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其升与杜郎口经验读后感

2024-04-10

崔其升与杜郎口经验读后感(通用4篇)

篇1:崔其升与杜郎口经验读后感

崔其升与杜郎口经验读后感

近日我拜读了《崔其升与杜郎口经验》一书,感觉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杜郎口中学通过自身的摸索、探究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这个模式精神实质可以用40个字加以概括,这就是: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开放课堂,群体参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气氛和谐,环境宽松,自主参与,个性发展。杜郎口中学已经成为教育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真正的素质教育是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专长、精神有自己成长和表现的舞台。当然学校也要创造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为学生提供发展优势智力领域的场所,让学生发现潜能、表现自我,体验自豪与快乐。

其实每一位学生本身都有着巨大的学习潜力,而我们多数情况下都没有给学生发挥这种潜力的机会。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总是习惯于老师来讲,学生来听,造成了学生总是习惯于被动的学习,被动的接受,久而久之学生就没有这种自己动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想法了。而杜郎口中学的这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不仅给了每一位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也向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坚持下去,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会不断提高,老师们的教学能力也必须跟着不断提高。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也是一件大好事。

读了这本书,我不自觉地同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进行了对比。是啊,自己的课堂与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我课堂上就怕孩子不会,所以基本上老师的讲占课堂一半的时间,而杜郎口的课堂却把三分之二的时间还给了孩子,让孩子自己去探究,自己去体会,自己从学习中寻找乐趣,真正体会新课改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这样的理念。

通过潜心的学习,我能够清楚明白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今后我还会不断钻研新课改的相关理念,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为目标,真正的让孩子成为“小先生”,让课堂成为孩子施展才华的地方。

篇2:崔其升与杜郎口经验读后感

——教育名著《崔其升与杜郎口经验》读书推介

阅读教育名著,共做智慧教师。老师们今天非常荣幸与大家共同分享教育名著《崔其升与杜郎口经验》。感受名家、名校带给我们的精神盛宴。

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南方出现了一所洋思中学,21世纪初,在中国北方又出现一所杜郎口中学,它是山东省茌平县一所薄弱的农村初级中学。原来由于管理混乱、教学质量差,已濒临绝境,经过十年的艰苦改革,一跃成为名闻全国的典型学校。特别是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有着颠覆性变革,被誉为“原生性、开创性、扎根本土的农村教育先进典型”。一时间,杜郎口中学名声大噪,慕名参观者络绎不绝,几乎每天都有上百成千人,创造了一个神话,是教育史上又一个奇迹。

打开这本书,有一种感觉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四月初曾赴杜郎口学习过,看到过书中介绍的四周都是黑板的教室,学生争先恐后地上台当小老师讲解,学生积极主动投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的情景。陌生的是没用过这种模式。书中《为中国教育而自豪》为题的序中写到的:现在,“南有洋思,北有杜郎口”,成为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典型。静心阅读后我感受到了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

翻开书本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走进崔其升”。

1997年4月28日,崔其升走马上任杜郎口中学校长。此时的学

校是个濒临撤并的乱摊子:3个年级每班有一半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厌学思想严重,辍学现象时有发生。1998年春,初三年级一个曾经有60名学生的班,中考前只剩下11名学生。全校一年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仅是个位数。家长抱怨,教师情绪浮动,教学秩序混乱,师生关系紧张,体罚、变相体罚现象几乎天天发生。

崔其升经过一年治乱建制,杜郎口中学开始有了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环境。

崔其升在一次又一次的听课中发现,现有的接受式课堂教学,至少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学无所得。从表面上看,他们在课堂上正襟危坐,认真听课;实际上,有的学生根本没有听懂,甚至没有听。对这种有形无实的课堂教学不进行彻底改革,素质教育“皮之不存”而“毛将焉附”?崔其升决定将课堂教学评价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为此,学校制定了3条量化指标:一是课堂气氛要热烈、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的课堂学习环境。二是课堂形式要多样。采取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男女生竞赛、曲艺节目、讨论辨析、小品表演、擂台比武等,都可堂而皇之地走进正式课堂。三是学生参与人数多、密度大,力争做到人人有份。这是课堂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学校通过比例量化考评成绩,以参与人数除以班级人数的比例高低衡量教师教学成绩的优劣。

虽有了量化指标,但许多教师依然心存疑惑:我这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还学不好。要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少讲,恐怕更是“玩火”。

