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感觉世界

2024-04-09

七年级科学感觉世界(共9篇)

篇1:七年级科学感觉世界

七年级科学下册《感觉世界》教案分析

课题

感觉世界

(一)课 型

新授课

日 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生活经验,列举人体的主要感觉器官及产生的感觉。

(2)通过讨论归纳,了解皮肤的触觉、冷热觉和痛觉的功能,了解具备各种复杂感觉功能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3)通过分析整个治病的过程,说出人的感觉的产生,能知道感觉是在大脑形成的。

2.过程与方法:

(1)以实验、等直观教学,培养实验、归纳的能力。

(2)通过分析各种感觉器官和感觉,学会收集信息并能简单分析处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观察、实践、动手操作等,培养探索科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2)酒精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学生了解喝酒驾车的危害,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以及对生命的尊重。

重点

难点分析

重点

皮肤的感觉及功能,感觉的形成。

难点

感觉是在大脑形成的 教学准备、塑料杯、金属杯、苹果、梨、棒棒糖、纸巾

板书设计

《感觉世界》教学设计和教后反思 赖仕来

设计意图

一、引入

长城网6月3日讯记者6月3日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获悉,23岁患者京京因骑电动车摔伤头部8小时收入神经外科,患者伤后无意识不清,有恶心呕吐,无四肢抽搐,双眼失明,头部cT显示眼睛没有受伤,其它人体的主要感觉正常。

二、新课

、感觉器官和感觉

你认为此时的京京能完成P43活动吗?

活动

1、完成p43活动并归纳

活动

2、找出金属杯中的棒棒糖和橘子

材料:塑料杯、金属杯、苹果、梨、纸巾等

2、京京治疗期间,一人独处,妈妈告诉他只可以吃金属杯中的食物和一个梨,让我们也来体验一下。

两个学生戴上眼罩同时参与体验

师:你是怎么找出梨的?用什么感觉的?

生1:梨比较粗糙。用皮肤感觉的。

师:这是通过触摸来感觉粗糙程度,我们把它称为什么感觉?

生1:触觉

师:你认为皮肤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在哪里?

生1:指尖,因为这个部位的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

介绍盲人用触觉阅读盲文。

3、师:你是怎么区分金属杯和塑料杯的呢?

生2:金属杯比较光滑、金属杯比较冰

师:这说明手的皮肤有冷热觉。今天教室温度20摄氏度,请你来猜测金属杯和塑料杯的温度分别为多少?为什么?

引导:如果有存在着温度差,必然会发生热传递

师:看来皮肤的冷热感受器并非只感受物体温度的刺激,而且还是感受皮肤散失或获取热量的快慢变化。

师:要测试病人额头的温度,一般用的是手的哪个部位?

说明手背上的神经末梢对热比较敏感。

4、刚才这两位同学的手上皮肤有触觉、冷热觉,那我们大家也来试一试自己手上皮肤的感觉功能吧?P44活动

师:完成活动后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手上的皮肤有触觉、冷热觉。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那人体其它部位的皮肤有各种感觉功能吗?

师:人体哪些部位有皮肤?

生:脸上、身上、脚上等

师:皮肤覆盖全身,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试一试:举例说明人体其他部位的皮肤有触觉、冷热觉和痛觉。

生:

思考与讨论:①如果某人丧失了对冷热觉的感觉能力,这将对他的生活产生说明影响?

生:如果人丧失了对冷热的感觉能力,则他就不知道热了要少穿衣服,冷了要多穿衣服,并且不会对冷和热的刺激作出反应等。

②人如果没有痛觉,对身体是有害还是有益?为什么?

生:有害的。如果没有痛觉,人体就不能感知对身体的损伤性刺激,也就无法对损伤部位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人就不能健康地生活下去。

介绍没有痛觉的人。

湖北6岁儿童患怪病无痛觉手术截手指不用全麻

师:皮肤的功能:感受外界刺激、防止身体水分散失、排汗散热、保护身体等。

说明皮肤的重要性。皮肤烧伤达全身表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时则可有生命危险。

5、该院神经外科针对患者病情制定了缜密的手术方案,成功为患者实施了内镜经鼻视神经管减压术,术后在护士们的精心护理下,患者的视力逐渐恢复。

师:为什么医生在京京的大脑中做了手术,他的视力得以恢复,从中你能猜测视觉是怎么形成的吗?

生:刺激――眼――大脑形成感觉

师:除了视觉是这么形成的,听觉、味觉、嗅觉和皮肤感觉等形成都是在大脑中,所以生活中我们要时刻保护好自己的大脑,比如开电瓶车、轮滑时要带好头盔。

师:讨论:为什么喝酒后不能驾车?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感觉的种类、功能和形成过程。请根据板书和课本内容,用大括号的形式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

列举人体的主要感觉器官及产生的感觉

选用等重的金属杯和塑料杯得出皮肤有冷热觉,同时说明皮肤的冷热感受器并非只感受物体温度的刺激,而且还是感受皮肤散失或获取热量的快慢变化。比较苹果和梨得出皮肤有触觉,用指尖来区分它们,说明指尖对触觉最敏感。

