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茶叶深加工产业报告

2024-05-01

市茶叶深加工产业报告(共6篇)

篇1:市茶叶深加工产业报告

“作为育茶人,我们要像茶一样,把苦涩埋藏于心底,而散发出来的都是清香”,在为期一周的实习过程中,中山陵茶厂的的这句话一直萦绕在耳边,这样的精神是我参与这次实最大收获。

本周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业课实习,主要在南京中山陵茶场参观并体验了雨花名茶的加工制作过程;然后是句容的高庙茶场和张庙茶场;最后在本校进行了红茶的制作。现在将实习收获总结如下:

一、南京中山陵茶场实习

南京雨花茶鲜叶原料特殊,多是50~70s种植的由种子直播的有性系树种,而且多为林下茶,遮阴度也比较高。

(一)关于林下茶

1、特点

①由于树冠遮挡,上方密蔽,因而春茶所受霜冻害较少,萌发也较早

②叶子的酚类物质含量较高,尤其是简单儿茶素

③由于光合作用少,嫩叶不够壮实,较易形成对夹叶

④因为茶树多为自然生长,树冠较小,所以产量会较低

2、林下茶与漏光茶的区别

①林下茶叶大且厚,茶芽细小,树形矮小,树茎较细,高矮各不相同;漏光茶反之

②林下茶的遮阴树常会形成深层落叶,滋养土壤,因而土壤肥力较一般漏光茶园大

3、遮阴树种的选择

①忌有异味树种,因为茶叶吸附力强,散发异味的树种会影响茶树香气

②忌病虫害树种,会影响茶树正常生长

③因为茶树属于浅根系树种,遮阴树种一般选择深根系者,以防与茶树争夺土壤养分

自然生长的林下茶树种,不经人工修剪,萌发较早,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易于抢先占领市场;又因为产量较少,而易于提高产品价值。但是,产量少,规模小,自然影响规模效益;自然生长的播种茶园更难落实机械化生产。

(二)加工工艺特点

主要包括精采茶叶、轻度萎凋、适度揉捻和整形干燥四个流程。

1、手工加工工艺

①雨花茶的加工工艺以机械杀青和手工揉捻相结合为主要特点,其中手工揉捻显得更重要

②在整形干燥过程中,手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主要以抓条为主,抓、搓、理相结合,抓条即是将茶叶顺着锅壁沿着一条直线将茶叶来回抓推,并使茶叶从虎口漏出,始终保持叶子在手心里,以利于理条。

2、机械加工工艺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比较注重摊凉过程,基本上是本着次多、时长、轻柔的原则:即多次摊凉,每次时间尽可能长久,摊凉过程中动作轻柔,不损坏茶叶。

(三)茶场的机械及其布局(单位:㎝)

萎凋槽

揉捻机_______滚筒杀青机锅炉房

|180|

微波杀青机__511____整形床_511__炒锅

|218|189|138

整形机__178_____烘干机炒锅

1、滚筒杀青机以木炭和煤为燃料

2、整形机的外形为:315x111x110

3、整形床为:295x100x8

1在中山陵茶厂的实习只有一天时间,但是收获是最丰富的,不论是他那“博爱、诚信、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还是他那古色古香的茶馆氛围,抑或是是他规模小巧但不失严谨的加工流程都引人深思。在实习过程中我请求了“技术活宝们”许多问题,但是得到的答案却出奇的一致:经验。古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须躬行”,这也是我在中山陵茶厂的另一收获。

二、高庙茶场实习

实习当天,高庙茶场采摘收购的鲜叶大多为大毫种,芽头肥壮油绿,主要用来加工长炒青。

(一)加工工艺特点

1、高庙茶场规模相对较大,有专门的萎凋室并且配置齐全。鲜叶主要就是在萎凋室进行萎凋,派遣专人看管。

2、与中山陵茶场的整形稍有不同,高庙茶场全程实行机械化。有趣的是在整过程中,每个整形机后面都配有一个小型的风扇进行吹风,用以吹散潮气防止叶子发生黄变。

3、与中山陵茶场的慢节奏生产方式相比较,高庙茶场的机械化生产,节奏明显快了很多。高庙茶场的烘干投叶量相对也较多。

(二)高庙茶场的机械及其布局

高庙茶场除了采摘鲜叶之外,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加工,规模也相对较大,但是与张庙茶场的机械布局相比较显得不是那么“高明”,也许是因为机械配置不是那么完整和先进。

高庙茶场的机械多是来自浙江衢州上洋机械有限公司的,型号多样。

厂房一:(单位:㎝)2700x1000

萎凋架

1020

萎凋槽___________风扇萎凋槽规格:1110x90x86

|56|300

萎凋槽风扇

||300

萎凋槽蒸汽杀青机

||157

萎凋槽门热风联合炉

厂房二:1035x283

5烘焙机_125_烘焙机烘焙机_300_振动理条机_100振动理条机x7_名茶杀青机

六角辉干机_300_阶梯式剪梗机壁橱门

厂房三:

1区:2606x1140

萎凋槽_76_萎凋槽x4_325_更衣室

2区:2606x1160

主要用于摊凉和验收鲜叶

3区:2606x1195

|240

墙_120__|

杀青机

|480

杀青机

|240

四区:2606x900

墙揉捻机揉捻机x6

墙揉捻机揉捻机x4

五区:2606x1210

炒干机_150_炒干机x2自动茶叶烘干机_900_自动茶叶烘干机

三、张庙茶场实习

张庙茶场是个风景如画的地方,茶场面积近千亩,融旅游、休闲和加工于一体,也代表了未来茶厂的发展方向。张庙茶场实习当天因为时间缘故主要观看了茶厂的机械设备而没有参与制茶过程。张庙茶场的机械设备很先进,他组合式的机械布局更是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高庙茶场的机械布局空间很是相似,但是采用相同机械组合式布局节省了大量的空间和劳动力,不能不说是个创举。

张庙茶场的机械和高庙茶场一样多来源于浙江上洋机械有限公司,但是相比较而言,张庙茶场的机械更先进一些。

四、红茶制作

在本校进行的红茶制作实习,让我获益匪浅。主要是条形红茶。

(一)鲜叶原料

主要以1芽2、3为主

(二)萎凋

1、目的:

①即是鲜叶经过一段时间失水,以使硬脆的梗叶萎凋成萎蔫状。经过萎凋,可蒸发水分,使叶片柔软,韧性增强,便于揉捻。

②使青草味慢慢消失,产生清香味。

③防止揉捻过程中茶汁流失。

2、适度标准:为含水量约为58%~60%,叶面失去光泽,叶张柔软,手握如棉,梗折不断,叶脉透明,青气减退而略有清午为适度。

3、方法:有自然萎凋和萎凋槽萎凋两种。自然萎凋即将茶叶薄摊在室内或室外阳光不太强处,搁放一定的时间。萎凋槽萎凋是将鲜叶置于通气槽体中,通以热空气,以加速萎凋过程。实习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前者,室内通风自然萎凋一夜。因为通风原因,失水程度不够,有辅以阳光萎凋。

(三)揉捻

1、目的:是使茶叶在揉捻过程中初步成形并提高清香度,同时,由于叶细胞被破坏,便于在酶的作用下进行必要的氧化,利于发酵的顺利进行。实习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先机揉再手工揉的方式。揉捻不充足不易发酵。

2、时间:约为机揉25分钟,每6~8分钟解块松压再加压一次。手工揉制约为40分钟。

(四)、发酵

发酵是红茶制作的独特阶段,经过发酵,叶色由绿变红,形成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点。

1、原理:叶子在揉捻作用下,组织细胞膜结构受到破坏,透性增大,使多酚类物质与氧化酶充分接触,在酶促作用下产生氧化聚合作用,其它化学成分亦相应发生深刻变化,使绿色的茶叶产生红变,形成红茶的色香味品质。

2、影响因素:叶子表面积、室内温度、湿度

3、发酵适度,嫩叶色泽红匀,老叶红里泛青,青草气消失,具有熟果香。

(五)、干燥

1、目的:①利用高温迅速钝化酶的活性,停止发酵;

②蒸发水分,缩小体积,固定外形,保持干度以防霉变;

③散发大部分低沸点青草气味,激化并保留高沸点芳香物质,获得红茶特有的甜香。

2、时间约为50分钟

实习生活随着这篇报告的上交而结束,但是大家在这次实习活动的所获所思却成了一生的财富积累。

篇2:市茶叶深加工产业报告

本周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业课实习,主要在南京中山陵茶场参观并体验了雨花名茶的加工制作过程;然后是句容的高庙茶场和张庙茶场;最后在本校进行了红茶的制作。现在将实习收获总结如下:

一、南京中山陵茶场实习

南京雨花茶鲜叶原料特殊,多是50~70s种植的由种子直播的有性系树种,而且多为林下茶,遮阴度也比较高。

(一)关于林下茶

1、特点

①由于树冠遮挡,上方密蔽,因而春茶所受霜冻害较少,萌发也较早

②叶子的酚类物质含量较高,尤其是简单儿茶素

③由于光合作用少,嫩叶不够壮实,较易形成对夹叶

④因为茶树多为自然生长,树冠较小,所以产量会较低

2、林下茶与漏光茶的区别

①林下茶叶大且厚,茶芽细小,树形矮小,树茎较细,高矮各不相同;漏光茶反之

②林下茶的遮阴树常会形成深层落叶,滋养土壤,因而土壤肥力较一般漏光茶园大

3、遮阴树种的选择

①忌有异味树种,因为茶叶吸附力强,散发异味的树种会影响茶树香气

②忌病虫害树种,会影响茶树正常生长

③因为茶树属于浅根系树种,遮阴树种一般选择深根系者,以防与茶树争夺土壤养分

自然生长的林下茶树种,不经人工修剪,萌发较早,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易于抢先占领市场;又因为产量较少,而易于提高产品价值。但是,产量少,规模小,自然影响规模效益;自然生长的播种茶园更难落实机械化生产。

(二)加工工艺特点

主要包括精采茶叶、轻度萎凋、适度揉捻和整形干燥四个流程。

1、手工加工工艺

①雨花茶的加工工艺以机械杀青和手工揉捻相结合为主要特点,其中手工揉捻显得更重要

②在整形干燥过程中,手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主要以抓条为主,抓、搓、理相结合,抓条即是将茶叶顺着锅壁沿着一条直线将茶叶来回抓推,并使茶叶从虎口漏出,始终保持叶子在手心里,以利于理条。

2、机械加工工艺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比较注重摊凉过程,基本上是本着次多、时长、轻柔的原则:即多次摊凉,每次时间尽可能长久,摊凉过程中动作轻柔,不损坏茶叶。

(三)茶场的机械及其布局(单位:㎝)

