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人物的作文

2022-08-23

第一篇:如何写好人物的作文

小学生如何写好人物作文(范文)

小学生如何写好人物作文

写人的作文,就是通过记叙人物的具体活动,来表现人物特点、性格、道德品质、精神风貌及思想感情。要想写好写人的作文,必须学会以下几个方面的技巧、方法。

一、严格审题,选取典型事例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人们的这些品质和特征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例反映出来的。所以,写人一定要抓住最能表现人物品质的典型来写,才能使人信服,活灵活现。在作文时我们应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文章中心思想的典型事件。写好一篇文章的基本点是必须符合习作要求,而写人又必须通过事情来刻画人物形象。因此,审题和选材直接影响了一篇作文的好坏。拿到作文题时,教师首先应该指导学生找出文题或习作要求里边的关键词。如:《我最敬佩的人》,学生在习作前就应该抓住文题中重点的“敬佩”一词。在习作时,就需要围绕“敬佩”来选材。

二、注重细节,刻画鲜明形象

在写人物作文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特征等方面的描写具体刻画人物形象。

首先,外貌描写是为了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如脸部,即使同一人,不同情况脸部表情也不同。开心时,脸部会流露出喜悦的神情;伤心时,脸部又会表现出内心的不愉快。其次,动作描写可以加强文章表现力,写好人物,要写清楚他“做了什么”和“怎样做的”。不仅要仔细观察整个过程的动作,还要观察整个动作分哪几个环节,分辨出动作的变化,才能将一连串动作写好。再者,精彩的语言会使读者“闻其声而见其人”,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职业和性格等特点。最后,心理活动的描写可反映出人物内心世界,既可以直接写出人物对事物的感受,表露人物的内心活动,又可以通过语言动作描写来暗示人物心理状态。

三、加强立意,引出深刻思想

什么是立意?所谓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图。那么在写人物作文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立意要专一。无论多么复杂的事情,主旨不能分散。一篇写人的习作,如果既想突出这个问题,又想说明那个观点,东拉西扯,立意自然就不明确。其次立意要新颖。人物作文最忌的就是学别人,原封不动,人云亦云,新颖的角度是作文创新的核心。立意新颖要求跳出陈旧的框框,不按顺向思维、习惯思维或原有的心理定式进行立意构思,进行描写,而是以独到的视角去审视题目中所蕴涵的另类内容,避开他人所常写,写别人所未写。最后立意要巧妙。在写人物作文有限的文字内,要表现较为深刻的思想,就只能一粒沙里看世界,从生活中的一斑一点、一枝一叶去再现人物的全貌,从一个点、一个片段、一个瞬间、一个现象入手,对社会、对人生进行人物的刻画,立意要大处着眼、小处落笔,角度虽小,却能小中见大,平中见奇,这就是要求立意要巧妙。

四、通篇规划,突出中心思想

有时候,会碰到用两件事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那么,就应当选取相互联系或者选有相似之处的事来写。比如:作文的中心思想已确定为赞扬一个热心的同学,那么这两件事,不能一件写帮助同学扫地,另一件写刻苦学习,这样中心就不明确了。这两件事,一件可以写他经常主动为孤寡老人挑水,另一件可以写他在学校帮助同学打扫卫生。虽然事情是两类,但中心是一致的,都能体现出人物同一个方面的性格特点。首先,可以选二件或几件事来写,从几个侧面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风貌。这些事可以同一类型,也可以相互没有关系。其次,“多事写一人”不能用同样轻重的笔墨去描述,因此应该根据突出中心思想的需要,处理事情的详略。通常情况下,应侧重写好一件事,再对其他事情进行简略叙述,但每件事情必须都有概括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中心句。再次,我们往往把简写部分写在前面,写完后运用过渡句引起下文,再对重点事件进行详细的叙述。

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可以从人物的年龄、外貌、语言、动作、兴趣、个性、生活习惯等诸方面去考虑,而且一个人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作文时,我们应从严格审题,选取典型事例;注重细节,刻画鲜明形象;加强立意,引出深刻思想;通篇规划,突出中心思想等方面去教育小学生写人物作文,这样才能让他们写顺、写好、写精。

责任编辑邹韵文

第二篇:小学生如何写好人物的外貌

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各有各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一棵树上的两片树叶,其形状、颜色、大小、筋脉也不会一模一样,完全相同。同样的道理,生活在世界上的人类也是这样。以人的外貌来说,即使是双胞胎,他们的父母和亲友也能根据细微的差别准确无误地认出他们。因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人。听到这儿你一定明白了,今天我们的学习一定是与写人有关的。对了,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写好人物的外貌。

那么什么是外貌描写?如何写好人物的外貌呢?外貌描写指的是对人物的容貌、身材、服饰、姿态和神情等方面进行的描写。写外貌一定要抓住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外貌最忌讳的是“公式化”、“一般化”、“千人一面”。俄国伟大的作家果戈里说过: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再告诉大家一个窍门:写外貌要注意写好眼睛。鲁迅说过: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外貌,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大家想想这句话是十分有道理的。由此可见,写外貌不在全,而在精。

人物外貌描写片段

我的妈妈在学校当老师。她浓浓的眉毛下面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端正的鼻子下面有一张爱唠叨的嘴,胸中却有一颗关心人的心。 韩老师是我们班的数学老师。她中等身材,35岁模样。一张和蔼可亲的面庞,总是那么慈祥。从那黑边眼镜中透出的目光,总是那么炯炯有神,那么和善。

