是相当重要并且会对我们学医生涯将会产生着深远影响的课程。《临床医学导论》是一门过渡课程,是连接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专业知识的桥梁,它将我们带入了医学殿堂的大门。该书介绍了许多内容,如描述了疾病症状、提供采集病史的基本方法等。其深层次的意义在于满足了所有未来的医生的渴望,开始接触病人的情况,向真正的医生角色转化,而不仅仅是一个大学生。《临床医学导论》这门课程让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实践,培养医学生基础与临床结合的思想,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学理念,使我们 初步进入医生角色,提高对医学的学习兴趣,也使我们迸发出学习的动力,帮我们摆正了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目标:努力完成医学生向医生角色的转化,做一名合格的医生。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医无德者,不堪为医”之说,一位合格的临床医生应当具有如下所述品德: 忠于职守,把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医学事业中,发展医学科学作为自己的崇高的信念和职责;对病人要有仁爱之心,爱惜病人,视病人如亲人,拯

救时只要又一线希望,绝不放过,为生命的健康高度负责;有杰出的医疗风格,精良的职业气概是医生高度卖力的立场和丰硕医疗经历的表现。态度 端正,操作精确,状况 紧急时能果断冷静,考察仔细、思虑周全、判断实时正确; 医风廉洁,医生在与病人极其家属交往中,要奉公守法,不图私利,把病人的疾苦和安危放在首位;医生有责任为病人保守秘密,在对病人的治疗过程中,医生也要出言谨慎,避免对病人或家人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或伤害。医生,是一个会与社会各层面的人物打交道的一个职业,要求我们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因而良好的职业道德 是成为医生的标准之一。

从根本上讲医生的价值其实就是由病人的意见、反响来体现的,病人对服务的不满意就是对医生的否定。很多医生常常无视这样一个究竟,即在医生察看病人的同时,病人也在察看医生,留意医生的言谈,构成对医生的印象,病人对医生的信任度就是在这类调查交道过程中取得的。医生的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病人,在某些情形下还大概影响治疗效果。固然,如何与病人交谈绝不单单是发言的艺术性或技能问题,最底子的是为了做好服务工作,获得最好的治疗结果。所以我们要具备和各种病人交流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白,医生是与人打交道的职业,做好与病人的沟通、交流,了解病人的身心状态,善于观察病人是非常必要的。因为 在不同的时间段里,病人可能有不同的状况出现。机体是动态的,对于不同的病人,我们也要有不同的看法。

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理,接触病人的疾苦。这就要求我们不仅需要在生理上解决病人的痛苦,更需要在精神上对他们表示出关爱与尊重并给予鼓励,要学会多站在病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使医患关系变得融洽,营造一个和睦的工作氛围。

我认为自学能力应当是医学生之魂,它是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医学生是必须要具备这个能力的。医学知识博大精深,所涉及的领域实在广泛,医学知识不断更新和生长,人类的疾病也在不竭的转变,我们应当用开放的大脑,主动朝进步的方向研讨医学,在治疗疾病问题上,倡始“循证医学”,其寄义为有目的、精确地应用现有最好的科学根据来引导对每位病人的治疗。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大批扎扎 实实的临床、科研理论的同时肯于 动手去钻研。然后便是创新能力,我们要在继承前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加以创新。不能一味的守旧,守旧只会造成社会在医学方面的停滞不前。疾病 是多种多样的,还有 许多人类没有攻克的难关,这都需要我们的不断创新。再则是交流能力。只有增强交流能力,才能更好地与国内外医学知识融会贯通,开阔事业,拓展空间,了解最新的国际医学学术动态,走在医学的前列。

医学之路博大精深,前路漫漫,难以探索,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难,一名良好的医生更难,成为一代名医难乎其难。我知道前路坎坷,实非不易,但是却从没后悔自己的选择,我 喜欢医生这个职业。看着身边的亲人一个个忍受病痛的折磨就更

