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转股”问题(找法网)

2024-04-27

“债转股”问题(找法网)(通用3篇)

篇1:“债转股”问题(找法网)

债转股问题

一、商业性债转股与政策性债转股。

债是特定人之间请求为特定行为的财产性法律关系。债的内容为债权、债务。债权是请求特定人为特定行为并受领该特定行为的权利。因此,债权债务关系一旦成立,债务人就应依约定或依法律规定履行债务,即依债务之本旨而为给付的,权利人有权受领此项给付。如接受所交付的价金或买卖标的物。而当债的履行期届满后,债权人有权请求债务人为给付,从而实现自己的债权。债务人倘若不为给付,债权人可以依法请求人民法院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或者为损害赔偿,以确保债权的实现。而股权是企业的股东以其对企业的出资额而对企业所享有的权利。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股权包括以下内容。1.股权人是公司的社员,有权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根据自己的出资份额享有表决权,选举或被选举为董事会、监事会成员、查阅股东会会议记录和公司财务会计报告。<2.股权人有权通过监事会对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和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有权取阅有关公司生产经营和盈亏状况的一切资料,了解公司的业务进展和其他有关情况。3.股权人享有依照出资比例分取股利的权利;股权人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出资,且在同等条件下,相互有优先购买权;公司终止后,有依法分得公司剩余财产的权利。

可见,债权与股权有明显的不同。首先,企业债权人和企业的股权人的法律地位不同。企业债权人与企业之间只是债权债务关系;而企业股权人是企业的投资人,是企业的组成成员,享有公司法和企业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其次,在获利和权益顺序上,企业债权优先于企业股权,企业或公司在发放股息之前,应优先偿还债权人本金和利息,企业或公司破产时,也要优先偿还债权本金和利息。再次,企业或公司债权的风险不同于企业或公司股权投资风险,债权人除取得约定或法定利息外,还可于债权届期收回本金,其风险很小。而股权人不能退股,其股利率与企业或公司经营状况好坏有直接的关系。企业或公司经营有盈利,可以分红利,而且盈利越多,分得的红利越多。企业或公司经营不善而破产时,还应以其出资为限对企业或公司债务负责。其投资利益和风险远远大于企业或公司债权人。所谓“债转股”,是企业或公司的债权人将其对企业或公司所享有的债权依法转化成企业或公司的投资,增加企业或公司资本金的法律行为。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债转股”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债转股”是指债权人将其对企业或公司享有的债权通过一定的法律行为化成企业或公司的股权的情形,这是商业性“债转股”。狭义上的“债转股”则是专指为了改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结合国有银行集中处理不良资产的改革,通过金融管理公司等方式,对一部分有市场、有发展前景的产品,由于负债过重而陷入困境的重点国有企业,实行国有银行债权移转给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将债权转化成对重点国有企业股权的“债转股”。狭义上的债转股是政策性的,是国家行政干预下的产物,不同于商业性的债转股。因此,狭义上的“债转股”与广义的债转股虽同称为债转股,但是它又有明显的特点,使之与广义上的债转股区别开来,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需转化的债权仅是国有银行的债权。其他非国有银行的债权,如公司债权、社会团体债权、自然人债权,均不属此范畴。2.债权转化成股权是间接的,因为需经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这一重要桥梁。根据《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国有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因此,国有银行对企业或公司的债权依法不能转化成股权。国有银行债权无法直接转化成股权,但国有银行可以依法将债权全部或部分地转让给第三人。所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后,即受让国有银行对企业的债权,将原来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化成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将其受让的债权转化成其对企业的股权,就无法律上的障碍了。所以,国有银行债权转化成企业的股权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进行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3.债务人是产品有市场、有发展前景的、由于负债过重而陷入困境的重点国有企业。

不是所有的企业欠银行的债务均可以转化成投资,仅是国有企业。也不是所有的国有企业欠国有银行的债务均可以转化成投资,而仅仅是具备一定条件的重点国有企业。因此,“债转股” 的范围和条件是严格控制的。4.债转股是要式法律行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合格的重点国有企业就债权转股权达成一致条件和方案后,需经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进行严格的审核,然后报国务院批准实施。因此,即使债权人与企业就“债转股”达成一致协议,倘使未经国务院的批准,也不产生效力,达不到“债转股”的目的。