体验手上皮肤的感觉功能,对皮肤的感觉进行巩固

对皮肤的感觉功能进行深入,除手外,人体其他部位的皮肤也有这些感觉功能

突出冷热觉和痛觉这两种感觉的重要性

通过事例进一步说明痛觉的重要性

讨论说明感视觉的形成是在大脑中的,通过知识迁移得出各种感觉的形成都是在大脑中,从而突破难点

酒精影响人的神经系统

引导学生自我构建本节课的知识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较为简单。但学生的前概念是认为感觉的形成在感受器,如误认为嗅觉在鼻产生,视觉在眼产生,痛觉在皮肤产生,本节课要举例让学生了解感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如脑部受伤但皮肤完好的人,不能产生痛觉。这样学生能够构建新知。

篇2:七年级科学感觉世界

龙文教育个性化辅导授课案

教师:何孔武学生:缪顺旗时间:2011年2月11日14:00-16:00段

主任签字:

篇3:插图在七年级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加强了直观性的教学效果

插图使用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增加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插图有着语言文字无法比拟的直观表达方式。插图的呈现给我们以生动形象、简单直观的视觉印象。如七年级上册图2-24皮肤的结构,使人一目了然,知道皮肤由外到内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层及四大组织在皮肤中的分布;下册图2-83爱护眼睛,让我们直观地了解如何正确地用眼和保护眼。下册图2-19耳的结构、图2-72眼球的结构,把抽象的问题感性化,使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器官的组成、功能及作用。

二、激发学生钻研科学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情境是学习环境的要求之一,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插图能使教学过程图文并茂,富有生机。情景交融的映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及好奇心。如课本下册图1-3男性生殖系统、图1-4女性生殖系统、图1-5受精过程、图1-7胚胎发育和图1-9分娩过程,学生对这些插图,既有点害羞又特别好奇,在教师授课时学生特别安静,求知欲十分强烈。上册图4-50餐布粘虾、图4-63纸锅烧豆腐、图4-58狗伸舌头、下册图2-59海市蜃楼、图3-44飞驰的气球、图4-26钱江潮的各种潮型、图3-63欢乐的泼水节等插图趣味性十足,具有生活的特点,能有效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希望找到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学生学得轻松的同时又能掌握理论知识,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激发。

三、开阔学生的视野

插图使学生看到了精彩的科学世界,还反映了一些书本中没有重点介绍但又需要学生了解和运用的科学现象和规律,教师可以举办课外专业讲座,将之作为教材知识的补充和延伸,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如上册图1-57光测温度计、红外线温度仪、电子温度计、色差温度计插图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测量温度的方法越来越多。上册图2-7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图4-51液晶显示器、下册图3-4在风洞中高速气流通过静止的飞行器、图3-31鱿鱼的运动、图3-74航天器的碎片经过大气层的情景、图4-41美国“凤凰号”火星着陆探测器等插图隐含了丰富科学的知识和规律,能增加学生的科普知识。

四、突出了情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篇4:七年级科学感觉世界

关键词:主动学习;持久注意力;思维积极性;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1-123-01

随着知识爆炸性的增长,周期的缩短,对我们当今的教育方式、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为主的教学的学习已无法应付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对今天的学生来说具备自我学习,自我知识的更新能力已远比掌握现有知识更有积极意义。七年级新生刚升入初中,对中学的学习生活环境存在着很多不适应之处,特别对是科学课等较为“难学”科目有畏惧情绪,如何认识和解决学生在学习科学课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障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笔者就多年教授七年级新生科学课的经验提出以下对策。

一、如何保持持久注意力

七年级的新生是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新成员,身上还带着许多小学生的特点。小学生好奇心强,渴望了解大自然中的种种秘密。他们对很多事物都有强烈的探索欲望,但是注意力往往无法持久,兴奋灶消失转移较快。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求知的愿望,是他们力求认识事物、渴望获得知识的一种意向活动。学习兴趣对于学生从事认识、学习、实践、形成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动力,对于学生的智力开发起着定向、维持和强化的作用。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何等的重要。实践证明,当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油然产生时,就会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能学活,学好,获得较大的成功,从而有效地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我认为教师上课的眼神不应该关注在课本上,而应该关注学生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内心的世界,同时也可以进行无声的交流。如果你把你的热情和你的希望通过眼神传递给学生,有时比言语更有魅力,也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理解、信任、关怀和鼓励。当然,如果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目光一直在注视着他,他也会少开一些小差,把注意力更好的集中到课堂上来。当然还需要对七年级新生严格要求,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养成良好的课堂纪律和较为持久的注意力。

二、如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心理学认为,情感具有动力功能,它可分为增力功能与减力功能。增力功能指的是积极的情感,积极的情绪是加速思维进程的催化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通过教师的努力创造良好的情境,并通过教师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从而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以引起积极的学习动机。

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通过演示实验等教学手段,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能给学生以科学美的享受。科学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同其他课程相比,它与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会有许多问题是教师一时无法解答的,因此需要在师生互动、共同探讨的过程中寻求答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三、如何掌握科学课学习方法以及培养基本科学素养

在学习科学课的过程中,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学习科学方法和基本科学素养的培养。学生在初学科学课一时觉得难以适应抽象严谨的科学方法,同时对各种操作的种种要求觉得无所适从。这是因为小学期间学的许多知识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是在学习科学课程时,较多运用抽象概括思维,由普通生活现象,用探究实验和归纳总结高度概括引出科学知识,这使得学生在思维方式上有很大的不适应。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概括的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在理解事物的时候,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由表及里的,符合思维发展规律的掌握科学知识。

