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选修三考前复习知识点

2024-05-03

高三化学选修三考前复习知识点(共6篇)

篇1:高三化学选修三考前复习知识点

华师一附中高级教师熊定湖

试卷解析

理综化学试卷平和,难度适中,取材新颖。第6题涉及能源、环境、水污染等一些生活化学问题;第10题涉及艾滋病的防治,考查维生素p的结构、性质;第28题涉及隐性吸波材料c6h4s4;第29题涉及煤的综合利用等。

试卷题型体现了高考命题的趋势:8道选择题中1道生活化学题,1道有机选择题,6道覆盖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选择题;4道主观题中两道无机综合题,1道有机合成框图题,1道实验题。和近几年高考题型以及《考试大纲》中的题型示例吻合。

富含高考信息,体现学科内综合。知识板块的相互融合特点明显,如在无机推导题中掺入了计算及化学平衡的内容;在实验中增加考查了计算和有机物结构及性质。

知识覆盖面较广。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等高考常考的基本理论;考查了有机化学中醇、醛、羧酸和酯之间的相互转化、官能团的性质、反应类型及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等有机主干知识;元素及其化合物考查了s、n、fe、al等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等。

元素及化合物的考查内容稍显单薄,实验题稍易。

备考建议

摒弃偏题怪题,回归课本,抓基础。以《考试大纲》为指南,抓住第一轮复习和平时测试中出现的错误及知识盲点,通过小专题,针对训练和评讲,加以突破。

如本试卷中h2s与cu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cho与新制的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等都是常错的知识点。通过查漏补缺,构建完整的扎实的前后贯通的知识网络,是高考成功的关键。

对06年未考的《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理论要充分重视。

重视题型训练,如选择题、无机综合题、有机框图题、实验题等,建立思维模式,提升解题能力,加快解题速度。

加强适应性训练,如做模拟试卷,限时训练,培养学生规范解题和表述,不犯无谓的错误,不丢该得的分数。

★ 高考前如何复习

★ 科学的合理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 考前营养 注重科学膳食

★ 新教材到手前应如何复习?

★ 高考前应注意以下几大点

★ 考研数学 合理规划 重视阶段复习

★ 考研英语复习:合理利用真题

★ 科学合理用肥工程示范工作总结

★ 护士考试复习时如何加强记忆

★ 自考生学习总结

篇2:高三化学选修三考前复习知识点

一、选择题

1.能证明乙炔分子中含有碳碳三键的是()

A.乙炔能使溴水褪色

B.乙炔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乙炔可以和HCl气体加成D.1mol乙炔可以和2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2.25℃、101.3

kPa时,乙烷、乙炔和丙烯组成的混合烃32

mL与过量氧气混合并完全燃烧,除去水蒸气,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气体总体积缩小了72

mL,原混合烃中乙炔的体积分数为()

A.12.5%

B.25%

C.50%

D.75%

3.下列有关乙炔的叙述中,既不同于乙烯又不同于乙烷的是()

A.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能发生聚合反应

C.分子内所有原子共平面

D.能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乙烯

4.已知:等都属于离子型化合物;碳化钙和水发生反应制备的方程式如下:。请通过制的反应进行思考,从中得到必要的启示,判断下列反应产物正确的是()

A.水解生成乙烷

B.水解生成丙烷

C.水解生成丙炔

D.水解生成乙烯

5.下列物质中存在顺反异构体的是()

A.2-氯丙烯

B.丙烯

C.1-丁烯

D.2-丁烯

6.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碳原子有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B.最多有9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有7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D.至少有6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7.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所得到的物质的量随混合烃总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对混合烃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一定有乙烯

②一定有甲烷

③一定有丙烷

④一定没有乙烷

⑤可能有甲烷

⑥可能有乙炔

A.②⑤⑥

B.②⑥

C.②④

D.②③

8.含有一个碳碳三键的炔烃,氢化后的产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此炔烃可能的结构简式有()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9.关于下列四种烃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催化加氢可生成3-甲基己烷

B.③与④催化加氢后产物的质谱图完全一样

C.③中所有碳原子有可能共面

D.②中在同一直线上的碳原子有5个

10.已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四种物质互为同系物

B.上述反应的四种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可能共面

C.与结构相似,含有碳碳双键和苯环的同分异构体还有4种

D.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时,只能生成11.下列关于烯烃、炔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某物质的名称为2-乙基-1-丁烯,它的结构简式为

B.分子结构中的6个碳原子可能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C.相同物质的量的乙炔与苯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相同

D.月桂烯的结构简式为,该物质与等物质的量的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不考虑立体异构)理论上最多有4种

二、填空题

12.C是一种合成树脂,用于制备塑料和合成纤维,D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用它可以催熟果实。根据以下化学反应框图填空:

(1)写出A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碳化钙与水反应制取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B→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其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

(3)D还可以用石蜡油制取,石蜡油(17个碳原子以上的液态烷烃混合物)的分解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部分仪器已省略)。在试管Ⅰ中加入石蜡油和氧化铝(催化石蜡油分解);试管Ⅱ放在冷水中,试管Ⅲ中加入溴水。

实验现象:

试管Ⅰ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试管内液体沸腾;试管Ⅱ中有少量液体凝结,闻到汽油的气味,往液体中滴加几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颜色褪去。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管Ⅰ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有:。丁烷可进一步裂解,除得到甲烷和乙烷外,还可以得到另外两种有机化合物,它们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这两种有机化合物混合后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产物的结构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B.C.D.③写出试管Ⅲ中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13.A~E是几种烃的分子球棍模型(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含碳量最高的烃是(填对应字母)_____________;

(2)互为同系物的烃是(填对应字母)________________;

(3)等质量的以上物质完全燃烧时消耗的量最多的是(填对应字母)_____________;

(4)等物质的量的以上物质完全燃烧时消耗的量最多的是(填对应字母)_____________;

(5)在120℃、下时,有两种气态烃和足量的氧气混合点燃,相同条件下测得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发生变化,这两种气体是(填对应字母)______________;

(6)相对分子质量为72的烷烃,其分子式为___________,其存在_______种同分异构体,若该有机物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则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该物质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为______________。

14.如图中的实验装置可用于制取乙炔.请填空:

(1).图中,A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制取乙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2).乙炔通入KMnO4酸性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乙炔发生了__________反应.(3).乙炔通入溴的CCl4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乙炔发生了__________反应.(4).为了安全,点燃乙炔前应__________,乙炔燃烧时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碳碳三键不稳定.其中有2个碳碳键易断裂.故加成时乙炔和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而前三项只能证明乙炔分子含有不饱和键.但不能证明不饱和的程度。

2.答案:B

解析:根据反应:;。设混合烃中为mL,为mL,为mL,则有32①;②,由①②可得=8,故原混合烃中乙炔的体积分数为。

3.答案:D

解析:乙炔、乙烯、乙烷都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乙炔、乙烯都能发生加聚反应;乙炔、乙烯分子内所有原子都共平面;只有乙炔可与HCl加成生成氯乙烯。