冯成是我们班的同学。他个子不高,眼睛又大又亮,尤其是他长着两只大耳朵和两片厚嘴唇,活像一个大号的铃铛。为此,同学们送他个外号——“大铃铛”。说来也巧,从二年级至今,冯成每天给班里的教室开门、锁门,也像一个打点的铃铛,这外号就叫开了。 李腊梅因爱管闲事,才当上了“两道杠”的卫生委员。你别看她“官”小、个矮,可嗓门儿高。不管是谁做了错事,她非要弄个水落石出并让你认错不可。因此,我把她的名字偷偷改为“辣梅”。 我的爸爸是一个幽默的人。他身材矮小,瘦精精的,白白的皮肤,黑黑的头发,那一头自来卷儿的“大波浪”发型,谁见了都会以为他是在理发店烫的。他的同事们都说他是缩小了的费翔,我也这样认为。

“博览群书”是她最大的一个爱好。今年十二岁,调皮、倔强,白嫩而红润的小脸上镶着一个秀气的鼻子,再加上平时爱抿的小嘴,可爱极了——这就是我的同桌陈笑笑。

爸爸鼻粱上架着一幅黑框眼镜。他在学校教地理,这副眼镜帮着他看见了中国,看到了全世界;他也教历史,这副眼镜又帮着他看到了书中古今中外的

1 历史人物,了解到变化万千的历史。

诺诺不到两岁,胖墩墩的。红扑扑的小脸蛋上,有一双水灵灵的眼镜。小辫儿朝天翘着,粉红色的发带在头上一颠一颠的,像两只飞舞的彩蝶。尤其逗人喜爱的,是她那张伶俐的小嘴。

李云是我的同学,他是一个机灵、淘气的男孩子。胖乎乎的脸上长着一对调皮的大眼睛,眼帘忽闪忽闪的,那两颗像黑宝石似的大眼珠只要一转,鬼点子就来了。在他那黝黑的脸上,不论是那鼓鼓的腮帮,还是那薄薄的嘴唇,或者那微微翘起的小鼻尖,都使你感到滑稽逗人。

他个子高,眉毛浓,一对圆溜溜的大眼睛镶嵌在黑脸蛋儿上。他有一对特别的“招风耳”,耳边沿儿有凹进去的地方,他妈妈说他是福耳朵,可他却认为是上天怕把他和其他小孩儿搞混,才特意做的记号。他就是我的好朋友——战战。

我的弟弟个子不算高,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下,有一只“狗鼻子”。关于鼻子的这个“美称”,是我给他起的,因为他的嗅觉十分灵敏。平时他闭着眼睛都能知道饭桌上有什么饭菜。

小光是三年级的学生,圆圆的脸上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他学习不错,就是不爱干活儿。偶尔让他干点活儿,他就噘着嘴,耷拉着脑袋,老大的不高兴,走起路来也懒洋洋的,所以,爸爸总是喊着“小懒猫”,妈妈也常说:“小懒猫啊,小懒猫,你什么时候才能变成小蜜蜂啊!”说来也奇怪,没多久,他真的变了。

妹妹今年十岁,读小学三年级。她那红扑扑的脸蛋上,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透着聪明伶俐的神色。乌黑的头发下,两条弯弯的眉毛,像那月牙儿。她那一排雪白的牙齿当中,缺了颗门牙,一笑起来,就成了个豁牙巴,十分逗人喜欢。

我的同学田田梳着一束乌黑的马尾辫,走起路来一甩一甩的,显得特别有活力。她的眉毛弯弯的,像把镰刀。一双黑黑的大眼睛,看人可厉害呢,红红的嘴唇,就像抹过口红一般。

我的表兄军军,今年才十岁。他长得白胖胖的。圆圆的脸蛋上挂着一对好看的小酒窝,一双水汪汪的眼睛,不时地滴溜溜地转动着,显示出一股机灵而淘气的劲儿。聪明的一休比起他来还要甘拜下风呢!

这小家伙,才五岁,长得特别惹人喜欢。大脑门,高鼻子,一双跟他妈妈一样漂亮的黑眼睛。他整天跟在爷爷身后转,给爷爷传话,取牛奶,送报纸。别人说他是爷爷的贴身“小警卫员”。 除夕晚上,儿子、孙子都来到她身边,她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就像盛开的菊花瓣,每根皱纹里都洋溢着笑意。

爷爷今年七十三岁,平时,他见人总是乐呵呵的,头顶光秃秃的,他总爱开玩笑说:“聪明的脑袋不长毛。”爷爷总是背着手走路,那模样真像个“大官”。

2 爷爷是个爱节约的人,平时省下的钱都花费在我和弟弟身上了。爷爷对我的关怀与疼爱,令我终生难忘。

我的爷爷是个农民,我很喜欢数他额头上像小溪似的皱纹,更喜欢他那干裂、粗糙得像松树皮一样的手在我光滑的脑袋上抚摸。平时爷爷沉默寡言,只知道干活。

我的妈妈是方圆五百里之内的大美人,直到近四十岁了都还保持着少女一般的玲珑身材,白皙的面孔,精致的五官,淡棕色的及腰长发。

我的妈妈并不漂亮,三十几岁的年纪,一张普通的脸,中等身材,微微发胖。从我记事起,没有见她穿过一套入时的衣服。她的确没有什么特别引人注意的地方,可是她待人诚恳、心地善良,因此在我的眼里,妈妈比谁都要美。

他今年7岁,个人不算高,比较瘦,但看起来却很有精神。他留着很短的头发,俊俏的脸上长着一双又黑又亮的眼睛,鼻梁高高的,像个小红萝卜似的。到过他家的人都说他五官端正,是个好看的男孩子。

我的妹妹长得很可爱,她已经3个月了。前几天是我妹妹的百天纪念日,我妈开着车抱着宝宝妹妹去“爱你宝贝”照了几张照片。我的妹妹长着一双小而亮晶晶的眼睛,脸鼓鼓的,嘴显得特别小。她有一对可爱的耳朵,一双小手紧握着拳头,不时地摆动着。你瞧!那肉嘟嘟像小馒头似的小脚,可爱极了!我爱我的妹妹。

