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

2024-05-03

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精选11篇)

篇1: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

《松坊溪的冬天》这篇课文在选择材料和材料安排上很有特点,他选取了松坊溪的三个画面,营造了空灵雅致的意境。

教学时,我结合本单元的作文训练项目,没有过多的去分析课文内容,只是在写作特点上做了一些安排,从而使学生在今后的作文中有所启发。提醒学生值得注意的第一点是:作者截取了松坊溪初冬、雪景、雪后松坊溪的美景以及溪中彩鱼儿游得欢的.情景。作者截取这三个画面,显然是作者在选择材料上做了精心的处理的,因为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他们只会直奔“冬天”这一方面写作,这样的审题面很窄,说不出什么精彩的内容来。第二点是在材料安排上也是作者的匠心独运。比如作者在描写“初冬”这一画面时,着重抓“色彩”,突出初冬时“色彩绚丽”的特点;在描写“雪景”这一画面时,着重抓“形状”,是分雪飘落时的形态和飘落下来后溪石被覆盖后的形状来突出雪景的“形状绚丽”的特点;在描写“雪后松坊溪的美景以及溪中彩鱼儿游得欢的情景”这一画面时,作者运用了“对比”,用地面雪景与溪中彩鱼进行对比,这一静一动的对比,显得非常生动,突出了这幅画面“对比生动”的特点,这样选择和安排材料,显得文章结构分明,条理清晰,值得我们借鉴。

当然,对于课文内容的学习也不是忽略不计,而是对重点段进行了探究。比如,在学习第二幅画面时对“那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好像溪中生出好多白色的大蘑菇了。”让学生谈谈这样写的好处,突出文章重点段的学习。

我认为,这样既可以了解课文内容,又学到了写作方法。真是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篇2: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

核心提示:《松坊溪的冬天》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语言有韵律有气势,瑰丽动人。课文用优美的文笔勾画了松坊溪平时和冬天令人沉醉的画面,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这节课的是张建中主任设计的,在实小也听过了示...

《松坊溪的冬天》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语言有韵律有气势,瑰丽动人。课文用优美的文笔勾画了松坊溪平时和冬天令人沉醉的画面,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这节课的是张建中主任设计的,在实小也听过了示范课,在感受着刘老师巧妙熟丝的设计方案的同时也在感慨实小老师对课文把握的游刃有余。接下来我就简单地说说教学流程。课文一共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是松坊溪平时的景色,另一个就是松坊溪冬天的景色。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有个清晰的脉络。在讲两部分时,方法是相同的,首先找到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的相关句子,然后再分别找出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设计的问题难度低,而且也达到了学生理解课文的目的。但是在我的课堂上有很多的不足。

当我带着这个设计走上讲台的时候,猜发现直接拿着别人的东西而不掺入自己的想法,讲的课就跟背教案是一样的,虽然可以不落环节,但是学生谈的感受和自己的感受不能有机结合,这样就造成课堂上生成的东西和学生感悟的不深。

1、对学生的指引性评价不到位。

比如在上课的时候,我虽然有意识让那个学生把话说完整,却没有激励其他同学也如此学习。

2、课堂上的语言不够精炼准确,语速也太快。

在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在找冬天的松坊溪是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的时候,多数都找到了松坊村,那么这样的问题肯定是出现在我的.身上,说话的时候重音应该落在松坊溪上,而不是发亮白雪。

3、对教材把握的不够,不能有自己的想法。

学生的感悟不到位,肯定是老师的引导不到位,那我的问题就出现在

对教材的把握不够,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上起课来,生硬得很。

这几天,我静下心来,认真的把教材、教参读了几遍,把上节课的教

案重新进行了整理。在班里重新讲了一遍,语速也放慢了许多,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引导到他们抓重点词句、展开想象、练习说话、感情朗读,教学过程进行的有条不紊,就这样,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一堂课结束了。

篇3:松坊溪的冬天

早晨,村子的屋顶上,稻草垛和篱笆上,拖拉机站的木棚上,都披着白雪。山上的松树林和竹林子,都披着白雪;那高高的枫树和野柿树的树干、树枝上,都披着白雪。

远山披着白雪。石桥披着白雪。溪石披着白雪。好一个白雪世界。从石桥上走过时,我停住了。我听见桥下的溪水淙(cóng)淙地流着。我看见溪中映照着远山的雪影,映照着石桥和溪石的雪影,我看见溪中有一个水中的、发亮的白雪世界。

当我要从桥上走开时,我看见桥下溪中的白雪世界间,有一群彩色的溪鱼,接着又有一群彩色的溪鱼,穿过桥洞,正在游来游去。

忽地,我看见那成群游行的彩色溪鱼,一下子都散开了,向溪石的洞隙间游去,都看不见了。忽地,彩色的溪鱼又都游出来了,又集合起来。我又看见一群又一群彩色的溪鱼,穿过一个映照在溪水中间的、明亮的白雪世界,向前游过去了。

篇4:选学课文《松坊溪的冬天》

溪石上:小牛溪中饮水、狮子睡觉、白熊准备上岸(观察想象)