二、“债转股”的生效要件

商业性的债权转股权,在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情况下发生法律效力。第一,企业或公司的债权人与企业或公司的股东达成了债权转让成股权的书面合同。双方真实一致的意思表示是债权能够转成股权的必要条件之一。在企业或公司经营状况不好,股权不可能获得红利或者获得的红利低于债权利息,甚至股权人还应以其出资为限对企业或公司债务负责,在这种情况下,债权人不愿意将风险较小的债权转化成风险很大的股权。而在企业或公司经营非常状况很好时,股权可获得红利或者经营状况非常好,盈余非常多,股权人分得的红利也多,远远地高于债权人所得的利息,而在投资风险很小的情况下,债权人可能会愿意将债权转化成股权。而在这种情况下债务人可能愿意向债权人承担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不愿意将债权转化成股权来和股东们一道去分享红利。因此,从客观上来说,债权转化成股权需双方所处的地位、所享有的利益与担负的风险是相同的才能实现。这是债权人和股权人主观上可能作出一致的意思表示,将债权转化成股权的客观条件。离开这一客观条件,债权转化成股权是不可能的。而从我国民法通则第55条规定来看,意思表示的真实是民事法律行为重要的生效要件。因此,债权人和股权人均不得以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甚至于通过收买代表人或代理人方式,恶意串通使另一方作出与其内心意愿不一致的意思表示。否则,即使债权依不真实的意思转化成了股权,也会因意思表示不真实而自始无效。第二,须经登记机关登记。债权转化成股权意味着企业或公司资本的增加,企业或公司的章程也相应地予以修改,根据公司法和工商登记法规之规定,这些内容的变化均应予以申报登记,经登记认可方生效力,所以双方当事人应当及时地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完成登记日即为债权转成股权完成并生效力日。但是,政策性的债转股因其自身的特殊性使得它具有特殊的生效要件。

(一)债务人应当具备的条件。债权转化成股权所要达到的目标主要是:通过债权转化成股权,减轻企业的债务负担,同时核销盘活银行的不良债权,加快不良资产的回收,增加资产的流动性,防范和化解已经产生或潜在的金融风险,为企业和银行的改革创造宽松的环境,加快创建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实现国有资产大中型重点企业扭亏为盈。因此,在债权转股权中债务人之选择被限定在一个严格的范围内和条件下。就选择债务人的范围而言,主要限定在:1.“七五”、“八五”、“九五”前两年主要依靠商业银行贷款或外币贷款建成投产,因缺乏资本金和汇率变动等因素,负债过高导致亏损而难以归还贷款本息的企业。通过债权转股权建立和补充企业的资本金,积极地消灭债权,使企业的债权股权比例趋于合理,使亏损企业因此债务的解除和资本金的补充而成为盈利的工业企业。2.国家确定的 512家重点企业中的因改建、扩建致使负债过重,造成亏损或虚盈实亏,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可以转亏为盈,增强其承担债务能力的工业企业。3.债务人必须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4.其他需选择的企业。就选择债务人的条件而言,则更为严格,被划入选择范围的债务人只有在具备更为苛刻的条件下,才会被选定为可进行债转股的债务人。这些条件包括:(1)产品品种营销对路(国内有需求,可替代进口、可替代出口),质量符合要求,有市场竞争力;(2)工艺装备为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生产符合环保要求;(3)企业管理水平较高,债权债务清楚,财务行为规范、符合“两则”要求;(4)企业领导班子强,董事长、总经理善于经营管理;(5)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方案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各项改革措施有力,减员增效,下岗分流的任务落实得到地方政府确认。

(二)企业债转股的条件和方案。在债转股的过程中,虽然对债务人的选择带有强烈的行政色彩,似很难看出债务人的自由意愿,但是债务人一旦被确定为债转股之对象,它就需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充分自由商议债转股的条件和方案。要有如确认债权、论证债转股的可行性报告、中介机构出具的如会计师事务所的资产评估报告、律师事务所出具的产权和债转股的法律意见书、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债务人之间形成的债转股协议书等。这是双方签署的债转股的必不可少的书面法律文件。

(三)审核批准是“债转股”的必要条件。由于政策性的“债转股”意在支持国有重点企业,优化企业的负债结构,促进国有企业三年脱困。许多人认为“债转股”是“最后一次免费的晚餐”,于是都一哄而上,债务人的财产、财务、经营等方面内容的真实性和合理性都可能存有疑点。因此,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确认了企业债转股的条件、方案后,应当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企业共同制作包括债务人(企业)基本情况、拟转股额、转股后股权结构及效益预测、关于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剥离经营性资产等方面的实施债转股方案;连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相关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实施债转股企业共同签订的意向书等附属文件,于“债转股”意向书签订后向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申报。上述机关在收到债转股方案后提出审核意见,并由国家经贸委汇总。对债转股金额巨大或涉及重大原则政策的,由国家经贸委召集有关部门进行联合会审,国家经贸委根据会审结果报国务院批准,经国务院批准的“债转股”方案才可以实施。