初中科学是一门可以通过实验使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获得感性知识的学科。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借助实验让学生能更加有效地巩固已学的科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并形成良好的科学概念,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甚至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作为课堂引导者的教师,就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又动脑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由参观者变为参与者,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扮好角色,随时发现问题,设计一些引导性的提问,培养学生养成边动手边思考的好习惯,使他们能更仔细更集中的观察现象,从而保证实验的成功。作为科学教师,在每次实验之前都应该有充分的准备,在实验中要有规范的操作,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也便于学生了解科学的严谨性,在实验中要让学生始终有很强的注意力,并能做好详细的实验记录,不要让学生只是觉得实验好玩而忽视了实验的目的性,更不要让学生只注意到实验表面现象,而忽视实验真正的本质。

教育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把握学科本质才能更好地挖掘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积极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培养学生基本科学素养,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5:七年级科学感觉世界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

二、能力目标

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成就的学习,形成综合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祖冲之等古代科学家,注意实践、刻苦钻研,是他们取得辉煌成绩的重要原因。通过学习,从优秀历史人物和文化成果中吸收精神营养,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发扬创新精神,争取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是将祖冲之的圆周率等各项科技成就讲清楚。祖冲之的数学成就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齐民要术》所反映的我国古代以农业立国的特点,以及对后世农业发展的影响;《水经注》对我国山川地形、城市乡镇、风俗民情、物产矿藏的叙述,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农耕社会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本课涉及的有关数学的“世界之最”和农学、地学的名著,对今天的学生来说,接触、了解并不多。怎样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注意科学性和可接受性,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板书设计

一、祖冲之和圆周率

二、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三、郦道元和《水经注》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大动荡时期。一方面,统一的封建国家分裂了,这一历史时期充满战争和灾难;另一方面是出现了中国历史上人口大迁徙。北方黄河流域由于少数民族内迁,加速了民族大融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与交流;由于北方人民的南迁,又导致了江南的进一步开发,全国经济重心南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这些特点,必然反映到文化上,我国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又有了新的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其中有些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我们用两课时,学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

(讲授新课)

一、祖冲之和圆周率

祖冲之,祖籍范阳遒县,大约在西晋末年时,先世从范阳迁居江南。他的祖父和父亲都以学识渊博、谙熟天文历法和算术著称。祖冲之从幼年起便秉承家传的天算之学,并对文学、哲学等极感兴趣,成年后以博学多才闻名。宋孝武帝即位后,将他召入皇家的学术机构华林学省。祖冲之利用华林学省的优越条件,刻苦钻研学问,为日后的科学发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他历任娄县令、谒者仆射等官职,南齐时,官至长水校尉,但仍孜孜不倦地从事科学研究。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位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方面都作出杰出贡献的伟大科学家。

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率(=3.14***9323846„„)。圆周率是否精确,关系到天文、历法、建筑、水利等许多方面的发展水平。世界各国都在探求更精密更准确的圆周率。在数学发展史上,圆周率计算的精密程度,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数学发展水平的标志。

在探索圆周率的精确值方面,每前进一步,都是很不容易的。

祖冲之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前进。他记起小时候读过的一本古代算书,说圆的直径假如是1尺,圆的周长就是3尺,即圆周率是3。为亲自验证是否正确,他用绳子绕车轮转一周,量出长短,又量了车轮的直径,结果发现周长并不正好是直径的三倍,而是比三倍多一点。他读了三国时数学家刘徽的文章,认为用刘的“割圆术”再往下割,一定能算出比刘徽更准确的数来。于是他和儿子动手干起来。他们把地磨平,画了一个直径一丈长的大圆,开始割圆,从六边到九十六边,算的结果与刘徽一样。继续割下去,192边、384边、一直到12288边形。他用“割圆术”这一巧妙方法,求出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长。多边形的边数越多,越接近圆周的长度。

他求出圆周率的“朒数”(不足近似值)为3.1415926,“盈数”(过剩近似值)为3.1415927,指出圆周率的真值在盈、朒两限之间,即3.1415926<π<3.1415927之间。这样,祖冲之实际上已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八位,精确到第七位,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直到15世纪,阿拉伯数学家卡西和16世纪法国数学家F.韦达才得到更精确的结果。此外,他还确定了两个分数形式的圆周率,即“约率”22/7,“密率”355/113,其中密率是分母小于1000条件下圆周率的最佳近似分数。祖冲之的推算,在只能采用割圆木及依靠算筹进行运算的当时,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如果没有娴熟的技巧、顽强的毅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是根本不 2

可能做到的。祖冲之求出的密率也是世界数学史的一大贡献,在欧洲,直至16世纪末,德国科学家奥托和荷兰工程师安抚尼兹才先后得出相同的数值。西方数学界不知道祖冲之的成果,常称这一数值为“安抚尼兹率”。为此,著名的日本数学家三上义夫曾建议将355/113这个数值称为“祖率”。

祖冲之还和儿子祖暅(geng)之圆满解决了球体积的计算问题,得到正确的球体积公式,并且提出后人所称的“祖暅原理”。这也比欧洲人发明的方法早一千多年。

据史书记载,祖冲之对用二次、三次代数方程以求得“开差幂”和“开差立”的问题,也有所研究。此外,祖冲之还注释过《九章算术》,编写了《缀术》。《缀术》共有6卷,是其数学研究的代表作,在唐代被列为国学中算学科的主要课本,学习年限长达4年。政府举行算学考试时,多从《缀术》中出题,其重要可想而知。12世纪时,日本和朝鲜也将《缀术》作为教科书。可惜此书在北宋中期以后失传了。