4.答案:C

解析:等都属于离子型化合物,与水反应生成,类比与水的反应,根据原子守恒得,所以另一种产物为,A项错误;与水反应生成,根据原子守恒得,所以另一种产物为,B项错误;与水反应生成,根据原子守恒得,所以另一种产物为,C项正确;与水反应生成LiOH,根据原子守恒得,所以另一种产物为,D项错误。

5.答案:D

解析:2-氯丙烯结构简式为CH2=CClCH3,有一个双键碳原子上连有两个H原子,无顺反异构体,A项错误;丙烯结构简式为CH2=CHCH3,有一个双键碳原子上连有两个H原子,无顺反异构体,B项错误;1-丁烯结构简式为CH3CH2CH=CH2,有一个双键碳原子上连有两个H原子,无顺反异构体,C项错误;2-丁烯结构简式为CH3CH=CHCH3,每个双键碳原子上都连有一个H原子和一个-CH3,存在顺反异构体,D项正确。

6.答案:A

解析:碳碳三键为直线形结构,苯环、碳碳双键为平面形结构,单键可以任意旋转,则所有碳原子有可能在同一平面上,故A正确;由选项A可知,最多有11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故B错误;三键碳原子、苯环上与乙炔基相连的碳原子及其对位碳原子、和苯环直接相连的双键碳原子位于同一直线上,即至少有5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C、D错误。

7.答案:C

解析:由题图可知,1

mol混合烃完全燃烧生成1.6

mol

和2

mol,则混合烃分子中平均含有的氢原子数为4,平均碳原子数为1.6,故两种气态烃的平均分子组成为。根据平均碳原子数可知,混合物中一定有甲烷;根据平均氢原子数可知,另一种气态烃分子中氢原子数也为4,且碳原子数大于1.6,因此可能含有乙烯、丙炔,一定没有乙烷、丙烷,正确的有②④,故选C。

8.答案:B

解析:炔烃与氢气加成后,碳碳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上至少连有两个氢原子,满足此条件的碳碳三键的位置有2种(图中2个乙基等效),如图,故B正确。

9.答案:C

解析:催化加氢生成,名称为3-甲基庚烷,故A错误;催化加氢后的物为,名称为3-甲基己烷,催化加氢后的产物为,名称为2-甲基己烷,二者的加成产物的碳架结构不同,质谱图不完全一样,故B错误;

中双键碳原子与甲基、乙基、乙烯基相连,碳碳双键为平面结构,单键可以旋转,所以③中所有碳原子有可能共面,故C正确;乙炔分子中4个原子共线,因此中有3个碳原子共线,故D错误。

10.答案:AC

解析:、中含有苯环,与、的结构不相似,不互为同系物故A错误;碳碳双键和苯环均为平面结构,单键可以旋转,题述反应的四种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可能共面,故B正确;与结构相似,含有碳碳双键和苯环的同分异构体还有、、、、5种,故C错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故D正确。

11.答案:AD

解析:2-乙基-1-丁烯的结构简式为,故A正确;双键两端的碳原子和与之直接相连的碳原子处于同平面,键角约是120°,不是直线结构,故B错误;1

mol乙炔完全燃烧消耗2.5

mol氧气,而1

mol苯完全燃烧消耗7.5

mol氧气,故等物质的量的乙炔和苯完全燃烧的耗氧量不同,故C错误;该分子中存在3个碳碳双键,且与溴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1反应时可以发生1,2-加成和1,4-加成,共有4种产物,故D正确。

12.答案:(1)

(2);

;加聚反应

(3)①防止试管Ⅲ中的液体倒吸到试管Ⅱ中

②;;

AC

③(或)

解析:根据题给转化关系和信息推断,碳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气体A,则气体A为乙炔,乙炔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B为氯化烯,氯化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的C是一种合成树脂,则C为聚氯乙烯;D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用它可以催熟果实,则D为乙烯;苯和液溴在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E,则E为溴苯。

(1)A为,电子式为。

(2)碳化钙与水反应生成乙炔和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氯乙烯在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氯乙烯,化学方程式为,其反应类型为加聚反应。

(3)①试管Ⅱ中有气体冷凝为液体,石蜡油分解产物中的烯烃与试管Ⅲ中溴水发生加成反应,造成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会发生倒吸,故装置A的作用是防止试管Ⅲ中的液体倒吸到试管

Ⅱ中。

②根据题给信息和原子守恒,可知丁烷可进一步分解,除得到乙烷和甲烷外,还可以得到乙烯和丙烯,结构简式为、。根据加聚反应的特点判断乙烯和丙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生成的高聚物的结构简式为、,选AC。

③试管Ⅲ中,分解产物中的乙烯、丙烯等短链不饱和烃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3.答案:(1)D

(2)ACE

(3)A

(4)D

(5)AB

(6)

;

;

;

2,2-二甲基丙烷

14.答案:(1).调节水面的高度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CaC2+2H2O→C2H2↑+Ca(OH)2

(2).KMnO4溶液褪色;氧化

(3).溴的CCl4溶液褪色;加成(4).检验乙炔的纯度;

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

篇3:高三化学选修三考前复习知识点

在高三化学的复习教学中,常听老师们抱怨说: 元素化学 “分散零散、知识点又多,学生今天学,明天忘”,复习了与没有复习差不多. 于是,化学复习课程的教学便出现了一种新的苗头,那就是重理论,而轻元素.

化学课程中的元素知识,是以“物质性质”为核心的化学内容,诚然对具体物质性质的掌握需要记忆,使得元素化学的学习本身具有了学生易学、却又易忘记的特征,在高考的功利面前似乎见效缓慢,费时较长. 然而缺乏具体物质为基础的理论学习, 不但使学生缺少必要的感性认识,而且也缺少对知识外延的归纳与延伸; 反过来,也就失去了对理论内涵理解的支撑基础,这就更加使得学生不会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的具体问题,其结果必然是让学生感觉到化学是一门抽象、空洞、难学的学科[1].

二、问题的解决

为了突破高三复习中“元素”教学这一难点,这部分内容的复习就不能是对教材知识的简单重复. 而应以建构立体化学知识网络为目标; 实现物质知识与其他化学内容的融合,实现下列四个方面的整合.

1.物质与结构的融合——点的复习

当我们在具体进行关于某种物质知识内容的复习课教学的时候,我们不应急于枚举物质的性质,并让学生去记住那些枯燥乏味的化学方程式. 而应首先带领学生运用已学理论知识,去研究具体物质的结构,探究物质的性质———以假说的方法开启复习的第一步,例如,复习“氨气”的时候,我们应让学生先研究氨分子的结构: 氨分子的电子式→结构式→应用VSEPR理论研究它的空间构型; 在此基础上结合杂化轨道理论分析其结构特征: 1N元素为 - 3价,处于最低价态; 2N原子上有一对孤电子对; 3氨分子中含有氮氢键; 4氨分子是强极性分子. 在这些特征的基础,进一步对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提出预测或假说: 物理性质方面: 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易液化; 化学性质方面: 具有还原性、易作配体,发生配位反应等. 这样既对物质结构理论进行了巩固、又对氨气的性质做出了理解,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融合——线的形成

通过分析结构而提出的假说是否正确呢? 便进入到元素化学复习的核心内容了,经过对教材内容的复习,并结合预测对高中所有关于该物质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将有关知识以 “点”为中心,编织成线. 例如,对于氨气,如图2所示.