(四)登记是政策性“债转股”完成的标志。“债转股”方案获批准后,企业的原股东召集股东会议并形成决议,吸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为新股东,并通过增加注册资本的董事会决议;金融资产管理与企业签订解除债权债务的合同,有担保的解除债务担保合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同原企业股东共同制定新的公司章程,对债转股后的新公司进行验资。在此基础上到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工商变更登记的手续,通过登记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股东地位和股权的比例予以确立。然后,由新企业或新公司向股东签发“股权书”或“股东出资证明书”。至此才能全面完成“债转股”。

三、政策性“债转股”的限定

国有银行将其对国有企业或公司的债权转化成投资,与其初衷是相违背的,这表明它当初追求的权益落空了。因此,债转股虽确实减轻了企业的债务负担,降低了企业的负债率。但是却牺牲了国有银行的利益。从此角度上来说,谈不上“银企双赢”,实际上是“企赢银输”。许多企业为了赶上“债转股”这顿“免费晚餐”,就一哄而上。据消息说,被圈定的债转股企业已达601家,资产总额超过3600亿元,平均负债率为80.3%,其中长期负债1900多亿元。这样,在债转股中,也难免有些企业在资产、财务、经营以及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出具不真实、不合理的“债转股”报告。如果这种企业也进行“债转股”,对国有银行,无疑是“雪上加霜”。国有银行的债权在不进行债转股的情况下,仍享有债权,且绝大多数还是担保债权,有担保物作为偿债的保证,国有银行还可以通过变卖担保物,或者处置债务人的其他财产,获得全部或部分清偿。但是“债转股”后,将债权通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化成投资,由于目前相当多的企业尚未真正建立起现代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企业经营决策的非民主、非科学性,仍严重地危及企业的生命。而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又非一日之功,因此,国有银行将面临更大的风险。业性债权转股权,其首要条件是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合意,顺从了当事人的自由意愿。但是政策性的“债转股”,在债务人的选择、债务人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债转股”协议以及最后审批上,均是行政性行为的结果而非民事行为。实际上,政策性“债转股”剥夺了债权人转换民事权利的自由意志。“债转股”的主要目的是将重点国有企业从过重的债务负担中解救出来,但是“债转股”并不是唯一能发挥此作用的方式。比如,国有重点企业可以通过公司上市、股权溢价套现等市场手段,将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盘活,由此化解企银之间的债务。因此,政策性债转股应当限定在一个最小的限度内。

篇2:债转股问题的几点分析

近几年, 中国债务问题成为了市场研究的热点之一。2016年两会期间, 李克强总理和银监会主席尚福林都提到了债转股问题, 之后的博鳌论坛上, 李克强总理再一次提到了债转股。目前, 中国经济增速稳健, 国内生产总值2013年比上年增速7.7%, 2015年比上年增速6.9%, 企业部门杠杆率较高, 2013年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为128.9%, 2015年已上升至140%。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不断提高, 表1为四大国有银行近三年的不良贷款率。在此宏观背景下, 债转股又一次被提上日程。

一、历史上债转股实施背景与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迅猛发展, 由于处于经济转轨期, 因此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 其中最普遍严重的问题就是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较多, 国有企业负债较高。1980年, 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为18.7%, 经济体制转轨的历史原因, 承担过多政策性职能的社会原因, 以及管理经营不善等自身原因, 以至于1990年, 有的国有企业负债率高达80%~90%, 平均负债率为75.1%以上, 明显高于国际水平的50%左右, 同时国企改革到达瓶颈期以及存在通货紧缩方面的压力, 所以处理不良资产, 解决存在的金融隐患迫在眉睫。

通货紧缩形势严峻, 公司债务高筑, 经济发展低迷, 政府不得已于1999年实行债转股政策, 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 用于实现政府的国企三年脱困目标以及剥离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债转股的正确政策实施还可以加快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回收, 减少银行损失, 同时可以促进企业现代化改革, 完善管理体制。