在天文历法方面,祖冲之也有杰出贡献。他在长期实测、精确计算和对历史文献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于宋孝武帝大明年间编制出一部新历法,史称《大明历》。

462年,祖冲之上书要求刘宋政府颁布实行《大明历》,但遭到当时倖臣戴法兴的攻击。他认为祖冲之引进岁差、改革闰周等违背了儒家经典,责备祖冲之是“诬天背经”。祖冲之针锋相对地写了一篇辩驳的奏章。他表示了“愿闻显据,以核理实”,“浮辞虚贬,窃非所惧”的鲜明立场,并且用科学道理回答了戴法兴的责备。他用观测事实证明,由于岁差,当时所见的天象确实已和儒家经典中所反映的春秋以前的情况不同,而回归年的长度也的确比《四分历》的要小。这些天文事实都是“有形可检,有数可推”,人们不能“信古而疑今”。

《大明历》的一大进步是首次将“岁差”的概念引入了历法。所谓“岁差”,是指太阳从上一年冬至日运行到下一年冬至日,在天空上的位置移动距离。过去都认为,太阳在冬至日的位置是永远不变的,实际上经过一年的运行,太阳并没有回到原来的冬至点上,而是差了一段微小的距离。东晋的天文学家虞喜,首先发现“岁差”现象,并算出每50年西移一度。然而,这一成果一直未被引入历法,因而造成了推算日、月蚀日期的误差。祖冲之经过实测和计算,证实了虞喜的发现,作出“日不独守故辙”的结论,求得自己的“岁差”数值,并引用到《大明历》中。经过元嘉十三年(436年)至大明三年(459年)23年间4次月蚀的检验,证明《大明历》的推算是正确的。在此基础上,祖冲之测定了“回归年”,即两年的冬至点之间的时间,是365.24281481日,这与现代天文科学测得的时间,仅差46秒。一年的相对误差只有六十万分之一,在当时,已可谓十分缜密了。

《大明历》的另一重要进步是改革了闰法。阴历比阳历大约少11天左右,在以往的历法中,一直采用置闰月的方法来调整。我国最早的闰法是在19年中安排7个闰月。这个办法尽管已沿袭了一千多年,但与实际情况还有出入,平均每过200年就会相差一天。祖冲之经过反复计算,提出了在391年中置144个闰月的新闰法,大大提高了历法的精确度。他还测定一个“交点月”(即月球连续两次经过黄道和白道的同一交点所需的时间)为27.21223日,这与现代测得的数值相差不到一秒。

祖冲之还发明了用圭表测量冬至前后若干天的正午太阳影长以定冬至时刻的方法,这个方法也为后世长期采用。

祖冲之在机械方面也有很多发明创造。他曾因诸葛亮有“木牛流马”,而制造了一种类似的交通工具,不用借助风力水流,可“施机自运,不劳人力”。又发明了一种“千里船”,在新亭江试行时,每天能行百余里。他还设计制造出一种利用水力推动的“水碓磨”,能同时舂米和磨面。刘裕攻灭后秦时,曾缴获了一辆指南车。但此车仅存外形,内部的机械已经损坏。后来祖冲之将车修复,并将车中的机械由原先的木制改为铜制,使它的精密度和灵敏度都有很大提高。试验后,证明此车轻便灵活,结构合理,即使百转千回,木人始终指向南方。他还设计制造过计时器——漏壶和巧妙的欹(qi)器。

祖冲之以他的发明创造,为中国的科学文化增添了绚丽的光彩,并在世界科学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为了纪念和表彰他的卓越贡献,紫金山天文台己将该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国际天文组织也将月球背后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

此外,祖冲之还精通音律,甚至还曾经写过小说《述异记》十卷。

二、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重要农书。北魏贾思勰撰(因《齐民要术》成书于东魏时期,故也有工具书称其为东魏人)。“齐民”,即平民,泛指当时向国家交租纳税的各色编户。“要术”,指通过生产劳动的谋生之术。

贾思勰,约于北魏473年出生于齐郡益都,曾任高阳太守。退职归田后撰成《齐民要术》10卷92篇,正文8万字,连夹注共11万字,附有自序和杂说各一篇。

贾思翻自序说:“今采据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耕农,终于醯(xi)醢(hai),资生之业,靡不毕书。”说明作者是总结书本知识和实际经验写成的。书中叙述了五谷、瓜果、蔬菜、树木的栽培,牲畜、家禽、鱼类的饲养,酒、酱、醋、鼓脯、饴、糖等的制作,以及煮胶、造墨的方法等,最后一篇讨论“非中国 4

(指中原)物”,亦即北方不生产的蔬菜、瓜果的品种特性。

《齐民要术》总结了6世纪以前中国北部黄、淮地区农业、畜牧业的生产经验,如关于耕地除草有“春雨难期,必须藉泽”,这是说春耕要注意保持土壤的水分;“若水旱不调,宁燥不湿”,这是说湿田翻耕土壤容易板结,应予避免等等。此外对选种、轮作、施肥等田间管理技术都有阐述,并提出农业生产应当综合考虑各项生产因素,生产过程中要抓紧各个环节的原理。书中记载的能使梨树提早结果的嫁接技术、树苗的培育方法、家禽家畜的饲养方法等都显示了当时我国农业的较高水平。当时所见的农学著作,有的阐明农业思想,有的讲求耕种技术,有的专门研讨单种农作物,有的是论述农具的,而《齐民要术》涉及了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是我国最早的农业百科全书,也是世界科技史上最宝贵的农学文献之一。