在我们班里我最喜欢的同学就是小帅哥耿豪了,你瞧!他的个子不高,但长得很敦实,他的胳膊和腿真像成熟的玉米棒。他喜欢穿外套不扣扣子,听他说:“那样会更显得威风。”耿豪的头长得圆圆的,红扑扑的脸蛋是圆圆的,巧的是他那双乌黑发亮的眼睛也是圆圆的。我最喜欢他笑,他一笑那乌黑发亮的眼睛就变成两个弯弯的月牙了。他那红红的小嘴最爱说笑话,他的笑话总是在我们没笑出声之前先把自己逗笑了,这时那弯弯的月牙又出现了。

我的爸爸是远洋公司商船的大副。他高高的个儿,微黄的头发自然卷曲,白净的方脸上嵌着一双充满智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下,一双鼻孔显得特别大。小时侯,我常常望着他的鼻孔问:“爸爸,您的鼻孔为什么这么大?”他总是笑着回答;“选马就要选鼻孔大的马,因为大鼻孔的马跑得快。爸爸小时侯在学校就是短跑冠军,不信你问妈妈。”这时,我和妈妈就会望着他的大鼻孔哈哈大笑起来。

在我们班里有这样的一个小男孩,他个子不高,身体就像一棵小树,四肢就像刚长出的小树枝。他瘦瘦的身体却撑着一个大大的脑袋,真让人担心弱小的身体能撑的住吗?他的脸白白的,最引人注目的要属他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了,瞪得圆圆的,有时候真能让人想起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人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他那大大的脑袋中装满了丰富的知识让人羡慕。他还有一张灵巧的小嘴,红红的,他唱出来的歌非常动听呢!大家了解他了吧?想知

3 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班的王禹锡同学。

我的表妹今年5岁了,别看她才5岁,可有时候我都说不过她,得让她三分。表妹很可爱,胖嘟嘟的脸上有两个小酒窝。有时候我们对她笑,她就会说:“我 知道你们笑什么,你们在笑我的酒窝。”说着,就用胖乎乎的手指捅捅她的酒窝,很得意的样子。表妹最招人喜欢的地方是她的眼睛,她的黑眼珠特别大,几乎占满了真个眼睛,而且漆黑漆黑的,仿佛看不到底。当她对你有什么要求时,就用两只眼睛企求地望着你,你的心一下就软了,她要什么就给什么。

孙老师是我们班的数学老师。她中等身材,35岁模样。一张和蔼可亲的面庞,总是那么慈祥。从那黑边眼镜中透出的目光,总是那么炯炯有神,那么和善。她的语言总是那么含意深刻,那么奇妙,引人发笑。

这个女老师姓宋,因为她年轻,顶多不过20岁,所以,我们都叫她小宋老师,也有一些女同学亲热地称呼她大姐姐。小宋老师长着高高的个子,衣着比较朴素。瓜子脸上长着两道柳眉,柳眉下嵌着一双明亮而又锐利的眼睛,还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小宋老师梳着两条长长的马尾辫一直拖到肩头上。

冯成是我们班的同学。他个子不高,眼睛又大又亮,尤其是他长着两只大耳朵和两片厚嘴唇,活像一个大号的铃铛。为此,同学们送他个外号——“大铃铛”。说来也巧,从二年级至今,冯成每天给班里的教室开门、锁门,也像一个打点的铃铛,这外号就叫开了。

李腊梅因爱管闲事,才当上了“两道杠”的卫生委员。你别看她“官”小、个矮,可嗓门儿高。不管是谁做了错事,她非要弄个水落石出并让你认错不可。因此,我把她的名字偷偷改为“辣梅”。

这位监考老师一进来,教室里立刻停止了说话声。他高高的鼻梁,又黑又长的眉毛下,镶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鼻子下长着连浓密的胡须,使人一看便知道这是一位严厉的监考老师。他向教室扫视了一遍,才开始讲话:“同学们,今大是你们向祖国汇报小学学习成绩的时候,一定要细心地做题,不能有一点儿马虎,接到试卷后,要看清题目,不要左顾右盼,交头接耳,要认真答卷,争取考出好成绩来。”

我的爸爸是一幽默的人。我的爸爸身材矮小,瘦精精的,白白的皮肤,黑黑的头发,那一头自来卷儿的“大波浪”发型,谁见了都会以为他是在理发店烫的。他的同事们都说他是缩小了的费翔,我也这样认为。他是个搞美术的,是中南五省小有名气的装帧艺术家,他的个人画展得到过很多知名人士的好评。他又是个顶顶滑稽的人,特别爱开玩笑,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搞艺术的人都非常幽默,反正我觉得我爸爸身上充满了幽默细胞。不管他上班有多忙多累,只要一进家门,确切他说,只要一见到我,他就立刻眉开眼笑,我也跟着手舞足蹈起来。

“博览群韦”是我最大的一个爱好。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调皮、倔强,白嫩

4 而红润的小脸上镶着一个秀气的鼻子,再加上平时爱抿的小嘴,可爱极了——这就是我。在某个书店的一个角落中,您会遇见一位正在那儿捧着书津津有味地看着她,一会儿满面笑容,好像听到了胜利者的欢呼声;一会儿又紧皱眉头,好像遇到难题陷入深深的思索。她,就是我,书店的小常客。

第三篇:作文(4)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

写作第4课: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

---知识要点--- 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就是要抓住一个人当时的喜、怒、哀、悲、惊、怕、急、慌、犹豫等不同心情,写出他当时的内心活动,从而表达出人物该有的真情实感。

心理描写的几种方法:

1、景色烘托

2、内心独白

3、动作神态

4、想象幻觉

---巩固练习---

1、景色烘托 例文:

雨,淅淅沥沥的,依旧在下。 风,呼呼啦啦的,仍然在刮。

天地间,水雾漾漾,一片苍茫。在这泥泞的小路上,依然只我一个人,如同茫茫大海上一叶无舵的扁舟,漫无目的地游荡着。

分析:这段话,表现人“我” 的心情。 练习:

试卷发现来了,分数还不理想,你走在回家的路上。 依据以上情景,通过景物来展现你的心情,写一段话。

2、内心独白 例文:

路灯亮了。我的心咯噔一下:糟了,这回又晚了。我慌慌张张地向家里跑去。一路上,爸爸黑边眼镜后面那双严厉的眼睛,不时地出现在我眼前。我的心立刻忐忑不安,七上八下的。我一路小跑,心里不住地埋怨自己:前几天爸爸刚刚说过,放学要直接回家,不要到别处去玩。可是我刚坚持三天,就又给忘了。这回爸爸一定会特别生气,说不定还要揍我呢!这时,我放慢了脚步,怎么办?现在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向爸爸承认错误,请他原谅。想到这儿,我就加快了脚下的速度,飞速地向家里跑去。

分析:这段话,表现人“我” 的心情。

练习:

下课后,老师一脸严肃地对你说:“XX,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根据以上情景,接着写下去,通过“内心独白”的方式表现你的心情。

3、动作神态 例文:

张老汉衔着烟斗,乐呵呵地接过存款单,眼睛不由地眯成了一条缝。他用颤抖的手捧着存款单,端详着,微微点了几下头,然后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迈步走出了信用社。刚走不远又把存款单掏出来瞧瞧,生怕它长了翅膀飞了似的。这样反复了几次,他才把存款单塞进怀里,扣紧扣子,倒背着手大步地走了。 分析:这段话,表现人张老汉 的心情。

练习:

老师正在讲课,同桌小雷在下面折纸飞机。突然,老师说:“小雷,你来回答这个问题!”

根据以上情景,接着写下去,通过动作神态语言表现小雷的心理活动。

4、想象幻觉

例文:我坐了起来,打开了电视。电视屏幕上有个人在骑马,他不停的鞭打着马。我好像看见骑马的人是爸爸,他不停的鞭策着,可是手里却握着藤条,而骑着的并不是一匹马,而是我。我仿佛听见爸爸说:“看你还敢踢球吗,不给你点颜色看你还以为我在开玩笑,把我的话当耳边风。最好还是给我专心地念书!”

分析:这段话,表现人我 的心情。

练习:

手捧着成都市“三好学生”的奖状,我快步想家跑去。

根据以上情景,接着写下去,通过想象和幻觉来表现你当时的心情。

【特别提示】

一件事情有发生、发展、高潮、结尾。人物心理活动也会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而起伏变化。所以作文中,人物的心理描写要在写事的过程中自然地呈现,必要的时候,营造“一波三折”的情感变化。

【综合练习】

从小到大,你一定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考试,或许,有的考试让你高兴、有的考试让你悲伤,有的考试让你痛心疾首,有的考试让你倍感遗憾……请以“那一次考试”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心理活动。

第四篇:小学五年级作文教案--写好人物之间的对话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先给大家看一篇寓言故事《狮子和公牛》。大家要边看边想故事写了什么事。

师:谁能说说这篇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这篇短文写了狮子和公牛之间的对话,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写好人物之间的对话。(板书:写对话)

师:应该怎样写好人物之间的对话呢?我们一起来再来看看故事《狮子和公牛》是怎样写的。

生:再读例文。思考:狮子和公牛在草地上说了些什么话?

师:哪些话是狮子说的 ,哪些话是公牛说的,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师:写对话时一定要写清楚是谁说的,说了什么。

师: 对话中写清是谁说的这部分叫做"提示语",请大家看狮子和公牛的这几句对话,用"~~~"画出提示语,看看它们的位置一样吗?

师:为了使文章显得更活泼、不呆板,提示语的位置是可以变化的。有的放在前面,有的放在后面,还有的放在中间呢!请同学们看这段话:"我是喷雾器大夫。"喷雾器一边喷洒着除草剂,一边大声地说,"平时你们欺负小稻秧,现在轮到你们倒霉了。" 在有的情况,提示语也可以省略。这时,一个人说的话就写一段。我们这次作文主要要求同学们掌握提示语在前面和在后面这两种方法。

师:提示语除了告诉我们是谁说的,还能提示什么?

.比较:妈妈叹了口气,说:"也许它老了,飞不动了。"

妈妈说:"也许它老了,飞不动了。" 师:提示语可以提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提示语还可以提示什么?请大家看看其他句子中的提示语。(讨论交流)

师:提示语除了告诉我们是谁说的,还可以提示人说话时语气、表情、动作等。写对话时既要写清是谁说的,说了什么,还要写出说话人的语气、表情、动作等,这样才具体、生动、形象。

(板书:① 写清楚说的什么,是谁说的。

② 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和语气等。)

师:下面老师请一名同学来做表演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听听他都说了什么,是怎样说的,再看看他的神态和动作。一会老师请大家根据这些来说一段话。 情境一:

找一名同学演示动作:欢蹦着走进教室,同时说:"我们班在广播操比赛中得第一名啦!" 板书下列句子,学生练习说话。

板书:王小星(

)说:"

!" "

!"王小星(

)说。

生:同座说、点名说。

情境二。

师:老师现在要和一名学生表演对话,要求你们听清我俩都说了什么,是怎样说的。 表演:老师微笑着、亲切地对李华说:"你为什么迟到了?" 李华低着头、难为情地说:"因为今天起床晚了,所以迟到了。" 师:刚才这段对话中老师和xx各说了什么?是怎样说的? 板书下列句子,学生练习对话。

a. 老师(

)说:"

?"