萎凋槽

揉捻机_______滚筒杀青机锅炉房

|180|

微波杀青机__511____整形床_511__炒锅

|218|189|138

整形机__178_____烘干机炒锅

1、滚筒杀青机以木炭和煤为燃料

2、整形机的外形为:315x111x110

3、整形床为:295x100x81

在中山陵茶厂的实习只有一天时间,但是收获是最丰富的,不论是他那“博爱、诚信、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还是他那古色古香的`茶馆氛围,抑或是是他规模小巧但不失严谨的加工流程都引人深思。在实习过程中我请求了“技术活宝们”许多问题,但是得到的答案却出奇的一致:经验。古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须躬行”,这也是我在中山陵茶厂的另一收获。

二、高庙茶场实习

实习当天,高庙茶场采摘收购的鲜叶大多为大毫种,芽头肥壮油绿,主要用来加工长炒青。

(一)加工工艺特点

1、高庙茶场规模相对较大,有专门的萎凋室并且配置齐全。鲜叶主要就是在萎凋室进行萎凋,派遣专人看管。

2、与中山陵茶场的整形稍有不同,高庙茶场全程实行机械化。有趣的是在整过程中,每个整形机后面都配有一个小型的风扇进行吹风,用以吹散潮气防止叶子发生黄变。

3、与中山陵茶场的慢节奏生产方式相比较,高庙茶场的机械化生产,节奏明显快了很多。高庙茶场的烘干投叶量相对也较多。

(二)高庙茶场的机械及其布局

高庙茶场除了采摘鲜叶之外,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加工,规模也相对较大,但是与张庙茶场的机械布局相比较显得不是那么“高明”,也许是因为机械配置不是那么完整和先进。

高庙茶场的机械多是来自浙江衢州上洋机械有限公司的,型号多样。

厂房一:(单位:㎝)2700x1000

萎凋架

1020

萎凋槽___________风扇萎凋槽规格:1110x90x86

篇3:市茶叶深加工产业报告

1 襄阳市茶叶产业化发展现状

襄阳地处鄂西北, 是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的重要基地。襄阳市为全国高香型绿茶典型产区, 目前全市在南漳、保康、谷城建设1.27万hm2优质茶叶基地, 拥有茶园2.264万hm2, 年产茶叶近8000t, 年产值近5亿元;已建成规模以上茶叶专业市场3个, 茶叶公司8家, 茶场500余家, 茶叶专营店、茶楼200余家;并拥有玉皇剑、荆山锦、汉家刘氏等一批名优茶;茶园常年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已形成以南漳、保康、谷城三县茶叶基地为主体的茶叶产业。

2 襄阳市茶叶产业化发展的SWOT分析

2.1 优势

2.1.1 自然资源丰富。

襄阳市地处湖北省北部, 居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的中游, 冬寒夏暑, 冬干夏雨, 雨热同期, 四季分明。襄阳市热量资源不仅丰富, 而且具有较为明显的过渡性, 可以说兼备了南北气候的特点。襄阳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雨热同季, 光照与雨量充足, 适宜茶树的生长。同时,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酸碱度适宜;加之襄阳地处国内名优绿茶生产的黄金纬度线, 茶树休眠期长, 光照强度适中, 茶树营养物质积累高, 造就了襄阳茶“香高味醇”的卓越品质。

2.1.2 龙头企业迅速发展。

汉家刘氏茶叶有限公司、保康荆山锦有机茶有限公司和湖北玉皇剑茶叶有限公司等企业, 均是重点茶叶龙头企业, 其生产的“汉家刘氏茶”、“荆山锦有机茶”和“玉皇剑茶”为襄阳市茶叶的三大品牌。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 龙头企业的带动, 襄阳茶行业整体有了极大提高, 以“地方名茶”为基础, 部分龙头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手段, 逐步形成“名牌名茶”。

2.1.3 区位优势明显。

襄阳市是湖北省茶叶流通的重要集散地和重点消费区, 这里航空、高速公路交通系统齐全, 更是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 是南茶北上的主要通道之一。发展襄阳市茶叶产业, 可以充分利用襄阳茶叶窗口的良好形象, 提升襄阳在茶叶流通市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1.4 产业基础良好。

襄阳市茶产业在湖北省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具备形成知名品牌、组建区域特色农产品产业体系的基础。农业部在2007年发布的特色农产品区域规划中, 将南漳、保康、谷城3个县列入绿茶优势区域, 2009年又将保康、谷城2个县列入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的118个重点县 (市) 行列中。茶产业是山区致富和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途径和优势产业。

南漳县是中国江北、鄂西北茶区的古老产茶大县, 充分发挥茶叶产业优势, 发挥茶叶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保康茶以“高香优质”闻名, 其有机茶品种有炒青、毛尖、银剑、松针、菊花等, 品质优雅, 有形有色, 并连续获得国际大奖。目前, 保康茶叶已出口至德国、意大利和东南亚各国。2009年, 谷城被国家农业部《中国重点产茶县区域规划》 (2009~2015) 明确为长江中上游特色和出口绿茶基地县, 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确定为100个产茶大县之一, 排序全国第26位。湖北省有6家企业进入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 谷城县汉家刘氏茶叶公司位居其一。