加坚定了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 白衣天使。每当我想起豪壮的医学生誓言 : “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要“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我的内心就波涛汹涌,久久不能平复。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再艰难我都会走下去,永不后悔。

篇7:工商管理导论结课论文

关键词:CDIO理念,专业导论课,教学内容和实施

CD IO是指构思 (Conceive) 、设计 (D esign) 、实现 (Implem ent) 、运作 (O perate) , 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高校经过四年的研究、探索和实践构建的一种先进的工程教育模式, 它以产品从构思研发到运行乃至终结废弃的生命周期为培养人才的教育背景, 要求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和获取工程能力, 其内容主要包括一个愿景、一个大纲和十二条标准。十二条标准设定了是否实践CD IO教学理念的判定标准, 其中第四条标准是:“工程导论———引导学生对工程的兴趣, 并为工程能力培养打下基础。”因此, 凡是实施CD IO教学模式的专业均应开设导论课程。例如, 广东白云学院 (以下简称白云学院) 财务管理专业导论课从2011年入学的新生开始, 至今运作周期已有两年,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将白云学院开设该课程的一些具体做法进行归纳总结, 供同行参考。

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导论课教学内容的设置

学生从中学到大学是其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 在这个转折中“大一”尤为重要, 学生在这一时期形成的一些认识和习惯, 可能会影响他们今后几年甚至更长时期的生活, 因此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开设专业导论课非常必要。传统的专业导论课主要是回答专业是什么 (专业的本质和内涵) 、做什么 (就业规划) 、为什么学习这个专业 (培养专业兴趣) 、学什么内容 (掌握哪些知识) 、怎么学 (学习方法指导) 等一系列问题。在CD IO工程教育模式下的专业导论课, 除了包括上述内容外, 更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以及培养学生初步创新意识, 加强学生在真实工程背景下实践能力的训练。因此, 在CD IO理念指导下, 白云学院将开设财务管理专业导论课的目的归纳为:了解专业的本质和内涵, 作好职业规划;对毕业后所从事的财务工作有整体认识;了解中小企业财务经理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了解专业框架;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终生学习能力、团队交流能力和初步的创新思维。由于CD IO工程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以项目为导向的一体化教学设计, 财务管理专业导论课作为一体化课程计划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必须通过设计项目的实践, 引导学生重视团队合作, 增强学生对理论的感性认识,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白云学院将财务管理专业导论课的课程体系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 一共30课时, 其中理论教学16课时、实践教学14课时。

1.理论教学部分

安排理论教学的内容应与导论课的开设目的相吻合, 并且应注意与实践教学的衔接, 或者说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理论知识的应用。

(1) CD IO工程教育理念。内容包括CD IO的含义、具体内容及开设财务管理专业导论课程的目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树立CD IO工程教育理念, 养成终生学习、团队协作的习惯, 以及具有初步的创新思维。

(2) 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让学生理解财务管理的涵义, 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的联系和区别, 了解财务管理的内容, 熟悉财务管理的目标, 掌握财务管理的职能及一些必要的专业知识, 为项目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3) 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和内容, 熟悉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掌握财务管理与会计、金融职业的分类, 了解财务管理职业的发展, 使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激发学习兴趣。

(4) 财务经理的职责和权限。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组织架构、财务机构的设置、财务机构与其他机构的关系。由于白云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是以培养具有竞争意识的广东 (主要是“珠三角”) 中小型企业财务经理为主要目标, 因此学生必须熟悉中小企业财务经理的任职资格、职责和权限。

(5) 财务经理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现代中小企业财务经理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具体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公共关系能力 (领导能力、团队建设、管理沟通、职业形象、商务礼仪) 、战略思维、专业技能、风险控制等。