通过线的梳理,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元素知识整理成为条理化的知识线条,更有助于学生形成以点为中心、以结构为思考基础的化学逻辑推理的形成,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由发散到集中,对问题进行“归一”处理的能力.

3.性质与用途的融合——线的延伸

在元素化学复习课教学中,通过对性质的分析,去归纳物质的应用; 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积累,就能理清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而且能使学生有效掌握“不重要、难记忆”的用途知识,并通过与其他的一些相关知识对照研究,就能把他们学习过的一些知识“活化”起来. 例如,氨气易液化,汽化时会吸收大量的热→作制冷剂;

氨气与酸反应→作铵态氮肥;

氨气的还原性→制氮气、硝酸等.

对照研究: 1氯气、二氧化硫可作制冷剂吗? 2等物质的量的硝酸氨、硫酸氨施入土壤中,谁的肥效会更好? 3氨态氮肥能与草木灰混合施用吗? ……层层深入、递进推理,使他们的思维更加缜密,在大脑中建构起系统的知识体系.

4.制备与性质、用途的融合——面的扩展

正是因为每种物质都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用途,所以要获取和制备他们都是非常必要的,物质制备原理的确定,主要由物质本身的性质所决定,有什么样的性质、就有什么样的制法. 例如, 在教学中,可借归一思维引导学生: 从氯气、氮气的制备中得出 “强氧化性气体的制备原理”; 从氨气、氯化氢、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制备中归纳得出“酸、碱性物质的制备原理”……以此基础上,要求学生以氢气的制备为例,推导出还原性气体的制备原理. 再借助发散思维,让学生得出氯气、氨气等制备试剂选择的多样性. 在弄清实验原理、试剂选择的基础上,根据制气四段进行实验设计等. 这种看似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运用理论和实验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 通过设计,并进行恰当的分类,就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从设计用饱和氯化钠溶液净化氯气、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净化二氧化碳中归纳得出: 与水反应存在化学平衡的气体的净化剂选择原理; 又从用高锰酸钾净化二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硫杂质、用氢氧化钠溶液净化氢气中的氯化氢杂质中总结出利用性质差异选择净化剂的原理等[2].

通过四种整合,便形成了一个以物质为核心的知识面; 它们相互关联、相互推理,存在着一种以结构为基础的内在逻辑联系,建立起一种“看物质、想结构、推性质、明制法、联用途”的完美体系. 再将这些知识面按照物质之间的衍生关系:

氢化物←单质→氧化物→氧化物所对应水化物→盐

串联起来,形成立体的化学知识体系,元素化学就将从彻底的记忆中解脱出来,将不再是一个易忘的内容.

篇4:高三化学选修三考前复习知识点

关键词:影响因素;元素化合物;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2-033-1

一、问题的提出

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为化学实验和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提供具体、感性的认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化学实验是对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的再现和认识。化学计算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定量研究。化学用语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记载和描述,所以离开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其他化学知识将成为无源之水。无论教还是学,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低效率是不容忽视的,师生双方都或多或少地忽视了学习情感的作用,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于是,笔者从我校学情出发,提出以下几点元素化合物的复习策略。

二、元素化合物的复习策略和知识主线

1.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

高三复习课中,教师往往追求知识归纳整理的“效率”,不愿再花时间做实验,认为该做的实验新授课已经做了,现在只要归纳知识点,然后巩固习题训练就行,这样使得复习课特别枯燥乏味。如果在元素化合物的复习课上只是一味地整理旧知识和做题,会极大地挫伤他们的学习热情,他们始终对重复学过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炒冷饭”,看不透现象后面的内在规律,久而久之则会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如复习Fe3+性质时,可设计下列微型实验:在一块表面皿的不同位置分别滴加NaOH(含酚酞)溶液、0.1 mol/L KI(含淀粉)溶液、KSCN溶液、苯酚溶液、NaHCO 3 溶液、H2O2溶液各1滴,每种液滴彼此分开,围成半径小于表面皿的圆形。分别向上述液滴中滴加一滴FeCl 3 溶液,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作出相应的合理解释,写出有关化学力程式。

通过这些化学实验,既体现实验绿色化的理念,又通过明显的实验现象加深对Fe3+与碱作用被沉淀、Fe3+的氧化性、Fe3+形成配位化合物、Fe3+的水解、Fe3+催化作用的掌握,同时又把分散在不同模块中涉及Fe3+的知识点归纳整合出,起到非常好的复习效果。教师尽可能地引入直观教学,做有价值有意义的实验,能激发学生兴奋和激情,在实施过程中牢固地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

2.抓点、连线、建网,充分调动联想记忆策略

注意“点”——每一节的知识点、“线”——单质和化合物连起来的线、“网”——与某一物质相关的知识网络三者相结合。

抓点是从具体代表物入手,掌握代表物的结构、性质、制法和用途。复习可树立“构—位—性—用”相结合思想。“位”是指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构”是指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性”是指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泛指物质性质决定存在方式、制取方法、分离提纯、鉴定鉴别、用途、保存贮运等。其规律是:位置→结构→性质→应用,使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能够从学科知识系统的角度记忆化学知识,也为将来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建网是通过对知识的横向、纵向的梳理将头脑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条理化、网络化。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由点及线、由线及网构建复习知识网络,通过这一过程可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质间联系的认识与理解,为综合应用奠定基础。什么是思维导图呢?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学者托尼•布赞(TonyBuzan)在20世纪60年代创造的一种笔记方法,是终极的组织性思维工具,能将你大脑中的想法“画出来”。和传统的记笔记的方法不同,思维导图是从一个中心概念发散出来的自然结构,通过线条、颜色、符号、词汇和图像,遵循一套简单、基本、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逐步建立的一个有序的发散的图,它是对思维过程的导向和记录。

“给你的思维画一幅导图”。老师可以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出各自的思维导图,能把一章节的书本反映成一幅图,画跟自己的大脑一样,知识变得有条理、有根据、易于储存,可以把自己制作出的和别的同学交换分享。这样,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的同时节约了高三宝贵的复习时间。

3.无机化工题—元素化合物新宠

化学作为一门实用的、创造性的科学,对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那么,中学生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是记忆更多的化学知识,还是通过具体知识的学习掌握从化学的视角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的思想方法?答案不得而知。学习不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量的积累,而是思维能力的提升。化学学习应超越对具体知识本身的追求,从记忆事实、掌握知识转变为思考事实、发展观念。就高考试题来说,也更多是需要学生理解了物质变化的规律来解决一些新情境中的问题。

2011年江苏化学高考考生出来就反映,试卷中要求书写的方程式没有一个是书本上的。让师生更深切地体会到中学化学教学必须超越对具体知识的学习,要以具体知识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活动,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如面对高考试题,考生可以利用元素观、变化观自觉地观察和思考判断方程式产物是什么。复习教学时,教师精选无机化工题,带领学生细看框图、流程、数据表格、曲线图形,分析其中所涉及的化学问题,揭示其化学本质,学会应用化学视角解决无机化工生产中的各种问题;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将常见无机物性质的复习融入真实的问题情景中,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感悟知识的价值,介绍必要的化学术语和常识寻找其中的规律着力培养学生的化学思想方法。

参考文献:

陆建源.高考无机元素化学复习策略与知识主线.化学教育,2005(3).