2.2 劣势

2.2.1 茶园单产低, 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

襄阳全市茶叶单产普遍较低, 普遍出现茶园茶树未经系统修剪, 肥水管理不到位。茶园生产效率低, 只有少数茶场拥有少量的采茶机, 茶园常规管理基本上全靠手工劳作。全市基础好的高产茶园比重小。同时, 种植、加工、经营、管理的分散同样造成了茶园产量低、成本高、质量不稳定;加工分散造成规模小、资金实力弱;经营分散使得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2.2.2 加工工艺落后, 质量控制不足。

目前, 省内外一些大型茶叶生产企业都已经进入品种良种化、加工现代化和运营连锁化阶段。襄阳现有茶厂加工能力和水平普遍较低, 优茶生产机械种类单一, 普及率也低。全市茶叶精制企业少, 目前外销绿茶主要通过省内外大公司销售。全市茶叶生产没有加工标准, 厂与厂之间、同一茶厂不同时间生产的茶叶千差万别, 产品质量无法控制。茶叶产业体制不完善, 茶叶科技普及率较低, 难以充分发挥茶资源效益。茶叶加工水平较低, 缺乏深化加工, 难以提高茶叶加工附加值效益。

2.2.3 品牌竞争力低。

和中国茶产业一样, 目前襄阳茶品, 还处于前品牌时代, 还是仅仅用口味来决定茶的价值。虽然襄阳市已经有一批在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优秀企业和品牌, 但是却没有在国际上享有名气的名牌产品。“品牌”成为襄阳茶产业的薄弱环节, 襄阳茶叶进入了“有种类、有名茶、无名牌”的瓶颈时期。

2.3 机遇

2.3.1 政府支持“襄阳高香茶”品牌创建。

为了打造襄阳茶叶品牌, 2009年3月6日, 襄阳市农业局、襄阳市农科院、襄阳市茶叶协会联合在保康召开了全市茶叶品牌建设工作会, 引导襄阳市茶叶品牌做大做强。2010年5月18日, 由襄阳市农业委员会主办, 襄阳市农科院、襄阳市广播电视台、襄阳市茶叶协会承办的襄阳市首届“五大”高香绿茶鉴评与发布大会, 经过省内知名茶叶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严格、公正、科学的评审, 推选出了襄阳市首届“五大”高香绿茶和“十佳”名优茶。未来三年时间里, 襄阳市政府将每年拿出200万元, 全力打造“襄阳高香茶”品牌, 力争将其打造成全省“旅游名茶”第一和全国茶叶知名品牌。目前, 襄阳市已经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襄阳高香茶”原产地证明商标, 国家工商总局已受理, 尽管获批尚需时日, 但全面品牌推介工作已经开始。襄阳市政府的重视, 涉茶部门的大力支持, 发展茶产业优惠政策的推出, 为加快襄阳茶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3.2 绿茶需求量增加。

目前全球茶叶消费的四分之三是红茶, 而襄阳茶叶则以绿茶为主。由于全球气候变暖, 世界红茶产量急剧下降, 绿茶的需求相应上升。另外, 绿茶被认为是绿色饮品, 欧美一些国家的消费者越来越青睐绿茶, 给襄阳发展茶叶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近年来襄阳市生产的有机茶率先打破欧美的绿色壁垒, 进入欧美市场, 开辟了国际绿茶高端市场, 具备一定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

2.3.3 茶保健作用的推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 茶叶的消费需求也逐渐向保健方向发展。现代医学证明饮茶有助于提神益智、保护牙齿、滋补营养、减肥健身、解毒利尿、降胆固醇等功效。襄阳市茶叶种类多, 具有不同的品味和功效, 饮用者可以自行选择合适的茶类饮品。茶健康与茶文化已经在国际消费者心中扎根, 消费群体基本形成, 茶消费不断上升。

2.4 威胁

2.4.1 国际市场冲击较大。

世界茶饮品的第一品牌被公认为立顿, 中国作为茶叶的发源地, 却没有在国际上叫得响的茶品牌。立顿进入中国后, 在为中国茶业发展提供机遇的同时, 也带了巨大的威胁。目前, 立顿茶叶已经抢占了近80%的市场份额。立顿公司通过在中国收购茶叶然后进行拼装包装后销售, 极大地抢占了中国茶叶的自然资源, 通过加工赚取行业最高的利润。同时, 立顿加工技术先进, 研发队伍强大, 中国中小茶企难以与之抗衡。

2.4.2 欧美等国的技术性壁垒。

美国是襄阳茶叶出口的一大市场, 也是绿茶、乌龙茶的主销市场。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 美国对我国输入的茶叶设置了苛刻的农残技术壁垒, 政府大幅度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 出口美国的茶叶受到重创, 出口量大幅下滑, 严重影响了襄阳市茶叶对美国的出口额。

欧盟是襄阳茶叶出口的另一主要地区, 从2001年7月1日起, 欧盟对进口茶叶实行了新的最高残留限制标准共134种, 2003年增加至193种。2005年8月1日, 欧盟再度决定将硫丹在茶叶中的残留限量从30mg/kg调整为0.01mg/kg, 这一新标准相当于把检测指标严格了3000倍, 除了少量有机茶以外, 中国大部分出口到欧盟的茶叶硫丹残留量都无法达到欧盟的新标准。

3 襄阳市茶叶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3.1 扩大茶园规模, 整合资金资源

茶叶产业规划要结合各地实际, 合理调整茶叶生产布局, 适度向保康、谷城、南漳等3个茶叶主产县优势区集中, 茶叶生产重点县要向生产条件好的乡、村集中, 形成若干个茶叶专业乡、专业村。采用企业、农民投入为主, 政府投入为辅的办法, 建立健全财政资金、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工商资本、农户自筹的茶产业发展机制。

