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三分析简答题

2024-05-04

毛邓三分析简答题(精选3篇)

篇1:毛邓三分析简答题

1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收入分配差距有所扩大。请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理论和社会主义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2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措施

3试结合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分析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4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5论述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6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好了,我们也就实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7简述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8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

10社会主义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11“法治”与“德治”的基本内涵

1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13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14结合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前后关于自身建设的理论,谈谈加强党的建设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5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条经验,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16简述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成功经验

17简述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8论述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并结合现实谈谈这个理论的意义

19.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两个概念的含义

20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立论依据

21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2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3论述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24试述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25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6简述社会主义本质中生产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的关系。

27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的主要原因。

28简述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成功经验。

29、简述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30论述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并结合现实谈谈这个理论的意义

(1)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对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人们的收入分配差距有所扩大,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在克服分配领域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另一方面,又要求我们注意收入分配中的差别过大问题,避免出现两极分化。

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在我国现阶段有其客观性,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会拉大收入分配的差距。实行按要素分配的政策,使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能得到更多的收入。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把调动积极性、提高效率放在优先位置,也会使收入差距拉大。(7分左右)

(2)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所以,我们又不能使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国家必须采取对低收入者实行补助,征收累进的收入所得税等措施,避免出现两极分化。(3分左右)2

(1)核心内容:是正确处理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做到协调发展;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5分左右)

(2)措施: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加强环境污染治理等等。(5分左右)

(1)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求我们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2分左右)

(2)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具有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如果不顾社会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做出的某些个别论断,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就会因为脱离实际而僵化,就不能顺利前进,甚至会发生失误。(2分左右)

(3)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3分左右)

(4)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3分左右)

:第一,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3分左右)

第二,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3分左右)

第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4分左右)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处理好的一个重大的问题。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改革和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5分左右)

要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5分左右)

(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我们必须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5分左右)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5分左右)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以在第一阶段建立各个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然后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革命。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4分左右)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主义的,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主要有五点:

领导权:旧民主主义是由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则由无产阶级领导。

革命范畴: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指导思想: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革命前途: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建立资本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则为的是先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然后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革命性质:旧民主主义革命是反对封建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主义的革命。(6分左右)

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具体:运用一个规律(价值规律),利用三个机制(竞争、供求、价格),发挥三方面作用(价值规律的作用)(5分左右)

基本框架:三个结合(城乡之间、宏观与微观之间、对内与对外之间); 五个环节(5分左右)

9(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新的理论概括。(3分左右)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4分左右)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定不移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赋予它们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实践要求。(3分左右)

1)答出公平与效率的基本内涵。(得4分左右)

(2)答出二者的统一,强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追求市场效率,又要注重社会公平。

(1)答出“法治”与“德治”概念的基本内涵。(得8分左右)

(2)答出要注重二者作用的互补。(得2分左右)

(1)能基本答出和谐社会有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等六方面基本特征。(得8分左右)

(2)答出六方面特征,并且表述准确、完整。(得2分左右)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10分左右)

(1)在中国革命的长期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自身建设的理论,其主要内容有:思想建设是基础,必须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组织建设是保证,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作风建设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密不可分,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还要加强理论建设,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作为根本原则;加强政治建设,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3分左右)

(2)在中国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加强在执政条件下的自身建设,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其中包括: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用无产阶级世界观武装全党;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接受来自党内和党外的监督;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严格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对帝国主义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保持高度警惕。(3分左右)

(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过去,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根本上保证了中国革命和建设走向胜利;今天,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依然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才能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成功。(4分左右)

1)十条经验中的每一条,都既有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又有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理论和实践上与时俱进的内容。每一条基本经验的概括,前半句论断都是邓小平提出的,后半句都体现了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3分左右)

(2)十条经验,联系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归结起来就是“三个代表”,即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分左右)

(3)十条经验,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的各个领域,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4分左右)

16.严格区别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界限,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与改造的政策,实行和平赎买的方式;采用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保证社会主义改造顺利进行;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逐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10分左右)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强调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10分左右)

(1)理论: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矛盾性质不同,敌我矛盾是人民和敌人之间在根本利益上冲突的矛盾,是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是人民之间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这两类矛盾解决的方法不同,敌我矛盾要用专政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要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大量出现的是人民内部矛盾,因此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5分左右)

