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2024-04-30

4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共10篇)

篇1:4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第21课第二课时冯淑华

21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劳动的辛苦,要尊重农民,爱惜粮食。初步了解诗人所反映的当时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教学具准备:插图、小黑板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朗读《锄禾》。

2、用自己的话把《锄禾》这首古诗的意思讲一讲。

二、初读指导

1、板书课题,领读。农民什么地方值得人们同情呢?

2、教师范读,领读。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收闲田农夫粟犹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熟记、练写生字。(2)指导朗读,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顿。(3)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

1、教师介绍粟。

2、学生查字典,弄懂“无”和“犹”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所以讲一讲。同桌试讲,共同纠正。结合讲解板书:春一粒秋万颗饿死

4、检查试讲情况,指名讲解。

5、观察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意。

6、为什么丰收农民还要饿死呢?

7、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课堂练习

1、画去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第21课第二课时冯淑华

2、解释。

3、诗句中“一粒”的“粒”表示(),“万颗”中的“万”表示()。

4、用自己的话讲《悯农》的诗意。

5、背诵《悯农》。

6、再次朗读课文。

7、指名用自己的话讲〈锄禾〉、〈悯农〉的意思。

8、背诵〈锄禾〉、〈悯农〉。

9、再次朗读〈古诗两首〉,想: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五、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禾午粒辛苦农收闲夫。

2、这几个字里,你认为哪几个比较好写?说说你是怎么写好的。学生自学后逐字讲每个字写时的注意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的补充和小结。

3、按笔顺描红。

六、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选择一首古诗,用自己的话把诗意写下来。板书设计:

21古诗两首 悯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篇2:4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赠刘景文》。

2.导语;丰收的秋天令人欣喜,秋天的山林又是一番怎样的景像呢?

3.出示教学挂图。

4.讲枫林美。(要求用上学过的词汇)层林尽染 叠翠流金

5.诗人是怎样描绘这美景呢?

6.自由读诗《山行》

7.找出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组词认读。石径 斜坡 枫林 于是

3.出示生字果树一棵测认读情况。

4.指导书写。于 首 枫(注意“首”字下面是“自”而不是“白”)

三、学习诗歌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听录音,画出节奏.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自由读诗、齐读后找出疑难之处。

4.略知诗意。

(1)课件演示山路弯弯曲曲伸向深山的情况。诗意;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走向秋天的深山。

(2)提问:秋天的山里有什么呢?(看图)有寒冷的秋风、飘飘的白云、几户人家、火红的枫林

(3)诗人登上寒冷的山坐在石头上是为了看什么?(火红的枫林)

(4)引导:能否读出诗人爱看枫林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出示春花与枫叶比较图。谁红?枫叶比二月花(春花)还红。

(6)了解“二月”之意;二月即春天。

(7)教师在学生讲后归纳诗意。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登上秋天的深山,在飘着白云的地方居住着人家。

停下车是因为爱这傍晚的枫林,秋天的霜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花还红。

(8)出示平时的枫叶与经霜的枫叶进行对比.认识霜叶红的原因。

5.朗读诗歌。

(1)这时候的枫林像什么?(火炬、花海)

(2)这么美的枫林该怎么读?(读出快乐、欢喜……)

6.齐诵诗歌。注意重读以下词语: 寒山 石径斜 生处 枫林晚 二月花

7.背诵祷歌。

四、拓展学习

一、背诵课外搜集的写秋的侍

作业设计

一、背诵古诗

二、看拼音写词语。

yi shou fengling yu shi

篇3:郭沫若诗两首(第二课时)

①领悟诗情,理解诗意。学习理解诗歌的节奏和押韵常识。

②学习理解联想和想像在诗中的作用。

③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诗情,鼓励学生写诗。

重点难点

①领悟诗情,理解诗意。② 学习理解联想和想象在诗中的作用。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1先认真看课本142—144页,完成自主互助学习部分,准备教师检查。

2通过小组帮扶完成合作探究部分,标好疑点难点,准备展示、讨论。

知识链接民间传说:

鲛人,鱼尾人身,中国古代典籍中记载的鲛人即是西方神话中的人鱼,又名美人鱼。传说鲛人在悲伤哭泣的时候,滚落的眼泪是美丽的珍珠。

珠生于蚌,蚌长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乃向月张开,以养其球。珠得月华,始及光莹……。唐代诗人李商隐曾以民间传说写出“沧海月明珠有泪”的名句,以珠喻泪,脍炙人口

牛郎织女与七夕节

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由此演变而来的七夕节

自主学习:

1.背诵《天上的街市》。

2.交流作业拓展延伸题。

合作探究

1、这首诗哪部分是写实,哪部分是想象?写实与想象部分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点?

2、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上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描述作者在第一节中创设的画面?

3、第二节的“天河何处”起什么作用?与第一节有关联吗?

4、下文回答了“天河何处”的问题吗?在这样的月夜,作者想到了什么?

5、作者为什么写“对月流珠”呢?你能结合诗的意境,发挥你的想象,探究出诗人所“泣”的内容吗?是喜极而泣,还是伤心落泪?或者是无穷的思念?

6、这首诗的两个小节之间有着什么内在联系?

7、这首诗的结构与《天上的街市》有哪些异同?

8、品味语言:你最喜欢这首诗中哪些词句,为什么?

提示:如“笼罩”、“漏”、“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等。

反馈练习

1.本诗的结构与《天上的街市》极为相似:都是在________的基础上,转而进入__________的世界,收尾出人意料,让人产生无尽的回味与神往。

2.在诗的第⑴节中,诗人用                           这些意象,描述了静谧的夜景。

3.诗中借“________”的传说,表达了诗人_____的感情。

4.诗的第⑴节中的“漏”字若改成“露”字,好吗?为什么?

5.要读好一首诗,分清节奏,念准重音十分重要。你能否试着给第⑵节诗标注朗读节奏和重音。(节奏用“/”标示,重音用“.”标示。)

拓展延伸

任何两个词语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递进的联想,建立起联系。

如“木质”和“皮球”是两个意义相距很远的词语,但我们可以通过四步中间的联想,就可以从“木质”联想到“皮球”:

木质——树林,树林——田野,田野——足球场,足球场——皮球。

试一试,完成“天空”和“茶”,“钢笔”和“月亮”的联想任意选两个词作联想的练习。

延伸拓展

(一)请阅读下面的小诗,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父 亲(节选)

那是我小时候

常坐在父亲肩头

父亲是儿登天的梯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忘不了粗茶淡饭

把我养大

忘不了一声长叹

一壶老酒

(1)《父亲》(节选)侧重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划线的诗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刻画了父亲怎样的形象?(3分)

(二)阅读理解:

此文是一篇内涵深刻的寓言,说的是人生问题,请用三两句话谈谈你的感想和认识。

趣味人生

《胡萝卜 鸡蛋 咖啡》

一壶沸水,放上胡萝卜,几分钟后,胡萝卜变得软软的;再放上鸡蛋,鸡蛋煮硬了;最后在水中放入咖啡,整壶水变成了浓浓的咖啡饮料。

三样东西都面临着同样的困难——沸腾的水,在一样的逆境面前,它们的反应是不同的,有的变软,有的坚硬起来,而有的却使沸水放生了变化,使困境变顺境。

当艰难困苦敲你的门时,你将做何反应?

篇4:4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理解作业 4中带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说说《宿新市徐公店》所描绘的意境。

3、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局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的朗读与背诵。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游园不值》。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的哲理意趣,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的朗读与背诵《游园不值》。教学准备: 有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谁能背诵有关春的古诗?