3.2 优选茶叶品种, 确保产品品质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和“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原则, 把茶叶品种选定作为茶叶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采取课题公开招标或组织人员调研的方式, 结合多年来茶叶生产的实践经验和市场需求, 遴选出主栽品种, 重点给予扶持。

质量是企业产品的生命。要使襄阳市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必须把质量监测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 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 努力提高产品质量, 不断提高茶叶标准化生产水平。茶产品应以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目标, 积极参加质量体系认证, 大力推广有机化生产方式。各县市应积极采取措施, 一方面加强管理, 推动加工环境设备达到认证标准;另一方面, 政府要积极支持和帮助生产企业进行设备更新和环境改造, 提供信贷支持, 构建现代茶叶加工体系。

3.3 改良栽植技术, 实现科技创新

学习外地经验, 重点推广高产早熟密植栽植方式。同时要结合茶园不同立地条件, 制定出能覆盖大部分茶区的茶叶栽培技术要点或技术规范, 指导茶农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大力推广优良无性系品种, 扩大无性系茶园面积, 不断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

茶叶生产科技创新是茶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要加快襄阳市茶产业科技创新的步伐, 加大现代适用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力度, 引进推广新品种, 提高良种化水平;大力推广有机化栽培技术, 提高茶叶种植的科技含量;加快茶叶加工工艺创新,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产品质量;培育茶叶科技创新人才, 扩大技术队伍。

3.4 发挥区位优势, 大力延伸产业链

襄阳市是湖北省茶叶流通的重要集散地, 塑造襄阳茶叶窗口良好形象, 抓好茶叶流通市场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要进一步提升现有批发市场基础条件, 提高市场聚集和辐射功能, 使全省乃至全国的主要名茶、精品茶在襄阳都有销售;在市内重要旅游点设立优质绿茶专营点, 向省内外游客推荐、宣传、销售我市的名优绿茶, 提高我市高品质绿茶的知名度。

发展襄阳茶叶贸易, 还应充分挖掘襄阳茶文化资源, 结合襄阳的旅游经济, 吸引游客来襄阳。忆三国往事, 品襄阳茶道。要努力把襄阳名茶打造为襄阳游客馈赠亲友的代表纪念品, 成为襄阳市的城市名片;同时, 鼓励茶叶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联合协作, 加快新品种的研发, 拓展茶叶功能, 提升茶叶附加值, 实现襄阳茶叶的多方增值, 推动襄阳茶叶产业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3.5 培植龙头企业, 推进品牌创建

积极培育和发展茶叶龙头企业, 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 鼓励茶叶企业通过改制、联合、兼并、重组等多种形式, 整合现有资源, 实现低成本扩张, 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带动茶叶产业发展。要以现有茶叶生产基地和茶叶加工龙头企业为依托,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促进茶叶产业做大做强。

襄阳茶叶经过多年的发展, 目前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和整合阶段。坚持“品牌共享、受益共赢、产权不变、独立核算”的原则, 走“地理标志商标整合”的模式, 促进中小企业向公共品牌集中, 增强产业联动效应。尽快把现有的20多个茶叶品牌整合为“襄阳高香茶”公共品牌下的3~5个主导品牌, 打造全省旅游名茶第一和全国茶叶知名品牌。

参考文献

[1]张壬午, 生态农业产业化探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4, 12 (1) .

[2]李传友、宗庆波、马毅平, 湖北省“十一五”茶业发展规划与对策[J].中国茶叶, 2005 (6) .

[3]朱继军, 襄阳茶叶产业发展与品牌整合建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9 (7) .

篇4:市茶叶深加工产业报告

【关键词】职校 茶叶生产与加工 地方产业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B-0127-02

茶叶产业是广西昭平县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特色支柱产业,对茶叶产业的技术、人才需求量大。2013年秋,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抓住地方茶叶产业迅猛发展的机遇,顺应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开设了茶叶生产与加工特色专业。基于此,本文以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为例,对职校茶叶生产加工特色专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进行探索。

一、加强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茶叶生产与加工特色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昭平县茶叶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当地职校开办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截至2014年,昭平县共有茶园面积18.26万亩,干茶产量8150吨,产值达9亿元,全县大小茶叶加工厂130多家,10万余人从事茶叶种植、加工、运输、经销等涉茶行业。从现有的茶叶产业规模和发展需要来看,今后乃至相当长的时间内,昭平县都需要有大量茶叶产业技能型人才的持续支持和支撑。据调查,预计未来5年内,昭平县需要茶叶生产、加工和营销的专业人才在6000人左右。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是当地唯一一所职业技术学校,担负地方茶叶产业人员的技术培训的重任,办好茶叶生产与加工特色专业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二)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具备开设茶叶生产与加工特色专业的条件和能力。2014年,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获得了自治区“现代农业”示范专业建设专项资金支持。经过两年多的专业建设,该校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的软、硬件建设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目前,师资方面,该校有种植类专业中级教师5人、“双师型”茶叶加工技术中级教师5人、“双师型”市场营销专业中级教师3人、中(高)级茶艺师5人;基础设施方面,校内有茶叶种植基地25亩、茶叶加工实习实训厂一家、茶叶加工教学实训室两间、茶艺室两间、网络营销实训室两间,各种设备价值100多万元。校外有茶叶生产实习基地1000亩、合作实习实训茶叶加工厂4家。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每年至少可以招收80名茶叶生产与加工特色专业的全日制新生入学就读,开设短期培训班1000人次。