毛泽东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主要有:在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在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科学文化艺术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经济工作中实行“统筹安排,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方针”,处理好生产和分配,积累与消费的关系等;在民族关系上,既要反对大汉族主义,又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价值观念等都发生着深刻变化,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依然存在并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依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5分左右)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强调过程。指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历程中,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形势的变化,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5分左右)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强调结果。指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逐步形成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理论成果既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5分左右)

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重要条件。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种种难题,妥善应对关键时期有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挑战的需要。(5分左右)

实现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具体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全方位对外开放时期的到来、经济社会整体转型以及全球化对提升一国综合国力竞争的要求等任务。(5分左右)

第一,必须明确毛泽东晚年错误的性质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在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失误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政治错误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错误(3分左右)

第二,必须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同毛泽东思想严格区别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在理论上的集中表现,就是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明显地脱离了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轨道,必须把它们同毛泽东思想完全区别开来。(3分左右)

第三,必须明确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在他一生中的位置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虽然是严重的,但既不能掩盖更不能否定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所作的贡献。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4分左右)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0分左右)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处理好的一个重大的问题。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改革和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5分左右)

要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5分左右)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5分左右)

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5分左右)

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2分左右)

第二,中国封建势力已经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相互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2分左右)

第三,外国列强的入侵,使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存在,而且在中国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2分左右)第四,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它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本国官僚资本势力和封建势力的夹缝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经济地位脆弱,强劲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2分左右)

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第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在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见的。(2分左右)

(1)在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断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生产力目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这两大目标是互为条件的。(3分左右)

(2)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条件的。如果经济落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那么无论用什么办法进行分配,都无法实现共同富裕;如果企图立即实现消灭剥削和同步富裕,搞平均主义的分配政策,必然使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经济发展受到挫折,带来共同贫穷。因此提高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物质基础。(4分左右)

(3)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又是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条件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只能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去发展经济,始终避免两极分化。如果不坚持社会主义,搞两级分化,生产力既得不到解放,也得不到发展。(4分左右)

(1)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的分配结构。(3分左右)

(2)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也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由于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承包经营等实现形式。必然产生按劳分配以外的各种分配收入。(3分左右)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各种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管理)都要有相应的市场评价,这些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应得到相应的收入。此外,市场经济中还需要有风险收入、以及通过社会保障获得的收入等等。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是多种所有制经济、经营方式、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4分左右)

严格区别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界限,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与改造的政策,实行和平赎买的方式;采用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保证社会主义改造顺利进行;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逐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10分左右)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强调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10分左右)

(1)理论: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矛盾性质不同,敌我矛盾是人民和敌人之间在根本利益上冲突的矛盾,是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是人民之间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这两类矛盾解决的方法不同,敌我矛盾要用专政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要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大量出现的是人民内部矛盾,因此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5分左右)

毛泽东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主要有:在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在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科学文化艺术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经济工作中实行“统筹安排,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方针”,处理好生产和分配,积累与消费的关系等;在民族关系上,既要反对大汉族主义,又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价值观念等都发生着深刻变化,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依然存在并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依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5分左右)

篇2:毛邓三分析简答题

课后简答题答案

第一章(l)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实际相结合。

(2)具休地说: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没和改革的实际问题。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捉升为理论。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1)毛泽东思想

①时代背景: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②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2)邓小平理论

①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

②实践基础: 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而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践。

(3)“二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时代背景 :世界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②实践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③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2)邓小平理论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③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皆思想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l)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①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列、毛、三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②利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③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现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

①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②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③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④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4)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5)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时代进步的要求,体现了实践发展的需要,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第二章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前提和基础。

③理论联系实际是途径和方法。

④实事求是是根本目的。

⑤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验证条件和目的。

(2)重要意义

①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②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③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

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1)含义

①解放思想:是指打破习惯势利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②实事求是:“事实”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③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丁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④求真务实:所谓“求真”,就是“求是”,也就是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所谓“务实”,则是要在这种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去行去实践。

(2)关系

①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②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③解放思想、l万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目的和归宿,就是实事求是。