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相同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两首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春的诗,让我们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白读两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词语。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怜”前鼻音。

(2)指名画出停顿。

三、复习学古诗的方法

还记得我们学占诗的“四步法”吗? 第一步:释诗题;第二步:知诗人; 第三步:明诗意;第四步:悟诗情,四、用“四步法”学习《游园不值》 课堂交流。

1、释诗题:值,遇到的意思。那“游园不值”怎么理解呢? 2.知诗人:作者是宋代叶绍翁(简介叶绍翁)。3.明诗意:(1)交流难理解的词。

怜,爱惜。小扣,轻轻地敲门;

柴扉,柴门。屐齿.鞋印,脚印。屐,木头鞋。(2)朗读诗句。

①“开火车”朗读。②女生读,男生想象诗意。③齐读。④逐行朗读,逐行理解。⑤指名试说诗意。4.悟诗情:

(1)作者喜爱春天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作者看到那枝红杏后,心情如何?想到了什么?(2)创设情境

现在,你就是叶绍翁,你来到友人家敲门,门久久不开,抬头正看见一枝红杏探出墙来。你来朗诵这自诗,让别人来体会这种情感。指名朗诵,体会情感。(3)再次试说诗意。

现在,你已想象出诗人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到了诗人的感受,请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所感受到的内容。

五、布置作业:

篇5:4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初备:王青霞 复备:李萍、沈清红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春日偶成》。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学习难点】结合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先说再写。人物的思想感情。

一、温故互查:

1、背诵《江南春》。

2、揭题、简介作者程颢。

二、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见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特别提示:(1)括号内的内容是对预习问题的提示和说明,特别重要,要认真阅读;(3)朗读课文时要做到不加字不减字、不读错字、有节奏、有感情。

三、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内容见导学案中的“合作学习”部分。提示:可以根据学生自己对古诗的理解来谈谈看法。

四、课堂展示:

展示一:展示对古诗的理解。学生自由理解意思正确都可。

展示二:展示朗读。相机指导朗读。

展示三:展示对古诗中情感的理解。展示导学案“合作学习”这部分的学习成果。

五、拓展提升:依据《春日偶成》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春日偶成》。

春日偶成(偷闲)云淡 风清

篇6:郭沫若诗两首第1课时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组别 评价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2、了解这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3、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4、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朗读诗歌,注意朗读节奏、重音,识记生字词语。

2、认真研究导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

3、小组合作探究,就诗歌不解之处质疑。【内容导航】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同学们,故事传说千年,神话仍在人心,牛郎织女的故事陪伴着我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曾经我们也为他们的分离而伤心。但在郭沫若先生的笔下,牛郎织女不再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而是携手在天街散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天上的街市》。【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省乐山县人,我国著名的诗人、学者。他的著作很多,文学方面有诗集《女神》、《星空》,话剧《屈原》等。

2、写作背景:《天上的街市》是郭沫若在1921年10月创作的,时值“五四”运动的退潮期。当时郭沫若曾两度从日本回到祖国,他接触到在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现实社会,看到了人民的苦难,对祖国美好的憧憬归于破灭,陷入“深深的苦闷”中,但他并不因此消沉,仍执著地追寻着光明和理想。《天上的街市》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他在苦闷中彷徨,抨击现实,憧憬未来。【自主学习】

1、为下列词语注音:

缥缈()

定然()

奇珍()闲游()2解释下列词语

缥缈:

定然:

陈列:

珍奇:

不甚: 闲游:

3、朗读并背诵这首诗。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因而在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展。朗读时请在文中划分出节奏和重音。并讨论:作者写的天上的街市美不美?美在何处?

【合作探究】 朗读第一节

1、“远远的街灯明了” 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信息?诗人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呢?

2、这节诗中有两处运用了联想,请找出来,并说说联想的特征。.............................

朗读第二节

3、什么是想像?第二节诗中运用了想像吗? ..

4、诗人是如何描绘自己的想像物的? .................

5、作者极尽想像描绘这些景物的时候,语气是怎样的?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朗读第三节

6、如果说诗的第二节描写的是诗人想像出兵静止的景物,那么,诗人运用丰富的想像,在第三节诗中描写了什么?

7、诗人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如何?它与传说的故事有何不同?诗人这样的想像合理吗?他为什么要这样改造?