雪中美景

石桥上:白玉雕刻、到处披着白雪,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内容。

2、进行朗诵训练。

一、朗读课文想象松坊溪的美丽景色。

1、读全文配乐

2、想象画面。

二、分别找出下列意思相关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1、雪在风中飞舞。

2、溪石上覆盖着白雪。

3、石桥上覆盖着白雪。

4、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三、读一读,写一写。

溪水溪中溪石松坊溪

映照倒映反映放映

柳絮芦絮花絮棉絮

披着披风披散披甲

四、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1)像( )一般的雪,像一般的雪,像()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2)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的桥,()在松坊溪上了。

五、朗诵同学们摘抄的写景文章。

六、作业;

预习下一课。

篇5: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

这篇课文是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课文描绘了松坊溪冬天美丽动人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村、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意图:

1、通过语言文字的赏析,让学生体会文章蕴含的意境美和情致美,努力使阅读过程成为审美的过程。

2、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尝试探索课内特别是在独立阅读中如何丰富学生阅读材料、扩大阅读量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松坊溪冬天景色之美,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的品味,感受松坊溪冬天的美。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图片填空:的冬天。

2、引入:老师今天要带大家去看看松坊溪的冬天,想去吗?

3、读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4、这节课我们就去感受一下松坊溪雪景,好吗?

二、初读课文,体会美。

1、理清脉络。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松坊溪的雪景。

(2)先写了(雪中的景色),再写了(雪后)的景色。

2、初读感悟美。

(1)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9-18自然段,感受一下松坊溪的冬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反馈。

(3)、用不同的句式说一句赞美松坊溪冬天的话。

3、过渡:松坊溪的冬天美在哪里呢?

三、研读课文,感悟美。

(一)研读“下雪了”一层

1、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9-18自然段,请你选择你认为写得最美的一个句子,读一读,想一想,美在哪里呢?把你读懂的,体会到的告诉大家。

2、朗读、交流。

重点点拨:

(1)、像棉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课文把“在风中飞舞”的雪比作棉絮、芦花、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连用三个比喻写出了雪花轻、柔而洁白的特点,还写出了雪下得很大,雪在空中飞舞有许多种姿态。

(2)、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增强了动感,把溪石写得栩栩如生。

(3)、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白玉雕出来的桥,搭在松坊溪上了。

想象“白玉雕出来的桥是什么样子的?这样比喻有什么作用?(石桥落满雪,洁白如玉,描写出了雪中石桥的美丽。)

3、齐读9-13节

(二)、研读“雪止了”一层。

1、师:雪中的松坊溪多美啊,那么雪后的松坊溪又美在哪里呢?我们分小组研读。

2、明确研读任务:

(1)第14-18自然段总写了(),按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先写(),再写(),最后写了()。

(2)16、17两个自然段作者是站在(),先向()看,再向()看,最后向()看。

(3)我还从()(词、句、或段)体会到了雪后松坊溪的美,因为()。

3、学生分学习小组研读。

4、讨论交流。

重点研读:

(1)“我看见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发亮的白雪世界”是指远山、石桥、溪石的雪影倒映在溪水中的美丽景象。

(2)水中的溪鱼有什么特点?

(一群又一群、多;色彩艳丽、美;姿态、动作迅速、活。要求读出情趣。)

分两大组比读,比比谁读得有情趣。

(3)为什么写雪后景色要写溪鱼?

(静中有动、寒中有暖、洁白中有色彩,严寒中蕴含着生机。预示春的到来,使人回味无穷。)

指导感情朗读。

四、小结课文。

五、读读背背,积累语言。

自读9-18自然段,下面的三道题目任选一题。

1、选择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在座的老师或同学听。

2、选择其中一句或几句有感情地背一背。

3、选择其中一两句特别喜欢的句子抄在日记本上。

六、欣赏描写冬天的段落。

1、简介郭风。

2、配乐读郭风的诗。

3、配乐读《雪夜的小山村》

七、小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松坊溪美丽的雪景,那么课文中其他的段落在写些什么呢?也有这么美吗?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八、布置课外作业。

任选一题:

完成时间:一星期

完成方式: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

作业内容:

1、收集有关描写冬天的文章或句子,编成文集或小报。

2、模仿课文的写法,选一处景物有详有略地介绍家乡冬天的景色。

篇6: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

1、学会10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弄清课文各部分分别写了哪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各自的特点,体会作者看到景物时的心情。

4、在朗读、想象中,感受和学习作者优美的语言,深入体会作者对祖国秀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了解松坊溪的景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抓景物特点,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钢琴曲、课件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作者,引入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小黑板上的小诗:(或者教师配乐读)

我沿着溪边的小径,要走回到村里去。

我看见稻草垛上,凝结着白霜……

我受到深深的感动了。

可真是的,

我看见溪岸上的草地,凝结着白霜,

好像一块无尽铺展的白色画布,上面画出了非常美丽的树影;

好像墨笔画出来的浓墨色的树影、淡墨色的树影。

(郭风《松坊溪的冬天--写给孩子们》)

