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2022-08-22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七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七年级科学下册《感觉世界》教案分析

课题

感觉世界

(一)

课 型

新授课

日 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生活经验,列举人体的主要感觉器官及产生的感觉。

(2)通过讨论归纳,了解皮肤的触觉、冷热觉和痛觉的功能,了解具备各种复杂感觉功能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3)通过分析整个治病的过程,说出人的感觉的产生,能知道感觉是在大脑形成的。

2.过程与方法:

(1)以实验、等直观教学,培养实验、归纳的能力。

(2)通过分析各种感觉器官和感觉,学会收集信息并能简单分析处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观察、实践、动手操作等,培养探索科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2)酒精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学生了解喝酒驾车的危害,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以及对生命的尊重。

重点

难点分析

重点

皮肤的感觉及功能,感觉的形成。

难点

感觉是在大脑形成的

教学准备

、塑料杯、金属杯、苹果、梨、棒棒糖、纸巾

板书设计

《感觉世界》教学设计和教后反思 赖仕来

设计意图

一、

引入

长城网6月3日讯记者6月3日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获悉,23岁患者京京因骑电动车摔伤头部8小时收入神经外科,患者伤后无意识不清,有恶心呕吐,无四肢抽搐,双眼失明,头部cT显示眼睛没有受伤,其它人体的主要感觉正常。

二、新课

感觉器官和感觉

你认为此时的京京能完成P43活动吗?

活动

1、完成p43活动并归纳

活动

2、找出金属杯中的棒棒糖和橘子

材料:塑料杯、金属杯、苹果、梨、纸巾等

2、京京治疗期间,一人独处,妈妈告诉他只可以吃金属杯中的食物和一个梨,让我们也来体验一下。

两个学生戴上眼罩同时参与体验

师:你是怎么找出梨的?用什么感觉的?

生1:梨比较粗糙。用皮肤感觉的。

师:这是通过触摸来感觉粗糙程度,我们把它称为什么感觉?

生1:触觉

师:你认为皮肤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在哪里?

生1:指尖,因为这个部位的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

介绍盲人用触觉阅读盲文。

3、师:你是怎么区分金属杯和塑料杯的呢?

生2:金属杯比较光滑、金属杯比较冰

师:这说明手的皮肤有冷热觉。今天教室温度20摄氏度,请你来猜测金属杯和塑料杯的温度分别为多少?为什么?

引导:如果有存在着温度差,必然会发生热传递

师:看来皮肤的冷热感受器并非只感受物体温度的刺激,而且还是感受皮肤散失或获取热量的快慢变化。

师:要测试病人额头的温度,一般用的是手的哪个部位?

说明手背上的神经末梢对热比较敏感。

4、刚才这两位同学的手上皮肤有触觉、冷热觉,那我们大家也来试一试自己手上皮肤的感觉功能吧?P44活动

师:完成活动后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手上的皮肤有触觉、冷热觉。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那人体其它部位的皮肤有各种感觉功能吗?

师:人体哪些部位有皮肤?

生:脸上、身上、脚上等

师:皮肤覆盖全身,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试一试:举例说明人体其他部位的皮肤有触觉、冷热觉和痛觉。

生:

思考与讨论:①如果某人丧失了对冷热觉的感觉能力,这将对他的生活产生说明影响?

生:如果人丧失了对冷热的感觉能力,则他就不知道热了要少穿衣服,

冷了要多穿衣服,并且不会对冷和热的刺激作出反应等。

②人如果没有痛觉,对身体是有害还是有益?为什么?

生:有害的。如果没有痛觉,人体就不能感知对身体的损伤性刺激,也就无法对损伤部位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人就不能健康地生活下去。

介绍没有痛觉的人。

湖北6岁儿童患怪病无痛觉手术截手指不用全麻

师:皮肤的功能:感受外界刺激、防止身体水分散失、排汗散热、保护身体等。

说明皮肤的重要性。皮肤烧伤达全身表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时则可有生命危险。

5、该院神经外科针对患者病情制定了缜密的手术方案,成功为患者实施了内镜经鼻视神经管减压术,术后在护士们的精心护理下,患者的视力逐渐恢复。

师:为什么医生在京京的大脑中做了手术,他的视力得以恢复,从中你能猜测视觉是怎么形成的吗?

生:刺激――眼――大脑形成感觉

师:除了视觉是这么形成的,听觉、味觉、嗅觉和皮肤感觉等形成都是在大脑中,所以生活中我们要时刻保护好自己的大脑,比如开电瓶车、轮滑时要带好头盔。

师:讨论:为什么喝酒后不能驾车?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感觉的种类、功能和形成过程。请根据板书和课本内容,用大括号的形式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

列举人体的主要感觉器官及产生的感觉

选用等重的金属杯和塑料杯得出皮肤有冷热觉,同时说明皮肤的冷热感受器并非只感受物体温度的刺激,而且还是感受皮肤散失或获取热量的快慢变化。比较苹果和梨得出皮肤有触觉,用指尖来区分它们,说明指尖对触觉最敏感。

体验手上皮肤的感觉功能,对皮肤的感觉进行巩固

对皮肤的感觉功能进行深入,除手外,人体其他部位的皮肤也有这些感觉功能

突出冷热觉和痛觉这两种感觉的重要性

通过事例进一步说明痛觉的重要性

讨论说明感视觉的形成是在大脑中的,通过知识迁移得出各种感觉的形成都是在大脑中,从而突破难点

酒精影响人的神经系统

引导学生自我构建本节课的知识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较为简单。但学生的前概念是认为感觉的形成在感受器,如误认为嗅觉在鼻产生,视觉在眼产生,痛觉在皮肤产生,本节课要举例让学生了解感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如脑部受伤但皮肤完好的人,不能产生痛觉。这样学生能够构建新知。

第二篇: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4.1《太阳和月球》教案

《太阳和月球》指导教学书

主备人:

审核人:初一备课组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a、80%了解太阳的大小、温度和太阳活动,知道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b、80%了解月球的大小、表面和环形山。

C、70%知道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和对月球的探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太阳和月球的大小,太阳活动和月球表面及环形山

难点: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手段

多媒体、小黑板等。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个人复备

一、情感调节

图片:在宇宙中,和地球最亲密的两个‘‘朋友’’

是什么呢?

