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产品召回及处理制度

2024-05-16

不合格产品召回及处理制度(精选16篇)

篇1:不合格产品召回及处理制度

不合格产品召回及处理制度

一、为了加强本公司产品质量管理,规范不合格产品退出市场管理,树立本公司诚信、负责的形象,加强与监督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保障消费者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消毒管理办法》等法律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所谓产品召回,是指生产销售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或者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并已经进入流通、消费领域,为避免不合格产品危及人身安全及财产损失,本公司及时将缺陷产品从流通、消费领域收回,予以维修或者销毁,并承担相关费用。

三、本公司发现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和不合格产品时,应发布通告,采用电话、电报、传真或信函等形式予以发布召回。

四、下列产品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召回:

(一)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产品;

(二)存在设计缺陷或制造缺陷,影响正常使用,危及人身安全及财产损失的产品;

(三)检验、检疫不合格的,或依法应当检验、检疫而未经检验、检疫的产品;

(四)超过安全使用期限或者保质日期的产品;

(五)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偷工减料,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等违法产品;

(六)与监督管理部门抽检核定质量不合格产品同批次的产品;

(七)被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召回、或本单位认为需要召回的产品。

(八)法律法规规定其他应当召回的产品。

五、发现所销售的产品属本制度所列的不合格产品,或接到产品企业、供货商、下级销售商通知的,应立即启动不合格产品召回程序。

六、产品召回程序包括下列步骤:

(一)立即停止销售该产品;

(二)立即通知生产企业或者供货商、下级销售商立即停止销售;

(三)立即通知消费者停止使用;

(四)立即向卫生部门及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五)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信息公布应能够覆盖销售范围;

(六)为消费者办理退货退款手续,召回不合格产品;

(七)召回的产品按规定销毁或无害化处理。

七、产品召回应自觉接受有关监督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产品召回情况应及时、完整、真实地报告有关监督管理部门。

八、不合格产品退货和召回的费用,按照《供货合同》的有关约定办理,或者由供应商和销售商协商,原则上由对产品质量不合格负责的单位承担。

九、实施召回的不合格产品应当定点存放,存放场所应当有明显标志,召回产品的批号和数量必须准确记录。产品召回后,应当对该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整改。

本公司位的所有人员应自觉遵守本制度,对违反本制度的一律从严追究其责任。

篇2:不合格产品召回及处理制度

1.商品返厂管理制度

(1)返厂商品的账务处理,要严格执行有关财会制度,要真实体现,全面反映 返厂商品的应收应付关系,不得遗漏.(2)凡需做返厂处理的购进商品,采购员必须征得厂方同意,并与厂方达成文 字处理意见后,通知保管员做好返厂具体工作,否则,不得盲目返厂.凡因盲目返 厂造成的拖欠债务,由当事人追回.(3)凡需做返厂处理的代销商品(包括厂方借,调的商品),采购员提前 15 天 与厂方联系,15 天内收不到厂方答复,可留信函为凭,凡厂方无故拖延,不予返厂 的商品,要向厂方征收保管费.(4)已出库的商品返厂,必须先退库再由保管员做返厂;已出库,未退库的商 品和柜台内的商品,任何人不得随意返厂,否则按丢失商品追究当事人责任.(5)商品返厂时,保管员要填制商品返厂单并随货同行,及时通告厂方凭单验收.(6)物流中心各部室必须认真对待商品返厂工作,保管员要点细数,清件数, 分规格,包装要捆扎牢固,要详细填写铁路运单和运输凭证,并及时做好保管账卡 的记录.(7)凡是厂方采取以货换货直接调换商品方式解决商品返厂的,物流中心采购 员,保管员必须坚持“同种商品一次性调清不拖欠”的原则,坚决不允许以金额核 准数量的异货相抵.2.商品返厂

篇3:不合格产品召回及处理制度

一、影响企业定量包装产品不合格的因素

(一) 定量包装产品的净含量不足。

根据调查显示, 近年来定量包装产品的合格率逐年上升, 但是定量包装产品净含量不足的现象时有发生, 净含量不足造成物品配料不准, 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定量包装产品净含量不足的问题, 逐渐上升为群众投诉的热点、政府关心民生的焦点。因此, 定量包装产品净含量不足成为企业高度关注的一个方面。

(二) 定量包装产品的计量不合格。

企业计量工作中存在管理松懈, 制度不健全, 法制意识淡薄等问题, 导致定量包装产品的计量不合格, 定量包装产品缺斤少两的现象时有发生, 影响了产品的质量。这成为企业关注定量包装产品不合格问题的另外一个方面。

二、导致企业定量包装产品不合格的原因

(一) 计量法制意识浅薄。

目前, 一些企业计量法制意识淡薄, 他们重视自身的利益, 忽视产品的计量问题。部分企业对《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知之甚少, 有些产品的企业对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允许偏差、净含量标注的法制要求缺乏了解, 甚至有个别企业自行制定负偏差标准, 出现认为产品在负偏差范围内就是合格产品的错误观念。

(二) 计量制度不健全, 管理懈怠。

部分企业只重视产品的质量问题, 而忽视了产品的计量问题。一些企业缺乏相关计量知识与检验制度, 导致选择不合理的计量设备配备和检验用计量器具, 对于新购买的计量设备、器具没有进行检定和校准的意识。计量管理工作松懈, 导致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计量监管措施, 在产品的运输和存储过程中的管理措施不到位。企业缺乏严格的自我监督抽查措施, 对引起定量包装产品不合格的认识不足, 产品计量验收制度缺乏或者不健全。

(三) 计量设备、器具配备不合理, 计量设备存在缺陷, 使用不规范、管理不当。

有些企业计量设备、器具不按周期检定, 超期使用相当严重, 检测定量包装仪器设备相对陈旧落后, 配备的计量设备的量程和准确度不能满足称量要求, 计量设备使用不规范、管理不当以及出现缺陷未能及时处理, 这都是造成定量包装商品不合格的重要原因。