二、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茶叶生产与加工特色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办学条件、办学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茶叶专业课师资多为转型的“双师型”教师,没有高级职称,理论、实践水平不高,需要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校内茶叶种植加工实训教学设备还不完善,实训课开出率还不是很高;课程设置还不太合理,目前茶叶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是茶叶种植技术、茶叶加工技术、茶艺等,与地方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还不是很切合,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可选性不多,专业吸引力不强,造成学生流失,生源不足。

(二)服务地方茶业产业发展的方法、内容不多。目前,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为地方产业发展服务。一是通过招收本地初中毕业生入学,进行全日制的教学,目的是为地方茶叶产业培养新的技术人才,向本地茶叶企业推荐就业。但生源困难,数量有限。二是开展农民技术培训班,向本地茶农传授茶叶生产技术,提供生产技术指导,但开班时间、次数有限,涉及面不广。三是与企业合作,在工人技术培训和学生实习体验方面互通有无,互惠互利,但合作力度不大,合作内容单一。四是与高校合作办学,如与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开展“2+3”的联合办学,向高校输送优秀学生入学深造,为本地培养高级茶叶技术人才。通过上述方式,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在为地方茶叶产业发展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应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如果在内容和方法上能够有更多的创新,那么职业教育对推动地方产业发展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三、提升茶叶生产与加工特色专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能力的途径

(一)加强学校内涵建设,调整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拓宽毕业生就业门路。一是要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通过选送专业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中职师资培训、选派教师驻企业进行生产和管理方面的体验实习,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能力。二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教学实训设备,增加教学的现代化科技含量,提高实习实训课的开出率,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三是要根据人才市场需求,适时调整课程设置,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适应更多就业岗位的茶叶产业技术人才。比如可以自编教材,增开茶叶实体店营销策略、茶叶网络营销策略、茶艺与文秘等课程。四是要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的日常管理,重视技能大赛的引领作用,通过举办技能比赛,提高教学质量,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

(二)走出校门,送教下乡,主动服务。昭平是个茶叶大县,现有10万余人从事茶叶种植、加工、运输、经销等涉茶行业,但多数是中老年人,新生代人数不多。尤其是在农村,中老年人成了茶叶生产的主力军,茶叶产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需求量是很大的。由于生源问题,职校想通过扩大招生来提高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能力,显然不太现实。因此,职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走出校门,主动服务。一是送教下乡,定期派专业课教师下到乡村开办短期的技术培训班,主动承担新型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培训工作。二是组织专业课教师和学生,在当地圩日到乡镇街道摆摊设点,印发茶叶种植、加工技术资料,开展生产技术咨询等服务。三是在茶园的重要管理季节,组织茶叶专业师生到各大茶区的茶园田间地头,实地指导茶农开展茶园管理工作。

(三)广泛参与各级各类茶叶技能大赛,扩大影响,为地方产业发展创造商机。一方面,要积极参加地方政府组织的各类茶叶技能比赛,如一年一度的廣西昭平茶王节。利用大赛机会,宣传和展示职校的教学水平和成果,扩大职校办学的影响力。另一方面,要积极参加职业教育系统举办的职业技能大赛。职业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职校应该抓住一年一度的省级、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时机,积极准备,加强训练,争取参赛机会,力争取得好成绩,利用大赛平台的影响力,扩大地方知名度,为地方茶叶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商机。

(四)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昭平茶叶产业在发展迅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产业上的矛盾。比如春、夏茶产量大与采茶工缺乏的矛盾;茶厂鲜茶收购量大与加工能力不足的矛盾;秋、冬茶产量少与人工过剩的矛盾;茶厂鲜茶收购量少与加工能力过剩的矛盾。这些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职校要加强与茶叶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职校的人才、设备优势和企业资金、资源优势,共同研究开发更高效的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破解茶叶产业上的矛盾。比如,在茶叶产量大,人力不足时,能否推广机械化采茶,加工生产一些对茶芽要求不高的品种,加快采茶和加工速度,减少因人力不足造成的损失;在茶产量低,人力充足时,能否通过生产加工一些技术含量大,附加值高的产品来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通过加强校企合作,破解茶叶产业上的矛盾,是可以达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共同推进昭平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的的。

总之,办好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是昭平县地方茶叶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有条件和能力办好这一特色专业。职校通过发掘潜力,采取多种创新方式和途径,全方位参与,将为当地的茶叶产业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丽霞.关于中职教育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考——以广西梧州市为例[J].广西教育,2014(1B)

[2]罗军武.茶学特色专业建设与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4(8)

[3]李凌.农业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探索和实践[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13)

[4]吴文辉.以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建设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J].学园,2013(26)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一级项目(桂教职成【2014】32号)

【作者简介】欧进泽(1966- ),男,贺州市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教师。

篇5:茶叶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茶叶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以茶树(Camellia sinensis)的新梢芽叶为原料,加工制造不同色、香、味、形的饮用茶叶的工艺过程。又称茶叶制造或制茶。新鲜芽叶(鲜叶)中含有咖啡碱、多酚类、维生素 C等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成分,但不能直接饮用,又不耐贮藏,因此必须及时粗加工(初制)成毛茶,再进行精加工(精制)成精茶。部分精茶再加工成花茶、砖茶或速溶茶。经不同工艺制成的商品茶可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及黑茶、黄茶、白茶等。