二、目标展示

三、新课学习

(一)自学一

自学内容:P127-129“太阳”(5分钟)

自学提示:

1、找出太阳的直径大小,表面温度,中心温度,日地距离。

2、找出太阳的大气层结构。

3、什么是太阳活动,有哪些太阳活动?分别发生在太阳的哪些部位呢?

知者加速:

思考:假如没有太阳,地球将是什么样子?

生活中,太阳能的应用例子

(二)互帮一

•提示:时间5分钟。起立交流。

1、太阳的直径大小,表面温度,中心温度,日地距离。

2、太阳的大气层结构。

3、什么是太阳活动,有哪些太阳活动?分别发生在太阳的哪些部位呢?

(三)释疑一

老师解决学生提出的主要问题和老师觉得需要讲解的内容。

讲解内容预测:太阳

(四)自学二

自学内容:P129-131(5分钟)

自学提示:

1、了解月球的大小、表面特点及环形山形成的原因

2、阅读图4-7,找出月面景观和地球有什么不同?

3、了解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和对月球的探测。

知者加速:

飞行器每小时能飞1000千米,从地球飞到月球要多少天?

(五)互帮二

提示:时间5分钟。起立交流。

1.月球的直径约为太阳的_____,但看上去大小却是相似,原因是_____

2.月球表面明亮部分的地形是_____,阴暗部分的地形是_____分别称为____、______.

3.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_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其次是___________.

4.议一议:月面景观和地球有什么不同?

(六)释疑二

老师解决学生提出的主要问题和老师觉得需要讲解的内容。

讲解内容预测:月球

四、当堂检测

五、知识建网

•心说:闭目1分钟思考,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互说:1、2号结对;3、4号结对;5、6号结对,先单号说。

•竞说:用最简洁的话或关键词说出来(组内选两人说)。

第三篇:七年级下册科学竞赛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_______

本卷共三大题,44小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以下仪器或装置中用到透镜放大原理的是()

A.汽车车前灯B.体温计C.汽车观后镜D.电压表

2、一个鸡蛋的质量、一本《科学》课本的体积、一块橡皮从桌上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大约分

别为:()

33A、 60克、400cm、0.5秒;B、 10克、1m、5秒;

3C.、60克、4cm 、0.5秒;D.、10克、4升、0.5秒。

3、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四次数据是2.12厘米、2.12厘米、2.13厘米、2.1

4厘米,则测量的结果应是()

A、2.12厘米B、2.1275厘米C、2.14厘米D、2.13厘米

4.载人飞船在升空和着落时,为了防止飞船与大气层摩擦产生高温而燃烧,应该选择某种特殊材料覆盖在飞船表面.这种材料应该具有的性质是()

A.良好的导电性B.密度较大,以增大飞船的惯性

C.高温下能分解挥发,吸收热量D.质地柔软,以利于飞船的变形

5、以下自然现象不属于生物适应性的是()

A、 落叶阔叶树秋天落叶B、青蛙在气温8℃以下进入冬眠状态

C、 家养宠物改人工饲料D、 四季鲜花都能在温室中开放

6、没有受精的—个鸡蛋含有的细胞数目是()

A、一个B、二个C、四个D、许多个

7、下列我们食用的部分不属于植物营养器官的是()

A、番薯B、甘蔗C、黄瓜D、白菜

8、使用显微镜的低倍镜观察玻片时,在视野中发现一个黑点,当移动玻片时,小黑点不动;转动目镜时小黑点仍在原处、对这种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A、光圈太小B、目镜不干净C、反光镜不干净D、物镜不干净

9、若将下列四支试管放置在37℃的恒温箱中,一周后,

其内生长微生物最多的是()

10、某同学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探究影响细菌生长繁殖

的因素”。他在培养细菌的过程中,发现在某种细菌(记

作R)的周围,其他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他把R细

菌接种到专门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他除去

R细菌,用该培养基再培养其他细菌,结果其他细菌仍然

不能在这个培养基上生长和繁殖。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在R细菌的周围其他细菌不能生长和繁殖的可能原因是()

A、 R细菌占据了其他细菌的生存空间B、R细菌吞噬了其他细菌

C、R细菌产生了不利于其他细菌生存的物质D、R细菌更容易吸收培养基中的物质

11、 由于小军手指的碰触,含羞草的叶子合拢了,这种运动形式属于()

A、物理运动B、机械运动C、化学运动D、生命运动

12、植物的叶一般是绿色的,但也有一些植物不是这样,如红枫,叶呈红、橙黄或黄绿色。我们仍说它是植物,这是由于()

A、它不能移动位置B、它能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养料

C、它没有呼吸作用D、它只能在阳光直接照射下生活

13、300年前,意大利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房间里挂了许多铃铛,然后让蝙蝠在房间中自由飞翔。

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

1房间中的铃铛响了。下列问题不是该实验所研究的是 () ..