朗读第四节

8、这一节诗写了什么内容?诗中有个量词用得好,请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9、这首诗是怎样逐步展开联想和想像的?这首诗既有写实也有想像,请找出来并体会各自在诗中的作用。

10、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练练测测】

1、《天上的街市》和《静夜》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是我国现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代表作有诗集《________》、《________》,话剧《________》。

2、《天上的街市》一诗以________和________描绘了一幅天上的美景,把读者带进了神话的境界。诗中主要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________和对理想生活的________,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读《天上的街市》,回答问题。

3、第一节的“闪”字和“点”字用得好,绝不能互换,也不宜换别的字,请说说好在哪里。

4、定然”一词在诗中出现了四次,还有一次是用了“定”,加起来是五次。“天上的街市”当然是子虚乌有的,用“也许”不是更好吗?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说理由。

5、“你看”,这是对谁说?为什么不说“我看”?它眼下面哪两个字相呼应?

6、作者从街灯写到明星,又从明星写到街灯,这样写的作用是()A、描绘一幅迷人的夜景,抒发诗人的苦闷悲伤 B、驰骋想象,给景色增加一层神秘色彩

C、吸引读者把视线从地上转移天上,为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做铺垫 D、渲染气氛,使天上和人间形成鲜明对比

7、对《天上的街市》的中心思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描绘天街的美好生活,表达了对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的向往的感情

B、通过对天街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C、作者由现实生活联想到美好的夭街生活,表达了热爱生活的感情

篇7:4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能结合诗句理解“疏疏、未成阴、急走”等词语的意思。

2、能读懂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教学进程: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好不好?春天,因为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万紫千红、充满活力的。那就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读一读这首诗。(学生齐读全诗)

2、你知道这首诗是哪个朝代的哪位诗写的吗?(宋代、扬 里)请你具体介绍一下作者以及背景。

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地方的景色?

解题:宿:过夜。

新市:地名,在湖南省。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小组自学,初读理解。要求:

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二、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齐读一、二句:第一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这句诗意思: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理解

未:没有。

阴:树

3、理解三、四句:

(1)抓住哪些景? 理解,走:跑。

急走:快跑。

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

追到没有?

(2)女生读第4句:理解,处:地方。

寻:寻找。

为什么无处寻?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3)两句诗意连起来,指名说诗意。

(4)再看图(后两句动画图)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跑、寻”这叫动态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

(5)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

三、重点赏析,体会情感。

1.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呢?(多媒体出示)填空:诗中通过----------、---------、----------、----------这些情景来说明是----------季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心情。

2.诗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仿佛就是眼前。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听到了什么呢?[想象练说](几个孩子在丽日当空,花香扑鼻的大好春光中,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仿佛听到了孩子们的嬉笑声、欢呼声、失望的叹息声,……)

3.边想象画面边背诵。布置作业:

1、根据诗中描绘的景色和儿童追捕黄蝶的情景,结合自己的想象写一段话。

2、绘幅彩画,深化理解。在这些景物中,要用上哪些颜色? 板书设计:

篇8:4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山行》2.《山行》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二、学习第二首诗《枫桥夜泊》 1.揭题,解题。

(1)板书课题。(2)指名读题。(3)解题。(4)介绍作者。2.自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读好字音,画出生字词。(2)自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词典。(3)想想每首诗的意思,同座可以讨论。3.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2)指名读课文。(3)质疑。4.理解每句话。(1)理解第一、二句。

轻声读一、二句边读边想象诗句中的描绘的画面。

这是什么季节?从那儿可以看出来?这是诗人的心情诗什么样的? 理解“愁”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话的意思?指名回答。(2)学习第三、四句。指名读三、四句。回答问题。

①“姑苏”在什么地方?②到是什么意思③说说三四两句的意思。(3)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5.总结全诗,体会情感。

这首诗描写哪些景物?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 6.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和重音。范读,练读,指名读,齐读。练习背诵。7.指导书写。

三、作业。

篇9:4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四年级 学科:语文 课题:11.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时间:

教学内容 11.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媒体 录音机 投影

教学过程:复习检查指名朗读第一首诗,背诵第一首诗一、学习《望洞庭》1、揭题,解题望:向远处看。介绍“洞庭湖”2、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3、简介作者二、初读课文1、范读(录音机)2、学生自学:了解“磨”的两个读音的用法,理解词语:相、和、磨、遥望。读通课文,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3、检查自学情况三、精读指导1、引导理解诗句(1)1、2两句:相:相互。和:和谐、协调。镜:铜镜(本课喻洞庭湖面)。磨:磨试,即擦。句意:秋天的夜晚,洞庭湖水清澈透明,天空的月亮银光闪闪,湖水和月亮交相辉映,显得那么宁静、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就像没有被磨试的铜镜一样。(2)3、4两句:遥望:远望。句意:远远望去,那在月光映照下的洞庭湖就像一个白银做成的盘子,而那湖中的青翠的君山则像放在银盘里的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同桌练说,指名说2、思考讨论(1) 诗歌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2) “湖光秋月”为什么会“两相和”?(3) 课文中的“镜”、“白银盘”、“青螺”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这样比?3、出示挂图:说说图上画了哪些景物,想象诗的意境,教师描述。四、指导朗诵,背诵。出示: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五、作业、抄写诗句,说说诗句的意思六、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并写下来。 注解栏

教后感

篇10:4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课时作业4 柳永词两首

第一课时 基础巩固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各组句子中,词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东南形胜A.胜杀人如恐不胜此时无声胜有声市列珠玑,户盈罗绮C.市东市买骏马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重湖叠清嘉

B.重轻舟已过万重山

山重水复疑无路

留恋处兰舟催发

D.发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解析:A项,“胜”的意思分别是优美的地方/尽/胜过;B项,均有山峰重叠之意。C项,“市”的意思分别是街市/集市/集市。D项,“发”的意思分别是出发/出发/打开。

答案:B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①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②钱塘自古繁华 ③参差十万人家 ④云树绕堤沙 ⑤都门帐........饮无绪 ⑥多情自古伤离别 ....⑦暮霭沉沉楚天阔 ⑧便纵有千种风情 ....A.②③④⑦⑧

C.②③⑥⑦⑧

B.①②⑤⑥⑦ D.①②③⑥⑦

解析:④“云树”:古义,茂密如云的林木;今义,云和树。⑤“无绪”:古义,没有心思,心情不好;今义,没有头绪。⑧“风情”:古义,相爱、相思之情;今义,情怀、情意,风土人情。

答案:D 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所用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是()例句:杨柳岸,晓风残月 A.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B.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D.楼般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解析:B项为直接抒情,例句与A、C、D三项均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答案:B 4.下列诗句都是写景的,其中实写的是()①渐黄昏清角吹寒 ②杨柳岸,晓风残月 ③一片神鸦社鼓 ④樯橹灰飞烟灭 ⑤枫叶荻花秋瑟瑟 ⑥茅飞渡江洒江郊 ⑦青冥浩荡不见底 ⑧秋天漠漠向昏黑 ⑨暮霭沉沉楚天阔 ⑩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A.②④⑧⑩ C.⑤⑥⑧⑩

B.①②③⑤ D.③⑥⑦⑨

解析:眼前景为实景,梦境、想象、猜测、不在眼前的、未来的、鬼神世界的景均为虚景。

答案:C 5.对下列诗句所用表现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环境描写,渲染氛围,融情入景,暗寓别意。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暗示出杭州城声色之盛。B.留恋处,兰舟催发——写实,精练地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工稳,情韵悠扬,互文见义。

C.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纯用白描手法。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铺叙手法,略带夸张。D.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情景交融,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烘托出西湖之美,照应开头。解析:“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应为细节描写。答案:C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词原为歌词,是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属于诗的一种。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B.慢词是篇幅长的、节奏缓慢的词。慢,有延长引申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得迟缓了。《望海潮》《雨霖铃》都属于慢词。

C.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按作家的写作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柳永、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主要作家。

D.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他精通音律,创制了大量慢词。他善于铺叙,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词大都反映大都市的繁华风光,抒发离愁别恨。

解析: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答案:C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三年前,周浩从北京大学转学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从众人非常艳羡的高材生成为普通的技校学生,如今在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开幕式上,他代表参赛选手进行宣誓。