(四) 人员素质低, 操作不规范。

许多中小型企业的产品生产人员、包装人员均为雇佣人员, 文化水平比较低, 流动性大, 缺乏责任心, 不正确地操作、使用计量器具, 一些技术人员对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概念不清楚、混淆含义, 没有划清总含量与净含量的界限, 混淆总含量与净含量的概念, 一些工人为了省事, 对该去皮的产品不去皮, 直接称重打包。有些人员没有严格按照《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进行抽样检查、评定, 导致企业生产的定量包装产品不合格。

(五) 受利益的驱动、追求更多的盈利, 一些企业开展不正当竞争或者故意违规操作。

企业为了追求更多的盈利, 采取缺斤少两的方式来降低成本, 牟取暴利。还有一些人员违规操作, 故意将包装物与产品一起计算入净含量中来销售给消费者。甚至还有些检验人员对产品净含量不足、计量错误视而不见, 仍然评定为合格产品。

(六) 定量包装设备缺陷、稳定性能差。

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定量包装设备极其陈旧、功能落后、稳定性极差, 造成产品普遍的计量偏差。有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没有随时校正设备, 设备出现缺陷, 包装材料不一致, 导致定量包装产品不合格。

(七) 包装材料选用不当, 密封程度不够, 包装容器的质量偏差。

一些企业在选用包装材料时, 只注重外表美观, 方便开启, 而没有考虑在运输, 储存过程中的密封性, 包装容器的质量偏差, 从而导致企业生产的定量包装产品在销售环节中的不合格。

(八) 产品标识不正确, 净含量计量单位标注使用不规范。

一些企业没有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和中文标示, 出现数字错误、错别字等现象。还有的企业在用的标识印刷过多, 更换不及时, 造成净含量标注字符高度不够。计量单位使用不正确, 标注两种规格在同一标签上。

三、解决企业定量包装产品不合格的方法

(一)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强对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管理, 加强企业计量基础建设。

对企业计量工作的领导、管理人员进行定时定期的培训, 讲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和《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促使他们对定量包装检测知识有更全面更彻底的了解, 落实寻找定量包装产品不合格的原因, 并提出应对方法, 从而自觉地认真做好定量包装产品的计量管理、监控工作。开展企业之间互相交流和学习的活动, 帮助企业分析、查找定量包装产品不合格的原因。相关监督部门帮助企业正确选择计量用设备、器具, 督促其加强对这些设备、器具展开定时定期的检查和维护。

(二) 提高全社会的计量法制意识。

深入开展学习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 提高企业相关管理人员的计量法制意识, 技术人员、销售人员的定量包装检验知识。加强宣传, 提高对定量包装产品不合格的关注与认识, 营造浓厚的社会监督氛围, 在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平台上曝光一切计量违法行为, 呼吁广大消费者对定量包装产品的高度关注, 让计量法律、法规走入千家万户。

(三) 提高企业计量基础管理水平。

落实定量包装产品的要求, 改善生产环节、销售环节, 加强对计量工作的管理、监督。企业要做到车间、仓库、化验室三级抽查, 以保证定量包装产品的计量合格率。开展自我评价与同行评价, 企业应加强对自身计量工作的评价。政府或者相关监督部门选择计量基础好, 生产规模大, 社会知名度高的企业开展定量包装产品生产企业计量保证能力评价工作, 帮助技术水平落后的企业规范整改。

(四) 政府加强监督, 规范市场。

政府有关部门应监督企业做好计量工作, 严格实行定量包装商品进货验收制度, 提高自身的验收把关意识。对于验收不合格的产品一律不准进入销售环节, 依法查处对进货认识把关不强、严重的计量违法行为, 对于不合格产品和不规范计量工作行为, 奖励举报、监督其的人员, 调动企业所有人员参与计量监督的热情。规范市场, 缺斤少两的商品一律不准进入市场。

四、结语

在商品经济迅猛发展的形势下, 商业化程度日益提高, 市场竞争愈演愈烈, 定量包装产品不合格的问题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导致了企业的不良形象和信誉, 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 企业定量包装产品不合格的问题必须快速且切实地解决。企业和政府应当齐心协力监督解决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

[1] .卓争辉.0.1kg=4000万元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不容忽视的问题[J].中国计量, 2007, 3

篇4:不合格产品召回制度

一、为确保从原料到成品标识清楚,具有可追溯性,建立和实施回收程序,以确保能及时召回不安全的产品,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召回,不合格产品定义如下:

1.一般不合格品:没有安全卫生方面的问题,对消费者身体健康不形成伤害,但存在一般品质问题的不合格产品;

2.严重不合格品:存在安全卫生方面的问题,对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伤害的不合格产品。

3.可疑产品的确定,可以是公司或客户发现的任何有关产品质量、卫生安全的信息或潜在不安全因素的产品。

三、各相关部门职责:

1.业务部负责建立客户信息记录和档案,负责与客户的沟通和联络;

2.物控部负责与有关政府部门联系,保证有关产品严重危害的信息得到及时沟通;

3.品管部负责建立公司内部可追溯性体系,组织纠正预防措施计划的实施;

4.其他相关部门落实本部门责任的纠正预防措施。

四、不合格产品召回的情况

1.因产品设计问题被客户投诉

2.因质量问题被客户投诉

3因遭遇技术壁垒被国外退回

4.因不符合输入国之标准或要求被通报或退货

五、不合格产品召回的措施

对于以上几种情况,进行不合格产品召回措施。包括:

1.正在生产的同类产品全部停止生产。

2.已经出口的同类产品全部进行召回处理。

3.已经在运输途中的同类产品进行召回处理。

4.已经生产结束正准备发运的同类产品不得发运。

六、不合格产品召回的后续处理方法

对于已经召回的不合格产品,根据不同的召回原因采取不同的后续处理方法。包括:

1.因产品设计问题被召回的后续处理方法

及时通知检验检疫局。此类产品不得再报检出口,对人体健康、安全不构成威胁的作为内销产品。对人体健康、安全构成威胁的做改变用途或重新设计、加工处理。

2.因质量问题被客户投诉的后续处理方法

及时通知检验检疫局。此批产品做降级处理。通知物控部、生产部、品管部、业务部共同进行原因分析,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及时进行生产工艺和技术的改进,确保质量问题得到整改。