许多教师和领导们玩起了“捉迷藏”:不让明讲,就偷着讲;不在讲台讲,就在台下讲。为此,崔其升通过上好示范课、过关课和跟踪课等“三课”,把全校教师一步一步引上课堂教学改革之路。

在上好“三课”的同时,学校也推出了“一谈二警三停”的相应惩戒措施。一谈就是第一次课堂不达标者,崔其升先与其个别谈话,指出问题所在,点明改革方向。二警就是第二次再不达标者,要在学科组会上予以警告。三停,就是第三次还不达标,让该教师停课一周,专门听优秀老师的课,研读教改理论,学习组织发动学生的方法,由业务主任作专题辅导等。

3年的改革尝试,不仅使学校摆脱了被撤的困境,而且结出了令人欣慰的果实:到2001年秋,一向在全县中考倒数第一的杜郎口中学,已步至中游地带。

2002年秋,崔其升对课堂时间作出“10+35”的硬性规定,即教师所讲时间等于或小于10分钟,尽量减少知识性语言,或完全不涉及对教材内容的陈述。学生自主活动不少于35分钟。教师只要在一节课上讲解超过10分钟,即被判定为失败课。从形式上看,只是把一节课的时间重新分配了一下,可教学理念却有了一个质的变化。为此,一些老师和家长质疑的声音多起来。

然而,崔其升坚信自己的改革走在正确的路上,脚步坚定不移。2004年秋天,杜郎口中学中考成绩已经跃居全县第二名。在这一年,崔其升提出了“取消讲台”的大胆设想,并付诸实施。

这样一来,教室前面的讲台没有了:教室前后及背光面三面都是

大黑板,教室中间是纵向排成的三排课桌,学生分组排位,对面而坐。而且课堂形式多种多样,甚至五花八门,“台上”学生或表演、或辩论、或歌唱、或讲解、或朗诵,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小组展示等多种形式交相辉映;“台下”学生或蹲、或站、或坐、或跪,地上、课桌上、板凳上挤成一团。学生的发言几乎不用举手,站起来就说,说完自己坐下另一个接着说。这样的课堂:没有老师的呵斥和监督,没有老师的“谆谆教导”,学生学习态度由“供应式”向“超市式”转变,课堂教学由一言堂变成了百家争鸣,学生由精英式的学习变成全员式的参与;学生充分发挥在知识学习中的自主选择性,从哪些材料中学习,学习什么,由自己作主,使课堂成了“快乐享受的地方,不是被动接受、枯燥无味的看守所”。

渐成一派 ——崔其升教育思想概述P37

通过对学校教育现状的诊断和对教育理论的学习,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崔其升校长逐步形成了系统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崔其升校长的办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学习品质的培养并以此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突破口。具体表述是: 1.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关注生命。2.教学宗旨:快乐学习,幸福成长。

3.课堂主题:人人参与,个个展示,体验成功,享受快乐。4.教学意图:激活思维,释放潜能,自主学习,个性发展。5.培养目标:自主自信,自强不息的性格;勇敢有为,探索创新的精神;团结合作,服务奉献的品质。

6.教学要求: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由一个人的积极性变为几十个人的积极性;把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情。

7.教育目的:教育不是把已有的知识储存到学生的头脑里,而是把学生的创造力诱发出来,学知识是为了长智慧。8.学生、教师、课堂的转轨。

学生:

(1)由接受知识的容器变为有自主人格的人。

(2)由对考试准备变成对人生理解。

(3)由对知识的背记变为规律的总结。

(4)由内向羞涩变为大方勇敢。

(5)由自私变为公益。

教师:

(1)要由主演变导演。

(2)由现成变为生成。

(3)由经验变为科研。

(4)由师长变为朋友。

(5)由老师变为学生。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要相信学生、发动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普通老师一味强调教师自身,传授知识;优秀老师致力于诱发、启发学生;杰出老师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堂:

(1)教师由传授者变为策划者。

(2)一言堂变成百家鸣。

(3)单一知识型变成知识、能力、情感型。

(4)唯一答案变为多种答案。(5)整齐划一变为灵活多变。

(6)精英式变为大众化。

(7)死记硬背变为体验感悟。

(8)听说读写深化为演、唱、画、作。

(9)接受式变为探究式。

(10)安分守己变为超市自选。

课堂不看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是看学生学得是否生动、主动,看学生是否有学习的欲望和内驱力。二.崔其升校长的改革实践和策略