B.11月11日,这个原本平常的日子,从2009年开始,就因为大规模的网购促销,而变成了电商和消费者一年一度的欢庆平台。

C.柳永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

D.去年一挖掘机司机在宝鸡市金台区一工地施工时,意外发现一座古墓有着精美浮雕,可惜他私自将墓室回填,造成墓室毁坏。

解析:A项,重复赘余,“艳羡”是非常羡慕的意思;B项,搭配不当,“日子”与“平台”主宾搭配不当;D项,结构混乱,应改为“意外发现一座有着精美浮雕的古墓”或者“意外发现一座古墓,古墓中有着精美的浮雕”。

答案:C 8.将下列句子排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但他却以毕生的精力从事填词事业,称得上是北宋第一作词“专业户”。

②但是,词在北宋的地位远远不如诗,是一种尚未被普遍承认为“正统”的文学形式。③众所周知,词是宋代重要的文学形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④只是为了不至失散才集外单行刊刻。⑤在北宋著名词人中,柳永是官位最低的一个。

⑥就连欧阳修、苏东坡、晏殊等文学家都不把词收入代表自己成就和水平的文集中。A.⑤①③②⑥④ C.③⑤①⑥②④

B.⑤①⑥④③② D.⑤③②①⑥④

解析:通读供排句,可将之分为三组,⑤①叙述对象是“柳永”,③②、⑥④叙述对象是“宋词”,且⑥④是对③②的进一步说明。故正确答案为A。

答案:A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9~10题。

望海潮 [宋]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9.对《望海潮》一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主要写杭州山水的美丽,城市的繁荣,写法是层层而来,层中有层,层层铺叙,每三句为一层。B.词的下片的后半段,主要是总结前文,归美郡守,即孙何,“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这句话本意在奉承,却不露痕迹,十分巧妙。

C.“天堑无涯”意思是广阔无边的天然壕沟,“天堑”这里指的是钱塘江。D.“户盈罗绮,竞豪奢”,虽然突出杭州的富庶繁华,但也曲折地批判了小市民穷奢极侈的生活。

解析:D项,突出杭州的富庶繁华是正确的,但没有批判市民的穷奢极侈。答案:D 10.结合词的内容,说说开头“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三句在词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开头三句从地理位置、历史上点明杭州的地位,总括全篇,突出题旨,奠定了全词颂扬的基调。

答案: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总领全篇。“形胜”首先点出杭州地理位置的优越;“三吴都会”,极言其为江浙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钱塘,即杭州;“自古繁华”说明杭州历史的悠久。三句铿锵有力,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揭示出所咏主题。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11~12题。

雨霖铃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1.下列对《雨霖铃》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寒蝉”“长亭”“晚”等词点明了节令和地点,通过对景色的铺写为下文设伏笔。

B.“执手”两句紧承上两句,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深挚的感情,形象逼真,凝练有力。C.作者把“杨柳”“风”“残月”这三种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一幅凄凉的图景,融情于景,故而能打动人心。

D.“晓风残月”巧妙交代出酒醒时间已是清晨,此时词人烂醉如泥,以至于彻夜露天而卧,可见离别伤感之重。

解析:D项,说词人彻夜露天而卧没有根据。答案:D 1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为人称道,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及诗歌中的形象的能力。对词句进行赏析时,先找出词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哪些词用得好等,再结合词句和全词的感情基调具体分析即可。

答案:“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将虚景实写,设想离别后的场景,衬托出词人酒醒后形单影只、寂寞孤凄的心境,这也是词人长期漂泊的感受。在意象的选取上,用景写情,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柳”与“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有今后难圆之意。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实、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

三、语言表达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望海潮》中具体描写杭州富庶繁华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海潮》中描绘西湖美景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雨霖铃》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即将离别的两人有千言万语要倾诉,却因气结声阻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的情态形象地描绘了出来。

(4)《雨霖铃》中表现主题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竞豪奢(2)重湖叠清嘉 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3)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4)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

14.某班一同学自拍自导的《雨霖铃》MV播放后,老师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其中有一条是可在开播前加上一段解说词。请你试着拟写。不少于10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要求拟写解说词。拟写时需要对诗词有一定的了解,然后连贯、得体地对其进行解说。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词的内涵,用富有情感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