④他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第三章

(2)没有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①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来看,没有两次国共合作的实践,就没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

②没有建立和巩固农村根据地的实践,就不会有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

③没有革命战争的实践,就不会有建立人民军队和关于军事战略的理论;

④没有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实践,就不会有党的建设的理论。(l)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①无产阶级是否掌握民主革命的领导权,是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内容。

②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

③中国无产阶级除具有一般无产阶级的共同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彻底的革命性;分布集中: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所以无产阶级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④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月争中实现的。(l)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2)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

(3)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4)党的组织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四章

(l)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2)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比重。

(3)由于社会主义压I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取最终的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

(4)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造”。

(1)建国初期我们几乎什么工业制成品也造不了。不改变这种落后状况,就不能摆脱被动挨打的命运。

(2)从历史上看,实现工业化有两条道路: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时间长且痛苦。

(3)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证明,我国己经丧失了通过资本主义工业化进入强国行列的机遇,如果搞资本主义只能成为帝国主义的附庸。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4)失误偏差:1955年夏季后,对个体经济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单一。1956年改造完成后,对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欠妥当。

(l)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4)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5)是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五章

(l)内涵

①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②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A、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B、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是走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所必经的阶段。要实现共同富裕,除了要解决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外,还有一个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使发展的成果为全体人民所共享问题。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①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②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③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井钓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1)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①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②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③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2)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①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②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

③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2)中国共产党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都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3)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总目标是改造落后的生产力,提升传统生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最终整体达到发达生产力的水平。

(4)必须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开辟更广阔的途径。

(5)必须充分发挥全休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积极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环境,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

(6)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第六章①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出这个阶段。

(2)利二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①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②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③由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④由文盲半文言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⑤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⑥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⑦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的历史阶段;

⑧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⑨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①含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一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②内容:

A、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奋斗目标;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主要内容,基本途径;

C、“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根本立足点。

(2)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①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离开四项基本原则谈改革开放,改革必然会失去正确的方向,走到背离社会主义的邪路卜去;离开改革开放谈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就会变成僵化的教条。

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谈改革开放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③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①区别

A、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开始达到小康水平,但我国总体上实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国初步建成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②联系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与实现第三步战略日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战略,为我们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前进的方向。

C、总体卜达到小康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将使我国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如何认识21世纪的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①这个论断是在对国际环境、国内形势和我国现在己经展现出来的发展态势作了科学分析后得出的结论。②21世纪的头20年,我国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人均GDP将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以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昭示我们:如果举措得当,经济社会发展将实现新跨越:如果应付失误,很容易导致经济徘徊、社会动荡。

篇3:毛邓三材料分析

四、材料分析题(每小题9分,第4题10分,共37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三、辨析题(每小题6分,共18分。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只有当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时,才要保护民族资本主义。1、[答案要点](1)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基于对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正确认识,并不取决于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及其变化。

(2)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是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基本内容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民族资本主义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历史进步性。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对民族资本主义必须始终采取保护政策。

(3)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但是,无论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还是脱离革命阵营,中国共产党都不应改变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保护政策。2、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所以,公有制企业职工的收入是按劳分配的收入。、[答案要点]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在公有制经济中,职工向企业进而向社会提供劳动,企业依据职工向企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所以,企业职工所得的工资、奖金等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由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由于公有制企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在公有制企业中还存在其他各种分配方式。例如,企业职工认购本企业股票所得的股息收入;以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获得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此外,在现实生活中,公有制企业职工还可以从企业获得各种福利性收入等。这些都不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决定分配关系中按劳分配是占主体的分配方式,从整体上看,按劳分配是公有制企业职工的主要收入来源。、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列宁却说:“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答案要点] 我国宪法规定,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广泛的民主权利。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列宁的话的意思是说,文盲由于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不能真实有效地参与政治活动。因此,不能充分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民主权利,履行公民的职责。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列宁讲“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

落后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使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统一起来。

四、材料分析题(每小题9分,4小题10分,共37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以下是关于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态度的材料。材料l

“凡是毛王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摘自《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1977.2.07)材料2

有些同志说,我们只拥护“正确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3

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恢复毛泽东同志的那些正确的东西嘛,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一种态度。(2)根据材料2,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另一种态度。(3)指出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是什么。