"

?"老师(

)说。

b.xx(

)说:"

。"

"

。"xx(

)说。

"

。"xx(

)说,"

。"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已初步掌握了写人物之间对话的方法。大家还记得寓言故事《狼和小羊》和《狐狸和乌鸦》吗?下面我们就着《狼和小羊》或《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来进行续写,“狼往小羊身上扑去”结果会怎样呢?小羊怎样才 能 “狼口脱险”呢?乌鸦的肉被骗走了以后他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写的时候要展开想象,通过人物的对话和动作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说清楚。

学生写作。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根据《狼和小羊》和《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许续写了一篇作文,把事情写得很清楚,着重抓住了人物之间的对话,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 附文:

《狐狸和乌鸦新转》

一天,乌鸦看见了一片肉,她不知该把这片肉如何公平地分给孩子们。

这时一只狐狸走了过来对乌鸦说:“乌鸦大姐怎么了?” 乌鸦说:“我找了一片肉,不知道怎么平均分给我的孩子们,对了,狐狸大哥你有什么办法呢?”

狐狸一听到有肉就馋得直流口水,连忙说:“我当然有办法啦。” 乌鸦说:“你真有办法?那你说怎么分呢?”

狐狸先把肉分成两大块,再把其中的一块分成四块,另一块就自己吃了。 乌鸦说:“这不公平,你也应该少一点。” 狐狸说:“好吧,我再把4块小的分成一人一半,就是每人两块。”说着,狐狸就把那两块肉全吃了。

乌鸦说:“这更不公平了,我的孩子怎么吃呀?” 狐狸听了乌鸦的话,把另外两块都吃了。乌鸦生气的说:“你叫我的孩子怎么吃,吃个屁吗?你还我的肉。”

还没等乌鸦说完狐狸就逃走了。

《狐狸和乌鸦新转》

乌鸦被狐狸骗了一次后警觉了,但它也消瘦了,有一天,它的姑妈来看它,给它带来了一些美味香肠,并告诫它:“不要再上狐狸的当了!” 狐狸听说乌鸦得到了美味香肠,飞也似的奔到树下,来了它的老一套,可乌鸦记住了姑妈的告诫,不理狐狸。狐狸见它不上当,便索性望地上一躺,唉声叹气道:“没想到我狐狸也有失败的时候啊。”乌鸦听了,忍不住“扑哧”笑了出来,嘴里的香肠也掉了下来,狐狸突然来了个鲤鱼打挺,“嗖”的一下叼住了香肠,嘿嘿笑着说:“笨乌鸦,你还是上当了!” 乌鸦说:“我还是太糊涂了。”

〈狼和小羊〉的故事:

一只狼来到河边,它看小羊在河边喝水,就想吃了它。但狼又想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来掩饰自己的欲望。于是狼责怪小羊把水弄脏了,害他不能喝水。小羊回答说:“我在下游,你在上游,我怎么会把上游的水弄脏呢?”狼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便恶狠狠地说:“你去年骂过我的父亲。”小羊大为吃惊,忙辩解道:“那时我还没出生呢。”狼理屈词穷,终于凶相毕露地说:“即使你辩解得再好,我也不放过你。”说着便猛扑过去把小羊吃掉了。 这则故事要说的是坏人存心要做坏事,总是可以找到借口的。如果把狼和羊的对立关系比作奴隶主和奴隶、贵族和平民的关系,那贵族和奴隶主不就有着和狼一样的吃人的本性吗?