3.因遭遇技术壁垒被国外退回后续处理方法

及时通知检验检疫局。加强有关技术壁垒研究,进行合理规避,避免再出现此类问题。此批产品确实没有质量问题的,经再次检验检疫合格后,做改变出口国家或改作内销处理。

4.因不符合输入国标准或要求被通报或退货后续处理方法

篇5:不合格产品质量处理制度

一、程序:发现质量问题→下发质量整改通知单→确定质量处理措施并书面下达返修整改技术交底→过程检查验收→施工完成验收→各方验收并签署验收单→存档

二、操作要求:现场巡查过程要针对图纸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立即进行汇报,并由项目技术总负责组织各个质检人员到现场,查看问题并针对问题制定处理的措施,制定处理的人员,并由技术负责人下发质量整改技术交底,并由整改的人员按照交底要求进行施工整改。过程检查由专业的质检人员现场盯班并过程控制。施工完成之后通知各相关专业的质检人员现场共同进行验收,对整改的质量达到各个要求之后,签署处理意见,整理归档留存。对整改的质量问题存在异议的进行分析,经过分析达到使用要求的签署整改意见。

三、质量问题处理小组:

四、质量整改现场要求和文明施工

1、现场的材料要分类存放、随使随用,做到工完场清。

2、施工人员在现场施工时不得到处抛洒施工用的垃圾和材料。

3、现场的成品保护要严格进行保护,不得损坏任何物品。

4、现场的人员必须知道或者接受文明施工要求之后在进入操作现场进行。

5、现场收拾完成之后必须要经项目上的各个楼长验收之后再进行撤场。

6、现场清理过程当中,不得向窗外抛洒任何物品。

7、施工用的散料必须用容器进行包装,不得到处抛洒。

8、现场整改完成的部位要做好成品保护工作,防止损坏。

9、现场的整改质量必须满足万科A5标准的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罚款制度

1、现场出现不合格的工序或者部位时,项目下发整改通知没有回复整改的一次扣款50元。

2、现场出现违反与制度和强制条款的的工序时,被发现之后立即处理的不再进行罚款,超过按照整改要求时间的罚款200-500元。不整改的罚款1000元,情节严重的罚款5000元以上。

3、同样问题出现两次的,要罚款500元,出现3次同类问题的罚款2000元。

4、如果出现整改后的质量还达不到规范要求的立即重新整改,发生的材料浪费从工程款中扣除,出现3次整改还达不到要求的罚款300-3000元。

篇6:不合格食品召回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防止本公司发生的万一存在因微生物、异物等异常原因造成的不合格食品的扩散,尽早回收,以减轻或杜绝对社会、公众的威胁,维护企业的形象,减少公司损失,特制订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成品的回收控制。

三、职责

1、公司为本程序的最高决策者,负责提供资源支持(包括人员、资金、器材等),负责配合执法部门一起进行不合格产品的召回工作;

2、销售部负责提供销售信息,确定问题产品的回收方案处于公司的控制之下。

3、质检部负责发现问题,分析该问题的影响力,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

4、生产车间负责在最短时间内,对问题产品进行逆向追溯。

四、产品召回步骤:

1、厂区内部发现的问题,处理步骤按照不合格品处理程序时行再加工或销毁等处理。

2、销售商或用户发现的问题,由营销业务部负责了解并记录问题发现的地点、时间和批号等,及时向公司汇报,并保持与销售商或用户的持续联系。

五、投诉评估:

投诉汇总报告由发现问题的归口部门如实整理成书面材料并交质检部会签,如果发现产品有可能危害人体健康,则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技术人员调查研究以确定存在危害因素,必要时请 外界的研究机构来协助;

2、立即通报公司;

3、营销业务部部负责追溯及产品的所有标签。必须在24小时内查到问题产品的销售点;

4、质检部、生产车间联合收集并反复阅读研究有关质疑产品,生产前后所生产的产品与质量记录。

六、回收程序

1、问题发现→报告召回工作组→集体调研→决定回收→产品标识→生产记录→顾客→回收→评估→处理。

2、追回产品,直接废弃。

篇7:论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

我国在建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过程中, 应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和特色做法, 制定一部普遍适用的缺陷产品召回法, 对产品召回制度的原则、召回标准、召回程序和法律责任做出法律上的具体规定, 以保证产品召回制度的法律权威性。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缺陷产品召回法律体系, 来保障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贯彻实施, 以更好的保护广大的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一、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立法原则

缺陷产品召回立法的原则是制定整个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基础, 是贯穿于整个产品召回法律制度当中的, 直接决定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基本性质、内容和价值取向的指导性纲领, 也是指导产品召回执法的重要依据。

1. 公共安全原则

现代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地区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短,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相互影响力变得越来越大, 人们对于公共安全的需求比以前任何时期都要强烈。缺陷产品召回是出于公共安全的考虑, 不但召回的对象涉及广大公众, 而且召回的内容、方式、程序等等都要最大程度地保护公共安全, 维护整个缺陷产品市场的安全与稳定。不论是主管召回的行政部门, 还是负有召回责任的制造商和进口商, 也不论是国内企业还是国外企业, 需要召回的缺陷产品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 只要是按照缺陷产品召回立法召回缺陷产品的, 就必须符合公共安全原则。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我们将公共安全原则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 既是自身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也是进一步融入世界、与国际发展规则接轨的需要。

2. 诚实信用原则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中的诚实信用原则, 要求企业应当符合诚实商人的道德标准, 在发现自己的产品存在缺陷的情况下, 主动进行召回, 将已进入流通和消费领域的缺陷产品的潜在危险及时消除, 或将其危害尽可能缩小。

3. 强制召回原则

我们知道, 对企业来说, 一般为自身的长远发展会主动召回产品。但是产品召回又是一项需要投入巨大人力和财力的事情, 这并不是每一家企业都能够承受得起的。有的企业由于实力不足, 可能一次产品召回就会使自己永无翻身之日, 甚至可能导致破产。因此, 有的企业在对是否召回进行权衡后, 必定会在二者之间作出选择。当企业在选择不召回时, 法律强制则为必需。缺陷产品召回立法必须设定强制召回原则, 一旦发现缺陷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而企业又不主动召回时, 政府主管部门就要及时启动指定召回程序, 阻止缺陷产品的损害的发生或进一步扩大。