(4)根据材料3,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是什么。1、答案要点:(1)材料 1 是对毛泽东思想采取教条主义态度,认为凡是毛泽东讲过的话都是不可移易的真理,只能照抄照搬,甚至不肯实事求是地承认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并且企图在新的实践中坚持这些错误。“两个凡是”的观点就是想原封不动地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坚持下去。(2)材料 2 是因为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就企图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否认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这是错误的。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与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其中有正确的思想,也有错误的思想是不同的。毛泽东个人的错误思想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范畴的。(3)上述两种错误倾向都是没有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加以区别,而这种区别是十分必要的。

(4)对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应当是:一要恢复、继承和坚持毛泽东思想,把毛泽东那些正确的东西恢复起来,加以贯彻执行;二要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从反面吸取教训;三要以符合实际的新原理和新结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就是发展了的毛泽东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党的十六大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下表反映的是我国 2000 年农业现状及 2020 年农业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具体数字。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农业劳动力占总就业的比重 城镇化比例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00 年

15.9%

50%

36.2%

6280 元

2253 元 2020 年

11.5%

29%

56%

18000 元

8000 元

(1)请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2)对比表中农业劳动力占总就业比重的数字,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农业劳动 的比重?、答案要点:

(1)表中数字表明,“三农”问题是现阶段的一个突出问题,农业劳动生产率低,50% 的劳动力仅创造 15.9% 的 GDP,城镇化水平低,只有 36.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仅有 2253 元。这些问题说明无论是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收入水平都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较大差距。因此,“三农”问题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意义。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所以,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2)解决好“三农”问题,降低农业劳动力的比重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有: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使更多的农民能够从事非农产业。为农民进入城镇就业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使农民变为城镇居民,并通过这些措施使农民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

注:回答第 2 个问题,考生若列举出降低农业劳动力比重的其他合理措施,也可酌情给分。、以下是关于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材料: 材料1

中国可利用的水资源占世界的7%,全国年人均淡水量24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长江以南的水资源占全国的80%,长江以北占20%,其人均占有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0。1999 年全国年污水排放总量为606亿立方米,其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缺水的北方农业,采用传统的漫灌方法,浪费十分严重。1998年中国长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灾,表面上是水多了,实质上是森林过度采伐,生态环境严惩恶化,蓄水保水作用减弱所致。

摘自《光明日报》 2001 年 5 月 21 日 材料2

当人类改造自然能力显著提高,有能力迅速将自然环境和物质转化为经济效益之后,就往往偏爱于眼前利益,忽略了所取得效益的由来和根本,演变为国家、地区、部门、集团对资源的竞相占有,甚至导致总体失控,进而遭到自然界的报复。滥垦滥伐导致水土流失;围垦河湖滩地导致洪水泛滥;不注意珍惜和合理配置、节约、保护水资源导致干旱缺水;超采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等,都是明显的例证。

摘自 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全国水利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水资源危机日益突出,把海水转化为淡水的海水淡化工程日益获得广泛应用。反渗透技术已相当成熟,并有约20年的经验积累,已成为海水制取饮用水最廉价的方法。目前世界淡水日产量已达到2700万立方米,并以10%-30%的年增长率攀升。实施此项工程的不仅有中东国家,还有美国、俄罗斯、日本、意大利等许多发达国家的部分地区。其中美国有一家反渗透淡化厂规模就达到日产 38 万吨。大型海水淡化吨成本一般在 1 美元左右或以下,在许多国家其价格与自来水价格相差无几或接近持平。

相比之下,我国海水淡化事业进展缓慢,在整个40年的发展过程中每跨一步都要经历10年之久。1958年起步,1965年开始研究反渗透技术,1986年建设日产3000吨的海水淡化装置,1997年建成舟山日产500吨海水反渗透淡化装置,与国际水平相关甚远。造成我国海水淡化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思想不够解放,担心海水淡化技术不可靠成本过高等等。摘自 《中国化工报》 2001 年 3 月 10 日 材料4