第五篇:如何写好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中如何刻画好任人物的性格

通讯写作中少不了写人物,而人物通讯,顾名思义主要是写人。在一篇通讯里,有写一个人的事迹的,也有写一群人的。不论写一个人或写一群人,最主要的是把人物写活,再现活生生的人物。但在诸多的来稿中,最突出的毛病是人物千人一面,无血无肉、无个性。其原因恐怕有三:一是采访不深入,过分依赖现成材料或书面材料;二是选材无标准;碰到什么写什么,面面俱到,无重点;三是语言概念化,叙事一般化,写人鉴定化,对人物的评价更是“夸而无节,饰而有诬”!另外,还有两个不是“原因”的原因:一是有人写谁不写谁,全凭“对我是否有利”,所写人物没有新闻性;二是拉开“架式”搞“平衡”,写甲怕得罪乙,写乙怕得罪丙,于是甲、乙、丙、丁一齐写,把谁也写不好,写不活。这种现象虽然不多,但也不能忽视。这些都是写不好人物通讯的外在因素;其内在因素是,作者还不具备通讯写作的般知识,或者是不能学以致用。其主要表现是,不注意再现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思想意义,等等。怎样克服不善于在矛盾中突出人物个性、深化主题呢?去年“七·一”之前,我们就收到过这样一篇通讯,一共写了八个共产党员,其中五人是“重点”写的,各占篇幅基本相同。这些党员中,有的比较先进,有的则比较一般;不论是先进的,还是一般的,都写得平平淡淡,没有个性。例如,写豫东黄泛区农场机械分厂共产党员高玉杰有病坚持工作的事:他为抓好车间的设备管理,不知奉献出多少个休息日,由于劳累过度,病情严重,住进泛区医院,但他心里仍然想着车间的工作。就在接到住院通知的当天晚上,他还在车间绘制设备图纸,整理设备档案。同志们都劝他早点回家休息,他却说不要紧我把设备档案和图纸理顺了,别的同志用起来就会很方便,工作就会顺利。带病坚持工作的确可以感动身边的人,但如何写得让读者或听众也为之感动呢?简单的叙述打动不了人,关键是要写“这个人”的精神形象,那就是个性!个性,是人物在特殊矛盾面前所表现的特殊而又典型的行动。高玉杰“劳累过度,病情严重”,他是如何处理“住院”和“坚持工作”(如果“带病坚持工作”可以提倡的话)这一特殊矛盾的?又如他接到“住院通知”时的情景怎样?有什么症状?他继续工作时的情景如何?有什么异常表现,当时的工作环境如何?他 带 病 “ 整 理 ” 了 多 少 “ 设 备 档案?”同志们劝他时说了什么话?住院期间,他是如何“想着车间工作”的?有什么言行?他是怎样“劳累过度”的?在什么情况下“病情严重”的?等等。这些都是在矛盾面前所表现的特殊而又典型的行动,是表现个性不可缺少的骨干材料和典型细节,是“这个人”。把“这个人”的表情细节、 动作细节及言谈细节写得形象、具体、生动了,就揭示出了他富有深刻启示意义的思想品德,“这个人”就活生生的立在了你的面前。但是,把一个人写得活灵活现并非易事。人物通讯要写得深刻,就必须在充分展开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如果在通讯里不敢写矛盾冲突,遇到矛盾绕着走,几笔带过,那就会使人物形象模糊不清,个性不鲜明。要克服这种毛病,要注意以下几点:矛盾斗争的关键时刻,往往是人物思想升华的“制高点”。因此,要调动一切表现手法,写出矛盾的紧迫感和尖锐性,让人物在特定的典型环境再现其英雄本色。这样,人物形象才是鲜明的。切莫把“白热化”的斗 争 稀 释 冲 淡 。 如 《 永 不 松 劲 的 道 钉 》(1975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一开头就把人物置于千钩一发的矛盾中:1975年4月9日,从乌鲁木齐开往郑州的七十二次客车,穿山越岭,风驰电掣地向东奔去。列车冲出陇西山区一个峡谷的山口。突然司机透过狂风扬起的漫天黄沙发现:前方一百多米处,有两台连在一起的养路机械在路轨上!司机飞手撂下紧急制动闸,惊呼一声:来不及了!因为巨大的惯性力推动列车沿下坡道飞驰,最多不过七秒钟就要与机械相撞!正在这里忙着养路的施工人员发现火车开来,有人惊喊:车来了!他们马上意识到:来不及了!因为要把两台正在施工的电动捣固机分离下道,至少也要四十秒!七秒四十秒,一千多名旅客的生命,都紧紧系在这个矛盾上了!七秒四十秒,这是多么难于解决的矛盾啊!有谁,用什么办法,创造一个奇迹,能推动这两台七百多斤重的捣固机呢?眼看一场惨重的翻车事故,将在这七秒钟里发生了!怎么办?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正在路旁整理道碴的共产党员张金生目睹险情,立即扔掉手中的工具,闪电一样向道心冲去!这时,风在吼,地在摇,钢轨隆隆震响!这时,张金生临危不惧,舍生忘死。他准确、迅速地拔出两台捣固机的连结销子,拼出全身的力气,把左边的捣固机掀出道外。就在这同一瞬间,列车劈头盖顶,朝张金生冲来:十米、五米、三米„„可是,张金生并没有下道!他顶天立地,气贯长虹,急忙转过身,使出生命的全力,再去掀右边的捣固机。就在这一刹那,列车飞驰而过,列车安全停下了。列车安全停下了,一千多名旅客得救了。可是,优秀的共产党员张金生却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里完全用英雄在关键时刻的行动,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还必须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做为一个记者或通讯员要态度鲜明地支持生活中的真、善、美的事物,敢于批评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和种种不文明的思想行为。如《人民子弟兵奋力破冰救青年》(《人民日报》1980年1月19日)就是一篇针对性很强的通讯。一位学生破冰落水,解放军战士、工人奋力抢救,舍生忘死,而有些人却面对危难,麻木不仁。记者采取对比写法,一方面是舍己救人,不顾安危;一方面是幸灾乐祸,讽刺挖苦。记者有意识地把美与丑做了强烈的对比,使几位见义勇为的解放军、工人同志的高尚情操在对比中更加充分地表现出来。正是通过鲜明的对比,提醒人们在集中力量进行建设时,一定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道德恢复起来。这篇