《齐民要术》援引《诗经》、《礼记》、《尔雅》、《管子》等古籍近200种,收集民间农谚30余条。所引汉晋以来很有价值的农书现都已失传,后人主要从本书中加以辑录,足见本书的史料价值。但由于作者主要活动于北方,缺少南方的资料,故该书的内容也偏重于长江以北。

三、郦道元和《水经注》

我国古代的地理学成就很多。西汉已经有全国地图。近年来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绘的长沙地区图,已经是高水平的地图。东汉班固《汉书》中已专门写有《地理志》。魏晋南北朝时,我国地理学有了重大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曾流传一部《水经》,它记述中国的河流水道共计137条。《水经》的作者究竟是谁,历来说法不一。《新唐书·艺文志》、《通志·艺文略》等都说是汉代桑钦所著;《旧唐书·经籍志》说是晋代郭璞所撰;但据清代学者全祖望、戴震等人考证,该书作者应是三国时人。《水经》虽然是部完整的地理学著作,但内容过于简单,北魏时,郦道元为其作了为后人大加赞扬的名注。

郦道元,范阳琢县(今属河北)人。历任宣武帝、孝明帝两朝,先后出任鲁阳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后迁御史中尉。在地方和中央,都以为政严猛著称。雍州刺史萧宝夤(yin)图谋叛乱,忌恨郦道元的朝贵,奏请派他为关右大使,前往安抚,最后遭萧宝夤杀害。

郦道元少时曾随父宦游,培养了“访渎搜渠”的兴趣。成年后,又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尤其喜欢钻研地理著作。他认为古代的地理书籍都太简略,《水经》同样如此,又缺乏旁通,于是决意为其作注。他广泛搜集资料,引证了437种古书,采录了汉魏的许多碑刻,并跋涉郊野,寻访古迹,便所记水道增至1252条,为原书的8倍,5

注文约30万字,为原书的20倍,共分为40卷。

《水经注》以水为纲,以发展变化的观点考察地理现象,对每条水道都追溯到可能追溯的最早时期。对于水源的大小、湖泊的盈竭、水色的清浊、泥沙的堆积、洪水的涨落等水文变化都有详细记载。同时,又“即地以存古”,对每一条河流所经之处作了详细描述,有关各地历史事迹、土地物产、建置沿革、聚落兴衰、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等无不备载,还记录了不少民间歌谣、谚语、方言和传说,史料价值相当高。如记述平城(今山西大同)的火井温汤,高奴(今陕西延安东)、延寿(今甘肃玉门东南)的古油,邯城(今河北临漳北)的煤炭等,至今仍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郦道元又有很高的文学造诣,故《水经注》体例严谨,文笔绚烂,描述生动,其中不少优美精练的游记小品,对后代文学家有不小的影响。书中一些精彩篇章,写得如诗如画,对后世文人作家影响深远。

《水经注》对长江三峡壮丽景色的描写,就是典型的例子。语文课节录了《水经注》对三峡两岸猿声的描写: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同学们听了这段文字,一定会联想起盛唐诗人李白的名篇(启发学生背诵《早发白帝城》)。不难想象,李白在写这首诗稿时,耳畔一定回响着约二百余年前郦道元对三峡风光的描述。可见,郦道元的不朽文笔曾哺育过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和作家。

《水经注》的主要缺点是记述江淮以南水系较简单,多有遗漏和欠准确的地万,这与当时南北分裂、交通不便有直接关系。

《水经注》问世后,校勘和研究它的古今学者很多,全祖望、戴震、胡适、王国维等著名学者都进行过深入研究,现在已经出现了专门研究《水经注》的“郦学”。足见其影响之大。(小结)

指导学生回答课后的练习。

如《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请看课文插图和书前的彩图。)这两幅画,在绘画技巧上,比较准确地描绘了各种人物的身份和特征,线条优美,人物栩栩如生。同时,从画中让我们了解到当时贵族妇女的生活、情 6

感的某些侧面。这两幅画卷是我国艺术宝库里极宝贵的遗产。但《女史箴图》摹本,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被英帝所掠,现存伦敦大英博物馆。国内只能看到此图的复制品。(3)梁朝画家张僧繇

张僧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南朝梁画家。他创作了大量的诗院壁画,主要是宗教画。他还善于画龙,传说他在寺庙的壁上画上四条白龙,其中两条画上眼眼后,破壁飞去。这就是“画龙点睛”的典故。这传说不可信,但反映了他的画技高超。

五、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1)云冈石窟

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了加强人们对佛教的宗教意识和膜拜,除到处兴建佛寺外,还劈山削崖,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市西的武州山北崖。开凿于公元460年前后,历时百年之久。东西连绵1公里。现有洞窟53个,其中主洞21个。总共雕刻了约10万个佛像、飞天和供养人(指资助佛寺或以修行支持佛教的人),还有其他各种浮雕图案。石佛大的高至数丈,小的只有几寸。洞窟宛如佛国世界。第5窟是云冈窟的中心(请看课文插图),洞内有一尊约55尺高的石佛,脚有14尺长,手的中指7尺长。如此高大,象征着皇帝的权威。其他佛像分列左右,一个比一个小,像征着大小群臣。那些飞天和矮小的供养人,犹如民众和奴隶。统治者有意在洞窟中设计一幅世俗封建统治的图像,只不过把它佛化罢了。据考证,其中五所石窟,各铸造一尊大佛像,就是为了纪念北魏开国的五个皇帝。第20窟的露天大佛,高13.7米(请看书前彩图),造型雄伟、细致,是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精品。(2)龙门石窟