李振兵. 立足“三维目标”搞好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中国校外教育,2008(8).

曹丽敏. 例谈高三元素化合物复习各阶段的困惑及对策.化学教与学•复习指导,2011(3).

篇5:高三化学选修三考前复习知识点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化学反应的快慢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 27 化学反应的利用

盐类的水解学案 一 49 盐类的水解学案 二 55 原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学案 74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 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

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1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实质学会从

知道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

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及焓变 2热化学方程式及其书写燃烧热及中和热的定义 3掌握盖斯定律及焓变的简单计算

知识再现

知识点1化学变化中的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 物质变化的实质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

能量变化的实质破坏旧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新化学键需要放出能量化学反应过成中在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必然伴随着能量变化如下图

也可以从物质能量的角度来理解 概念

反应热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 或换算成相应的热量 来表示叫反应热

放热反应 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能量的反应叫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能量的反应叫吸热反应

燃烧热25°C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kJmol或Jmol 提示 1 规定要在25°C101kPa下测出热量因为温度压强不定反应热的数值也不相同

规定可燃物的物质的量为1mol 3 规定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所放出的热量为标准所谓完全燃烧是指物质中下列元素完全转化成对应的物质C----CO2 H----H2O S----SO2 等

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反应时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提示 1 必须是酸和碱的稀溶液因为浓酸和浓碱在相互稀释的时候会放热 2 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才能保证中和热是573kJmol而弱酸或弱碱在中和反应中电离吸收热量其中和热小于573kJmol 3 以1mol水为基准所以在写化学方程式的时候应该以生成1mol水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即H2O的系数为1 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其特征是大多数反应过程需要持续加热如CaCO3分解等大多数分解反应H2 和I2SP等不活泼的非金属化合BaOH2·8H2O和NH4Cl固体反应CO2和C的反应

放热反应燃烧中和金属和酸的反应铝热反应等

说明吸热反应有的不需要加热如BaOH2·8H2O和NH4Cl固体反应多数需要加热放热反应有的开始时需要加热以使反应启动即反应的吸放热与反应条件无关

知识点2化学反应的焓变 概念

焓用于表示物质所具有的能量的这一固有性质的物理量叫做焓

化学反应的焓变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变化叫做反应的焓变热化学研究表明对于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同时可能伴随着反应体系体积的改变而没有转化为电能光能等其他形式的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就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的变化表达为 Qp=△H 其中Qp表示在压强不变的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H为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化学反应的焓变 知识点3热化学方程式及其书写

概念热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之间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意义既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书写注意事项

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若为同素异形体要注明名称因为物质呈现哪一种聚集状态与它们所具有的能量有关即反应物的物质相同状态不同△H也不同

要注明反应温度和压强因为△H的大小和反应的温度压强有关如不注明即表示在101kPa和25°C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而是表示物质的量故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相同物质的化学反应当化学计量数改变时其△H也同等倍数的改变

△H的表示在热化学方程式中△H的+-一定要注明+代表吸热-代表放热△H的单位是kJmol或Jmol 知识点4焓变的计算――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盖斯定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的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和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相同这就是盖斯定律

盖斯定律的应用

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有些反应进行的很慢有些反应不容易直接发生有些反应的产品不纯有副反应发生这给测定反应热造成了困难此时如果应用盖斯定律就可以间接的把它们的反应热计算出来例如

CS+05O2g CO g 上述反应在O2供应充分时可燃烧生成CO2O2供应不充分时虽可生成CO但同时

还部分生成CO2因此该反应的△H无法直接测得但是下述两个反应的△H却可以直接测得 CS+O2g CO2 g △H1-3935kJmol COg +05 O2g=CO2 g △H2=-2830kJmol 根据盖斯定律就可以计算出欲求反应的△H 分析上述反应的关系即知 △H1=△H2+△H3 △H3=△H1-△H2=-3935kJmol--2830kJmol =-1105kJmol 由以上可知盖斯定律的实用性很强 3.反应热计算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和燃烧热的数据可以计算一些反应的反应热 反应热燃烧热的简单计算都是以它们的定义为基础的只要掌握了它们的定义的内涵注意单位的转化即可 关于热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依据

a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物质的量之比还等于反应热之比

b热化学方程式之间可以进行加减运算 典题解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解析〕该题主要考察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理解与应用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核变化如原子弹的爆炸也都伴随者能量变化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设为x与生成物的总能量设为y之间的关系为①x y化学反应为放热反应②x y化学反应为吸热反应③x≠y 答案AC 已知化学反应2Cs+O2g 2COg2COg+O2=2 CO2g都是放热反应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其他条件相同

12gC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28gCO所具有的能量

56gCO和32g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88gCO2所具有的总能量 12gC和32g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44g CO2所具有的总能量 将一定量的C燃烧生成CO2比生成CO时放出的热量多 〔解析〕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和CO的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因此BC两项的说法正确12g并不是全部的反应物所以A项的说法不正确由于C CO放热CO CO2放热根据盖斯定律得C CO2比C CO放热多即D项说法正确

本题考察的主要是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答案A 例31g炭与适量的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吸收1094kJ的热量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H2O=CO+H2 △H=+1094kJmol Cs+H2Og=COg+H2g △H=+1094kJmol Cs+H2Og=COg+H2g △H=+1313kJmol 05Cs+05H2Og=05COg+05H2g △H=-6565kJmol 〔解析〕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应注意需表明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放热与吸热热量数值与反应物的量有关

答案C 变形题沼气是一种能源它主要是CH405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445kJ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CH4 g 4O2 g 2CO2 g 4H2O l △H 890kJmol CH4 g 2O2 g CO2 g 2H2O l △H 890kJmol CH4 g 2O2 g CO2 g 2H2O l △H -890kJmol 05CH4 g O2 g 05CO2 g H2O l △H -890kJmol 〔解析〕05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445kJ热量即1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890kJ的热量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规定要标明聚集状态要标出热效应故符合题意的是C项

答案C 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Q2 Q1的是 A 2H2g+O2g=2H2Og △H=-Q1 2H2g+O2g=2H2Ol △H=-Q2 S g O2g=SO2 g △H=-Q1 S s O2g=SO2 g △H=-Q2 Cs+05O2 g =CO g △H=-Q1 Cs+O2 g =CO2 g △H=-Q2 H2g+Cl2 g =2HClg△H=-Q1 05H2g+05Cl2 g =HClg△H=-Q2 〔解析〕应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特性来分析此问题①首先分析同一物质不同状态转化的能量变化例如A中因H2Og