甘肃省张掖自古并不缺水,历史上黑河充沛的水量,曾经浇筑了河西走廊的辉煌,而张掖

就位于河西走廊的腹地,人称“金张掖”。但是随着人口和耕地的增长,近几十年来,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了。为了缓解水事矛盾,100 多万张掖农民在调整农业结构的时候,把水的压力变为动力,以节水为出发点,选择节水而高效的种植业品种,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实现节水与增收双赢,而且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使农业发展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最终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摘自《人民日报》 2001 年 5 月 22 日 请回答:

①结合材料1、2,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的原理,分析我国水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

②根据材料3,分析人们在解决水资源问题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矛盾转化原理。③结合材料4,分析人类在应对从资源挑战的实践活动中主观目的和客观规律的关系。3、答案要点

①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应当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我国所面临的水资源问题,直接原因是人们没有正确协调好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利用自然资源时没有同时关爱自然界;而深层原因则是人们没有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导致各个利益群体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

②解决水资源问题,就是促成矛盾的转化,使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在材料 3 中,就是努力将不能直接利用的海水转化为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而矛盾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人们必须充分发挥能动作用,积极创造实现转化的条件,既要创造技术条件,又要创造社会条件,如降低成本、改变观念等等。③人类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目的的实现受到客观条件及其规律的制约。面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挑战,人类必须从实际出发,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转变实践活动方式,以最少的水资源耗费达到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4、下面是有关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材料:

据国家统计局的一份研究报告测算,1997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4 772.4亿元,其中公有经济实现56 676.2亿元,非公有经济实现18 096.2亿元,分别占整个国民经济的75.8%和24.2%。在公有经济中,国有经济实现31 295.6亿元,集体经济实现25380.6 亿元,分别占国民经济的41.9% 和33.9%。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公有经济实现增加值6517.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7%,其中国有成分4 860.2亿元,集体成分1656.9 亿元,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5% 和2.2%,混合经济中的公有经济比1996年增加了 1.7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分别增加了1.5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测算资料表明,公有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长期处于绝对优势的状况发生了明显变化,非国有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58.1%,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由1978年的0.9%上升到1997年的24.2%,成为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请根据材料回答:

(1)概要说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2)说明公有制经济地位的变化。(3)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变化。(4)说明国有经济地位的变化。4、答案要点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有了重大调整和改善,已从单一公有制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不但没有影响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相反,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长期处于绝对优势的状况发生了明显变化。

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但主体地位未变。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的比重较大增长,因而必须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包括在公有制经济中;

(3)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4)非国有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但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有支配地位,对国民经济发展仍具有较强的控制力。

2006-2007春季学期毛邓三概论课复习要点------------------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内涵及其重要意义。(1)毛泽东在10月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命题 P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一第二第三 P3(3)第一第二第三 P5-P6 2.毛邓三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1)毛:帝国主义战争……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基础 P7(2)邓: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和新技术革命浪潮兴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实践基础。(3)三:时代背景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实践基础: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主义的伟大探索 P18 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及意义。核心: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第一第二第三 P25-P26 意义: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时代进步的要求,体现了实践发展的需要,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实质和核心是什么?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事实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质核心:思想路线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5.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分。(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其中“无产阶级领导的”是核心。区分:中国革命处于世界无产……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 P50 我的qq380918715 喜欢柯南死亡笔记的加我啊 哈哈 低调低调 哈哈 6.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提出及其内容。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经济纲领:①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②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③保护民族工商业。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7.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及评价。P70-71第一到第三 8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意义。p74-76 9.社会主义本质的提出及其内涵把握。· 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如何理解: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提出及内容。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内容。· 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内容十分丰富而深刻。①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③“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④“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党的15大提出基本纲领 经济纲领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政治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毛邓三2》复习重点(有解答版)第八章

1.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体系间的关系?