(A)蝙蝠飞行靠什么躲避障碍物的(B)眼睛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C)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D)铃铛是怎样发声的

14.下列液体的pH大于7的是()

A.正常人体血液B.生理盐水C.食醋D.胃液

15、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警察走过来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60千米每小时!”这位女士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分钟, 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了60千米呢?”从以上对话可知,这位女士没有理解下面哪个科学概念 ()

A.速度B.时间C.路程D.质量

16、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的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是由甲醛丙烯酸羟乙酯(HEMA)制成的,中心厚度只有0.05mm。近视眼患者戴的HEMA超薄镜片的边缘厚度()

A.小于0.05 mmB.等于O.05 mmC.大于0.05 mmD.任意值

17、一个木箱漂浮在河中,随平稳流动的河水向下游漂去,在木箱上游和木

箱下游各有一条电动船,两船到木箱距离相同,两船同时驶向木箱,若两船

在水中航行的速度如图所示,那么()

A.上游的船先捞到木箱B.下游的船先捞到木箱C.两船同时到达木箱处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18、如图所示,木块A立在小车上,小车与木块闯无摩擦,小车与木块一起在水平桌面上向左作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A将向前倾倒B.木块A将向后倾倒

C..木块A将继续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D.木块A立即静止

19、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每次都用弹簧秤拉同一木块作水平匀速直线运

动。其中能证明“摩擦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无关”的实验的是()

(A)甲与乙(B)乙与丙(C)乙和丁(D)甲和丁

20、.许多人都看过夕阳西下的情景,你可曾留意太阳西落的方位?

下图是我省在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四天中,太阳在天空中运行

的轨迹图。比较浙江省冬天和夏天的落日方位,若只考虑哪一个较

为偏南或偏北,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两者落日方位相同B.夏天的落日方位比冬天偏南

C.冬天的落日方位比夏天偏南

D.因每天落日的方位各不相同,因此无法比较

21、美国贝尔通讯公司的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信用卡,这种信用卡

只能对它们主人的声音作出反应,这种信用卡设计的主要依据是()

A: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调不同B: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不同。

C:不同的人声音的响度不同D:不同的人声音的频率不同。

22、一只蜜蜂和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同样大小速度并列运动。如果这只蜜蜂眼睛盯着汽车车轮边缘上某一点(如粘着的一块口香糖),那么它看到的这一点的运动轨迹是()

23、下表为9种哺乳动物的妊娠期,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

C.动物的体型大小与妊娠期长短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D.越是高等的动物,妊娠期越长;越是低等的动物,妊娠期越短

24、菜豆种子萌发过程依次是()

①子叶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后,胚根伸长突破种皮发育成根;②胚轴伸长并带两片子叶伸出土面;③两片子叶打开,子叶变绿,胚芽发育成茎叶,接着子叶萎缩脱落,幼苗独立生活;④吸水膨胀,种皮胀破

A.②①④③B .①③④②C.④①②③D.④②①③

25、 某同学在沿直线行驶的火车车厢内向窗外水平抛出一个物体,抛出方向与火车前进方向垂直。下图中线段AB表示物体运动轨迹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其中正确的是()ABCD

第25题图

右图是某观测者在当地夏至日时,根据观测到的竖直标杆日影

绘制的示意图。读后判断26~28题。

26、图中表示正午的日影是 ()

A、①B、②C、③D、④

27、观测地的纬度最有可能是() A、20°NB、40°NC、20°SD、40°S

28、观测地当日的日出方向和日落方向为:()

A、东北、西北B、东南、西南C、东、西D、东北、西南

29、现在厂家有一批规格为1米×1米×1米的立方体水泥块,已知这种水泥块每块的质量为2500千克,某工地需要100块这种水泥块,要求厂家运到工地,厂家只有限载8吨的货车,则需要运几车才能完成?()

A、31B、32C、33D

、3

430、如图所示,把由同种玻璃制成的正方体玻璃砖A和半球形玻璃砖

B放在报纸上,若正方体的边长和半球的半径相同,则从正上方沿图中虚线(中心线)

方向往下看中心线对准的文字()

A. A和B中看到的都比实际的高

B. A中看到的比实际的高.

B

中看到的比实际的低

C.A中看到的比实际的高,B中看到的与实际的一样高

D.A和B中看到的都与实际一样高

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第33题共9分,其余每空2分,共50分。)

31、显微镜是初中自然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请回答下列有关显微镜

操作的问题.

(1)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物体的倒像,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黑藻叶

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如图),则其实际流动方向应

是。

(2)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中的物像“E”从图中甲转为乙所示的状况,

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首先将玻片往方向移动到合适位置,然后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

(3)当显微镜视野太暗时,怎样调节显微镜可以提高视野亮度?。(要求写出二种方法)

(4)某同学制作了一张植物叶的纵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观察到显微镜

视野中右侧的细胞十分清晰而左侧的细胞却很模糊。经检查显微镜仪器正常且操

作步骤正确,则导致这种情况的最可能原因是。

32、狗、鸟、鳄鱼、大鲵、热带鱼是一类 ,水母、海星、蝴蝶、蚯蚓是另一类,

它们的划分标准为是否有____________。其中蝴蝶是属于_______类动物,它是动物中成员最多的大家庭。

33、根据图1-1-12经纬网所示内容,回答问题:

(1)给各条经线标注“E”或“W”。

(2)A.B.C三点位于半球(东、西),D

点位于半球(南、北)。

(3)A点在C点的方,C点在

D点的方。

(4)地方时相同的是和,

均位于时区的中央经线上,当C点是6月

30日12时,D点是月日时。

34、阅读下图:完成问题

①.若该图反映日全食状况,请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日食一定发生在农历的________。 ②.若该图反映月食状况,请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发生月食时的月相为________。月食时,日地月的相对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①给某种固体加热时,可以闻到一股刺激性气体,这是因为该固体分解成氨气、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缘故;②将某生成的气体冷却,发现试管壁上出现无色液体,这是水遇冷凝聚成液体的结果;③将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是由于两者反应生成一种难溶于水的固体物质;④相同体积的二氧化碳和空气相比要重,所以二氧化碳在空气中会慢慢下沉;⑤在溶有氨气的水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蓝色。

请指出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填序号)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这是因为。

36、阅读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

今天,地球上生物灭绝的速度加快了。100多万年以前,地球上大约每300年灭绝1种鸟,每1000年灭绝1种哺乳动物;人类出现以后,大约80年就有1种鸟,1000年就有1种哺乳动物灭绝;17世纪到20世纪初的300年间,平均每4年灭绝1种鸟,每6年界绝1种哺乳动物;20世纪以来,每年就要灭绝1种鸟和1种哺乳动物;而在今天,地球上每天就要有一个物种永远地消失了,有人估计,也许不久的将来,物种的消失速度将是每小时1种!

请你总结:

(1)都有哪些因素造成生物多样性的锐减?。(至少2点)

(2)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你该做些什么?。(至少2点)

37、据CCTV报道,中国科学院最近组织了地质、测绘、水文、大气、环保等综合科考队,对喜马拉雅山脉的珠峰地区进行了科学考察。

2005年5月22日上午11时,首批科考队员登上珠峰峰顶,第二批

队员在海拔8300米的突击营地,后勤人员在海拔5200米的大本营。

科学家认为:“喜马拉雅山脉地区曾经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的不断

运动,欧亚板块挤压而隆起形成山脉。”下列证据支持这种说法的

是。

(A)喜马拉雅山脉的可可西里地区有大量野生藏羚羊

(B)喜马拉雅山脉有名贵的雪莲、藏红花等珍稀物种。

(C)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大量鱼、海螺、海藻等水生生物化石。

38、北京时间2002年12月3日,晚上10时30分,世界展览局在摩纳哥(东1区)宣布上海获得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此时摩纳哥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

39、今年冬天杭州市气温较低,有不少天的气温低于O℃。2月的一天,周老师早晨起床后发现家里的水管被冻裂,水流了整个房间,马上去关总阀。可由于进水阀长期不用已生锈拧不动,周老师急忙找了一块毛巾裹着阀门再拧,可还是没拧

动。于是周老师将毛巾在阀门上缠上几圈,再用力去拧终于将水阀关闭了。了解上述事实后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请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周老师家的水管为什么会被冻裂?

(2)周老师在关阀门的过程中用到了哪种物理知识?

三、分析计算和探究题(本题共5小题,共40分)

40、(10分)我国一艘科学考察船于2004年12月3日12时(北京时间)从上海起航,航行20天零3小时到达位于120W、70S的研究地点,又过一个月后,航经澳大利亚的悉尼,再继续航行考察,两个月后回到上海,试问:

(1) 到达研究地点时,当地的日期和时间?是白天还是夜间?为什么?

(2) 航经悉尼时,悉尼是什么季节?为什么?

(3) 回到上海时,上海的昼夜长短如何?为什么?

41、(12分)探究题: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实验目的:

水蚤又叫“金鱼虫”、“红虫”,是甲壳纲中的淡水小动物,它身体半透明,是观察、测定心跳的好材料。通过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理解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实验材料: 显微镜、载玻片、吸管、量筒、计时器、活水蚤、水、烟草浸出液。

注意事项:

⑴水蚤的心脏呈白色,位于背部中央偏上位。水蚤的心脏每跳动一次,是一次舒张和一次收缩两个动作。

水蚤心率范围很广,每分钟水蚤的心脏跳动次数一般为100到350次。

⑵在实验中要注意水蚤在载玻片上游动,可适宜地减少水。

方法步骤:

⑴用一枝香烟放在50ml的水里面两小时,得到浸出液;并用同样的方法得到40ml、30ml和

20ml的烟草浸出液;

⑵在烧杯中吸管吸出一只水蚤放在载玻片上,轻轻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水蚤心脏跳动 并记录速率(次/分);

⑶将不同梯度的体积分数的烟草浸出液滴加到载玻片上;

。 ⑵我们做出的假设是什么?。

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什么影响?。

⑷设置一组清水的目的是。

42、(6分)人的指甲是不断长长的,但到底是由指甲的哪一部位长长的呢?某同学对此提出假设:“指甲长长可能是由指甲的根部不断长长而形成的”。由此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在指甲的中轴线上,按图所示涂上指甲油(指甲油比较难以擦去,可指甲油 以在指甲上保持较长时间)。

②半个月后,观察、测量并分析。

请回答相关问题: B (1)如果该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则应观察到AB间的距离(选

填“增大”、“不变”或“缩短”)。

(2)对于指甲的生长,你还想研究的问题是第42题图

43、(6分)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利用水和酒精进行实验探究,测得如下数据:

(1) 在如图方格纸中已画出了酒精质量随体积变

3 化的图像,请你画出水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像。

第43题图 (2)通过对数据或图像的分析,可以得到:

结论1: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一般是(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结论2: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一般是(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3(3)体积为50厘米的水的质量是克

44、(6分)小明乘汽车去60千米外的杭州。一路上,车上速度计指针从未

超过图甲所示的位置。问:

(1)到达杭州至少需多少时间?