H2Ol放热故Q2 Q1B中S s

S g 吸热而且S在燃烧时必须由固态变为气态才能燃烧故Q2<Q1②其次分析化学计量数的影响例如D中Q1=2Q2③再分析不同物质在反应中相互关系及反应热的影响例如C中碳不完全燃烧生成CO而CO还可以燃烧放出热量故Q2 Q1 答案AC 已知Zns+S斜方=ZnSs△H1=-2060kJmol ZnSs+2 O2=ZnS O4 s △H2=-7768kJmol 试求由单质反应生成ZnS O4 s 的反应热即Zns+S斜方+2 O2=ZnS O4 s 的△H 〔解析〕虽然这个反应不能直接发生但是将已知的两个反应式相加即得 Zns+S斜方+2 O2g=ZnS O4 s 根据盖斯定律△H=△H1+△H2=-2060kJmol+-7768kJmol=-9828kJmol 答案由单质生成ZnS O4 s 的反应热△H=-9828kJmol 变形题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Fe2O3 s +3COs=2Fes+3CO2g△H=-25kJmol 3Fe2O3 s +COs=2 Fe3O4 s +CO2g△H=-47kJmol Fe3O4 s +COs=4 FeO s +CO2g△H=19kJmol 写出FeO s 被CO还原成Fe和CO2的热化学方程式

〔解析〕依据盖斯定律不管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我们可以从题目中的有关方程式分析从方程式3与方程式1可看出有我们需要的物质但是方程式3必须通过方程式2有关物质才能和方程式1结合起来

答案将方程式1×12-方程式2×16-方程式3×13 可表示为1×12-2×16-3×13得

FeO s +COs= Fe s +CO2△H= -25kJmol ×12--47kJmol×16-19kJmol×13=-11kJmol 夯实双基

已知下列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①C s +H2Og=COg+H2 g △H=+1315kJmol ②12H2g+12Cl2g=HClg△H=-923kJmol ③ H2g+12O2g=H2Og△H=-2418kJmol 则以上三个反应的反应热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①>③>②

2下列过程中△H小于零的是 A NO2转化为N2O4 B 醋酸的电离 C 硝酸铵的水解 D氯酸钾分解制氧气

3有如下三个反应方程式 H2g+12O2g=H2Og△H=akJmol H2g+12O2g=H2Ol△H=bkJmol 2H2g+O2g=2H2Ol △H=ckJmol 关于它们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它们都是吸热反应 B abc均为正值 C a=b D 2b=c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 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 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由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 D 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

5固体碘在受热时发生升华现象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未破坏I-I共价键因此未发生吸热反应 B 碘受热升华吸收热量发生了吸热反应 C 碘受热升华未破坏共价键不供应热量也能发生 D 碘受热升华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6在100g炭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CO和CO2的体积比为12已知 Cs+12O2g COg△H1=-11035kJmol COg+12O2= CO2g△H2=-28257kJmol 则与100g炭完全燃烧相比损失的热量是 A 39293kJ B 248942kJ C 78492kJ D 32743kJ 7已知CH4 g +2O2g=CO2 g +2H2Ol△H=-890kJmol当一定量的CH4 g 完全燃烧生成CO2 g 和H2Ol所放出的热量为74kJ时所需要空气在标况下的体积约为空气中N2O2体积比为41计算

A 3724L B 1862L C 93L D 2050L 8含NaOH200g的稀溶液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放出287kJ的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A NaOHaq+HClaq=NaClaq+H2Ol△H=+287kJmol B NaOHaq+HClaq=NaClaq+H2Ol△H=-287kJmol C NaOHaq+HClaq=NaClaq+H2Ol△H=+574kJmol D NaOHaq+HClaq=NaClaq+H2Ol△H=-574kJmol 9已知方程式2H2g+O2g=2H2Ol△H1=-5716kJmol则关于方程式 2H2Ol=2H2g+O2g △H2=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数 B 该反应的△H2大于零 C 该反应△H2=-5716kJmol D 该反应与上述反应属于可逆反应 10在一定条件下COCH4燃烧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Og+12O2 g =CO2 g △H=-283kJmol CH4g+2O2g CO2 g +H2Ol△H=-890kJmol 现有标况下的896LCOCH4组成的混合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2953kJ则COCH4的体积比为

A 13 B 31 C 12 D 21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molH2SO4与1molBa OH 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 B 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盐类的水解都是吸热反应 C在101kPa时1mol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一定叫碳的燃烧热 DCO燃烧是吸热反应

12已知2H2Ol=2H2g+O2g△H1=+5716kJmol CH4g+2O2g CO2 g +2H2Ol△H2=-8903kJmol 1gH2和1gCH4分别燃烧后放出的热量之比约是 A 134 B 117 C 231 D 461 13在做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时使用下列用品不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的是 A 碎塑料泡沫 B 环形玻璃棒 C 底部垫纸条 D两个量筒 14红磷P和白磷P4均为磷的同素异形体已知 ①两者在氯气中燃烧均有白烟雾产生

②P4 s +5O2=P4O10 s △H1=-29832kJmol P s +54O2=14P4O10 s △H1=-7385kJmol 1 写出红磷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 由此可知红磷比白磷 填稳定或不稳定 15.写出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1SiH4是一种无色的气体遇到空气能发生爆炸性自燃生成SiO2 s 和H2Ol已知室温下2gSiH4自燃放出热量892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2沼气是一种能源它主要成分是CH405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445kJ热量则其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6已知2H2g+O2g=2H2Og△H=-484kJmol 2H2g+O2g=2H2Ol△H=-572kJmol 若在标况下将H2和O2的混合气体点燃爆炸后在恢复到标况下气体体积减少336L求反应放出的热量

17把温度为13°C浓度为10molL的酸溶液和11molL的碱溶液各50mL混合〔溶液密度均为1gmL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为c=4184J g·°C 〕轻轻搅动测得酸碱混合液的温度变化数据如下

反应物 起始温度t1°C 198 △H1

终了温度t1°C 中和热

HCl+NaOH 13HCl+NH3·H2O 13 193 △H2 1试计算上述两组实验测出的中和热△H1= △H1 2实验中碱过量的目的是

3两组实验结果差异的原因是 能力提高

1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会制冷该化学物质是 A 氯化钠 B 固体硝酸铵 C 固体氢氧化钠 D 生石灰 2下列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 Al+稀盐酸 B Ba OH 2·8H2O+NH4Cls C KClO3受热分解 D CaO+H2O 3天然气CH4液化石油气C3H8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 C3H8+5O2=3 CO2+4H2O现在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欲改为燃烧液化石油气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 减少空气进入量增大石油气进入量 B 增大空气进入量减少石油气进入量 C 增大空气进入量也增大石油气进入量 D 增大空气进入量或减少石油气进入量

4已知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04kJmol当它氧化生成1g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A 260kJ B 519kJ C 1558kJ D 5673kJ 5在25°C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热2268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

A CH3OH l +32O2=CO2g+2H2Ol△H =+7258kJmol B 2CH3OH l +3O2=2CO2g+4H2Ol△H =-1452kJmol C 2CH3OH l +3O2=2CO2g+4H2Ol△H =-7258kJmol D 2CH3OH l +3O2=2CO2g+4H2Ol△H =+1452kJmol 6已知H2g+Cl2 g =2HClg△H=-1846kJmol则反应 HClg=12H2g+12Cl2 g 的△H= A +1846 kJmol B -923 kJmol C 3692 kJmol D+923 kJmol 7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放热2418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若1g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放热244kJ则反应H2g+12O2g=H2Ol的△H= kJmol氢气的燃烧热为 kJmol 8已知酒精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2H5OH l +3O2=2CO2g+3H2Ol△H =-13703kJmol 现燃烧01g酒精生成CO2g和H2Ol放出的燃料能使100g水温度升高多少度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4184J g·°C 高考聚焦