2、问:你觉得写诗的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3、简介郭风:回族,祖籍福建莆田,19出生。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散文、散文诗和儿童文学的创作事业。1991年首批获得国务院授予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作出突出贡献专家。郭风的作品写景绘物,以独特的视角,给大地、海洋、阳光、树木、花草增添了情感,充满着诗情画意,使读者如临其境,在大自然中遨游,是风景画家、风俗画家与抒情诗人才能的神奇统一。

4、今天,我们来学习郭风的文章《松坊溪的冬天》。(板书课题,齐读)

5、简介:松坊村,是南方的高山地带的一个小小山村,四面是山,是树林,是岩石。有两条山涧从东西两面的山垅里流出来,在村前会合起来,又向南流。这便是松坊溪。它一年四季的景色都很美,冬天的景色尤其美丽,这里冬天会下大雪。(再次有感情地齐读课题)

二、检查字词,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小声地、慢慢地读课文,读着读着,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美丽,迷人,令人沉醉、陶醉……)

2、出示词语,指导朗读:(小黑板准备)

绒毛 雏菊 枫树 橙色 携带 柳絮 玉雕 草垛 淙淙 洞隙

(1)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评价:读得正确、整齐,但还可以读得更好。

指导:每个词语都可以读出一个画面。如“绒毛”,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溪岸边,蒲公英的带着白绒毛的种子在风中飞舞,多像一个个白色的精灵呀!你们带着想象读一读,你仿佛看到什么?把你的这种想象读出来!

(3)自由读→指名读。

3、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本文表达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全文分为三部分,每部分前标了序号。

4、默读三部分内容,给每个内容加个标题。(板书:秋末冬初、大雪降落、雪停了)

5、过渡:三部分内容紧扣题目,而且按照时间顺序,由初冬递入隆冬,构成了松坊溪冬天的连续风景画呢!(板书:顺序)我们今后写作文,在有必要时可以模仿本文加个序号。快点,让我们进入第一幅图画--秋末冬初图!

三、品读赏析,体悟情感:(第一部分内容)

1、自由读1-6自然段,思考:这部分写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拿出笔,用“--”标出景物,用“____”标出特点。(板书:景物、特点)

2、指名回答后,小结:作者抓住了松坊溪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的色彩来写。(板书:草、木、花、果)

3、小黑板出示:

(1)填空:填写形容颜色的词:

(青翠)的松树林 (碧绿)的竹林 (蓝色)的天

(金色)的日光 (白色)的绒毛 (蓝色)的雏菊

(火红)的枫叶 (褐色)的果实 (橙色)的野柿子

(2)问:当这么多的色彩一齐出现在你眼前时,你会想到用哪个词来形容?(色彩斑斓、色彩明艳、绚丽多彩、五颜六色……板书:色彩斑斓)

齐读填空后,师问:看到这么多色彩绚丽的景物时,你的心情如何?

4、细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1)学生自学:作者在看这些景物时心情怎样?(激动、喜悦、喜爱)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要求学生划句子,做批注)

(2)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

①冬天快到了。

冬天一天比一天走近来了。(拟人,赋予了景物以人的感情,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②而山上的枫树,

在前些日子里,

(比喻,表现出枫叶的绚丽、明艳)

满树全是花般的红叶,

全是火焰般在燃烧的红叶,

忽地全部飘落了。

(诗一样的句子,传达着作者丰富的感情。)

③在高大的枫树上,在枫树的赤裸的高枝间……(第5自然段去掉4个“看哪”)

(与第5自然段对比读,两个“看哪,看哪”,作者近乎激动的喜悦之情洋溢文字之中了。)

小结:作者喜悦的心情和对松坊溪深深的喜爱之情从明艳的色彩中,从诗意的语句中,从那些比喻、拟人等修辞的方式中漫溢而来,让我们不禁沉醉在松坊溪的迷人景致中。老师好想读一读呀!同学们想听吗?

5、指导朗读。

(1)师配乐范读。(配乐《童年》)

(2)学生自由练读。(教师提示:进入情境,进入画面)

(3)指名配乐朗读。

(4)全班齐读。

6、小结:秋末冬初时节,松坊溪溪边和山上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是那样令人陶醉!“冬天一天比一天走近来了”,隆冬时节,这里下起了大雪,雪中的松坊溪和雪后的松坊溪又将会是怎样的情景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下节课的配乐朗读做准备。

第二课时

一、欣赏美景,激情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随作家郭风先生的脚步,一起去游览了松坊溪。松坊溪初冬时节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风景画,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点击课件)瞧!松树还是青翠的,竹林还是碧绿的,一丛一丛的蒲公英带着白绒毛的种子,在风中飞扬,雏菊还在开放蓝色的花,火焰般的枫叶忽地全都飘落了,树上挂满了诱人的果实。慢慢地,冬天向我们走来了。你瞧,下雪了!雪降落在松坊村了,雪降落在松坊溪上了!松坊溪披上了一件银色的外衣了!这样的松坊溪,你们喜欢吗?

那好,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跟随郭风先生的脚步,一起去欣赏松坊溪的雪景,好吗?