(2)为监控车辆是否超过规定的最高车速,交通部门常用测

速仪来检测。测速原理如图乙所示,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超声波信号,

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被测车辆的速度。如果某次检测车速时,第一

次从发出至收到超声波信号用了0.4秒,第二次从发出至收到超声波信号用了0.3秒,两次信号发出的时间间隔是1秒,则被测汽车

速度是多少?(假设超声波的

速度为340米/秒,且保持不

变)

第四篇:七年级下册教案

17 紫藤萝瀑布

课题 紫藤萝瀑布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文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

2.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自身文学鉴赏的水平。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内容,在了解背景知识的基础上感悟中心。 2.品味自己感触最深的句子,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热爱生命、珍惜时光。

2. 学会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抒发感情。 新课导入

大千世界,万紫千红,各种美丽的花卉,让人赏心悦目,也曾引起古往今来不知多少诗人的遐思。同学们还记得小学时曾读过哪些写花的诗吗?

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新课展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的?

作者从三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花色、花形、花香。同时,作者先写花瀑,次写花穗,再写花朵。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的。 2.文章从开头“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结尾又“不觉加快了脚步”,你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因为家庭遭受迫害、小弟身患绝症等原因,多年来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面对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产生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进而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3.这篇课文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思想?试着找出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作者见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大意正确即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请根据作者的行文思路,给文章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1~7):着重描绘盛开的紫藤萝瀑布的形和色,抒发“我”的赏花之情。 第二部分(

8、9段):回忆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不幸遭遇,反衬眼前紫藤萝花的生逢其时,反映出国家和人民(个人)重获生机。 第三部分(

10、11段):写“我”由眼前盛而密的紫藤萝瀑布,思考领悟到人生哲理。 【感悟精彩句子】

1.“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从修辞手法分析该句的表达作用。

句中用帆和船舱作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花盛开的形状,突出了花朵儿的活力、娇美之态,也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2.怎样理解“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美好和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要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3.“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积小流以成江河。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社会主义事业才能灿烂辉煌。 【把握文章主旨】

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旨。

本文借对一株紫藤萝的描写,写出了作者从迷惘、惆怅、痛苦到领悟、宁静、喜悦的思想变化过程。抒发了作者对美之本质的深度追求、对生命意义的执着拷问,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历史长河迂回曲折而终将前进的无限感慨。

18 一棵小桃树

课题 一棵小桃树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贾平凹及其作品。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思路,了解一棵小桃树的成长过程以及作者的情感变化的过程。

2.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培养坚强不屈、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生命力寄寓的深刻含义,了解作者追求人生美好理想的愿望和信心。 新课导入

贾平凹出生在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里,从小孤苦伶仃,生活贫苦,然而他始终没有自暴自弃。本文中的小桃树象征了什么?蕴含着什么人生哲理呢?下面让我们来一起学习本课文。 新课展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画出课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生长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小桃树的什么特点? ①摹形着色的:纤纤生灵、太小、瘦瘦的、黄黄的、太白、太淡、单薄——表现了它的弱小。 ②描写动作、神情的:哆嗦、弯着头、抱紧着身子、努力撑着、挣扎、抖着、摇着、苦涩涩地笑——表现它面对逆境顽强搏斗。 【感悟精彩句子】

赏析下列句子。

(1)我说,我的梦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呢。这几句表明“我”的理想是美好的,是生机勃勃的,是充满希望的。

(2)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详尽地描述了小桃树被无情的风雨肆意折磨过后的“可怜”相。

【探究写作技巧】

文章第

8、9两段对于自己为什么交代得那么多?有什么作用?

作者写这篇散文是为了托物言志,借小桃树说及自己的一些经历,透露自己所受的遭遇,抒发自己的慨叹、理想和情志。将小桃树的经历与“我”的经历融为一体,更好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把握文章主旨】

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旨。

本文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并成长的小桃树,虽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揭示了一个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19 外国诗二首

课题 外国诗二首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词语积累与运用。 2.了解两位诗人。

3.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4.背诵两首诗。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中直抒胸臆与象征手法的运用,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的各种重大选择。 新课导入

导入1: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一帆风顺。可现实生活总喜欢和我们开各种不大不小的玩笑,将我们推入一个又一个迷魂阵中。假如有一天,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普希金的一首小诗,仔细聆听这位伟大诗人的谆谆教诲吧! 导入2:同学们,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可我们却只能走一条。那么,面对人生的岔路口,我们将如何做出选择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未选择的路》,或许对你能有所启示。 新课展开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因为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2.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会到来。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身处逆境,但只是暂时的,当时过境迁,往事将成为亲切的怀恋。

【品味亮点词语】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作者用“欺骗”这个词是否恰当?为什么不用“伤害”或其他的词?这样用的效果是怎样的? 恰当。“欺骗”一词原义是指用虚假的言语或行动来掩盖事实的真相,使人上当。此处作者用了“欺骗”一词其实是一种拟人的写法,把生活中碰到的悲伤与痛苦说成是生活“欺骗”了你,这样写使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更贴切,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没有把痛苦等说成是“伤害”其实是一种乐观思想的表现。“伤害”是指在人的心里有了伤痕,难以愈合。作者此处只是把生活中的不如意,轻描淡写成一种“欺骗”,发现了这种欺骗时勇敢面对,重新振作即可,不要总在伤心的往事中徘徊,而忽略了眼前和未来的美好。 另外,年轻人总是对未来抱着太理想的态度,所以在碰到事情不如想象中美好时往往会有心理落差,觉得生活“欺骗”了他,所以此处的“欺骗”也可理解为个体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一种距离,以及这种距离给人造成的心理落差和情感失落。 【感悟精彩句子】