P130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即相互联系又互有区别

(1)就其都是市场经济而言,两者具有共性:

A.从资源配置方式上看,两者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

B.从微观层面上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主体;

C.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支配作用;

D.从宏观层面上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

E.从经济运行上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2)两者又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体现的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市场经济:

A.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创造性和特色所在。如果离开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就会走向资本主义。

B.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就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这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不具有的特征。2.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多种所有制实现形式间的关系。

P135 答:(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2)要巩固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还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3)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办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的问题,它不具有“公”与“私”,“社”与“资”的区分。同样的所有制可以采取不同的实现形式,而不同的所有制可以采取相同的实现形式。因为实现形式要解决的是发展生产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的问题,只要能够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3.为什么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P144 答:(1)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道路而言。所谓“新”,就在于它同信息化等现在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想协调;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从中国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情况出发,既遵循工业化客观规律,又体现时代特点的工业化道路,是在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作出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3)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一个带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4.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P151 答:(1)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2)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毛邓三复习资料

一、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涵义及其重要意义.答:涵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答:涵义1)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2)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3)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3.邓小平理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答:1)继承:A.继承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继承了理论精髓(理论联系实际)B.继承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立场----无产阶级立场;C.继承了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原则,社会主义方向,社会主义道路,继承了基本方向----实现共产主义;D.继承了对根本任务的认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2)发展:A.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心的实际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C.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D.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科学理论体系.4.“三个代表”的科学涵义,主要内容及其相互间的辩证关系和历史地位 答:涵义:1)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主要内容: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辩证关系:“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1)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 2)

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保证; 3)

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

人民群众是创造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历史地位:

1)

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南;

3)

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4)

是我们党建设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5.科学发展观的涵义和核心.答:涵义:1)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 3)

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核心:以人为本

1)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2)

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3)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分享 4)

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二、1、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一切从实际出发

从实际出发,就要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随意性;就要全面地看问题,决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以偏概全;就要发展地看问题,决不能静止地僵化地看问题;就要把现象当做入门的向导,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科学分析,揭示出事物的本质。2理论联系实际

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一要吃透理论,不仅要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更要注重把握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二要搞清实际,不仅要有对中国实际的感性认识,更要上升到对其本质的理性把握。3实事求是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由于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第二,它的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三大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概括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作风。)

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及其辨证关系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地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找出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确定我们党领导人民改造中国、建设中国的战略策略,实现推动历史前进的目标。群众路线,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辨证关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缺一不可的辨证统一关系

1实事求是在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中占着最重要的位置,起核心地位的作用,是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思想基础

2群众路线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出发点,是实现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和方法,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实事求是的运动,体现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

3“独立自主”是“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涵义和相互关系 1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内在要求 2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3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辨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社会实践 4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1实事求是是重新确立和推动保证拨乱反正的进行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确立推动改革开放的进行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各个方面

5、与时俱进的涵义和基本要求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1坚持与时俱进要求创新 2理论创新是关键

3实现理论要求反对三种倾向: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并非所有的标新立异的观点都是理论创新。

三、1.近代中国的性质、主要矛盾,根本任务 <一>近代中国的性质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

<二>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重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三>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任务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涵义,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

主义的革命(涵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领导者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革命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根本动力是农民,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但不是旧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的民主主义革命,它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内容)3.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

(1)涵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即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它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共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的红色政权和建设。(2)基本内容及其关系

坚持党的领导

土地革命是中心内容 内容

武装斗争--主要形式

根据地建设是战略依据

关系:有机整体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 缺一不可 土地革命是中心,是开展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基础和条件;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3)意义

1.历史意义: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理论;

2.实践意义:他对于推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反映中国革命发展的归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3.现实意义:无论革命还是建设,要坚持实事求是,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无论革命还是建设,都需要借鉴别人经验,但又必须在借鉴的基础上加以创新.4.为其他国家夺取政权具有借鉴意义 4.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经济主要)<一>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与新民主主义国体相适应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经济纲领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收官僚资本,保护民族工商业 <三>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主的科学的大众文化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1.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坚持马列主义作指导,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坚持走自己的革命道路,才能取得革命的成功

2.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哈加强党的建设 3.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4.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内容

5.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

6、走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必然性

1、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所决定的,对内无民主制度受封建压迫,对外无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压迫,而这些条件又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形式--武装斗争;

2、由中国革命的可靠同盟者--农民所决定,农民人口多占80%,要深入农村建立根据地,只有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才能得到支持;

3、由中国革命的敌人所决定,敌强我弱,力量悬殊,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要在农村积蓄力量。

四、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

答:新民主主义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1949-1952年之间是中国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1953-1956年之间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限制与反限制,改造与反改造的矛盾。