债转股政策实施大致流程为:1999年, 我国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 实施不良贷款债转股政策。1999年年底, 国家经委会按照债转股的10项条件, 选出了601家符合条件的债转股企业名单。资产管理公司通过评审之后, 2000年8月份与580家企业签订了协议。最后根据国家经委会、财政部和人民银行的联合审核, 批准了547家企业实施债转股, 不良资产总额为3850亿元。

政策实施一年后, 80%的债转股企业从亏损转为盈利, 账面上平均资产负债率下降了20%以上。因不需要支付转股债务的利息, 债转股企业财务费用减少很多, 负债结构有所改变, 资金短缺情况得到改善。许多重点亏损行业, 诸如钢铁、煤炭以及纺织行业, 债转股政策以及市场等因素, 企业经济效益好转, 有了喘息和重生的机会。不良资产剥离分为3次。第一次于1999年, 四家资产管理公司采用账面价值先后收购四家国有商业银行1.4万亿不良资产。2004年5月22日, 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进行了第二次不良资产剥离, 部分按账面价值收购, 部分由财政部给出适宜的价格比例。2005年进行了第三次剥离, 工商银行4500亿元可疑类贷款分为35个资产包, 按逐包报价原则出售。

债转股政策实施几年后, 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的目标基本实现, 银行的不良资产得到有效剥离, 除此之外, 明显减少了债转股企业的利息费用, 使企业扭亏盈;为重点行业的重点企业赢得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促进了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增强了债转股企业的再融资能力。债转股政策实施对于银行不良资产的盘活、企业监督管理的强化以及减轻企业负债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债转股政策实施存在问题

(一) 资产管理公司重组控股结局不容乐观

资产管理公司对债转股企业的控股重组大概有三种情况: (1) 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持股权较弱, 主要减轻企业的不良负债; (2) 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有较强控股权, 其投资决策为了尽快收回不良贷款; (3) 资产管理公司获得企业控股权, 对企业经营体制进行重组。资产管理公司只是阶段性股东,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 资产管理公司只为尽快追回资产, 其投资决策可能并不会真正的为企业长远利益考虑。然而, 企业需要那种能从企业角度出发, 为企业谋划的股东, 因此可能不愿出让监管权利, 不会让资产管理公司真正的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

按照国家政策要求, 资产管理公司不能干涉企业的日常经营, 只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 因此, 企业可能并不会让资产管理公司参与企业的实质性决定, 资产管理公司难以发挥所有者身份, 也很难掌握债转股企业的决策权。资产管理公司作为股东进入企业, 使得企业进行了财务重组, 但仅仅在形式上对企业进行了重组, 很难对企业进行根本重组, 不能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而且资产管理公司并不具备在事业领域的管理与投资决策能力, 对于企业管理中的某些重要问题, 并不能准确合理地解决。

(二) 企业道德风险问题

进行债转股, 相当于把企业的债券变为股权, 只需要分红, 不需要支付利息,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利好消息, 但是并不是任何企业都符合债转股企业的要求。为了搭上这趟顺风车, 许多不满足要求的企业可能通过各种途径来使自己“满足”要求。一些经济绩效不错的企业, 会采取一些措施企业盈利下降, 或者赖账, 而一些没有发展潜力, 设备技术需要淘汰的企业过度包装自己, 做一些表面工作。在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 甚至有地方政府为了地区经济利益, 弄虚作假, 使得一些不满足条件的企业进入债转股企业行列。最能体现这一问题的就是本来扭亏为盈的企业有10%在2001年亏损。

股权对于企业的约束力没有债券约束力强, 债转股之后, 企业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 企的经营管理者可能会产生依赖和投机心理, 比如, 对于企业是由于投资决策失误等非管理因素造成债务负债率高的企业, 债转股后没有积极的改善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情况可能进一步恶化, 这些道德风险的存在都使得债转股措施得不到应有的预期结果。

(三) 资产管理公司的退出机制

最初, 资产管理公司是作为处理银行不良贷款的一种过渡性存在, 与企业签订的也只是几年的协议, 当协议到期, 资产管理公司就要退出企业。退出方式主要有股权回购即原有企业从资产管理公司手里买回股权的方式以及企业上市即把债转股企业重组上市的方式, 另一种方式为股权转让给其他投资者。但是上述三种方法实现都存在一定问题。