细读课文,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1)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在遭遇困难的时候,我们需要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应该怎样做,而不能气馁。 (2)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心里总是存着美好的想象,美好的愿望,表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可从多角度理解。一方面,它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它暗示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每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人生,即使是痛苦的体验。 【把握文章主旨】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也是一种面对厄运时积极乐观的崇高境界。这也是这首诗能够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所在。 未选择的路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第一节,写诗人站在道路岔口,感到尴尬与无奈,陷入沉思——一经选择便无从回头。 第二节,写诗人选择了一条极富挑战性的道路。

第三节,写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却留恋那条未被选择的路。

第四节,写诗人遥想将来对往事的回顾,或许会为未选择的路而心生惆怅之情。 【分析诗歌意象】 朗读《未选择的路》,说说“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你从中悟出什么人生的哲理。 诗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暗示的却是人生之路。悟出的道理是: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在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做出独立自主的选择;一旦做出选择,就应该勇往直前地走下去,直到取得成功。 【把握文章主旨】

1.诗人为什么把诗题定为“未选择的路”?

诗人写作的重点是未选择的路。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与不可逆转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人重在对未选择的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2.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人生的选择很无奈,既要勇于抉择,更要慎重对待。 【比较阅读,问题探究】

1.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比较乐观积极,《未选择的路》则有些忧郁惆怅。 2.这两首诗可能对人产生怎样的影响?

两首诗都饱含哲理与人情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给人以鼓舞,教人笑对人生;而《未选择的路》则以其深沉的感叹,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引起人们感情的共鸣,激发人们对人生选择的思索。

20 古代诗歌五首

课题 古代诗歌五首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品味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

2.了解五首诗歌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不惧困难、胸怀天下的优质品质,树立热爱祖国、兴我中华的远大理想。 新课导入

漫步在古诗苑中,那纷繁复杂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远的意境、精彩优美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五首古诗,相信这边风景独好。 新课展开

登幽州台歌 【整体感知】

读通诗意。

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

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 【文本探究】

这首诗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

表现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主的渴盼。 望岳

【整体感知】

通读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岳》的意思。

你想知道泰山是什么样子的吗?请看,它那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大自然把所有的神奇和灵秀都集中在泰山,山南山北的明暗由高拔的岱宗分割。层云升腾,涤荡心胸;飞鸟归山,映入眼帘;终要登上泰山顶峰,一眼望去,四周重重山峦都显得渺小了。

【文本探究】

1.《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解释。

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细望,尾联极望。 2.作者笔下的泰山有什么特点?

高大雄伟,神奇秀丽。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远大抱负。 登飞来峰 【整体感知】

读通诗意。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文本探究】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只有站得高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游山西村 【整体感知】

读通诗意。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

在丰收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盛。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

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着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

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

一定拄着拐杖不时来敲你的家门。 【文本探究】

一个“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足”字表现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己亥杂诗(其五) 【整体感知】

读通诗意。

离愁满怀,正对着白日西下,扬鞭东去从此辞官赴天涯。 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化作春泥愿培育出更多新花。 【文本探究】

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包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无限感慨中表现出作者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

2.怎样理解结尾的主旨句? “落红”喻辞官,“春泥”喻平民百姓,“花”喻朝廷,诗人看到落红想到自己,虽然花儿已谢,但没有终结自己的使命,而是要回到滋养它的泥土中去,化为春泥,为养护来年新开的花朵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在这里,诗人以落花自比,在形象的比喻中表现出一种不甘自弃、昂扬奋进的精神。

21 伟大的悲剧

课题 伟大的悲剧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字词知识。 2.了解南极探险的有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 1.快速默读课文,概括内容要点。

2.理清故事情节,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3.体会文中意味深长的关键语句,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团结协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新课导入

同学们,人类的历史有时往往是很残酷的。古语云:“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可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却用饱含深情的文笔为一位失败者——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作传。这其中到底隐藏了怎样可歌可泣的故事,包含了怎样深刻的人文内涵?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人物传记《伟大的悲剧》! 新课展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斯科特探险队五人,精疲力尽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由于遇到恶劣的天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2.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用四字短语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按时间顺序)

奔向南极→绝望而归→带信作证→归途遇险→悲壮覆灭 3.文中哪句话是作者对整个事件的评价?它有什么作用?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它的作用是揭示文章的主旨。 【感悟精彩句子】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在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一行人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事实上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理由是: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观点。

2.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国旗怎么会“耀武扬威”“扬扬得意”?这里表现出斯科特内心什么样的复杂感情?)

作者在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和伙伴们的心情。此时,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扬扬得意。

3.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联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联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前心中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遥远祖国、亲人、朋友的怀想,它们与现实的严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海市蜃楼是美好的,却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这样写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冲击。

4.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意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有价值的、壮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这两句话在全文中可作为主旨句,起点题的作用。 【分析主体形象】

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结合文中相关内容概括说明。 (1)坚毅、执着、不懈探索未知领域,勇于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时,还继续进行着科学观察;奥茨,像一个英雄似的在暴风雪中向死神走去;最后剩下的三人爬进睡袋,骄傲地等待死神的来临,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斯科特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所有这些,都说明了斯科特一行对探险的执着、坚毅与勇气。

(2)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员都做到了。奥茨选择走向暴风雪以减轻同伴的负担,就是撼人心魄的例证。

(3)诚实、守信。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4)无私、博爱。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他最后的遗书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而看不到丝毫的恨意。 【把握文章主旨】

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是什么?