客观地评价,校长自身形成系统的办学理念固然是可贵的,但最难能可贵的是如何将这些理念持之以恒、十分有效的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的行动方略。

97年4月,崔其升被调入濒临撤并的杜郎口中学担任校长时的杜郎口中学,是一所偏僻闭塞的农村中学,设备简陋,师资力量薄弱。初中三年级一个曾经有60名学生的班,中考前只剩下了11名学生;初中3个年级每班有一半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厌学思想严重,辍学现象时有发生。

面对如此严峻的现状,崔校长找到了学生辍学率高、学校升学率低的根本原因:一是孩子们得不到老师的赏识,没有学习热情;二是

老师的满堂灌让孩子们倍感乏味,缺乏学习兴趣。

崔校长清醒地认识到: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唯有搞课堂改革。于是,1998年暑假之后,杜郎口中学教育教学改革拉开了帷幕。1. 评价上推行新课堂标准。

崔其升校长将好课的评价基点定位于学生的活动,并量化课堂教学指标。一是课堂气氛要热烈、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的课堂学习环境。二是课堂形式要多样,教师要采取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是学生参与人数多、密度大,力争做到人人有份。学校通过比例量化考评成绩,以参与人数除以班级人数的比例高低衡量教师教学成绩的优劣。自99年学校出台第一份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到06年10月五易其稿。日趋完善的课堂评价标准促使教师开始思考一种前所未有的行动——由原来注重教师单独的教转移到关注学生自己的学。

2.课型上构建“三、三、六模式”。

崔其升校长围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实践并提升出了“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3.空间上给学生自由。

杜郎口中学的每一间教室都没有讲台和讲桌,每个教室的课桌椅也不再是传统的插秧式排放,而是变为以小组为单位的对桌而坐,每个班级分为六—八个学习小组。取消讲台,搬走讲桌,从形式上看,是老师没有了专门说教的场所;可从内容上看,这是质的飞跃,是教师教学理念的根本转变。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变成了学生中的首席,他们不再是真理的垄断者、是非的仲裁者,更不是一锤定音的“最高指示者”,他们和学生站在一起,和学生平等对话,和学生心灵相约,使每个学生都具有安全感,有利于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室前、后以及北面的墙壁全是黑板,教室外的走廊上每班还有一块教学白板。黑板历来是老师挥洒汗水、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杜郎口,黑板却成为学生施展才华、展示自我、合作交流的阳光地带。每个教室的黑板划分为24个小板块,每个学习小组3—4块,每一块黑板上都工工整整地板书着孩子们即将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汇报的预习成果。在教学过程中,这些黑板发挥了三大作用:一是保证学生当堂完成作业,通过师生的当堂批改,做到了学习的即时反馈,知识的及时强化和巩固;二是起到了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的作用,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三是给学生提供了练字的机会。都说: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得牢,做过的学得好。4.时间上让学生支配。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仅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

崔其升校长把这种特色叫做“10+35”(教师讲解少于10分钟,学生活动大于35分钟),或者“0+45”(教师基本不讲)。课堂上,看不见老师的身影,听不见老师的讲课,听得见的似乎都是孩子们的发言,不管走进哪一个教室,看到的都是孩子们手执教鞭,站在自己的小黑板前落落大方地进行讲解。课堂上老师发言的次数很少,他们往往是在学生交流的空隙,从学生堆里站出来说几句话,有时是对学生刚才的展示和汇报进行点拨或指导,有时是抛出一个问题引出下一个环节。很多时候,老师的话音未落,学生们就已经等不及了,有的冲上黑板奋笔疾书,有的三三两两自由讨论,有的干脆到外面的走廊上去写了。学生按学习小组三五成群地坐在一起,或讨论交流,或沉思默想,或成为小老师上台演绎,或作为观众质疑问难。学生已经完全成为学习的主人,“我的课堂我做主”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课堂上没有讲小话、做小动作、开小差、打瞌睡的现象,学生自己学习,自己讨论,自己讲解,自己质疑答疑,自己展示,自己欣赏。如此高的自主性和投入度,加之整个课堂在教师引领下的高密度、高强度和高流畅性,使人毫不怀疑课堂教学的高效率。这就是杜郎口的课堂,全新的、动态的、灵性的课堂。在这里,一个个淳朴、天真、鲜活的生命,在学海舞台上“被人”唤醒,又唤醒了“自我”,他们的生命潜能得到了尽情释放,他们面对无数的参观者,“镇定自若”、“侃侃而谈”、“激情四射”。在这里,教师快乐着,学生快乐着,改变了以往几十年来学生厌学、辍学的被动局面,创造了“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效果好起来了”的奇迹。