4. 保护弱者原则

保护弱者原则又称为“向弱者倾斜原则”。这一原则是把消费者当成经济上的弱者, 把经营者当成经济上的强者, 从保护弱者的利益出发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资产阶级经济学新制度学派的代表人物加尔布雷思认为:“制造者凌驾于消费者至上, 使消费者接受生产‘指示’的现象是不正常的, 应坚决予以纠正”。

二、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概念设计

构建召回制度, 首先应对一些重要的概念进行界定, 其中最主要的是对“产品缺陷”的定义。界定产品缺陷不仅要符合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 又要关注消费品的外在特性;既要考虑产品质量的共性要求, 又要符合不同产品的差异性特征。具体来说, 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

1. 生产商提供的产品应符合健康、安全、环保的要求

不论是生活消费品还是生产消费品, 都应当对其最终使用者是健康的, 并且不能存在威胁其健康的潜在隐患, 特别对生活消费品更是如此。安全要求是指消费者不因使用商品而对其本身或周围环境存在现实的或潜在的危险。此外, 产品虽不会对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 然而, 由于使用这种产品给环境带来破坏, 当然破坏的效果可能是立即显现, 或是在将来某一时候显现, 这也应当认定产品存在缺陷。

2. 产品存在缺陷的发源地是在生产环节, 而不是在流通环节

产品出现的问题是由于在研发设计或制造工艺上产生, 说明产品的缺陷是根本性的。在流通阶段出现的问题, 比如, 因运输中的偶然因素造成商品毁损, 不能认定其为缺陷;再比如, 由于产品销售地或消费群或使用地的某些技术参数等因素并不是生产商所注明的而出现的问题, 也不能认定存在产品缺陷, 简单的例子是不同国家的基本民用电压值不同给电器的使用造成的不便。

3. 产品缺陷应具有统一性

在消费市场, 消费者也有可能买到有缺点的商品, 或者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产品的问题, 但是, 这些个别的、偶发的、出现此件而并不必然出现在彼件商品的情况不能认定产品存在缺陷。只有商品的缺点是共性的、必然的, 出现在此件且必然出现在彼件上, 才能认定为产品缺陷。

4. 确定产品缺陷还应考虑不同产品的行业标准

产品缺陷的认定应建立在产品的行业标准上, 脱离事先存在的为行业共同认可的行业标准, 来界定产品缺陷是不科学的, 也是难以让市场和生产企业接受的。确定产品是否存在缺陷对于召回制度来说是最基础和最重要的, 没有正确的定义和界定, 召回制度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召回程序设计

召回程序参照美国产品召回程序, 结合我国的实际, 又根据生产企业对待缺陷产品的不同态度, 笔者认为, 产品召回程序可以采用下列两种召回程序:

1. 特殊程序, 主要针对诚实自律的企业

当企业发现其在市场上出售的产品存在缺陷时, 主动向监管机构报告, 自愿并有能力采取措施迅速召回缺陷产品, 将缺陷产品对消费者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企业坦诚地邀请监管机构监督其召回过程, 召回结果使监管机构满意。这种情况下, 召回制度令其进入特殊程序, 监管机构主要是与企业密切配合, 保证召回的迅速有效完成, 而避免对公众报告产品缺陷的信息和企业的召回行动。

2. 一般程序, 主要针对召回缺陷产品的一般情况, 包括以下步骤:

(1) 缺陷产品报告。制造商自身发现或者根据销售商、进口商、租赁商、修理商, 买主的信息反馈认为产品可能存在缺陷, 应当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 并以有效方式通知销售商暂停销售该产品。另外, 报告人也可以是进口商、批发商、零售商、修理商、买主、其他单位和个人。报告的内容和形式应符合召回制度的要求或监管机构的有关规定。在这里要注意, 提出报告并不能认定该产品存在缺陷, 也不等于说明生产商承认产品的缺陷, 因而, 监管机构不得披露报告的内容。

(2) 监管机构评估报告并最终确认产品缺陷。监管部门在收到报告后, 应组织专家对该产品进行调查、检验和鉴定, 来确定是否存在缺陷, 产品的缺陷程度如何, 生产商应负什么样的责任。认定产品缺陷包括缺陷的形式、进入市场的缺陷产品数量、伤害发生的可能性等, 确定产品缺陷程度需要依据产品缺陷危害评级标准, 在认定的产品缺陷的级别上确定召回等级。在监管机构对一系列问题做出结论时, 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要对生产商留有申辩的机会。

(3) 制定召回计划。评估报告和确定召回级别的是监管机构, 而制定召回计划的是生产商。生产商在收到监管部门的召回结论时, 应立即着手制定召回计划, 在召回计划中, 企业要收集关于产品缺陷的所有信息, 进一步确定缺陷产品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进入市场, 累计进入市场的缺陷产品的数量、累计使用人数、产品召回方式与安排, 或者缺陷产品维修方式等等。

四、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配套机制设计

1. 制定产品质量检测认定标准

目前, 国外许多的问题产品之所以能够畅通无阻地进入我国市场, 国外大量的产品召回之所以不包括中国国内大量的问题产品之所以造成事故之后而没有麻烦, 就是因为我国现在还没有制定出一套统一而严格的产品质量检测认定标准。只有制定出了我国自己的产品质量检测认定标准, 才谈得上对问题产品进行判定和处罚, 使厂商强制召回。

2. 建立权威的检测机构

我国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适用于“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汽车产品生产、进口、销售、租赁、修理活动的人员”, 因此, 需要有一个公正、权威和独立的常设机构来对产品的质量缺陷进行检测和认定, 以此明确区分产品的“系统性缺陷”与“偶然性缺陷”。

3. 召回保险的设立

从保障范围来看, 专门针对召回风险设计的产品召回保险综合考虑了企业在产品召回过程中可能承担的各种损失费用, 因此, 可以为保单持有人提供更为周全的保险保障。通过这种保险, 使得商品的提供者, 尤其是生产商, 在面对产品安全突发事件时不仅能得到资金支持, 还能得到专业的应急策略指导。以正确、高效的方式面对来自公众, 政府、乃至销售链中各个环节的问题, 以较低的、可预见的成本避免危机, 确保企业的稳健经营。