(6) 课程与项目体系。本部分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公共课程体系、学科基础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项目体系, 让学生熟知未来学习的课程及各种实践活动。实施CD IO工程教育模式是以项目为载体进行的, 每个专业每年必须有精心规划的CD IO项目, 它们应贯穿于整个本科教学阶段, 通过项目设计将整个课程体系有机的、系统的结合起来。这些项目按规模和范围可划分为三级, 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项目体系。白云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按照财务管理岗位的能力要求, 设置了三个一级项目:企业创新创业设计、校内仿真综合模拟设计、毕业设计 (论文) , 五个二级项目:纳税筹划、企业诊断、中小企业会计设计与核算、中小企业财务与会计制度设计、筹资投资组合设计。三级项目 (课程项目) 是为了加强对单门课程的理解而开设的, 三级项目的设立与否及设立形式, 根据各门课程的大纲确定。从理论上讲, 虽然所有课程都能开设数量不等的三级项目, 但并不是所有课程都需要开设三级项目, 应是专业核心课程。

2.实践教学部分

中小企业的特点是, 财务管理机构与会计机构通常合二为一, 财务人员和会计核算人员为一套人马, 企业内部机构较少, 管理人员数量有限, 一人多岗的现象普遍, 财务人员需承担的不止财务管理职能, 还要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与大型企业相比, 中小企业的财务经理岗位职责的范围大, 掌握的知识面应更宽。基于这一理念, 白云学院在财务管理专业导论课中, 要求学生进行企业创新创业设计, 也就是通过调研创办或改造一个企业, 以团队的形式共同编制一份商业计划书 (提供一些省部级比赛获奖的商业计划书供学生参考) , 学生五人组成一个团队 (一般认为, 团队4~6人一组, 但单数较好) 。设计项目时要注意项目及项目内容的难易程度, 项目及项目内容太难, 不但不能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 可能还会适得其反。例如, 作为财务管理基础的三张主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其中现金流量表难度较大, 即使是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的高年级学生也不容易掌握;而资产负债表涉及的会计学基础知识较多, 对刚入学的新生来说也不好理解, 再说这两张报表对编制较简易的商业计划书关系不大, 所以不考虑, 在项目教学中应用的主要是利润表。学生完成项目后, 一是要对企业运作和财务管理有初步的认识, 并认识到在当代社会中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二是要让学生对财务管理的五个环节———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 有一个总体了解。三是提高对资金流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并对业务流与资金流的关系有一个基本的理解, 即业务流是资金流的基础, 业务流决定了资金流的流速和流量, 而资金流是实现业务流不可或缺的手段, 两者关系密不可分;资金流运作好坏是衡量企业经营成果和经营效率的根本标准之一。具体的项目运作过程是:

(1) 寻找产品或服务项目。寻找产品或服务项目的基本方法:一是要求产品或服务项目具有社会价值或用户价值;二是有创新和发展潜力;三是不易复制, 即具有核心竞争力。应结合人才培养目标, 引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寻找合适项目, 是“文经管”专业的学生在构思阶段的主要任务。每一个学生团队必须选择一个项目开展学习、探究和实践活动。应鼓励学生走出校门, 接触社会, 把项目与企业财务管理实践结合起来, 以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项目可以是一个创意产品, 也可以是依据现实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项目确定后, 把项目的构思过程和优缺点详细记录下来。

(2) 市场规模和策略的分析。主要包括:分析产品或服务项目的市场总规模、市场份额;营销策略、营销渠道的选择, 营销网络建设, 广告策略、促销策略、价格策略;产品或服务项目的发展前景和趋势。对这一部分知识, 只要求学生有粗略的了解, 在项目运作过程中可以简单地运用。

(3) 竞争对手分析。主要分析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市场策略、最新的发展状况。

(4) 团队和管理。介绍企业的组织架构 (行政部—CEO、财务部—CFO、生产部门—生产主管、营销部—营销主管、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总监) 、团队成员的履历和背景、岗位责任制、人事和培训计划。