5.机制上催教师奋进。

推行改革,关键在教师。崔其升校长构建强有力的机制强势推进教师培训。

上好“三课”课堂过关。行政领导和骨干教师带头上示范课、全体教师上过关课、个别教师上跟踪课,把全校教师一步一步向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上逼近;同时,实行“一谈二警三停”的措施:第一次课堂不达标者,崔其升校长先与其个别谈话,指出问题所在,点明改进方向。第二次再不达标者,要在学科组会上予以警告。如果第三次还不达标,就让该教师停课一周到两周,专门听优秀老师的课,研读教改理论,学习组织发动学生的方法,由业务主任作专题辅导等。

开设业务**。每个周六下午,全体老师要一一登台演讲,结合自己的工作,谈经验、谈教训、谈措施、谈方法,从2002年开始到现在,业务**已经组织了70多个专题,发言稿堆积起来足足有两米多高了。业务**的内容由以往的自由发言逐步发展到今天的主题探究,形式由以往的全校互动演变为现在的学科组分享,使研究的内容更加深入,更具实效。

构建反思机制。崔其升校长06年提出了“反思三年成名师”的思路,奉行“入木三分找差距,精益求精谋发展”的反思评价思想,全面实施“一二三年四五”的反思工程。一:每位老师每天写一则拓展日记,记录教学得失、教学设想;每周每位老师写一篇反思;二:每天两次反馈会;每周写两则育人笔记;三:每周每个学科组上3节课——研究课、创新课、达标课,每个老师每周听3节课;四:每天班主任对学生作四次反馈小结;五:每周班主任对学科老师做五次评

价。同时,学校还坚持一个月对教师的职级进行一次评定。职级分为四个等级:课改专家、创新能手、探索明星、课堂新秀。这四个等级是动态的,谁优秀,谁就晋级;谁不优秀,谁就降级。每个月的评定结果出来,没有老师向学校领导去要级别,只会请领导和考评组的成员给自己提合理化建议。在办公楼一楼的大厅里,有一块巡课反馈白板,每天学校有2个值日校长(由年级主任和学科主任中选出)、3位值日年级主任(由班主任中选出)、每个年级有2个值日班主任(由科任老师中选出)对全校20个班级每一节课的课堂情况及时进行反馈,有的是反馈老师的教,有的是评价学生的学。这种“小周期,快反馈”的检查机制,既能迅速发现问题,又能使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每次听课后,学校都会对讲课老师打分(分数与奖金挂钩),并进行简评、反馈。有老师说:我不在乎得分的高低,能给我指出缺点,替我找到需要改正的地方,我就觉得自己收获很大。还有老师说,这一学期我得了多少奖励我不在乎,可我在乎自己在本学科、本年级的位置,这是我人生价值的写照,这是我的尊严。

不过,我想表达的是尽管老师们对自身教学微观层面的反思是很充分的,但是,我似乎没有看见学校主要领导在宏观层面对学校管理或者发展方面的反思,这似乎有些薄弱。我也认为,这种学科教学模式还是在“考分考分学生的命根”的大环境下催生的,不可避免地倾向于语、数、英、理、化、史、地、生等文化课程,学生对这些课程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理解、掌握、巩固、运用的效果无疑是很好的,但也不可否认晚上与白天学生在这些文化课程知识方面

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成本也是特别多的!这种模式势必削弱学生在课外阅读与艺体等方面的关注程度和时间投入。可以看出该校在音、体、美等学科建设没有摆在与文化课同等的地位。不过这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尤其是这样一所农村学校也是无奈之举无法避免的,而且也许在当前全国知名的氛围中,他们对此不足的认可是有顾虑的,其实我个人认为这种顾虑是不必的。因为任何模式和改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况且校长崔其升的改革已经解决了教育的核心问题,确实已经十分出色了。我想,他们应该还是正视了学校的不足吧,比如已经在充实专职艺体教师,建设场地设施,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等等。不过我还是为学生有否足够的时间从事艺术学习和阅读活动而担忧。