首先, 企业不可能在协议到期短期内完成回购, 而且大多数企业并不愿意完全也就是以100%比例回购, 因为这样加重了本来利润就少企业的负担。国家有关部门明确规定不能强迫债转股企业进行股权回购。其次, 公司上市要求较高, 而且手续较多, 等待上市的企业也较多, 所以大多数债转股企业不能上市, 即使企业满足上市要求, 能够上市, 大批企业上市, 也会对国内证券市场造成不小压力, 因此, 这只能是个别企业的选择。最后, 目前大多数采用债转股股权转让的方式, 但是,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 大多数都是中小投资者, 机构投资者很少, 而外资购买债转股又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限制, 因此, 这种方式实现也存在困难。

三、对于债转股相关问题的建议

(一) 改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体制

资产管理公司不仅仅是阶段性股东, 更应该是监督者的身份, 提升资产管理公司在债转股公司中的所有者地位, 保证其监督职能, 比如通过立法来维护资产管理公司的股东权利。

资产管理公司应该培养企业管理的专业人才, 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 减少业务开展过程中的失误;资产管理公司不能只是在形式上对债转股企业进行重组, 更应该督促企业管理重组, 进行经营机制改革,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资产管理公司更不应偏重于尽快收回资金为主要考核标准, 而应该帮助企业扭亏脱困, 将债转股公司的经营状况纳入资产管理公司的考核范围内, 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二) 改变观念问题, 正确认识债转股

债转股不是免费午餐, 不可能解决企业所有问题, 真正能够解决问题还是要靠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决策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 以及企业本身是否有发展前景。债转股在短期内可以减少企业的财务支出费用, 账面显示盈利, 但是要想继续发展, 实现真正盈利, 需要企业改变制度, 不断提高内部管理能力, 加大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力度, 不断提升经营效率。因此, 债转股企业应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上, 而非为了一些的蝇头小利, 钻政策的空子, 忽视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 慎重选择债转股企业

债转股作为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方式之一, 需要转化的资产质量通常是最差的。对于企业来说, 如果不进行债转股, 则要面临破产清算, 因此政府应完善债转股准入原则, 债转股企业的选取应慎重, 将债转股企业数量、债转股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 严格按照债转股企业的标准选择符合条件的企业, 选取经营暂时遇到困难, 虽然高负债率但发展前景较好, 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 将僵尸企业 (需要破产清算) 和优质企业 (无还本付息压力) 排除在外;同时政府应认清自己在债转股企业中的定位, 不应该过度干预, 更不能在选取企业或涉及相关利益方面对资产管理公司施加压力。

(四) 完善资本市场

鉴于股权回购与公司上市存在诸多问题, 股权转让退出机制需要有实力的投资者进入股权转让市场, 如外资机构投资者。因此, 国家要完善资本市场, 建立专门的债权交易市场, 构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完善债权转让相关法律法规, 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建立透明的信息披露系统, 强制债务公司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 做到信息充分披露和及时更新, 交易公开透明;适当放宽市场准入原则, 取消外资和民间资本进入债权市场的一些约束。

在1990年债转股政策的初次实施之前, 就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热议, 这次也不例外。建设银行董事长王洪章认为实施债转股, 应该有一系列的政策和市场化方式来保护银行的股东权利;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董事长赖小民曾表态债转股应该亿资产管理公司为主, 资产管理公司具有明显优势。一些专业机构投资者并不支持债转股, 债转股实际上是要企业自己管理自己的信用, 存在着金融隐患, 而且目前与1990年代末所处背景不同, 目标也不同。2016年4月14日,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华盛顿接受采访时表示债转股是一个新的计划, 主要为了降低企业杠杆率, 一些细节仍在讨论。但正如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所说“债转股是一种药方, 能治病, 但不能治百病;因此不能不用, 但不能滥用”。债转股能够解决一定问题, 但不一定能解决所有问题, 而且一定会伴随一些问题出现, 但不能因此否定它。债转股的关键在于怎么使用它, 来减少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摘要:中国当前经济形势严峻, 高杠杆率、高不良贷款率问题亟待解决, 债转股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回顾1999年债转股政策背景及成效, 充分吸收借鉴债转股实施中的存在企业风险道德问题等经验教训, 要求资产管理公司改革管理体制, 企业改变对债转股的错误观念, 正确认识债转股, 政府慎重选择债转股企业, 完善资本市场, 从而使得债转股政策能够取得预期成效。

关键词:债转股,不良贷款率,资产管理公司

参考文献

[1]周天勇.债转股的流程机理与运行风险[J].经济研究, 2000 (01) .

[2]娄鹏飞.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债转股的历史经验及实施建议[J].西南金融, 2016 (06)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1.1587.F.20160509.1510.004.html.