七、八百字的通讯由于触动了社会上两种思想的矛盾,因而引起人们的强烈反响。

一般来说,写矛盾冲突大致有三: 人与自然界的矛盾,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人物自身的内心矛盾。要真正写好人物的思想,反映人物的内心矛盾是最直接的。因为先进人物总是置身于生活的激流中,面对现实斗争的种种问题,他们必然有自己的鲜明爱憎,必然有自己的“苦辣酸甜”。写好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一定要以事实为基础,通过情节、动作加以表现,不要使人感到先进人物是在“面壁冥思”。如《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中有这样一个片断:铁人1959年来北京参加群英会期间,看到公共汽车顶上背个大气包,“他奇怪地问别人:‘背那个家伙干啥?’”人们告诉他:“因为没有汽油,烧的煤气”。听了这话,他没有再问下去。心想:“我们这么大的国家没有汽油怎么行呢?一个石油工人,眼看让国家作这么大的难,还有脸问?”,他越想心里越沉重。到人民大会堂开会,心情也一直不能平静。休息时 间 , 他 一 个 人 悄 悄 躲 在 边 , 闷 着 头 抽烟„„。这段思想活动写得逼真,有立体感。铁人负疚的心情正是他对祖国石油事业主人翁责任感的体现。通讯写作中要克服缺乏表现人物性格的骨干材料和细节。有篇写“吊装大王”的通讯,涉及到的材料不少,但就是没有一种具体、生动的骨干材料,人物性格显得平庸、无特点。如写他为吊装做出重要贡献的材料:从2004年至今,他先后为建设周口、许昌、驻马店等地电厂预制构件的吊装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建设中原农业大省的电力事业洒下了辛勤的汗水。2005年在石漫滩电厂一期工程吊装时,大胆技术革新,创“煤斗板”地面组合、60吨重一次起吊安装成功的新工艺,使工效倍增,创吊装史上的奇迹,加快了电厂建设速度,受到华北电院和国家发改委的表扬。在2006年的工作中,他带领职工,完成产值1230万元,为年计划的377%,实现利润910万元,为年计划的820%,突破人均创利1.17万元大关。他南战南阳油田,北征石漫滩电厂,四处招揽任务,他精心组织安排,指挥吊运了大西门150余吨人行钢天桥,展现了三建吊装工人的雄风„„2007年,他虽然年过半百,疾病缠身,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以共产党员的“生命不息,耕耘不止”的顽强拼搏精神,又东征濮阳中原油田基地,与石油职工并肩吊架立井安装钻井设备,为开发中原地区大油田再做新贡献!以上这段文字,都是概括材料。通讯里要不要概括材料?当然要!骨干材料是构成通讯的基本事实,如果缺乏基本事实或基本事实不完整,通讯就很难写好。概括材料,是把有共同特征的事例,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起来,集中反映事物的特点。如果没有概括,事物就显得单薄,缺乏厚度。具体材料往往表现事物的深度,而概括材料有助于反映事物的广度,二者结合,可以较好地反映全貌。那么,这篇通讯缺少哪些骨干材料呢?哪些材料需要展开写呢?在编辑实践中我认为,某件事情是否要全面展开写,主要是看它是否有助于深化主题,是否有助于突出人物个性,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在这篇通讯里,他“大胆技术革新,创‘煤斗板’地面组合、60吨重一次起吊安装成功的新工艺”的事可以展开写,具体写。因为这样可以展现他“技术革新、大胆探索”的精神风貌,突出他“不断进取”的个性。他“年迈多病”,仍然“与石油工人并肩吊架立井安装钻井设备”的事也可以具体写,以表现他“生命不息,耕耘不止”的拼搏精神。这些骨干材料在这篇通讯里举足轻重,没有它们,或者主要事实表述不完整,都会影响人物性格的刻画。当然,有了具体的骨干材料而缺乏相应的细节描写,也同样会影响主题的深化,个性的“升华”。如前所述,细节有助于深化报道的主题,增强新闻的思想性,而描写则给人一种形象的、直观的印象。可以说,细节描写和骨干材料是一个完整的机体,少了谁都或多或少地影响通讯的质量。要注重从个性化的语言和场景描写中刻画人物。几乎在所有的通讯报道中,这一问题尤为突出。有些稿件也写人物“语言”,但那是经过作者加工提炼过的“书面语”或“政治宣言”,而不是“这个人”的话。如写一个人拒绝去做某件事:我是共产党员,我有义务把党给我的本领献给祖国建设,造福人民,但我无权将一技之长当作自己的“摇钱树”。这话听起来十分生硬,很难让人相信他当时是这样说的。“言为心声,”先进人物的语言不仅表现人物的思想境界,而且有鲜明的个性,即先进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他的职业身份,符合他的脾气秉性,符合他所处的典型环境,从他们的言谈话语中看出人物的气质、神态、情感。通讯《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中老坚决潘从正的语言就很有特点。潘从正把家里的坛坛罐罐都种上树籽,老伴气得骂他:“老东西,你别吃饭了,就吃你种的树苗吧!”老汉嘿嘿一笑:“你别恼,要吃饱饭还得先造林!”老汉带着青年种树,无限感慨地说:“一棵树成材要几十年,说毁一阵子就完了。种树为人一个理,你们要牢记人民抚养的恩情,学建设,不要学破坏!”老汉住在苗圃,儿女动员他搬回家去住,老汉说:“树苗跟咱儿子一样,俺扶着他们一个一个往上长,要不看着,准全毁了”!“你们伺候俺,谁伺候树苗呢?不走!”潘从正老汉的这些语言多么朴实感人!如果用作者的话去概括“提炼”,就会使人物呆板、僵硬,毫无生气!总之,要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就要多层次、多侧面地描绘人物,用形象化的手法刻画人物,使读者能见其人、闻其声、临其境。这是人物通讯写作最起码的要求,也是我们要努力做到的。

通讯是报纸的大戏,它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详细深入而又生动形象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是一种比消息更深刻、更详尽、更生动的新闻体裁。通讯有许许多多名目,如:特写、专访、侧记、札记、巡礼、速写、集纳、散记、记者来信、新闻小故事等等。人物通讯作为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新闻载体尤其引人注目。怎样写好人物通讯,方家各有见解。下面结合文汇报记者江胜信采写的通讯《方永刚:真情传播真理》,简单谈谈笔者的看法。人物通讯就是以人物为中心报道对象,通过一个人物或一组人物新近的行动来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面貌的一种通讯形式。写好人物通讯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采访是基础,深入采访,认真搞好调查研究,是写好人物通讯的基础。通讯的采访一般要求比新闻的采访要深一些、细一些,而人物通讯的采访要更深、更细。采访的好与坏、简单与详细直接关系到写作的质量,只有掌握了大量的、过硬的材料,才能写出一篇好的通讯来,所以采访是第一个重要的环节。那么,怎样才算完成一次成功的采访呢?

第一,要亲自到被采访人生活或学习或工作的地方看看,和被采访人当面交谈,不仅要对他的先进事迹做详细了解,而且还要注意他的性格特点、生活习惯、爱好等等,还要观察他的言行举止。如《文汇报》记者江胜信同志采访方永刚时,就亲自到辽宁大连、旅顺、沈阳、本溪 4 地采访,到了方永刚家、办公室、教室等第一现场,在他的讲台前站一站,在他的书桌前坐一坐,亲自感受一下方永刚工作或学习的氛围。这样,记者就好像进入了“角色”,有了很深刻的感受,主人翁的形象就在头脑中“活”起来了。这种亲临现场的观察体验,对我们写好通讯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不能单纯为了采访而采访,只问一些与主题有关的问题,不妨打开话匣子与被采访人谈谈各方面的问题,为作者更加了解被采访人打下基础,这样更能运筹帷幄,拓开作者思路。也许事后有些情节或细节不一定能用得着,但对我们了解整个事情的经过,把握文章的脉络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写起来也就纵横自如。

第三,多多采访与当事人有关的人物,如朋友、亲戚、同学、领导等。如江胜信在写方永刚稿子前就采访了方永刚家乡的乡亲、他的亲朋好友、领导、同事、同学、学生,还有聆听过他讲课的基层官兵、干部群众、竭尽全力为他诊治的医生护士等等,从他们眼里来了解方永刚,让人物更加生动、鲜明。