“杜郎口经验”课堂操作方法

课堂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这个阵地应当蕴含多种养分,应当充满七色阳光,应当让各种小鸟自由飞翔,放声歌唱。但是传统的课堂却把小鸟封闭起来,填鸭式教学让一只只小鸟都消化不良,预设的一个个笼子让一只只小鸟折断了翅膀,千篇一律的要求把一只只小鸟都克隆成一个模样。一只只小鸟痛苦地挣扎呼唤。种种疑虑使教师不敢彻底开放课堂,而只是有限度地开放。很多教师的所谓开放还是设笼子,让小鸟按照教师预设的飞行空间和飞行路线进行有限度的飞行,教师一旦发现小鸟超越他(她)预设的飞行空间和路线,使开始干预和控制。这样的课堂,犹如如来佛的手掌,一伸手可以让孙悟空翻几个跟斗,一收手又把孙悟空攥在手心里。如何避免这种现象的一次次复现?老师们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建议可以根据自

己的学科选择读一读P145开始的“杜郎口经验”课堂操作方法,在这一篇中,详细介绍了杜郎口模式在各个学科的应用。

杜郎口中学校园文化

书的最后介绍了杜郎口中学校园文化,如有关杜郎口中学的著作书目表、校园标语展示、教室标语展示、杜郎口中学教师名言选辑等。如:

“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手脚的做法,遵循现代教育以人文本的理念,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的空间,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把生命感和价值观唤醒。”我们不能不佩服杜郎口人的教育大智慧。这不正是钱老要求我们现在的国民教育所应该做的吗?深邃的教育思想在这里发出耀眼的光芒。

“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表现欲,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巨大发展潜能的个体,是教育活动的积极主动的参与者。”

“课堂是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教室是学生自由求知的殿堂,让学生的情操得以陶冶,情感得以迸发,灵魂得以净化,个性得以张扬。让学生的生命在教改的阳光下快乐求知,幸福成长。”大家说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还有没有比这更令学生向往的课堂?

我想认真学习杜郎口中学教育思想,教育的“生命主体”“人文情怀”“校本教研”“三维目标”不会再只停留在口头上,教育必将迎来新课改的春天,教育新课改必将激起生命的浪花,直至成为涌动的浪潮。

本书卷中蕴含教改智慧,笔下深含育人情怀,建议老师们细读这本书,感受其中的教改新浪潮!

篇3:读《崔其升与杜郎口经验》心得

我明白了杜郎口的成功经验,就是把握真谛,让教育返璞归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承认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就是引导学生将学习内化为自身需求,在主动参与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实现自身的价值。

在以往的教室里,一般来说,学习好的同学会被安排到前排,学习差的往往会被安排到无人关注的角落,但在杜郎口模式中,课桌却如一个个小方阵,六张或八张小课桌一拼凑,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人员搭配也是优、中、差结合。预习新课时,小组成员一起研究分析学习目标和重点内容,需要展示时,小组会选出各自的代表向全班同学讲解问题的答案和解题的思路。课堂重组,对部分教师心中传统的师道尊严带来了冲击,教师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融入到学生中去,起到引领的作用。这样的座位安排,有利于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帮助学生相互沟通,很好地培养学生之间交流合作的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杜郎口中学让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自学提纲进行自学,并且把自学提纲的内容及时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自己教自己,学生登上讲台讲自己的自学所得,互相交流,努力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让给学生的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这确实是聪明之举、科学之道,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亲身的体验与领悟要比教师讲授来得深刻,更易于理解。

我们有许多老师喜欢把知识揉烂了、掰碎了喂给学生,实际效果却不然。所以我们要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有时候培养能力比教给知识更重要。

杜郎口中学以人为本的做法令人称道,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尝试着把杜郎口中学的一些好的做法运用到课堂中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借鉴杜郎口中学的育人理念,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

当然读这本书的时候对我触动很大的还有校长崔其升本人,当读到“当年他毕业,还不到20岁,分配到镇小学教学,没黑没白地干了一年,愣是把成绩弄到了全县统考的第一名”这句的时候,我感觉非常震惊。毕竟一个年轻教师能把成绩带成学校第一已经很不错了,全县统考第一是多么难啊,我非常佩服崔校长的毅力。