答案:天下有情人难舍难分的那一份眷恋、那一腔离恨,谁能一语道破?阵阵寒蝉,悠悠斜阳,浩浩烟波,泪眼对泪眼,无言对无言,好一幅凄恻委婉、柔肠百结的挥泪图;一片残柳,一弯晓月,一叶扁舟,多情的远行人,孤独的异乡客,好一曲深情脉脉、离恨悠悠的丝竹调。物换星移,沧海桑田,这一份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我们要永远珍藏在心头。

15.就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将它扩展成一段话,要求符合原词意境,不少于5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题目要求扩展时符合原词的意境,作答时可抓住“杨柳”“晓风”“残月”三个意象,并联系词人与友人离别后的心境进行合理想象。

答案:秋日的风已有些凉意,词人禁不住打了个寒战。两岸杨柳在暗淡的光线中依稀可辨,笼着一层伤心的碧色。抬头望去,天边一弯冷月如钩。

第二课时 拓展提升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涛卷霜雪①怒.A.②会其怒,不敢献.

长亭晚①寒蝉凄切,对.B.②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看泪眼①执手相.C.遣归②便可白公姥,及时相.①便纵有千种风情.D.一苇之所如②纵.

解析:A项,“怒”,①猛烈;②生气。B项,“对”都是介词,面对。C项,“相”,①副词,互相;②表示动作偏指一方。D项,“纵”,①纵使;②任。

答案:B 2.下面均是摘自宋词中的词句,按词风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③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⑤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A.①③⑥/②④⑤ C.①③④/②⑤⑥

解析:前者为婉约词,后者为豪放词。答案:A 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唐诗和宋诗孰优孰劣,在后代引起了________的争论。对唐宋诗的评价,往往因个人爱好的不同而________,其实两个朝代的诗歌________,不应该用一种固化的标准评价不同风格的诗歌。

A.经年累月 南辕北辙 各有千秋 B.旷日持久 大相径庭 各有千秋

B.①②③⑤/④⑥ D.①③⑤⑥/②④ C.旷日持久 南辕北辙 半斤八两 D.经年累月 大相径庭 半斤八两

解析:经年累月:指经历很多年月,形容时间很长。旷日持久:指多费时日,拖延得太久。南辕北辙:指行动和目的相反。大相径庭:指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各有所长;各有特色。半斤八两: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

答案:B 4.下列各项的两个句子中,语言表达分别能够体现得体、简明的一项是()A.①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②国庆假期,我在县城十字口偶然邂逅了一位初中同学。B.①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这个礼物我就笑纳了。②《花千骨》是fresh果果的第一部处女作。

C.①刘娟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中,采访抗日女英雄时问:“老奶奶,请问您芳龄。”

②众多莘莘学子热议阳光大课间活动。

D.①75岁高龄的前院长说:“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 ②听了同学们的发言,王老师忍俊不禁。

解析:A项,①“忝列其中”中“忝”意思是“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用在句中谦敬失当;②“偶然”与“邂逅”有意思上的重复。B项,①“笑纳”是交往中的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不能用于自己接受别人的礼物;②“第一部”与“处女作”有语意上的重复。C项,①“芳龄”是指女子的年龄,一般用于年轻女子。句中形容“老奶奶”适用对象错误;②“众多”与“莘莘”重复。

答案:D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①每一首流传至今的民族歌曲,都蕴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每当这些耳濡目染的旋律在....耳际响起,人们便回想起那流逝的岁月。

②实行“问责制”以后,各政府部门分工更加细致明确。只要大家各行其是,各尽其责,....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③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笔走龙蛇的晋代书法,无一不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直接展示。

④他在谈到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时说,流行音乐本身并没有前车之鉴,这完全是凭自己....的爱好不断尝试探索的结果。

⑤为了保存这些书籍,使之流传后世,明代著名藏书家范钦苦心孤诣建造了一座藏书楼,....起名“天一阁”,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说。

⑥《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再现了邓小平同志带领党和人民筚路蓝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那段历史,给人们深刻的思想启示和全景式的艺术享受。