法律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总是根源于社会生活的发展, 尤其是经济生活的发展,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产生也不例外。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作为一项新生的法律制度, 要得到全面建立又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与许多既存的法律制度及政府管理体制方面密切相关。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上应发挥自己的后发优势, 结合我国本土国情和现实需要, 大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缺陷产品召回立法的成功经验, 构建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完整体系, 使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从一开始就站在世界的前列, 进而实现对消费者权益和社会公共安全的完善保护。

摘要:美国首创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 得到了诸多发达国家的纷纷效仿或借鉴, 而中国在这一领域刚刚起步, 全面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仍未建立起来。我国在建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过程中, 应结合具体国情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 系统构建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法律体系, 以保障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法律权威性, 更好地保护广大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关键词: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法律体系

参考文献

[1]刘文琦.产品责任法律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7.

[2]张严芳.消费者保护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

[3]张庆, 刘宁, 乔栋.产品质量责任法律风险与对策[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5.

[4]蒋辰昕.试论缺陷产品召回制度[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1) .

篇8:不合格产品召回及处理制度

1、食品经营者应当依法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食品与非食品不能混放,食品仓库内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质,不得存放个人物品和杂物。

2、设专人负责管理,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做好出入库登记,保证先进先出,易坏先用。及时检查和清理变质、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并做好相关记录。

3、各类食品按类别、品种分类、分架摆放整齐,做到隔墙离地。

4、仓库内要保持通风、防潮、防鼠、防虫,定期维护,及时清扫,保持清洁。

5、散装食品应盛装于容器内,并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供应商提供)。

6、肉类、水产、蛋品等易腐食品需冷藏储存。冷藏冷冻设备,须贴有明显标志(原料、半成品、成品)。生食品、半成品、成品分柜存放,不得生熟混放、堆积或挤压存放。

7、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并配备保温和冷藏设施,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

9、采购检验时发现的不合格品,一律拒收。储存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保管员作出标识,不合格品应设立红色标志行隔离堆放,不符合规定检验标准的产品,不允许包装入库。

篇9:不合格产品处理程序

适用于公司内包括来料不良、制程不良、交付不良及顾客退货产品等所有不合格品的处理。名词定义

3.1 评审小组:由总经理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确定不合格品处理方式的评价小组;

3.2 返工:为使不合格品符合要求而对其采取的措施,重复正常的全部或部分作业。返工后产品由品质部重新检验;

3.3 返修:为使不合格品满足预期的用途对其采取的措施,实施正常操作之外的额外作业,会影响或改变不合格品的某些部门。返修后的产品应由品质部制定标准重新检验;

3.4 让步接收:允许不符合要求的产品限量或限时放行或使用,公司内部所有的让步接收均需向顾客提出申请,并得到书面批准;

3.5 报废:对不能通过返工/返修而符合要求的或不值得返工/返修的不合格品采取的措施。公司的报废采用集中回收、转卖的方式;

3.6 退货:对不符合要求且不能再公司内部进行返工/返修的外购物料采取的措施。职责

4.1 总经理负责功能失效不良的认定及改善对策的最终确认;

4.2 品质部负责:

4.2.1 不良类型及责任判定,以及不合格品处理方式确定;

4.2.2 对公司所有不合格品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及保存;

4.2.3 公司所有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改善要求的发出及跟进;

4.2.5 对责任部门不合格改善对策进行确认,并向总经理报告A级不良的改善对策;

4.2.6 向顾客回复改善对策并跟进顾客反馈;

篇10: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

一 目的对工作的不合格和不合格品进行识别和控制,以防止不合格品的流出所造成的影响,避免工作上的疏忽造成重大的损失。

二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原材料验收、产品生产过程和使用现场不合格品及成品检验不合格的控制

三 职责

3.1 本程序由品管科管管理

3.2 评审职责

本公司授权检验人员负责本厂内不合格品的评审

现场不合格品的评审由本公司委派的人员负责

3.3 处置职责

检验人员作出不合格品的处置决定。若不能处置,则上报品管科处置

生产人员根据处置决定及时进行处理工作程序

原料、成品检验和试验中发现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评审,确定不合格品的范围和性质;决定并实施不合格品处置方案,并割据不合格品的严重程度和范围,通知品管领导,品管科有关负责人

四 评审、记录

4.1.1 原料检验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收购检验人员根据合同规定的相应技术标准和补充要求作出评审,做好记录,不合格原料不予收购。

4.1.2经辅料质检员检验且判定为不合格的进货物料,辅料质检员应在不合格物料的“原辅材料进货检验单”上标识不合格,仓库保管员对其标示、隔离存放

4.1.3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判定由生产技术人员根据标准作出评审,做好质量记录,并通知质管科。

4.1.4对标有本厂标识的成品进行调查、评审、记录,并写出书面报告交供销科。

4.2 标识、隔离

4.2.1原料收购检验时发现的不合格品,一律拒收。储存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仓库保管员作出如下标识:不合格品应设立红色标志另行隔离堆放。

4.2.2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由该岗位人员根据技术规程规定作出相应标识,有条件时,应与合格品隔离。

4.2.3对不合格品粘贴“不合格”识别标记,并填写“不合格品通知单”及注明不合格原因

4.2.4不合格品的隔离方法。对不合格品要有明显的标记,存放在工厂指定的隔离区,避免与合格品混淆或被误用,并要有相应的隔离记录

4.2.5不符合规定检验标准的产品,不允许包装入库

4.3 处置

4.3.1检验人员对不合格品评审有作出处置决定,由相关人员进行处置。若有争议,则由品管部负责人仲裁。

4.3.2收购原料时发现不合格,由供应方自行处置。

4.3.3生产过程中,结于标准允许返工的不合格品,生产人员应按相应标准和技术规程的操作工艺,予以返工,并经检验员重新验证合格后方可放行。

4.3.4对已判定不合格的成品或经返工仍不合格的产品另行堆放,并做好标识。

4.3.5原料/成品储存过程中发生的不合格品,由仓管人员进行处置。

4.3.6已经外销不合格由本公司委派的人员和客户协商处理办法,做好记录,并写成书面报告交供销科。

4.3.7对于制度制定不合理、执行情况不好或有差错等工作不合格,对此类不合格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五 纠正和预防措施