斯科特一行南极探险的悲壮之旅对于全人类而言具有跨越时代、跨越地域的伟大意义: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鼓舞。

22 太空一日

课题 太空一日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

2.了解作者杨利伟及其事迹。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各种媒介获得有关“神舟五号”太空飞行的资讯,了解本文的背景。

2.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运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航天勇士尊重科学、坚韧严谨的探索精神,激发热爱科学、勇于追求理想的奋斗精神。 新课导入

想必大家都知道杨利伟吧?对,他是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那么他在太空中都经历了些什么?有哪些趣事?我们该向他学习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太空一日》,了解一下这位航天英雄的真实感受吧! 新课展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载人飞船上看地球,杨利伟说“我没有看到长城”,似乎是对“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这一曾经流传甚广的说法的完全否认。你是怎样看待杨利伟的“异类”说法的? 杨利伟作为中国太空第一人,具有敢于探索、不怕牺牲的勇气;更难能可贵的是杨利伟作为航天人的另一种勇气——实事求是、实话实说、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感悟精彩句子】

1.赏析下列句子。

(1)这样的叠加太可怕了,我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 “太”“从来”都是副词,极言程度之深。

(2)不知道那些是什么,我以为也许是灰尘,高空可能并不那么纯净,会有一些杂质,也可能是太空垃圾。

“也许”“可能”表猜测,对无根据的现象不妄下结论,语言严谨。 2.“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比喻。从人的感觉方面写出了火箭发射时的惊险场面。 【把握文章主旨】

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主旨。

这篇由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耗时两年亲笔写成的自传(节选),描写了他首次乘坐我国自己研制的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飞入太空的情景,首度揭示了中国人飞天梦背后生死时速的秘密。

23 带上她的眼睛

课题 带上她的眼睛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

2.了解作者刘慈欣及相关著作。

过程与方法 1.了解科幻小说特征,训练快速阅读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晰生动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新课导入

中国科幻小说界最吸引眼球的作品就是《三体》。而《三体》的作者正是刘慈欣。刘慈欣是亚洲首位获得“雨果奖”的科幻作家。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带上她的眼睛》,感受科幻小说的无穷魅力吧! 新课展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读课文,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5):主任让“我”带上一双眼睛去度假。 第二部分(6~23):小姑娘的眼睛的神奇表现。 第三部分(24~45):小姑娘的遭遇。

第四部分(

46、47):歌颂小姑娘的献身精神。 【感悟精彩句子】

赏析下列句子。

我睡意蒙眬中很不情愿地起了床。

“很不情愿”表明对于她在夜里提出看月亮的请求,“我”对她的反应是嘲笑的。 【把握文章主旨】 这篇科幻小说通过讲述“我”带一个小姑娘的眼睛去旅行的故事,反映了当代人们心理上的窘迫和思想上的困乏、封闭,展现出对人类整体命运的深切关注与思考,唤起人们欣赏美的欲望,告诫人们要珍惜平凡的事物。

23 带上她的眼睛

课题 带上她的眼睛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

2.了解作者刘慈欣及相关著作。

过程与方法 1.了解科幻小说特征,训练快速阅读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晰生动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新课导入

中国科幻小说界最吸引眼球的作品就是《三体》。而《三体》的作者正是刘慈欣。刘慈欣是亚洲首位获得“雨果奖”的科幻作家。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带上她的眼睛》,感受科幻小说的无穷魅力吧! 新课展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读课文,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5):主任让“我”带上一双眼睛去度假。 第二部分(6~23):小姑娘的眼睛的神奇表现。 第三部分(24~45):小姑娘的遭遇。

第四部分(

46、47):歌颂小姑娘的献身精神。 【感悟精彩句子】 赏析下列句子。

我睡意蒙眬中很不情愿地起了床。

“很不情愿”表明对于她在夜里提出看月亮的请求,“我”对她的反应是嘲笑的。 【把握文章主旨】

这篇科幻小说通过讲述“我”带一个小姑娘的眼睛去旅行的故事,反映了当代人们心理上的窘迫和思想上的困乏、封闭,展现出对人类整体命运的深切关注与思考,唤起人们欣赏美的欲望,告诫人们要珍惜平凡的事物。

24 河中石兽

课题 河中石兽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它们在古汉语中的意义和用法。

2.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3.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形象直观地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

2.借助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

2.我们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而作出推想,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

新课导入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河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新课展开

【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 重点理解的句子: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2.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参考译文:

1.经过十多年,僧侣募款重新修整(佛寺的外门)。在河水中寻找两尊石兽,最后没有找着。 2.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规律。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河水冲到下游去呢? 3.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水不能冲走石头,(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沙成为洞穴。越冲越深,直至石头陷进去一半(的时候),石头就会倒在这个洞穴中。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说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

2.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

按故事的发展变化,课文可分四层:

第一层(1):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寺僧到下游找没有找着;

第二层(2):讲学家认为石头埋在沙里只能越埋越深;

第三层(3):老河兵讲解应当去上游找的理由,按照他的话果然找到石兽; 第四层(4):由事到理,得出遇事不能主观推论的道理。

【再读课文,文本探究 】

1.故事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样的?分析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