A.①②④ C.②③④

B.③⑤⑥ D.①⑤⑥

解析:①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不能用作形容词。②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对的去做。贬义词,感情色彩不当。③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④前车之鉴:指当作鉴戒的前人的失败的教训,不合语境。⑤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⑥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

答案:B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B.专家强凋,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形成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意识,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

C.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厕所、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顽疾和陋习,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

D.《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是首次四川针对贫困人群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将精准扶贫确定为重要原则,从最贫困村户入手,让老乡过上好日子。

解析:A.句式杂糅,“颁奖典礼,是设在„„举行的”和“颁奖典礼,设在„„仰止堂”杂糅。C.搭配不当,“引导”和“顽疾和陋习”不搭配。D.语序不当,“首次”应放在“针对”之前。

答案:B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8题。

鹤冲天 [宋]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注】①这首词是柳永初考进士落第之后的一纸“牢骚言”。据说,宋仁宗在放榜时想起柳永这首词中的“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说道:“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就这样黜落了柳永。从此,柳永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长期流连于“烟花巷陌”中。

7.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考科举求功名而落榜,在柳永看来只是“偶然”,可见

①其狂傲自负的性格。

B.他自称身处圣明的朝代,又说自己是“明代遗贤”,这是对宋仁宗不识人才的嘲讽,“明代暂遗贤”是反语。

C.“未遂风云便”,于是就转向了另一个极端——“恣狂荡”,是词人恃才负气的表现,也是一种抗争的方式。

D.“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意思是说青春短暂,不忍虚掷,不为“浮名”而牺牲赏心乐事。

解析:B项“‘明代暂遗贤’是反语”理解错,“明代”可以理解为反语,但“贤”却不是反语,从下文词人自诩“才子词人”“白衣卿相”句可以看出。

答案:B 8.柳永在科举中偶然失意,便“恣狂荡”“依约丹青”“偎红倚翠”。对这种做法,有人说是过于轻狂,有人说是正当反抗,你是怎样理解的?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个主观性较强的题目,只要能观点鲜明,结合词作内容,自圆其说即可。从这首词的内容看,柳永既有恃才放旷的一面,也有对不幸命运的抗争。

答案:示例:我认为柳永这种做法有些“轻狂”,在科举考试中的偶然失意是不可避免的,因落第而牢骚满腹,转而寻花问柳,是一种消极的态度。(或:我认为这首词反映了柳永的反叛性格,他虽“狂荡”,却仍然保持严肃自律的“才子词人”“白衣卿相”的面目,他的做法是对命运的抗争而不是自甘沉沦)

三、语言表达

9.“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是什么意思?结合下面一段文字的上下文,把你的理解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要求语意连贯,不超过50个字。

我国语言文化中关于“井”的词语、成语、俗语比比皆是:井然有序、井井有条、井田制、井底之蛙、井水不犯河水、市井、背井离乡„„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这是南宋词人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对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评价,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作为柳词流传广度的一个比喻。“有井水处”即指有人聚居处,就好像如今我们所说的大街小巷。井水、古井在以前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可见一斑。

答案:柳永的作品通俗易懂,易于风行,作品在民间广为流传,盛行于市井巷陌,只要有井水喝的地方都能唱柳永作的词。

10.请以某诗人或词人的名字为开头,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整句,可增删个别词语。因为牵挂,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令人荡气回肠;杜甫的“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将牵挂演绎得感人肺腑;“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将多少人的牵挂抒写得缠绵悱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将牵挂渲染得荡气回肠;杜甫的“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将牵挂演绎得感人肺腑;李清照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将牵挂抒写得缠绵悱恻。

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

如果你在微弱的灯光下看书,父母可能会警告你说,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正确。灯光昏暗,你的瞳孔将根据周围的光环境进行自我调整,眼睛不会受到伤害。父母的误解,可能和生活体验有关:当人们在昏暗环境下看书时,眼部持续紧张,很容易感到疲劳,可能出现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于是就以为近视与昏暗光线有关,其实,上述症状并不持久,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本不会对视力造成影响。

上一篇:乡土文化与民间生活下一篇: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的议论文