12005江苏 4.氢气H2一氧化碳CO辛烷C8H18甲烷CH4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2 g 12O2 g H2O l △H -2858 KJmol CO g 12O2 g CO2 g △H -283 KJmol C8H18 l 252O2 g 8CO2 g 9H2O l △H -5518 KJmol CH4 g 2O2 g CO2 g 2H2O l △H -8903 KJmol 相同质量的H2COC8H18CH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A.H2 g B.CO g C.C8H18 l D.CH4 g 答案B 2 2005全国13.已知充分燃烧ag乙炔气体时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2C2H2 g +5O2 g =4CO2 g +2H2O l ΔH=-2bkJmol B C2H2 g +52O2 g =2CO2 g + H2O l ΔH=2bkJmol C 2C2H2 g +5O2 g =4CO2 g +2H2O l ΔH=-4bkJmol D 2C2H2 g +5O2 g =4CO2 g +2H2O l ΔH=bkJmol 答案A 32005天津 29.14分磷在氧气中燃烧可能生成两种固态氧化物31 g的单质磷P在32 g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并放出X kJ热量

1通过计算确定反应产物的组成用化学式表示是 其相应的质量g为

2已知单质磷的燃烧热为Y kJmol则1mol P与O2反应生成固态P2O3的反应热

ΔH=

3写出1mol P与O2反应生成固态P2O3的热化学方程式 答案1P2O3 P2O5 275 355 2- 20X-Y kJmol 3P s +O2 g =P2O2 s △H=- 20X-Y kJmol 4 2005江苏21.8分通常人们把拆开1 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也可以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H化学反应的△H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的键能之和的差

化学键 Si-O Si-Cl H-H 1 460 360 436 431 176 347

H-Cl Si-Si Si-C

键能kJ·mo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下列两组物质的熔点高低填 或< SiC______SiSiCL4_________SiO2 SiCl4 g +2H2 g Si s +4HCl g 2 3+236 夯实双基答案1-5 CADCDA 6-10 CBDBA 11-13 BCD 1412P+3Cl2=2PCl32P+5Cl2=2PCl5 2 P4 s =4Ps△H=-292kJmol 稳定

SiH4g+2O2g=SiO2 s +2H2Ol△H=-14272kJmol CH4g+2O2g=CO2 s +2H2Ol△H=-890kJmol 16 286kJ 17 1 △H1=-569kJmol △H2=-527kJmol 2 碱过量是为了提高实验准确度因NaOH溶液易吸收CO2而使NaOH浓度下降NH3·H2O则易挥发也使NH3·H2O浓度下降

NaOH是强碱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跟HCl反应时放热较多NH3·H2O是弱碱只有部分电离发生电离时要吸热中和时放热较少

能力提高答案1-6B AD D A B D 7 H2g+12O2g=H2Og△H=-2418kJmol-2857 2857 8 712°C 化学反应的快慢 化学反应速率 课标解读

课表要求 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涵义和定量表示法

2认识外界条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一般规律 1能够运用反应速率的定义式进行简单计算

2解释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了解活化能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的基本涵义 4认识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知识点1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有快慢之别

⑴ 对于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有很大的差别有些反应进行的很快甚至可在瞬间完成如离子反应爆炸反应等有些反应则进行的很慢基本上看不出变化如金属的腐蚀橡胶的老化等还有些反应开始时很慢但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不断加快如自催化反应等

⑵从化学反应实质看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也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的断裂生成物分子中化学键的生成过程如果反应物分子的结构稳定即反应物的化学键键能较大则反应物就较难发生化学反应相对来说反应速率就慢些

⑶从化学反应的过程看化学反应速率 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是分若干步完成即在一定条件下某反应物间的化学反应都有自己特殊的反应历程反应物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反应条件共同决定着一个化学反应的历程而反应历程的差别又造

知识再现 成了化学反应速率的不同即不同的反应物有不同的反应历程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的条件下也会有不同的反应历程因而其化学反应速率也不一样

2化学反应速率 ⑴基本概念

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的物理量化学反应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变化量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来表示即

v=⊿n/⊿t 式中⊿t表示某段时间间隔⊿n表示该时间间隔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对于体积不变的化学反应体系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即

v=⊿c/⊿t ⑵表示方法

对任意一个化学反应mAnB=pYqZ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分别表示为c A c B c Y 和c Z 则反应速率分别表示为

v A =⊿c A /⊿tv B =⊿c B /⊿t v Y =⊿c Y /⊿t v Z =⊿c Z /⊿t 关于反应速率的几点说明

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涉及反应物和生成物多种物质在中学化学里通常笼统地说化学反应速率快慢时往往是对整体化学反应而言如HClNaOH NaClH20反应很快而 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0反应很缓慢定量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是对某种具体物质而言如在N23H2=2NH3中v N2 =05mol Lmin 等 ② 某一段时间内的化学反应速率实际上是指这一段时间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指某一时刻的瞬时速率

③ 化学反应速率是标量无论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其化学反应速率值都取正值不取负值

④ 在一定温度下固体或纯净液体物质单位体积内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即物质的量浓度为常数因此它们的化学反应速率不适合用单位时间内物质的量浓度变化来表示但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来表示

⑤ 由于一个化学反应里各物质之间化学计量数不一定相同所以在同一个化学反应里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不一定相同例如2SO2O2 2SO3在1min内的时间里当SO2的浓度减少05mol/L时O2浓度减少025 mol/LSO3浓度增加05mol/Lv SO2 v SO3 05molLV O2 025molL因此在同一个化学反应里虽然用不同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值不一定相同但它们的实际意义却是完全相同的即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也就代表整个化学反应的速率而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各物质的化学计量系数比

知识点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内因主要因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指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外因是指反应进行时所处的外界条件如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等

2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⑴浓度对气体或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而与反应物总量无关

例如在298K时反应H2O22HI 2H2OI2的 反应速率v与反应物浓度有以下关系

v kc H2O2 ×c HI 其中比例系数k称为反应速率常数可见在k一定的条件下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有关解释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对某一反应来说活化分子在反应物中所占的百分数是一定的因此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分子的总数成正比也就是和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当反应物浓度增大时单位体积内分子数增多活化分子数也相应增大譬如原来每单位体积里有100个反应物分子其中只有5个活化分子如果每单位体积内的反应物分子增加到200个其中必有10个活化分子那么单位体积内的有效碰撞次数也相应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就增大因此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说明①反应速率常数表示单位浓度下的化学反应速率通常反应速率常数越大反应进行的越快

②反应速率常数与浓度无关但受温度催化剂固体表面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③总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浓度的关系式是实验测定的结果不能随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直接写出对于很多反应这种关系式中浓度的方次与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并无确定的关系

⑵压强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有关解释对于气体来说当温度一定时一定物质的量的气体的体积与其所受的压强成正比也就是说如果气体的压强增大到原来的2倍气体的体积就缩小到原来的1/2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就增大到原来的2倍所以增大压强就是增加单位体积里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即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相应增大相反减小压强气体的体积就扩大反应物浓度就减小反应速率也随之减小