崔校长的艰辛和磨难,喜悦和期望,委屈和无奈,汗水和泪水,坚守和抗争,都纷扬为生命的一道风景,伴随杜郎口中学的成长,一起镶嵌进他铮整鸣响的风骨里,他的果断,他的坚持,他的执着的精神是我该好好学习的。他把自己泡在教师的课堂上,为每位教师指导,帮助教师成长提高。

篇4:崔其升与杜郎口经验读后感

白洋

零距离聆听崔其升报告直观性认识杜郎口课改

崔校长满含深情地回忆了十四年之前就任杜郎口中学校长时的重重困难、层层阻力。

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不服输的崔校长越发坚定了学校改革的决心,就像当年的陈胜、吴广起义那样,学校反正无路可走,毋宁改革,置之死地而后生。

崔校长性格要强,责任心强烈。“得第一是本分,得第二就有愧”。做人比做事重要。坚持以工作论人,“看工作,看表现,看贡献”,教师的评优晋级,把工作成绩摆到桌面上来,自我比较,众人评论。“教是为了不教”,同理,“管是为了不管”。杜郎口正在走向一种没有制度的理想的管理状态。

此外,崔校长还列举了一系列的实例,来说明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

学生人人有自尊、有面子,教育的规律就是让学生人人有尊严。杜郎口最近几年的改革就是探讨了“如何满足学生在课堂上被尊重的需要”以及“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主角、主人”这两个重点课题。

课堂评价的底线应该是,后进生在这堂课中干了什么,发言了没有,后进生的表演、表现、表达得怎么样。如果后进生没有站起来,只是当听众,这样的课堂就给他判零分。

在小组活动时,后进生必须有话说,把发言的机会让给后面的同学,给后进生“我是小老师,大家是听众”的自我满足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后进生只要去说,就会有思考,就会分析得有道理。

“人人参与,个个展示”,一个也不能少地参与是杜郎口课堂的特色,近几年学校升学率达100%,这符合“木桶理论”的规律。

从最末一个学生抓起,后进生的参与,不会影响优秀生的培养。在探究讨论的过程中,优秀生与后进生互相启迪,互相竞争,你有思路而我还有更好的办法。学生在课堂中的攀比心态,能够得到充分的激发,能够自然形成“不甘人后”“争问抢答”“互相表现”这样的课堂氛围。

现在,他们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脱稿来讲解(拿着书本、笔记登台讲解就算违规),“打好腹稿,两手空空”,得体地运用肢体语言来辅助表达,也是他们的一种课堂标准。

崔校长提出“课堂不看教师讲得有多精彩,而要看学生学得是否主动、生动”的评价标准。学生的课堂学习“一要发动,二要调动”,杜郎口中学就是借此发展的。课堂能够把学生发动起来,敢说敢辩,敢于追问,敢于超越,学生才会有灵感火花的迸发。学生相互启迪的思考是无限的。而我们的课堂上往往学生的发言还未结束,就被制止

住了,因为其他人已经领悟知道了。

“参与者永远比旁观者投入”。崔校长结合自己当年培训小学教师的经历,结合开会听报告要提问听众问题的体验,结合学生课堂请教听课教师的事例,得出了“出人头面的参与角色”与“当观众听众的角色”是不一样的认识,用生动的事例说明了让学生课堂参与的重要意义。

“课堂上学生学习,是自己的事情”。热爱学习,不是教育出来的事情,不是依靠改变家庭贫困现状这些思想教育所能奏效的。在一次课堂讲解中,在一次小发明小发现中,教师一二句的点评,听课者情不自禁伸出大拇指的举动,这些细节举动往往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不少学生厌学,把上学当做一种不愿干又不得不干的“应酬”活动。究其原因,是教育者的赏识教育做得不到位,学生没有唤起被尊敬的情绪,学生的内驱力、动力没有被教师唤醒。课堂上,学生没有展示自己风采的亮相活动,也就难以把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什么?崔校长归纳为 “表现欲,成就感,认同心” 九个字。

崔校长强调课堂教学并不是多么深奥繁琐的事情,其本质就在于唤醒学生的自尊。课堂是心灵之约。课堂贵在一个“情”字,重在以情激情,以情打动人心。

上一篇:五河县太极拳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下一篇:精神科护士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