二、研读课文,感悟景美:

(一)研读“大雪降落”一层:

1、快速浏览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想一想:这一部分写了哪些景物?(板书:飞雪、溪石、石桥)

2、师:飞雪、溪石、石桥,这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写生动的呢?(副板书:写法?)现在,让我们慢慢读书,认真思考老师的提问。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拿起你们的笔,开始读书吧!

3、学生自读自悟,做批注。

4、同桌合作:同学们学得很认真,相信会有很多收获。现在,请把你的学习所得与同桌交流。

5、全班交流:有人说,把快乐与人分享,将得到两份快乐;而张老师说,把学习所得与人分享,将得到更多收获。现在,我们在全班来交流学习成果。

(1)“飞雪”

①(点击课件,出示句子)指名读句子,同桌回答:

A、飞雪有什么特点呢?(板书:白、轻、柔)

B、作者用什么方法来写飞雪的特点?(比喻)

教师引导:a、“柳絮、芦花、蒲公英的种子”有什么相同或相似的地方?

b、它们都是什么颜色的?

c、为什么不比作白色的盐或砂糖呢?

②小结:三个比喻句,生动而又准确地展现了松坊溪飞雪洁白、轻盈、柔美的特点。希望同学们在写作文时能正确运用比喻句。

③指导朗读:

同学们,像柳絮、像芦花、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飞雪,你们喜欢吗?

看到这样的雪,作者的心情如何?(兴奋、欣喜、喜悦、激动……)

请带着你们的体会读读这段话!(同桌互读,互评→指名配乐读,评价→全班配乐齐读)

④小结、过渡:作者诗一般的语言,通过你们有感情地朗读,把我带进了一个漫天飞舞着雪花的世界,真美!

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像芦花一般的雪,降落在松坊溪的大小溪石上了,溪石都变成什么样子了呢?

(2)“溪石”

①(点击课件,出示句子)指名读句子,同桌回答:

A、溪石有什么特点?(白、多、大小不一,板书:形状各异……)

B、作者用什么方法来写溪石的特点?(比喻、排比)

教师引导:a、把溪石比作什么?

b、这三个比喻句中有一个表示颜色的词是什么?(白色)

c、“白色”前面都有表示数量的词,找出来读一读,你体会到什么?

(“一群”、“几只”、“好多”)(体会到溪石很多)

d、这么多溪石都长一个样吗?(不是)溪石形状各异,你从哪儿体会到的?(好像……小牛……熊……大蘑菇)

e、比喻好在哪里?(抓住了事物的特点:白、大小不一、形状各异)

f、排比的写法好在哪里?(表现了溪石很多、千姿百态,同时也增加了语言的气势和美感。)

②如果句子这样写(课件出示句子)好不好?为什么?(教师读改后的句子)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看来,作者不仅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还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把溪石写活了!

③指导朗读:

从这些语言中,你能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吗?(喜爱)

请带着你的体会读读这句话。(自由练读→指名配乐读〈男、女各一名〉,评价→全班配乐齐读)

④小结:听了你的朗读,我觉得溪石不再是冷冰冰的,而是有生命的,是可爱的白色小牛在喝水,是笨重的白熊向我走来,多有趣呀!

⑤启发想象:

想象一下,溪中的石头还像什么白色的动物或植物?(点击课件)

模仿课文说句子(点击课件),要求:不仅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还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这些白色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

一群白鸽→准备展翅飞翔(溪边) 几只小白狗→玩耍嬉戏(溪中)

盛开好多雪莲花了(溪中)一群白马→飞驰而过(从溪面)

大大小小的白龟→爬过浅浅的小溪 一群小白兔→采蘑菇(溪边)

几只白狮子→溪边打盹 一群白羊→低头喝水(溪中)

一群白天鹅→溪中戏水

⑥小结:同学们真棒,都快成小诗人了!希望在你们的习作中能经常看到这样优美生动的语句。(比喻、排比的手法的运用,加上合理的想象,增加了语言的魅力,这些写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3)“石桥”

①师: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飞起来的种子般的雪,纷纷落在石桥上。石桥变成什么样子了?谁用课文中的语句来回答。(学生读句子,教师点击课件,出示句子)

②这里把覆盖着白雪的石桥比作白玉雕出来的桥。(板书:白玉)想一想:白玉雕出来的桥是什么样的,你能用词语来形容吗?(晶莹剔透、晶莹雅致、洁白无瑕……)

③多美的石桥呀!简直就是大自然奉献给我们的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啊!来,齐读这句话,读出石桥的美来!

5、师小结:

雪中的松坊溪如诗如画,令人叹为观止,难怪作者会欢呼(点击课件):下雪了。/雪降落在松坊村了。/雪降落在松坊溪上了。

(二)研读“雪停了”一层:

1、过渡:雪纷纷扬扬,下了整整一夜。早晨,雪止了,迫不及待地打开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赶快读一读课文的13-15自然段吧!