质量负责部门根据数据分析发现的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严重程度,确定实施纠正和纠正措施。

5.1纠正措施,采取纠正措施的时机:

5.2产品实现过程中出现质量不合格品并重复发生。

5.3走访或与顾客座谈,结果对产品质量不满意,并有具体事例比较严重时。

5.4收到反馈的质量不合格的记录。

5.5顾客的投诉或顾客对同类问题连续提出抱怨。

5.6供方的产品或服务出现严重不合格。

5.7内审和外审发现的不符合项;管理评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

5.8质量管理工作中,出现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时

5.9质量负责部门负责对数据分析发现的不合格进行评审,确定是否需要采取纠正措施。

5.10责任部门负责人对确定需要采取纠正措施的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并确定原因和需要采取的纠正措施。

5.11经理组织项目质量负责部门对责任部门提出的纠正措施进行评价并确定所采取的措施。

5.12责任部门负责人组织实施评价后的纠正措施。

5.13经理组织项目质量负责部门对责任部门实施的纠正措施效果进行验证。

5.14经理负责将纠正措施实施效果提交管理部门进行评审。

5.15质量负责部门保持记录。

六 其它

6.1 各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执行上述程序。

6.2 若客户要求使用不合格成品时,必须经供需双方商定,并形成书面接受文件,需要时右供销科向客户说明情况,各相关职能部门做好标识和记录。

七 相关记录

篇11:我国建立农机缺陷产品召回制度

问:为什么要制定出台《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答:农业机械在实现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200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该法对农业机械的科研开发、质量保障、推广使用、社会化服务以及扶持措施等作了规范, 有效地促进了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2004年, 中央财政安排7000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 到2009年购置补贴已经达到130亿元。

随着农机具购置补贴成倍增加, 农业机械数量快速增长, 农业机械作业领域不断拓宽, 农业机械操作人员大量增加, 农业机械安全问题也日渐突出, 农业机械安全事故大量发生。据统计, 2008年, 全国共发生农业机械事故8319起, 死亡2732人, 受伤8296人。造成我国农业机械事故大量发生的原因:一是农业机械产品生产、销售、维修管理制度不完善, 生产者、销售者的质量保证责任不明确, 维修市场不规范, 使用伪劣配件拼装农业机械、使用残次配件进行维修的现象时有发生, 安全隐患严重。二是农业机械操作安全制度没有很好地落实, 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操作农业机械的技能水平有待提高。尤其是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农业机械安全检验率偏低, 操作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 无证驾驶、非法搭人载客等现象较为普遍。三是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 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发生交通事故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理, 拖拉机以外的其他农业机械发生的事故尚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农业机械安全事故处理程序和安全监管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加强。因此, 有必要制定《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问:刚才您提到目前我国的“农业机械产品生产、销售、维修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这方面, 条例是如何加强规范的?

答:为了从源头上减少安全隐患, 提高农业机械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条例对所有农业机械的生产、销售和维修作了以下规定:

一是明确农业机械生产者的质量保证责任。农业机械生产者应当按照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标准组织生产, 建立健全质量保障控制体系;对依法实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农业机械, 其生产者应当取得相应资质。农业机械经检验合格并附具详尽的安全操作说明书和标注安全警示标志后, 方可出厂。出厂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3年。

二是规范农业机械销售者的质量控制责任。农业机械销售者对购进的农业机械应当查验产品合格证明。对依法实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依法必须进行认证的农业机械, 还应当验明相应的证明文件或者标志。销售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3年。

二是规范农业机械销售者的质量控制责任。农业机械销售者对购进的农业机械应当查验产品合格证明。对依法实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依法必须进行认证的农业机械, 还应当验明相应的证明文件或者标志。销售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3年。

三是建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农业机械生产者、销售者发现其生产、销售的农业机械存在设计、制造等缺陷, 可能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损害的, 应当立即停止生产、销售, 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通知农业机械使用者停止使用。生产者应当及时召回存有缺陷的农业机械。生产者、销售者不履行该项义务的, 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责令生产者召回农业机械, 责令销售者停止销售农业机械。

四是明确农业机械维修企业设立条件、程序并规范农业机械维修行为。从事农业机械维修经营的, 应当有必要的维修场地、维修设施, 有相应的维修技术人员, 有安全防护和环境保护措施, 并取得相应的维修技术合格证书。维修农业机械不得使用不符合安全技术标准的配件、不得拼装或者改装农业机械整机、不得承揽维修已经达到报废条件的农业机械等。

问: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属于大型农业机械, 易对公共安全造成危害, 条例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操作使用作了哪些规定?

答:我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操作人员数量多、分布广, 加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安全监管, 是减少农业机械安全事故、确保农业安全生产的有效手段。条例对此作了以下规定:

一是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实行牌照管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投入使用前, 其所有人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申请登记。经安全检验合格的, 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予以登记并核发相应的证书和牌照。

二是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操作人员实行操作证件管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操作人员经考试合格的, 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核发相应的操作证件, 并对证件的有效期作出了规定。

三是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安全操作进行规范。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操作人员不得操作与本人操作证件不相符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 不得操作未按照规定登记、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安全设施不全、机件失效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禁止使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违反规定载人。

问:农业机械事故的处理是大家较为关心的问题, 您能介绍一下相关的内容吗?

答:为了规范、方便、快速地处理农业机械事故, 条例作了以下规定:

一是规范农业机械事故处理程序。发生农业机械事故后, 当事人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 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要立即派人赶赴现场勘验、检查, 组织抢救受伤人员, 并制作事故认定书。

二是规定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为当事人处理事故损害赔偿等后续事宜提供便利和帮助。当事人对农业机械事故损害赔偿有争议的, 可以请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 调解书经当事人共同签字后生效。调解不能达成协议或者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的, 应当终止调解。调解达成协议后当事人反悔的, 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因农业机械产品质量原因导致事故的, 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出具有关证明材料。

三是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 强化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相互配合。农业机械在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 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处理;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向同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通报拖拉机登记、检验以及有关证书、牌照、操作证件发放情况。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向同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通报农业机械在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及处理情况。

问:农业机械涉及广大农民的利益, 条例除了规范农业机械生产者、销售者和操作人员的行为外, 对政府有关部门的服务职能作了哪些规定?