第四,采访一定要深挖细找,不放过一切机会,不放弃任何有价值的线索,挖掘有意义的细节。如江胜信和其他记者集体采访方永刚录音的同时,眼睛一刻也没有放松对细节的捕捉,方永刚进入和离开会场的时候,他还主动离开座位,尾随他作了近距离观察,其中很多细节都运用到文章里了,(比如“男儿如果有泪,不因惧怕,不因疼痛,只因触碰了那根最柔软的心弦。采访的那天,有那么一瞬,我看到他喉头凸动,泪要涌出眼眶。他很利索地把食指探入镜片后面的眼角,轻轻一揉,复归常态。至于那类似于京剧花脸的嗓音,则一刻都没有哽咽甚至停顿,仿佛刚刚弹去的,只是眼角的一粒尘埃。”)(和下面举的例子任选其一)又如“经历三次化疗、体质孱弱的方永刚,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来到这里,脱下厚厚的防寒服、老头帽、大口罩,在十米开外接受我们采访团的集体采访„„病不由人,他那耳侧贴着的胶布和额头豆大的汗滴逃不过我们的眼睛„„”这个细节生动地描写了方永刚在病痛的折磨下却能表现得如此坚强、乐观,给人以极大的鼓舞,对营造文章的气氛非常有帮助。

第五,挖掘能反映人物的典型事例或情节。有的通讯平平淡淡,读完后让人一点印象都没有,这就是没有挖掘人物的典型事例或情节。一篇成功的通讯,往往有让人过目不忘的典型事例或情节,而我们要通过采访把突出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给挖出来。如“坐落于山腰的教学楼前,那 110 级台阶再一次承载了他那异常沉重的步履。他来到教室,为政治系学员 3 队的学员们上完本学期的最后两节课。事前,已经了解方教授病情的学员们被叮嘱课间休息时不要围着方教授问这问那,让他歇一歇,更不能谈及病情。休息铃一响,学员们都很乖巧地躲避方教授的目光,反倒是方教授把大伙叫到自己的身边,问:‘我讲课的声音你们都听得清楚吗?’学员们点点头。方教授解开衣襟,露出身上插着的导流管,一脸的歉然:‘我病了,讲话有点费劲。不然,我会讲得更好更响亮的。’两节课上完,方永刚一字一顿地说:‘祝你们成功!’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开。教室里的空气,凝重而悲怆。”这样的描写,就把方永刚那种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对听课学员的感情,一下子烘托出来。如果作者没有亲自到方永刚曾经工作的地方去,没有和那些听方永刚讲过课的基层官兵接触的话,而仅仅是一些事例的罗列,一种简单的叙述,那么,读者读起来便没有味道了。

二、写作是关键

要想完成一篇好通讯,写作更是很重要,写作方法和写作功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篇文章的质量。所以要想写好一篇人物通讯,就一定要在写作上多下工夫,精雕细琢,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要抓到材料就写,要在研究材料上多下些工夫,吃透材料,要根据思路整理采访资料。采访完后,作者一般手头都有一大堆资料,怎样把这样一大堆资料去粗取精,变成自己最需要的东西呢?不要一味地把材料全堆在一起,文章搞得十分冗长,需要根据思路来理顺这些资料,哪些材料归在哪一类,哪些要用,哪些可以不用;在选择材料时要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具有说服力的,最能打动人的情节。

第二,通讯是新闻体裁,所以要讲究真实性。所写的东西要绝对真实,反映真人真事,从人物到情节,甚至到每一个细节都是真实的,不能虚构。张三就是张三,李四就是李四,没有发生过的事不要编造,不要凭想象添枝加叶。写通讯不像写小说、写电视剧本、写散文、写诗可以虚构,其描写不能靠虚拟、想象,不能靠花哨的修饰和夸大的形容,而应深入现场、亲眼目睹,描写事物或人物的本来面貌,表现出新闻性和现场感。

第三,要避免只重细节,缺乏提炼。比如江胜信在写方永刚时谈到“方氏”讲解法的时候举了一个例子:“在阐述构建和谐社会的含义时,他说:‘和’就是人人张嘴有饭吃,‘谐’就是人人都有说话的权力。”在举完这个例子后,作者并没有戛然而止,而是加了一句,“形象生动的说文解字,一下子把和谐的道理说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这样的提炼,有助于增加文章的厚度、深度和高度。

第四,要有必要的形象描写。形象描写不要误解为要写花呀,草呀,月亮呀等等,那样理解是很片面的。我们说的形象主要指的是用形象的手法写人。如写方永刚的通讯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这些年来,方永刚倾囊救治长期患病的父母直至为他们送终,自称‘家族精神支柱’的他也不曾间断对众多兄弟及家族晚辈的接济。负担很重的这个家,经济状况近两年才稍稍好转,但还没来得及添置任何一件新家具。不过,他的书房,光从‘软件’的角度,不可不谓之‘豪华’。六个规格一致的书橱以顶天立地的姿态占据了书房的整整一面墙,里面的书籍塞得满满当当。更有一些塞不下的,成堆成摞地码放于书桌以及屋角。同样,在他的办公室,最抢眼的还是书橱。这成千上万册的书,他果真都会去看吗?我随手翻开几本,无一不是圈圈点点。”这一段虽然不是直接写方永刚,但通过这段描写充分体现了方永刚对书的热爱。在生活非常拮据的情况下,却能每年花上 5000 元来购买书籍,这在很多家庭是不一定能做到的。这样描写对于引领读者的情绪,增强人物的可信度和感染力很有作用。写好人物通讯,掌握了采访和写作的要领,写起来就能运筹帷幄、挥洒自如。

上一篇:如何给中小学生减负下一篇:如何选择自考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