2、生读13-15自然段,师问:你能用词语(什么颜色)来形容眼前的世界吗?(银装素裹、粉妆玉砌、晶莹洁白……)

为什么会用这个词呢?引导:六个“披”字,让松坊溪穿上了厚厚的冬衣,变成了一个白雪的世界!太神奇了!想亲眼瞧瞧这雪后的景象吗?

3、(点击课件)师配乐读13-15自然段,生欣赏图片。

4、师问:能谈谈此时的感受吗?(一句话、一个词)

5、师:挺美的,可张老师认为,这雪景太白太单调了,而且缺少生机,太沉闷了!你们认为呢?

作者给这纯白的雪景图添上了亮丽的一笔,是什么呢?(板书:溪鱼)

6、生默读16、17自然段,思考:这些溪鱼有什么特点?画出相关词句,体会体会。(板书:多、美、活)

①多:“一群、又有一群、成群、一群又一群”;

②美:“彩色”;

③迅速、灵活:“忽地、一下子、集合、穿过、游”;

师:多么漂亮、活泼、可爱的溪鱼呀!让我们用朗读来赞美这些溪鱼吧!(生配乐齐读)

7、(点击课件)问:作者写雪后景色,为什么要写溪鱼呢?(引导学生回答:彩色溪鱼,使宁静的画面有动感,洁白中有色彩,使这寒冷的冰雪世界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小结:瞧,彩色溪鱼戏于白雪世界,静中有动,白中有色,真是一幅美妙绝伦的图画啊!

三、总结升华,体悟情感:

1、师:同学们,作家郭风用诗一般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松坊溪从初冬到隆冬,三幅不同的令人沉醉的风景画,他没有用一句话哪怕一个词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但我们从字里行间能体会到这浓浓的情。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谁来说说,你从本文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板书:感情、热爱、赞美)

2、谈收获:

同学们,今天学得开心吗?我相信大家或多或少有收获,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你在写法上有什么收获呢?(修辞手法、展开想象、抓特点写景、序号、寓情于景……)

3、让我们学以致用,练练笔吧!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升。(点击课件)

板书设计:

顺序 景物 特点 感情

(一)秋末冬初 草、木、花、果 色彩斑斓

14、松坊溪 飞雪 白、轻、柔

的冬天 (二)大雪降落 溪石 形状各异 热爱、赞美

石桥 白玉

(三)雪停了 溪鱼 多、美、活

篇7:松坊溪的冬天

雪降落在松坊村了。

雪降落在松坊溪上了。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

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子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松坊溪的石桥上覆盖着白雪了。

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白玉雕出来的桥,搭在松坊溪上了。

雪止了。

早晨,村子的屋顶上,稻草垛和篱笆上,拖拉机站的木棚上,都披着白雪。山上的松树林和竹林子,都披着白雪。那高高的枫树和野柿树的树干、树枝上,都披着白雪。

远山披着白雪。石桥披着白雪。溪石披着白雪。从石桥上走过时,我停住了。我听见桥下的溪水,正在淙淙地流着。我看见溪中映照着远山的雪影,映照着石桥和溪石的雪影。我看见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解读原创秀

突然发现,冬天竟是那么美,尤其是松坊溪的雪景,更美。写下雪,作者连用三个贴切的比喻,说明雪花之大之美。那像柳絮一样的雪花,从天空飘落。如同仙女撒花,你欣赏到了吗?而大溪石还是那样栩栩如生,被白雪包裹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山上的松树林、枫树、野柿树的枝干上披着白雪,远山、石桥、溪石和整个山村都披着白雪,真是“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素雅高洁的松坊溪充满无限的生机。呵!松坊溪的冬天满是生机,好一幅超凡脱俗的雪景图!

链接原创秀

本文作者是郭风。

郭风,散文家、儿童文学作家,福建人,出版了50多部作品,曾多次获全国奖项,著有童话诗集《木偶戏》、散文诗集《叶笛集》、散文集《你是普通的钱》。

超级模仿秀

松坊溪的冬天美得如诗如画。那发亮的白雪世界,美得奇特,美得独具一格。即使在严冬中,仍然蕴藏着无限的生机。你的家乡下雪时会是怎样的?发挥想象,试着用几句话描述一下。

篇8:《松坊溪的冬天》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中外经典美文选》中的《松坊溪的冬天》一文。作者郭风用优美动人的笔调,分三个部分,描绘了松坊溪冬天的美景和见闻。