答:为了使政府有关部门在农业机械安全监管中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 条例作了以下规定:

一是加强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的服务职能。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农业机械进行免费实地安全检验, 并对安全检验情况进行汇总, 建立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档案;联合收割机跨行政区域作业前, 应当由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 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

二是规范质量监督、工商等有关部门的服务职能。当事人发现农业机械存在产品质量、维修质量问题的, 可以向地方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地方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接到投诉的部门, 应当依法及时处理或者及时移交有关部门处理。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和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定期汇总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维修质量投诉情况并逐级上报。

三是建立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农业机械报废和回收制度。国务院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质量监督、工业等部门规定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农业机械报废条件, 对达到报废条件或者正在使用的国家已经明令淘汰的农业机械实行回收。回收的农业机械由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监督回收单位进行解体或者销毁。

四是规范收费制度。为防止乱收费, 条例明确规定, 拖拉机操作证件考试收费、安全技术检验收费和牌证的工本费, 应当严格执行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

篇12:不合格商品处理制度

1.不合格商品的范围:

1)国家禁止使用或明令淘汰的商品及假冒商品。

2)无医疗器械经营或生产许可证的厂家或公司提供的产品。3)超过有效期的商品。

4)包装破损、污染、残损不能使用的商品。5)外观质量及/或内在质量不合格的产品。

2.不合格商品的管理:

1)按要求建立不合格商品专库,有专人负责。

2)入库验收,发现不合格商品应挂红牌,存放于不合格商品库。由质量管理部填写《商品拒收单据》,并负责办理退货或换货事宜。3)在库检查发现不合格商品,应立即停止销售,并挂红牌,移至不合格商品库。

4)对不合格商品应进行登记记录,记录应包括产品名称、型号、出厂编号或生产日期、不合格原因、处理方式、处理结果、检验日期、检验人员等。

5)对无法挽回价值的不合格商品,填写不合格商品报损审批表,报有关部门核准,由主管部门审批销毁。

3.不合格商品的销毁制度:

1)经审批同意报损的商品,由库房派专人负责销毁,质量检验员负责监督。

篇13:病理科不合格标本处理制度

一、下列情况的标本属于不合格标本:

(一)申请单与相关标本未同时送达病理科;

(二)申请单中填写的内容与送检标本不符合;

(三)标本上无有关患者姓名、科室等标志;

(四)申请单内填写的字迹潦草不清;

(五)申请单中漏填重要项目;

(六)标本严重自溶、腐败、干涸等;

(七)标本过小,不能或难以制做切片;

(八)其他可能影响病理检查可行性和诊断准确性的情况。

二、对上述不合格标本履行如下程序

(一)门诊收集的标本

对门诊收集的不合格标本,及时与患者(方)联系。如不能及时联系到患者(方),须与其经治医生联系,做通患者工作重新留取标本。

(二)住院收集的标本

1、及时与送检部门的相关人员联系,建议重新核对或重新采集。

2、对特殊标本或再次采集确有困难则可与临床协商进行部分内容的检验。

3、病理科不能接收的申请单和标本当即退回申请医师,不予存放,并做好记录。

(三)曾被拒收的标本再次送检合格时,需在申请单上标注。

篇14:不合格产品召回及处理制度

篇一:不合格产品和退货产品管理制度 不合格产品和退货产品管理制度 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目的:加强不合格产品和退货产品的管理,避免购进、销售不合格产品。试用范围:不合格产品、退货产品的管理 内容:

1、验收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验收员不得验收入库,应将不合格产品存放于待处理区内,并填写《不合格产品处理记录》,说明不合格的具体情况,报质管员。

2、在储存或销售过程中发生质量问题的不合格产品或退货产品,应立即停止销售,由质管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认并签具意见后报药店经理审批。经确认后的不合格产品应及时移入不合格产品区,不得继续销售,若为假劣产品应及时报告当地药监部门并做好销售后质量跟踪和追回工作。

3、不合格产品的销毁:

经确认的不合格产品应填写《不合格品处理记录》,报药店经理审批后按有关程序进行处理。

4、凡药监部门来文或药监部门抽查发现的不合格产品按药监部门要求处理。

篇二:

15、医疗器械产品退货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产品退货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加强医疗器械产品退货的管理,对医疗器械产品退货的有效控制。

二、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购进退出和销后退回医疗器械产品的管理。

三、职责:质管部、采购、仓储部、财务部、销售部对本制度的实施负责。

四、内容:

1.定义:

1.1 医疗器械退货产品系指销后退回和购进退出的产品。

1.2 销后退回的医疗器械产品是指上级食品产品监督管理部门发文通知回收的产品和客户要求退货的产品。

1.3 购进退出的产品是指非质量原因的在库产品退货和拒收产品退货。

2.销后退回产品的管理: 2.1 销后退回的产品必须是本公司所售出的产品,并与原销售出库产品批号相符。

2.2 销后退回的产品,由仓储部收货后,存放于有黄色标志的退货区,专人负责保管,并做好记录。

2.3 产品质量验收人员应对销后退回的产品按购进产品质量验收的要求进行逐批验收,并做好验收记录,记录保存至超过产品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三年。

2.4 销后退回的产品经验收合格的,由保管人员移入合格品区;不合格的,经质管部确认后移入不合格品区,并做好记录。

2.5 销后退回的产品验收时质量状况判断不明的,应通知质管部进行复查,必要时,送法定产品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2.6 已办理销后退回手续的不合格产品,按《不合格医疗器械产品管理制度》处理。

3.购进退出产品的管理:

3.1 非质量问题的购进拒收产品(超合同、无合同或不符合公司有关规定的),分别按以下程序办理:

3.1.1 不符合公司有关规定的,由质管部通知采购员办理退货手续。3.1.2 属超合同、无合同的,由采购员与产品供货方联系后,办理相关手续。

3.2 非质量问题的在库产品购进退出(批号调剂、产品滞销等),由购进部与产品供货方联系协商后,办理退货手续。

4.相关记录、凭证齐全,妥善保存至超过产品有效期后一年,但不得少于3年。

五、相关记录 医疗器械不合格产品退货记录 编 号 LDMD-FM-16 医疗器械不合格产品退货记录 篇三:不合格产品及退货产品管理制度 不合格产品及退货产品管理制度

1、验收过程中,发现不合格产品,应作拒收处理。

2、质量管理人员在检查产品质量发现或上级明文规定的不合格产 品,应立即通知停止销售,及时报告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3、不合格产品应存放在不合格区内,并有明显标志。

4、不合格产品的确认、报告、报损、销毁处理要履行审批手续。

5、退货产品应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6、未接到退货通知单,验收员和仓管员不得擅自接收退货产品。

7、所有退回的产品,存放于退货区,挂黄牌标识。

8、所有退回的一二三类及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均应按购进产品的验收标准重新进行验收,作出明确的验收结论并记录。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合格品区,判定为不合格的产品,应报质检部进行确认后,将产品移入不合格库存放,明显标志,并按不合格产品确认处理程序处理。

9、质量无问题或因其他原因需退回给供货方的产品,应经质检部审核后凭进货退出通知单,通知配送中心及时处理。

篇15:浅议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

我国缺陷产品制度的基础是产品存在缺陷。我国《产品质量法》中规定:缺陷产品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综上,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是指产品在设计、制造等存在可能危及消费者或使用者的人身或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 及时向主管机构报告并通知消费者, 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方法从消费者手中收回, 并对其进行免费维修或更换。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以下特征:

(一) 适用的对象特定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中被召回的产品不是我们经常说的假冒伪劣产品、质量不合格产品。而是有缺陷产品, 即在设计、制造等方面存在可能危及消费者或是使用者人身或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其存在具有普遍性、同一性。

(二) 涉及的主体具有多元性

从上述规定我们可以看出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涉及到多方主体, 包括产品的生产者, 其是制度设计的直接针对对象, 直接影响制度的实施;其次是销售者, 其是制度的直接保护对象, 促进制度的实施。再次是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监督者—政府监督部门。其通过监督制度的实施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建立的法律依据及存在的问题

(一) 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法律依据:

查阅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 可以看到有关缺陷产品的法律法规不具有专门性, 《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二者虽涉及有缺陷产品的内容, 但没有明确提出“缺陷产品召回”的概念。而且二者对产品召回的规定内容过于简单, 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就地方性法规而言, 由于适用范围的特定性, 虽然对缺陷产品召回作了较详细的规定, 但效力层次低, 规定较为简略。就特定行业产品召回制度而言, 因其只是一个部门规章, 并且只适用于特定部门, 从而导致其适用不具有普遍性。

(二) 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备的法律制度和执行力

由前述可知:由于有关缺陷产品召回的法律规定过于笼统, 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等不足, 因此我们也就很难据此直接要求经营者召回缺陷产品。再者我国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只是一个部门规章, 无法对其他部门产生法律效力。即使实践中调查到涉及安全的质量问题, 也只是建议企业整改。所以目前我国的缺陷产品召回大部分是主动召回。

2.罚则标准难以产生召回动力

我们从法律法规有关处罚的规定中可以看出:其处罚规定不具备具体性和震慑力。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的经营者的相关义务, 若违反这些义务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承担多大的法律责任、如何承担法律责任没有详细规定。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规定的最高罚款为5万元, 这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召回制度中制定的罚则相差甚远。因此说在我国现有的处罚规定难以产生召回动力。

三、建立和完善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必要性

(一) 建立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必要性

1.有利于建立良好竞争环境, 促进企业又快又好发展

由于产品召回涉及的是某一批次, 型号或是同类别普遍存在的系统性缺陷, 若召回将给企业带来巨额的成本代价, 因而企业为了取得市场地位, 必然会通过改进技术来提高自己的生产率, 从而降低产品成本, 使自己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也就会促使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而企业的这种公平竞争环境, 促使市场秩序的建立。

2.有利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建立目的是避免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大范围的侵害。这也就和消费者有寻求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的权利观念相吻合。再者建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 有利于维护我国消费者的国际利益。我国已于2001年加入了WTO, 这使得更多的外国产品有机会进入我国市场。由于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缺位, 使得更多的“洋垃圾”毫无阻碍的进入我国境内, 而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将会对我国公民的人身造成危害。

四、完善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法律对策

(一) 制定和完善有关召回法律

完备的法律制度是建立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基础。首先, 完善已有的相关法律。例如对我国现有的《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有关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规定内容需进一步完善, 使其在实践中更具合理性, 更具可操作性。其次, 对现有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中存在的不足进行适当的改进, 加快立法步伐。

(二) 明确缺陷产品召回主管部门及职责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政府部门职权存在重叠交叉现象, 体现在缺陷产品的管理上即是存在很多监管部门, 多部门监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召回制度实施的困难, 因此政府部门之间一定要分工明确。在缺陷产品召回中.政府部门的适时介入, 可以减少全社会解决缺陷产品危害问题的管理成本和减少司法诉讼所引起的社会成本, 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排除数量庞大的缺陷产品存在的安全隐患, 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五、结语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 并将扩大其适用范围。建立和完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不仅需要借鉴国外经验, 还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 公民良好的法律习惯和较高的法律意识。积极研究这一舶来制度, 并融合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 使其能够真正成为符合我国国情的制度, 为我国国民谋福利。

参考文献

[1]张云.我国缺陷产品立法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7.

[2]马欢欢.完善我国的产品召回法律制度[J].法制与社会, 2011.

[3]张鹏.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法律研究[D].华侨大学, 2006.

篇16:不合格产品召回及处理制度

在(任务下达部门)组织的 年(月/季度)产

品质量监督检查中,经检验,下列企业产品被判为不合格产品。现将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名单及相关文件移交你单位,请你们按照有关规定对相关企业进行处理。联系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联系传真: 联 系 人:(移送单位公章)年 月 日 不合格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名单

上一篇:消防周活动下一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设立甘肃省招商引资联合服务中心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