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仿照云冈石窟,在洛阳市南25里的伊水岸边,开凿了龙门石窟。共有洞窟1352座,佛龛785个,数量之多,超过了云冈。开凿时间之长,也超过云冈,延续室宋朝。龙门石窟的艺术风格基本上和云冈相同。但在佛像姿态上有很大不同。云冈佛教比较威严,龙门佛像比较温和慈祥。龙门石窟的宾阳洞,洞壁上原有两组浮雕,即著

名的《帝后礼佛图》(请看课文插图),据说是刻画魏孝文帝和皇后礼拜佛祖的场面。可恨的是,在1934年,被殖民者盗走,现存于美国的一个美术馆。

龙门石窟还留下大量的碑刻,约有3680品。这是研究历史和书法的珍贵资料。其中“龙门二十品”,是魏碑书法艺术的精品。这方面,也是云冈石窟所不及的。

总之,这两大石窟是我国雕刻艺术的宝库。虽然是统治阶级出于政治需要而开凿,但它毕竟是用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所凝成,是历代众多的无名艺术家留下的珍贵的艺术瑰宝,为我们了解历史和佛孝文化,鉴赏美术提供了实物资料。4.巩固小结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艺术是发展的,有着辉煌的成就。这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具有各族的特色,而且这些文学艺术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现在把本节课的主要问题简单归纳一下,请看简表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成就简表

(二)5.作业

(1)简答建安诗人和陶渊明的诗不同特色。

篇6:长大的感觉作文700字七年级

日历一天天翻过,篮球取代了玩具,小人书换成了名著,变速车取代了玩具自行车。现在的我,喜欢看激烈的NBA ,喜欢陶醉在书的世界,体味人情冷暖。

家中的被子不知何时被叠起,要洗的碗也早已干干净净,要打扫的地也变得纤尘不染。父母诧异道:这孩子怎么了?这么勤快,破天荒头一回啊!

这确实是头一次,因为我正在成长,我正要长大。我已经懂事了,或许在父母眼中我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但在我看来却隐约感觉到:我长大了。

我长大了吗?我问自己。或许?差不多?不知道。身体在一天天长高,思想在一天天成熟,懂得树立远大理想了,对一切事物充满了求知欲。

现在的我喜欢仰望星空,想着自己的事,却不愿向父母诉说。因为我懂得了人生的风雨要自己承担,自己要对自己负责。

总喜欢吟咏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因为我懂得了宽容,宽容方能和谐,和谐才能成事。有了宽容,人就能像那些紫罗兰,一脚踩扁了它,它却把香气留在脚跟上。这,是多么伟大的宽容啊!

细心的奶奶看到了这一切,她抚摸着我的头说:“孩子,你长大了。”真的吗?我真的长大了吗?

长大的感觉真好。

篇7:七年级科学感觉世界

教案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

呵护青春 教学设计 一知识点拨

1青春期卫生保健知识知多少 除了书上的,补充如下: 注意身体姿势:

平时走路要抬头挺胸,收腹紧臀

坐姿也要挺胸端坐,睡眠时要取仰卧位,或侧卧,不俯卧。避免外伤

营养要适度,不盲目节食,减肥等。2反思自己的生活习惯是否有利于身体健康。3请介绍一个清扫“心灵小屋”的“保洁法”。二问题讨论 解读“追星”现象

“追星”有利于---------------------“追星”有害于---------------------

教师归纳

篇8:七年级科学感觉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

过程与方法:

(1)分析“植物是‘吃 ’什么长大的”探究过程,概括出“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

(2)绘制并表述“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科学探究是有一定的基本流程的。

(2)生活中很多问题我们都可以像科学家一样探究。

【教学重点】

探究“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

【教学难点】

“科学家 的探究” 和“生活 中的探究”都有基本一致的流程。

【教具准备】

设置各类故障的老式手电筒(每小组1个);小灯泡若 干 ;导线若干 ;干电池若干 ;“科学探究 ”学案 (每小组1张)。

【教学过程】

⒈引出探究课题

370多年前 ,荷兰科学家范·海尔蒙特对“植物是 ‘吃’什么长大 的”这一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时 ,由亚里士 多德提出 的“植物是‘吃 ’土长大的”这一 观点颇受推 崇。而海尔蒙 特则深受 古希腊哲 学家泰勒斯的影响,相信万物皆源于水,认为“植物不是‘吃’土长大的”。

为了验证自己的假设,海尔蒙特设计了一个实验:在一件大的陶瓷缸里装入90千克的干土, 用水湿润后种上一颗2.5千克重的柳树。为了避免掉入杂物 ,他用有孔的 铁盖盖在 缸口 ,每天只用雨 水浇灌 ,另外 ,他还把落 叶收集起来计算质量。

5年后 , 海尔蒙特将柳树移 出、称重, 柳树和落叶的总质量增加了75千克,而干土仅损失了0.06千克。为此,他认为柳树增 加的质量 绝不是由 土中获得,而是由水转化而来的,为此,他得出了“柳树不是‘吃’土长大的”的结论。

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报告面世后,引起了同时期学者的强烈反响,推动了植物科学的发展。海尔蒙特研究科学问题的方法和流程非常具有代表性,很多科学家也是这样做研究的。这套方法和流程就是 我们今天 所要学的 “科学探究”(板书)。

⒉得出“科学探究”基本流程

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回顾刚才这个故事的情节,将下图补充完整(教师到各小组巡视和指导)。

海尔蒙特的探究思路

⒊强化理解探究流程

我们对科 学家进行 科学探究 的流程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科学家探究的方式和 流程对我 们生活中 遇到的问 题是否有指导意义呢? 下面我们看看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个常见问题:

(1)(教师 )提出问题。

教师展示 两个手电 筒 , 推动开关后 ,学生发现一 个手电筒 亮了 ,但另一个未亮 ,引出问题 :为什么这 个手电筒不亮?