(5) 财务管理。说明销售量和销售额预测、主要生产资料的购置和成本费用的预测、筹资渠道 (投资者投入、借入) 、筹资数量和筹资结构、保本点、保净利点的计算、预计利润表的编制、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报率等主要财务比率的计算和分析。这一部分是商业计划书的重点和难点, 也是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特色之所在。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应要求学生自行学习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等教材的相关章节, 收集企业现行财务制度供学生查阅、应用。

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导论课教学的实施

1.更新教学观念, 改变教学方法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观念中, 教师就是中心、就是权威, 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均得不到锻炼。而CD IO是一种以项目实践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教师主要采用讲授法、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探究式学习、经验学习等主动学习方式, 将项目实践和训练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完成项目以学生为主, 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我学习获得经验,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树立创新意识。

2.熟悉真实的职业场所环境

为了让学生熟悉真实的职业场所环境, 应选择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或校办企业, 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举办座谈会, 让学生与财务经理或会计师交流;聘用校外从事实际工作的专家来学校讲课, 结合相关视频等多媒体课件的演示, 向学生介绍生产流程、岗位分工、财务工作的内容和流程, 使学生对毕业后将要从事的工作环境有感官上的认识, 对工作内容有基本的了解, 从而产生学习该专业的兴趣, 激发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3.改革学生考核方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考核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关键因素。CD IO通过多元化评价, 引导学生摆脱死记硬背的传统考核方式, 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多元化评价由项目考核 (占50%) 、期末考试 (占30%) 、平时表现 (占20%) 三部分组成。由于这种评价大部分是以小组为单位, 因此可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心, 全面锻炼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项目考核的依据主要是学生在项目制作中的参与程度、项目产品的内容、演示和答辩的效果等。期末考试可采取开卷的形式进行, 主要测试学生对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程度和实际应用水平, 改变过去简单的对名词解释和书本知识的抄写方式, 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平时表现属于过程考核, 包括出勤、课堂表现、课堂讨论等方面。

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导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少数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不够

在项目运作过程中, 个别较懒惰的学生存在“搭便车”的心理, 不积极参与团队的学习和项目的制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白云学院的授课教师要求每个团队选出负责人, 由教师直接考核负责人, 再由负责人考核团队成员, 并定期向教师提供书面考核表;教师不定期抽查学生各自承担任务的完成情况, 对不能完成任务的学生及时提出批评。采取这些措施后, 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加强。

2.部分学生创新性不足

部分学生在设计项目时, 拘泥于书本和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 “跟风”现象严重。所谓创新, 简单说就是指别人没想到的你想到了、别人没做到的你做到了。针对学生创新性不足的问题, 白云学院的教师采取多种方式, 寻找合适的项目, 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 要求学生关注社会新闻, 跟着新闻找商机, 如无醇啤酒热卖、“代驾”业务等。

3.部分学生的项目制作不规范、逻辑性不强

通过调查发现, 项目制作不规范、逻辑性不强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后半学期集中从事实践活动, 与复习考试发生矛盾而无心制作项目。白云学院的教师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 在教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前提下, 将项目制作尽量前移, 边讲边练, 督促学生及时完成项目的制作, 学生的项目制作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结论

高校开设专业导论课, 对学生了解专业基本情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规划职业生涯等具有重要的作用。CD IO工程教育理念和模式, 为高校专业导论课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注重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强调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 自主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系统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以具备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目前, 教育界对基于CD IO工程教育理念开设专业导论课教学的相关研究较少, 但我们相信,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入, 专业导论课的教学将更科学, 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更丰富、更充实。

参考文献

[1]李炜.基于CDIO理念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 (综合〈中〉) 201 3 (4) :55-56.

[2]杨晓东, 崔亚新, 刘贵富.试论高等学校专业导论课的开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 0 (7) :1 47-1 49.

[3]丁桂芝.CDIO1 2个标准本土化应用专题之四本土化应用标准4-工程导论[J].计算机教育, 201 2 (1 5) :1 04-1 06.

上一篇:质量年度工作总结报告下一篇:高中文化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