第一部分写了冬天快要到来的时候,松坊溪山清水秀,充满色彩。青松、翠竹、蓝天、阳光构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蒲公英的种子、枫叶、雏菊、野柿子,形象生动,极具秋天的特征。第二部分写下雪时的各种景物。作者把雪花比作柳絮、芦花、蒲公英的种子,把盖着厚雪的溪石比作小牛、熊、大蘑菇,把落满雪的`石桥比作白玉雕出来的,将雪景写得生动、活泼、形象,富有无限的生气。最后一部分写了作者在雪后的见闻。重点写了石桥周围的景物,流水、游鱼和溪中的倒影。溪中彩色的游鱼,给一片洁白的世界增添了色彩的点缀。游鱼一会儿聚集、一会儿散开,体现出松坊溪的冬天生机勃勃,充满了活力和乐趣。溪中的“发亮的白雪世界”很美,溪旁、石桥边的雪世界也很美,表现出作者对松溪坊冬天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一年四季中哪个季节最美呢?有写春天、秋天美的,也有描写夏天的美。读完这一篇《松溪坊的冬天》让我感悟到,只有真心喜爱一样景物,带着热爱的心情去描写,就会把它写得生动。读了这篇美文,仿佛看到作者在冬日的石桥上站立了许久,在溪石旁凝神观察,真正的爱上了雪景,爱上了冬天,对冬天的热爱慢慢化成了优美的文字,并且感染了读者,让原本不喜爱冬天的人,也要情不自禁的去观察冬天,渐渐喜欢上冬天。

这一切,只有喜爱它的人才能体会到,启发人们喜爱上生命中的每一个季节,珍惜它的到来和离去。

读完郭风喜爱的冬天,我想起了我喜爱的北固山。

“峰巅片石留三国,槛外长江咽六朝”。经常游览北固山的人会知道,北固山不高而险峻,历史留下的塔、楼、亭,个个饱经沧桑,座座都有动人的传说,有它独特的醉人之处。春天,蓝色的“勿忘我”从满山遍野的绿草中拥挤出来,一如游人喜迎春归的晴朗笑脸。夏天,高大的古树将烈日远远隔离开来,让人感到幽凉。秋天的树叶色彩斑斓,冬天的白雪犹如仙境。尽管它在“镇江三山”中名气较弱、景区也相对较小,妙在它就在市区,信步畅游就可享受山林之美,可以免除人们的长时间奔波。也许几年、十几年、几十年过去了,北固山不再属于市区,但它永远会以高大的身躯、翠绿的林木、古老的历史吸引着喜爱它的我们,让我们去流连亭台楼阁,去探索每一棵草、每一朵花的传说。

篇9:松坊溪的冬天课堂实录教案素材

一、激发情感 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的家乡在遥远的北方,最让我感到骄傲的家乡美景便是冬天的雪景。还记得每当下雪,我最喜欢看那满天飞舞的雪花。看那一望无际的田野,看那挺拔的大树,看一切一切转眼间披上洁白的盛装……在那银装素裹之下,在那冰天雪地里,我会不由地赞叹:“啊,太美了!”请问,在南方长大的孩子们,羡慕吗?(生:羡慕。)哎,大家先别急着羡慕我,其实我们南方的雪景更是别有一番味道,不信请跟老师一起去欣赏松坊溪的冬天吧!

2、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理请脉络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73页。请你自由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哪一部分写了松坊溪冬天的美景,并用一句话来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生开始自学)

师:谁来说说哪部分写了松坊溪冬天的美景,你的感受是什么。

生1:9——13自然段写了冬天的美景。

师:9——13自然段?好,请坐,有不同意见吗?

生2:9——10自然段。

师:9——18自然段,也就是说后面写的是雪止后的美景,也就是写了下雪了和雪止后的美景。

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学生说感受:

生1:松坊溪的冬天特别美,下雪时,像棉絮一般的.雪花在空中飞舞。

生2:松坊溪的冬天是个粉装玉砌的冬天。

师:多会用词啊!

生3:雪后的松坊溪呈现出奇异的景色。

师:非常奇异。

生4:让人来到了一个冰天雪地的世界。

师:……心旷神怡的感觉。

生5:小作者把松坊溪写成了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师:好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三、深入朗读 升华情感

(一)

师:我们班的孩子真会感受啊!老师现在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赶快品读松坊溪冬天的美景了,那里下雪了。你们也这样想吧,那我们用心去读9——18自然段吧,看看松坊溪冬天到底美在哪里。

(学生自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美在哪里?

生1:美在松坊溪的溪石上

师:美在松坊溪的溪石上。好,请坐。

生2:美在落下的雪

师:你喜欢下雪时还有雪止后的景色。

生3:美在像棉絮想蒲公英的雪花落在了石头上。

生4:美在下雪后,彩色的小溪鱼。

师:彩色的、活泼可爱的小溪鱼。

生5:松坊溪的石桥像白玉雕的。

师:是啊,多美的石桥啊!

生6:美在雪止后,村子的景色。

生7:美在小溪中照映着的雪景以及那么白雪的世界。

生8:美在松坊溪雪后奇异的美丽景色。

(二)

师:是啊,那儿可真美,听了大家的赞美,我真想身临其境地去游览一番。现在老师希望你们把自己最喜欢的美景读给同桌听听,并说一说理由。

(生同桌互读)

师:谁来说说你喜欢哪里?你认为哪里最美?

1、学习12小节

生1:我觉得第12段最美。

师:读出来好吗?同学们一起来看第12自然段。

生1:(该生读第12自然段。)我觉得,雪落在大溪石、小溪石上,非常迷人,让人遐想。

师:她说了引起无限的遐想。你能说说是怎样的遐想吗?本来是僵硬的石头,变得栩栩如生。它们在干什么?(读句)你能读好吗?