(2)(学生 )建立假设。

学生猜测 :灯泡坏了 、灯泡接触 不良、电池安反了、电池没电了……

(3)(学生 )制订计划。

针对各种假设,学生制订实验探究的计划以检验假设是否成立。

学生可能制订的探究计划:1检验“灯泡是否坏了”可以用导线把小灯泡连接在干电池两极,若小灯泡发光则说明小灯泡完 好 ;2检验“灯泡 是否接触不良” 可以将小灯泡取下重新安装,若重新安装后 小灯泡发 光则说明 之前可能是接 触不良;3检验“电池 是否安装反了”可以拆开电筒检查;4检验“电池是否没电了”可以用手电筒中的电池尝试去点亮 一个新的 小灯泡 , 若不能点亮,说明可能没电了。

(4)(学生 )进行实验 ,检验假设。

教师为各 小组分发 器材并深 入小组进行指导,学生实验探究手电筒不亮的原因, 检验各种假设是否成立。

(5)(学生 )得出结论 ,交流表达。

小组汇报 实验现象 并对得出 的结论进行交流。

⒋进行学习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中“科学家的探究”和“生活中的探究”的基本流程 ,指出 :无论是“科学家 的探究”还 是“生活中的探究”,它们都有相似的基本流程 ,那就是 :提出问题→建 立假设→制订计划→获取证据→检验假设,得出结论→交流与表达。

【课后延伸】

请学生们 在科学探 究基本流 程的指导下,完成教材 中“根据人 脚印的长度 判断人的身 高”的探究 ,再次体会 科学探究基本 流程对具 体的科学 探究案例的指导意义。

【板书设计】

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建立 假设→制订计 划→获取证据→检验假设,得出结论→交流与表达

二、分析

“科学探 究”是浙 教版七年 级上册第1单元第5课的内容,前四课的内容分别是“科学并不神秘”“走进科学实验室”“科学观察”和“科学测量”。教材主编朱清时先生在前言里写道:“学习《科学》不能只是 记住书本中 的结论 ,学习《科学》的中心环节是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浙教版《科学》在开篇就 讲科学研究 方法 :从科学观察 到科学测 量直到科 学探究。 其中“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方法中的重中之重 ,是科学的核 心 ,同时它也 是初中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本节在浙教 版《科学》中的 地位是统 领全局的,教材对这一节的设计亦是十分精心的。

教材对“科 学探究”的 设计思路 遵循了总分总的原则,以归纳的方式完成了对“科学探究”流程的探究。首先,教材对“科学探究 ”的概念做 了一个总 的铺垫:它是一个不 断地发现 问题 ,通过多种途径寻求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达成共识的过程。在这个叙述中,出现了“发现问题”“寻求证据”“解 决问题”和“评 价与交流”等 表示科学 探究流程 的关键术语 。然后 ,教材利用一 个“生活中 的探究”———电灯不亮了, 这个生活中常常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究,从中分析出生活中进行探究的基本流程:发现问题—假设—验证—解决措施。由于生活中的探究不够严谨和完整,为了更进一步地深化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教材又采用了一个“科学家的探究”———天花和牛痘的故事, 通过琴纳发现牛痘的探究,引导出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发现和提 出问题—建 立猜想或 假设—制订探究计划—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获取证据,对猜想或假设进行检验—表达与交流。最后,教材总结出:科学家在探索自然规律时需要进行科学探究,我们在学习科 学知识时 也要进行 科学探究。从而鼓励学生从事科学探究活动。

纵观本节的教学目标,其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过程与方 法目标为 通过“生活 中的探究”和 “科学家的 探究”两 个实例探 究“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通过“生活中的探究”和“科学家的探究”两个实例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在此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本课设计在教学思路 上进行了大 胆创新 :将“科学家的探究”放在“生活中的探究”的前面,突出“科学家探究”对“生活中探究”的指导和引领作用。相对于教材的设计思路,本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1.利用科学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在教学设计中,回避了教材提供的“天花和 牛痘的故 事”, 改用“植 物是‘吃’什么长大的 ? ”来教学 ,能够在上课伊始、学生思维最需要集中的时候,采用问题导入的形式,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科学家的探究”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了渴望探究的热情。

2. 利用“科学家的探究”,深化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海尔蒙特的“植物是‘吃’什么长大的? ”是科学史上一个经典的探究实验,这个实验不 仅完整地 体现了科 学探究的六个基本环节,同时还能够很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探究的学习要求,将海尔蒙特的实验作为重点来探究“科学探究”这个问题,显然比以“生活中的探究”在深化“科学探究”本质方面更具优势。