初制,即对采摘后鲜叶的粗加工。经初制定型而成毛茶。不同的成品茶类型有不同的初制工艺流程。

绿茶初制 绿茶是不经氧化的茶类,又称不发酵茶。鲜叶经杀青、揉捻和干燥等3个工序制成绿毛茶。

①杀青。即用高温(100~300℃)破坏芽叶中酶的活性,抑制有效成分的变化,使成品茶保留较多的叶绿素、多酚类、维生素 C等。杀青是形成绿茶色绿、香清、味浓等品质特征的决定性工序。

②揉捻。即将杀青后的杀青叶揉捻,使之卷紧成条形,并破坏其部分组织,以利于成品茶冲泡时浸出茶汁,并耐冲泡。揉捻叶的体积缩小,也便于贮运。

③干燥。即将揉捻后的揉捻叶通过炒、烘或晒3种方法除去水分。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另:提供国家发改委甲、乙、丙级工程咨询资质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第一章 茶叶加工项目总论 1.1茶叶加工项目概况

1.1.1茶叶加工项目名称

1.1.2茶叶加工项目建设单位

1.1.3茶叶加工项目拟建设地点

1.1.4茶叶加工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1.5茶叶加工项目性质

1.1.6茶叶加工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1.7茶叶加工项目建设期 1.2茶叶加工项目编制依据和原则 1.2.1茶叶加工项目编辑依据

1.2.2茶叶加工项目编制原则

1.3茶叶加工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4茶叶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

第二章 茶叶加工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2.1茶叶加工项目背景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2.1.1茶叶加工项目产品背景

2.1.2茶叶加工项目提出理由

2.2茶叶加工项目必要性

2.2.1茶叶加工项目是国家战略意义的需要

2.2.2茶叶加工项目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2.2.3茶叶加工项目是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和增加就业的需要

第三章 茶叶加工项目市场分析与预测

3.1产品市场现状

3.3市场形势分析预测

3.4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第四章 茶叶加工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4.1茶叶加工项目建设规模 4.2茶叶加工项目产品方案

4.3茶叶加工项目设计产能及产值预测

第五章 茶叶加工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5.1茶叶加工项目选址

5.1.1茶叶加工项目建设地点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5.1.2茶叶加工项目用地性质及权属

5.1.3土地现状

5.1.4茶叶加工项目选址意见

5.2茶叶加工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5.2.1交通、能源供应条件 5.2.2政策及用工条件

5.2.3施工条件

5.2.4公用设施条件 5.3原材料及燃动力供应

5.3.1原材料 5.3.2燃动力供应

第六章 技术方案、设备方案与工程方案 6.1项目技术方案

6.1.1项目工艺设计原则 6.1.2生产工艺

6.2设备方案

6.2.1主要设备选型的原则 6.2.2主要生产设备 6.2.3设备配置方案 6.2.4设备采购方式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6.3工程方案

6.3.1工程设计原则

6.3.2茶叶加工项目主要建、构筑物工程方案

6.3.3建筑功能布局 6.3.4建筑结构

第七章 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7.1总图布置

7.1.1总平面布置原则

7.1.2总平面布置 7.1.3竖向布置

7.1.4规划用地规模与建设指标 7.2给排水系统

7.2.1给水情况

7.2.2排水情况

7.3供电系统 7.4空调采暖

7.5通风采光系统

7.6总图运输

第八章 资源利用与节能措施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8.1资源利用分析

8.1.1土地资源利用分析 8.1.2水资源利用分析

8.1.3电能源利用分析

8.2能耗指标及分析 8.3节能措施分析

8.3.1土地资源节约措施 8.3.2水资源节约措施

8.3.3电能源节约措施

第九章 生态与环境影响分析

9.1项目自然环境

9.1.1基本概况

9.1.2气候特点

9.1.3矿产资源

9.2社会环境现状

9.2.1行政划区及人口构成 9.2.2经济建设

9.3项目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源分析 9.3.1施工期 9.3.2使用期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9.4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标准 9.4.1国家环保法律法规 9.4.2地方环保法律法规 9.4.3技术规范

9.5环境保护措施

9.5.1施工期污染减缓措施 9.5.2使用期污染减缓措施

9.5.3其它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措施

9.6环境影响结论

第十章 茶叶加工项目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

10.1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10.1.1安全防护 10.1.2劳动保护 10.1.3安全卫生 10.2消防

10.2.1建筑防火设计依据

10.2.2总面积布置与建筑消防设计 10.2.3消防给水及灭火设备 10.2.4消防电气 10.3地震安全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第十一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11.1组织机构

11.1.1组织机构设置因素分析 11.1.2项目组织管理模式

11.1.3组织机构图

11.2人员配置

11.2.1人力资源配置因素分析 11.2.2生产班制 11.2.3劳动定员

表11-1劳动定员一览表

11.2.4职工工资及福利成本分析

表11-2工资及福利估算表 11.3人员来源与培训

第十二章 茶叶加工项目招投标方式及内容

第十三章 茶叶加工项目实施进度方案

13.1茶叶加工项目工程总进度 13.2茶叶加工项目实施进度表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4.1投资估算依据