(1)寺僧以为石兽被水冲到下游去了,划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着。 (2)讲学家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石头埋没有在沙里一定会渐渐地沉下去,越来越深,只能就地挖下去找。

(3)老河兵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水不能溃走石头,水的反冲力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沙成为洞穴,渐渐地越冲越深,冲到石头陷进去一半的时候,石头就会倒在这个洞穴中。像这样再冲,石头再转,一直转不停止,石头就反而逆流而上。 所以应该到上游去找。寺僧按照水冲物的常物,认为要到下游找,结果找不到:讲学家按照石重沙松的道理,到地下去找,肯定也找不到;老河兵能够根据他几十年的实际经验,到上游找,结果找到了。这说明主观推理是靠不住的,实践出真知。 2.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方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地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第一种只考虑了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只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第三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3.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 提示: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联系生活实际,更深入地领悟这一道理。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略谈体会即可。

【把握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叙述寻找河中石兽的故事,说明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仅仅根据常情或自己的一知半解就主观地作出判断。

第五篇:七年级下册英语教案

七年级下册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学生用书(Student’s Book 2)

Module 2 Spring Festival

Unit 1We’re getting ready for Spring Festival.

Teaching Planning

课题内容:(1)本模块的话题是“节日”。本单元要求学生掌握描述节日的表达方式,同时加强学生对中外节日的理解与认识。通过使用现在进行时,对该话题展开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能够谈论或写出对该节日的介绍。并让学生了解一些重要节日的庆祝方式。

(2)通过对本模块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世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中教师应随时随地地以课本为出发点,灵活运用各种素材组织教学过程和内容。

Ⅰ、Teaching goals

1.Make an introduction of the Spring Festival

2.New words :festivalreadycleancooklearnmealdragonlanternsweepfloorhelp

New phrases: Spring Festivalget ready fordragon danceclean the housesweep the floormake lanternscook the mealat work

3.Grammar focus: The questions and answers of the present continuous and the present simple

tense sentences

Ⅱ、Ability goals

1.Enabl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conversation about the Spring Festival

2.Enable students to recognize phrases and short answers

3.Enabl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 Spring Festival with given information and describe the process of festival preparations

Ⅲ、Emotional goals

1.Enable students to be willing to know festivals of different places, and be happy to take part in some English practice activities.

2.By doing so, students’ interests in English learning will be developed and improved.

3.Cultivat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exotic culture and their passion for life tradions. All these will ,to a certain extent, enhanc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domestic culture .

4.Students participate in various English activities ,going through all kinds of difficulties ,which enable them to establish correct language learning value in new environment.

Ⅳ、Important points

1.Learning new words and phrases

2.Understanding the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 sentences in the textbook by reading

3.Having a good command of the structure and usage of the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

Difficult points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structure and usage of the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 and the present simple tense

Ⅵ、Teaching aids and methods

Teaching aids: color picturestape-recordermoney in red envelopehand-outblackboard

Teaching method: task-based teaching approach

Ⅶ、Teaching procedures

1.Lead-in(Pre-task)

(1)Greeting

(2)Recall what we have learned in the last lesson.(the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重述现在进行时的含义)由下面的例子引入:

T: what are we doing now?

S: We are having an English class.

2.While-task

Step 1:

Show the students the money in the red envelope .This is lucky money. When can we get lucky money? Yes, we can get lucky money in the Spring Festival. Teach students the new phrase :Spring Festival.

Step 2:

You know people are very busy before the Spring Festival. And what do people often do before the Spring Festival? Present the title of this lesson: We’re getting ready for Spring Festival.

Teach students the new phrase: get ready fornew word: ready

Step 3

Show students some color pictures and say :Look at these pictures. From the pictures , we can see people are very busy. What are they doing? Who can tell me? You can speak in Chinese.

Several students stand up to answer the teacher’s questions.

Teach students’ new words and phrases :cleancookmeallantern

dragonsweepfloor

sweep the floorcook the mealclean the housedragon dancemake lanterns

So, people in the pictures are getting ready for Spring Festival.

Step 4:

Look and say.

Look at the pictures again and say what they are doing.

They are…..They are….They are…..

(Practice V-ing 句型)

Step 5:

T: Can you do these things in the pictures?Ask two or three students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举例子)

If you cannot do these things, you must learn to do them.Teach students the new word :

learn.

So , if you can do these things ,you can help your parents before the Spring Festival.

Teach students the new word: help

And your parents will be very happy.Maybe your parents will give you some lucky money. Step 6:

1.Match and check.

2.Listen and reading on page 8.

The Spring Festival is coming. People are getting ready for it. There is a dialogue among Lingling Betty and Tony.

(1)Listen to the tape.

(2)Work in group of 3.

T: At first, you should say :I am Lingling,I am Betty ,I am Tony.Are you clear? Ask the three groups to act out the dialogue. And then ask students which group is best. Give the best group a small present.

Step 7:

1.Complete part 3..

T: Are the boys making lanterns?

S: Yes, they are.|No, they aren’t.

(再举几个例子练习,让两个学生为一组反复操练现在进行时的简短回答,通过反复

练习让学生熟悉并最终掌握)。

2.Complete part 4.

Ask two students as a group to practice .There are six groups in all.

Ⅷ:Homework

1. Finish part 5: pronunciation.

2. Work with your partner to practice part 6.

3. Finish the handout.

上一篇:七年级下册作文教案下一篇: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