说明 ①若参加反应的物质为固体液体或溶液由于压强的变化对它们的浓度几乎无影响可以认为反应速率不变

②改变压强的涵义一般是指

a气体物质的量不变改变容器的容积比如像SO2 g 2H2S g 3S s 2H2O l 多种反应物都为气体的反应改变容器的容积后各种气体的压强浓度同时并同倍数的变化

b气体的容器容积不变充入气体比如像 SO2 g 2H2S g 3S s 2H2O l 的反应气体的容器容积不变充入SO2气体p SO2 c S02 都增大充入O2气体p O2 c 02 都增大同时充入SO2和O2气体p SO2 p O2 与c S02 c 02 都增大

③像化学反应ZnH2SO4 ZnSO4H2↑生成物中有气体反应物中没有气体增大压强速率不增大减小压强速率也不减小

④与化学反应无关的气体对化学反应速率是否有影响要分情况而定在一定温度下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化学反应SO2 g 2H2S g 3S s 2H2O l a充入N2并保持容器的容积不变时虽然容器内气体的总压增大但由于气体的容积不变反应物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所以化学反应速率不变

b.充入N2并保持容器内的总压不变时必然是容器的容积增大而气体容积的增大一定引起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所以化学反应速率减小

⑤密闭容器的涵义 是指容器全封闭不漏气容器内外之间没有物质传递密闭容器不等于容器体积不变

⑶温度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降低温度可以减小反应速率 范托夫经验规律一般地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2~ 典题解悟

例1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合成氨的反应开始时的氮气浓度为8molL氢气的浓度为20molL5分钟后氮气的浓度为6molL求v N2 v NH3 v H2 〔解析〕在这个反应中⊿t=5min ⊿c N2 2molL所以v N2 ⊿c N2 /⊿t 2molL÷5min 04molLmin再根据γ N2 γ H2 γ NH3 132得⊿c H2 =6 molL ⊿c NH3 =4 molL所以 v NH3 08 molLminv H2 12molLmin 答案在此反应中N2H2 NH3的反应速率分别为04molLmin12molLmin08 molLmin 变形题 对于反应A g 3B g 2C g 下列各数据表示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Av A 001 mol Ls Bv B 002 mol Ls CvB 060mol Lmin Dv C 10mol Lmin [解析]对于同一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进行比较时必须选定同一种速率单位和同一种物质这样比较才有意义

如选择B物质和单位mol Lmin 并依据各物质的速率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计量系数比进行必要的换算

A中v B 3v A 3×60×001 mol Ls 18mol Lmin B中v B 60×002mol Ls 12mol Lmin C中v B 3v C 2 15 mol Lmin 因此应选A 答案A 例2在mAnB pC的反应中经过10s的反应后各物质的浓度变化为A减少amolLB减少05amolLC增加amolL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单位时间内各物质浓度的变化比等于各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即mnp=212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B=2C 答案2A+B=2C 例3对10ml1mol/L盐酸与一小块大理石的化学反应CaCO3+2HCl=CaCl2+CO2↑+H2O下列措施能使化学反应速率提高的是

A加入一定量的CaCl2 B加入15molL的盐酸5ml C 加入05 molL的盐酸5ml D 加入5mlH2O [解析] CaCl2是反应的生成物其浓度的最大不能增大反应速率15molL的盐酸使1molL的盐酸浓度增大05 molL的盐酸使1molL的盐酸浓度变小水从一个方面讲它使反应的生成物其增加不能增大反应速率从另一方面讲它是反应物HCl的溶剂其增加使HCl浓度减小

答案B 变形题 在温度不变恒容容器中进行反应H2 2H 若反应物浓度从01molL降到006molL需20s那么由降到所需时间应为

A等于10s B 等于12s C 大于12s D 小于12s 〔解析〕若反应以相同的速率进行所需时间为t=0024÷004×20s 12s而实际上反应速率随浓度的减小而减小故浓度由006molL降到0036molL实际需要的时间大于12s 答案C 例4对于反应N2+O2=2NO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哪些条件能加快该反应的速率

A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 B体积不变充入氮气使压强增大

C体积不变充入氦气使压强增大 D压强不变充入氮气体积增大 〔解析〕压强对速率的影响本质是对浓度的影响A缩小反应体系的体积总压增大各物质的浓度均增大故反应速率加快B体积不变充入氮气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C体积不变充入氦气总压虽增大但体系中各物质浓度均没有改变故反应速率不变D压强不变充入氮气导致体积增大各物质的浓度除氮气不变外其余均减小故反应速率减慢

答案AB 变形题 根据化学反应2SO2+O2 2SO3取nSO2nO2相同总质量也相同的混合气体不含SO3两等份分别置于密闭容器AB内AB两容器均能使其中的温度保持不变A还能使其中的压强不变B能使其容积保持不变设AB中的正反应速率分别为ab逆反应速率分别为ab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a=b Ba>b Ca>b Da b 〔解析〕反应从正反应开始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气体物质的量减小A中温度不变压强不变容积变小了B中温度不变容积不变压强变小了a>b正确该可逆反应中的正逆反应速率都能受压强的影响a>b也正确

答案BC 例5把除去氧化膜的镁条放入盛有一定浓度的稀盐酸的试管中 发现H2的生成速率v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 其中t1~~

〔解析〕镁与盐酸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该反应中并存两 个影响反应速率的外因一是反应放出的热使反应体系 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二是反应使盐酸的物质 的量浓度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减慢由图像可知在t1~~1.对于可逆反应2SO2O2 2SO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决定反应速率的最主要因素是

A.温度 C.压强

B.SO2O2的性质 D.催化剂

2.在可逆反应中改变下列条件一定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A.增大反应物的量

C.增大压强

B.升高温度

D.使用催化剂

3.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面反应A g 2B g 3C g 经过3min后A的物质由10mol 变为7mol则下面表示的反应速率正确的是 A.vA 1mol·L-1·min-1

B.vB 1mol·L-1·min-1 C.vC 2mol·L-1·min-1 D.vB 2mol·L-1·min-1 4.可逆反应4NH3 g 5O2 g 4NO g 6H2O g 若反应速率分别用 表示则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5.在2AB 3C4D的反应中下列用不同物质的变化表示该反应的速率最快的是 A.vA 05mol·L-1·min-1 C.vC 08mol·L-1·min-1

B.vB 03mol·L-1·min-1 D.vD 1mol·L-1·min-1 6.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H2和N2发生反应N23H2 2NH3 经测定3秒末的氢气的反应速率为03mol·L-1·S-1则6秒末NH3的浓度为

A.12molL B.大于12molL C.小于12molL D.不能确定

7.有如下反应mA g nB g Q当加压后反应速率如图所示推断系数m和n 关系是

A.m n B.m n C.m n D.无法确定

8.一定温度下向一个容积为2L的事先装入催化剂的真空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氮气和3mol氢气3min后测得容器内的压强是起始时压强的09倍在此时间内用氢气的量的变化来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A.02mol·L-1·min-1 B.06mol·L-1·min-1 C.01mol·L-1·min-1 D.03mol·L-1·min-1 9.在ab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加入相同量的A和B发生可逆反应A g 2B g 3C g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两容器中C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ab两曲线不同的可能原因是