生1:(读课文内容)

师:真有感情。表扬她一下好吗?还有人补充吗?

生2:我喜欢第16自然段(读课文内容)

读这段时,让人想象出奇异的景色,让人走进了雪的世界

生3:作者也把雪比作了棉絮、芦花和蒲公英的种子,很美。

师:同学们想像一下,像棉絮,像芦花,像蒲公英,雪是什么样的?

生4:雪轻飘飘的。

生5:雪是雪白而晶莹的。

生6:摸起来很舒服。

师:置身在这样一个雪白的世界里有什么感受呢?(生:好想去看看)你能用朗读表现出来吗?

生: 齐读

师:……请同学们欣赏我的朗读。

范读:下雪了。

雪落在松坊村了。

雪落在松坊溪上了。

像棉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读完:表扬我一下好吗?

2、学习6——8小节

师:你还喜欢哪里呢?

生1:读第七自然段。我觉得美,美在满树都是火焰般燃烧的红叶。

师:虽然冬天还没到来,可是枫叶已经在迫不及待地迎接冬天了。

生2:我喜欢松坊溪的天覆盖着白雪了……(被打断)

师:我们先说这里。

3、学习14——16小节

生1:读披着白雪那一段。

师:老师喜欢这里。还有那些写出雪景呢?你们看,远山披着白雪。石桥披着白雪。溪石披着白雪。这是一个白雪的世界呀!你能用朗读表现出来吗?

(引读:师读“披着白雪”,生读其他句子)

师:同学们,此时一切都披上了雪白的盛装,就像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

4、学习13小节

生1:石桥也很美。我从“白玉雕出来的桥”看到雪的洁白。

生2:通过松坊溪那座用白玉雕成的石桥,让人有身临其境是感觉。

师:白雪覆盖着石桥像一座白玉雕出来的桥,那是什么样子的?谁来想像一下?谁来说说?

生:“白玉雕出来的桥”洁白晶莹剔透。

师:这就是冬天送给松坊溪的无价之宝了。一座白玉雕成的桥。我们能把冬天送给松坊溪的礼物读好吗?

生:齐读

生:女生读

5、学习17——18小节

师:还有吗?认为还有哪里很美呢?

同学们,刚才我们畅游在松坊溪的白雪世界里,想像一下,当我们低头看桥下时,还能看见溪鱼。怎样的溪鱼呢?带给我们什么感受?

生1:读溪鱼段。作者运用动态的手法写出了松坊溪生气勃勃的景象。

生2:小溪鱼很机灵,活泼可爱。

生3:彩色溪鱼为白色世界做了很好的点缀。

生4:读段落

师:同学们,这些活泼可爱的溪鱼给你什么感受啊?(生:生机勃勃)是啊,你能把这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读出来吗?

生:配乐齐读段落

生1:……一条条清澈的小溪流向远方。

生2:当我们在嬉戏游玩时,看到这里是一个粉妆玉着的世界。……

6、小结

师:同学们松坊溪的冬天多美啊!我们再去游览一番好吗?请看……(课件出示冬天松坊溪美景的照片,学生欣赏)

让我们再把课文读一遍,带着对松坊溪的向往之情,带着对松坊溪冬天美景的赞美之情……(生读课文)

四、拓展练习表达情感

1、师:一群群的小溪鱼使原本恬静、洁白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充满了勃勃生机。它们是那么活泼,那么可爱,让我们一起祝福它们快快向前游吧,去饱览松坊溪冬天的美好风光吧!不知它们还会看到什么美景,同学们替它们写一写好吗?(课件出示:我愿化作一条彩色的溪鱼……)

2、学生写话,教师指导。

3、指名读一读自己写的内容,随机评价。

五、总结 作业

1、师:同学们今天和老师一起饱览了松坊溪冬天的美景,体会了南方的冬天特有的味道。老师希望同学们能细心观察生活,抓住景物特征,用丰富的语言来描绘大自然的美景。

2、作业:

篇10: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

在文中作者把雪花比作柳絮、芦花、蒲公英的种子,把盖着厚雪的溪石比作小牛、熊、大蘑菇,把落满雪的石桥比作白玉雕出来的,将雪景写得生动、活泼、形象,富有无限的生气。在最后写了作者在雪后的见闻。重点写了石桥周围的景物,流水、游鱼和溪中的倒影。溪中彩色的游鱼一会儿聚集、一会儿散开,体现出松坊溪的冬天生机勃勃,充满了活力和乐趣。表达出作者对松溪坊冬天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是我对冬天有了一份特殊的感情,冬天总是一个神秘的季节,万物凋零,漫雪纷飞。那种寂静,那种凄清,足以让人得到心灵的慰藉。连我国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兼世界十大文豪之一的鲁迅先生也曾这样描述过雪“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雪被无数文人雅士所赋予特殊的灵魂,她在空中翩翩起舞的风姿,像极了破茧而出的洁白蝴蝶。破茧,是为了寻找生命的花朵,用一身的美丽,用一生的痴情,短暂的生命不曾放弃过,我想她生命的意义就是为了美,为了寻找美,亦为了展示美!雪于我来说亦如此。