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主要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可概括为“一化三改”。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一化”是主体,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三改”是两翼,是实现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3.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要意义

答:(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条件。

(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4)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5)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4.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政策、途径、步骤。答:(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政策:依靠贫农、下中农,团结其他中农,由限制到逐步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政策。步骤:循序渐进,逐步过渡。

由互助组,临时互助组发展到常年互助组。

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半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组织)。③

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2)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步骤:从供销合作入手,逐步发展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政策:利用,限制,改造。途径:国家资本主义

步骤: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五、1.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涵义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答:涵义:(1)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从生产力的角度论述了社会主义本质;(2)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论述了社会主义本质;(3)共同富裕是从社会主义最终价值目标的角度来论述社会主义本质;

(4)社会主义本质最终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不同时期共同富裕达到的目标不同。

意义: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我们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重大意义.2.发展才是硬道理

答: 1992年,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1)

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2)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3)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3.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依据.答:1)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2)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3)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四 4.科学技术的地位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3)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

六、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必然性、长期性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决定的。2.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意义 答:(1)它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和理论基础;(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党制定和实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防止或克服在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段的“左”“右”倾错误倾向的有力武器。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含义和内容

答: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以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坚持中国共产党为领导,依靠全国各族人民,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先代化国家。4.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不动摇 答:(1)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关键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2)必须把两个基本点统一起来。

1)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保证社会主义方向)

2)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强国之路

3)两个基本点统一的途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A.四项基本原则是坚持改革开放的政治基础

B.改革开放为四项基本原则添加了新时代的内容

4)“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的关系:改革开放为经济建设提供动力;四项基本原则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政治的保证;两个基本点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建设为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提供物质基础保证。

(3)要排除“左”“右”倾错误倾项的干扰: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必须坚决抵制反对改革开放,反对市场经济的思想。

零散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以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

2.中共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确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我党一切工作的指南,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3.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了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包括: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物质基础: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 5.毛泽东思想的萌芽阶段(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7年)主要著作:《中国社会和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形成阶段(1927年8月八七会议--1935年1月遵义会议,即土地革命中期)主要著作:《井冈山的斗争》《红色政权为什么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 完善阶段(1935年--1945年6月党的七大)主要著作:《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 进一步发展阶段(1945年--1978年,经过了解放战争)主要著作:《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

6.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7.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邓小平理论的起点;1983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

8.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现所包含的内容: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改革开放理论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9.国际局势和社会体系所包含的内容,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10.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11.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召开;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2006年3月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召开 1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条件

13.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定有一个过程:1)毛泽东在1929年6月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正式确立2)1930年5月,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3)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对党的思想路线做了系统的哲学论证4)1941年5月,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做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14.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革命目的、前途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革命目的是建立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前途是转化为社会主义

15.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包含了两个联盟:工农联盟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1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经历了四个时期: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主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7.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在同顽固派进行斗争时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18.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19.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20.社会主义的改造基本完成,使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

21.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标志着我国社后主义根本制度的确立 22.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建立的同时,我国的政治领域也发生了重大改变,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23.1956年4月,毛泽东做出了《论十大关系》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初步成果,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里程碑,1957年2月,毛泽东做出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24.1992年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初步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0世纪80年代(1981年)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概念

25.“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的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力,第二是共同致富。”这句话是1986年9月邓小平在回答美国记者关于“致富光荣的口号同社会主义的关系”时说的

26.生产力的三要素: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如果说生产力两要素是劳动工具和劳动者。

27.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

1949-1978 十一届三中全会,认识不清楚,导致了大跃进和文革的错误 1978-现在,逐步认识到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和发展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报告《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87年十三大,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 1992年十四大,我国处于长期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之中 1997年十五大,进一步强调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001年十六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不可逾越的阶段

2007年十七大,重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便,社会矛盾不变 29.新民主主义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是继新民主主义后的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区别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

30.十五大提出四化:工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

31.1957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

1979年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中明确回答了什么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问题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2.周恩来四个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33.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确定了以现代化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标志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34.1982年十二大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5.十三大前邓小平提出两个基本点。十三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7.大三步:1981-1990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1991-20世纪末,再翻一番;到21世纪中叶,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上一篇:机料工作年终总结下一篇:小学新教师入职前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