A.a的温度高于b B.a使用了催化剂而b未用 C.a的压强大于b D.a的温度低于b 10.可逆反应mX g nY g pZ g 在不同的温度T1T2和不同的压强P1P2下产物Z的物质的量 n 与时间 t 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mn p B.mn p C.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1.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NH4Is NH3 g HI g 当达到平衡时c H2 05mol·L1c HI 3mol·L1则NH3的浓度为

A.35mol·L1 B.4mol·L1

C.45mol·L1 D.5mol·L1

12.升高温度时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是因为 A分子运动速率加快使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机会增多

B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C该反应的过程是吸热的 D该反应的过程是放热的

13.铁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下列措施能使生成氢气的速率加快的是 A增加铁的量 B增大硫酸的浓度 C加热 D增大压强 14.在气体反应中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同时增加的方法是

①增大反应物浓度 ②升高温度 ③增大压强 ④移去生成物 ⑤加入催化剂

A①③ B②⑤ C②④ D①⑤

15.地球外层空间存在着微量的臭氧和氧原子该臭氧层的存在能吸收和阻止太阳的有害紫外线辐射可是人为的大气污染物会破坏臭氧层如超音速飞机排放物中的氮的氧化物它们和臭氧及氧原子发生如下反应

O3+NO=NO2+O2 NO2+O=NO+O2 这两个反应反复循环请回答

⑴以上两个反应的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见氮氧化物在破坏臭氧层的过程中起________________作用

⑵氮氧化物的作用使总反应分为两步进行作用的实质是_______ A降低了每步反应所需的能量 B提高了反应物的平均能量 C增大了反应物的碰撞次数 D降低了反应物的平均能量 16.3分某温度时2L的溶器中XYZ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 示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开始至1min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17.5一定温度下在一密闭器中充入NO2发生发反2NO2 2NOO2达平衡时混合气体中NO2的浓度为006mol·L-1O2的浓度为012mol·L-1 求1NO2的起始浓度2达到平衡时NO2的转化率 能力提高

1.反应2SO2 O2 2SO3经过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到了04molL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mol Ls 则这段时间为

A. B.C.D.

2.按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增大2倍来计算若某反应由50℃升温到80℃反应速率比原来增大

A.4 倍 B.6 倍C.8 倍D.9 倍

对于A2 3B2 2C的反应来说以下化学反应速率中最快的是

A.v B2 08 mol Ls

B.v A2 04 mol Ls C.v C 06 mol Ls D.v B2 2 mol Ls 4.在3L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SO2和一定量O2反应生成SO3气体当进行到6 min时测得n SO2 04mol若反应只进行到3 min时容器内n SO2 为

A.小于12 molB.08 molC大于08 mol.D.小于08 molc H 相同的两份酸溶液甲为盐酸乙为醋酸分别与锌反应若反应后放出氢气一样多有一份中锌有剩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①反应所需时间乙 甲 ②开始反应速率甲 乙

③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甲 乙 ④整个阶段平均反应速率乙 甲 ⑤盛盐酸溶液中锌有剩余 ⑥盛醋酸的锌有剩余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6.已知可逆反应A2B 2MN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A在反应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a若要通过改变条件使A的质量分数变为2a则下列各项可改变的条件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其中a 50

A.增大容器体积

C.升高反应温度

B.增大反应容器内压强 D.使用适量催化剂

7. 把镁带投入盛有稀HCl的容器里产生H2的速率与下列因素①盐酸浓度②温度③镁带的表面积④容器的密闭情况⑤溶液的氯离子浓度有关系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8.对于反应A B C下

A.增加A的物质的量

B.升高体系的温度

C.增加体系的压强 D.减少c的物质的量

9.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A.NaOH 固体 B.极稀的盐酸 C.CH3COONa 固体 D.H2O 10.对于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N2O22NO下列条件中不能加快该反应速率的是

A.缩小体积 B.充入更多的NO C.体积增大到原来的2倍 D.升高温度

11.氯化氢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得到氯气现将氯化氢和氧气混合于一密闭容器中在温度10℃压强101105P条件下使之反应经过5min测定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 HCl 025molLc O2 02molLc Cl2 01molL则

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始时c HCl _________________c O2 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开始反应到v HCl _________________以HClO2Cl2分别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为______________ CH3COCH3 和碘在酸性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CH3COCH3I2→CH3COCH2IHI-25℃时该反应的速率由下列经验式决定V k·c CH3COCH3 ·c H 式中k 273×10-5已知开始时c I2 001 molLc CH3COCH3 01 molLc H 001 molL问25℃时当溶液中的I2反应掉一半时通过计算回答反应速率比开始时是快还是慢 高考聚焦

120XX年全国理综11.已知反应A2g2B2g 2AB2g的△H 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 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20XX年广东对可逆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v正NH3 3v正H2O A.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 5v逆NO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3.20XX年全国理综反应2SO2O2 2SO2经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mol·L-1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mol·L-1·s-1则这段时间为

A.01s B.25s C.5s D.10s 4.20XX年全国理综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能使A g B g C g D g 正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A减小C或D的浓度 B增大D的浓度 C减小B的浓度 D增大A或B的浓度 答案部分 夯实基础 2 3 4 5 6 7 11 12 13 14

B B B C B C B 9 10

C BC BC B B C B 15.⑴O3+O=2O2催化剂 ⑵A 16.3XY 2Z01mol·L-1·min-1 17.103mol·L-220 能力提高 2 3 4 5 C B CD C

C C B A D 7 8 9 10

C11.⑴.4HClO22Cl22H2O g ⑵.045molL025molL ⑶.004mol Lmin 4∶1∶2⑷.1314 12.I2反应掉一半时

反应速率

而开始时因此比开始时快 高考聚焦 1 2 3 4

B A C D

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了解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据---焓变和熵变判据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

认识反应条件控制在化学研究中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控制反应条件的一些方法N2 3H2 2NH3 CaCO3=CaO+CO2 可见由焓变和熵变判据组合的复合判据适合于所有的过程即

ΔH-TΔS 0 反应能自发进行 ΔH-TΔS =0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ΔH-TΔS 0 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知识点2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 如浓度温度压强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AgCl在溶液中存AgCl Ag Cl-的平衡当向其中加入氨水时NH3和Ag结合存在Ag 2NH3 [Ag NH3 2] 的平衡因此当NH3达到一定浓度时较大 AgCl就溶解了用总反应式 AgCl 2NH3 [Ag NH3 2] Cl-来说明当NH3浓度增大时平衡向右移动AgCl溶解

2压强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对于没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及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改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化学平衡不移动

例工业合成氨 N2 3H2 2NH3

采取的条件之一是高压目的就是通过增大压强使平衡向右移动增加原料气的转化率提高平衡混合气中NH3的含量

3温度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无论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速率都加快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就短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则减慢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所需时间就长 例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存在 2NO2 N2O4放热 的平衡当给容器加热时可以看到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当降低温度时混合气体颜色变浅

典题解悟

篇6:高中化学选修三基础知识点

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2.(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②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

3.元素电离能和元素电负性

上一篇: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下一篇:陶塑艺术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