我是格外喜好冬天站在窗口眺望的。以致看见来来往往人们的淡妆浓抹,北极熊一样的装束,不禁缩紧了身子,呼呼的风声更让人感觉自己仿佛置身室外。不知怎么,竟有些同情起室外的小贩了。他们为生活所迫不得已才在这北风肆虐的季节大声叫喊,那辽阔的声音随风而起,拂过我的面庞。

篇11: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

1.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松坊溪冬天景色之美。

2. 了解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松坊溪的美,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冬天雪景)。

教材简析

这篇略读课文是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课文描绘了松坊溪冬天美丽动人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村、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雪中松坊溪的美景,一切都披上了雪白的盛装;第二部分写松坊溪雪后的美景,彩色的溪鱼给这银装素裹的世界增添了勃勃生机。

松坊溪冬天的景色令人陶醉。轻盈的雪花装点着溪石、石桥、村庄、树林……一切都是那么洁白,一切都是那么有趣,再加上溪间的鱼群,更是增添了生机。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松坊溪冬天美丽动人的景色。本课的文字简洁朴实,文笔清新而优美。通过阅读品味,我们不但能真切地感受到松坊溪的美,还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魅力。

本课的重点是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松坊溪雪景独特的美。

建议本课教学用1课时。

解读与提示

*一句一段,层层递进,把雪与松坊溪连在了一块儿。

*第4段:课文把在风中飞舞的雪比作柳絮、芦花、蒲公英带绒毛的种子。这里连用三个比喻就写出了雪花轻、柔而洁白的特点,还写出了雪下得很大,雪在空中飞舞有许多种姿态。让学生好好品味这些句子,展开想象。

*第5段:又是几个连续的比喻,我们能感受到的是那溪石的姿态多变而好看吧!这里用比喻手法把溪石写得栩栩如生,增强了动感。抓住它,我们就能感受到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及妙处。

*第6段:“白玉雕出来的桥”让我们想象到石桥落满了雪,洁白如玉。

*可以利用插图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第9段:一串排比和上文紧紧地连接在一起,我们看到了一个洁白的世界。这一切构成了那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多读读,在读中我们能对松坊溪雪景的美丽有更深切的体会。

*第10段:为什么要写溪鱼呢?原来这样写静中有动,寒中有暖,洁白中有色彩,严寒中蕴涵着生机。

*课后1题:本课的语言优美,所描绘的景致也极其优美,学生在感受文本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是他们对文本理解的最好展示。第二个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在通读课文后,能抓住每段的主要事物,知道作者是从溪石、石桥、村子、山林、溪中的倒影、溪中游行的鱼群这几方面来写的。

*课后2题:这是一道积累题。本文的词句清新优美,是学生积累的好素材。这样的练习,利于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学设计参考

一、以题激趣,引入课文

1. 板书课题,齐读。

2. 读完这个题目,你想问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 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 开火车抽读课文,注意读准确、流利。

3. 默读课文,思考:松坊溪的雪景给你怎么样的感受?

4. 交流。

三、品读词句,感受美

1. 提出研读专题:

同学们,松坊溪的雪景哪一部分更美呢?请你自由选择其中的一部分,把你认为写得最美的一个句子找出来,读一读,想一想,美在哪里呢?把你读懂的、体会到的告诉大家。

2. 小组讨论。

3. 朗读、交流。

重点点拨:

(1)研读“下雪了”一层。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课文把在风中飞舞的雪比作柳絮、芦花、蒲公英带绒毛的种子。连用三个比喻写出了雪花轻、柔而洁白的特点,还写出了雪下得很大,雪在空中飞舞有许多种姿态。

板书:满天飞雪舞村溪。

(2)研读雪中的世界。

“溪中的大溪石和小溪石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岸。”

作者描写时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把溪石写得栩栩如生,增强了动感。

板书:石披银装。

“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白玉雕出来的桥,搭在松坊溪上了。”

想象白玉雕出来的桥是什么样子的。这样比喻有什么作用?(石桥落满雪,洁白如玉,描写出了雪中石桥的美丽。)

板书:桥玉砌。

“我看见溪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发亮的白雪世界”是指远山、石桥、溪石的雪影倒映在溪水中的美丽景象。

板书:白雪世界溪中映。

水中的溪鱼有什么特点?

(一群又一群,多;色彩艳丽,美;姿态、动作迅速,活。要求读出情趣。)

分两大组比读,比比谁读得有情趣。

为什么写雪后景色要写溪鱼?

(静中有动、寒中有暖、洁白中有色彩,严寒中蕴涵着生机。预示春的到来,使人回味无穷。)

板书:更喜彩鱼添生机。

(3)小结:赞一赞松坊溪冬天的美丽。(用不同的句式)

四、诗画创作表达美

同学们,我们一起体验了松坊溪冬天的美景,你也可以创作一首小诗或写一段话来赞一赞这里的雪景。

上一篇:日汉翻译技巧之新究下一篇:高三化学选修三考前复习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