[3]吴有昌, 赵晓.基于企业治理结构的理论与政策分析[J].经济研究, 2000 (02) .

篇3:找法网背后有一个“矿”

对当事人来讲,找律师无非出于三种需求:诉讼代理、起草审核文书和请私人律师。其中,起草审核文书的需求是有针对性的,一般的律师都可以担纲;而诉讼代理的市场蛋糕最大。

当下,在中国寻找律师最常见的方式有两个:问朋友和上网搜索。即使有朋友推荐你一个律师,你通常也会上网查一下这个律师的口碑。和其他行业不一样,律师从来不拒绝案源,因为多一个平台就多一个渠道。这些因素都让在线法律服务这个冷门行业逐渐热起来了。

但是现在要想炮制出一个找法网或者法律快车(注:找法网的姊妹网站,一个法律信息服务平台)已经非常困难,因为我们是通过十年的积累才做出这样的成绩。五年前,百度竞价排名一次点击大约只需0.2元,而现在一次点击成本则高达2元。此外,品牌知名度以及在用户心中的定位也是需要长期积累的。

号称“法律界天猫”的绿狗网是搭了一个在线的平台,每个律师都是一个电商运营者,可以在上面开商铺,像卖其他商品一样卖法律服务。而找法网的定位是建设一个有律师、B端客户和C端客户的平台,让他们之间相互服务。如果你有法律问题,找法网上有海量的律师,你可以自己判断和筛选。

律师提供的服务很难标准化,即使在线起草文书这种简单的工作也很难标准化。比如一个资深律师和一个刚出道的律师,两人都可以写离婚协议书,前者可能要价5000元,而后者只需500元。你无法像衡量工业产品一样去衡量一份法律文书的好坏,这也造成很多资深律师不愿意把自己的看家本领拿出来,因为很难标准化,他们感觉自己的服务非常有价值,不能用几百块钱来衡量。

找法网看似脱离了交易,但我们并不担忧。绿狗网更偏向于有在线文书起草需求的群体,而找法网更倾向于被法律纠纷困扰的用户群体,后者是一个高转化率的潜在用户群。未来假如我们想走电商的路径也就很简单,可以把这部分数据直接导流给电商平台。

我们的数据可以分为三类:针对律师的相关数据、当事人咨询的相关数据和法律知识内容。后两者是找法网的流量核心。比如一个用户公开提问了有关婚姻的问题,这就产生了大量的回答数据,其他有类似疑惑的网友以后也可以搜索参考,这类似百度知道的模式。我们这些年积累了比较强大的法律知识库,几乎涵盖了全部热门法律行业词条。

数据搜集是非常困难的,而之后把这些数据分析提炼成薄薄的册子则更加困难,我们正尝试做数据分析和算法升级。这样做的一个目的是使律师和当事人之间的匹配更加精确,因为“术业有专攻”,律师提供的服务是很专业和细分的。比如用户输入“打老婆”,系统可以直接判断这个问题属于婚姻家庭领域,之后就会有相应领域的律师进行解答。

2011年10月起,我们花了一年多时间,对整个网站底层架构进行了革新和升级。目前,虽然用户在前台看到的仍是传统流量架构,但技术实现方面我们完全是模块化的。找法网的数据在存储上都采用了API接口的方式,如果未来想和某个平台合作,抑或在移动端进行相应布局,都会是一件信手拈来的事。所以,找法网背后有这么一个“矿”,就看怎么挖了。

找法网的产品会有很多想象空间,比如我们可以搭建一个类似绿狗网的平台,之后就可以考虑通过营销吸引用户,接着再通过“漏斗”过滤出有价值的用户来变现。之后可以再吸引一批新用户,这其实是不断循环的过程。

目前,找法网还没有介入当事人和律师之间的线下沟通环节,我们更多聚焦在线上平台。当然有引入评价系统的打算,我们期望能收录当事人和律师之间沟通的交互信息。2013年的“网律大会”可以算作我们开始服务线下的信号,同年找法网也开始增加营销人员来指导律师做互联网营销和网络推广。

找法网的商业模式其实很简单,因为我们有一批有法律需求的用户,对于想获得案源的律师来说,这些资源就非常珍贵。而这些资源还可以细分为诉讼需求、咨询需求或者简单沟通需求,诉讼需求又可以细分为高标的案件和普通标的案件。做好任何一种细分,都意味着巨大的想象空间。

上一篇:国槐树作文下一篇:瓜渚湖的写景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