3.突出重点,消除误解

现实的教 学与教材 的编写总 存在一定差 距。教材 是给教师 做备课参 考的,教师在理解教材的设计思路上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通看全篇,因此能够领悟到两个探究实例的真正目的。但是,教学则不同,它更多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把“生活中的探究”放在前面 ,让学生在 一节课最 黄金的时间段上探究“电灯(筒)不亮了”,常常会让 学生误认 为本节课 的主要任务 是探究“电灯 (筒 )不亮了”这个 具体的物理问题,从而使这节课的教学偏离正确的方向。而将“植物是‘吃’什么长大的? ”案例放在前面,由于这是一个在小学科学中出现过的问题,因此很容易让学生明白:本节课不是对具体的物理问题的探究, 而是以此为线索和方向,探究“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

篇9:七年级科学感觉世界

【关键词】展评学习 七年级 科学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59-01

一、“展评学习”的内涵分析

“展评学习”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应运而生的,新课改理念的核心就在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展评学习”正是在这样一种理念的指导之下构建起来的自主学习数学教学模式。“展评学习”的实践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投入,就学生而言,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在学习开始之前积极的进行自主学习或者是合作学习,其目的就是要对所学的知识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并在此过程当中得到一定的学习心得和学习成果,对于七年级学生学习来说,这样一个阶段直接有效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然后就需要各个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在适当的场合内通过一定的媒介进行集中性展示,在展示的环节当中,又多方面的锻炼到了学生的准确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和融入到集体当中去的能力;最后就是其他学生对展示者成果的思考和评价,其他学生应当在认真听取和仔细思考展示者的观点和结论以后给出自己的思考结果,然后大家一起对不同的观念意见进行讨论和分析,在此环节当中最主要的就是锻炼学生积极思考和就疑点提问的能力,尤其是对于七年级学习而言,更是提高和进步最快的环节。

通过上述阶段和环节的具体说明我们就可以认识到,“展”强调的是展示和展现,主要强调通过视频展示、幻灯片展示、试验展示、实物呈现等不同途径来对前端学习的结果予以展出,而“评”则是评点、评价和质疑,主要强调的是在他人面前展示学习成果以后他人针对性提出来的评价、质疑和探讨,这也正是展评学习当中最为核心的环节,能够使得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和完善,并在此过程当中收获更多的思考问题方法和提出问题方法。

二、“展评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作为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实施的过程当中虽然有着较大的灵活性,但究其本质而言的话还是存在着一般的程序和方法:前端学习,展示评价和整理巩固。而这样三个阶段在实际的数学教学环境下还可以更进一步的划分为五个环节:自学、合作、展评、整理和补缺。在前端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在此环节当中主要是帮助学生确定出自学的内容、学习的要求和基本的学习方法,其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展示评价则是“展评学习”的核心所在,需要注意的是,考虑到数学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和数学教学目标,在展评的环节当中并不是将所有的前端学习成果都拿出来展示,而是应当择其具有代表性的来进行展示,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所选成果的可评价性。

“展评学习”的基本方法同样是灵活多样的,可根据数学教学的实际需要来进行安排,如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指定学生评价或者是学生先相互评价后教师评价等,都是可取的学习方法,都是希望通过这样一种形式来引发学生积极探讨和争论,从而在整个班级范围内形成良好的思辨氛围。就其本质而言,整个“展评学习”都可以是一个质疑的过程,正因如此,教师就有必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质疑时间、条件和任务,尽可能保证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当中质疑都是贯穿始终的,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质疑的方式对所学内容又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更是希望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这样一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展评学习”的主要效果就在于学生能够对前端学习的成果进行必要有效的修正,还能够在学习的环节当中不断对自己的学习思路进行调整,这样一些方面的变化对于学生个人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有裨益的。整理巩固的过程则是对所学知识内容的进一步整理,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启示,对所有的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学生在此环节当中提出不懂的问题,通过同学互助或者是教师讲解的方式来予以解决和完善。当然,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各科教师还需要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和课型来对上述五个基本环节进行任意的选择和组合,使得“展评学习”这样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够更好的适应到各种不同的学科当中去。

三、“展评学习”实施后数学教学课堂的变化分析

首先变化最为明显的就是数学教学主体的变化,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下都是以教科书和教师为中心,通过讲解传授的方式来进行数学教学,在此过程当中质疑也往往都是由教师来进行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样一种模式下最为不良的状况就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尤其是自主思考,学生基本上不会积极主动的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其次就是学习作用体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下,学习主要是发生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即教师进行讲授而学生进行理解,但是在新的数学教学模式下,这样一种学习作用体范围明显发生了非常大的延伸,不仅包括学生自我进行学习以外,还包括和同学进行或合作学习的学习共同体。

再次就是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下课堂都是教师和成绩好的学生的,成绩差一点的基本上游离在课堂之外,这样一些学生并不愿意回答教師的问题,当然也不会积极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但是在新的数学教学模式之下,整个课堂都是学生的,每个人都有参与到数学教学当中来的权力和义务,且每个人也都必须参与到数学教学当中来,学生之间不仅有分工合作还有互助,遇到不会的,不一定非要去向教室请教,向同学咨询也将是十分不错的选择。

数学教学改革的道路可以说的永无止尽的,新的科学的数学教学方式的提出和应用也比必将是大势所趋,在这样一种大的变革的形势之下,最为核心的一点还是要把握住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和概念,始终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上,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获得最佳的数学教学效果。教师在此环节当中需要做的也就是从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再次实践。

参考文献:

[1]戴奕青.为你打开一扇《窗》——“展评学习”课堂数学教学模式研究[J].语数外学习,2013(5)

[2]仇海蓉.展评,让语文课堂春意盎然[J].考试,2013(23)

上一篇:信用贷款客服述职报告下一篇:爸爸我爱你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