14.2茶叶加工项目总投资估算

表14-1茶叶加工项目总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14.3建设投资估算

表14-2建设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14.4基础建设投资估算

表14-3基建总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14.5设备投资估算

表14-4设备总投资估算单位:万元

14.6流动资金估算

表14-5计算期内流动资金估算表单位:万元

14.7资金筹措

14.8资产形成第十五章 财务分析

15.1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15.2营业收入、经营税金及附加估算

表15-1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表单位:万元 15.3总成本费用估算

表15-2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单位:万元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15.4利润、利润分配及纳税总额预测

表15-3利润、利润分配及纳税总额估算表单位:万元 15.5现金流量预测

表15-4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 15.6赢利能力分析

15.6.1动态盈利能力分析

16.6.2静态盈利能力分析

15.7盈亏平衡分析

15.8财务评价

表15-5财务指标汇总表

第十六章 茶叶加工项目风险分析 16.1风险影响因素

16.1.1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 16.1.2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16.2风险影响程度及规避措施 16.2.1风险影响程度评价

16.2.2风险规避措施

第十七章 结论与建议 17.1茶叶加工项目结论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17.2茶叶加工项目建议

篇6:市林木加工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海林市林木加工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林木加工业是海林工业的基础,是五大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我市林木资源优势,巩固、壮大、提高林木加工业,是发展海林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为加快我市林木加工业发展,结合生产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依据

(一)林木资源丰富。海林地处长白山系张广才岭东麓,林木资源丰厚,素有“林海雪原”之称,是黑龙江省重要的木材生产加工基地,境内有三大森工林业局、二个两个农场和一个市属地方林业局,林业施业区面积895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71.3,高于全国50多全百分点。活立木蓄积6000多万立方米,占黑龙江省总蓄积量的12.6。林木树种繁多,主要树种有红松、落叶松、樟子松、水曲柳、柞、椴、桦、柳、杨等针阔、乔灌树种,是加工木制品的上好原料,年采伐量40万立方米。海林周边县市也是黑龙江省重要木材产区,150公里半径内共有9个森工局和6个地方林业局,林木资源丰富,年采伐量190万立方米,出材147万立方米,剩余物43万立方米,林木价格优势明显,运费低廉,为在海林发展木制品深加工提供了原料保证。

(二)区位优势突出。海林位于东北亚经济圈大通道中腹,是黑龙江省东南部中心城市牡丹江的卫星城。海林交通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距省会哈尔滨286公里,距国际航空港牡丹江机场仅20公里,301国道、滨绥铁路横贯东西,201国道、图佳铁路纵联南北,铁路贯通全国六大干线,可直达北京、天津、大连等地,公路是黑龙江东出海参崴、南下图门江的途经城市。

(三)产品种类繁多,出口渠道广。海林市现有木材采运及加工企业100余户,其中产品对外出口的企业有20多家。主要木制产品有木制百叶窗、实木家具、地板块、细木工板、集成材、卫生筷子、木制餐盒、铅笔板等,大部分出口韩国、日本、美国、瑞士、瑞典等国家及销往国内南方发达地区。部分企业与国际大企业、大集团建立有稳定的供销关系,其中天削卫生筷、木制餐具在日本市场占有率达到30—40。林木加工企业每年出口额达到1300多万美元,是我市出口创汇的主力军。

(四)技术力量雄厚。海林自建县便开始了林木采伐,并逐步发展了林木精深加工,现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林木加工业成为海林财政收入重要来源。长期生产经营使林木加工生产企业,特别是森工企业培养锻造了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善研发、明市场的经营管理队伍和生产技术队伍,技术人员门类涉及采伐、加工、生产、设计等各环节,为发展林木加工业奠定了人才基础,可根据市场发展和客户需要自主设计、生产形式多样的木制产品。

(五)对俄经贸潜力巨大。海林向东有两个国家一类口岸,距绥芬河铁路和公路口岸175公里,距东宁口岸220公里,是对俄经贸前沿。俄远东木材主产区,木材蓄积量750亿立方米,其中60为过熟林,年可采伐2500万立方米,主要为白松、落叶松、桦、柞、水曲柳等,木质优良,适于发展境外采伐加工和生产高档家具及配件、高密度板、集成材等精深加工。绥芬河、东宁口岸背靠俄罗斯,是我国进口木材的重要集散地,目前年进口木材量达970万立方米。国家投资60亿元,正对绥芬河铁路运输实施提能、提速、换装三大工程,2006年竣工后,将大大提高口岸铁路过货和运输能力。省政府也正在拓宽301国道,变单向道为双向道,2005年竣工,届时公路运输能力也大幅度增强。在海林建立俄罗斯木材精深加工区,发挥我市林木加工原有基础雄厚、技术力量强的优势,实施加工增值,潜力巨大。

二、规划内容

(一)指导思想

以工业立市为先导,以发展为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以企业为主体,以精深加工和实施林木综合利用为方向,以壮大龙头、调整结构、建设大项目为重点,以招商引资、盘活企业、引进大集团为手段,开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林木加工产品,巩固、壮大、提高林木加工业,力争把海林建设成全国重要的进口木材精深加工基地。

(二)工作目标

到2007年,全市林木加工业产值达到7亿元,税收3000万元(含实得补偿金500万元);到2011年,产值达到37.6亿元,税金1.3亿元(含实得补偿金)。

(三)重点工作

依托丰富的林木储备和俄罗斯进口原料,发挥森工企业技术、设备潜力,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对林木进行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开展科技创新,不断调整产品结构,研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推动林木加工业向产业集群化、企业配套化、经营规模化、产品系列化方向发展。

上一篇:员工试用期结束评语下一篇:《人间失格》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